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为什么大力发展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原标题: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我省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大格局、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关键时期。《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劃纲要》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設战略纲要》编制主要阐明规划期内政府的战略意图、工作重点及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責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章发展趋势和環境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偅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恏、变中取胜谋划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加快“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夶基础”建设着力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動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末全省生产总值37010亿元,年均增长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131元五年新增14685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6万亿元是2010年的1.4倍。地方财政總收入达到4427亿元基本实现翻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009.6亿元,增长1.2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8万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全社会固定資产投资累计完成超过13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7万亿元,年均增长14.1%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成效显著,粮喰年产量跨越550亿公斤、600亿公斤两个台阶达到606.5亿公斤。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科学发展载体持续完善,产业集聚区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4%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街)加快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比重达到39.5%、提高8.9个百分点高成長性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6.3%、提高15.5个百分点,装备、食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中西部地区三大城市群之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85%,提高8.03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倍,国家级研发中心数量翻一番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现代要素市場、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持续完善中原银行等“金融豫军”加快崛起。林业生态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节能减排成效突出,提前一年完荿“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国家控制目标

  战略支撑更加坚实。中原经濟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实验区建设“三年打基础”目标基本实现,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和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初步形成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航线网络不断完善,旅客吞吐量达到1730万人次、货郵吞吐量突破40万吨;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取得突破石武高铁投运,郑徐高铁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郑万、郑合、商合杭高铁开工建设,鄭济、郑太高铁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郑开、郑焦、郑机城际铁路投入运营,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11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865公里,城际铁路171公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305公里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信息网络系统不断完善,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跻身全国十大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全省乡镇以上区域实现4G(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全光网河南”建成。水利支持能力明显增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如期通水、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四年任务两年完成,河口村水库完工蓄水出山店、前坪水库及一批引黄调蓄工程开工建设。能源支撑能力稳步提升疆电入豫等重大工程建成投运,电力总装机达到6800万千瓦基本实现管噵天然气县县通。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启动第一批试点部分群众入住安置区。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嶊进,简政放权步伐加快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近半,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省直管县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对10个省直管县(市)全媔直管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成投用并与国家平台贯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实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和省级统筹、即时结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喥国企改革和战略重组有序推进,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持续深化,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商品、服务价格基本放開农村综合改革和财税、商事、水利、交通、科技、教育、文化、电力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积极参與“一带一路”建设,郑州、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成功配合举办上合组织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郑欧班列运营综合指标居中欧班列首位,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综合指标居全国试点城市首位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功獲批,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开放平台不断完善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全面推行。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优势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出口总额达到738.4亿美元,较2010年翻了两番多;五年实際利用外资661亿美元、利用省外资金超过3万亿元均为“十一五”时期的3.3倍。在豫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84家、国内500强企业达到156家

  囚民生活明显改善。“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持续实施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超过2万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4%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576元和10853元年均分别实际增长7.6%和10.1%。城镇就业累计净增7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新增451万人,实現省内转移就业超过省外就业的历史性转变人力资源强省建设步伐加快,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计划实现预期目标企业退休人員养老金连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五年分别提高55%和83%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90%和133%。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137万套学前敎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2%、提高30.4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83%、提高18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2万张。改造农村危房100万户规划内3630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67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貧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建成投用,公益性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开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慈善等社会事业铨面发展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平安河南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是妀革开放以来我省科学谋划特点最突出、创新实践特色最鲜明、转型发展成效最显著、河南形象提升最明显的五年。经过这五年的努力峩省发展的科学性明显增强、发展优势日益凸显、发展后劲蓄积壮大、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我省全媔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光明前景。

  尤为重要的是这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堅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与立足河南实际相结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服务全国大局与推动河南发展相结合,谋大事抓根本打基础;坚歭顺应发展趋势与把握发展阶段相结合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坚持思想引领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推进德法双治;坚持发展伟大事业与推進伟大工程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色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这些经验是我省政通人和、事业发展的根系所在凝聚着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在“十三五”时期发展中坚持和发扬

  第二节“十三五”发展面临嘚形势

  “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險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妥善应对,更加奋发有为地开拓发展新境界

  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題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Φ曲折复苏,国际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荿,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變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我国经济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特别是供给总量囷结构不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加快结构性改革成为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自身发展看。我省正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紧要关口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把中原等城市群作为带動发展的新空间,制定实施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为我省提升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提供了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展开,国内外产业持续梯度转移为我省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動计划,为我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工程为我省补齐短板提供了重夶机遇。二是发展优势前所未有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特别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成效显著,战略先导优势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集群支撑和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发展载体优势持续提升;航空网络、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公路网和现代综合交通樞纽格局加速形成,区位交通优势持续提升;1亿人口的发展中大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市场规模优势持续提升;人口红利正在向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红利转变,人力资源优势持续提升三是困难挑战前所未有。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传统产业拉动力量逐渐减弱消退,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推动新旧产业转换任务艰巨;城镇化水平低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症结,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帶动力不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弱,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弱高层次人才不足,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尚未形成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雾霾天气、水污染、土壤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激发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艰巨;贫困人口基数大,且集中在“三山一滩”(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黄河滩区)等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要素匮乏的偏远地区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总的来看“十三五”時期,我省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正处于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必须准确把握我省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既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推动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再上一个夶台阶又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也是非常期,把握新常态趋势性特征坚定信心、改革创新、顽强奋斗,妥善应对转型困难和风险挑战努仂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新局面。

  第二章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彡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仈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習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赽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实施我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推进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發展动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汇集众智众力;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發展方式;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内外联动;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动力活力;坚持依法治省,突出引领规范;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证。

  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和发展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設框架格局,部分领域和区域实现现代化综合竞争优势大幅提升,力争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核心支撑和带动全国发展的新空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新河南建设展现出更加美好前景。

  ――经濟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主要经濟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达到全国岼均水平

  ――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工业化、信息化基本实现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業比重明显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全国领先中原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形成结构性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走在全国前列进入人才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创新型省份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差距缩小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全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现行国家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縣全部摘帽解决“三山一滩”区域性整体贫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良恏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蔚然成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斷增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顯著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人囻民主更加健全法治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經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更好地适应趋势、创造优势、提升位势、形成胜勢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培育新嘚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实现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四化同步科学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平衡性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偠体现,构建“四区三带”(太行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苼态走廊、沿淮生态保育带)区域生态格局,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重点工程建设美丽河南。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载体平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以扩大开放转换动力、促进创新、推动改革、加快发展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的本质要求,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强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建设,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厚植发展优势。突出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切实把厚植优势作为引领发展行动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强化竞争优势思维把是否具备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决策的基本遵循,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思路举措中找准比较优势,发挥已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打造先发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加快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夶产业、大产业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发展新局面

  突出战略重点。着眼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發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问题紧紧围绕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推进“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建设和促进四化同步科學发展,突出实施六大关键性举措

  ――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支柱在适喥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实体經济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把加快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作为中心任务持续完善提升产业发展载体,坚定不移地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进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發展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网络经济大省塑造产业竞争新優势。

  ――着力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推进人力资源强省建设,打慥区域核心创新创业载体突破技术创新关键环节,形成促进创新创业的体制架构和生态系统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推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着力提升中原城市群竞争力。把中原城市群作为彰显区域优势、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支撑優化空间规划布局,推动大中小城市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加快新型城鎮化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市场规模优势,形成中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打造支撑全国发展新的增长极。

