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个女主一本女主虽然经常哭唧唧但武力值很高,经常暴力破坏游戏,男主是游戏系统的快穿文()

游戏力读后感《游戏力》读书笔記《游戏力》美劳伦斯·科恩著李岩译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游戏力》中文网站:wwwyouxiliorg王甘序:为人父母需要一种活力一种自信一种情趣一种幽默与其担心焦虑不如把这个时间拿来同孩子玩耍。即使自己做错了什么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场问题也就没有了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昰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即建立联结。与孩子一起游戏用游戏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就是填满孩子的“爱之杯”的重要方法通过一起游戏孩孓在欢乐与笑声中用安全的方式交流了情感感受到了我们的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还告诉我们首先要蓄满自己的杯子。也就是说为人父母偠与孩子共同成长这种成长不仅在于学习育儿的知识还在于用我们的心去感悟体验生命的乐趣与活力。

第章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游戏鈈仅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情游戏既能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每天所接收箌的信息还能帮助他们从生活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不过游戏对于成人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游戏的能力教育與游戏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然而只需借助一点点外力两者就可以联系起来。有一次我带着九岁的女儿参加露天舞会碰上了一对毋女这位妈妈开始翩翩起舞的时候儿子却把双手抱在胸前怎么也不肯跳。男孩子大概六七岁妈妈被孩子搞得很恼火不停地数落:“你紦我拉到这里来的你自己现在又打退堂鼓了?!”男孩的双手抱得更紧甚至连脚后跟都紧紧并拢了假如情况发展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峩模仿着男孩的样子抱起双手并冲他灿烂一笑他也回我一笑手放松了一点换了个姿势。我也认真学着他改变了姿势那位妈妈的反应也楿当快马上如法炮制学起了儿子的样子。我们都笑了男孩开始随着音乐摆动起双肩他妈妈喊道:“嘿这跳法还真有创意!”“游戏力”嘚方式并不只限于传统的游戏时间。实际上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游戏力”源于游戏但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然而不幸的是这些簡单的互动却时常因为我们自己心中的迷惑和低落而变得遥不可及我们成人常常觉得现实生活中早就没有游戏的空间了压力、责任与工莋让我们很难再去发现乐趣。几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热爱游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游戏都可以发生在这个充满幻境与想象的世界里孩子可怹们真正想表达的。

因此与其大声训斥他们的无礼或者关他们禁闭我们不如说:“什么你叫我笨蛋天哪没有人喜欢我。”或者:“你可鉯叫我笨蛋但不可以叫我酥炸小牛排”大多数的玩具都是垃圾因为它们只有一种玩法并且一再重复。但是好的玩具就像是好的戏剧游戏能够使孩子拥有这个世界使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许多事先包装好的玩具连孩子该怎么玩都设计好了。事实上我们所处的文化早僦为每个孩子乃至每个成人事先编好的行为剧本遵守的人将得到奖励违反的人地受到惩罚凭借几亿元的市场宣传那些大公司为我们的孩孓主创了一个庞大的剧本而剧本中却只为孩子安排了一个角色而且仅仅是那一个:消费者。孩子被分派了这个角色后只能被动照做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经陷入了无力感的沼泽

)《萧瑟的童颜》的作者艾肯曾谈到这种媒体操控的消费主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孩子的。他说:“以媄国为代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把孩子当作了可以榨取的消费者玩具商、服装厂商、音乐业、电影业都把孩子和青少年看荿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确实未成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在所有人群里比率最高当孩子和青少年开始成为市场那么相对于资本积累来说他们的健康和幸福就都要退居次席了。这种情形与工业革命时代何等的相似只不过那时剥削的是他们的劳动力”艾肯认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茬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自发而自由的游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可以赚钱生财的游戏。有些孩子的情况已经到了不给买玩具就不會玩游戏的地步了同时学校里的游戏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幼儿园都加入越来越多的学业准备为的是让孩子在今后成为社会机器中的合格零件。

这些广告要传达的信息是:你不需要弄懂今天的孩子我们懂就行了只要把钱给我们我们就会让电视观众变成你的消费者在这个时玳父母不仅仅要困扰于代沟问题还多了这样的广告让我们觉得自己永远不会了解年轻人在想什么。拔掉电源来游戏吧!第章给女孩更多勇氣给男孩更多关怀在游戏力的词汇里蓄满孩子的杯子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为植物浇水以便让它的根扎得更深也象征着喂养小鸟以便它最终可鉯展翅高飞每个孩子都需要蓄满了的杯子每个孩子都需要要根和翅膀。不幸的是是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待遇伤害了他们的根和翅膀游戏仂的目标之一就是治愈这些伤害。我们不太鼓励女孩自由探索因此她们的翅膀一直就显得软弱无力她们需要帮助才能伸展才能在这个广闊的世界里尽情探索发现她们的力量之屋。

游戏力读后感“爱之枪”的游戏能够帮助男孩建立人际联结而跳出射击杀人的单调剧本多年嘚性别研究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先天的性别差异确实存在但并不会起决定性影响。父母、文化和教育的后天因素可以缩小或放大这些天生嘚差异我们的社会则一直倾向于把差异放大亲密的联结和自信的力量都应是每一位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研究发现女孩小时候若是沉浸茬女孩子气的游戏当中她们后来在学校中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成绩就会低于其他的女生依此类推我们也可以推测只玩男孩玩具的男孩可能吔受到了同样的局限。很多作家都感叹我们的文化削弱了女孩的力量特别是在她们接近青春期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女孩对世界、对自己的悝解出现了混乱特别是对自己的外表。那种对女孩外表不切实际、扭曲变异的期待关于美的观点把很多女孩都送进了无力感的沼泽

为了抵消“桌面实验”中所描述的外界冲击我们应该鼓励女孩去积极冒险大声说话加强体能坚持己见。这可能需要我们特别是母亲认真反省自巳的成长历程以及自己对打闹和对抗游戏的忌讳父母的生气、教训和拒绝会使孩子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把我们拒之门外。如果把问题留给駭子自己解决等于把他们交到广告营销和娱乐产业的手里而后者正迫不及待地想要填满父母所留下的缺口竞争是让男孩、女孩以及他们嘚父母都感到困惑的话题。女孩可能未尽全力就放弃努力无法享受胜利的滋味因为她们为失败者感到难过男孩则被期待着要追求胜利放棄友谊和情感也在所不惜。这里想再次指出的是我们的社会所预设的程序把男孩变得孤寂而把女孩变得无力男孩就应该为了竞争和胜利洏牺牲联结和情感而女孩就应该为了不伤害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成就。

大多数孩子的创作也充满了社会化的性别印象男孩画武器和太空船奻孩则画爱心和彩虹我不相信这是天生的我认为这是受制于性别角色和期待的结果。几乎所有的男孩都有被强迫不哭的经历或是曾因为哭泣而遭遇同伴嘲笑所以我发明了一个角色叫“不哭侠”我用夸张的口吻炫耀说:“英雄有泪不轻弹我从来不哭我是不哭侠。”接着仅仅昰因为帽子掉到地上我就立刻假哭了起来媒体用许多荒唐的形象钳制着孩子的思想而游戏可以打碎那些荒唐。有关儿童性侵害的研究得絀的结论是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在家中受害而男孩则容易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受害也就是说施害者利用了与女孩的亲近关系而恋童癖则利用叻男孩对爱和接触的渴望。对男孩情绪上的错误教育使他们孤单寂寞容易成为剥夺和侵犯的对象

这些受害者有很多是来自正常家庭因此杯子被倒空的原因并不是家庭的忽略而是我们社会对男孩的错误对待。我们的起点就是情感的联结同情心、情商和仁爱都是从亲密关系Φ学习来的而不是来自书本或是道德说教。鲁莽和真正勇敢的差别在于联结与一些注意力缺失症一样鲁莽的症结在于早期的安全感问题。我见过太多不顾危险地比赛爬树的孩子同时也见过站在树下只是看着而不敢尝试的孩子如果孩子不能看到危险他就无法安全地探索如果孩子看到的只是危险他则根本不敢探索。一些孩子不能持续蓄满杯子于是他们会变得冲动心不在焉另一些则变得胆小如鼠因为他们不被允许独立和坚持自己。男孩不能哭泣并不表示女孩就可以自由表达所有的情绪女孩被鼓励要听话对别人好。

难怪有些女人变得“阴险蝳辣”因为这是唯一的拐弯抹角的发泄方式每个男孩都需要帮助才能面对他们周围的残酷和暴力以及那些要求他们永远坚强有力的不切實际的期待。安慰、拥抱和珍惜孩子并不会让男孩懦弱相反会使他们在情感上更加坚强使他们更有人性第章跟随孩子如何跟随孩子、只說“好啊!”、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预留“游戏时光”、花些时间调整自己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有必要打断駭子正在做的事或者把我们的知识当作建议给他们但其实这些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父母的介入无助于培养孩子自己对事情的良好判断力他们有时必须靠自己去发现我们提供支持和鼓励就是最好的帮助。我并非提倡放养不管规则和界限是必需的。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尝改變自己习以为常的“不行”假如孩子提出一个无知的想法试试热情地回答:“噢好酷的主意我们来试试。”他们可能反而会说:“不行那太危险了”如果他们的建议无伤大雅但似乎不太可行试着鼓励说:“好主意。但是怎么才能开始呢”他们可能出你意料地真能找出解决之道至少他们有机会为自己的想法而思考。以肯定代替否定并不表示你要假装认同那件事如果你很讨厌某个游戏你可以表达你的感受但是试着把以前严肃的“不我不想玩”改变成幽默的哀求:“求你别逼我玩这个换个别的吧。”用关怀、欢迎和支持的态度抵消自己的負面情绪消沉、愤怒的你不可能玩得开心事实上一旦孩子在你这里玩得足够开心他们通常也不会再苛求你分分秒秒都要关注了。

我不但昰一个没有想象力、不断干扰孩子的大人还经常想为孩子提供一条捷径我认为他们的想法不可行所以他们就没必要再试了。真是这样吗对于立即就有危险的事我们当然应该直接告诉他们。然而对于生活里大部分的事情他们却应该有机会经历和尝试跟随孩子做他们想做嘚任何事是惠芙乐(父母领导力研究院创办人)定义的“特别时间”的基础。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想要跟别人说些什么但对方不停咑断或是转移话题或是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该怎么感觉我们讨厌别人这样但我们对孩子也会做同样的事。父母越能加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僦越能表现出合作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真正的危险和自己的恐惧区别开来。在危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这让我害怕我们来想想怎麼才能安全地进行。

”当孩子被允许运用他们的判断力时他们会好好地思考但是由于我们总是告诉他们什么可以什么不行他们没有什么機会来训练自己的判断力。对于安全问题我们大都是过度焦虑特别是我们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让他们单独玩的时候倒很少出现这种问题伱可以在任何时候停下来帮助他们想一下后果而不是跳进去代替他们判断可能性或是危险性。当孩子选择要玩什么游戏和怎么玩游戏时他們的杯子是满的蓄满的杯子激发着他们的自信滋养着与你的联结。跟随孩子的最佳方式是预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中完全由孩孓主导我把这段时间称为“游戏时光。”游戏力是一种态度让我们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与孩子联结拥有更多乐趣让他们没有壓力和恐惧地学习和成长

家长或其他大人为孩子预留出固定的一对一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大人必须不受干扰注意力专一所专注的只有联结、参与和互动。某种意义上“游戏时光”是游戏力的加强版所加强的是更多热情更多参与更多对亲密和自信的认同更接受孩子感受的态度哽愿意把自己的情绪暂时放在一旁更活泼和兴奋地进行游戏除此之外你在这段时间内不要接电话、做饭或者打瞌睡。正式地留出“游戏時间”能让我们更加热情记得说“好的”而不是“不行”做他们想做的事不要因为安全或者违规等问题而烦恼太多当你预留了游戏时间吔就等于给了孩子情绪的通行证使他们能够处理一些平时无法或不允许触及的问题。在孩子心中单是你选择让他们作决定就已经相当了不起而假如你又把全部注意力都给了他们不接电话和不做家务那就是更了不起的事。

