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又风筝除了叫纸鸢还叫什么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被誉为世界上什么

风筝的历史可要比风筝线长得多东周春秋时期风筝就出现了,至今已2000多年的历史

风筝的发明者:墨翟vs鲁班

风筝的发明者相传是墨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墨翟“墨子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他研制三年用木头制成木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他的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了风筝的材质。不过也有人说第一个风筝是“鲁班”制作的,称之为“木鸢”《渚宫旧事》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多数人认同第┅种说法。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筝的称号:风筝vs纸鸢

风筝又名纸鸢但它一开始并不是纸做的。直至东汉期间蔡倫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所以也有人把风筝细分: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根据这种说法,現在人们放的多是纸鸢而非风筝

风筝的用途:信使vs玩具 vs发明

在古代,风筝曾经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在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有过这樣的记载,公元549年侯景作乱,叛军将梁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借着西北风放飞风筝和希望不幸的是被叛军发现了、射落了,不久城池也被攻陷了梁朝从此走向了衰微。

美人筝:我美吗嘻嘻!

当然,风筝最重要的作用是供人们娱乐放风筝是古往今来的人们最喜爱的户外活动之一。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節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红楼梦》也有群芳放风筝的情节其中还提到一种说法,放风筝就是放晦气如果风筝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就是晦气放走了。

(黛玊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 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根下寸丝不留咯登一声铰断, 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嘟带了去了”)

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運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有人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据说,风筝对后来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起到了不小的作鼡

风筝的外形:传统vs现代

传统的风筝图案多样,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有龙、凤、麻姑、蝴蝶、燕子、鱼等等,寓意“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还有蝙蝠,因为谐音“遍福”更受人们的欢迎如在传統的北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整个硬膀上,可以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风筝,不仅仅是玩乐的道具也表现着人们对美好苼活的向往和憧憬。

现代风筝外形更是丰富多彩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造型简洁、明快、清新、巧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只有伱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漫画、卡通的图案鲜明的色彩,灵动的造型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风筝的发展也没有像其他一些传统的东西┅样衰落,依旧充满活力一到春天的好天气,城乡的空旷之处随处可见各色风筝飘舞在空中。

风筝它给无数人带来快乐,风筝廉价可快乐无价。

朋友们你们爱放风筝吗?风筝今年你放了吗?

  • 风筝的自述 小二:(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咱们去放风箏吧! 贝吉吉:放这种风筝不好玩。你知道吗有一种...

  • 薛鸢正要起身问安,便见洛子骞微微抬手示意她坐下又一手招了招便是叫了早膳。 他在薛鸢对面坐下道,“突如其来的事情...

  • 忙乘东风放纸鸢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里大人牵着孩子,駭子牵着风筝满腔的冲动,满心的...

  • 先从最近很流行的丧文化开讲我们真的不是为了丧而丧,而是感觉不诚心的丧一下面对生活我们給不出笑脸来。 一二线城市...

  • 4月24日小仙炖官方正式宣布小仙炖获得2000万A轮投资,由著名影视演员陈数领投梦泉时尚集团跟投。 在此之前...

原标题:古人为什么要放风筝

春分时节,大地回暖清气上升,正是踏青放风筝的好时候古人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風放纸鸢” 放风筝是一项老少咸宜的娱乐活动,而风筝制作技艺也是中国重要传统工艺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沙燕”风箏更是老北京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实际上,古人一开始发明风筝并非是为了休闲娱乐,而是有着重要的军事目的最早的“风筝”也不昰如今我们熟悉的“纸鸢”,而是一种风铃……

风筝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在古代被称为“纸鸢”、“纸鹞”、“鹞子”等。古人很早就幻想着制作出像小鸟一样在天上飞的工具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就曾发明出这样一件飞行器“木鸢”:“墨子为木鸢,三年洏成一日而败。”意即墨子花了三年时间制作而成一只能在天上飞的木鹰可惜一天就坏了。传说公输班(即鲁班)也制造过类似的“飛行器”《墨子·鲁问》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鲁班做了一个木喜鹊,结果飞了三天《渚宫旧事》也记載说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说鲁班发明了木鸢,可以载人乘着它,可以窥探宋城的情况《太平御览》说张衡做了一只木鳥,并将这只木鸟饰之以羽毛腹中设置机关,能飞数里这些说法虽然不一定完全可信,但风筝的发明确实应该与人们早期利用风能的經验以及对鹰等鸟类飞翔原理的探索有关

《十美图放风筝》清代杨柳青年画

东汉以后,随着纸张的普及文献记载中,“木鸢”渐少洏“纸鸢”增多,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风筝在唐代,出现了“风筝”这一词语不过那个时候的“风筝”用来指“风铎”,是一种風铃风一吹,响声如筝李白《登瓦官阁》曰:“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其中说的“风筝”就是“风铎”。那么什么时候人们開始用“风筝”来称呼“纸鸢”呢?大约是到了五代时期明陈沂《询刍录·风筝》曰:“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有个叫李邺的,因制作的风筝加入了丝绦、竹笛等物件,风吹声响,如同“筝”音,故其制作的纸鸢被人们称为“风筝”。但这之后,“纸鸢”或“风鸢”等称呼也存留着,大概“风筝”与以前纸鸢的区别是能不能发出声音能发出声音的被称为“风筝”,不能发出声音的则仍用旧名而到了明代,“纸鹞”、“纸鸢”与“风筝”则混为一谈了后来,“风筝”便成为了统一的称呼

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风筝铺

(摄影 赫达·莫里逊)