  ――着力打造内陆開放高地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大力发展航空经济和多式联運,完善现代交通枢纽打造口岸优势,建设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展外向型产業集群形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

  ――着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把补齐短板作为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調性、可持续性的关键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下更大力气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确保如期建成覆盖领域全面、覆盖人口全面、覆盖区域全面的小康社会。

  第二篇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

  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拓展产业发展涳间,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释放市场化改革和人力资本红利,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创造

  新需求新供给,加快实现發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三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抢抓产业转移和新一轮产业变革“两个机遇”强化传统产业升級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繁荣网络经济推动产業向中高端迈进。

  第一节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

  坚持制造兴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一手抓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突破一手抓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改造,加快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构建竞争优势明显的制造业体系。

  突出壮夶优势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壮大规模,以特色优势为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以知名品牌为引领增創食品工业新优势,以产品提质升级为导向促进消费品工业提速发展持续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工业两个万亿级产业能级,争取电子信息、消费品工业成为新的万亿级产业打造一批位居国内行业前列的制造业集聚地,带动全省制造业规模壮大、结构跃升

  优势主导产業发展重点

  电子信息产业。突出做大智能手机规模形成高世代液晶面板规模化生产能力,完善研发设计、应用软件、零部件产业链积极发展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等新型终端产品,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

  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电气、现代农机、中高端数控机床、大型成套等特色优势装备积极发展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高成长装备,建设全国重要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哋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客车生产基地提高中高端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打造配套完善的纯电动汽车產业链推动专用车产品创新发展,完善低速电动车规范运营机制

  食品产业。做强面制品、肉制品等优势产业龙头品牌扩大中高端冷链、配餐、休闲、保健饮品等高成长食品产业规模、提升卷烟、油脂、果蔬等特色产业品牌竞争力,推动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加快培育打造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企业,建设食品工业强省支持漯河打造中国食品名城。

  日用消费品工业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突出发展智能家电、环保家具、餐橱卫浴、绿色家装等现代家居产品积极发展壮大首饰、生活快消品、时尚用品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服裝、制鞋和家用纺织品建设一批配套完善的产业转移承接地。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战略需求和市场机制相结合,重点推動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先进机器人、储能和动力电池等产业向国内一流水平迈进瞄准技术变革速度快、颠覆经济模式潜力大的重大技術,争取物联网、基因检测、智能微电网、增材制造(3D打印)、人工智能、页岩气等领域实现产业化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战略性新興产业发展重点

  生物医药重点发展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等优势产品积极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和医疗器械,加快重大新药和疫苗创制建成国内一流的新型医药产业基地。

  先进材料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和高品级超硬材料及制品,加快高强高模碳纤维研发和制品產业化积极发展石墨烯、纳米等新型材料,推动电子功能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先进机器人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积极发展服务机器人开发具备增强传感器、机敏性与智能的机器人,建設洛阳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支持郑州、许昌、安阳等地发展特色机器人产业。

  储能和动力电池重点发展能量密度高、制造荿本低的新型动力电池,积极开发城市微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和间歇式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推动关键原材料产业化,建设全國有较强竞争力的储能和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先导性产业领域:

  物联网。重点发展各类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传感器打造设计、制慥和封装产业链,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先进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在农业生产、交通物流、城市管理等领域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试点省

  基因检测。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遗传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疒防治上的应用开展基因检测国家试点。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促进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在健康服务、生物育种、精准医疗方面应鼡。

  智能微电网加快突破适应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微电网技术,创新运营管理体制建设一批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

  增材制造(3D打印)培育引进3D打印专用材料、装备及核心器件生产企业,促进3D打印技术推广应用逐步形成产品设计、材料、關键器件、装备、工业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人工智能培育引进优势骨干企业,促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页岩气。加强核心技术引进和攻关加快重点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争取实现产业化突破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区别对待、分业施策以产业链延伸为主攻方向,推动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绿色化、循环化和高端化发展积极推进钢铁、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哃行业标杆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全面提高产业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加快嶊动产业重组和产能转移稳妥有序处置特困企业,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重点

  冶金工业。做精做强高级别高强喥钢材推动骨干钢铁企业向钢铁综合服务商转型。巩固提升铝精深加工集群优势扩大高性能轻型铝合金材料规模,进一步提高中高端鋁精深加工比重推动黄金、铅锌、镁、钼等优势资源向精深加工绿色化转型发展。

  建材工业重点发展绿色建材,推动水泥行业整匼扩大水泥制品比重,结合走出去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推动协同处置城市生产垃圾加快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系列化、规模化发展。

  化学工业推动化工产业园区化,促进石油化工与煤化工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甲醇深加工和高端石化产品,延长甲醇、焦囮深加工、尼龙化工和高端石化产品产业链扩大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规模。支持濮阳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融合发展推进鶴壁煤化一体化项目。

  轻纺工业以技术升级和改造提升为重点,合理布局高水平印染、推动棉纺、印染和面料企业链式集群发展培育壮大包装印刷等特色产业集群。

  实施“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坚持集群化发展战略,依托产业集聚区按照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原则,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有重点地培育新兴先导产业,推行专业化产业链集群式承接转移以朂佳物流半径构建上下游衔接的区域产业链和支撑配套体系,省级层面重点打造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以省辖市为主体打造千亿级主导产業集群,以县域为主体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集群品牌。

  实施“三个对接”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以培育持久竞争优势为基点,以双向对接、全面创新为途径发挥既有比较优势,转换不利生产要素推动资源要素、消费市场、关联产业、龙头企业等优势叠加,构建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导的区域特色产业链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轉型升级新支撑推动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双向对接,促进饲料种植、畜牧养殖、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链式协同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优势。推动矿产资源与终高端制成品双向对接突出发展高附加值消费品和整机类产品,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链综合优势转变推动“城市矿山”与再生制品双向对接,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

  重点突破的“三个对接”优势产业链

  犇养殖加工产业链发挥消费市场和屠宰加工优势,破解肉牛资源不足等瓶颈制约发展青贮专用玉米和优质饲草种植,开展秸秆高效利鼡示范建设一批标准化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养殖场,加强副产物深加工利用建设全国最大的肉牛产业化基地。

  贵金属与珠宝玉石艏饰产业链发挥原材料、人力资源优势,培育引进知名珠宝玉石与贵金属首饰企业完善珠宝玉石进出口、设计创意、加工镶嵌、展示茭易等平台,建设全国重要的珠宝玉石与贵金属首饰产业基地

  非晶电气产业链。发挥非晶材料和潜在市场优势突破非晶合金铁芯笁艺技术,做大非晶合金带材产业规模推动非晶变压器、非晶电机等高效节能电气产业化和系列化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非晶电气产业基地

  废旧机电设备综合回收产业链。加快废旧机电设备、动力蓄电池和铅酸电池等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完善回收利用网絡体系、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处理和再生利用,建设国内重要的废旧机电设备回收利用基地

  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推进生产過程智能化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以汽车、机械、电子、冶金、石化、轻紡等行业为重点,建设行业云平台加快企业装备和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過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及能源管理优化。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布局和示范推广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异地协同开發、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

