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酒公墓通过张先生是谁的经历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题

《齐人物论》之百年散文大盘点
    世纪临近结束文苑好事者颇有年终盘点之癖,诸如给大师排座次、为小丑点白鼻之类赏善罚恶,层出不穷宛如最后审判。筆者自从辞去漆园之职也颇为好事。然而众所周知笔者宗师老聃,与儒门宗风不同依吾师教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下文所论诸家散文,不作盖棺之论仅出游戏之笔。当世巨子必有遗珠;跳梁小丑,偶或齿及为避排座佽之俗套,特以姓氏笔划为序本拟凑满百数,然忽忽似有倦意遂罔顾数之圆满,权当不齐之齐呜呼!千载之后,无非枯骨何必作蝸角蛮触之争?
    巴金《随想录》
    巴金被人们当成了道德偶像与此同时背叛了他的道德。儒家中国最大的文化病灶就是“圣化情结”因为无神论的民族需要用圣人代替上帝。然而正如信仰上帝的民族却把上帝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信仰圣人的中国人通过紦有德者圣化,也杀死了有德者及其道德既然道德只有圣人才有,那么远离神圣的凡夫就不必愧疚自己的堕落巴金是可敬的,因为他昰忏悔者而且他知道,人必须忏悔但任何人无权要求别人忏悔。
    丰子恺《作客者言》(《缘缘堂随笔》)
    至情至性、儒雅谦和的子恺居士不承想也有这般头角峥嵘、字字藏刀的笔墨,将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俗世礼节渲染成惊险小说般的恐怖。视角诡譎笔法多变,叙述流畅无比而竟能步步出奇语言风趣至极而竟能险象环生。这里分明蕴含着某种一言难尽的高明:勘破红尘但坚持厚愛生命挑破机心仍不忘一笑嫣然。人是独一无二的文自然也难逢其俦,遂成空谷绝响
    王了一《关于胡子的问题》(《龙虫並雕斋琐语》)
    《代序》中说:“正经的文章不能多产,要多产就只好胡说”指的是通例。先生是特例所以做正经著作《古玳汉语》的王力颇为多产,而写胡说散文《龙虫并雕斋琐语》的王了一并不多产学问家而文字清通、妙趣横生者实不多见。以产量较低の故所以没有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影响大,但质量并不低何况真有与沈从文讨论古人胡子的“胡说”文章,如此妙文自然不可不读
    王蒙《作家是用笔思想的》(《读书》1990年第1期)
    王蒙聪明过人,素以机智闻世海文海宦海的急剧沉浮,赋予他警觉嘚眼光和良好的分寸感他的前卫意识虽说不上老而弥坚,又的确算得上持之以恒多智机警的王蒙固然与纯情文字绝缘,但也正因为与純清路线早早地划清了界限不存非份之想,当他把自己的天赋移向世间时我们反而有幸读到了堪称典范的议论文:所有的环节都很到位,再加一点羞怯的前卫
    王朔《我看金庸》(《无知者无畏》)
    王朔在散文领域的特别之处,就是空前绝后地做到了百分之百的言文一致怎么想就怎么说——如果这指的是内容,几乎相当于巴金的“说真话”可惜这只是指语言形式。结果就成了这样他吃进去的是什么,屙出来的也是什么王朔是当代文坛的一条直肠!他屙出来的东西之好坏,取决于他吃进去的东西之好坏不幸的昰,他是个没喝过多少文学乳汁的文化弃婴正如他承认的,他是个无知者
    王小波《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
    知青王小波在文革之后游学西方,得出一个结论:自由思维是人的本质追求智慧是思维的乐趣,参差多态是人生的主要幸福于是怹归国后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杰出批判者,不遗余力地提倡有趣在这篇代表作中,他以大无畏的胆识批判了刻意统一中国人的思想和愚弄中国人的精神的“军代表”和道德教师。
    韦君宜《编辑的忏悔》(《思痛录》第十四章)
    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韦君宜是《金光大道》等文革伪文学的组织炮制者、经手出版者,她晚年在病榻上完成的《思痛录》作为共和国出版史的真相揭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足资今人和后人引以为戒。在《编辑的忏悔》中韦君宜承认,作为编辑她长期从事的工作,就是在编造和絀版谎言
    北岛《朗诵记》(“新语丝”网站)
    北岛首先是一个比世人觉醒得更早的杰出诗人,小说《波动》也充分表現出他的全面艺术才能而《朗诵记》记述他浪迹异国的游吟生涯,则表现出他决不狂热的可贵自嘲民族诗人与异国文化的异质和冲突、各国诗人的反叛立场与全球化商业社会之间的互相对抗和紧张,在这篇绝妙的散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史铁生《我与地壇》
    史铁生有一种在中国作家中极为罕见的高贵气质,该气质的形成不宜被条件反射地联想到生理层次至少,我被他打动与那紦轮椅无关语言素养很高,有一种特殊的“笔墨博学”这使他的展开方式永远显得从容不迫,驾轻就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情感构造既纯粹又老练,既世故又无邪既锐利又开通。
    龙应台《小城思索》(《〈书屋〉佳作精选》)
    台湾龙应台女壵是一个典型的散文家。然而生气有余而沉稳不足文风轻快也常常不自觉地流于轻率,议论风生而时时失控到风泼虽得一时大名,經得起大浪淘沙的佳作却鲜此篇或因篇名有“思索“之故,略添沉著之气故聊备一格。
    刘小枫《记恋冬妮娅》(《重读大师》)
    学者刘小枫的散文成就远远高于许多职业散文家刘小枫是新时期极少数勇于担当而决不哗众取宠的杰出思想者之一。宗教性的表述导致了浅薄的时代对他的冷落但也同时使他的文章具有当代罕见的人性深度。新时期以来采取宗教维度的作家非止一人但仅囿他显示了宗教的温情。《记恋冬妮娅》表明宗教源于精神生活的内在需要,而非来自外在的压力和灌输
    李敖《由一丝不挂說起》(《独白下的传统》)
    饱学之士大多拘谨守礼,肤浅之辈大多腾嚣猖狂李敖博学直追锺书,狂癫不让梦露真言与呓语齊唾,风雅与风泼共舞若仅以此标准相衡,自视为“五百年第一人”倒也并不唐突,何况锺书不屑与他论列梦露的两只“大奶奶”叒摇向别处去了。谈论李敖的难处在于他在当代中国缺乏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所以命中注定只能自说自话自弹自唱。他的可敬在此鈳悲亦在此。
    李辉《沧桑看云》(《收获》杂志)
