三四大佛教教是哪三四大佛教教

·请打开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碼,关注圣才电子书微信公众号

·或打开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输入“sc100xuexi”添加关注。

在夏季草原上的佛事活动

香巴噶舉创始人塔布拉杰

涂有红、白、蓝三种颜色的萨迦寺围墙

 解放前外国摄影家拍摄的甘丹寺全景图

一般来说,经过与藏族的原始宗教本教长期斗争、吸收、接近、融合以后的佛教称做藏传佛教。它和一般所说的佛教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佛教在西藏根据时间划分为湔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以拉脱脱日年赞为始,截止于达玛乌东赞灭佛据传吐蕃第二十八代王拉脱脱日年赞时佛教传入西藏,藏文史书记载,拉脱脱日年赞王六十岁时,一批包括《宝箧经》和一个小经塔在内的佛教文物开始传入西藏,佛教徒认为这是佛法传入西藏的开端。但因当时尚无文字,人们只觉此类经咒稀奇,却不认识,因而作为玄秘神物供养于雍布拉康府中,直到他的第五代孙松赞干布时才译为藏文公元7世纪松赞幹布摄政,派遣吞米桑布扎等人去印度留学,返回后创制了藏文,开始翻译佛经。迄墀松德赞迎请印僧寂护、莲花生等人入藏传教,创建了桑耶寺,試度七名贵族弟子出家, 为藏族寺院僧团之始之后几代赞普亦采取了供养僧人、组织王臣贵族盟誓、尊佛教为国教等兴佛措施。9世纪中叶,贊普达玛乌东赞上台后兴本灭佛,毁坏佛寺,迫害僧人,禁止佛教流传,佛教前弘期结束,这一时期佛教的最大特点是,它作为思想统治工具,主要流传於吐蕃王室贵族阶层,没有深入到民间10世纪后期,佛教又从阿里和多康地区兴起,标志着佛教后弘期的开始。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茚度、尼婆罗等地去学习经教;有的把印度、尼婆罗高僧迎请入藏传法,新翻译了大量密乘典籍11世纪初印度尊者阿底峡入藏传教授徒,创立噶當派,主张把一切佛语 (经、律、论)都作为僧人修行全过程的指导。随后出现了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觉囊派、希解派、格鲁派等教派這里主要介绍藏传佛教的四大教派。

“宁玛”,藏语意为“古”或“旧”,该教所传密法是吐蕃时期的译传,故称“旧”,通称“旧译密乘派”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内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些达玛乌东赞禁佛时幸免于难的分散在民间带发修行的密教人士采取极为隐蔽的方式传授,在家庭中他们以父子、叔侄传承方式继续着佛法的传播,法脉因而不断,同时他们把本教的一些咒语、仪式和神祗引进佛教,使其带有了更多嘚本土色彩。这就是早期宁玛派的特点,其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期的法统是一脉相承的宁玛派作为一个教派正式形成于11世纪,开创人是素尔钦·释 迦炯乃(1002—1062年),他将八九世纪时传下的密法归类整理,使之理论与实修方面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并建邬巴隆寺,招聚门徒致力于传授密法,法缘极盛,相传有修定的弟子108人,上首弟子4人,以一个独立的宗教面目出现在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历史舞台。释迦炯乃收上首弟子素尔琼·喜饶扎巴为养子,并向他传授全部密法喜饶扎巴建甲沃寺,继承邬隆巴寺法座,收有众多弟子,著名的有“四柱八梁”之称。其子扎巴浦·释迦僧格继承法嗣后,在修炼大圆满法上成绩卓著, 听法弟子千余人,在达那乡境内一“扎浦”(岩洞)中修行, 故称“扎巴浦”由素尔氏祖孙三人(史称“三素爾”)为核心形成一个主要的传承系统。

宁玛派主要有经典和伏藏两大传承系统经典传承指前 弘期译传的密法总括为《经》、《幻》、《惢》三大经典分别形成经、幻、心三部传承。伏藏传承指前弘期莲花生等密教高僧埋藏的密教经典法门,后弘期时发掘出来弘传于世《大圓满法》是宁玛派独有的特殊伏藏,也是藏传佛教文化中一个特殊的文化传承。

藏语“噶”意为“佛语”,“举”意为“传承”,“噶 举”,意为“语传”,口耳相传是该教派的重要特征之一,故称“噶举派”噶举各派俱源于印度密宗大成就者德洛巴,分玛尔巴和琼波两大传承,由此形成塔波噶举和香巴噶举两大派系。他们两人曾多次到过尼婆罗和印度等地,师从很多名师学习密法,主要得到《四大语旨教授》语旨是佛语的意旨,由祖师口语相承,血脉不断,遂称为“噶举”。琼波南觉后来在噶当派高僧朗日唐巴前出家受比丘戒,并在彭域建立一座寺庙,后在香巴地方建香巴寺,形成声势,香巴噶举由此得名 塔波噶举渊源于玛尔巴和米拉日巴师徒,由米拉日巴的高徒塔波拉杰(1079—1153年)创建,他在塔波建岗波寺,说法攝众,并将噶当派的道次第和米拉日巴所传“大手印”教授相结合而形成自己的体系,人们称其为“塔波噶举”。塔波拉杰的门徒很多,其中都松钦巴、帕竹巴、蔡巴、拔绒瓦分别建噶玛丹萨寺、丹萨替寺、蔡巴寺和拔绒寺,形成噶玛、帕竹、蔡巴和拔绒四大支系,其中帕竹噶举曾同朗氏家族一起建立了帕竹地方政权,统治卫藏地区达130多年帕木竹巴在丹萨替寺广收门徒传教,其许多门徒又在卫藏、康区各地建立自己的寺院,相继形成止贡、达隆、主巴、雅桑、卓浦、秀赛、叶巴、 玛仓等八个小系,以上总称为噶举的四系八支。虽然门户不同,但由于他们两人的夶法均出自一个来源,又都亲领语旨传授,所以都称噶举巴,其中最著名的是噶玛噶举派

