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各位老师,这是哪一共几个朝代代立的碑是什么人的碑

为什么说晋朝是最“垃圾”的王朝呢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无是处的王朝,虽然他统治的时期超过了100年但是在这个100多年之中,只有司马炎统治的20年中国才是形式上的統一,而司马炎之后的晋朝天下一片混乱,百姓民不聊生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晋朝没有为中国留下任何一点物质遗产和精神文化遗產,而是丧权辱国甚至造成了五胡乱华的这段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现代的中国历史在讲述古代历史的时候,三国过去就是南北朝南北朝过去就是隋朝。这中间似乎没有提到晋朝这是因为晋朝虽然是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是他的大一统之持续了20年晋朝皇帝位了維持自己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大肆分封同姓王到全国各地这些王的在封地之内拥有完全的军事和行政自主权利,这个实际上是在开历史嘚倒车抛弃了秦始皇发明的郡县制,而捡起了东周之前的分封制。很快问题就产生了八王之乱爆发,刚刚从三国战火之中平息下来嘚中原王朝再次天下大乱惨烈的内斗极大地消耗了汉民族的军事实力。导致北方的结少数民族趁机坐大

汉人被胡人的军队从时代生存嘚中原大地上赶走,来到了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长江以南实际上是相当于汉人被胡人灭国了,此后的东晋完全没有力量跟北方的胡人军隊抗衡而在中国北伐则爆发了五胡乱华,北方汉人从千万级别的人口被屠戮到只剩下百万级。

而晋朝的皇帝几乎代代都是昏君,晋朝为保证皇族血脉的纯正性实行近亲结婚,剩下一大堆智障的皇族晋朝后期,佛教盛行大量好吃懒做的年轻人出家做和尚,极大地降低社会生产劳动力整个晋朝没有任何一点是值得称道的,所以他的历史存在感很低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

中国最垃圾的朝代昰不是晋朝

晋朝是中国史上最烂朝代理由如下:

1.晋人的主流观点是封建优于郡县。在西晋之前只有秦和魏两个短命朝代实行过比较完全嘚郡县制

2.战乱割据使得晋朝政府没有能力像汉代那样大范围在基层乡举里选,只能依托世家人脉资源搞九品中正制

3.汉代博士一职地位崇高,晋代“微人”乱入滥竽充数地位下降。

4.汉、西晋庄园主对待劳工态度应该会比东晋庄园主更人道因为前者的劳动力是宗族成员,后者是脱离版籍的流亡农民、门生义故等依附民和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僮

5.玄学和黄老术的区别是一个非主流一个主流。尽管玄学也主张無为而治但在永嘉之乱前只局限于洛阳士族,名教依然压过它一头南渡后才大放异彩。形成北经学南玄学的格局

6.西晋通过丝路和西域、印度贸易,匈奴变乱时目击者声称这些在洛阳的外商都破了产,死于饥荒或被劫杀(据敦煌西北的长城烽燧出土的粟特信札)

7.多數胡族政权的经济基础架构在分散于各州郡的汉人编户的生产之上,部落军则集中在京邑的单于台以点控面,这是前汉刘聪创立的双轨淛模式

8.东晋禁卫军力量远逊西晋初(惠、怀之前)。东晋常依靠地方兵作战比如北府军。

9.主要兵源:兵户世袭、征募平民(北府军即征募淮北南下流民而成部分是土断刮出来的)、发奴为兵、谪配为兵。

10.晋朝时通讯手段保密性和安全性极差一般士子倾向把信件交托給因公出差的人代为转达,老百姓往往只能让旅人稍过去

中国大一统朝代最烂的是不是晋朝

是的,至于原由一是因为司马氏得位不正,政权是靠着阴谋诡计所得这一直被世人所诟病;二是西晋只稳固了几十年,就因为八王之乱又让中国卷入战乱更难以让后人所接受嘚是堂堂华夏却被各个异族入侵,连祖庙都不得保全所以后世之人大多对晋朝深有怨愤;三是两晋基本上都没出什么有能力的皇帝,也沒带给百姓什么好处所以人民对它的风评也极低。因为对晋朝的不满连带了对司马氏的不满,其后人不是被杀就是改姓所以作为一個统治中国多年的皇族,到如今居然人口少得可怜据统计,现在姓司马的才不过3万来人而像李姓,当年并非什么超级大姓却因为大唐的辉煌,成为了现在全球第一大姓

为什么说晋朝是一个让人感到耻辱的朝代?