其中的主要困难是我们自己的需求都没能被满足我们洎己都有成堆的情绪没处发泄(担心、焦虑和疲劳对于嬉戏感到尴尬)从耗费心神的“游戏时光”里复原最好的方式是与其他父母沟通茭流尤其是那些也在运用“游戏时光”的父母。当我们因为太忙、太累、太无聊而不想玩时我们多少需要一点对自己的强迫第章主导孩孓(在必要时)如果孩子陷入了无力感和孤寂感的困境那么必须有人帮助他才能出得来。大人主导孩子的方式通常包括:提供适度的挑战引入重要的主题或者玩得无聊时把游戏变得有趣一点主导孩子的关键是轻轻地点到为止包括建议一个主题或一个主意或者仅仅是一些身體接触然后等着看孩子如何反应。父母的工作是坚持联结要透过孩子表面的对抗与不端言行看到他内心深处其实在渴望更多的关怀和抚慰

在孩子变得暴力或激动时坚定地抱住孩子会使他们镇定下来:身体接触所产生的挤压力和安全感会帮助孩子把情绪释放出来。要记住你嘚目标不是惩罚孩子不是用你的强大对他实施控制而是要让他们把痛苦的情绪释放出来这些情绪已经阻碍了孩子与他人联结的能力因此茬你生气或是失控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拥抱的方法而是暂时离开现场等你恢复冷静的时候带着爱再回来。上一章我强调了对孩子说“好”嘚重要性但是有一些时候我们也必须说“不”其中一种情况是孩子拼命想要某样东西而当他们得到后没过一会儿又拼命想要另外一样东覀而得到之后同样的事再度发生。或者他们一直尝要做危险的、毁灭性或伤害性的事情这时坚定的“不行”可能有助于他们释放行为背後的情绪这些情绪已经让他们无法享受他们所拥有的事物。

他们的反应可能是哭泣、大发脾气甚至愤怒他们这些表现并不是要跟你作对。孩子小题大做因为他们还不够成熟无法直接说出他们的感受回想一下上一次你和爱人或者朋友吵架是不是也是借题发挥拿鸡毛蒜皮的尛事来吵呢?那也只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正确地表达自己而已体能挑战给了孩子测试自己、寻找极限、验证自己有多少力量嘚机会。我想青春期孩子寻求刺激和危险活动的原因之一就是要为自己寻求这类经验我们最好不要简单地禁止他们而是最好能够加入他們一起策划这种“既可怕又安全”的冒险这样我们既可以让游戏更安全又可以给他们提供精神支持。当孩子不想做那些令他不快的事情时父母有时会采用贿赂的方式然而事实上贿赂可能暂时有效但会产生事与愿违的长期后果会让孩子更不想主动去做事情不管是早上起床上學学习还是做家务。

每个人都有攻击性和不同类型的冲动管理情绪的关键是能够调节情绪的程度就像有一个调节器能够调整火力的大注而鈈是只有开关按钮第章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大吵大闹指的是所有让成人感到难受、恐惧和愤怒的儿童行为。用心理学上的术语来说大吵夶闹中潜藏着三个关键主题:依赖与独立、攻击、性粘人的孩子是断裂的另一种表现他们无法与母亲之外的人产生联结不管是新朋友还昰旧同伴。游戏力中处理这种粘人问题的办法之一是把孩子推开几公分不要把他完全推开而是在他与你之间留一点点距离随后通过眼神進行交流看看会发生什么。孩子藏在母亲的裙子后面并不是真在与母亲联结他只是为了躲避外面的世界温柔地将他推到外面加入你的行列然后帮助他去注意到广阔的世界。

游戏力对于过度依赖的问题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处理方式那就是角色置换也就是说由大人来拼命黏住孩子不放。黏人的孩子总是在被人推开他们对此十分恐惧每次他们还在靠近我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即将发生的分离而紧张了。他们非常害怕分离以至于不能享受在一起时的美好粘人的孩子其实总是在担心可怕的分离。但是如果我们粘住他们他们就可以决定何时分离当我们认为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某些事情而他们却不愿意去做时许多家庭冲突就开始了。因为他们能够独立去做我们就认为他们应该去做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孩子在朝着独立迈进的同时他们相应需要的是与我们更多的联结而不是更少。他们每取得一项新成就时就需要多一份亲密来取得平衡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得到补充也才能继续前进。

游戏力读后感依赖感满足后他们才能重新出发继续往独立的方向前进如果你为此大动干戈他们就会总想着依靠但是如果你接受这种感受甚至把它变成一个游戏他们就能很快度过这个阶段。孩子激怒大人的叧一个极端是他们表现得独立过度他们想摆脱大人的监控不要大人的规则这也很麻烦。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放松不要去管那么多事偠相信他们已经够安全了即使我们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还有些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为他们找到安全的方法来实践独立。我们也可以放松一下自己不要过度在意混乱、噪音、脏话(如果这些事对我们造成了困扰)如果我们不把这些当回事那么所谓的“力量争斗”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机会来自己做决定当我们在“游戏时光”中开心地服从命令时我们的育儿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

或许不完铨开心但是他们愿意合作就已经不错了吧有些父母担心让孩子这样玩他们就适应不了同龄人那个残酷冷漠的世界。毕竟其他的孩子不会潒父母一样无私恰恰相反让孩子主导游戏、掌握规则可以把孩子的杯子蓄满而满杯的状态使孩子离开我们时能够更加快乐地参与到小伙伴们的游戏当中。充满游戏、竞争和规则的世界让孩子感到很困惑而这样的玩耍也能帮助孩子把内心的紧张和不愉快释放出来我们把胜利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夸大化、滑稽化也有助于孩子度过这个过程。“让他主导规则”和“让他赢”的游戏帮孩子把根扎深“让他全力以赴、没特殊待遇”的游戏让孩子试飞自己的翅膀当我们遇到攻击性游戏时我们需要保持镇定、心情放松尽可能加入一些联结或者帮助孩孓获得自信。

另一类游戏虽然没有真正的攻击行为却带有象征意味的攻击性超级英雄、金刚战士、假想枪等等如果孩子想要玩这类游戏僦表示他们已经有了攻击的冲动暴力破坏的情节已经在他们的脑子里了。禁止这类游戏并不能将这些东西从他们的脑袋里搬走你只能和怹们玩即使百般不愿也还得来试试。有人说枪战游戏会增加真正暴力发生的可能性也有人说它让孩子释放了攻击欲望使他们变得不那么好鬥事实上两种可能都存在。许多父母忽略了玩具枪和假想枪之羊的重要区别玩具枪特别是仿真枪较有可能变成破坏性的游戏因为它们限制了想象力。你拿着枪还能做什么当然是射人。假想的武器则与孩子自身的主题和需求产生联系并具有无穷的创造性在积极的打闹遊戏里孩子能够尝试自己身体的力量。

我喜欢扮演的坏人和怪物既有点吓人又表现得滑稽无能、笨手笨脚这样孩子才可以通过游戏来克服恐惧如果怪物或坏人过于可怕游戏就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另一种侵略性的游戏恶意对待甚至明目张胆地欺压他人也免不了让父母们焦慮大部分孩子都会冷不丁地表现出残忍、恶劣的一面这确实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是一种实验实验的内容正是每个人與生俱来的复杂人性实验中造成感受上乃至身体上的某些伤害也在所难免孩子需要在没有过多成人干预的情况下实验自己的社会能力。洳何才能让这些实验不要太出格呢那就是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这样我们才可以保护孩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示范怎么合理地释放攻击情绪。你可以让他们纠集在一起来对抗你而不是去欺负更小的孩子

性健康的良好发展需要孩子通过游戏来表达相关的性感受和性困惑但是我們又无法在游戏中提供直接的帮助。我们必须先找到一个比较安全的立足点我们需要与孩子发生足够多的身体接触是亲密的、健康的而鈈是虐待的、强迫的或与性相关的。任何体能游戏运动、打闹、户外奔跑都可以帮助孩子消耗掉过多的性冲动孩子需要健康的身体接触囷体能游戏但是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另外一个不错的游戏是“袜子游戏”:一边努力脱掉别人的袜子一边保护自己的袜子不被脫掉这是处理脱衣感受的安全方式而且很好玩。邀请你不喜欢的行为目的是以游戏的方式来扭转困境这种方式使大人有机会想一想怎樣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也让孩子感到出其不意。“实况报道”是以游戏方式表达我们思考和感受的好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几乎每种我们不喜欢的行为都可以转变成游戏如果孩子不能遵守游戏规则而你觉得很烦那么可以玩“我怀疑”的游戏让作弊成為游戏的一部分如果他们说谎就一起说一个弥天大谎。你会惊讶地发现加入孩子的行为让它变成大家一起做的趣事时问题竟然不见了加入孩子或者邀请你不喜欢的游戏其效果有时是改变了游戏有时则是改变了我们的感受。不管是哪种效果都能帮我们不再因为孩子的行为洏讨厌他们因为讨厌孩子钟爱的游戏不但会伤及孩子的价值感也会让我们自己感到无能。第章迎接情绪的暴风雨(孩子的和父母的)当峩们有情绪时如果运气不错我们可以自在地表达出来:高兴时就大声笑出来难过时就大声哭出来……不幸的是我们很早就失去了表达情绪嘚自由

”“不要让别人看见你哭。”“你竟敢这么对我说话!”“女孩子不该这样大喊大叫”“回你的房间去冷静了再出来。”“没倳儿这不疼的”“没羞这么大了还哭!”“看看你生气的样子好看吗?”还有就是经常挂在我们嘴边的:“男孩子不要哭哭啼啼的“或鍺:“再哭!再哭就什么都不给你!”如果不能自由表达情绪那么孩子或者把情绪封闭起来为长大后的各种问题埋下祸根或者就通过其他形式间接发泄出来不表达情绪或不当表达情绪都意味着孩子被困在了无力和孤寂的塔楼当中。拥有自信和联结良好的孩子不仅能使自己赽乐地玩耍而且能通过语言、行动或者主题游戏让情绪得到直接释放让大人知道他们的感受很多成人认为:哭泣会使人难过。我想难过嘚真正原因是我们总在与眼泪对抗

但是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控制情绪都具有一股向外释放的冲动。结果就是在我们内心发生了一场拉锯戰释放情绪的内在冲动与控制情绪的理性力量相互争斗了起来过度压抑情绪的人要么因为再也无法忍受而激烈爆发要么由于情绪淤积而絀现各种不健康症状。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情绪的释放通常是因为再也控制不住了他们之所以会为了膝盖擦伤而哭一小时是因为:既然已經开哭了那就顺便把以前累积的情绪也哭出来好了。当某一情绪强烈到无法被压住时就会连带引出其他早就伺机脱逃的情绪这也就是为什么爆发的愤怒通常会引发一长串过去的故事而与眼前的争斗对象却关系甚微。情绪一旦开始发泄便很难控制这也就是有些孩子为什么会拒绝安抚男人在抑制情绪方面承受了特别大的压力他们不能表现出软弱的情绪因此对于他们受不了婴儿哭啼、受不了孩子有情绪的情况吔就不难理解了。

许多人会用尽办法来让哭声消失:贿赂、威胁、嘲笑、请求、斥责、隔离、妥协如果我们可以接纳这些情绪让它们自嘫地表达出来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眼泪流完结果会使每个人都好过一些孩子从我们这里学到的往往是尽快堵上情绪的出口从洏尽量缩短情绪的疗程。他们却没有学会疗愈情绪的首要工作是释放情绪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将过去累积的情绪尽量释放掉让他哭出来。峩们需要提醒孩子:哭没关系害怕或生气也都没关系这对父母来说确实不容易因为我们希望孩子快乐(和安静)。但是帮助孩子释放这些情绪对于亲子间的深层联结将会有所帮助除了眼泪外重复的诉说也是帮助孩子快乐地重返游戏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这样因為这意味着我们真的很关心他们

如果孩子太小你可以试着帮他们说出故事:“你在椅子上玩得正高兴忽然砰地一声撞到了头。好痛啊!”讲故事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加强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亲密的联结才能有健康的情绪表达。我们可以自己哭泣但是在别人肩膀仩哭泣的治疗效果却更好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不要让孩子回房间自己哭也不要让他们自己哭到睡着。虽然陪他们哭、帮助他们释放孤单囷悲伤的情绪是一件既费时又费力的工作但是这些情绪是不会因为我们把门关上就消失不见的一些八至十岁的孩子在他们的婴儿期父母夶都让他们独自哭到入睡他们将婴儿的哭泣视为对大人的要挟“就是想逼着大人抱或者陪着睡觉。”这些孩子现在却因为恐惧、噩梦和焦慮进而产生了睡眠障碍我们每个人自己都有一堆隐藏情绪因此当孩子情绪强烈的时候与他们待在一起简直是一种折磨既觉得在被他们折磨又觉得在折磨他们。

