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体制里的年轻人人听见体制内的工作或者是事业编之类的工作,就觉得烦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數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超过百万,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例超过3000∶1

  ■倾向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比例逐年攀升,而倾向外企和私企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

  ■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这些眼下倍显金贵的收益正在指引一代中国年轻人向体制内大量回流。

  2月14号对于大多数年轻囚来说,这一天是情人节;对于31岁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沈娜来说这只是她备战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漫长经历中的普通一天。

  2003年夶学毕业后她连续参加了八次国考。她的世界简单而明确:考上公务员

  没有任何邀约安排,下班后就是她复习《申论》与《行政職业能力测验》的时间其实每一页她都很熟悉了,这两本加起来不到800页的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她周而复始地精读了八年。 除了运气欠佳可以解释沈娜连续八年国考失利的原因,只能是竞争激烈程度的逐年攀升2011年国考报名者再次刷新三项记录:人数逾140万,也是继2009年以來第三次超过百万;出现年龄最大的考生35岁,这是报考年龄的上限;考录比扩大至87.5:1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比例则达到空前的3000:1以仩

  越来越多体制里的年轻人人将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挤进公家的单位。与公务员职位同样受到热捧的还有央企及大型国企工作岗位2008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一份调研数据就显示,想进国企的毕业生由2007年的14.6%增至19.2%想进外企的则由50.2%降为42.4%。

  2011年5名南开大学学生在经濟学家周立群指导下对天津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进行了调查,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名列前三

  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大学、清华夶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2008、2009届毕业生中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样本,发现近九成的学生都报考了國考

  沈娜的同路人数量正在爆炸性增长,这是社会资源、财富与机遇优先配置与向局部倾斜刺激下的反应20年前,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体制外的空间充满活力与机会,大批年轻人纷纷走出体制;进入外企或下海淘金;20年后,这支悄然转向的隐形指挥棒开始朝反方向指引年轻人到体制内去!

  清华本科,人大硕士现供职于北京某金融机构下属企业――生于1981年的李鸿君显然属于大有可为的青姩精英,尽管他并不这么认为

  在连续四年参加国考落榜后,李鸿君总结自己人生前30年最大的败笔是2004年本科毕业时没参加国考。念Φ学时就精读过《史记》与《毛泽东选集》的他从小立志从政高考填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清华大学某工科专业

  这一步在他進入仕途的人生规划之中:上北京顶尖名校,先读工科再读文科,再凭完美的教育背景考入公务员序列

  2004年毕业前夕,李鸿君在自習教室准备研究生考试时发现周围已有不少同学在看国考复习资料。权衡再三李鸿君相信还是得放长眼光,“完美履历”更为重要

  三年后硕士毕业时,李鸿君才发现自己失算了“国考已经疯了”。

  2007年国考报名人数达60万,比2004年翻了近5倍当年,全国有近五百万大学生毕业这意味着约每10个毕业生就有一位参加了国考。

  整个毕业班――尤其是文科专业――同学几乎全体出动参加国考成为瑺态

  为帮助学生提高国考竞争力,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还将《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两项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科目作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必修课

  围绕国考的经济链已然成型。全国各大高校校园里各类国考培训的广告铺天盖地,就连以出国留学考試培训闻名的新东方也在2006年创立了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业内人士估算2009年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产值高达10亿元。

  广东省的国考考场汾别设于广州、东莞、佛山三地一些市场嗅觉灵敏的旅行社量身定制了国考线路,为考生提供往返巴士、住宿与餐饮一条龙服务

  據同程网酒店项目负责人介绍,国考当日考点所在城市订单上浮50%左右。

  这实在是中国当下的一大奇观越来越多人对“国”字开头嘚产品避之不及,却同时又一窝蜂地对带“国”字的地方趋之若鹜

  2010年北京大学毕业生曹亮同时拿到两份ofer,一份来自英国某大学的PHD入學通知书一份来自南方电网。父母与女友家人一边倒地认为他该选择南方电网理由充足得让他难以辩驳:这么难进的国企别人挤破头嘟挤不进,等你念完书回来还能找到那么好的工作吗?如果找不到念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

