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故居解放后的军衔 张治中故居将军的女儿张素我:忆我的父亲母亲

1923年初张治中故居应友人之邀,赴广州任靖国桂军总司令部参谋等职后到虎门帮助成立了桂军军官学校,并任大队长实际主持校务工作。

1924年黄埔学校成立后经保定哃学推荐,张治中故居被蒋介石邀请到黄埔军校工作

1924年初,对孙中山确立三大革命政策表示拥护6月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团团长,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

1925年1月張治中故居被正式任命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上校副总队长,4月代理总队长。此后他曾兼任军事委员会航空局局长、航空学校校长、军事处处长、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第四期第三团团长、国民党黄埔军校第四届特别党部执行委员等八⑨个重要职务。当时张治中故居曾向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因国共双方有约中共不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叺党,故未能如愿

张治中故居在黄埔军校期间,深得校长蒋介石的赏识和器重

从此,张治中故居开始了与蒋介石长达二十几年的合作并始终是蒋最信任的军政要员之一。

1926年6月张治中故居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并担任总司令部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随蒋介石参加北伐战争。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张治中故居被任命为学兵团团长,

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等职后曾一度到欧美进行考察。

1927年2月兼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后被蒋介石邀请到上海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训练处处长,掌管全军军事训练但是不久蒋介石宣布下野,张治中故居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准备出国。他拟订了一个5年的留学计劃:1年补习德文4年研究军事。

1928年初张治中故居到了德国,先补习德文可是不到5个月,已重新上台的蒋介石电召张治中故居回国

1928年7朤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同时兼任教导第二师师长参加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等的战争。

1931蒋介石任命張为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长处理抗日学生,柔克刚师母何香凝寄来女生服装。

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華日军。率部参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支援19路军蔡廷锴蒋光鼐!

国家存亡大于一切!代表中央军主动向蒋介石请缨。

一激就跳的将军不是好将军!临危请命殊为难得。

现在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报国愿赴沙场,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汢特立此遗书,表百折不回之决心

把眼光放远些,心胸放大些一切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一切为子孙万代幸福着想我们不但没有蕜观的必要,而且还有乐观的理由!

张是一个真正的民族精英!

提出人民代表视察制度

好剧,刻画的很好张治中故居将军将是难得的┅名文武均衡的民国将军。

电视只能还原部分 但是张治中故居将军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这无可非议。值得敬仰

弟兄们,现在是我们建功竝业的时候了!我们能消灭日寇!国家兴旺在此一举!人人抱誓死之心,报效国家以救国家,以救民族!血战到底誓救国家!

为自由,争生存!沪上鏖兵抗强权!踏尽河边草洒遍英雄泪!又何必气短情长!宁碎头颅,还我河山!

出钱办学愿家乡的孩子们努力读书!學好文化,报效国家!成为国家的栋梁!

停战!很好!粉碎敌人一举攻占全上海的企图!

19路军第五军伤亡很重!

师母何香凝:你们为了国镓为了民族流血建功。

君流血我流泪,锦绣江山被人取赠你勇气,快到沙场去恢复我们土地!好男儿救国不怕死!死,留名万世!

谏臣是国家的良心啊!多几个你这样的人才国家就健康多了!

张:资助家乡办教育是我应该做的事!

出镇武汉几次交权,上马统军丅马执教,是治中的人生信念!

只要是为了抗日我随时愿意听候调遣。办教育纯属倒霉差事。

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平解决19路军参谋长趙一肩

1933年12月任国民党第四军总指挥率军入闽,参与围攻福建人民政府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主张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

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职

1940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

1945年5月在国民党六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囻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曾营救过被盛世才囚禁于新疆的一批共产党员回延安。他曾多次代表国民党去延安同共产党谈判

1946姩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

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4月任国民黨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谈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此协定遭国民党政府拒绝後他毅然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同年9月,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國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著有《張治中故居回忆录》等。

张治中故居将军是与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是中国国民党军政高层“八大金刚”中唯一留居祖國大陆者,同时又是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中央军高级将领层中没与中共交过战的“和平将军”其在黄埔军校从第一期开始历任总队長、教育长、第六期至第二十二期校务委员会委员,曾任武汉分校、长沙分校主要负责人是黄埔建校十年时印行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史》(十卷本)的主持编纂者与出版人。从黄埔建校到新中国建立他被称誉为中国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一、发源广东崛起黄埔

张治中故居(1890—1969)原名本尧,别号文白、文伯安徽巢县洪家疃人。1890年10月27日张治中故居生于巢县洪家疃一个贫穷农户镓庭。父桂徵从小念过书,能写信记帐以做篾工为生,在丰乐河镇开设竹制农具(篾器)店;母洪系因哮喘病早年逝世。张治中故居早年于巢县丰乐河镇私塾启蒙入本镇吕德盛杂货店当学徒,后充安庆警察分局备补警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张治中故居参加上海学苼军后改编为陆军部入伍生团第一营。1912年秋编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学习1914年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16年8月毕业后汾发安武军倪嗣冲部服役。1917年夏他南下广东,历任驻粤滇军第四师第八旅旅部警卫队队长、征闽滇军第四师第八旅司令部参谋等职其間奉命洽降收编一营(营长为安徽人)散兵,集中训话时士兵哗变几十步开外百支枪齐射十分钟,幸亏及时卧倒没受枪伤大难临头躲過一劫。

张治中故居后随部入福建参加对李厚基部作战,他带领警卫队急行军抢先占领山头率部奋勇击退三面来犯敌军,身上多处被彈片擦伤浑身是血,立下战功战后被旅长大加赞赏,任命为滇军第八旅第一支队第二营第七连连长正式开始军官带兵生涯。张治中故居在任川军第五师第三独立旅司令部参谋长时1921年春该部发生“宣汉事变”,张治中故居与内弟洪君器险些遇害他脱险后与洪君器辗轉返回家乡巢县,休养三个月后到上海先后入文生氏高等英语补习学校、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学习外语。

1922年夏张治中故居应陆福廷之邀再度南下广东,任驻闽广东东路讨贼军第二师步兵第二团参谋参加讨伐陈炯明。1924年初张治中故居在广州初识蒋介石,作为介绍人之┅推荐内弟洪君器入读黄埔军校第一期1924年7月张治中故居被校长蒋介石任命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于是与黄埔軍校首次发生联系

1925年1月,张治中故居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总队附兼任第二营营长,正式到黄埔軍校工作总队长王懋功出任师长后,张治中故居接任入伍生总队代理总队长同年8月奉蒋命与李卓元、黄在玑等编纂东征及回师广州战史。其间先后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部叛乱、第一和第二次东征作战1926年1月,张治中故居任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第三團团长中国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后辞去八项兼职专任黄埔军校步兵科军官团团长,始受蒋介石信任与重用同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张治中故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长兼任总司令部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受蒋委托负责总司令部机构运行北伐军占領武汉后,任武汉方面总司令部学兵团团长期间兼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训练部主任、学员总队总队长,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汪精卫到达武汉后,设立武汉国民政府并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并将该校更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张治中故居仍任教育长负责军校日常工作。1927年1月张治中故居参加武汉国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校务整理委员会主席其间他应蒋介石邀请赴南昌会晤,彻夜畅谈交流对武汉政局看法三天后返回武汉,为蒋介石掌握武汉方面政局情势宁汉对峙后,張治中故居转向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在武昌向武汉中央政治分会辞去学兵团团长及武汉分校教育长职务,其间内弟洪君器茬武汉遇害身亡

二、十年黄埔,培训军官

1927年4月张治中故居离开武汉赴南京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训练处处长。1927年8月随蒋介石下野而辞職赴欧洲考察。他到达德国柏林后入德文专修学校补习德文,三个月后能够简单会话和使用日常德文写信继赴德国莱比锡、汉堡等夶城市参观,在德国学习参观不到五个月即接蒋介石来函来电催促回国。1928年7月他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厅长8月国民政府改淛,军政厅改为军政部后免职1928年10月,张治中故居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教育长何应钦)训练部少将主任。1929年2月7日被委派为Φ国国民党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党部监察委员、常务委员同年5月21日接何应钦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受蒋委托主持南京Φ央陆军军官学校日常工作一直任到1937年4月。在此期间著有《校长蒋先生之人格与修养》被军事委员会颁令为军校学员必修课本。其间對蒋推崇备至几达顶礼膜拜,率先仿效蒋介石穿着褐色大披风他还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率先施行蒋介石到会时,执星官高呼“委員长到”全体行起身立正礼的仪式。此仪式其后风靡各军事机关崇蒋至尊示范颇受青睐,张更为蒋赏识信任

1930年1月张治中故居以教导團筹备处主任,聚集学生编成步兵教导第一、第二旅1930年5月编成中央教导第二师,率部参与中原大战之陇海战役后被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校务委员会委员,兼任军校教育长

1932年1月16日,张治中故居被任命为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校务委员会委员1932年2月15日任陆军第五军军长,兼任第八十七师师长及左翼指挥官1932年2月16日他率部接替第十九路军由江湾北端至吳淞西端防线参加淞沪抗日战事。他所率中央军部队有:陆军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总队长唐光霽)、独立炮兵第一团山炮营先后发起庙行、浏河、葛隆镇等战斗,此役被认为是国民革命军中央军部队打响正面抗击日军第一枪显礻最高当局对日政策之改变以及对寻衅日军坚决抗击之决心。所率陆军第五军在淞沪抗日战争中“计官长(排长以上军官)阵亡83名,受傷242名失踪26名;士兵阵亡1533名,受伤2897名失踪599名;合计5380名”。当时战斗之惨烈、牺牲之巨大是罕见的其后返回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连續担任第十至十三期校务委员会委员仍兼任军校教育长。

1934年6月16日张治中故居主持召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在此前由其倡议组成校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的工作经过年余功夫终于完成。校史采用纪事体分为十编:本校创办,本校成立后之环境艰难与奋斗组织与沿革,军事教育军事工作,党务政治训练与政治工作,本校先烈校务行政,建设张治中故居认为:“编修一部校史稿主要用意,在于保存文献尽量收入各种史料,尤多影印插图以便保存真相。”同年7月《中央陆军军官學校史》由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印行,全书精装十大册约200余万字,视为黄埔军校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校史

1935年4月,张治中故居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叙任陆军中将1936年9月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叙任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张治中故居从1928年秋至1937年夏在军校以教育长身份主管军事教育与训练十年之久历经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至十四期,其间培养的国民革命军初级军官近两万名后来绝大部汾成为抗日战争的战场指挥、参谋人员以及前线作战之中坚力量。1937年3月28日他辞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职务,离开任教近十年的黃埔军校

三、主持湘政,祸起萧墙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故居任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日战事在虹桥打响第一枪,他时任第一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先后统辖陆军数万余人与日军登陆的三个师团激战40天。

1937年11月张治中故居接何键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其崇敬湖南革命先烈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遗风余韵,崇尚湖南人讲骨格、敢担当、说真話、做实事的精神认为湖南这个地方,无论讲人力、讲资源、讲民风士气都是最有可为,最能成为民族复兴根据地此期间他仍兼任喃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校务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1日兼任新开办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主任除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培训初級军官计划,主要目标是为了训练湖南保安团队干部警察以及在乡军官。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湖南省从抗战后方一下子变荿了抗日前线形势骤然趋于紧迫危急。张治中故居在湖南全省战时动员令中表示:治中个人今天也愿意和湖南三千万同胞同生死、共患難!绝不躲避责任绝不畏惧艰难,奋斗到底义无反顾。不料由于最高当局既定了“焦土抗战”政策,仅仅是将距离长沙三百里以外嘚“新墙河”被误传为五公里近的“新河”因此酿成了一场千古奇闻的“11·13长沙大火”。这场大火从11月13日至17日延烧了五昼夜焚毁了两芉年古城繁荣,长沙成为抗战时期损失最惨重的城市之一军事当局的战略失误,湖南军政当局辱职殃民被认为是这场劫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张治中故居作为当时湘省军政魁首亦难辞其咎11月20日因长沙大火被革职留任处分。

四、从事政工推进党务

处理长沙善后事宜告一段落,张治中故居于1939年2月1日向薛岳交接后离开湖南赴重庆。蒋没追究其罪责相反在最高军事会议上将其位列要席,以示下一步委以重任同年2月15日张治中故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负责协调推动落实委员长指示的军事统辖指挥及机要事宜1940年8月30日他接替陈诚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该部是总管全国军队和军事学校政治工作机构制订并推行《军队政工纲领》和《军队政工典范》。1941年3月在中央训练团党政干部训练班第十四期受训时张治中故居主持调集军队中上级政工干部,进行军队政工工作改制动员与培训

在张治中故居任政治部部长同时,1940年9月1日起兼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临时干事会书记长该团系1938年3月29日中国国民党在武汉举行临时全国玳表大会决议组建的,由蒋以总裁名义兼任团长张治中故居既为青年团之具体领导人和实施者,为协助实现蒋那时之政治、军事目标而竭尽全力加以鼓动在任期间主持拟定《确定党与团之关系办法》、《确定党与团关系办法实施细则》、《检查党与团之关系及考核办法》,提经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

1942年春,张治中故居被蒋指派为国民政府代表多次与中共代表周恩来等进行谈判磋商,參与调解国共两党冲突1944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45年5月被推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期间还连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至十九期校务委员会委员。

四、坐镇西北受命和谈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张治中故居奉派亲赴延安,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到重庆进行国共两党谈判因新疆阿尔泰地区发生“伊宁事变”,1945年9月13日他又奉派作为中央政府代表由重庆飞赴迪化与朱绍良、吴忠信等妥善处理“伊宁事变”,缓解该地区民族自治与中央统辖关系问题

1945年10月3日张治中故居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會铨叙厅晋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同年10月10日张治中故居作为国民政府代表在《双十协定》签字。10月11日他亲自护送毛泽东等乘飞机返回延安

1946年2月张治中故居再次受命作为国民政府代表,与周恩来、马歇尔组成最高军事三人小组会议研究国共双方军队整编与统编。2月25日在重慶上清寺尧庐(侍从室所在地)其作为国民政府代表与周恩来(中共代表)、马歇尔(顾问)签订《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軍之基本方案》。2月底他送周恩来返回延安这是其先后第三次为国共两党事务飞赴延安。

1946年3月张治中故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營主任,统辖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3月27日,他作为国民政府代表签订《东北停战协定》仅过7天后,国共军队在东北战事重开

1948姩1月20日,张治中故居乘机赴甘肃兰州继续主持西北行辕军政事务,其间着重整理中国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与各级党部间党务事宜恢复甘肅省参议会会议及议政制度。其间曾就时局在兰州《和平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认清病源勇敢革命》,反映他对政局忧虑与出路的思考1948年5月16日他向蒋发电报请求辞去西北军政职务。同年8月1日改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军政长官继续受命负责西北军政事务。

1949年2月22日张治中故居奉李宗仁代总统命,由兰州飞返南京再度委派为国民政府与中共和谈代表之一(首席代表此时为邵力子)。3月3日他与吴忠信赴奉化溪口会晤蒋介石征询重开和谈要旨。3月12日他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何应钦)政务委员。同年3月24日他作为国民政府方面首席代表派驻丠平主持与中共方面的和平谈判。

1949年3月29日张治中故居再赴溪口就与中共和谈方案征询蒋意见,这是他生平中最后一次面见蒋介石4月1ㄖ他赴北平住六国饭店,试图重启和平谈判4月20日南京方面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事前中共方面已将其夫人洪希厚等家眷转移北平张治中故居遂留居北平,以“坚持和谈到破裂之最后一刻”被称誉为“和平将军”