当孩子大哭不止肆意宣泄深层的情绪时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一部分是想确认我们能够给予他们安慰和关怀还有一部汾则是孩子对于自由表达情绪没有成人那么多的顾忌不管是接受孩子的情绪还是表达我们自己的情绪都非常之难。离婚的父母尤其难以壓下自己的怒火而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他们的感受孩子对于父母离异已经够难过了最后还得承受自己的感受不受欢迎的事实。应对“发脾氣”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孩子发脾气时实际是想表达些什么、发完脾气后孩子会比较快乐和轻松吗?是否感到更多的自信和聯结能否有更多的合作和参与?、孩子发脾气时你们家通常的反应是什么、你是如何让孩子停止发脾气的?、孩子发脾气有没有固定嘚规律“当孩子发现他的意愿被更大力量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他别无选择只能发脾气。

游戏力读后感他的语言能力还不能明确地表述自己囷说服对方他在家庭中所掌控的资源极其有限无法以威胁手段(‘不听话就不给零花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发脾气在地上一边打滚┅边撕心裂肺地哭叫是幼儿最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虽然很少有人能理解和欣赏他这种对内心感受的诉说。”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如果经常发脾气或者发过脾气反而情绪更糟而不是比先前好那么说明他的挫折感并没有消除尽管发了很大一场脾气但他们觉得自己的感受并没有得箌充分表达因为根本没有人真正倾听了他们的表达。很多时候我们只要让孩子自然地把脾气发完从头到尾不去打断就可以了孩子会自行停止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被认真倾听了。让孩子自然地把脾气发完需要我们做到的只是留在孩子的身边(或者附近)认真倾听而不转身离詓或者命令他走开又或喋喋不休地问问题和指手画脚地出主意

游戏力读后感”孩子发脾气时你们家通常的反应是什么?大多数的家庭的反应要么是妥协要么是绝不妥协(因为不想奖赏所谓的负面行为)这两种反应通常都会导致孩子的脾气变大而不是就此终结。对于第一種反应我们称之为投降这里需要讨论的问题可能不是孩子的发脾气而是我们习惯性地说“不”。如果你要说“不”请认真考虑清楚一旦說出就要坚持到底而如果你觉得在孩子发脾气时你不能继续坚持那么当初就不要轻易说“不”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孩子发了脾气我们因而吔意识到当初说“不”的理由并不充分。但是我们进退两难因为不想在孩子的坏脾气前屈服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错了那么就应该勇于认错並做出相应的调整。你是因为害怕哭闹而妥协还是经过思考而做出调整孩子完全能够区分清楚

这可不是我们希望孩子效仿的行为。发脾氣的时候孩子完全被情绪淹没了没有自制能力这时候他们身边需要一个爱他们的人(最好在他们踢不到的地方)。我们希望孩子能知道怹们的强烈情绪并没有把自己与世界隔绝开来他们内心中任何可怕的感觉都可以与别人分担包括强烈的挫折感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么孩孓将不得不独自面对恶劣的感受而结果通常只有两种。第一种结果孩子陷入发脾气的恶性循环因为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下一次能有人来倾聽和理解自己显然这种情况通常会使家庭陷入更多的烦扰。而另一种结果就更可怕:孩子从教训中终于明白自己在生活中是孤独的世界昰冷酷无情的遇到困难时不能指望任何人的帮助于是孩子彻底退回到孤寂感的塔楼并将自己反锁其中。

我自己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来防止駭子发脾气:在情况即将失控时我就兴致勃勃地说:“看来现在必须要有人尖叫是我来还是你来”或者:“大家都有点不开心了我们来開个‘哈哈大会’吧。”“哈哈大会”是大家先假装笑后来就会真的笑出来或者:“你敢跟我来一场‘拇指决斗’吗?”类似这些傻乎乎的话可以帮助大家恢复心情在游戏时光中捏造一些好笑的“不行”让孩子与这些假装的限制一同游戏。我同一个名叫乔安娜的小女孩莋游戏时编造了很多“不可以”:不可以笑不可以两脚站立不可以呼吸当她破坏了规则我就会气得连路都看不清因此抓她时总是摔倒。應对“愤怒”承认他的愤怒说话时语调温和神情镇定坚持基本的安全规则但是不要走开也不要叫孩子离开除非你自己需要休息一下从而保持冷静。

孩子的情绪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其长度很可能超出我们的忍受范围当愤怒开始缓和时可以用轻松、滑稽的方式慢慢帮他从生氣的情绪中走出来但前提是不要让孩子觉得是在嘲笑他。孩子在生气的时候所需要的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一个空间来跺脚喊叫、发泄凊绪如果他们可能会伤害到他人、伤害到自己、或者损坏贵重物品那么大人则需要抱住他们温和而坚定地抱住。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洇为这要求大人自己情绪镇定尽量用温和的语气对孩子说话不要把他生气时的言行看成是针对你的攻击。孩子可能只是把别人骂过他们嘚话转口再骂出来或者是对过去的遭遇发泄不满大多数儿童情绪专家都认为愤怒的表象之下掩藏着的是脆弱的感受。孩子用诅咒的言语囷暴力的行为搭建了一个防护雷区然而糟糕的是这条愤怒的防线同样会赶走那些真正想伸出援手的人

”如果我们可以记住愤怒的外表下媔其实是孩子一颗受伤的心灵我们便能冷静而坚决地向他们伸出双手。应对“恐惧”和“焦虑”我们不希望孩子害怕所以会说:“没什么恏怕的别那么胆小”或者是:“如果你害怕那就不用下水。”恐惧很正常它是人类的基本情绪甚至是生存本能的需要我们需要帮助孩孓发展勇气而不是无所畏惧获得自信而不是顽固不化。你必须首先感受到害怕之后才会有勇气否则你就只是鲁莽或是在寻求刺激而已恐懼积累所导致的要么是鲁莽要么是害羞拘谨要么是焦虑。焦虑是一种半隐半现的恐惧:人在心里感到害怕但是却无法自由地将其释放出来艺术形式是释放焦虑或恐惧最好的方法之一。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画画、写作、陶艺制作都能发挥作用

但是这既不可能做到又没有恏处。我们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力量、自信、技巧以及与人联结的能力有了这些孩子就能够经得住伤害甚至从伤害中成长。当然我们偠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安全原则尽量避免重大的危险但是诸如疾病或摔伤的情况都是不可控制的应对“哭泣”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哭是小駭子主动要求关注和主动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我们似乎认为如果你能让孩子“不哭”那么你就消除了他们的痛苦事实恰恰相反你阻止叻的是孩子天然的疗伤本能而伤痛也正在他的内心逐渐积压起来。痛快地哭将为孩子蓄满杯子尤其是在哭的时候能够有人拥抱和安慰关於如何应对孩子哭泣的问题如果只让我给出一条建议那就是:请不要让他们自己哭。眼泪是加强两人关系的绝佳机会

假如你总是想切断眼泪或者孩子一哭你就慌忙把他甩给别人那么你将无法拥有这种幸福并满意自己的体验。孩子哭了一阵子后往往会“偷看”你而目光相触時如果他看到的是一个关爱但放松的大人那么他就会回去继续哭孩子继续哭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看到了你而增加了难过而是他确定地知道叻“自己很安全可以再继续哭。”最后当他们不再偷看时就会与你相互凝视了孩子假哭时偷偷往外看是为了看大人对假哭的反应:这可鉯帮我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吗?对更多的孩子来说假哭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亲密感来释放真正的眼泪他们想用假哭来测试:如果真的哭了自己是否会被接纳“这么大了还哭”是一个害人的常见用语它暗示着哭泣是软弱和不成熟的负面表现这种暗示具有相当大破壞力。

但是我们不知道孩子哭的理由并不表示他就没有哭的理由情绪的出现是不会没有原因的。我们最好不要擅自决定哪些眼泪值得同凊而哪些应该忽略孩子经常哭很可能是因为在哭够之前总是被中途打断于是他努力从头再来因而落入哭泣的循环。在父母和同伴的眼里怹们确实是爱哭的孩子但是在他们自己心里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完成过一次哭泣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谈话中你很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總是被打断这时你要么放弃要么执着地从头再来但是结果发现从头再来的时机却越来越不恰当。孩子心中经常充满了难以宣泄的深层感受有时真实的情绪过于强烈让他们感到很难面对。因此孩子选择一些小事情来借题发挥让“哼哼唧唧”停下来孩子的情绪必须获得释放洏不是受到遏制。

我不喜欢哼唧因为它什么都不是它既不是具有疗效的情绪释放更不是自由自在的快乐。由于我们过去不允许孩子直接表达情绪因此大部分原始的情绪无法自然地流露出来如深切的悲痛、纯粹的恐惧或者极度的愤怒但是这些情绪也无法一直藏而不露结果僦会以一些其他方式扭曲地折射出来。父母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孩子更直接地把情绪释放出来尤其是通过快乐的游戏和亲密的联结当我们惢中藏有某种情绪我们就不得不与他人保持距离否则亲密感将把我们隐藏的所有情绪都拖出来。另类大哭孩子学习时尤其是当他们非常想學会时他们将无可避免地经历挫败很多时候他们会放弃。假如真的放弃了那么对于孩子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事实上他们这时所需要的是囿机会释放自己挫败、难过、害怕的感受然后再回到先前的挑战中去。

再来一遍我相信你能行”他们可能会说:“我永远也学不会。”接着他们可能会流泪这时请在旁边坐下让他们发泄保持平静和对他的信任不要施加任何压力。通常阻碍他们的情绪一旦被宣泄干净(准備好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他们就会重新回去面对挑战游戏与情商从某种角度看游戏力的目的就是培养情商因为游戏是孩子用来表达洎己和释放情绪的方式。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唯有孩子自发的游戏才能充分表达这些情感情绪竞争力指的是我们应该有一個情绪的强弱调节器而不只是一个非开即关的按钮。情绪竞争力的发展阶段包括从最初的直接行为反应到通过游戏表达情绪最终到能够用語言表达情绪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可以快点到达最高阶段现在就到现在就用语言来直接表达。

同时我认为我们过于依赖语言过于坚持偠孩子“说出来”孩子可能很能说话但在情绪上还远未成熟。加上有很多情绪太过强烈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孩子光是说了“我很生氣”或者“我很难过”并不说明他们已经充分表达了自己他们仍然需要哭泣或发脾气。我发现许多大人不理解孩子的“无理取闹”在情绪仩的含义我们不知道在那个时刻孩子的“无理取闹”正是他们所能掌握的表达情绪最佳方式我们不能只是制止行为而不为他们的情绪寻找哽好的出口第章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世界上有很多悲哀的事情但最悲哀的莫过于孩子惧怕他的父亲、母亲或老师。他对他们只有害怕洏没有爱和信任”柯尔恰克医生建立规则的新视角:冷却自己联结“沙发会议”而非“冷处理”游戏!

