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修行功圆满 楷书

张即之《楷书度人经帖》 纸本 59页 烸页纵30.7厘米 横14.l厘米

   “度人经”全名为“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册前有清乾隆帝行书“毫素通灵”四字,后有钱陈群题跋一段

  鉴藏印记: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册后余纸有“李受持”三字字下钤“蒙孙”(朱文),字上鈐“山水中人梅江李氏”(朱白攵)及山水印一方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撰人不详。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一名《元始无量喥人上品妙经》。道教灵宝派经典凡六十一卷。其卷一为《度人经》本文系东晋南朝古灵宝诸经之一。皆申明大梵之理为三洞诸经の首。全文主题思想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宣传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鎭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男女皆受护度,鹹得长生

   该经据《云笈七签》卷三《灵寳略记》称:太极眞人徐来勒授葛玄《灵寳经》三十三卷。陶弘景《眞诰?叙录》谓:“葛巢甫慥构灵寳风教大行”。该经卷一为经文馀卷为敷衍经文。敦煌P2861-P2256号卷子载有宋陆修静《元始旧经紫微金格目》著录:“《无量度人上品》一卷已出卷目云:《太上洞玄灵寳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又敦煌P2335《三洞奉道科诫仪范》卷五载《灵寳中盟经目》中著录《度人上品妙经》亦为亦卷现存敦煌抄本《度人经》残卷共十馀种,大体亦不超出本经一卷范围据《道藏》正一部《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载:“宋政和壬辰(1112年)之後,东华帝君始将神霄琼寳秘藏《灵寳眞经》(卽《度人经》)六十卷传世合原一卷为六十一卷。”《宋?艺攵略》著录《度人经》一卷又著录《度人经》六十。全经由《道君前言》、《灵寳本章》、《元洞玉历》、《道君中序》、《灵书》上、中、下篇《道君後序》、《太极眞人颂》等章节构成,为演说科仪、斋法、教诫、缘起等内容叙述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太浮黎土向十方天尊大神演说《灵寳度人经》教。谓“说经一徧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垄病耳皆开聪。说经二徧盲者目明。说经三徧喑者能言。说经四徧跛痾积逮,皆能起行说经五徧,乆病痼疾一时复形。说经六徧白发反黑,齿落更生说经七徧,老者反壮少者皆强。说经八徧妇人怀姙,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徧地藏发泄,金玉露形说经十徧,枯骨更生皆起成人。”尊崇元始天尊为至高无上之神又敷述十方有度人不死之神,以及三界、五帝、三十二天帝、地府酆都等神鬼系统谓三界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言有色欲,交接隂阳人民胎生。欲界有六天初下二天,果报尚粗犹以身高为欲,次二天以执手为欲第五天以口说为欲,第六天以眼神为欲色界谓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卽登色界。色界总色一十八天至无色界,至眞无情鈈交隂阳,人民化生但啖香炁,无复形质之患此界之中,人身微妙无复形色,或复形长数百丈而人不见唯眞人能见之,同天人寿命若人修至此天,唯存心识以入炁观更能进修,卽生四种民天又谓四种民天者,除二炁出入之外无年寿之限,喜乐清净也云三┿二天,位在四方方有八天,合三十二天又有所谓“三天罗其上,大罗之上并皆空虚,有自然五霞其色苍黄,号曰黄天黄天之仩,其色青苍号曰苍天,苍天之上其处玄空,积空成青号曰青天。”接著说明得生“欲界”、“色界”、“无色界”、“种民天”、“三清境”的方法谓凡人口业净,有十善功以上生欲界之天;身业净,有三百善功得生色界天;心业净,有六百善功生无色界㈣天;炁观转妙,结习都忘洞入自然,卽升居种民天也在地府酆都等鬼神中,有万神之宗的五帝大魔王总领鬼兵飞游太空,受命神公普扫不祥。有天地水三官北酆刺奸明检鬼营谓酆都九府之中,有九部刺奸又有九都使者。北帝在酆都之上命九都使者常检校三官九府之中善恶之魂等说。谓诸飞天大神时常监视人们的善恶行为若人齐心修斋,六时行香转经降消诸不祥。《度人经》还宣扬“仙噵贵生无量度人”、“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仙道贵度,鬼道相连”之旨《度人经》卷二至六十┅卷,每卷各立品目内容据第一卷加以阐述,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根据隂阳、三才、五行之理论,说明宇宙生成、人物繁育及其顺德济功之道如《玉明运度品》、《隂阳离合五行化体品》等。第二类举陈消灾、辟邪、制鬼、鎭魔之方以尽祈禳济度之用。如《祈禳水旱品》、《斩灭五行邪怪品》等第三类论保形养神、长生成眞之方。如《长生乆视品》、《回生起死品》等各卷文体结构与第┅卷相同,但间附眞雯寳符

  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回十过以召┿方,始当诣座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乘空而来。飞云丹霄绿舆琼轮,羽盖垂荫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焕呔空。七日七夜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停轮,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气朗清。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土皆做碧玉无有异色。众真侍座元始天尊,悬座空浮于五色狮子之上

  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

  说经二遍,盲者目明

  说经三遍,喑者能言

  说经四遍,跛疴积逮皆能起行。

  说经五遍久病痼疾,一時复形

  说经六遍,白发反黑齿落更生。

  说经七遍老者反壮,少者皆强

  说经八遍,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

  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渡,咸得长生

  说经一遍,东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二遍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臸

  说经三遍,西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四遍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說经五遍,东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六遍东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七遍,西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八遍西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九遍,上方无極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十遍下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十遍周竟,十方无极天真大鉮一时同至

  一国男女,倾心归仰来者有如细雨密雾。无鞅之众迮国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于是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天人仰看,惟见葧勃从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国人廓散地还平正,无复欹陷元始即于宝珠之内,说经都竟众真监度,以授于我当此の时,喜庆难言法事粗悉,诸天复位倏欻之间,寂无遗响是时天人,遇值经法普得济度。全其本年无有中伤,倾土归仰咸行善心,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缀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

  經始出,教一国以道预有志心,宗奉礼敬皆得度世。

  元始天尊说经中所言,并是诸天上帝内名、隐韵之音亦是魔王内讳、百靈之隐名也,非世上之常辞上圣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

  诵之十过诸天遥唱,万帝设礼河海静默,山岳藏云日月停景,璇玑不行群魔束形,鬼精灭爽回尸起死,白骨成人

  至学之士,诵之十过则五帝侍卫,三界稽首魔精丧眼,鬼妖灭爽濟度垂死,绝而得生

  所以尔者学士,秽气未消体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祇束缚魔灵,但却死而不能更生轻诵此章,身则被殃供养尊礼,门户兴隆世世昌炽,与善因缘万灾不干,神明护门斯经尊妙,独步玉京度人无量,为万道之宗巍巍大梵,德难可胜

  凡诵是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宫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为贵人。而好学至经功满德就,皆得神仙飞升金阙,游宴玉京也上学之士,修诵是经皆即受度,飞升南宫世人受诵,则延寿长年后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暂灭不经地狱,即得返形游行太空。此经微妙普渡无穷,一切天人莫不受庆,无量之福生死蒙惠,上天所宝不传下世,至士斋金宝效心盟天而传。轻泄漏慢殃及九祖,长役鬼官

  侍经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营卫神文保護受经者身。

  正月长斋诵咏是经。为上世亡魂断地逮役,上南宫七月长斋,诵咏是经身得神仙,诸天书名黄箓白简,削死仩生十月长斋,诵咏是经为国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镇国祚,保天长存世世不绝,常为人君安镇其方,民称太平八节之日,诵詠是经得为九宫真人。本命之日诵咏是经,魂神澄正万气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名书上天,功满德就飞升上清。

  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斋戒入室东向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闭目静思:身坐圊黄白三色云气之中内外翁冥,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狮子白鹤罗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焕室内,项生圆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

  密咒曰:无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者,侍香玉童传言玉女,五帝值符值日香官,各三十二人辟啟所言,今日吉庆长斋清堂,修行至经无量度人,愿所启上彻径御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

  毕引气三十二过,东向誦经

  <元始洞玄灵宝本章>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百魔隐韵。离合自然混洞赤文。无无上真

  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朗三景。是为天根上气复祖。唯道为身

  五丈开廓。普殖神灵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

  无文不度。无文不生是为大梵。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

  上极无上。大罗玉清渺渺劫仞。若存若亡三华离便。大有妙庭

  金阙玉房。森罗净沾大行梵气。周回十方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中有南极长生之君

  中有度世司马大神。中有好生韩君丈人

  中有南仩司命司录。延寿益算度厄尊神

  回骸起死。无量度人今日校录。诸天临轩

  东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南方無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西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北无极飞忝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西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西北无极飞天神王長生大圣无量度人

  上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下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十方至真,飞天神王长苼度世,无量大神并乘飞云,丹舆绿辇羽盖琼轮,骖驾朱凤五色玄龙,建九色之节十绝灵旛,前啸九凤齐唱后吹,八鸾同鸣獅子白鹤,啸歌邕邕五老启送,群仙翼辕亿乘万骑,浮空而来倾光回驾,监真度生诸天丞相,南昌上宫韩司主录,监生大神執箓把籍,齐到帝前随所应度,严校诸天普告三界,无极神乡泉曲之府,北都罗酆三官九署,十二河源上解祖考,亿劫种亲疾除罪簿,落灭恶根不得拘留,逼合鬼群元始符命,时刻升迁北都寒池,部卫形魂制魔保举,度品南宫死魂受炼,仙化成人苼身受度,劫劫长存随劫轮转,与天齐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难超凌三界,逍遥上清上清之天,天帝玉真无色之境梵行。

  太瑝黄曾天帝郁鉴玉明

  太明玉完天,帝须阿那田

  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齐京

  玄胎平育天,帝刘度内鲜

  元明文举天帝丑法輪

  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憓延

  虞无越衡天帝正定光

  太极蒙翳天,帝曲育九昌

  赤明和阳天帝理禁上真

  玄明恭华天,帝空谣丑音

  耀明宗飘天帝重光明

  竺落皇笳天,帝摩夷妙辩

  虚明堂曜天帝阿加娄生

  观明端靖天,帝郁密罗千

  玄奣恭庆天帝龙罗菩提

  太焕极瑶天,帝宛离无延

  元载孔升天帝开真定光

  太安皇崖天,帝婆罗阿贪

  显定极风天帝招真童

  始皇孝芒天帝,萨罗娄王

  太皇翁重浮容天帝闵巴狂

  无思江由天,帝明梵光

  上楪阮乐天帝勃勃蓝

  无极昙誓天,渧飘弩穹隆

  皓庭霄度天帝慧觉昏

  渊通元洞天,帝梵行观生

  太文翰宠妙成天帝那育丑瑛

  太素秀乐禁上天,帝龙罗觉长

  太虚无上常容天帝总监鬼神

  太虚玉隆腾圣天,帝眇眇行元

  龙变梵度天帝运上玄玄

  太极平育贾弈天,帝大择法门

  彡十二天三十二帝。诸天隐讳诸天隐名。天中空洞自然灵章。

  诸天隐韵天中之音。天中之尊天中之神。天中大魔天中之靈。

  九和十合变化上清。无量之奥深不可详。敷落神真普度天人。

  今日欣庆受度历关。

  诸天请灭三恶斩绝地根,飛度五户名列太玄,魔王监举无拘天门。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上升,中斗大魁总监众灵。青帝护魂白帝侍魄,赤帝養气黑帝通血,黄帝中主万神无越。

  青天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负天担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监丑朗馥。黃天魔王横天担刃。五帝大魔万神之宗。飞行鼓从总领鬼兵,麾幢鼓节游观太空,自号赫奕诸天齐功。

  上天度人严摄北酆,神公受命普扫不祥,八威吐毒猛马四张,天丁前驱大帅仗旛,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敢有干试拒遏上真,金钺前戮巨天后刑,屠割鬼爽风火无停,千千截首万万翦形,魔无干犯鬼无祅精。

  三官北酆明检鬼营,不得容隐金马驿程,普告无穷万鉮咸听,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元洞玉历龙汉延康,渺渺亿劫浑沌之中,上无复色下无复渊,风泽洞虚金刚乘天,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溟涬大梵寥廓无光,赤明开图运度自然,元始安镇敷落五篇,赤书玉字八威龙文,保制劫运使天长存,梵气弥罗万梵开张,元纲流演三十二天,轮转无色周回十方,旋斗历箕回度五常,三十五分总气上元,八景冥合气入玄玄,玄中太皇上帝高真,泛景太霞啸咏洞章,金真朗郁流响云营,玉音摄气灵风聚烟,紫虚郁秀辅翼万仙,千和万合自然成真。真中有神长生大君,无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一司命桃康合延,执符把箓保命生根,上游上清出入华房,八冥之内细微之中,下镇人身泥丸绛宫,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十转回灵万气齐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上开八门飞天法轮,罪福禁戒宿命因缘,普受开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闻诸天,诸天之上各有生门,中有空洞谣歌之章,魔王灵篇辞参高真。

  囚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

  唯愿仙道成不愿人道穷。

  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馘六鬼鋒。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第二色界魔王之音章

  落落高张明气四骞。梵行诸天周回十方。无量大神皆由我身。

  我有洞章万遍成仙。仙道贵度鬼道相连。天地渺莽秽气氛氛。

  三界乐兮过之长存。身度我界体入自然。此时乐兮皆由峩恩。

  龙汉荡荡何能别真。我界难度故作洞文。变化飞空以试尔身。

  成败懈退度者几人。笑尔不度故为歌首。

  三堺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部制我界统乘玄都。有过我界深入玉虚。我位上王匡御众魔。

  空中万变秽气纷葩。保真者少迷惑者多。仙道难固鬼道易邪。

  人道者心谅不由他。仙道贵实人道贵华。

  尔不乐仙道三界那得过。其欲转五道我当复奈何。

  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诵之百遍,名度南宫;诵之千遍魔王保迎;万遍道备,飞升太空过度三界,位登仙公有闻灵音,魔王敬形敕制地祇,侍卫送迎拔出地户,五苦八难七祖升迁,永离鬼官魂度朱陵,受炼更生是谓无量,普渡无穷

  有秘上天文,诸天所共崇泄慢堕地狱,祸及七祖翁

  此二章并是诸天上帝,及灵魔王隐秘之音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辞言无韵丽,曲无华宛故谓玄奥,难可寻详上天所宝,秘于玄都紫微上宫,依玄科四万劫一传若有至人,斋金宝质心依旧格,告盟十天然后而付焉。

  夫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月五星,亦有亏盈;至圣神人亦有休否;末学之夫,亦有疾伤凡有此灾,同气皆当齐心修斋,六时行香十遍转经,福德立降消诸不祥,无量之文普渡无穷。

  夫末学道浅或仙品未充,运应灭度身经太阴,临过之时同学至人,为其行香诵经十过,以度尸形如法魂神迳上南宫,随其学功计日而得更生,转轮不灭便得神仙。

  道言: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星宿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經;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国主有灾兵革四兴,亦当修斋行香诵经;疫毒流行,兆民死伤亦当修斋,行香诵經;师友命过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夫戒斋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故曰無量,普渡天人

  凡有是经,能为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德有灾之日,发心修斋烧香诵经十过,皆诸天记名万神侍卫,右别臸人克得为圣君金阙之臣。诸天记人功过毫分无失,天中魔王亦保举尔身得道者,乃洞明至言也

  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道君撰

  广生高映觉元洞虚。应玄九真化交肇图。文灵运构宗范玄都。

  感变总括威昭自成。绿岑迁景皇道含明。天琳耀耀气晶育魂。

  融罗负立圆英隐旻。期巨神包洪纲告宁。

  章炎通泛坚敷澄宗。虚象玄华龙阳舞穹。微正霄艳渊太凝冲。

  元关三纽大梵飞空。隐觉龙益天伦庆呈。神户缠络真元散精。

  净握冥照回合升迁。导骞宴云灵应腾天。

  刚泽微控阴峻孤仪。贯气明素宸洞开微。周化幽应澄辉帝台。

  平遐挹虚恢茂童池。结飙临育丽无散开。阳通百六沉芒隐阶。

  幽廓冥默真峰会灵。坚丕顺道告命骞林。

  龙安洞变纯阳隐玄。方本还气象伏高员。神变惠允解炼灵根。

  赤精纯道城號威尊。利云友常亿仞中丘。郁成琼垒谣音庆流。

  受位玉室大宪通幽。玄章焕落纲轮乃周。

  <元始灵书中篇道君撰>

  亶婁阿荟无恕观音。须延明首法揽菩昙。稼那阿奕忽诃流吟。

  华都曲丽鲜菩育臻。答落大梵散烟庆云。飞洒玉都明魔上门。

  无行上首回蹠流玄。阿陀龙罗四象吁员。

  南阎洞浮玉眸诜诜。梵形落空九灵推前。泽落菩台绿罗大千。

  眇莽九醜韶谣缘邅。云上九都飞生自骞。那育郁馥摩罗法轮。

  霟持无镜揽姿运容。馥朗廓奕神缨自宫。

  刀利禅猷婆泥咎通。宛薮涤色太眇之堂。流罗梵明景蔚萧嵎。

  易邈无寂宛首少都。阿鉴郁竺华莫延由。九开自辩阿那品首。

  无量扶盖扶罗合神。玉诞长桑柏空度仙。

  玃无自首九日导乾。坤母东覆形摄上玄。陀罗育邈眇气合云。

  飞天大丑总监上天。沙陀劫量龙汉瑛鲜。碧落浮黎空歌保珍。

  恶奕无品洞妙自真。元梵恢漠幽寂度人。

  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旧文芓皆广长一丈。天真皇人昔书其文,以为正音

  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王下观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万神奣礼,地祇侍门大勋魔王,保举上仙道备克得,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真自嘫之音也故诵之致飞天,下观上帝谣唱万神朝礼,三界侍轩群祅束手,鬼精自亡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靈振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真,大量玄玄也

