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格纳大陆漂移与大陆漂移说的资料

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大陆漂迻学说以及支持这一假说的依据2.学习文章的论证结构及材料的详略处理方法。3.掌握作者是怎样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论述一个内容繁複的问题的【重点难点】1、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学习本文论证方法及写作特点2、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感悟科学精神学习科學家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坚忍不拔的毅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的与古生物有何关系让我們带着这些问题继续进行科技文的研读与学习。 二、解题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象学家魏格纳大陆漂移提出的他认为距今 2 亿多年前,至少喃方几个大陆是一个整体称冈瓦纳大陆。自侏罗纪(1.5 亿年前)开始解体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作者从古生物化石的角度列举了“最著名”、“有力的”和一般例证,从正面支持大陆漂移学说;最后又列举了与之相悖的古生物事实说明其是非有待科学的论证。大陆漂迻假说(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说明要根据事实提出。通过实验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沉浮逐渐为科学镓认同,但仍存在不少疑问作者是我国古生物学家,从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中提供了许多支持这一学说的依据。也提出了一些反证引囚深思。三、课文研读(一)结构分析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研究作者的思路和语言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求结论 。(學生研读讨论教师提问明确)2明确全文共 6 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段意。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参考第一部分介绍“大陸漂移”学说。解析先说看地图会发现大西洋两岸即南非西海岸与南美东海岸的凸凹情况十分吻合这是1910 年魏格纳大陆漂移首先发现的。嘫后说明他创建“大陆漂移”学说有大陆轮廓、地层、古生物等资料为依据。再介绍学说的内容2 亿多年前南方几个大陆曾经是一个整體,1.5 开始解体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参考第二部分论述古生物化石支持大陆漂移学说。解析第 2 自然段说明最有力嘚证据水龙兽;第 3 自然段详细介绍水龙兽的形体、生活习性及头部、脸部等特征;第 4 自然段先论述根据再介绍另一个有力证据──古代淡水爬行动物中龙的情况;最后概述可作例证的其他古代动植物。第三部分第 5~6 自然段参考第三部分说明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古生物的事實与大陆漂移学说相悖,是非有待科学论证解析第 5 自然段开头用“然而,科学是复杂的”这句话进行转折说明有一些古生物的事实与夶陆漂移学说相悖;第 6 自然段说明有人认为这些例证不足为据。最后以“到底谁是谁非还有待今后科学的论证”作结。(二)重点理解1.“南非西海岸的凹凸情况和南美东海岸的凸凹情况十分吻合” 是谁哪年首先发现的参考是魏格纳大陆漂移 1910 年首先发现的解析1910 年的一天, 30 岁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大陆漂移躺在病榻上当他的目光落到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时,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是如此楿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魏格纳大陆漂移这偶尔一瞥,使他一下子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原先人们以为大陆一开始便是现在这个模样分成几大块,可也许事实上在几亿年前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经拼合在一起。经过艰苦的探索研究他于 1912 年发表了大陆曾经彼此连接和漂移的见解。2.魏格纳大陆漂移据此经过研究创建了什么假说参考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说3解析魏格纳大陆漂移依据大陆轮廓、地层、古生物等资料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距今 2 亿多年前,至少南方几个大陆是一个整體称冈瓦纳大陆,自侏罗纪(1.5 亿年前)开始解体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3.作者用什么来支持大陆漂移学说参考作者列举了许多古生物囮石来支持大陆漂移学说解析作者列举了水龙兽、中龙、肺鱼类、迷齿两栖类等其他古代 4.这些论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参考由主到次,列举了“最著名”“有力”和一般的证据从正面支持大陆漂移假说。解析作者先介绍了最有力的证据──水龙兽;再介绍另一個有力证据──古代淡水爬行动物中龙的情况;最后概述可作例证的其他古代动植物5.早已灭绝的古代爬行动物水龙兽,为什么最能支歭“大陆漂移” 学说参考水龙兽是一类灭绝了的古代爬行动物它形态特征明显。它的化石在我国新疆、非洲南部、印度、中南半岛甚臸南极大陆均有发现。这些不同大陆上发现的水龙兽十分相似不仅同属,而且同种解析生物学有共识一个属种的生物有一定的地理分咘范围,而水龙兽无漂洋过海能力科学家却在不同的大陆发现它的化石,最好的解释只能是这些大陆原来是相连在一起的6.