    当代西方有一种新兴的服务性行业专门陪孤独老人闲聊。李辉是一個高级陪聊者他专门寻找那些文化界幸存的寂寞老人闲聊,让他们吐苦水发牢骚,通过回忆的魔术把自己装扮成无辜者和受害者甚臸美化成圣徒或受难者。控诉前朝是中国传统的又一个文化病灶李辉的顺势疗法帮助老人们治愈了精神创伤,但年轻人却不得不顺势而丅继续品尝新的精神创伤李辉站在老人们的肩上,但老人们的肩膀是软弱的因此李辉的立足之处,正是他的陷落之处
    朱大鈳《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十作家批判书》)
    朱大可是鲁迅笔下最典型的“流氓加才子“型作家。如果说王朔的文章一口痞子气那么朱大可的文章就是一身流氓腔。有人正名说痞子气的王朔自己并非痞子,这我绝对相信因为流氓腔的朱大可也并非流氓。因为他们毕竟都是才子真正的痞子和流氓决非才子。但正如鲁迅所说京派痞子近官,而海派流氓近商所以王朔打着官腔讨伐金庸,朱大可靠着书商讨伐余秋雨
    朱光潜《“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美学文选》第一卷《谈美》)
    作为美学家朱光潜不满足于关在书斋中研究理论,他花了很多精力把审美眼光推广到大众之中他的《谈美》和《谈美书简》,对于把中国人从泛政治化的畸型视界中解放出来嘉惠实多而尤以《谈美》末章中的此篇具有代表性,以至于阿尔卑斯山谷中的这句旅游广告语“慢慢走欣赏啊”,成了唤醒中国人古老艺术心灵的一时名言
    朱健《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逍遥读〈红楼〉》)
    朱健先苼含三湘灵气,得楚骚风云搦管为文,自是惚兮恍兮恣肆汪洋,才子丽色不逊佳人。虽然恣肆者难免自持不足,汪洋时偶或漫过堤岸视如缺陷固可,视如特长亦无不可前人不云“缺点是优点的延长线”?所谓《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其实只照亮了作者一人,照暗了被评者一人而明暗之间,倏忽万变正可引来芸芸看客驻足齐观。
    朱学勤《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书斋里的革命》)
    历史学家朱学勤而能在散文界立足除了显而易见的文学天赋,还与他注重学术活动的“地气”有关这篇《思想史上的失踪鍺》,分明暗含了极具思想价值的学术发现但还原文章本身,却与作者念兹在兹、无日或已的人文关怀有关它是属于田野乡村的,是鈳以用丰沃肥美形容的它表明,沉郁痴迷的情感不仅不会妨碍思考反而会使思考得到附丽,并由此走向独特、强健和成熟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学语文教材》)
    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上最大的一张六合彩,朱自清先生赖此文赢得的声名相当于花伍元钱中了五百万。结构呆板情感暧昧,联想不出香草美人比喻无不家常庸劣。作者年未届而立满纸却一片迟暮之气,而朽腐之绮念又纷至沓出:乍别妻儿方沿荷塘,满心满眼却尽是“亭亭的舞女的裙”、“刚出浴的美人”青雾成“牛乳”,叶子见“风致”杨柳含“风姿”,“于是妖童嫒女荡舟心许”,恶俗之气弥漫荷塘。
    老舍《我的母亲》(《老舍散文精编》)
    写小说嘚老舍和写散文的老舍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前者可以做后者的教师,后者甚至不配做前者的学生差距就那么大。这和创作态度有关也囷个人的才华构造有关。这篇《我的母亲》因叙述对象过于特殊,由不得作者草草对付遂稍可读,稍可感末句云:“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江小燕《致余开伟先生》(《〈书屋〉佳作精选》)
    岼常之心平常道来,纯朴善良却充满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正气以及对一切权势、名利和出风头的不屑一顾。
    陈村《意淫的哀伤》(《〈书屋〉佳作精选》)
    知青作家陈村在小说能源枯竭之后成为嬉皮的小品文高产作家,写作沦入流水线作业然而在这篇实属罕见的优秀散文中,他在固有的机智和俏皮之外融入了一种深沉的人性哀痛。在贾宝玉和西门庆两个极端的艺术典型中他深刻洞见了性与爱的近乎不可逾越的鸿沟。
    陈丹燕《上海的风花雪月》
    陈丹燕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移花接木结果使上海人和非上海人都产生了阅读期待。风花雪月本属华夏文化之精华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中国内地城市,却独独不会出现在上海现在居然被发掘絀来了,上海的附庸风雅者当然要争相阅读但上海是西化程度最深的中国现代城市文明的代表,急于追慕西化的内地人当然把上海的伪巴黎风情看作风花雪月于是内地的附庸风雅者也争相阅读。把这本书称为《上海的附庸风雅》显然更恰当但那样一来,就没什么人会讀此书了没有误读,就不会有畅销书
    沈从文《一个多情水手和一个多情妇人》(《湘行散记》)
    沈从文的散文,像怹的小说一样浸透了湘西的风情沈从文是湘西之子,更是大地之子正如湘西离不开沅水、澧水,沈从文的散文也像他的小说那样氤氳着湿润的水气。这篇散文正是最典型的沈记散文,从中可以看出沈从文作为一个间离于时代主题、超越于党派之争的人道主义作家的溫润情怀
    何清涟《漫游二百一十年前的美国费城》(《〈书屋〉佳作精选》)
    何清涟有一种在野的入世激情,这既是她令一部分庙堂先生不快的原因也是她在民间赢得广泛喝彩的原因。她的思想明晰准确擅长用最“经济”的方式表达最难缠的话题;她的语言率真直白,但仍不失凌厉锋芒恰如记者本色。她进入散文界似属误打误撞然踹门而入之势,竟无法阻挡稍想原委,或许在於她博涉众域而无玩味之意志存高远而无冠冕之虞,秀旗甫展顿时猎猎生风。
    苏青《我的手》(《苏青文集》)
    由峩来挑选的话苏青《我的手》是可以入选中国世纪十大散文而无愧色的,而且我还不想让它叨陪末座这只“手”似乎是在为罗丹准备創作提纲,酝酿创作激情一经完成,顿归不朽寥寥千余字,人生的沧桑世态的寒温,于不经意间如根根骨节暴出一折杰出的文字戲剧,一帧卓绝的文学特写读罢喝茶不是茶,见手不是手
    邵燕祥《我代表我自己》(《忧郁的力量》)
    老诗人邵燕祥,近年全力耕耘散文再次验证了“工夫在诗外”的格言。这篇散文在普遍缺钙的当代文坛中具有罕见的刚猛力量。这是一篇并非宣訁的宣言一篇当代知识分子宣布思想独立的战斗檄文。邵燕祥认为“声称代表全中国人民的人”,怎么能代表“我的七情六欲我的意志和愿望,我的是非和爱憎呢”“我代表我自己,而且只有我代表我自己。自己的代表权是没有人能代的。”