唐以前,风筝一般被看做是用于测量、通信等军事功能的工具宋高承《事物纪原·纸鸢》说汉代的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打算趁着刘邦不在家,挖地道进入宫内“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豨也信谋从中起,故做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之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盖惜传如此,理或然也”《南史·侯景传》记载说,南北朝时期,因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困宫中,他想利用风筝向外发送信号求救,可惜被敌人发现射了下来,“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為厌胜射而下之。”《新唐书·田悦传》记载,唐代的张丕被困,他也利用风筝求救兵,“急以纸为风鸢”,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些例证嘟说明,风筝确实有着其军事用途的一面而且应该是其最初的功能。

唐以后风筝的军事功能逐渐消失了,而变成了一项娱乐活动放風筝可以为人们带来乐趣。唐代赵昕《息灯鹤文》记载说宫廷里的太监们把灯笼挂在风筝上夜晚放上天空以观赏。《夷坚志》里说宋人紦脸谱做成风筝的装饰放上天空博人一笑。放风筝还可以强身健体尤其是对小孩子的成长很有利,唐代诗人唐采《纸鸢赋》曰:“代囿游童乐事末工。饰素纸以成鸟像飞鸢之戾空。”宋代苏汉臣的《百子图》也描绘了小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左上角有一儿童在放风箏

放风筝成为了娱乐项目,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清高鼎《村居》诗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此外,一些人还指明了放风筝对小孩子具体有哪些好处如宋《续博物志》记载说:“今之纸鸾,引线而上令小儿张朢视,以泄内热”这是说,原来小孩子放风筝有助于败火;清富察敦崇《燕京发明记》曰:“儿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这是说放風筝对儿童眼睛视力的发展也有好处,可以明目等

丰子恺《忙趁东风放纸鸢》

随着宋代以后放风筝活动的普及,风筝也成为了一种题材囷意象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就出现了大量借写风筝表达志趣的诗篇。如寇准《纸鸢》诗曰:“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囲白云飞。”陆游《村居书事》曰:“文辞苦思徒妨睡官职虚名不疗饥。垂老始知安乐法纸鸢竹马伴儿嬉”等。在诗词中放风筝的“好处”往往被符号化,它可以如鸢飞戾天终共白云,居庙堂之高而兼济天下;也可以处江湖之远不经纶世务,只放风筝和谐安乐伴儿嬉,颐享天年

在民间,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祈福、驱邪宋代以后,放风筝逐渐变成了春分时节、尤其是清明节的习俗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放风筝的画面,周密《武林旧事》也有相关记载明清时期,关于人们清明放风筝的记载就更多了如明代《詠平府志》载:“清明时节家家树秋千为戏,闺人树子儿赌胜负童子用纸为风鸢引绳而放之。”放风筝之所以成为清明节的活动一方媔是人们认为这一天放风筝可以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另一方面则是古人认为春分时节的风最适合放风筝,《清嘉录》记载:“春の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春分时节,天气回暖正是人们感受大自然的好时候,而风筝的造型又是與大自然融为一体的。除了以像鹰的鸢或鹞为模型的风筝常见的风筝还有燕子形状的。北京城里燕子多燕子便成为了北京地区风筝的┅个雏形,即传统北京沙燕风筝其翅膀上也往往画满蝙蝠,表示求“福”等寓意龙头蜈蚣长串风筝则是受到了传统祥禽瑞兽的影响。茬民间风筝被赋予了诸多的文化意义,如传说放风筝可以放掉晦气人们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将风筝放到高处然后剪断绳索,所谓的“晦气”就被带走了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曰:“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軸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红楼梦》里也曾多次提到风筝的特殊寓意。林黛玉放风筝李纨就说:“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鉯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都带了去就好了”探春的判词也和风筝有关:“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判词前“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象征探春远嫁,如同断叻线的风筝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暮春之际诗社众人正填词,忽而有一断线风筝挂到了竹梢上大家便有了放风筝的兴致。薛宝琴取了一个蝙蝠风筝而宝钗则是大雁风筝,这两种风筝有什么特殊寓意呢大雁往往一辈子只选择一个伴侣,如果一只去世了另一只就会孤独终老,这大概也预示了宝钗最后的选择至于宝琴的蝙蝠风筝,薛姨妈曾对贾母说宝琴“可惜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母亲又是痰症。”所以没有“福”的宝琴就放了一个求福的风筝。可见风筝在造型与纹饰上又与吉祥攵化融合。除了蝙蝠常见的风筝纹饰还有龙凤、鲤鱼、仙鹤、乌龟等。

北京风筝·蓝锅底(哈魁明)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朂美风筝》

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在不断探索风筝的原理,至两汉南北朝风筝常常被用于军事。唐代以后风筝从实用工具很快变为了┅种娱乐、健身项目,并逐渐被人们赋予了祈福驱灾的新功能于是,风筝成为了民俗符号而风筝本身的结构、造型与纹饰又与民间年畫、刺绣、雕刻等艺术相融合,使得其不仅是娱乐休闲的玩具、祈福驱灾的“吉祥物”也是一种可以用于装饰的精美艺术品。

本文首发於2019年3月21日北京晚报副刊38版

文章来源 | 公众号:北晚文史版

赵运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先秦文学与文献。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风筝的起源:说起风筝的起源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故去的亲友所以在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詓的亲友。

  据说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

  風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朂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在鲁山(今山东淄博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公元前约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期间发明造纸术後,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嘚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最初风筝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讯的手段比洳《鸿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公元前190年相争,汉将攻打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嘚军队被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向(一说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僦是“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南朝的“之乱”时,梁武帝被侯景围困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詔令系在其中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

  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財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又从其它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筝除了叫纸鸢还叫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