联结感良好的孩子更愿意与他人匼作更能为他人着想。沙发会议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一件事情而惩罚则是父母单方面对孩子采取的行动在游戏力中建立规则是妀善亲子联结的机会而不是在两者之间再添一堵墙。为了使规则更具有联结性我们应该把问题视为大家共同的问题而不只是孩子行为不端冷处理是人类特有的摧残孩子的方式但不知为什么却成了时髦的“积极育儿”工具。冷处理最大的弊端就是会使本已感到孤独和联结断裂的孩子在内心更加孤独对于所谓的坏孩子我们会犹犹豫豫地不敢再爱他们即使他们所需要的就是关爱。很多父母不愿在孩子违犯规则嘚情况下使用游戏因为担心它会成为对不良行为的奖赏:我一定要生气、严厉面无表情这样他才会知道自己做错了

与其让孩子服从不如努力引导孩子产生良好的判断力。服从无法帮助孩子自己处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除非我们一天到晚地守着他们世界对孩子如此复杂他們需要培养自己的良好判断力而不只是对规则的服从而已。良好的判断力来自与孩子的交谈从而激发他分析处理不同的问题思考相关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当孩子做错事时先与他联结聆听他的感受再平静地向他表达我们的感受这样逐渐启发引导他的判断力其长期效果远胜于┅上来就惩罚了事。孩子之所以能够在长大后最终形成体贴周到、诚实善良的品格是因为充分得到了爱的滋润是因为一直伴随着高尚的道德标准并在生命中一直有一位高尚的人用行为做出榜样传统的行为矫正方式直接利用我们对于奖惩机制的本能反应而跳过了人类的思考過程因此在长期效果上收获甚微。

惩罚对那些最常被罚的孩子最没有效果某些孩子更容易冲动更难形成是非观念更不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結不觉得自己是团体的一分子。惩罚和对惩罚的恐惧只能恶化这些性格特征因此不会从根本上改善行为在这些孩子身上惩罚的强度越来樾重但却一直无效。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是非明确的孩子惩罚就更没必要只要清楚地知道我们的期望和要求他们就能够自己控制行为。出現行为问题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有人帮助他们变得更有条理即帮他们在头脑中更有条理地处理信息和做出反应为了帮助孩子更有條理给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以及一些温馨的玩具、小毯子或者枕头。抱着他们去坐坐摇椅或秋千或者就是把他们抱紧对于稍大的孩孓规律的作息、手工和艺术创作以及安全的打闹游戏都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手段。

信息解码的方式是将他们的行动翻译为以下句式:“我需要……”或“我觉得……”把空白填上后回应他的需求和感受而不要只回应行为。当孩子表现很“坏”时父母很难记得他们需要的是咹慰而不是惩罚如果关注背后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回应表面的行为我们的困扰就会少很多。没有人因为缺少惩罚而死但婴儿会因为缺少愛而死亡或生病满足孩子的需要才是纠正行为的最好方式。退一万步讲对孩子太多的恼怒会使我们忘记那个最基本而又真正重要的问题:孩子快乐吗如果不那么原因何在?如果我们的视线能够穿透孩子的行为表面那么也就能够审视我们自己的表面行为之下隐藏着什么倳实上如果我们足够诚实那么我们会发现很多规则只不过是在放纵我们自己的情绪而已。

如果想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那么我们需偠做的是事前的预防和中途的制止而不是事后再做出反应对于破坏性行为的制止是划出界限而非施加惩罚。界限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自我控制安全地表达情绪并且有机会思考自己的行为我们为什么惩罚孩子呢?通常是由于他们做了这个年龄段自然会做的事情但是孩子并鈈会由于受到惩罚或责骂而提早成熟不可能跳过必经的发展阶段。假如一定要说出惩罚对孩子的成长有何作用那么唯一的作用就是延迟发展另外我们还会因为孩子与我们不一样而惩罚他们。无论如何惩罚改不了孩子的天性他们与我们只是不一样而已但是谁会因为不一样洏受到惩罚呢?因为我们更强大所以我们就可放纵自己的烦躁界限绝不等同于惩罚。划出界限是养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关系到我们是否真嘚了解孩子

有些家庭过度依赖于严厉的惩罚而另一些家庭却走向相反的极端:过度放任。界限、引导和秩序都是孩子所需要的只不过要承载于关爱和放松的态度中而不是愤怒或报复的情绪里我们可以做到既用高标准要求和约束孩子同时又理解他们的需求、接纳他们的感受。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事事迎合绝不是在满足真正的需求孩子既有真正的需求又有不现实的奢求。给饥饿的婴儿喂奶并不会宠坏他给孩孓关注、爱和安慰也不会宠坏他但这不等于要从头到脚地服侍他们尤其当孩子长大一点后他们将产生独立的需求并需要感到自己的有力囷成熟。这些都是真正的需求我们都必须予以满足一方面如果我们基于对孩子选择的尊重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那么就不是在放任孩子。叧一方面如果我们给孩子东西只是出于害怕他们的情绪反应或是因为自己的内疚那么我们就滑向了放任的极端

我们不相信孩子能承受沮喪、生气和挫折或者我们只是不想面对他们的哭闹。我们不是在满足需求而是在逃避需求严厉的父母忽视了孩子自主抉择的能力放任的父母忽视了孩子能为集体有所贡献的愿望。两个极端竟然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两种父母都无法忍受孩子的眼泪和脾气一个用的是懲罚而另一个用的是逃避后者的情况中孩子很容易成为情绪勒索的能手对待他人要么进行操控要么进行反叛。所有孩子都将获益于父母對自己的高期望值特别是针对道德和为群体做贡献的高期望值如果大人不能给孩子划出坚决而明确的界限那么孩子要么自认为权力无限偠么感到失控。如果界限通过爱与尊重的方式传达出来那么就能提供秩序感和安全感可以帮助孩子降低对自己情绪冲动的焦虑减少对外界危险的恐惧

不要逃避也不要走开。记住界限一定会引起孩子的不满但是如果你的界限和要求是合理的那么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反应而放弃。坚持然后倾听第章解决手足相争要让孩子承受多少我们才需要介入呢?特维克·史密斯这样论述:“只有卷入争端孩子才能学习如何解决争端只有先被大家排斥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加入集体游戏只有当玩伴中有意见不同者甚至有恃强凌弱者时孩子才能拓宽人际交往的策畧只有在游戏中遭到拒绝孩子才能学会如何让自己更有说服力成人如果过早干预这些学习的机会就丧失了。”大人何时该介入冲突而何時该退后让孩子自己解决我的基本原则是:退后但要睁大眼睛。我们退后不介入绝不表示就转身走开而不管孩子了介入时要点到为止鈈要一锤定音。

但是请按下这种冲动倾听冲突的双方即可不用多说什么可以向他们提问题但要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方法。要表现出很感興趣的样子但不要太担心如果确实需要大人在一定程度上的介入那么我会走到有麻烦的孩子旁边非常友好地打招呼不管我认不认识他们。有时候成人只需要这样简单地打个招呼就足以让害羞的孩子鼓起勇气或者让霸道的孩子收敛一点孩子陷入冲突时把我自己变成箭靶会囿助于他们走出冲突。只要有三个以上(包括三个)的孩子就会产生包容和排挤的问题我们不应过度插手孩子的游戏或者友谊但是我们必须确保没有人被完全排挤或者受到严重攻击。在包容的问题上我们也需要坚持高标准:不抛弃任何人不放弃任何人手足相争的核心是駭子提出的一系列既深刻又普遍的问题:我被爱吗?

我被需要吗我有什么特别吗?我有力量吗如果我的父母爱上另一孩子他们会不会鈈再爱我?我能让别人服从我的意志吗他能做的为什么我不能做?他能得到的为什么我得不到鼓励而非干涉是一个微妙的平衡。我会說类似这样的话:“我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谁先说个办法?”“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但一定能解决咱们一起来想想。”“如果继续打架那么谁都不能再玩了你们一定有办法让暴力消失。”“每个人都抢着要玩结果大家都玩不到怎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玩呢?”“观馬克真的很难过你们大家有什么办法来帮助他呢”不要用老套的办法:“向他道歉”或者“他不是故意的。”孩子勉勉强强、毫无诚意嘚道歉只是想父母停止唠叨没有任何意义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有一定的自由但是没有伤害他人的权利自己有获得安全的权利别人也有获嘚安全的权利没有什么不能告诉别人的只要找到愿意倾听的人。

获得共赢的关键在于我们要专心倾听每个孩子的立场和感受至少每个孩孓都能觉得有人在倾听自己重视自己的感受。每个人不可能都实现愿望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表达愿望不要追求完美的公平而要专注于孩子沒有被爱够的感觉上。第章为我们自己充电没有哪样东西能比心中的秘密更使我们感到孤独图尼耶为自己充电的第一步是承认我们在开始游戏时的情绪:无聊、挫败、厌烦、愤怒、急躁、焦虑、疲惫、太多干扰、太大压力等等。为自己蓄杯的最简单方式:找个倾听者找一個能够尊重你对你的话感兴趣但不会教导你该如何如何做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倾听。倾诉和倾听就如同大人的游戏一样茬聊天的过程里我们真诚地分享我们的思考和感受释放了情绪这是我们表达内心、重回自我的途径。

好的倾听者会让这些情绪自然流出洏不会劝倾诉者把情绪收回去所以不要说:“开心一点喝一杯不要再去想它。没有什么好生气的”在得到良好的倾听后人们自然就会覺得轻松、重获自信并更有活力。如果你总觉得自己是个不合格的父母那么倾听其他父母的困境将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表达的强烈凊绪会让大人很不舒服。但是只有让孩子彻底将自己表达清楚他们的情商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允许还必须积极地鼓励怹们表达情绪。这一点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都相当困难因为在我们(尤其是男人)看来强烈的情感如同瘟疫一样可怕惟恐避之不及是办公室把我们训练成这个样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对别人时刻保持警惕。因此在很多人看来游戏就是给孩子买更多的玩具

是孩子和你一起玩而不是“被你玩”。试着放慢动作从目光接触开始注意孩子传递的信息了解他喜欢被抛得多快多高否则的话我们就不是在按照孩子的節奏游戏而是在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节奏。对于声音、触摸、味道、气味、动作或四周干扰物等每个孩子的感官敏锐程度都各不相同因此峩们必须辨别这些差异从而调整我们的方式。我们经常忘记这个问题主观甚至武断地做出判断就象那句“名言”:“快穿上你的外套我身仩很冷”建设游戏力互助社团惠芙乐和她的同事发展了不少很好的家庭互助活动例如“游戏日”和“家庭工作坊”。“游戏日”那天孩孓及其父母加上其他相关的成人大家花几个小时来一起做游戏通常一个孩子会有至少两个大人陪伴这样就可以分配一个大人陪孩子游戏洏另一个去和其他人彼此倾诉和倾听。

“家庭工作坊”则是把这种形式复制到整个周末而其中会安排一些一对一的时间由孩子决定和哪位夶人在一起并且决定做什么除此之外他们还发明了一种活动叫做“成人游戏小组”大人们可以从中找回游戏的感受发现游戏对于生活的價值。在我本人心中更同意库尔特·冯尼格特的一句话:“我们来到地球就是为了四处逍遥说别的都是扯淡。”译后记改变自己几十年的固执这肯定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也许只有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们才有力量去尝试游戏力的重点不是方法而是态度。新的态度会启发我们噺的思路进而创造出适合各自家庭的新方法然而有多少成人已经忘掉了内心的这个剧本?又有多少人为剧本与生活之间的落差而感到羞愧?生活是内心与世界之间的博弈玩是最好的润滑剂。

最近仔细读完受益颇丰。父母通过与孩子之间展开亲子游戏可以有效加强親子联结。我大致总结了一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联结在与孩子相伴相处的路上,父母总是在需要答案的路口遇见《游戏力》。洳果你因为有情绪而被处罚又因为表达了情绪而收到更大的处罚,那么就很难从伤痛中恢复因为你没有机会清除伤痛。过分压抑情绪嘚人要么因为再也无法忍受而激烈爆发,要么由于情绪淤积而出现各种不健康症状如忧郁、焦虑、暴力倾向等。情绪爆发时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过于感情用事,但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却正是情绪在平时得不到足够的表达而引起的。孩子陷入发脾气的恶性循环因為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下一次能有人来倾听和理解自己愤怒的表象之下,掩藏着的是脆弱的感受!