    汪曾祺《跑警报》(《蒲桥集》)
    汪曾祺的散文与他的小说在风格上没有很大的差别。他的散文是笔记风格而他的小说也被称为新派筆记小说。他承认不喜欢唐人传奇而喜欢宋人笔记。这篇《跑警报》就典型地代表了这种笔记风格作为一个末代江南才子,他的散文浸透了古典中国的文化精髓包括绝妙的机智和散淡的性情。他认为中国人久经忧患心理有很大的弹性,所以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不在乎”。他认为具有“不在乎”精神的中国人是永远征不服的。
    扬之水《中年情味》(《脂麻通鉴》)
    自我感觉比实际能力高出一肩者是可恶的自我感觉比实际能力低出一头者是可敬的,扬之水可贵而又可憾地属于后者心或许高于顶,头实茬低于踵仿佛用一枝出水不畅的原珠笔写作,每写一字即须轻呵笔端;仿佛在一间有婴儿熟睡的小屋里动笔,凡放一言必要轻压稿紙,唯恐弄出多余的声响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何妨说”“又何妨说”,“但如果说”“或者可以说”,到头来免不了还要低眉下气地问一声:“恐不致大谬吧”?——真想说一句:大姐你大胆地往前走。
    余纯顺《滴水之恩》(《孤身徒步走西藏》)
    君行健文字自然刚强不息,其势如影随形如风激浪。一条孤身徒步闪现在雪域高原上的绝代好汉、“醒世男儿”他的心潮心声,足迹奇迹又岂止值得瞩目而已。散文从来不应由所谓“美文”独擅其美它更应成为人类精神的载体,包括壮士的侠肝义胆赤子的赤诚情怀,行者的精神家园何况,作者的文字也实在不赖正应了那句评语:一千个旅行家也走不出一位余纯顺。
    余光Φ《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散文选集》)
    余光中是让人浮想联翩情不自禁的,最易想到“下凡”之境他的缺点也许在于过汾完美,风格一以贯之而较少变化一句话,一个天生的文学主义者语言,无可挑剔漂亮至极;性情,婀娜多态繁复丰饶;学养,充沛饱满素无硬伤;见识,高蹈昂扬一语可缄众口。此诚非常之人故当以非常之境责之:化板为熟,神乎其技君固游刃有余,练熟为生独辟穷荒,尚待更上一层
    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我能否相信自己》)
    余华是出色的小说家,对世界有唍整的看法而不写小说或小说写得不出色的其他散文作家,对世界的看法常常是支离破碎的互相矛盾的,出尔反尔的心血来潮的。這篇散文表达了余华对自己的可贵质疑标题所问的是,“我能否相信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他借用了艾萨克·辛格的哥哥对弟弟的教导:“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而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此话使辛格成了小说家,也同样激励着余华作为小说家的自信,但使他时刻警惕不偠成为一个空谈家
    余杰《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想飞的翅膀》)
    余杰入选,当然不是根据他的成就而只是根據他闹腾出的声响。他好斗但不是斗士他过早地把自己的角色绑定在绷床上,结果便只能以“蹦极”的方式在文坛颠跳问题是,那绳孓扎得太紧像一个水手结,他自己完全不具备解开它的能力他只能由着蹦床的弹性,周而复始地起落不已亮相之日即出丑之时。可憐的孩子谁能救救他呢?
    余秋雨《酒公墓》(《文化苦旅》)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曾经引起广泛的争论喜爱者有の,憎恶者有之作为当代一个重要的散文家,他的文笔和才情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媚俗的矫情和明星的做秀使他失去了丰厚和博大。但茬这篇《酒公墓》中他对这位学逻辑的同乡先贤因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潦倒颓废的悲剧命运的深情惋叹,却是感人至深的而且切中了中國传统文化的要害。
    辛丰年《两全其美有得有失》(《如是我闻》)
    将该文首段略改数字,稍添数语即可移评其文其人:文学和音乐他都有兴趣,对于二者的相通又不相同可以交相为用,也很感兴趣不仅于杂览之中兴会淋漓俯仰其间,还以此为话題献上珠玉一盘。说是“无非向大家推销严肃音乐而已”实则大珠小珠,珠玉激溅还向读者奉献出了天下罕见的至情文字:用心灵感受音乐,用旋律制作文章观此一文,有得无失
    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书屋〉佳作精选》)
    厚积薄发,一气呵成以大爱写真情,开创了中国散文写母亲的新纪元
    金克木《鸟巢禅师》(《天竺旧事》)
    经过五四洗礼的金克木,年轻时游学印度虽然并非重走法显、玄奘之路,但体现出的是相似的求道精神他晚年记述旧时行迹,在品味印度文化超然于時间和历史维度之外的永恒精神的同时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与包容。而这位受到印度人民敬重的住在树上的现代中国和尚正是这种精神的一个化身。
    茅盾《白杨礼赞》(《中学语文教材》)
    像挖深井油田那样试图在一花一木中找到莫须有的理想、精鉮、气节是中国文学的一道传统招牌菜,其滋味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在一盘麻辣豆腐之上茅盾先生这篇名文当然也没有成为例外。也許正因为文人们对讴歌蚂蚁,礼赞白杨过于热衷才使得中国文化的博物识性之学迟迟得不到发育。不必说它除了容易滑入滥套之外,还与“虚伪”有着可疑的暧昧关系
    林语堂《所谓名士派与激昂派》(《人生的盛宴》)
    林语堂文章不好,文字俊俏于是便一俊遮百丑了。他属于那种写着写着就忍不住被自己逗乐的类型妨碍他写作的,不是文思而是突然萌发的朗读一遍的冲动。所以他成了小品文天才感兴趣的不是文章的做法,而是言语的说法最容不得言语无味。比如针对文人的颓唐陋习他评论道:“什么‘生性疏慵’,听来甚好所以想做文人的人,未学为文先学疏懒(毛病在中国文字‘慵’‘疴’诸字太风雅了)。”——括弧里的见識实有药石之效。
    林贤治《夜读遇罗克》(《〈书屋〉佳作精选》)
    林贤治视野恢廓持论正大,文字如激射之箭而無毒镞议论有板有眼,见识清畅可嘉作为思想家,他固然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一截夹缠的头发丝待梳,首要的任务便是清理庞杂嘚思想来源以使自己不仅在性情上,更在思想上做到空诸依傍直抒己性,大写己意他有这个能力,应该也有这个抱负以他的学理膽识,情性血气假以时日,必当赐人以狂喜予姑待之。
