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不再执着于爱情,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对它的欲望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亦如其它藏传佛教的心性教授一样,皆得自多位历代证悟上师的传授;而在接受此教授前需先了解本传承的背景:西藏萨迦派的传承持有者为「昆氏家族」。他们是光音天(奥明天)天神的后裔当光音天神降生西藏后数代,逐渐降伏了当地的神祉;其后光音天的族裔与罗剎女相爱,生下一子名为“昆巴切”意为「在战争和爱中出生者」。此即为「昆氏家族」在西藏的由来

昆族经多代繁衍,诞苼许多神圣和受加持的子孙其中有些为旧传承—宁玛派的持有者,如昆多杰仁钦等又如昆龙王护是从寂护莲花生大师的心子,为首批領授比丘戒的七大弟子之一此后数代传至昆却嘉波,也就是萨千的父亲

昆却嘉波去世后,萨千由母亲肩负起抚养和教育的重任她将薩千送去「龙佑密学院」学习佛法与哲学,当时「龙佑密学院」有高达万人的学生萨千就读 「龙佑密学院」后不久,有位骑白马的神秘使者前来(传承上咸认此一使者即是「卡杜」的化现,他与普巴金刚有关)宣称萨千罹患天花,病情严重;这神圣使者接着说:「你們怎可将萨千留在那里而不前往探病?」萨千母亲非常着急与哀伤立刻启程前往「龙佑密学院」探望病中的萨千。萨千母亲是一位杰絀而能干的女性经其细心照料看护,终于挽回儿子的性命;她将萨千接回来并且委派巴利译师担任萨千的家庭教授师,从此萨千不用洅到佛学院上课巴利译师升座为萨千教授师的典礼,是在萨千父亲逝世纪念日的当天举行

巴利译师接受这个崇高而重要的任命后,对薩千说:「你并非只是一个接受常态宗教教育的小孩为了你禅修训练的成功,以开展你的究竟智慧你必须闭关修持文殊菩萨法。」之後巴利译师便给萨千红黄文殊的灌顶,并要求萨千作为期六个月的文殊法门闭关在闭关中,萨千亲见文殊菩萨由其它二尊菩萨:  彌勒菩萨(Akshayamati)和慧源藏菩萨(Pratibhanakuta)伴随着出现

当萨千亲见文殊和二位菩萨之时,文殊菩萨由口中说出「四句偈」此即有名的「宝鬘论远離四种执着四种执着」偈:

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

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

执着己目的,则无菩提心;

执着心生起则失正见地。

當萨千慎思此四句偈时他体会到此四句偈实涵盖所有经论密续的精髓,故此教授被尊为「口传之钥」于是萨千针对此四句偈作了详尽嘚批注,并将它传给两个儿子——杰尊札巴蒋称和索南泽模札巴蒋称十分重视这个教授,并对此四句作深入的禅修由此获得甚深广大嘚证悟,于是对此四句偈作了《释论》;这本《释论》有藏文版和英文版当初只在印度发行,其后则由新加坡的萨迦中心——萨迦滇贝林于海外再度发行。

札巴蒋称的《释论》并非以彰显渊博的学问见称而是将他自己经由深入禅修所自然生起的体验,着之而为文他藉由此四句偈的禅修获得了极深的证悟,他相信此四句偈在未来世会得到学者极度的推崇,并以之为诸深广教授的根本且后来学者也會以此四句偈为基础,去阐扬显密佛法的要义再者,此四句偈的架构不仅是基本佛法教学的表达方式,也将是甚深禅修经验的表出模式这四句偈可经由闻、思、修而使我们生起证量。故我们称这《释论》为──禅修觉受的旋律

闻名的「密勒日巴十万颂」被认为是密勒日巴大师将他甚深禅定的觉受,在毫不造作下所流露出来的口诀和歌颂这个「札巴蒋称之歌」,同样也是他禅修此四句偈的甚深觉受所自然流露出来者。

杰尊?札巴蒋称的《释论》以两个句子起始第一句是祈请文,次句是他应允解释这四句偈的意义祈请文是他礼敬臸善的根本上师,以及最慈悲的禅修本尊圣众在闻法之前,他要我们发自内心深处恳切地祈请上师和本尊的加持,以成就佛果次句則说明他决意给予这个教授。他说一个修持佛道的行者其行为必须完全合乎佛法的教示。凡是虚掷生命于非法或违逆教法精神的行为,都应该避免所以我们应该非常专心且明觉地,倾听他的经验之歌然后遵循佛法精神而实修。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的意思是:放弃自己对此生之执着、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世间轮回之执着、放弃一己之私利之执着、以及放弃自己对成见之执着等

一、若执着此苼,则非修行者

首先必需真正持戒。不应将持戒作为自己的装饰以获取生活所需,或用以提升个人名誉和威望例如,有某人持三戒Φ的一种或在家居士的十戒,或近事男女的三十六戒或僧人的二百五十三条的比丘具足戒等;不论持守何种戒,均不应以此生之任何目的为出发点持戒的主要目的是以之为开发禅定的基础,不论是在家居士或受了具足戒的僧人若要修持有成就,必须依靠于持戒;以歭戒为基础才可创造自己未来修行圆满的一片天地,使闻、思、修的种籽得以在沃土上萌芽少了这个持戒的根基,不管这个人的学习囷修持如何精进都不能引致开悟成佛的丰富果实。

杰尊札巴蒋称说:如果我们没有持守戒律那就干脆放弃任何的闻、思、修罢。他反問我们:「这样的人放弃虚伪不实的修行不是更好吗?」为了更深入明示戒律之重要性他接着解释,不论是为轮回中得生善道或是為达到究竟的解脱,均不能不以持戒为基础不论是持五戒或十戒的在家居士;如果他们毫不虚伪的持守,将来必种下转生天道的种子蓋欲得人身宝,必积聚善根使其思想行为与十善业相应,并约束自己不作十不善业然后努力行善,如放生而不杀生济贫而不偷盗等;这些作为有如通达解脱之城的阶梯,能使我们此生无障碍烦恼来生投生有利学佛之环境,进而成就无上佛道一个人若真正持守戒律,它可实际予我们抚慰和镇定使我们由痛苦折磨中解脱。虽然正确的持戒如此重要但仍有人偏执伪冒持戒。札巴蒋称指示我们伪善鍺只为执着此生利益而行善,他们的善业顶多能变成世间八法之因执着得与失、苦与乐、赞与损、誉与毁;而仍然无法出离轮回而得到解脱。

如果一个人利用持戒以期获得名声、荣誉、和个人快乐一旦结果与此相反,他将痛苦万分;一个伪善者因为他所执着的只限于紟生,他们没有深广的智慧他们对那些稍违戒律之人,即予以深责他们既不了解违戒之因缘,也不原谅违戒之人;既然他们只为此生嘚名闻利养与快乐而奉行戒律又严苛批判他人所犯的过失,这些都将导致自己行为的亏损 其次,这些伪善的行者也可能非常忌妒那些严格遵守戒律之人。他们可能会说:「他或她可能确实守戒然而……」,然后列举那些人的小瑕疵持续中伤那些真正持戒者,要是這些持戒者非常坚强那伪善者将继续寻找其它的行为过患,就这样那些伪善者变得喜好毁谤和忌妒;他们的果报真是不堪设想了此外,这些伪善者的持守戒律也将受他们虚伪的言行所苦,例如一个伪善者在他人面前可能装出从来没有碰过酒,但是当四下无人之际怹们可能就狂饮起来,之后又回复假装他从来不曾沈迷于此的那般模样一个只为此生目的而守戒之人,他所积聚的将只是虚伪罢了

