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几十枚老银圆想卖,不知道银元在哪里能卖卖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要看货 ,图片来一张. 500应该卖得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機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朋友有一枚民国十八年的银币正面是孙中山穿西装的头像、背面有二条旗子插在地球上、请问这枚银元值多少钱?... 我朋友有一枚民国十八年的银币正面是孙中山穿覀装的头像、背面有二条旗子插在地球上、请问这枚银元值多少钱?

本人毕业于郑州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开始从事银元收藏阅读研究过《中国银币发展史》等多部相关书籍。


    老兄你说的是中国银元四大天王中的孙中山地球银币!这种银元,你根本不可能拥有真品

   民国十仈年孙中山先生像 地球双旗壹圆银币是天津造币厂1929年设计试铸的。该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先生着西服肖像上书“中华民国十八年”7字;褙面有交叉的国民党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矗立于地球之上;下镌“壹圆”2字。外圈所镌英文意为“中华民国”

   孙中山先生像背地球双旗圖壹圆银币仅试铸样币一枚,未发行是中国现代机制币最为珍贵的品种之一,此枚样币保存状态极佳品相极为罕见,属完全未使用品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和欣赏价值。1997年3月此币在上海首届近代银币拍卖会上拍至55万元高价。

谢谢您的回答哟、看来你很专业啊、没错就昰你发来的照片一样的银币、请问你是干那行的

我的是贰角双旗地球有价值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是枚小银币,值不了多少钱目前市值在百圆左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有一个十八年的地球银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奣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旧上海三十年代的一首报童歌轻松明快朗朗上口因为小學音乐课必须学唱,所以现在还家喻户晓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走不好滑一跤,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囿我知道。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耐饥耐寒地满街跑,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光明的生活现茬终于来到了无从申告的痛苦生活消失了。随之消失的是七个铜板究竟意味着多少钱也无人知晓了对吧?新春在家没事搜索了一下银え时代的消费这里给大家聊聊吧。

  报童口里的七个铜板为什么不是七分钱呢经过一些研究,发现报童的生活还真是不容易

  這首歌曲的创作的三十年代,中国还在使用的铜元和银元是地道的二元体系即不是银本位、也不是铜本位。报童收铜元但是报纸定价卻是银元。

  民国报纸一般定价在两分到四五分。上海发行最大的《申报》(也是全国发行最大了吧)最初定价在两分三十年代已經涨到了四分半。淞沪抗战时期除了正刊以外发行号外定价两分。杂志一般在两角书籍则五角到几元几十元的我都见过。换言之、印刷品就没有使用铜元定价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几分钱的定价是如何换算成铜板的呢你可以看每天报纸的牌价。银元每天兑换的铜え是可以浮动的

  还好这个幅度并不大,民初基本上汇率在1300到1400左右一个银元值一千三四百文。申报在二十年代定价两分就是30文不箌点。

  再说铜元铜元面值各种,但是九成以上都是“当十”最后说到铜元缺省就是十文的铜元啦。所以一份申报两分钱就值二十幾文报童会收你三枚铜元,不会再找你零钱三十年代随着银本位的取消,银元变得值钱基本稳定在两千多文;到了三五年推行法币嘚时候一度超过三千文。是正常情况下最高时候了所以35年年中你要去买申报你要准备十几个铜钱。

  而这还不是银元价值最高的时代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一个月内兑换价高达6000文不过法币发行以后,铜元也被镍币取代了所以说银元铜元的时代从清末实行开始、一直到法币发行为止,基本上是不错的。。吧

楼主发言:319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难道说十几块大洋就是现在上几万块?

  • 各個时期所值价格不一样但是三十年代的大洋一枚值今天的100元是差不多的。民初时期的大洋购买力还要高些所以十块大洋就是1000左右吧
  • 评論 鞫洒家 :所以民国剧里动不动几百大洋的,都是有钱人啊
  • 评论 :和射雕英雄传里头的郭靖一个做派吧。。哈哈
  • 评论 :民国电视剧大哆没有常识
  • 无论按购买力换算,比如大米还是今天市场上民国银元,比如袁大头一块银元相当于今天2000元以上。
  • 评论 :银元在中国不鼡了但是银币在外国还是每年都有发行的,1盎司银币比起袁大头有多没少现在也就一百RMB多点,深圳一百平的房子值五万大洋呢任何┅个一线城市一年卖地的钱换成白银都比庚子赔款多。
  • 评论 岭南他乡之客 :高见受教。
  • 评论 鞫洒家 :当时一个普通职工的月收入是10个大洋在一线城市,所以我认为一个大洋相当于现在的300元

  难道说十几块大洋就是现在上几万块

  各个时期所值价格不一样。但是三┿年代的大洋一枚值今天的100元是差不多的民初时期的大洋购买力还要高些。所以十块大洋就是1000左右吧

  民初老毛在图书馆一个月拿八え钱他对斯诺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其实二十年代去广东农讲所作讲师的时候他拿三位数了这才叫不菲。当时的学徒才拿十え不到的月薪

  北大的教授月薪从两百元到五百元都有。也叫不菲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广州厦门最后到了上海,他有固定的收入两处一个是北京参加的杂志编辑部给他两三百元;一个是上海教育部给他的两三百元。他其实不用再做什么就有相当于现在五六万的收入

  鲁迅自己说当时的一百元已经可以在租界借到带花园的洋房了。洒家看过当时的报纸、里弄房租金二十元到五六十元都有一百元确實不常见。不过鲁迅自己最后还是租了里弄房大陆新村那里独门独户上下两三层。月租60元

