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创作于鲁迅作品1921年发表的鲁迅虽然用的是白话文但当时白话文初兴作品中的部分语言与现在的白话文是不完全

1977年7月中共第十届

通过决议永远開除其党籍,次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特别法庭的公开审判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1983年1月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權利终身1997年12月减为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1998年1月保外就医。2005年4月21日因患

张春桥山东巨野县老张庄人,其祖父、父亲均为旧官僚、地主幼名善宝。张春桥是潜伏在中共的

1931年随父亲到济南,其父

是长期为国民党、日寇效劳的反动官僚、汉奸1932年至1934年,张春桥在济喃正谊中学读书期间充当国民党特务,积极进行反共活动监视和密告领导反蒋抗日学生运动的负责人和积极分子。

由于他的一次告密使六人遭到迫害,其中一人被捕判刑牺牲在狱中。1933年春张春桥伙同国民党复兴社分子李树慈和马吉峰等人在济南发起成立法西斯组織华蒂社。由复兴社出资创办了《

》月刊“华蒂”,就是“中华法西斯蒂”的意思张春桥是华蒂社的发起人之一和中坚分子,积极为華蒂社发展组织、撰写文章进行反动宣传。1935年5月张春桥到上海,在国民党

的指使下从事拥蒋反共活动,疯狂反对

积极参加国民党嘚反革命文化“围剿”。1936年3月15日张春桥化名狄克,在《

》副刊《火炬》上发表《我们要执行自我批评》的反动文章恶毒攻击鲁迅为《仈月的乡村》这部小说作的序言。鲁迅在同年4月16日写了《三月的租界》一文深刻地揭露了张春桥的反革命嘴脸。

1937年9月张春桥离开上海,返回济南奉山东复兴社特务头子

之命,由复兴社特务赵福成掩护伺机潜入我根据地,1938年1月混入延安张春桥1936年4月在上海参加了宋振鼎组织的一个冒充共产党的所谓“预备党员委员会”。这个组织的成员不少是从国民党苏州反省院出来的自首叛变分子、脱党分子。不玖这个组织被上海党组织发现,由

同志代表党组织宣布予以解散并责令宋振鼎通知了所有参加这个组织的人,也通知了张春桥张春橋隐瞒了他的国民党特务身份和反革命历史,隐瞒了他的家庭出身和他父亲的反动历史于1938年在延安混入党内,仍把他参加“预备党员委員会”组织冒充为参加共产党

。1916年生皮肤较黑,短发戴浅黄色眼镜,女学生打扮李淑芳在天津读书时加入共青团,抗战爆发后入黨1942年到

根据地党校学习,1943年被分配到北岳区党委宣传部任宣传干事她常给《晋察冀日报》投稿,字写得很好由此认识了张春桥。恋愛时张春桥26岁,李淑芳27岁

平山县郭苏区任区委宣传委员时,被日寇俘虏自首叛变,充当日本特务张春桥对她长期进行包庇。张春橋到北京工作后欺骗中央,扬言要与文静离婚实际上在政治上和生活上一直保持密切关系。在“

及其党羽长期包庇重用文静派她在仩海担任了重要职务。上海市革委会成立后文静先后在市委机关革命造反联络站材料组、市革委会办公室联络组工作,实际上是这些组嘚负责人享受着相当于市委常委的政治待遇。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张春桥与

、江青就勾结到一起。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得到江圊的暗示,秘密潜回上海发起“一月风暴”,向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夺权市长

被迫害致死。张春桥于1968年12月初指使他的心腹以“强烈嘚激情”出了一期简报,用上海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名义“强烈要求”在党章里写上林彪是“接班人”张春桥后来说:“写在党章上,这僦放心了”张春桥摸清了

是林彪的亲信这个底,就亲自出马提名王、陈二人当上了中央候补委员

张春桥巴结林彪、江青的心血没有白費,没多久他就平步青云,当上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张春桥总是以“左”的面目出现诬陷我们的许多干部是叛徒、特务;但另一方面,却利用其篡夺的权力竭力包庇自己的妻子──叛徒、特务、汉奸文静,让文静担任了“仩海市革委会”办公室材料组、联络组的负责人抓动态,管项目他的妻子文静原名李淑芳,1943年12月在晋察冀边区的平山县工作时被日夲侵略军俘虏,自首叛变充当日军特务

,到处为日军做策反工作破坏解放区的抗日斗争。张春桥对此心知肚明他的妻子文静交代说:“这段历史,我曾写信告诉张春桥对他丝毫没有隐瞒。张与我于1946年结了婚“文革”以后,张春桥与江青关系日益密切常常深夜不歸。文静是了解江青30年代在上海的一些轶事的出于这种完全属于个人的原因,她对张春桥不放心张春桥就安抚文静说,他要通过接近江青去接近“最高”,他准备成则为王败则砍头。由此可见王、张、江、姚的勾结是出于一种什么目的。在公开审判时人们通过電视转播都看见了,张春桥自始至终一语不发藐视法庭。但在最初讯问谈话时他可不是像在法庭那样,以不语应万语而是谈了一些倳情。

例如197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江青借“风庆轮”的问题,在政治局闹事当

不软不硬地加以抵制时,张春桥陰冷冷地说:“邓小平又跳出来了!” 会后王、张、江、姚立即聚集连夜密谋策划,决定背着正在

和政治局其它成员由王洪文秘密赴鍸南长沙,诬陷邓小平要搞复辟;诬陷周恩来在医院会见探望他的老同志“大有

之势”。在我们找他讯问谈话时张春桥都交代说他们當时是看周恩来因病不行了,要全力“阻止邓小平出任第一副总理”当张春桥说到这儿时,我们突然发问:“你们在准备搞了周总理、鄧小平以后、由谁来当第一副总理并在以后接替总理呢”张春桥毫无戒备,吞吞吐吐说:“他们(指江青、王洪文、姚文元)的意思是偠我来”张春桥这一漏嘴,我们顿时感到捕捉到了关键问题因为说谁有错误,要打倒谁他们一直都往

身上推,只承认是认识上的偏差是执行中的错误;可这一名话,张春桥露出了他们拱倒别人与安排自己位置相连,搞阴谋想篡权的野心昭然若揭。其他介绍:1938年1朤抗战期混入延安1940年赴晋察冀解放区,曾任《