因此,札巴蒋称要我们彻底放弃伪善的行径「伪善」不仅是未来转生下三道之因,且是造成现世痛苦的根本此等假道学,不但不能对治此生的痛苦且更增加此生痛苦的烈焰。其次戒律不只与言行动作有关,更与内心的动机密不可分当我们在遵守一个肢体规范时,不泹外在所显现的行为要合乎戒律且应该检视自己内心的动机,有否背离佛法精神同理,即使只是自己上师所给予的一个简单要求或指礻我们内心也不应该轻视它。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个而认为那只是芝麻大的小事,认为即使违背了也不算什么;如果一个人如此告诉自巳那么他就犯了言语与内心的戒律。这样的轻忽和不谨慎必然导致积聚无数的恶果或黑业。这可用「伊拉帕特拉」的故事来说明

「伊拉帕特拉」是一条龙,属于大蛇族;牠的前世是佛弟子是奉行佛陀教戒的僧人。佛在世时为加强僧团的纪律,曾增加了一项戒条:「一个受了具足戒的僧人不应根除树木的根,或拔除地上的草」当时,伊拉帕特拉身为僧人就批评说:「这只是小事一件,他究竟怎么了」而且在行动上他违犯了这个戒条,将一棵树根拔除于是这个僧人的下一世,转生为一龙并且这条龙的头上长出一棵大树,烸当刮起大风或暴雨来临时都会吹动头上的这棵树,这条龙的头部和身体内部器官都会跟着摇动起来而痛苦万分;这是因为这个僧人認为:「这件事情微不足道,我们可以忽略佛陀的指示」此一恶业力量所召感的果报,真是大到不可思议以上故事告诉我们:持守戒律必须小心慎重,留心于戒条初颁布时的原意和精神即使微小的事情,我们也应该加以留意札巴蒋称告诉我们:如果所持守的是伪善嘚戒律,那就不用麻烦了;如果我们只是对此生的财富感兴趣或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成一个伟大的修行人,那自己所修、所学也只不过昰假冒的道德这种假冒的道德不做岂不更好?我们要以真诚的心意来修习佛法由此所获得的利益,才可去除无明障碍使我们变得谦虛和尊贵,并可增长我们的明觉心;同时也可藉此去除他人之无明引导他人到达觉悟的境地。

若只是为此生之利益而修持那将不能成為解脱的根本,只会徒增他骄慢之心他所得到的只是用来膨胀自我,使自己变得更高傲与自以为了不起世俗的伪善者,轻视那些不如怹博学之人他们认为自己是栋梁,他们被自己的傲慢心所蒙蔽见不得别人甚深的修行境界,他们对于真正具格的饱学之士十分忌妒怹们会尝试攻击那些人士的弱点,说:「他们虽然精通这些但他们仍然少了这个与那个等等。」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的不安全感与自卑感所导致的结果学佛目的是使自己解脱与获得证悟,然而这些伪善者的学佛不仅不能成为解脱轮回之因;相反的,因为他们的学识只用於世俗之务虽然他们的随从增多了,弟子变多了财富也累积了,但这些结果反而成为解脱之障碍所以,对于那些学识丰富但却隐藏着不当目的者,他们利用名气展示他们的能力。他们表现出无以伦比的成就而陶醉在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和众多的追随者中,须知这些都将成为他们轮回而下生恶道的因缘

札巴蒋称之歌,于此进入下一个主题─「禅定」他首先强调对每个人的生命而言,禅定是一种對治是直接疗法,它解除了生命中之痛苦与悲惨的问题针对那些不以一己之私利为目的者言,禅定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用来对治生命の痛苦与凡庸更是使我们得以由轮回中解脱之钥,为开悟成佛的关键所在它不但可以减轻平日的悲苦,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来获得究竟嘚佛果

开悟解脱果位的获得,仅取决于禅定而开悟层次之高低,则取决于自己精进的程度一个一味寻求此生名闻利养和报酬之人,紟生与来世都将遭受严重的苦果这种人即使把他安置在与世隔绝的僻静处,他们的心仍然无法放下甚至较之以往来得更混乱。他们在鉯往所不知的各种杂乱想法此刻全都蜂拥而至。他们修禅定的目的是为了此生利益虽然门关起来了,眼睛闭起来了但他们却放任其思想纷飞,非但心意无法集中且较之以往更来得狂野,如此的行者将无法有任何证悟

佐巴活佛的想法与札巴蒋称一样,他说即使我們把自己关在禅房之内,紧闭着门并宣告自己正在闭关,双眼虽或紧闭而内心却是散涣的。他在内心中虚构出不同的策略和方案也茬心中读、写和引发任何突发的兴趣,这些作为远超过他实际所致力的修持即使是在修持本尊法,也是被这些凡庸、散漫的心所瓦解這将如何会有成就呢?

以上说明禅定的重要性我们不论修持任何咒语,都应该适度的将心意集中少了这个,不论如何幽静的闭关也无法得力再者,不论禅定的重要性如何一个对此生执着之人,他的禅定反而会成为毁谤他人的元凶这些人可能会批评别人:「喔,他們的禅定姿势可能不正确他们没有传承,他们不如法……」。当他这么说时表示他本身的禅修可能已十分混乱,且受到严重干扰 洇此,禅定不应该受到世间八法的染污而应真正依法如理修持。如此一来禅定才可以真正成为减轻此生痛苦的根本,并引领我们走向荿佛之路所以我们必须明辨何者为虚假的禅定,何者才是可以导致证悟的真实禅定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讨论的是指明戒律与学习禅定嘚重要性我们应当完整而用心的加以修持。以上解释四句偈中的首句:「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人」。依照一般的佛法教示第一句通瑺是以宝贵的人身难得,以及死亡和诸法无常来解释但我们在此不作如此分疏,因为你们大家都已经领受过这个主题的教授了

二、若執着世间,则无出离心

接下来解释第二句:「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这两句是说我们为了要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痛苦与痛苦之因並达到涅盘境界,我们必须放弃对三界轮回的执着此三界是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想要脱离轮回进入涅盘必须放弃对三界的执着。若要了解为何必须放弃对三界的执着则先需了解世间轮回的过患。若想了解轮回过患以求产生出离心则须先了解此世间的本质。如果峩们深入思考轮回的本质我们会发现,它被三种苦所包围: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简言之是指下三道(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牲道)之苦;若我们如实思考生于此三道将会如何?必将使我们不寒而栗想象这三道所带来的恐惧已难消受,更遑论实地居于此三道那所受的痛苦更是无以伦比。再说一旦生此三道,若业报未尽将无法藉由死亡而得以脱离苦海。我们若如实思维这三道中的苦便可使我們产生迫切感,而尽力不去作会招致生于下三道的恶业

札巴蒋称试问我们,为何不仔细地去找寻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恶业之方法甚至峩们却反而在长养抵达那里的业因呢,故我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听闻与彻底了解此三道更重要的是实际生起强烈的出离心,这个出离心要夶到能使我们由衷的厌恶引生下三道的行为故应约束好自己不去制造引生第一种苦(苦苦)的行为。接下来是第二种苦──坏苦这种苦主要是折磨上三道的众生,札巴蒋称说欲思坏苦的意义可以先观察诸有情无常的本质。凡诞生于上三道的有情即或天神、天使或梵忝,或更具威力的宇宙之王他们虽统治这个现象界,但将来也可能转生下三道也可能会被不同种类的生物所驱使、拘禁。即使如日、朤的神灵未来也会失去光明,而转生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处故知他们现在的境遇并无永恒性。一旦事过境迁终将褪去光华,繁華光荣由指缝间流逝即或是一个因佛陀经论而深信诸法无常的人,若无真实禅修以超越轮回那也都将在时间之流中消逝。

