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这是电车通电不走怎么回事事。通电后只会响(像鸣声器)哪里接错了吗

近年来仪陇县抢抓“互联网+”戰略机遇,顺势而为发展电商把电商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力量, 围绕农产品线上交易、电商服务农民、培养电商带头人三大举措積极探索、精准施策,闯出了一条“农村电商+精准扶贫” 的有效之路2018年,仪陇县电商交易总额达8.2亿元同比增长38.51%。

一户一码 拓宽农产品電销渠道

日兴镇黎明村贫困户陈冬梅患有疾病长年吃药,高昂的医药费让家庭一度陷入困境 自强不息的她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专门收购村民的鸡鸭蛋手工制作成皮蛋,在附近市场兜售微薄的收入对于家庭的补给如杯水车薪。

2017年4月一个订单让陈冬梅喜出望外。据她回忆那天,村邮乐购负责人陈秀君打来电话 要她把家里所有的皮蛋拿到村委会, 准备邮寄到成都“那次交易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嘚第一单。自那以后接二连三邮寄出好几单,生意比以前好多了”陈冬梅说。

遥远山村的手工皮蛋怎么被成都市民关注到的呢陈秀君告诉记者,在“德乡仪陇汇”等电商平台一个贫困户对应着一个二维码,成都买家通过扫码购买到陈冬梅家的农产品。

在仪陇像陳冬梅一样,还有五棚、光华、马鞍等数十个乡镇的村民也通过电商平台把自家种的大米、花生养的鸡等卖到了成都、上海等地,为脱貧增收增加了一个渠道

一个村的农产品缘何能进城, 且备受青睐 仪陇县商务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介绍,一是这些农产品具有生态、健康、绿色的特点; 二是仪陇电商扶贫近年来已步入“快车道”特别是“一户一码”工程的实施,搭建了良好的线上交易平台

“每个②维码链接到贫困户的基础数据、收入记录、产品销售、收益情况等。”日兴镇电商运营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通过大数据供应链管理,打通了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痛点”通过二维码,可掌握贫困户的动态信息使帮扶单位、生产合作社、企业、大户、贫困户通过利益分配链接在一起,可以“因村因户因人”制定不同的脱贫策略

目前,仪陇县“一户一码”工程已成功录入1.8万户贫困户信息。去年通过專属二维码网销农产品近千万元。

整合资源 建立电商服务站点

去年3月正值春耕忙。仪陇县三河镇瓦店子村家中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陈荣咣正发愁:“买化肥找谁去搬运呢”不料,两天后一车化肥径直送到家门口,解了燃眉之急

原来, 三河镇通过电商平台订购了化肥 直接把农资产品送到贫困户家门口。

三河镇以邮购的方式为7个贫困村农户订购化肥 不仅为1468户人带来了方便, 还为集体经济组织创收24640元同样, 先锋镇石岭村通过电商为40户农户代购1000千克食用盐 为本村集体经济创收3320元。

2016年 仪陇县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 全辐射健全物流体系 该县已建成乡镇电商物流服务站5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450个,在城乡形成以邮政为核心的三级物流网络同时,該县首批105个贫困村每村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电商服务站点依托电商渠道,以代销代购、经营利差、合资(入股)经营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

“物流进乡镇、进村‘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便成为常态,破解了电商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县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利用邮政的网络、平台优势整合仪陇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提高仪陇特产知名度;同时,让农民充分享受到电商服务平台的便捷、优越

送教下乡 培训农村电商人才

哪家需要在网上购买商品,陈秀君都帮助代购;哪家的农产品被订购了陈秀君都及时通知联系他们。作为日兴镇黎明村电商负责人两年来,陈秀君为农户解决买卖难题在线上推广优质农产品,成为村里的电商“达人”

“要让电商扶贫形成长效机制,让电商在农村发展壮大 人才是保障。”仪陇县经信局负责人介绍 该县农村留守人员对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新行业知之甚少,农村经济人才十分紧缺精通网络技术、线上销售、物流管理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規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一片空白。

为此 该县大力实施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培训工程,采取“送教下乡”的形式有针对性分批分期对全县黨政干部、电商人员、贫困户等重点群体开展“电商扶贫”“巾帼脱贫”“家政扶贫”等专题培训,累计培训1万余人次 (其中贫困户1227人)通过不同层次培训,涌现出了像同耕纪、三溪农业等大批优秀电商企业和陈秀君、张之涵、陈华东等农村电商服务、创业青年 初步形荿了“男女老少齐上阵,传统商、网商、微商三商联动一盘棋”的局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车通电不走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