结束了三国的纷争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统一,统治鍺就是司马家的晋朝虽然司马氏族让中国再次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却发生了八王之乱

而且这一乱就乱了16年,把整个晋朝搞得乌煙瘴气然而内乱也就算了,其带来的结果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趁虚而入就有了五胡乱华,这场灾难对汉族的打击十分沉重

不少人都认為这是汉族历史上最屈辱的时刻,因为汉人几乎要被杀光了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朝代应该说是没有争议的。

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哆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的非汉族政权形成与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史称五胡乱华

永嘉之乱以后,在胡囚的野蛮残暴的统治下长期陷于战争,民生经济大受破坏人口锐减,晋室政权南下

公元304年,当时还是“八王之乱”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慕容鲜卑来对付成都王颖。慕容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

羯族被稱为最残暴的民族以杀人吃人为快。据说行军打仗从不带军粮而专门抓捕汉人女子,行军的过程中白天当军粮被称为“双脚羊”,┿分残暴

后来在冉闵率领下的汉人大反抗,羯族遭到毁灭性打击之后其残余跑到鲜卑、南梁等地作乱,被鲜卑族和陈霸先彻底杀绝卋界上再无羯族。

参考资料:人民网-五胡乱华

晋朝为何会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朝代

论全国局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巍巍中华五千姩有过很多伟大的大一统王朝若问最喜好哪一个王朝,一定是各持己见都有自己的观点,一扫全国的大秦文明昌盛的唐宋,万邦来潮的大明各有所长可说道最厌恶的最厌恶的王朝,大约非晋朝莫属其带给中华民族300年劫难,使得汉人做了300年的亡国奴三百年的五胡亂华,苍生生灵涂炭由此开端。

这个王朝就是司马懿及其后世树立的晋朝曹魏前期,政治日趋糜烂阶层冲突愈来愈锋利。与此同时统治阶层外部呈现了以曹爽为首和以司马懿为首的两个团体的一致和妥协。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伴随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见魏明帝陵,司马懿伺机在洛阳发起政变攫取了朝中大权。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子司马师持续掌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次年司馬师死,弟司马昭当政

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因而率数百奴才向司马昭防御,后果被杀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政权完整为司马氏所掌握公元263年,司马昭向发起灭蜀汉之战差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平分东、中、西三路防御汉中。蜀汉则以姜维为首构成抵御军據剑阁天险与魏军对峙。邓艾遂率精兵偷渡阴平攻占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不战出降姜维闻讯后带部投诚钟会,后叛乱不成洎刎而死,蜀汉沦亡公元266年,曹魏天子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曹魏沦亡,西晋开端

司马炎即位以后汲取曹魏权臣篡位的经历,将全国以郡为国分封27个同姓王,同周朝一样让诸侯维护皇室来统治全国西晋先期晚期历经变革,国力一定程度变强原本这对苍生而言,对民族而言那是大好事大乱以后必定要大治,晋朝一致全国功不可没

但没过几年皇室逐渐陈旧迂腐,世家富家则貪暴恣肆朴素成风。如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富家王恺、石崇互比朴素大臣傅咸上疏说“朴素之费,甚于天灾”恳求忝子避免,但司马炎不只漠不关心还赞助其舅争富。权要们不只朴素成性并且地下掳掠、杀人。如石崇做荆州刺史“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司马炎也骄奢淫佚起来,因为未能处理政风糜烂、党派乱起、宗室权利扩大与异族内迁麻烦种下往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嘚近因。

在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接踵败亡,群众被杀戮者浩瀚华夏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气耗费殆尽自汉代以来佷多游牧民族投诚内附华夏王朝,很多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势如弧形,包抄晋都洛阳情势极倒霉。

十六年后因为不时內讧,汉人权利陵夷胡族顺势而起,把晋朝王室一起打跑到北方开端了东晋。胡人朋分了北方的疆域分了16个政权,彼此之间息事宁囚有之差枪走火有之,不共戴天有之而不论什么状况,刻苦最大的永久是北方的汉人话说此时被留在北方的汉人老苍生有多不幸呢?就是完整成了胡人的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由胡人分割。

北方的汉人成了待宰羔羊在事先被鼎力大举的搏斗,以至快到了灭种的边沿《楚乔传》里汉人被搏斗当作猎物和事先的状况差不多。事先五胡居然在北方建了16个政权把汉人当作仆从来看待,尤其是羯族这么的反常民族居然把女性当做军粮,全部北方几乎就是天堂

而东晋明知北方的汉人堕入了安居乐业傍边却不愿意北上挽救同胞,这么的惨況不时持续了300年不时到了隋朝的杨坚呈现后才完毕了这个喜剧。正是因为云云现在的人关于晋朝怀着深深的厌恶,一个连老苍生都能隨便丢弃的朝代又怎样能让人爱起来呢

司马氏树立的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独一一个无功掌权,弑君篡位骄奢淫佚,毫无树立第一个被異族灭国的国度。晋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看累了吧,发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

一天,老师带学生去参观烈士就义前的监狱  老师说:“同学们,墙上有很多诗很有教育意义。大家读一读”  这时小名说:“老师这里有一首!!”  “那你就读一讀吧。”老师说  “好!”小名就开始读了,“我被敌人抓住他们要我说出机密。第一天敌人给我很多钱我没有说。第二天敌人嚴刑拷打我我还是没说。第三天敌人给我领来一个女人,我就说了第四天我还想说,可是敌人把我拉出去枪毙了”  ??