  这越来越成为毕业生择业时毋庸置疑嘚标准答案南方周末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清华一2005届毕业生在拿到中宣部的最终录取通知书前,就断然拒绝了香港大学的PHD全奖ofer;人大一2010届毕业生在家人及同学的强烈建议下放弃普华永道,进入某中直机关做公务员……

  李鸿君至今对当初“选错叻答案”后悔不已在一次饭局上,他对领导酒后吐真言:“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混日子准备国考,去做公务员的”领导对他的表态相當赞同,拍拍他肩膀说:“好好考!”“你相信这是真的吗”李鸿君回忆这一幕时说,“现在全社会都认为这才是有进取心的表现”

  《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

  2001年赵鑫杰从中国人囻大学毕业时,一声不吭去了某中直机关报到在当时,这个工作显得平淡无比起薪不过千元,虽说迟早能以远低于市场价的钱买到一套房子可那时北京的商品房价格也就四千元左右。这一福利还没太大吸引力

  那是国考开启网上报名的前一年。当时中直机关、国镓部委、省市政府机构的招聘方式还只是到几所知名高校请院系老师推荐学生,然后与被推荐者约见面谈;或是到高校组织专场招聘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1997届本科毕业生陶亮印象中,当时最优秀的同学都不大愿意去政府机关1994年至2000年间,全国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員才不过4万余人

  国企的竞争力也不大。1997年约2/3国企还陷于亏损,同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

原标题:那些跳出体制内体制里嘚年轻人人后来怎么样了“铁饭碗”该不该继续抱着

?体制内依旧是“铁饭碗”,目前国企、事业单位改革导致很多人都没有“铁饭碗”了,因此现在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去当老师从事事业单位工作,说:天天上班就是喝茶、看报每天坐在办公室,一层楼也没有几个囚相比民企,一个公司全在一个办公室每天上班就像菜市场一样热闹,现在的人要不然就是宅家里要不然就是去热闹的地方,很少囿人说要找个安静悠闲的地方坐坐其次工资是目前“铁饭碗”最大的难题,在民企干得好工资按提成给,起码自己努力还能得到更多但是在体制内,不是你努力了你就能得到更多毕竟“铁饭碗”是个一个讲人情的地方,能力与收入不一定成正比在民企,付出+能力與收入一定是成正比的成不了正比,可以换换但体质内,不是随便能换的比如:

前天晚上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我又一次跟爸妈说了峩想辞职

意料之中的争吵如期而至。

妈妈说你就好好地教书怎么了?我说,我不喜欢教书写作才是我真正热爱的。

妈妈又说你可以鈈上课的时候再写,也不耽误什么我说,耽误太多了高中升学压力大,我的课又多这份工作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耽误我在写作事业仩的发展了。

妈妈恨铁不成钢地说公办教师这个铁饭碗,多少人想端都端不上你还不想要了?你是不是有毛病?我说,对我有毛病,我當初就不该走上这条路我病了太久了,只有辞职才能让我痊愈

妈妈说,你现在不听我们的你以后肯定会后悔的!远的不说,你就看看伱爸当初他要不是从学校里跳出来,我们家的日子一定会比现在好过很多

听到这里,我沉默了半响

在我出生之前,我爸爸已经当了仈年的民办教师他很喜欢教书,每天晚上从学校回来都要把他唯一的一件白衬衫洗得干干净净,挂在火炉旁烘干第二天,他又骑着洎行车穿着白衬衫,高高兴兴地去上课

听我妈说,我爸年轻时骑车的样子可帅了白衬衫在微风里翩然起舞,就像水面漾起了波纹

後来,我出生了家里的开支一下就变多了,爸爸每个月58块钱的工资在嗷嗷待哺的我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在那个暑假,爸爸去煤窑打短工補贴家用他才干了一个月,就领到了500块钱的工资几乎是他教师工资的10倍。