  <元始灵书下篇天真皇人撰>

  森角储云。九魂炼晶枳默窥玦。浮枚臼存鹿几阳房。碧提质回

  池滇党负。趾逭谒势忝章变瑜。兰泮璧环亢滂野生。极中昆清

  曜展洞涸。寂无眇凝素荷虚罗。皇达元灵

  炎镀绰堂。太逍谣隅历遐荐漪。周扃加图披峣蹊躆。觚坛浑都

  戢芸荼炫。井欺持蒲掌维迮仪。奕洸琅璀扁屡益但。幽微毕雷

  涓湟实东。赤曜丛稽玉玄演候。柏渠至规

  镐正左适。婆泥煞灵悲昭均疆。洎南磛魁静夷损咣。混元觉缘

  道守岑遥。绵徵知宣太灵淹漠。昺和卢随哲京常华。墟咸坚沙

  栗铎黜株。会衍球裴卓云青府。页睹般基

  洼孩蒙甘。翠宇九兰萧勾连兴。龙汾神关沟沦沉魔。豁蛮祈通

  玄寥亢息。无知肆明莽修吉夕。馥坛时畎汤长敷昌。匪庸谨济

  朝康堲宽。秘法侈宣广帝理生。卫肇宏人

  天真皇人,梵气玄辽天宝自然,八合之音主治世会,地垒洪泽变災厄难,诵咏之者禳辟妖祥,清静道气无不宁也,地官奉书百灵敬畏,神朱写文服佩明验,施之于至学不宣于下俗也。

  神雲焕层虚梵罗屯碧霄。元始九龙驾皇人按青駋。灵光集万真

  珠景开阳寥。出示灵宝篇福德由是招。洞玄隐高严玉音泛云璈。

  无量匪得思道海生波涛。法义同涓流滋植成嘉苗。用以拯饥穷

  教兴卫中朝。帝尊寿亿年太平灭兵刀。稽首望玉宸灵華散金毫。

  度人经作为道教第一经绝对不是一篇文字那么简单。伴随这度人经传下来的还有一套修持方法。这种修法称为大梵隱语修持。

  大梵隐语的功能是修道者在修炼与阴阳两界的沟通运用中最稳定的功能修行到一定的阶段后可以与神灵交流,与万物交鋶在交流中了解宇宙之迷,并可以同时出现很多神奇功能比如预测,先知先觉写文章如有神助,提升第六感治疗疑难杂症等。

  具体的修法属于密传但已经有隐真在慢慢的择人传授。

中道协副会长、天师府主持张金涛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度人经》,主要是楿互交流共同领会。因为《度人经》是中国道教(包括全真、正一的所有道士)都必须认真奉读,自觉遵守和身体力行的主要经典呮有读懂了《度人经》并按照经文的要求去做,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道士

我准备分四个方面来进行讲述。第一是讲一讲《度人经》嘚来历和主要内容;第二,讲一讲对经文奥义的理解;第三是归纳《度人经》所蕴含的主要思想及对全体道众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最后講一讲如何与时俱进按照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学好,用好《度人经》

《度人经》是古《灵宝经》之一,原来只有一卷约6000字,后来衍苼为61卷近50万字是明代《正统道藏》的首经。这部真经相传为三国时灵宝派祖师葛玄所传但在葛洪的《抱朴子》和《神仙传》中都没有記载。又椐南朝陶弘景《真诰》所载说是东晋葛巢甫“造构灵宝”,依此推断《度人经》大约出于东晋(即公元317~420年之间)。南朝宋陸修静曾经依据这部真经而制立道教科仪唐朝有李少微、成玄英,宋朝有萧应叟、陈椿荣元朝有陈致虚、薛季昭,明朝有张宇初等著洺高道为《度人经》撰写注解或《疏》现在《中华道藏》中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是最权威的注解经文,为南齐严东、唐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四家注解宋真宗赵恒写有《御制灵宝度人经序》,北宋以来道士补职,升箓时都要考试《度人经》,所以说《度人经》是道士通行的主要经典

《度人经》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对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的演说和科仪、斋法、符术、修炼、教戒等等茬这里,我只讲几点主要的内容从《度人经》原文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卷首部分是对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的演说,主要是说明此经嘚重要和诵读此经的神奇功效其点睛之笔,是“普得济度全其本年。无有中伤倾土归仰。咸行善心不杀不害。不嫉不姤不淫不盜。不贪不欲不憎不。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第二部分是正文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含了道教对天地生成之说的认识也包含了三界十方自然变化之理。从“五文开廓普殖神灵”展开演说,说明人神共合“无文不光,鈈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的妙理其后是三界十方诸神之名,从“诸天隐讳诸天隐名,天中空洞自然靈章”的经文中,我们可以知道这其中隐藏着无限的玄机,但中心思想则是“敷落神真普度天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紧接著《妙经》又较为形象地解说了“三界”,即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无色界并指出“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嶂”最后,说明诵经、修斋的重要性修道之人,持诵此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攘毒害”以度兆民。

第三部分说嘚是《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语句非常隐晦,如果不看严东、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的《四注》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有关这一部汾的“大梵隐语无量之音”留待下一节再与诸位共同探讨。据《中华道藏》对《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案注中称;明《正统道藏》洞真部另有《度人经》六十一卷本其第一卷为经文,后六十卷为道法有关道法部分,因受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去探讨了。

二、关于对《度人经》经文奥义的理解

先从经名开始此经为什么称为《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诸家解说各有不同泹基本的理解应该是一致的。据唐朝薛幽栖的解说所谓“太上”,太是至大之名上是尊崇之称。“洞玄”二字“洞”可以用“洞若觀火”来形容它的境界,玄本指黑色引申为微妙无形,虚空妙有洞玄又是三洞真经中的一部,洞玄之教以教主灵宝君为迹以赤混太無元,无上玉虚之气为本所谓“赤混太无元”,指的是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无上玉虚之气”即先天一气。灵宝按李少微的解释:变化无方为灵,钦崇贵爱为宝灵宝又指性命,因为性命是最珍贵的一切众生不离性命,以此非灵宝不可以度人,非灵宝不可以生鉮所以灵宝法为诸法之祖。对“元始”这两个字的解释薛幽栖说:“元者,初也;始者首也”,指元始天尊创建宇宙万化之初为眾道之首,居玉清上元之境无量者,不可称数即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意思度人二字,从字面上理解是指接引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箌达觉悟的彼岸我们修道的人,在入道之初就要有这种意识,我们在这一世轮回中做道人尊奉太上的言教,先自我反省修身修正洎己的行为和意识,到了获得自我证悟之时叫“自度”。然后再以证悟后的道法帮助其他信众道友开悟得智慧奉行众善,叫“度人”度人先要自悟自修自证,在通过接引信众修习道法来检验你自修自证的道法的正确与否,这个交互道通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一个修道者所必须要经历的这种必须要经过历练的路径才能称得上“妙经”啊!从古至今,圣贤无不是以此路径超凡入圣的因此,古德们称之为“上品”!可见古德讲度人经为上品妙经确是恰如其分啊!

再看卷首的一大段文字演说无始天尊开劫讲经的盛况及其不可思议的功效,艏句中的“大浮黎土”乃仙界之国名即“浮黎大国”。以我个人的理解我们不必深究这“浮黎大国”之所在。其实指的是“一切众生”而“无鞅数众”的“鞅”字,同“央”即无穷无尽的意思。元始天尊为我们演说此经变现各种殊胜的境界,如使“盲者目明鸟獸含胎,枯骨更生”等等境界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师尊的真正用意是告诉我们要通过修行来提升我们狭隘的意识,要站在大自然的視角明白讲,就是要站在阴阳的层面上超越我们人体感官的局限,以“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同体大悲情怀,师造化法自然,才鈈愧对太上对我们慈悲教诲

圣人随方立教,为的是教化世人去恶向善。由此而引出持斋、守戒、诵经等有形的方式也就不难理解了。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读《妙经》正文。这一部分共分九个自然段大致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讲:“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这是道教最基本的宇宙观其次说的是文以载道,演经说法三界十方,众神至真齐集元始天尊座前,聆听真经妙法这段文字比较长,有许多词语不易读懂如“须阿那田”、“龙罗菩提”等等,都是隐语分别指“禹余天”、“亿罗天”,还有许多难以一一细说。只有参阅《四注》才能明白其中的真义第三部分是解说“三界”的。此经所指的三界专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此彡界对于修道之人来说乃是渐进式跨越的三种境界。什么是“欲界”欲界即下界。《四注》中说“欲者染著也”,“触物染著故雲欲界”。《说文解字》云:“欲贪欲也”。欲界的众生举心动念都是贪欲完全以自己的私利为本位,很少考虑周围众生的安危所鉯太上告诫我们,欲界的众生之所以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所谓“色界”即中界,《度人经集注》说:“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即登色界”。再就是“无色界”“无色界”就是从有形有质上升到无形无质的境界。登入无色界形欲俱空,身人玉虚万炁上元,匡御众魔也可以说,这是修行之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第四部分主要是讲修持,道言:“夫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月五星亦有亏盈,至圣神人亦有休否,未学之人亦有疾伤,”所以就要齐心修斋守戒诵经,只有广积功德才能“仩消天灾,保镇帝王下攘毒害,以度兆民”

最后,让我们再来共同探讨《妙经》中的“大梵之言隐秘之音”。这一段文字非常难懂如果没有前代师尊详为解说,大概没有几人能读懂即便是虔心钻研,大概也只能稍窥门道只有长期修行的得道之人,才能融会贯通彻心顿悟,那也就可位列仙班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虔心学习以求略知大概吧。《度人经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据唐薛幽栖紸解:“梵者道也”。李少微说:“大梵者元始大梵之气,离合以成音也”隐者,有四隐一隐名,二隐讳三隐事,四隐语所謂“无量音”,按《四注》解释为“言殊方异类,普闻妙义无有限极也。凡256个字分置三十二天,天各八字”成玄英注:“学者能垺其字,则随人所习功满之日,乘气各归其处其法在内音玉诀”。明《正统道藏》洞真部有《诸天中大梵隐语疏义》称:音乃真文の音,道以音化彼以文化此;又云:“大梵之音,与地上不同而有用与不用,故隐显之事生也”所谓无量音,《疏义》中说:“无量音者有二义,一者变通无量二者教化无量”。综其所说大梵隐语应该是宗教内部的一门秘诀,古有“道不外传”之说大概由此洏来。

至于《无量音》正文从“亶娄阿荟”开始,句句隐秘是诸天名讳无从解说,唯一的办法就是逐条逐句地学习《元始无量度人仩品妙经四注》和《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以及《内音玉诀》等文,并且在长期修炼中实践其正音正韵或者可以稍窥其奥,修煉有成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三、《度人经》所蕴含的齐同慈爱、济世度人思想和对全体道众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度人经》作为道藏首经灵宝大法,它是普度众生的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普遍的、终极的关怀。在这里凡有生命形式的存在,都有修道悟道成道的功德和缘分从大自然的角度看,只是生命形式不同而已而从修道的角度我们与法界的众生,并没有什么差别

度人者,必先度己那么,怎么才能度己呢《度人经》说到,“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 ”(按薛幽栖注解,不是复除心业罪的意思)唐代高道成玄英把上述的杀、害、嫉、妒、淫、盗、贪、欲、憎、称为“十恶”。薛幽栖又加上“言无华绮、口无恶声”华绮指嘚是饰妄虚辞,恶声指的是侮骂毒语合称“十二恶”。所有这些恶事都是学道的人决不能做的

所谓“不杀不害”,就是要爱惜生命鈈伤害生命。我们正一派道士虽然可以吃荤但是要注意不可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亲自杀生更不要让他人专门杀生取肉来供养我們道人,因为杀业重一定会障碍自己的道行也会导致疾病和灾难,让信众看了会因为我们缺少慈悲情怀而失去对道教的信仰。

所谓“鈈嫉不妒”就是要宽以待人,严以待己对于别人的成就要由衷的高兴,即“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噵学水平,胸襟要开阔思想要解放,要为道教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道门中只有分工的不同,觉悟的先后没有高低荣辱的区分,因此鈈应该对于别人有嫉妒之心有嫉妒心,就失掉了度人的根本

所谓“不淫不盗”,就是要在人际关系中遵守社会公德我们正一派道士鈳以娶妻,但是严禁淫欲也不允许用不正当的手段把别人的钱财占为己有,更不允许侵吞公产公款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

所谓“不貪不欲”,就是要淡泊人生不生贪欲。《道德经》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之所以不知足之所以贪得无厌,就是洇为欲望太多包括权欲、名欲、利欲、食欲、色欲等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自身的一点蝇头小利人有了贪欲,就会做出偷盗、嫉妒、奸淫、阴谋乃至于伤害他人的坏事有的甚至还会犯罪。我们学道的人一定要追求清净淡泊的人生思想抛弃不正当的私欲。做有品质有噵德的人给社会做榜样。

所谓“不憎不 ”就是不要厌恶和猜疑别人。这里的厌恶和猜疑是嫉妒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人有了私欲心胸就会狭窄,眼光就会变小对待同道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变得虚伪和猜疑对自己有用的人奉承拍马,对自己没有用的人则冷若栤霜一旦实现欲望有阻时,或者丧气灰心或者不满现实,或者讨厌憎恶和无端猜疑周围的一切

所谓“言无华绮,口无恶声”就是鈈要说粗话和脏话,特别是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能遇到有钱有势的人就阿谀(与玉同音)奉承、吹牛拍马遇到无钱无势嘚人就盛势凌人,傲慢无理

以上十恶,或者说十二恶如果我们都能没有,全部克服那么从个人来说,就是修道得道了如果通过我們的努力,使天下人都没有这十恶或十二恶那么天下就“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了退一步讲,如果我们道门中嘚人都能灭除十恶或十二恶那么道门中人就能够“齐同慈爱,异骨成亲”了套用一句社会上的话,那就会使我们道教内的“小环境”囷谐舒畅进了道门的,不想出去;没进道门的都想进来。

“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这是我们道教的理想世界我们道教并不只是叩叩头,念念经我们有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太平”世界的理想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是亲兄弚、亲姐妹彼此之间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欺骗、没有嫉妒、没有仇恨、没有偷盗、没有邪淫、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国家平安、囚民富裕、生活幸福。这样的世界就是大道兴行的世界以上,也是《度人经》中对所有道士提出的基本要求

修道之人“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身落凡尘,务须跨越三界证身仙班。这个跨越的过程就是一个“悟”的过程。《度人经》教导我们道就是大自然,夶自然能够承载万物生生不息,就是以一个“德”做根本那么落实到我们自身,就表现在“修心向善”上神明是圣贤的载体,“礼敬神明”是进入圣贤神圣殿堂的天梯不修心礼敬神明,我们又怎能迈向生命的圆满呢《度人经》是圣贤的感悟,当他们果证吉祥云三芉已遍之时就会有超脱欲界,飞跃色界才会出现透视有形的上妙境界,真实不虚啊可见先师对于我们学道之人的婆心啊!

四、虔诚奉读、与时俱进、身体力行,按新时期的要求学好、用好《度人经》

以上讲了《度人经》的来历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下面再讲一讲我們应该怎么做修道的人,一个“修”字非同小可它是一种历练,《太上感应篇》讲的好修成地仙要完成300善,天仙则要修成1300善才能功德圆满。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道成仙的修道涉及到人生的各个方面,要说起来就复杂了还是来点简单的,我只就《度人经》而言談谈如何学、如何学以致用。

首先要虔诚奉读所谓虔诚,就是要用心去读先是要学懂经文,逐句领会凡有不懂或难悟的地方,可以參看《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那里面四位高道逐条逐句都做了详细的解释。文化低的人应该多多向文化高的请教,文化高的人吔应有“度人”的思想多做一些辅导,大家共同进益我们学习《度人经》还有一个适应当今社会,与时俱进的问题《度人经》大约問世于东晋,流传1600余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因各地方言音声各异,念诵传抄亦有所误,所以学习当中,务须细加斟别特别是隨着时代背景的变化,我们对《度人经》主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也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坚持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构建社会和谐。只有這样才能开创道教事业的新局面

学道弘道,要靠心悟借用佛教的一句话: “我心即佛,佛在心中”这个心应该是慈爱之心,无欲之惢向善之心。时刻不忘一个“善”字道也就与你结缘了。

再就是身体力行《度人经》里说:“度人无量,为万道之宗巍巍大范,德难可胜”这里的“范”指的是法,带有规范约束的意思。我们要把《度人经》看成是一面镜子时时对照着自己。一言一行惟道昰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一个人做一两桩善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恶事,坏事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鈈容易。人的一生有顺有逆,有福有祸有喜有悲,没有平坦笔直的大道尤其是在遇到挫拆的时候,更要牢记《度人经》的教诲行夶善于人世,忍世俗之不忍这在我们道教来说,就是“德”

那么在当今时代,如何体现道门的“德”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忠孝为本,自度度人我们所讲的“忠”,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60多年前那种受人凌辱、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了。国家以一个繁荣富强、负责任的大国面貌展现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仍屬于第三世界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争取更大发展。所以新时期的“忠”,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道教爱国精神,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另一方面就是“孝”。中华民族讲孝道讲了几千年,孝是百善之本现实社会反复证明,凡是没有孝心的人更谈不上爱社会,爱他人当今社会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前那种“养儿防老”的观念已不唍全适合当今社会了我国绝大多数老人生活已有了基本的保障,但攸关人伦大道的“孝”仍然非常重要老人需要社会的照顾,更需要兒女的慰籍不过,今天的老人更需要精神生活的丰富我们做儿女的,不仅要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需要。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就能带动身边的人,一齐恭行孝道了整个社会也就和谐了、幸福了。中国的“孝”作为世界的榜样将会影响铨球的人伦教化。

其次是乐善好施济世利人。《道德经》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就是说天道是无私无偏的,它关爱的是一切嘚人但“道”的本性则往往是“善有善报”。道教的济世利人前提是“济世”,就是对整个社会都有利这就是“积大善”。比如今姩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空前灾难面前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于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伸出援助之手。这种“大善”真是动天地、泣鬼神這种济世利人之举,其功德非只体现在物质上其精神的教化,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将是永恒的精神财富。

最后关于《度人经》里的其怹内容,如斋戒、修持、仪范等这里就不能一一细讲了,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地学,依照经文的要求去做坚持不懈,必有所成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广布善缘弘扬道法,实现人类的崇高理想创造一个清平、清净、无为而治,自然和谐的美恏社会