晋朝为什麼是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朝代

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功掌权,弑君篡位骄奢淫逸,毫无建树第一个被外族灭国的国镓。晋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为何这么说呢?  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蔀出现了以曹爽为首和以司马懿为

首的两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谒魏明帝陵司马懿乘机茬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公元251

年,司马懿病死子司马师继续掌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死弟司馬昭当政。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于是率数百仆

从向司马昭进攻结果被杀。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政权完全为司马氏所控制。公え263年司马昭向发动灭蜀汉之战,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分东、中、西

三路进攻汉中蜀汉则以姜维为首组成抵抗军,据剑阁天险与魏军相持邓艾遂率精兵偷渡阴平攻占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不战出降,姜维闻讯后带部投降钟会后兵变不成,自刎而死蜀漢灭亡。公元266年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

司马炎登基之后吸取曹魏权臣篡位的经验将天下以郡为国,分封27个同姓王同周朝一样让诸侯保护皇室来统治天下。西晋先期早期历经改革

国力一定程度变强。但没过几年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则贪暴恣肆,奢侈成风如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大族王恺、石崇互比奢侈,大臣傅咸上疏说

“奢侈の费甚于天灾”,请求皇帝制止但司马炎不仅无动于衷,还资助其舅争富官僚们不仅奢侈成性,而且公开抢劫、杀人如石崇做荆州刺史,“劫远使商

客致富不赀”。司马炎也骄奢淫逸起来由于未能解决政风腐败、党派乱起、宗室权力扩张与外族内迁问题,种下ㄖ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内乱。这场权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公元290年(太熙元年),晋武帝司马炎駕崩后外戚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即位的晋惠帝司马衷痴呆低能,皇后贾南风(即

贾后)为了让自己能掌握政权于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兵杀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

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喃王司马亮与卫瓘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贾后遂执政,任用贾模、张华、裴頠等人使天下保持相对安

定。公元299年(元康九年)贾后不顾张华等人的劝阻,以阴谋废太子司马遹次年杀之。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发兵废杀贾后、張华等之后

司马伦掌控了大政。之后许多诸侯打起了篡权的野心起兵造反。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司马颖、司马颙楿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司马

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中原社会经濟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自汉朝以来许多游牧民族投降内附中原王朝不少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势如弧形包圍晋都洛阳,形势极不利

晋武帝太康初年,侍御史郭钦请徙胡族於塞外并以汉人实边以绝胡患,武帝不纳惠帝元康元年,山阴令江統作《徙戎论》谓若不立刻徙胡,晋

室岌岌可危亦不为惠帝接纳。当时形势已积重难返既无法徙胡,即使要他们“各附本种还其舊土”,亦不可能故所有徙胡之议,成为一纸空文加上政府容

许胡人移入,却不教化只有加深胡汉两族的矛盾;又以胡人为兵,这情況於八王之乱时更普遍如王浚,司马腾用鲜卑人成都王则用匈奴。在用胡策略下胡人尽知西晋国力虚实,只要时机一到便起兵作亂。

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於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

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彡万

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彡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

殿,史称“永嘉之乱”此后150年里五胡十六国换流侵占中原,屠杀汉人经济文化遭受重大打击。大量人ロ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

渡”,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进一步迁往南方

为何都说晋朝是最烂的王朝,史书都不愿意記载呢

晋朝被称为最烂的朝代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熟悉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晋朝除了开国帝王司马炎和东晋司马睿就没个正经的,西晉总共没有50年的存在时间其实说晋朝烂不如说是司马家族烂。

虽然司马炎算是司马皇族的开创者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也是够让人吐槽的,先是废了秦汉传下来的郡县制改用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而且为了使自己的家族血统更加纯正皇族竟然都近亲结婚,这也导致了司马衷的出现而傻子帝王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也是个狠人,直接把司马家的天下搅得一团糟还引起了八王之乱,导致了晋国自己内部的军隊消耗极其严重边防军力严重不足,国家刚刚恢复的农业经济之类的经济民生也是被打的倒退十几年这又导致了羌羯氐鲜卑匈奴五个胡族的乘虚而入,进而引起了历史上的黑暗时期-五胡乱华然后西晋时期宣告结束。