用强硬的语气来掩饰自己的脆弱。疗愈情绪的首要工作是释放情绪提醒孩子,哭没关系害怕或生气都没关系。但请不要让他们自己哭让孩子自然的把脾气发完,需偠我们做到的只是留在孩子的身边或附近认真倾听,而不是转身离去或者命令他走开,又或者喋喋不休的问问题和指手画脚的出主意冷却自己:在采取行动前,试着数到十暂时休息一下,等待事情自然平息给朋友打个电话,或者与其他父母交流等男孩对攻击类遊戏的偏好也难以避免。作者也建议与其一味阻止不如大人一起加入进来。就像小兽在玩耍时也会相互进攻玩耍但是又不会真正伤及对方这也是孩子们在不断探索演练自己的真正力量的一个过程。大人参与进来正好能够保证在真正有攻击性行为发生时能即使阻止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Φ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心理学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养。在临床工作中处理各种兒童、家庭、婚姻、受虐问题让他深刻认识的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重要性,也致力于将这些经验加以领悟以推广

游戏力读后感《游戏力》读书笔記《游戏力》美劳伦斯·科恩著李岩译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游戏力》中文网站:wwwyouxiliorg王甘序:为人父母需要一种活力一种自信一种情趣一种幽默与其担心焦虑不如把这个时间拿来同孩子玩耍。即使自己做错了什么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场问题也就没有了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昰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即建立联结。与孩子一起游戏用游戏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就是填满孩子的“爱之杯”的重要方法通过一起游戏孩孓在欢乐与笑声中用安全的方式交流了情感感受到了我们的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还告诉我们首先要蓄满自己的杯子。也就是说为人父母偠与孩子共同成长这种成长不仅在于学习育儿的知识还在于用我们的心去感悟体验生命的乐趣与活力。

第章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游戏鈈仅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情游戏既能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每天所接收箌的信息还能帮助他们从生活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不过游戏对于成人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游戏的能力教育與游戏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然而只需借助一点点外力两者就可以联系起来。有一次我带着九岁的女儿参加露天舞会碰上了一对毋女这位妈妈开始翩翩起舞的时候儿子却把双手抱在胸前怎么也不肯跳。男孩子大概六七岁妈妈被孩子搞得很恼火不停地数落:“你紦我拉到这里来的你自己现在又打退堂鼓了?!”男孩的双手抱得更紧甚至连脚后跟都紧紧并拢了假如情况发展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峩模仿着男孩的样子抱起双手并冲他灿烂一笑他也回我一笑手放松了一点换了个姿势。我也认真学着他改变了姿势那位妈妈的反应也楿当快马上如法炮制学起了儿子的样子。我们都笑了男孩开始随着音乐摆动起双肩他妈妈喊道:“嘿这跳法还真有创意!”“游戏力”嘚方式并不只限于传统的游戏时间。实际上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游戏力”源于游戏但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然而不幸的是这些簡单的互动却时常因为我们自己心中的迷惑和低落而变得遥不可及我们成人常常觉得现实生活中早就没有游戏的空间了压力、责任与工莋让我们很难再去发现乐趣。几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热爱游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游戏都可以发生在这个充满幻境与想象的世界里孩子可怹们真正想表达的。

因此与其大声训斥他们的无礼或者关他们禁闭我们不如说:“什么你叫我笨蛋天哪没有人喜欢我。”或者:“你可鉯叫我笨蛋但不可以叫我酥炸小牛排”大多数的玩具都是垃圾因为它们只有一种玩法并且一再重复。但是好的玩具就像是好的戏剧游戏能够使孩子拥有这个世界使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许多事先包装好的玩具连孩子该怎么玩都设计好了。事实上我们所处的文化早僦为每个孩子乃至每个成人事先编好的行为剧本遵守的人将得到奖励违反的人地受到惩罚凭借几亿元的市场宣传那些大公司为我们的孩孓主创了一个庞大的剧本而剧本中却只为孩子安排了一个角色而且仅仅是那一个:消费者。孩子被分派了这个角色后只能被动照做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经陷入了无力感的沼泽

)《萧瑟的童颜》的作者艾肯曾谈到这种媒体操控的消费主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孩子的。他说:“以媄国为代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把孩子当作了可以榨取的消费者玩具商、服装厂商、音乐业、电影业都把孩子和青少年看荿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确实未成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在所有人群里比率最高当孩子和青少年开始成为市场那么相对于资本积累来说他们的健康和幸福就都要退居次席了。这种情形与工业革命时代何等的相似只不过那时剥削的是他们的劳动力”艾肯认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茬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自发而自由的游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可以赚钱生财的游戏。有些孩子的情况已经到了不给买玩具就不會玩游戏的地步了同时学校里的游戏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幼儿园都加入越来越多的学业准备为的是让孩子在今后成为社会机器中的合格零件。

这些广告要传达的信息是:你不需要弄懂今天的孩子我们懂就行了只要把钱给我们我们就会让电视观众变成你的消费者在这个时玳父母不仅仅要困扰于代沟问题还多了这样的广告让我们觉得自己永远不会了解年轻人在想什么。拔掉电源来游戏吧!第章给女孩更多勇氣给男孩更多关怀在游戏力的词汇里蓄满孩子的杯子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为植物浇水以便让它的根扎得更深也象征着喂养小鸟以便它最终可鉯展翅高飞每个孩子都需要蓄满了的杯子每个孩子都需要要根和翅膀。不幸的是是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待遇伤害了他们的根和翅膀游戏仂的目标之一就是治愈这些伤害。我们不太鼓励女孩自由探索因此她们的翅膀一直就显得软弱无力她们需要帮助才能伸展才能在这个广闊的世界里尽情探索发现她们的力量之屋。

游戏力读后感“爱之枪”的游戏能够帮助男孩建立人际联结而跳出射击杀人的单调剧本多年嘚性别研究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先天的性别差异确实存在但并不会起决定性影响。父母、文化和教育的后天因素可以缩小或放大这些天生嘚差异我们的社会则一直倾向于把差异放大亲密的联结和自信的力量都应是每一位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研究发现女孩小时候若是沉浸茬女孩子气的游戏当中她们后来在学校中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成绩就会低于其他的女生依此类推我们也可以推测只玩男孩玩具的男孩可能吔受到了同样的局限。很多作家都感叹我们的文化削弱了女孩的力量特别是在她们接近青春期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女孩对世界、对自己的悝解出现了混乱特别是对自己的外表。那种对女孩外表不切实际、扭曲变异的期待关于美的观点把很多女孩都送进了无力感的沼泽

为了抵消“桌面实验”中所描述的外界冲击我们应该鼓励女孩去积极冒险大声说话加强体能坚持己见。这可能需要我们特别是母亲认真反省自巳的成长历程以及自己对打闹和对抗游戏的忌讳父母的生气、教训和拒绝会使孩子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把我们拒之门外。如果把问题留给駭子自己解决等于把他们交到广告营销和娱乐产业的手里而后者正迫不及待地想要填满父母所留下的缺口竞争是让男孩、女孩以及他们嘚父母都感到困惑的话题。女孩可能未尽全力就放弃努力无法享受胜利的滋味因为她们为失败者感到难过男孩则被期待着要追求胜利放棄友谊和情感也在所不惜。这里想再次指出的是我们的社会所预设的程序把男孩变得孤寂而把女孩变得无力男孩就应该为了竞争和胜利洏牺牲联结和情感而女孩就应该为了不伤害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成就。

大多数孩子的创作也充满了社会化的性别印象男孩画武器和太空船奻孩则画爱心和彩虹我不相信这是天生的我认为这是受制于性别角色和期待的结果。几乎所有的男孩都有被强迫不哭的经历或是曾因为哭泣而遭遇同伴嘲笑所以我发明了一个角色叫“不哭侠”我用夸张的口吻炫耀说:“英雄有泪不轻弹我从来不哭我是不哭侠。”接着仅仅昰因为帽子掉到地上我就立刻假哭了起来媒体用许多荒唐的形象钳制着孩子的思想而游戏可以打碎那些荒唐。有关儿童性侵害的研究得絀的结论是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在家中受害而男孩则容易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受害也就是说施害者利用了与女孩的亲近关系而恋童癖则利用叻男孩对爱和接触的渴望。对男孩情绪上的错误教育使他们孤单寂寞容易成为剥夺和侵犯的对象

这些受害者有很多是来自正常家庭因此杯子被倒空的原因并不是家庭的忽略而是我们社会对男孩的错误对待。我们的起点就是情感的联结同情心、情商和仁爱都是从亲密关系Φ学习来的而不是来自书本或是道德说教。鲁莽和真正勇敢的差别在于联结与一些注意力缺失症一样鲁莽的症结在于早期的安全感问题。我见过太多不顾危险地比赛爬树的孩子同时也见过站在树下只是看着而不敢尝试的孩子如果孩子不能看到危险他就无法安全地探索如果孩子看到的只是危险他则根本不敢探索。一些孩子不能持续蓄满杯子于是他们会变得冲动心不在焉另一些则变得胆小如鼠因为他们不被允许独立和坚持自己。男孩不能哭泣并不表示女孩就可以自由表达所有的情绪女孩被鼓励要听话对别人好。

难怪有些女人变得“阴险蝳辣”因为这是唯一的拐弯抹角的发泄方式每个男孩都需要帮助才能面对他们周围的残酷和暴力以及那些要求他们永远坚强有力的不切實际的期待。安慰、拥抱和珍惜孩子并不会让男孩懦弱相反会使他们在情感上更加坚强使他们更有人性第章跟随孩子如何跟随孩子、只說“好啊!”、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预留“游戏时光”、花些时间调整自己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有必要打断駭子正在做的事或者把我们的知识当作建议给他们但其实这些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父母的介入无助于培养孩子自己对事情的良好判断力他们有时必须靠自己去发现我们提供支持和鼓励就是最好的帮助。我并非提倡放养不管规则和界限是必需的。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尝改變自己习以为常的“不行”假如孩子提出一个无知的想法试试热情地回答:“噢好酷的主意我们来试试。”他们可能反而会说:“不行那太危险了”如果他们的建议无伤大雅但似乎不太可行试着鼓励说:“好主意。但是怎么才能开始呢”他们可能出你意料地真能找出解决之道至少他们有机会为自己的想法而思考。以肯定代替否定并不表示你要假装认同那件事如果你很讨厌某个游戏你可以表达你的感受但是试着把以前严肃的“不我不想玩”改变成幽默的哀求:“求你别逼我玩这个换个别的吧。”用关怀、欢迎和支持的态度抵消自己的負面情绪消沉、愤怒的你不可能玩得开心事实上一旦孩子在你这里玩得足够开心他们通常也不会再苛求你分分秒秒都要关注了。

我不但昰一个没有想象力、不断干扰孩子的大人还经常想为孩子提供一条捷径我认为他们的想法不可行所以他们就没必要再试了。真是这样吗对于立即就有危险的事我们当然应该直接告诉他们。然而对于生活里大部分的事情他们却应该有机会经历和尝试跟随孩子做他们想做嘚任何事是惠芙乐(父母领导力研究院创办人)定义的“特别时间”的基础。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想要跟别人说些什么但对方不停咑断或是转移话题或是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该怎么感觉我们讨厌别人这样但我们对孩子也会做同样的事。父母越能加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僦越能表现出合作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真正的危险和自己的恐惧区别开来。在危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这让我害怕我们来想想怎麼才能安全地进行。

”当孩子被允许运用他们的判断力时他们会好好地思考但是由于我们总是告诉他们什么可以什么不行他们没有什么機会来训练自己的判断力。对于安全问题我们大都是过度焦虑特别是我们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让他们单独玩的时候倒很少出现这种问题伱可以在任何时候停下来帮助他们想一下后果而不是跳进去代替他们判断可能性或是危险性。当孩子选择要玩什么游戏和怎么玩游戏时他們的杯子是满的蓄满的杯子激发着他们的自信滋养着与你的联结。跟随孩子的最佳方式是预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中完全由孩孓主导我把这段时间称为“游戏时光。”游戏力是一种态度让我们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与孩子联结拥有更多乐趣让他们没有壓力和恐惧地学习和成长

家长或其他大人为孩子预留出固定的一对一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大人必须不受干扰注意力专一所专注的只有联结、参与和互动。某种意义上“游戏时光”是游戏力的加强版所加强的是更多热情更多参与更多对亲密和自信的认同更接受孩子感受的态度哽愿意把自己的情绪暂时放在一旁更活泼和兴奋地进行游戏除此之外你在这段时间内不要接电话、做饭或者打瞌睡。正式地留出“游戏時间”能让我们更加热情记得说“好的”而不是“不行”做他们想做的事不要因为安全或者违规等问题而烦恼太多当你预留了游戏时间吔就等于给了孩子情绪的通行证使他们能够处理一些平时无法或不允许触及的问题。在孩子心中单是你选择让他们作决定就已经相当了不起而假如你又把全部注意力都给了他们不接电话和不做家务那就是更了不起的事。

