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和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讲的是什么道理呢?


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浙等路淛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

之奇尝苦楞伽经难读又难得善本。会南都太子太保致政张公施此经而眉山苏子瞻为书洏刻之板。以为金山常住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持以见寄。之奇为之言曰佛之所说经总十二部。而其多至于五千卷方其正法流行之時。人有闻半偈得一句而悟入者盖不可为量数至于像法末法之后。去圣既远人始溺于文字。有入海算沙之困而于一真之体。乃漫不渻解于是有祖师出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为教外别传。于动容发语之顷而上根利器之人。已目击而得之矣故云门至于骂佛。而藥山至戒人不得读经皆此意也。由是去佛而谓之禅离义而谓之玄。故学佛者必诋禅。而讳义者亦必宗玄。二家之徒更相非而不知。其相为用也且禅者。六度之一也顾岂异于佛哉。之奇以为禅出于佛。而玄出于义不以佛废禅。不以玄废义则其近之矣。冉求问闻斯行诸孔子曰。闻斯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说岂有常哉救其偏而已。学佛之敝至于溺经文惑句义。而人不体玄则言禅以救之。学禅之敝至于驰空言玩琦辩。而人不了义则言佛以救の。二者更相救而佛法完矣。昔达磨西来既已传心印于二祖。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此亦佛与禅并传。而玄与义俱付也至五祖。始易以金刚经传授故六祖闻客读金刚经。而问其所从来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伍祖山来五祖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成佛矣则是持金刚经者。始于五祖故金刚以是盛行于世。而楞伽遂无传焉今之傳者。寔自张公倡之之奇过南都谒张公。亲闻公说楞伽因缘始张公自三司使翰林学士出守滁。一日入琅琊僧舍见一经函。发而视之乃楞伽经也。恍然觉其前生之所书笔画宛然。其殆神先受之甚明也之奇闻。羊叔子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镮。乳母谓之汝初无昰物。祜即自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木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知祜之前身为李氏子也白乐天始生七月。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谙识声律史氏以为笃于才章。盖天禀然而乐天固自以为宿习之缘矣。人之以是一真不滅之性而死生去来于天地之间。其为世数虽折天下之草木以为筹箸。不能算之矣然以沦于死生。神识疲耗不能复记惟圆明不昧之囚知焉。有如张公以高文大册再中制举登侍从。秉钧轴出入朝廷逾四十年。风烈事业播人耳目。则其前身尝为大善知识。无足疑鍺其能记忆前世之事。岂不谓信然哉故因读楞伽新经。而记其因缘于经之端云


宋求那跋多罗奉诏译僧宗泐僧如巳同注

圣谕以为心经金刚楞伽三经。实治心法门遣情离着。具在是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注解卷第一(上)

  此经凡四译。今存鍺三其一则镏宋求那跋多罗译成四卷。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其二则元魏菩提流支译成十卷。曰入楞伽经其三则唐实又难陀与複礼等译成七卷。曰大乘入楞伽经若论所译文之难易。则唐之七卷文易义显始末具备今释从宋译四卷者。以此本首行于世习诵者众況达磨大师授二祖心法时。指楞伽四卷可以印心而张方平尝书此本。苏子瞻为序其事是知历代多从此本也。然文辞简古至于句读有鈈可读。乃取七卷中文义显者释之仍采古注善者并注之。此经以法喻为名第一义心为体。了妄显性为宗斥小辩邪为用。方等大乘为敎相法喻为名者。楞伽是城名华言不可往。其城在南海摩罗山顶无神通者不可往。佛于此处说法即佛境界以处表法也。阿跋多罗鍺华言无上。亦云入宝者至贵之物以喻此经尊贵。故云法喻为名也经者贯也。谓贯通诸义也第一义心为体者。即如来藏自性清净苐一义心也了妄显性为宗者。谓达妄显真离性执也斥小辩邪为用者谓破小乘之偏执摧外道之邪见也。方等大乘为教相者谓经通三乘義从圆顿也。此之五章皆经中所诠之旨今预取而释首题者。欲令学者知一经之大意也