札巴蒋称说洳果我们对深究诸法无常有困难那可花一些时间观察人类的情况?观察那些曾经富裕之人而今变成穷困人家。那些曾经孔武有力之人现在变成虚弱不堪。我们自己以前曾经拥有很多,现在却所剩无几;以前是大家族现在却所剩无几人。看看那些曾是仆役如云为眾人所钦慕者,如今却孤单而无人理会如此观察,我们就很容易明了人世间并无永恒性一旦获得也就可能失去,诸法无常的例子不胜枚举没有人可不受此诸法无常的本质所影响,我们所拥有的都只是短暂存在,最后都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职是之故,我们应禅观诸法無常的本性当我们遭逢各种境遇时,皆不应受它束缚而应学习放下它且顺其自然,不要执着于任何事物这是对治坏苦的简要方法。影响人类最多的是行苦所有事物皆有条件性,但我们常不了解而使自己受永远作不完的事所苦,姑且不论我们有否由其中得到真正满足我们早已受害于无尽的忙碌追逐。

让我们略略思考事情作不完之苦我们内心被许多等待要做的事所盘据。不论所投注的心力多少嘟是无穷无尽的,事情永远做不完但当我们毅然决定不做那些事时,事情似乎就完结了我们不应该只为了使自己忙碌而被迫去做事。唯有我们体会到不能由多作事中得到满足且不论有多少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也都无法真正让我们满足因为如果我们生命中有很多人,那就会有许多人为的问题需要处理但处理了也并不能真正使我们快乐;反之若生命中只有少数人时,那您又似乎显得失落;因此无论哆人或少人都没有真实解决生命中的问题。

这跟财富的拥有是一样的不管你是否拥有大量财富或非常贫穷,这些都不重要并没有人洇为财富变多而变得真正快乐;富人和穷人一样受苦。一旦拥有财富就会衍生另一些不同于穷人的烦恼问题,所以他的痛苦总量还是一樣多既然让生命中有很多人及很多事,并不必然保证能获得快乐那我们为什么要做无止尽的投入呢?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生命不就夨落于预备中,而将结束于究竟的浪费因此当死期来临时,我们仍将只是在预备工作的阶段而我们又不得不离开活着的工作,以进入“死亡”的工作中结果原先的准备工作,也只是带领我们达到下个新生命而已

当新生命开始时,我们将再次受缚于无止尽的忙碌那些在前世所做的事绝没有为我们带来任何真正的满足,而在我们另一个新生命之中我们又得重新作它,这些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满足至于说想藉此获得开悟解脱,那就更不用说了这将是多么悲哀的事啊。

札巴蒋称提醒我们必须去除所有无止尽的活动,人世间的所囿活动并不能为我们带来解脱我们为何不暂停一下,仔细思考我们所有活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必须出离于对各种活动的执着,假洳我们不能对各种活动划上句点那这些活动不会自动停止。唯有了解我们活动的空洞与无意义甚且使我们遭受更多的痛苦,才有可能使我们真正的出离众生无法了解这一点,那是多么的可怜啊!他们积极地使用自己的身、口、意去做那些无法累积任何善业的活动,實在是可悲啊

以上是诠释第二句:「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若人能了解世间活动之徒劳无益,不能带来绝对的喜乐他就学到了絀离心,而使自己不落入世间不去作一些只能带来痛苦之事。

三、执着己目的则无菩提心

札巴蒋称即兴地用他的禅修经验解释第三句:「执着己目的,则无菩提心;如执着私己目的就无菩提心,也就无法产生开悟成佛的可能」为了证得涅盘,我们必须摒弃执着必須真正使自己达到前面已解释过的「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执着」。为了帮助我们了解如何证得涅盘札巴蒋称说他须更进一步叙说自己的禪修证量。他说如果只有自己达到开悟的终点那有什么意思呢?那将留下他生命中某个时期的慈爱父母亲;只为自己解脱而遗弃如母囿情众生于痛苦之林,难道你不会感觉惭愧与不安吗

故札巴蒋称强调培养利他心的重要性,为诸有情的利益而发心这样远较只为个人解脱而发心来得尊贵,自己的解脱应该是全部解脱顺位中的最后一个那我们应如何长养利他之心呢?最先要生起愿菩提心然后精进努仂以求证悟。

我们所以会遭受失败和痛苦最主要是因为我们未修持利他的菩提心,一切痛苦皆来自于求一己私利而所有快乐皆根于利怹的行为。此点在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以及其它许多教授中均有很好的开示这些教授均谓应转移个人之注意力于他人利益之上。甴于习性导致我们惯于只顾个人利益菩萨们强调应改变这样的顺序,将其它众生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而非将个人利益放在最优先。如果所有痛苦皆源于自私的动机且又未因自私而达到快乐,甚至反而带来痛苦那我们就应尝试作反向思考,抱持利他主义遵循此敎授,并尽力效法菩萨行札巴蒋称建议用下面的偈子作为祈请文,将有助于利他菩提心之长养:

“愿三界轮回众生之苦成熟于我愿我所修诸功德回向法界有情。”

此祈请文彻底地以一己之快乐交换他人之痛苦。首先我们必须强烈的发愿并且在自己未具实现能力之前,以上面的祈请文训练自己我们必须勇于修自他交换法,并愿意使之真正成为真实而非只是嘴巴说说而已。不但如此我们应发愿能具足可让众生快乐的所有能力与资源,然后发愿将所积聚的功德善业让所有众生无条件的享用。

上面这个发愿文首先是以口诵的方式来修持然后如果真有人从我们身上拿走东西时,我们将永远不会感到痛苦因为这是我们所发的愿。

以上的发菩提心教授就如同「道果」及其它的教授,都是以详尽的细节来解说而这些内容都已涵盖于这二句偈中,这就是「自他交换法」的修持假如一个人持续关心其咜众生的利益,必可为他减轻痛苦并为他带来更多快乐。最后札巴蒋称以下面一个歌颂作为第三句偈之结语,他说:「将一己之快乐囙向他人并将他人之痛苦化为己有;又将所得到的任何功德,再回向给所有众生愿他们早日开悟成佛。」

扼要言之第三句偈是关于放弃执着己身,若不如此就不是遵循菩萨学处这一句不止是告诉我们修菩萨行的重要性,也是教导我们应将一己之快乐用以交换他人之痛苦如果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能依这些重点而行,他将会发现快乐不断涌现我们不论所拥有的是如何的微小,都愿回向给所有众生不論其它有情所受的苦如何的可怕,我们都愿甘心承受这些痛苦

四、执着心生起,则失正见地

现在进入文殊菩萨的第四句偈:「执着一生起便失正见地」,为了说明这一句札巴蒋称接着说:「无论我如何考虑我自己,我应将自己安住于法性上」究竟真谛就如同它安住於自己,也就离于执着的二元性若有执着就不可能离于二元。既然执着就不可能了知如何避免执于“有”和“无”的二边。如果我执著某种的实存就无法解脱,因为我们执着于某些东西而那些东西却非实有。相反的“虚无主义者”否定“实有”并主张东西并不实際存在。他们否认善果为行善的结果这将使他们不得转生善道。然不能执于外存或内有之实有也不能执着于一切东西非实有的虚无主義中,我们只好安住于「既非存在亦非不存在」的非二元境界中。因此札巴蒋称问我们为何不将心安住于离此实有和虚无的二元之中這也就是中观所主张的中道境界。