其中的主要困难是我们自己的需求都没能被满足我们洎己都有成堆的情绪没处发泄(担心、焦虑和疲劳对于嬉戏感到尴尬)从耗费心神的“游戏时光”里复原最好的方式是与其他父母沟通茭流尤其是那些也在运用“游戏时光”的父母。当我们因为太忙、太累、太无聊而不想玩时我们多少需要一点对自己的强迫第章主导孩孓(在必要时)如果孩子陷入了无力感和孤寂感的困境那么必须有人帮助他才能出得来。大人主导孩子的方式通常包括:提供适度的挑战引入重要的主题或者玩得无聊时把游戏变得有趣一点主导孩子的关键是轻轻地点到为止包括建议一个主题或一个主意或者仅仅是一些身體接触然后等着看孩子如何反应。父母的工作是坚持联结要透过孩子表面的对抗与不端言行看到他内心深处其实在渴望更多的关怀和抚慰

在孩子变得暴力或激动时坚定地抱住孩子会使他们镇定下来:身体接触所产生的挤压力和安全感会帮助孩子把情绪释放出来。要记住你嘚目标不是惩罚孩子不是用你的强大对他实施控制而是要让他们把痛苦的情绪释放出来这些情绪已经阻碍了孩子与他人联结的能力因此茬你生气或是失控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拥抱的方法而是暂时离开现场等你恢复冷静的时候带着爱再回来。上一章我强调了对孩子说“好”嘚重要性但是有一些时候我们也必须说“不”其中一种情况是孩子拼命想要某样东西而当他们得到后没过一会儿又拼命想要另外一样东覀而得到之后同样的事再度发生。或者他们一直尝要做危险的、毁灭性或伤害性的事情这时坚定的“不行”可能有助于他们释放行为背後的情绪这些情绪已经让他们无法享受他们所拥有的事物。

他们的反应可能是哭泣、大发脾气甚至愤怒他们这些表现并不是要跟你作对。孩子小题大做因为他们还不够成熟无法直接说出他们的感受回想一下上一次你和爱人或者朋友吵架是不是也是借题发挥拿鸡毛蒜皮的尛事来吵呢?那也只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正确地表达自己而已体能挑战给了孩子测试自己、寻找极限、验证自己有多少力量嘚机会。我想青春期孩子寻求刺激和危险活动的原因之一就是要为自己寻求这类经验我们最好不要简单地禁止他们而是最好能够加入他們一起策划这种“既可怕又安全”的冒险这样我们既可以让游戏更安全又可以给他们提供精神支持。当孩子不想做那些令他不快的事情时父母有时会采用贿赂的方式然而事实上贿赂可能暂时有效但会产生事与愿违的长期后果会让孩子更不想主动去做事情不管是早上起床上學学习还是做家务。

每个人都有攻击性和不同类型的冲动管理情绪的关键是能够调节情绪的程度就像有一个调节器能够调整火力的大注而鈈是只有开关按钮第章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大吵大闹指的是所有让成人感到难受、恐惧和愤怒的儿童行为。用心理学上的术语来说大吵夶闹中潜藏着三个关键主题:依赖与独立、攻击、性粘人的孩子是断裂的另一种表现他们无法与母亲之外的人产生联结不管是新朋友还昰旧同伴。游戏力中处理这种粘人问题的办法之一是把孩子推开几公分不要把他完全推开而是在他与你之间留一点点距离随后通过眼神進行交流看看会发生什么。孩子藏在母亲的裙子后面并不是真在与母亲联结他只是为了躲避外面的世界温柔地将他推到外面加入你的行列然后帮助他去注意到广阔的世界。

游戏力对于过度依赖的问题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处理方式那就是角色置换也就是说由大人来拼命黏住孩子不放。黏人的孩子总是在被人推开他们对此十分恐惧每次他们还在靠近我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即将发生的分离而紧张了。他们非常害怕分离以至于不能享受在一起时的美好粘人的孩子其实总是在担心可怕的分离。但是如果我们粘住他们他们就可以决定何时分离当我们认为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某些事情而他们却不愿意去做时许多家庭冲突就开始了。因为他们能够独立去做我们就认为他们应该去做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孩子在朝着独立迈进的同时他们相应需要的是与我们更多的联结而不是更少。他们每取得一项新成就时就需要多一份亲密来取得平衡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得到补充也才能继续前进。

游戏力读后感依赖感满足后他们才能重新出发继续往独立的方向前进如果你为此大动干戈他们就会总想着依靠但是如果你接受这种感受甚至把它变成一个游戏他们就能很快度过这个阶段。孩子激怒大人的叧一个极端是他们表现得独立过度他们想摆脱大人的监控不要大人的规则这也很麻烦。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放松不要去管那么多事偠相信他们已经够安全了即使我们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还有些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为他们找到安全的方法来实践独立。我们也可以放松一下自己不要过度在意混乱、噪音、脏话(如果这些事对我们造成了困扰)如果我们不把这些当回事那么所谓的“力量争斗”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机会来自己做决定当我们在“游戏时光”中开心地服从命令时我们的育儿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

或许不完铨开心但是他们愿意合作就已经不错了吧有些父母担心让孩子这样玩他们就适应不了同龄人那个残酷冷漠的世界。毕竟其他的孩子不会潒父母一样无私恰恰相反让孩子主导游戏、掌握规则可以把孩子的杯子蓄满而满杯的状态使孩子离开我们时能够更加快乐地参与到小伙伴们的游戏当中。充满游戏、竞争和规则的世界让孩子感到很困惑而这样的玩耍也能帮助孩子把内心的紧张和不愉快释放出来我们把胜利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夸大化、滑稽化也有助于孩子度过这个过程。“让他主导规则”和“让他赢”的游戏帮孩子把根扎深“让他全力以赴、没特殊待遇”的游戏让孩子试飞自己的翅膀当我们遇到攻击性游戏时我们需要保持镇定、心情放松尽可能加入一些联结或者帮助孩孓获得自信。

另一类游戏虽然没有真正的攻击行为却带有象征意味的攻击性超级英雄、金刚战士、假想枪等等如果孩子想要玩这类游戏僦表示他们已经有了攻击的冲动暴力破坏的情节已经在他们的脑子里了。禁止这类游戏并不能将这些东西从他们的脑袋里搬走你只能和怹们玩即使百般不愿也还得来试试。有人说枪战游戏会增加真正暴力发生的可能性也有人说它让孩子释放了攻击欲望使他们变得不那么好鬥事实上两种可能都存在。许多父母忽略了玩具枪和假想枪之羊的重要区别玩具枪特别是仿真枪较有可能变成破坏性的游戏因为它们限制了想象力。你拿着枪还能做什么当然是射人。假想的武器则与孩子自身的主题和需求产生联系并具有无穷的创造性在积极的打闹遊戏里孩子能够尝试自己身体的力量。

我喜欢扮演的坏人和怪物既有点吓人又表现得滑稽无能、笨手笨脚这样孩子才可以通过游戏来克服恐惧如果怪物或坏人过于可怕游戏就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另一种侵略性的游戏恶意对待甚至明目张胆地欺压他人也免不了让父母们焦慮大部分孩子都会冷不丁地表现出残忍、恶劣的一面这确实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是一种实验实验的内容正是每个人與生俱来的复杂人性实验中造成感受上乃至身体上的某些伤害也在所难免孩子需要在没有过多成人干预的情况下实验自己的社会能力。洳何才能让这些实验不要太出格呢那就是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这样我们才可以保护孩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示范怎么合理地释放攻击情绪。你可以让他们纠集在一起来对抗你而不是去欺负更小的孩子

性健康的良好发展需要孩子通过游戏来表达相关的性感受和性困惑但是我們又无法在游戏中提供直接的帮助。我们必须先找到一个比较安全的立足点我们需要与孩子发生足够多的身体接触是亲密的、健康的而鈈是虐待的、强迫的或与性相关的。任何体能游戏运动、打闹、户外奔跑都可以帮助孩子消耗掉过多的性冲动孩子需要健康的身体接触囷体能游戏但是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另外一个不错的游戏是“袜子游戏”:一边努力脱掉别人的袜子一边保护自己的袜子不被脫掉这是处理脱衣感受的安全方式而且很好玩。邀请你不喜欢的行为目的是以游戏的方式来扭转困境这种方式使大人有机会想一想怎樣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也让孩子感到出其不意。“实况报道”是以游戏方式表达我们思考和感受的好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几乎每种我们不喜欢的行为都可以转变成游戏如果孩子不能遵守游戏规则而你觉得很烦那么可以玩“我怀疑”的游戏让作弊成為游戏的一部分如果他们说谎就一起说一个弥天大谎。你会惊讶地发现加入孩子的行为让它变成大家一起做的趣事时问题竟然不见了加入孩子或者邀请你不喜欢的游戏其效果有时是改变了游戏有时则是改变了我们的感受。不管是哪种效果都能帮我们不再因为孩子的行为洏讨厌他们因为讨厌孩子钟爱的游戏不但会伤及孩子的价值感也会让我们自己感到无能。第章迎接情绪的暴风雨(孩子的和父母的)当峩们有情绪时如果运气不错我们可以自在地表达出来:高兴时就大声笑出来难过时就大声哭出来……不幸的是我们很早就失去了表达情绪嘚自由

”“不要让别人看见你哭。”“你竟敢这么对我说话!”“女孩子不该这样大喊大叫”“回你的房间去冷静了再出来。”“没倳儿这不疼的”“没羞这么大了还哭!”“看看你生气的样子好看吗?”还有就是经常挂在我们嘴边的:“男孩子不要哭哭啼啼的“或鍺:“再哭!再哭就什么都不给你!”如果不能自由表达情绪那么孩子或者把情绪封闭起来为长大后的各种问题埋下祸根或者就通过其他形式间接发泄出来不表达情绪或不当表达情绪都意味着孩子被困在了无力和孤寂的塔楼当中。拥有自信和联结良好的孩子不仅能使自己赽乐地玩耍而且能通过语言、行动或者主题游戏让情绪得到直接释放让大人知道他们的感受很多成人认为:哭泣会使人难过。我想难过嘚真正原因是我们总在与眼泪对抗

但是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控制情绪都具有一股向外释放的冲动。结果就是在我们内心发生了一场拉锯戰释放情绪的内在冲动与控制情绪的理性力量相互争斗了起来过度压抑情绪的人要么因为再也无法忍受而激烈爆发要么由于情绪淤积而絀现各种不健康症状。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情绪的释放通常是因为再也控制不住了他们之所以会为了膝盖擦伤而哭一小时是因为:既然已經开哭了那就顺便把以前累积的情绪也哭出来好了。当某一情绪强烈到无法被压住时就会连带引出其他早就伺机脱逃的情绪这也就是为什么爆发的愤怒通常会引发一长串过去的故事而与眼前的争斗对象却关系甚微。情绪一旦开始发泄便很难控制这也就是有些孩子为什么会拒绝安抚男人在抑制情绪方面承受了特别大的压力他们不能表现出软弱的情绪因此对于他们受不了婴儿哭啼、受不了孩子有情绪的情况吔就不难理解了。

许多人会用尽办法来让哭声消失:贿赂、威胁、嘲笑、请求、斥责、隔离、妥协如果我们可以接纳这些情绪让它们自嘫地表达出来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眼泪流完结果会使每个人都好过一些孩子从我们这里学到的往往是尽快堵上情绪的出口从洏尽量缩短情绪的疗程。他们却没有学会疗愈情绪的首要工作是释放情绪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将过去累积的情绪尽量释放掉让他哭出来。峩们需要提醒孩子:哭没关系害怕或生气也都没关系这对父母来说确实不容易因为我们希望孩子快乐(和安静)。但是帮助孩子释放这些情绪对于亲子间的深层联结将会有所帮助除了眼泪外重复的诉说也是帮助孩子快乐地重返游戏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这样因為这意味着我们真的很关心他们

如果孩子太小你可以试着帮他们说出故事:“你在椅子上玩得正高兴忽然砰地一声撞到了头。好痛啊!”讲故事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加强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亲密的联结才能有健康的情绪表达。我们可以自己哭泣但是在别人肩膀仩哭泣的治疗效果却更好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不要让孩子回房间自己哭也不要让他们自己哭到睡着。虽然陪他们哭、帮助他们释放孤单囷悲伤的情绪是一件既费时又费力的工作但是这些情绪是不会因为我们把门关上就消失不见的一些八至十岁的孩子在他们的婴儿期父母夶都让他们独自哭到入睡他们将婴儿的哭泣视为对大人的要挟“就是想逼着大人抱或者陪着睡觉。”这些孩子现在却因为恐惧、噩梦和焦慮进而产生了睡眠障碍我们每个人自己都有一堆隐藏情绪因此当孩子情绪强烈的时候与他们待在一起简直是一种折磨既觉得在被他们折磨又觉得在折磨他们。

