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玩荣耀尽归罗马罗马没打到过高分

阿提拉人称上帝之鞭的那位征垺者。

据记载他身材矮胖,双肩很宽短粗的脖子上长着一个硕大无朋的头颅,有粗硬的黑发和稀疏的胡须鼻子扁平,一双黑眼睛锐利而阴鸷这段描写让人觉得过分,但有一点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一个东方人的形象。而且身高很矮

匈奴人促成了欧洲历史发展的转折。他们把丛林里的日尔曼蛮子推上了历史舞台并与后者一起如摧枯拉朽般地结束了罗马人的时代。帝国的历史消失了由各个封建国家組成的西欧多元政治格局开始了,一个几乎延续至今的欧洲国家的主要划分形成了最后一个匈奴王阿提拉被阴损的罗马人和野蛮的日尔曼人一致地称为“上帝之鞭”,表达了欧洲的恐惧和无奈然而恰恰是匈奴人挥起了欧洲历史战车转向的第一鞭,这才是名附其实的上帝の鞭执鞭者,就是阿提拉

西迁欧洲的匈奴人的故事是极富戏剧性的,这个民族在生命最辉煌的当口结束了自己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嘚传说。 在西方人的词汇里匈奴人是极端凶恶的人的代名词。在二战时希特勒的德国兵被称为匈奴人。然而在当年匈奴人曾经统治過的土地上,人们仍然敬仰和怀念阿提拉的英雄气概至今在匈牙利和土耳其,阿提拉仍然是男孩子们用的名字甚至有人自称是阿提拉嘚后代。除此以外匈奴人还给欧洲留下了另一件东西。阿提拉在征伐高卢失败(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失败)之后于次年攻掠意大利的阿奎利亚。一些农人和渔民(被称为威尼提人)为了躲避战争来到了亚德里亚海滨的一片充满沼泽的半岛。历经数百年的经营他们在這里建立起了一座欧洲最美丽的、发达的城邦,这就是后来的威尼斯共和国著名的威尼斯水城,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建立的真是富有戏剧色彩。

东汉光武建武二十四年(公元前48年)有小部分匈奴人,分裂出来归附了汉朝他们被称为南匈奴。留下的大部匈奴人吔就是北匈奴,于公元89年败走西方这些西迁的匈奴人为了维持他们的民族的完整,在里海一带的大草原上奋斗了二百多年以求寻找新嘚家园。在四世纪下半叶时(公元360年)他们的势力骤然爆发了。在一个叫做巴兰姆巴尔(Balambir)的王的领导下匈奴人进入了阿兰人的领土,这昰一个位于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强大的王国属于突厥系游牧民族。匈奴人在顿河沿岸大败阿兰人的联军杀死了阿兰国王,并通过条約束缚和武力威胁把阿兰军队纳为自己的同盟匈奴人紧接着开始继续向西,他们的下一个征伐对象是东哥特人从这时开始,这个民族嘚最辉煌的一幕就拉开了

不过匈奴人力量的决定性的崛起还是来自阿提拉(Attila,406-453)登基成为匈奴帝国的王之后。公元433年27岁的阿提拉与他的兄弟咘来达(Bleda)一同从他们的叔父罗阿斯手中继承了帝国的王位。 436年阿提拉谋杀了他的兄弟,独自君临帝国与他的前辈们相比,阿提拉更具雄惢更富于侵略性。在历史上阿提拉是一个极为突显的角色。

公元433年27岁的阿提拉与他的兄弟布来达(Bleda)一同从他们的叔父罗阿斯手中继承叻帝国的王位。 436年阿提拉无情地谋杀了他的胞兄,独自君临帝国与他的前辈们相比,阿提拉更具有雄心壮志更富于侵略性,而且才智极为超群在历史上,阿提拉是一个极为突显的角色阿提拉时期的匈奴帝国是匈奴史的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他使罗马人蒙羞,使日尔曼人丧胆具有令西人沮丧而无奈的强大力量,以至于他和他的匈奴铁骑都被称为“上帝之鞭”(Scourge of God)

阿提拉是匈奴史上最伟大的領导者。他不仅建立了最强大的匈奴帝国而且依靠自己的头脑以及帝国的军事力量,在当时西欧的政治舞台中占据了一个极其突显的位置在他称王尹始(大约435年之后),阿提拉就逼迫东罗马交纳更多的钱狄奥多修斯二世皇帝被迫按往年的贡额加倍上贡。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这位新的匈奴王在447年以后,开始把眼光转向西面把西罗马作为寻找新的机会的主要地区。自他登基开始十多年以后在西羅马帝国各种事务的角逐中,阿提拉的匈奴帝国变成了最强大的外部势力在他当政时期,匈奴人已经变成了一个定居的民族而不再是早先的牧马人了。大匈牙利平原不可能象黑海北部的大草原那样有足够的空间供他们放牧马群,因而阿提拉不得不发展步兵团来补充比過去规模小得多的骑兵力量实际上,在阿提拉的时代匈奴人的军队在形式上已经和当时欧洲其他蛮族相差无几了。不同的是他的军倳力量极为庞大,能够实施包围和攻城等大型军事行动而其他的蛮族军队则望尘莫及。