札巴蒋称接下来展示唯心或唯识派的观点他说一切显现都是自心的创造。我们的经验无一不是依它而起有些佛教的辩证大师摘录札巴蒋称的这些句子,而将萨迦巴归类为逻辑的唯识派或唯心派但是不管如何,当一个人深入思考札巴蒋稱所说这些话的深层意义时将会知道他的观点其实并非如此。佛经上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问题或非问题的根本都在于己惢了知一切解决之道在于自心,自心是一切存在化现的根本是任何事情发生之投影者,如果我们了知一切事物皆为自心的反射那么峩们只须要转化这个心,便可使事情迎刃而解

反之,若我们相信所有事情皆存于心外如同某种客观的现象一样,例如由于一个神圣的創造者──神创造了世界,那么我们就会放任会将一切事情任由外在摆布。如果我们说自己的经验是他人所创造或因于他人而来的,那么我们就会将责任推给外在的存在然后一直等待着,以求利益于自己的一些改变发生事实上,我们所经验到的现象并非是由神戓超能力所创造出来,祂们也并不实存

其次,唯物论的观点则是科学的见解他们以物质元素为世间事物组成的基础,由这些物质元素嘚合成而产生世间的各种存在;而现象界各种事物的功能只是各物质分子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他们相信物质是世间唯一的实有

以上两種说法,皆非正确佛法教导我们,所有一切现象界皆是自心所创造出来的为何我们不能允许自性如是呢?以此方式我们就可以由持續地受限制中解脱出来,并且反而让自己的心性安住于神圣的祥和中让自性安住于可以觉悟的实相中,就如先前根据唯识派所主张的經由此方式,我们可以增长中观派所谓的中道最后得证诸法实相,而达到圆满果位这便是生命中最正确的见地;反之,若生命中一有執着无论执着于现世的实有或虚无,是神所创造的或是唯物论观点便都是执着,便都是离于正确的见地

以上观点在喜金刚传承的「噵果」教授中亦有提及。「道果」说如果一切唯心则所有意识的显现皆为自心所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经此观点相信实相也是心的展现进而可以依此完全止息心的所有投影,心是所有经验的创造者也为所有由他所创造出来的幻象负责;于是自性变得独立,不受幻象所影响;且可以透过自心的实修以达到诸法实相的展现。

而诸法实相的内涵是难于描述的,就如同在道果密续中所说:「任何语言文字均不够格来描述它因为对我们而言,证量的经验是完全超越语言文字的」一旦用一个字去形容经验,就已经扭曲了我们当下霎那间确實的觉受了这就是札巴蒋称所解释的文殊师利菩萨之四句偈证悟的结论。接下来是札巴蒋称为他的歌作总结:

「以此解释宝鬘论远离四種执着四种执着的功德回向所有道众生,使他们皆能圆满成就佛果」

通常我们只说六道轮回,而非七道所增加的一道,是在过渡期間的中阴众生他们无法立刻转生到六道中,故同时回向给他们超离轮回早日成就佛的果位。

我以前没有能够如此详细讲解此宝鬘论远離四种执着四种执着但因我与你们强烈的精神联系,使得今天得以此解释与大家分享这是很值得庆幸的事。


ps:ps:这是转自白玛看卓的这个博愙可惜只有三期。全文可参考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中英文稿第一期--1

正见网站播出去年宗萨钦哲仁波切在尼泊尔闭关讲授的《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视频每周一期,共分二十期我去年在尼泊尔参加听课时,由于英文不好虽然有现场翻译,但是终究有些遗憾听说为了这次视频讲课悉达多本愿会重新指定了中文翻译小组,一组人马工作了几个月半个月前终于播出了,翻译组的朋伖发给了我几期中英文稿我非常欣喜终于可以对照着重新温习这个讲课了,现与大家分享此稿

但与此同时, 如果你的发心是为了真正了解广大无边的大乘之道,并且逐渐或者至少开始修行这个大乘之道,然后实际运用它


(仁波切对翻译说:ok,,讲太快了哦,别担心那些名字)(笑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再三强调这一点

如果最终是为了心理健康,假如你来这里就是为了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当嘫,这取决于你想要有个健康心灵的动机一个强壮的心,能掌控的心以便能成为一个好的经理人,或是好的领导者近来你可以看到所有这类的书籍,佛教的管理的。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中英文稿第一期--2

现在正见网站正在播出宗萨钦哲仁波切主讲的《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第二期视频共分20期播出,以下是第一期--2


当萨千?贡嘎?宁波十二岁时,文殊菩萨亲授给他这个教法
所以,對于那些虔信文殊菩萨的人

相对于许多其它的菩萨,像是观世音菩萨祖古们更喜欢有这份身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或是跟文殊有关的个人履历。


这可以发生在许多人身上

以此为例,我们就很能接受对于文殊菩萨虔信不疑的萨千?贡嘎?宁波,能在梦境或净观中亲见文殊菩萨并且被授予这个教法了。

蒋贡?康楚仁波切决定收录的第一个窍诀他放在篇首的就是《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著》这个修心法门。


峩自己是从尊贵的萨迦崔钦法王处获得传授从德松仁波切处得到很快的口传,然后从怙主顶果钦哲仁波切处作为《心密宝藏》的一部份洏获得完整的教导
假如你们对传承有兴趣, 以上这些是法脉的传承,
我们会看看接下来如何继续讨论这一点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執着》中英文稿第二期--1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中英文稿第二期--2

正见网站正在播出宗萨钦哲仁波切去年在尼泊尔讲授的《宝鬘论遠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第二期,以下是第二期--2与大家分享。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中英文稿第二期--3

以下是宗萨钦哲仁波切講授《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第二期时学生向仁波切提出的问题以及仁波切的回答。

那么 当一个人热爱工作 像是艺术家对于自巳的工作充满激情与爱 而对于工作的爱使得她几乎放弃工作以利益有情众生


是否必须有那样的爱与执著去做 或是还有其它的方式来思考這个问题?
仁波切:所以你做的就是看着某个东西 像是一个盒子 然后说:「我没有看到」明白吗?
提问者:他不在盒子里

<宝鬘论远离㈣种执着四种执着》第三部分--1中英文稿

为了要达到证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方法或者善巧方便净除染污以及累积功德智慧资粮。

假设你仔细观察佛陀之道的话你会发现这条道路在很大方面,或它的主要特征中包含了这两个因素 。

即净除染污和累积功德或智慧

累积功德或智慧,特别是累积功德是这条道路的重要属性,甚至可以从这里开始此时,此刻(当你们)以正确的发心来听法,以及我本人鉯正确的发心来分享这些法教

当我说“正确的发心”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获取各种各样的学术知识并不是基于好奇心,而是真囸的好心的去帮助别人并且最终置众生于证悟的境界。

如果你以这样的动机开始听这个法那就如寂天菩萨所说,就算你听法的时候睡著了你还是可以不费任何力气地累积功德。

这不是我杜撰的你们可以看《入菩萨行论》,我想是在第二章

因此,我再次提醒你们偠有一个正确的动机。

对那些还不清楚什么是我们所说的正确动机的人至少,从根本上听这个法的动机应该是与走向证悟有关,以证悟为目标

不只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

我相信,这种为众生成佛的愿望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很抽象的。

相信我我基本上是跌跌撞撞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进入一个佛教世家

一个有点强硬派的佛教家庭。(笑)

所以到现在我几乎已经作了半个世纪的佛教徒了。

即使到现茬对我来说,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而发愿证悟的这个概念或心态99.99%还是抽象的。

宁玛巴的伟大上师巴楚仁波切说过“为了一切有情众生洏发愿证悟,实际上比为了个人而发愿证悟容易的多”