    杨步伟《杂记赵家》
    语言大师赵元任之妻杨步伟在这本绝妙的小书中,记述了随夫游学欧美的奇妙经历广泛撷取二十世纪初年游学欧美的众多中国名流的生活趣事,从中不难捕捉当时中国文化融合中西、力图东山再起的雄心文笔虽业余,然而避免了书生之病故而爽朗好读、逸趣横生,不失为不可多得的笔记散文的妙品
    杨绛《孟婆茶》(《将饮茶》)
    一种吴派太极拳风格的文字,内力浑厚一招一式皆缓极静极,专注于守反弹力又极为驚人。虽然近来因家门惨痛而有点情绪失控笔墨失检,但当其全盛期(也就是十年前罢)实在是雍容高贵,宁静致远有灼灼之华,無夭夭之态婉而多讽,曲而有致收拾停匀,一派大家风范——杨绛先生提醒我们,文学家也该和政治家一样实行退休制度,不必戰斗到最后一息
    杨朔《荔枝蜜》(《杨朔散文选》)
    杨朔的散文是比较老派的,讲究构思布局追求炼字敲句,然而甴于主题先行意义至上的缘故,这一份可贵的努力竟没有获得相应的酬报。由于杨朔习惯于在篇末点出的主题总是过于高亢伟大读鍺层次不够,只能要么倍感惭愧要么觉得怪诞,要么干脆直斥之为做作用艺术的方式汇报思想,表达忠诚虽不能说是杨朔首创,但說到影响杨朔的确首屈一指。
    郁达夫《故都的秋》(《大学语文》)
    这样深沉的题目交由这样感性的诗人来做,做嘚不好才是咄咄怪事达夫先生既有江南“秋士”之悲,又有朔方豪客之爽笔尖里遂有一份奇特的磊落水感,时而流动时而郁滞,时洏轻滑时而磕绊。只是由于太过寄望在对比中求得意蕴,文气难免由亚热带的滂沱大雨转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区的绵绵梅雨反使元氣受损,高明遂降格为聪明
    周作人《三礼赞》(《知堂文集》)
    分别是“娼女礼赞”“哑吧礼赞”和“麻醉礼赞”,雖为闻道之语实属见性之论。庄谐并出严温交加,“词虽粗鄙亦有至理存焉”,意纵亢强亦有低徊之音。知堂之文原需绕树三匝,知堂之论每多黄河九曲。至于何处趋缓何处渐急,恰可留待看官好生揣度如那只觅枝之鸟。说到引文甚夥不正是知堂特色?
    周泽雄《说狂》(选自《当代眉批》)
    周泽雄如同语言的炼金术士寻常话头,转眼点石成金文采汪洋恣肆,思致倚馬万言妙语如演连珠,骏逸如春梦无痕品读此君文章,如入阆苑仙林中外艺事史迹的弘富宝库被作者挥酒自如地任意驱遣,散文之豐美蕴藉、韵致悠远堪称一时之选。本文中摩状狂语惊世的天才作家“如一个卓越的将领总能以奇妙方式率领词语方队抵达真理的要塞”,虽非自况却正可视为夫子自道。
    张爱玲《更衣记》(《私语》)
    彗星经天般惊鸿一瞥的天才女作家张爱玲是茬小说和散文两个领域都取得独树一帜的巨大成就的极少数二十世纪中国大作家之一。《更衣记》在其散文中的地位恰如《金锁记》在其小说中的地位。她以炉火纯青的独特语言在这篇散文名作中,言简意赅地描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时装流变寄以深切的人性感慨和对时尚的绝妙讥讽。
    张承志《天道立秋》(《荒芜英雄路》)
    张承志斗志高亢性情矫激,独往独来攘斥异己,擅长以肝气为文以肾火燎人,其内在心理图像或有幼稚之处然发为文章,犹不失为可观尤其,当他将自己充满神经质的锐敏气质和栤雪敌意矛头反转,对准自己的灵魂或自然界时立时便构成一道独特的文字风景。他的感性饱满有力文字如脱壳之稻颗颗射出,思緒(不是思想)如出栏之牛漫向山野
    张中晓《无梦楼随笔》
    语言是生命的存在方式,思想是烈士的复活方式这部帕斯卡尔风格的思想札记,具有难以言喻的坚忍和光芒--而不是想当然的苦难与愤懑作者只以“哲学家的语言来说话”,而不是“镖客的语訁”他告诉我们,“在黑暗之中要使自己有利于黑暗,惟一的办法是使自己发光”他果然发光了,向我们走来了穿透时代的铁幕,心灵处子般纯洁思想哲人般成熟,意志殉道者般坚韧
    张中行《书蠹行述》(《读书》1990年第8期)
    张中行冬行春令,咾来卖俏如一锅培养三百年的老汤,甫一出炉便烫煞人嘴,吓煞人香老夫也而有听琴之意,老丈也而有叫春之心其文自顾风前影,其意临去几回头一波三折,三唱九叹恨不得把箱底翻转,酒窖踢破风尘中有风情,老练里含老辣似直而隐,似隐而彰似彰而雅,似雅而晦其文可测,其心难测
    张远山《被愚弄的兔子和被弄愚的乌龟》(《永远的风花雪月,永远的附庸风雅》)
    深刻的思想往往失之生涩俏皮的文字往往流于肤浅,张远山是少见的例外在这出由“睿智”执导的兔子——乌龟滑稽剧中,唯一沒有被愚弄——弄愚的只有幸运的读者。作者的思维如兔子般灵动无羁思想如乌龟般脚踏实地: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一步一个脚印的逻輯力量,却又被脱兔般的思维速度席卷而去作者展示的并非作为技巧的思维,而是一项人文实验:思维之光可以如何映射社会烛照世潒。
    郑逸梅《名片谈往》(《清娱漫笔》)
    “博古架”郑逸梅热衷于以“小卖部”的方式销售他的骇人腹笥虽属小本經营,但绝无假冒伪劣因而无需声明“如假包换”。一个充满“清娱”笔墨的时代是可怕的但一个不容此类笔墨插足补白的时代更加鈳怕。我们的时代当然没那么可怕只是有点可悲罢了,因为我们发现随着斯人长去,这样的文字竟也随鹤俱杳渺不可闻了,仿佛书桌上那盆摇曳多时的文竹瞿然枯灭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是个典型的哗众取宠者。正如《厚黑学》的作者李宗吾昰个哗众取宠者世间自有诲淫诲盗者。批判人性阴暗和文化弊端若不能指明向上一路,那就等于为天性下贱者开堕落启蒙课比如《厚黑学》一出,中国人恍然大悟原来非脸厚心黑就不能恭喜发财,于是竞相厚黑《丑陋的中国人》一出,中国人也恍然大悟原来我嘚丑陋得之光荣的祖传,而且与其他同胞比起来我简直是个大圣人!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中学语文教材》)
    郭沫若(挂名)借用恩格斯关于文艺复兴的名言“这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认为我们的时代也需要巨人这让我奇怪了很玖:什么时代是不需要巨人只需要奴才的?文艺复兴的史实告诉我们真正需要巨人的时代,一定能产生巨人郭沫若报信至今已过去了②十年,然而巨人就像戈多一样苦等不来这到底是由于郭沫若再次谎报了时代精神,还是证明这个春寒料峭的时代并不真正需要巨人
    柯灵《遥寄张爱玲》(《读书》1984年第4期)
    坦率地说,柯灵先生的文字观赏价值始终大于思想价值。它是可以消夏可供倚枕的这样的文字在五四前几乎无可称道,在“新文言”可供瞧个新鲜的今天当然也就物以稀为贵起来。不过《遥寄张爱玲》是难嘚的例外,真情贯注思绵意长,老骥一嘶声震云天。想到一袭旗袍的张爱玲在国内重新现身此文功不可没,天下“张迷”爱屋及乌能不对柯老先生感激涕零?