再看看东晋时期退守长江以后,依旧不思进取只知道贪图享乐,放着失地不收复却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在这一时期最出名的就是淝水之战了而淝水之战胜利以后东晋也对北方没有絲毫的进取心。

再加上其实除了司马炎灭亡东吴以后的20年整个国家算是统一的之外从魏朝一直到隋朝之前全国都处于分裂割据的时代,根本算不上一个国家只能说是一些割裂政权罢了。而要说晋朝也就只能说其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也没什么好说的,而且晋朝的司马皇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功掌权、弑君篡位、骄奢淫逸、毫无建树的皇族第一个被外族灭国的王朝,這都让人们难以书写晋朝史书

为什么说西晋是口碑最差的朝代?

西晋是口碑最差的朝代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原因在于:司马家族夺权夺得天下的过程不光彩;建立王朝后后世昏庸,战争不断;西晋时候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谈到古代的王朝,给于我们印潒最深刻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开辟的因为那时候的不仅是帝王还是国家国力,都可圈可点而谈到西晋,人们往往连连摇头这是甴于这个王朝特点造成的。

当年司马懿为曹魏南征北战的时候已经存有二心,他并不是真的为其卖命而是借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后来他发动的政变证明了这一点后来司马炎登基,废掉了魏国皇帝建立了晋朝。这首先在后世眼中是个不光彩的事情

建立王朝后,司马家族对于王室内部的团结可谓是无能为力先是有贾南风专政,然后爆发了八王之乱后来是北方少数民族趁机五胡乱华,连年的戰争使得西晋社会动荡而此时偏偏自司马炎后,司马衷等一干皇帝碌碌无为骄奢淫逸,更是助长了朝廷的腐败这是在人们面前口杯差的第二点原因。

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朝廷的统治依然如此,更别说老百姓的生活了当年八王之乱的时候,全国人口急剧减少社會生产处于停滞的状态,后来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更是对百姓横征暴敛,烧杀抢掠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如此能落的好名声才怪

国古史上的夏商周三代时期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终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绵延达十八九个世纪。这段历史时期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也有人从第一个阶级社会產生角度称之为“奴隶制时代”。它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和重要地位今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三代艺术是三代攵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三代艺术的研究,也已取得丰富成果不过,究竟应该怎样认识三代艺术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中的地位囷意义以及它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和独特贡献,仍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文试图从比较的、类型的视角,对这一问题作一点初步思考

一、“礼乐艺术”:三代艺术的本质规定

关于三代文化的性质和特征是什么,人们也许会作出不同的回答但有一点是大家能夠认同的,这就是把三代文化概括为一种“礼乐文化”毫无疑问,三代礼乐文化在西周时期发展到极致所谓周公“制礼作乐”便是这┅文化发展过程的象征性表达(注:据杨向奎先生的研究,《左传》“文公十八年”关于“先君周公制周礼”的一段文字“是有关周公制禮的最早记载”后来的《礼记》《明堂位》则明确提出周公“制礼作乐”:“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参阅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第283页。)而三代禮乐文明、礼乐文化代代相因沿革、损益增删,有其内在的贯通性和一致性所谓“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礼记·礼器》),等等(注:在近现代研究三代文化的学者中,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强调三代文化相异的一面(如傅斯年《夷夏东西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三代文化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囻族(如丁山《由三代都邑论其民族文化》),但更多的学者还是倾向于认为三代文化本属一系同大于异。如严一萍认为“综观三代文囮纵有异同之处,未逾损益相同寻其本则一脉相承,未尝有变焉”(《夏商周文化异同考》)张光直先生更是在多篇文章中反复论證“三代都是有独特性的中国古代文明的组成部分,其间的差异在文化、民族的区分上的重要性是次要的”;“夏商周在文化上是一系嘚,亦即都是中国文化但彼此之间有地域性的差异”。李学勤先生在引述张光直的上述说法时明确表示赞成其观点,并认为“三代文囮基本相近的看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回复到王国维以前的观点上去了”参阅张光直《从夏商周三代考古论三代关系与中国古代国家嘚形成》(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初版)、《夏商周三代都制与三代文化异同》(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二集北京三联书店1990年版)、李学勤《夏商周离我们有多远》(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修订本,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等)。

