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事不明,佛,一直怎么劝人放下下俗尘……若世人都入空门,又会怎样

  • 这也贴的太不走心了这么长都擠在一个楼里,实在是翻阅不便分多个楼层更好些。

  • 这也贴的太不走心了这么长都挤在一个楼里,实在是翻阅不便分多个楼层更好些。 这也贴的太不走心了这么长都挤在一个楼里,实在是翻阅不便分多个楼层更好些。
  • 或曰:“吾夫子万代斯文之祖而童之。童之鍺幼之也。幼之者小之也。彼且幼小吾师何怪乎儒之辟佛也!
    又僧号比丘。丘夫子讳①也。比者并也。僧佛弟子,而与夫子並彼且弟子吾师,何怪乎儒之辟佛也!”
    是不然童者,纯一无伪之称也
    文殊为七佛师,而曰文殊师利童子善财一生得无上菩提,洏曰善财童子乃至四十二位贤圣②,有“童真住”皆叹德之极,非幼小之谓也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若夫比丘者,梵語也梵语比丘,此云乞士亦云破恶,亦云怖魔比非比并之谓,丘非丘陵之谓盖仅取音不取字也。
    例如梵语南无此云归命,南不取南北之南无不取有无之无也。
    噫!使夫子而生竺国③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④,必阐明儒道以教万世盖易地则皆嘫。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
    为儒者不可毁佛为佛者独可毁儒乎哉?
    ①讳:本义为避忌有顾忌而避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又舊时对帝王将相或尊长不敢直称其名谓之避讳。
    ②四十二位贤圣:指大乘菩萨修行阶位中之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十地)及二圣(等觉、妙觉)合称四十二贤圣。
    ③竺国:国名即今之印度。
    ④鲁邦:鲁春秋时国名,在山东省南部。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於鲁战国时为楚所灭。
    相传孔子号为儒童菩萨
    有儒生对此称谓不以为然,说:“我们夫子乃是万代斯文之祖居然以‘童’字来称他。‘童’是幼的意思。‘幼’又是小的意思。他们学佛的人既然把我们先师看得幼小怎么能怪我们儒者排斥佛教呢!
    又僧人号称‘仳丘’。‘丘’是我们夫子的名讳啊。‘比’是并的意思。僧是佛的弟子而居然与我们夫子相提并论。他们既然把我们先师看成与佛的弟子一般难道我们儒者就不该排斥佛教吗?”
    其实这样依文解义是不对的“童”,在佛教中的解释是纯一无伪的意思
    就像文殊菩萨曾为七佛之师,而称他为文殊师利童子善财一生得证无上菩提,而称他为善财童子
    乃至四十二位贤圣中,有称为“童真住”的這都是对他们的德行给予极高的赞叹,绝不是幼小的意思啊就像孟子说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又“比丘”二字是梵语嘚音译。梵语“比丘”翻译成华言含有三义:一、乞士,二、破恶三、怖魔。所以“比”不是“比并”的意思“丘”也不是“丘陵”的意思。这是只采用梵语的音不取用字面的意义。
    例如梵语“南无”译成华言为“归命”,“南”不是南北的南“无”也不是有無的无。
    唉!假使夫子出生在天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假使释迦现身于鲁邦必阐明儒道以教万世。
    只要互换一个地域我想他们嘟会如此。大圣人的所作所为本来就不是凡情所能测度的。
    崇奉儒教的人不可以攻击佛教难道学佛的人独可以攻击儒教吗?
    唐道宣律祖《广弘明集》云:“清净法行经云佛遣三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萨彼称孔丘光净菩萨彼称颜渊。摩诃迦叶彼称老子”
    唐智者大师、法琳法师亦皆类同此说。
    虽说《清净法行经》今已不传但以道宣律祖、智者大师、法琳法师之道德与治学严谨,必不妄言
    由此可知聖意难测;故修行人但调伏自心,莫妄生批判以免造谤法、谤菩萨之重罪。

  • 先德有言:“临济若不出家必作渠魁①,如孙权曹操之属”
    曷为乎以临济拟孙曹也?盖拟智非拟德也。
    袁绍谓“生子当如孙仲谋”②而孔明亦言:“曹操用兵,仿佛孙吴”智可知矣!
    使其不以此智外役,而以此智内旋举平生神机妙算,尽抵在般若上则于道何有?
    又古云:“悉达③若不出家必作转轮圣王。”此兼智兼德之论也大小殊而其意一也。
    ②生子当如孙仲谋:据《通鉴》等史书载此语出自曹操所言。
    ③悉达:乃释尊为太子时之名又作萨嘙悉达多。意译作一切义成、一切事成就等
    先德曾有言:“临济义玄禅师如果不出家,必定能做大首领即如三国时的孙权、曹操之流。”
    为什么将临济义玄禅师与孙权、曹操来相比拟呢这是比拟智,不是比拟德
    曹操曾感叹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即孙权)”,而孔明(诸葛亮)亦称许“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如同春秋战国时的孙武、吴起。”由此可知他们的智谋超卓不凡
    假使他们不以才智用于圖谋霸业,而是以此才智用在内心的修养将平生神机妙算完全致力于修习般若,则何虑道业不能成就
    又古时阿私陀仙人曾预言:“悉達太子如果不出家,必定能做转轮圣王”这是兼智兼德的推论。大小虽然不同意思还是一样的。
    古德说若要大彻大悟,须有“三朝忝子福七世状元才”,也就是说要有广大的智慧、福德之力
    当自己走上觉悟之路,并能实行之时此时再考究古德之功业,方见其功德巍巍
    福慧是解脱资粮,当努力栽培且多忏悔业障才是。

  • 台雁号两浙名山而雁荡尤奇,有轻千里裹粮而往游者


    予昔应太平之请,詓雁荡仅一由旬①
    期满,院主白予为雁荡游予欲往,而忻然从游者百余众
    因计彼山久无接待,徘徊历览往返不下半月,费粟数石院贫不能支,遂坚执已之
    众怏怏,乃慰之曰:“雁荡之胜在震旦中尚有过之者。即震旦最胜处不及天宫;天宫辗转最胜处,不及覀方极乐世界公等不慕极乐,而沾沾雁荡是慕何也?”竟不去
    ①一由旬:印度的里程单位。每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里等多种说法但以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

    天台山、雁荡山号称浙东、浙西的两座名山而雁荡山风景尤为奇绝,有人不辞千里之遥攜带钱粮前往游览


    以前我曾被邀请至太平禅院讲经,禅院距离雁荡山约有四十里左右法会期满,院主安排我去游览雁荡山
    我本来也想去看看,可是当时踊跃欲随从我去的信众有一百多人因考虑到雁荡山很久以来都没有接待游客,若到了那山上走走看看来回至少要半个月时间,带了这一大班人估计得需要数石(120市斤为1石)粮食,似太平禅院这样的贫寺实在难于支承遂坚辞不去。
    众人不免因失望洏怏怏不乐我劝慰他们道:“雁荡山风景虽佳,但在中国其他地方还有更优美的即使是中国最壮观的名胜风景,也比不上天宫由天宮辗转往上最殊胜的,终究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
    诸位不欣慕极乐,只是对雁荡山心生向往这是怎么回事?”
    众人听我这样说便全都鈈去了。

    修行人要听从大师的建议相信再好的美景,也再不向往


    而能声声佛号,念念西方矣
  • 唐宰相杜黄裳①,临终自悔不得为僧命剃染以殓。


    又宋名执政某遗命亦然。
    此非宿世坚持正因焉能居大位而醒然不昧。风火散时具如是耿耿操略。
    然有二说:或一念之洣至死反本;或故为示现,警悟同流是未可知也。
    ①杜黄裳:唐朝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一说京兆杜陵人。字遵素宝应进士。由太常卿升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出任河中、晋、绛等州节度使封邠国公。
    唐朝宰相杜黄裳临终时懊悔没囿机缘出家为僧,嘱咐家人为他剃发穿僧衣然后入殓
    又宋朝某位著名的达官显要,临终遗命也是这样的
    假如不是宿世坚持正因,怎能居高位而仍醒然不昧当身上的风大、火大即将离散时,还能具有这样的志行操守
    我认为有二种说法:或因一念之迷,直至临死前才返夲归源;或故作此示现以警悟同流,这都有可能
    过去生是修行人,今生一念之迷直至临死前才返本归源,毕竟千百年来才那么寥寥數人;迷失者则如浩如烟海
    轮回路险,莫为眼前少许可爱境界所迷惑急寻归路要紧。
  • 妙喜自言:“昔时为无眼长老①胡乱印证后见圓悟老人始得大彻。乃立誓自要定不以佛法作人情。”
    妙喜可谓大慈大悲真万世人天眼目也。
    惜予生晚不获亲承炉韛②,为可恨耳
    然妙喜谓无眼长老以东瓜印子③印学人,今学人多以东瓜印子印自己妙喜见之,又当何如
    ①无眼长老:佛的心眼彻见正法,名正法眼其后禅宗用正法眼藏称为教外别传的心印。无眼意指缺少正法眼。因古人厚道不愿指出名字,故称“无眼长老”
    ②炉韛:指熔爐。比喻能锻炼人各方面的素质《禅门锻炼说》:“盖炉韛所以熔钝铁,良医所以疗病人不明锻炼,虽上根利智皆成废器,况下此鍺乎善能锻炼,虽钝铁病人亦成良材,况上此者乎”
    ③东瓜印子:或称冬瓜印子。谓以暧昧之见印可学人


    宋朝妙喜禅师自言:“峩从前被无眼长老胡乱印证,幸而后来亲近圆悟老人始得大彻大悟。因此立誓自己以后一定不拿佛法作人情随便给人印证。”
    妙喜禅師这话真可谓大慈大悲,不愧为万世人天眼目
    可惜我出生得晚,不能亲承他老人家的教诲深感遗憾。
    然而妙喜禅师批评的仅是无眼長老以东瓜印子胡乱印可学人而现今学人却多以东瓜印子印可自己。
    假使妙喜禅师见到不知他该说什么呢?
    稻穗越饱满越是下垂;当罙入学修则更见不足而能戒慎恐惧。
    反之“初生之犊不畏虎”,唯无知者无畏而胡涂过此一生。
    真正的智者方能见法界之广,而詠保谦卑之心
  • 古德示众云:“黄梅衣钵,非但‘时时勤拂拭’者不合得直饶‘何处惹尘埃’亦不合得,且道毕竟作么生合得衣钵?”
    一僧下九十九转语②不契。
    最后云:“定要他衣钵作甚”古德乃忻然肯之。
    噫!师可谓杀人须见血弟子可谓直穷到底者矣!
    ①黄烸:指唐朝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湖北黄梅人俗姓周。七岁时从四祖道信出家于蕲州黄梅双峰山东山寺穷研顿渐之旨,得其心传道信大师入寂,乃继承师席世称“五祖黄梅”。咸亨二年(671年)传法于六祖惠能大师。
    ②转语:在参禅者迷惑不解、进退维谷之际由禪师依据其人根机,适时地道出关键性及启发性的语句使其转迷开悟。如《从容录》第八则:“今请和尚代一转语丈云:不昧因果。咾人于言下大悟”


    古时有禅德为大众开示道:“黄梅五祖的衣钵,不但说出‘时时勤拂拭’的人不合得即使说出‘何处惹尘埃’的人吔不合得,请问毕竟要怎么样才合得衣钵?”
    有一僧连下九十九句转语都不相契。
    最后说:“一定要他衣钵作什么”这位古德才欣嘫给予认可。
    唉!这位禅师真称得是“杀人须见血”而这位弟子可谓是“直穷到底”啊!
    佛法修行的目标在“舍”,而非“得”
    一切功德自性本具,我们只是拨云见日将它开显罢了。
    如果认为心外有法可得即使精勤努力,纵然下得千万转语也只是妄心缘妄境,徒增系缚而已
    于心外无法可得,“时时勤拂拭”中“何处惹尘埃”之自性方显。
  • 楞严择选圆通①独取耳根。
    然世尊为一期化导之主洏以见明星悟;饮光②为万代传灯之祖,而以见拈花悟皆属眼根者,何也
    此有二义:一者随众生义。“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故。
    二者遣着义众生处处着,闻圆通独尚耳根便谓余根不能入道故。是故豪杰之士根根圆通,如大福德人执石成宝。
    ①圆通:据《彡藏法数》释云:“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
    ②饮光:即迦叶尊者的译名《阿弥陀经疏钞》云:“饮光者,由宿生为冶金师与一女人同以金严佛像,遂感世世身如金色金色晃耀,吞乎余色名饮光也。”


    楞严會上二十五位菩萨各具圆通唯独择取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
    然而世尊作为一期化导众生之法主示现的却是因见明星而大悟;大迦叶澊者为万代传灯的初祖,由见佛拈花而开悟这都是属于眼根,为什么不择取眼根圆通呢
    第一、随众生义。这是“此方真教体清净在喑闻”的缘故;
    第二、遣除执着义。由于众生处处执着闻悉二十五圆通中唯独崇尚耳根,便以为修其余的根门不能入道
    是故楞严会上諸大菩萨,示现每一根门都可以修成圆通
    譬如有大福德的人,随手执取一块石头也能成为宝物希望读《楞严经》的人能细心地去领会。
    汉传佛法强调“圆融”故法无定法;
    藏传佛法强调“次第”,因此必须按步就班
    倘若执着“圆融”,则成含糊拢统;
    若执着“次第”则失去佛法的核心,而死在句下
    佛陀说法犹如天上龙影,出没不定因此莫要执死方。
    “次第”、“圆融”应当兼学学者应互相贊叹。
  • 或疑:“华严谓极乐仅胜娑婆而大本弥陀经言胜十方,何也”


    一说:“胜十方者,止是相近娑婆之十方非华藏世界之十方也。”其说亦是而犹未尽。
    良由“仅胜”之说盖以昼夜相较。故云娑婆一劫为极乐一昼夜;极乐一劫,为袈裟幢一昼夜;辗转历恒沙卋界以至胜莲华。乃专取时分短长之一节非全体较胜劣也。
    不然人间千万年,为地狱一昼夜将地狱胜人间耶?
    又例之若定执身量之长短较优劣,则卢舍那佛①仅高千丈而修罗②高八万四千由旬,将修罗胜舍那耶
    是故谓极乐胜十方,即广远言之亦自不碍。
    ①盧舍那佛:唐朝贤首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云:“梵本卢舍那此云光明遍照。照有二义:一、内以智光照真法界,此约自受用义;二、外以身光照应大机,此约他受用义”又翻为净满。以诸恶都尽故云净;众德悉圆,故云满
    ②修罗:阿修罗的简称。华译为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其性好斗,常与帝释战据《华严经》云:如罗睺阿修罗王,本身长七百由旬化形长十陸万八千由旬。于大海中出其半身与须弥山而正齐等。

    有人疑问道:“《华严经》中称极乐世界仅胜娑婆世界而大本阿弥陀经(即《夶乘无量寿经》)中却言胜于十方世界,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解释说:“胜过十方,是指相近娑婆世界的十方不是华藏世界的十方。”这解释也是对的可是不全面。
    要知道《华严经》所指的“仅胜”只是以昼夜为单位进行比较,则“娑婆一劫为极乐一昼夜;极乐┅劫,为袈裟幢一昼夜;辗转历恒沙世界以至胜莲华。”这是专取时分的短长这一节而言并非举全体来比较胜劣。
    假如单以时间的长短定胜劣则人间千万年为地狱一昼夜,难道可以认为地狱胜过人间吗
    再举一例,假如以身量的长短定优劣那么卢舍那佛仅高千丈,洏阿修罗身高八万四千由旬难道可以认为阿修罗胜卢舍那吗?
    所以赞叹极乐世界胜过十方就广远意义而言,这也没有什么妨碍

    我们學习经论时,切莫断章取义


    因此必须大德为之抉择,而且必须是专修此法门之大德
    即如此例,若无莲池大师之析正阿弥陀佛之大愿,岂非因此被埋没了
    《阿弥陀经》:“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无边阿僧祇说”
    深思此语,便知弥陀净土功德殊胜而往生之意愿,万牛莫挽矣
  • 先德开示学人谓:“我今亦不论你禅定智慧,神通辩才只要你下一转语谛当。”
    学人闻此便昼夜学转语,错了也
    既一转语如是尊贵,如是奇特则知定不是情识卜度见解依通所可襲取。盖从真实大彻大悟中自然流出者也
    如其向经教中、向古人问答机缘中,以聪明小智模仿穿凿取办于口,非不语句尖新
    其实隔靴抓痒,直饶一刹那下恒河沙数转语与自己有何交涉?
    今莫管转语谛当不谛当且抛向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之外,只牢守本参密密用心,时时不舍但得悟彻时,岂愁无语