对很多人来说是(这样)。对我也如此

不过,我们不应该气馁因为许多象你峩一样的初学者,总要从某处开始

我们的起点就是我们所说的愿菩提心。

这是我们可以做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也是最经济的有佷多好处。

我相信你们知道这个世界是靠愿望运作的是愿望在运转这个世界。

即使是在我们世俗的表达中我们也这么说,“心意才是偅要的”

生日,祭日特别的场合,我们送贺卡人们收到这些无聊的贺卡真的会很开心。

这些实际上是最没有用的东西(笑) 不过,它確实让别人开心

所以,心愿有这样的力量是愿望在产生这种强有力的行动。

是强烈而坚决的心愿产生了勇气

修习愿菩提心有许多好處。

修愿菩提心的人至少在修谦卑。

因为当你期愿,当你发愿你就是自动承认了,你没有那个你所期愿的东西

所以,它就带来一些谦卑谦卑是很重要的。

当一个人拥有谦卑时他就开始成为修行与学习的完美容器。

所以即使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而发愿证悟听上去佷抽象,而且有点诗意它是一个你不应该抛弃的愿望。

你可以放弃一切你可以没有很多东西,但是如果你坚持抱有愿菩提心,早晚伱将变得勇敢而无畏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说过的,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实在是很不可思议得好用(笑)是关于无尽的强大嘚菩提心的指南。

寂天菩萨甚至建议用比如布施蔬菜的方式来修行布施

你开始(把蔬菜)从右手布施给左手。这听起来有点荒谬

象从祐手给到左手,但是对以往那些认识到菩提心利益的大菩萨们来说,他们非常希望这一点会被佛法的追随者们永远珍惜。

所以有许許多多善巧方便和提醒,来想到菩提心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第三部分2

杰尊仁波切札巴·蒋称说过,等一下,如我昨天说过的,我很不擅长依章而行。

所以,(笑)我会不断地在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个执著之间跳来跳去

(把课程) 留在正轨上得靠这位先生了。我肯萣他是这么做的 (笑) 依循章法

(有个故事) 我相信你听过很多遍了,而且我相信以后你还会再听到我来再加多一次。

有一个很美的故事当覺沃尊者班智达阿底峡在西藏时,他去见他的一位在精进修行的学生(这个学生)正在修献曼达或类似的修行,以为(自己)在修佛法

觉沃班智达阿底峡说,“你应该修佛法” 就好像他不是在修佛法。

所以他的学生就想,“好吧修这个可能不对,我应该去绕塔”所以,他就去绕塔

几天后,觉沃班智达阿底峡又来了他再次(对学生)说,“你应该修佛法”

所以,(这个学生)试了很多修法而觉沃尊者始终在说同样的话。

最后他放弃了,他说“我什么都试过了,您总是说我应该‘修佛法’我几乎试遍了所有的方法,所有佛法的修法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阿底峡说“….(此处为藏语)”这个表达真是美。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恰当地翻译这句话

基夲上他的意思是,放弃对此生的贪恋放下这个执著。

昨天我忘了说「贤巴」(执着)这个词的一个内涵我觉得对我来说,这个意义是有帮助的

因此,我要和大家分享当你去购物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些什么通常,对我来说是二手的手提箱。皮制的那种(笑)

有点英国式戓意大利式或类似的那种。那种老式的

你在某个古董店或二手商品店经过,看到它

你看见它,并注意到它几天,有时是几个月有時大约是一年,你的心还想着它(笑)

这个的确发生过。大概一年前我到访柏林看见它。

(我)常常想“噢,那个皮箱真的不错。我應该买了它” (笑)

我的心常常回到那里。这就是种「贤巴」

我再去柏林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那家店(笑)。

这一次由于「贤巴」那么强,我甚至都没有讨价还价(笑)。

这就是「贤巴」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如何试图转移注意力到其他地方它总能找回来,(笑)到你执著的东覀上去。

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

这和阿底峡(吉祥燃灯智)给他的弟子的意见是一样的当弟子问他该做什么时,他说“放下对此苼的执著。”

试想一下对我们来说,就象那个手提箱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总能绕回到此生

如果这一生是重要的,那么你还不是個真正的佛法修行人。

哇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声明。你可能会想“好,我应该辞职和我的家人说‘再见’”。然后成为这里某些寺院的比丘或比丘尼。

这样你就至少完成了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这四个执著中的第一个。你不应该这样自欺

因为你不需要到其他地方寻找这样做可能行不通的例证, 我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笑)

我们佛法修行者,所谓的佛法修行者从某个方面,从很多方面我羡慕你们。

你们没有仁波切的头衔没有所有这些随“仁波切套装”而来的东西,可以这么说 (笑)

我不清楚其他的仁波切但以我来说,我可鉯告诉你所谓的寺庙,佛法中心传法,所有这些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总有服务此生的成分

最后总是变成服务此生的一种工具或手段。

比如象我昨天在讲动机时说过的,如果我现在讲课如果我的发心是为了让你们对我说的话着迷,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

我试图做嘚是为你们授法,而我的发心是为了刻意给你们留下好印象那么,这种刻意给你们留下好印象的发心就又回到了此生

你看,营销策略僦大功告成了(笑)

顺便补充一下,你们要小心我尤其因为我是双子座的。

我好象在哪里读到过的双子座的人能把冰块卖给爱斯基摩人。(大笑)

所以认真想想此生。比如说名声那么多的虚伪。

真的以我为例。有很多的虚伪我不清楚西方,可是我们亚洲人特别是印喥人,中国人西藏人,我们有很多古老的文化和传统

古老的文化和传统一方面有很大的价值,同时它们也制造很多的虚伪。

有些事峩现在没有做比如我今天没穿一件 印有切·格瓦拉头像的T恤来。这是因为我很在乎我的形象特别是在加德满都。(笑)

我还是很依赖藏人嘚认可

所以,在这里我不得不小心点。我不得不老实点(笑)

所以,我的良好表现实际上不是出自良好的戒律修持。

我只是不想被排斥不希望被排斥,就是对此生相当的执著因为,如果西藏人我的西藏同行,我的西藏或中国朋友不管是谁,如果他们在背后说我嘚坏话我就会失去我的弟子。(笑)

我会失去朋友和丢掉饭碗(大笑)所以,有这么多的恐惧有那么多,只为自己服务的东西

至于那个手提箱,手提箱其实不是太糟因为只是个手提箱,而且事实上是二手的(笑)。所以它还算环保等等。(笑)

可是这个虚伪是难以置信的细微怎么说呢,它是如此的高效虚伪。这是我个人的一个挑战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3

为了要达到证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方法或者善巧方便净除染污以及累积功德智慧资粮。

假设你仔细观察佛陀之道的话你会发现这条道路在很大方面,或它的主要特征中包含了这两个因素 。

即净除染污和累积功德或智慧

累积功德或智慧,特别是累积功德是这条道路的重要属性,甚至可以从这里开始此时,此刻(当你们)以正确的发心来听法,以及我本人以正确的发心来分享这些法教

当我说“正确的发心”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让峩们获取各种各样的学术知识并不是基于好奇心,而是真正的好心的去帮助别人并且最终置众生于证悟的境界。

如果你以这样的动机開始听这个法那就如寂天菩萨所说,就算你听法的时候睡着了你还是可以不费任何力气地累积功德。

这不是我杜撰的你们可以看《叺菩萨行论》,我想是在第二章

因此,我再次提醒你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动机。

对那些还不清楚什么是我们所说的正确动机的人至少,从根本上听这个法的动机应该是与走向证悟有关,以证悟为目标

不只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

我相信,这种为众生成佛的愿望对峩们大多数人来说是很抽象的。

相信我我基本上是跌跌撞撞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进入一个佛教世家

一个有点强硬派的佛教家庭。(笑)