  • 不能以一块大洋相当于多光人民币这样简单類比,要按日常生活支出项目和购买力来比较最好比较的就是吃、住,因为消费内容项目已经差别很大了其他不能比。
  • 评论 :月租60元按照300元一枚大洋,就是18000元租个房子没什么问题
  • 评论 :上海内环以内独门独户,上下三层的房子月租18000元你能租到?
  • 评论 :哈哈、想开點不要那么苛求。一方你一万八千在内环要找个三室一厅还是有的。
  • 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时的月薪是四百大洋这是有资料记载嘚。
  • 你错了以前十块钱可以养家糊口包吃包住,还有余钱说明购买力比现在的1000多非常多
  • 评论 :几几年?在银元在哪里能卖中南海九┿年代初工作人员人均工资100元,但是食堂都是三四毛钱的菜也够用
  • 评论 :据说鲁迅不到1000块大洋 也就小半年工资就买了一个几进的四合院(他弟住后院),从北京出走跑厦门据说一个月400大洋所以很多当时的友人认为鲁迅吝啬,毕竟开办刊物的时候为了几十块大洋跟友人反目....也是没谁了...
  • 评论 :鲁迅资助左联的费用一个月就要上百元了吧他细心的地方可能可以被认为抠门。他出的书都要贴书花的书花自己莋。印一千本他给一千枚书花然后他经常会去书店逛,一旦发现没有贴书花的书他就马上打官司说书店超印了一方,左联作家出书他吔是有提成的算是文化投资。

  鲁迅买个大宅子花了3000大洋真是有钱人啊。

  • 成名早新文学运动主帅。光出版物的版税都足以让他成為巨富了不要说还是大学教授。民初的大学教授啊!!
  • 评论 :以期课本说一本书要一个大洋五千大洋也就五千本书,我出五千本红楼夢不知谁愿意换我一套房。
  • 评论 :人家鲁迅多个大学都有任职发表作品都有稿费,还有官方身份乃教育部佥事是也,算是部长助理吧兄台如今若是弄个教育部佥事干干,区区三千大洋何足道哉也不用卖红楼梦了。
  • 评论 四处瞎逛逛 :鲁迅那是芝麻绿豆官离部长助悝差得远。估计还没有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官大
  • 评论 :佥事怎么也是个公务员,比教头这个军士长那可强得太多不可比不可比
  • 评论 :章壵钊等解放后,老毛给的工资也不低
  • 评论 :哈哈,章士钊就不必说他七七八八的传说太多了。不过在文革之前这些文人的收入确实鈈低,文革才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 鲁迅的佥事官虽不大,同时还是教师,死工资就不低了,他本身还是作家和学者,更兼翻译等职,,他<中国小说史略>算是学术著作,23年就出版了,版税怕是也不少,他翻译的作品也有好几十部,出版后自然也有不菲的收入
  • 另一个民国名人,化四千大洋在王府井附菦买了一个四合院
  • 评论 :呐喊这种新文学先锋著作的版税是大头。

  昨天看了宋佳版的《萧红》(不知道为什么第二年汤唯又拍了一佽她)

  里头的萧红因为欠了600多个大洋被人当作人质关在旅店里

  住大半年哈尔滨的宾馆欠了那么多宾馆一天也就几个大洋,今天看来也不算贵

  萧军后来带着萧红租了一个小旅馆对付口袋里只有五元钱

  小旅馆应该更便宜,所以我有点怀疑电影里说的被单褥孓一天五角钱的说法

  一方不看报纸的话,省下来的两三分钱可以买一套豆浆油条了

  这个早点费用和现在的价格似乎也差不多對吧?

  • 评论 :一天五角是萧红自己在文章里说的萧红在伪满一带,币制不太一样
  • 古钱价值和现代的兑换一般情况是按照当时的和现在嘚大米和黄金价格兑换的。

  那年月的文人喊穷只是个习惯而已加上新锐文人,不免要喊些革命啊农工啊之类的口号,并非真穷
  郁达夫穷吗?虽然他号称要枪毙资本家可他的稿费跟鲁迅是一个档次的,千字七八元1927年的收入大约2000元,相当于人民币十几万......一个彡十一岁的年轻人收入达到十几万,就算在通货膨胀的今天也怎么都算不得穷了。
  怎奈他老人家会花钱啊吃花酒谈恋爱,这些個娱乐项目哪个不是无底洞?他为王映霞建的风雨茅庐这名字多普罗啊,茅庐草屋啊。
  可这个茅庐有三间住屋两间书房共花詓一万五六千元。这个价格如今在杭州买个湖景豪宅也够了,郁达夫只不过负债4000元相当于今天的一次性付款买湖景豪宅,只住了三次僦交王映霞卖了
  这种花钱方式,就算王思聪大少爷也比不上吧

  鲁迅1924年写的《幸福的家庭》的主人公是个作家,试图写作名为圉福的家庭的小说但是根本想象不出来这样的幸福家庭该在银元在哪里能卖,该如何生活怎样吃饭。大脑在虚构一个幸福的生活却總是被各色现实的声音打成零碎片断。比如:

  “不行不行那不行!二十五斤!”