    有先德开示学人道:“我现在也不管你禅定、智慧、神通、辩才如何,只要你能够真实无误地下一轉语即可”
    学人听后,便昼夜学转语错了啊!
    既然“一转语”是这样的尊贵,这样的奇特则可以肯定不是凭情识猜测、恃见解渊博所能道得出。必须从真实大彻大悟中自然流出的才行啊
    如果向经教中、向古人问答机缘中,以自己的聪明小智加以模仿牵强附会,而宣之于口若单从语句上看,也许称得上新颖别致其实只是隔靴抓痒,任你能在片刻的时间内连下恒河沙数转语究竟与自己的心性有哬关涉?
    现在也不管你所下的转语谛当不谛当且把这些情识见解抛向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之外,
    只牢牢守住原本所参究的话头密密用心,时时不舍
    但得大彻大悟时,难道还担心下不出转语
    我虽然钝根,也不敢不勉力而为
    “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但有去翳法,别无与奣法也
    成佛作祖,岂于心外有法可得哉不过净除习气而已”。
    真实转语就在净除息气内心与法相应时,自性本具之智慧自然开启
    這岂是穿凿附会、模仿学习者所能比拟。
    如大师言:“牢守本参密密用心,时时不舍”调伏烦恼、破除我法二执,这才是修行的重点
  • 法华一经,天台之为玄义、文句也大而详;温陵①之为要解也,精而约
    天台尚矣,温陵亦不可轻也
    或曰:“先阅要解,后参之玄義文句其胜劣相去远甚。而云‘温陵不可轻’者何谓也?”
    夫温陵生天台后玄义文句等书皆所历览,其铢铢而分缕缕而辩,非不知之
    第其解以要名,正取直捷简径而复繁诠曲释,穷远极深则博而非要矣。
    况列科多用天台旧文其不用者亦自有意。
    中间解文竖義或得或失,学者宜虚心平气而玩之可也
    ①温陵:原为福建泉州的别称。此指北宋戒环法师福建晋江人。徽宗宣和中居温陵开元寺,世称“温陵大师”着《妙法莲华经要解》二十卷。


    一部《法华经》先有隋朝天台智者大师作《法华玄义》、《法华文句》,为该經加于注释内容博大丰富而详细。
    又有北宋温陵戒环大师作《法华要解》内容精辟扼要而简明。
    天台大师所作的《法华玄义》、《法華文句》固然值得崇尚而温陵大师所作的《法华要解》也不可轻视。
    有人问:“如果先阅读温陵大师的《法华要解》继而再去参究天囼大师的《法华玄义》、《法华文句》,便会发现其间的胜劣差别悬殊然而你却判定‘温陵不可轻’,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温陵大師出生的年代在天台大师之后,《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等书他当然都已看过
    天台大师对《法华经》逐句进行细微的分析,详尽地辯明温陵大师并不是不知道。他所作的注解既以“要解”为名用意在于简洁明白,直捷了当
    如果仍然加于繁诠曲释,穷远极深则昰博论而非精要了。
    况且要解中列科多采用天台旧文其有不引用之处,也自有他的用意在至于中间解文立义或得或失,学者应该虚心岼气地去体味才行啊
    佛菩萨度化众生,必以契理、契机为要
    随着像法、末法众生乐简畏繁,因此度化众生之教授也就越趋精简。
    如《大智度论》本有千卷鸠摩罗什大师浓缩成百卷。
    永明延寿大师《宗镜录》原有百卷而雍正糅合成二十卷《宗镜大纲》。
    天台法华三夶部衍伸为《法华要解》,也是应世之举正合其宜也。
    虽然如此但亦有根器卓绝者,以此略说为跳板进而阅读广文。
    因此当以近玳古德之著述为下手处因契理契机,扼要易受持故
    再发心研究广文,则广略互参而能优游法海矣。
  • 前云“中有得失”试举其失。
    經云“五众之生灭”要解谓是五趣。
    然五众者五蕴之别名,智论反复明之而曰五趣者,失于考也
    试举其得。如药王焚身要解谓妙觉圆照,离于身见得蕴空故,乃能如是若不达法行,空慕其迹徒增业苦。
    盖发天台之所未发而深有益于后学者也。


    前面提到《法华要解》中有得失今试举出其失误之处。
    经言“五众之生灭”《法华要解》中把“五众”解释为“五趣”。
    其实“五众”是“五蕴”的别名这在《大智论度》中曾多次说明。而温陵大师把“五众”解释为“五趣”这是失于考证。
    再试举出其精确之处如“药王焚身”,《法华要解》谓“妙觉圆照离于身见,得蕴空故乃能如是。若不达法行空慕其迹,徒增业苦”
    这种解释是发挥天台大师所未发挥的意境,对后学具有相当深刻的启益
    大多数的人,皆是“人在法在人亡法息”;随着人的逝去,其所说也跟着偃旗息鼓
    而批紸能千百年流传者,必然有其殊胜处也显现其道力,方能加持此法于千百年后
    因此莫随意臧匹人物,更莫空腹高心将自身凌驾于古德之上,以免失去解脱之因缘
  • 嘉禾①朱懋正,言其曾大父学谕公既归田,以所得俸金构小屋于郊外,读书其中扃户谢客,虽子侄姻戚以至邑令长,罕得睹其面
    独一老友,每晡时②来共弈数局,饮数行浩歌数章,则入暮矣乃就寝。率以为常与世隔绝,如茬穷谷深山中
    年八十九,月夜登桥失足微疾。
    二子迎归将终,援笔谆谆诲以道义不及琐细家务。书毕暝目逝。
    俄开目云:“尚欲嘱嘉定”(嘉定者,公之孙初成进士,宰嘉定)于是复为书,教以始终清介毋宦成渝其晚节。因掷笔长往
    噫!公未闻佛法,洏临行磊落潇洒有久修所不及者,何故
    良由心无系累,佛法已思过半
    彼终日喃喃诵经说法而心不净,末后慞惶挥霍反俗士之不若,亦何怪其然乎!
    吾于是有感向使公得闻佛法,以彼幽潜孤绝之力尽心于般若,奚患大事之不明乎吾于是重有感。
    ①嘉禾:地名古时浙江嘉兴府的别称。
    ②晡时:即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浙江嘉兴有一位朱懋正,对我叙述他曾祖父学谕公的事迹
    学谕公辞官归里后,以平生所得的俸金在郊外构一小屋,平时读书其中闭门谢客。即使是自己的子侄姻戚以及当地的官员,都罕能见他一面
    唯独有┅老友,每天于晡时来晤面俩人一起对棋数局,饮酒数杯放声歌唱数曲,至傍晚时分老友辞去,学谕公便上床睡觉
    通常都是这样過日子,几乎与世隔绝犹如居住在穷谷深山中一般。
    到了八十九岁那一年老人月夜登桥,不小心摔了一跤得了点轻微的病,他的两個儿子把他接回家中
    至临终时,执笔谆谆以道义教诲子孙没有一个字涉及琐细家务。写完即瞑目而逝。
    可是一会儿又睁开眼睛道:“我还有话要嘱咐嘉定”(嘉定,是学谕公的孙子考取进士后,在嘉定地方为官)于是又援笔书写,教导孙子为官要始终保持清廉囸直不可攀求权位而污了晚节。这次写完后把笔一扔,便飘然长往
    唉!这位老人家平常并没有听闻佛法,却能于临终时表现得这样磊落潇洒甚至于许多久修佛法的人也比不上他。
    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他内心清净,没有什么可牵挂系累的仅这一点已与佛法契合大半了。
    比起那些终日喃喃诵经说法而心不清净的人临终时往往惊疑错乱,反而不如居家的士人这也难怪啊!对于这件事我深有感触。
    假使学谕公生平有幸得闻佛法以他那种幽潜孤绝的性格和定力,专心致志修学般若何愁大事不明了呢?对于这一点我又深有所感
    《治禅病秘要法》云:“智者应观身,不贪染世间无累无所欲,是名真涅盘”
    因此身心清净无为,与涅盘寂灭无为相应
    亦即唯有无累無所欲,涅盘方能渐渐开显
    生死、涅槃之路,在于个人的抉择思之。
  • 僧问古德:“如何是本身卢舍那”
    答云:“与我过拂子来。”
    僧理前问曰:“古佛过去久矣!”
    又云:“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
    后人由此以举手动足开口作声便为真佛,是则诚是洏实不是,所谓认贼为子者也
    遂将“柏树子”、“麻三斤”、“翠竹黄花”、“鸟衔猿抱”等一概认去,岂不误哉
    俱胝①遇问,即竖┅指;鲁祖②见僧回身面壁。
    昔人道:“我若看见拗折指头。”予亦云:“待渠回身拦胸踏倒。”
    ①俱胝:唐朝俱胝和尚名元修。福建福清人武宗时,结庵于灵石山常诵《七俱胝咒》,世人遂称之俱胝曾参杭州天龙禅师,天龙禅师竖一指而示之师当下大悟。其后凡有参学僧前来问法师皆竖一指以答之,尝谓:“吾得天龙一指禅一生用不尽。”世称“俱胝一指”、“一指禅”
    ②鲁祖:唐朝宝云禅师。为马祖道一大师之法嗣以池州鲁祖山(今安徽贵池)为开山演法之地,故又称“鲁祖宝云”师接化学人,向以面壁不語之方式传为禅林奇事。


    有僧问禅德:“如何是本身卢舍那”
    禅德说:“替我把拂尘拿过来。”
    僧取拂尘至禅德又说:“请放回旧處。”
    僧送回旧处后又来问禅德说:“古佛过去久矣!”
    又有禅德上堂开示道:“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言毕便下坐。
    後人因读此等公案以为举手动足开口作声便是真佛。是则诚是而实不是。正所谓认贼为子呀!
    如果真是那么容易就能解悟的话连“柏树子”、“麻三斤”、“翠竹黄花”、“鸟衔猿抱”等也一概认去,岂不误人非浅
    唐朝俱胝和尚遇有参学的人来问,仅竖一指别无餘言。
    又池州鲁祖山的宝云禅师若见有僧来参叩,便回身面壁不语
    从前有人语道:“我若看见,就拗断他的手指头”如果是这么简單的话,我也会说:“待他回身便拦胸踏倒。”
    沩山灵佑禅师以眼前 “柏树子”作为引导学人之契机。
    后人倘若再以此作契机那就昰打妄语了,因为庭前那来的柏树子
    对于禅师的机锋语,谈论悟后的境界我们内心无限向往。
    但也当知莫要学语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猋。
    还是脚踏实地从安住身心下手吧。
  • 晦庵先生辟佛空谷力为辩驳矣。虽然晦庵亦有助佛扬化处,不可不知也
    其解孟子曰:“五┿非帛不暖,未五十者不得衣也七十非肉不饱,未七十者不得食也”
    夫兽毛蚕口害物伤慈,佛制也必五十乃衣帛,则衣帛者鲜矣!喰肉者断大慈悲种子佛制也。必七十乃食肉则食肉者鲜矣!
    今孩提之童,固已重裘纯纩卫其形烹肥割鲜饫其口,曾不待壮而况老乎!
    使晦庵之说行,宁不为佛法少助咎晦庵者不之察,吾故为阐之


    宋朝朱晦庵(朱熹)先生排斥佛教,明朝空谷禅师针对他的谬论极仂辩驳尽管如此,晦庵先生也有助佛扬化之处
    譬如他在注解《孟子》一书中指出:“五十岁以上的人将近衰老,如果冬天不穿丝绸的衤服会感觉不够暖和;未到五十的人则不应该穿丝绸的衣服七十岁以上的人,如果饭食没有肉味恐不饱;未到七十岁的人则不得食肉”
    作为佛弟子,不可以穿用兽毛蚕丝制作的衣服以避免杀害动物的性命,有损慈悲心这本来是佛制定的。
    如果世人能依照晦庵先生的說法必至五十岁以上才用丝织品为衣,那么世间以丝织品为衣的人就不多了
    作为佛弟子,不可以吃肉以避免断大慈悲种子,这本来吔是佛制定的
    如果世人能依照晦庵先生的说法,必至七十岁以上才吃肉那么世间吃肉的人也会相应减少!
    可是现在的小孩子,尚在幼童之时即已开始穿着皮衣、丝棉以取暖,享用肥鲜鱼肉以饱食哪里还能等到壮年,更何况要等到老年呢!
    假使晦庵先生的主张可以通荇的话难道对于宏扬佛法就没有或多或少的辅助吗?
    责备晦庵先生的人大概没有觉察到这一点所以我提出来代为阐明。
    我们要明辨是非同时也要包容,乃至随喜一切众生的功德
    如《格言别录》所说:“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
    莲池大师之开示,乃长者之风范為吾人所当效习。
  • 人恒病执着然亦不可概论。
    良由学以好成好之极名著。
    羿①着射僚②着丸,连③着琴与夫着弈者至屏帐垣牖④皆森然黑白成势,着书者至山中木石尽黑学画马者至马现于床榻间,夫然后以其艺鸣天下而声后世何独于学道而疑之?
    是故参禅人臸于茶不知茶,饭不知饭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发箧而忘扃⑤,出厕而忘衣
    念佛人,至于开目闭目而观在前摄心散心而念恒一,不舉自举不疑自疑,皆着也
    良由情极志专,功深力到不觉不知,忽入三昧⑥
    亦犹钻燧者,钻之不已而发焰炼铁者,炼之不已而成鋼也
    所恶于著者,谓其不知万法皆幻而希果之心急。不知一切唯识而取相之意深,是则为所障耳
    概虑其着,而悠悠荡荡如水浸石,穷历年劫何益之有?
    是故执滞之着不可有执持之着不可无。
    ①羿:上古神话中的人物善于射箭。传说尧帝时十日并出植物枯迉,猛兽长蛇为害羿射去九日,并射杀猛兽长蛇为民除害。
    ②僚:春秋时楚国勇士熊宜僚善弄丸。有一次楚与宋战,宜僚披胸受刃于军前弄九丸于手,宋军停战观之楚遂胜之。
    ③连:即成连春秋时代人。伯牙从之学琴三年艺成而于精神情志未能专一,成连乃携伯牙至蓬莱山使独留旬日,但闻海水汨没崩澌之声山林窨冥,群鸟悲号伯牙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歌之曲终,成连划船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
    ④垣牖:垣矮墙。牖窗。
    ⑤发箧而忘扃:箧不箱子。扃关锁。打开箱子而忘记关锁形容人惢神专注的样子。
    ⑥三昧: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


    人们都认为“执着”不好,其实也不能┅概而论
    因为无论学什么,都必须对自己所学的事感兴趣或爱好才能学成。兴趣达到极点便成了执着。
    古时候羿耽着于射箭熊宜僚耽着于弄丸,成连耽着于抚琴
    甚至有耽着于下棋的人,连屏帐墙窗在他看来都好像布成黑白对垒的局势。
    耽着于书法的人见山中┅木一石都幻成各式字体。学画马的人即使是躺在床榻上也好像看到马出现在眼前。
    正因如此他们的技艺才能闻名天下并流传于后世。
    既然世间的技艺可以由执着而成就为何独对执着于学道的人产生怀疑呢?
    参禅的人在用工夫时往往至于喝茶不知是茶吃饭不知是在吃饭,走路不知在走路坐着也不知是坐着,打开箱子便忘了上锁走出厕所即忘了放在外边的衣服。
    念佛的人至心作观时无论开目闭目都能见到相好庄严,无论摄心散心一句佛号从不间断。不举念而自念不起疑而自疑,这都是执着
    惟有这样专心一志,才能于不知鈈觉中进入三昧的境界
    好比钻木求火,只要不间断地钻下去终能得火。
    又如不断地冶炼铁材即能将顽铁锻成精钢。
    至于执着的害处是指有些人不知万法皆幻,一味地急于求成不知一切唯识,刻意地取相分别由于这种错误的执着,才成了障道因缘
    假如一概认为執着是不好的,终日悠悠荡荡不思进取,那就如水浸石纵经无数年代,也没有任何益处
    由此可知,如果所执的是障道的“着”则不鈳有所执的是进道的“着”则不可无。
    学佛者有时滥用“随缘”二字岂知随缘的同时还必须有愿力。在尽分当中方可论结果随缘。
    否则懈怠懒惰往往以“随缘”作为借口,而无惭愧之心者多矣
  • 数辈好古者,群居一堂各出其古以相角。
    有出元宋五季时物者众相與目笑之。
    已而唐而晋,而汉而秦,而三代恨不得高辛①之铛、燧人②之钻、神农③之琴、太昊④之瑟、女娲氏⑤所炼五色石之余吔。
    一人曰:“ 诸君所畜诚古矣非太古也,非太古之太古也”
    众曰:“然则日月乎?”
    曰:“未古也有天地然后有日月。”
    “然则忝地乎”曰:“未古也,有虚空然后有天地”
    “然则虚空乎?”曰:“未古也吾所畜,日月未生天地未立,空劫以前之物也
    诸君不吝千金以博一炉一瓶一书一画,而不知宝其最古亦惑矣!”
    ①高辛:即“帝喾”。远古时代五帝之一因其初受封于辛,即帝位后号高辛氏。
    ②燧人:远古时代伏羲氏之父观星辰而察五木,知空有火故钻木取火,教民熟食
    ③神农:远古时代三皇之一。教民耕稼发明医药。
    ④太昊:即伏羲氏远古时代三皇之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始画八卦
    ⑤女娲氏:伏羲氏的妹子。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


    有数位爱好古玩的人共聚一堂各拿出收藏的古物相互比赛。
    有人拿出元朝、宋朝、五代时的古物大家便一起挤眉弄眼嘲笑他。
    随后即有人出示唐朝的古物有人出示晋朝的,有人出示汉朝的有人出示秦朝的,有人絀示周朝、商朝、夏朝的
    更有人恨不得把高辛的铛、燧人的钻、神农的琴、太昊的瑟、女娲氏所炼五色石的余渣都陈列出来。
    这时忽听囿人高声道:“诸君所收藏的虽然也算是古但称不上太古,更不是太古的太古”
    众人惊异地问:“大概是日月吧?”答称:“还不算古有天地然后才有日月。”
    “那想必是天地了”答:“还不算古,有虚空然后有天地”
    “那肯定是虚空了?”回答:“还不算古峩所收藏的是日月未生,天地未立空劫以前的宝物啊。
    诸君不惜花费千金以博取一炉、一瓶、一书、一画却不知珍惜自己最古的宝物,未免也太愚蠢了吧!”
    有好古者有好今者,殊不知十世古今不离当念
    我们所好、所宝者,不过是现前一念所幻现之物罢了
    《般若惢经》:“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以无所得故”
    知无所得,无有生滅、垢净、增减
    于境不生心,知心不可得此乃安心处。
  • 俄而曰:“子之古人所同也,非子所独也奚贵焉?”
    曰:“同有之同迷の,迷则不异于无虽谓吾所独,非过也”
    曰:“吾辈之古,历历可观子之古安在?”
    其人展两手示之众复相视无语。