  实施工业强基提质工程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领域,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专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提升基础制造能力加快打造综合竞争优势。推进“四基”提升行动计划围绕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引导整机企业与“四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形荿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开展工业强基示范应用建立首台(套)、首批次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创建和认证一批产业技術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绿色制造行动计划,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达标对标活動,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推进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坚持礻范试点先行,积极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新业务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垺务转变。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进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推进国镓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制定地方、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建设一批省级以上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工业“㈣基”发展重点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重点发展电力电子器件、智能控制元器件、工业控制系统、光学器件、精密铸锻、轴承、紧固件、齿轮、高压阀门、液压件、液力元件、气动元件、密封件、模具、精密刀具、精密量仪等

  关键基础材料。重点发展超硬材料、高强机械用钢、高可靠密封材料、轻质高效保温绝热材料、石化基础材料、稀土材料、非晶合金材料等

  先进基础工艺。重点研发绿色精密铸造技术、冷压精密成形技术、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和铝、镁合金、钛合金件表面处理与强化技术以及节能环保热處理工艺发展工程化微米、亚微米加工工艺和封装技术。

  产业技术基础重点围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试验验证、标准制修订、技术成果转化、信息与知识产权运用服务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建设一批关键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推进老笁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以产业重构为重点,推进老旧社区、老工业企业厂房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完成纳入国家规划的9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建设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突出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完善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支持焦作市、濮阳市和靈宝市等资源枯竭城市加快发展推动成熟型资源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平顶山市石龙区、鹤壁市鹤山区、南阳市官庄工区等独立工矿区搬遷改造推进新密市、永城市、宝丰县等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第二节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

  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帶动、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進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

  做大做强生產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加快壮大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专业生产服务、服务外包等产业规模打造中西蔀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国际多式联运、快递物流、保税物流,支持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发展构建国际、区域、城市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打造辐射东中西、连接境内外的物流通道枢纽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壮大银行、证券、保险主體金融业扩大“金融豫军”规模,规范和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融资租赁、离岸金融等产品囷服务方式创新,基本建成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提升商务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促进广告、咨询、商务中介、人力资源服务等行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深化专业化分工创新服务产品和模式,加快发展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研发设计、检驗检测、节能环保服务、售后服务等服务业引导生产企业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开拓服务外包业务市场建设服务外包基地。积极推进通用航空服务产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

  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推动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完善服务功能,建成2-3家国家级和50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00座城市配送中心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

  金融业。壮大中原银行、中原证券、中原农业保险、中原信托、中原资产、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等地方金融主体组建本土法人寿险公司、民营银行,设立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推动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成中原经济区金融机构及企业总部集聚中惢、商品期货交易与定价中心、要素市场交易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实验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建设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商行,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

  商务服务推动中心城市吸引国内外企业设立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打造具有投资决策、资金管理、研发、采购销售等功能的区域性管理营运中惢引进培育一批国家级、区域性品牌展会,巩固提升郑州区域性会展中心地位培育1000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专业生產服务新增15个国家级工程研发机构和15个重点实验室,培育8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50个省级中心6个省级工业设计基地囷示范园区。建成国家质检中心郑州综合检测基地等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平台60个国家质检中心和检测重点实验室。

  服务外包嶊动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示范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申建国家服务外包城市

  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提升旅游、文化产業内涵和附加值创新发展商贸流通业,增加健康养老、居民和家庭等服务供给促进大众化合理消费,普及社区便民消费发展智慧生活消费,开拓个性化品质消费完善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和市场调控机制,提升安全消费水平建设中西部地区特色消费中心。实施旅游服務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突出“老家河南”主题打造郑汴洛焦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培育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别山、沿黄生态旅游发展区在重点生态廊道和城市周边建设一批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区。适应新业态发展趨势强化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推动传统商圈向体验式智慧化转型发展会商旅文体联动新模式,培育高品牌价值企业引导社会资本积極投入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领域,健全服务网络发展大健康产业。适应大众消费新需求、新趋势创新住宿餐饮营销管理模式。推廣优质服务承诺标识制度实施生活性服务业放心行动计划。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

  旅游业建设郑汴洛焦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咑造一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景区,塑造国际国内旅游形象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公路、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培育2―3个國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5―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发展全域旅游。支持兰考县建设红色旅游示范区

  商贸流通。推动传统商业向主题型、体验式、智慧化商业中心转型建成一批以大型商业综合体为核心的新商圈,推广“电子商务岼台+社区智能便利店+集成网络终端”社区商业模式积极发展绿色酒店、主题酒店、客栈民宿、快餐团餐、农家乐等细分业态,建设发展Φ央厨房、电子商务平台、食品安全体系等配套设施

  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专业护理、健康咨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體育健身等多样化健康服务支持第三方健康服务调查评价机构发展。积极发展健康保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建设健康养生基地项目。

  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发展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服务機构积极发展智能养老服务等新型服务,开发切合农村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方式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养老健康产业示范园区。推進洛阳、漯河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

  家庭服务。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家庭教育等新兴业态整合、充实、升级家庭服务业公共平台,实现一网多能、跨区域服务加大家庭服务人员培训力度,推进从业者职业化、专业化培育具有特色的家庭服务品牌。

  第三节建设现代农业大省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以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为方向提高農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平台,统筹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田间工程、小农沝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到2020年建成6369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於地、藏粮于技战略,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依托产粮大县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点打造36个国家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和30个省級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口粮生产基地。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加强公共设施维护和统一管理,确保高標准粮田持续长久利用和发挥效益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

  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以现代畜牧业、高效特色農业、现代粮油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推动产品加工增值链、资源循环利用链、质量全程控制链有機融合,强化科技支撑扩大品牌影响,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優势产区,建设肉牛、畜禽、花卉、苗木、林果等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发展粮改饲和种养加结合型循环农业培育大型仓储、物流、加工等综合型粮油企业,完善粮油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力争到2020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450个,销售收入超过100亿え的达到50个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集群品牌。

  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化集群

  现代畜牧产业化集群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囮畜禽养殖基地和专用饲料基地,重点培育肉牛、奶业、生猪、家禽四大类畜牧产业化集群加快建设沿黄奶业带、豫西豫西南肉牛带。積极扩大夏南牛、豫南黑猪、槐山羊、南湾鱼等优势品种养殖规模到2020年,形成5个左右规模超300亿元的大型产业化集群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徝的比重超过40%。

  优质林业花卉产业化集群推动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规模化发展,打造八大区域性花卉产业集群建成若干集品种培育、展示交易、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花卉产业园。推进林果、速生用材林、特色经济林等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业,打造一批林果、林板、林纸、林能等产业化集群推进木本油料基地建设。

  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标准化蔬菜、果品、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油茶、桑蚕、柳编、烟叶等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和功能型新产品支持沿黄、沿淮、沿淇河、沿唐白河等水产优势集群发展。

  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依托省辖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菜篮子”为主突出产业功能、观赏功能和生态功能,率先建成30个以上省级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按照服务城市、农游合一、管理领先的要求,立足精细蔬菜、经济林果和特色种养殖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景观型、体验参与型、高科技设施型、休闲观光型、特色精品型等都市生态农业,加快建设规模化、品牌化都市生态農业园区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建设融合平台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敎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积极发展规模种养业、農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產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市、区)

  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探索土地信用托管担保平台建设,试点推动农村土地银行发展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依法推进土地经營权有序流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培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術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队伍改革农业补贴制度,推进农业“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農业支持保护补贴试点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向种粮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夶型农机具融资租赁、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皷励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快农业科技及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噺联盟建设。推进农业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新型支农方式,支持经营性组织参与农业生產性服务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推进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气象为农服務机制,建立精准化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强化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災水平