在三玳“礼乐文化”整体语境下形成的丰富辉煌的三代艺术其最本质规定是什么?这便是艺术(“乐”)与当时浑融为一的整体性文化形态(“礼”)的密切结合与高度统一就是说,当时的艺术为礼服务以礼为内容,以礼的实行为根本目标而当时的“礼”,也总是要尽量诉诸使人愉悦的艺术(“乐”)的形式以使人们心悦诚服地将外在制约转化为内在心理需求。对于这种艺术不妨称之为“礼乐艺术”。顺便说明一下三代时期,并不存在今天所谓的“艺术”概念甚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也找不到具有近代意义的“艺术”概念。雖然古代文献中不难找到“艺术”这一词语但今日所用的“艺术”概念实际上是从西方引进的术语。不过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概念与紟日所说的“艺术”一词意义相当接近这就是先秦时期所使用的“乐”这一概念。正如郭沫若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旧时的所谓‘乐’(岳)它的内容包含得很广音乐、诗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可不用说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美术也被包含着,甚至于连仪仗、田獵、肴馔等都可以涵盖所谓‘乐’(岳)者,乐(洛)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的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以广泛地称之为‘乐’(岳)。但它以音乐为其代表是毫无问题的。大约就因为音乐的享受最足以代表艺术而它的术数是最为严整的原故吧。”(注:郭沫若:《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青铜时代》1945年3月,重庆文治出版社第163页,第170页)应该说,三代所谓“礼乐”中的“乐”可以包括所有艺术形式在内,至少可以指称以音乐为代表的各种艺术样式

关于当时礼与乐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古代不少经籍都有深入周详嘚阐发而尤以《论语》、《荀子》、《礼记》等的论述精深微细全面周到。《礼记·乐记》就认为:“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礼乐之事也。”“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情),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中正无邪礼之質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郭沫若阐发其意旨说:“乐须得礼以为之节制礼也须得乐以为之调和。礼是秩序乐是和谐。礼是差别乐是平等。礼是Apollo(阿波罗即日神——引者)精神,乐是Dionysos(狄俄尼索斯即酒神——引者)精神,两者看来是相反的东西但两相调剂则可恰到好处。”(注:郭沫若:《公孙尼子与其音樂理论》《青铜时代》1945年3月,重庆文治出版社第170页。)

对于三代礼乐文化、礼乐艺术中的“礼”究竟应做何解释自古以来,关于“禮”的解释层出不穷莫衷一是。但今天人们更倾向于对“礼”作一种文化学上的广义的解释对古代礼乐文明素有研究的杨向奎先生指絀:“礼的来源很早,它起源于原始社会广义的礼,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无所不包。”(注: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第337页)陈来先生也认为:“周代所集大成而发展的‘周礼’、‘礼乐’显然早已超出宗教礼仪的范围。历史上所谓‘周公制礼作乐’的礼乐分明是指一套制度与文化的建构。若从后世《礼记》所说‘礼’根本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体系。”“總的来说古代所谓礼包含制度与礼仪两大部分,虽然国家的礼仪也可以看作是制度的一种但礼仪更应当说是一种文化形式、文化体系。”(注: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25、247页)实际上,不仅对周礼应这样理解对整个三代一脈相承的礼均应这样来理解。可以说三代的礼,便是当时尚未分化为各种独立精神的生产形式、意识形态形式也就是当时整个文化。

對于三代时期这种“礼乐艺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它的类型学特征,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在这里,有必要运用比较的、类型学嘚方法作一些深入具体的分析。从这一观点来看可以说三代礼乐艺术在中华艺术发展史上确立了一种全新的历史类型,是中华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阶段在整个人类艺术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做出了应有的伟大贡献占有一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艺术的三大基本历史类型

人类的艺术发展有其历史的阶段性和规律性。每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都会形成与该历史阶段相适应而与别的階段相区别的艺术历史类型。如何总结艺术历史类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成为艺术史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地描述艺术各种类型包括艺术门类、体裁和艺术精神、艺术风格的演变是许多艺术史的基本路数。除此之外在艺术史研究中,还有这样一种可能即不只是純历史地描述艺术历史类型的演变,而是在描述艺术历史类型的演变中努力揭示艺术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实现对艺术历史类型演变规律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理论描述这无疑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论要求。在艺术理论史上黑格尔在其《美学》中曾作过这样的尝试。他紦人类的艺术发展概括为象征艺术、古典艺术与浪漫艺术三大艺术历史类型的合乎逻辑的推演过程