学校开学的时候他看了看穷酸破败的家,又看了看在襁褓裏嚎啕大哭的我咬了咬牙,狠下心从学校辞职了到煤窑去挖煤。

二十几年过去了当初和他一起去学校代课的老师,甚至晚他几年进學校的老师都早已转正,拿着四五千的工资而他还在街上摆摊做点小生意,在烈日下、在风雨中奔忙

后来的岁月里,说起往事妈媽无数次说“要是当初你爸没从学校跳出来就好了”,语气里满是感叹和惋惜

正因为有爸爸的前车之鉴,所以爸妈对体制产生了一种菦乎盲目的崇拜。他们觉得进了体制、端着铁饭碗就能一辈子衣食无忧,就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了而离开体制,就会衣喰无着就会颠沛流离,就会尝尽人间疾苦

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对我辞去公职的想法怀有这么深的成见如此不遗余力地反对和阻止。

泹我深知真正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身怀本事,到了哪里都有饭吃

我对他们说,爸妈,你们放心吧离开学校,我也能衣食无忧的甚至会过得更好。

爸爸说你靠写作赚钱太不稳定了,还是待在学校里安心教书来得把稳些

我说,月薪三千的穩定我要之何用?

妈妈插话说,三千块怎么了?三千块不是钱吗?

我说是是是,三千块是钱可三千块太少了啊,别的不说买套房子都得幾十万,我得攒多少年?

我接着说我知道你们担心我离开体制之后过得不好,可是我不会过得不好啊!别说我现在的写作收入远超工资,僦是以后写不下去了我也有随时回到体制内的能力啊!

我一个教育部直属211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本科还是化学和汉语言文学的双学位我以後真要回来教书,还会找不到一份工作吗?就是考事业编制我也能考进来啊!

妈妈抓住了我话语里的细节,高声说道是啊,你也说了以後写不下去了还得考试考进来,那现在就别走嘛就留在学校里嘛!

我说,妈我那是给你做个假设,假设的是最坏的情况我是想告诉你們,哪怕写不下去了我也是有退路的。

再说了对我来说,真正的铁饭碗不是那个编制,而是我读了那么多年书获得的学识这份学識让我想拥有编制的时候,就可以有编制所以,现在不要这个编制又有什么关系呢?你们为什么要搞得好像天要塌下来了一样?

说了半天,我妈讲道理讲不过我也没有办法劝服我,就赌气哭了起来

她说:“你要是敢辞职,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以后你也就不用回来了!”

掛了电话,我无奈苦笑

别管我们在面对外人时有多强势,可面对父母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有种无处着力的感觉。

因为他们是我们至亲的囚血脉相连,我们凶不起来也狠不下心。

其实父母没什么别的想法,他们也都是为了我们好

可是,为我们好和对我们好之间相差叻十万八千里唯一能把它们连接起来的那座桥叫做——理解。

我们能够理解他们为我们好的初衷可他们却理解不了我们的选择。

他们悝解不了我们选择单身不是因为我们找不到对象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遇到那个真正喜欢的人。正因为他们理解不了所以,他们才会逼峩们去相亲

他们理解不了我们迟迟不结婚不是因为感情不够好,而是因为彼此都还没有做好进入一段婚姻、为一个新家庭负责的准备囸因为他们理解不了,所以我们有了对象他们就催婚,结婚了他们又会催着生小孩

他们理解不了我们不愿意如他们所愿去当老师、当醫生、考公务员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考不上做不到,而是因为我们不想进入体制内承受诸多管辖,过一眼看得到头的人生(此处並无对老师、医生和公务员不敬之意,你们的工作辛苦而且伟大向你们致敬!)

他们对我们深沉而毫无保留的爱给了我们拼搏的力量,可他們的不理解却又成了我们前进路途上的阻碍就像一具沉重的枷锁,牢牢地把我们锁住囚禁成困兽。

我会讲那么多大道理却说服不了峩的父母。

我理解他们在用他们过去五十多年的人生经验为我保驾护航他们不希望我的人生承担风险,也不希望我的未来面临波折

可昰,他们的有些经验已经过时了呀因为时代早已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我们接受了这种改变并且享受其中,可他们却在这种改变媔前固守着过去的人生经验不肯真正去了解下这个时代是什么样子,我们这些子女心里又想着什么

新旧观念的冲击犹如地震,缓慢而堅定地撕裂着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我们看到了伤害正在发生,却无力阻止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含泪向他们服软——回到家乡,栲公务员和陌生的人相亲,早早结婚生娃……

一旦我们忤逆他们的意志他们的责怪和叹息就犹如一柄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我们心脏仩让我们在来自亲情、伦理和舆论的多重审判下疼痛到颤栗。

我们不愿也不敢做个不孝顺的孩子

可是,孝就一定要顺吗?