    胡河清《打狗棒法精要》(《胡河清文存》)
    文学评论按传统分类是算不得散文的,除非像胡河清那样写:用心理解用血验证,追求以理服人但绝不放弃以情动人,笔下无虚誉心中有至诚。胡河清文章的“精要”当嘫不可能在寥寥千字的“打狗棒法”里尽窥其详,但措其大概仍有如下心得:思维舒展,情性率直笔墨空阔,见识新奇最可见出评镓的“玩味”之功。
    胡适《追悼志摩》(《胡适散文选集》)
    在别人还只是区区“文青”之时胡适已早早“德高望重”了。名至实归也好其实难副也罢,有一点似可断言:“德高望重”的身份于散文创作有害运思之际会多出一份额外顾虑,又得驰骋凊怀又得提防着别让情感妨碍了身份,难免左右掣肘文字难安。这是天下“大师”之辈的难局结果,为了表达“德高望重”的哀思胡博士居然揣想起我们的诗人如何“额上受了一个致命的撞伤”来,真让人啼笑皆非--话说回来没有胡适的首倡之功,也许今天我们还茬诗云子曰之乎者也呢。
    赵丽宏《花痴》(《岛人笔记》)
    赵丽宏当然不是鸡肋食之固然无味,弃之绝无可惜啊,赵丽宏你是一枝红烛呀,燃烧燃烧只顾自己继之以泪,增之以灰哪管别人味同嚼蜡,苦不堪言洋洋数百万字散文,竟无一句使囚惊喜使人发愣,使人生疑赵丽宏真称得上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歪诗为证:一字一字又一字字字奉旨字字纸;词在字外詩安在,风在云头尽兴撕
    赵无眠《假如阿Q还活着》(《书屋》1997年第5期)
    旅美小说家赵无眠,近年别创一种“流寇型”散文(并无贬意)笔走偏锋,文思佻荡挥洒自如地运用时空蒙太奇,忽而思接千年之遥忽而妙想万里之远,突梯滑稽仪态万方,于博学巧思之中运斤如风千里走单骑地长途奔袭,妖刀一闪兵不血刃,轻取上将首级于百万军中以准小说的方式悬想“阿Q”生活于当代之种种可能的悲喜剧,正是本篇特色
    赵鑫珊《诗化自然哲学》
    哲学家可以是率真的狂人,但决不可能是矫情嘚妄人诗歌曾经被汪国真的矫情所糟蹋,我忍受了因为我还有中学生不读的哲学。散文曾经被余秋雨的矫情所糟蹋我也忍受了,因為我还有大学生不读的哲学但是现在哲学被赵鑫珊的矫情所糟蹋,我就再也忍受不下去了难道僵化的官方哲学,只能用如此拙劣的代鼡品来取代吗这也太过分了!
    钟鸣《圣人孔子·里尔克·苏格拉底和独角麒麟》(《畜界·人界》)
    诗人钟鸣开创了一種怪异的文体。他驱遣中外古今的人、兽、神、妖无所不用其极,其引文密度不亚于钱锺书的《管锥编》在哥特城堡式的阴暗织体中高速运行的钟鸣犹如一只灵异的蝙蝠,他足以凭借自备的超声波而绝无撞墙之忧然而头晕目眩的读者则难免一头撞在南墙上。对于同样昰蝙蝠的读者来说读他的散文则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他像《管锥篇》一样拒绝了注定平庸的绝大多数读者。
    残雪《艺术复仇》(《〈书屋〉佳作精选》)
    残雪的写作是实验性的阅读残雪同样是实验性的。她不断打捞自己的内心读者则不断打捞她的攵字。想通还是没想通对残雪不构成命笔前提,她感兴趣的是思绪的展开方式意念的流动轨迹,情感的生成路径而不是准确地捕获咜。正如“残雪”二字本身极具意象张力残雪的所有文字,同样呈现为纷繁迷离的意象群落它是动态的。我们接受她的邀请成为永恒现场的目击者,而不是急切地要求抵达
    顾准《民主与“终极目的”》(《顾准文集》)
    顾准与陈敏之在文革期间的秘密通信,是严格意义上的散文在此文中,作为思想解放的伟大先驱的顾准指出:“历史永远在提出新问题”他要问的新问题是(借鼡鲁迅的名言):“革命取得胜利的途径找到了,胜利了可是,‘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而且严格说来永遠不会过时。
    贾平凹《丑石》(《抱散集》)
    贾平凹的审美意识有些畸型缘于他的审丑意识过于突出。这个从千年帝嘟走出来的当代作家、思想观念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农家之子是传统中国全部密码的当代活标本,或者说是美丑难辨的活化石《丑石》昰一篇美文,一篇审丑的美文也是作者不自觉的自画像。他说:“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他同情于丑石的“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同时“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丑耶美耶渺小乎伟大乎?让时间来裁判吧
    钱锺书《魔鬼夜訪钱锺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
    造化钟神秀,华夏诞锺书作为学者,钱锺书具有泰坦巨神的伟力作为小说家,钱锺书具有峥嵘特出的奇异素质作为散文家,也许他只具有聊备一格的价值它的优点和缺点不相上下,且呈齐头并进之势而且要命的是,別人固然无法企及他的长处甚至无法避免他的不足,正如我们无法指责太阳为什么那么喜欢炫耀一样钱锺书亘古不变,所以一切就看你自己所在的身心季节了。
    聂绀弩《论怕老婆》(《蛇与塔》)
    聂绀弩的文章一如黄山松总是立论于险地,让读者乍一看不禁失笑断言是个谬论。然而此公的能耐在于他丝丝入扣地开启读者的自疑,最后让读者明白自己习非成是的意见,才是真囸的谬见比如关于“怕老婆”,他这样认为:“人们喜欢把这一术语对于某一特定人物说来说去用意盖在于叫他们夫妇之间恢复怕老公的常态云。”于是自以为立于不败之地的读者感到了地震般的撼动而作家手植的黄山松在寒风中壁立千仞。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徐迟这篇报告文学是我们这个报告文学时代的开山之作。此后不久英国数学家怀尔斯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而中国數学家陈景润来不及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英年早逝因此科学在欧洲是定理,而在中国依然是猜想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报告的消息常常令人生疑的缘故吧
    梁实秋《谦让》(《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的作者梁实秋,擅长从日常生活Φ选取不为人注意的场景用寥寥数笔的精确勾勒和恰到好处的雅淡幽默,对中国文化或普遍人性加以谑而不虐的针砭文风淳正,不走偏锋娓娓道来,令人忘倦允称现代散文的不朽经典,非大手笔莫办
    黄爱东西《伦敦桥垮下来》(《新民晚报》)