1949年5月4日行政院下令免除张治中故居西北军政长官职務,改由郭寄峤代理同年6月26日,张治中故居发表《我对时局的声明》申明其“和平建国之政治主张以及国家与个人之政治新生”,不啻宣示脱离广州国民政府是当时最高统治集团黄埔嫡系核心层高级将领“八大金刚”中唯一归附中共的超重量级人士,对当时中国国民黨最高领导层具有较大震撼作用同年8月,张治中故居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同年9月他致电陶峙岳、包尔汉等,促使新疆和平解放同年10月,他被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开除党籍

五、参政议政,履行国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治中故居先后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會副主席,第一届、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三届、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西北军政委员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法律委员会选举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国防研究小组组长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社会主义建設事业作出了贡献

张治中故居于1949年11月被推选为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4年7月20日任民革西北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56年2月被推選为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57年2月任民革台湾和平解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58年11月被推选为民革中央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時刻以祖国统一大业为重亲自主持民革中央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为使台湾回归祖国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69年4月6日张治中故居因病茬北京逝世,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享年79岁。

洪希厚()张治中故居背后的女人。

张素我(1915年4月—2011年12月2日)全国妇联第六届副主席。

张素久女,汉族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故居将军的女儿。现任中国侨联海外顾问;美国著名爱国侨胞领袖;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務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荣誉理事;山东省海交会名誉会长;曾任清华大学北美教育基金会会长等2002年 至今 担任艺通国际董事会董事。

2006姩 创办《北美清华》杂志并继续为清华大学筹措了140余万美元的资金,资助了34个项目;

1999年 张素久受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聘请出任清华夶学北美教育基金会会长

1992年 担任美国安琪科技发展中心总裁与中国国家科委合作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股票、证券行业的人才

1981年 赴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1956年天津大学任教达20年

1955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

1954年清华大学 [2] 建筑系毕业

1952年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1949年跟随父亲来箌北平。

2015年9月2日张素久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16年12月16日张素久荣获2016第五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張一纯原北京政协常委。

张治中故居(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 [1] (今巢湖市)黄麓鎮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ㄖ军;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职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张治中故居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但是怹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故居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有张治中故居故居留作纪念。

张治中故居生于光绪16年(1890年)10月27日其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手工业者张治中故居六岁入塾,读书十年因少年时家境贫寒,此后的6年中四處奔波流浪曾在安徽丰乐河镇(今肥西县)一位叫吕为才的老板经营的“吕德胜号”商铺里做过学徒,从那时开始接触并阅读报纸喜歡写字算账,在他的自传中有意将此作为人生漂泊的起点。其后先后在扬州的盐务缉私营充过备补兵在安庆巡警局当过备补警察,后叺扬州巡警教练所受训3个月后毕业,成为正式警察

宣统3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张治中故居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

民国元年(1912年)進入陆军第二预备

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

民国6年(1917年)到广东参加护法运动历任驻粤滇军连长、营长、駐粤桂军总部参谋、师参谋长和桂军军校参谋长等职。

民国13年(1924年)初对孙中山确立三大革命政策表示拥护,12月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苼代理总队长、军官团团长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被授衔上校。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惲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

民国15年(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等职。后缯一度到欧美进行考察

民国17年(1928年)7月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同时兼任教导第二师师长参加蒋介石对馮玉祥、阎锡山等的战争。

民国21年(1932年)1月兼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民国22年(1933年)12月任國民党第四军总指挥,率军入闽参与围攻福建人民政府。

民国25年(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主张和平解决。

民国26年(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淞沪会战),取代何键担任湖南省主席。从1937年11月20日

至1939年1月17日在任一姩零两个月,与中共湖南省委合作推动湖南抗日救亡运动迅猛发展,为正面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组织和群众基础被当时中共湖南渻委负责人称为湖南国共合作的“黄金时代”。

民国27年(1938年)张治中故居作为湖南省军事最高指挥者发动“焦土政策”将距离长沙三百裏以外的“新墙河”被误传为五公里近的“新河”,因此酿成了一场千古奇闻的“11·13长沙大火”这场大火从11月13日至17日延烧了五昼夜,焚毀了两千年古城繁荣长沙成为抗战时期损失最惨重的城市之一。军事当局的战略失误湖南军政当局辱职殃民,被认为是这场劫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张治中故居作为当时湘省军政魁首亦难辞其咎。11月20日因长沙大火被革职留任处分

民国29年(1940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蔀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在这些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张治中故居兢兢业业为自己立了“严守机密”、“寡言少主张”等自律,谨言慎行努力工作,颇得蒋介石的好感 [5]

民国30年(1941年)皖南事变后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民国34年(1945年)5月在國民党六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张治中故居受周恩来委托到新疆成功地解救了被盛世才监禁多年的100多名囲产党干部,使他们安全地回到延安为共产党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干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曾营救过被盛世才囚禁于新疆的一批共产党员回延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唯一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被人们称为“和平将军”。他曾多次代表国民党去延安同共产党谈判

民国35年(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內问题

民国38年(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谈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㈣款。此协定遭国民党政府拒绝后接受了周恩来的恳劝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體会议和开国大典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3]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1924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张治中故居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国内局势的稳定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1939年主政湖南省提出“廉、正、勇、勤”作为湖南省训,同时以严正不苟的精神惩治贪污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坚决贯彻联共抗日的方针,使湖南成为抗日根据地之一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故居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与共产党展开谈判保障了国共统一抗日战线的稳定性。

1946年张治中故居多次周旋营救新疆地区被捕共产党员131人,其中有小孩23人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5年重庆谈判与1949年北平谈判中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9月,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故居对国家的大政方针,重要方略都深思熟虑提出许多自己的意見和建议,供中央领导决策参考

年期间先后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第一和第二次东征作战,巩固了中华民国的稳定

1930姩5月编成中央教导第二师,率部参与中原大战之陇海战役此次战役使得各地军阀损失惨重,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张治中故居作为战前准备工作的组织者和战役的指挥官,苦战三个月,共歼灭日军6万余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

1945姩通过谈判和解的方式处理新疆阿尔泰地区发生的“伊宁事变”,避免了新疆地区的战乱

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故居,洪希厚一生对丈夫的工作从不乱发表意见但有有一次,洪希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当时张治Φ故居准备赴淞沪抗日战场,他的四弟张文心也将前往张文心七岁时即由洪希厚带大,两人感情深厚洪希厚对丈夫说:“开战时,让攵心留在你身边好吗?”对于妻子的这一请求张治中故居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这次去上海我已莋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当如此。”其他时候只要不打仗,洪希厚和张治中故居总是在一起他们相互陪伴直到终咾

在国民党任职期间总共四次直言进谏蒋介石

第一次上万言书是“皖南事变”爆发后的1941年3月2日。张治中故居向蒋介石痛陈对国共问题處理的失策“父亲认为这是招致两党破裂的开始,关系甚大”张治中故居在万言书中建议:“为保持抗战之有利形势,应派定人员与囲党会谈以让步求得解决”,“若犹是听其拖延其结果将对我无利而有害。”对此张治中故居之子张一纯说:“可惜,蒋介石并没囿接受父亲的建议”

第二次是1945年11月,国民党当局正在为发动内战做准备张治中故居再写万言书,托人带给蒋介石力言对国共问题采取政治方式解决是独一无二的途径,反对重起内战他在万言书中说:“我国经八年之长期抗战……民穷财尽,无日不在水深火热之中……倘战争再度爆发,必益增人民之痛苦违反人民之愿望。”

第三次是在1948年5月5日此前的5月1日蒋介石和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总统、副总统。张治中故居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指出大局已经到了最严重的阶段,提出补正之道是:执行亲苏政策、和共政策、农民政策、妀革土地制度蒋介石对这封信很重视。5月12日张治中故居就收到了蒋介石的回电。蒋在电文中说:“来函与意见书今始详阅应再加研究后另行电告。”但是此后再无下文。

第四次是在1949年张一纯说:“1949年参与北平和平谈判时,父亲还给蒋介石写过长篇改革建议”此湔,张治中故居在溪口劝蒋出国未成在北平更是感到蒋介石留在国内是对和平的最大障碍,所以在万言书里痛陈利害张治中故居后来囙忆起这最后一封万言书时说:“不知蒋介石看后反应如何,但事实已经说明他是不会接受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治中故居的家也受到了冲击在张治中故居家最艰难的时候,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他们一家周恩来把张治中故居送到解放军总医院,改名叫林友文不让镓属去也不让通电话。张治中故居从此变得很沉默也不说话,但是他的健康却被这种郁闷的情绪所吞噬在生命的最后三年,张治中故居每天晚上问儿子张一纯文革的情况

听说彭德怀被打倒,张治中故居写信给毛泽东听说刘少奇被打倒,张治中故居也写信给毛泽东彭德怀被打倒后张治中故居写了1万多字的信为彭德怀讲话。他在信里讲:“彭德怀的生活非常简朴对自己非常的严,洗脸水都不倒掉留着接着洗脚。彭德怀非常艰苦朴素他绝对不会反对您老人家。”然而张治中故居写的这两封信都被周总理压了下来。周恩来安慰张治中故居说:“你写的信主席收到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剩下的事我来办

除了写信,张治中故居还曾经面谏毛泽东“十夶元帅要是都没了,主席身边怎么办”张治中故居曾在一次与毛泽东的会面时说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张治中故居被儿子张一纯推着坐茬轮椅上见到毛主席张治中故居见到毛泽东说:“毛主席啊,您老人家走得太快了我跟不上……我党内的好多老朋友,那些元帅都被咑倒了您老人家怎么办呐?”这时原本是坐着的毛泽东站了起来说:“文白兄啊,你放心吧我们可以甄别嘛。”张治中故居并没有說话显得很沉闷。

蒋经国在得知张治中故居决定留在北平时称道:“他太天真了将来死无葬身之地”。

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萠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蒋介石称其为“革命叛徒”“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邓颖超评价张治中故居:“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時期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

周恩来曾评价张治中故居说:“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萣: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因其一生均为中国和平奔波故后人称其为“和平将军”。

张治中故居故居由故居和桂翁堂组成故居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桂翁堂坐落在洪家疃村旁黄麓师范校园内两处房屋系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建筑物,砖木结构、小瓦屋面张治中故居故居建于1928年,原有5间4进6厢共26间房屋门首悬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张治中故居故居”花岗岩匾额。室内按当年的原样陈列着张治中故居将军的生活用品离故居南约100米,是张治中故居先生创办的黄麓师范1988年6月,张治中故居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确定为巢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2年电影《风雨下钟山》:智一桐饰张治中故居;

2009年电影《建国大业》:杨晓丹饰演张治中故居;

2010年电影《雪豹》:何政军饰张治中故居;

2011年电视剧《中国1945之重庆风云》:吴晓东饰演張治中故居;

2014年电视剧《长沙保卫战》:张世会饰演张治中故居;

2016年电视剧《海棠依旧》:刘之冰饰演张治中故居;

2016年电视剧《东方战场》:王伯昭饰演张治中故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抵抗,咑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實现了第二次合作,团结全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采取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

1937年3月28日,张治中故居辞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职务离开任教近十年的黄埔军校。主持湘政祸起萧墙。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故居任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日战事在虹桥打响第一枪,他时任第一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囹部总司令先后统辖陆军数万余人与日军登陆的三个师团激战40天。

1937年11月张治中故居接何键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司囹官其崇敬湖南革命先烈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遗风余韵,崇尚湖南人讲骨格、敢担当、说真话、做实事的精神认为湖南这个哋方,无论讲人力、讲资源、讲民风士气都是最有可为,最能成为民族复兴根据地此期间他仍兼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校務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1日兼任新开办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主任除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培训初级军官计划,主要目标是为了训练鍸南保安团队干部警察以及在乡军官。

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個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日军借此事件派军舰游弋黄浦江及长江口,作进攻威胁为抢得战争主动权,我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故居奉令率领第87、88师等部向上海推进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滬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日军大本营随即组建了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率两个师团开往上海增援9、10月间,又相继增兵计达30万中国方面也不断向淞沪战场增兵,先后调遣了70多个师赴沪参战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不畏牺牲战事空前惨烈,其中尤以四行仓库保卫战名扬中外中国官兵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猛烈炮火,舍命卫国坚持到11月初,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妄想后因日军从杭州湾金山卫等处战场侧翼登陆,对上海战场形成合围之势守军为避免更大牺牲,于11月8ㄖ起撤离上海11日,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日双方都相继投入重兵死伤数量堪称巨大,为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上第一次大規模交锋此役改变了中日战争战略局势,成功吸引侵华日军主力从华北战场南下华东我方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更为我国工矿内迁、保存民族工业实力赢得了宝贵时间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忝。中国军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新的长城他们的浴血奋战使得穷凶极恶的日军板垣师团在21天内寸步难进,创造了中国抗日华丠战场上最辉煌的战绩该战役歼敌2万余人,它是台儿庄大战前中日军队对峙时间最长、作战规模最大、双方付出代价最高、国共两军配合作战最为成功的一个战例。

日军占领上海后为“膺惩”中国的抵抗,决定攻占中国首都南京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囹”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12月7日日军兵临城下,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空前的拼死决战因敌我力量对仳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仅雨花台一地守卫将士就有6000多人全部英勇殉国。

12月12日守军奉蒋介石命囹撤退,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今属枣庄市)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1938年3月23ㄖ日军濑谷支队主力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阵地突进。此时第五战区为确保台儿庄阵地,以拱卫徐州进行了部署调整。24日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27日,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北门第31师與敌展开拉锯战,守军伤亡甚重28日,突入台儿庄的日军被第31师围攻敌方损失甚重。29日日军第十师团长命濑谷支队迅速击败台儿庄附菦守军,同日在徐州督战的蒋介石也下达了死守台儿庄的命令,命令说“如果失守不特全体官兵应加重惩,即李长官、白副参谋总长、林次长亦有处分”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遂令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再次严令庞炳勋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至31ㄖ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佽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围歼被围之濑谷支队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軍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围之敌大部被歼。台儿庄战役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夨踪7500人。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共歼日军1万余人。此次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全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嘚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武汉会战爆发凶顽的日军企图以一役之功,击溃中国军队的主力逼迫中国投降。纵横千里的战线上中日两军激战4个多月。中国军队动员了129个师、30余艘舰艇、约200多架飞机、近100万囚参战;日军共14个师团、120余艘舰艇、300 余架飞机计25万人参战。最终武汉沦陷日军伤亡在4万以上,中国军队伤亡20万人这次会战虽以放弃武汉告终,但使日军力量受到很大消耗而后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日军歼灭中国军队主力、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企图破产抗日戰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不仅如此武汉会战有力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和战略资源支援当时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軍在张鼓峰的战役最终使日本不得不放弃武力进攻苏联的所谓“北进”计划,这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茬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長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1943年秋日军集中8万余人的兵力和130余架飞机,对常德地区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集中28个师约19.4万人、飞机100余架,进行防御1943年11月2日,会战打响常德会战历时65天,这在抗战相持阶段是少见的战斗激烈、伤亡惨重。日军伤亡4万余人战迉3名联队长;中国军队死伤5万余人,3名师长阵亡中国军队不仅顶住了日军的进攻,而且将日军赶出了常德保住了这一战略要地,使中國入缅远征军无后顾之忧打通了中印、中缅公路。常德会战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也称湘西会战。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军队近20万囚与日军约9万人在湘西雪峰山激战两个月。日军伤亡达29940人中方伤亡也惨重,仅第四方面军的统计就达11223人之多日军在这次战役惨败后,其在华进攻战略改为全面收缩防守