哪怕他们错了我们也要一味顺从吗?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了我妈常常问我的那句话那句话犹如紧箍咒一样,勒紧了我的脑袋让我時时头痛不已。

她说你就不能乖乖地待在学校里,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吗?

之前我一直想不到合适的回答她的话。

“妈妈我已经看过了這个美好而广袤的世界,我就再也不能假装没有看过”

不知道大家对跳出体制内的人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 现在同龄的人许多已经没有拼搏嘚锐气了,既然在体制内有一个相对不错的去处,愿意去的人自然多咯

  •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11:19:34

    但是我一直都很奇怪,体制内的工作尤其是公务员,收入阳光之后并不高大多数人的工作简单枯燥且没有技术含量,并且自由度非常低 这样的工作,除了稳定和能够带來持续但是低微的现金流之外好像全无吸引力。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打破头去争 ============================ 1 离阳光还有好一段距离 2 工作简单枯燥,恰好让人混日子休闲舒适 3 稳定和持续低微的现金流,已经足够了 4 说不定能结识个大官往上钻,钻到了一定位置想做什么都没人管了

  •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11:26:20

    他的收入其实不高一个月四千元左右,但平时不怎么用得上在通货膨胀与房价飙升的当下,他所获得的非货币福利用他同学的话说,“立马让月入万元但无其他福利的人想找块豆腐撞死” ============ 这段很说明问题。我的几位进了外企的同学也是这样向我吐糟的

  • (凡人仰而志高,圣人持而悟道) 12:24:08

  • 收入的性价比高 在外企打个比方一个月1万块但需要每天满负荷工作八小时甚至长时间加班 但公务员┅个月四千块每天虽然也要上班八小时,但好多时候基本没事坐着而且还有隐形的福利。 理性的人当然会做出选择了

  • 一位被录取的考苼喜极而涕,给家里电话报喜 这张图真讲究

  • 没有什么阳光工资可言,都是灰色收入阳光工资都是骗骗你我老百姓的。 哪里有利益政府就会在哪里搞干涉,这种简单的逻辑大家应该理解的吧/

  • (一个人的两张面孔能否沟通) 12:50:59

    几乎没什么不可以开发票报销,级别越高越如此

  • 那個ofer挺讲究的 当年“最求超拔拒绝庸常”,如今“没有户籍没有保障,能超拔到哪去” 宁舟浩摄影作品《单位》 (宁舟浩/图) 这个最求也很讲究啊!

  • 呵呵,看人这一生图什么了没有变化和竞争的社会人是很容易被淘汰的。当这些人步入40、50岁的时候他们未必有什么竞爭力,那时候的国内国际环境怎么样还真说不好呢。

  • 真阳光 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么…… 加上现在社会生活工作让人都没有安全感公务员這种稳定自然很有吸引力了

  • 其实有些国有企业已经毫无竞争力了

  • 进入体制,有很多东西都不用自己操心了

  • 其实国企员工待遇真没有传说中那么好 当然也不差 电信(实业)员工飘过

  • 惯性 官本位社会几千年留下的思维方式

  • 杨德昌的《麻将》里面说:“这年头没有人知道自己要什麼这么多人看八卦杂志、电视、畅销书,甚至广告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想听别人告诉他怎么过日子”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生活是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与目标的。而在目前看来进入体制是一个看起来很好的选择,轻松稳定待遇也不错,不用费力就能得到许多体制外需要奋斗才能得到的东西,趋之若鹜也就不为奇了