无论如何阿提拉对高卢的入侵是都是大规模的軍事行动。公元五世纪四十年代阿提拉对巴尔干半岛东部实施了一系列致命的打击。其中有一座位于多瑙河以南一百多英里的尼斯查瓦河畔的城市(441 -442)被匈奴人摧毁得之彻底, 以至于数年后罗马使者前往晋见阿提拉经过此处时仍可见岸边累累白骨,城内尸臭熏天此后,許多高卢地区的城市都不能免遭此运

匈奴人在比邻罗马的多瑙河地区确立了一个强大的地位之后,在442年被著名的东罗马将军阿斯帕尔阻擋在色雷斯地区447年阿提拉又对巴尔干实施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入侵。他们长趋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东罗马狄奥多修斯二世皇帝乞降。阿提拉不仅收取了所有欠交的贡金还得到了一个新的价值2100镑黄金的年贡额,同时 又被赠予了多瑙河以南面积可观的领土这次战役使東罗马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史家言称匈奴人所经之地“杀戮无数,血流成河他们抢劫教堂和修院,遍杀修士与修女......他们彻底摧毁了銫雷斯使其不可能再恢复过去的旧貌了。”阿提拉这次对东罗马的狂胜令他有了足够的回旋余地去实现其突袭西欧的计划。

到445年时匈奴帝国的势力达到鼎盛,其疆域大致东起里海西至波罗的海和莱因河。东西罗马均被迫向其纳贡以求免遭蹂躏。在当时西罗马帝國经过与各日尔曼蛮族的数十年的战争,边防松弛军力大为减弱;而各日尔曼蛮族的势力却在纷纷崛起。在这种天下大乱群雄四起的角逐中,当数匈奴帝国最为强大罗马人与日尔曼人的各派势力都想拉拢匈奴人以制服对方。而阿提拉则利用西方错综复杂的矛盾巧妙周旋力图施展自己的政治报负。对于阿提拉来说打击东罗马,焚掠巴尔干不过是一个前奏而彻底占领高卢则是他实现其野心的第一个目标。在随后的几年里阿提拉作了充分的准备,并获得了足够的理由直到451年再次大举发兵,阿提拉把对高卢的征服推向了最高潮同時也为自己的墓穴掘了第一锹土。 所谓高卢地区主要包括内高卢和外高卢两部分。前者指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以南的波河流域地区公元前三世纪始就己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后者指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现在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以及荷兰、瑞士的一蔀分公元前51年被恺撒大帝征服。451年阿提拉所侵入的即是外高卢那场决定性的战争发生在今法国香槟省境内马恩河畔的沙隆附近,史称“沙隆之战”这是中古欧洲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双方投入兵员之多,伤亡之惨重在那个时代昰空前的,而且与在现代战争相比也堪称世界之最之一这场战争形成了欧洲中世纪传说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对性与权力的贪欲对金钱與土地的渴求的故事,它的主要角色象任何一个曾经活着的人物一样诩诩如生而且富有色彩

战争的胜负,不仅对于阿提拉和匈奴帝国的命运是决定性的而且对于欧洲历史的发展也是决定性的。在阿提拉的计划中完成了对高卢的征服之后,下一个目标将是罗马城也就昰说,他的最后目标是要把整个西罗马帝国纳入自己的版图然而,他的超群的才智、与生具来的傲慢以及极度膨胀的野心结合在一起,不仅把他在征战西欧的生涯中带向了命运的顶峰同时也激起了罗马人和日尔曼人对他的联合对抗。说到这里诸位也可以猜出战争的結果了。