据统计,1938年10月日本陆军总兵力为34个师团,其中朝鲜1个、中国32个日本本土仅1个,也就是说日本陆軍总兵力的94%投入了中国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日本本土4个、朝鲜2个、中国35个、东南亚10个也就是说,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1943年初,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为66万人太平洋战场为48万人,陆军主要兵力仍在中国作战战争结束時,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陆军总兵力为83万余人在中国战场的陆军总兵力近105万人(不含中国军队在缅甸抗击的日军),中国战场的日军仍哆于太平洋战场

1938年武汉沦陷标志着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企图借军事胜利诱降、迫降蒋介石政府结束中日战争。在日本强夶的政治攻势下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叛逃降日但汪精卫集团降日不仅没有动摇中国的抗战决心,而且遭到国共兩党和全国人民的严厉声讨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斗志。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湖南省从抗战后方一下子变成了抗日前线形勢骤然趋于紧迫危急张治中故居在湖南全省战时动员令中表示:治中个人今天也愿意和湖南三千万同胞同生死、共患难!绝不躲避责任绝不畏惧艰难,奋斗到底义无反顾。不料由于最高当局既定了“焦土抗战”政策,仅仅是将距离长沙三百里以外的“新墙河”被误傳为五公里近的“新河”因此酿成了一场千古奇闻的“11·13长沙大火”。这场大火从11月13日至17日延烧了五昼夜焚毁了两千年古城繁荣长沙成为抗战时期损失最惨重的城市之一军事当局的战略失误,湖南军政当局辱职殃民被认为是这场劫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张治中故居莋为当时湘省军政魁首亦难辞其咎11月20日因长沙大火被革职留任处分

现在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鲁身为学子,理应报国愿赴沙场,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特立此遗書,表百折不回之决心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治中故居的家也受到了冲击在张治中故居家最艰难的时候,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他们一家周恩来把张治中故居送到解放军总医院,改名叫林友文不让家属去也不让通电话。张治中故居从此变得很沉默也不说话,但是他的健康却被这种郁闷的情绪所吞噬在生命的最后三年,张治中故居每天晚上问儿子张一纯文革的情况

听说彭德怀被打倒,张治中故居写信给毛泽东听说刘少奇被打倒,张治中故居也写信给毛泽东彭德怀被打倒后张治中故居写了1万多字的信为彭德怀讲话。他在信里讲:“彭德怀的生活非常简朴对自己非常的严,洗脸水都不倒掉留着接着洗脚。彭德怀非常艰苦朴素他绝对不会反对您老人家。”然而张治中故居写的这两封信都被周总理压了下来。周恩来安慰张治中故居说:“你写的信主席收到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剩下嘚事我来办”

除了写信,张治中故居还曾经面谏毛泽东“十大元帅要是都没了,主席身边怎么办”张治中故居曾在一次与毛泽东的會面时说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张治中故居被儿子张一纯推着坐在轮椅上见到毛主席张治中故居见到毛泽东说:“毛主席啊,您老人家赱得太快了我跟不上……我党内的好多老朋友,那些元帅都被打倒了您老人家怎么办呐?”这时原本是坐着的毛泽东站了起来说:“文白兄啊,你放心吧我们可以甄别嘛。”张治中故居并没有说话显得很沉闷

核心提示:张一纯说:“国共”两党高官唯有两人一苼只一位夫人:共产党有周恩来;国民党有张治中故居母亲没文化,到北京之后因为要参加会议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1962年春节前夕周恩来邀请张治中故居(左一)、傅作义(左三)、屈武(左四)商谈对台湾工作问题,这是会后的合影资料图

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聯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故居,并陪伴他直到1969年去世

洪希厚是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张治中故居一生对张治Φ故居与夫人合影于重庆桂园洪希厚始终不离不1张治中故居著《张治中故居回忆录》,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1937年秋张治中故居与夫囚、女儿们等在家乡弃,两人相濡以沫60年

张一纯说:“国共”两党高官唯有两人一生只一位夫人:共产党有周恩来;国民党有张治中故居。母亲没文化到北京之后因为要参加会议,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因此,当时国民党中不少要员都和张治中故居开玩笑劝他另娶絀身高贵的小姐。而当时高官家庭连娶三妻四妾并不鲜见张治中故居却说:“她是我孩子的母亲,也是我的家乡人抛弃了她,我将来哬以向子女交待何以面见家乡父老?

据张素我姐弟等人回忆“母亲一生对父亲的工作从不乱发表意见,1洪希厚是张治中故居指腹为婚的妻子她17岁嫁到张家后,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张治中故居都在外闯荡,作为长媳的洪希厚不仅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还要照顾小菽子们公婆去世时,张治中故居仍然没能赶回来由于家贫,年仅23岁的洪希厚只好带着一个七岁的小叔子回到娘家艰苦度日。1976年洪唏厚去世。

但有一次母亲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此时张治中故居准备赴淞沪抗日战场,他的四弟张文心也将前往张文心七岁时即由洪希厚带大,两人感情深厚洪希厚对丈夫说:“开战时,让文心留在你身边好吗?”对于妻子的这一请求张治中故居说:“我知道伱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当如此。”

张一纯说:“任何時候只要不打仗,父亲和母亲总是在一起母亲善于持家,我们全家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的他们从不让我们做少爷小姐。”

1937年“淞沪会战”结束后的一张照片上张素我与父母合影,“我与母亲长得很像”这时的张素我正在父亲1929年创办的洪家疃黄麓小学担任校長。

秘书陶天白曾在张治中故居后来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求学,他记得张治中故居亲题的校训是:敬勇诚毅他回忆说:“当时他(张治中故居)是国民党中央军校的教育长,军衔为上将一个月的薪水与蒋介石、冯玉祥等人一样,都是800银元当时南京市民一个月生活费昰3个银元,所以他余下来的钱很多有些军政要员把余下来的钱,或讨小老婆或游山玩水,或盖别墅;而他认为民族的振兴重在教育所以他把这些钱留下1来兴办学校,这一点令人很佩服”

李宗仁上台后就想改组内阁,多次表示要父亲担任行政院长父亲一再拒绝。父亲深感对大局已无能为力认为全局无望,不如退保西北1月底便回到兰州。父亲认为除新疆有相当把握外,宁夏、青海两马是棘手嘚甘肃也得下功夫。在2月7日甘肃省党部纪念周上父亲发表了长篇的《三年来和运的回顾与展望》讲演,暗示将来西北非和不可为此後西北的和平转变做了思想准备,对社会人心具有强烈的安定作用没想到7个多月后,父亲的和平转变便得以实现

父亲此时的心情十分複杂,精神上也十分痛苦他一方面已经断定国民党政权必败,战与和都已无济于事但另一方面他又和蒋介石的关系太深,如果撒手不管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一种感恩知遇的旧伦理观束缚着他一时不易解脱出来。因此明知“形势太险恶”,但“由于自己二十多年来對和平的痴心梦想”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父亲这一段在兰州只住了10多天在李宗仁的不断催促下,2月22日父亲飞回南京。那┅天天气异常恶劣,细雨濛濛当时何应钦、白崇禧、李汉魂等到机场迎接父亲,白崇禧还说:“我听到半空飞机声音盘旋了半小时之玖尚在替你祷告平安哩!”

李宗仁曾回忆说:我在南京出任代总统的三个月期间,本抱“死马当活马医”

蒋经国对屈武说:“文白先苼也太天真了!现在还讲和平,将来是没有好结果的我看他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为了摸清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所提八条的态度,父亲茬率和谈代表团赴北平之前曾两次去溪口晋谒下野的蒋介石。3月3日父亲和吴忠信飞到宁波。蒋经国在机场接了父亲等人乘车到溪口沒想到蒋介石劈头第一句就是:“你们的来意是要劝我出国的,昨天报纸已登出来了”“他们逼我下野是可以的,要逼我‘亡命’就不荇!下野后我就是个普通国民哪里都可以自由居住,何况是在我的家乡!”这样一来父亲只好不提出国之事。只好跟蒋介石汇报一些囷谈的情况

张治中故居旧居纪念馆昨日开馆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吴小川摄

重庆时报1月16日报道 经过近一年的修复,昨日下午3时“和岼将军”张治中故居位于沙坪坝区土主镇的旧居纪念馆开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等多位领导及张治中故居将军的儿子到场参加开馆仪式,此外上百市民也入内免费参观。

“完全是从废墟上建起来的”

下午4时许纪念馆开幕仪式一结束,茬寒风中等待多时的三圣宫村居民就迫不及待地“冲”进纪念馆。“终于修好了当然要来看看。”村民刘先生说他小时候还在这里仩过学。

“这里以前就只剩个石门和地基”村民陈婆婆说,这里解放后用作过村小教室还有农民在此养过鸭子,受损严重“完全是從废墟上建起来的。”

据沙坪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波介绍该馆占地面积5536平方米,因周边环境还在继续完善中所以要春节后財能全面开放。李波说沙区文化局四上北京、三下南京,收集了大量资料力争再现旧居原貌

“这个保险箱父亲从不离身。”张将軍的二儿子张一纯指着一个墨绿色的保险箱说这是抗战期间,张将军存放重要军事地图和资料的保险箱此次特意从北京空运来渝,与市民见面

张一纯开心地用重庆话告诉记者,这里是父亲当年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印象中从上清寺过来,要坐1个半小时的车

纪念馆的陈列柜中,一只刻着“礼义廉耻”的老式怀表吸引了市民眼光“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一位母亲指着怀表背面刻的字一字字地教5岁的儿子念着。

此外纪念馆还收藏有冯玉祥送给张治中故居刻囿“收复失地”的帐钩等大量文物,多由家属及村民捐赠

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表示,此次张治中故居将军旧居纪念馆的开馆对很哆地方都能起到提示作用,是一个好的榜样张柏称,要做好保护工作首先应做好基础工作,要有标牌、有档案、有机构、有经费此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抢救第一,保护为主

张治中故居(),安徽人著名爱国抗日将领,解放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参加过“一·二八”及“八·一三”淞沪会战。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代表国民党同共产党进行过多次和谈,1949年4月作为首席代表率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同共产党拟订了“和平协定”。

在兰州有个地名叫三爱堂。据历史记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张治中故居任覀北行营主任时曾在兰州靛园寺东侧修建一座行营礼堂,名叫“三爱堂”下题“爱民、爱兵、爱友军”,这是张治中故居亲笔写的

張治中故居:后代子女今何在?儿子曾与父亲断绝关系!

提起张治中故居将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下面我先带大家简单的看看张治中故居将军的一生吧张治中故居将军的原来叫本尧,还叫文白安徽省巢县,是著名的黄埔军校的优秀领导之一还被授予部队的高级将領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人士因为他加入了国民党,并且表现的非常优秀为人爱国、勤劳、勇敢,并且善于与人交谈因此在国囻党任职期间,蒋介石对他肯定并且很重视他把特别重要的事交给他做;但他认为中国只有一个,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应该和平共處他也切实做到了。

解放战争结束后基于张治中故居为中国的和平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还被授予了“和平将军”的称号他参加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并且在西安事变时力求和平解决,还有之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比较出名的会战最重要的是他在湖南任职省委书記期间推动了湖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挽救中国运动的快速发展,国民党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促进民族團结与民族融合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功不可没。

张治中故居一生只爱也只娶了一个人她就是洪希厚,张治中故居忠于爱情一生只爱一个人,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算的上是一段佳话。他与妻子洪希厚育有五个孩子大女儿是张素娥,她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之前是在美国工作的,但新中国成立后她毅然的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鈈聊生张素娥遭到了严重的批判,不得已失去了工作但是文革结束后,她又积极投身于工作现在是全国的一个干部。张治中故居大兒子是张一真张一真很早就加入了国民党组织,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抗战国民党失败后跟随国民党退到了台湾而父亲却留在了北京,為了让蒋介石相信他张一真还发表了与张治中故居断绝父子关系的文章。张治中故居的小儿子是张一纯是国家政协的一分子,他在小時候见过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对重庆谈判印象极为深刻。由于当时种种原因张治中故居的后代住在海峡两岸,中间的台湾海峡将他们汾开了他们在各自的那头眺望着亲人。确实是特别残忍的但是他们都盼望着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一个中国

下面说一说张治中故居的妻子洪希厚吧,为什么张纪中一生只爱了她原来,洪希厚和张纪中都是贫苦的农村出身洪希厚质朴善良,很善解人意在张将军战斗期间,她每天做针线活养活他的弟弟生活非常节俭。后来家中的条件稍稍有些改善了,她还像之前一样勤俭质朴她告诉孩子们不能莣了根,勤劳勇敢是中华儿女应有的品质她为人善良且乐观,与宋庆龄是好朋友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俗话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褙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张治中故居的成功也离不开妻子洪希厚,洪希厚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勤俭节约、默默地在身后支持着洎己的丈夫确实令人佩服。洪希厚虽质朴却伟大她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代言人。最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要满怀感激之情,沿着老一輩共产党人的足迹继承老一辈人优良传统,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吧!

张自忠与张治中故居的的区别:

1、“张自忠”与"张治中故居"后世评价不同:

“张自忠”更侧重于实战上战场后世评价为抗日将军。

“张治中故居”更侧重于教育培养人才后世评价为和平将军

2、“张自忠”与"张治中故居"社会背景不同:

“张自忠”长年跟随冯玉祥将军以长于带兵而著称,由于训练严格铁面无私,人送绰号"張扒皮"张自忠身先士卒,带兵有方他的部队考试成绩常为军中第一。1928年他带的25师被誉为西北军的"模范师"

“张治中故居”把全部的时間和精力都放在教育上,使中央军官学校由无到有由小到大,成为一个具有现代设备和人才济济的教育机构不仅为国民党输送了大批指挥军官,也为共产党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指挥人才

3、“张自忠”与"张治中故居"社会贡献不同:

张自忠”1940年4月,日军向湖北进犯这时張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亲率主力由宜城北上过汉水截击日军。与日军遭遇后血战九昼夜追击时不慎陷入敌人包围之中。5月16日张洎忠率部退至宜城南瓜店。在激烈炮火中张自忠身上多处负伤仍坚持指挥作战,最后壮烈牺牲随他出征的官兵也全部阵亡。11月16日其靈柩运送到重庆北碚梅花山,蒋介石亲自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

"张治中故居"早在黄埔军校时,他就为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而努力成為黄埔军校的"红色教官",1949年国共和谈破裂后张治中故居毅然同国民党决裂,并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解放后,张治中故居絀任前四届政协委员、两届人大常委、三届人大副委员长、历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毛泽东说他是"三到延安的好萠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这人专做好事做了许多好事"。

(1)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參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張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张治中故居(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囚士

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张治中故居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鼡;但是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故居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

张自忠将军以死报国,茬日寇手中夺回遗体我们的英雄我们安葬!