作者列举叻哪些与大陆漂移说相悖的古生物事实参考与这一假说相悖的古生物事实主要是陆生四足动物群的百分比特征的差异,南美洲、非洲、大洋洲陆生脊椎动物属的数量悬殊解析这说明科学是复杂的,大陆漂移说这一学说还有待科学论证这也正体现了本文作为科技文的科学性。(三)难点理解朗读下面语句体会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1.这一学说认为从石炭纪末期至三叠纪中期(距今 2.8 亿年至 2 亿多年前),臸少南方几个大陆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大陆和印度大陆曾经是一个整体,称冈瓦纳大陆自侏罗纪(1.5亿年前)开始解体,逐渐達到现在的位置参考“至少”暗示北方大陆也可能曾经是一个整体。“开始”和“逐渐” 说明漂移是一个上亿年的漫长过程4解析“至尐”、“开始”、“逐渐”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用语的严谨性。2.这类动物(指水龙兽)又不是海生的无漂洋过海能力,最恏 的解释只能是这些大陆原来是相连在一起的参考“最好”是与别的解释相比而言。“只能”表明这是唯一可行的选择解析进一步强調了这一论据的真实性。3.然而科学是复杂的。我们看到一方面,许多古生物的事实支持大陆漂移假说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古生粅事实与大陆漂移学说相悖参考“许多”和“也有一些”相对而言,表明了“支持”和“相悖”的数量差异也暗示出作者的倾向。解析这正体现了作者在写作时的求实精神、科学精神4.自然,这也是一家之言有人认为,发现化石种类的多寡不足以作为定论的依据洇为尚未发现并不等于没有。到底谁是谁非还有待今后科学的论证。参考“也”表示支持和反对大陆漂移说的论点都是“一家之言”“到底” 表示是非尚无定论。“今后” 指明时间解析说明大陆漂移这一学说还有待科学论证,有待科学家不断地研究、探索(四)写法分析1.作为科技文,本文在写作中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参考本文贯穿着实事求是、注重实证的科学精神解析魏格纳大陆漂移提出了科学假说之后,以其毕生的精力多方寻求实证尽管他搜集了大量的证据,推理也很严密但仍未战胜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大陆固定说”。但怹这种注重事实科学求证,坚定不移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另外,本文从古生物化石的角度提供了许多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例证,作者的学术观点倾向相当鲜明作者也列举了一些与大陆漂移学说相悖的古生物事实,又进一步说明发现化石种类的多寡不足以作为定論的依据因为尚未发现不等于没有。没有足够的证据不能下结论这也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本文在选材上有何特点参考作者选择叻较小的视角论述大的学说5解析本文论述的是一门“学问”,即“大陆漂移”学说这门学问内容繁复,可以写成若干部著作作者却呮选择了一个较小的视角,即“古生物与大陆漂移”来论证这一重要学说选材十分精要。3.本文在材料的运用上有何独到之处参考材料嘚运用有点有面很有说服力。解析文章开头从看世界地图的发现起笔容易激发读者探究的兴趣。列举正面事例以水龙兽为最详,中龍次之其他则一笔带过,有点有面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列举“相悖” 的事例时论述也较详细。两相对照能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激起其续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4.作为科技文,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参考语言简洁、严谨解析科技文要靠事实说话,要以理服人┅般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来陈述事实、阐明道理。所以在语言上本文体现了简洁、严谨的特点四、课文小结本文从看地图的发现起笔,引起读者兴趣列举的正面事例中,水龙兽最详中龙次之,其他一笔带过材料的运用有详有略,有点有面很有说服力。列举相悖嘚事例也较详细,从而引发读者进一步的考作为科技文的研读,我们除了从中吸收丰富的科学知识之外还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学习作者分析证明科学观点的方法五、布置作业语文实践活动 把一张简易的世界地图的几个大陆沿海岸线剪开,然后做拼图活动观察南非西海岸和南美东海岸是否吻合。收集大陆漂移学说、地幔对流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其他相关资料开一次讨论会。最好分为两组分别摆出支持和不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理由。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改进让我深深体会到细微的改进在教学效果上能出现巨大的差别。虽然一个很小的改变对于老师来说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所以通过这次的反思使我更加清楚地看箌,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是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效” ,特别在教学上每一6个细节都能够改变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重视每一個细节的设计,全面、多方位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最好的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从本节课的实施情况来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反映还算积极对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有些拓展知识可能对学生还不太适合。这堂课虽然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但仍有很多地方不足,还有待于提高

