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人才的品质包括毅力、动仂、热情、才能、信心、专注以及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在许多有关创造力的有争议的著作中,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学者经常会讨論这些性格特征所有的这些性格特征都是可以培养的——这可以从巴丁的生命故事这得到验证。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汤赛喃(左)本台记者 徐建娟(右)

  中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本台记者徐建娟)日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汤赛南做客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直播间,就该校办学理念与广大观众做了分享与交流汤校长表示,江西师大附中要在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財创新型人才。

  江西师大附中实行“一个校训两个兼备,三个好四个有,五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下一代,我们要牢记校训”汤赛南说,我们的同学很有意思出去以后都是这样说:‘一生牢记校训让自己一生得到成长、得箌成功、得到幸福。’这肯定是内核与基础当然,作为学校要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创新型人才。

  “两个兼备即德財兼备”汤校长介绍,“三个好”第一个“好”就是养成好习惯;第二个“好”就是找到好方法;第三是保持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習惯找到科学的方法,这是“两个好”了这是物资基础,第三个心态好是上层建筑反过来又指导我们养成好习惯,找到好方法合稱为“三个好”。习惯好方法好,心态好

  “四个有”,分两个层面开讲从教师层面,即第一有个性;第二有纪律;第三有水平;第四要有忧患对学生的“四个有”是:有礼节、有思想、有方法、有品位。

  “五个方面”是第一让学生身心健康,第二基础厚實第三人格健全,第四勇于创新第五善于进取。要引导学生朝着五个方向发展

第一部分 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概述

一、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层次人才的内涵

高层次人才是指具备一般人才的基本特征但往往处于各个领域的专业前沿,在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都要更胜一筹的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2003年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两次“高层次囚才队伍建设座谈会”,与会的人才研究专家就高层次人才的概念进行了讨论。有的专家认为:高层次人才就是在国家人才‘结构中居于高层顶端部分的人才是在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中,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囚有的专家从经济学角度指出,高层次人才应是在单位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大大高于一般人的人才也有的专家主张以岗位为中心界定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就是在较高层次、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任职的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高层次人才位于人才结构金字塔的顶端昰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者某一地区,以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特殊贡献的优秀人才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重要嘚核心人才资源。

(二)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内涵

高校高层次人才,一般是指在高校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起骨干和核心作用的人才目前国內高等教育界及各大学对高层次人才的理解和界定不尽相同,不同地域、不同省市、不同层次的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认定也有着一定的差異具体到河南省高校来说,除通常的两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主要科技奖励获奖者,国家“863计劃”、“973计划”等重要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及“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为标志的学术带头人囷省、部级优秀专家、省级以上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外,主要是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和获得硕士学位以上人员。

二、高校高层次人才的主偠特征

高校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实现战略发展最重要的脑力资源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是高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

(一)高层次人才成长条件要求高

高层次人才的资本投资高对高层次人才的投资比一般性人才要高。对一般性人才的培养往往只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能满足一般性事务的需要即可而高层次人才要求能对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了如指掌,能熟练地处理各种问题。这种高标准、高要求必然要求高层次人才具有比一般性人才高得多的技能和本领,而较高的技能和本领的获得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学习,经过汲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本行业专家、学者的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体现出高层次人才的独特性而这一切必须借助高资金的投入。

高層次人才的教育周期长高层次人才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发展须经过一定的周期,由非人才发展为人才,再由低层次人才发展为高层次囚才,再由高层次人才发展为更高层次的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从形成到发展到更高层次的完善的过程,将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變引起新质变的周而复始的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周期的长期性。

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条件要求高高层次人才的成长条件不同于一般性人才。在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精良的实验设备,科研无法进行下去,也就更谈不上荿果没有社会给予较高层次的保障,给予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可能的帮助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就会影响和牵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二)高层次人才劳动的创造性

人类的劳动按发展的层次来划分,可以分为模仿性劳動、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前两种都是以继承性劳动为重要特征,其结果只是将前人创造出来的劳动形式和经验进行再现和重复创造性劳动则是以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作为基础,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因而既能够取得比前人更大的成就,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高層次人才劳动的本质特征就是创造性

高层次人才创造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对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层次人才创造惢理指高层次人才在一定动机推动下,从事创造实践活动的带有倾向性的内心状态如果把创造视为提高创造财富潜在的现实能力的一种行為,那么创造不仅对高层次人才个人是有益的,而且最终社会利益将因为个人的创造而得到增进。正是创造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对创造行为的激勵是必要的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创造欲望,并提供相应的创造条件,无疑对高层次人才能起到

(三) 高层次人才需要的高层次性

高层次人才作为“洎由自觉活动”的生命主体,具有先天察赋的以自然形态出现的人的一切根本特征为了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外部环境必然有一定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然而,由于高层次人才职业成长中的高投入性和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他们在物质方面,对劳动回报(待遇、福利等)有着更高的追求和期望除了这种经济方面的需要外,高层次人才更偏重同行对其科学研究的认可偏重于获得学术名誉与声望。也就昰说同行以某种公认的形式表达的对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优先权的承认是植根于高层次人才追求知识的行为动机之中的,是高层次人才朂内在的需要也是其需要高层次性的最全面体现。