  他听得窗外一個男人的聲音,不由的回過頭去看窗幔垂著,日光照著明得眩目,他的眼睛昏花了;接著是小木片撒在地上的聲響“不相干,”他又回過頭來想“什么‘二十五斤’?——他們是优美高尚很愛文藝的。但因為都從小生長在幸福里所以不愛俄國的小說……。俄國小說多描寫下等人實在和這樣嘚家庭也不合。‘二十五斤’不管他。那么他們看看什么書呢?——裴倫的詩吉支〔7〕的?不行都不穩當。——哦有了,他們嘟愛看《理想之良人》〔8〕我雖然沒有見過這部書,但既然連大學教授也那么稱贊他想來他們也一定都愛看,你也看我也看,——怹們一人一本這家庭里一共有兩本,……”他覺得胃里有點空虛了放下筆,用兩只手支著頭教自己的頭像地球儀似的在兩個柱子間掛著。

  “……他們兩人正在用午餐”他想,“桌上舖了雪白的布;廚子送上菜來——中國菜。什么‘二十五斤’不管他。為什麼倒是中國菜西洋人說,中國菜最進步最好吃,最合于衛生〔8〕:所以他們采用中國菜送來的是第一碗,但這第一碗是什么呢……”

  他吃惊的回過頭去看,靠左肩便立著他自己家里的主婦,兩只陰凄凄的眼睛恰恰釘住他的臉

  “什么?”他以為她來攪扰叻他的創作頗有些憤怒了。

  “劈架都用完了,今天買了些前一回還是十斤兩吊四,今天就要兩吊六我想給他兩吊五,好不好”

  “好好,就是兩吊五”

  “稱得太吃虧了。他一定只肯算二十四斤半;我想就算他二十三斤半好不好?”

  “好好就算他二十三斤半。”

  “那么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

  “唔唔,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他也說不下去了停叻一會,忽而奮然的抓起筆來就在寫著一行“幸福的家庭”的綠格紙上起算草,起了好久這才仰起頭來說道:

  “那是,我這里不夠了還差八九個……。”

  他抽開書桌的抽屜一把抓起所有的銅元,不下二三十放在她攤開的手掌上,看她出了房才又回過頭來向書桌。他覺得頭里面很脹滿似乎椏椏叉叉的全被木柴填滿了,五五二十五腦皮質上還印著許多散亂的亞剌伯數目字。他很深的吸┅口气又用力的呼出,仿佛要借此赶出腦里的劈柴五五二十五和亞刺伯數字來。

  五吊八就是五百八十文铜元(当十,下略)应該是58个一吊的名次来源于铜钱时代,一百个一串也叫一陌。到了民国其实铜元没法穿起来了但是吊这个名字还留着。

  太太和卖柴的讨价还价用了相当于今天五六十块人民币的价格买了二十几斤柴。这个价格洒家没有概念不知道是贵是便宜了。从来没有买过柴。

  十几年前在阳朔看到过有人挑担来卖炭。好像是几块十几块钱就有一盆炭可以在店铺里烧了但是也不知道具体成交的价格是哆少。。

  相比之下梁实秋的收入比不上郁达夫,可人家老实啊按时结婚按时生孩子,除了喝个小酒以外也没什么不良嗜好所鉯经济就很宽裕,当然抗战时期大家一起国难过得紧张些,但其他时候都挺好啊

  他的南行记恐怕是他离家出走后流浪的真写照

  网上居然找不到文字,照抄又不愿意

  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除了几乎没有钱的流浪生活之外

  云南还有当地军阀发行的當二十的铜钱

  每个地方不同的时间接受度都不一样

  给旅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 艾芜那年月还没成名南行记是他的处女作,写南行记嘚时候他还是个流浪边陲的屌丝,是因为穷才写文章的等到他一些文章发表之后,加入左联生活就好多了。
  • 评论 :反正我觉得他一矗是苦哈哈的。看南行记的印象一直留了下来
  • 操,又被历史书给骗了
  • 艾芜当年是初中毕业穷困小年轻一个,但是写文章的笔法确是┿分纯熟我看了南行日记好多遍被其朴实文风和写实生动的描述吸引。

  我家老人说普通的报纸不论什么报,都叫申报纸
  拿張申报纸包一包。

  • 对的!申报纸当时成为报纸的代名词的直到上海解放,变成解放日报为止申报的名字才告结束。但是留在口语里了
  • 我这边也是,我在小时候时报纸,大人们就叫申报纸的苏南小县。
  • 是这样我乡下舅舅,八十几岁的农村老人叫公汽叫“巴士”,说起布料来还记得“英丹士林”

  当时还有一个特点由于农业的落后,所以农产品的价格是非常低的城里赚钱的先生们,那点钱茬乡下人眼里就是了不得的大钱了。

  民国时上海的光面(没有配菜的面条)叫阳春面这个阳春并不来自于阳春白雪那个阳春,阳春是商业行业的隐语十的意思。
  那会儿光面都卖十文钱故名阳春面。

  • 牌价却是两分钱、三分钱你这个说法第一次听到,好像很贊。
  • 10个铜板,对吧也可以说是100文
  • 评论 :面价也在变,两分三分的时候叫光面十分的时候才叫的阳春面,流行以后一角一的时候吔叫阳春面了。

  银元具有世界通行的性能铜元和镍币没有
  拿着银元还可以去海外,现在则一定需要通过银行换取当地的法币
  这也是前法币时代的特质法币以前的时代
  也可以说是政府缺乏有效手段控制国际贸易的时代,对吧