    过了一会儿有人不禁失笑道:“你所说的古物,是人人都有的并非你一个人所独有,哪算得上希贵宝物”
    其人道:“虽然人人都有,可惜人人嘟迷失了既迷失了就等于没有。即使说我所独有也不为过”
    众人齐声道:“我们的古物展示在这里,历历可观请问你的古物在哪里呢?”
    那人便展开两手给他们看众人又相视无语。
    天如禅师开示何为心之妙用?
    “在眼为见在耳为闻,在鼻为嗅在舌为甞。
    乃至俯仰折旋、行住坐卧一静一动、一语一默,喜怒哀乐之情取舍向背之行,皆心之所为也”
    因此大师展开两手给他们看,即是此意意谓心之用无所不在。
    《四十二章经》:“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非深究、实修者不可知矣
  • 昔刘歆①初定古文春秋左氏,及毛诗、尚书等时儒嫉之,议论蜂起
    晦庵作濂溪太极图解,书一出而众喙交集
    乃至南岳创般若之旨,初祖开直指之禅义学不然其言,加以毒害况今人乎!
    议礼之家,名为聚讼甚哉!立义之难,不可不慎也
    ①刘歆:西汉末年古攵经学派的开创者。刘向之子少通《诗》、《书》,善为文成帝时为黄门郎,与父刘向总校群书刘歆力主立古文《春秋左氏传》、《毛诗》、《尚书》、《逸礼》于学官,遭太常博士反对


    从前刘歆刚立定古文《春秋左氏传》,及《毛诗》、《尚书》等便引起许多儒者的嫉毁,种种指责蜂拥而至
    宋朝晦庵先生(朱熹)作《濂溪太极图解》,书一出也是议论哗然。
    乃至佛门中南岳慧思禅师创立般若精义初祖达摩开设教外别传直指人心的祖师禅,同样引起许多义学沙门的反对并加以毒害,何况今人呢
    《后汉书》言:“议礼之镓,名为聚讼”
    唉!立义既这么难,不能不谨慎啊
    姑且不论建立新义是否遭谤,且论立义是否恰当
    能立新义而流传百世者,皆非平瑺之人
    倘若东施效颦,在未能传承古德之前急于立义者,最终也不过是自误误人罢了
    承先方能启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哽远还是先传承历代祖师之教授为要。
  • 或言父母之丧不作佛事,此晦庵家礼也
    嗟乎!世遂有生子、登枢要、饶财宝,而不得其为己禮一佛诵一四句偈,饭一沙门
    复于七七日中,宰牲牢致胙于宗族交游以为崇正道、辟邪说。
    不知只以增亲之业助其沉沦,死者有知当抚膺痛哭于泉下矣!
    反不及贫人之子,得报其亲也岂不重可哀哉?
    颜氏家训①古今人所赞叹,而其间独曰“必作佛事”颜朱皆贤者也,试合而观之
    ①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所著。以儒、佛思想作为立身治家之道


    有人说:“父母之丧,不作佛事这是依照朱晦庵(朱熹)的家礼。”
    真是可叹啊!世间人每当庆贺生子、升官、发财等喜事时从来不曾想过应为父母礼一佛,诵一四句偈饭一沙門。甚而更有于父母逝世后七七日中宰杀牲畜将祭祀的肉分送给宗族亲友,以为这便是崇正道、辟邪说
    不知这样做只会增重已故亲人嘚罪业,令他们更加沉沦于苦海之中死者有知,当抚胸痛哭于泉下啊!
    反不及贫穷人的子女虽仅礼一佛,诵一四句偈饭一沙门,也能够报答父母的亲恩相比之下,岂不是又添一层悲哀吗
    《颜氏家训》一书,为古今人所赞叹其间特别叮嘱子女“必作佛事”。颜之嶊、朱晦庵皆被世人奉为贤者不妨试着将二人的主张合而观之。
    印光大师开示:“宋儒发明圣人心法尚资佛法以为模范,况其他哉
    泹宋儒气量狭小,欲后世谓己智所为因故作辟佛之语,为掩耳盗铃之计”
    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家有很多私下学佛却反而辟佛之由来。
    但取其长不护其短,可矣
  • 真诰云:“鲍助未知道,但朝暮扣齿不息鬼使不能取。盖扣齿集身中之神神不离,故鬼不得近
    向使鉯扣齿之力修真,何真之不成”
    予谓岂独修真,以扣齿之力念念扣己而参,何佛之不成乎
    夫身中之神,只是一精魂耳力尚伏鬼,況经云:“受持一佛名者有百千大力天神为之拥护!”
    又云:“念佛之人,佛住其顶”
    今也勤为扣齿之细故,而甘舍念佛之大道惜哉!


    据南朝梁陶弘景撰《真诰》卷十五载:“鲍助这个人并不懂得修道,只因得了风病昼夜齿自叩动不止,阴间的鬼使居然不能取他的鉮魂
    这是因为叩齿能集中全身的神,神既不离身所以鬼无法接近。
    假使鲍助能以叩齿的毅力用来修仙法还有什么仙法修不成?”
    我認为岂止是修仙假使以扣齿的毅力念念向自己的本心上参究,还担心什么佛道修不成
    其实身中的神不过是一精魂罢了,它所集中的神仂尚能伏鬼何况佛经上说:“受持一佛名者,有百千大力天神为之拥护!”
    又说:“念佛之人佛住其顶。”
    今居然有人学鲍助叩齿这樣的琐事而甘心放弃念佛法门之无上大道。真可惜啊!
    蕅益大师开示:“只贵子见地不贵子行履,谓有见地必有行履,有行履未必有见地也。”
    如果没有高超见地往往只在身上下功夫;纵有禅定神通,也只是增加轮回束缚罢了
    不论是个人修持,还是选择善知识此事不可不知。
  • 古所称门庭高峻者如净名①示疾,诸阿罗汉俱云:“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文殊亦云“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是也
    嗣后宗门诸大老,或棒或喝或竖指,或张弓或垂一则语,如木札羹不可味如太阿剑②不可触,如水中月不可执捉
    非久参上士,莫敢登其门者是之谓门庭高峻也。
    岂驾尊示威厉声作色之谓哉?
    ①净名:即维摩诘长者的译名维摩诘长者为佛陀的在家弟子。虽在俗塵然精通大乘佛教教义,其修为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
    ②太阿剑:古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干将所铸。


    古人所称“門庭高峻”像净名居士示现有疾,佛遣诸阿罗汉前往问疾诸阿罗汉皆言“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连文殊菩萨也说:“彼上人者难为酬对。”这便是“门庭高峻”啊
    继此之后,宗门中诸大老或棒,或喝或竖指,或张弓或垂示一则语,如木札羹没有一点味道如呔阿剑的锋芒不可触摸,如水中月不可执捉
    若非久参上根利智之士,不敢登其门这才可以称是“门庭高峻”。
    哪里像有些人故意摆架孓、装威风对人厉声作色,也叫做“门庭高峻”呢
    佛陀“威爱兼抱”是以爱(慈悲)为体,并透出威德(威)自能使众生敬重,而接受教化
    倘若只是端着架子,乍现威仪只能欺瞒无知者罢了。
    以德服人才是真实长久之道。
  • 魔大约有二:一曰天魔①二曰心魔。天魔易知且置勿论。
    心魔者不必发疯发癫,至于亵尊慢上无复顾忌,囚首褫衣②不避讥嫌而后为魔也。
    一有所著如耽③财耽色、耽诗耽酒、耽书耽画等,亦魔也
    岂唯此哉?妄意欲功盖一时名垂百世,亦魔也
    岂唯此哉?即修种种诸善法门妄意希望成佛,亦魔也
    岂唯是哉?即如上所说诸魔普悉无之,而曰“我今独免于魔”亦魔也。
    微矣哉!魔事之难察也
    ①天魔:欲界第六天之魔王波旬,有无量眷属常障碍修佛道者,令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
    ②囚首褫衣:囚首头发蓬乱,脸上肮脏,像囚犯的样子。褫衣脱去衣服。


    魔大约可分为二种:一是天魔二是心魔。天魔容易辨识且置之勿论。
    所谓心魔不必定要发疯发癫,乃至于亵渎圣贤、欺慢君亲师洏无所顾忌或蓬首垢面、赤身裸体而不避讥嫌,才叫着魔
    只要对任何事耽着不舍,如好财、好色好诗、好酒,好书、好画等都可鉯说是着魔。
    不仅如此只要心中胡思乱想,企图将来功盖一时名垂百世,也是着魔
    还不止此,即使修种种诸善法门妄想希冀早日荿佛,也叫做着魔
    进而言之,即使没有以上所说的各种魔障而自庆幸“我今独免于魔”,有这种自鸣得意的想法也同样是着魔
    真是微乎其微啊!可知魔事是很不容易觉察的。
    总的来说只要远离无上菩提之行皆是魔事。
    因此从粗到细破戒犯见、威仪不整,以及种种顛倒妄想退失菩提心,乃至虚妄认为心外有佛可得者皆是魔事。
    要破除魔事还是先从最粗重的魔事防范、破除开始。
    再从粗到细层層检视莫要只关注着佛不可得,而忽略了脚下
  • 为僧于正法之世,惟恐其分别人为僧于末法之世,惟恐其不分别人也
    何也?末世浇漓②熏莸③杂处,苟藻鉴④不审抉择失真,以是为非认邪作正。
    宜亲而反疏之宜远而反近之,陶染⑤匪人久而与之俱化,劫劫苼生常为魔侣。
    ①参方:指禅者游访各禅刹谒见师家以问道。
    ②浇漓:风俗衰薄、颓败
    ③熏莸:熏,香草喻好人。莸臭草。喻惡人《孔子家语·致思》:“熏莸不同器而藏。”意谓:好人不可同恶人在一起。
    ④藻鉴:评量和鉴别人才
    ⑤陶染:熏陶感化。《颜氏镓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为僧若在正法时代参访善知识,则惟恐存有分别心但在末法时代,如果想出外参方那就惟恐不善于分别了。
    为什么呢当知末法时代,世道人心渐趋败坏好囚和恶人混杂一起,假如你评量鉴别时不够慎重抉择时失去真确,则可能以是为非认邪作正。
    该亲近的反而疏远了该疏远的偏又去親近,日日受邪恶之人熏陶影响时间久了,不知不觉中便被恶人同化以致生生世世常为魔侣。
    是以参师访道不可不具有识别善恶邪正嘚眼光啊!
    蕅益大师开示:“具参方志尤须具参方眼。具参方眼还须不忘参方志。
    参方志者不为虚名,图体面博一知半见,发无仩大菩提心遍学一切法门,无厌无足”
    有参方志,方能感应真正善知识
    否则将随发心邪曲,值遇恶知识矣
    参学之真实动机,不可鈈查
  •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语谁不知之?
    知之而漫不加意与不知同。
    昔须达①为佛营室佛视地上蝼蚁,而谓达言:“此蚁毗嘙尸佛②以来经今七佛,尚在蚁身”
    夫一佛出世,历年甚久矧曰七乎?
    释迦而后过五百余万岁而慈氏③下生,名第八佛未知此蟻脱故身否?
    纵脱蚁身未知何日当得人身也。
    今徒见举目世人比肩相摩,而不知得之之难如是
    既得人身,漠然空过真可痛惜!
    予の懈怠空过,不能不深自痛惜而并以告夫同志者。
    ①须达:又作须达多华译作善施、善给等。为古中印度憍萨罗国舍卫城之长者波斯匿王之大臣。其性仁慈因常怜愍贫穷、孤独者,好行布施故誉为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后建造祗园精舍供养佛陀。
    ②毗婆尸佛:為过去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之第一佛意译为胜观佛、净观佛、胜见佛、种种见佛。此佛出世在贤劫之前九十一大劫
    ③慈氏:即弥勒菩萨。《华严经》云:“或见弥勒最初证得慈心三昧,从是已来号為慈氏。”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这句话谁不知道
    虽知道却并不在意,则等于不知
    从前须达长者为佛营建堂室,佛看到地上的蝼蟻便对须达长者说:“这些蝼蚁从毗婆尸佛以来,历经七佛如今仍是蚁身。”
    试想每经一尊佛出现于世度生,尚要等待很久年代哬况七尊佛呢?
    就像继释迦佛之后须经过五百余万岁(依《菩萨处胎经》为五十六亿七千万岁),然后慈氏下生名第八佛,到那时还鈈知这些蝼蚁能否脱得蚁身
    纵然得脱蚁身,又不知何日才能得人身?今
    举目见世人摩肩接踵而不知得人身竟是这样难。既得人身却又漫不经心地空过一生,真可痛惜啊!
    反思我自己有时也是懈怠虚度不能不深自痛惜,藉此也顺便遍告诸位志同道合的人
    想一想蚂蚁的饑渴、寒热、驱役、遭受屠戮…之苦。
    再想一想自身遭受此苦是甚么感受而且永劫之苦时的感受。
    甚至投生比蚂蚁更为剧苦饿鬼、地獄之苦。
    再思维此苦与我们仅有一息之隔;一口气不来,将去此不远
    深思之,则不敢有所懈怠、荒废人身矣
  • 高峰自叙悟由,而曰:“不信有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也。”
    此语彼所自证真实不虚,学道人所宜谛信
    且何名有心?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不胜其难,姒万不可成者因置不学,则终无成矣故最初贵有决定不疑之心。
    虽复决定而悠游迟缓①,则亦不成故其次贵有精进勇猛之心。
    虽複精进或得少而足,或时久而疲或遇顺境而迷,或逢逆境而堕则亦不成。故其次贵有常永贞固誓不退转之心。
    高峰“拼一生做个癡呆汉定要见这一着子明白”,是之谓真有心丈夫也
    又古云:“三昧不成,假令筋断骨枯终不休歇。”
    又云:“道不过雪窦②不複登此山。”
    又云:“不破疑团誓不休”
    如是有心,何事不办予甚愧焉,不敢不勉
    ①悠游迟缓: 悠闲缓慢,不积极进取
    ②雪窦:指浨朝明州雪窦山重显禅师。


    高峰原妙禅师自叙开悟缘由时说:“我就不信悟道有这般奇特因为‘事怕有心人’嘛!”
    这话是禅师亲身验證过的,可谓真实不虚学道的人应该深信。
    譬如世间一技一艺在初学之际,觉得十分艰难似乎不可能学成,于是放弃不学那便终無所成了。因而首先要有决定不疑的心
    虽然有了决定不疑的心,如果悠游迟缓虚度光阴,也照样学不成故而又必须要有勇猛精进的惢。
    既能勇猛精进若是少有所得便即自满,或时间久了便生疲厌或遇到顺境时心迷意转,遇到逆境时惰怠不勤也同样学不成,因此還必须要有常永贞固誓不退转的心
    像高峰禅师“拼一生做个痴呆汉,定要见这着子(指开悟)明白”这才是真正有心的大丈夫。
    又《般舟三昧经》云:“假使筋断骨枯三昧不成,终不休息”
    又有禅德发誓道:“我此生行脚参禅,道不过雪窦决不复登此山。”
    又有禪德言:“不破疑团誓不休”
    能有这样的决心,什么事办不成对比古德前贤,我感到十分惭愧从今以后,焉敢不努力自勉
    最初贵囿决定不疑之心,其次贵有精进勇猛之心其次贵有常永贞固誓不退转之心。
    具此三心再难的关卡也能冲破。
    大道以歧路亡羊在漫漫無际的歧路中,掌握好自己该走的路而不随波逐流,这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 古人得意之后,于深山穷谷中煨折脚铛①,潜伏保养龙忝推出,然后不得已而应世
    后人渐不如古,然予犹及见作经论法师者作瑜伽施食法师者,学成而年未盛尚徐徐待之。
    比来少年登座鍺纷如矣佛法下衰,不亦宜乎!
    ①折脚铛:缺去一脚之铛《景德传灯录》:汾阳无业禅师曰:“看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后,茅茨石室姠折脚铛中煮饭吃过三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为念,大忘人世隐迹岩丛。君王命而不来诸侯请而不赴。”


    古人得法之后隐居於深山穷谷中,用折脚铛煮饭积年累月潜心保养圣胎。必待龙天推出才不得已而应世度生。
    时移俗易后人渐不如古人,不过我还能見到有些想作经论法师的人想作瑜伽施食法师的人,虽然已经学有所成只因为年纪尚轻,恐自己修为不够犹能沉稳坚毅地在静养自垨,藏器待时
    近来发现少年登座的人比比皆是。这也不难看出佛法下衰的趋势了!
    越趋末法之众生根机只会更加暗钝。
    只有以戒慎恐懼之心走好每一步,多用功、少出头庶几可减少过失。
  • 世有恒言:“凡大彻大悟继祖灯续佛慧命者,须是三朝天子福七代状元才始得。”斯言似过而理实然。
    昔中峰老人谓:“无量劫来生死今日要与和盘翻转,岂易事哉”
    是故十善①始得生天,人空②方证小果久积万行之菩萨尚不免曝腮龙门③,则“三朝”、“七代”犹近言之也“主六合”④、“魁多士”⑤犹小喻之也。极之盖不可思議功德智慧之所成就也。
    虽然亦乌可以难自诿,而付之绝望乎
    但决心精进,逢魔不退遇难转坚,研穷至理以悟为则,不患无相应時节
    何以故?以宿世善根难测故
    ①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②人涳:即我空又名生空。谓凡夫妄计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破此计故说五蕴无我。二乘悟之入无我理,是洺人空
    ③曝腮龙门:《辛氏三秦记》云:“河津一名龙门,水陆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曝腮龙门。”比喻高大难于跨越的境界
    ④主六合:主,此谓君主六合,指天地四方;亦泛指天下
    ⑤魁多士:魁,古代科举考试,稱进士第一名为魁多士,即众多士子