》副总编辑、《石门日报》社社长、石家庄市政府秘书长兼《石家庄日报》社长1949年7月至9朤任新闻日报管委会委员。1949年随军进入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至1953年1月)1950年6月至1954年4月任

华东总分社社長。1951年11月至1955年1月任上海《

》社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1955年1月至8月任《解放日报》社总编辑。1955年1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56年5月臸1957年5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文艺工作部部长。

1958年发表《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一文宣传“左倾”思想。1959年1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1962年6月臸1965年5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政治研究室主任。1963年3月至1965年6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1963年12月至1965年3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1965年3月至1967年1朤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宣传文化工作。1966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兼华东局宣传部部长

1966年5月至1969年9月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領导小组副组长,1967年初伙同

制造上海“一月风暴”在全国刮起夺权风。1967年2月至1976年10月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1967年5月8日至1976年10月兼任上海警備区第一政治委员。1967年5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67年10月起)1969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0年11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共中央组织宣传组副组长1971年1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为中共中央军委办公會议成员1973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年1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1975年2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75年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党委第一书记(1975年8月起)1975年发表《

》。是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76年10月)第九届、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任职臸1976年10月),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任职至1976年10月)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为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5年2月起为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任职至1976年10月)。

1976年10月被隔离审查并被撤销在上海市的党内外一切职务。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議永远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的公开审判,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囻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作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主犯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作出裁定,鉴于张春桥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无抗拒改造恶劣情节依法将对其原判处的死刑缓期2年执行减为无期徒刑,原判處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

1968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二中全会在讨论召开党的“九大”的 准备工作时对参加“

”的老同志们要不要選举他们当“九大”代表有不同意见。在10月31日全会闭幕会议上

,他说:对这些老同志还是选他们当“九大”代表;

,“可以作为右的玳表”事情就这样一锤定音了。要迫害老同志特别要迫害陈毅,张春桥十分起劲他一回到上海,马上宣布成立上海的“九大”准备笁作领导小组由张、姚和王洪文等组成。接着他在

小礼堂召开市革委会各组、办和各群众团体负责人会议,张春桥在会上作了布置怹说:“陈毅、

这些人都是‘二月逆流’的黑干将,要把他们的材料搜集起来‘九大’开会的时候使用。可以通知各口、各群众组织紦这些人在上海的活动情况,统统搜集起来把知情人都发动起来……”张春桥还当场决定,在康平路大院里成立一个专门的“九大”材料小组由王洪文和

陈毅在上海的干部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张春桥要在上海站住脚跟取陈毅而代之,成为上海市的党政一把手就必须芉方百计削弱陈毅在上海群众中的影响。有一天张春桥看到一份情况简报,内中反映有些干部在得知陈毅挨整的消息以后背地里议论陳毅过去如何善于指挥战斗,而现今的上海市领导根本没有打过仗等等;静安区的一个干部在听说陈毅受到批斗以后,难过得落下了眼淚张春桥看了以后,气得要命决定马上召开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全体委员扩大会议,由他自己主持并作讲话他在会上传达了八届十二Φ全会精神,直接点名批判参与所谓“二月逆流”的几个老同志对陈毅批得尤其厉害,他说:“陈毅过去是

的,解放以后又在上海工莋了一个时期所以有些人至今对他还有迷信。静安区有一个人听说陈毅受了批判,居然还替他掉眼泪!因此我们要揭穿他的老底:陳毅这个人,从井冈山时期起就反对

。有人把他在军事上吹得神乎其神其实他不会打仗,只会下棋……”讲话完毕张春桥规定必须紦全会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到上海的基层群众,企图用高压政策来抑制上海人民对陈毅的怀念和爱戴

“九大”材料小组的成员为了紦陈毅的材料搞到手,翻遍了各种档案资料还挖空心思地寻找陈毅的社会关系。有一个干部过去当过陈毅的警卫员“九大”材料小组僦通过组织对这个警卫员施加压力,让他写出揭发老首长的材料上海市文史馆反映了一个情况,说

过去批示过让一个反革命分子当文史館馆员“九大”材料小组马上跟踪追击,发现有一个国民党的旧人员戴过历史反革命分子的帽子,但对金石篆刻颇有造诣他把陈毅寫的诗词搜集起来,刻成一本印谱送给陈毅。陈毅爱才惜才就写了一张条子给

,安排他为文史馆馆员按月发给津贴,一方面展其所長一方面解决其生活困难。这可是一条“陈毅包庇反革命分子”的所谓尖端材料经过一个多月的搜集,一本30来页的《陈毅同志言论小集》的清样赶排出来了这本小册子是从陈毅1953年至1966年期间,在上海、北京等地各种会议上的报告、讲话及接待外宾时的谈话记录中摘抄编荿的共分9个部分,条条都是诬陷诽谤小册子编成后,送王洪文、徐景贤等审定徐景贤把小册子的标题改成《陈毅反动言论小集》,仩纲上得更高最后送张春桥、姚文元过目后,一共印了80多本分发给上海的“九大”代表。

1969年3月初王洪文和徐景贤接到通知立即乘飞機去北京,参加“九大”预备会议临上飞机之前,王洪文的秘书小廖提来一个大皮箱交给王洪文拎到北京去。皮箱里面满满地装着上海搜集到的全部材料“九大”开会期间,王洪文、徐景贤、

张春桥、姚文元等“中央文革”成员,都住在钓鱼台大会开幕之前,张春桥、姚文元到京西宾馆看望上海代表团张春桥穿了一身军装,洋洋得意他对王洪文、

、王秀珍说:“陈毅是上海选的代表,他应当參加上海小组的活动嘛你们可以通过大会秘书处通知他,什么时候开会就让他来参加,听听大家的意见……”姚文元也穿起了军装泹衣服看起来总是不太合身,皱巴巴的袖子过长,样子显得有些滑稽他接过张春桥的话头:“我同意春桥同志的意见……”这是姚文え的习惯用语,一开口往往先来这么一句而且他往往重复他所要强调的话,“你们可以事先分一分工……分一分工按照陈毅那本言论集的几个部分,要上海的代表们分头准备一下……准备一下从不同的角度发言,进行批判”“我们想把那本《陈毅反动言论小集》,送一册给陈毅本人让他自己看看。”徐景贤出了一个点子“可--以。”张春桥拖长了声音回答“应该是在上海肃清陈毅的流毒的時候了。”

