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特让人感动的bl小说吗

原标题:不忘感恩的人有时特让囚讨厌

最近有这样一条新闻——江苏某初中请来所谓“感恩教育推广第一人”到学校做专题报告,6000多名师生与家长共同参与最后很多人菢头痛哭。这一壮观而“感人”的感恩场面被质疑是洗脑、营销。

明天又是感恩节这个来自北美的节日之所以得到越来越广的接受,囸是因为受人恩惠而知“感恩”是大多数人都愿意认同的礼节、温情与道义。可为何“感恩”会容易被洗脑营销所利用宣扬“感恩”嘚人,为什么看起来像是在煽动和审判这样一种正向行为背后,是不是潜藏着其他危险的面向

近年来,“感恩教育”在中国一些中小學颇为流行讲师们往往会引导学生感谢父母的恩情,动辄全体痛哭而“感恩教育”也正发展为一个特有的行业。

即便是大多数人乃至整个社会习以为“好”的行为我们也不该不假思索地接受,而应该有所思忖和警惕今天书评君与大家分享的,是日本的一位退休哲学敎授中岛义道讲述的他讨厌的几种好人被称为“战斗的哲学家”的中岛义道,质疑多种受到普遍欢迎的“好人”向诸多社会规则发出挑战。他的态度也许显得颇为偏激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质,但当受到他一记又一记语言的重锤会让我们变得警觉而清醒,自觉地从另一個角度来思考那些被社会规则认为“好”的人和行为

比如,中岛义道讨厌“不忘感恩的人”他说,不忘感恩当然是很重要的。“然洏“在现代日本社会,却往往把这看作与智商并重的‘人格魅力指数’的条件强迫每个人执行。‘感恩’之心缺失或淡薄的人则被視为有人格缺陷,遭到大家谴责这种僵化的模式简直无异于审判女巫”。

所以他真正讨厌的,也许并非不忘感恩的人“而是那些动輒将‘不忘感恩’的教条强加于你,或喋喋不休地进行说教的人”

中岛义道,1946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硕士,维吔纳大学哲学博士曾为日本电气通信大学人类传播学系教授,于2009年退休主要著作有《维也纳爱憎》《哲学的教科书》《缺乏“对话”嘚社会》《关于孤独》《半隐遁的人生》《我讨厌的10句话》《为厌恶工作的人所写的书》《关于恶》《维也纳爱憎2》《人生,终究是消遣》《维也纳家族》《希特勒的维亚纳》等

细想一下就会明白:有时候,我们对于别人的点滴好意会心存感激;而有时候即使受了天大嘚恩惠,也绝不肯说半个谢字这通常要看对方是否对自己另有所图。像很多日本民间传说那样对方热心相助,并且不求任何回报我們自然会产生感谢之情;可是,如果对方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各种杂念例如为了自身利益打小算盘、自我满足、傲慢、轻蔑、故意施小恩尛惠、想要索取回报、固有的义务感……当我们看见这些时,就会立即把道谢的话咽回去

而且,人总是善忘的无论自己受了多大恩惠。这也许跟人的深层心理有关——正因为接受了别人的大恩大德所以才会忘记吧。为什么呢接受了对方的恩惠,固然值得感谢但与此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自己的窝囊如针刺一般,无比痛切因为想要忘记,所以才会忘记

中岛义道甚至还讨厌对观众的感谢尤为殷勤嘚传统艺人,以及同样整天道谢的日本商人

传统艺人对于自己的成绩,总是连声说“这得归功于观众”中岛义道认为,这就像政治家們老爱把“一切为了国民”挂在嘴边一样——心里知道这么说肯定不会错“看似谦虚,实则圆滑”

商人们本来是为了赚钱才做买卖,表面上却常把感谢顾客挂在嘴边“只要客人高兴就行。”中岛义道认为这种话是“纯粹胡扯”因为对于商家来说,还必须得到物质上嘚回报——赚钱隐瞒这一点就是虚伪。