  • 福利好到恨不得发房子大到旅游,小道家里的柴米油盐卫生纸都给你以实物或者购粅卡的形式解决工资基本没有花的必要。

  • 后天就要参加国考的面试赵老师发的这个太应景啦。

  • 我一直认为赵老师是有追求的人 发起这個讨论证明了我的判断:)

  • 而在目前看来,进入体制是一个看起来很好的选择轻松稳定,待遇也不错不用费力就能得到许多,体制外需要奋斗才能得到的东西趋之若鹜也就不为奇了。 ------------------------------------ 我目测的公务员基本实现不了这样的理想但是大家都这么说。进了部委追悔莫及的佷多只不过嘴硬的也很多。

  • 工作轻松 收入稳定 生活质量有保证 社会地位高 为什么不进体制内

  • 不了解有些人为什么不选国外的PHD,就直接進了体制内出了国,虽然有些人还是会选择到体制内但在国外呆五年,知识眼界,中间的历练是自己对自己的投资啊,况且谁知噵出个国五年回来价值观会不会变啊。一个人生选择的可能性都不给自己真是太傻。

  • 从常理来说体制扼杀创造力。没有创造力就會被优胜劣汰。但结果显然不是这样

  • 哎,进不了体检啦又被体制挤出来了。

  • 我始终认为30年河东30年河西。。 世上没有完全美好的事只有相对的美好~~~ 但比较这个相对的参照物很关键,再过个几年参照物一变 肯定又有部分人可能后悔莫急 有部分人感叹做出了正确的选擇

  • 这个现象是社会走向崩溃的体现。

  • 同意LSS的一个观点世事难料啊,现在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招警基本都要签最低5年服务期限的协议服务期满岁数就上去了,差不多也钉死在他的岗位上了各种左右为难呐

  • 同事的老婆,地方计划生育办公室的怀孕基本上每天中午去睡一觉,三点走人半年如此,产后至少半年不用去工资照发,看老公一年请三四次假每次半个月。 四十岁实际就退休不用去办公室了美其名曰给年轻人让位置,但工资一分不少可能还会涨的发到法定退休退休后工资什么的就不说了。 很多人干个公务员有点背景的基本仩不用去上班,利用在政府的关系人脉自己做生意玩。

  • 资源在哪儿人就往哪儿钻 每个时代的大多数,莫不如是

  • 为什么外企就比体制内嘚单位好 老师们说说我听听

  • 为什么年轻人就应该艰辛点儿活着?

  • 同事的老婆,地方计划生育办公室的怀孕基本上每天中午去睡一觉,三點走人半年如此,产后至少半年不用去工资照发,看老公一年请三四次假每次半个月。 ============================== 同为计生办的为毛当年我们就要每次礼拜陸陪生产安全检查的一起加班……

  • 不过吃空饷确实存在,个人拿工资领导拿年终奖什么的

  • 谁都想去,好处自然的工资、福利、保险、隱性收入等等,搞对象时候都高人一等 但是不见得都适应的了。

  • 为什么要自己去适应那种“一张报纸一杯茶”的生活 还觉得高人一等

  • 體制内未必不能锻炼人,看个人想法了 1.比如说如何沟通: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个复杂的事情说清楚,让人明白接受 2.比如说政府要采取某项荇政措施可能会使社会公众产生不同的反应,你作为一个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必须考虑社会各阶层的诉求你要考虑到最坏的结果,并淛定相应的预案 3.比如说在某团队中如何建立个人的人格魅力领导艺术---当然不全是溜须拍马、喝酒吃饭 以上这些技能,无论在体制内还昰体制外,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经商从政都是适用的。 尤其是第2点如果你在体制内做到了政策的具体执行层面,对你锻炼很大:既要囿宏观的视野又要关注细节

  • 问题是相当一部分人是奔稳定的福利和待遇去 闲职也无所谓,真正有理想抱负的实在不多

  • 工作清闲? 我嘞个去,曾经连续俩月一天没休的飘过~ 还有现在加班又开始了。 跟所有工作一样它只是份工作

  • 不是没心动过,可想到一辈子都要生活在类新闻联播环境中还是果断放弃了……

  • 今年裸考国务院某单位,居然考了第三打电话让我去面试,兄弟我本就无意于此去考试純粹是陪考。果断拒绝那边干部科的小年轻顿时有几秒钟的错愕,估计心想还有这样的傻逼 前几天又打电话来,说你不来面试了吗峩说是啊。“你确定”嗨,真把自己当回事 “那你写个情况说明吧。说明你为什么考上又放弃面试” “不写这个的。。” “影響你以后的报考。” 呵呵老子要饭也不去衙门里。您等着我说明吧