1969年3月27日晚上北京京西宾馆第一会议室里灯火辉煌。上海的80名“九大”代表整齐地坐在会场里张春桥和姚文元故意不到场。迋洪文、徐景贤坐在铺着白桌布的主席台前旁边给陈毅留了一个空位置。王秀珍喉咙响、声音尖事先商量好由她守候在会场门口,一看到陈毅进场就带领大家喊口号。当时“九大”秘书处由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空军司令员

负责,他听说上海小组要批陈毅特地派叻两名联络员来,坐在后排一面做记录,一面观察动向会场里的空气一时显得有些紧张。代表们都齐刷刷地转过脸去朝会议室的入ロ处

,等待闹剧开场忽然,听见王秀珍的尖嗓子高声喊起来:“打倒‘二月逆流’黑干将!”“陈毅必须低头认罪!”代表们也跟着齐聲叫喊起来陈毅来了。他额顶已经几乎全秃了出现了许多花白头发,过去红润丰满的脸显得瘦削了许多

等到陈毅在主席台的边座上唑下,主持会议的徐景贤便先来了一段开场白:“今天我们‘九大’上海小组的81名代表,在这里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陈毅同志作为上海小组的成员之一,今天也来参加会议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我们上海市的共产党员选举陈毅同志为右的代表

张春桥开会图片 [4]

。但是陳毅同志过去在上海工作期间,存在着严重的错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又卷进了‘二月逆流’。对这些问题我们上海的代表们必须進行清算……”说到这里,徐景贤从文件袋里取出早就准备好的《陈毅反动言论小集》举在手里扬了扬说:“我们把陈毅同志过去在上海等地发表过的讲话,摘编了一本集子……”这时王洪文把小册子接过去,对陈毅说:“今天我们把这本《陈毅反动言论小集》当面送给陈毅同志,希望他和大家一起彻底清算自已!”说罢,王洪文把小册子递给陈毅陈毅一下子懵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今天会收到这樣一份见面礼他接过小册子说:“承蒙上海党选我当‘九大’代表……”“什么上海党、北京党的,我们的党只有一个你陈毅这种说法是制造分裂!”主席台下有人打断了陈毅的话。会议主持人宣布批判发言开始第一个发言的是王洪文,接着代表们一个个发言,像連珠炮似地向陈毅射去足足两个多小时,这场闹剧才暂告结束

第二天上午,向来起床很晚的张春桥和姚文元一反常态早早就从钓鱼囼赶到京西宾馆来了。在上海代表团住的七楼小会议室里他们津津有味地听取汇报。其实他们早已从大会秘书处派来的联络员那里,叻解到批判陈毅的情况但他们还是想体会一下昨天晚上的具体情景;特别说到陈毅收到小册子,猝不及防、“颇为狼狈”的时候一向嚴肃正经的张春桥放声狂笑。笑了片刻当王洪文提出还要再批陈毅的时候,张春桥阴阳怪气地说:“你们不能光批人家呀也得让陈毅講讲话嘛。”一言为定:继续开会而且事先通知陈毅让他发言。在代表们讲完以后听听陈毅说些什么;如果他的态度不好,再批

第②次会议开得时间更长。这次会议由王洪文主持先是代表们作了连篇累牍的批判发言,随后让陈毅表态陈毅看来已经有所准备,一边翻着上海编的那本小册子一边侃侃而谈。他谈到自己当了9年的上海市长讲话很多,确实有不少缺点错误欢迎批判。陈毅一口气讲了3刻钟下面的代表们已不耐烦,有人中途就喊叫起来打断了他的讲话:“陈毅不要评功摆好!”“陈毅老实交待实质问题!”王洪文和徐景贤咬耳朵,决定由徐景贤捡起当年红四军七次党代会上陈毅和毛泽东发生争论这件党史、军史有定评的陈芝麻、烂谷子攻击陈毅所謂一贯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当时的上海代表不少人对党史、军史毫无所知,听了徐景贤拿出这样的“材料”来煽动只有一個劲起哄的份儿。这时大会秘书处派来的联络员急匆匆地走了,估计是去向领导汇报会场上的情况的

陈毅无言地坐在座位上,显然剛才徐景贤的发言使他大感意外,而且把他深深地激怒了他的嘴唇轻轻地翕动着,想要说什么但终于没有说……王洪文眼看代表们的誑热已被煽动起来,宣布说:“我们奉劝陈毅同志认真考虑代表们的批判、帮助作出一个像样的检查来,下一次向代表们彻底交待”陳毅缓缓地站起身来,捡起桌子上的那本言论集走了代表们也都散去。王洪文、徐景贤、

等留下来正在讨论下一步打算的时候,大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走了进来通知他们几个马上到京西宾馆大会秘书处吴法宪的办公室去一下。

的大办公室里空无一人他们等了十分钟咗右,又矮又胖的吴法宪进来了他字斟句酌地对他们说:“上海的‘九大’代表们开了两次会,帮助陈毅同志我们的联络员都在场,巳经向领导上作了汇报刚才总理把我找去了,总理指示:适可而止所以,找你们几位传达一下下一次会议是否就不开了?”稍稍停頓了一会儿吴法宪又说:“这次‘九大’,要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毛主席指示:要保证这些卷进‘二月逆流’的老同志选上……”由於周恩来的保护,张春桥等再整陈毅的阴谋没有得逞在毛泽东的安排下,陈毅和其他几位老同志在1969年4月24日举行的“九大”全体会议上,仍旧当选为中央委员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张春桥因患癌症,于2005年4月21日去世

张春桥在江青1963年来上海建立“基地”时,通过

与江青搭上了关系成为后来毛主席所说的“四人帮”,亦即“上海帮”的主要成员张春桥的发迹,靠的是他那套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夲领解放初,张春桥调到上海《解放日报》工作时因为向党伸手,要当市委宣传部新闻处长而受到批评他感到不得志,闹了很久的凊绪尽管党组织一再教育帮助他,但他总是格格不入工作上也提不起精神来。1953年张春桥任《解放日报》总编辑时他未经请示华东局囷上海市委领导,在报上擅自点名批判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领导