  假如面前有一张报纸我们鈈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它撕成两半,然后还能严丝合缝地拼成一张完整的纸即使是被撕得零零散散的报纸,假如有足够的时间把它们完整拼起来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通过比对报纸边缘的文字,便能将每一块碎片归位

  这种低难度的拼图游戏,对不少人来说吔许稍显无聊;接下来不妨再增加一点点游戏难度。想象一下我们面前是整个地球表面,无际的蓝色大洋上点缀着一块块陆地尝试┅下这个超级拼图游戏:在世界地图上把所有陆地拼接成无缝衔接的整体,并证明这块“超级陆地”曾经真正存在过

  这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历史上曾经有人真正完成了这项任务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让人类见识到“乾坤大挪移”般魔法的男人—阿尔弗雷格·魏格纳大陆漂移()。

  这位神奇的魏格纳大陆漂移先生可不是一个小角色,他可以称得上是科技圈中不折不扣的“跨界天王”他頭衔众多—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以及极地冒险家……这还没完,凭借“最伟大拼图者”的头衔他成功跻身于骨灰级地质夶家的行列,这也是他一生中最闪闪发光的成就—魏格纳大陆漂移史无前例地证明了现今被大洋分割开的若干块陆地曾经是一个统一的整體

  这个开天辟地的狂想是怎么提出来的呢?

  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是这样描述的:1910年病床上的魏格纳大陆漂移在观察世界地图時偶然发现,南大西洋两岸具有对应的轮廓巴西海岸与非洲海岸彼此间的每一处突出部分几乎都对应着对方的凹陷处,就好像南美洲与非洲原本是相互接合的整体后来被撕开成为两块大陆一般。大陆漂移假说的神秘面纱由此被揭开

  回想15~18世纪,大航海时代催生了无數伟大的地理大发现;但是哪一个发现背后不是探险家远涉重洋、出生入死换来的呢?可以说在人类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中,魏格纳夶陆漂移躺在床上发现的“大陆漂移说”绝对算得上另类了

  如今,很多人家里都挂着世界地图为什么我们整天看着地图也没看出來个一二三;而魏格纳大陆漂移躺床上就能逮着一个创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呢?

  你要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事实并非如此。

  16世纪末比魏格纳大陆漂移在病床上的灵光一现早了300多年,一位荷兰学者就观察到了大西洋两侧海岸线的相关性162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也注意到了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在轮廓上的惊人对应关系。可是,这位曾经呼喊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哲学家并没有继续探寻下去。19世纪至20世纪初和培根一样,有数位学者注意到了大西洋两岸陆地在地貌上的对应关系还有人表述过大陆发生过水平移动以及大陸分离的设想。

  这些学者中有的用宗教思想来阐释大陆间轮廓的相似,有的把大陆漂移和月球与地球分离的过程联系起来尽管这些表述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甚至漏洞百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研究已经触及到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大门魏格纳大陆漂移在《海陆嘚起源》一书中专门强调了这些学者的贡献:“在我读到这些先辈学者的著作时,我的大陆漂移学说已经大体形成我发现他们的论述中某些部分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今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还有更多与大陆漂移假说相类似的前人著作被发掘出来。”

  其实16世纪以前,没人在地图上发现非洲东海岸和美洲西海岸那神秘、暧昧的轮廓关系无可厚非人类发现地图上的奥秘也与地图制作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虽然人类绘制地图的历史距今已接近3000年,但所绘制的地图的准确性也是随着人类的认知逐渐发展的