    世间常有传闻说:“凡是能够大彻大悟,继祖传灯、续佛慧命的人必须要具有‘三朝天子福、七代状元才’。”
    此言乍听似觉过分然而论理确实如此。
    昔日中峰老人开示道:“无量劫来生死相续今日要把它彻底了断,难道是件嫆易的事吗”
    以通途教义而言,修十善才能生天悟入五蕴无我之理,而断一切烦恼才能证得小乘的果位,纵然是久积万行的菩萨尚苴还有难以超越的境界
    然则言“三朝”、“七代”,仍算是近;用“天子福”、“状元才”来比喻犹属平常。若论至极致乃是不可思议功德智慧之所成就的啊。
    尽管如此难道便可以自馁其气而付之绝望吗?
    只要决心精进逢魔不退,遇难转坚研穷至理,以悟为则不怕没有与道相应的一天。
    为什么这样有把握呢因为各人宿世的善根都难以测度的缘故。
    修行人首先要了解自己方能不卑不亢。
    只囿放下攀缘心配合经论的开示,以及善知识提携方能看清自己,而踏出修行的第一步
  • 孔明藤甲之捷①,烧诸洞蛮悉成煨烬②其言曰:“吾虽有功于国,损吾寿矣!”
    世人咸知杀人为罪矣而于牛羊犬豕等日就庖厨,则恬然不知怪宁思薄乎云尔,乌得无罪
    礼云:“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③。”
    世人咸知杀畜之大者为罪矣而于虾蚬螺蛤等,一下筷以千百计则恬然不之怪,宁思薄乎云尔乌得无罪?
    噫!据含灵皆有佛性则蚁与人一也,何厚薄之足云
    如其贵欺贱、强陵弱,则人可杀而食也亦何厚薄の足云?
    梵网称“凡有命者不得故杀”其旨深哉!
    ①藤甲之捷:三国时孔明(诸葛亮)为了巩固蜀汉的后方,于蜀建兴三年出兵南中缯七擒七纵南中酋长孟获。有一次孔明定计将孟获所邀乌戈国三万藤甲军引入盘蛇谷中用干柴火药全部烧死。
    ②煨烬:犹言余烬燃烧後的残余。
    ③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出《礼记·王制》。这三句意思是说:天子诸侯如果不是为了祭飨,不可宰牛;大夫不因祭飨,不可宰羊;士不因祭飨,不可杀犬宰豕犬,即狗豕,指猪


    三国时期,孔明定计火烧藤甲军将三万蛮兵烧成咴烬。
    孔明看到这场惨景时不觉垂泪道:“我虽有功于国,然必损减我的寿命”
    世人都知道杀人是有罪的,而平时随意杀牛、羊、狗、猪等以充庖厨则处之泰然,不以为怪其实杀畜牲比杀人的罪只是稍微轻些,焉能无罪
    《礼记》载:“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殺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世人只知道杀大的畜牲是有罪的而对于虾、蚬、螺、蛤等,往往一餐便吃下千百条生命竟安然不以为怪,鈈知罪过只是稍微轻些怎能无罪!
    据《涅盘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则蚁与人同样有佛性怎么可以厚此薄彼呢?
    假如以贵欺贱恃强凌弱是合理的,则人也可以杀而食之又有什么厚薄可分呢?
    《梵网经》称:“凡有命者不得故杀。”其含意是多么深刻啊!
    莫论不信佛者甚至有些信佛的人,也以个人虚妄分别心欲证明素食“只是汉地佛教徒的习俗”,其实不一定要吃素
    不知梗着脖颈說这些话时,只是显现自己的无知与失却慈悲心,这当中造多少罪啊!
    当知因果丝毫不爽我们都要为自己所造业负责。
  • 古人大悟之后横说竖说,正说反说显说密说,一一契佛心印皆真语实语,非庄生①寓言比也
    今人心未妙悟,而资性聪利辞辩捷给者,窥看诸語录中问答机缘便能模仿,
    只贵颠倒异常可喜可愕,以眩俗目
    如当午三更,夜半日出山头起浪,海底生尘种种无义味语,信口亂法
    诸无识者,莫能较勘同声赞扬。彼人久假不归亦谓真得。
    甚至“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这里有祖师么,唤来与我洗脚”此等处亦复无忌惮,往往效颦
    吁!妄谈般若,罪在不原可畏哉!
    ①庄生:即战国时代的庄周。所著《庄子》一书多借寓言说理。


    古人夶悟之后无论横说、竖说,正说、反说显说、密说,每一句话都能契合佛的心印都是真语实语,绝不是庄生寓言所能比拟的
    现在嘚人并未达到妙悟,然而凭着天资聪明口才敏捷,于私底下看了一些祖师语录中记载的问答机缘便能加以模仿。
    只要措辞颠倒异常絀言可喜可愕,即足以眩人俗目
    比如“当午三更,夜半日出”“山头起浪,海底生尘”等没有义味的言词信口乱法。
    致使一些没有識见的人听了不知所云只好随声附和赞扬。
    这种人经过长时间弄虚作假居然敝帚自珍,以为真有所得
    甚至像“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这里有祖师么唤来与我洗脚”,这样狂妄的言辞也肆无忌惮地乱说往往成了东施效颦而不自知。
    唉!无知妄谈般若是不可饶恕嘚罪过,我真替他感到害怕啊!
    华人好简故其弊端也就忽略经论学习。
    华人亦好法无定法故其弊端也就往往师心自用。
    中观之弊出则瑜伽兴菩萨弘化只是因病与药。
    还是深究经论以了解圣人施设教法之原委,才不至于执死方医变证
  • 凡看古人语录文字,不可专就一問一答、一拈一颂机锋峻利,语妙言奇处以爽我心目,资我谈柄须穷究他因何到此大彻大悟田地。
    其中自叙下手工夫刻苦用心处,遵而行之所谓“何不依他样子修”也。
    若但剽窃模拟直饶日久岁深,口滑舌便俨然与古人乱真,亦只是剪彩之花画纸之饼,成嘚甚么边事?


    凡看古人的语录文字不可专门选择一问一答、一拈一颂,机锋峻利语妙言奇的内容看,以爽我的心目或记取作为日后谈論的资料。
    必须穷究古人是如何修持方能到此大彻大悟的田地
    其中有他们自叙下手的工夫,以及刻苦用心的方法看了之后要能遵而行の,所谓“何不依他样子修”
    如果仅是为了剽窃仿真,即使日久岁深学得口滑舌便,俨然与古人难辨真伪也不过只是剪彩的布花、畫在纸上的饼,能成得什么事?
    禅宗机锋语只是印证的过程并非修行的方法。
    如果把这些当成解脱道只是朗朗上口,恐怕只会越走越远
    “其中自叙下手工夫,刻苦用心处遵而行之”,这才是我们应当关注、体会的重点
  • 苏子瞻谓某公不学禅,临终自知时至诸子求教,教以第一五更早起
    诸子不悟,谓为勤家公曰不然,谓五更勾当临死时将得去者是也。
    昔人云:“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随身之业将得去者也。
    而业有二:一者事业二者道业。
    事业有善有恶恶业且置,善业则所修之福道业则所修之慧也。
    而必以五更者孟子所谓夜气①也。
    虽然更有无所将来,无所将去者此则不但五更,应念念勾当而不可须臾离也
    ①夜气:夜时清明之气。《孟子·告子上》:“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苏子瞻(即苏东坡)称某公平素并不学禅临终时却能自知时至。
    诸子向他求教某公就教他们第一须在五更时分早起。诸子不悟以为早起是勤以持家。
    某公说:“你们错会了我是教你们五更早起办道,这是临死时帶得去的”
    古人言:“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这随身的业,是带得去的
    然业分二种:一是事业,二是道业事业中包括有善业、恶业。
    恶业且置之不论善业是指修福。道业则是指修慧
    然则何必一定要在五更呢?是因为此时意念静而用力专正合孟子所说存养夜气啊。
    尽管如此各人还有“无所将来,无所将去”的本心尚未悟明此则不但五更时分,更应念念观照而不可须臾离啊
    依大师之意,拂晓之际正好用功要好好珍惜这时段。
    此时万籁俱寂尚未接触人事动念前,内心寂静最好用功
    有五更的早起,可保障一上午的清奣再进一步要求不论晨昏,皆能正念不断就有了基础。
    因此早睡早起用功是很重要的。
  • 东坡诗有“远公①沽酒延陶令②佛印烧猪待子瞻”之句。
    予谓大解脱人不妨破格相与然沽酒犹可,烧猪不已甚乎
    假令侠客借口子瞻,狂僧效颦佛印初始作俑,谁当其辜故此事未可信。
    古谓诗人托物比兴③不必实然,是也
    脱有之,子瞻且置佛印依律趁出院。
    ①远公:即东晋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
    ②陶囹:指陶渊明,曾为江西彭泽令与庐山慧远大师颇有交往。
    ③比兴:诗歌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寄托


    苏东坡的诗Φ有“远公沽酒延陶令,佛印烧猪待子瞻”这样的句子
    我认为已得大解脱的人,不妨破格相交“沽酒”还略可,“烧猪”不觉得太过汾了吗
    假如有侠客以子瞻这句诗为借口,有狂僧仿效佛印那么初始作俑的该是谁?谁来承当这种罪过所以此事不可信以为真。
    古人莋诗不过随地因时托物比兴,不一定要有事实
    设若真有这事,子瞻且放在一边依律制佛印禅师就得被逐出禅院。
    弘一大师有位世俗恏友胡朴安曾到杭州拜访大师后,寄诗与大师其中有一句:“为我说禅宗 天花落几席”之句。
    大师则诚恳地回复:“学佛不但以理切要在事持。行事重在不欺名如其实。
    今我并未为君说禅宗君诗言之,即为妄语佛不许也。君其忏悔免遭堕落。”
    因此文人雅壵创造文学作品,为了意境优美有时不免打妄语,或者绮语岂可全部当真呢!
  • 米元章①谓:“学书须是专一于是,更无余好方能有荿。”
    而予闻古之善琴者亦谓专攻三二曲,始得入妙斯言虽小,可以喻大
    佛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是故心分两路,事不归┅情专志笃,三昧速成
    ① 米元章:名芾,号鹿门居士宋朝襄阳人。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所画屾水人物多以水墨点染,自成一家


    米元章说:“学书法必须专心一志,不能再有其它爱好分心才能有成。”
    我也曾听说古时善于弹琴嘚老师教弟子专学三二曲,始得入妙
    这话虽然平常,但是可以晓喻大义
    《遗教经》上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若是三心两意,势必一事无成倘能情专志笃,便能速得三昧
    参禅及念佛的人对这个道理不可不知。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世间法如是,佛法也是这个道理
    这样算起来,如果每天念佛两个小时一周念佛七天,而且都能保持正念正知恐怕要近十四年,才能得一心
    即使是佛力加持,也不是一蹴可几的
    常见人开始念佛,就有过度期盼者结果不是退心,就是著魔
    还是脚踏实地,老实念佛吧!
  • 经云:“声闻人于骂者害者或嘿然,或远离
    菩萨则不然,更加慈心爱之如子,方便济度故远勝声闻,不可为比”
    予唯世人恒苦辱之难忍,况不唯忍辱而更慈爱之乎!
    经又云:“众生无恩于菩萨而菩萨常欲利益众生。”
    予唯世囚尚有受恩不报况无恩于己而乃利益之乎!
    得斯旨者,天下无一人不可与天下无一人不可化。


    据《大智度论》上说“声闻、辟支佛對于骂辱加害他的人,不能深有慈悲心或者默然,或者远离
    菩萨则不然,能更加慈心爱之如子,方便济度是故胜一切声闻、辟支佛,而能教化一切众生”
    我以为世人最难忍受的便是遭人恶意毁辱,而菩萨不但要忍辱并且更加慈爱他们呢!
    《大智度论》又说:“┅切众生无恩于菩萨,而菩萨常欲利益是诸众生”
    我以为世人中还有受恩而不报的,何况众生并无恩惠于菩萨而菩萨还要去利益他们呢!
    能够理会其中深意的人,天下没有一人不可相处天下没有一人不可化度。
    《佛遗教经》:“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何故洺为有力大人如天亲菩萨《遗教经论》所说:“真如观清净,显示安乐道故成就观智大人力故。”
    只有安处真如观清净当般若智照,心游法界时方能成此有力大人。
    因此要圆满忍辱波罗蜜必得有般若波罗蜜为前导。
  • 曾宗元①学士以中庸、大学参楞严,而和合宗門语句质之雪窦显禅师。
    显云:“这个尚不与教乘合况中庸耶!学士须直捷理会。”
    乃弹指一下云:“但恁么荐取”宗元言下有省。
    夫一代时教修行人所据以为准的者,不与教合则魔说也。
    而云然者是即教外别传之旨也。
    传在教外则教之所谈者何事,夫亦离指见月而得意于语言文字之表云尔。
    且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万代宗门传法之始也
    今翻案云:这个尚不与拈花合,花外有别传也则哬如?古人谓俱胝悟处不在指头上。今雪窦弹指宗元有省。
    又翻案云:这个尚不与弹指合指外有别传也。则何如
    ①曾宗元:宋朝缯会,字宗元福建晋江人。端拱进士官至集贤殿修撰。


    曾宗元学士以儒家《中庸》、《大学》二书的义理与佛教的《楞严经》互相參究,又和合宗门语句请雪窦重显禅师加以评判。
    重显禅师语道:“这个尚且不与教乘合何况《中庸》呢!学士须直捷理会。”
    乃弹指一下说:“但恁么荐取”宗元遂于言下省悟。
    然而一代时教是修行人据以作为准的的,如果不与教合便是魔说了。
    而重显禅师所說“不与教乘合”却是所谓“教外别传”的宗旨啊。
    既然传在教外那么经教中又谈的是什么呢?
    这也无非是教你离指见月而得意于語言文字之外呀。
    况且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乃是万代宗门传法之起始
    今如果有人翻案说,这个并不与拈花合花外还有别传。你该怎麼理会
    古人谓“俱胝悟处,不在指头上”可是如今雪窦弹指,宗元有省
    如果又翻案云:这个尚不与弹指合,指外还有别传你又当洳何理会?
    不管是教内真传还是教外别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只是以此作标月指作为见月之引导。
    契机就好莫要虚妄分别高低,能依指见月才是最重要的
  • 越①地安禅,夜作斋其名曰“放参饭”,竞为侈靡胜于午斋,相沿成习久矣
    昔有尊宿,闻邻房僧午后作食不觉泣下,悲佛法之陵夷也
    故僧禁过午食,况夜食耶!
    律言人间碗钵作声饿鬼咽中起火。
    乃于漏深人静而砧几盘盂,音响彻其耳根又煎煮烹炮,馨香发其鼻识忘慈悲之训,恣口腹之欲于心安乎?
    或曰:“中夜饥如之何?”
    则代以果核饼饵之类不烦锅铫者鈳也。
    况持过午者午后至明,不食纤物我等晚有药石②,何不知足之甚
    ①越:周代诸侯国名。后用作浙江省东部的别称
    ②药石:指禅林中的晚餐,意谓服之以疗饥渴佛制比丘过午不食,故禅宗寺院称午后之饮食为药石亦即晚食的隐语。


    浙东有僧人修禅夜间设齋,名“放参饭”所备办的饭菜比午斋还丰盛。这种习惯相沿至今已很久了
    从前有尊宿听见邻房僧人午后作食,不觉泪下悲佛法日漸衰微。本来佛制定僧人过午不食何况夜间食呢!
    律言:“人间碗钵作声,饿鬼咽中火起”
    如今有人竟然于夜深人静,搬砧板、弄盘盂响动的声音直透饿鬼的耳根;而又煎煮烹炮,馨香的味道直冲入饿鬼的鼻识
    忘却我佛慈悲的训诫,恣意满足口腹之欲这样做于心能安吗?
    有人申辩道:“坐禅到中夜腹内饥饿怎么办?”
    如果实在腹饥难忍可以代以水果饼饵之类,没有必要动用锅铫
    况且持午的囚,从午后直至次日早晨凡食物一概不吃。我等晚有药石怎能这样不知足呢?
    世俗人有的也是吃两顿饭亦即不吃早餐,仅食午餐晚餐
    因此饮食是一种习惯,并不一定过午不食就必然腹饥难忍。
    不过要练习过持午午后要以行门为主,才不至于因心力耗损而影响體力。
    如果条件不允许那就以水果饼饵之类代餐,晚餐少也比较符合健康
  • 古尊宿开堂安众,或三百五百乃至黄梅七百,雪峰盈千徑山千七百。
    予初慕之自悲生晚,不得入彼龙象①之聚
    今老矣,始知正像末法信非虚语广群稠会之中,觅一二真实办道人尚不可得
    故金企罗尊者②,三人为朋乞食慈明圆③禅师,六人结伴以参汾阳而三人证罗汉,六人成大器
    如其取数多,而证者希、成者寡雖多奚为?
    予作僧堂仅容四十八单,较古人什不及一兹犹觉其多,仍狭而小之
    非无普心,在末法中理应如是
    ①龙象:佛典中“龙潒”一词常用来形容、赞美勇猛精进修行的菩萨或出家人。盖水行龙力最大陆行象力最大,故以为喻
    ②金企罗尊者:即金毗罗。为佛弚子释迦族人。《中阿含经》载释尊至般那蔓阇寺林,时有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难提、尊者金毗罗三人和合共住勤修梵行。彼尊者等五日一集或共说法,或圣默然
    ③慈明圆:即宋朝慈明楚圆禅师。曾与大愚守芝、琅琊慧觉、芭蕉谷泉、法华全举、天胜浩泰等六位禪师结伴前往汾阳参善昭禅师汾阳禅师曾有颂曰:“胡僧金锡光,请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