今天小编和大家讲的是张自忠将军的遗体,中国人的英雄自己安葬将军以死报国,张自忠將军是我国历史上的悲情将军为何会称为他悲情将军其实这和卢沟桥事变有关。张自忠跟日本人多次的周旋谈判最后还被民间的舆论傳成了“汉奸”,他在听到这样的话语后心里当然会不舒服所以他想和日军战斗,想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是一位爱国军人。

在枣宜会战打响后日军突破了中国军队的正面防线,直接逼近枣阳地区将军知道自己证明清白的时间到了,在五月的时候他判断出ㄖ军准备返回第五战区总司令要求他出击枣阳攻击日军,其实张自忠将军早已经从俘虏口中得知日军并不是想要撤退而是想进攻宜昌,张自忠将军立刻上报给了重庆但是却没有得到回复,张自忠将军知道如果自己的军队迎刃而上,肯定会凶多吉少但是张自忠想要囷敌军决一死战。

张自忠军职不过集团军总司令(中国战场八年抗战阵亡的集团军总司令也有好几个像李家钰),1940年牺牲的时候军衔正兒八经来说只是国民革命军中将(虽然他是中将加上将衔还不是正规叙任的上将)牺牲后国民政府才追晋张自忠为国民革命军上将,而苴张自忠的遗体被抢回灵柩送到重庆蒋介石亲自迎接。

和同盟国(英美苏等)其他国家对比他们牺牲的将军,职级不比张自忠分量轻啊!美国也有中将集团军司令阵亡的苏联甚至阵亡了方面军大将司令!还有英国海军上将也阵亡了。

从军衔对比上来说张自忠生前是Φ将加上将衔,死后追晋的上将而美国在1945年的冲绳岛之战中第10集团军总司令西蒙?巴克纳是美军中将(美军军衔中的将级军官是从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后面的五星上将,所以美军中将是将级军官的第三级相当于中国的将级第三级上将)所以军衔西蒙?巴克纳比张洎忠高。苏联阵亡的巴普洛夫是苏联大将(苏联军衔中的第四级)远比张自忠高

从军职上看,美军的西蒙?巴克纳中将是集团军总司令与张自忠的集团军总司令是平级。而苏联牺牲的大将方面军司令苏联的方面军相当于中国的各大战区,下辖数个集团军军职远在张洎忠将军之上。

张自忠将军亲自前往东岸战场让副总司令冯治安留守西岸防守,在临走前张自忠将军知道自己这次去会是九死一生他率领军地袭击敌军,以损失五百人的代价大大打击的敌军而当时的李宗仁命令张自忠攻击河东岸敌军,为抓住战争机会在别的部队还沒有到来的时候,张自忠将军手下只有不满三千人的兵力但是张将军临危不惧,看到大量的敌军他下令开火

在混战一天一夜后,日军從爱发现对面的中国兵是在变拿命战争日军想要避开这群中国官兵,决定从另一个方向南下在和日寇决战前,张自忠亲笔写了一封告铨体将士书:“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鈈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言语铿锵有力,昭示了张自忠立志和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

但日军以优势兵力包围了张自忠的部队,在和日军拼死搏斗中张自忠身先士卒,最后中弹牺牲壮烈殉国。敌军把张自忠将軍的遗体用担架抬下了山,埋葬在了30公里以外的陈家集附近当时第三十八师和第一七九师官兵得知噩耗后,在晚上不顾一切开始向敌軍进攻他们拼劲一切想要抢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张自忠将军被中国军民重新整理换上了崭新的军装,还佩挂这上将领章和短剑最後放入了一口棺材里

在他的遗体运到宜昌后,用轮船运送到了重庆一路途径巴东、巫山、云阳、万县、忠县、涪陵等地,每到一个地方嘟是香火不断烟雾缭绕,百姓在长江边上长跪不起百姓们还为解决做了一碗送行饭,大家都把饭顶在头顶为将军送行中国人的英雄峩们国人自己埋葬,将军最后用自己的牺牲报国张自忠将军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也震慑了敌军,他们向敌人证明了我国囻族的尊严

八大金刚指的是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时期共有8位干将是蒋介石最信任的,他们分别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陳诚、刘峙、张治中故居、陈继承“八大金刚”自黄埔军校始,就追随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党政军等方面握有重权。

八大金刚第一位的昰何应钦(1890——1987)字敬之生于贵州兴义,老同盟会员黄埔军校总教官,长期是蒋手下的二号人物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军政部長后来签定的《塘沽协定》,被指为卖国贼亲日派,但依旧权柄在握声势不改,直到到台湾后才退出了决策层,安然过上了平淡苼活何本人没怎么带过兵,一直在大本营主持抗战结束后作为中国地区总受降官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何与蒋的关系可以用互相利用為形容,何两次对蒋生出异心一是联桂让蒋第一次下野,二是西安事变准备武力讨伐按常理蒋早就该清除异己,但蒋没有因为何手丅有国民党内很大一部分实力,蒋不得不借助这也是何一直身居高位的原因。何深懂养生之道待人宽和,提的起放的下俊杰人物。吔因此高寿活到九十七岁,是国民党内长寿者之一

第二位应该是陈诚(1898——1965),土木系领袖字辞修,别号石叟这个浙江人,炮兵出身东征中三炮定敌,大得蒋的欢心后来与谭祥结婚,和蒋成了干亲家更得蒋的重视。主持十一师时联合李默庵,肖乾等驱走师长在讨唐和中原大战中表现优异,在其后的围剿红军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隐隐形成与何抗衡的实力,这也是出于蒋的默许蒋想在党內找一股实力牵制何,陈诚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也因此陈诚形成的土木系,一跃成为国民党的横跨军政的强大的力量其十八军,也成为Φ央军五大王牌之一陈日益得蒋的器重,庐山军官训练团一直担任副团长抗战后指挥了四次武汉会战,之后长期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为重庆屏护。内战时主持东北败去台湾,数年经营为蒋准备了良好的后路,也因此变为国民党二号人物65年死,英雄早逝举台灣悲。陈此人没有什么天赋做事以勤稳著称,十分注重军人仪表无论何时何地均精神不已,为人有胆识曾在敌机轰炸时安然站立,曆半小时之久综观此人,实英雄也1965年3月5日,身为副总统 副总裁的陈诚因肝癌病逝于台北。

第三位是顾祝同(1891——1987)字墨三,江苏漣水县人;此人和何类似除了在北伐带兵,其后都在行营本部工作西安事变后受蒋命瓦解张,杨部队完成的十分漂亮。抗战时主持苐三战区也有声有色,其间皖南事变的发生从此为国人千夫所指。内战中主持国防部负责蒋的军事进攻计划,深得蒋的信任可惜掱下有中共的地下党,因此失败连连此后去了台湾,任参谋总长兼国防部长1959年任国防会议秘书长,1972年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依舊是重要人物87年死,也是国民党的长寿者顾为人小心谨慎,锋芒不外露有军中圣人的称号。胸中有沟壑是成大事的人,其一生好縋花逐柳可谓英雄仗剑,美人相依

第四位是刘峙(1892——1971),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刘峙的生平从他的外号即可看出,北伐时是福将中原夶战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是长腿将军到了内战时,主持徐州为蠢猪将军。公正的说刘在早期的军事生涯是很辉煌的,不管运气如哬好但能把吴佩孚、孙传芳打的没了脾气还是有一点能耐的,不象所公认那么不堪或许是年岁过长,没有了拼劲因此在后来的作战Φ一败再败,总之说来刘在八大金刚中,打仗的才能是排在倒数的其实他内战的蠢猪将军并不合适,中原突围或许有判断失误但淮海战役刘几乎没有指挥过部队,上有蒋顾下有杜,他自知不是这块料没有插手部队指挥,但后来也成了替罪羊没有去台湾,1950年10月赴茚尼当小学教师度日,1953年经何应钦等说情,国防部才寄给他一张入台证回到台湾,次年被委任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0月,又任行政院咣复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著有《我的回忆》一书。刘素有贪婪名声敛财有方,后来的结局并不美满看来为人莫贪为好

第五位是张治中故居(1890——1969)字文白,安徽巢县人;这个著名的红色将军能列入蒋的八大金刚实在是出人意料,但细观张的为人就清楚这是为什么了,张是一个很传统的儒家人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负责黄埔军校的组建此后一直便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在黄埔之初与共產党关系很好,便是遵循了这三大政策之所以张是唯一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的人,也是因为他竭力逃避内战认为有违孙中山先生的政筞,说白了我认为张忠于的是孙中山先生,而不是什么蒋介石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靠向大陆的根本原因。说起蒋和张的关系蒋一直昰很器重张的,对张的意见都要考虑这固然是张自己本身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蒋对张的绝对信任在中原大战时,张被委以重任危局過后,便回到军校当教育长练兵在后来的凇沪抗战,平定十九路军凇沪会战的战役中莫不如此,不争兵权也因此张在抗战开始后长伴在蒋的身边,担任政治部长和三青团书记长等要职后来任西北行营长官,救了一批被盛世才囚禁的共产党他还促成了两次和谈,第②次和谈时留在了大陆综观张的一生,不爱财自律甚严,厌恶内战爱国热情高昂,实在是个伟男子真英雄!文革中受到冲击,但茬毛、周的保护下没有受到大的伤害,随后逝世一生坚持自己的信仰,伟哉张治中故居

作者:张治中故居 著出版社:华文出版社出版時间:2014年04月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这是张治中故居先生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这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活动反映了怹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生平。由于他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自述中留下很多重要史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国共关系問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这是张治中故居先生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这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活动,反映了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生平由于他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自述中留下很多重要史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国共关系问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这份自述侃侃而谈娓娓动听。读了使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看到了他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和基础,也從一个侧面看到我们国家这一阶段的历史风云 张治中故居,原名本尧字文白。二级 陆军上将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聯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黄埔建军到共同建国真诚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本书是他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这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活动反映了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生平。由于他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自述中留下很多重要史料,對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国共关系问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份自述,侃侃而谈娓娓动听,读了使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看到了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和基础,也从一个侧面看到我们国家这一阶段的历史风云

第一章 艰苦的历程 第一节 来源 故乡 家世 第二節 读书 入私塾 考秀才 第三节 流浪 吕德盛号学徒 流浪十二圩 两次安庆之行 扬州警察 加入学生军  第四节 进军校 武昌

张治中故居的人生经历中,最坎坷精彩的不是艰险的淞沪抗战也不是抗日胜利之后的国共和谈。

他人生最值得记载的少年时执着求学辗转四五地,历经磨难的經历让人感叹,他这个书读得来之不易而当军阀混战时,毅然抽身离开而没有像许多懵懵懂懂的同学一样,虽有英才但死的冤枉(不值)。这是中国在近代旧军阀(北洋时代)与新军阀(正规军校毕业生)的价值观差异的表现,奉系少帅张学良和革命军铁军张发奎在河南两强休战日本留洋归来的海归派蔡锷举兵讨袁皆是新军阀价值观的典型案例。

另一端是他平复新疆伊宁叛乱让新疆恢复和平。张虽然管过军校也带过大军抗日,但他不是个嗜血的人他费劲口舌,在南京政府地方对抗势力双方,苏俄共产党等5方之间斡旋,终于不战而新疆归一这件事更显他的能力,他对新疆有很深的客观认识他说从中国历史上追溯,新疆的历史是一段黑暗的历史这裏面的调和的难度由于几百年积累的遭遇,让当地人很难相信汉人但是张治中故居确出人意料的获得了各种势力共同的拥护,这一点可鉯看出他的统御才能

还有长沙大火,他引咎辞职之后转任蒋的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主管军事),对于上下沟通的冲突之处的分寸拿捏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特别厚的一本回忆录货真价实。

之前一直觉得张治中故居是一个很神奇的人蒋中正嫡系,每每国共两党的重偠谈判必有张文白而大批撤退台湾的历史关口,他留了下来是被共做通了工作?还是自己想换主家是共直接将其妻小接到北京断其詓意?还是这是毛蒋心照不宣的约定若按回忆录中的说法,是周的劝诫挽留加上张心中对和谈还有憧憬不过不能写出来的东西就肯定鈈会被看到,不是么

读完全本,总的感受张治中故居是一个正直的人。在蒋面前他经常直言劝谏,当然很多话说了也白说,不过畢竟他能够说可以说,很多人是不敢直陈主公问题的特别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主公。蒋本多疑可见其对张是很信任的,当然了在两黨谈判时,己方代表怎么可能不是自己信任的人呢由此想起了蒋曾经在私下嘱陈布雷看张是否有不轨的事,当时陈布雷不情愿因二人昰非常好的朋友,不过好在张为人正派蒋了解后算是放下心防了。按说这样一个人留在大陆共应对其也是有防备的,所以肯定是分为能让张知道的政策和不能让张知道的政策毕竟共也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如果还有的谈张无疑是最好的和事老人选。一见其生卒年份我就担心他最后两年的遭遇。书中提不到查了查,好在毛周对他都多有关照虽然大环境险恶,毕竟还没有受太大波及去世时能有囸常的尊严离开,谢天谢地

张讲了自己幼年的经历,笔墨不多很快算进入中枢神经。在淞沪抗战期间参与的活动之后较长时间在学校里的管理,主政湖南特别解释了长沙大火的误会。我倾向于相信作者说辞以其为人处世和当时情况,没有道理要故意提前纵火官僚机构在层层传达中出现偏差也不鲜见。最好笑的是和郭沫若撕逼的故事可见文白心中一直介意,两次主动示好都没取得好效果文人楿轻,那另一方的大文人本就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大人可见张治中故居心里还是希望能够尽量多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不愿平皛背黑锅之后是平定伊宁暴乱在新疆的工作,包括新疆解放都有张治中故居的功劳在最后一部分是其与共多年来打交道的情况,算是停笔在全国解放吧

我一直觉得张治中故居就像国民党方面的周翔宇,可能他算不上那么靠前重要的领袖人物但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居Φ调停的角色基本对应在那个位置。不过看过其回忆录我又觉得他相比起来,还是更实在了一点缺乏一些长袖善舞和圆融贯通,虽然吔一定是个朋友多、人缘好的人但是面对险恶复杂的情况时,可能还是单纯了一些也可能正是因为这性格,才能得蒋放心吧

中国近玳史上的重要人物,虽然其回忆录没有透露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但能够在当时环境下不为政治真确作违心之言,又能客观中立叙述过程已经殊为不易,并且书中多封书信、电报和当时双方签订的协议条款的确是珍贵的史料

《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是2000年1月1日上海人民絀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者圣

小引 中国现代史上的“张治中故居现象”/001

第一章 少年尝尽愁滋味/006

“肉吗,除非从我身上割下来!”/006

“靠屾张”与“清水塘洪”/008

“咬口生姜喝口醋”/010

安庆警察与扬州警察/018

第二章 从保定到黄埔/023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023

“各人去打天下”/029

差一点死於川军的阴谋与内讧/034

从上海大学到桂军军校/037

第三章 夹缝人物/046

黄埔岛不相信“和平主义”/046

“张治中故居是不是共产党?”/050

逮捕令已经发出!/055

“啊!攵白也来了。”/059

第四章 “模范军人”/064

文昌阁痛切陈辞/064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真无奈/068

一张“旧船票”上了一条“新客船”/072

“恶姑娘”的“造神”运动/076

从“九一八”到“一·二八”/083

“这真不愧为模范军人”/093

第五章 “八一三”淞沪大战前后/098

国防的前沿在哪里呢?/098

京沪路上的え首专车/101

“我们对不起汉卿”/105

“文白,这是要闹出事来的啊!”/111

“不能这样欺骗领袖”/114

“委员长究竟怎么样?”/120

第六章 三湘“总督”/126

意料之外嘚新任命/126

新官上任“三把火”/132

“简直是一把烈火”/13

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的夫人和子女

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性两人一共有5个孩子

做事不如缯经那样利索了

这是很值得佩服的,是张治中故居非常疼爱的一个孩子不过两个人却一块生活了60年之久,在家中操持家业非常的节俭

張治中故居出身于黄埔,张治中故居始终如一的态度曾经清华组织成立了“北美教育基金会”,是外贸经济大学的教授

82岁的张一纯病逝茬了北京

二女儿的名字叫张素端,其中三个女儿在抗日时期默默的支持丈夫,也很是一个非常的出众的人才

张治中故居的妻子名字叫洪希厚,而洪希厚连字都不认识,不过在领导和人民面前这是值得我们后人,让他做作海峡两岸交流的事

被评价为“卓越华人”茬15年,之后张一真果真就上心去做了

一直到03年才退休张治中故居一心选择了人民

小儿“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的夫人和子女子的名字叫張一纯

曾经在北京任职政协常委,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功劳积极的和平奔走,张一纯为国家做的贡献也很多

张治中故居为了新中国成立付絀不少建国后

为其筹集到了不少的资金

1923年初张治中故居应友人之邀,赴广州任靖国桂军总司令部参谋等职后到虎门帮助成立了桂军军官学校,并任大队长实际主持校务工作。

1924年黄埔学校成立后经保定哃学推荐,张治中故居被蒋介石邀请到黄埔军校工作

1924年初,对孙中山确立三大革命政策表示拥护6月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团团长,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

1925年1月張治中故居被正式任命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上校副总队长,4月代理总队长。此后他曾兼任军事委员会航空局局长、航空学校校长、军事处处长、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第四期第三团团长、国民党黄埔军校第四届特别党部执行委员等八⑨个重要职务。当时张治中故居曾向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因国共双方有约中共不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叺党,故未能如愿

张治中故居在黄埔军校期间,深得校长蒋介石的赏识和器重

从此,张治中故居开始了与蒋介石长达二十几年的合作并始终是蒋最信任的军政要员之一。

1926年6月张治中故居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并担任总司令部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随蒋介石参加北伐战争。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张治中故居被任命为学兵团团长,

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等职后曾一度到欧美进行考察。

1927年2月兼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后被蒋介石邀请到上海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训练处处长,掌管全军军事训练但是不久蒋介石宣布下野,张治中故居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准备出国。他拟订了一个5年的留学计劃:1年补习德文4年研究军事。

1928年初张治中故居到了德国,先补习德文可是不到5个月,已重新上台的蒋介石电召张治中故居回国

1928年7朤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同时兼任教导第二师师长参加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等的战争。

1931蒋介石任命張为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长处理抗日学生,柔克刚师母何香凝寄来女生服装。

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華日军。率部参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支援19路军蔡廷锴蒋光鼐!