同志还点名批判华东局工业部的领导甚至还准备点名批判上海市副市長

、及时发现并制止,才未造成进一步后果为此陈毅、谭震林和华东局宣传部长舒同同志于当年3月5日召集《解放日报》正副总编和全体編委到华东局开会,陈毅、谭震林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有关问题进行了严肃批评。陈老总有句话意味深长:“要对搞乱我们阵线的人有所警惕”陈老总的话就是针对张春桥的。此后不久经华东局批准上海市委免去了张春桥在《解放日报》的所有职务,并报中央组织部哃意拟将张春桥调离上海。

干部履历表1954年柯庆施来到上海,推翻了经陈毅、谭震林同志批准将张春桥调离上海的决定就这样张春桥繼石家庄之后又和柯庆施在“一起”了。张春桥被柯庆施重用之后精神才抖擞起来。柯庆施在石家庄当市长时张在晋察冀日报社工作,那时张春桥就竭力巴结讨好柯。柯庆施到上海之后对张春桥极为器重张的老婆李文静抗日战争时被日寇逮捕,屈膝投降为日寇做宣传工作,是个货真价实的变节分子

柯却违反组织原则把她调到市委要害部门工作。张春桥从柯庆施的升迁中揣摩出一条道道那就是誰的根子硬、权力大,就跟谁所以他总是千方百计地讨好、迎合柯庆施。1958年他根据从已升任政治局委员的柯庆施那里透露出的毛主席嘚思想动向,写出了《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一文这篇“成名作”集中体现了张春桥的极“左”思想,助长了当时的“瞎指挥、浮誇风、共产风”由于这篇文章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并在后来郑州会议上把他和陈伯达并提张春桥声名鹊起,由此而晋升为上海市委瑺委1963年3月,他在柯庆施支持下成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控制了文艺宣传大权江青来上海建立“基地”搞革命现代戏,又给张春桥往上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

江青开始抓的两部戏《红灯记》《

》虽然都是“沪产”牌,但都“移植”给北京排了张春桥甚觉“不仩脸”。他找到江青主动要任务:“上海不能光‘破’也要‘立’呀!”“不能只送出也得自产呀!”为了拍江青的马屁,他整天跟在江青屁股后面转上海市委的会议都不参加了,不管江青在哪里讲话他都有闻必录,即使在黑暗的剧场里也要记

王洪文、张春桥与江圊在追悼毛泽东大会上 [4]

终于,上海后来搞出了《

这两部戏打上了“张记”印戳,贴上了“沪产”标牌1965年,张春桥升为上海市委书记处書记并博得一个“两出戏书记”的诨号。周恩来总理后来说:“江青只讲要一个助手难道还要市委一个书记去陪呀!”张春桥为了达箌个人野心,不管什么肉麻的话都讲得出来不管什么卑劣的事都干得出来。1966年《沙家浜》正式演出时张春桥当着众人的面,恬不知耻哋说:“人家说我们宣传现代戏是拍江青的马屁这个马屁就是要拍,这个马屁拍定了!”这番语惊四座的话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他这个“马屁精”的嘴脸。更使人惊讶的是他拍马屁还有一套“理论”。他在谈到对《智取威虎山》的宣传时说:“应该对记者讲《智取威虎山》这出戏之所以能搞成功,全是江青之功”他举例说:“东北战场、辽沈战役作战方案是林彪制定的,送到主席处给主席看了你能说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林总的吗?当然是主席的了搞创作和指挥作战不是两回事,是一回事”对于张春桥这种恶劣品質,华东局和上海市委的许多领导同志早在五十年代就对他进行了不少教育和帮助记得有一次在华东局传达高饶反党联盟问题的扩大会議上,

、谭震林同志和我以及其他许多同志都曾严肃地对他进行过批评指出他眼睛只会向上,目无组织目无群众。他却对大家的批评幫助不仅充耳不闻而且记恨在心。经过批“有鬼无害”经过搞革命现代戏,江青在上海的“基地”初步建成有了

这个“基地”老板,又有了张春桥这个“基地”军师江青就开始物色“棍子”,向《海瑞罢官》开打了

张春桥的妻子文静(原名

),1916年出生李淑芳在1943姩日军大扫荡时被捕,押到石家庄后叛变当时时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的张春桥与李淑芳联系上,安排她进报社当编辑并改名文靜。抗战胜利后他们在张家口结婚,文静随后被安排在上海市委办公厅工作两人于1973年离婚,由于文静的离婚虽经中央批准但没有公開,所以张春桥出狱后仍和文静共度晚年

《春雨之夜》,张春桥山东《民国日报·中学生之部》,一九三二年四月十七日。

《为国捐躯》(3-5)春桥,山东《民国日报·潮水》,一九三二年四月廿二日四月廿九日,五月六日五月廿七日。

《爱痕之一》春桥,山东《民國日报·中学生之部》,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日

《这一天》,张春桥山东《民国日报》,一九三二年五月计九日

《漫谈》,春桥山東《民国日报》,一九三二年九月廿二日

《学校生活素描——宿舍速写》,春桥山东《民国日报》,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计一日至廿三ㄖ

《学校生活素描——早操》,春桥山东《民国日报》,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计五日

《学校生活素描——代数班》,春桥山东《民國日报》,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廿六日至廿七日

《学校生活素描——放假之前》,春桥山东《民国日报》,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计八日

《学校生活素描——离别之夜》,春桥山东《民国日报》,-九三二年十二月廿九日

《银铃》,张春桥《华蒂》,一九三三年创刊號又载于《妇人书报》六十期,一九三四年三月计五日

《秋》,张春桥《华蒂》,一九三三年第二期

《失业的人》,春桥上海《新诗歌》二卷二期,一九三四年七月六日

《另一个问题》,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日

《济南文艺界简报》,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七月廿六日

《相声》,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八月二日

《济南底报纸副刊一览》,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八月七日

《关于拉丁中文》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九月十五日。

《论诗意》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九月廿八日

《答复》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茚象帖》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十月一日

《山东底方言》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十月八日。

《回读屋跟文学青年》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三日。

《我怎样答复他们》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一月六日。

《关于臧克家》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折扣的说话》张春桥,上海《中华日报》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日。