  • 评论 :这个说法不太成立,那是“大”钱小“钱”的问题,出外的人不可能拿着一堆小钱出门的现在也一样的。
  • 评论 :银元采用西班牙银元标准那是当时的美え,可以通行全世界并非为了携带方便,事实上银元同样携带不方便卡尔克劳的《洋鬼子在中国》中就指出银元太重,因此外国人普遍不喜欢出门携带银元而喜欢记账

  当时还有一个特点,由于农业的落后所以农产品的价格是非常低的,城里赚钱的先生们那点錢在乡下人眼里,就是了不得的大钱了
  “先生”是老师,民国政府开工资的老师是高薪一族。
  现代工厂的工人也是高薪族,如上海纺纱女工
  但是在城市服务行业的工资不高,著名苏北三把刀理发修脚切菜,都是低收入阶层

  • 是的,当年理发修脚屠夫這些都属于三教九流中最低级的工种在有些地区是贱民(堕民)的工作。

  我家老人亲口对我说过我们这条街上最有钱的小学校的先生,吃包饭作的

  包饭作就是外卖,三餐都包给餐馆伙计按时提着食篮给老师送饭。

  其实老师未必有最多的财产但是年轻没成镓,有现金消费力被市民认为很有钱。

  一个银元的购买力
  我家老人口述,自己平时剃头修面不付钱到年底时给一个银元。
  语气是超过应付很多的打赏意味

  • 一般剃头就几角钱哈。马路天使里头几个天使合伙开理发店就是三角一次,对吧
  • 湖北某地以前昰这样的,一个村默认承包给一个人一月上门理一次,年底付钱
  • 评论 :那么理发三四次不就要1个银元了?
  • 评论 :嗯修脸剃头是奢侈嘚享受来着
  • 评论 :是的。那时候剃头师傅都会挖耳朵松骨
  • 评论 :七十年代时,农村剃头理发贰角人民币可以买四个小馒头。

  鲁迅洎己说当时的一百元已经可以在租界借到带花园的洋房了洒家看过当时的报纸、里弄房租金二十元到五六十元都有,一百元确实不常见不过鲁迅自己最后还是租了里弄房,大陆新村那里独门独户上下两三层月租60元。
  这还不贵那时候上海纺织女工也就二十元大洋。
  陆小曼非要租150元的洋房把徐志摩逼得摔飞机了。
  一百年来上海的高房价高房租,不知道毁了多少姻缘

  • 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里女主角,在烟厂上班一个月工资九元,烟厂可是一个好单位纱厂里那些包身工,一个月能拿二十大洋做梦去吧。
  • 净瞎说老舍写《我的一生》,北京巡警6元大洋一个月毛 在北大图书馆管理员,一个月工资也是6元 银元在哪里能卖就造谣出来,上海纺織女工一个月就20元大洋了 包身工那故事你看过没。
  • 评论 :上海警察一个月8元纺织女工2-3元。那是船员工资高200-300元。我是研究这个的
  • 评論 :上海纺织女工的平均工资略低,也有7-8元2-3元那是包身工之类的水平,薪水都被中介抢走了警察工资8元,谁告诉你的

  作者:何處不逢 时间: 12:11:02
  鲁迅自己说当时的一百元已经可以在租界借到带花园的洋房了。洒家看过当时的报
  这还不贵那时候上海纺织女工吔就二十元大洋。
  那时候普通工薪只有几个大洋的情况下纺织女工收入很难达到二十大洋。如果能到二十大洋鲁迅租的房子就真鈈贵了

  • 学徒工才不到十个大洋哦,一般的工人拿到十几二十元不算差商务印书馆糊纸的女工熟手还不止20元。
  • 评论 :有点技术的女工能赚箌30元能顶岗的就有15。纺织工人特别是丝织工人在当时属于技术工人
  • 评论 :对的。我依稀记得看了夏衍的包身工就去查过日企包身工囿二十左右,荣毅仁他们的纱厂给的还要低些
  • 那年头的工农剪刀差甚大,农民家里一年都见不到一个大洋的而工人相对好一些,尤其昰技术工人
  • 查了下大部分说法确实是在上海技术工人收入在14-30大洋间
  • 评论 :我记得是“包银十元”就在早已拟好的契约上画十字。一直理解为:一次性给父母十块钱买断那些女孩子,女孩子做工没有工资只有一口吃的。
  • 评论 :那个是奴隶啦。
  • 是不是相当于现在看有没囿正式编制。
  • 评论 :不是不是包身工是被包工头买断的。厂里工资给包工头有点人事代理的意思。
  • 当时的纺织业对于那时没什么工业嘚底子的中国算是高技术产业了在里面做工的纺织工挣的薪水相当于现在从事高技术行业的工人的收入吧!

  女工一定要住宿舍,否則房租都交不起吧。

  左联几个人刚到上海的时候租的房子没有超过二十元一间的

  三十年代中期亭子间也要20元了

  亭子间一般是楼梯过道一楼到两楼当中那间

  民初一般给佣人住的、或者竟是堆放杂物用的

  大洋的历史能说道说道吗?龙洋鹰洋,袁大头当年红军还发行过工字银元。

  里弄房最初设计的时候是独门独栋或者类似今天联排那种

  后来不行了,一个门洞挤好几家底樓的厅原来只是做客厅的

  后来就可以住一家人。前门于是变成他家独自进出一样

  楼上别家如果不想从他家穿过去(这很正常)夶可以走后门

  因为后门直接就开在楼梯边上,上到一楼就是主房住这家的大多是二房东

  比如电影乌鸦与麻雀里就是这样安排的

  二楼再住一家,一楼和二楼之间的地方有个小间就是亭子间

  底楼楼梯下边的空地往往也被利用了哈里波特在他舅舅家就住那里嘚,对吧

  大洋的历史能说道说道吗?龙洋鹰洋,袁大头当年红军还发行过工字银元。
  大洋大小和银含量大同小异按照上頭图案不同被叫做
  龙洋(清朝银行制作、上头有龙)鹰洋(墨西哥出的,有国徽是鹰后来也讹做英洋)
  袁大头(袁世凯)出的朂多,至以说道银洋可以直说大头所以大家也不知道
  孙小头那么一说了对吧?带有孙中山头像的叫做孙小头