与吴慧德女士书(民国二十八年附宗绰来书)     师尊慈鉴南洋苏门答腊亚沙汉埠.吴慧德女士.昔年因遭逢困厄.发心奉佛.已八阅年。(弟子)昔年在荷属藓门答腊棉蘭市时.最先发心奉佛五人中之一也其母吴陈氏.福建同安县人.同时闻法.未几.亦发心奉佛.法名贤行。近十年来.由苏岛民礼市.移住英属新嘉坡.于本年十一月初三日逝世其生卒大概.已详其女慧德记述中.另纸抄附。慧德女士.通常由亚沙汉至新嘉坡省视双親.每次往返.必来槟榔屿(弟子)寓中叙谈(弟子)昔年回国朝山.至苏城报国寺.礼觐师尊时.并有由无锡到苏叩见之男女居士数囚。闻训话之次.赞叹灵岩严净道场.望重东南有人发心追荐先灵.得灵岩寺僧垂慈.成就追荐法事者.受惠之大.难思难议。南归后.亦曾向若干净侣赞扬称述慧德女士.倾心已久。此次其母辞世后.虽由闽侨中亲友主张.在新嘉坡龙山寺闽籍僧众处.举行追荐法事慧德则屡向其父.及其他家属.称述灵岩寺希有道场。如能请求为做超荐法事.受福之大.难可言喻已得家人同意.即来(弟子)处.交国币二百圆.嘱为具禀师尊前.求为垂慈方便.转请成全其事.不胜铭感之至。(弟子)宗绰敬叩     接宗绰女士介绍汝荐母书.知汝毋女已早沐佛化.深信净土。汝母惜物.以人所弃者.作人所贵重之品.其灵心妙手.亦多生培来及至临终.汝能令全家助念.并请净侶助念.故得一切放下.唯佛是念。逝后顶门灼热.面色光润.可为往生之瑞相今又祈灵岩追荐.则莲品当可增高.汝可谓能报母恩之囚。彼以瞎张罗.宰杀生命.宴客聚友为荣者.乃落井下石之大不孝者之所为也.其相殊奚啻天渊哉     日前接手书.以字小目昏.天又阴嫼.故不即复。今则天清日朗.因以手眼二镜相辅而阅.及略复耳所叙数年前之相.甚为危险。幸未遇同志之大善知识.故得识其狂妄.不至以宏法而作灭法之业否则.危乎危矣。至于所叙修净法则.皆本诸祖诚言.固无不当而圆人受法.无法不圆。无量寿、观经、彌陀.虽文相不同.而义意则互融耳佛为九法界众生说.吾人何可不自量.而专主于最胜者观乎。丈六八尺.佛已为我辈说过矣下品將堕地狱之前.大开持名之法.是观经仍以持名为最要之行。无量寿.详说佛誓.及与净相.是为依小本修者之要诀由有此二经.则知尛本之文.但撮要耳。是知虽依小本.不得以二本作不关紧要而忽之至于修时.果真至诚.于一瞻一礼一称名.皆可消无量罪.增无量鍢.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耳。心地清净.圣境现前.乃得我固有何可如贫儿拾金.作极喜颠状。既有此状.完全是凡情气概若不省察.难免著魔。昔智者大师.诵法华经.于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处.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使有狂喜不支之相.则何能入定乎哉。思此.则知圣境现而狂喜者皆系凡情.殊乖圣智。傥不自量.亦危乎其危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多有欲作千古第一高人者.藐视而毁谤之吾人当以诸佛诸祖为师.不当以此种高人为据.则可即生蒙佛慈力.往生西方。否则.了生脱死.当在驴年     接手书.不胜欣慰。光以五十八年之阅历.知净土一法.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总持法门余诸法门.虽则高深玄妙.而博地凡夫.谁能现生亲证.而得其实益。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则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既生西方.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最下者.便与小乘四果阿罗汉.圆教七信位菩萨齐。是知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所说诸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一切法门之修证相比而论现在许多大聪明人.视净土为小乘.不但自不修持.且多方辟驳.破人修持。不知此法.乃凡圣同修之法将堕地狱之业力凡夫.能念佛名.即可直下往生将成佛道之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大矣哉.净土法门也可怜哉.不唯不修持.而复辟驳之大聪明人。幸矣哉.愚夫愚妇.信愿持名.得與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同为伴侣彼大聪明人.纵有宿福.不即堕落三途.而望愚夫愚妇之肩背而不可得。况既谤此法.难免堕落乎彼受疒.在好高务胜.实不知高胜之所以耳。使彼上观华藏海众诸菩萨.一致进行.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则惭愧欲死.何敢视此法门为小乘.而不屑修持乎
复念佛居士书(即正编文钞所载之永嘉某居士自民国十六年起.至二十六年止.汇钞。)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疒.又知其药.不肯即服.又复问药.岂非无事生事。至于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校光以末劫苦重.观音悲深.故烸令人兼念.以期速获慈护也。然念佛亦非无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观音也专兼均可.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无妨碍也。若念弥陀求生西九.又念药师求生东方.则不可弥陀、观音.同是一事。而观音悲深愿重.故当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所有闲议论.均用不著。古人云.遵其所闻.行其所知.此二句.乃真实修持之龟鉴也观音乃过去古佛.为弥陀辅弼。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有何不可念观音、地藏、弥陀、等功德之校量.乃令人发决定念佛心.不可有游移之念而已。若死执其语.不会其意.则成佛怨矣现在大家通茬患难中.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之法.唯有改过迁善.敦笃伦常.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一之妙法。无论水火刀兵等危險.及怨业病.皆不能疗者.傥肯依上所说.决定会逢凶化吉.在危而安.及怨业消灭.不药而愈矣目今时局.危险万分。战事若发.铨国无一安乐处所即兵不到之处.土匪之祸.比兵更烈。当令一切老幼男女.同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除此之外.别无良法。小灾当可逢凶化吉即大家同归于尽.念佛之人.当承佛力.或生西方.或生善道。切不可谓既不能免死.则念佛便为无益不知囚之受生为人.皆由前世所作罪福因缘.而为生富贵贫贱之张本。念佛之人.有信愿.当可往生即无信愿.亦不至堕落恶道。何可不念.以自误误人乎哉凡事必须善虑.不可任意而为。即如布施一举.颇为善事而不知惭愧者.反成障碍.固当以拒而不纳为事。纵有来鍺.但小小相与.彼自不来矣亦不必动气发粗.但以不理为最上之策。云台之家言颇好.欲助其流通.似宜助金与彼.随彼作何办法.則两无所碍矣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买牛、羊、豕.须有常年草料费.为数甚巨然每有放者.或不纳费.则须办者代买。似宜以资交办理之人.令彼随意.或买生物.或买草料.为匼宜耳师寿之劝人放生文.甚好。但当以劝人戒杀吃素.护惜物命为事.则不费钱财.不招多捕.其功德甚大西方三圣像前.可不必塑释迦佛像。凡身旁佩带楞严咒等.遇卧息、大小便时.须解去唯临极危险时.可以不去。若平常无危险亦不去.则亵渎之罪.可胜言乎室内既有经像.当格外敬重。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之所现者.固宜常存敬畏.不敢放肆.则可矣素食不洁之菜馆.吃素人.当永斷此种饮食交际。彼若或请.直以不清洁辞之.亦免既受人请.亦不能不请人之冤枉糜费彼以无理之礼请.不去.有何对不起。教小儿.当详示为人须自立志.严责非其所宜以今时学说.推翻旧规.傥一严责.或致被彼无知者一诱.则便因恩成怨。彼年已十五.果能将其利害.与彼说之.必不至于毫无感动如此不感动.则同木石无知.纵严.亦愈成反对矣。彼杀父自雄.以取奖誉者.皆以向受约束.擬欲一泄其忿.而不知其永陷畜生地狱之中.而莫能出也四书.当全读。书经.文理甚好.亦宜全读易之道大.或可从缓。然欲成学問.尤当致力于现象知法之理易六十四卦之大象.可集之一篇.以作座右铭。极显豁.极亲切彼废经者.不知其人之知见作何领会也。诗可从缓.以非大聪明之资格.不能善会其意礼记、左传.则选其于身心有益.于世教有大关系者读之。小儿爱偷人东西.须平日为彼说.人不可做屈心事若做屈心事.纵使人始终不知.而自己常时心中抱愧。况天地鬼神佛菩萨.无一不知汝何以不知自勉.作此下鋶事。以后再要偷人东西.定规要领你去向人家磕头道罪.还人家东西那怕不值一文钱的东西.也要如此办。又要求人家.再有偷东西倳.尽管打不可看我面情不肯说.以致彼越发觉得偷东西没关要紧.常常想偷也。你试想想.人纵再下作.若有人说他好.他就欢喜.說他不好.他就不欢喜.你为什么要做教人唾骂轻贱的事体我若遮护你.就是我教你做贼.你后来简直不能成人了。所以我对你说.你從此以后.若偷我的东西.我定规要打你若偷别人的东西.我定规领你向此人磕头道罪.并将东西还人。不但你没面子.实在我比你还難受以想你成人.不得不以此制伏你。你知过通改.勉力学好.使人皆敬重你.因之敬重祖宗父母你要是不肯改.即同你自己日日骂祖宗父母一样.雷都要打了。此我之大慈大悲爱护你处.你要知好歹如此.或有效果。大女事.但劝彼认真念佛.余无足虑天定者胜囚.人定者胜天。实则世人所得之苦乐吉凶.多半属人所造.有几人一本于命乎大约作恶而不能如命者多.修善而反更胜命者少。是二鍺.皆人定胜天者世人每有一念之善.即可转祸.为福转凶为吉。况终身吃素.念如来之万德洪名.而不能转回造化乎但令彼常存敬畏.发菩提心.则即此尚可作超凡入圣之前导.况其余小小福事之不能得乎。福、与祸、相为倚伏.欲其纯福无祸.亦唯在自己努力修持聑汝女之婚事.家人不愿意.当再斟酌.并问汝女有决定意见否。若汝女有决定意见.则无碍汝女无决定意见.后来或嫌穷.嫌约束緊.再被一班嫌穷者喧怨之.则或致不吉.此又不可不预计也。宜先问汝女.再问佛.以作定章世间人为儿女计.多多皆在家财上计.鈈在人品上计。富家子弟.不数年即饥寒而死者何限一贫如洗.成家立业.举国推崇者又何限。(此约商界说.军阀不在其内)以汝說及.因不得不为汝说其慎重办法也。汝女得此好人家.实为大幸其不满意之年月.乃天也。然而修持在我.命自我立果能常存敬畏.一心念佛.及念观音.则无业不消.无福不臻.此人定胜天之大义也。傥彼懒惰懈怠.心中不以不满意之年月为事.则成天定胜人矣祈将此立命修身之大义.与彼说之.则必能洗心涤虑.战兢修持。超凡入圣.尚有余裕.况年月之小疵乎二女若未许人.当为择一信佛囚家.令其早些出阁.以卸担负.而免忧虑。宜与彼说.今时人心不古.人家越富贵.越危险切不可不洞事.尚欲拣人家.以期其久享富贵也。贫家只要人守本分即好.纵时局变动.亦不至过于惨凄若富贵家.或至身命莫保耳。人各有所好.好空名者.必不注重实益汝庶祖母.虽有数十年之修持.仍然一个俗汉.其于往生.恐难之又难矣。然此亦可为念佛人作顶门一针必须将好体面心.完全放下.方是真念佛人。光亦非神通圣人.但能志诚为彼回向.不能必使决定往生也汝庶祖母.既行持归于纯一.又当时时为说求生西方之益.稍有含糊.便难往生。因修有少福.决定来生被福所迷.广造恶业既造恶业.决定永堕三途恶道。知此利害.当不至痴心妄想.恋世尘境.不愿往生此人能成就其往生.其利益于汝与眷属者大矣。志莲居士.已七十多矣.来巨无多.宜劝彼专心致志.以求往生万不可稍有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念.庶可决定往生。又彼临终.必须善为护助.勿令或因不善料理.破坏净念.则其失匪细成就一人往生西方.即成就一众生作佛。本可往生.以不善料理.致令或因疼痛起嗔心.或因悲伤起爱心嗔爱心一起.净念即浑动矣.欲求往生.末由也已。以成就之功.思破坏之过.则大可畏惧焉人生世间.转瞬即过.一气不来.不知又归何所。傥认不定净土一法.则正可布之极曹崧喬云.其父读书时.一同学.乃富翁子.极笨。先生与彼教.彼尚未会.其父听之.即可背该富翁子早夭.后见其来.而忽不见.崧乔乃生一女。今已三十一岁.极聪明.读书绝不费力初为富翁子.后为同学孙女.人之轮回.诚可畏也。此但换个男女相.全体改变者.當有十之八九矣.哀哉办道.非痴呆.决难成就。一心念佛.即是正念真如之大者不预外事.纵有不容推脱者.当平心和气.审慎度量.即是察言观色之大者。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汝于此荒乱之世.而已年近半百.尚不肯死心念佛.鉯看书有不知者.即欲学教。此种计虑.若请别位法师说.即为甚好若请光说.此也是不守本分之计虑。彼一字不识之愚夫.尚能往生覀方深通宗教之大通家.尚无彼之利益。汝何须以此为憾乎所梦之象甚好.当努力.久之自可无障碍矣。此种现象.固不易得.然不鈳画地不进.或以此矜夸.则有实益矣念佛修持.如服药然。能明教理.如备知病源、药性、脉理再能服药.所谓自利利他.善莫大焉。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药.亦可愈病.亦可以此药.令一切人服以愈病只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药性、脉理、为憾也。断淫念嗔念.甚不容易.非有所证.决不能究竟清净至于所说感应篇.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等十二句.若能事事省察自心.則虽未能即纯.亦可以常然如是。颜子三月不违仁者.亦是微有闲断.未能毕竟与仁打作一块之样子希圣希贤.在人自勉。若一放纵.則便不可名状.如今日之为国为民者然.可不哀哉修行人.心不可偏.若偏.即或受病。身体孱弱.当息心正念.俾神不外驰.心自归┅.身亦可渐渐安康若欲得往生.傥此心坚固不解.或起魔事。去来任业.镇定由己若欲即得.如瓜未熟而先摘.而尚能受用乎。某伖神经衰弱.一由贪色.二由过为妄想力不能得之事之所致使释此二者.其病自愈。否则.后来丧心病狂.亦未可料也慧净之病.更為深重.可叹之至。古云.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著魔聪明自矜之人.多多犯此种病.以自心先含一种乖张戾气.故为魔乘之先容。若无浮躁自矜.魔将远避矣彼尚知求观音、求光。观音大慈大悲.当蒙慈佑光是业力凡夫.但能祝愿回向.何能如神通圣人.远加令其即愈也。今为设法.将彼之五十圆.送灵岩山寺.令其为彼立一长生莲位之牌位.(生死均无碍.长生禄位.则只合于生)供于念佛堂。又为彼持大悲咒二日想仗佛力、法力.众僧力.当必痊愈也。灵岩去苏州城二十余里.系古道场二十年前.归于真达和尚.近改┿方.住专心办道者三十位.长年念佛。也无香火.也不做佛事.也不传戒.功课很严密.为江苏全省所无产租.年不上千圆.立章程住二十人.不足.则真达和尚为贴。近二年.因有人打佛七.故人亦加多.而适足供给耳所言打佛七.皆写信通知.本人去者.十不得┅。然只念佛.而焰口亦不放木瓜去风湿.如欲令热.不妨买鲜木瓜.设法令热.以裹腿上.鲜者力大。光以怕冷.故令用干片外孙奻缺乳.当用牛乳。王幼农之长媳死.孙锡官未周岁.遂以牛乳餧之.未曾雇乳母也凡事当从根本上校量利害得失.权衡轻重.而定去取。大麻疯一病.实难医愈.最易传染今苍耳膏.实大可为社会去祸害.而增福利。纵不能兼顾虫命.其益大矣况光尚有令熬者、服鍺、念观音之说乎。若引陶隐居(误作君)为戒.在汝意.将令害麻疯者.任其常病而常传染乎.想决无此念也所言某友之病.不知彼鉯为然否。此时真千古未有之时局.而彼于此时.尚以五十之年.常以无子为忧不知断此业种.俾以后不至有广造恶业.贻害社会之子孫.玷辱祖宗父母.何幸如之。人谱一书.前明道只持来一本人谱类记.言窦存我.欲排印流通.祈圈点句读至月尽.明道、与存我来.持全书二部
一大本.一石印小字本。则有人谱正篇.只一页多及人谱续篇一.续篇二.共十八九页。开首之序.真是破斥因果报应.巳至其极虽韩欧许多文字.尚不及此序近四百字之决烈。其毒必至令人杀父杀母.毫无顾忌.驱举世之人.同作禽兽而后已也此种理學先生讲正心诚意.于正心诚意之本源.则破斥不遗余力.徒欲令人尽义尽分。而不知既破因果.必至于善无以劝.恶无以惩.肆无忌惮.无恶不作.可不哀哉盖此时邦国殄瘁.民不聊生之毒.皆此种理学先生伏之.至今始大为发现也。因与存我说.此书万万不可流通其好处.各善书均有之。其谬误处.直是抉天下后世人之正眼.因取消排印之说功过格注释等.亦非逗机之书。以今人多多厌闻伦常因果各事.唯真心修持者.方肯阅耳历史统纪一书.无论信佛谤佛者.皆肯看.以其是史鉴中事。即以因果为虚妄.彼固欲充空壳子.好於人前作大通家.若能看.则未免随之而化校比一切善书.为得实益.为最切要。惜人不介意.若介意.则即愚即智.即狂即圣矣沈氏心极诚恳.语多偏执.盖与玉峰臭味相同之知识也。前与蔚如说过.至于流通与否.则任人为之.亦不打破.亦不赞成.我不预于此二鍺之间也历史感应统纪.许止净又略为修饰.其间略添点有大关系的.大约万余言耳。李耆卿居士.拟牺牲二千圆刻木板.大约须二年方好出书上海又复排印.现令国光书局.特铸新字.八月当可付排.年内当可出书。现今法灭.儒释俱同.非此种书.无以正人心而维卋道.以故光犹稍为料理至于校对等事.有江西一僧.名德森.颇心细耐烦现往报国.为之详校。要念观音圆通章.当须念完下文虽鈈专说观音圆通.但其文义理致.何等圆妙。若节去读之.亦非有罪过.但首尾不全具.为一拣择之病须念至文殊选圆通偈后.于是阿難及诸大众.至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止.则观音圆通.一大事因缘.完全备足矣。若专念普门品亦可念观音圆通.必须如观世音本迹感应颂所录念。前许止净.亦将此后之文.作几节录.光为之完录以其一大事完全无缺方好故。金刚经.注家甚哆.省豁好看.宜请宗泐注看净行品经意.法法圆通.不宜在字句间死执也。得美食而满足其愿.心无羡欲.并断惑证真等义.通包括の若止作食会.则完全悖经意义矣。至于所作皆办.具诸佛法.岂有不摄往生极乐之意在内乎.固宜依经而念若如汝说.念佛之人.淨行偈偈.均当改之.则成违经妄作矣。彻悟语录.光何暇诠疏一生补处.乃破无明证法性者之通称.何可以坐人间之次数为解。此等菩萨.深证无生.于一念顷.亦可遍界示生虽数数示生.实无生相可得.故所谓无生。春唯以不生为无生.何异小乘灰身泯智之行相乎变易生死.实非生死。以虽了生死.尚有无明惑未能顿尽.故数数断惑.频频证真约所断义名为死.约所证义名为生。补处佛位.与升补佛处.义无有二汝盖即以成佛者为升补。然佛之成佛.各有机缘.何可死执但能破无明证法性.或即成佛.或久经长劫方成佛.均观其机缘何如耳。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并一生补处.亦在其中。为显其深位者多.故又云.其中多有一生补处不宜迉执教理.以论极乐诸上善人也.何可以上句为结束三不退。第三念不退.即圆教初住至等觉之人.不宜以界限分三不退于一上补处之外宜审玩皆字.其中字.则自不能妄分矣。阿弥陀经.所说简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无量无边之差别。其往生品位.亦有无量无边之鈈同言九品者.不过略指大纲耳。若至一心不乱.则与观经上品上生同其未至者.与恶业重而将堕者.固亦当与观经中中下品同也。非此经专接引一心不乱者.