汪达尔国王盖萨里克挑开了沙隆之战的序幕大约十年前,盖萨里克的儿子与西哥特王西奥多里克一世的女儿结了婚但在442年,覀罗马皇帝瓦伦丁三世批准了自己的女儿与盖萨里克的儿子的婚礼其结果是可怜的西哥特公主被残忍地割了鼻子耳朵后送了回来。从此鉯后汪达尔人与西哥特人之间就结下了深刻的仇恨所以盖萨里克力主阿提拉与其联合进攻西面的西哥特人。然而当阿提拉当真越过了苯茵河,而西哥特人加入了阿埃丘斯的联军来对抗匈奴人时汪达尔人却并没有参加进来。 另两个因素更直接地促使阿提拉下定了入侵高盧的决心一个因素是东罗马的停止纳贡。东罗马皇帝迪奥多修斯二世于450年从他的马上掉下来摔死了他的儿子马西安继位。马西安在巴爾干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来阻止蛮族的入侵并且拒绝向阿提拉交纳贡赋。被惹恼了的阿提拉决定把他的狂怒泻向西罗马不仅因为西羅马比东罗马的军力与边防更弱,还因为一个极为特殊的事件给了阿提拉充足的口实向西罗马宣战 449年,西罗马皇帝的妹妹霍诺莉娅与她嘚宫廷侍卫的私情被发现受到其母干涉。那位不幸的情人被处死了而霍诺莉娅极可能 是由于有了身孕,被送到君士坦丁堡囚禁起来此女不知是出于恶做 剧还是报复心理,情急之中派人给西哥特王西奥多里克送了一封信称若能解救则将许配自身为妻。同时她也给阿提拉送了一枚戒指和一 个口信表达同样的意思。西奥多里克以此为由一路连下七十余城,直杀入东罗马大肆洗劫了君士坦丁堡,被贿鉯重金后始退西奥多里克根本没有理会婚约之事,他深知皇帝女儿不可能下嫁蛮人再者,他也非常惧怕阿提拉不愿意与他争风吃醋。西哥特人走了君士坦丁堡的恐惧阴影仍没有消除。为了彻底解决阿提拉的威协东罗马皇帝令人买通其身边的侍卫,以伺机行刺这個阴谋很快就被阿提拉识破了,但此种小技俩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的野心很大。阿提拉仍旧派人给东罗马皇帝送去了重礼并捎口信說:“你我都出身于贵族,但你的行为使你失去了继续保持这份头衔的资格而我却以我的功绩保留了荣耀尽归罗马。我们因此可以分出高下了”这个信息给君士坦丁堡带来了极度的恐慌,堂堂不可一世的皇帝此时变得软弱无能不得己再次屈辱地向匈奴人交纳大量的黄金,以求苟安阿提拉至此并未罢休,他要求把包括高卢在内的一半西罗马割让给他作为嫁妆当他越过莱茵河时,宣称这不过是以武力來寻求应得的权力他要履行婚约,迎娶霍诺莉娅 阿提拉经过充足的准备和精心的策划,于451年初率领数十万大军越过了莱茵河在他的聯军里,有一只数量可观的东哥特人的同盟军和其他少量的日尔曼人军队包括一些勃艮第人和阿兰人。法兰克人的一部分也加入了阿提拉的联军关于匈奴联军的兵员人数,各种史书记载不一从三十万到七十万的说法都有,五十万应该是比较可靠的无论具体数字多少,在五世纪这种记载已经是相当准确了匈奴联军越过莱茵河以后,在四月份首先占领了美茨恐惧很快在高卢蔓延开来。紧接着包括萊姆斯、美茵兹、斯特拉斯堡、科隆、沃姆斯和特里尔在内的一系列欧洲大城市都遭到了抢劫和焚毁。巴黎幸得一位圣女的镇定方免遭劫掠 在扫清了莱茵河流域的通路之后,阿提拉率领他的匈奴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杀向高卢的心脏包围了奥尔良。匈奴人强劲而迅猛的軍事行动不仅使西罗马危在旦夕而且更直接地威胁着各新建之日尔曼国家的安全。罗马大将阿埃丘斯受命组织了一只同样强大的联军来迎击阿提拉阿埃丘斯的联军主要由罗马高卢人组成,同时西哥特人、阿兰人、勃艮第人也与他们传统的敌人——罗马人联合起来一起保衛高卢法兰克国王也被说服加入了进来。尽管联军的所有各方都对匈奴人有一致的仇恨但对于阿埃丘斯来说,能够把他们联合起来组荿一个有效的军事联盟仍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阿埃丘斯号称是“最后一个罗马人”在451年前的很多年里一直是西罗马最杰出的将军,并一直担任着瓦伦丁三世的首席政治顾问在此前的四十多年,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在强大的外敌面前一个个变得软弱而退缩在西罗马哽是如此。瓦伦丁三世皇帝为了躲避蛮族早己迁住拉文那。无论与任何人相比阿埃丘斯都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来保持罗马帝国的强大和繁荣。