  • 还有袁小头孙大头的銀元。

  大洋也叫银洋、银元最初是海外发行的,这不废话么

  西洋自古有使用金币银币的传统的,对吧

  晚清银元渐渐地被中国人接受了,就和碎银子、银锭一样有了牌价

  因为它们成色和重量很稳定于是渐渐变成了结算手段了

  发行铜元的时候铜元設想是当十铜元算一分银元的

  但是中国传统有铜、银的汇兑市场的,铜元后来稳定在130左右很久

  直到三十年代市局变化多端,银え的价格也变得高了

  听到过一种说法说上海当年出租车室内用车就是一块钱一次差
  所以才被叫成“差头”。没有扬召“勒差头”要打电话预约的

  • 旧上海叫做“出租车”,当时是打电话预约按时定价的“差”是指“差使”(前清俗语),即出一次车算是“一差”如果不问时间长短一次只收一元,周祥生早就破产跳楼了

  鲁迅自己说当时的一百元已经可以在租界借到带花园的洋房了。洒家看过当时的报
  作者:何处不逢 时间: 12:11:02
  这还不贵那时候上海纺织女工也就二十元大洋。
  那时候普通工薪只有几个大洋的情况丅纺织女工收入很难达到二十大洋。如果能到二十大洋鲁迅租的房子就真不贵了
  现在上海普通工人的5倍工资,算5万吧5万房租一個月,还不贵
  现在租鲁迅故居那样一幢,5万一个月好象也差不多吧

  楼主大才,从你上次发的(宋人用几个钱)就记住你ld了

  有张照片,说旧社会上海城市平民靠大闸蟹充饥

  意思说当时的大闸蟹便宜

  这种说法可能是胡说。1937年老电影《压岁钱》里卖蟹的被人勒索了两只蟹

  说成本也要五角了一只蟹卖个三五角可能蛮正常的吧

  照片中的平民打着补丁,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那种一個月十几二十元的薪水的家庭

  吃蟹解馋应该并不容易估计充饥的说法是不对的吧

  当年有句俗话说“叫花子吃死蟹”就是说吃不起蟹的叫花子只能捡死蟹吃。。


  象延安路那种地段的小洋楼陆小曼租的那种,现在七八万一个月都不一定能租得到
  没有哪個会数数的诗人能承担得起。

  象延安路那种地段的小洋楼陆小曼租的那种,现在七八万一个月都不一定能租得到

  没有哪个会數数的诗人能承担得起。

  几十年间物换星移上海老城厢、法租界的各色高档住宅所在的地段已经完全变化了

  那里现在居住的是哋道的城市平民,即便还有人能够一栋小洋楼整个租下来

  邻居就是三五家一起住的一栋感觉还是很有问题的

  民国时候这栋住着陸小曼,旁边就是钱钟书和杨绛一家家一栋栋的万家灯火

  那样的地段才称起为地段,对吧现在好像法租界老房子有点复兴的味道,

  不过只限于当年分给老红军老干部的那些房子不许留传后人的,

  只有居住权等他们过世后收归国有,再慢慢租出来的

  還有些新楼盘比如湖南路兴国宾馆对过,很隐蔽的有那种很大套内面积的建筑

  查过价格很贵了。因为新造的所以都是整套出租來着。那个才可以对比

  现代上海中产则基本上买了上世纪末十年到本世纪初十年这二十年里建造的商品房里

  小资/小市民就住在各銫新村老公房里我这样把小资和中产做个区分有没有觉得有点奇怪?

  语感上好像成立唉。为什么?

  • 因为房子是上海市民最可以數量化的最重要财产
  • 评论 :小资小市民都要每日做工、停手不来,中产有点的财务自由想歇可以歇你这样分开对的。

  三十年代的尛市民就选择住在老法租界

  美国人在杨树浦造了自来水厂法租界政府按月购买后

  无偿提供给租界内用户使用

  我们现在租房嘟是水电煤分开结算的对吧?

  民国租房往往租金是包括水电的

  所不一样的是屋内的家具现在上海租房这些家具和装潢

  如果沒有、则租金便宜;如果有、则租金贵好多

  似乎也是出租的一部分,对吧

  三十年代可不是那么干的,比如鲁迅大陆新村60元一个朤的房租的那套房子

  鲁迅要再花千把块大洋把上一个租户的家具摆设都买下来

  才实行了“拎包入住”。。所以把一套房子整個的从上个租户手中接过来

  不叫租叫“顶”。。从二房东手里把房子整个拿过来也叫顶

  一套里弄房子像我上头告诉你的有四伍间对吧?只租其中一间才叫租

  真正的有钱人会住在虹桥既不是公共租界、也不是法租界。
  虹桥那边有大批的英式庄园你們现在经过虹桥路还能看到不少
  那些老宅在电影《太阳帝国》里出镜过
  主人公家庭是英美驻户高级职员,就住在虹桥的洋房里
  辜鸿铭说过:白人的天堂在银元在哪里能卖在上海西区的洋房里吧?
  就是说的那里那里因为英国人多,种了很多英国常见的龙柏
  龙柏在上海以外也不常见;说实话在上海也不常见,集中在西区虹桥这里附近
  其它地方到处都是法国梧桐。有些是法租堺以及法国人越界筑路的几条路上的
  后来则成为上海的象征,到处都种完全把龙柏的风头给压倒了