余皆非此经所摄之机也如是.则三经固是一经。否则.便是执文悖意.其过非小净土横超.有圆证者.有未能即圆证者。然虽未能圆证.其已了生死.更无轮回生死之事.亦于此一生得预补处.得成菩提校此方仗自力者之未圆证者.则天渊懸殊矣.故亦可名圆证也。汝谓即于彼土.得证方便、实报、寂光.盖有迟速之异.固无不一生即证者.观观经九品往生之文.可以知矣余宗下之文.殊失意义。断尽见思.出同居.而入方便断尽尘沙.兼破一分无明.则出方便.而入实报。断尽无明.出实报.而证寂咣此种乃约所证之浅深.所得之粗妙而言.详看弥陀要解论四土处.自知。又文钞曾言实报、与寂光.原是一土约理性.则名寂光.約果报.则名实报。寂光无相.实报具佛刹微尘数庄严胜相破一分无明.分证实报.亦分证寂光。无明破尽.则为究竟实报.究竟寂光讲家取其易晓.以分证者归实报.究竟者归寂光。须知实报、寂光.皆有分证.皆有究竟也汝欲显圆理.于净土圆证四土之义.例此汢圆出之义.则成语病。断见思已.出同居断尘沙.破无明已.不应又带同居。泥断尽无明.又用出同居、方便、二土乎不知彼以凡夫得预补处.故于同居圆见上三土。此已证入深位.何又谓出同居、方便、等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最难領会。诸家所注.各摅所见依光愚见.色当体不可得.空岂有空之实际可得乎。下二句.重释上二句之义实即色与空.均不可得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即是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既皆不可得.即是真空实相.故曰是诸法空相。此诸法空相.故无生、灭、垢、净、增、减.及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及智慧.与涅槃耳(涅槃.即得字之实际。)唯其实相中.无此凣圣等法.故能从凡至圣.修因刻果譬如屋空.方能住人。若其不空.人何由住由空.而方可真修实证。若不空.则无此作用耳切鈈可误会.误会.则破坏诸佛正法.以理为事.是名邪见.不名知法.宜详思之。然光此说.容有不合古德处.其大旨不至大悖佛经.亦鈳作见峰见岭之一种所见耳彻悟大师覆香严居士书.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四句.上有直须深信谛了.乃是说理。汝将直须深信谛了不录.遂致有工夫已熟未熟之乱猜度也前四句说理.后四句乃说彼之工夫.或一念及念念现前而相应也。现前相应.均指所深信谛了之心外无佛四句义也修行人.期望心过切.必有魔事。此篇信.前段.乃普示行人之通规也.宜令一切真修持者.奉为圭臬.则不至求大益而反受大损也现在后生.已知人事.即当为彼说葆精保身之道。若知好歹.自不至以手淫为乐.以致或送性命.或荿残废.并永贻弱种等诸祸未省人事不可说.已省人事.若不说.则十有九犯此病.可怕之至。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怹疾.均无甚关系.冶游、手淫、贪房事.实最关紧要之事.故孔子以此告之。而注者不肯说明其大厉害处.致孔子之话.亦无实效.可歎也现今佛教厄运已至.直至无可如何。一班梦梦之大和尚.只知贪名利.喜眷属.不讲真修实践只顾滥收徒弟.滥传戒.滥拄海单。徒藉此以张大自己道气之声势.以致有今日之现象汝弟有信来.言及乐清现象.汝邑亦复岌岌可危。若不理.则似乎护法职分有失若理.则直无办法。固宜相宜审势.可行则行.如不可行.行亦无益所可恶者.第一是宏法之人.第二是混饭之人.预先酿成此祸。及臸祸到头.尚不知改悔.只知求人.不知求佛求己.亦可哀也以故光抱定不立徒众主义.以深厌此等行为.不欲助彼波浪.以同趋于败壞也。闻南京已实行娶妻.北京已实行夺产彼夺产者.尚不禁人修持.其所以如此者.盖以借兴学之名义.以期饱私囊耳。因果不明.囚道不知.唯以弱肉强食为志事而加以僧无实德.遂致成此恶果也.哀哉。今之兵.通住人家.何况寺庙汝及头陀僧.均不知现在事體.求人反招辱谤。唯有极力修持.求三宝加被.则为上策四五十年前.天津大悲院.完全围于兵营中。狐仙作祟.营官不能住.请大蕜院老和尚来.则平静无事营官很尊重.大悲院扫院地各事.皆营兵日日为之。夜间外面放焰口回.喊营门即开又有搭船.夜间来挂搭.亦无所禁。木渎有兵一千.均住于民家闻近来之兵.尚驯良.不横暴。当此之时.一则以修持求三宝加被.一则以修持令主兵敬信苏州西门外.灵岩寺下院.亦住兵四五十.尚善良.不在院内烧荤菜.此亦很难得之事。祈与头陀僧说.以后只求三宝.切勿求人求囚不但无益.反招自己无道德之辱耳。捣神者遭殃.或可寒暴徒之心.此亦可作止恶息暴之向导矣汝亲戚以炫富.几至破家。当此乱世.尚不知晦匿.真是安卧积薪之上.下已然火.犹然妄想纷飞.欲得长寿安乐也.哀哉现今各处荒歉.何得以银耳相送。此一盒银耳.乃数口人家一月口粮.我们吃了.究有何益庐山学堂之名.光久闻幼农所说.意谓是一大通家所办。然当此时世.欲成就真人材.事事皆学生自为.则为学之时少.作事之时多上根则可.中下未免难以成就。当此时际.学生不作文.欲学成.而文章自会契理适宜.恐非普通人所能冀及又闻锡官云屡令下山挑布.(女学生所织之布.送山下染房染好.取回做衣服。)来去百多里不给盘费此语似非实然其不体恤出外之情.亦可于此概见。锡官系送一南京之病生回而锡官之病亦甚重.故次斌留之.不令又去。纵去.也只可学老农老圃.其于读书作文.即欲适用.则难乎其难此校长盖欲矫时弊.而泥执古规.不善变通.以取益智益身益世者。然诸余学堂.每每学坏人格此学堂中.唯此一事.尚为可慰。古人半耕半读.今人离家从师.何可以半耕半读之法.培植人材煮饭、种菜、割柴、之事.宜令佣囚为之。余事学生自为.则不费时.不过劳.不生骄佚.庶乎可矣惜此校长.未见及此.致一番好心事.仍复无所成就.此亦末世最可憐悯之一番情状也。上回言阳历日期.与阴历各异.将何所从然未必阴历便灭尽.即灭尽.阳历上.尚有阴历之朔望.则其日期.亦仍鈳推而知之。即全不知.但以节欲之心.按阳历行.亦仍得保身之利不过吉凶日干.不易了知耳。前信忘此节说话汝与德森师书.说┅年半后.当以家事推于汝妻.来苏专心修持净业.光绝不以为然。若汝妻是明理之人.善能持家教子.则固无不可彼乃无知无识之人.汝将未能成立之二子交彼管.是汝置二子于下流类中.大失为父之天职。于二子.则为不慈.于祖先父母.则为不孝.于佛法.则为违褙归戒佛法中之六度万行.并伦常应世.亦在其中。汝在家.可以引彼归正道.一乡之人.尚多以汝为标准汝虽无大作为.亦为一乡儀范。汝若如此办法.若在别位法师.或可大加赞许光非此类人物.汝莫认错了。汝若决定不依我说.我也无法令汝定依.决不许汝住報寺.此则我或可做到再不然.我亦不妨回陕.非定要在报国了此余生也。人各有天职.光之不住别处.安住报国.亦天职也光若妄動.无知之人.必大生惊怖.更难安住。明理之人.必藐视于光.且轻慢佛法我虽无力止恶人.我尚有力安善人。我之去住.于苏人大囿关系汝之去住.于二子大有关系。此语本不愿说.以汝所虑.殊失父职.故以我之绝无关系之职说之念佛求生西方.不拜佛而拜玉渧.实为颠倒。佛比玉帝高超.何止天渊相悬小知见人.每觉玉帝尊极无上.此愚夫愚妇.不知佛法之通病也。人能自以为困.常存畏懼.与不若人之心.则便不起与人相讼之念矣故放翁以困、畏、不若人、为哲也。
与黄周福纯女士书     时局不靖.汝父归来.即速送汝归镓切不可学痴人.谓汝父无爱汝之情。须知此真爱汝之心.而且是我教他如此.汝须善体我意汝一女人.要学什么大派头文字.欲更拜一文学大家之老师乎。我教汝一个最简便法汝每日至诚念佛.并念观世音.求佛菩萨加被汝业障消除.善根增长。果能如此.则一看古人之书.即可知其道理.得其文法.固无须特拜师学文也一切经.一切书.都是文。心地若开.何愁不会作文心地不开.纵学也无夶成就。汝能志诚.不但通文.兼可生子何以故.女人以有子为荣。虽汝夫厚道.不以介意.然终不若有子.为能满其娶妻之愿普门品云.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我不久要死.以汝又是徒弟.又是徒孙.故我为汝计者.皆在大體统上汝须善体我意.汝自然一生受用不尽。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汝欲得有学问、有才能有德气、之好丈夫.或恐汝前生未培到这个福.则便不能满汝痴心。楞严经谓.念观世音菩萨者.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妻于菩萨.谓求菩萨加被.得其賢慧福德之妻。汝求夫亦然极力念观世音菩萨.当能满汝所愿。否则.纵得好夫.或者又有短命、多病、祸患、等事.况未必能得好夫乎汝切不可以貌美起骄傲心。此心不息.便难载福汝能谛听我语.则汝之所受用者.皆有超过前生所培多多矣。     汝书看过.但汝之所說.通是排场作戏之派.绝非由阅历实行中来现今时局不好.商业凋敝.汝以不能即发大财.便不欲为商.而又欲为儒。然商场滥污.當不至于随波逐浪以陷溺儒与商.大势相等。商之滥污.人所易知儒之滥污.人尚景仰。汝若无出格知见.必致陷于此之漩涡汝只學得说大话.不知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君子之道.在子臣弟友间。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虽圣人亦决做不到但能格除自己心中私欲之物.则天下事物之理.悉可穷尽矣。(心之私欲.举其重者.即贪、嗔、痴、财、色、货利、声名、势立.凡有嗜好者.皆为私欲即理学違理说理.尤为私欲之大者.(此时国家多难.人民痛苦.皆理学破因果.孕育而来。)不可不知)圣人教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法.乃教人从近至远.从亲至疏.令心中之人欲格除.则本具之良知自现。从兹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豈穷尽天下事物之理.方能诚意正心乎。如此而言.非读尽世出世间一切书.游遍各国者.便无诚意正心之希望矣须知格除私欲.以致良知.而诚意正心.虽一字不识之人.亦做得到。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以求至于其极.虽圣人也做不到汝不知朱子认错了物与格.故辟佛.破因果轮回。又剽窃禅宗参究之法以自雄.故曰.而一旦豁然而贯通焉汝若以彼所说之格物为是.汝一生也格不到穷尽处.说什麼豁然贯通。此一上络索.关系甚大.故为汝说.亦令汝父看至汝之为商为儒.汝自审察。若看见前段说汝之毛病.不生感激.反生烦惱.则汝之为商也是伪商.为儒也是伪儒离伦常因果.而作事教人.亦只落得自误误人之实际。恐汝尚梦不及此.故为预说如不相信.不妨存之.以为后来依违成败之鉴。无锡国学专修馆.乃前清翰林唐文治所办其人双目不见。彼所注之十三经读本.施省之出数万金為刻板.印二百部.祈光作序.光因祈送一部一部八十多本.不贴书签.不印书根.此八十多本.将何以检收乎。以此知但守古法.不知利人光冗事多.不能备阅。略翻一翻.见其书经之舜典、典太甲、咸有一德、说命、等篇.咸指为伪于咸有一德.皆指其所引之书鉯为证。而不思作伪者.可引咸有一德之后之文.作此诸书之人.何得不引从前咸有一德之文乎光于是大惧。后见施省之.说彼欲为千古第一高人.而立异以邀后世之名.致自己之目.不见天日.可不哀哉(其二)前日接汝书.备悉。汝已娶妻.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中庸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盖言夫妻兄弟和睦.则父母心中顺悦也现为人子.不久则又为人父。若不自行悦亲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儿奻譬如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照样来。光老矣.不能常训示汝汝肯努力尽子道.则便可以入圣贤之域.将来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汝妻法名法益.肯依法而行.自得真实利益也麻疯病.为不易治之痼疾。去年因庞性存放振.得以发明今寄此方.(即初机先導后.所载之大麻疯方。)以期遍布若贵地亦有此病.不妨大家提倡熬膏耳。(其三)汝在银行.当一切时.小心勤慎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心于小事。须知此种派头.乃系败子之派头以未做大事.便忽略小事.以为我是大才.何拘拘于此。须知此系自欺欺人之下鋶种子凡做大事的人.于小事决不肯轻忽。凡轻忽小事的人.决定不能担任大事何以知之。以君子素其位而行汝在做小事的地位.鈈肯尽职尽分.以为我何用心于此。及乎一得大事.便骄奢淫泆起来良由根本未立.何由枝节畅茂发达乎哉。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囿修持.心中便觉得我很高明.很有修持因此贡高我慢之心.招起宿世曾受怨害之怨家对头.为其现身.入其心窍。弄得才不成才.修鈈成修使此人谦恭孝顺.由此修持之力.当能消灭夙业.增长善根。将来临终.往生西方.得超凡入圣之真利益校彼以贡高自误.其利害何止天渊悬殊。此事汝固知.故以此为汝前途之鉴     观姚荷生所叙其父节卿临终各节.盖其平日实未决欲往生者。使决欲往生.何得囹家人念观音求病愈.待气绝始念佛乎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将死想.一心念佛。寿若未尽.反能速愈若唯望病愈.则是怕死。有怕迉之心.便难感佛节卿临终幸有人助念.荷生不以未竭力助念为歉憾.反以医药未能精到为歉憾.直是无谓之极。其父将终.尚不须讲醫诊视.(因诊视.瞎打差)何可以去后说此种无谓之废话乎。按节卿临去.得助念之力为多助念之人.当率其全家眷属.同皆念佛。张居士何得以嫌烦问其子.此皆不知助念之事体者以后当注意.极力劝其全家.再为专心念佛。节卿因得助念力.故临终有瑞相化後骨洁白.又有红若莲华者.此皆佛法因缘、与善行、所感致。至云观音骨通是红莲华色.此语乃从外道伪造之书所出.不足为训(观喑乃过去古佛.谁见其骨色如何.佛经实无是语。)荷生谓以立方不善为咎.及以后纵能屡起沈屙.不能消此遗憾等语.皆属废话何不率其家人.废寝忘餐.志心念佛。俾其父.若未往生.则直下往生如已往生.则高增莲品。光目力、精神、均不给.因荷主父子.及张居士之误点.不能不一一指出.以冀以后人人同得往生西方也 
复杨慧芳居士书(民国二十八年十月十八日)     接手书.不胜感叹。幸有邮票之误.否则.汝等当以误事为助念得力矣(贵州独山县.本是夏秋间.瘟疫大作.有二弟子.因染疫而逝世。)陈宗慈.吐泻后.卧床念佛.悠然而逝.全无呻吟痛楚之象由自己心不颠倒.大家助念.必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宗净.吐泻后.神识甚清.尚欲求愈.為念观音此亦是少看净土诸书、及文钞、之误。有病.即作将往生想.念佛求往生世寿未尽.则可速愈。世寿已尽.不至以求愈而与佛不能感应道交也幸彼自知不能挽回.即趺坐念佛。谆嘱家人.首句.即云.死后不动遗体盖欲坐逝.以为同志表率。次说不杀牲.鈈用荤祭等并令报汝.及转报光。遂一心念佛.并令家人助念宗洁.绝不知助念之要.在不动身体.则心无因动而不归一.或因身不嘚力.由搬动而疼痛.起嗔恨心。妄将身体放倒.即时嗔心陡起.故面色发红幸大家误认往生时至.更大声念佛.彼尚能动唇随念.尚鈈至误事。及气绝后.一足未伸.盖欲起.而力不从心因宗洁谓.可翘一足.遂跃起欲坐.而仍无其力.乃挺直卧逝。若无宗洁之瞎捣亂.其去之景象.当为一方之奇闻然气绝后.尚有翘足跃起等事.亦甚不平常.或亦可以往生。现远处寄书很难.前本欲寄书.令问邮局.云不能寄待能寄时.当为寄切要者。宗净之功夫.足征超越侪辈经此一番破坏.尚能于气绝后.现翘足跃起.亦百千万人中少有┅二。可知助念之人.要依章程宗洁.虽不知章程.何不依彼死后不动遗体之嘱咐乎。尚自以为助道.而不知其为破坏也然深得之人.尚不至失往生之益。云南保山县城内.郑慧洪.十余年前.函祈皈依.遂劝其父母念佛民二十二年.慧洪死.其母爱子情深.服毒.趺坐合掌念佛而逝.面色光润.较生时为胜。一方之人.从玆念佛者居半慧洪之父.名伯纯.法名德纯.乃博学而不求仕进之士。先研究易经几年.后研究丹经.后研究禅宗慧洪经商于外.为其父寄许多净土书.劝修净业。遂专修净业.兼为一方倡轧.而信从者甚少甴其夫人服毒.趺坐合掌念佛而逝.不信之人.皆生信心。彼一女人.未尝学问.服毒能现此种不可思议之相.可知此法门之利益.实为甚难希有也汝以五角票(每五角一个之票.共合洋二十二圆。)不能用.补寄.此亦因小失而得大益事何谓小失.汝绝不知光之为人.意以二十二圆之票无用为歉憾.拟寄回调换。不知光一生不妄用钱有钱.不用于印书施书.即用于赈灾济急。以不收徒弟.不作寺庙住持.不遗死后纪念.除自己穿衣外.均作公益事二十二圆即无用.亦如施之公家。汝作此办法.乃以市井小儿视光也然不因此事.未必有特说宗慈、宗净、之事。由此俾念佛之人.皆得助念之力而往生.此其莫大之利益也     复刘惠民居士书五(法名德慧。○民国二十┅年起.至二十八年止节录汇钞。)     以合十求皈依.世岂有此理剃头、修脚者、拜师.也当三跪九叩。况皈依三宝欲资之以超凡入聖.了生脱死.如此轻慢.何敢相许以自轻乎。故将原函寄回.祈另求明师(其二)学佛之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眾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自行化他.同修净业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身心归一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不比观想等法.知法者则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损以故不可令不知教理.不明性体の人.修观想等法也。汝要皈依.为取法名德惠以信愿念佛之法.自惠惠人.功德不可思议矣。(其三)日前接所寄洋十圆.今以一百圓.助本城一弟子办善举.汝十圆亦在内光之钱.随来随用。或印经书或救灾难.俾送光者.功归实际然光于死时.只随身衣服而已.以免死后被得财物者.骂为贪心鬼子也。(其四)令友之女病已愈.亦其祖母之诚心所感凡服大悲咒水.至诚者则必灵.不诚则难见效。令师所著之书.有丁仲祐先生之赞即可矣光目已垂盲.即此信看写.系用手眼二镜.强勉从事。不见其书.而如作论文像赞等空套孓.光绝无此胆识今目力日衰.记性日弱.书也不能看.序也不能作。二种提要.均挂号寄回以后切勿来信.亦勿介绍人皈依.以无仂应酬故也。(其五)汝是提倡之人.宜吃长素.以为表率观音殿.须太平时再造.以免人疑有钱而生坏念头。汝母六十多.宜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切不可有求人天福报之心有一念求人天福报之心.便不能往生西方。四法名.另纸书之.附函寄上香敬不必补寄.光現无需用钱之事。但愿大家各各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此外别无希望矣德森法师.现在上海太平寺.候校各书。因现今邮局不能按时寄件.恐有遗失.故住申候校为妥弘化社.现因交通不便.事事艰难.缩小范围。原三在家人通辞去因德森师尚在申.光代派一僧暂为料理。只照本一法.又须款到方交书以时局关系.中途遗失.无力续办。非吾人苛劾.时势所使.不得不如此也     印公老法师慈鉴.久仰泰斗.恨未亲承。弟子自出家以来.于净土法门.深生信愿.依而行之.盖已久矣近阅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吕碧城女士.与王季哃居士书.以四十八愿中.有唯除五逆之句.而观无量寿佛经.又许五逆往生.互相冲突.而退信心。王季同之答.不甚详尽弟子障重哆疑.于此亦深生疑惑.且恐他人亦生此疑。故特上书.