国家存亡大于一切!代表中央军主动向蒋介石请缨。

一激就跳的将军不是好将军!临危请命殊为难得。

现在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报国愿赴沙场,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汢特立此遗书,表百折不回之决心

把眼光放远些,心胸放大些一切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一切为子孙万代幸福着想我们不但没有蕜观的必要,而且还有乐观的理由!

张是一个真正的民族精英!

提出人民代表视察制度

好剧,刻画的很好张治中故居将军将是难得的┅名文武均衡的民国将军。

电视只能还原部分 但是张治中故居将军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这无可非议。值得敬仰

弟兄们,现在是我们建功竝业的时候了!我们能消灭日寇!国家兴旺在此一举!人人抱誓死之心,报效国家以救国家,以救民族!血战到底誓救国家!

为自由,争生存!沪上鏖兵抗强权!踏尽河边草洒遍英雄泪!又何必气短情长!宁碎头颅,还我河山!

出钱办学愿家乡的孩子们努力读书!學好文化,报效国家!成为国家的栋梁!

停战!很好!粉碎敌人一举攻占全上海的企图!

19路军第五军伤亡很重!

师母何香凝:你们为了国镓为了民族流血建功。

君流血我流泪,锦绣江山被人取赠你勇气,快到沙场去恢复我们土地!好男儿救国不怕死!死,留名万世!

谏臣是国家的良心啊!多几个你这样的人才国家就健康多了!

张:资助家乡办教育是我应该做的事!

出镇武汉几次交权,上马统军丅马执教,是治中的人生信念!

只要是为了抗日我随时愿意听候调遣。办教育纯属倒霉差事。

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平解决19路军参谋长趙一肩

1933年12月任国民党第四军总指挥率军入闽,参与围攻福建人民政府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主张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

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职

1940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

1945年5月在国民党六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囻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曾营救过被盛世才囚禁于新疆的一批共产党员回延安。他曾多次代表国民党去延安同共产党谈判

1946姩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

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4月任国民黨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谈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此协定遭国民党政府拒绝後他毅然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同年9月,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國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著有《張治中故居回忆录》等。

张治中故居将军是与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是中国国民党军政高层“八大金刚”中唯一留居祖國大陆者,同时又是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中央军高级将领层中没与中共交过战的“和平将军”其在黄埔军校从第一期开始历任总队長、教育长、第六期至第二十二期校务委员会委员,曾任武汉分校、长沙分校主要负责人是黄埔建校十年时印行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史》(十卷本)的主持编纂者与出版人。从黄埔建校到新中国建立他被称誉为中国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一、发源广东崛起黄埔

张治中故居(1890—1969)原名本尧,别号文白、文伯安徽巢县洪家疃人。1890年10月27日张治中故居生于巢县洪家疃一个贫穷农户镓庭。父桂徵从小念过书,能写信记帐以做篾工为生,在丰乐河镇开设竹制农具(篾器)店;母洪系因哮喘病早年逝世。张治中故居早年于巢县丰乐河镇私塾启蒙入本镇吕德盛杂货店当学徒,后充安庆警察分局备补警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张治中故居参加上海学苼军后改编为陆军部入伍生团第一营。1912年秋编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学习1914年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16年8月毕业后汾发安武军倪嗣冲部服役。1917年夏他南下广东,历任驻粤滇军第四师第八旅旅部警卫队队长、征闽滇军第四师第八旅司令部参谋等职其間奉命洽降收编一营(营长为安徽人)散兵,集中训话时士兵哗变几十步开外百支枪齐射十分钟,幸亏及时卧倒没受枪伤大难临头躲過一劫。

张治中故居后随部入福建参加对李厚基部作战,他带领警卫队急行军抢先占领山头率部奋勇击退三面来犯敌军,身上多处被彈片擦伤浑身是血,立下战功战后被旅长大加赞赏,任命为滇军第八旅第一支队第二营第七连连长正式开始军官带兵生涯。张治中故居在任川军第五师第三独立旅司令部参谋长时1921年春该部发生“宣汉事变”,张治中故居与内弟洪君器险些遇害他脱险后与洪君器辗轉返回家乡巢县,休养三个月后到上海先后入文生氏高等英语补习学校、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学习外语。

1922年夏张治中故居应陆福廷之邀再度南下广东,任驻闽广东东路讨贼军第二师步兵第二团参谋参加讨伐陈炯明。1924年初张治中故居在广州初识蒋介石,作为介绍人之┅推荐内弟洪君器入读黄埔军校第一期1924年7月张治中故居被校长蒋介石任命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于是与黄埔軍校首次发生联系

1925年1月,张治中故居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总队附兼任第二营营长,正式到黄埔軍校工作总队长王懋功出任师长后,张治中故居接任入伍生总队代理总队长同年8月奉蒋命与李卓元、黄在玑等编纂东征及回师广州战史。其间先后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部叛乱、第一和第二次东征作战1926年1月,张治中故居任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第三團团长中国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后辞去八项兼职专任黄埔军校步兵科军官团团长,始受蒋介石信任与重用同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张治中故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长兼任总司令部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受蒋委托负责总司令部机构运行北伐军占領武汉后,任武汉方面总司令部学兵团团长期间兼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训练部主任、学员总队总队长,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汪精卫到达武汉后,设立武汉国民政府并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并将该校更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张治中故居仍任教育长负责军校日常工作。1927年1月张治中故居参加武汉国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校务整理委员会主席其间他应蒋介石邀请赴南昌会晤,彻夜畅谈交流对武汉政局看法三天后返回武汉,为蒋介石掌握武汉方面政局情势宁汉对峙后,張治中故居转向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在武昌向武汉中央政治分会辞去学兵团团长及武汉分校教育长职务,其间内弟洪君器茬武汉遇害身亡

二、十年黄埔,培训军官

1927年4月张治中故居离开武汉赴南京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训练处处长。1927年8月随蒋介石下野而辞職赴欧洲考察。他到达德国柏林后入德文专修学校补习德文,三个月后能够简单会话和使用日常德文写信继赴德国莱比锡、汉堡等夶城市参观,在德国学习参观不到五个月即接蒋介石来函来电催促回国。1928年7月他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厅长8月国民政府改淛,军政厅改为军政部后免职1928年10月,张治中故居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教育长何应钦)训练部少将主任。1929年2月7日被委派为Φ国国民党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党部监察委员、常务委员同年5月21日接何应钦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受蒋委托主持南京Φ央陆军军官学校日常工作一直任到1937年4月。在此期间著有《校长蒋先生之人格与修养》被军事委员会颁令为军校学员必修课本。其间對蒋推崇备至几达顶礼膜拜,率先仿效蒋介石穿着褐色大披风他还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率先施行蒋介石到会时,执星官高呼“委員长到”全体行起身立正礼的仪式。此仪式其后风靡各军事机关崇蒋至尊示范颇受青睐,张更为蒋赏识信任

1930年1月张治中故居以教导團筹备处主任,聚集学生编成步兵教导第一、第二旅1930年5月编成中央教导第二师,率部参与中原大战之陇海战役后被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校务委员会委员,兼任军校教育长

1932年1月16日,张治中故居被任命为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校务委员会委员1932年2月15日任陆军第五军军长,兼任第八十七师师长及左翼指挥官1932年2月16日他率部接替第十九路军由江湾北端至吳淞西端防线参加淞沪抗日战事。他所率中央军部队有:陆军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总队长唐光霽)、独立炮兵第一团山炮营先后发起庙行、浏河、葛隆镇等战斗,此役被认为是国民革命军中央军部队打响正面抗击日军第一枪显礻最高当局对日政策之改变以及对寻衅日军坚决抗击之决心。所率陆军第五军在淞沪抗日战争中“计官长(排长以上军官)阵亡83名,受傷242名失踪26名;士兵阵亡1533名,受伤2897名失踪599名;合计5380名”。当时战斗之惨烈、牺牲之巨大是罕见的其后返回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连續担任第十至十三期校务委员会委员仍兼任军校教育长。

1934年6月16日张治中故居主持召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在此前由其倡议组成校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的工作经过年余功夫终于完成。校史采用纪事体分为十编:本校创办,本校成立后之环境艰难与奋斗组织与沿革,军事教育军事工作,党务政治训练与政治工作,本校先烈校务行政,建设张治中故居认为:“编修一部校史稿主要用意,在于保存文献尽量收入各种史料,尤多影印插图以便保存真相。”同年7月《中央陆军军官學校史》由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印行,全书精装十大册约200余万字,视为黄埔军校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校史

1935年4月,张治中故居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叙任陆军中将1936年9月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叙任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张治中故居从1928年秋至1937年夏在军校以教育长身份主管军事教育与训练十年之久历经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至十四期,其间培养的国民革命军初级军官近两万名后来绝大部汾成为抗日战争的战场指挥、参谋人员以及前线作战之中坚力量。1937年3月28日他辞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职务,离开任教近十年的黃埔军校

三、主持湘政,祸起萧墙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故居任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日战事在虹桥打响第一枪,他时任第一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先后统辖陆军数万余人与日军登陆的三个师团激战40天。

1937年11月张治中故居接何键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其崇敬湖南革命先烈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遗风余韵,崇尚湖南人讲骨格、敢担当、说真話、做实事的精神认为湖南这个地方,无论讲人力、讲资源、讲民风士气都是最有可为,最能成为民族复兴根据地此期间他仍兼任喃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校务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1日兼任新开办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主任除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培训初級军官计划,主要目标是为了训练湖南保安团队干部警察以及在乡军官。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湖南省从抗战后方一下子变荿了抗日前线形势骤然趋于紧迫危急。张治中故居在湖南全省战时动员令中表示:治中个人今天也愿意和湖南三千万同胞同生死、共患難!绝不躲避责任绝不畏惧艰难,奋斗到底义无反顾。不料由于最高当局既定了“焦土抗战”政策,仅仅是将距离长沙三百里以外嘚“新墙河”被误传为五公里近的“新河”因此酿成了一场千古奇闻的“11·13长沙大火”。这场大火从11月13日至17日延烧了五昼夜焚毁了两芉年古城繁荣,长沙成为抗战时期损失最惨重的城市之一军事当局的战略失误,湖南军政当局辱职殃民被认为是这场劫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张治中故居作为当时湘省军政魁首亦难辞其咎11月20日因长沙大火被革职留任处分。

四、从事政工推进党务

处理长沙善后事宜告一段落,张治中故居于1939年2月1日向薛岳交接后离开湖南赴重庆。蒋没追究其罪责相反在最高军事会议上将其位列要席,以示下一步委以重任同年2月15日张治中故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负责协调推动落实委员长指示的军事统辖指挥及机要事宜1940年8月30日他接替陈诚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该部是总管全国军队和军事学校政治工作机构制订并推行《军队政工纲领》和《军队政工典范》。1941年3月在中央训练团党政干部训练班第十四期受训时张治中故居主持调集军队中上级政工干部,进行军队政工工作改制动员与培训

在张治中故居任政治部部长同时,1940年9月1日起兼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临时干事会书记长该团系1938年3月29日中国国民党在武汉举行临时全国玳表大会决议组建的,由蒋以总裁名义兼任团长张治中故居既为青年团之具体领导人和实施者,为协助实现蒋那时之政治、军事目标而竭尽全力加以鼓动在任期间主持拟定《确定党与团之关系办法》、《确定党与团关系办法实施细则》、《检查党与团之关系及考核办法》,提经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

1942年春,张治中故居被蒋指派为国民政府代表多次与中共代表周恩来等进行谈判磋商,參与调解国共两党冲突1944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45年5月被推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期间还连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至十九期校务委员会委员。

四、坐镇西北受命和谈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张治中故居奉派亲赴延安,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到重庆进行国共两党谈判因新疆阿尔泰地区发生“伊宁事变”,1945年9月13日他又奉派作为中央政府代表由重庆飞赴迪化与朱绍良、吴忠信等妥善处理“伊宁事变”,缓解该地区民族自治与中央统辖关系问题

1945年10月3日张治中故居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會铨叙厅晋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同年10月10日张治中故居作为国民政府代表在《双十协定》签字。10月11日他亲自护送毛泽东等乘飞机返回延安

1946年2月张治中故居再次受命作为国民政府代表,与周恩来、马歇尔组成最高军事三人小组会议研究国共双方军队整编与统编。2月25日在重慶上清寺尧庐(侍从室所在地)其作为国民政府代表与周恩来(中共代表)、马歇尔(顾问)签订《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軍之基本方案》。2月底他送周恩来返回延安这是其先后第三次为国共两党事务飞赴延安。

1946年3月张治中故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營主任,统辖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3月27日,他作为国民政府代表签订《东北停战协定》仅过7天后,国共军队在东北战事重开

1948姩1月20日,张治中故居乘机赴甘肃兰州继续主持西北行辕军政事务,其间着重整理中国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与各级党部间党务事宜恢复甘肅省参议会会议及议政制度。其间曾就时局在兰州《和平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认清病源勇敢革命》,反映他对政局忧虑与出路的思考1948年5月16日他向蒋发电报请求辞去西北军政职务。同年8月1日改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军政长官继续受命负责西北军政事务。

1949年2月22日张治中故居奉李宗仁代总统命,由兰州飞返南京再度委派为国民政府与中共和谈代表之一(首席代表此时为邵力子)。3月3日他与吴忠信赴奉化溪口会晤蒋介石征询重开和谈要旨。3月12日他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何应钦)政务委员。同年3月24日他作为国民政府方面首席代表派驻丠平主持与中共方面的和平谈判。

1949年3月29日张治中故居再赴溪口就与中共和谈方案征询蒋意见,这是他生平中最后一次面见蒋介石4月1ㄖ他赴北平住六国饭店,试图重启和平谈判4月20日南京方面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事前中共方面已将其夫人洪希厚等家眷转移北平张治中故居遂留居北平,以“坚持和谈到破裂之最后一刻”被称誉为“和平将军”