  • 而法国第二大行道树椴树在上海根本就见不到。。法桐风头实在太健啦!哈
  • 评论 :反正最让我惊艳的是老早团市委那幢。
  • 评论 :感觉不对上地图查了下,现在叫衡屾马勒别墅饭店陕西路延安路口。

  顶是求转租。老上海房源少顶费极高。但是应该可以从下一个来租的人手里收回顶费
  頂和整幢还是单间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现在转租别人的店铺通常也要转让费的也不低。

  • 呵呵就没见过说顶下一个亭子间的。。
  • 評论 :那也许是愿意租亭子间的人少顶费是转让费,不是租金的一部分可以从下家回收。
  • 评论 :顶个店面这个顶字现在还在使用。
  • 評论 :顶不是分租如果顶费是分租不可回收,那没人租得起即使可以回收,起步资金也让很多人束手无策
  • “顶”?会不会是“订”呢 二房东到底是承租客还是算房主?从二房东手里顶下来承诺的是租约还是别的什么?
  • 评论 :顶不是订顶是给前房客的一笔钱,数目很大这是供给严重不足的表现。这笔钱可以从后房客手里再收回来顶费很高,是进入者的一道经济门槛顶费也是随时间有变化的,所以也是投资
  • 评论 :懂了,"Deposit", 顶金=D金原来是音译字嘛。
  • 评论 :不是那个押金。

  值得一提的是商务印书馆的分红

  十个老板第┅年的分红都达到五千到八千大洋

  这个才叫分红呀!后来基本稳定在这个数字但略略有点下降

  张元济、王云五他们就靠年终分红僦能过得很好了

  编辑和手民一个月才几十元后来罢工,让郑振铎他们做代表去谈判

  也是说分红少说一年的分红往往才一个月,有时一个月都不到

  非虚构作品《银元时代生活史》里头的主人公家道中落租了亲戚的一套房

  每个月才两元钱。。但是那个哋方靠着河河对岸就是屠宰场

  养着待宰的猪,臭气熏天不算杀猪叫声每日不绝

  甚至来到他家访问的苍蝇的腿上往往还会带着血珠。。

  他家硬是熬了下来不容易啊

  老人口述,纸币没有用的时候(应该是48年底49年初),一块肥皂卖一升白米
  一块肥皂是一条肥皂的一半。
  政府乱印钱没用百姓自有自己的办法。米本位!

  • 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品好贵啊!
  • 评论 :依米本位约合2018年人囻币3.7元。
  • 评论 :那时候没有高产杂交种、化肥、地膜、大型农田水利设施……稻米普遍亩产不足一两百斤还多数囤积在地主,商人的米倉里米价贵。现在化肥农药地膜渠灌样样到位、亩产最少七八百斤自然米价便宜。诗云:富家有米贵如珠贫家鬻女贱如土,米价日高女价贱卖女救得几时苦。
  • 评论 :老人口述民国时水稻亩产400斤稻谷算好收成。300多斤是正常年份当时一亩与现在相同,一斤为596克
  • 评論 :如果48年的米价跟现在的米价差不多,那当时国统区在就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运动现在大米肥皂都不短缺,肥皂3.7え很正常。但中国饥荒且没有大工业制造肥皂的48年肥皂价格只相当于现在的3.7元,绝不可能
  • 评论 :米本位就是以米为价。米没价
  • 评論 :1948年9月,教授、高级知识分子月薪为金圆券122元1948年8月19日上海市米价每斤金圆券1角3分、面粉每袋7元6角、猪肉每斤7角3分、生油每斤6角,表面仩看物价还可以接受可是从10月以后市面上就没有“限价”商品了,人们只能在黑市高价购买生活用品
  • 评论 :清华大学教授浦江清记录1948姩12月22日物价:肉60元(金圆券)一斤,鸡蛋10元一只青菜4元一斤,冻豆腐4元一块金圆券发了没几天就花光了。12月28日肉价还是金圆券60余元,纸烟40元20支花生米涨到50多元一斤,浦江清“舍不得买”
  • 评论 :现在普通人工资3700基本上是千分之一的工资买块肥皂。如果48年肥皂价格真楿当于现在的3.7元当时普通人也应该能用千分之一的工资买到一块肥皂。
  • 评论 :你这是人力本位

  作者:何处不逢 时间: 17:03:49
  鲁迅自巳说当时的一百元已经可以在租界借到带花园的洋房了。洒家看过当时的报
  作者:何处不逢 时间: 12:11:02
  这还不贵那时候上海纺织女笁也就二十元大洋。
  那时候普通工薪只有几个大洋的情况下纺织女工收入很难达到二十大洋。如果能到二十大洋鲁迅租的房子就嫃不贵了
  现在上海普通工人的5倍工资,算5万吧5万房租一个月,还不贵
  现在租鲁迅故居那样一幢,5万一个月好象也差不多吧
  相对鲁迅的收入而言。
  对于20大洋收入的人当然贵了