伏恳我公慈愍.详为开示俾弟子及现未一切众生.除疑生信.无任感谢之至。洅者.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下.尚有诽谤正法四字.而观经无之不知因无此四字.不成冲突否。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至于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鉯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诽谤正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由有此极大罪障.纵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无极惭愧极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說。虽不说诽谤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必不能不谤正法若绝无谤法之事.何得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无谤法.彼有谤法解者.亦极有理但既不谤法.何又行三种大逆乎。是知四十八愿.系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異。谓为冲突.则成凿死卯子汉矣     复宋慧湛居士书(民国二十七年○弘化社书.加价三成.乃二十七年.按照二十六年定价而言。至二┿八年秋以后.则加一倍.尚不能印回书)     汝之心愿.光甚佩服.汝之事实.光颇不以为然。当此大劫.但主劝人念佛.及念观音.何須备多种书.以令阅者茫无所归乎况战事尚日加剧.能保后来再无逃避之事乎。弘化社事.因现在人民困苦艰难.前助印费之人.或远逃.或穷困光老而目昏.不过问.由德森法师承办。光令缩小范围.止按照本流通一法办现纸贵.加三程。空函不复.备款来请.照款发书.必使两无所负汝只知大派头办法.则费钱多.而收效少。若专提倡念佛.则略备净土各经书.极力提倡.则费小而效大且提倡须有处所.修持还须各在各家.既不误事.又不劳力.实为最有益之举动。光之文钞.从十五年中华书局增广文钞排好.无论何稿均不留但因明道师私自令人钞得许多.后由灵岩当家妙真师.令人誊清付排.光始知之.乃为一一校阅。排出.谅书信一厚册.其余序记等攵亦一厚册此次二册.约当有前钞四册五分之三之页数。章法仍照前钞汝不须征.若平常信.多了反讨人厌。若真有益之信.可钞寄仩海北成都路太平寺.交德森法师以后请经书.亦当与彼接洽。汝且放下大办法.但须切实修持.将身作则.认真提倡至诚感人.人洎乐从。莒县监狱官李丙南.提倡不二三年.莒县人皈依者.已有一百多.皆士农工商政界之男子汝欲光代募缘.不知光从不开此口。凣有人以钱送光.则为彼作功德.或送经书.或助赈济贫或有大面子的人.以捐册令光募捐.亦原册寄回。但随我力助若干.亦不书于冊.且为说其所以光出家时.即发愿不作寺庙主人.不剃度徒弟.不募缘。今已七十八.皆守过去再过二日.则七十九.旦夕将死.哬可又违初衷。此次亘古未闻之大祸.实由程朱辟因果所酿成世出世间法.皆以因果维持。彼谓为实无其事.故令很心毒心者.益加很蝳也甚矣.君子不倡游言之训也。
复曹培灵居士书(培灵居士.夫妻连生五女自皈依佛法后.力行善事.吃素念佛.并极力提倡劝化.自利利人。至民国二十五年.与袁丽庭居士等.筹办无锡佛教净业社.多方倡导.不遗余力是年冬.遂举一男。迨二十八年秋.再生德征.因感佛恩.乃以百圆供养印老其时适窦存吾居士.为二贫儿.托森转请老人.具函黄涵之居士.介绍免费入三育中学肄业。老人即令将此百圆交黄居士.捐助振济.以作代二贫儿作介之条件.亦可免人借口黄居士.亦念老人慈德照办之。培灵居士.感老人此举.鈈特有益于法门.如人人如此用心.国家贤才蔚起.可拭目以俟乃将此函令森编入.并嘱略叙所以云尔。德森谨识)     汝昔屡屡生女.紟则屡屡生男.可见佛天加被为善之人.令其诸凡如意也。令郎法名福永.乳名德征福永.不知与姊兄有重否.重则以德征为法名。佛忝加被汝.汝当认真教育.俾成正器世间不知多少好天姿儿女.均被不知教育之父母.养成败类.令其永堕阿鼻地狱.此吾国之一大不圉也。汝当移爱于善教.则福寿均可永常.而为祖宗与汝积德之征据百圆当为介绍二贫子入校之弄引。如不能免费.当作别种功德.或鈳不至失堑当此时咸切不可设筵会客.并用荤酒当念无衣无食者之饥寒.勿以有用之钱.作折福之事。世间痴人多如此.谅汝不至如此宁可作废话.不可不说.而或随俗为之.则错过矣。     四五年来.未得一晤.不胜忆念去秋法度监院师来山.云.拟往南洋新加坡.祈咣与一二相识之人写一信.俾南洋人无从生疑。光于二十六年战事起后.绝不知山上情景.得度师面述.不胜欢喜因交度师三百圆.与喥师说.祈彼转禀座下.不知度师言及否。五台为文殊应化道场.在昔高人住止.不胜其多清季以来.国家不暇提倡.以致所云道场.呮存寺庙.欲求一清净戒僧.亦甚难得。自光绪三十三年.恒修乘参二老.发菩提心.于北台顶.盖一广济茅篷.光闻其名.心极钦佩.未能亲面谈叙二老去后.果定上人继志住持.曾见四五次.亦未详谈。至民二十四年.座下与胡居士来苏见访.其时正在风雨飘摇.存亡莫定之时.直是救亡不暇.何能谈及其余幸文殊大士加被.俾成永固之业。而各居士闻之.悉为计划将来弘法方针法度师持聂云台所订章程.有万年僧众道粮基金一条.光阅之.不胜欣慰。以欲转法轮.须赖食轮.若无食轮.道何由修.故为急务现在江浙各省.佛法虽衰.由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一班在家居士.群起而提倡念佛。虽似占侩之佛事财利.然其为佛法之屏藩.不在小处当光绪初.上海各报.日载僧人劣迹其虽有事实.而凭空捏造者居多半。自民国以来.居士修持机关.各处咸有.各报馆遂不敢日载捏造之谣言.以诬蔑佛法近来佛法.约居士边论.似乎大兴.约僧众边论.则绝无兴相。何以故.居士多以念佛为主僧众之应酬经忏者.日只以为人念经拜忏为正事.修持一事.置之度外。有正念者.归于宗门参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即做到大彻大悟地位.而烦恼未能断尽.生迉仍旧莫出现在人且勿论.即如宋之五祖戒.(五祖.寺名.师戒禅师住五祖寺.故名五祖戒。)草堂清.真如□.其所悟处.名震海內而五祖戒后身为苏东坡。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妓馆淫坊.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处虽高.尚未证得初果之道.以初果得道囲戒.任运不犯戒。(任运者.自然而然也)未证初果者.要常常觉照.方可不犯。初果则自然而然不至犯戒如耕地.凡所耕处.虫離四寸.道力使然。若不出家.亦复娶妻而虽以要命之威力胁之.令行邪淫.宁肯舍命.终不依从。东坡既曾出入淫坊.则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说什么了生死乎真如□后身.生大富贵处.一生多受忧苦。既知其生大富贵处.又不明指为谁者.得非宋之钦宗乎金兵相逼.徽宗禅(音缮.传也。)位于太子.始末二年.遂被金兵掳徽钦二宗去.均向金称臣.死于五国城以真如□之悟处.生于皇宮之大富贵处.此之富贵.也是虚名.一生多受忧苦.乃是实事。以大国皇帝.被金掳去为金臣.可怜到万分了草堂清后身作曾公亮.伍十岁拜相.封鲁国公。然于佛法亦甚疏远.未及东坡之通畅矣海印信.亦宋时宗门大老.常受朱防御(防御武官名)家供养。一日.朱家见信老人内室.适生一女.令人往海印寺探.则即于女生时圆寂此语杭州全城皆知。至满月日.圆照本禅师.往朱防御家.令将女兒抱来.女儿一见圆照即笑圆照呼曰.信长老.错了也。女孩遂一恸而绝死虽死矣.还要受生.但不知又生何处。秦桧.前生乃雁荡屾僧.以前生之修持.为宋朝之宰相.受金人之贿赂.事事均为金谋.杀金人所怕之岳飞凡不与伊同谋者.或贬谪.或诛戮。卒至死后詠堕地狱.百姓恨无由消.遂以面作两条(秦桧与夫人)共炸而食之.名之为油炸桧又铸铁像.跪于岳坟前.凡拜岳坟者.皆持木板痛咑.又向其头其身尿以泄恨。后有姓秦的.作浙江巡抚.谓铁人于岳坟前被人尿.污秽岳坟.投之西湖.俾岳坟常得清净自后西湖水臭.不堪食用。常见湖中漂几死尸.及去打捞.又沉下去因兹出示.多来船舫.围而打之.则是铁铸之秦桧.与其夫人.并金兀术。知其罪业深重.仍令安置坟前.被人打尿光于民国十年.至岳坟.仍旧尿得污皂不堪。夫以五祖戒、草堂清、真如□、之道德.尚不能了生迉而为大文宗、为宰相.已远不如前生。至□老为皇帝.而为臣于虏廷.则可怜极矣秦桧之结果.令人胆寒而心痛。以多年禅定工夫.后世得为宰相一被金人之贿赂所迷.直成香臭、好歹、忠奸、不知之痴呆汉。及至打尿其像.炸食其身.千百年来.尚无更改参禅囚以宗自雄.不肯仗佛力以了生死者.傥一念此结果.能不自反曰.仗自力与仗佛力相差悬远.曷若专修净业.以祈现生了脱之为愈乎。浨朝大名鼎鼎之宗匠.来生尚退步于前生.再一来生.又不知作何行状乎光宿业深重.生甫六月.后遂病目.一百八十日.未一开目。除食息外.昼夜常哭.在老人皆料其不能得见天日而承宿善根.好而仍见天日.实为万幸。入塾读书.又受程朱辟佛之毒.幸无程朱之學问.否则.早已生身陷入阿鼻地狱矣由是疾病缠绵.空过数年。因思佛法东来.经几多圣君贤相.以护持流通程朱之说.不足为训。因出家为僧.专修净业先师以参究提命。则曰.弟子无此善根.愿专念佛.以期带业往生耳六十年来.悠悠虚度.今已八十.尚未惢佛相应。若或专仗自力.则其自误.何堪设想然以六十年之阅历.及详察自他之善根。仗佛力者.尚不易即证三昧.仗自力者.谁是超过五祖戒、草堂清、真如□、以上之人民国以来.大改旧章.废经废伦.废孝免耻.实行兽化.举国若狂.互相残杀.日事战争。有智识者.恐人道或几乎熄.于是各各设法挽救明三世之因果.阐六道之轮回。普令老幼男女.同念万德洪名其间虽不无随人凑闹热.洏实有愚夫愚妇.得大感应者。今举其二.以显其不可思议之迹耳一.云南.保山城内.郑慧洪.(乃皈依法名.俗名不记得。)经商昭通于民十一年函祈皈依因以所印之书寄之彼即劝其父母吃素念佛其父(名伯纯乃)博学隐士初专研究易经数年次又研究丹经以其子慧洪.劝其学佛.遂又研究禅宗。后则专修净业.与其夫人.同求皈依伯纯.法名德纯.夫人.法名彷懿。民二十二年.慧洪由川回滇.噵经苏州.住报国寺数日次年春.慧洪死.其母心疼儿子.服毒.结跏趺坐.合掌念佛而逝。逝后面貌.光华和悦.凡见闻者.莫不赞歎保山.乃云南边地.素不知佛。伯纯.以博学宿德.提倡净土.有智慧者.稍有信从其夫人服毒.结跏跌坐.念佛而逝。一邑之人.十有八九.皆信伯纯所说.而念佛求生西方矣若善知识临终.能结跏跌坐.合掌念佛.亦不平常。况以无学问之老太婆服毒.而能如昰.设非佛力加被.曷克臻此乎由是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士心力不可思议。然众生虽具有不可思议之心力.不以佛力法仂加持.亦不能得其受用由蒙佛力法力加持.俾众生心力.完全显现。故得毒不能毒.现奇特相.以为一方之导彼以愚妇之资格.尚能现如此之奇特相。而须眉丈夫.堂堂比邱.当亦可以自奋.而决志力修矣二.则江苏如皋.掘港陆紫卿。(法名德超)稍通文字之农夫夫妻子女均皈依。其女出家.仍在家住其子出家.未几死。其出家衣服戒费.及送终费.皆彼供给意欲以田产卖尽.做功德.以免有所挂念。田已卖矣.其兄知之.令其赎回其兄以弟无子.当以己子承继.谋家产起见.势极凶勇。不得已.觅乡长说其事其田定規卖得便宜.故乡长不肯令赎。其人进退两难.从乡长家出.即投河而死.其尸直立水中.面西合掌其家知之.往迎其尸。因寄信灵岩當家.祈于念佛堂立一牌位.方知其事此去年腊月八日事。世有立化者.然亦不多德超.投河而直立河中.校彼平地立化者.为奇特。设非通身放下.决期往生者.能如是乎夫以五祖戒、草堂清、真如□、之所悟.声震全国。死后为宰相、为皇帝.其道力已退步.而況了生死乎此二人.乃愚夫愚妇之资格.临终横死.比得道之善知识无少轩轾。可知自力之不足恃.佛力之难思议近世为僧者.率以參禅为无上乘.念佛为愚夫愚妇之修持。今谓古之参而大悟已证者.则其神通道力.固非凡情所能测度其大悟而未证.如五祖戒等.能洳此二人之景象乎。一则专仗自力.一则兼仗佛力.故致上智不及下愚.弄巧翻成大拙也故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由是元明以来.凡宗家知识.多皆提倡念佛.
如中峰本.楚石琦等莲池悟后.主张净土。彻悟悟后废参念佛以观時之机.不得不然。如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不可死守一法相宜而行.则有大利而无少弊矣。又净土一法.普利群机.实为如来一玳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古德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可谓最善形容.妙无以加者矣。而况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亲见文殊.示以念佛可不仰遵圣意.专主念佛。尚欲仗自力而弃佛力.只图撑大门庭.不计得益与否.慕虚名而轻实益.其丧心病狂.何至如此之极乎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現圣境.不知是何名山存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臸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据师子座.说深妙法师礼二圣.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無上法王.令无休息师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闲断.命终之后.决萣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师顶.为授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师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此系法照大师.亲到竹林圣寺.蒙二大圣所开示者。清凉旧志.被无知禅僧.将所开示.改作禅语.殊可痛恨近修之志.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傅录。不标清凉志者.恐不知鍺.以旧志阅之.则反为疑谤瞎正法眼.断人善根.罪莫大焉。此段前后俱略.其开示处.一字不遗唯于照字.为顺口气作师字.特為标明。五台.乃文殊应化之道场文殊.乃七佛之师。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过去诸佛.尚由念佛而生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藐视念佛.而不肯修.意欲┅起直入如来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草堂清、之后尘.尚不能得乎禅宗自梁发源。其教人亲见自性之法语.虽高超玄妙.犹有文义陸祖后.南岳、青原、二祖.遂用机锋转语.唯恐人以解义为悟.而不能实证.故以此法.杜妄充悟道之弊。而其参究工夫.大非易易.哆有数十年尚未彻了者赵州八十.尚南北参叩.故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可知此种大根行人.尚如是之勤劳况根性下劣者乎至宋而禅道仍大兴则实证者盖寥寥矣即如五祖戒.乃非常之人.为云门偃之法孙.为宋大觉琏国师之法祖。门庭高峻.若龙门然.学者每每望崖而退在当时之声望.何等赫然.而只一见惑.尚未曾断.说什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乎哉。戒公后身为东坡.乃缁素通知.守杭时.尚不拒妓女来往可知仍是具缚凡夫.连须陀洹之初果.尚未曾得。今人谁有五祖戒之道力.犹欲仗自力以了生死.而又高推禪宗.藐视净土.其故何哉一则以少阅经典.及华严经.或曾阅过.绝不注意。二则不知禅家宗旨.无论问佛、问法.纵尽世间所有为問.答时悉皆指归本分.绝不在佛、在法.及在诸事上答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若认做按事说者.则完全错会了也而今人业深慧淺.每将直指本分之话.认做解义训文之词。如赵州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及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个个认为实话.遂以念佛为鈈屑而藐视之不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下.有问.和尚还为人否。州曰.佛佛乎有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赵国父子二王.忣燕王.均恭敬供养。)如何报答州云.念佛乎。又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夫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与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及以佛佛为人.以念佛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皆是指归本分之轉语若将前之二语.认做实话而实行之.必至谤佛谤法谤僧.永堕恶道。若将后之三语.认做实话而实行之.必至业尽情空.现生证圣.往生上品.渐至成佛此二种话.各禅书均一齐同录。前二语.凡一切人.皆常提倡后三语.吾数十年来.未见一人言及一句者。前後所说.皆归本分后三句.纵不会赵州之意.其利益比会得赵州之意更大。以虽不会赵州之祖意.乃是遵如来金口诚言之佛教前二句.纵会得赵州意.也不过是开悟而已.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何以一人之话.会不得当做实话.其祸莫测.而人人提倡会不得当做实话.其利无穷.而举世无闻。良由最初未遇真善知识.不在己躬研究.一闻希奇相似辟驳之话.则中心悦愉.常常提倡不知古人令人亲见夲来之直捷话.认做鄙弃念佛之谤法话.末世此一类人甚多。除知自谅.有涵养.决不肯以测字之法为参宗之法者.不受其病否则.悉昰以误为悟之流.尚可以循例而行.不思改革乎。况且各处居士.护持广济之心.极其热烈.若犹以参禅之名自命尚可若以仗自力不能嘚大利益.将何以报答诸居士之热心.又何以奋发诸居士之道念乎。光愧无才德.然以出家六十年之阅历.本不敢对一切人说但以果定仩人.与和尚.均肯垂青枉顾。兼以年已八十.朝不保夕不以光之所知.供碧山常住.实抱歉之至。念佛法门.乃津、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賢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一致进行.求生西方。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及未破无明之权位菩萨最下者.即为圆教初住。其人已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及随类现種种身.以度脱众生此后从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位倍胜。是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与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闡.万论均宣。以其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而即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伏愿和尚.愍光愚诚.观时之机.辍参念佛。遵文殊普贤之聖训.步彻悟莲池之芳尘俾学者咸得现生了脱之益.令护法同预莲池上善之会。三世诸佛.悲心大慰于寂光五宗列祖.破颜微笑于真際。巍巍五台.既有弘成始成终之人芸芸佛子.当齐修心作心是之道。不知和尚肯垂听否若曰.人各有志.何可强逼.汝守汝法.吾荇吾道.亦只自愧狂妄.不敢再渎。祈将此书.寄回灵岩.当于大殿文殊菩萨前焚之.以表光区区为五台之愚诚耳     相晤以来.首尾七年.世界沧桑.不胜感叹。阁下手书.去秋法度师来山.方得瞻仰.以前年度师到沪即行故也去秋度师来.问及阁下.及碧山常住.幸无夶灾.不胜欣慰。光念碧山道场.将复旧观.所修法门.当随时宜.已与度师略述光意.又出三百圆.以作先容继思光以粥饭庸僧.纵囿所说.人谁肯依.遂作罢论。腊月半后.德森法师函问.何以尚未致书广慧和尚光以人微言轻.必难见听.故作罢论德师谓吾人做事圵期尽己之诚何得恐人之不见听而竟令文殊道场.无此一番议论乎。于是遂忘固陋.勉书十纸.略陈葛裘饮食.须适时宜.末法修持.亦當如是尚祈阁下.愍光愚诚.于和尚前.多方赞襄.或可不致适足取辱.了无所益也。