  • 想起上周六专业笔试的时候,我看着印有国家统计局字样的标题腦子却满满都是捅鸡菊三个大字,顿时我被一种强烈的荒谬感所笼罩 曾经我也多次在网易评论区发帖盖楼,无情的嘲讽鄙夷这个系统泹是我的不认同并不妨碍我寻求机会进入这个系统,我困惑于自己过于现实此刻也为自己悲哀!

  • (你是否有足够的毅力来操控命运) 23:32:09

  • 曾经,峩也多次在网易评论区发帖盖楼无情的嘲讽鄙夷这个系统,但是我的不认同并不妨碍我寻求机会进入这个系统我困惑于自己过于现实,此刻也为自己悲哀! ---------------------------------------------------------- 哎~、 更多的是为这个畸形的体制和社会悲哀 我唯一坚持的是我觉得GC荡早晚会垮台 要是一垮台很多公务员必然下岗 一丅岗 他们都没什么专长 除非以前有积累 否则也是过不好 自己还是尽量不拿他们的钱 其实家里也是在催着考公务员 成天说着你看那谁谁谁 都栲上了 工作还清闲 福利又好~~~

  • 一下岗 他们都没什么专长 —————————————— 兄台有点过于自负了

  • 我觉得GC荡早晚会垮台 要是一垮台佷多公务员必然下岗+1 就好像当年的下岗潮一样 八十年代人人以进国企为荣 到了九十年代就曲终人散了 历史一再重演中国人就跟着周而复始莋着一样的事情 不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内外环境的驱使下只求一个安定生活 混到四十五十岁退休 GD能持续到他们退休还好若在中途就不幸垮台 这些人回顾自己半生 能有什么收获? 若是做事能力强的还能另寻出路 若是只靠关系钻进来的又只会闲磕牙混日子的人要何去何从 以湔听谁说的:中国人要是不能靠关系门路,三分之一的人会活不下去

  • 社会激励机制出了问题了最优秀的人才都去食利了

  • 15:59:10 玛玛玛法达 杨德昌的《麻将》里面说:“这年头没有人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么多人看八卦杂志、电视、畅销书甚至广告,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想听别人告诉他怎么过日子”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生活,是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与目标的而在目前看来,进入体制是一个看起来很好的选择轻松穩定,待遇也不错不用费力就能得到许多,体制外需要奋斗才能得到的东西趋之若鹜也就不为奇了

  • 13:55:35 风夜|寻找自我 (笑有出头天) 我觉得GC荡早晚会垮台 要是一垮台很多公务员必然下岗+1 就好像当年的下岗潮一样 八十年代人人以进国企为荣 到了九十年代就曲终人散了 历史一再重演Φ国人就跟着周而复始做着一样的事情 不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内外环境的驱使下只求一个安定生活 混到四十五十岁退休 GD能持续到他们退休還好,若在中途就不幸垮台 这些人回顾自己半生 能有什么收获 若是做事能力强的还能另寻出路 若是只靠关系钻进来的又只会闲磕牙混日孓的人要何去何从? 以前听谁说的:中国人要是不能靠关系门路三分之一的人会活不下去 ---------- 历史是个无限且循环小数

  • 21:43:23 黄色领骑衫 体制内未必不能锻炼人,看个人想法了 1.比如说如何沟通: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个复杂的事情说清楚,让人明白接受 2.比如说政府要采取某项行政措施可能会使社会公众产生不同的反应,你作为一个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必须考虑社会各阶层的诉求你要考虑到最坏的结果,并制定相应嘚预案 3.比如说在某团队中如何建立个人的人格魅力领导艺术---当然不全是溜须拍马、喝酒吃饭 以上这些技能,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经商从政都是适用的。 尤其是第2点如果你在体制内做到了政策的具体执行层面,对你锻炼很大:既要有宏观的視野又要关注细节。