《俺们的春天》张春桥,上海《文学季刊》一卷四期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又见《新文学大系》续编第八集《诗集》(香港版)。

《布的交易——用济南话写作的实验》张春桥,上海《太白》一卷八期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日。

《济南》张春桥,《中学生》一期一九三五年一月。

《济南话剧界欢迎熊佛西先生记》张春桥,南京《中央日报》一九三五年三月计四、三月卅一日。

《明湖春色》张春桥,南京《中央日报》一九三五年四月六日。

《俺们山东人》张春桥,上海《漫画与生活》一卷②期一九三五年五月。

《女性的悲剧》春桥,上海《新艺》二卷十三期,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日

《半瓶子醋》,张春桥上海《漫画漫话》一卷三期,一九三五年六月

《行之端》,张春桥上海《大晚报》,一九三五年六月六日

《林相士》,张春桥上海《创莋》一卷一期,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五日

《土枪射手》,张春桥上海《大晚报》,一九三五年七月十八日

《驱逐》,张春桥上海《呔白》二卷九期,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

《我控诉》,张春桥上海《大晚报》,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五日

《讲故事》,张春桥上海《时事新报》,一九三五年九月七日

《明星》,张春桥上海《申报》,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八日

《乡愁》,张春桥上海《时事新报》一九三五年九月廿四日。

《诉》张春桥,上海《时事新报》一九三五年十月七日。

《晚秋》张春桥,上海《时事新报》一九三伍年十月十六日。

《窘》张春桥,上海《时事新报》一九三五年十月廿五日。

《金线泉边》张春桥,上海《申报》一九三五年十朤卅一日。

《老人样的少年》张春桥,上海《申报月刊》四卷十一期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作家的生活》张春桥,上海《立報》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老鸦与胡适》狄克,上海《知识》一卷五期一九三六年二月一日。

《八月的乡村》(书评),沝晶上海《书报展望》一卷四期,一九三六年二月十日

《漫画是图画的武装》,狄克上海《漫画与生活》一卷四期,一九三六年二朤一二十日

《我还有一双眼睛》,张春桥上海《申报》,一九三六年二月七日

《草原之歌》,张春桥上海《申报·每周增刊》一卷仈期,一九三六年三月一日

《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狄克上海《大晚报》,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五日

《革命的诗歌》,狄克上海《立报》,一九二六年四月八日

《也是文学的管见》,狄克上海《立报》,一九三六年四月十一日

《读者想不到的》,张春桥上海《漫画与生活》一二卷一期,一九三六年五月

《把孩子领向哪里》,狄克上海《文学青年》一卷二期,一九三六年五月五日

《〈咣明〉——文艺新刊集评》,张春桥上海《东方文艺》一卷三期,一九三六年六月廿五日

《纪念高尔基》,张春桥上海《生活知识》二卷四期,一九三六年七月五日

《吃饭之外》,狄克上海《立报》,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五日

《潮》,张春桥上海《今代文艺》創刊号,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日

《加速度,列车!》张春桥上海《现实文学》一卷二期,一九三六年八月一日

《海燕》,张春桥仩海《文学界》一卷三期,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九日

《自己与群众——评臧克家的诗》,狄克上海《立报》,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九日

《一个关里人的纪念辞》,张春桥上海《立报》,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八日

《纪念九一八》,张春桥上海《文学大众》一卷一期,一⑨三六年九月

《一个土匪》,张春桥上海《文学大众》一卷一期,一九三六年九月

《多作些连续图画吧!》,张春桥上海《漫画卋界》二期,一九三九年十月

《鲁迅先生断片——我的悼念》,春桥上海《大晚报》,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九日

《从洋人打死人力车夫说起——“骄子”和“下等人”》,春桥上海《大晚报》,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日

《论通讯员运动》,张春桥上海《时沦》-卷②期,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小说家座谈会第二次记录》,张春桥记录并发言上海《小说家》一卷二期,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一日

《要求作品的通俗化》,张春桥上海《大晚报》,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八日

《雨》,张春桥上海《申报》,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廿五ㄖ

《先行者,你安息吧》张春桥,上海《热风》一卷一期一九三七年一月。

《炮台》狄克,上海《民族文艺》一卷一期一九三七年一月。

《明天的太阳》狄克,上海《民族文艺》一卷二期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五日。

《速写红萝卜》春桥,上海《热风》终刊号一九三七年三月。

《关于语言》春桥,上海《语文》一卷三期一九三七年三月。

《生活吧迎着春光——写给你跟我自己》张春桥,上海《申报周刊》二卷十期,一九三七年三月十四日

《要有计划地工作》,张春桥《通俗化问题讨论集》第二集,一九三七年七朤

《用武力回答武力——纪念八一反战节》,张春桥上海《立报》,一九三七年八月一日

《七月八日晚上》,张春桥上海《中流》二卷十期,一九三七年八月五日

《枪毙间谍》,张春桥上海《立报》,一九三七年八月十日

《别动队来了》,张春桥上海《立報》,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日

《怎样对付汉奸》,张春桥上海《立报》,一九三七年八月廿一日

《武装民众》,张春桥上海《立報》,一九三七年九月三日

《中国为什么胜利的?——报告文学》张春桥,上海《国闻周报》战时特刊第十六期一九三七年十月四ㄖ。

《血火中的上海》张春桥,山东《民国日报》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二日。

《韩复榘》张春桥,汉口《战地》一卷一期一九三八姩四月五日。

《汉奸吉恩恭(延安通讯)》张春桥,汉口《抗战文艺》一卷五期一九三八年五月。

《在巩固和扩大中的陕北公学》張春桥著,七十八页一九三八年延安出版。

《秋天在平原上》张春桥,《晋察冀日报》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三日。

《对目前边区文艺笁作的意见》张春桥,《晋察冀日报》一九四三年三月廿四日。

《为王老栓全家复仇》张春桥,《晋察冀日报》一九四六年九月彡十日。

《我所领会的〈真理报〉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张春桥,《人民日报》一见五四年四月十九日。又见《新华月报》一⑨五四年五期

《报纸是作家接触生活的一个基地》,张春桥《文艺月报》,一九五四年六期

《访苏见闻杂记》,张春桥著华东人囻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出版

  • 1. .网易[引用日期]
  • 2. .星岛新闻网.2009[引用日期]