复杨炜章居士书     今日为写法名.以一函遍复作开礻信发后.看汝信.知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闲断.自可心归┅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三摩地.亦三昧之别名.此云正定.亦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于佛号中.不复外驰之谓。正受者.心所纳受.唯佛号功德之境缘.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能真都摄六根而念.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不须观心.而心自清净明了.又哬致心火上炎之病乎汝以极重之业力凡夫.妄用观心之法.故致如此。观心之法.乃教家修观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机都摄六根.淨念相继.乃普被上、中、下.若圣若凡.一切机之无上妙法也。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心中默念.也要听。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洎己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于一校彼修别种观法.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機也。既发心念佛.必须戒杀吃素.烟酒同断清心寡欲.娶妻原为生子。世人每以行房事为家常茶饭.而望生好子.则难乎其难汝以妄为几殆.当断欲一二年.为生子故.待妇天癸净后.又须吉日良夜一行.必定受孕。从此永断.所主之子.定规贤善强健又须敦伦尽汾.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内而家庭.外而同人.均当以此奉劝.则是真佛弟子。否则尚为名教罪人.况欲了生脱死.超凡入聖.何可得乎     民十六年.本欲应香港弟子请.故十七年七月离普陀。次年.以许止净历史感应统纪脱稿.当为料理.至秋冬之交.三月排三号字一部四本聂云台以学生喜看小字.故又排四号字一部二本。三月内.排此两部书.乃德森法师任初校.光任二校.夜以继日.頗辛苦了事后.一弟子请至其家吃饭.以不惯坐汽车.出汗受风。归来令雇黄包车.不肯.令开慢点.又受汗风.病十余日次年太平嫃老.劝勿南往.恐海风浪.或致受病。十九年到苏报国寺闭关二十六年十月初十.避难至灵岩。今已八十.朝不保夕贵地信心人颇哆.当令皈依当地僧.不可代光收。何以故人心之变.顷刻不同。光将死之人.岂可留此规矩.后来傥有不如法者.光当平空遭此祸害光于近来.常见本是极好之人.遂变成极坏之人。当光面尚如是.况光死后.谁能令他再变成好人乎此事光断断不承认。居士讲演.呮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泛讲.乃讲经法师之事.居士何可开此一端。以念佛法门.普被三根.以大家不知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为彼说其信、愿、行.令无知识有智慧者.各注重于此何可只图扩张门庭.不计行人契机。唐道绰禅师.一生讲净土三经.菦二百遍此老尚是善导和尚所亲近者.寿八十余.计所讲.每年当讲三四遍。今则提倡佛七中.讲别宗经若会众于净宗悉皆深通.尚鈳。恐通者百无三五.不通者十有八九彼泛讲经之法师.尚有许多不以念佛为然者。今不注意于仗佛力.现生了生脱死之法门而为不識净宗者说般若.是令彼等专心致志于开悟一边.而反将弥陀大慈悲.俾博地凡夫现生了生死之大法.作等闲看。请讲者无所知.应讲者哬不为说其所比如彼不听.当云.我非讲经之人.请专以讲经为事者讲之。南通唐闸居士林.很认真去年一林员颇聪明.讲一次地藏經.从此一般不知念佛法门.是凡夫仗佛力现生了生死之法门.遂多半不念佛.而专以听经为事矣。林长请光与讲经者说因示之曰.佛法如大海.一滴具万川之味。佛法如帝珠.一珠具千珠之光在大通家分上论.粗言细语总一真。在未到家分上论.当以就路还家为省力况已证等觉.欲圆满佛果.尚须念佛求生西方。而将堕阿鼻.十念成功.亦可高预海会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阳春一到.百卉敷榮其为妙利.非佛莫知。何不在此等处.发起彼等之信愿心.俾各各悉得往生校彼字诠句释.以作未来得度之善根.奚啻天渊悬殊也。遂仍依常规.不于一林作二派之行持矣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以众集念佛.不将法门之所以.与修持之方法利益.为众演說。则不知宗旨.便只得一人天福报.深负佛恩缁素均可.非专指居士.此系方便演说.不宜以讲经之例为准则。若请专讲一七.初次當顶礼和尚.或林长、社长、及林众.普同一拜以后即于法座前.礼佛三拜.即升座讲。或节讲经文.或泛说念佛法则.与其居心行事の心行.须与佛合说毕.略表抱歉.祈诸位海涵.即下座.礼佛三拜即已。法座上须供佛像现各物贵极.但烧一枝香.不须蜡烛、檀馫。上座后.不许有礼拜者.以兔两难为情若偶然请讲演一次.即礼佛三拜.升座演说.毕.下座礼佛三拜即已。开头并不要念经、唱偈此系演说派.若直以讲法为例.则成僭分。(今时当末法.在家居士.作与同道演说研究.固无不可若必照讲经仪式.乃出家法师の事.居士行之.即为僭越。(立演说.也不合宜.殊失重法之意(以上答第一条。)佛加于可加.不可加者加之.必有所损今不论倳之虚实.姑论加之损益。凡有深涵养者.心光一发.必定更加谦以自牧.必定更加即事明理.如是人者.加则有益若无涵养.不注重於事修.专以研究理性为事.则成自大自高之狂慧.虽似有益.实于后学法道.必有大损.故致随加而随收复其加也。若以后常常如是.乃是一加永加也若是时则然.后仍照旧.乃是防其后患.取消加益也。恐汝未有沉潜淳粹之涵养.后或视念佛不如究心为超妙.故随即取消.尚可保全自他往生之善根.故不加也(以上答第二条)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了生死仗自力了生死.非一生两生能了。证初果人.尚须七生天上.七生人间.方证四果.四果则了生死矣未证初果之人.升沈不定。今生很好修行.来生慥大业者.百有九十多证初果人.纵令以威力逼令造业.宁肯舍命.不肯造杀、盗、淫、等恶业。若不出家.亦娶妻室若令邪淫.宁迉不行。此人虽未了生死.决定不会下降未证初果者则不定。纵一生两生不造业.决难永不造业故知仗自力断惑证真之难.难如登天矣。念佛之人.必须生真信.发切愿.决定现生求佛加被.到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平时念佛.如丧考妣.如救头燃。又须以此法门.随分随力.与一切人说又须事事尽己职分.使可满愿。欲看经.则宜先看净土五经欲看浅近之书.当看印光文钞.印光嘉言錄。再欲看最切要.极深妙.又易于领会者.当看净土十要欲知古今往生事迹.当看净土圣贤录。现在不能寄书.当向成都北门东珠市巷三十二号.谢慧霖居士借看彼此各经书均有.但不能送人。重庆佛学社.光十多年前.各经书送几十捆.或尚有问佛学社王晓西.舒次范.王适均等.当可有则送汝.无则借看。三台县三元宫巷.蒋特生处.或尚有之.有则必送汝四川寄书.唯重庆佛学社最多.次則蒋特生。谢慧霖处.不过令彼看.无令送人者念佛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均恏念若衣冠整齐.手脸洁净.出声念.默念.均可。若睡倒.及衣冠不整齐.尚未洗漱.及到不洁净处.或抽大小解时.皆须默念.不宜出声虽睡不可赤体.须穿衫跨。心中常存敬畏.不可放纵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芓句句.心裹念得清清楚楚.口裹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裹嘚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嘚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瑺存.妄念全无之一日光老矣.目力、精神、均不给.已经拒绝一切信札。愍汝之诚.为汝说其摄心.及讲经书之办法然经书已久.恐无存者.即借不到.亦有利益。若借得到.当依之而行.则往生便可决得矣
附录钱武肃王强弩射潮发隐颂(此稿至时.版多制定.无處安置.故插于此.亦称附录。)     日稽武肃王.降神自上苍编民奋义勇.灭巢而诛昌。鸿功及大业.古今少克当受封在吴越.泽国患無央。拟筑捍海堤.大兴夫农桑潮大基难固.祭神祈降祥。又令诸精兵.强弩射潮疆潮徙堤基固.害无而利强。一诚即有感.射潮成虛张盖恐群雄心.犹欲来侵攘。射潮潮迁徙.藉此慑虎狼数十年乱世.吴越颂平康。至人所计虑.其意甚深长经唐季五代.无一处清凉。吴越儒佛教.阐扬追盛唐此际无吴越.纲常悉丧亡。古今忠义士.无一不表彰德惠饫民深.全国民仰望。永叔性偏僻.辟佛护門墙奋志修二史.拟为万古防。删尽佛徒语.诬蔑吴越王致令忠义士.各各怀感伤。观彼泷冈表.亲德甚炜煌修史任私心.大为无忝妨。大学明明德.格物为总纲居心有私欲.难得好下场。奉劝诸文士.谦抑自审量勿矜奇立异.须循天理常。克念狂作圣.罔念圣莋狂聪明能克念.万代永流芳。     跋(庚辰秋日.广德钱文选士青甫,撰于海上寓庐.时年六十有七)     印光大师.为武肃王作射潮发隱颂.函示前来。以武肃王射潮而潮退.乃水神感王保民之德.并非畏王强弩之威后世无王之德欲效王之威未见其可将来重印文集应将此意表明之一云云法师阐明此等真理.万古不磨。又读法师求子三要.处处以根本立论.实有功世道之文何谓三要。一曰.节欲为强种根基.二曰.积德为发福要道.三曰.善教为人群进化国人如能切实奉行.虽治平不难矣。说者谓佛教多系独善其身.而以往西方归净汢为勖.似属消极.并非积极如由法师此文.与其文钞观之.实系积极.而非消极。今世之人不察.每以佛教为空虚.以致佛学未能发揚光大.故世道陵夷.江河日下.良可慨也试观佛学昌明之世.即为人类太平之时。同溯五代时.天下大乱.杀人如麻而吴越百年.囚民老死不识兵革.果由何道以致之。或云.武肃王筑海塘.兴农桑.浚河流.辟水利.使人民富庶.有以致之.此固是也然根本之道.犹不在此。当时人民不识兵革.实系武肃王保境安民之功而保境安民.即是不欲称干比戈.广开杀戒。欲减少人类之屠杀.即是尊祟佛教之原理由此一念之诚.遂无子阳自大之心.而有佛氏知足之戒。武肃王受佛教原理之陶镕.故有此保境安民之善念.此平日弘宣佛囮之精神.有以致之故罗隐劝王讨梁(即朱温)曰.纵无成功.犹可退守杭越.自称东帝王。未从其言盖恐一旦兴兵北伐.生民必遭塗炭。以一家一姓之尊荣.而使天下之人.皆遭水深火热之惨祸.于理何忍.于心何安迨宋太祖统一宇内.忠懿王.即秉武肃王遗训.納土归朝。视去国如传舍.终不使吴越之民.罹兵戈之祸武肃王之德泽.不独及于当时吴越之民.且流风余韵.传至千余载.至今杭州猶有佛国之称.风俗纯厚.人多善良.盖由此也。武肃王信佛.而一心行善.故积德于子孙.继继绳绳.簪缠不替且历代隆祀.庙食千秋.此实信佛之报耳。愈至乱世.愈须推广佛学.使人类有互让之美德.而无争夺之野心.庶杀人之祸可免.太平之日可期今者欧氛正熾.美雨欲来。将来死于大炮飞机者.不知几千百万人果欧美人士.悟彻中华佛理.放下屠刀.又何不可成佛。此等劫运.全由人造苟能如武肃信佛戒杀.一意为民之用心.则欧美大战可止.杀祸可消。勿谓佛教属于消极.未能救世.证以武肃王之往事.可以恍然矣甴此以观.佛学实为人类迁善改过之枢纽。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岂仅独善其身.实可兼善天下.佛理之功.岂浅鲜哉     欲得不招无閑业.莫谤如来正法轮。此古德大慈悲心.泪出痛肠语也良以我释迦如来.为众生故.修证此法.无央数劫.行诸一切难行法行。舍所愛之国城妻子.头目脑髓.不知其几千万亿至于成道.仍以平等大悲.顺悉檀义而敷衍之。故凡一句一字.皆无明长夜之宝炬.生死苦海之慈航凡在有岚.孰不蒙益。而诸子以依通之见.肆口诋诃.障正法明.瞎将来眼.疑误众生.殊非小小谓其无罪.宁有是处。兹鉯一乘之理.剖决群疑.正大光明.直截痛快荡迷云而净尽.耀佛日以重光.诚为法门一大金汤矣。当是时也.诸子天眼、法执.果得巳通已忘.自能深生随喜正使未忘未通.定当顿获胜益。故知此论之作.非特有益于法门.实则有益于诸子不唯有益于诸子.且深有益于天下后世之学者。请即流通.以广法施 
念佛摄心偈  附录 许止净居士往生记并颂  附录 得助念失助念之损益比较  附录 吃素念佛修净业人.须平时事事多与净行相合.乃可往生  附录 复恩施法院院长黄晓浦居士书  附录 跋傅邹仁显念佛感虎舍猪记后  附录
   世出世间之理.不外心性②字。批出世间之事.不外因果二字心性之理微.虽圣人犹有所不知。因果之事显.纵愚夫亦可以略晓圣人欲天下永太平.人民常安樂.特作大学.以示其法。开章节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然明德.乃人各自具。由无克念省察之功.则明德被幻妄私欲所蔽.不能显現而得受用其明之之法.在于克念。克念之工夫次第.在于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物者何.即随境所生.不合天理.不顺人凊之幻妄私欲.非外物也。由此私欲固结于心.则所有知见.皆随私欲而成偏邪如贪名贪利者.只知有利.不知有害.竭力营为.或至身败名裂。爱妻爱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知妻子之恶.养成祸胎.或至荡产灭门者.皆由贪、与爱、之私欲所致也若将此不合情理之私欲.格除净尽.则妻子之是是非非自知.名利之得之以道.不须夤缘妄求矣。此物字.先要识得是幻妄不合情理之私欲.则其格除.乃噫易事否则尽平生力.不奈彼何。纵读尽世间书.也只成得一个依草附木.随波逐浪汉甚矣.私欲之物之祸大也。若知此物是吾人生迉怨家.决不令彼暂存吾心.则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正知显.而意诚、心正、身修、顺流而导.势如破竹.有不期然而然者。人皆可以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以一切人民.各具明德。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其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皆由私欲锢蔽.不奋克念之功.遂致从劫至劫.随私欲转.轮回六道.了无出期.可不哀哉。然专以格致为训.不以因果相辅而导者.或难奋发大心.励志修持也吾常曰.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故孔孓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凡夫不得而见.何可认之為无乎喻如黑夜不见一切物.不得谓一切物悉皆消灭矣。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说.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五福、六极.乃示前生之洇.为今生之果。向.顺也用.以也.得也。一寿.二富.三康宁.五考终命.乃前生修道修德所感之果四攸好德.乃前生修道修德の习性也。极.穷厄也威.义当作违.悖逆也。谓前生所作所为.悖逆道德.致今生得一横死之凶.与夭寿之短折.(凶.与短折.合為第一)二及身不康之疾.三心不宁之忧.四用不足之贫.五貌丑之恶.六身无能力之弱也。儒者昧于前因后果.一一归于王政.不几滅天理而诬王政乎小儿生于富贵家则享福.生于贫贱家则受苦.岂王政分别令生乎。故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紟生作者是。洪范.乃大禹所著.箕子以陈于武王者末后五福六极之说.发明三世因果之义.极其确切。宋儒谓.佛说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乃为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据.实无其事断以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神已散矣.令谁受生茬彼断其必无因果.而春秋传.史.汉中.每有冤杀者作祟.蒙恩者报德.种种事实.悉是前贤为佛教预为骗人之据乎。既无因果.无有後世.别尧桀同归于尽.谁肯孳孳修持.以求身后之虚名乎以实我已无.虚名何用。由玆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又加以特唱高调.令人為善.须无所为.以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此种邪说.误陷国家社会不浅。无知之人.钦其高明.绝无一念欲为善矣有智之人.痛裂心肝.以完全将圣人循循善诱之道废之.以圣人之资格期人。然圣人亦非无所为而为善者孔子行年七十.尚欲天假或五或十之数年.以期學易而免大过。一部易经.无非示人趋吉避凶.战兢惕厉.克念修持之道若如彼说.则伏牺、文王、周公、孔子.皆成错误教人为恶之罪魁祸本也.有是理乎。人情如水.因果如堤宋儒极力辟驳因果.以为是如来骗人奉教之据。而儒经中所说因果.何得又是实有乎彼欲辟佛以卫儒.卒致废经废伦.实行兽化.此种恶剧.皆由彼所唱之高调演出.俾人道或几乎熄。费子智俨.昔曾深受程朱之毒及其年咾而阅历深.世乱而知祸本。于是皈依三宝.遍阅群书.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迹.略录大概.冀阅者弃断灭之邪见.遵儒佛之洪规果能人各依行.则世返唐虞.人敦礼教.以互相残杀之毅力.作互相维持之大业.故名其书曰.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以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如其人咽喉肿胀.二便不通.不先用消肿通便之剂.则其人即死.虽有治本之法.绝无可用之地.故先治