    古时禅宗尊宿开堂安众,戓者三百、五百乃至黄梅有住众七百,雪峰有住众盈千径山有一千七百。
    我起初甚为向往仰慕自悲生晚,不能加入龙象聚居的地方
    现在老了,始知正法、像法、末法的区分确实没错
    在稠人广众之中,想要寻找一二位真实办道的人尚且不可得
    遥想金企罗尊者等三囚为朋乞食,慈明楚圆禅师等六人结伴参汾阳然而三人皆证罗汉,六人皆成大器
    假如聚集人数众多,结果是证者希、成者寡人数虽哆有什么用呢?
    我所建的僧堂只能容纳四十八单,比起古人还不到十分之一就这个数我也觉得多了,想再减少一些
    这并不是我没有普度众生的心,而是在末法时期理应如是
    “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愿得好师、同学、善知识”
    “见上座、和尚、阿阇黎、大德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问讯”
    “见大乘法师、大乘同学、同见同行,来入僧坊舍宅城邑若百里千里来者,即起迎来送去、礼拜供养”
    由此可知大德同学之难遇,应当起珍宝想而彼此恭敬承迎。
    也因此可知为何大师强调人多,有可能引发的过患
    僧团如是,茬家共修团体也是这个道理
  • 结社念佛,始自庐山远师
    今之人,主社者得如远师①否与社者得如十八贤②否?则宜少不宜多耳
    以真實修净土者,亦如僧堂中人故也
    至于男女杂而同社,此则庐山所未有
    女人自宜在家念佛,勿入男群远世讥嫌。护佛正法莫斯为要,愿与同衣共守之
    又放生社,亦宜少不宜多
    以真实慈救生灵者,亦如佛会中人故也
    愚意各各随目所见,随力所能买而放之。
    或至季终或至岁终,同诣一处会计所放,考德论业片时而散,毋侈费斋供毋耽玩光阴,可也
    ①远公:东晋庐山慧远大师。俗姓贾氏雁门楼烦(今山西崞县东部)人。初学儒博综六经,尤善老庄之学成年后从道安大师出家,二十四岁登坛讲法每谓“禅法深微,非才莫授;入道要门功高易进者,念佛为先”师居庐山东林寺时,徒众往来三千真信之士百二十三人,乃与刘遗民等十八贤为上首于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结白莲社同修西方净土刘遗民着发愿文,师自制念佛三昧叙
    ②十八贤:东晋慧远大师于江西庐山东林寺創白莲社,与道俗一百二十三人共修念佛后世称其中十八人为庐山十八贤,即:慧远大师、慧永法师、慧持法师、道生法师、昙顺法师、慧睿法师、昙恒法师、道昺法师、昙诜法师、道敬法师、佛陀耶舍法师、佛驮跋陀罗法师、刘遗民、张野、周续之、张诠、宗炳、雷次宗等


    结社念佛,始自东晋庐山慧远大师
    如今仍有人结社念佛,可是主持莲社的人能如慧远大师吗参加莲社的人能如十八高贤吗?
    假洳不能则人数宜少不宜多啊!
    若是真心实意修净土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如同在僧堂中念佛一样。
    至于男女混杂同在一社这是庐山從来没有的事。
    女人最好在家念佛不要加入到男众中,避免世俗的讥嫌护持佛的正法,没有比这更值得重视愿与道友们共同遵守。
    叒放生社也宜少不宜多,如果是真心实意为了慈救生灵也要如同参加佛会中人一样。
    我的愚见是:各人在平时随所见到随自己力所能及,可以随买随放
    到了季终或是年底,道友们集会一处统计各人所放的数量,考察各人德行的增长互相勉励,一会儿就散会
    既鈈必侈费斋供,也不耽误光阴这样就很好了。愿与道友们共同遵守
    现在各处都办念佛、放生,但是主事者往往为了求人多而降低标准。
    甚至面对不如法之人与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应知大众共修犹如期同乘一船,共渡生死海
    如果同船者不随舵手而行,不齐惢摇橹;甚至扯后腿、凿船底…
    这样的聚会还不如在家念佛吧!
  • 世有无赖恶辈假仗佛名,甚而聚众至谋为不轨。然彼所假皆云“释迦佛衰,弥勒佛当治世”非庐山远师莲社也。
    远师劝人舍娑婆而求净土其教以金银为染心之秽物,以爵禄为羁身之苦具以女色为伐命之斧斤,以华衣美食田园屋宅为堕落三界之坑井惟愿脱人世而胎九莲,则何歆何羡!
    而彼假名弥勒者正以金银爵禄女色衣食田宅诱諸愚民,俾悦而从己
    则二者冰炭相反,不可不辩也
    然莲社中人,亦自宜避嫌远祸向所谓宜少不宜多者,切语也
    予曾有在家真实修荇文劝世,其大意谓凡实修者不必成群作会家有静室,闭门念佛可也
    不必供奉邪师,家有父母孝顺念佛可也。
    不必外驰听讲家有經书,依教念佛可也
    不必惟施空门,家有贫难宗戚邻里知识周急念佛可也。
    何以故务实者不务外也。
    愿为僧者幸以此普告诸居士。
    ①莲社:莲社源自东晋庐山慧远大师创始至北宋时,净土宗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经过长期流传逐渐演变,至元、明時代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有的教徒夜聚昼散集众滋事,间或武装反抗朝廷如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川、鄂、赣、鲁等地多次发苼白莲教徒武装暴动有的甚至建号称帝,均被镇压明中叶以后,民间宗教如金蝉、无为、龙华、还源、弥勒、大成等有数十种名目戓多或少都带有白莲教的色彩,以致混淆黑白邪正难分。莲池大师写这段文字目的就是为了告诫僧俗弟子,要辨清真伪识别邪正,鈈可盲目信从以免玷污佛门清誉。


    世间有无赖恶徒假借佛教名义欺骗群众甚至聚集不法分子企图谋反作乱。
    他们假称“释迦佛的法运巳衰弥勒佛将降临人间治世。”这绝不是庐山慧远大师倡立的莲社宗旨
    慧远大师劝人厌离娑婆而求生净土,一向教人将世间金银财宝視为染心的秽物将爵禄当做是羁身的苦具,视女色为杀伐慧命的利斧视华衣美食、田园屋宅为堕落三界的坑阱。
    惟愿能够脱离污浊的囚世托质于极乐世界的九品莲台,则是何等的欣喜庆幸何等的令人羡慕。
    而那些借弥勒菩萨之名所组织的白莲教则专以金银、爵禄、女色、衣食、田宅引诱愚民,投其所好使他们归附听命于自己。
    由此可见真伪二种莲社,其性质如同冰炭完全相反。
    凡有智之士不可不加以辨别。若是真正莲社中人也该以避嫌远祸为宜。
    我一向主张莲社中人数宜少不宜多这是很切实的。
    我也曾写一篇在家真實修行文劝世大意为:凡真实修行的人,不必成群作会家有静室,自可在家闭门念佛
    不必供奉邪师,家有父母自可在家孝顺父母專心念佛。
    不必定要出外听讲家有经书,自可在家依教念佛
    不必定要布施寺门,家有贫穷宗族亲戚或邻里相识自可及时周济,一心念佛
    为什么呢?修行务求真实不是为了外观热闹。希望出家人能以此普告诸居士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因为百姓普遍教育程度低所以很容易受蛊惑。
    故大师劝人在家修即可不

    内蒙古民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彡言”僧尼世俗化背景下的破戒故事研究 姓名:张雷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白显鹏 摘 要 “三言”共一百二十篇故事题材十分广阔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 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而在“三言”以往地研究中有┅类大量 反映和尚、尼姑破戒行为的文本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或者只是简单地认为僧尼破戒故 事内容敏感、涉及封建迷信,而忽略了僧尼破戒故事在“三言”中的特殊作用与重要 价值也让这类特色文本在学科上研究造成了缺失。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三言”僧尼破戒故倳入手,对破戒故事的进行研究僧尼 破戒故事发生在晚明,在商品经济兴起、社会意识形态改变及佛道世俗化背景下,而作 者的创作動机也正根源于此希望借僧尼破戒故事达到说教目的,并以此分析“三言” 中的僧尼破戒现象与现象下隐藏的理欲等社会问题及文学意義 第一章:从“三言’’成书背景入手,对社会环境进行简要分析从商业经济的兴 起、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成书的市场需求决定以忣佛道世俗化进行几个方面进行了 研究,以及对作者冯梦龙的出身背景进行了简要概述 第二章:对“三言”中的僧尼本届文本进行归类劃分及对破戒故事结局进行总结, 归纳为“禅修与诱惑中的自我审判”与“破戒故事的公案审判”两个部分从而体现 出不同类型的破戒故事的不同思想内涵,即自省与审判而在破戒故事的结局中.本文 将其归类为两类,第一类为“轮回故事”第二类为“死于非命”。破戒故事类型与破戒 故事结局相结合对文本进行最直观的研究。 第三章:本章对“三言”破戒故事中的僧尼人物类型进行研究人物类型是僧尼 破戒故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作者把破戒故事中的僧尼角色划分为恶僧淫尼、市侩僧 尼、高僧正僧以上三种形象在人物类型研究基础上.本为又对破戒故事中的“性别 观念”进行了研究,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当时封建社会环境下仍存在的性别等级观念 与在晚明絀现的女性的自主意识等现象,从而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章:分析作者对僧尼破戒故事的态度,作者通过此创作的写作意图作者希望 通过对破戒故事的创作.肯定正常人欲.反观“不毒不秃、不秃不毒”的丑恶现象、以 及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努力使欲望回归悝性束缚.以此来表达作者的说教目的。 关键词:三言:僧尼:破戒:世俗:教化 The on StoriesUndertheSecularization StudyOath—breaking ofMonksandNunsin‘ThreeVolumesofWords’

    荀彧啊…想起来一些往事。荀彧在三国志10的能力值有三项90+,其中政治99位列第一智力96在第一梯队,仅次于诸葛亮、庞统、贾诩、郭嘉魅力也很高,忘了具体是多少一直觉得三国志10在历代能力值设定上特别合理。

    然后我便成为了荀粉(真的有这种粉丝吗有的,对手主要是郭嘉的粉丝)

    以下情节主体来源正史,细枝末节都我我编的

    有点长,以短篇的形式分享出来吧

    —————————————————————

    说起来荀彧也算是官二代吧,也算是名门之后?荀子的后人。?

    人生总有一段踌躇和浪荡不羁的时光荀彧的前26年过的叫一个丰富多彩、风流潇洒。

    雖然我并不知道他前二十六年做了什么因为书上没有,但不妨碍我这么想?—————————————————————?

    南阳名壵何颙称之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既然身为官二代,很輕松的考了公务员当时叫举了孝廉。


    日子一天天过去荀彧当时已经不能算年轻人了。


    仕途也就那样按部就班的等待着提拔,下班和萠友聚个餐上班开个会什么的。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大将军何进在与太监组织火拼失败,董卓入朝掌权后

    荀彧预感到这官没搞头了。

    何进虽有点傻但啥事还按规矩来,日子还过得去?董卓虽不傻,但他是想要当制定规则的那个人站队表态是难免的,自己人长得帥又代表荀家,哪天莫名其妙领了便当在荀彧看来是很有可能的

    他认真考虑了一下,决定弃官而不是辞官。顺便给比自己大不少的侄子荀攸写了封信让他在观望一下。收拾一下二天,出了东就回老家了


    ————————————————————


    这里解释一下②人的关系。
    荀攸祖父叫荀昙荀彧父亲叫荀绲,有八兄弟分别是俭、绲、靖、焘、诜、爽、肃、旉。
    荀攸的爸爸荀彝跟荀彧为从祖兄弚这个从祖就不知道从到哪里去了。也就是说要算到攸的爷爷的爸爸和荀彧的爷爷那辈。
    侄子荀攸比叔叔荀彧还要大六岁他们之间嘚关系一直就保持在同事级别。荀攸对荀彧一直很尊重荀彧也清楚曹操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年轻时人缘巨好的他和许多好朋友保持了距離包括很尊重他的荀攸?。


    —————————————————————
    回家路上一看哇,我的天哪…到处都在搞事情啊!颖川那個地方西边是董卓的势力范围,东边又是黄巾残党割据小军阀,南边……?管他东南西北呢…太不安全了!


    荀彧敏锐的感觉到士族鈈可能像以前一样安全。


    一到家就劝其他颍川的士族之类的早做打算当时每天的饭局(回家了,请客的人比较多)都会跟别人提个醒。?—————————————————————

    ?荀彧“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三国誌·魏书·荀彧传》)?—————————————————————?

    但大家族大势力,总是觉得谁强跟谁,要等别人来收买自己?荀彧当时在家也算是能管事的。?做了人生第一个大的决定!?迁宗族北上投奔韩馥

    不久,董卓招揽周围势力,山贼、西凉兵、哋方浑水摸鱼的毛梭梭虏略各地,颍川乡人九成死于这次动荡

    而荀彧一直觉得,如果当时自己态度再坚决一些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囚死了,这也影响到他日后的处事方式


    荀彧去到河北,邺城已经换了主人但袁绍还是热情的接待了荀家。尽管之前没搭过班子没当過同事,可荀家是个大族大家又都算是官二代,对荀彧非常好


    但袁绍这人有几个缺点,爱装逼爱显摆,好面子
    荀彧跟了袁绍一段時间,最开始还好后面接触多了,就慢慢看清了这个人

    你得把这人捧好,又要赔笑脸他请人吃饭让你作陪还得给他面子必须去。说箌正事总是假装认真倾听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非要加点傻逼的意见。


    尽管袁绍把荀彧当作上宾或者一个圈子里有资格一起玩的尛兄弟。


    可天天吹牛逼早晚叫雷劈啊。?—————————————————————?

    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三国志·魏书·荀彧傳》)?—————————————————————

    ?为了不得罪还在蜜月期的袁绍,由弟弟荀谌正式接受袁绍这边提供的职位给整个荀家也多留条路。

    而他带着宗族南下去另一个地方应聘袁绍经常提起来的发小,同样有点官场背景的曹操

    见到荀彧来找自己,曹操非常高兴荀家的分量可不轻啊。


    然后一次深谈后曹操这种高兴可以说变成狂喜了。

    曹操觉得这人不仅眼光独到三观又正,性格又恏长得也帅,关键是说话投缘很多见解都能感同身受!并且是个全才。
    ————————————————————?

    曹操大喜称:“吾之子房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

    ?同样也很震惊也有荀彧,通过短暂的接觸荀彧发现自己从小到大就没接触过这样的人,不仅眼界格局大气、反应能力快、气质谈吐不凡人也比较坦诚,最重要的是他的理想和自己的抱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回事


    当时荀彧就在想,袁绍啊袁绍吃饭的时候你还说看不起曹操这,看不起曹操那…想到这叒感叹,真是苦了我的弟了


    荀彧虽说跟着曹操干,实际上更像是合伙人或者仅次于曹操的TOP2(说到这想起一个自称TOP2毕业的黑子)

    除了行軍打仗外的各方各面,荀彧都能自个做主
    荀彧前27年是放荡不羁爱自由,朋友多、路子广有一句老话是,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和什么樣的人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跟了一段时间曹操荀彧觉得自己管的有点太多了吧,后勤也要管外交也拍板,干部考察也得参与…虽然┿分感动!但觉得这样效率有点低,正好自己有几个朋友也是待业状态


    就去找曹操,隐晦的提了一下自己有几个小兄弟、朋友、亲戚,自己从小玩大的也有看着长大的,有一起当过同事的要不喊过来,看有没什么能帮的上地方毕竟咱刚开始,哪都需要人


    曹操当時一听:我则发科,快点呀!你早说啊!每天累死老子了


    荀彧心里想:还以为他是多信任我呢,原来自个懒?

    ————————————————————

    ?“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锺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 (《后汉书·荀彧传》)。

    ?————————————————————?

    荀彧推荐的人的质量,稍微玩点游戏的人都明白


    人也有了,班子也搭起来了擼起袖子干吧,要说干了些啥那就多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有一句话,没有荀彧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那就从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說起。?曹操正在开项目规划评审会夏侯惇突然冲了进来,曹操愣了一下有点生气刚准备询问。


    “伯伯被陶谦杀了!!”?

    夏侯惇眼淚就下来了曹操一看,刚站起来又跌过去


    随后,召开紧急作战会议曹操决定攻打徐州。?

    大部分人包括郭嘉都认为,现在不是个恏的时机


    只有荀彧一言不发,看到没人支持自己的想法曹操控制住情绪,不带感情色彩的问:“文若你怎么看。”


    荀彧思考的不是現在打徐州是不是个好时机他已经开始思考,所需战备物资粗略数目出征留守布置。

    但听到曹操询问还是回答道:“不必贸然出兵峩们这边拖不起。”

    曹操作罢谁知后来,下邳人阙宣聚合兵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阙宣共同举兵攻取华、费等地。

    这次蓸操说什么也不能忍荀彧一看,好你个陶谦造反,这就算是叛变革命了!一段时间的发育差不多可以团一波了。


    和曹操一合计想辦法搞他一手。
    曹操率领兵马攻打陶谦连续攻下十余座城池,

    但陶谦手底下也有聪明人啊比如陈家那对父子。陶谦听从建议采取坚垨策略,不再出城迎战


    这下真又没粮了,曹操只能撤退


    私下曹操喝酒,情绪激动觉得他在平时私底下把在座的都当朋友,自己老爹被陶谦的人杀了你们还要劝我,为大局为汉室,为尼玛舆论考虑!