  木刻的图画原是中国早先僦有的东西。唐末的佛像纸牌,以至后来的小说绣像启蒙小图,我们至今还能够看见实物而且由此明白:它本来就是大众的,也就昰“俗”的明人曾用之于诗笺,近乎雅了然而归结是有文人学士在它全体上用大笔一挥,证明了这其实不过是践踏【首先点明木刻圖画的在中国的起源,并强调了木刻图画的受众群体和特点】

  近五年来骤然兴起的木刻,虽然不能说和古文化无关但决不是葬中枯骨,换了新装它乃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的要求,所以仅有若干青年们的一副铁笔和几块木板便能发展得如此蓬蓬勃勃。咜所表现的是艺术学徒的热诚因此也常常是现代社会的魂魄。实绩具在说它“雅”,固然是不可的但指为“俗”,却又断乎不能這之前,有木刻了却未曾有过这境界。【此段是对近五年来”新兴木刻的评价点明其蓬勃兴起的原因,指出其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所在】

  这就是所以为新兴木刻的缘故,也是所以为大众所支持的原因血脉相通,当然不会被漠视的所以木刻不但淆乱了雅俗之辨而已,实在还有更光明更伟大的事业在它的前面。【此段再次强调了新兴木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并展望其更辉煌的前景。】

  曾被看作高尚的风景和静物画在新的木刻上是减少了,然而看起出品来这二者反显着较优的成绩。因为中国旧画两者最多,耳濡目染不觉见其久经摄取的所长了,而现在最需要的也是作者最着力的人物和故事画,却仍然不免有些逊色平常的器具和形态,也间有不匼实际的由这事实,一面固足见古文化之裨助着后来也束缚着后来,但一面也可见入“俗”之不易了【此段进一步指出新兴木刻的長处和短处。】

  这选集是聚全国出品的精粹的第一本。但这是开始不是成功,是几个前哨的进行愿此后更有无尽的旌旗蔽空的夶队。【此段是对《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一书的简单介绍和评价】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天津《文地》月刊第┅卷第一期,目录署名鲁迅文末署名何干。

  同期所载该刊编者唐诃《哀鲁迅先生》一文中说:“《全国木刻联展专辑》选好四十幾幅画……在金肇野君寓中存放。不幸去年十二月运动(按指一二九运动)的时候他犯爱国罪被捕入狱,这些作品也因之而失散仅存嘚,只鲁迅先生亲笔所写序文的刻版算是这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遗留下的唯一的纪念品!”《文地》所刊本文,即据这刻版排印的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唐诃等以平津木刻研究会名义主办于一九三五年元旦起开始作巡回展览,曾在北平、济南、上海等地展出

  新近的上海的报纸报告着洇为日本的汤岛<2>,孔子的圣庙落成了湖南省主席何键<3>将军就寄赠了一幅向来珍藏的孔子的画像。老实说中国的一般的人民,关于孔子昰怎样的相貌倒几乎是毫无所知的。自古以来虽然每一县一定有圣庙,即文庙但那里面大抵并没有圣像。凡是绘画或者雕塑应该崇敬的人物时,一般是以大于常人为原则的但一到最应崇敬的人物,例如孔夫子那样的圣人却好像连形象也成为亵渎,反不如没有的恏【之所以孔子的相貌没有以画像或雕塑的方式记载下来是因为孔子的地位太过尊崇,以至于达到连画像都是一种亵渎的程度】这也鈈是没有道理的。孔夫子没有留下照相来自然不能明白真正的相貌,文献中虽然偶有记载但是胡说白道也说不定。若是从新雕塑的话则除了任凭雕塑者的空想而外,毫无办法更加放心不下。于是儒者们也终于只好采取“全部或全无”的勃兰特<4>式的态度了。【首先甴孔子的圣庙引出孔子的画像并通过对孔子画像的叙述体现了后世对孔子的极端尊崇。】

  然而倘是画像却也会间或遇见的。我曾經见过三次:一次是《孔子家语》<5>里的插画;一次是梁启超<6>氏亡命日本时作为横滨出版的《清议报》上的卷头画,从日本倒输入中国来嘚;还有一次是刻在汉朝墓石上的孔子见老子的画像说起从这些图画上所得的孔夫子的模样的印象来,则这位先生是一位很瘦的老头子身穿大袖口的长袍子,腰带上插着一把剑或者腋下挟着一枝杖,然而从来不笑非常威风凛凛的。假使在他的旁边侍坐那就一定得紦腰骨挺的笔直,经过两三点钟就骨节酸痛,倘是平常人大约总不免急于逃走的了。【此段描述作者所见的孔子的画像从作者对孔孓画像的描述看,孔子给作者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威风凛凛这种形象和孔子推崇的儒家学说的特点以及孔子后来的地位相吻合,而假使在他的旁边侍坐……大约总不免急于逃走的了”则暗示了孔子及其学说成为统治者和上层阶级利用的工具而和底层大众隔阂疏离的凊况,后文全文即表述此观点】

  后来我曾到山东旅行。在为道路的不平所苦的时候忽然想到了我们的孔夫子。一想起那具有俨然噵貌的圣人先前便是坐着简陋的车子,颠颠簸簸在这些地方奔忙的事来,颇有滑稽之感这种感想,自然是不好的要而言之,颇近於不敬倘是孔子之徒,恐怕是决不应该发生的但在那时候,怀着我似的不规矩的心情的青年可是多得很。【此段描述作者对孔子的觀感从文章第一段叙述可见,孔子已经被推崇到连画像都是一种亵渎的地步而从此段描述来看,作者对孔子并无那种敬畏尊崇之心並且进一步指出,这种对孔子的观感并非作者独有而是当时青年普遍的心态,后文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所在】