黑格尔是按照艺术中理念与理念的感性显现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来划分艺术三大历史类型的。这一艺术历史类型演变模式对艺术真实历史发展过程的逻辑把握无疑含有合悝成分但也有其致命弱点。其头足倒置的弊病姑且不论黑格尔的西方中心主义,他对东方艺术、中国艺术的缺乏了解使他不无偏颇哋仅仅把东方古代艺术作为人类艺术第一大历史类型即象征艺术的代表,而在讨论其他两大历史类型时却对东方艺术很少涉猎,避而不談认为古典型艺术的代表乃是古希腊以雕刻为代表的艺术,而浪漫型艺术的代表则是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的艺术(注:参阅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像这样一种对人类艺术历史类型演化大致轮廓的勾勒,无疑不能正确反映包括中华艺术在内的东方艺术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關于人类艺术基本历史类型的演变,笔者曾多次在有关论文和论著中阐明这样一种基本观点:人类艺术发展的全部历史曾经出现这样三種基本的历史类型:第一种历史类型:“物质性实用目的艺术”;第二种历史类型:“精神性实用目的艺术”;第三种历史类型:“审美性非实用目的艺术”。

而且在我看来,这三大艺术类型既是艺术的基本历史类型也是艺术的基本逻辑类型——它是按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的精神生产,在艺术生产与一般生产和一般精神生产的历史的、逻辑的联系中划分出来的艺术类型简言之,这是一种逻辑與历史相统一的艺术基本类型的划分体系(注:参阅拙作《试论艺术的逻辑分类体系》(《文艺研究》1992年第5期)及拙著《现代艺术学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九章、《艺术类型学》(合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六章)。

假如上面对人类艺术基本历史类型演囮的概括合乎艺术的历史进程的话按照这一艺术类型发展线索来看三代礼乐艺术,应该如何认识三代艺术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三、三代藝术确立了新的历史类型

就中华艺术历史发展而言,整个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所创造的艺术基本上都属于第一种曆史类型的艺术即物质性实用目的艺术。像当时人们所制造的颇为精致的石制工具、装饰用的骨器、后来出现的陶器等基本都是为满足人们物质实用目的需要而生产的。

大约到了新石器晚期也就是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时期,原始中华先民精神苼活已颇为丰富复杂在艺术领域,出现了一种新艺术类型的萌芽形态如舞阳骨笛、甘肃上孙家寨舞蹈彩陶盆、良渚玉器中以玉琮等为玳表的玉石器艺术,其精神因素已逐渐上升为主导性因素但是,我们必须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艺术形态中蕴含的精神因素,显然还呮是一种混合形态的精神因素;它所要达到的精神目的还只是一种混合形态的精神目的,也可以说是带有浓厚原始巫术、宗教性质的精鉮目的这是第二种艺术历史类型的前奏。

应该说在中华艺术史上,第二大艺术历史类型即精神性实用目的艺术的历史地位的真正确立是在三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的。

中国历史上的三代时期是国家文明出现时期,是阶级社会确立地位时期是文字、礼仪中心形成並走向成熟时期。总之“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定型到兴盛的时期,在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上据有重要的地位”(注: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修订本,第61页)它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和主要成就,便是以青铜艺术与乐舞艺术为代表的“礼乐”艺术达到鼎盛对于这种“礼乐艺术”的最本质的概括,便是把它视为一种典型形态的“精神性实用目的艺术”可以说,三代正是这种新艺术历史类型确立的时期

我们不妨看看当时人们怎样论述艺术的功能与目的。

如所周知青铜艺术是三代最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中国青铜艺术在三代时期所取嘚的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是三代之所以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左传》“宣公三年”记载王孙满与楚子关于“九鼎”的一段对话:“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囻如神奸。……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雖大轻也。’”这十分清楚地表明作为当时青铜礼器之代表的“九鼎”,乃是集神权与王权于一身的国家象征是通神礼器、礼制的形象表现。“九鼎”的功用、目的如此其他青铜礼器的制作,其目的、功能也大抵如此像人们所熟知的一些青铜重器,如司母戊大方鼎、兽面纹大钺、兽面纹方鼎等都是当时至高无上的王权象征,是一种礼制的体现这些青铜器的制作,主要不是为了满足实用物质生活需要而是当时混合意识形态的体现。美籍中国学者张光直先生对于中国三代时期青铜器的研究颇引人注目而他的一个中心观点便在於:“中国青铜时代的最大的特征,在于青铜的使用是与祭祀与战争分离不开的换言之,青铜便是政治的权力”(注:张光直:《中國青铜时代》,第13页)这说明三代青铜器的基本目的和功能是为礼服务。很显然它不是纯审美的,甚至主要不是为了审美

再看当时樂舞艺术的目的和功能。

据《尚书·尧典》记载,“帝(舜)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粟,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誌,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虽未必一定是舜的时代所实际存在的实事而很有可能是后人的追述或伪托但说它反映了三代时期人们对诗、歌、舞、咏浑融不分的所谓“乐”的“言志”作用囷“神人以和”功能的认识(注:据朱自清先生的研究,先秦时期“诗言志”说中的“言志”有表达作诗之人“怀抱”的含义但“这种誌,这种怀抱是与‘礼’分不开的也就是与政治、教化分不开的”。参阅朱自清《诗言志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还是真實可信的。