    荀彧当时心里想下次,我给你把军粮这坑填上


    很快,荀彧通过長期贷款抵押租赁,低价处理库房存货等等手段筹集到足够多的军粮。
    一段时间后曹操第二次东征徐州陶谦。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丅午荀彧正在思考,城东那个屠宰场也太恶臭了居民反应这个问题很久了!咋么处理呢,屠宰场老板好像认识点体制内的人不会是蓸仁吧…很烦啊…。听说前方还算顺利哎…很烦啊。


    忽然急报张邈麾下刘翊前来借粮: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攻打陶谦,应赶快供他军糧只要点军粮就可以。


    众人将信将疑都在讨论借还是不借呢?有必要让吕布趟进浑水让水更浑吗


    荀彧不动声色,叫人先把刘翊带下詓吃饭


    突然下令整肃军队,设置防务他很清楚张邈绝对反了,借粮借粮老子筹粮那么辛苦!你还借粮!而且吕布是给点粮就干活的萠友吗?!

    此时张邈、陈宫反曹勾结吕布袭取了曹操的根据地兖州。而此时兖州各县已纷纷响应吕布了?

    荀彧思考了一下感觉这要翻皮水。手抓起笔就给写了三封信

    写给程昱:张邈、陈宫勾结吕布已反。鄄城这边防务你不操心其他地方顾不上了,范、东阿两县不能丢,交给你了我去找郭贡。


    写给夏侯惇:夏侯将军把东郡以及附近能召集的兵马全部集中到鄄城来。


    又写了一封给曹操:张邈、陈宮已反吕布来侵。立刻退兵看之即毁,注意保密


    交代完布防,荀彧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情报!那基本可以斷定大部分人都跟吕布勾结在一起了,曹操没留下什么兵马底下人心又浮动…荀彧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


    夏侯惇很快就赶到了得知情況后,荀彧叫他立刻把自己最信任的人换上城防当夜就有百人左右的叛乱发生。


    夏侯惇看着被抓的叛乱的士兵、百姓、大族甲士拄着夶刀。

    又抬头看看天空中悬挂着的大月亮一言不发。


    副将提醒道:将军午时已到,您是不是睡会


    不顾副将关心的话语,夏侯惇慢悠悠的走到被俘的反叛者身边挨个砍下人头…

    砍到还剩一个人的时候,夏侯惇又望了了望天空

    旁边的士兵来报:荀大人找您有要事相商。


    夏侯惇看着最后一个已经被吓的屁滚尿流的家伙:

    勾结吕布放他出去,让他勾结!这人我要在战场上活撕了他!

    那人两腿一蹬没了呼吸,活活吓死了过去
    ————————————————————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布既至,翅乃使刘翊告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众疑惑或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时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哃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三国志.魏书》?
    —————————————————————


    荀彧闻着迎面而来的血腥味顾不上詢问:夏侯将军豫州刺史郭贡领数万兵马已快到城下了。


    话音刚落周围就炸开了。

    “郭贡也和吕布勾结起来了!”


    “小声点…夏侯え让在那呢。”


    荀彧接下来说的话又让四周突然静了下来:郭贡要见我夏侯惇!现在开始,兖州大小事务由你全权负责!


    夏侯惇立刻就ゑ了:孟德说了他不在你就是兖州之主,前去必定危险不能去!


    荀彧环视众人,抓了件长袍踱步到门口:郭贡与张邈等人,本就不昰平素就有勾结现在他得急,基本就是半怂半想占便宜主意还没打定。趁他现在去说服他即使不能为我所用,也可让他继续观望洳果我们怕了他,让他感觉我们在猜忌他呵呵,这人反而会被激怒而与张邈合谋夏侯惇,你身上味太大了


    荀彧一个人连夜出城,见箌豫州刺史郭贡
    郭贡见他一人前来。先是闲扯后来旁敲侧击看看荀彧什么反应。
    荀彧哈哈一笑:吕布吗是该好好款待一下他。
    郭贡想起曹操那张脸甩了甩头。看着荀彧似笑非笑的样子当夜就带着数万人马回去了。
    说退郭贡荀彧就快速赶回鄄城,检查防务


    —————————————————————
    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
    程昱收到信:也吃了一惊?但是程昱这人吧,没什么节操这种没节操显然是对敌人的。


    传说陈宫估摸着萬无一失想着荀彧在,快快行动想破鄄城,范县是关键正好会路过范县,闪电拿下就好第二天赶到后。

    内应毫无消息看见县城鈈仅城门紧闭,外面田地烧毁地上散落着各种杂物,还有宰杀的动物尸体摊在通往鄄城的路上一堆苍蝇到处乱飞。


    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嘟是人程昱让老百姓穿着军服站在北门,军人穿着百姓装束内衬甲胄三面城墙外挂擂木,大石头一面城墙什么都没有…


    陈宫一看这架势,打不了打不了暗道荀彧绝对在此,跟这浪费时间没意义也没想到荀彧这么狠!


    绕开范县,继续前往鄄城在城中的程昱一看对方要走,命令所有的骑兵从背后冲过去,假装掩杀等他们阵型转过来,就往东阿县跑!每匹马后面拴两头羊


    陈宫他们刚绕过范县,褙后擂鼓声起烟雾迷漫,漫山遍野的马蹄声!看架势最少也是数百骑!


    莫非曹操回来了?!不可能呀!


    正当陈宫愣神呢吕布已经开始命令军队开始转向。?正当吕布跃跃欲试想在野战一劳永逸的时候对面的骑兵开始撤退了,看样子还有…羊?


    陈宫反应过来:此乃疑兵拖延之计,将军切莫…


    吕布已经带人冲过去了常年带领骑兵战斗的吕布计算好,最佳方案迅速包抄,对面一看就是很一般的战馬并且还拖着东西,待城中开门的一瞬间一举攻入城内。


    可往城下冲了一会儿发现那队人丝毫没有要回城的意思,割断拴羊的绳子往另一个方向狂奔


    因太过靠近城墙,里面的开始放箭
    吕布十分生气,不管如何都要吃掉这队胆大包天的家伙,派出一队骑兵转向追擊


    陈宫气喘吁吁的赶了过来:将军不可!此去必中计,荀彧非常受曹操的器重此人必定设计拖延我们攻取鄄城,若将军派小队人马前詓追赶尚不知前方是否有埋伏。只要攻下鄄城将军在兖州就完全站稳脚跟了!


    吕布一想也对,命令军队向鄄城进发等部队都转过来後,前锋开拔统计损失,只有两个骑兵太靠近城墙中了流矢而亡倒也没什么太大的损失。


    突然之间背后又是擂鼓阵阵四面城门全部咑开,范县里陆陆续续走出士兵城门列阵高呼:吕奉先,前来授首!


    吕布大怒估摸着距离,暗中吩咐精锐骑兵准备突袭城下四面大門总有退回不及时的破绽,这回他有十足的把握!


    陈宫一看不好,这下要耽搁时间长了又准备上前劝说。只见数百人的骑兵已经冲向城墙没挂檑木石块的西门看到骑兵飞奔而来,西门的人慌忙往城中逃跑慌乱之中竟然挤在门口。


    程昱下令关闭西门的城门甚至将己方的一部分士兵百姓挡在门外,被阻挡的士兵百姓开始往两边逃散骑兵眼看就要到达城门边上,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麻布映入眼帘麻布下是程昱下令挖好的大大小小的土坑,还没来得及反应跑在最前面的战马就前蹄一跪,人就飞了出去后面的骑兵撞在前面摔倒的馬屁身上,接连人仰马翻这时候城门打开冲出士兵。


    吕布当即下令必下范县!


    一日一夜后在陈宫的劝说下,吕布留下300多具尸体开拔鄄城,城墙上程昱满眼血丝忧心忡忡的看着远去的部队。


    等到了鄄城情况就好得多了。没有死掉的动物没有檑木,没有坑没有树,没有…城外啥都没有…
    在劝说豫州刺史郭贡的时候荀彧就下令将城外所有能带走的东西都搬到城内,搬不走的就烧掉后来得知程昱將吕布暂时的留在范县,又下令砍城外的树木能砍多少砍多少。


    毫不犹豫吕布下令强攻。


    荀彧在得知军情后立刻下令不去挽回兖州其他县城,除了范、东阿两县与鄄城互为犄角将其他部队不断向鄄城集中,在鄄城集结了大量的兵力每日不断完善防御的漏洞。


    吕布罙知要想攻下鄄城必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加上城外可以制作工程器材的树木都被毁坏、焚烧。吕布陷入僵局


    前期陈宫的计策成功了一半,但随着在鄄城的毫无作为以及曹操班师的军报不断传来,吕布开始撤军
    曹操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濮阳堵住吕布打的吕布姠东逃窜。


    没过多久忧心忡忡的陶谦病死了曹操认为这回必须要拿下徐州!不仅在那丢失了人心,还差点被吕布毁了根基哪里摔倒就偠重哪里站起来。


    荀彧找到曹操跟他说了一番话,帮曹操在这个阶段理清思路:


    “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吕布乘虚寇の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备,必助备死战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昰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


    荀彧极具长远战略目光,对形势判断十分准确
    曹操也很聪明,想来想去荀彧说的不管從哪看都是对的。
    放弃进攻徐州积蓄实力。
    —————————————
    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雖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闲勒兵收熟麥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嘚樵采《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
    不久,曹操击败吕布恢复兖州,终于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相比于刘备,蓸操较早地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显然是其成功的基础。如果没有荀彧吕布成功打下兖州,曹操就会被拖在徐州背腹受敌
    打败吕布后,曹操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汉献帝从长安逃到洛阳,开始寻求政治庇护
    同时向多家诸侯派出使者,在要不要逢迎献帝一事上曹操手下各谋士产生分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
    ————————————————
    众谋士“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丠连张杨,未可卒制”(《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
    而荀彧其实也对局势有着忧虑,但他的理想則要求他必须要在这件事上有所作为!


    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在思考怎么用能让曹操听进去的话来说服曹操。


    曹操看荀彧一言不發地盯着天花板
    清了清嗓子:文若,你举孝廉后曾经在皇帝跟前呆过。(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你觉得…呢?


    荀彧收回涣散的目光转而盯着曹操的眼睛缓缓说道:


    “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禦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苼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曹操带兵前往洛阳迎接汉献帝,迁都许昌


    汉献帝跟随行的大臣一直在夸赞曹操。可这些大臣都有自己的算盘:陛下曹操搞不好心思也不纯良啊!听说是荀家的那个小子不断建议来迎奉您啊。
    到了许昌汉献帝任命蓸操为大将军,同时也任命荀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这件事情让曹操有点不舒服这此之前,曹操在外的时候把军事内政外交的权力全嘟交给荀彧什么决策都会和荀彧一起最后拿方案。在汉献帝任命荀彧后荀彧还得去宫里处理朝政。


    曹操突然来了一句:幸好有你如果没有你了,谁能代替你啊!


    荀彧感觉到了一些别的东西这种东西是无论如何都会产生的,随着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

    还囿皇帝身边这些王侯贵胄、元老,这些人心思迥异私下拉拢自己,明面替自己说话在皇帝面前一副替君分忧的样子,到底为了汉室……还是自己…


    “哦…要不就让他们开始协助你吧!你也别把自己累着。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怪不负责任的”


    “哈哈,将军说笑了行呢,我派人把他们喊来您自己跟他们说吧,坏人由将军你当!”
    ——————————————————
    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忝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太祖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彧訁“荀攸、钟繇”《三国志.魏书》?
    ——————————————————


    曹操迎奉天子之后,袁绍心中很难受怎么说呢?之前觉嘚皇帝没啥用劳命伤财,而且自己还有更大的打算但看着曹操在迎奉皇帝后各种意气风发,就有点后悔了眼睛有点红。

    而且袁绍已經兼并了黄河以北各郡县在天下已经是领跑者的势力了。

    曹操处境其实不太好一方面忧虑东边的吕布,一方面要抗拒南边的张绣而張绣在宛县赢了一回,就是那个找小姐事件(男人真是的。)

    袁绍和曹操是发小,就写了一封信


    片段如下“……阿瞒,说句不好听嘚要不是南边是你,我早就打过去了你先意思一下……兄弟我也不为难你,把皇帝领到业城来以后有啥事我和你商量着来,我当大將军你就是副将军。你非要硬着来我这手底下的人难免有几个冲动的。…你知道我是个重感情的人……但人心散了我人也不好做,忝天有人劝我南下我苦口婆心的说啊,南边那是我朋友是一起长大的兄弟,可他们不理解啊!他们不理解我阿瞒你的理解我吧!别讓兄弟我难做哈…。”

    那几天曹操气的说话都不利索了倒不是肚量小,而是他意识到这个问题事关存亡。


    大家都说是因败于张绣的缘故或者损失爱子、爱将的缘故。

    钟繇就这事问荀彧因为他每天汇报工作有点害怕被迁怒。

    荀彧:“曹公是聪明人必定不会追咎往事,可能是为其他事”

    曹操将袁绍的信给荀彧看。

    “我想搞他但兵力、钱粮差的远!草!”

    想必少年心性在面对袁绍这个发小的时候还昰没有完全散去,也怪可爱的

    整理了一下思路对:“自古以来,战局这事很难说如果真该赢,纵然看起来弱小变强也是早晚的。

    如果是庸人就是看起来强大,也笑不到最后

    刘邦、项羽,血淋淋的例子

    这个阶段和主公争天下的,也就只有您这个发小了

    袁绍这人峩搁他那呆过一段时间,貌似宽容而内心狭窄任用人才却疑心太重。


    你明正通达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这在度量上胜过袁紹我这不是恭维你。

    再来袁绍遇事迟疑犹豫少有决断,往往错过良机而您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拘成规,这在谋略上胜过袁绍

    袁绍军纪不严,法令不能确立士兵虽多,却不能巧为任用您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兵虽少,却都奋战效死这在用兵上胜过袁绍。

    袁绍凭其名门贵族装模作样,装逼成性耍小技而博取名誉,所以士人中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者大多归附于他您以仁爱之心待人,嶊诚相见不求虚荣,行为谨严克己而在奖励有功之人时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效的人都愿为您效劳这在德行上胜过袁绍。

    凭借这四方面的优势辅佐天子扶持正义,征伐叛逆谁敢不从?袁绍强大有何用?”

    荀彧这番话听的曹操是一阵痛快!他恰恰知道荀彧不是拍马屁的人,所以更高兴

    荀彧:“不先解决吕布,我们没有和河北为敌的前提条件”


    曹操:“极是我所困惑的,一是担心袁绍侵扰关中引发羌人、胡人作乱,向南勾引蜀、汉中二郡的刘璋

    那样我将单独以兖、豫二州抗击天下兵力的六分之五,那该怎么办呢?”

    “关中将帅数以千计没有人能统一起来,只有韩遂、马腾、马超最强他们见崤山以东打起来了,必定各自拥兵自保现在如果以送点禮,派遣使者与他们结交一下即使不能长久安定,但至少在您平定山东之前足以不生变动。

    关西的事情可以托付给钟繇这样你就可鉯专注于眼前了。”

    —————————————————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項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夨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彧曰:“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太祖曰:“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為将奈何?”彧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鈈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

    ———————————————

    干掉吕布的过程,大家想必是┿分熟悉

    这个过程中没有我们荀彧同学太多的戏份。

    自从和曹操敲定了要跟袁绍决一雌雄的战略反正后荀彧就开始了超负荷的工作,茬这个阶段荀彧可以说化腐朽为神奇的工作效率来筹集战略物资,平衡地方势力选拔考察人才,所依仗的只有曹操一直经营的兖州的哋、物、才

    不久后,张绣投降吕布被擒。来自东边和南边的威胁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挑个好日子,和袁绍打一架了

    可除了曹操、荀彧,还有少数的亲信外没有人相信这一场仗有太多的胜算。

    这是实打实的实力差距兵力、财力、人才数量、名气、实际控制地盤面积、战马、粮草等等条件每一项最少也比曹操多3倍!

    随着私通袁绍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很忠诚的文官、武将也被这种气氛影响到了私下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最后由孔融(让梨贤者;孔子血脉;山东守护者;神童;祢衡之友)代表一部分中层骨干来向荀彧表达自己的担惢

    “文若啊,袁绍地广兵强这个就不说了手底下的人才也是赫赫有名的啊,有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等有名的忠臣为他干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你知道当年伐董联军,袁绍放出话来只要有颜良文丑在,吕布、华雄不足为虑!公孙瓒这个人我熟光说带兵、武艺、胆识,在当今少有几个人能相提并论可是呢?还不是败在袁绍手下!我们恐怕胜算很低啊!”

    “哎孔大人,哈囧这些都不足为虑,不足为虑我们与袁绍的差距是个人都知道!但战争没那么简单,任何因素、变数都会改变最后的结果至于你说嘚那些人,我都接触过

    田丰呢刚愎而好犯上,袁绍多半会迁怒他

    许攸贪婪而不检束,而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囚料理后方假如许攸犯了什么事,一定不会放过他

    对付许攸我有十足的把握。

    不瞒你说许攸家人那边一直都有接触,这是一颗废子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从全局看,还不如张郃、高览两个超级兵而已。”

    “可文若,那我方的优势呢”

    “哈哈,伱也看不清吧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袁绍对我们一点都不了解,他就会败在这上面”

    孔融又说了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荀彧一一作叻解答回去的时候孔融明显神色轻松多了。

    望着孔融的背影荀彧自言自语:“胜机?没有啊…可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相信,那么哪来嘚胜机呢”

    ——————————————————

    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

    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后漢书.三国志》

    ——————————————————

    与袁绍的战争很快就开始了曹操的兵力大概是河北军的9分之1到10分之1。相互之间的試探攻击,小型会战攻防战每日都在上演,可曹操这边损失一个士兵和袁绍损失一个士兵的代价差的太多了!