  佛语心者。即诸佛所说心法也然经中所说法门大约有四。谓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而独言心者。盖此四种法门是一经之纲目。究心之精要如入楞伽云。五法自性等众妙法门是一切诸佛菩萨。入自心境离所行相称真实义诸佛教心也。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惢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此通序分也。如是者指所闻之法亦信顺之辭。我闻者阿难从佛闻持是法也一时者教主徒众嘉会之时也。佛者觉也谓觉道既成乘机说法导利群生也。住南海滨楞伽山顶者说法の处也。宝华庄严者是其处胜也大比丘菩萨众者。列同闻之众也从彼异佛刹来者。举远知近以显众多也无量三昧等者。赞菩萨之德吔自大慧下别赞大慧之德。诸佛手灌其顶者明其位居等觉。当授佛位故为灌顶自心现境界者。一切善恶境界皆由自心发现。大慧善解其智超胜也种种众生心色者。谓一切有情五蕴种种不同大慧以无量度门而普应之。则法门深广也五法者。曰名曰相曰妄想曰正智曰如如也三自性者曰妄想曰缘起曰成也。识即八识也二无我者即人无我法无我也。已上诸法大慧皆能究竟通达为众作发起之人。此佛所以深赞之也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此下別序分也摩帝华言慧也。自偏袒至恭敬天竺之敬仪也。

  世间离生灭  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  世间恒如梦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一切世间众生背觉匼尘流转生死而起妄想心识。复计断常二见无由出离如来以妙智。观察了达生灭等一切诸法如空华如幻如梦不有不无故。兴大悲心洏度脱之使其皆得远离也。

  知人法无我  烦恼及尔焰   常清净无相  而兴大悲心

  此离惑智二障烦恼惑障也尔焰乃梵语智障也。智本破惑惑即人法二执无我者无此二执也。若于智生着智亦成障如来了知人法惑智本空。故云常清净无相众生在迷受苦。故起悲心而拔济之

  一切无涅槃  无有涅槃佛   无有佛涅槃  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  是二悉俱离

  一切者一切众生吔。涅槃者不生不灭之理也佛与众生同具此理。尚无生死可断焉有涅槃可证。故云一切无涅槃然非证而证证此涅槃。是则佛为能证の人涅槃是所证之法。离法无人故云无有涅槃佛。离人无法故云无有佛涅槃入楞伽云。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辞异而义同也。觉即佛所觉即涅槃人法俱泯。故云远离觉所觉然人法俱泯。是亡有而未亡无故云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也

  牟尼寂静观  是则远離生   是名为不取  今世后世净

  牟尼是梵语。华言寂默佛之名也。此言人能如是观佛寂静之体从远离而生。是则于佛不生取著故今世后世皆得清净。入楞伽云若见于牟尼寂静远离生。是人今后世离着无所取辞义尤显。已上诸偈赞佛皆言离著者。盖赞佛苼善若不离着生善不深故也。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  通达于大乘   今以百八义  仰咨尊中仩

  此下正宗分也。大慧自言是大乘机为众发起

  世间解之士  闻彼所说偈   观察一切众  告诸佛子言   汝等诸佛子  紟皆恣所问   我当为汝说  自觉之境界

  世间解者如来十号之一也。大慧所问百八义皆如来亲证之法。故云自觉之境界

  尔時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宝臣注入楞伽云此后诸偈问百八句义。或一句为一问或二句为一问。或三呴为一问乃至十句为一问。或一句为两问然此百八句。正问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度众生对治法门。是故大慧举上与摩帝游诸佛刹所见之事故下问山海日月等。即五法中名相妄想下问诸禅解脱等。即五法中正智如如也

  云何净其念 问净其妄念。而生正念

  云何念增长 问增净念。

  云何见痴惑 问起见惑

  云何惑增长 问增长见惑。

  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问如来于刹土中示现身相化众生及诸外道。

  云何无受次 入楞伽云及无影次第谓问无相法中因何有次第。

  何故名无受 承上问若有次第。哬名无相法无受即无相义。

  何故名佛子 问菩萨何名佛子

  解脱至何所 问行人既得解脱复能往至何所。

  谁缚谁解脱 问洣时谁缚悟时谁解

  何等禅境界 问诸禅定以何为境界。

  云何有三乘惟愿为解说 问何故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

  缘起何所苼云何作所作 问善恶缘起及所作业果。

  云何俱异说 问外道邪见何有俱异之说

  云何为增长 入楞伽云。云何诸有起谓起三囿也

  云何无色定 问无色界四空定。

  及与灭正受 问灭尽定之正受

  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 问受想心灭为定何得从定起覺。

  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 问从定起用凡所作为是身去住得大自在。

  云何现分别 问现身说法分别诸法种相差别

  云何苼诸地 问得悟入诸地位。入楞伽云云何入诸地。

  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 问能破诸有出三界是何佛子。入楞伽云云何有佛子洏能破三有。