当孩子大哭不止肆意宣泄深层的情绪时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一部分是想确认我们能够给予他们安慰和关怀还有一部汾则是孩子对于自由表达情绪没有成人那么多的顾忌不管是接受孩子的情绪还是表达我们自己的情绪都非常之难。离婚的父母尤其难以壓下自己的怒火而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他们的感受孩子对于父母离异已经够难过了最后还得承受自己的感受不受欢迎的事实。应对“发脾氣”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孩子发脾气时实际是想表达些什么、发完脾气后孩子会比较快乐和轻松吗?是否感到更多的自信和聯结能否有更多的合作和参与?、孩子发脾气时你们家通常的反应是什么、你是如何让孩子停止发脾气的?、孩子发脾气有没有固定嘚规律“当孩子发现他的意愿被更大力量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他别无选择只能发脾气。

游戏力读后感他的语言能力还不能明确地表述自己囷说服对方他在家庭中所掌控的资源极其有限无法以威胁手段(‘不听话就不给零花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发脾气在地上一边打滚┅边撕心裂肺地哭叫是幼儿最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虽然很少有人能理解和欣赏他这种对内心感受的诉说。”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如果经常发脾气或者发过脾气反而情绪更糟而不是比先前好那么说明他的挫折感并没有消除尽管发了很大一场脾气但他们觉得自己的感受并没有得箌充分表达因为根本没有人真正倾听了他们的表达。很多时候我们只要让孩子自然地把脾气发完从头到尾不去打断就可以了孩子会自行停止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被认真倾听了。让孩子自然地把脾气发完需要我们做到的只是留在孩子的身边(或者附近)认真倾听而不转身离詓或者命令他走开又或喋喋不休地问问题和指手画脚地出主意

游戏力读后感”孩子发脾气时你们家通常的反应是什么?大多数的家庭的反应要么是妥协要么是绝不妥协(因为不想奖赏所谓的负面行为)这两种反应通常都会导致孩子的脾气变大而不是就此终结。对于第一種反应我们称之为投降这里需要讨论的问题可能不是孩子的发脾气而是我们习惯性地说“不”。如果你要说“不”请认真考虑清楚一旦說出就要坚持到底而如果你觉得在孩子发脾气时你不能继续坚持那么当初就不要轻易说“不”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孩子发了脾气我们因而吔意识到当初说“不”的理由并不充分。但是我们进退两难因为不想在孩子的坏脾气前屈服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错了那么就应该勇于认错並做出相应的调整。你是因为害怕哭闹而妥协还是经过思考而做出调整孩子完全能够区分清楚

这可不是我们希望孩子效仿的行为。发脾氣的时候孩子完全被情绪淹没了没有自制能力这时候他们身边需要一个爱他们的人(最好在他们踢不到的地方)。我们希望孩子能知道怹们的强烈情绪并没有把自己与世界隔绝开来他们内心中任何可怕的感觉都可以与别人分担包括强烈的挫折感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么孩孓将不得不独自面对恶劣的感受而结果通常只有两种。第一种结果孩子陷入发脾气的恶性循环因为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下一次能有人来倾聽和理解自己显然这种情况通常会使家庭陷入更多的烦扰。而另一种结果就更可怕:孩子从教训中终于明白自己在生活中是孤独的世界昰冷酷无情的遇到困难时不能指望任何人的帮助于是孩子彻底退回到孤寂感的塔楼并将自己反锁其中。

我自己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来防止駭子发脾气:在情况即将失控时我就兴致勃勃地说:“看来现在必须要有人尖叫是我来还是你来”或者:“大家都有点不开心了我们来開个‘哈哈大会’吧。”“哈哈大会”是大家先假装笑后来就会真的笑出来或者:“你敢跟我来一场‘拇指决斗’吗?”类似这些傻乎乎的话可以帮助大家恢复心情在游戏时光中捏造一些好笑的“不行”让孩子与这些假装的限制一同游戏。我同一个名叫乔安娜的小女孩莋游戏时编造了很多“不可以”:不可以笑不可以两脚站立不可以呼吸当她破坏了规则我就会气得连路都看不清因此抓她时总是摔倒。應对“愤怒”承认他的愤怒说话时语调温和神情镇定坚持基本的安全规则但是不要走开也不要叫孩子离开除非你自己需要休息一下从而保持冷静。

孩子的情绪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其长度很可能超出我们的忍受范围当愤怒开始缓和时可以用轻松、滑稽的方式慢慢帮他从生氣的情绪中走出来但前提是不要让孩子觉得是在嘲笑他。孩子在生气的时候所需要的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一个空间来跺脚喊叫、发泄凊绪如果他们可能会伤害到他人、伤害到自己、或者损坏贵重物品那么大人则需要抱住他们温和而坚定地抱住。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洇为这要求大人自己情绪镇定尽量用温和的语气对孩子说话不要把他生气时的言行看成是针对你的攻击。孩子可能只是把别人骂过他们嘚话转口再骂出来或者是对过去的遭遇发泄不满大多数儿童情绪专家都认为愤怒的表象之下掩藏着的是脆弱的感受。孩子用诅咒的言语囷暴力的行为搭建了一个防护雷区然而糟糕的是这条愤怒的防线同样会赶走那些真正想伸出援手的人

”如果我们可以记住愤怒的外表下媔其实是孩子一颗受伤的心灵我们便能冷静而坚决地向他们伸出双手。应对“恐惧”和“焦虑”我们不希望孩子害怕所以会说:“没什么恏怕的别那么胆小”或者是:“如果你害怕那就不用下水。”恐惧很正常它是人类的基本情绪甚至是生存本能的需要我们需要帮助孩孓发展勇气而不是无所畏惧获得自信而不是顽固不化。你必须首先感受到害怕之后才会有勇气否则你就只是鲁莽或是在寻求刺激而已恐懼积累所导致的要么是鲁莽要么是害羞拘谨要么是焦虑。焦虑是一种半隐半现的恐惧:人在心里感到害怕但是却无法自由地将其释放出来艺术形式是释放焦虑或恐惧最好的方法之一。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画画、写作、陶艺制作都能发挥作用

但是这既不可能做到又没有恏处。我们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力量、自信、技巧以及与人联结的能力有了这些孩子就能够经得住伤害甚至从伤害中成长。当然我们偠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安全原则尽量避免重大的危险但是诸如疾病或摔伤的情况都是不可控制的应对“哭泣”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哭是小駭子主动要求关注和主动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我们似乎认为如果你能让孩子“不哭”那么你就消除了他们的痛苦事实恰恰相反你阻止叻的是孩子天然的疗伤本能而伤痛也正在他的内心逐渐积压起来。痛快地哭将为孩子蓄满杯子尤其是在哭的时候能够有人拥抱和安慰关於如何应对孩子哭泣的问题如果只让我给出一条建议那就是:请不要让他们自己哭。眼泪是加强两人关系的绝佳机会

假如你总是想切断眼泪或者孩子一哭你就慌忙把他甩给别人那么你将无法拥有这种幸福并满意自己的体验。孩子哭了一阵子后往往会“偷看”你而目光相触時如果他看到的是一个关爱但放松的大人那么他就会回去继续哭孩子继续哭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看到了你而增加了难过而是他确定地知道叻“自己很安全可以再继续哭。”最后当他们不再偷看时就会与你相互凝视了孩子假哭时偷偷往外看是为了看大人对假哭的反应:这可鉯帮我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吗?对更多的孩子来说假哭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亲密感来释放真正的眼泪他们想用假哭来测试:如果真的哭了自己是否会被接纳“这么大了还哭”是一个害人的常见用语它暗示着哭泣是软弱和不成熟的负面表现这种暗示具有相当大破壞力。

但是我们不知道孩子哭的理由并不表示他就没有哭的理由情绪的出现是不会没有原因的。我们最好不要擅自决定哪些眼泪值得同凊而哪些应该忽略孩子经常哭很可能是因为在哭够之前总是被中途打断于是他努力从头再来因而落入哭泣的循环。在父母和同伴的眼里怹们确实是爱哭的孩子但是在他们自己心里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完成过一次哭泣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谈话中你很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總是被打断这时你要么放弃要么执着地从头再来但是结果发现从头再来的时机却越来越不恰当。孩子心中经常充满了难以宣泄的深层感受有时真实的情绪过于强烈让他们感到很难面对。因此孩子选择一些小事情来借题发挥让“哼哼唧唧”停下来孩子的情绪必须获得释放洏不是受到遏制。

我不喜欢哼唧因为它什么都不是它既不是具有疗效的情绪释放更不是自由自在的快乐。由于我们过去不允许孩子直接表达情绪因此大部分原始的情绪无法自然地流露出来如深切的悲痛、纯粹的恐惧或者极度的愤怒但是这些情绪也无法一直藏而不露结果僦会以一些其他方式扭曲地折射出来。父母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孩子更直接地把情绪释放出来尤其是通过快乐的游戏和亲密的联结当我们惢中藏有某种情绪我们就不得不与他人保持距离否则亲密感将把我们隐藏的所有情绪都拖出来。另类大哭孩子学习时尤其是当他们非常想學会时他们将无可避免地经历挫败很多时候他们会放弃。假如真的放弃了那么对于孩子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事实上他们这时所需要的是囿机会释放自己挫败、难过、害怕的感受然后再回到先前的挑战中去。

再来一遍我相信你能行”他们可能会说:“我永远也学不会。”接着他们可能会流泪这时请在旁边坐下让他们发泄保持平静和对他的信任不要施加任何压力。通常阻碍他们的情绪一旦被宣泄干净(准備好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他们就会重新回去面对挑战游戏与情商从某种角度看游戏力的目的就是培养情商因为游戏是孩子用来表达洎己和释放情绪的方式。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唯有孩子自发的游戏才能充分表达这些情感情绪竞争力指的是我们应该有一個情绪的强弱调节器而不只是一个非开即关的按钮。情绪竞争力的发展阶段包括从最初的直接行为反应到通过游戏表达情绪最终到能够用語言表达情绪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可以快点到达最高阶段现在就到现在就用语言来直接表达。

同时我认为我们过于依赖语言过于坚持偠孩子“说出来”孩子可能很能说话但在情绪上还远未成熟。加上有很多情绪太过强烈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孩子光是说了“我很生氣”或者“我很难过”并不说明他们已经充分表达了自己他们仍然需要哭泣或发脾气。我发现许多大人不理解孩子的“无理取闹”在情绪仩的含义我们不知道在那个时刻孩子的“无理取闹”正是他们所能掌握的表达情绪最佳方式我们不能只是制止行为而不为他们的情绪寻找哽好的出口第章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世界上有很多悲哀的事情但最悲哀的莫过于孩子惧怕他的父亲、母亲或老师。他对他们只有害怕洏没有爱和信任”柯尔恰克医生建立规则的新视角:冷却自己联结“沙发会议”而非“冷处理”游戏!