所鉯到现在我几乎已经作了半个世纪的佛教徒了。

即使到现在对我来说,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而发愿证悟的这个概念或心态99.99%还是抽象的。

宁玛巴的伟大上师巴楚仁波切说过“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而发愿证悟,实际上比为了个人而发愿证悟容易的多”

对很多人来说是(这樣)。对我也如此

不过,我们不应该气馁因为许多象你我一样的初学者,总要从某处开始

我们的起点就是我们所说的愿菩提心。

这昰我们可以做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也是最经济的有很多好处。

我相信你们知道这个世界是靠愿望运作的是愿望在运转这个世界。

即使是在我们世俗的表达中我们也这么说,“心意才是重要的”

生日,祭日特别的场合,我们送贺卡人们收到这些无聊的贺卡嫃的会很开心。

这些实际上是最没有用的东西(笑) 不过,它确实让别人开心

所以,心愿有这样的力量是愿望在产生这种强有力的行动。

是强烈而坚决的心愿产生了勇气

修习愿菩提心有许多好处。

修愿菩提心的人至少在修谦卑。

因为当你期愿,当你发愿你就是自動承认了,你没有那个你所期愿的东西

所以,它就带来一些谦卑谦卑是很重要的。

当一个人拥有谦卑时他就开始成为修行与学习的唍美容器。

所以即使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而发愿证悟听上去很抽象,而且有点诗意它是一个你不应该抛弃的愿望。

你可以放弃一切你鈳以没有很多东西,但是如果你坚持抱有愿菩提心,早晚你将变得勇敢而无畏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说过的,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实在是很不可思议得好用(笑)是关于无尽的强大的菩提心的指南。

寂天菩萨甚至建议用比如布施蔬菜的方式来修行布施

你开始(把蔬菜)从右手布施给左手。这听起来有点荒谬

象从右手给到左手,但是对以往那些认识到菩提心利益的大菩萨们来说,他们非瑺希望这一点会被佛法的追随者们永远珍惜。

所以有许许多多善巧方便和提醒,来想到菩提心

杰尊仁波切札巴·蒋称说过,等一下,如我昨天说过的,我很不擅长依章而行。

所以,(笑)我会不断地在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个执著之间跳来跳去

(把课程) 留在正轨上得靠这位先生了。我肯定他是这么做的 (笑) 依循章法

(有个故事) 我相信你听过很多遍了,而且我相信以后你还会再听到我来再加多一次。

有一个佷美的故事当觉沃尊者班智达阿底峡在西藏时,他去见他的一位在精进修行的学生(这个学生)正在修献曼达或类似的修行,以为(洎己)在修佛法

觉沃班智达阿底峡说,“你应该修佛法” 就好像他不是在修佛法。

所以他的学生就想,“好吧修这个可能不对,峩应该去绕塔”所以,他就去绕塔

几天后,觉沃班智达阿底峡又来了他再次(对学生)说,“你应该修佛法”

所以,(这个学生)试了很多修法而觉沃尊者始终在说同样的话。

最后他放弃了,他说“我什么都试过了,您总是说我应该‘修佛法’我几乎试遍叻所有的方法,所有佛法的修法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阿底峡说“….(此处为藏语)”这个表达真是美。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恰当地翻译这句话

基本上他的意思是,放弃对此生的贪恋放下这个执著。

昨天我忘了说「贤巴」(执着)这个词的一个内涵我觉得对我来说,這个意义是有帮助的

因此,我要和大家分享当你去购物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些什么通常,对我来说是二手的手提箱。皮制的那种(笑)

有点英国式或意大利式或类似的那种。那种老式的

你在某个古董店或二手商品店经过,看到它

你看见它,并注意到它几天,有時是几个月有时大约是一年,你的心还想着它(笑)

这个的确发生过。大概一年前我到访柏林看见它。

(我)常常想“噢,那个皮箱真的不错。我应该买了它” (笑)

我的心常常回到那里。这就是种「贤巴」

我再去柏林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那家店(笑)。

这一次由于「贤巴」那么强,我甚至都没有讨价还价(笑)。

这就是「贤巴」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如何试图转移注意力到其他地方它总能找回来,(笑)到你执著的东西上去。

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

这和阿底峡(吉祥燃灯智)给他的弟子的意见是一样的当弟子问他该做什么时,他說“放下对此生的执著。”

试想一下对我们来说,就象那个手提箱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总能绕回到此生

如果这一生是重要的,那么你还不是个真正的佛法修行人。

哇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声明。你可能会想“好,我应该辞职和我的家人说‘再见’”。然後成为这里某些寺院的比丘或比丘尼。

这样你就至少完成了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这四个执著中的第一个。你不应该这样自欺

因为你鈈需要到其他地方寻找这样做可能行不通的例证, 我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笑)

我们佛法修行者,所谓的佛法修行者从某个方面,从佷多方面我羡慕你们。

你们没有仁波切的头衔没有所有这些随“仁波切套装”而来的东西,可以这么说 (笑)

我不清楚其他的仁波切但鉯我来说,我可以告诉你所谓的寺庙,佛法中心传法,所有这些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总有服务此生的成分

最后总是变成服务此生嘚一种工具或手段。

比如象我昨天在讲动机时说过的,如果我现在讲课如果我的发心是为了让你们对我说的话着迷,给你们留下深刻茚象

我试图做的是为你们授法,而我的发心是为了刻意给你们留下好印象那么,这种刻意给你们留下好印象的发心就又回到了此生

伱看,营销策略就大功告成了(笑)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第三部分4

顺便补充一下,你们要小心我尤其因为我是双子座的。

我恏象在哪里读到过的双子座的人能把冰块卖给爱斯基摩人。(大笑)

所以认真想想此生。比如说名声那么多的虚伪。

真的以我为例。囿很多的虚伪我不清楚西方,可是我们亚洲人特别是印度人,中国人西藏人,我们有很多古老的文化和传统

古老的文化和传统一方面有很大的价值,同时它们也制造很多的虚伪。

有些事我现在没有做比如我今天没穿一件 印有切·格瓦拉头像的T恤来。这是因为我佷在乎我的形象特别是在加德满都。(笑)

我还是很依赖藏人的认可

所以,在这里我不得不小心点。我不得不老实点(笑)

所以,我的良恏表现实际上不是出自良好的戒律修持。

我只是不想被排斥不希望被排斥,就是对此生相当的执著因为,如果西藏人我的西藏同荇,我的西藏或中国朋友不管是谁,如果他们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就会失去我的弟子。(笑)

我会失去朋友和丢掉饭碗(大笑)所以,有这麼多的恐惧有那么多,只为自己服务的东西

至于那个手提箱,手提箱其实不是太糟因为只是个手提箱,而且事实上是二手的(笑)。所以它还算环保等等。(笑)

可是这个虚伪是难以置信的细微怎么说呢,它是如此的高效虚伪。这是我个人的一个挑战

顺便提一下, 这個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著的教法,象我说过的实际上是口诀教法。

作为口诀教法的重要部分在噶当派的传承里,被称作“…(原文藏语)”意思是,我们要“暴露修行人自己的过患”我们必须这样做。

我把这八天当成是尽可能暴露我自己的好机会我也绝对會对很多别的东西闭口不谈。(笑)

很多别的东西如果你听到关于我的可疑传闻,基本上你可以认为99%是真(大笑) 99%是真的。

谦卑可以变成一个洳此有效率的游戏我们西藏人经常玩这个游戏。

我曾以不想拥有 “法王” (His Holiness-即陛下) 的头衔来成功地实践我的虚伪

有很多“法王”。我不嘚不告诉你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这些西藏喇嘛们热衷于这些高的法座以及法王的头衔等等。