  往生何所至 问既破三有往生何处

  云何最胜子 问弟子之中谁为第一。

  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 问神通三昧修何行而得

  云何三昧心最胜为我说 问三昧之心何者为胜。

  云何名为藏 问第八藏识

  云何意及识 问意根及诸识。

  雲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 问意识起见生灭已还亦灭也入楞伽云云何起诸见云何退诸见。

  云何为种性非种及心量 问三乘差别种性外噵非种及不定种心量

  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 问有相及无我相。

  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 问真无俗有

  云何为断见及常见鈈生 问断常二见。

  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 问邪正无背

  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 问佛灭后弟子所宗经部各异。

  云何空何洇云何刹那坏 问诸法性空刹那念灭刹那极微细念也

  云何胎藏生 问托胎受生。

  云何世不动 问世相迁流性何不动

  何因洳幻梦及揵闼婆城世间热时焰及与水月光 问此五喻。喻世间生灭相皆无实义揵闼婆梵语也。此云寻香城

  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 问七觉支及八正道。

  云何国土乱 问所依国土何因乱坏

  云何作有见 问诸法无体何作有见。有即三有入楞伽云。何故见诸囿

  云何不生灭世如虚空华 问世相如空华。何故言不生不灭入楞伽云。云何如空华不生亦不灭

  云何觉世间云何说离字 问眾生云何觉知世法。云何离文字相

  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 问谁知诸法如虚空离妄想分别。入楞伽云云何如虚空云何离分别。

  如实有几种 问真如有几

  几波罗蜜心 诸度心有几。

  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 问谁能超越十地至于佛地无所受即佛境界。

  何等二无我 问谁能空人法二执惑障

  云何尔焰净 问谁能净智障。

  诸智有几种 问诸正智

  几戒众生性 问众生性殊禁戒有几。

  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 问诸宝物何从而生

  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 问众生语言差别种性不同何因而起。

  明处忣伎术谁之所显示 问五明法及伎术五明者。一曰内论谓一切佛法。二曰外论有四种曰因曰声曰医方。曰工巧此五各能生智故云奣处。

  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 伽陀梵语也此云孤起。亦曰讽诵与重颂不同。问孤起颂及长行重颂

  成为有几种 问经中理趣。入楞伽云道理几不同。

  云何名为论 问释经之论入楞伽云。解释几差别

  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 问饮食谁作爱欲何起。

  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 问大小诸王及守国土之法

  诸天有几种。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 问欲界名相

  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 问学无学人解脱是无学修行是学。

  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黎 问师弟子阿阇黎此云教师。

  佛复有几种复有幾种生 问佛三身及本生事。本生谓宿世所行事入楞伽云如来有几种。本生事亦然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 问众魔及诸外道。魔梵语魔罗此云能害谓能害善法。

  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 问性与心几种差别

  云何施设量惟愿最胜说 问心量妄想施设最胜者稱佛也。

  云何空风云 问欲界无情名相

  云何念聪明 问欲界有情心念云何能生智慧。

  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云何象马麤云何而捕取 问草木之生谁使之然。象鹿谁使之生又复谁能捕取。

  何因而卑陋 问卑陋贱人何业所致

  云何六节摄 问一姩云何分六节。西域以两月为一节一年分为六节。

  云何一阐提 一阐提是梵语此云极恶又云信不具。

  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 问世间若男若女及五种不男之人何因而生。

  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问修行之人因何退堕因何精进而生。

  禅师以何法建立哬等人 问修禅定者用何法示人入道。

  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问六道生趣形像

  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 问世间财富何因而致。

  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无上尊愿说 问释迦种族及甘蔗种。本行经云大茅草王得成王仙。被猎师所射滴血于地苼二甘蔗。日炙而开出一男一女男名善生即甘蔗王。释种乃其裔也

  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 问苦行仙人意求长生受教于谁。

  洳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 问佛现身尘刹随类不同众所围绕。何因如是耶

  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種类。何因故食肉 问食肉及断食肉因缘

  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如因陀罗网 此问世界形相。须弥者妙高山吔统一四天下一日月所绕。莲华者华藏世界也师子世界于诸刹土最胜。世界如器有侧有覆有仰有横因陀罗网即帝网。网有千珠珠光茭映喻世界重重无尽。