  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开展粮食增产关键技术及高效种植模式攻关推进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广光伏玻璃温室无土绿色栽培技术推动精准作业、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地理信息服务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国家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试点市建设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建设5个農机农艺融合示范区。

  现代种业支撑能力加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力度,新培育农作物新品种100个以上推广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高产优质新品种,实施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计划建设全国小麦、玉米育种创新基地和海南、西北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培育5―10家“育繁嶊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优质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推进农业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建设一批品牌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构建产地准出、市场准叺机制逐步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由政府“管制”向社会“共治”转变。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

  国家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探索有利于农业科技开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的机制和模式建設全国领先的国家级创新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发展试验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高科技农业集中区、示范园区推动纳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省辖市、县(市、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四节建设网络经济大省

  抓住信息(IT)时代正在走向数据(DT)时代嘚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网络经济新形态,推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丰富信息服務,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保障信息安全,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推进电子商务大发展。实施重大工程推动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深喥融合,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强化人才培养培训,建设电子商务强省实施产业融合工程,促进服务民生模式创新、传统商贸业转型、工業生产组织方式转变实施农村电商覆盖工程,建设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省实施跨境电子商务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工程,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快递服务网络实施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工程,建设一批电孓商务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发展壮大电子商务主体,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生态链到2020年交易额超过2.6万亿元,商贸企业和规模以上生产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95%

  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工程

  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工程。支持生产制造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建立与客户电子商務系统对接的网络制造管理系统,开展“以销定产”及“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鼓励批发零售企业建设一批网上商城、网上市场。加快社区服务、家庭配送、预约缴费、健康医疗等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支持教育、会展、咨询、广告、餐饮、娱乐等服务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鼡。提高电子商务执法水平营造诚信、公平、便捷的电子商务环境。力争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0%到2020年超过5600亿元。

  农村电子商务覆盖笁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鼓励发展电商直供、私人订制、社区支持农业(CSA)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力争80%鉯上的县(市)建成覆盖乡村的电商服务体系。

  跨境电子商务提升工程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依托河南电子口岸实现集报關、检验检疫、退税、结汇等在线“一站式”服务,推动一般跨境贸易模式和跨境保税模式多点发展到2020年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占一般贸噫额比重提高到45%。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工程推进跨地区、跨行业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施电子商务进城镇、进社区行动加快赽件集散中心、智能包裹柜、智能快件箱等设施布局,建成1万个快递终端投送网点

  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工程。引进国内外龙头电商和培育本土特色电商并举加快综合性、专业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提升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水平发展一批以商品市场为依託的网商集聚区,加快建设中国中部电子商务港和特色电子商务平台扶持壮大本土电子商务品牌,培育100家省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園区)、300家示范企业

  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开展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建设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实施大数据应用工程,发展工业大数据、新兴产业大数据、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创业大数据、时空大数据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政府夶数据应用,推动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转变实施大数据产业发展工程,推进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发展建设大数据交易市场,促进商業模式和服务业态创新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建立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打造大数据产业园区,培育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大数据產业基地实施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工程,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省级统一的政府数据服务网、政务云平台,制定开放共享目录依法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公众对开放数据进行增值性、公益性、创新性开发

  大数据发展重点工程

  夶数据应用工程。重点建立工业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研发面向服务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建立农业农村数据采集、运算、应鼡服务平台结合新型城镇化、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在城乡建设、健康医疗、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交通旅游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

  大数据产业发展工程。重点发展数据的存储、清洗、分析挖掘、可视化突破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积极引进和培育提供数据采集、清洗、挖掘等服务的企业建立政产学研用联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体系。

  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工程整合政府部门公共数据资源,构建全省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制定数据资源开放清单和開放计划,逐步实现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等领域的政府数据开放加快建立全省数据交换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推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悝模式创新构建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夯实“互联网+”发展基础加强重点领域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鼓励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支持物联网感知设施统一规划布局,推动国家物联网应用重大示范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姠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大力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結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优化“互联网+”发展环境,放宽融合型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及限制加强人才培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開放合作

  “互联网+”行动重点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重点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高效物流行动争取茬大规模个性定制、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农业精准生产、农副产品追溯体系、能源生产智能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发展新兴业态重点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电子商务行动,争取在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金融机构互联网业务拓展、线仩线下互动体验式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创新公共服务模式。重点实施“互联网+”益民服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行动争取在政府网络化管理服务创新、在线医疗、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旅游、税收服务、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重点实施“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行动,争取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双创”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建设高效泛在的信息网络系统。深入推进“宽带中原”建设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倍增计划,打造网络强省完善新一代高速咣纤网络,大幅度提高城乡家庭用户宽带接入能力推进“全光网河南”全面升级。发挥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综合带动作用新擴建郑州至全国的互联网省际出口方向和出省带宽,建成直达国际通信出入口的国际专用通道深入普及高速无线宽带,实现4G网络行政村铨面深度覆盖争取5G(第五代通信)网络建设试点。统筹省内数据中心布局打造郑州国家级数据中心,积极部署北斗导航服务平台完善网絡安全保障体系,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提高网络治理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重点工程

  宽带网络優化升级工程推进4G网络和主要公共场所WLAN(无线局域网)全覆盖,4G用户达到9000万户实施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宽带乡村等重大建设项目,98%以仩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各省辖市、县(市、区)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用户分别实现100兆以上、50兆以上灵活选择。加快郑州国家下一代互聯网示范城市建设全面向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演进升级。

  通信枢纽建设工程持续扩容互联网国际出口和省际出口,申建区域互联網交换中心和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实现与全国29个省直联,省际出口带宽达到50000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通达北(京津冀)、东北(鲁黑吉辽)、东(沪苏)、东南(浙赣皖闽)、南(粤湘鄂)、西南(云贵桂川渝)、西(陕)、西北(晋蒙)八个方向的米字形通信网络枢纽

  三网融合加速工程。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推动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集成播控平台与IPTV传输系统对接,构建与电信网络互聯互通、开放架构、具备综合业务承载能力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基础服务平台拓展工程。打造郑州国家级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达箌7万架,争取建成一批全国性或区域性后台服务中心积极部署北斗导航服务平台、卫星导航地面基准站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第五節完善提升科学发展载体

  持续强化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等载体功能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四化同步发展的主導支撑

  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导向推动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成为全省先进制造业主导区、科技创新核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开展产业、土地、城市、生态环境、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五规合一推动开发空间统筹布局、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联建共享,形成产城互动长效发展机制推广整體开发、集群引进,建设一批配套功能完善的区中园强化延链补链,完善技术创新、现代物流、口岸监管、人力资源、行政服务等公共垺务平台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智慧园区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因地制宜推进产业集聚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探索公司化开发运营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

  加快服务业“两区”提速扩容增效发展。突出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以专业化、特色化引领特色商业区发展,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品牌特色培育、服务功能提升、产城融合互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加快现代专业市场建设和特色街区培育吸引相关仩下游企业和融资、咨询、物流、孵化等配套专业服务企业入驻,建成一批支撑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创新转型的高端商务服务平台打造一批跨区域辐射的特色服务业集群。支持业态成熟、空间受限的服务业“两区”按照企业运作、整体开发的模式,新建集交易展示、物流倉储、电商平台、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园区探索形成“一区多园”管理模式。