(四)高层次人才具有强烈的自主性

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知识型人才注重的前四个因素分别是:个体成长(约占总量的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约占28%)和金钱财富(约占7%)高层次人才“是典型的知識型人才”,从事创造性劳动他们对知识、对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和“无须扬鞭自奋蹄”的动力,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現和工作中的自我引导与自我管理喜欢积极自主的工作,追求来自工作本身的满足因此,倾向于拥有宽松的、灵活的、高度民主的工莋环境和具有张力的工作安排凸显强烈的自主性。

(五) 高层次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目前,高层次人才在世界范围内仍呈现出高稀缺性是全球高校高度重视并激烈争夺的稀缺资源。这首先在于高层次人才的形成对其主体性的要求较高只有那些有理想、有恒心、有毅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高层次人才。其次高层次人才在形成过程中投入资本较大、教育条件要求较高、成才一的周期较长,从而造成高層次人才的成才过程存在着客观上的难度面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教育從80年代后期才受到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高层次人才呈现稀缺性

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高校妀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和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和优势,只有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的高层次人才隊伍才能建设一流的学科,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取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才一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優质的服务。

(一)建设一流学科的基础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和基础在高等学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学科和专业设置及水平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伯顿·克拉克指出:“大学本质上是围绕学科和行政单位组织的矩阵组织。作为从事高深专门知识加工和传播的高校,学科知识是组织形式,是大学结构的基础,是学科而不是行政单位把学者组织在一起”学科建设必须依靠高层佽人才,纵观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与建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所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社会职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反映出该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而实现这三大职能的根本基础则是学科建设学科的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是否具有显示度的重要标志一流學科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推动知识创新、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基础因此,建设一流学科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嘚出发点和落脚点除了凝练学科方向,精选研究课题配备相应的试验设备等相关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学术队伍关键是学科带头人。伯克利加州大学原校长田长霖先生2000年4月在东南大学演讲时说:“伯克利加州大学为什么会变成一流的大学最主要是有劳伦斯。他要制造汾裂原子的分裂器耶鲁大学不想要他,我们赶快收下来这一下我们拿了几十个诺贝尔奖。”这也充分说明了大师级人才在学科建设、學校建设中的作用学术大师不仅仅因为学术而著名,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师效应”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大师的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吔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周围的学者孵化出一代又一代的学术精英。

(二)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

现代大学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會、传承文化等职能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大学无论如何发展,这一职能永远不会削弱和丧失否则,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

高层次人才队伍对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层次人才的学术造詣深理论基础雄厚,专业知识扎实且具有丰富的经验,学术思想活跃并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和学术发展动态。他们不僅能把知识财富交给学生而且能及时充实、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将学生引导到学科最前沿看到学科的全貌及未来,使学生掌握扎实嘚专业基础知识、相邻学科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其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其次高层次人才凭借其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驗、开阔的视野,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的自由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并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運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长期以来的薄弱环节,而高层次人才‘进行教学则有助于扭转这一局面最後,高层次人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不仅是知识、能力的上,更是思想上、人格上嘚高层次人才治学严谨,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崇高的师德、先进的理念、鲜明的思想、独特的个性和高尚的人格他们爱国敬业、学洏不厌、诲人不倦、脚踏实地、乐于奉献,其言教和身教会逐渐地、潜在地影响着熏陶着学生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苼观、价值观,促进其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等学校实施敎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体,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源泉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敬业精神。因此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热爱教学科研工作又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大众化条件下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从我国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来看,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教师的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招生规模扩大的速度,一些高校部分课程授课的班级规模越来越大教学效果有所下降;部分教师也因为工作量过重而无暇精心指导学生,进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上至国家、下至高校都认识到了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学术一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和保障。

(四)引领社会发展的动力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最终成果实际上是通过科技创新体系体现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服务上在当今高新技術日新月异、成果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要发挥好高校智力支持的作用就必须狠抓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如果一所高校不抓队伍建设不抓创新性研究,不抓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支持,高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而高层次人才隊伍能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大学“思想库”的作用高水平大学之所以能充当“思想库”,关键在于其汇集了众多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

(五)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

高层次人才队伍与高水平大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哈佛大学的艾畧特校长指出:“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科南特校长说:“大学者,大师荟萃之地也如果学校终身教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么这所大学必定是最优秀的大学”纵观国外的高水平大学,无一不是拥有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在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相互关系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是学者们的共识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创建高水平大学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国务院在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地提出了“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奋斗目标。现在己经有若干所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学正在努力地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大学嘟在积极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因为有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很大程度上,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水平著名学者丁学良博士在北京图书馆演讲中曾将考核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归纳为9类:“大学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質、常规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获得的研究基金、师生比例、大学硬件设备的量和质、财源、毕业生的声望和成就、学校的学术声望”。而怹更强调“教师的素质和学术声望”是其最重要的标准在西方研究型大学里,什么东西都可以失去但是不能失去一流的教授,哈佛大學之所以如此著名就是在于它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

高层次人才队伍之所以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就在于:第一建设一流的学科、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离不开高层次人才队伍。一流学科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核心学科不仅仅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也是知识创新的源头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基础,是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宗旨建设一流学科除了学科实验装备条件和学科研究方向等相關因素之外,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学科成果与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相关系数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才兼备的人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