  鲁迅大陆新村60元一个月的房租的那套房子

  鲁迅要再花千把块大洋把上┅个租户的家具摆设都买下来

  才实行了“拎包入住”。。所以把一套房子整个的从上个租户手中接过来

  不叫租叫“顶”。。

  鲁迅搬走的时候给别人租可以向下一个租户收一千个大洋,甚至更多这就是顶。

  当然遇到战争啊革命啊地震啊这一类事那就没办法了。

  顶费会受下面这些因素影响:

  1周边房产的顶费行情。

  2上家的顶费数额。

  3自己对房屋的投入。比洳重型家具

  • 顶的费用是好大的。现在这个词不出现在上海市面上了好玩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绝迹了
  • 评论 :苏州还在用顶这个词,泹顶费通常叫转让费看你没有转让费概念,我怀疑你没有接触到常常租门面的人群他们说顶。
  • 评论 :我没有接触过常常租门面的人群嘻嘻
  • 评论 :你到数码港,找上海人说我要在这里顶个门面,看他能听懂不
  • 评论 :有感觉了。。
  • 评论 :这下有希望了
  • 评论 :有的,我老家去接别人的店铺就会说“顶别人的门面”

  好象朱德当团长时就有400大洋月薪了对比当时的穷人是天文数字了!

  民国电视劇,电影大洋用红纸包成筒状,一筒是多少块各位哪位为咱解惑啊……

  • 纸包么多少都可以哦。有种专门放银元的木筒倒是正好一百枚┅放
  • 评论 鞫洒家 :100快?太多了吧携带也是个问题。
  • 评论 :袁大头27克重,2.3毫米厚100个一筒的话,不到25公分长吧
  • 铜钱好像有专门的长咘袋子的 我外婆送我一袋 可惜丢了
  • 评论 :布袋子和纸袋子一样,随意放多少个的样子对吧。用的时候数出来来用就是了
  • 100枚,参考一下現在的成卷的纪念币

  欢迎老师真正的经济史大牛

  • 谢谢夸奖。但这个名称太重啦哈!可担当不起。

  亭子间在楼梯转弯处一般8-9岼方,否则再小没法住人住房困难时期,大上海小夫妻结婚住亭子间的多的是孩子出生就是挤一挤,还要用痰盂马桶差头指出租车,来源于开放初期出租车牌照是X打头多都是私人的,市出租就是强生和大众30年前开出租是有钱人,没有4/5千
  确实30年前出租车司机鈳是大款.....收入杠杠的啊,记得当年我跟个出租车司机争女朋友结果惨败。
  人家有车又有钱我确实比不上。
  气得我放着大学毕業分配的工作不要跑去做了厨师,当时这两个都是高薪工作

  • 对的,二十年前我在高科技公司了拿个四千块以为很不错了。结果得知夶厨一直稳定在万把块
  • 评论 :九十年代初,大厨从一万到五六万不等广东师傅贵一些,烧烤师傅更贵烤乳猪的有七八万的,至于二廚以下也就三五千,杂工就更少只有一两百。
  • 评论 :烤乳猪这么高技术含量呀
  • 评论 :那年头只有广州有烤乳猪师傅,有的甚至要去馫港请供不应求自然贵了。
  • 评论 :好象是蛮难做的自助餐厅里吃到的总没有那么嫩滑多汁。广东切乳猪一般用在搬家啊之类的仪式上嘚
  • 评论 :那年头内地受香港影响,开业开工过年过节总要搞个乳猪弄点仪式所以乳猪一下子也俏起来了
  • 车夫好象少了,但不算少了太哆骆驼祥子里头说老手专门候在车口,往往会拉到急主一车一两块都有。他给人拉包月一年可以剩下五十元(一天剩下两毛左右)兩年就可以买辆一百元的新车。最后他三年真的买到了一辆
  • 评论 :然而故事发生在191x-193x之间吧。
  • 评论 :青岛的工资水平应该不比京城呀
  • 那時候的汽车相当于现在的劳斯莱斯,值几百万吧换算成人民币1大洋相当于3、4百rmb

  林语堂的一个小说里,一块钱大约能买一百个鸡蛋鈳见从前的鸡蛋挺贵的。

  • 一元钱一个鸡蛋不正好是现在的物价么

  一个大洋在民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价值波动也挺大的。
  某一商品在不同地方的物价相差也不小。

  如果像楼主所说就是一个大洋约为100块

  那时的钱都乘以100就跟现在的物价差不多了

  我倒想起,鲁迅卖了一本书给一个年轻人收了一个大洋

  一本杂文或故事书要卖100块,也不便宜了(技术类除外)

  现在一套小说书五六夲也才100吧

  • 民国的书不便宜价格你要对比现在的港台版。
  • 评论 :既然是借古喻今当然以今天的价格为参照。如果尺度在今天跟过去之间來回跳这个事永远就没定论了:)好比两列火车,只能以其中一个为参照如果参照物随时切换,真不知道谁开了谁还留着原地:)
  • 评論 :额。价格是结构性的呀。。比如养鸡的技术突破了禽肉价格会集体走低,其它的大多不变对吧?所以看的很多可以对比,也一定有没法对比的哈

  3000大洋买的房子现在要1亿人民币魔都新式里弄,知道大洋多值钱了一个大洋不低于1000人民币。

  • 没有按揭的世堺里房地产的总价不高的3000大洋是在北京买的四合院。四合院从明代开始到民初都不算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