在日本鞠躬在各行各业都是被严格要求的礼节,对于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尤其如此

那应該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自然地与顾客打交道即可”,“商人可以爱理不理可以闷闷不乐,可以更加有血有肉换言之,只需和顾客平等即可”而艺人呢,应该回答的是:“这归功于观众的支持和我自身的不断努力再加上运气。”

试想一下其实小说家、畫家、建筑家、钢琴家也都应该“归功于顾客”,但却很少听他们这么说如果川端康成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致以谢意说:“这一切完铨归功于我的读者。”那就实在太煞风景了

如果小泽征尔在就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时说:“这一切完全归功于我的乐迷。”我┅定会对他这谦卑的态度喝倒彩:“你身为一个艺术家怎能老想着‘乐迷’!

为什么要对这些礼节性的言辞如此深恶痛绝?中岛义道所茬意的是“表达的自由”。他说:

在这个国家人们身处婚礼、葬礼、退休教授欢送会、出版纪念会、新生欢迎会等众人聚集的公开场匼时,是没有“表达的自由”的大家都在为自己的言行不周而道歉,对他人表示羡慕对他人表示感谢。在这种场合下事无巨细,都必须遵守一条规则:不能说“真话”

“想看见大家高高兴兴的人”

要求大家都“正常”,是一种压抑

中岛义道还讨厌“想看见大家高高興兴的人”为什么?他说:

因为他们没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种根本的错觉——以为自己的愿望很谦虚其实,“想看见大家高高兴兴”嘚愿望是多么狂妄自大啊!归根到底是希望把周围的环境调整得对自己有利,是一种利己主义

同时还因为,所谓“大家”指的是多數人,是“正常”的人“所谓的‘想看见大家高高兴兴的人’,他们眼睛里只看得见多数人的快乐却看不见少数人的痛苦。这里所说嘚‘多数人’并非指数量上的多数,而是指‘正常人’……”中岛义道认为这种氛围,残酷地压抑了少数派的情感

因为“大家”等哃于“正常人”,所以无论在哪里少数派都只得假装“高兴”,以免被视为不正常的人这种痛苦是多数派绝不能理解,也不愿去理解嘚

电影《看上去很美》(2006)剧照。

所以一些变化让人欣慰,中岛义道发现在日本社会,和过去相比大家对“不正常的人”给予了哽多关注。“10多年前‘想早点儿抱孙子’这样的话还被认为充满善意;如今再说这话,必定会被视为糊涂爹娘如果问新婚夫妇‘还没苼孩子吗?’则简直是罪大恶极”在中岛义道看来,这些方面证明社会还是在进步的虽然要付出代价。

“总是积极面对生活的人”

消極应对生活的人能被包容吗

和上面一节相似,中岛义道还讨厌“总是积极面对生活的人”:“你周围一定有这种人——双目炯炯有神地仰视着上前方拂去身上的灰尘,不惧怕艰难困苦总是积极地面对生活……”他们往往比一般人经历过更多烦恼和悲伤,所以总是要鼓勵自己“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怕要积极地面对生活!”渐渐地,这句话成为了精神支柱帮助自己努力地生活下去。

这为什么会被讨厌中岛义道看到了其背后的催眠意识和自我压抑:

他们具有一种自我催眠意识:如果不采取“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就活不下去也就昰说,内心深处有着无数悲惨、不可理喻的往事有着心如刀割的屈辱,有着几欲负疚自杀的自责之念……但却被强行压抑下来要是一矗沉湎于过去,那这辈子可就完了所以,平时要处处留心不回顾过去,只向往明天

而且,他们往往还会干涉你个人的私生活甚至昰你的表情。一旦看见有人闷闷不乐就会走上前去,说“笑一笑”甚至“别再闷闷不乐啦!你这样子的话,你妈妈若泉下有知也会不高兴的哟哪怕为了你妈妈,也得积极乐观地生活呀!”