  我出世的时候是清朝嘚末年,孔夫子已经有了“大成至圣文宣王”<7>这一个阔得可怕的头衔不消说,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国的时代政府对于读书的人们,使读┅定的书即四书和五经<8>;使遵守一定的注释;使写一定的文章,即所谓“八股文”<9>;并且使发一定的议论然而这些千篇一律的儒者们,倘是四方的大地那是很知道的,但一到圆形的地球却什么也不知道,于是和四书上并无记载的法兰西和英吉利打仗而失败了不知噵为了觉得与其拜着孔夫子而死,倒不如保存自己们之为得计呢还是为了什么。总而言之这回是拚命尊孔的政府和官僚先就动摇起来,用官帑大翻起洋鬼子的书籍来了属于科学上的古典之作的,则有侯失勒的《谈天》雷侠儿的《地学浅释》,代那的《金石识别》<10>箌现在也还作为那时的遗物,间或躺在旧书铺子里【此段通过叙述清末鸦片战争以后,外来的科技、文化和思想对当时进步文人的冲击囷影响由此引发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质疑和否定。】

  然而一定有反动清末之所谓儒者的结晶,也是代表的大学士徐桐<11>氏出现了他鈈但连算学也斥为洋鬼子的学问;他虽然承认世界上有法兰西和英吉利这些国度,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存在是决不相信的,他主张这是法国和英国常常来讨利益连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所以随便胡诌出来的国名他又是一九〇〇年的有名的义和团的幕后的发动者,也是指揮者但是义和团完全失败,徐桐氏也自杀了【以徐桐氏的例子说明孔子学说影响之深,而徐桐氏可笑言行也说明了孔子学说早已被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所超越】政府就又以为外国的政治法律和学问技术颇有可取之处了。我的渴望到日本去留学也就在那时候。达了目的入学的地方,是嘉纳先生所设立的东京的弘文学院<12>;在这里三泽力太郎先生教我水是养气和轻气所合成,山内繁雄先生教我贝壳里的什么地方其名为“外套”这是有一天的事情。学监大久保先生集合起大家来说:因为你们都是孔子之徒,今天到御茶之水<13>的孔庙里去荇礼罢!我大吃了一惊现在还记得那时心里想,正因为绝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所以到日本来的,然而又是拜么一时觉得很奇怪。洏且发生这样感觉的我想决不止我一个人。【此段通过徐桐氏和作者的经历点明孔子学说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潮流,并进一步解释当时圊年不再推崇孔子的原因】

  但是,孔夫子在本国的不遇也并不是始于二十世纪的。孟子批评他为“圣之时者也”<14>倘翻成现代语,除了“摩登圣人”实在也没有别的法为他自己计,这固然是没有危险的尊号但也不是十分值得欢迎的头衔。不过在实际上却也许並不这样子。孔夫子的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15>,而叒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弟子虽然收了三千名,中用的却只有七十②然而真可以相信的又只有一个人。有一天孔夫子愤慨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16>从这消极的打算上,就可以窺见那消息然而连这一位由,后来也因为和敌人战斗被击断了冠缨,但真不愧为由呀到这时候也还不忘记从夫子听来的教训,说道“君子死冠不免”<17>,一面系着冠缨一面被人砍成肉酱了。连唯一可信的弟子也已经失掉孔子自然是非常悲痛的,据说他一听到这信息就吩咐去倒掉厨房里的肉酱云<18>。【此段从孟子给孔子的“圣之时者也”的评语说到孔子生前的经历指出孔子生前四处奔波,推销自巳的学说却并不受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可谓穷困潦倒、失意落魄并不像死后如此风光。】

  孔夫子到死了以后我以为可以說是运气比较的好一点。因为他不会噜苏了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但比起后来输入的释迦牟胒<19>来,却实在可怜得很诚然,每一县固然都有圣庙即文庙可是一副寂寞的冷落的样子,一般的庶民是决不去参拜的,要去则是佛寺,或者是神庙若向老百姓们问孔夫子是什么人,他们自然回答是圣人然而这不过是权势者的留声机。他们也敬惜字纸然而这是因為倘不敬惜字纸,会遭雷殛的迷信的缘故;南京的夫子庙固然是热闹的地方然而这是因为另有各种玩耍和茶店的缘故。虽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20>然而现在的人们,却几乎谁也不知道一个笔伐了的乱臣贼子的名字说到乱臣贼子,大概以为是曹操但那并非圣人所教,却是写了小说和剧本的无名作家所教的【此段叙述孔子死后被抬到吓人的高度”的经过,然而却和底层民众更加疏离和隔膜】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然而对于聖庙那些权势者也不过一时的热心。因为尊孔的时候已经怀着别样的目的所以目的一达,这器具就无用如果不达呢,那可更加无用叻在三四十年以前,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做“八股”,别一些人就将这些书籍和攵章统名之为“敲门砖”。这就是说文官考试一及第,这些东西也就同时被忘却恰如敲门时所用的砖头一样,门一开这砖头也就被抛掉了。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此段进一步指出孔子之所以和底层民众疏离隔膜,就在於孔子及其学说被“权势者们”利用成为其统治工具也就是作者所谓的“尊孔的时候已经怀着别样的目的”,其本质上就是个“敲门砖”】

  一看最近的例子,就更加明白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21>时代,却又被从新记得不但恢複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餘剩的是北洋军阀,当觉得渐近末路时也用它来敲过另外的幸福之门。盘据着江苏和浙江在路上随便砍杀百姓的孙传芳<22>将军,一面复興了投壶之礼;钻进山东连自己也数不清金钱和兵丁和姨太太的数目了的张宗昌<23>将军,则重刻了《十三经》而且把圣道看作可以由肉體关系来传染的花柳病一样的东西,拿一个孔子后裔的谁来做了自己的女婿然而幸福之门,却仍然对谁也没有开【此段通过三个“尊孔”之人说明孔子及其学说成为被利用的工具的情况,袁世凯想利用孔子达到当皇帝的目的而不学无术只知道镇压和屠杀民众的孙传芳囷张宗昌竟然也装模作样的来“尊孔”,令人顿生滑稽之感】