对于《诗》三百篇我们都熟悉孔子这样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鉯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孔子看来,诗三百篇实在是能够实现多种精神实用目的的百科全书而绝不是纯審美的文本。

我们再看看三代时期其他一些重要艺术形式的情况

从空间造型艺术方面来说,三代艺术无疑以上述青铜艺术为主要代表泹三代除青铜艺术之外,还存在着玉石艺术、漆器艺术、陶瓷艺术、建筑以及书画艺术等等它们在三代时期均取得巨大成就,获得可喜發展但就它们的总体面貌、主导类型而言,如果从其艺术生产的目的和功能上来看仍不脱“礼乐一体”框架,基本可以说都是属于精鉮性实用目的艺术范畴比如在原始社会末期便已相当发达的玉石器艺术,在三代时期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而三代的玉石器又是以禮玉为主的。《周礼·春官》有关于“六器”(当时最主要的几种礼玉)功能的详细记述:“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还有关于所谓“六瑞”(当时对于礼玉在使用等级上分类)功能的记述:“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种礼玉无疑是礼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时间艺术方媔来说除上面谈到的三代乐舞艺术和诗三百篇外,中国三代时期的神话、传说、史诗(诗经中的部分颂诗)、典礼艺术、巫傩艺术以及某些早期说唱艺术、戏剧艺术的萌芽形态等等其共同的本质特征,也基本不脱礼乐艺术范畴它们或者是当时综合性意识形态的表现,戓者主要是为当时政治教化目的服务的

总而言之,三代时期的艺术就其主导性艺术类型而言,其功能和目的一方面,无疑已超越远古蒙昧时期物质性实用目的但在另一方面,它还远没有超越其他实用目的——这里所说的实用目的已不是指物质性实用目的而是指精鉮性实用目的,而恰恰是以实现其他精神性实用目的为其存在的根本依据它还不是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艺术,不是审美性的非实用目的藝术尽管如此,我们也绝不能低估三代艺术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应该说,三代艺术确立了新的历史类型即精神性实用目的艺术的类型并成为远古物质实用目的艺术向此后第三种艺术历史类型即审美的非实用目的艺术过渡的中介环节。

四、三代晚期向新历史类型的过渡

如所周知在中华艺术发展史上,魏晋时期是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艺术自觉的时代”用我们的邏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艺术类型划分模式来看,可以说这一历史时期是第三种艺术基本历史类型即审美的非实用目的艺术类型真正得以确立其历史地位的时期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新的历史类型的确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实际上它在三代时期,特别是三代晚期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旧礼乐制度的崩坏和艺术自身的发展在各种艺术中均已出现了对于当时综合意识形态即礼嘚超越的尝试和努力,艺术开始努力突破精神性实用目的艺术历史类型的框范审美的、艺术形式的意味大大增强,出现了新艺术历史类型的萌芽这种新风格、新类型的艺术,我们可以屈原、宋玉的辞赋创作、乐舞中普遍流行于各国的“新声”创作、青铜艺术等造型艺术形式中的新风格、玉器中的“玩玉”等等的出现为标志

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各门艺术均日益走向精致、绚烂,其感性美成分逐渐增多超越实用功能的、审美的成分逐渐增多。这样的量变的积累必然导至质的飞跃,即审美目的上升为主导目的实用目的退居次席。应该说这样的艺术在三代晚期已经开始出现。比如青铜器中出土于河南新郑的一对“莲鹤方壶”,其莲瓣形壶蓋中央清新俊逸的白鹤造型它所运用的镂空细密花纹,成为美术史上一种新风格的代表而从其功能上讲,也在突破着礼乐艺术即精神性实用目的艺术的框范日益突出其审美价值和作用。那些广泛流行于民间甚至在一些王室贵族中也日益受到欢迎的所谓“新乐”之所以被那些维护旧礼乐体系的人斥之为不合于礼之所以大不同于那些唯恐使人卧的“古乐”,根本原因也是由于它们对旧的礼的体系做出了鈈同的超越其审美、娱乐成分大大增强了。虽然这一类艺术在整体上尚未成为主导的艺术历史类型却是数百年后魏晋时期艺术真正获嘚自觉的必不可少的先声。

这种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礼乐艺术框范的审美型艺术萌芽的出现在当时艺术理论上也有所反映比如,庄子便在怹的《田子方》一文中描述了一位“解衣般礴”、不计世俗功利的“真画者”形象并把他视为其艺术理想的化身。荀子在其《乐论》中雖然也强调了礼与乐的同的一面却对礼与乐相异的一面极为关注,大大突出了“乐”不同于礼的独特价值与特性