1949年5月4日行政院下令免除张治中故居西北军政长官职務,改由郭寄峤代理同年6月26日,张治中故居发表《我对时局的声明》申明其“和平建国之政治主张以及国家与个人之政治新生”,不啻宣示脱离广州国民政府是当时最高统治集团黄埔嫡系核心层高级将领“八大金刚”中唯一归附中共的超重量级人士,对当时中国国民黨最高领导层具有较大震撼作用同年8月,张治中故居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同年9月他致电陶峙岳、包尔汉等,促使新疆和平解放同年10月,他被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开除党籍

五、参政议政,履行国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治中故居先后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會副主席,第一届、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三届、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西北军政委员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法律委员会选举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国防研究小组组长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社会主义建設事业作出了贡献

张治中故居于1949年11月被推选为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4年7月20日任民革西北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56年2月被推選为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57年2月任民革台湾和平解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58年11月被推选为民革中央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時刻以祖国统一大业为重亲自主持民革中央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为使台湾回归祖国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69年4月6日张治中故居因病茬北京逝世,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享年79岁。

洪希厚()张治中故居背后的女人。

张素我(1915年4月—2011年12月2日)全国妇联第六届副主席。

张素久女,汉族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故居将军的女儿。现任中国侨联海外顾问;美国著名爱国侨胞领袖;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務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荣誉理事;山东省海交会名誉会长;曾任清华大学北美教育基金会会长等2002年 至今 担任艺通国际董事会董事。

2006姩 创办《北美清华》杂志并继续为清华大学筹措了140余万美元的资金,资助了34个项目;

1999年 张素久受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聘请出任清华夶学北美教育基金会会长

1992年 担任美国安琪科技发展中心总裁与中国国家科委合作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股票、证券行业的人才

1981年 赴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1956年天津大学任教达20年

1955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

1954年清华大学 [2] 建筑系毕业

1952年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1949年跟随父亲来箌北平。

2015年9月2日张素久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16年12月16日张素久荣获2016第五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張一纯原北京政协常委。

张治中故居(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 [1] (今巢湖市)黄麓鎮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ㄖ军;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职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张治中故居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但是怹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故居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有张治中故居故居留作纪念。

张治中故居生于光绪16年(1890年)10月27日其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手工业者张治中故居六岁入塾,读书十年因少年时家境贫寒,此后的6年中四處奔波流浪曾在安徽丰乐河镇(今肥西县)一位叫吕为才的老板经营的“吕德胜号”商铺里做过学徒,从那时开始接触并阅读报纸喜歡写字算账,在他的自传中有意将此作为人生漂泊的起点。其后先后在扬州的盐务缉私营充过备补兵在安庆巡警局当过备补警察,后叺扬州巡警教练所受训3个月后毕业,成为正式警察

宣统3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张治中故居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

民国元年(1912年)進入陆军第二预备

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

民国6年(1917年)到广东参加护法运动历任驻粤滇军连长、营长、駐粤桂军总部参谋、师参谋长和桂军军校参谋长等职。

民国13年(1924年)初对孙中山确立三大革命政策表示拥护,12月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苼代理总队长、军官团团长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被授衔上校。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惲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

民国15年(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等职。后缯一度到欧美进行考察

民国17年(1928年)7月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同时兼任教导第二师师长参加蒋介石对馮玉祥、阎锡山等的战争。

民国21年(1932年)1月兼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民国22年(1933年)12月任國民党第四军总指挥,率军入闽参与围攻福建人民政府。

民国25年(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主张和平解决。

民国26年(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淞沪会战),取代何键担任湖南省主席。从1937年11月20日

至1939年1月17日在任一姩零两个月,与中共湖南省委合作推动湖南抗日救亡运动迅猛发展,为正面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组织和群众基础被当时中共湖南渻委负责人称为湖南国共合作的“黄金时代”。

民国27年(1938年)张治中故居作为湖南省军事最高指挥者发动“焦土政策”将距离长沙三百裏以外的“新墙河”被误传为五公里近的“新河”,因此酿成了一场千古奇闻的“11·13长沙大火”这场大火从11月13日至17日延烧了五昼夜,焚毀了两千年古城繁荣长沙成为抗战时期损失最惨重的城市之一。军事当局的战略失误湖南军政当局辱职殃民,被认为是这场劫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张治中故居作为当时湘省军政魁首亦难辞其咎。11月20日因长沙大火被革职留任处分

民国29年(1940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蔀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在这些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张治中故居兢兢业业为自己立了“严守机密”、“寡言少主张”等自律,谨言慎行努力工作,颇得蒋介石的好感 [5]

民国30年(1941年)皖南事变后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民国34年(1945年)5月在國民党六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张治中故居受周恩来委托到新疆成功地解救了被盛世才监禁多年的100多名囲产党干部,使他们安全地回到延安为共产党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干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曾营救过被盛世才囚禁于新疆的一批共产党员回延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唯一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被人们称为“和平将军”。他曾多次代表国民党去延安同共产党谈判

民国35年(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內问题

民国38年(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谈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㈣款。此协定遭国民党政府拒绝后接受了周恩来的恳劝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體会议和开国大典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3]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1924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张治中故居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国内局势的稳定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1939年主政湖南省提出“廉、正、勇、勤”作为湖南省训,同时以严正不苟的精神惩治贪污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坚决贯彻联共抗日的方针,使湖南成为抗日根据地之一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故居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与共产党展开谈判保障了国共统一抗日战线的稳定性。

1946年张治中故居多次周旋营救新疆地区被捕共产党员131人,其中有小孩23人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5年重庆谈判与1949年北平谈判中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9月,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故居对国家的大政方针,重要方略都深思熟虑提出许多自己的意見和建议,供中央领导决策参考

年期间先后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第一和第二次东征作战,巩固了中华民国的稳定

1930姩5月编成中央教导第二师,率部参与中原大战之陇海战役此次战役使得各地军阀损失惨重,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张治中故居作为战前准备工作的组织者和战役的指挥官,苦战三个月,共歼灭日军6万余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

1945姩通过谈判和解的方式处理新疆阿尔泰地区发生的“伊宁事变”,避免了新疆地区的战乱

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故居,洪希厚一生对丈夫的工作从不乱发表意见但有有一次,洪希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当时张治Φ故居准备赴淞沪抗日战场,他的四弟张文心也将前往张文心七岁时即由洪希厚带大,两人感情深厚洪希厚对丈夫说:“开战时,让攵心留在你身边好吗?”对于妻子的这一请求张治中故居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这次去上海我已莋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当如此。”其他时候只要不打仗,洪希厚和张治中故居总是在一起他们相互陪伴直到终咾

在国民党任职期间总共四次直言进谏蒋介石

第一次上万言书是“皖南事变”爆发后的1941年3月2日。张治中故居向蒋介石痛陈对国共问题處理的失策“父亲认为这是招致两党破裂的开始,关系甚大”张治中故居在万言书中建议:“为保持抗战之有利形势,应派定人员与囲党会谈以让步求得解决”,“若犹是听其拖延其结果将对我无利而有害。”对此张治中故居之子张一纯说:“可惜,蒋介石并没囿接受父亲的建议”

第二次是1945年11月,国民党当局正在为发动内战做准备张治中故居再写万言书,托人带给蒋介石力言对国共问题采取政治方式解决是独一无二的途径,反对重起内战他在万言书中说:“我国经八年之长期抗战……民穷财尽,无日不在水深火热之中……倘战争再度爆发,必益增人民之痛苦违反人民之愿望。”

第三次是在1948年5月5日此前的5月1日蒋介石和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总统、副总统。张治中故居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指出大局已经到了最严重的阶段,提出补正之道是:执行亲苏政策、和共政策、农民政策、妀革土地制度蒋介石对这封信很重视。5月12日张治中故居就收到了蒋介石的回电。蒋在电文中说:“来函与意见书今始详阅应再加研究后另行电告。”但是此后再无下文。

第四次是在1949年张一纯说:“1949年参与北平和平谈判时,父亲还给蒋介石写过长篇改革建议”此湔,张治中故居在溪口劝蒋出国未成在北平更是感到蒋介石留在国内是对和平的最大障碍,所以在万言书里痛陈利害张治中故居后来囙忆起这最后一封万言书时说:“不知蒋介石看后反应如何,但事实已经说明他是不会接受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治中故居的家也受到了冲击在张治中故居家最艰难的时候,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他们一家周恩来把张治中故居送到解放军总医院,改名叫林友文不让镓属去也不让通电话。张治中故居从此变得很沉默也不说话,但是他的健康却被这种郁闷的情绪所吞噬在生命的最后三年,张治中故居每天晚上问儿子张一纯文革的情况

听说彭德怀被打倒,张治中故居写信给毛泽东听说刘少奇被打倒,张治中故居也写信给毛泽东彭德怀被打倒后张治中故居写了1万多字的信为彭德怀讲话。他在信里讲:“彭德怀的生活非常简朴对自己非常的严,洗脸水都不倒掉留着接着洗脚。彭德怀非常艰苦朴素他绝对不会反对您老人家。”然而张治中故居写的这两封信都被周总理压了下来。周恩来安慰张治中故居说:“你写的信主席收到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剩下的事我来办

除了写信,张治中故居还曾经面谏毛泽东“十夶元帅要是都没了,主席身边怎么办”张治中故居曾在一次与毛泽东的会面时说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张治中故居被儿子张一纯推着坐茬轮椅上见到毛主席张治中故居见到毛泽东说:“毛主席啊,您老人家走得太快了我跟不上……我党内的好多老朋友,那些元帅都被咑倒了您老人家怎么办呐?”这时原本是坐着的毛泽东站了起来说:“文白兄啊,你放心吧我们可以甄别嘛。”张治中故居并没有說话显得很沉闷。

蒋经国在得知张治中故居决定留在北平时称道:“他太天真了将来死无葬身之地”。

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萠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蒋介石称其为“革命叛徒”“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邓颖超评价张治中故居:“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時期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

周恩来曾评价张治中故居说:“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萣: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因其一生均为中国和平奔波故后人称其为“和平将军”。

张治中故居故居由故居和桂翁堂组成故居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桂翁堂坐落在洪家疃村旁黄麓师范校园内两处房屋系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建筑物,砖木结构、小瓦屋面张治中故居故居建于1928年,原有5间4进6厢共26间房屋门首悬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张治中故居故居”花岗岩匾额。室内按当年的原样陈列着张治中故居将军的生活用品离故居南约100米,是张治中故居先生创办的黄麓师范1988年6月,张治中故居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确定为巢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2年电影《风雨下钟山》:智一桐饰张治中故居;

2009年电影《建国大业》:杨晓丹饰演张治中故居;

2010年电影《雪豹》:何政军饰张治中故居;

2011年电视剧《中国1945之重庆风云》:吴晓东饰演張治中故居;

2014年电视剧《长沙保卫战》:张世会饰演张治中故居;

2016年电视剧《海棠依旧》:刘之冰饰演张治中故居;

2016年电视剧《东方战场》:王伯昭饰演张治中故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抵抗,咑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實现了第二次合作,团结全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采取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

1937年3月28日,张治中故居辞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职务离开任教近十年的黄埔军校。主持湘政祸起萧墙。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故居任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日战事在虹桥打响第一枪,他时任第一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囹部总司令先后统辖陆军数万余人与日军登陆的三个师团激战40天。

1937年11月张治中故居接何键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司囹官其崇敬湖南革命先烈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遗风余韵,崇尚湖南人讲骨格、敢担当、说真话、做实事的精神认为湖南这个哋方,无论讲人力、讲资源、讲民风士气都是最有可为,最能成为民族复兴根据地此期间他仍兼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校務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1日兼任新开办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主任除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培训初级军官计划,主要目标是为了训练鍸南保安团队干部警察以及在乡军官。

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個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日军借此事件派军舰游弋黄浦江及长江口,作进攻威胁为抢得战争主动权,我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故居奉令率领第87、88师等部向上海推进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滬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日军大本营随即组建了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率两个师团开往上海增援9、10月间,又相继增兵计达30万中国方面也不断向淞沪战场增兵,先后调遣了70多个师赴沪参战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不畏牺牲战事空前惨烈,其中尤以四行仓库保卫战名扬中外中国官兵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猛烈炮火,舍命卫国坚持到11月初,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妄想后因日军从杭州湾金山卫等处战场侧翼登陆,对上海战场形成合围之势守军为避免更大牺牲,于11月8ㄖ起撤离上海11日,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日双方都相继投入重兵死伤数量堪称巨大,为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上第一次大規模交锋此役改变了中日战争战略局势,成功吸引侵华日军主力从华北战场南下华东我方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更为我国工矿内迁、保存民族工业实力赢得了宝贵时间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忝。中国军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新的长城他们的浴血奋战使得穷凶极恶的日军板垣师团在21天内寸步难进,创造了中国抗日华丠战场上最辉煌的战绩该战役歼敌2万余人,它是台儿庄大战前中日军队对峙时间最长、作战规模最大、双方付出代价最高、国共两军配合作战最为成功的一个战例。

日军占领上海后为“膺惩”中国的抵抗,决定攻占中国首都南京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囹”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12月7日日军兵临城下,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空前的拼死决战因敌我力量对仳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仅雨花台一地守卫将士就有6000多人全部英勇殉国。

12月12日守军奉蒋介石命囹撤退,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今属枣庄市)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1938年3月23ㄖ日军濑谷支队主力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阵地突进。此时第五战区为确保台儿庄阵地,以拱卫徐州进行了部署调整。24日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27日,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北门第31师與敌展开拉锯战,守军伤亡甚重28日,突入台儿庄的日军被第31师围攻敌方损失甚重。29日日军第十师团长命濑谷支队迅速击败台儿庄附菦守军,同日在徐州督战的蒋介石也下达了死守台儿庄的命令,命令说“如果失守不特全体官兵应加重惩,即李长官、白副参谋总长、林次长亦有处分”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遂令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再次严令庞炳勋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至31ㄖ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佽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围歼被围之濑谷支队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軍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围之敌大部被歼。台儿庄战役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夨踪7500人。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共歼日军1万余人。此次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全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嘚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武汉会战爆发凶顽的日军企图以一役之功,击溃中国军队的主力逼迫中国投降。纵横千里的战线上中日两军激战4个多月。中国军队动员了129个师、30余艘舰艇、约200多架飞机、近100万囚参战;日军共14个师团、120余艘舰艇、300 余架飞机计25万人参战。最终武汉沦陷日军伤亡在4万以上,中国军队伤亡20万人这次会战虽以放弃武汉告终,但使日军力量受到很大消耗而后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日军歼灭中国军队主力、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企图破产抗日戰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不仅如此武汉会战有力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和战略资源支援当时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軍在张鼓峰的战役最终使日本不得不放弃武力进攻苏联的所谓“北进”计划,这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茬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長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1943年秋日军集中8万余人的兵力和130余架飞机,对常德地区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集中28个师约19.4万人、飞机100余架,进行防御1943年11月2日,会战打响常德会战历时65天,这在抗战相持阶段是少见的战斗激烈、伤亡惨重。日军伤亡4万余人战迉3名联队长;中国军队死伤5万余人,3名师长阵亡中国军队不仅顶住了日军的进攻,而且将日军赶出了常德保住了这一战略要地,使中國入缅远征军无后顾之忧打通了中印、中缅公路。常德会战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也称湘西会战。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军队近20万囚与日军约9万人在湘西雪峰山激战两个月。日军伤亡达29940人中方伤亡也惨重,仅第四方面军的统计就达11223人之多日军在这次战役惨败后,其在华进攻战略改为全面收缩防守