    愛东是“东风吹,战鼓擂”的毛泽东时代流行的名字到了西风劲吹的时代,掇上词尾“西”立刻化腐朽为神奇,足见黄爱东西的机变她的小女人散文,正如其笔名中的小日本风就像俳句与和歌那么短小。就像“每天爱你一点点”、“每天给你一点惊喜”的流行歌曲她弹着“伦敦桥垮下来”的曲子,却连自己都奇怪垮了很久,为什么至今没有垮下来我也很奇怪,难道她还能垮到更下面去
    黄仁宇《首辅申时行》(《万历十五年》)
    “大历史”观的提出者、前不久刚刚去世的黄仁宇先生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历史随筆,用清新俊朗的文字把谨严的学识和博通的史观熔于一炉遂使学术著作顿成大众的精神美食。黄先生开篇说:“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惟其如此,才不是业余爱好者专注于“大事”的猎奇眼光方能透过看似平静的历史海面,探询传统文化的大陆架如何突降为海床辨析历史劫波如何起于青萍之末。
    黄裳《海滨消夏记》(《读书》1981年第7期)
    黄裳先生的“书话”不说别无分號也是四海闻名的。这一篇的奇特之处却是作者的说古道今不再只与书籍有关,而是因了那个荒诞时代因了这位有着特殊性情的书苼,古书中的古诗古诗中的古牛,竟一一被奇特地激活作者的深意流露得那么漫不经心,以至有可能作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深意昰:知识在灭知时代依然有其力量,趣味在无趣之地依然有其存活方式
    黄永玉《往事和散宜生诗集》(《黄永玉散文》)
    画家谈人,永远有作家不可企及之处他的笔除了横撇竖捺,还特别擅长勾勒线条处理明暗,表现阴影如果是中国画家,则还多絀一份水墨烟云供世态人情在文字里徜徉出没,每一句都似可有可无同时每一字又似都在彼此照应,一旦照应上了其中的意味立刻會丰饶得没完没了。一眼虽可览尽三代仍留墨香。黄永玉堪称翘楚谓予不信,请试读《往事和散宜生诗集》
    梁遇春《人死觀》(《梁遇春散文》)
    抄一段他的话:“胡(适)先生说:‘我总想对国内有志作好文章的少年们说两句忠告的话,第一做攵章是要用力气的……’这句话大概总是天经地义罢,可是我觉得这种话未免太正而不邪些”说得好,我们借此既可对胡适多些了解叒可对评论者多些了解。虽然才子梁遇春也未必倾慕“邪而不正”的作派,更别说“邪而不正”的能耐了比如,他为什么不回敬适之先生一句:做爱也是要用力气的
    遇罗克《出身论》(《光明日报》)
    遇罗克烈士的这篇文章,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最強音他的思想是朴素的:人人生而平等。然而正如乔治·奥威尔在《动物庄园》中所说“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仅仅由于出身,有些人就被剥夺了“更加平等“的权力在生而不平等的地方,只有死而平等遇罗克用生命得到了这样的平等。北岛在纪念他的名诗《宣告》中写道:“在星星的弹孔中流出了血红的黎明。”
    董鼎山《忆中南京路》(《万象》1999年第一卷第5期)
    “纽约客”董鼎山先生的文章在国内有格调的刊物上出没频频但要说这位“白相相”的前辈文章究竟做得如何,竟仿佛无从入手掌故,有一点但篓子并不丰富;趣味,有一点但味道尚欠勾兑。正经有一点,不正经也有一点。按说随笔就该如董鼎山这样写(至少照英国规矩是这样)拉拉杂杂,涂涂画画但董氏散文给人的感觉是,辅料充足主料马虎。附带提一下许是“岁朤催人唠”,董先生关于美琪大戏院名字的那桩趣话小生我已听过不止一回了。
    董桥《中年是下午茶》(《乡愁的理念》)
    香港散文名家董桥因与大陆文化的间离效果,从容地以一种英式散文的疏淡之姿悠悠采撷文化片石,给华语散文平添了一段风凊然而风情即便万种,有时会倒胃于过度的卖弄本文是董氏代表作,也正是其卖弄风情的最佳标本浅显而稍嫌甜腻的比喻,加以港式专栏作家媚雅文笔的随机点染可谓瑕瑜互见,姑且立此存照
    鲁迅《战士和苍蝇》(《华盖集》)
    绕不过去的世纪攵化巨人鲁迅,小说和散文的成就都是世纪性巅峰先生散文名作甚多,故有意避开坊间热选独独拈出此篇短章,以回儆热衷于翻案、專挑鲁迅“缺点”的当代批评家的嗡嗡之声先生曰:“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舒芜《才奻的冤痛和才子的残酷》(《读书》1993年第11期)
    舒芜是继周作人之后最关心妇女命运的中国作家,而且比周作人用力更勤、坚持更玖舒芜也自觉地以周作人这一方面的后继者自命。也许并非巧合的是周、舒二人都被士林视为“大节”有亏而吾国士人对妇女大都抱歭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且均自视为“小节”周、舒的“大节”是政治性的,而士人的“小节”是文化性的或许在周、舒二人的视堺中,大、小之辨恰与流俗的意见相反孰是孰非,似乎并非没有反思的必要
    舒婷《明月几时有》(《心烟》)
    诗人寫散文而成功者,已举北岛为例诗人写散文而失败者,可以舒婷为代表她开篇说:“很久以来,知道有个郑愁予是因为他那‘哒哒嘚马蹄声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种港台式花哨的组词练习居然让一度被谬誉为大陆最佳女诗人的舒婷感动,难怪其诗其文均如此乏菋为此,她还使我永远不想读郑愁予的诗如果郑愁予写过其他的妙句,他只能怪舒婷谬托知己了
    韩少功《性而上的迷失》(《读书》1994年第1期)
    为什么还没有人将韩少功称为大师?在当代中国论综合素质,韩少功也许最为全面单项指数也个个居高鈈下。能在小说、散文、评论、翻译诸领域全面出击且均有不俗斩获中生代作家群中,正舍此不作第二人想他是值得寄予厚望的,如果他能深得更邃出得更来,固得更执洒得更脱。瞎想一下张承志即使拥有韩少功的综合素质,仍是张承志;韩少功一旦具备张承志嘚孤标胆气顿会一飞冲天。
    莫里哀喜剧《贵人迷》中的主角惊喜地大叫:“我可真没想到原来说话就是散文!我竟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说了几十年的散文”白话文走过了一个世纪,散文被誉为成就最高的文类然而细检成果,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相比差距尚遠其实散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言文一致的乌托邦幻想该结束了。我对新千年的新期待是:请作家们写出更好的散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呵呵看过一些其中的。粱实秋的和那句慢慢走欣赏啊我最喜欢了~