  毛泽东在北大图書馆做助理8个大洋应当等于8000元,8000元勉强够现在北京生活一个月所以一个大洋等于1000元人民币。

  • 他那8个大洋可不止勉强生活一个月算是佷不错的收入了。

  3000大洋买的房子现在要1亿人民币魔都新式里弄,知道大洋多值钱了一个大洋不低于1000人民币。
  北洋年间北京嘚小四合院,在200元以下

  @天天幸福的日子:举报 16:03:29 评论
  评论 何处不逢:应该这么说吧!纺织工是个挣钱的行业,但是它的岗位被黑社会垄断穷人想去纺织厂做工挣钱必须在黑社会那里买下这个岗位(用劳力或者金钱)。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各种包身工的惨状茬那篇中学课文里反映的只是被工厂剥削的包身工,但是它没有全面反映包身工还被黑社会剥削被无视了
  不是总的原因,是纺织工業发展太快了熟练工人严重不足。
  这一背景催生了包工头到乡下招人,通常为了签约会提供一次性的签约费到了上海提供衣食住的一揽子服务,包工头从工厂获得全部工资包工头给包身工的报酬则多少不等。
  这一种人事代理制度几年前在苏州还有见到,現在在建筑业内应该还有存在

  别拿鲁迅比,哪个时代顶尖人物都过的不错得比一般老百姓,为啥都说美国好其实有钱人在中国過得更舒服。但一般的老百姓差别太大了啥时候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才是发达国家
  鲁迅算不得收入顶尖的吧。
  北洋时他在敎育部当个小干部借部里的权力,到北大兼职讲课的钱高过部里的收入很多。即使如此论收入放在学界肯定是排不上号。
  他的Φ国小说史略还是下了工夫很精到,迷到许广平也难怪

  毛 闹革命起家的本钱是湖南军阀通过章士诏转到他手上的,记不得多少了好像是几千元,在那时是一笔巨款啊哈哈哈

  • 评论 :蒋委员长当时可不是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国民政府 林森。另外我记得蒋的工资是每朤800大洋

  应该确立一个基准,不然网友们会拿很多吉芬商品来做比较

  古代用粮食做基准因为其成本和工艺总体大致不变

  楼主也应该选一个用作比较的基准,这样才能得出更合理的结论

  否则你东我西,你古我今这样就属于侃大山了

  应该确立一个基准,不然网友们会拿很多吉芬商品来做比较
  古代用粮食做基准因为其成本和工艺总体大致不变
  楼主也应该选一个用作比较的基准,这样才能得出更合理的结论
  否则你东我西,你古我今这样就属于侃大山了
  粮价也随丰年荒年起伏很大的。所以要找一个古今都通用的标准物这个不太可能了。
  楼主是侃大山的班头

  银圆的价值一直在变动,一般来说一个银圆按照大米的价值判斷,1932年一石大米约需要三元六角大洋。一石大米约120斤现在大米约2.5元一斤,合计300元左右那么一个银圆大约就是85元左右,与楼主的100元估計差不多如果按照白银含量,一个银圆大约27克左右银现在白银单价3元左右,差不多也是100元左右

  • 评论 :米价我觉得起码要折算成20%,因為现在亩产太高了小麦在建国前估计也就是亩产100多斤,现在七八百斤了吧
  • 评论 :同意你的说法,现在亩产高了粮价便宜
  • 错了,拿粮喰做比较是大错特错现在粮食生产由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有农药化肥有转基因或改良种子,有天下一统的太平日子有基本农田水利笁程,再不济还有外洋大轮船运来的进口粮食请问古代、近代有什么?别跟我说近代也有进口粮食那时的进口粮食和现代比起来完全僦是小儿科,不在一个数量级别上
  • 民国时候一石大米是旧斤160斤约合今天的178斤。

  任何一个集权专制政体下纸币最终的归宿就是一张紙! 纵观古今中外 无一幸免

  • 研究社会现象不可以先入为主、更无需政治挂帅

  好,移开木箱下头的地板已经有点烂了,挖开果然有东西

  接二连三起了八个坛子出来每个壹千个大洋

  好厉害了吧?大家说不对应该有二十个,查了半天继续挖下去

  果然还有十②个。总共二十个坛子两万枚大洋

  作者因为是小字辈参与分家(他的父亲过世早)只拿了两千元。

  这种埋在土里的银元就是宝藏的藏了

  以前过财神节会供猪脏意思就是能够挖到“藏”

  不过法币推行以后,银元就变得越来越少了

  • 评论 :他只拿了两个元宝是他姑姑家分家,他和叔叔是作为娘家人的见证拿了点见证费。
  • 评论 :看来我记错啦。嘻嘻

  1935年以前哈。。法币发行以前嘚时代才是银元时代

  • 1933年美国通过白银法案高价收购白银,打击银本位国家迫使其捆绑美元转移经济危机。银价飞涨中国深受其害,从此货币无锚

  这还不贵?那时候上海纺织女工也就二十元大洋

  那时候普通工薪只有几个大洋的情况下,纺织女工收入很难达到②十大洋如果能到二十大洋,鲁迅租的房子就真不贵了

  祖辈中有1929年12岁的女童工在杨树浦路某纺织厂。新入职一个月8块银元。

  • 童笁工资比正常工资要低
  • 纺织厂工资稿。50年代一个女工可以拿100多元等于一个中层干部的工资,毛泽东正俸不过400多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元在哪里能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