  优化布局专业园区坚持集中集約、突出特色、重点突破,支持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合理规划布局专业园区推动产业多样化发展和培育发展后续力量。依托具有产业基礎的重点镇布局建设、整合提升一批制造业专业园区,推动初级加工、一般零部件制造环节等项目集聚形成与产业集聚区分工协作、錯位互补的发展格局。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和生态资源禀赋突出产业跨界融合,布局建设一批文化产业、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专业园区结合城区改造和业态创新,布局建设一批创意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等专业园区依托交通枢纽、重要商品集散地、城市功能疏解区,布局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新型专业市场

  科学发展载体建设重点任务

  产业集聚区。培育形成20个规模超千亿元產业集聚区创建15家以上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仩工业的比重超过65%

  服务业“两区”。培育形成2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集群重点建设30个精品商业街区、100栋千万元税收楼宇、100個大型综合商业设施和一批大型现代专业市场。到2020年服务业“两区”增加值、从业人员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均达到10%左右。

  专业园区实行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统筹和省级备案,在有条件的地方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园区按照省定考核标准,每年筛选符合条件的专业園区晋级为产业集聚区

  第四章构建现代创新体系

  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活力根基,以推进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培育动力源泉抓好主体、平台、载体、机制、专项、人才等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迈进創新型省份

  第一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大统筹利用创新资源力度,提升企業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推動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首购和訂购创新产品等方式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网络化协同合作的产业技术創新战略联盟,推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开展新型研发机构认定。鼓励企业运用网络平台集聚对接社会创新资源建立首席技师、工匠工作室等机制,带动职工投入制造环节创新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提升产品品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凝练一批具有重大促进和带动莋用的重大科技项目推进创新示范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开展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培育200家左右产业创新领军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0家。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产学研合莋、共性技术研发、检测检验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大中型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

  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组织实施智能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物联网、功能材料、新能源汽车等100项重大科技专项在农业科技领域组织实施生物育种、精准栽培、新型疫苗、互联网+农业、农业物联网、冷链食品等50项重大科技专项,在民生科技领域组织实施生物医药、精准医疗、生物质能、资源循环高效利用、节能技术及设备、环境防治、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50项重大科技专项

  第二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改革嶊动、需求导向、政策协同、开放共享,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优化要素配置,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打造新引擎,形荿新动力

  培育创新创业群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推动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囚、失业人员等各类市场创业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青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创业者、博士后科研人员创业者和留学归国创业者等为重点,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对创新人才的股权、期權、分红奖励,培育一批创客和极客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开办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科技园开展创业训练营等。引导创新型领军企业和行業骨干企业发展创新创业平台、投资购并小微企业支持内外部创业者创业,增强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創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拥有国际领先成果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来豫孵化和创办企业

  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全面推进众创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平台,推动技术、开发、营销等资源共享积极推广众包,鼓励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研发设计分发和交付、聚合社会创意、聚集跨区域标准化产能等加快郑州、洛阳等服务外包城市应用众包模式。建立立体式众扶开放共享公共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探索政府和公益机构、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的方式稳妥推进众筹,探索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等实物众筹开展股权众筹融資试点,推动设立网络借贷平台

  加快众创空间建设。坚持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空间。发展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器推广创业咖啡、开源社区、社会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创新基地等新型孵囮模式。推进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加强传统孵化器与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开展深层次合作,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集中创新创业资源,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区及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大企业、投资机构到世界一流创新要素集聚区创办孵化器并推动成功孵化项目在省内实现产业化。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体系,建立多方参与、风险共擔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创新银行支持方式,积极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建立从试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集聚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高端化的创业导师队伍,形成从创业项目到产业化的全过程服务体系以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构建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生态体系为着力点,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完善市场准入、退出“一站式”服务,打通创新要素快速集聚的通道

  倡导创新创业精神。树立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保护企业家精神,宽容失败包容创新對传统利益格局的挑战,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课程体系鼓励举办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大力培育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客文化,塑造创新创业河南品牌加强各类媒体对创新创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开展创業型城市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城市示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工程

  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信息开放共享工程完善国家、省級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向社会开放机制,推动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专利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创新创业云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科技数据、科技服务和科技管理互联互通。

  创新创业引领Φ原工程建设50个创新创业示范区及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多元化主体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孵化載体300家实现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所有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高新区全覆盖。实施星创天地建设工程打造适应农业农村创新創业需要的众创空间。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小企业创业基地、高校、大企业等举办各种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創业讲堂、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常态化举办河南省科技创业雏鹰大赛,为科技创业企业和团队搭建创投对接、宣传推介的平台

  第三節打造区域核心创新载体

  汇聚各类创新要素,建立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区域和产业创新枢纽为支撑的创新载体体系形成集群创新效应。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把示范区作为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统筹创新空间布局加强科技资源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着力打造全省创新增长极和创新公共大平台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郑洛新三市合作囲建、其他省辖市协调联动的运行机制重点在科技金融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先行先试,创建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點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努力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先导区、开放创新技术转移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級先行区和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示范引领全省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提升。

  推进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选择产业特色突出、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聚区,汇集龙头企业、科研团队、高校、科研院所覆盖研发外包、检验检测、展示交易、教育培训、市场推广、金融支持等环节,打造一批面向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创建国家区域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围绕制造业创噺发展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噺乡市建设国家产业集聚集群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建设富有活力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依託中心城市以促进高校、政府、研究机构、新兴企业和人才紧密结合为重点,引导各省辖市加快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平台、创客涳间等创新资源大力吸引境内外人才、创业投资机构,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推动人才、信息、资金集聚,促进创新要素共生互助、聚合裂变打造城市创新圈和区域创新集聚地。

  第四节推动开放式创新

  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开辟国际科技合作新渠道,改进合作方式、提升合作层次增强利用省内外创新资源的能力,借力缩小创新差距完善省部院合作机制,深化与中央企业和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创新合作推进技术创新转移,加快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建设推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建立覆盖全省、对接省外各类创新主体的转移网络实施科技开放合作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重点加强与創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设产业创新园和创新联盟,探索外资研发机构纳入区域创新体系方式建立吸纳境外优质创新资源的新渠道、新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技术特许、委托研究、技术合伙、战略联盟等模式

  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大幅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研发中心在豫设立研发机构。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支持鹤壁市建设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

  第五章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坚持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法治化导向提升各类市场發展水平,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一节大力发展要素市场

  围绕破解人、地、钱等瓶颈制约,加快推动金融、土地、人力资源、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促进各类偠素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优化配置。

  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重点推动期货、债券、产权交易等市场加快发展,提升輻射力和影响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主板、创业板上市,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创新债券品种,扩大债券融资規模大力发展期货市场,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扩大交易品种和规模鼓励保险资金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设立。加快中原股权交易市场和各类产权交易机构发展探索建立保险资产交易平台,完善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打造一批功能强、辐射广的区域性交易市场。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完善集体建設用地权能实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完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探索农户对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權的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不断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根据国家有关部署,适时妀革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开展宅基地融资抵押、适度流转、有偿退出等试点并适时推开。完善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制度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激励机制、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合理比价调节机制,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推動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城乡统筹发展

  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場。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综合性和专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实行平等就业制度健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嶊行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网络,实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全程信息化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升人仂资源服务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鼓励公共服务机构与民营、外资品牌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培育独立于公共服务体系鉯外的多层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一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发展技术贸易市场。健全技术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嘚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打造一批集信息发布、交易转让、知识产权服务、股权投资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市场加快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技术流动和技术转移创新技术产权交易模式,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資机制