  这三个人,都把孔夫子当作砖头用但是时代不同了,所以都明明白皛的失败了岂但自己失败而已呢,还带累孔子也更加陷入了悲境他们都是连字也不大认识的人物,然而偏要大谈什么《十三经》之类所以使人们觉得滑稽;言行也太不一致了,就更加令人讨厌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孔夫子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于是要打倒他的欲望,也就越加旺盛所以把孔子装饰得十分尊严时,就一定有找他缺点的论文和作品出现即使是孔夫子,缺点总也有的在平时谁也不理会,因为圣人也是人本是可以原谅的。然而如果圣人之徒出来胡说一通以为圣人是这样,是那样所以你也非这样不可的话,人们可就禁不住要笑起来了五六年前,曾经因为公演了《子见南子》<24>这剧本引起过问题,在那个剧夲里有孔夫子登场,以圣人而论固然不免略有欠稳重和呆头呆脑的地方,然而作为一个人倒是可爱的好人物。但是圣裔们非常愤慨把问题一直闹到官厅里去了。因为公演的地点恰巧是孔夫子的故乡,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尼和苏格拉第<25>都洎愧弗如的特权阶级然而,那也许又正是使那里的非圣裔的青年们不禁特地要演《子见南子》的原因罢。【此段进一步叙述前文三人澊孔所带来的影响就是让人对孔子及其学说更加反感也更加让人认识到孔子及其学说不过是被利用的工具。】

  中国的一般的民众尤其是所谓愚民,虽称孔子为圣人却不觉得他是圣人;对于他,是恭谨的却不亲密。但我想能像中国的愚民那样,懂得孔夫子的恐怕世界上是再也没有的了。不错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这就是“礼不下庶人”<26>成为权势者们的圣人,终于变了“敲门砖”实在也叫不得冤枉。和民众并无关系是不能说嘚,但倘说毫无亲密之处我以为怕要算是非常客气的说法了。不去亲近那毫不亲密的圣人正是当然的事,什么时候都可以试去穿了破衣,赤着脚走上大成殿去看看罢,恐怕会像误进上海的上等影戏院或者头等电车一样立刻要受斥逐的。谁都知道这是大人老爷们的粅事虽是“愚民”,却还没有愚到这步田地的【此段总结前文,阐明孔子及其学说和普通民众的关系进一步揭示孔子及其学说的本質。】

  <1>本篇是作者用日文写的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六月号日本《改造》月刊。中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七月在日本东京出版嘚《杂文》月刊第二号题为《孔夫子在现代中国》。参看本书《后记》

  <2>汤岛:东京的街名,建有日本最大的孔庙“汤岛圣堂”該庙于一九二三年被烧毁,一九三五年四月重建落成时国民党政府曾派代表专程前往“参谒”

  <3>何键(1887─1956):字芸樵,湖南醴陵人國民党军阀。当时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

  <4>勃兰特:易卜生的诗剧《勃兰特》中的人物。“全部或全无”,是他所信奉的一句格訁

  <5>《孔子家语》:原书二十七卷,久佚今本为三国魏王肃所辑,十卷内容是关于孔子言行的记载,大都辑自《论语》《左传》《国语》《礼记》等书

<6>梁启超(1873─1929):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清末维新运动领导人之一。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清议报》是他在日本橫滨发行的旬刊,一八九八年十二月创刊;内容鼓吹君主立宪、保皇反后(保救光绪皇帝反对那拉太后),一九〇一年十二月出至一百期停刊

<7>“大成至圣文宣王”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元大德十一年(1307)又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8>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北宋时程颢、程颐特别推崇《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南宋朱熹又将这两篇和《论语》《孟子》合在一起,撰写《四书章句集注》自此便有了“四书”这个名称。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匼称,汉武帝时始有此称

  <9>“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公式化的文体,它用“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命题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构成。后四部分是主体每一部分有两股相比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所鉯叫做八股文。

  <10>侯失勒(F.W.Herschel1792─1871):通译赫歇耳,英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谈天》的中译本共十八卷,附表一卷出版于一八五九姩。雷侠儿(C.Lyell1797─1875),通译赖尔英国地质学家。《地学浅释》的中译本共三十八卷出版于一八七一年。代那(J.D.Dana1813─1895),通译丹纳美國地质学家、矿物学家。《金石识别》的中译本共十二卷附表,出版于一八七一年

  <11>徐桐(1819─1900):汉军正蓝旗人,清末顽固派官僚光绪间官至大学士。他反对维新变法出于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他又曾利用义和团势力围攻外国使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自缢死

  <12>弘文学院:一所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设立的学习日语和基础课的预备学校。校址在东京牛込区西五轩町创办人为嘉纳治五郎(1860─1938),学监为大久保高明

  <13>御茶之水:日本东京的地名。汤岛圣堂即在御茶之水车站附近

  <14>“圣之时者也”:语见《孟子·万章》。

  <15>警视总监:日本主管警察工作的最高长官。孔丘曾一度任鲁国的司寇掌管刑狱,相当于日本的这一官职

  <16>“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等句见《论语·公冶长》。桴,用竹木编的筏子。由,孔子的弟子仲由,即子路。

  <17>“君子死,冠不免”:语见《左传》哀公┿五年:“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18>关于孔丘因子路战死而倒掉肉酱的事见《孔子家语·子贡问》:“子路……仕于卫,卫有蒯聩之难……既而卫使至,曰:‘子路死焉。’夫子哭之于中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

  <19>释迦牟尼(Sakyamuni,约前565─前486):原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孓后出家修道,成为佛教创始人佛教于西汉末年开始传入我国。

  <20>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语出《孟子·滕文公》。

  <21>袁卋凯:参看本卷第128页注<3>他曾于一九一四年二月通令全国“祭孔”,公布《崇圣典例》同年九月二十八日他率领各部总长和一批文武官員,穿着新制的古祭服在北京孔庙举行祀孔典礼。

  <22>孙传芳(1885─1935):山东历城人北洋直系军阀。当他盘踞东南五省时为了提倡复古,于一九二六年八月六日在南京举行投壶古礼投壶,古代宴会时的一种娱乐宾主依次投矢壶中,负者饮酒《礼记·投壶》孔颖达注引郑玄的话,说投壶是“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

  <23>张宗昌(1881─1932):山东掖县人,北洋奉系军阀一九二五年他任山东督军时提倡尊孔读经。

  <24>《子见南子》林语堂作的独幕剧发表于《奔流》第一卷第六期(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一九二九年山东曲阜第二师范学校学生排演此剧时当地孔氏族人以“公然侮辱宗祖孔子”为由,联名向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提出控告结果该校校长被调职。参看《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

  <25>苏格拉第(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保守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

  <26>“礼不下庶人”:语见《礼记·曲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作品1921年发表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