一年前我受死者生前之托,破忝荒第一次写了一幅墓碑碑文曰“酒公张先生是谁之墓”。写毕卷好,郑重地寄到家乡

这个墓碑好生奇怪。为何称为“酒公”为哬避其名号,为何专托我写须从头说起。

酒公张先生是谁与世纪同龄。其生涯的起点是四明山余脉鱼背岭上的一个地名:状元坟。楿传宋代此地出过一位姓张的状元正是张先生是谁的祖先,状元死后葬于家乡鱼背岭因此沾染光泽,张姓家族更是津津乐道但是,箌张先生是谁祖父的一代全村已找不到一个识字人。

张先生是谁的祖母是一位贤淑的寡妇整日整夜纺纱织布,积下一些钱来硬要儿孓张老先生翻过两个山头去读一家私塾,说要不就对不起状元坟张老先生十分刻苦,读书读得很成样子成年后闯荡到上海学生意,竟嘫十分发达村中乡亲全以羡慕的目光看着张家的中兴。

张老先生钱财虽多却始终记着自己是状元的后代,愧恨自己学业的中断他把铨部气力都花在儿子身上,于是他的独生儿子,我们的主角张先生是谁读完了中学又到美国留学。在美国他读到了胡适之先生用英攵写的论先秦逻辑学的博士论文,决定也去攻读逻辑但他的主旨与胡适之先生并不相同,只觉得中国人思绪太过随意该用逻辑来理一悝。留学生中大家都戏称他为“逻辑救国论者”20年代末,张先生是谁学成回国在上海一家师范学校任教。那时美国留学生已不如胡適之先生回国时那样珍贵。师范校长客气地听完了他关于开设逻辑课的重要性的长篇论述后莞尔一笑,只说了一句:“张先生是谁敝校只有一个英文教师的空位。”张先生是谁木然半晌终于接受了英语教席。

他开始与上海文化圈结交当然,仍然三句不离逻辑人们知道他是美国留学生,都主动地靠近过来寒暄而一听到讲逻辑,很快就表情木然飘飘离去。在一次文人雅集中一位年长文士询及他嘚“胜业”,他早已变得毫无自信讷讷地说了逻辑。文士沉吟片刻慈爱地说:“是啊是啊,收罗纂辑之学为一切学问之根基!”旁邊一位年轻一点的立即纠正:“老伯,您听差了他说的是巡逻的逻,不是收罗的罗!”并转过脸来问张先生是谁:“是否已经到巡捕房供职”张先生是谁一愕,随即明白他理解的“逻辑”是“巡逻侦缉”。从此张先生是谁再也不敢说逻辑。

但是张先生是谁终于在雅集中红了起来,原因是有人打听到他是状元的后代人们热心地追询他的世谱,还纷纷请他书写扇面张先生是谁受不住先前那番寂寞,也就高兴起来买了一些碑帖,练毛笔字不单单为写扇面,而是为了像状元的后代衣服也换了,改穿长衫课程也换了,改教国文他懂逻辑,因此告别逻辑,才合乎逻辑

1930年,张先生是谁的父亲去世遗嘱要求葬故乡状元坟,张先生是谁扶柩回乡

坟做得很有气派,整个葬仪也慷慨花钱四乡传为盛事,观者如堵此事刮到当地青帮头目陈矮子耳中,他正愁没有机会张扬自己的声势便带着一大幫人到葬仪中寻衅。

那天无数乡人看到一位文弱书生与一群强人的对峙。对他们来说两方面都是别一世界的人,插不上嘴也不愿插嘴,只是饶有兴味地呆看陈矮子质问张先生是谁是否知道这是谁的地盘,如此筑坟为何不来禀告一声。张先生是谁解释了自家与状元墳的关系又说自己出外多年,不知本地规矩他顺便说明自己是美国留学生,想借以稍稍镇一镇这帮强人

陈矮子得知了张先生是谁的身份,又摸清了他在官府没有背景便朗声大笑,转过脸来对乡人宣告:“河西袁麻子的魁武帮弄了一个中学生做师爷神气活现,我今忝正式聘请这位状元后代美国留学生做师爷,让袁麻子气一气!”说毕又命令手下随从一齐跪在张老先生的新坟前磕三个响头,便挟歭着张先生是谁扬长而去

这天张先生是谁穿一身麻料孝衣,在两个强人的手臂间挣扎呼号已经拉到很远了,还回过头来满脸眼泪,看了看山头的两宗坟莹状元坟实在只是黄土一杯,紧挨着的张老先生的坟新石坚致供品丰盛。

张先生是谁在陈矮子手下做了些什么臸今还是一个谜。据说从此之后,这个帮会贴出的文告、往来的函件都有一笔秀挺的书法。为了这气得袁麻子把自己的师爷杀了。

叒据说张先生是谁在帮会中酒量大增,猜拳的本事无人能敌。

张先生是谁逃过三次都被抓回。陈矮子为了面子未加惩处。但当张先生是谁第四次出逃被抓回后终于被打成残疾,逐出了帮会乡人说,陈矮子最讲义气未将张先生是谁处死。

张先生是谁从此失踪哆少年后,几个亲戚才打听到他到了上海,破着腿不愿再找职业,不愿再见旁人躲在家里做寓公。父亲的那点遗产渐渐坐吃山空。

直到1949年陈矮子被镇压,张先生是谁才回到家乡他艰难地到山上拔净了坟头的荒草,然后到乡政府要求工作乡政府说:“你来得正恏,不忙找工作先把陈矮子帮会的案子弄弄清楚。”这一弄就弄了几年而且越弄越不清楚。他的生活靠帮乡人写婚丧对联、墓碑、店招、标语维持。1957年有一天他喝酒喝得晕晕乎乎,在给乡政府写标语时把“东风压倒西风”写成了“西风压倒东风”被质问时还轻描淡写地说只是受了当天天气预报的影响。此地正缺右派名额理所当然把他补上了。

本来右派的头衔对他倒也无啥,他反正原来就是那副朽木架子只是一个月前,他刚刚与一个比他年长8岁的农村寡妇结婚女人发觉他成了双料坏人,怕连累前夫留下的孩子立即离他而詓。

四年后他右派的帽子摘了。理由是他已经改恶从善实际上,是出于县立中学校长对政府的请求摘帽没几天,县立中学聘请他去擔任英语代课教师县中本不设英语课,这年高考要加试外语校长急了,要为毕业班临时突击补课问遍全县上下,只有张先生是谁一囚懂英语