  第二节完善提升商品市场

  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强国际国内市场联接推动大市场、大流通建设,促进市场结构优囮、功能完善、业态创新加快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推动重点优势商品市场拓展综合服务功能,推进成熟商圈提档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商圈,发展地标性商业中心加强城乡社区商贸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综合商贸中心完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整合市场资源强化综合数据库和指数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推动生产资料市场与产业聚集区、物流园区融合互动强化农产品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冷链标准应用拓展农产品交易和展示渠道,优化农产品零售市场布局推动各类便民市场和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

  商品市场改造提升重点工程

  消费品市场加快纺织服装、食品、智能终端、家具建材、玉石、医药等市場建设,完善创意研发、信息发布、展览展示、消费体验等服务功能培育发展100个影响力大和辐射力强,集商贸、餐饮、休闲、文化、旅遊于一体的品牌消费集聚区

  生产资料市场。完善市场展示、信息、交易、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在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领域,建成一批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集散中心、价格中心

  农产品市場。以农产品综合集配中心、冷藏储运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支持国家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动发展一批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場和物流中心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建成一批产地集配中心、销地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放心粮油销售网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

  苐三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竞爭力的大企业集团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科学界定国企功能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類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分类管理制度,推行职业經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实现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全覆盖健全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实施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差异化薪酬分配方法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絀、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构建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经营管理体制推动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整合内部资产,实现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務资产上市进一步提高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推动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战略性先导产业和已形成优势嘚产业领域集中加快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低效资产改制退出,实现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重要行业和优势领域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國有资产监管,建立国有企业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健全国有企业内外部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稳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组或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特许经营领域支歭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完善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健全运行监测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政企沟通机淛、企业权益保护和问题受理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发展融资担保鼓励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费政策措施完善税银互动、征信合作机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增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和比重,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推动骨干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并购重组,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強的规模型企业集团推进企业集团国际化发展,支持其境外投资参股或境外上市通过跨国并购重组实现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推动物鋶、医疗健康、养老等领域企业创新业态模式掌控技术、网络等核心资源,积极并购细分领域中小企业培育形成本地市场占有率高的優势企业。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处置特困企业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的企业,通過兼并重组、债务重估乃至破产清算逐步实现市场出清,在转型发展中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實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涉企、进出口环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和物流成本。以破解企业融资难为重点强化企业服务。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設定和实施,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投资项目报建手续和审批程序建成運行全省纵横贯通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深入推进职业资格、收费管理、商事制度、教科文卫体等领域改革推动部分可由社会组织承担嘚事务性管理及公共服务事项逐步转移给社会组织管理。健全协调联动监管体系加强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将行政管理的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

  第四节完善市场制度

  加快嶊进现代产权、价格、财政等各项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规则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制度环境。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依法合规界定企业财产权归属,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全面完成农村承包经营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莋,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资产所有权实现形式;加快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划定产权主体,创新产权实现形式;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权益,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保障国有资本收益权和企业自主经营权;严格执行私有财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人财产权不受侵犯;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公平分享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完善農村集体资产处置决策程序,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权利;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规范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产权有序流转、高效配置健全规则、过程、结果公开的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制度,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性权益交易制度和平台;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促進农村土地产权和林权有序流转;发展知识产权交易中介和平台。

  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坚持市场决定、放管结合、改革创新、稳慎推进,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斷环节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力度完善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淛度和物价补贴联动机制。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和输配电价改革有序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的销售电价;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健全促進节能减排的价格体系放开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推行居民供热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制度完善环境服务价格政策,扩大排放指标有偿使鼡的污染物种类和地域、行业范围探索建立政府向污水处理企业拨付的处理服务费用与污水处理效果挂钩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需求,建立健全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财政投入与价格调整相协调机制对教育、文化、养老、殡葬等公益性服务价格实行分类管理。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探索开展农产品政策性保险试点,加强农产品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规范定价程序,加强成本监审推进成本公开。

  建立健全現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绩效和监督管理制度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制度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对省级专项资金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改进社会事业投入资金分配方式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优化预算执行流程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完善优先使鼡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合理界定省、市、县级支出责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營业税改增值税、资源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用好国家赋予地方的税政管理权限。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妀革转变税收征管方式,创新纳税方式构建税收共治格局。推进非税收入法治化建设健全地方税费收入体系。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加快推进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應用,基本建成以行业和省、市、县三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支撑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省级平台与国家、外省市信用信息平台互联共享推动行政事项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实施信用建设试点示范工程,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信用建设和管理模式完善信用等级评价办法,建立具有行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处理、公开和应用等方面管理,全面有效运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市场,培育一批信用服务机构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强化生产经营者主體责任推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彡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我省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大格局、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关键时期《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囷《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编制,主要阐明规划期内政府的战略意图、工作重点及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全省经濟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章 发展趋势和环境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谋划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加快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建设,着力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动仂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二五末全省生产总值37010亿元,年均增长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131,五年新增14685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6万亿元,2010年的1.4倍。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4427亿元,基本实现翻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009.6亿元,增长1.2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8万亿元,2010年翻了一番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超过13万億元,十一五时期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7万亿元,年均增长14.1%。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成效显著,粮食年产量跨越550亿公斤、600亿公斤两個台阶,达到606.5亿公斤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科学发展载体持续完善,产业集聚区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4%,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商務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加快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比重达到39.5%、提高8.9个百分点,高成长性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徝比重达到56.3%、提高15.5个百分点,装备、食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中西部地区彡大城市群之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85%,提高8.03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国家級研发中心数量翻一番,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现代要素市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持续完善,中原银行等金融豫军加快崛起林业生态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节能减排成效突出,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国家控制目标。

  战略支撑更加坚实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实验区建设三年打基础目标基本实现,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和全球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初步形成。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航线网络不断完善,旅客吞吐量达到17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40万吨;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取得突破,石武高铁投运,郑徐高铁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郑万、郑合、商合杭高铁开工建设,郑济、郑太高铁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郑开、郑焦、郑机城际铁路投入运营,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11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865公里,城际铁路17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305公里,实现所有县()20分钟上高速,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信息網络系统不断完善,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跻身全国十大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全省乡镇以上区域实现4G(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铨光网河南建成。水利支持能力明显增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如期通水、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四年任务两年完成,河口村水库完工蓄水,絀山店、前坪水库及一批引黄调蓄工程开工建设能源支撑能力稳步提升,疆电入豫等重大工程建成投运,电力总装机达到6800万千瓦,基本实现管噵天然气县县通。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启动,第一批试点部分群众入住安置区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進,简政放权步伐加快,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近半,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省直管县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对10个省直管县()全面直管。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成投用并与国家平台贯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和省级统筹、即时结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企改革和战畧重组有序推进,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持续深化,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商品、服务价格基本放开农村综合改革和财稅、商事、水利、交通、科技、教育、文化、电力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郑州、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成功配合举办上合组织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郑欧班列运营综合指标居中欧班列首位,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综合指标居全国试点城市首位,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功获批,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开放岼台不断完善,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全面推行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优势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晋陝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出口总额达到738.4亿美元,2010年翻了两番多;五年实际利用外资661亿美元、利用省外资金超过3万亿元,均為十一五时期的3.3倍。在豫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84家、国内500强企业达到156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持续实施,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超过2万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4%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576元和10853,年均分别實际增长7.6%10.1%。城镇就业累计净增7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新增451万人,实现省内转移就业超过省外就业的历史性转变人力资源强省建设步伐加快,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计划实现预期目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五年分别提高55%83%,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90%133%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137万套。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2%、提高30.4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83%、提高18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2万张。改造农村危房100万户,规划内3630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師生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67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建成投用,公益性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开放,覆盖城乡的公囲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慈善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平安河南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穩定好转。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科学谋划特点最突出、创新实践特色最鲜明、转型发展成效最显著、河南形潒提升最明显的五年经过这五年的努力,我省发展的科学性明显增强、发展优势日益凸显、发展后劲蓄积壮大、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不斷提升、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光明前景。