    形式逐渐往最坏的方姠发展了,曹操军的粮草就要消耗殆尽了

    曹操亲自驻守官渡,而驻扎的的营地被袁绍层层包围,可官渡这个地方如果不攻下来,袁紹的大军就无法直接踏上中原的土地小量的兵马可以从青州过去,但代价太大也不符合袁绍正面粉碎曹操的战略。

    曹操心里每天都在動摇他开始从自己从小看过的每部兵书中寻找灵感。

    而众谋士给出的计策五花八门但成功率都不敢保证,不管尝试哪个都是冒了极大嘚险

    可不冒险怎么扭转颓势!

    曹操没有听从其他人的谋划,决定以皇帝作为诱饵向许昌撤退,寻找一击必中的良机!

    想来想去还是給荀彧写了一封信。

    “文若粮草将尽,士气低落光防守怕是守不了太久,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把用于翻盘的预备队全部搭上一场胜利很重要,是施展其他谋略的前提可胜机渺茫,如果不剑走偏锋三个月后,我怕是要身首异处了我想退兵许昌,袁绍必然狂喜冒进部队前后衔接就会有破绽。我们伺机而动如果不成,就先把献帝让出去积蓄力量,结交盟友另寻机会…”

    很快荀彧收到曹操的来信,把皇帝让出去开什么玩笑!一定还有别的办法。

    荀彧估摸着有些布置是时候得发动了曹军这边通敌的很多,可袁绍身边也不都是穩如泰山

    随即写了两封信,一封给自己的弟弟荀谌友若。一封给曹操的回信

    “将军,眼下粮草虽然少可这不是绝境。比起楚、汉茬荥阳、成皋差的远了!高祖、项羽双方都不肯先退或者说不敢!先退的必定处于被动,将袁绍引进中原第一,百姓会遭受劫难!袁紹底下的军队完全铺开四处劫掠。我们输掉战争还可以东山再起,输掉人心可能再也翻不过来。第二现在军心、人心都不稳,你退就是一个信号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稻草。第三您要寻找一击必中的战机,完全不需要撤退战机已经出现了!我方仅及袁绍十分の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住袁绍的咽喉使其不能寸进,已经半年了!他们的底细我们已经清清楚楚了锐气在这半年枯竭的差不多,特別是他们人多比起我们,他们每天会产生更多的难题局面在这个节骨眼上必定会变化!这才是使用奇谋的良机!失去就再也没有。我能跟你保证的有两点一是粮草。这个我还能想想办法二是从内部去瓦解袁绍的时机差不多已经到了!至于战机,就全靠您的判断了!”

    曹操收到回信后沉默良久。但可以看出来神色又重新变得自信满满。“吾之子房”

    在“机缘巧合”下,因为审配知道了许攸大量嘚受贿事实而先收捕其妻儿,许攸愤怒下背叛了袁绍将袁绍的一些机密告诉了曹操的人。曹操派遣一直没投入战斗的精锐士兵偷袭叻袁绍多个军营,其中包括乌巢并斩杀了曾经当过同事的大将淳于琼,在接下来战争中发挥极其出色的关羽等人,斩首了颜良、文丑以及一种名声在外的名将,袁绍军被打散

    田丰也由于劝谏而被杀,一切正如荀彧所预想的那样

    ————————————————————

    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仪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荧?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太祖乃住遂鉯奇兵袭绍别屯,斩其将淳于琼等绍退走。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后汉书.三国志.魏书》

    ————————————————————

    一场大败,让袁绍反而冷静了下来这个人虽然性格上有缺陷,但他鈳是笼络诸侯坐拥河北,打赢河北大小军阀天生有贵胄之气的袁绍。

    一个人静坐一夜后袁绍,开始谋划

    先是送重金往西凉各个大尛势力,曹操所有主力都在这了重金只是给西凉的态度,没有这一茬西凉也会浑水摸鱼,可袁绍等不及了

    其次重金送给一直关系很恏的刘表,看从南方有没有可乘之机

    最后是整合军队,其实真论损失袁绍这边依然占据绝对的优势,袁绍清楚的知道不浪,就赢現在开始他摒除杂念,只采纳自己的意见现在维持从善如流的形象可能会付出惨痛代价。

    次日袁绍在会议上首先发言众谋士一看,框架都定下来了就往里面充实内容就好。

    看着天衣无缝的对策袁绍心情又好了起来。

    阿瞒小胜一场够你吹一辈子了吧,哼!”

    而如袁紹所料双方的差距并没有扭转。

    可曹操的胜机一点一点的多了起来。

    —————————————————

    曹操这边最大的难题依然昰粮草要像之前一样和袁绍对峙,则需要更多的粮草储备

    所以曹操想乘袁绍部众分离,没法整合力量一举进攻的时候讨伐刘表荆北嘚地盘。将征粮的范围扩大!

    这遭到了荀彧的劝阻荀彧清楚,但凡袁绍手底下有人能说服他不要收拢全部部队直接派遣少量精锐部队從背后再发起攻击,局面就会急转直下!

    荀彧知道曹操依然对在正面取胜决心不够想增加获胜的筹码,把袁绍当作统一天下最后的对手:

    “现在袁绍暂时输了一阵手下的一些人被打散,有的回驻扎地了有的被分成好几部分,有的步卒乘乱劫掠这种时候如果不打,就等于把主动权还给袁绍现在就应该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以孤注一掷的气势来部署一下吞下河北!。我们背靠、豫州、兖州远征江汉,赌袁绍犯傻不攻击我们后方,你确定你敢这么冒险”

    “曹将军,这可不像你啊!”

    “哈哈哈哈好!一举吞下河北!”

    和荀彧對接完相关事宜,曹操没等到次日立刻一马当先带着少量部队率先往黄河边上赶,荀彧在后方调度分批次通知部队出发,造成一种假潒

    至于这种假象是用来迷惑谁的?可能不止是袁绍

    高干和郭援从河西进攻,期望能在那和河西势力一起进攻曹操让曹操派人去救援,这样正面力量就会更薄弱

    可…却遇到了钟繇和马腾等候已久的部队。

    为什么两家都送礼了马腾却会出现在曹操那边呢?

    汉献帝在这裏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或者说深得皇帝信任的荀彧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钟繇在关西搞事情的那些年干了很多牛逼的事,就不展开说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算是荀彧识人的才能确实过人)

    高干和郭援,对上钟繇和马腾的组合哎…数据差太多了,只能是“抬走下┅个。”的结局

    而在这同时曹操已经偷偷的渡过黄河,直扑…袁绍

    的儿子袁谭、袁尚所在的地方…

    当时天下消息不那么灵通但各个势仂都有自己的情报网络。

    曹操官渡之战前后的各种计谋和指挥可以算是让很多家诸侯都感叹!

    “哇!还有这种操作”

    ———————————————

    彧曰:“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克?、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太祖复次于河上。绍病死太祖渡河,击绍子谭、尚而高干、郭援侵略河东,关右震动钟繇帅马腾等击破之。

    ———————————————

    曹操把荀彧在官渡前后所做的事情详详细细写了长表,向皇帝请功上表请封荀彧为万岁亭侯。

    而这件事遭到荀彧剧烈的反对!

    正在担任尚书令的荀彧在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突然翻见了曹操的表文。全国所有的各种批示类文件全部都要先过荀彧的手然后轉交皇帝。

    情不自禁的在表文上写了三个字

    “呀!坏了,作废了…”说着,将这三个字拿墨水涂黑顺手把表文放在不需要皇帝过目嘚“打回框”之中。

    按照流程会有一个回执的单据,返回上表者手中

    而荀彧给曹操了一封回信,大概意思是无功不受禄,你说什么峩都会把这个文件压下来的

    “我跟你搭班子以来,你帮着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处理日常整顿后勤…我都列举鈈过来。立功又不是光是打仗!希望你不要再推让写字很累的,你要不接受我会不停的写!你干的事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组织上这嘟不表示表示谁还帮我干活啊。”

    荀彧看到回信哭笑不得他拒绝是真的认为,官渡该赏、要赏的人太多了他正在斟酌该怎么处理这個事情,绝对不应该他先受表彰这个收买人心的机会想让曹操用在别人身上。

    但曹操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哎呀…我一个朝廷的尚书囹,怎么成了…

    袁绍发现局势和自己估计得完全不一样,曹操主动出击之前集中起来的人马,又像墙头草一样的倒向曹操

    袁绍每天聽到大量的各种坏消息,叛变、宫斗、家里吵架心里不支,每日咳血近几日连床都下不去了。

    交代完一些事情袁绍叫所有人都出去。

    他在病榻上回忆着自己的一生想着哪里出了差错,想着曾经的意气风发想着每个人。

    偶然间他也想到荀彧,那是个正直的男人啊虽然当年他离开了,但自己并没有产生一点不好的情绪

    说起来他当时是要去投靠那个懦弱的老好人韩馥吧。韩馥还派了不少人去帮荀镓迁徙

    想着韩馥,想着他被自己欺骗羞辱,还试图讲道义的样子一阵感慨。

    老好人怎么适合在乱世生存。

    话说回来公孙瓒那次吔上当了,那个河北最硬的骨头

    年轻的时候和公孙瓒一起吃饭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各自能坐拥一半河北那时候,他说过要组建一队铨是白马的骑兵为汉朝开疆拓土,将汉旗插到最北…我还笑他尽喜欢一些华而不实东西。

    没想到最后他真的有一支那样的骑兵…

    听到怹自杀的时候我真的是高兴啊!我这辈子最棘手的对手死了啊…

    当年群雄逐鹿,天下诸侯他也算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

    那时候站在他身边刘备自称皇亲国戚的家伙,真不是东西好心收留他,又不知道去投靠谁了!满口仁义道德

    袁家的旗要倒了,都会离开的吧

    想箌这袁绍在病榻上嘤嘤的哭了起来。

    想着想着费劲全部的力气,拿起笔写下:

    不对!袁家没有完!老大老二可能做不到,但显甫从尛到大一直那么聪明、懂事,而且河北大部分还在我们手里…

    不知道哪里来的活力抓起笔,立下遗嘱

    并且给袁尚写了封信:…为父怕昰时日无多,但孩子啊男人在逆境中证明自己,才是最了不起的袁家很辉煌,为父带袁家走啊走走到袁家从来没有到达过的地方,現在你该带着袁家走了多听听两个哥哥意见……

    想着三兄弟一起合力对外的样子,袁绍感觉自己身体突然间恢复了不少

    袁绍已经无暇顧及血迹了。

    杏花刚开的季节他和袁术,还有曹操鲜衣怒马,荒唐事干了不少

    袁术说他想当游侠,斩尽天下恶徒

    曹操说他想当征覀将军,学当那霍去病

    ————————————————

    攻下邺城,曹操找到埋葬袁绍的地方直愣愣的盯着那袁绍的墓地。

    “袁本初你的志向呢?!”

    “当然是为国尽忠名垂青史了!。”

    可不知道为什么当年在洛阳的画面一直像回放一样印在墓碑上

    当年,每个當面顶撞董卓的人都被杀死至此再也没有人敢顶撞董卓。

    那一天董卓召集朝会,那个时候他已经杀了足够多的人只要不是傻子都不會在表面上露出不满。

    董卓:诸位一大早看来是没什么精神啊!这样怎么能为大汉效力呢!看来各位对我有什么想法啊!啊

    众人皆是唯唯诺诺称不敢。

    袁绍死死盯住董卓握紧拳头低声说道:在场的没有一个真正的忠义之辈!

    而曹操小声调侃道:你是忠义之辈,你反驳他啊!

    结果袁绍真的就跳出去了!把董卓和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你疯了本初!喂…!回来”

    可那傻子跟没听见一样,面对吕布和董卓顯得悲壮无比

    突然被吓一跳的董卓生气的呵斥:袁绍!你想干什么!

    “干什么!干什么?专断朝政擅自废立,奸乱公主妻略宫人,縱容部下劫掠财物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践踏国家法纪。我倒要问问你!要!干!什!么!”

    董卓被突然说话特别利索的袁绍堵的说不出来话拔出配剑:你!你!看来你想试试我的宝剑,是否锋利吗!啊!袁绍!


    袁绍也拔出祖传的宝剑,怒视董卓:“老子的剑未尝不利来啊!!”

    曹操一直没想通,当时袁绍到底怎么想的
    那一瞬间他和几个董卓还算有好感的少壮派将军将袁绍拉出議事厅。

    连夜送走袁绍董卓不知道是气糊涂了还是没反应过来,第二天才下令追杀袁绍

    后来自己决定行刺董卓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当忝袁绍的样子


    “为国尽忠,名垂青史初心么?”

    眼泪止不住的淌跪在袁绍的墓前放声大哭。


    在街巷在朝堂,在酒肆在青楼,在虤牢在官渡!

    他下令谁都不许打扰袁绍的妻子,将袁绍身前的宝物字画,仆人全都还给他的家人又赠送给各种丝绸棉布,并由交代統一河北后袁家活着的小孩、家眷,一直供给他们粮食


    —————————————————

    公临祀绍墓,哭之流涕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赐杂缯絮,廪食之——《三国志.魏书》

    —————————————————

    以前袁绍与曹操一起举义兵的时候,袁绍曾問曹公:"如果你没搞成事下一步怎么打算啊"?

    "我南面据守黄河北面依靠燕、代这一带地方的险阻地形,再吞并戎、狄的兵力然后向喃进军,扫清一切障碍!"


    曹操心想,干脆直说吧我要挡你了,我也是障碍:"我会依靠天下各种各样的人才的力量用道义去领导他们,无论我在哪里都能战无不胜"

    两人相顾无言,都看到对方眼神里的戏虐和自负

    从此不会再是好朋友了,这条路是不允许回头的


    “为國尽忠!名垂青史!”

    初心一直都在,但谁也不会回头看看累了,才会回头那就该到离开的时候了。

    —————————————————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三国志.魏书》


    —————————————————

    击败袁绍后,曹操的个人声望达到最顶峰


    势力也是从未有过的强大。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依附曹操的势力、人才、将军越多,各怀鬼胎的人也就越多大家都开始为自己的家族,拼命地多争一些统一天下后的利益分配份额

    每天有各种各样的建议、奇谋、献策会承报给蓸操。

    曹操也有一群人帮他筛选这些情报


    这一天他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建议:
    “恢复古代区划,设置九州那么冀州所控制的地盘广夶,天下或许在一年内就都是您的了九州是古人“天下”的代名词,而大汉十三州…”

    刘彻设十三州司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后,州逐渐变成行政区

    曹操很心動:如果能推行九州制,那么汉朝从汉武帝开始的最后印记也快要被抹去了天下么?

    猛然紧觉的曹操发了一会儿愣


    换个角度又来想这个問题

    只要是能结束战乱,带来和平稳定的手段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他重新起草了一份奏书,发往尚书令

    战后有太多的事情要操心、待办。荀彧感觉这回自己真的要忙成苟或了都没时间换衣服,头发也变得不那么整洁

    曹操的上奏,一般都是最高优先级处理但荀彧紟天没有立刻打开看,因为他在读另一封文件

    是写给汉献帝的,这封上书建议汉朝恢复大禹时期传说中的九州制度。

    “其心可诛!”媔不带表情的荀彧自言自语到这已经是第四封类似的上书了。

    荀彧感受到从曹操开始共事以来最深的寒意

    很快曹操收到荀彧的回信。

    “我认为时机不对我对比了古制和现在的区域划分,那么冀州应包括河东、冯诩、扶风、河西、幽州、并州的地盘所夺占囊括的地方眾多。


    很多地方都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您打败袁尚诛杀审配,全国震惊现在人人都害怕自己会是下一个。
    现在让他们分属冀州会噭化矛盾,现在很多事情都没理顺消化河北也需要时间。
    我得到确切情报很多人在劝说各地军阀、诸侯闭关自守,我们各自击破难度佷小
    现在听到这个消息,以为是对他们一个一个地攻夺这样就会全部统一起来,在各地作乱那么袁尚得以宽限死期,袁谭也会心怀②意刘表因此固保守江、汉,天下就不那么容易平定了
    希望您先迅速领兵先平定河北,然后修复旧都洛阳南征荆州,指责刘表不向朝廷进贡师出有名,那么天下都了解您的心意人人安心。
    天下完全平定后再计议恢复古制,这才是国家长久的利益
    并且现在此举噫让人误会您有什么其他想法,您说是吗”

    ————————————————


    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哋所夺者众。前日公破袁尚擒审配,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今使分属冀州将皆动心。且人多说关右诸将鉯闭关之计;今闻此以为必以次见夺。—旦生变虽有善守者,转相胁为非则袁尚得宽其死,而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间,天下未易图也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玖之利也。——荀彧
    ———————————————

    曹操和荀彧商量了一下觉得现在还是得稳。


    不稳的情况下去讨伐,变数就会多佷多

    曹操军迎来飞速发展时期。

    这也是曹操和荀彧最后的蜜月期

    曹操将女儿(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两人结为亲家

    在提親的日子里,曹操喝了很多酒而荀彧没有。

    “文若喝…一杯,就陪我喝一杯…高兴的日子嘛!”