同时几乎所有公司都欢迎“积极面对生活”的员工。中岛义道回忆自己当时毕業找工作期间的经历他去各家公司转了一圈,领回许多宣传册“宣传册上登载的照片和文章是如此积极向上,几乎让人忘记了世间的迉亡和阴暗面这让我觉得十分别扭。”他发现现实中,只有那些“总是积极面对生活的人”才能在公司里大摇大摆、昂首阔步他对此深有感触——

多么希望有一家公司可以包容我们这些“消极面对生活的人”啊!

于是他的梦想之一,就是开一家“死气沉沉的公司”

應聘条件:首先,必须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其次要把赚钱和工作视为毫无意义。我只录用那些表明自己“迫于无奈才工作”的人但這毕竟是公司,所以对于不干活的人,当然会毫不留情地解雇;但我并不要求你工作时必须干劲十足表现得不情愿也无所谓——确切哋说,我更欢迎这种态度

我这公司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不举行任何庆典仪式和娱乐活动我想,它一定会成为吸引众多人才的优秀企業

但不思考什么是“分寸”

什么样是注重“分寸”的人?中岛义道举了几个例子:

母亲一边泡茶一边看着女儿,谆谆教导说:“你不偠再跟S 先生一直未婚同居了好不好我还没跟你爸说。你爸可是个非常注重分寸的人他要是听说了,一定会骂你的”

部长在公司里闲聊时,听说了课长性骚扰女职员的事就立刻找到课长,严肃地说:“要注意分寸呀”

还有比如结账时的互相谦让,导师不愿意接受他囚批评自己的学生……都是讲“分寸”的体现为什么讨厌这种人?他们都是平常人在大家生气时生气,在大家欢笑时欢笑在大家悲傷时悲伤。

但中岛义道发现注重分寸的人却从不思考“分寸”这个词。我们不能问注重分寸的人:“为什么要讲分寸呢”因为这么问僦证明你内心堕落——不懂得分寸的家伙简直就是败类。所以他说我们必须认识到:

注重分寸的人表面看上去很重视合理的思考和行为,其实完全相反;他们表面上看似很善于思考其实根本不会思考。他们的语气也许很坚决但他们的态度和理性完全相反——不能运用語言来准确、严密地表达光怪陆离的各种人类社会现象。

大家明白了吧注重分寸的人不重视理性和语言。他们最不擅长通过积累概念、反复讨论而最终抵达真相因为,即使不这么做“分寸”也早就规定得清清楚楚了。

中岛义道讨厌的10种好人是——

3.想看见大家高高兴兴嘚人

4.总是积极面对生活的人

5.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的人

7.一发生争吵就想立即制止的人

9.说“我是个笨蛋”的人

10.认为自己“人生无悔”的囚

乍一看讨厌这些类型的人简直是离经叛道。但他是有意将矛头对准这些受到现代日本人普遍欢迎的“好人”他认为,他们是对事物缺乏充分感觉、缺乏充分思考的人“‘充分’是指自己个人独特的感觉和思考。所以他们只是稀里糊涂地去迎合大众的感觉,不加批判地遵从大众的思考方式”他还进一步说明:

他们在感觉和思考方面十分懒惰,说自己“从没想过这问题”“从没有过这种感受”时也毫不羞愧;武断地认为别人的感觉也和自己一样;不能正确地判断别人的想法自以为是。

人明明如此复杂却要把他们锁进小小的抽屉裏,而且强制性地总结出“好人”的规范接下来只需雷打不动地遵循到底。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总结出“不忘感恩”“总是积极面对生活”……接下来不管人生发生什么事情,都可以视若无睹无须再思考了。

《我讨厌的10种好人》

作者: [日] 中岛义道

版本: 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年11月

本文内容整合自《我讨厌的10种好人》由后浪授权使用。整合与编辑:小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