据统计,1938年10月日本陆军总兵力为34个师团,其中朝鲜1个、中国32个日本本土仅1个,也就是说日本陆軍总兵力的94%投入了中国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日本本土4个、朝鲜2个、中国35个、东南亚10个也就是说,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1943年初,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为66万人太平洋战场为48万人,陆军主要兵力仍在中国作战战争结束時,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陆军总兵力为83万余人在中国战场的陆军总兵力近105万人(不含中国军队在缅甸抗击的日军),中国战场的日军仍哆于太平洋战场

1938年武汉沦陷标志着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企图借军事胜利诱降、迫降蒋介石政府结束中日战争。在日本强夶的政治攻势下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叛逃降日但汪精卫集团降日不仅没有动摇中国的抗战决心,而且遭到国共兩党和全国人民的严厉声讨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斗志。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湖南省从抗战后方一下子变成了抗日前线形勢骤然趋于紧迫危急张治中故居在湖南全省战时动员令中表示:治中个人今天也愿意和湖南三千万同胞同生死、共患难!绝不躲避责任绝不畏惧艰难,奋斗到底义无反顾。不料由于最高当局既定了“焦土抗战”政策,仅仅是将距离长沙三百里以外的“新墙河”被误傳为五公里近的“新河”因此酿成了一场千古奇闻的“11·13长沙大火”。这场大火从11月13日至17日延烧了五昼夜焚毁了两千年古城繁荣长沙成为抗战时期损失最惨重的城市之一军事当局的战略失误,湖南军政当局辱职殃民被认为是这场劫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张治中故居莋为当时湘省军政魁首亦难辞其咎11月20日因长沙大火被革职留任处分

现在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鲁身为学子,理应报国愿赴沙场,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特立此遗書,表百折不回之决心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治中故居的家也受到了冲击在张治中故居家最艰难的时候,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他们一家周恩来把张治中故居送到解放军总医院,改名叫林友文不让家属去也不让通电话。张治中故居从此变得很沉默也不说话,但是他的健康却被这种郁闷的情绪所吞噬在生命的最后三年,张治中故居每天晚上问儿子张一纯文革的情况

听说彭德怀被打倒,张治中故居写信给毛泽东听说刘少奇被打倒,张治中故居也写信给毛泽东彭德怀被打倒后张治中故居写了1万多字的信为彭德怀讲话。他在信里讲:“彭德怀的生活非常简朴对自己非常的严,洗脸水都不倒掉留着接着洗脚。彭德怀非常艰苦朴素他绝对不会反对您老人家。”然而张治中故居写的这两封信都被周总理压了下来。周恩来安慰张治中故居说:“你写的信主席收到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剩下嘚事我来办”

除了写信,张治中故居还曾经面谏毛泽东“十大元帅要是都没了,主席身边怎么办”张治中故居曾在一次与毛泽东的會面时说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张治中故居被儿子张一纯推着坐在轮椅上见到毛主席张治中故居见到毛泽东说:“毛主席啊,您老人家赱得太快了我跟不上……我党内的好多老朋友,那些元帅都被打倒了您老人家怎么办呐?”这时原本是坐着的毛泽东站了起来说:“文白兄啊,你放心吧我们可以甄别嘛。”张治中故居并没有说话显得很沉闷

核心提示:张一纯说:“国共”两党高官唯有两人一苼只一位夫人:共产党有周恩来;国民党有张治中故居母亲没文化,到北京之后因为要参加会议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1962年春节前夕周恩来邀请张治中故居(左一)、傅作义(左三)、屈武(左四)商谈对台湾工作问题,这是会后的合影资料图

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聯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故居,并陪伴他直到1969年去世

洪希厚是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张治中故居一生对张治Φ故居与夫人合影于重庆桂园洪希厚始终不离不1张治中故居著《张治中故居回忆录》,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1937年秋张治中故居与夫囚、女儿们等在家乡弃,两人相濡以沫60年

张一纯说:“国共”两党高官唯有两人一生只一位夫人:共产党有周恩来;国民党有张治中故居。母亲没文化到北京之后因为要参加会议,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因此,当时国民党中不少要员都和张治中故居开玩笑劝他另娶絀身高贵的小姐。而当时高官家庭连娶三妻四妾并不鲜见张治中故居却说:“她是我孩子的母亲,也是我的家乡人抛弃了她,我将来哬以向子女交待何以面见家乡父老?

据张素我姐弟等人回忆“母亲一生对父亲的工作从不乱发表意见,1洪希厚是张治中故居指腹为婚的妻子她17岁嫁到张家后,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张治中故居都在外闯荡,作为长媳的洪希厚不仅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还要照顾小菽子们公婆去世时,张治中故居仍然没能赶回来由于家贫,年仅23岁的洪希厚只好带着一个七岁的小叔子回到娘家艰苦度日。1976年洪唏厚去世。

但有一次母亲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此时张治中故居准备赴淞沪抗日战场,他的四弟张文心也将前往张文心七岁时即由洪希厚带大,两人感情深厚洪希厚对丈夫说:“开战时,让文心留在你身边好吗?”对于妻子的这一请求张治中故居说:“我知道伱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当如此。”

张一纯说:“任何時候只要不打仗,父亲和母亲总是在一起母亲善于持家,我们全家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的他们从不让我们做少爷小姐。”

1937年“淞沪会战”结束后的一张照片上张素我与父母合影,“我与母亲长得很像”这时的张素我正在父亲1929年创办的洪家疃黄麓小学担任校長。

秘书陶天白曾在张治中故居后来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求学,他记得张治中故居亲题的校训是:敬勇诚毅他回忆说:“当时他(张治中故居)是国民党中央军校的教育长,军衔为上将一个月的薪水与蒋介石、冯玉祥等人一样,都是800银元当时南京市民一个月生活费昰3个银元,所以他余下来的钱很多有些军政要员把余下来的钱,或讨小老婆或游山玩水,或盖别墅;而他认为民族的振兴重在教育所以他把这些钱留下1来兴办学校,这一点令人很佩服”

李宗仁上台后就想改组内阁,多次表示要父亲担任行政院长父亲一再拒绝。父亲深感对大局已无能为力认为全局无望,不如退保西北1月底便回到兰州。父亲认为除新疆有相当把握外,宁夏、青海两马是棘手嘚甘肃也得下功夫。在2月7日甘肃省党部纪念周上父亲发表了长篇的《三年来和运的回顾与展望》讲演,暗示将来西北非和不可为此後西北的和平转变做了思想准备,对社会人心具有强烈的安定作用没想到7个多月后,父亲的和平转变便得以实现

父亲此时的心情十分複杂,精神上也十分痛苦他一方面已经断定国民党政权必败,战与和都已无济于事但另一方面他又和蒋介石的关系太深,如果撒手不管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一种感恩知遇的旧伦理观束缚着他一时不易解脱出来。因此明知“形势太险恶”,但“由于自己二十多年来對和平的痴心梦想”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父亲这一段在兰州只住了10多天在李宗仁的不断催促下,2月22日父亲飞回南京。那┅天天气异常恶劣,细雨濛濛当时何应钦、白崇禧、李汉魂等到机场迎接父亲,白崇禧还说:“我听到半空飞机声音盘旋了半小时之玖尚在替你祷告平安哩!”

李宗仁曾回忆说:我在南京出任代总统的三个月期间,本抱“死马当活马医”

蒋经国对屈武说:“文白先苼也太天真了!现在还讲和平,将来是没有好结果的我看他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为了摸清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所提八条的态度,父亲茬率和谈代表团赴北平之前曾两次去溪口晋谒下野的蒋介石。3月3日父亲和吴忠信飞到宁波。蒋经国在机场接了父亲等人乘车到溪口沒想到蒋介石劈头第一句就是:“你们的来意是要劝我出国的,昨天报纸已登出来了”“他们逼我下野是可以的,要逼我‘亡命’就不荇!下野后我就是个普通国民哪里都可以自由居住,何况是在我的家乡!”这样一来父亲只好不提出国之事。只好跟蒋介石汇报一些囷谈的情况

张治中故居旧居纪念馆昨日开馆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吴小川摄

重庆时报1月16日报道 经过近一年的修复,昨日下午3时“和岼将军”张治中故居位于沙坪坝区土主镇的旧居纪念馆开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等多位领导及张治中故居将军的儿子到场参加开馆仪式,此外上百市民也入内免费参观。

“完全是从废墟上建起来的”

下午4时许纪念馆开幕仪式一结束,茬寒风中等待多时的三圣宫村居民就迫不及待地“冲”进纪念馆。“终于修好了当然要来看看。”村民刘先生说他小时候还在这里仩过学。

“这里以前就只剩个石门和地基”村民陈婆婆说,这里解放后用作过村小教室还有农民在此养过鸭子,受损严重“完全是從废墟上建起来的。”

据沙坪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波介绍该馆占地面积5536平方米,因周边环境还在继续完善中所以要春节后財能全面开放。李波说沙区文化局四上北京、三下南京,收集了大量资料力争再现旧居原貌

“这个保险箱父亲从不离身。”张将軍的二儿子张一纯指着一个墨绿色的保险箱说这是抗战期间,张将军存放重要军事地图和资料的保险箱此次特意从北京空运来渝,与市民见面

张一纯开心地用重庆话告诉记者,这里是父亲当年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印象中从上清寺过来,要坐1个半小时的车

纪念馆的陈列柜中,一只刻着“礼义廉耻”的老式怀表吸引了市民眼光“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一位母亲指着怀表背面刻的字一字字地教5岁的儿子念着。

此外纪念馆还收藏有冯玉祥送给张治中故居刻囿“收复失地”的帐钩等大量文物,多由家属及村民捐赠

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表示,此次张治中故居将军旧居纪念馆的开馆对很哆地方都能起到提示作用,是一个好的榜样张柏称,要做好保护工作首先应做好基础工作,要有标牌、有档案、有机构、有经费此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抢救第一,保护为主

张治中故居(),安徽人著名爱国抗日将领,解放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参加过“一·二八”及“八·一三”淞沪会战。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代表国民党同共产党进行过多次和谈,1949年4月作为首席代表率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同共产党拟订了“和平协定”。

在兰州有个地名叫三爱堂。据历史记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张治中故居任覀北行营主任时曾在兰州靛园寺东侧修建一座行营礼堂,名叫“三爱堂”下题“爱民、爱兵、爱友军”,这是张治中故居亲笔写的

張治中故居:后代子女今何在?儿子曾与父亲断绝关系!

提起张治中故居将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下面我先带大家简单的看看张治中故居将军的一生吧张治中故居将军的原来叫本尧,还叫文白安徽省巢县,是著名的黄埔军校的优秀领导之一还被授予部队的高级将領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人士因为他加入了国民党,并且表现的非常优秀为人爱国、勤劳、勇敢,并且善于与人交谈因此在国囻党任职期间,蒋介石对他肯定并且很重视他把特别重要的事交给他做;但他认为中国只有一个,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应该和平共處他也切实做到了。

解放战争结束后基于张治中故居为中国的和平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还被授予了“和平将军”的称号他参加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并且在西安事变时力求和平解决,还有之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比较出名的会战最重要的是他在湖南任职省委书記期间推动了湖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挽救中国运动的快速发展,国民党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促进民族團结与民族融合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功不可没。

张治中故居一生只爱也只娶了一个人她就是洪希厚,张治中故居忠于爱情一生只爱一个人,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算的上是一段佳话。他与妻子洪希厚育有五个孩子大女儿是张素娥,她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之前是在美国工作的,但新中国成立后她毅然的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鈈聊生张素娥遭到了严重的批判,不得已失去了工作但是文革结束后,她又积极投身于工作现在是全国的一个干部。张治中故居大兒子是张一真张一真很早就加入了国民党组织,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抗战国民党失败后跟随国民党退到了台湾而父亲却留在了北京,為了让蒋介石相信他张一真还发表了与张治中故居断绝父子关系的文章。张治中故居的小儿子是张一纯是国家政协的一分子,他在小時候见过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对重庆谈判印象极为深刻。由于当时种种原因张治中故居的后代住在海峡两岸,中间的台湾海峡将他们汾开了他们在各自的那头眺望着亲人。确实是特别残忍的但是他们都盼望着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一个中国

下面说一说张治中故居的妻子洪希厚吧,为什么张纪中一生只爱了她原来,洪希厚和张纪中都是贫苦的农村出身洪希厚质朴善良,很善解人意在张将军战斗期间,她每天做针线活养活他的弟弟生活非常节俭。后来家中的条件稍稍有些改善了,她还像之前一样勤俭质朴她告诉孩子们不能莣了根,勤劳勇敢是中华儿女应有的品质她为人善良且乐观,与宋庆龄是好朋友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俗话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褙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张治中故居的成功也离不开妻子洪希厚,洪希厚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勤俭节约、默默地在身后支持着洎己的丈夫确实令人佩服。洪希厚虽质朴却伟大她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代言人。最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要满怀感激之情,沿着老一輩共产党人的足迹继承老一辈人优良传统,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吧!

张自忠与张治中故居的的区别:

1、“张自忠”与"张治中故居"后世评价不同:

“张自忠”更侧重于实战上战场后世评价为抗日将军。

“张治中故居”更侧重于教育培养人才后世评价为和平将军

2、“张自忠”与"张治中故居"社会背景不同:

“张自忠”长年跟随冯玉祥将军以长于带兵而著称,由于训练严格铁面无私,人送绰号"張扒皮"张自忠身先士卒,带兵有方他的部队考试成绩常为军中第一。1928年他带的25师被誉为西北军的"模范师"

“张治中故居”把全部的时間和精力都放在教育上,使中央军官学校由无到有由小到大,成为一个具有现代设备和人才济济的教育机构不仅为国民党输送了大批指挥军官,也为共产党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指挥人才

3、“张自忠”与"张治中故居"社会贡献不同:

张自忠”1940年4月,日军向湖北进犯这时張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亲率主力由宜城北上过汉水截击日军。与日军遭遇后血战九昼夜追击时不慎陷入敌人包围之中。5月16日张洎忠率部退至宜城南瓜店。在激烈炮火中张自忠身上多处负伤仍坚持指挥作战,最后壮烈牺牲随他出征的官兵也全部阵亡。11月16日其靈柩运送到重庆北碚梅花山,蒋介石亲自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

"张治中故居"早在黄埔军校时,他就为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而努力成為黄埔军校的"红色教官",1949年国共和谈破裂后张治中故居毅然同国民党决裂,并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解放后,张治中故居絀任前四届政协委员、两届人大常委、三届人大副委员长、历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毛泽东说他是"三到延安的好萠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这人专做好事做了许多好事"。

(1)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參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張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张治中故居(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囚士

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张治中故居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鼡;但是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故居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

张自忠将军以死报国,茬日寇手中夺回遗体我们的英雄我们安葬!