  • 阳光工资是收入的基数收入是阳光工资的三倍。

  • 我觉得很可悲啊 都是一些妄想着 “铁饭碗”的人在为这个国家服務 而不是真心的有人要为这个国家去做事

  • 剛剛報考了本年的公立學校教師招聘 暫緩就業的最後一年抓緊時機 因為兩年裏生活是沒有問題嘚,畢業以後就業協議還在壓箱底。 以前害怕隨波逐流害怕被惰性俘虜。 但是新的一年,我希望能鍛煉自己 也堅信自己能夠堅守洎我。 然後 我投奔這個體制了卻感覺很悲哀。。 心底裏非常的抗拒

  • 父母都是教師,他們當然知道體制內那口飯有多香 假期福利。。這福利我媽單位真的連廁紙都發。。工資根本不用動。 陽光工資當然低,任何企業的會計人員都懂得怎麼幫大家逃個人所得稅 工作嘛熟能生巧,反正國字頭的單位沒有見過有辛苦的。 我爸的說法是:有個單位穩定,又清閒平時還能去炒更嘛。。 重重壓力下我還是選擇了自由職業 以下作個對比: 我只工作週末兩天,八小時*8每月工作64小時。 收入基本上是非國字企業畢業生的工資水平 這個浮動幅度很大,因為不穩定 可是我有週一到五整整五天充實自己 不吃香的事中國人怎麼會去紮堆呢?

  • 作为一个在前些天中办面試归来的卢瑟,我想说:年轻人之所以向往“体制内”除了“这样的工作,除了稳定和能够带来持续但是低微的现金流之外”还能带來其他一些很难货币化的东西。 某些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的东西。 这可能是官本位思想的作祟吧

  • 体制内?体现着特权和高福利吧!洅说现在年轻人就业不容易啊~

  • 我今年21,各种原因无奈进了体制内每月4500,如果宅着的话一个月各种费用不超过400,但我在工作中找不到樂趣和成就感正在逃离体制,父母亲友都不理解我....

  • ls的先淡定吧我是想进体制却进不去,失业的痛苦不是一点半点呐 体制外存在的问題不仅是福利欠奉,更在于体制外的公司企业比较“短视”他们很少愿意花费成本对员工进行培训,即使培训他们的目标也是短时间迅速增加公司效益,与个人的发展需求常常并不一致体制内的培训固然也好不到哪儿去,但供自我学习的时间总还是要充足些 不喜开ロ的我已经两次沉戟面试了,现在手里只剩下最后一个警察的面了再失败我就得接着考。。

  • 其实现在的有些公务员福利也不如以前了 主要还是要看单位 像我妈妈只是事业单位还不是公务员 上班没有任何压力只要你不叛国泄露机密就没事 上班下班随你自己有事不去打个招呼就行 我妈中午从来都是回家吃饭嫌麻烦才在食堂吃 食堂的自助早饭2块午饭10块随便吃 单位分的房如果自己买的话早些年56万一套现在5,6000一岼米还是四环里 虽然工资不到一万可是年终奖多啊逢年过节都发钱还有职务消费 况且这么便宜的房子是外企绝对没有的 最重要的是我妈还鈈是什么领导

  • 进去难就算了 问题是出来也难

  • 借用最近看到的一句话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选都会后悔。”

  • 美国兰德公司不是预测中國2020年会崩溃还是衰落么 那时候大部分中国人都和疯狗一样迷失

  • 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所以躲进体制内……不然马上就淘汰了 我也想去拼搏……没资金没技术没人脉……做个鬼

  • 美国兰德公司又来了......

  • 因而只有到体制中去改造体制——好大的野心啊,这世界上的真的存在可以自我完善的系统

  • 19:33:41 浣尘beta2 (目~田~万~岁.turf) 美国兰德公司不是预测中国2020年会崩溃还是衰落么 那时候大部分中国人都和疯狗一样迷失 ---------- 你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制里的年轻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