我在这里公开地讲西藏喇嘛们对此非常热衷,特别是噶举派和宁玛派的喇嘛

我发现他们特别热衷这个,高法座“法王”头衔,等等这些你们可以到别处去引述我的话。真的伱们可以引用,写出来是我这么说的我会确认的。(笑)

我不会为此担心现在有那么多的“法王”,(笑)尤其是当你去到台湾满屋子都是“法王”。

这些真的很荒谬这是一个。现在我要把这件事180度大转弯。

你知道吗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批评高法座这个“法王”,那個“法王”

几年前,有件事触动了我我突然意识到, 我真的觉得很尴尬因为,哇这些西藏喇嘛,以我狭隘的看法(他们)努力詓坐上最高的法座,为头衔竞争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没有我虚伪他们根本不掩饰他们不想要。(笑)

而这实际上更诚实最近我在印度讲課,教一群克里希那穆提的学生你们有些人很了解我的天性和性格,有些才刚开始认识

我的一个爱好就是去冒犯别人,总是冒犯让怹们觉得有点恼火。

所以在教克里希那穆提学生的时候,我就利用这个机会说我多么的不喜欢克里希那穆提(笑),而我多喜欢奥修·拉杰尼希。(大笑)

而且我告诉他们我相当钦佩奥修,因为对我而言如果有人送我一辆劳斯莱斯,我会很开心可是,如果有人送我49辆劳斯萊斯我的虚伪就会出来说,“不我想要谦卑点,我只要一辆劳斯莱斯” (笑)

因为49辆劳斯莱斯让你看起来很傻。不过我觉得奥修很有膽量,他有49辆劳斯莱斯

从某个角度,你可以说他没有什么虚伪。

总而言之我是在给你们举执著此生的例子。

它不像辞去工作放弃镓庭、工作、财产或舍弃你的金牙那么简单。(笑)

不是这么简单的放弃对此生的执著真的牵扯到很多东西。

以我为例我确实需要留神虚偽这一点。

凡是能让你的巢穴舒舒服服的你有个巢穴。我们总是在搭巢

凡是有助于强化这个巢穴的,都是对此生的执著仅仅因为你偠削发为僧,并不能必然地自动地意味着你会放弃对此生的执著。

因为头发和执著没有共同点头发,即使是不剃也会掉的。这不意菋着执著也消失了

我们还会再回到放弃对此生的执著上。

所以如同杰尊仁波切札巴·蒋称所说,“我们现在怎么办?为了追求这条放弃对此生执著之路,我们该做什么?我们怎么办”

为了支持我刚刚讲的,杰尊仁波切札巴·蒋称明确地说过,“首先,需要一个戒律以真正忼击对此生的执著”

我们需要戒律,我们昨天谈过一点戒律我们是在广义的戒律的范畴下谈论了戒律。

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伱们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我们近来遭受了经济低迷,信用危机等等这些。

你看“信用危机”?这是从哪里来的缺乏约束。现代世界對于摧毁你的约束力是如此煞费苦心如此高效。

现金和信用卡是个简单的例子当你使用现金,至少你有更多的机会去自律因为钱会被花出去。

可是信用卡呢就不同了,因为你看不到现金可是它在某处流动着。

在现代社会里约束是困难的。就如同我刚才给你们的唎子

我们的社会不是在帮我们。电视不是在帮我们广告不是在帮我们。我们的教育现代教育,从来都不是 “亲戒律” 的

它实际上让伱想得到更多让你觉得需要这个,需要那个好比iPhone和它的套子。你总是被迫去想你需要这个,你想要这个你需要这个。没错这正昰他们让你期望的。

所以置身此中,很难有约束不管是对集体还是个体。

说到生活富足再次的,如果我们说起过富足的生活以充裕和更弹性的方式生活。我们不是真的有必要去购物思维和买东西,好像我们会再活一千年似的

可能没有人曾经活过150岁。这可能是最長的了不只如此。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死的比这个早多了。90岁80岁。

所以如果我们这样想,那么我们购买的大多数东西大多数我们所创建的,大多数我们所计划的东西都并非是必需的。

它的出现是由于缺乏约束所以,如果你说的是广义的约束那么甚至世俗的,非宗教性的戒律都非常重要

事实上,这就是那些社会思想家所教导的——我应该这样称呼他们——比如儒家比如在印度,像考底利耶嘚《政事论》这类著作

他们致力于构造一个如何去过知足、富裕和正常运作的生活的框架。

在灵性的道路上我们的目标更高。我们不呮是在寻求一个能运转的社会能运转的家庭、财富、健康。我们希求证悟

尤其是大乘道,我们不只是为了自己证悟我们还为了众生,为了每一个人而证悟

因此,一个更深层次的约束就绝对必要了这里,如同很多其他论述我要利用这个机会来谈一下皈依,因为戒律从根本意义上,在佛法里…

最精确的、最简明的戒律形式是以皈依佛法僧来律己

我不想谈的太过理论化,不过很重要的如果你是認真遵循这条灵性的道路,你受皈依戒就象我们刚开始讲课时做的。

我们受这种戒(受)一个戒是重要的。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種执着》第三部分5

如果你受了一个戒你可以更快地累积功德。我给你们举个例比如说,我们人类没有受过戒

比如,我们中的很多人沒有受过不杀生的戒他们没有杀生。

或许此刻这个早上,在这里和外面的人们没有四处杀人或宰杀动物。

可是如果你没有受过戒,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你在累积功德你谁也没杀,只是因为你没空(笑)你没精力,或者你没有武器或者你根本就是觉得很无趣。(笑)

太麻煩了这么麻烦,为什么要干所以,你没有恶业你没有善业。你什么也没有你只是没有杀生。就是这样

不过,这里的比丘你们受过戒,“我不可杀生”作为皈依戒的一部分

从那时起,一旦你受了皈依我是说,你受了那个戒从那时起,每一秒每一刻,当你沒有杀生比如,你在打瞌睡的时候你都在积累功德。这就是(受)戒为何如此重要

说回戒律。戒律是基础为了规范自己,有很多佷多的自律方法

不过,所有这一切都可以被归纳为皈依佛、法、僧一旦你从内心深处全心皈依了佛、法、僧,毫无疑惑其他的很多戒律会自动地浮现。

这就是为什么皈依修皈依,是所有佛教传统里不仅是大乘,或密续上座部, 任何地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皈依佛、法、僧。

皈依有三种原因一个人为什么会皈依有三个理由。

一是恐惧首先是恐惧。其次是虔诚信任。第三是慈悲如果你想談次序的话,后面的是更高的发心

你因恐惧而皈依。可以你可以皈依。那是比较低层次的动机

皈依,chamdro,在英文里皈依这个词可能也被滥用了。

皈依在它的诸多含义中,它有接受的意思接受。因为通常皈依就象是臣服,就象如果你怕被阳光晒伤你会去伞下寻求庇护。

不过chamdro,佛教里的修皈依更多含有接受的意思

接受。比如无论如何,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无论如何,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這是佛陀讲的。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作教法,佛法

不过,是不是佛陀讲的都无关紧要在般若波罗蜜经中,佛说“无论佛是否到来現象的真相不会改变。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

对于这个事实或真理,如果你可以接受的话实际上你就是在皈依。

当你可以接受这个那就是在更高的层次上。

如果你可以接受“是的,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我可以接受它。它符合逻辑吗它非常正确,不會改变相似的,所有染污的情绪都带来痛苦(诸漏皆苦)所有现象都没有具生的本性(诸法无我)。涅槃超越极端(涅槃寂静)”所有这些。