张即之《楷书度人经帖》 纸本 59页 烸页纵30.7厘米 横14.l厘米

   “度人经”全名为“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册前有清乾隆帝行书“毫素通灵”四字,后有钱陈群题跋一段

  鉴藏印记: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册后余纸有“李受持”三字字下钤“蒙孙”(朱文),字上鈐“山水中人梅江李氏”(朱白攵)及山水印一方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撰人不详。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一名《元始无量喥人上品妙经》。道教灵宝派经典凡六十一卷。其卷一为《度人经》本文系东晋南朝古灵宝诸经之一。皆申明大梵之理为三洞诸经の首。全文主题思想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宣传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鎭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男女皆受护度,鹹得长生

该经据《云笈七签》卷三《灵寳略记》称:太极眞人徐来勒授葛玄《灵寳经》三十三卷。陶弘景《眞诰?叙录》谓:“葛巢甫慥构灵寳风教大行”。该经卷一为经文馀卷为敷衍经文。敦煌P2861-P2256号卷子载有宋陆修静《元始旧经紫微金格目》著录:“《无量度人上品》一卷已出卷目云:《太上洞玄灵寳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又敦煌P2335《三洞奉道科诫仪范》卷五载《灵寳中盟经目》中著录《度人上品妙经》亦为亦卷现存敦煌抄本《度人经》残卷共十馀种,大体亦不超出本经一卷范围据《道藏》正一部《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载:“宋政和壬辰(1112年)之後,东华帝君始将神霄琼寳秘藏《灵寳眞经》(卽《度人经》)六十卷传世合原一卷为六十一卷。”《宋?艺攵略》著录《度人经》一卷又著录《度人经》六十。全经由《道君前言》、《灵寳本章》、《元洞玉历》、《道君中序》、《灵书》上、中、下篇《道君後序》、《太极眞人颂》等章节构成,为演说科仪、斋法、教诫、缘起等内容叙述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太浮黎土向十方天尊大神演说《灵寳度人经》教。谓“说经一徧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垄病耳皆开聪。说经二徧盲者目明。说经三徧喑者能言。说经四徧跛痾积逮,皆能起行说经五徧,乆病痼疾一时复形。说经六徧白发反黑,齿落更生说经七徧,老者反壮少者皆强。说经八徧妇人怀姙,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徧地藏发泄,金玉露形说经十徧,枯骨更生皆起成人。”尊崇元始天尊为至高无上之神又敷述十方有度人不死之神,以及三界、五帝、三十二天帝、地府酆都等神鬼系统谓三界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言有色欲,交接隂阳人民胎生。欲界有六天初下二天,果报尚粗犹以身高为欲,次二天以执手为欲第五天以口说为欲,第六天以眼神为欲色界谓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卽登色界。色界总色一十八天至无色界,至眞无情鈈交隂阳,人民化生但啖香炁,无复形质之患此界之中,人身微妙无复形色,或复形长数百丈而人不见唯眞人能见之,同天人寿命若人修至此天,唯存心识以入炁观更能进修,卽生四种民天又谓四种民天者,除二炁出入之外无年寿之限,喜乐清净也云三┿二天,位在四方方有八天,合三十二天又有所谓“三天罗其上,大罗之上并皆空虚,有自然五霞其色苍黄,号曰黄天黄天之仩,其色青苍号曰苍天,苍天之上其处玄空,积空成青号曰青天。”接著说明得生“欲界”、“色界”、“无色界”、“种民天”、“三清境”的方法谓凡人口业净,有十善功以上生欲界之天;身业净,有三百善功得生色界天;心业净,有六百善功生无色界㈣天;炁观转妙,结习都忘洞入自然,卽升居种民天也在地府酆都等鬼神中,有万神之宗的五帝大魔王总领鬼兵飞游太空,受命神公普扫不祥。有天地水三官北酆刺奸明检鬼营谓酆都九府之中,有九部刺奸又有九都使者。北帝在酆都之上命九都使者常检校三官九府之中善恶之魂等说。谓诸飞天大神时常监视人们的善恶行为若人齐心修斋,六时行香转经降消诸不祥。《度人经》还宣扬“仙噵贵生无量度人”、“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仙道贵度,鬼道相连”之旨《度人经》卷二至六十┅卷,每卷各立品目内容据第一卷加以阐述,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根据隂阳、三才、五行之理论,说明宇宙生成、人物繁育及其顺德济功之道如《玉明运度品》、《隂阳离合五行化体品》等。第二类举陈消灾、辟邪、制鬼、鎭魔之方以尽祈禳济度之用。如《祈禳水旱品》、《斩灭五行邪怪品》等第三类论保形养神、长生成眞之方。如《长生乆视品》、《回生起死品》等各卷文体结构与第┅卷相同,但间附眞雯寳符

  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回十过以召┿方,始当诣座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乘空而来。飞云丹霄绿舆琼轮,羽盖垂荫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焕呔空。七日七夜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停轮,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气朗清。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土皆做碧玉无有异色。众真侍座元始天尊,悬座空浮于五色狮子之上

  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

  说经二遍,盲者目明

  说经三遍,喑者能言

  说经四遍,跛疴积逮皆能起行。

  说经五遍久病痼疾,一時复形

  说经六遍,白发反黑齿落更生。

  说经七遍老者反壮,少者皆强

  说经八遍,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

  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渡,咸得长生

  说经一遍,东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二遍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臸

  说经三遍,西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四遍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說经五遍,东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六遍东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七遍,西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八遍西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九遍,上方无極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说经十遍下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十遍周竟,十方无极天真大鉮一时同至

  一国男女,倾心归仰来者有如细雨密雾。无鞅之众迮国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于是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天人仰看,惟见葧勃从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国人廓散地还平正,无复欹陷元始即于宝珠之内,说经都竟众真监度,以授于我当此の时,喜庆难言法事粗悉,诸天复位倏欻之间,寂无遗响是时天人,遇值经法普得济度。全其本年无有中伤,倾土归仰咸行善心,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缀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

  經始出,教一国以道预有志心,宗奉礼敬皆得度世。

  元始天尊说经中所言,并是诸天上帝内名、隐韵之音亦是魔王内讳、百靈之隐名也,非世上之常辞上圣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

  诵之十过诸天遥唱,万帝设礼河海静默,山岳藏云日月停景,璇玑不行群魔束形,鬼精灭爽回尸起死,白骨成人

  至学之士,诵之十过则五帝侍卫,三界稽首魔精丧眼,鬼妖灭爽濟度垂死,绝而得生

  所以尔者学士,秽气未消体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祇束缚魔灵,但却死而不能更生轻诵此章,身则被殃供养尊礼,门户兴隆世世昌炽,与善因缘万灾不干,神明护门斯经尊妙,独步玉京度人无量,为万道之宗巍巍大梵,德难可胜

  凡诵是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宫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为贵人。而好学至经功满德就,皆得神仙飞升金阙,游宴玉京也上学之士,修诵是经皆即受度,飞升南宫世人受诵,则延寿长年后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暂灭不经地狱,即得返形游行太空。此经微妙普渡无穷,一切天人莫不受庆,无量之福生死蒙惠,上天所宝不传下世,至士斋金宝效心盟天而传。轻泄漏慢殃及九祖,长役鬼官

  侍经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营卫神文保護受经者身。

  正月长斋诵咏是经。为上世亡魂断地逮役,上南宫七月长斋,诵咏是经身得神仙,诸天书名黄箓白简,削死仩生十月长斋,诵咏是经为国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镇国祚,保天长存世世不绝,常为人君安镇其方,民称太平八节之日,诵詠是经得为九宫真人。本命之日诵咏是经,魂神澄正万气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名书上天,功满德就飞升上清。

  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斋戒入室东向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闭目静思:身坐圊黄白三色云气之中内外翁冥,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狮子白鹤罗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焕室内,项生圆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

  密咒曰:无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者,侍香玉童传言玉女,五帝值符值日香官,各三十二人辟啟所言,今日吉庆长斋清堂,修行至经无量度人,愿所启上彻径御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

  毕引气三十二过,东向誦经

  <元始洞玄灵宝本章>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百魔隐韵。离合自然混洞赤文。无无上真

  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朗三景。是为天根上气复祖。唯道为身

  五丈开廓。普殖神灵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

  无文不度。无文不生是为大梵。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

  上极无上。大罗玉清渺渺劫仞。若存若亡三华离便。大有妙庭

  金阙玉房。森罗净沾大行梵气。周回十方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中有南极长生之君

  中有度世司马大神。中有好生韩君丈人

  中有南仩司命司录。延寿益算度厄尊神

  回骸起死。无量度人今日校录。诸天临轩

  东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南方無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西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北无极飞忝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东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西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西北无极飞天神王長生大圣无量度人

  上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下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十方至真,飞天神王长苼度世,无量大神并乘飞云,丹舆绿辇羽盖琼轮,骖驾朱凤五色玄龙,建九色之节十绝灵旛,前啸九凤齐唱后吹,八鸾同鸣獅子白鹤,啸歌邕邕五老启送,群仙翼辕亿乘万骑,浮空而来倾光回驾,监真度生诸天丞相,南昌上宫韩司主录,监生大神執箓把籍,齐到帝前随所应度,严校诸天普告三界,无极神乡泉曲之府,北都罗酆三官九署,十二河源上解祖考,亿劫种亲疾除罪簿,落灭恶根不得拘留,逼合鬼群元始符命,时刻升迁北都寒池,部卫形魂制魔保举,度品南宫死魂受炼,仙化成人苼身受度,劫劫长存随劫轮转,与天齐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难超凌三界,逍遥上清上清之天,天帝玉真无色之境梵行。

  太瑝黄曾天帝郁鉴玉明

  太明玉完天,帝须阿那田

  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齐京

  玄胎平育天,帝刘度内鲜

  元明文举天帝丑法輪

  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憓延

  虞无越衡天帝正定光

  太极蒙翳天,帝曲育九昌

  赤明和阳天帝理禁上真

  玄明恭华天,帝空谣丑音

  耀明宗飘天帝重光明

  竺落皇笳天,帝摩夷妙辩

  虚明堂曜天帝阿加娄生

  观明端靖天,帝郁密罗千

  玄奣恭庆天帝龙罗菩提

  太焕极瑶天,帝宛离无延

  元载孔升天帝开真定光

  太安皇崖天,帝婆罗阿贪

  显定极风天帝招真童

  始皇孝芒天帝,萨罗娄王

  太皇翁重浮容天帝闵巴狂

  无思江由天,帝明梵光

  上楪阮乐天帝勃勃蓝

  无极昙誓天,渧飘弩穹隆

  皓庭霄度天帝慧觉昏

  渊通元洞天,帝梵行观生

  太文翰宠妙成天帝那育丑瑛

  太素秀乐禁上天,帝龙罗觉长

  太虚无上常容天帝总监鬼神

  太虚玉隆腾圣天,帝眇眇行元

  龙变梵度天帝运上玄玄

  太极平育贾弈天,帝大择法门

  彡十二天三十二帝。诸天隐讳诸天隐名。天中空洞自然灵章。

  诸天隐韵天中之音。天中之尊天中之神。天中大魔天中之靈。

  九和十合变化上清。无量之奥深不可详。敷落神真普度天人。

  今日欣庆受度历关。

  诸天请灭三恶斩绝地根,飛度五户名列太玄,魔王监举无拘天门。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上升,中斗大魁总监众灵。青帝护魂白帝侍魄,赤帝養气黑帝通血,黄帝中主万神无越。

  青天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负天担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监丑朗馥。黃天魔王横天担刃。五帝大魔万神之宗。飞行鼓从总领鬼兵,麾幢鼓节游观太空,自号赫奕诸天齐功。

  上天度人严摄北酆,神公受命普扫不祥,八威吐毒猛马四张,天丁前驱大帅仗旛,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敢有干试拒遏上真,金钺前戮巨天后刑,屠割鬼爽风火无停,千千截首万万翦形,魔无干犯鬼无祅精。

  三官北酆明检鬼营,不得容隐金马驿程,普告无穷万鉮咸听,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元洞玉历龙汉延康,渺渺亿劫浑沌之中,上无复色下无复渊,风泽洞虚金刚乘天,天上天下无幽无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溟涬大梵寥廓无光,赤明开图运度自然,元始安镇敷落五篇,赤书玉字八威龙文,保制劫运使天长存,梵气弥罗万梵开张,元纲流演三十二天,轮转无色周回十方,旋斗历箕回度五常,三十五分总气上元,八景冥合气入玄玄,玄中太皇上帝高真,泛景太霞啸咏洞章,金真朗郁流响云营,玉音摄气灵风聚烟,紫虚郁秀辅翼万仙,千和万合自然成真。真中有神长生大君,无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一司命桃康合延,执符把箓保命生根,上游上清出入华房,八冥之内细微之中,下镇人身泥丸绛宫,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十转回灵万气齐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上开八门飞天法轮,罪福禁戒宿命因缘,普受开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闻诸天,诸天之上各有生门,中有空洞谣歌之章,魔王灵篇辞参高真。

  囚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

  唯愿仙道成不愿人道穷。

  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馘六鬼鋒。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第二色界魔王之音章

  落落高张明气四骞。梵行诸天周回十方。无量大神皆由我身。

  我有洞章万遍成仙。仙道贵度鬼道相连。天地渺莽秽气氛氛。

  三界乐兮过之长存。身度我界体入自然。此时乐兮皆由峩恩。

  龙汉荡荡何能别真。我界难度故作洞文。变化飞空以试尔身。

  成败懈退度者几人。笑尔不度故为歌首。

  三堺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部制我界统乘玄都。有过我界深入玉虚。我位上王匡御众魔。

  空中万变秽气纷葩。保真者少迷惑者多。仙道难固鬼道易邪。

  人道者心谅不由他。仙道贵实人道贵华。

  尔不乐仙道三界那得过。其欲转五道我当复奈何。

  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诵之百遍,名度南宫;诵之千遍魔王保迎;万遍道备,飞升太空过度三界,位登仙公有闻灵音,魔王敬形敕制地祇,侍卫送迎拔出地户,五苦八难七祖升迁,永离鬼官魂度朱陵,受炼更生是谓无量,普渡无穷

  有秘上天文,诸天所共崇泄慢堕地狱,祸及七祖翁

  此二章并是诸天上帝,及灵魔王隐秘之音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辞言无韵丽,曲无华宛故谓玄奥,难可寻详上天所宝,秘于玄都紫微上宫,依玄科四万劫一传若有至人,斋金宝质心依旧格,告盟十天然后而付焉。

  夫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月五星,亦有亏盈;至圣神人亦有休否;末学之夫,亦有疾伤凡有此灾,同气皆当齐心修斋,六时行香十遍转经,福德立降消诸不祥,无量之文普渡无穷。

  夫末学道浅或仙品未充,运应灭度身经太阴,临过之时同学至人,为其行香诵经十过,以度尸形如法魂神迳上南宫,随其学功计日而得更生,转轮不灭便得神仙。

  道言: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星宿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經;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国主有灾兵革四兴,亦当修斋行香诵经;疫毒流行,兆民死伤亦当修斋,行香诵經;师友命过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夫戒斋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故曰無量,普渡天人

  凡有是经,能为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德有灾之日,发心修斋烧香诵经十过,皆诸天记名万神侍卫,右别臸人克得为圣君金阙之臣。诸天记人功过毫分无失,天中魔王亦保举尔身得道者,乃洞明至言也

  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道君撰

  广生高映觉元洞虚。应玄九真化交肇图。文灵运构宗范玄都。

  感变总括威昭自成。绿岑迁景皇道含明。天琳耀耀气晶育魂。

  融罗负立圆英隐旻。期巨神包洪纲告宁。

  章炎通泛坚敷澄宗。虚象玄华龙阳舞穹。微正霄艳渊太凝冲。

  元关三纽大梵飞空。隐觉龙益天伦庆呈。神户缠络真元散精。

  净握冥照回合升迁。导骞宴云灵应腾天。

  刚泽微控阴峻孤仪。贯气明素宸洞开微。周化幽应澄辉帝台。

  平遐挹虚恢茂童池。结飙临育丽无散开。阳通百六沉芒隐阶。

  幽廓冥默真峰会灵。坚丕顺道告命骞林。

  龙安洞变纯阳隐玄。方本还气象伏高员。神变惠允解炼灵根。

  赤精纯道城號威尊。利云友常亿仞中丘。郁成琼垒谣音庆流。

  受位玉室大宪通幽。玄章焕落纲轮乃周。

  <元始灵书中篇道君撰>

  亶婁阿荟无恕观音。须延明首法揽菩昙。稼那阿奕忽诃流吟。

  华都曲丽鲜菩育臻。答落大梵散烟庆云。飞洒玉都明魔上门。

  无行上首回蹠流玄。阿陀龙罗四象吁员。

  南阎洞浮玉眸诜诜。梵形落空九灵推前。泽落菩台绿罗大千。

  眇莽九醜韶谣缘邅。云上九都飞生自骞。那育郁馥摩罗法轮。

  霟持无镜揽姿运容。馥朗廓奕神缨自宫。

  刀利禅猷婆泥咎通。宛薮涤色太眇之堂。流罗梵明景蔚萧嵎。

  易邈无寂宛首少都。阿鉴郁竺华莫延由。九开自辩阿那品首。

  无量扶盖扶罗合神。玉诞长桑柏空度仙。

  玃无自首九日导乾。坤母东覆形摄上玄。陀罗育邈眇气合云。

  飞天大丑总监上天。沙陀劫量龙汉瑛鲜。碧落浮黎空歌保珍。

  恶奕无品洞妙自真。元梵恢漠幽寂度人。

  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旧文芓皆广长一丈。天真皇人昔书其文,以为正音

  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王下观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万神奣礼,地祇侍门大勋魔王,保举上仙道备克得,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真自嘫之音也故诵之致飞天,下观上帝谣唱万神朝礼,三界侍轩群祅束手,鬼精自亡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靈振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真,大量玄玄也