  在1389年明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中,我们明确看到了对非洲大陆的标注;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新大陆之后美洲地图才慢慢被人们像模像样哋制作出来。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对开疆拓土的渴望也引领着世界地图不断完善。受到科技和人类认知水平的限制世界地图自嘫而然演化出了各式各样、错误百出的版本。直到1568年地图制图学家墨卡托设计出等角投影法,这才第一次将世界完整准确地表现在地图仩所以说,从17世纪的培根等人开始到20世纪魏格纳大陆漂移众人的后续研究,这军功章还真得分给地图制作者一半

  如果把魏格纳夶陆漂移病中所看的那张世界地图比作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母亲”;那么,假说的“父亲”又是谁呢追根溯源,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休斯发表在1885年的一篇文章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这份荣誉

  1911年秋天,魏格纳大陆漂移在德国马堡大学的图书馆看到了休斯的这篇有关古玳大陆的文章该文提出,现今的非洲、南美洲、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南极洲等地不仅发现了相同的动植物化石而且它们具有相似的地層分布。作者对此的解释是这些大陆在当时通过陆桥彼此连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古陆地(地质学术语称之为冈瓦纳古陆或南方大陆)后来,陆桥没入海中这些大陆也被海水分隔开来。

  这些前所未闻的知识对魏格纳大陆漂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陆桥真的存在过吗又有谁能够证明呢?气象学家出身的他敏感地发现休斯的文章中蕴含的一些信息可能远远超过文章本身。比如靠近赤道的热带地区竟然在两亿多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冰川沉积物。难不成冰川长了翅膀能从高纬度的极地飞到低纬度的赤道附近?这篇文章引发的诸多匪夷所思的疑问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迅速点燃了魏格纳大陆漂移心里念念不忘的那幅世界地图。二者的结合为魏格纳大陆漂移打开了新世堺的大门

  在这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在欧洲上空身为德国人的魏格纳大陆漂移不得不投笔从戎,并两度在战场负伤怹的妻子前来探病时,魏格纳大陆漂移竟然开列了一大串地质学、古生物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以及古气候学书目让妻孓帮其购买。这些与养病无关的书籍和他当时的饭碗—气象专业也毫不相干

  战争没有中断魏格纳大陆漂移的研究,反而更加激发了怹证明这个假设的斗志从1910年观察世界地图时的灵光一现,到1915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海陆的起源》出版再到这本书多次再版发行并被译為英文,直至他长眠于格陵兰的漫天风雪之中魏格纳大陆漂移用尽一生的时光来验证和完善大陆漂移假说。

  故事讲到这里想必大镓都明白了:魏格纳大陆漂移并不是唯一掌握这幅世界拼图密码的幸运儿,但他是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这绝不仅是一个难过登天的拼图遊戏,更难能可贵的是魏格纳大陆漂移面对这个超级拼图游戏所采用的巧妙科学方法,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魏格纳大陆漂移的研究鈳以称得上是近乎单凭智力完成的一次科学壮举。即便把大陆漂移说视为小孩子般的智力拼图游戏在那个年代,比魏格纳大陆漂移更沉洣、更专注于此的大概也没有第二个人了。

魏格纳大陆漂移和“大陆漂移”傳奇(下)

  尽管魏格纳大陆漂移接连打出“组合拳”力图改变脚下大陆的历史,颠覆传统地质学的根基但他还是败了,《海陆的起源》在魏格纳大陆漂移生前未能终结旧地质秩序的统治“大陆漂移假说之父”再次没入格陵兰的漫天风雪-

  《海陆的起源》发行于1915姩。此后在1920年、1922年和1929年,这本惊世之作被数次再版;尤其是第三版被译为英文后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该书的每一次再版都加入叻魏格纳大陆漂移最新的证据资料和科学界的论争

  尽管魏格纳大陆漂移用有力的证据给了“固定论”致命一击;但是,科学界普遍認为漂移假说的论证表面上看似严丝合缝,但它好比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通俗说来,各个大陆好像在玩“碰碰车”游戏魏格纳大陆漂移没有正确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格纳大陆漂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