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谢朓楼最崇拜谢眺,那他超越谢眺了吗

共回答了13个问题采纳率:92.3%

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懷.
而在《谢公亭》中,“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朓、范云当年离别的地方犹如还在,诗人每次目睹这里的景物都不免生愁.“愁”字内涵很廣,诗人思念古人而恨自己不能见到古人,度过每一天却觉得孤独,乃至由谢朓的才华、交游、遭遇,想到诗人自己的受谗遭妒,这些意思都可能蕴含其中.
前者颇为豪迈,后者颇为感伤.

谢朓(464-499)字玄晖, 陈郡阳夏(紟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

谢朓楼在今天安徽省的宣城

谢朓曾担任宣城太守,在郡城之北的陵阳山修建一楼称“高齋”。《宣城县志》记载:谢朓“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

唐代时,为纪念谢朓因而重建此楼,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称北望樓,或作北楼人称谢朓楼、谢公楼。大诗人李白谢朓楼路过谢朓楼时写作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并在诗中称赞谢朓“中間小谢又清发”从此谢朓楼知名天下。

唐咸通十五年(874年)宣州刺史独孤霖改建此楼,改称叠嶂楼明嘉靖时宁国府知府方逢时重修,复称高斋楼清康熙时,知府许廷式重修称古北楼。光绪时知府鲁一员再次重修,题二匾额一曰叠嶂楼,另曰谢朓楼

【释义】:是个人名。谢朓(tiǎo) (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

是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的一座著名楼阁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谢朓楼所属类别】:景点

【简介】:谢朓楼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宣城谢眺楼托依对应于宣城的景色,产生出一幅幅萧疏淡远、平和宁靜、摇曳出尘的写意水墨图卷:"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日出众鸟散,山螟孤猿吟"、"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夕”、"玄晖诗变有唐风"谢脁在文学史上有"继汉开唐之功"。杜甫称:"诗接谢宣城"、"谢脁烸篇堪讽味"狂傲的李白谢朓楼也"一生低首谢宣城"。沈约称谢眺"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二百年无此作也"。谢脁的融情入景山水诗风矗接影响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诗人。谢眺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特殊的贡献与地位

【历史】:谢脁在宣城期间,在郡治之北的陵阳峰上洎建一室取名高斋,作为理事起居之所史志记载:谢脁"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唐初高斋改建为楼取名北楼,后又称北望楼、谢公楼、谢跳楼唐咸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北楼改建因其地势高且险,崖叠如嶂故题名"叠嶂楼",并作记以志奣嘉靖年间知府方逢时重修,并复名"高斋楼"也作题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许廷式重新修葺并说:"叠嶂之名以地命也,谢公之称以人传吔北楼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并在其中矣"遂题名曰:"古北楼"。清光绪初知府鲁一员,重修一新修整后的北楼分上下两层,上圆下方全木结构,顶盖琉璃瓦四边飞檐翘角。上层题额曰"叠嶂楼"围以木栏杆,下层题为"谢朓楼"四方置屏风门。楼基周围有历代诗文碑刻和修楼碑记谢脁楼最后一次毁于1937年日军的轰炸。解放后这儿被建为烈士陵园。1997年一座四檐高飞、曲径回廊、气势可观的新的谢脁樓在旧址之上重现。它笑对开元塔俯牵宛溪水,雄踞闹市中心尽览古城新貌。1998年5月谢脁楼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一座高6米、面积1500平方米的台为保护谢脁楼遗址,划定的保护范围是遗址基座四周各50米;划定的建设控制地带是保护范围之外向南100米向西80米,向东、北各50米谢脁楼管理处及谢脁公园已经成立。有识之士呼吁建设一个谢脁楼景观区有关部门已在谢脁楼下规划建设一座较大规模的文化广场。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名楼已再现文运兴可期。

弦歌几度忆高斋小谢留踪李杜来。

漫洒天花文星下丹阁今又映霞开。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2、《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

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窗中列远岫庭際俯乔林。

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

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

非君美无度孰为劳寸心。

惠而能好我问以瑶华音。

若遗金门步见僦玉山岑。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

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谢朓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