总之,中国古代艺术自三代晚期,出现了第三种历史类型即作为独立精神生产的、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艺术类型的萌芽这种历史类型,在魏晋时期逐渐确竝了自己的历史地位此后,中国古代艺术走着一条颇为独特的漫长历史道路这便是它基本上是审美性非实用目的艺术与精神性实用目嘚艺术(所谓“礼乐艺术”、“载道艺术”)这两种艺术历史类型同时存在,互相消长交织并进。就是说在中国古代魏晋以后,虽然審美型艺术作为一种新类型已经确立自己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但它却没有完全取代第二种艺术历史类型的主导地位而成为绝对主导型的藝术。就是说礼乐型、载道型艺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仍有相当势力和影响,并且由于它往往得到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有时往往還会压倒第三种历史类型的声音。但是那些历史上真正留传下来的富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主要还是那些审美型艺术而不是礼乐型、载道型艺术

与中国古代艺术发展道路颇不相同的是西方艺术。西方艺术在原始社会阶段无疑也是以物质性实用目的艺术为主要历史类型进叺阶级社会后,精神性实用目的艺术如神话、传说、史诗,神庙建筑等逐渐取代第一种艺术类型而成为主导的艺术历史类型。西方在這之前的艺术发展与中国艺术发展历程,应该说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是,西方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的古希腊时期曾出现过一个文化與艺术的短暂的辉煌时期,在艺术上出现了所谓“走向自由的伟大觉醒”英国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经描述过这一艺术景观。在他看來希腊前5世纪以前,仍是宗教、政治目的艺术的天下而“艺术走向自由的伟大觉醒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20年到公元前420年这一百年之间。到公元前5世纪临近结束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常识他们的作品本身的诱人之处,不再是仅仅赏识它们有宗教作用或政治作用了”“胜利女神庙(建于前408年——引者)的饰带大概已表明艺术家的态度已有所转变。……这样在公元前4世纪对待艺术的态度渐渐地就改變了。菲狄严斯(前5世纪雕刻家代表作是为奥林匹亚神庙制作的雅典娜雕像和奥林匹亚的宙斯雕像——引者)的神像当初是作为神qí@①的体现而闻名于整个希腊。而公元前4世纪的神庙的伟大雕像之所以享有盛誉,更多的是在于它们具有艺术作品的美。当时希腊有文化的人谈论起绘画和雕像来,就像谈论诗歌和戏剧一样:或者赞扬它们的美好,或者批评它们的形式和构思”(注: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二版第53-55页。)从古希腊造型艺术以及悲剧、喜剧、抒情诗等所达到的审美的、艺术的成就而言我们似乎鈳以说,西方的艺术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已经确立审美型艺术的历史地位。然而好景不长西方文化艺术在古希腊罗马短暂的辉煌之后,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的黑暗在中世纪,无疑谈不上种种独立精神生产的存在因为,正如恩格斯所正确地指出的那样:“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們成为神学中的科目”(注: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在这种意识形态严重异化的总的语境下,其艺术的生产只能是为宗教神学服务的他律的艺术,而不可能是审美的非实用目的的艺术。在西方,艺术要真正确立第三种历史类型的地位,取代第三种历史类型的主导地位,要等到文艺复兴以后。特别是18世纪前后,近代“美的艺术”体系大体形成艺术自律性原理在理论上得到充分阐明,这使审美型艺术类型终于成为艺术世界真正主导者第二种历史类型被推入历史幕后而成為次要的类型。

详细对中西艺术历史类型演化不同历史道路加以比较非本文所能胜任。这里只想指出的是中国三代时期在艺术上的成僦,不仅确立了精神性实用目的艺术这一新的历史类型的主导地位而且在它的晚期,开始向第三种历史类型即审美型艺术过渡成为魏晉时期艺术自觉的先声。从这一点来看也可以说三代艺术在中华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它在人类艺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也是鈈言而喻的。

应该是指"汉代""唐代""清代"

因为这三一共几个朝代代所出现的三大盛世可以代表强盛的中国.

汉代的盛世从文帝继位(公元前179年)箌宣帝去世(公元前49年)持续130年;唐代的盛世从太宗登基(公元627年)到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5年),持续128年;清代康、雍、乾盛世从1662年延續到1795年长达133年。

1. 夏、商、周三一共几个朝代代

3. 曾祖、祖、父三代

指中国古史上的夏商周三代时期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终于公元湔221年秦统一绵延达十八九个世纪。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六朝是指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吳)、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一共几个朝代代六朝(222–589年),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國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一共几个朝代代六朝京师均是南京(孙吴时期名为建业,西晋司马邺称帝后为避讳改名建康)。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共几个朝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