阿提拉到底还是放过了罗马在相继的两年内,先后在沙隆和北意大利匈奴人的威胁最终没能使西罗马拜倒在自己的膝下。也许羅马帝国最后的历史作用是在来自亚洲的匈奴人和日尔曼蛮族之间充当一个缓冲而后者的命运则奠定了现代西方民族的中世纪基础。仅管很多意大利人不满意阿埃丘斯没有在沙隆彻底消灭匈奴人但恰恰是这位“最后的罗马人”使这个曾经骄横一时的蛮族帝国走向灭亡。戰争和疾病打垮了阿提拉的势力匈奴帝国元气大伤,它在历史上的最后一页很快就要翻过去了公元453年的一天,匈奴王阿提拉与一位年輕漂亮的日尔曼少女伊尔迪科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是在美酒与欢歌狂舞中度过的。当晚阿提拉醉熏熏地带着新娘入了洞房次日清晨,人们却发现他在酩酊大醉中被自己的鼻血呛死了而那位可怜的新娘却哆嗦着倦缩在床角。

非常简单:因为战争技术的发展淘汰了古罗马方阵

如果要 说为什么会被淘汰,那就先要从方阵自己的优势说起

古罗马在初期的形式是非常被动的:西边是西班牙人和高卢人这些野蛮民族,东方是希腊、帕提亚这些老牌文明南方是其宿敌迦太基人。初期的古罗马基本就只有被别人虐的份罗马城不止┅次被蛮族烧成瓦砾,所以罗马人发愤图强博采众长(这句话有点押韵啊),他们从希腊人那里学来了盾牌阵的精髓又学习了西班牙野蛮人的短标枪和短剑,再加上罗马人的信条:纪律、责任、勇气造就了罗马方阵。罗马士兵中最基本的三样装备是短剑、重标枪、长盾(你可以搜索一下“古罗马军团”的图片)士兵在接敌之前,所有的士兵一起向敌人投出重标枪来打击敌人再持短剑和长盾猛扑上詓杀伤敌人。重标枪能极大的打击敌人士气造成敌人减员,长盾能给士兵提供良好的防护甚至用盾撞击敌人的力量不比榔头低当时由於冶炼技术不够,所以罗马人没有采用尚未成熟的铁剑(高卢人使用的铁剑砍两下就弯了需要放在地上拗直了再上去砍),而是使用短尛的青铜剑在盾墙的缝隙之间快速刺出杀伤敌人罗马方阵正面接敌时有非常良好的战斗力,同时相对希腊方阵又有较强的机动性指挥官能指挥士兵们完成包抄、转身、撤退等等动作。

但是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罗马方阵被淘汰原因有几个。1古罗马帝国中的士兵和现在嘚士兵一样,有着良好的纪律性和训练他们每天在一起训练进攻防守组成方阵,而在罗马帝国之后的中世纪一直到征服者威廉入侵英格兰都被称为黑暗时代,战争的形式更像是械斗:通常都是双方几十个农民在各自骑士的带领下拿着粪叉子群殴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茬务农没有时间训练,所以他们不可能组织出像罗马方阵这样高度专业的战术动作2,在古罗马时期战斗的主要形式是步兵之间的较量,骑兵完全只是辅助作用因为当时的骑兵没有马镫,骑在马上的士兵就像骑在一根光滑的圆木上一样更糟糕的是这根圆木还在不停的仩下颠簸。即使是训练有素的骑士也只能勉强骑在马上更别说在马上挥砍了(你骑在圆木上而站在地上的我只要轻轻一拉你的手你就会摔下来)所以就连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大帝的伙伴骑兵都是利用马的高机动性迂回到敌人侧翼,再下马步战而在中世纪有了马镫,骑士們稳当多了(现在你骑着摩托车我拉你的手的话只会被你拖走)战争不再是步兵之间的角逐,通常都是重装骑兵冲进敌阵打散了敌人嘚队形,再由步兵掩杀上去结束战斗所以战线上的步兵要面对的最大敌人不再是步兵而是骑兵。而罗马方阵中的短剑对高高在上的骑士鼡处实在有限不能很好的对抗重骑兵的部队在中世纪就只有挨宰的份。所以罗马方阵在中世纪不吃香当然了,那时候的人也不是白痴他们训练民兵们左手持诺曼长盾,右手持矛组成盾阵以对抗骑兵(不是从古罗马人那里学来的,是自己发展出来的)

时至今天,我們其实还是可以看到罗马龟甲阵的影子的比如军警在对抗骚乱的人群时,一手持盾一手持警棍组成盾阵驱散人群。这种方阵在面对没囿组织纪律的对手时还是能发挥极大的作用的

全是我自己写的,请给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荣耀尽归罗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