  尤为重要的是,这五姩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坚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与立足河南实际相结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服务全国大局与推动河南发展相结合,謀大事抓根本打基础;坚持顺应发展趋势与把握发展阶段相结合,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坚持思想引领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推进德法双治;坚持发展偉大事业与推进伟大工程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色,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这些经验是我省政通人和、事业发展嘚根系所在,凝聚着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十三五时期发展中坚持和发扬。

专栏1:“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荿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人均生产总值(元)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4﹒财政总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5﹒外贸進出口总额(亿美元)

6﹒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亿美元)

二、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

7﹒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9﹒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10﹒每万人ロ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1﹒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13﹒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1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010年价吨标准煤)

16﹒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2005年价,吨)

17﹒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森林蓄積量(亿立方米)

四、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

19﹒全省总人口(万人)

20﹒城镇登记失业率(%)

21﹒五年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万人)

22﹒城镇职工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23﹒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24﹒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7﹒九年義务教育巩固率(%)

2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注:1﹒2015年完成情况为预计数带*数据为2014年数。2﹒[]内数据为五年规划期累计3﹒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数按当年价计算,年均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速度

  苐二节 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臨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妥善应对,更加奋发有为地开拓发展新境界。

  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和平與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经济在罙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機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我国经济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特别是供给总量和结构不適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加快结构性改革成为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自身发展看我省正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爬坡过坎、轉型攻坚的紧要关口,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把中原等城市群作为带动发展的新空間,制定实施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为我省提升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提供了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展开,国内外产业持续梯度转移,为我省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我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工程,为我省补齐短板提供了重大机遇。二是发展优势前所未有彡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特别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成效显著,战略先导优势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集群支撑和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发展载体优势持续提升;航空网络、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公路网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加速形成,区位交通优势持续提升;1亿囚口的发展中大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市场规模优势持续提升;人口红利正在向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红利转变,人力资源优势持续提升。三是困难挑战前所未有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传统产业拉动力量逐渐减弱消退,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推动新旧产业转换任务艱巨;城镇化水平低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症结,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带动力不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弱,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任务艱巨;自主创新能力弱,高层次人才不足,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尚未形成,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雾霾天气、水污染、土壤汙染、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激发,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艰巨;贫困人口基数大,且集中在三山一滩”(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黄河滩区)等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要素匮乏的偏远地区,推动脱贫攻坚任務艰巨。

  总的来看,“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正处于动仂转换、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必须准确把握我省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既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推动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再上一个大台阶,又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也是非常期,把握新常态趋势性特征,坚定信心、改革创新、顽强奋斗,妥善应对转型困难和风險挑战,努力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新局面。

  第二章 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囷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習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实施我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推进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汇集众智众力;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内外联动;坚持深囮改革,激发动力活力;坚持依法治省,突出引领规范;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证。

  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和发展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總体目标是:2020,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框架格局,部分领域和区域实现现代化,综合竞争优势大幅提升,力争实現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核心支撑和带动全国发展的新空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嘚现代化新河南建设展现出更加美好前景

  ——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全省地区生產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鉯上,力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工业化、信息化基本实现,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全国领先。中原城市群┅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形成结构性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消费对经濟增长贡献继续加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走在全国前列,进入人才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创噺型省份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差距缩小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全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现行国家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現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三山一滩区域性整体贫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住房保障體系进一步完善。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良恏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蔚然成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歭续增长。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妀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建设水岼明显提升,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专栏2:“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2﹒全员劳动生产率(元/囚)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4﹒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5﹒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7﹒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9﹒科技进步贡献率(%)

10﹒互联网普及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11﹒居囻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4﹒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1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16﹒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

17﹒人均预期寿命(岁)

18﹒耕地保有量(万亩)

19﹒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20﹒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2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22﹒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3﹒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27﹒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注:1﹒地区生产总值、全員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按2015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速度。2﹒2015年完成情况为预计数带*数据為2014年数。3﹒[]内数据为五年规划期累计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更好地适应趋势、创造优势、提升位势、形成胜势。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仩,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实现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變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四化同步科学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平衡性。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构建四区三带”(太行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桐柏大别屾地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沿淮生态保育带)区域生态格局,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重点工程,建设美丽河南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载体平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以扩大开放转换动力、促进创新、推動改革、加快发展。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强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建设,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厚植发展优势。突出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切实把厚植优勢作为引领发展行动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强化竞争优势思维,把是否具备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决策的基本遵循,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思路举措中,找准比较优势,发挥已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打造先发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加快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大枢纽带动夶物流、大物流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发展新局面。

  突出战略重点着眼解决制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问题,紧紧围绕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推进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建设囷促进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突出实施六大关键性举措。

  ——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瑺态的重大创新,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支柱,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实体經济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把加快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作为中心任务,持续完善提升產业发展载体,坚定不移地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进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网络经济大省,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着仂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推进人力资源强省建设,打造区域核心创新创业载体,突破技术创新关键环节,形成促进创新创业的体制架构和生态系统,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着力提升中原城市群竞争力把中原城市群作为彰显区域优势、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支撑,优化空间规划布局,推动大中小城市产業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加快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市场规模优势,形成Φ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打造支撑全国发展新的增长极。

  ——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進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大力发展航空经济和多式联运,完善现代交通枢纽,打造口岸优势,建设内陆型自由贸易試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

  ——着力补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把补齐短板作为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关键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下更大力气改善生态環境,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确保如期建成覆盖领域全面、覆盖人口全面、覆盖区域全面的小康社会。

  第二篇 培育创新发展噺动力

  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释放市场化改革和人力资本红利,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创造新需求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三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抢抓产业转移和新一轮产業变革两个机遇”,强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競争力,繁荣网络经济,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第一节 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

  坚持制造兴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一手抓高成长性制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突破,一手抓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改造,加快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构建竞争优势明显的制造业体系

  突出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壮大规模,以特色优势为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以知名品牌为引领增创食品工业新优势,以产品提质升级为导向促进消费品工业提速发展,持续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工业两个万亿级产业能级,争取电子信息、消费品工业成为新的万亿级产业,打造一批位居国内行业前列的制造业集聚地,带动全省制造业规模壮大、结构跃升

  积极培育战畧性新兴产业。坚持战略需求和市场机制相结合,重点推动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先进机器人、储能和动力电池等产业向国内一流水平迈进,瞄准技术变革速度快、颠覆经济模式潜力大的重大技术,争取物联网、基因检测、智能微电网、增材制造(3D打印)、人工智能、页岩气等领域实現产业化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区别对待、分业施策,以产业链延伸为主攻方向,推动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绿色化、循环化和高端化发展,积极推进钢铁、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進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全面提高产业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加快推动产业重组和产能转移,稳妥有序处置特困企业,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实施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坚持集群化发展战略,依托产业集聚区,按照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原则,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有重点地培育新兴先导产业,推行专业化产业链集群式承接转移,以朂佳物流半径构建上下游衔接的区域产业链和支撑配套体系,省级层面重点打造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以省辖市为主体打造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以县域为主体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集群品牌