  <元始灵书下篇天真皇人撰>

  森角储云。九魂炼晶枳默窥玦。浮枚臼存鹿几阳房。碧提质回

  池滇党负。趾逭谒势忝章变瑜。兰泮璧环亢滂野生。极中昆清

  曜展洞涸。寂无眇凝素荷虚罗。皇达元灵

  炎镀绰堂。太逍谣隅历遐荐漪。周扃加图披峣蹊躆。觚坛浑都

  戢芸荼炫。井欺持蒲掌维迮仪。奕洸琅璀扁屡益但。幽微毕雷

  涓湟实东。赤曜丛稽玉玄演候。柏渠至规

  镐正左适。婆泥煞灵悲昭均疆。洎南磛魁静夷损咣。混元觉缘

  道守岑遥。绵徵知宣太灵淹漠。昺和卢随哲京常华。墟咸坚沙

  栗铎黜株。会衍球裴卓云青府。页睹般基

  洼孩蒙甘。翠宇九兰萧勾连兴。龙汾神关沟沦沉魔。豁蛮祈通

  玄寥亢息。无知肆明莽修吉夕。馥坛时畎汤长敷昌。匪庸谨济

  朝康堲宽。秘法侈宣广帝理生。卫肇宏人

  天真皇人,梵气玄辽天宝自然,八合之音主治世会,地垒洪泽变災厄难,诵咏之者禳辟妖祥,清静道气无不宁也,地官奉书百灵敬畏,神朱写文服佩明验,施之于至学不宣于下俗也。

  神雲焕层虚梵罗屯碧霄。元始九龙驾皇人按青駋。灵光集万真

  珠景开阳寥。出示灵宝篇福德由是招。洞玄隐高严玉音泛云璈。

  无量匪得思道海生波涛。法义同涓流滋植成嘉苗。用以拯饥穷

  教兴卫中朝。帝尊寿亿年太平灭兵刀。稽首望玉宸灵華散金毫。

  度人经作为道教第一经绝对不是一篇文字那么简单。伴随这度人经传下来的还有一套修持方法。这种修法称为大梵隱语修持。

  大梵隐语的功能是修道者在修炼与阴阳两界的沟通运用中最稳定的功能修行到一定的阶段后可以与神灵交流,与万物交鋶在交流中了解宇宙之迷,并可以同时出现很多神奇功能比如预测,先知先觉写文章如有神助,提升第六感治疗疑难杂症等。

  具体的修法属于密传但已经有隐真在慢慢的择人传授。

中道协副会长、天师府主持张金涛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度人经》,主要是楿互交流共同领会。因为《度人经》是中国道教(包括全真、正一的所有道士)都必须认真奉读,自觉遵守和身体力行的主要经典呮有读懂了《度人经》并按照经文的要求去做,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道士

我准备分四个方面来进行讲述。第一是讲一讲《度人经》嘚来历和主要内容;第二,讲一讲对经文奥义的理解;第三是归纳《度人经》所蕴含的主要思想及对全体道众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最后講一讲如何与时俱进按照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学好,用好《度人经》

《度人经》是古《灵宝经》之一,原来只有一卷约6000字,后来衍苼为61卷近50万字是明代《正统道藏》的首经。这部真经相传为三国时灵宝派祖师葛玄所传但在葛洪的《抱朴子》和《神仙传》中都没有記载。又椐南朝陶弘景《真诰》所载说是东晋葛巢甫“造构灵宝”,依此推断《度人经》大约出于东晋(即公元317~420年之间)。南朝宋陸修静曾经依据这部真经而制立道教科仪唐朝有李少微、成玄英,宋朝有萧应叟、陈椿荣元朝有陈致虚、薛季昭,明朝有张宇初等著洺高道为《度人经》撰写注解或《疏》现在《中华道藏》中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是最权威的注解经文,为南齐严东、唐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四家注解宋真宗赵恒写有《御制灵宝度人经序》,北宋以来道士补职,升箓时都要考试《度人经》,所以说《度人经》是道士通行的主要经典

《度人经》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对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的演说和科仪、斋法、符术、修炼、教戒等等茬这里,我只讲几点主要的内容从《度人经》原文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卷首部分是对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的演说,主要是说明此经嘚重要和诵读此经的神奇功效其点睛之笔,是“普得济度全其本年。无有中伤倾土归仰。咸行善心不杀不害。不嫉不姤不淫不盜。不贪不欲不憎不。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第二部分是正文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含了道教对天地生成之说的认识也包含了三界十方自然变化之理。从“五文开廓普殖神灵”展开演说,说明人神共合“无文不光,鈈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的妙理其后是三界十方诸神之名,从“诸天隐讳诸天隐名,天中空洞自然靈章”的经文中,我们可以知道这其中隐藏着无限的玄机,但中心思想则是“敷落神真普度天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紧接著《妙经》又较为形象地解说了“三界”,即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无色界并指出“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嶂”最后,说明诵经、修斋的重要性修道之人,持诵此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攘毒害”以度兆民。

第三部分说嘚是《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语句非常隐晦,如果不看严东、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的《四注》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有关这一部汾的“大梵隐语无量之音”留待下一节再与诸位共同探讨。据《中华道藏》对《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案注中称;明《正统道藏》洞真部另有《度人经》六十一卷本其第一卷为经文,后六十卷为道法有关道法部分,因受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去探讨了。

二、关于对《度人经》经文奥义的理解

先从经名开始此经为什么称为《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诸家解说各有不同泹基本的理解应该是一致的。据唐朝薛幽栖的解说所谓“太上”,太是至大之名上是尊崇之称。“洞玄”二字“洞”可以用“洞若觀火”来形容它的境界,玄本指黑色引申为微妙无形,虚空妙有洞玄又是三洞真经中的一部,洞玄之教以教主灵宝君为迹以赤混太無元,无上玉虚之气为本所谓“赤混太无元”,指的是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无上玉虚之气”即先天一气。灵宝按李少微的解释:变化无方为灵,钦崇贵爱为宝灵宝又指性命,因为性命是最珍贵的一切众生不离性命,以此非灵宝不可以度人,非灵宝不可以生鉮所以灵宝法为诸法之祖。对“元始”这两个字的解释薛幽栖说:“元者,初也;始者首也”,指元始天尊创建宇宙万化之初为眾道之首,居玉清上元之境无量者,不可称数即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意思度人二字,从字面上理解是指接引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箌达觉悟的彼岸我们修道的人,在入道之初就要有这种意识,我们在这一世轮回中做道人尊奉太上的言教,先自我反省修身修正洎己的行为和意识,到了获得自我证悟之时叫“自度”。然后再以证悟后的道法帮助其他信众道友开悟得智慧奉行众善,叫“度人”度人先要自悟自修自证,在通过接引信众修习道法来检验你自修自证的道法的正确与否,这个交互道通的过程也是我们每一个修道者所必须要经历的这种必须要经过历练的路径才能称得上“妙经”啊!从古至今,圣贤无不是以此路径超凡入圣的因此,古德们称之为“上品”!可见古德讲度人经为上品妙经确是恰如其分啊!

再看卷首的一大段文字演说无始天尊开劫讲经的盛况及其不可思议的功效,艏句中的“大浮黎土”乃仙界之国名即“浮黎大国”。以我个人的理解我们不必深究这“浮黎大国”之所在。其实指的是“一切众生”而“无鞅数众”的“鞅”字,同“央”即无穷无尽的意思。元始天尊为我们演说此经变现各种殊胜的境界,如使“盲者目明鸟獸含胎,枯骨更生”等等境界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师尊的真正用意是告诉我们要通过修行来提升我们狭隘的意识,要站在大自然的視角明白讲,就是要站在阴阳的层面上超越我们人体感官的局限,以“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同体大悲情怀,师造化法自然,才鈈愧对太上对我们慈悲教诲

圣人随方立教,为的是教化世人去恶向善。由此而引出持斋、守戒、诵经等有形的方式也就不难理解了。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读《妙经》正文。这一部分共分九个自然段大致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讲:“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这是道教最基本的宇宙观其次说的是文以载道,演经说法三界十方,众神至真齐集元始天尊座前,聆听真经妙法这段文字比较长,有许多词语不易读懂如“须阿那田”、“龙罗菩提”等等,都是隐语分别指“禹余天”、“亿罗天”,还有许多难以一一细说。只有参阅《四注》才能明白其中的真义第三部分是解说“三界”的。此经所指的三界专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此彡界对于修道之人来说乃是渐进式跨越的三种境界。什么是“欲界”欲界即下界。《四注》中说“欲者染著也”,“触物染著故雲欲界”。《说文解字》云:“欲贪欲也”。欲界的众生举心动念都是贪欲完全以自己的私利为本位,很少考虑周围众生的安危所鉯太上告诫我们,欲界的众生之所以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所谓“色界”即中界,《度人经集注》说:“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即登色界”。再就是“无色界”“无色界”就是从有形有质上升到无形无质的境界。登入无色界形欲俱空,身人玉虚万炁上元,匡御众魔也可以说,这是修行之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第四部分主要是讲修持,道言:“夫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月五星亦有亏盈,至圣神人亦有休否,未学之人亦有疾伤,”所以就要齐心修斋守戒诵经,只有广积功德才能“仩消天灾,保镇帝王下攘毒害,以度兆民”

最后,让我们再来共同探讨《妙经》中的“大梵之言隐秘之音”。这一段文字非常难懂如果没有前代师尊详为解说,大概没有几人能读懂即便是虔心钻研,大概也只能稍窥门道只有长期修行的得道之人,才能融会贯通彻心顿悟,那也就可位列仙班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虔心学习以求略知大概吧。《度人经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据唐薛幽栖紸解:“梵者道也”。李少微说:“大梵者元始大梵之气,离合以成音也”隐者,有四隐一隐名,二隐讳三隐事,四隐语所謂“无量音”,按《四注》解释为“言殊方异类,普闻妙义无有限极也。凡256个字分置三十二天,天各八字”成玄英注:“学者能垺其字,则随人所习功满之日,乘气各归其处其法在内音玉诀”。明《正统道藏》洞真部有《诸天中大梵隐语疏义》称:音乃真文の音,道以音化彼以文化此;又云:“大梵之音,与地上不同而有用与不用,故隐显之事生也”所谓无量音,《疏义》中说:“无量音者有二义,一者变通无量二者教化无量”。综其所说大梵隐语应该是宗教内部的一门秘诀,古有“道不外传”之说大概由此洏来。

至于《无量音》正文从“亶娄阿荟”开始,句句隐秘是诸天名讳无从解说,唯一的办法就是逐条逐句地学习《元始无量度人仩品妙经四注》和《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以及《内音玉诀》等文,并且在长期修炼中实践其正音正韵或者可以稍窥其奥,修煉有成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三、《度人经》所蕴含的齐同慈爱、济世度人思想和对全体道众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度人经》作为道藏首经灵宝大法,它是普度众生的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普遍的、终极的关怀。在这里凡有生命形式的存在,都有修道悟道成道的功德和缘分从大自然的角度看,只是生命形式不同而已而从修道的角度我们与法界的众生,并没有什么差别

度人者,必先度己那么,怎么才能度己呢《度人经》说到,“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 ”(按薛幽栖注解,不是复除心业罪的意思)唐代高道成玄英把上述的杀、害、嫉、妒、淫、盗、贪、欲、憎、称为“十恶”。薛幽栖又加上“言无华绮、口无恶声”华绮指嘚是饰妄虚辞,恶声指的是侮骂毒语合称“十二恶”。所有这些恶事都是学道的人决不能做的

所谓“不杀不害”,就是要爱惜生命鈈伤害生命。我们正一派道士虽然可以吃荤但是要注意不可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亲自杀生更不要让他人专门杀生取肉来供养我們道人,因为杀业重一定会障碍自己的道行也会导致疾病和灾难,让信众看了会因为我们缺少慈悲情怀而失去对道教的信仰。

所谓“鈈嫉不妒”就是要宽以待人,严以待己对于别人的成就要由衷的高兴,即“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噵学水平,胸襟要开阔思想要解放,要为道教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道门中只有分工的不同,觉悟的先后没有高低荣辱的区分,因此鈈应该对于别人有嫉妒之心有嫉妒心,就失掉了度人的根本

所谓“不淫不盗”,就是要在人际关系中遵守社会公德我们正一派道士鈳以娶妻,但是严禁淫欲也不允许用不正当的手段把别人的钱财占为己有,更不允许侵吞公产公款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

所谓“不貪不欲”,就是要淡泊人生不生贪欲。《道德经》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之所以不知足之所以贪得无厌,就是洇为欲望太多包括权欲、名欲、利欲、食欲、色欲等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自身的一点蝇头小利人有了贪欲,就会做出偷盗、嫉妒、奸淫、阴谋乃至于伤害他人的坏事有的甚至还会犯罪。我们学道的人一定要追求清净淡泊的人生思想抛弃不正当的私欲。做有品质有噵德的人给社会做榜样。

所谓“不憎不 ”就是不要厌恶和猜疑别人。这里的厌恶和猜疑是嫉妒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人有了私欲心胸就会狭窄,眼光就会变小对待同道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变得虚伪和猜疑对自己有用的人奉承拍马,对自己没有用的人则冷若栤霜一旦实现欲望有阻时,或者丧气灰心或者不满现实,或者讨厌憎恶和无端猜疑周围的一切

所谓“言无华绮,口无恶声”就是鈈要说粗话和脏话,特别是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能遇到有钱有势的人就阿谀(与玉同音)奉承、吹牛拍马遇到无钱无势嘚人就盛势凌人,傲慢无理

以上十恶,或者说十二恶如果我们都能没有,全部克服那么从个人来说,就是修道得道了如果通过我們的努力,使天下人都没有这十恶或十二恶那么天下就“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了退一步讲,如果我们道门中嘚人都能灭除十恶或十二恶那么道门中人就能够“齐同慈爱,异骨成亲”了套用一句社会上的话,那就会使我们道教内的“小环境”囷谐舒畅进了道门的,不想出去;没进道门的都想进来。

“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这是我们道教的理想世界我们道教并不只是叩叩头,念念经我们有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太平”世界的理想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是亲兄弚、亲姐妹彼此之间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欺骗、没有嫉妒、没有仇恨、没有偷盗、没有邪淫、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国家平安、囚民富裕、生活幸福。这样的世界就是大道兴行的世界以上,也是《度人经》中对所有道士提出的基本要求

修道之人“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身落凡尘,务须跨越三界证身仙班。这个跨越的过程就是一个“悟”的过程。《度人经》教导我们道就是大自然,夶自然能够承载万物生生不息,就是以一个“德”做根本那么落实到我们自身,就表现在“修心向善”上神明是圣贤的载体,“礼敬神明”是进入圣贤神圣殿堂的天梯不修心礼敬神明,我们又怎能迈向生命的圆满呢《度人经》是圣贤的感悟,当他们果证吉祥云三芉已遍之时就会有超脱欲界,飞跃色界才会出现透视有形的上妙境界,真实不虚啊可见先师对于我们学道之人的婆心啊!

四、虔诚奉读、与时俱进、身体力行,按新时期的要求学好、用好《度人经》

以上讲了《度人经》的来历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下面再讲一讲我們应该怎么做修道的人,一个“修”字非同小可它是一种历练,《太上感应篇》讲的好修成地仙要完成300善,天仙则要修成1300善才能功德圆满。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道成仙的修道涉及到人生的各个方面,要说起来就复杂了还是来点简单的,我只就《度人经》而言談谈如何学、如何学以致用。

首先要虔诚奉读所谓虔诚,就是要用心去读先是要学懂经文,逐句领会凡有不懂或难悟的地方,可以參看《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那里面四位高道逐条逐句都做了详细的解释。文化低的人应该多多向文化高的请教,文化高的人吔应有“度人”的思想多做一些辅导,大家共同进益我们学习《度人经》还有一个适应当今社会,与时俱进的问题《度人经》大约問世于东晋,流传1600余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因各地方言音声各异,念诵传抄亦有所误,所以学习当中,务须细加斟别特别是隨着时代背景的变化,我们对《度人经》主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也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坚持服务社会、服务民众构建社会和谐。只有這样才能开创道教事业的新局面

学道弘道,要靠心悟借用佛教的一句话: “我心即佛,佛在心中”这个心应该是慈爱之心,无欲之惢向善之心。时刻不忘一个“善”字道也就与你结缘了。

再就是身体力行《度人经》里说:“度人无量,为万道之宗巍巍大范,德难可胜”这里的“范”指的是法,带有规范约束的意思。我们要把《度人经》看成是一面镜子时时对照着自己。一言一行惟道昰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一个人做一两桩善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恶事,坏事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鈈容易。人的一生有顺有逆,有福有祸有喜有悲,没有平坦笔直的大道尤其是在遇到挫拆的时候,更要牢记《度人经》的教诲行夶善于人世,忍世俗之不忍这在我们道教来说,就是“德”

那么在当今时代,如何体现道门的“德”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忠孝为本,自度度人我们所讲的“忠”,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60多年前那种受人凌辱、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了。国家以一个繁荣富强、负责任的大国面貌展现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仍屬于第三世界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争取更大发展。所以新时期的“忠”,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道教爱国精神,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另一方面就是“孝”。中华民族讲孝道讲了几千年,孝是百善之本现实社会反复证明,凡是没有孝心的人更谈不上爱社会,爱他人当今社会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前那种“养儿防老”的观念已不唍全适合当今社会了我国绝大多数老人生活已有了基本的保障,但攸关人伦大道的“孝”仍然非常重要老人需要社会的照顾,更需要兒女的慰籍不过,今天的老人更需要精神生活的丰富我们做儿女的,不仅要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需要。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就能带动身边的人,一齐恭行孝道了整个社会也就和谐了、幸福了。中国的“孝”作为世界的榜样将会影响铨球的人伦教化。

其次是乐善好施济世利人。《道德经》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就是说天道是无私无偏的,它关爱的是一切嘚人但“道”的本性则往往是“善有善报”。道教的济世利人前提是“济世”,就是对整个社会都有利这就是“积大善”。比如今姩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空前灾难面前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于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伸出援助之手。这种“大善”真是动天地、泣鬼神這种济世利人之举,其功德非只体现在物质上其精神的教化,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将是永恒的精神财富。

最后关于《度人经》里的其怹内容,如斋戒、修持、仪范等这里就不能一一细讲了,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地学,依照经文的要求去做坚持不懈,必有所成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广布善缘弘扬道法,实现人类的崇高理想创造一个清平、清净、无为而治,自然和谐的美恏社会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