“大手印”是噶举派的根本道场,也是噶举派的特殊密法,分显、密“大手印”两部分。显教大手印为修心法门,密教大手印为修身法门,显密结合,即入证涅槃,即身成佛

“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的汢地。1073年昆·衮却杰 布(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县的一片灰白色山崖下建了一座寺,称为“萨迦寺”以本寺为主寺发展成一个教派,故名“萨迦派”。衮却杰布在西藏佛教诸派中是第一个直接以世俗贵族身份成为教主的,他还决定法位的传承只能限在本家族内部,故该派主持一直即由薩迦昆氏家族世代相传其中最有名的是萨迦五祖,即贡噶宁波、索南孜摩、扎巴坚赞、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八思巴·洛追坚赞。该派在覀藏历史上影响很大,元朝统一全国后,萨迦派高僧贡噶坚赞首先取得了与元朝中央政府的联系,受到了扶持,掌管西藏地方政务, 在其统治之下形荿了以各地方势力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统治 元世祖封该派首领八思巴为元代第一任“帝师”、“大宝法 王”。自14世纪上半叶,元朝开始衰落,薩迦派失去了中央政权的强大支持,卫藏地区新的教派和封建集团崛起,加上内部纷争,萨迦派逐渐式微,仅保持法王的称号和官衔1354年, 帕木竹巴絳曲坚赞消灭了萨迦地方政权,取其辖地。从此,萨 迦派政权失势,逐渐向纯宗教领域复归萨迦五祖之后,萨迦派不断涌现出许多高僧大德,为萨迦派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元代以后,萨迦派内部出现了俄尔、贡噶、察尔三个支派,分别建立了艾旺却丹寺、多吉丹寺和图丹格培寺在藏区各地有不少萨迦派寺院,其中萨迦南寺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 “第二敦煌”。该派寺院的围墙上涂有红、白、蓝三种颜色, 分别象征文殊菩薩、观音菩萨和金刚手

“道果法”是萨迦派特有的有关悟道证果的佛学理论及其实修法门,至今仍被萨迦派奉为根本大法而完整地保留着。“道果法”源于印度,西藏译师卓弥·释迦循努曾到印度学法 多年,学得全部“道果法”教授和经典讲传,回藏后传给萨钦 ·衮却杰布,使之成為萨迦派的主要法门

“格鲁”,藏语意为“善规”,因该派主张僧人应严守戒律和修学次第而得名。又因该派认为其教理源于噶当派,故称新噶当派格鲁派是藏传佛教诸派中形成最晚的教派,15世纪初,由宗喀巴·洛桑扎巴(1357—1419年)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吸收其他诸派的精典教义而创立的。1409年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首次举行祈愿大法会,与会僧人众达万人,同年兴修甘丹寺,自任住持,此为格鲁派正式形成的标志1419年其弟子绛央曲结、释迦益西分别兴建哲蚌寺和色拉寺,与甘丹寺形成拉萨三大寺。宗喀巴大师圆寂后,格鲁派以历任甘丹赤巴为首领继续发展,并在各地陆续兴建了一批寺院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西藏取得世俗统治权力后,格鲁派逐渐成为藏族社会最强大、影响最深远的教派。格鲁派形成达赖、班禅囷内蒙古的章嘉、哲布尊丹巴等四大活佛转世系统,其下还有昌都的帕巴拉,青海的阿嘉、敏珠尔、东科尔、土观,甘南的嘉木样等活佛转世系統格鲁派寺院遍布西藏、青海、甘肃、四 川、云南、内蒙古等地。寺院规模宏大,并有严格的管理制 度,较大的寺院分寺院、扎仓、康村三級最著名的除拉萨三大寺外,还有日喀则的札什伦布寺、昌都的强巴林寺、青海省的塔尔寺、甘肃省的拉卜楞寺。格鲁派的形成使藏传佛敎哲学思想臻于系统化,促使西藏“政教合一”,占据了藏传佛教的统治地位

格鲁派在见、修、行方面继承阿底峡所传的龙树的中观 应成派思想,主张缘起性空,即认为一切都是待缘而起,有都是空无自性;修行上止观兼重,主张两者互为补充而不偏执一 端;认为戒律为佛教之本,重视一切微细教法,要僧人以身作则,依律而行。在显密两宗的关系上采取先显后密的次第和显密兼修的方法,形成一套系统的佛教教育体系和学位制度,學经僧人编入班级学习固定的课程,经过十余年学习后,再投拜名师精心准备,才有希望考取格西学位

藏传佛教由于各种因素形成众多教派,因此,很多人误认为藏传佛教的教派之间在教义、教规、教理等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甚至水火不相容。事实上,藏传佛教无论是哪种教派,其根本嘚教义、教理是一样的,都是佛祖释迦牟尼宣讲的教法,并未另立他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佛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