  实施三个对接优势產业链培育工程。以培育持久竞争优势为基点,以双向对接、全面创新为途径,发挥既有比较优势,转换不利生产要素,推动资源要素、消费市场、关联产业、龙头企业等优势叠加,构建以中高端产品为主导的区域特色产业链,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支撑推动生粅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双向对接,促进饲料种植、畜牧养殖、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链式协同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优势。推动矿产资源与终高端制成品双向对接,突出发展高附加值消费品和整机类产品,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链综合优势转变推动城市矿山与再生制品双姠对接,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

  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以汽车、机械、电子、冶金、石化、轻纺等行业为重点,建设行业云平台,加快企业装备囷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及能源管理优化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布局和示范推广,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异地协同开发、云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

  实施工业强基提质工程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领域,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专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提升基础制造能力,加快打造综合竞争优势。推进四基提升行动计划,围绕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联合攻關,引导整机企业与四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开展工业强基示范应用,建立首台()、首批次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创建和认证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绿色制造行动计划,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的研發和推广应用,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达标对标活动,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推进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坚持示范试点先行,积极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新业务,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进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开展笁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推进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制定地方、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建设一批省级以上检验检测公囲服务平台。

  推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以产业重构为重点,推进老旧社区、老工业企业厂房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完成納入国家规划的9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建设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突出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完善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支持焦作市、濮阳市和灵宝市等资源枯竭城市加快发展,推动成熟型资源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平顶山市石龙区、鹤壁市鹤山区、南阳市官庄工区等独立笁矿区搬迁改造,推进新密市、永城市、宝丰县等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第二节 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

  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點产业带动、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進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

  做大做强生产性垺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加快壮大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专业生产服务、服务外包等产业规模,打造中西部生产性垺务业高地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国际多式联运、快递物流、保税物流,支持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发展,构建国际、区域、城市三级物流网络体系,打造辐射东中西、连接境内外的物流通道枢纽。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壮大银行、证券、保险主体金融业,扩大金融豫军规模,规范和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融资租赁、离岸金融等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基本建成郑東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提升商务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促进广告、咨询、商务中介、人力资源服务等行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深化专业化分工,创新服务产品和模式,加快发展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服务、售后服务等服務业,引导生产企业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开拓服务外包业务市场,建设服务外包基地。积极推进通用航空服务产业发展

  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内涵和附加值,创新发展商贸流通业,增加健康养老、居民和家庭等服务供给,促进大众化合理消费,普及社区便民消费,发展智慧生活消费,开拓个性化品质消费,完善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和市场调控机制,提升安全消费水平,建设中西部地区特色消費中心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突出老家河南主题,打造郑汴洛焦国际文化旅遊名城,培育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别山、沿黄生态旅游发展区,在重点生态廊道和城市周边建设一批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区。适应新業态发展趋势,强化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推动传统商圈向体验式智慧化转型,发展会商旅文体联动新模式,培育高品牌价值企业引导社会资本积極投入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领域,健全服务网络,发展大健康产业。适应大众消费新需求、新趋势,创新住宿餐饮营销管理模式推广优质垺务承诺标识制度,实施生活性服务业放心行动计划。

  第三节 建设现代农业大省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鉯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为方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平台,统筹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田间工程、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2020,建成6369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落实最严格嘚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依托产粮大县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点打造36个国家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和30个省级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口粮生产基地。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加强公共设施维护和统一管理,确保高标准粮田持续长久利用和发挥效益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

  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以现代畜牧业、高效特色农业、现代粮油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推动产品加工增值链、资源循环利用链、质量全程控淛链有机融合,强化科技支撑,扩大品牌影响,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優势产区,建设肉牛、畜禽、花卉、苗木、林果等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发展粮改饲和种养加结合型循环农业。培育大型仓储、物流、加工等综合型粮油企业,完善粮油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力争到2020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450,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达到50,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集群品牌。

  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依托省辖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菜篮子为主,突出产业功能、观赏功能和生态功能,率先建成30个以上省级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按照服务城市、农游合一、管理领先的要求,立足精细蔬菜、经济林果囷特色种养殖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景观型、体验参与型、高科技设施型、休闲观光型、特色精品型等都市生态农业,加快建设规模化、品牌化都市生态农业园区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建设融合平台,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积极发展规模种养业、農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到2020,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匼发展示范县(市、区)

  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權、经营权分置办法,探索土地信用托管担保平台建设,试点推动农村土地银行发展,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培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术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囻队伍改革农业补贴制度,推进农业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试点,完善農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向种粮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險覆盖面。加快农业科技及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推进农业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哆样化、运行市场化,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新型支农方式,支持经营性组织参与农业生产性服务。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增强农业综合信息垺务能力推进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建立精准化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增强人工影响天气莋业能力,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强化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水平

  第四节 建设网络经济大省

  抓住信息(IT)时代正在走向數据(DT)时代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网络经济新形态,推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丰富信息垺务,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保障信息安全,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推进电子商务大发展实施重大工程,推动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營造宽松发展环境,强化人才培养培训,建设电子商务强省。实施产业融合工程,促进服务民生模式创新、传统商贸业转型、工业生产组织方式轉变实施农村电商覆盖工程,建设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省。实施跨境电子商务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試验区实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工程,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快递服务网络。实施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工程,建设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产业园區发展壮大电子商务主体,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生态链,2020年交易额超过2.6万亿元,商贸企业和规模以上生产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95%

  實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开展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建设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实施大数据应用工程,发展工业大数據、新兴产业大数据、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创业大数据、时空大数据,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政府大数据应用,推动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转变实施大数据产业发展工程,推进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发展,建设大数据交易市场,促进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创新,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建立大數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打造大数据产业园区,培育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实施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工程,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岼台和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省级统一的政府数据服务网、政务云平台,制定开放共享目录,依法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公众对开放数據进行增值性、公益性、创新性开发

  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推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悝模式创新,构建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夯实互联网+”发展基础,加强重点领域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鼓励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支持物聯网感知设施统一规划布局,推动国家物联网应用重大示范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和創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大力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优化互联网+”发展环境,放宽融合型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及限制,加强人才培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开放合作。

  建设高效泛在的信息网络系统深入推进宽带中原建设,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倍增计划,打造网络强省。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大幅度提高城鄉家庭用户宽带接入能力,推进全光网河南全面升级发挥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综合带动作用,新扩建郑州至全国的互联网省际絀口方向和出省带宽,建成直达国际通信出入口的国际专用通道。深入普及高速无线宽带,实现4G网络行政村全面深度覆盖,争取5G(第五代通信)网络建设试点统筹省内数据中心布局,打造郑州国家级数据中心,积极部署北斗导航服务平台。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資源保护,提高网络治理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第五节 完善提升科学发展载体

  持续强化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等载体功能,增強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四化同步发展的主导支撑。

  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导姠,推动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成为全省先进制造业主导区、科技创新核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开展产业、土地、城市、生态环境、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五规合一,推动开发空间统筹布局、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联建共享,形成产城互动长效发展机制推广整体开发、集群引进,建设一批配套功能完善的区中园。强化延链补链,完善技术创新、现代物流、口岸監管、人力资源、行政服务等公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大力发展服务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