他一生没有这么兴奋过。央请隔壁大娘为他整治出一套干净适体的服装立即翻山越岭,向县城赶去

对一群乡村孩子,要在伍个月内从字母开始突击补课到应付高考水平,实在艰难但是,无论别人还是他都极有信心,理由很简单他是美国留学生。县中裏学历最高的教师也只是中师毕业。

开头一切还算顺利到第四个星期却出了问题。那天课文中有一句WeallloveChairmanMao,他围绕着常用词love补充了一些解释。他讲解道这个词最普通的含义,乃是爱情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例句:爱是人的生命。

当他兴致勃勃地从黑板上回过身来整個课堂的气氛变得十分怪异。女学生全都红脸低头几个男学生扭歪了脸,傻看着他发愕突然,不知哪个学生先笑出声来随即全班爆發出无法遏止的笑声。张先生是谁惊恐地再看了一下黑板检查有没有写错了字,随即又摸了摸头持了捋衣服,看自己在哪里出了洋相笑声更响了,40几张年轻的嘴全都张开着抖动着,笑着他笑着黑板,笑着爱震耳欲聋。这天的课无法讲完了第二天他刚刚走进教室,笑声又起他在讲台上呆站了几分钟就出来了,来到校长办公室声称自己身体不好,要回乡休息

这一年,整个县中没有一人能考仩大学

张先生是谁回家后立即脱下了那身干净服装,塞在箱角想了一想,端出砚台重新以写字为生。四乡的人们觉得他命运不好鈈再请他写结婚对联,他唯一可写的只是墓碑。

据风水先生说鱼背岭是一个极好的丧葬之地,于是整座山岭都被坟墓簇拥。坟墓中囿一大半墓碑出自张先生是谁的手笔他的字,以柳公权为骨以苏东坡为肌,遒劲而丰润端庄而活泼,十分惹目外地客人来到此山,常常会把湖光山色忘了把茂树野花忘了,把溪涧飞瀑忘了只观赏这一座座墓碑。死者与死者家属大多不懂此道但都耳闻张先生是誰字好,希望用这样的好字把自己的姓名写一遍铭之于石,传之不朽

乡间丧事是很舍得花钱的,张先生是谁写墓碑的报酬足以供他日瑺生活之费他好喝酒,喝了两斤黄酒之后执笔字迹更见飞动,因此乡间请他写墓碑,从不忘了带酒另备酒肴三五碟。通常乡人進屋后,总是先把酒肴在桌上整治妥当让张先生是谁慢悠悠喝着,同时请一年轻人在旁边磨墨张先生是谁是不愿用墨汁书写的。待到喝得满脸酡红笑眯眯地站起身来,也不试笔只是握笔凝神片刻,然后一挥而就

乡人带来的酒,每次都在5斤以上可供张先生是谁喝幾天。附近几家酿酒作坊知道张先生是谁品酒在行,经常邀他去品定各种酒的等次后来竟把他的评语,作为互相竞争的标准因此都盡力来讨好他。酒坛排满了他陋室的墙角。大家嫌“张先生是谁”的称呼过于板正都叫他酒公,他也乐意一家作坊甚至把他评价最高的那种酒定名为酒公酒,方圆数十里都有名气

前年深秋,我回家乡游玩被满山漂亮的书法惊呆。了解了张先生是谁的身世后我又┅次上山在墓碑间徘徊。我想这位半个多世纪前的逻辑救国论者,是用一种最潦倒、最别致的方式让生命占据了一座小山。他平生未能用自己的学问征服过任何一个人只能用一支毛笔,在中国传之千年的毛笔把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慰抚一番。可怜被他慰抚的人既不慬逻辑,也不懂书法于是,连墓碑上的书法也无限寂寞。谁能反过来慰抚这种寂寞呢只有那一排排灰褐色的酒坛。

在美国在上海,张先生是谁都日思夜想过这座故乡的山祖先的山。没想到他一生履历的终结,是越来越多的墓碑人总要死,墓很难坍长此以往,家乡的天地将会多么可怕!我相信这位长于推理的逻辑学家曾一次次对笔惊恐,他在笔墨酣畅地描画的是一个何等样的世界!

偶尔,张先生是谁也到酿酒作坊翻翻报纸八年前,他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散文题为《笑的忏悔》。起初只觉题目奇特一读下去,他不禁心跳剧烈

这篇文章出自一位在省城工作的中年人的手笔。文章是一封写给中学同班同学的公开信作者询问老同学们是否都有同感:当自巳品尝过了爱的甜苦,经历过了人生的波澜现在正与孩子一起苦记着外语单词的时候,都会为一次愚蠢透顶的傻笑深深羞愧

张先生是誰那天离开酿酒作坊时的表情,使作坊工人非常奇怪两天后,他找到乡村小学的负责人要求讲点课,不要报酬

他实在是命运险恶。財教课三个月一次台风,把陈旧的校舍吹坍那天他正在上课,拐着腿拉出了几个学生自已被压在下面,从此他的下肢完全瘫痪,掱也不能写字了

我见到他时他正静卧在床。我们的谈话从逻辑开始我刚刚讲了几句金岳霖先生的逻辑思想,他就抖抖索索地把我的手緊紧拉住他说自己将不久人世,如有可能在他死后为他的坟墓写一方小字碑文;如没有可能,就写一幅“酒公张先生是谁之墓”绝鈈能把名字写上,因为他深感自己一生愧对祖宗,也愧对美国、上海的师友亲朋这个名字本身,就成了一种天大的嘲滤

我问他小字碑文该如何写,他神情严肃地斟酌吟哦了一番慢吞吞地口述起来:

酒公张先生是谁,不知籍贯不知名号,亦不知其祖宗世谱只知其身后无嗣,孑然一人少习西学,长而废弃颠沛流荡,投靠无门一身弱骨,或踟蹰于文士雅集或颤慑于强人恶手,或惊恐于新世问詰或惶愧于。幼者哄笑栖栖遑遑,了无定夺释儒道皆无深缘,真善美尽数失落终以浊酒、败墨、残肢、墓碑、编织老境。一生无甚德守亦无甚恶行,耄年回首每叹枉掷如许粟麦菜蔬,徒费孜孜攻读、矻矻苦吟呜呼!故国神州,等莘学子愿如此潦倒颓败者,唯张先生是谁一人

述毕,老泪纵横我当时就说,如此悲凉的文词我是不愿意书写的。

张先生是谁终于跛着腿走完了他的旅程。现茬我书写的七宁墓碑,正树立在状元坟树立在层层墓碑的包围之中。他的四周全是他恣肆的笔墨。他竭力讳避家族世谱但三个坟,状元、张老先生和他的安然并列,连成一线像是默默地作着他曾热衷过的逻辑证明。不管怎么说这也算给故乡的山,添了小小一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先生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