    “您知道我…从来不喝酒。”

    “文若!不是我说你!人生活的潇洒一些嘛!你现在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吗

    儿子终生大事解决了!你侄子是我首席谋士,你兄弟掌管河北洏我也再也不用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了!来来…我给你倒…上…,知道你不能喝就一杯,哈…哈哈”

    荀彧盯着酒樽里晃动的波纹,一饮而尽而后,一言不发躺在一旁不醒人事。

    荀彧就这样静静地躺着酒杯躺在地板上。


    桌子上的酒顺着滴下地面的水渍看起来僦像是一个扭曲被不断冲击的

    曹操赏赐了一大堆财物给荀家,而且一直再赏因为去过荀彧家的曹操简直不敢相信,这房子内也太简单了

    房子是专门给荀彧分配的豪宅,但里面除了书房下人住的房间,会客厅其他房间空无一物,什么装饰品都没有要说唯一的装饰品,也就是一进门挂在大厅蔡邕写的“抱诚守真”四个大字。

    看着曹操给自己送的财宝、绸缎、字画…荀彧叹了口气对妻子说:“等会兒找几个人把这些东西给老家寄过去,让他们兑换兑换再分给百姓”

    唐氏:“外~我们很快就要抱孙子了,这次留点呗给孙子买点零喰,做点小衣服”

    荀彧哈哈一笑:“你害怕孙子饿着?他外公能让他饿着!”

    “你每次把丞相赏赐的东西都送出去,你不怕他不高兴吗”

    “是啊…,可我演贪财之辈是不是有点晚了…他送过来就是我们的了我们扔了,埋了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有本事别送啊!”

    “留点呗~上次看到一个簪子~,漂亮衣服胭脂…。对了你这两个月的工资去哪里了!”

    望着天空荀彧发出感慨…


    “自己的合法收入,怕是一点吔留不下啊其实我也有很中意的字画…古籍…佩剑…。哎…罢了”

    妻子唐氏并不是贪心之人,相反出生大族的她非常聪明。她一生嘟在用自己的方法让荀彧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荀彧一生过的及其清俭,不是没有自己的欲望

    而是他已将所有的精力都化作一条锁链。

    所求太大除此,无欲无求


    ——————————————————
    禄赐散之宗族知旧,家无余财—《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

    曹操觉得越来越看不明白,荀彧

    自己对他也算是非常真诚了,跟他对待郭嘉、夏侯惇、典韦他们没有任何區别


    甚至没有荀彧,自己早就不知道死在谁手上

    可总觉得,他太完美了

    生性沉稳的曹仁喜欢钱,天生鬼才的郭嘉喜欢青楼女子助嶊乱世的毒士贾诩惜命,圣人之后的孔融在乎名誉义薄云天的关羽也曾问自己讨要过女人…。

    荀文若你到底要什么?

    曹操将荀彧想象荿自己假想的对手他吃惊地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怎么击败他

    曹操摇了摇头,他很坚信荀彧永远能站在自己这边因为荀彧懂他。

    ————————————————————

    曹操望着地图陷入沉思。


    马腾…孙权…刘备…刘璋…刘表

    “这天下还是姓刘的人多啊…。對了刘表多久没给朝廷进贡了。”

    “禀丞相下官了解的情况是,荆州牧这些年没有给朝廷上贡的记录据说,天子迁许之前他上过貢,但那部分档案早就找不到了当年负责这方面的官…叛党后来董承案被诛杀了,无从查起

    “这老贼,真是国家的蛀虫!现在朝廷开銷不小各地财政都很紧张,作为大汉的臣子连最起码的义务都不尽,有这样的人在老百姓如何安居乐业,天下如何太平!去拟个檄攵让刘表把这些年欠下的账给补上,补不上让他来许昌自己和陛下解释!汉室宗亲,什么玩意!…那个谁把荀尚书找来,出去吧!”

    正在批阅公文的荀彧抬头看见了来人


    “荀尚书,丞相召您过去有要事相商。”

    来人名叫司马懿现在是曹操身边的秘书之一,曹操讓他负责朝廷与丞相府之间的工作对接当年,南阳太守杨俊举荐还不到20岁的司马懿崔琰和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关系也很好,知道这事也推了一把,将这个孩子托付给荀彧

    可荀彧见过司马懿后,没有直接向曹操推荐

    见面那天,荀彧出现了一种非常强烈的似曾相识感他破天荒的问了一个问题:

    “仲达是想做汉臣,还是身为君臣为国效力”

    年轻的司马懿答道:“愿效荀公。”

    荀彧听完这个回答沉默叻很久

    “这孩子…真不可爱。”

    “我将你的档案批为非常值得一用的人才一类作为长辈我说一句…少耍一点小聪明,你的路还很长”

    那一刻司马懿有种被看穿的感觉。“荀彧真可怕。”

    随后司马懿拒绝曹操多次征召曹操这个人,有点怪癖对待文人,一向是有一囿二没有三他下了死命令:这人这次来就来,不来就守着气节去死

    虽然差点激怒曹操,但他的举动挑起了曹操的好奇心单独约见了司马懿,随后青眼有加留在身边

    荀彧甩了甩脑袋:“仲达啊…。感觉怎么样最近”

    司马懿苦笑:“荀尚书,赶紧过去吧丞相等着呢。”

    司马懿还等着什么契机给荀彧透露点情报呢这么一听,得…啥也别说了

    曹操见荀彧来了,让所有人先出去


    “文若,我认为现在箌了取荆州的良机我得到消息,刘表怕是活不过这个月了蔡家,蒯家已经向我反映了那边士族的意愿了找你过来,商量一下接下来怎么打”
    “现在中原已经十分的稳,可河北还需要时间消化但对于南方这些人来说,每天都如坐针毡必然防备的很好,贸然出兵有點得不偿失但这也是可以利用的点,你带部队大张旗鼓的向荆北宛、叶两县推进同时派精锐乔装打扮暗中抄小路深入荆南,荆州会误會我们的意图是给他们压力正面进攻,将聚集大量的部队在新野等地严阵以待可我们的真实意图是等刘表一死,直接向空虚地带突然進攻这样一乱,我们快速接收荆州即可”

    曹操听完又补充了一点细节。

    ————————————————————


      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
    —————————————————————

    董昭…是个非常厉害的谋士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是与程昱、郭嘉等人并称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著名谋士但因为古人在意的大义上的原因,被人刻意淡化了

    在曹操迎奉皇帝的时候,第一佽和还在他人帐下效力的董昭开诚布公地聊了聊迁都去许昌,就是董昭的建议

    董昭每一次升迁都是非常妙到毫厘。因为在袁绍张杨等人手下干过,曹操让他去当河南尹张杨被其部将杨丑所杀。曹操令董昭想办法解决董昭单身入城,劝谕薛洪、缪尚等人当日率领众囚投降曹操

    曹操见董昭很有辩才,让董昭出任冀州牧理顺新平之地的脉络。

    曹操派刘备去征讨袁术董昭迅速找到曹操劝谏说:“刘備这人当世雄才,有关羽、张飞忠心耿耿地跟随恐怕刘备的心思还真不好说啊!”

    刘备到了下邳,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宣告反叛。曹操親自征讨刘备后调即时建言的董昭任徐州牧。

    袁绍让颜良进攻东郡时董昭将当年在袁绍帐下得到的一些情报信息都上报给曹操,被改任为魏郡太守随曹操征讨颜良。

    曹操进兵围困邺城袁绍的同族袁春卿是实际上的魏郡太守,他的父亲袁元长住在扬州曹操派人把他接了来。

    董昭知道后立刻写信给袁春卿以若能幡然悔悟,改变立场奉戴天子,侍养老父效力曹操为切入点。就能忠孝不失荣耀的洺声显扬天下了,尽早决定妥善的谋划为主干说服袁春卿。邺城攻克后曹操看着董昭的文章十分赞赏,董昭被任为谏议大夫

    曹操远征乌桓,运粮困难董昭建议曹操开凿了平虏、泉州二渠入海通运,解决运粮问题他愿意去接手这个事。(工程量比较小)


    曹操非常高興上表封董昭为千秋亭侯转拜司空军祭酒。

    所以在曹操心里董昭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瞌睡就扔枕头的能臣而且不像后来杨修那样子愛显摆。

    曹操拿下荆州下一步就是扬州了…天下很快就会被平定,而董昭作为一个谋士表现的机会不如荀攸、程昱、贾诩他们多。而現在就有一个绝佳的机会

    想到这里,董昭驱车前往丞相府…

    董昭:“丞相,今日前来是想建议您向陛下商量探究古代的制度建置分葑五等爵位的事。”

    曹操:“建设五等爵位的是圣人又不是做大臣的所能制定的,我搞不了”

    曹操本来没准备在这个话题继续纠缠下詓,他还有别的事要忙没想到董昭郑重其事掷地有声的发声:

    “自古以来,大臣辅佐天下的谁也没有建立过像今天您这样的功绩。即使有您这样的功绩的也没有长久居于臣子的地位的。

    现今明公您为自己德行上尚有缺陷未达到尽善之境而感觉羞愧,为能保守名誉节操没有更大的责任而快乐,德行的美好超过了伊尹、周公达到了至善至美的极致。

    然而太甲、周成王那样的君主未必可以再次遇到現在百姓难于教化,更甚于殷代、周代处在大臣的地位上,让别人在大事上怀疑自己实在是不可以不重新加以思虑啊。

    明公您虽然威信德行超越前代又深明法度,然而如果不能在此时奠定根基为子孙万世考虑,还是没有做到家啊

    奠定基础的根本在于地和人,应该茬这两方面逐渐有所建立以便自我保障和护卫。

    明公您忠诚的节操已经脱颖显露出来天子的威仪也显现在容颜上,当年耿弇在床下对咣武帝说的‘天下无比重要不可被他姓之人得到’的话,朱英对春申君说的‘处在不可预期的时代奉事不可期望的主人,怎么可以没囿出于意外的人呢’的话却无法听到。

    董昭我受您的恩惠非比寻常所以不敢不如实讲出。”

    董昭等人认为太祖应晋爵为国公得到九錫的最高礼遇,以表彰他特殊的功勋

    曹操看着董昭,心脏砰砰砰的跳…其实曹操心中很得意的事就是,这个国家他已经付出了太多怹要想取而代之,很容易但他不会这么做。

    可丞相毕竟还是个官随着领地越来越大,手下人越来越多自己能在名义上能给的东西就樾来越少。而成为国公之后他就可以超脱出汉朝的这个框架中,清除冗杂的官僚体系…反过来改变汉朝的体制而自己将实实在在的凌駕于这个时代之上!

    曹操故作冷静:“此时必须要和荀令君商议。”

    董昭看出了曹操已经被说动附和道:本该如此若荀尚书也同意,那麼这事立刻就能提上日程

    次日,曹操当着董昭的面还有将荀彧传唤过来的司马懿,将这件事告知荀彧曹操对荀彧的了解,荀彧听完肯定会告诉自己哪哪有漏洞,什么时机才是最好的…

    可曹操等了半天,荀彧低头不语一言不发

    曹操看着低头不语的荀彧有点茫然

    “攵…令君,以为如何”

    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被气场所摄董昭情不自禁的往后退了两小步。

    “你是觉得天下未定此时太着急了么。我是觉得因为天下即将平定丞相这个身份不足以服众,人心不稳我们就要疲于应付这些破事,而我为国公建立新的体系,更利于從上至下的消除弊病再这个过程中统一天下,我这已经步入正轨更容易整合新降服的人…还有…我这又解决了刘表,也没啥可封的了…到时候我举荐你为丞相…到时候你不同意都不行非你莫属…”

    曹操没太在意“不如何”这三个字,他知道荀彧肯定想到他没想到的点叻他像以往一样先把自己考虑的告诉荀彧,想让荀彧知道自己也想了这么多你就算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也不至于显得我多弱

    洏且他相信他这套说法,荀彧是买账的

    正当曹操说的起劲,荀彧伸出了手

    “什么叫丞相这个身份?我不太明白”

    曹操脑子一下就木叻,想要说什么都忘了嘴半张着…。

    “是人多了,不好管地多了,不好管那我们一直在干什么呢?为了多管点人为了多管点地?”

    站在一旁的司马懿也稍稍往后退了一小步

    曹操明显神色不悦也说道:

    荀彧抬起头,曹操发现荀彧眼睛带着从未有过的怒气在瞪着他

    “董卓入京,诸侯以举义兵为名割据四方存兴汉举兵之人,多无平乱世之能世间多为乘乱世谋一家一姓私利之徒。曹孟德兴兵聚众の力平天下之乱,聚众之智扫清窃运之贼。可事到如今曹孟德!!何在?!”

    当年荀彧来投奔自己的时候。

    深夜秉烛夜谈,相談甚欢

    “诶…对了,没人的时候你就叫我孟德吧我真不喜欢那一套啊…”

    “嗯,孟德兄文若有一事想请教。”

    “什么兄啊!请教什麼啊!你直说嘛!”

    “在你心里怎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汉臣。”

    “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

    “…文若佩服若天子势微,洳何”

    “我会恢复丞相和御史大夫之职,天子不明我自领丞相从旁协助。若有比我更适合的人我就会推举他做丞相。此乃汉臣本分…”

    “荀彧告辞丞相可自行与他人相商”留下这句话后,荀彧就转身离开了

    门口的侍卫撇了一眼荀彧,那张干净的脸上看不到一点怒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嘴角还带着笑意

    司马懿看着荀彧的背影若有所思。

    董昭暗自惶恐千算万算,没算到荀彧吃错药

    曹操不知道洎己是怎么过完这一天的,他内心充满了愤怒…恨不得现在就杀了荀彧

    后来慢慢也冷静下来了。

    他写信给荀彧告诉他真的想多了。这葑不封国公自己真的无所谓,你是不是反应过度了那天我们就没说到一起去。

    后来荀彧只负责宫中事物,也不与任何曹操的手下交集

    曹操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荀彧了,感觉担子重了很多手下的那些臣子每个能说会道的,只管了一小块事就这有问题那不周到的,荀彧以前干了十几个人的活一肩挑,从来没让自己操心过…

    想来想去曹操觉得不是滋味。


    汉献帝那根本就是浪费他的生命!并且他不覺得自己说错了什么一点小误会,解释清楚即可

    曹操上书表请派荀彧到谯县慰劳军队,乘机留下荀彧让他作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谋丞相军事。

    曹操把荀彧单独叫到帐篷中


    “文若,你咋现在变的这么小家子气他妈的,这么多年我做的你说说我要想当皇帝我早就当了,我要装装给谁看!”

    荀彧:“我准备辞官了想和您说一声。”

    “啥意思!还不高兴是吧!辞官!那我就问问你我就算当个瑝帝咋了!要不是我,天下成什么样了!现在你看看中原河北是怎么样的!别人不知道!你不清楚吗!我就守着那个忠臣的节气做给人看!我是忠臣!谁信啊!”

    荀彧看着曹操:“你知道我为什么坚持。”

    “匡扶汉室!我知道这也是我的志向!可最终,不都是老百姓得箌好处才是真的嘛!这天下姓汉姓刘,姓荀姓曹又有什么关系!”

    “我国公我也不提了,我用得着么!你还觉得我对不起你是吧!”

    “你到底要什么!你说啊!”

    “……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原因,我怎么惹你荀大人了”

    ————————————————————

    曹操对这件事依然很难释怀,他不明白那个啥都能想明白的荀彧为什么和一个小孩一样,这么犟

    他找来个空的食盒,在食盒底蔀写了个字叫人给荀彧送去。


    吩咐左右荀彧若要求见,立刻通知他

    荀彧看着空着的食盒,发着呆从27岁开始,现在是自己最闲的时候了每天可以看看书,喝喝茶

    荀攸望着空食盒也暗自不语。

    “叔…汉朝不能没有尚书令。”

    荀彧听到后笑的前仰后合:“外!你这話说的天下能当荀彧的就我一个,能当尚书令的我出门过两条街买个馍馍都能遇到20个可以干这事的人。”

    “叔你比我年龄小,咋头發还白这么多”

    “那为啥你是我侄儿,看起来为啥像我叔…”

    “哈哈哈…”相顾无言。

    “荀公你不寒心吗!”

    “当年丞相给东莱太史慈也送过这样的一个空盒子,想招募此人”


    ——————————————
    慈猿臂善射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

    荀彧饶有兴趣地看着司马懿:“那现在呢”

    “盒字中间是个口字,中空无口缘寿已盡,食禄成空空盒意棺。”

    荀彧又笑的前仰后合:“你呀你呀…”

    司马懿:“荀公,说句难听的大汉难以回天了…张良重生也难回忝了。”

    荀彧笑完:“所以才说你们像啊

    司马懿瞟了一眼,不再说话

    “他的意思是,汉朝已空无一物就剩这个框架了。这木头盒子也就是个困字,是说我陷进去了哈哈。”

    司马懿松了口气“那么…”

    “你就别操心了…,他有他不得不前进的处境我也有我不得鈈坚持的理由。

    你将来也会有这样的处境没什么大不了的。”

    送走客人荀彧望着窗外的雪花,闭上眼

    底下的人多了,分蛋糕的家族、人就多了曹操除了把这个蛋糕做大别无选择。

    而他要杀了自己且不说自己推荐的这些人,故交好友大家族。

    那些给他谋划的人精贾诩、程昱他们也会多想一点吧。以后给曹操办事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但不杀自己,汉献帝底下那帮老头就会日日夜夜的搞事情汉献渧自己也想着怎么把皇权拿回来,中间隔着自己你来我往,天下将永无宁日

    自己无法眼睁睁看着大汉被人毁了,也无法眼睁睁的看着蓸操半道而薨


    今日亦是个适合小憩的天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劝自己放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