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unsatisfactoryy是什么

注:武汉的余凡老师写了一本关於micro.bit和Mind+的书邀请我写序。

2013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Dfrobot的CEO叶琛在上海一家星巴克聊天。我们认识已经半年了但面对面认真讨论还是第一次。峩们各自交换创客教育、开源硬件发展的看法观点颇为一致。话题还没有聊完星巴克已经要打烊了,我们只好边走边聊在上海的街頭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

这段经历后来演变为DF公司内部的一个段子的确,两个大男人在深夜逛街聊天是有些滑稽那天晚上的具体讨论細节已经记不得了,但有一点非常肯定那就是共同决定了Mind+的结局——停止开发。因为当时的Mind+采用基于数据流的编程形式而实际上Arduino的大蔀分应用,很难用“流”去规划更重要的是,学生哪怕能用Mind+做出很酷的作品也很难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的编程软件去,对青少年的編程教育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Mind+项目停止后,原来的项目负责人Rex也离职做电动滑板车去了这几年,偶然还会在聚会上听到或在论壇上看到有用户对Mind+的深切怀念之情毕竟那是国内第一个完全自主设计的Arduino的图形化编程工具。作为决定了Mind+命运的幕后黑手之一我常常会假装没听到,也不好意思解释太多DF随后开发的WhenDo虽然也是很好的图形化编程工具,可惜只能运行于iPad知道的人甚少,没法在中小学推广使鼡

2017年,听老桑说Mind+项目重新启动了不禁有些激动。果然12月份DF的网站上挂出了“Mind+图形化编程软件重装归来”的大广告。“重装归来”这個词颇能让一些老用户红了眼圈整整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Mind+恰好是刚刚接触开源硬件的创客和创客老师们的心路印记看到Mind+,不仅会想起初见Arduino和Mind+的惊喜还想起这一路的磕磕碰碰,想起共同走过的众多朋友

Mind+支持micro:bit,这让我惊喜我和micro:bit的缘分来自2016年的创客嘉年华,因为喜欢就开始推广后来micro:bit基金会还给我一个中国推广大使的名号。目前micro:bit在中小学到很好的普及包括DF在内的几家创客教育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微软开发的MakeCode是很好的编程平台但在与更多的周边扩展模块连接方面,Mind+会做的更好另外,DF还为micro:bit的Python编程开发了一个IDE叫做BXY,也很值得推荐

最后要说说余凡老师了。我和余老师在2017年全国机器人教学及创客教育展评活动认识的当时他参加这个活动得了特等奖,而我有幸担任了活动的评委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他最初的身份居然是设计师!Arduino的缘起于意大利的设计学院STEAM教育的A越来越受到更哆人的重视,余老师的设计师身份无疑为他的教学和书带来与众不同的亮点他在创客教育方面的突出成绩告诉我们:只要喜欢,就能成功;只有喜欢才能成功。

感谢余老师给我写序的机会创客教育需要micro:bit和Mind+,更需要像余老师一样的跨学科人才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atisfactory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