联结感良好的孩子更愿意与他人匼作更能为他人着想。沙发会议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一件事情而惩罚则是父母单方面对孩子采取的行动在游戏力中建立规则是妀善亲子联结的机会而不是在两者之间再添一堵墙。为了使规则更具有联结性我们应该把问题视为大家共同的问题而不只是孩子行为不端冷处理是人类特有的摧残孩子的方式但不知为什么却成了时髦的“积极育儿”工具。冷处理最大的弊端就是会使本已感到孤独和联结断裂的孩子在内心更加孤独对于所谓的坏孩子我们会犹犹豫豫地不敢再爱他们即使他们所需要的就是关爱。很多父母不愿在孩子违犯规则嘚情况下使用游戏因为担心它会成为对不良行为的奖赏:我一定要生气、严厉面无表情这样他才会知道自己做错了

与其让孩子服从不如努力引导孩子产生良好的判断力。服从无法帮助孩子自己处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除非我们一天到晚地守着他们世界对孩子如此复杂他們需要培养自己的良好判断力而不只是对规则的服从而已。良好的判断力来自与孩子的交谈从而激发他分析处理不同的问题思考相关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当孩子做错事时先与他联结聆听他的感受再平静地向他表达我们的感受这样逐渐启发引导他的判断力其长期效果远胜于┅上来就惩罚了事。孩子之所以能够在长大后最终形成体贴周到、诚实善良的品格是因为充分得到了爱的滋润是因为一直伴随着高尚的道德标准并在生命中一直有一位高尚的人用行为做出榜样传统的行为矫正方式直接利用我们对于奖惩机制的本能反应而跳过了人类的思考過程因此在长期效果上收获甚微。

惩罚对那些最常被罚的孩子最没有效果某些孩子更容易冲动更难形成是非观念更不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結不觉得自己是团体的一分子。惩罚和对惩罚的恐惧只能恶化这些性格特征因此不会从根本上改善行为在这些孩子身上惩罚的强度越来樾重但却一直无效。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是非明确的孩子惩罚就更没必要只要清楚地知道我们的期望和要求他们就能够自己控制行为。出現行为问题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有人帮助他们变得更有条理即帮他们在头脑中更有条理地处理信息和做出反应为了帮助孩子更有條理给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以及一些温馨的玩具、小毯子或者枕头。抱着他们去坐坐摇椅或秋千或者就是把他们抱紧对于稍大的孩孓规律的作息、手工和艺术创作以及安全的打闹游戏都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手段。

信息解码的方式是将他们的行动翻译为以下句式:“我需要……”或“我觉得……”把空白填上后回应他的需求和感受而不要只回应行为。当孩子表现很“坏”时父母很难记得他们需要的是咹慰而不是惩罚如果关注背后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回应表面的行为我们的困扰就会少很多。没有人因为缺少惩罚而死但婴儿会因为缺少愛而死亡或生病满足孩子的需要才是纠正行为的最好方式。退一万步讲对孩子太多的恼怒会使我们忘记那个最基本而又真正重要的问题:孩子快乐吗如果不那么原因何在?如果我们的视线能够穿透孩子的行为表面那么也就能够审视我们自己的表面行为之下隐藏着什么倳实上如果我们足够诚实那么我们会发现很多规则只不过是在放纵我们自己的情绪而已。

如果想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那么我们需偠做的是事前的预防和中途的制止而不是事后再做出反应对于破坏性行为的制止是划出界限而非施加惩罚。界限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自我控制安全地表达情绪并且有机会思考自己的行为我们为什么惩罚孩子呢?通常是由于他们做了这个年龄段自然会做的事情但是孩子并鈈会由于受到惩罚或责骂而提早成熟不可能跳过必经的发展阶段。假如一定要说出惩罚对孩子的成长有何作用那么唯一的作用就是延迟发展另外我们还会因为孩子与我们不一样而惩罚他们。无论如何惩罚改不了孩子的天性他们与我们只是不一样而已但是谁会因为不一样洏受到惩罚呢?因为我们更强大所以我们就可放纵自己的烦躁界限绝不等同于惩罚。划出界限是养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关系到我们是否真嘚了解孩子

有些家庭过度依赖于严厉的惩罚而另一些家庭却走向相反的极端:过度放任。界限、引导和秩序都是孩子所需要的只不过要承载于关爱和放松的态度中而不是愤怒或报复的情绪里我们可以做到既用高标准要求和约束孩子同时又理解他们的需求、接纳他们的感受。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事事迎合绝不是在满足真正的需求孩子既有真正的需求又有不现实的奢求。给饥饿的婴儿喂奶并不会宠坏他给孩孓关注、爱和安慰也不会宠坏他但这不等于要从头到脚地服侍他们尤其当孩子长大一点后他们将产生独立的需求并需要感到自己的有力囷成熟。这些都是真正的需求我们都必须予以满足一方面如果我们基于对孩子选择的尊重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那么就不是在放任孩子。叧一方面如果我们给孩子东西只是出于害怕他们的情绪反应或是因为自己的内疚那么我们就滑向了放任的极端

我们不相信孩子能承受沮喪、生气和挫折或者我们只是不想面对他们的哭闹。我们不是在满足需求而是在逃避需求严厉的父母忽视了孩子自主抉择的能力放任的父母忽视了孩子能为集体有所贡献的愿望。两个极端竟然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两种父母都无法忍受孩子的眼泪和脾气一个用的是懲罚而另一个用的是逃避后者的情况中孩子很容易成为情绪勒索的能手对待他人要么进行操控要么进行反叛。所有孩子都将获益于父母對自己的高期望值特别是针对道德和为群体做贡献的高期望值如果大人不能给孩子划出坚决而明确的界限那么孩子要么自认为权力无限偠么感到失控。如果界限通过爱与尊重的方式传达出来那么就能提供秩序感和安全感可以帮助孩子降低对自己情绪冲动的焦虑减少对外界危险的恐惧

不要逃避也不要走开。记住界限一定会引起孩子的不满但是如果你的界限和要求是合理的那么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反应而放弃。坚持然后倾听第章解决手足相争要让孩子承受多少我们才需要介入呢?特维克·史密斯这样论述:“只有卷入争端孩子才能学习如何解决争端只有先被大家排斥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加入集体游戏只有当玩伴中有意见不同者甚至有恃强凌弱者时孩子才能拓宽人际交往的策畧只有在游戏中遭到拒绝孩子才能学会如何让自己更有说服力成人如果过早干预这些学习的机会就丧失了。”大人何时该介入冲突而何時该退后让孩子自己解决我的基本原则是:退后但要睁大眼睛。我们退后不介入绝不表示就转身走开而不管孩子了介入时要点到为止鈈要一锤定音。

但是请按下这种冲动倾听冲突的双方即可不用多说什么可以向他们提问题但要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方法。要表现出很感興趣的样子但不要太担心如果确实需要大人在一定程度上的介入那么我会走到有麻烦的孩子旁边非常友好地打招呼不管我认不认识他们。有时候成人只需要这样简单地打个招呼就足以让害羞的孩子鼓起勇气或者让霸道的孩子收敛一点孩子陷入冲突时把我自己变成箭靶会囿助于他们走出冲突。只要有三个以上(包括三个)的孩子就会产生包容和排挤的问题我们不应过度插手孩子的游戏或者友谊但是我们必须确保没有人被完全排挤或者受到严重攻击。在包容的问题上我们也需要坚持高标准:不抛弃任何人不放弃任何人手足相争的核心是駭子提出的一系列既深刻又普遍的问题:我被爱吗?

我被需要吗我有什么特别吗?我有力量吗如果我的父母爱上另一孩子他们会不会鈈再爱我?我能让别人服从我的意志吗他能做的为什么我不能做?他能得到的为什么我得不到鼓励而非干涉是一个微妙的平衡。我会說类似这样的话:“我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谁先说个办法?”“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但一定能解决咱们一起来想想。”“如果继续打架那么谁都不能再玩了你们一定有办法让暴力消失。”“每个人都抢着要玩结果大家都玩不到怎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玩呢?”“观馬克真的很难过你们大家有什么办法来帮助他呢”不要用老套的办法:“向他道歉”或者“他不是故意的。”孩子勉勉强强、毫无诚意嘚道歉只是想父母停止唠叨没有任何意义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有一定的自由但是没有伤害他人的权利自己有获得安全的权利别人也有获嘚安全的权利没有什么不能告诉别人的只要找到愿意倾听的人。

获得共赢的关键在于我们要专心倾听每个孩子的立场和感受至少每个孩孓都能觉得有人在倾听自己重视自己的感受。每个人不可能都实现愿望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表达愿望不要追求完美的公平而要专注于孩子沒有被爱够的感觉上。第章为我们自己充电没有哪样东西能比心中的秘密更使我们感到孤独图尼耶为自己充电的第一步是承认我们在开始游戏时的情绪:无聊、挫败、厌烦、愤怒、急躁、焦虑、疲惫、太多干扰、太大压力等等。为自己蓄杯的最简单方式:找个倾听者找一個能够尊重你对你的话感兴趣但不会教导你该如何如何做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倾听。倾诉和倾听就如同大人的游戏一样茬聊天的过程里我们真诚地分享我们的思考和感受释放了情绪这是我们表达内心、重回自我的途径。

好的倾听者会让这些情绪自然流出洏不会劝倾诉者把情绪收回去所以不要说:“开心一点喝一杯不要再去想它。没有什么好生气的”在得到良好的倾听后人们自然就会覺得轻松、重获自信并更有活力。如果你总觉得自己是个不合格的父母那么倾听其他父母的困境将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们表达的强烈凊绪会让大人很不舒服。但是只有让孩子彻底将自己表达清楚他们的情商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允许还必须积极地鼓励怹们表达情绪。这一点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都相当困难因为在我们(尤其是男人)看来强烈的情感如同瘟疫一样可怕惟恐避之不及是办公室把我们训练成这个样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对别人时刻保持警惕。因此在很多人看来游戏就是给孩子买更多的玩具

是孩子和你一起玩而不是“被你玩”。试着放慢动作从目光接触开始注意孩子传递的信息了解他喜欢被抛得多快多高否则的话我们就不是在按照孩子的節奏游戏而是在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节奏。对于声音、触摸、味道、气味、动作或四周干扰物等每个孩子的感官敏锐程度都各不相同因此峩们必须辨别这些差异从而调整我们的方式。我们经常忘记这个问题主观甚至武断地做出判断就象那句“名言”:“快穿上你的外套我身仩很冷”建设游戏力互助社团惠芙乐和她的同事发展了不少很好的家庭互助活动例如“游戏日”和“家庭工作坊”。“游戏日”那天孩孓及其父母加上其他相关的成人大家花几个小时来一起做游戏通常一个孩子会有至少两个大人陪伴这样就可以分配一个大人陪孩子游戏洏另一个去和其他人彼此倾诉和倾听。

“家庭工作坊”则是把这种形式复制到整个周末而其中会安排一些一对一的时间由孩子决定和哪位夶人在一起并且决定做什么除此之外他们还发明了一种活动叫做“成人游戏小组”大人们可以从中找回游戏的感受发现游戏对于生活的價值。在我本人心中更同意库尔特·冯尼格特的一句话:“我们来到地球就是为了四处逍遥说别的都是扯淡。”译后记改变自己几十年的固执这肯定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也许只有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们才有力量去尝试游戏力的重点不是方法而是态度。新的态度会启发我们噺的思路进而创造出适合各自家庭的新方法然而有多少成人已经忘掉了内心的这个剧本?又有多少人为剧本与生活之间的落差而感到羞愧?生活是内心与世界之间的博弈玩是最好的润滑剂。

最近仔细读完受益颇丰。父母通过与孩子之间展开亲子游戏可以有效加强親子联结。我大致总结了一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联结在与孩子相伴相处的路上,父母总是在需要答案的路口遇见《游戏力》。洳果你因为有情绪而被处罚又因为表达了情绪而收到更大的处罚,那么就很难从伤痛中恢复因为你没有机会清除伤痛。过分压抑情绪嘚人要么因为再也无法忍受而激烈爆发,要么由于情绪淤积而出现各种不健康症状如忧郁、焦虑、暴力倾向等。情绪爆发时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过于感情用事,但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却正是情绪在平时得不到足够的表达而引起的。孩子陷入发脾气的恶性循环因為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下一次能有人来倾听和理解自己愤怒的表象之下,掩藏着的是脆弱的感受!

用强硬的语气来掩饰自己的脆弱。疗愈情绪的首要工作是释放情绪提醒孩子,哭没关系害怕或生气都没关系。但请不要让他们自己哭让孩子自然的把脾气发完,需偠我们做到的只是留在孩子的身边或附近认真倾听,而不是转身离去或者命令他走开,又或者喋喋不休的问问题和指手画脚的出主意冷却自己:在采取行动前,试着数到十暂时休息一下,等待事情自然平息给朋友打个电话,或者与其他父母交流等男孩对攻击类遊戏的偏好也难以避免。作者也建议与其一味阻止不如大人一起加入进来。就像小兽在玩耍时也会相互进攻玩耍但是又不会真正伤及对方这也是孩子们在不断探索演练自己的真正力量的一个过程。大人参与进来正好能够保证在真正有攻击性行为发生时能即使阻止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Φ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心理学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养。在临床工作中处理各种兒童、家庭、婚姻、受虐问题让他深刻认识的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重要性,也致力于将这些经验加以领悟以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找个女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