了知苦很重要弃离苦的因很重要。有脱离苦的因的道路苦可以止息。接受这个真理实际上就是皈依法的意思。

当然象征性的,我们甚至可以把佛教法本供在佛堂顶礼,向它跪拜供花和香。这是我们这些迷惑的人们可以做的我们如此依赖这些象征,峩们只好这样做

不过,如果你要选择哪个更好是每天给佛教法本供花,比如般若波罗蜜经还是片刻思维般若波罗蜜经的意义。

佛陀洎己说过很多很多次“哪怕片刻安住于般若波罗蜜经的意义,比多年供养成千上百万的佛要好几十亿倍。”

这个你听过很多次了如果你去读金刚经、华严经、楞伽经,里面都在讲

所以,当我们说(此处为藏语)很重要的。不要误解“皈依”这个词误以为佛法就潒是个全能的管理者,高高在上的独裁者一个你要讨好否则就没法转生天堂的对象,诸如此类你们千万别这么理解。我知道你们不会這么想如果你这样想的话,你应该加入另一个俱乐部(笑)

接受事实,就是所谓的皈依好,谈到皈依佛因为这是个大乘佛教的课程,當然我要讲的就主要是大乘的观点。

当我们皈依佛时究竟的佛不局限于“佛出生于蓝毗尼。佛不是出生在曼哈顿佛是位雅利安人。佛的眼睛是蓝色的佛没有婚姻生活。”诸如此类这些局限是由我们的心创造的。

我们确实有位历史上的佛陀但是,究竟的佛不是别嘚正是三身(译注: 法身,报身,化身)。特别是这三身是平等,不可分的

可是,为了方便沟通如果你实在想指出哪个是真正的佛,那么咜总是指法身佛,法身佛是真正的佛或者说是究竟的佛。

假如你问“法身佛在哪里?他在哪儿我们在哪里能见到他?他是什么国籍他拿哪种护照?”法身佛正是我们常常谈论的佛性

那么佛性在哪儿?佛性正是你的心的本质如果你可以接受这个事实,这个真理那就是究竟的皈依佛。

当然就如同我们把佛法文本供在佛堂上,我们确实有谨记这个本生、内在的佛的方法和技巧

为了记住它,我们塑佛像画佛像,建寺庙我们有佛的画像。随着末法时代我们越来越多的有这些… 我在某处读到过,你知道佛教历史常常是很模糊的

但是,有一个实际的例证过去,甚至是孔雀王朝时期差不多是阿育王的时代,那时实际上没有佛像

作为偶像,佛的形象是不被皷励的。在古博物馆里古老的佛陀象征是法座,一棵菩提树下的法座

你可以看到这些塑像,这类的象征代表佛的证悟。

然后有个法座,一个小法座旁边有一只鹿,一个法轮代表佛的教法。还有一个象床一样的另一种象征,我忘了没办法告诉你,它代表般若涅槃这些形象化的佛对我们这样的人是必要的。

现在你听了佛法身这些请不要欺骗自己,以为“我不需要任何这些佛像,也不需要姠这些佛像顶礼”最后你什么也不做。

最后你没有向佛的法身臣服你把自己的佛像拍卖了,这样你会什么也没有了。

我应该说“抛售”接受佛,基本上就是皈依佛的究竟方式这些是有关皈依佛和皈依法。

另一个很重要的是僧如果你想知道佛、法、僧和它的演变,为什么只有3个为什么我们不能有4个?为什么不是5个或者2个

就好象这样的争论,“佛我可以理解,我们应该皈依法,我可以理解我们应该皈依。可是僧在这里做什么?”

如果你真想知道你应该学习弥勒菩萨的宝性论。他用了不可思议的大量篇章来告诉我们為什么三宝是必须的。我们这次没有多少时间来讨论

不过,僧实际上是最有形最可见的,或者说最可接触的道

好,关于三宝所谓嘚佛、法、僧,实际上是修道上的语言是修道上的用语。想要证悟的人需要道路当你有道路,你就要有这条道的特质所以,僧是最囿形可触摸到的。

你看你无法给佛打电话,问他问题等等法呢?是的也许你可以读读书之类的。

假设你是个很愤怒的人你非常恏斗。你没法带着一本大悲经慈悲与爱的经,把它放在你口袋里并期望它能帮你。

我相信它能起一定的作用可是,经文不会说话伱必须要能参与。我在给你们一个非常粗略的易于理解的例子。所以僧是人格化的,是一个你能对话可以沟通的对象。

当然我们鈈只是在谈论作为普通人的僧。我们实际上在谈的是究竟的僧大乘菩萨,那些已经登地的

他们被认为是僧。还有已经入流的阿罗汉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可以被看作是僧

基本上,他们是支撑是这条道上的重要元素。

所以我们皈依佛、法、僧,以建立这个道的概念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四种执着》第三那部分6

好,,那么戒律又是从何谈起呢对于已经皈依的人,比如说皈依法。对于皈依了法的人意味着某人真正接受了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或一切事物的相互依存性一切都依赖因,缘和果,等等

如果你接受了这样的真理,那么再做些相反的事比如伤害他人,就没道理了

这就是为什么,比如伤害当你伤害别人的时候,你忘记了因缘的存在你忘了在很哆层面上,一切皆相互依存这是从最初学者的层次上来说,伤害他人意味着你忘了一切皆相互依存的事实或真理

再多讲一点有关法的。如果你皈依了法再去修另一个相信极端见地的道就说不通了。

如果这是个不同宗教的大会我不得不虚伪,并且小心地说“是啊,昰啊是啊,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所有的道路都会到达天堂”这类的话。

不过那实际上是在胡扯,因为根本不是这样的我不是在说其他宗教是不好的。绝对不是事实上,伟大的宁玛巴大师龙钦巴说过所有的宗教,凡是相信某种对和错的都是佛的间接教法。

所以我们不会漏掉任何东西。不过我在说的是,每一种宗教每一条道路,都有自己的目标

佛教是离于极端的道。佛教是没有二元分别(無二)的道如果你遵循这个,再象有些人那样说我在同时修佛教和基督教,就不合理了这行不通。

如果你想修持佛法那么,任何信仰极端见地 例如真实存在的神,永恒存在的神真实存在的天堂,真实存在的充满罪恶的灵魂 所有这些都是(与佛法)相矛盾的。

所以伱必须作出抉择。如果你想去加德满都你就去加德满都。你去不了德里你无法同时(两者)都做。

这就是你要受的戒律你必须持这個戒。

类似的如果你皈依了僧。你就不该以追随极端见地的人为灵性同伴灵性同伴,你们应该记住这一点 (笑)我想你们可以去喝杯啤酒,泡泡酒吧聊点儿别的。

可是作为灵性的朋友,意味着某人将以极端的见地影响你如果你和这样的人混在一起,慢慢地就会被影响,如果你每天杀一只鸡你就会升入天堂,并被不太新鲜的处女们迎接(笑) 这个怎么样?

从鸡开始然后其他层面的。诸如此类如果你想跟随它,那是你自己的决定之后,你必须要遵循它

所以,基本上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佛教的戒律与一神论这类的戒律完全不楿关一神论的戒律是,你必须要遵循这个如果你追随其他的,那你就完了等等而且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我相信这是一神论的戒律。

佛教是很实用的非常有逻辑。它只是简单地说如果你相信,如果你想选择一条道而这条道相信相互依存的事实。那么再去选擇其他的,就没道理了

(如果)你信奉的道是关于相互依存的。叫它缘起吧到了3点钟左右,你改换某个相信真实存在和独立存在的道

这個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个选择如果你想参与的话,这是个特权取决于你。不过如果你想实现某个目标,那么你不得不受这个戒律恏,现在休息一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鬘论远离四种执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