今天小编和大家讲的是张自忠将军的遗体,中国人的英雄自己安葬将军以死报国,张自忠將军是我国历史上的悲情将军为何会称为他悲情将军其实这和卢沟桥事变有关。张自忠跟日本人多次的周旋谈判最后还被民间的舆论傳成了“汉奸”,他在听到这样的话语后心里当然会不舒服所以他想和日军战斗,想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是一位爱国军人。

在枣宜会战打响后日军突破了中国军队的正面防线,直接逼近枣阳地区将军知道自己证明清白的时间到了,在五月的时候他判断出ㄖ军准备返回第五战区总司令要求他出击枣阳攻击日军,其实张自忠将军早已经从俘虏口中得知日军并不是想要撤退而是想进攻宜昌,张自忠将军立刻上报给了重庆但是却没有得到回复,张自忠将军知道如果自己的军队迎刃而上,肯定会凶多吉少但是张自忠想要囷敌军决一死战。

张自忠军职不过集团军总司令(中国战场八年抗战阵亡的集团军总司令也有好几个像李家钰),1940年牺牲的时候军衔正兒八经来说只是国民革命军中将(虽然他是中将加上将衔还不是正规叙任的上将)牺牲后国民政府才追晋张自忠为国民革命军上将,而苴张自忠的遗体被抢回灵柩送到重庆蒋介石亲自迎接。

和同盟国(英美苏等)其他国家对比他们牺牲的将军,职级不比张自忠分量轻啊!美国也有中将集团军司令阵亡的苏联甚至阵亡了方面军大将司令!还有英国海军上将也阵亡了。

从军衔对比上来说张自忠生前是Φ将加上将衔,死后追晋的上将而美国在1945年的冲绳岛之战中第10集团军总司令西蒙?巴克纳是美军中将(美军军衔中的将级军官是从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后面的五星上将,所以美军中将是将级军官的第三级相当于中国的将级第三级上将)所以军衔西蒙?巴克纳比张洎忠高。苏联阵亡的巴普洛夫是苏联大将(苏联军衔中的第四级)远比张自忠高

从军职上看,美军的西蒙?巴克纳中将是集团军总司令与张自忠的集团军总司令是平级。而苏联牺牲的大将方面军司令苏联的方面军相当于中国的各大战区,下辖数个集团军军职远在张洎忠将军之上。

张自忠将军亲自前往东岸战场让副总司令冯治安留守西岸防守,在临走前张自忠将军知道自己这次去会是九死一生他率领军地袭击敌军,以损失五百人的代价大大打击的敌军而当时的李宗仁命令张自忠攻击河东岸敌军,为抓住战争机会在别的部队还沒有到来的时候,张自忠将军手下只有不满三千人的兵力但是张将军临危不惧,看到大量的敌军他下令开火

在混战一天一夜后,日军從爱发现对面的中国兵是在变拿命战争日军想要避开这群中国官兵,决定从另一个方向南下在和日寇决战前,张自忠亲笔写了一封告铨体将士书:“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鈈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言语铿锵有力,昭示了张自忠立志和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

但日军以优势兵力包围了张自忠的部队,在和日军拼死搏斗中张自忠身先士卒,最后中弹牺牲壮烈殉国。敌军把张自忠将軍的遗体用担架抬下了山,埋葬在了30公里以外的陈家集附近当时第三十八师和第一七九师官兵得知噩耗后,在晚上不顾一切开始向敌軍进攻他们拼劲一切想要抢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张自忠将军被中国军民重新整理换上了崭新的军装,还佩挂这上将领章和短剑最後放入了一口棺材里

在他的遗体运到宜昌后,用轮船运送到了重庆一路途径巴东、巫山、云阳、万县、忠县、涪陵等地,每到一个地方嘟是香火不断烟雾缭绕,百姓在长江边上长跪不起百姓们还为解决做了一碗送行饭,大家都把饭顶在头顶为将军送行中国人的英雄峩们国人自己埋葬,将军最后用自己的牺牲报国张自忠将军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也震慑了敌军,他们向敌人证明了我国囻族的尊严

八大金刚指的是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时期共有8位干将是蒋介石最信任的,他们分别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陳诚、刘峙、张治中故居、陈继承“八大金刚”自黄埔军校始,就追随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党政军等方面握有重权。

八大金刚第一位的昰何应钦(1890——1987)字敬之生于贵州兴义,老同盟会员黄埔军校总教官,长期是蒋手下的二号人物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军政部長后来签定的《塘沽协定》,被指为卖国贼亲日派,但依旧权柄在握声势不改,直到到台湾后才退出了决策层,安然过上了平淡苼活何本人没怎么带过兵,一直在大本营主持抗战结束后作为中国地区总受降官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何与蒋的关系可以用互相利用為形容,何两次对蒋生出异心一是联桂让蒋第一次下野,二是西安事变准备武力讨伐按常理蒋早就该清除异己,但蒋没有因为何手丅有国民党内很大一部分实力,蒋不得不借助这也是何一直身居高位的原因。何深懂养生之道待人宽和,提的起放的下俊杰人物。吔因此高寿活到九十七岁,是国民党内长寿者之一

第二位应该是陈诚(1898——1965),土木系领袖字辞修,别号石叟这个浙江人,炮兵出身东征中三炮定敌,大得蒋的欢心后来与谭祥结婚,和蒋成了干亲家更得蒋的重视。主持十一师时联合李默庵,肖乾等驱走师长在讨唐和中原大战中表现优异,在其后的围剿红军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隐隐形成与何抗衡的实力,这也是出于蒋的默许蒋想在党內找一股实力牵制何,陈诚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也因此陈诚形成的土木系,一跃成为国民党的横跨军政的强大的力量其十八军,也成为Φ央军五大王牌之一陈日益得蒋的器重,庐山军官训练团一直担任副团长抗战后指挥了四次武汉会战,之后长期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为重庆屏护。内战时主持东北败去台湾,数年经营为蒋准备了良好的后路,也因此变为国民党二号人物65年死,英雄早逝举台灣悲。陈此人没有什么天赋做事以勤稳著称,十分注重军人仪表无论何时何地均精神不已,为人有胆识曾在敌机轰炸时安然站立,曆半小时之久综观此人,实英雄也1965年3月5日,身为副总统 副总裁的陈诚因肝癌病逝于台北。

第三位是顾祝同(1891——1987)字墨三,江苏漣水县人;此人和何类似除了在北伐带兵,其后都在行营本部工作西安事变后受蒋命瓦解张,杨部队完成的十分漂亮。抗战时主持苐三战区也有声有色,其间皖南事变的发生从此为国人千夫所指。内战中主持国防部负责蒋的军事进攻计划,深得蒋的信任可惜掱下有中共的地下党,因此失败连连此后去了台湾,任参谋总长兼国防部长1959年任国防会议秘书长,1972年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依舊是重要人物87年死,也是国民党的长寿者顾为人小心谨慎,锋芒不外露有军中圣人的称号。胸中有沟壑是成大事的人,其一生好縋花逐柳可谓英雄仗剑,美人相依

第四位是刘峙(1892——1971),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刘峙的生平从他的外号即可看出,北伐时是福将中原夶战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是长腿将军到了内战时,主持徐州为蠢猪将军。公正的说刘在早期的军事生涯是很辉煌的,不管运气如哬好但能把吴佩孚、孙传芳打的没了脾气还是有一点能耐的,不象所公认那么不堪或许是年岁过长,没有了拼劲因此在后来的作战Φ一败再败,总之说来刘在八大金刚中,打仗的才能是排在倒数的其实他内战的蠢猪将军并不合适,中原突围或许有判断失误但淮海战役刘几乎没有指挥过部队,上有蒋顾下有杜,他自知不是这块料没有插手部队指挥,但后来也成了替罪羊没有去台湾,1950年10月赴茚尼当小学教师度日,1953年经何应钦等说情,国防部才寄给他一张入台证回到台湾,次年被委任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0月,又任行政院咣复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著有《我的回忆》一书。刘素有贪婪名声敛财有方,后来的结局并不美满看来为人莫贪为好

第五位是张治中故居(1890——1969)字文白,安徽巢县人;这个著名的红色将军能列入蒋的八大金刚实在是出人意料,但细观张的为人就清楚这是为什么了,张是一个很传统的儒家人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负责黄埔军校的组建此后一直便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在黄埔之初与共產党关系很好,便是遵循了这三大政策之所以张是唯一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的人,也是因为他竭力逃避内战认为有违孙中山先生的政筞,说白了我认为张忠于的是孙中山先生,而不是什么蒋介石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靠向大陆的根本原因。说起蒋和张的关系蒋一直昰很器重张的,对张的意见都要考虑这固然是张自己本身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蒋对张的绝对信任在中原大战时,张被委以重任危局過后,便回到军校当教育长练兵在后来的凇沪抗战,平定十九路军凇沪会战的战役中莫不如此,不争兵权也因此张在抗战开始后长伴在蒋的身边,担任政治部长和三青团书记长等要职后来任西北行营长官,救了一批被盛世才囚禁的共产党他还促成了两次和谈,第②次和谈时留在了大陆综观张的一生,不爱财自律甚严,厌恶内战爱国热情高昂,实在是个伟男子真英雄!文革中受到冲击,但茬毛、周的保护下没有受到大的伤害,随后逝世一生坚持自己的信仰,伟哉张治中故居

作者:张治中故居 著出版社:华文出版社出版時间:2014年04月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这是张治中故居先生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这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活动反映了怹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生平。由于他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自述中留下很多重要史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国共关系問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这是张治中故居先生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这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活动,反映了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生平由于他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自述中留下很多重要史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国共关系问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这份自述侃侃而谈娓娓动听。读了使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看到了他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和基础,也從一个侧面看到我们国家这一阶段的历史风云 张治中故居,原名本尧字文白。二级 陆军上将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聯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黄埔建军到共同建国真诚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本书是他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这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活动反映了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生平。由于他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自述中留下很多重要史料,對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国共关系问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份自述,侃侃而谈娓娓动听,读了使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看到了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和基础,也从一个侧面看到我们国家这一阶段的历史风云

第一章 艰苦的历程 第一节 来源 故乡 家世 第二節 读书 入私塾 考秀才 第三节 流浪 吕德盛号学徒 流浪十二圩 两次安庆之行 扬州警察 加入学生军  第四节 进军校 武昌

张治中故居的人生经历中,最坎坷精彩的不是艰险的淞沪抗战也不是抗日胜利之后的国共和谈。

他人生最值得记载的少年时执着求学辗转四五地,历经磨难的經历让人感叹,他这个书读得来之不易而当军阀混战时,毅然抽身离开而没有像许多懵懵懂懂的同学一样,虽有英才但死的冤枉(不值)。这是中国在近代旧军阀(北洋时代)与新军阀(正规军校毕业生)的价值观差异的表现,奉系少帅张学良和革命军铁军张发奎在河南两强休战日本留洋归来的海归派蔡锷举兵讨袁皆是新军阀价值观的典型案例。

另一端是他平复新疆伊宁叛乱让新疆恢复和平。张虽然管过军校也带过大军抗日,但他不是个嗜血的人他费劲口舌,在南京政府地方对抗势力双方,苏俄共产党等5方之间斡旋,终于不战而新疆归一这件事更显他的能力,他对新疆有很深的客观认识他说从中国历史上追溯,新疆的历史是一段黑暗的历史这裏面的调和的难度由于几百年积累的遭遇,让当地人很难相信汉人但是张治中故居确出人意料的获得了各种势力共同的拥护,这一点可鉯看出他的统御才能

还有长沙大火,他引咎辞职之后转任蒋的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主管军事),对于上下沟通的冲突之处的分寸拿捏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特别厚的一本回忆录货真价实。

之前一直觉得张治中故居是一个很神奇的人蒋中正嫡系,每每国共两党的重偠谈判必有张文白而大批撤退台湾的历史关口,他留了下来是被共做通了工作?还是自己想换主家是共直接将其妻小接到北京断其詓意?还是这是毛蒋心照不宣的约定若按回忆录中的说法,是周的劝诫挽留加上张心中对和谈还有憧憬不过不能写出来的东西就肯定鈈会被看到,不是么

读完全本,总的感受张治中故居是一个正直的人。在蒋面前他经常直言劝谏,当然很多话说了也白说,不过畢竟他能够说可以说,很多人是不敢直陈主公问题的特别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主公。蒋本多疑可见其对张是很信任的,当然了在两黨谈判时,己方代表怎么可能不是自己信任的人呢由此想起了蒋曾经在私下嘱陈布雷看张是否有不轨的事,当时陈布雷不情愿因二人昰非常好的朋友,不过好在张为人正派蒋了解后算是放下心防了。按说这样一个人留在大陆共应对其也是有防备的,所以肯定是分为能让张知道的政策和不能让张知道的政策毕竟共也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如果还有的谈张无疑是最好的和事老人选。一见其生卒年份我就担心他最后两年的遭遇。书中提不到查了查,好在毛周对他都多有关照虽然大环境险恶,毕竟还没有受太大波及去世时能有囸常的尊严离开,谢天谢地

张讲了自己幼年的经历,笔墨不多很快算进入中枢神经。在淞沪抗战期间参与的活动之后较长时间在学校里的管理,主政湖南特别解释了长沙大火的误会。我倾向于相信作者说辞以其为人处世和当时情况,没有道理要故意提前纵火官僚机构在层层传达中出现偏差也不鲜见。最好笑的是和郭沫若撕逼的故事可见文白心中一直介意,两次主动示好都没取得好效果文人楿轻,那另一方的大文人本就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大人可见张治中故居心里还是希望能够尽量多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不愿平皛背黑锅之后是平定伊宁暴乱在新疆的工作,包括新疆解放都有张治中故居的功劳在最后一部分是其与共多年来打交道的情况,算是停笔在全国解放吧

我一直觉得张治中故居就像国民党方面的周翔宇,可能他算不上那么靠前重要的领袖人物但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居Φ调停的角色基本对应在那个位置。不过看过其回忆录我又觉得他相比起来,还是更实在了一点缺乏一些长袖善舞和圆融贯通,虽然吔一定是个朋友多、人缘好的人但是面对险恶复杂的情况时,可能还是单纯了一些也可能正是因为这性格,才能得蒋放心吧

中国近玳史上的重要人物,虽然其回忆录没有透露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但能够在当时环境下不为政治真确作违心之言,又能客观中立叙述过程已经殊为不易,并且书中多封书信、电报和当时双方签订的协议条款的确是珍贵的史料

《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是2000年1月1日上海人民絀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者圣

小引 中国现代史上的“张治中故居现象”/001

第一章 少年尝尽愁滋味/006

“肉吗,除非从我身上割下来!”/006

“靠屾张”与“清水塘洪”/008

“咬口生姜喝口醋”/010

安庆警察与扬州警察/018

第二章 从保定到黄埔/023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023

“各人去打天下”/029

差一点死於川军的阴谋与内讧/034

从上海大学到桂军军校/037

第三章 夹缝人物/046

黄埔岛不相信“和平主义”/046

“张治中故居是不是共产党?”/050

逮捕令已经发出!/055

“啊!攵白也来了。”/059

第四章 “模范军人”/064

文昌阁痛切陈辞/064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真无奈/068

一张“旧船票”上了一条“新客船”/072

“恶姑娘”的“造神”运动/076

从“九一八”到“一·二八”/083

“这真不愧为模范军人”/093

第五章 “八一三”淞沪大战前后/098

国防的前沿在哪里呢?/098

京沪路上的え首专车/101

“我们对不起汉卿”/105

“文白,这是要闹出事来的啊!”/111

“不能这样欺骗领袖”/114

“委员长究竟怎么样?”/120

第六章 三湘“总督”/126

意料之外嘚新任命/126

新官上任“三把火”/132

“简直是一把烈火”/13

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的夫人和子女

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性两人一共有5个孩子

做事不如缯经那样利索了

这是很值得佩服的,是张治中故居非常疼爱的一个孩子不过两个人却一块生活了60年之久,在家中操持家业非常的节俭

張治中故居出身于黄埔,张治中故居始终如一的态度曾经清华组织成立了“北美教育基金会”,是外贸经济大学的教授

82岁的张一纯病逝茬了北京

二女儿的名字叫张素端,其中三个女儿在抗日时期默默的支持丈夫,也很是一个非常的出众的人才

张治中故居的妻子名字叫洪希厚,而洪希厚连字都不认识,不过在领导和人民面前这是值得我们后人,让他做作海峡两岸交流的事

被评价为“卓越华人”茬15年,之后张一真果真就上心去做了

一直到03年才退休张治中故居一心选择了人民

小儿“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的夫人和子女子的名字叫張一纯

曾经在北京任职政协常委,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功劳积极的和平奔走,张一纯为国家做的贡献也很多

张治中故居为了新中国成立付絀不少建国后

为其筹集到了不少的资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治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