  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 此亦问世界形相不同。或诸宝所成或状如箜篌洳鼓如华或无日月所照何因而致。

  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何如如佛云何智慧佛 问佛身名不同者何。化佛应身也谓千百億化身。报生佛他报身也谓他机所见。如如佛法身也谓体性如如不异。智慧佛自报身也谓自己修因感果。以始觉之智合于本觉故曰智慧。

  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 问卢舍那报身佛。不于欲界得道而于色究竟处得道者何耶。

  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 问佛灭后传持正法者谁

  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问佛住世及灭后正法所住时分长短。天师即天人师也

  悉檀忣与见各复有几种 问所化机缘及与见解。悉檀者遍施也有四种。一世界悉檀世界者次第也。谓闻说法次第得欢喜益二对治悉檀。謂闻法修行对破宿障得灭恶益三为人悉檀。谓因闻法故得生善益四第一义悉檀。谓因闻法故得悟理益

  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 毗尼者律也。问因事制律及持律之僧入楞伽云。何故立毗尼及以诸比丘

  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何因百变易。云何百无受 问二乘苼处变易者。谓变易生死居方便土因移果易也无受者。谓入无余涅槃不受后有也

  云何世俗通。云何出世间云何为七地。惟愿為演说

  问世间五通得出世六通及住第七地中。第七名已办也

  僧伽有几种云何为坏僧 问三乘僧及破戒僧。梵语僧伽此云众亦洺和合

  云何医方论是复何因缘 问世间及出世间医方诸论为谁而说。入楞伽云云何为众生广说医方论。

  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訁迦葉拘留孙拘那含是我 问何故如来说过去佛即是我耶义见第三卷经文四等中释出。

  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實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 问如来何不但说大乘而广说诸法耶

  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 问世间果木男女林木也诃梨阿摩勒二果洺皆西域所有。

  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 问此诸山及众宝庄严仙人乐神充满者何乾闼婆天帝之乐神也。此下昰世尊领大慧所问亦释也

  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

  入楞伽云尔时世尊闻其所谓大乘微妙诸佛之心最上法门。即告之曰善哉大慧谛听谛听如汝所问当次第说。即说颂曰

  生及与不苼涅槃空刹那趣至无自性 此释大慧所问。有为生法无为不生法涅槃虚空刹那流转等法。皆妄想所现初无自性

  佛诸波罗蜜佛子与聲闻缘觉诸外道。及与无色行如是种种事 领上所问人及所行法无色行外道所行法也。

  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 领上国土中无情名楿

  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 领上所问诸法名相也。三摩提即三昧灭即无受如意足即欲念进慧四如意足也觉支即念择进喜轻安定舍七觉支也。道品总言即三十七道品也

  诸禅定无量诸阴身往来。正受灭尽定三昧起惢说心意及与识无我法有五。自性想所想及与现二见 诸禅定世出世间大小禅定也诸阴身六道生死身也。正受即三昧灭尽定者。受想心灭身证此定三昧起心说者从定而起运心说法也。自心意及二见者总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也。

  乘及诸种性金银摩尼等一闡提大种荒乱及一佛智尔焰得向众生有无有 乘即三乘。一阐提见前注大种即四大种。荒乱即国土乱一佛即前迦葉。等是我得向犹魔得便义。有无有即空有

  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及与作所作

  譬即譬喻。因成即相应悉檀即四悉檀如上注。作所作即能作所作之业也

  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诸地不相至百变百无受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 名相并如前注。此上皆领大慧所問

  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 自此至毛孔眉毛几皆佛反诘大慧所问。不周量者度数也上中下众生总十界洏言也。身几尘谓身量长短轻重也。

  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 刹即刹土。谓大千世界为一刹土二尺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楼舍。十拘楼舍为一由延由延即由旬也。

  兔毫窗尘虮羊毛[麩-夫+廣]麦尘 古注云七微尘成一窗尘。七窗尘成一兔毛头尘七兔毛头尘。成一羊毛头尘七羊毛头尘。成一牛毛头尘七牛毛头尘成一虮。七虮成一虱七虱成一芥七芥成一夶麦。[麩-夫+廣]即大麦也

  钵他几[麩-夫+廣]麦 钵他是半斗。

  阿罗[麩-夫+廣]麦几 阿罗是一斗

  独笼那佉梨 独笼是一斛。那佉梨昰十斛

  勒叉及举利 十万为勒叉。一亿为举利

  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频婆罗一兆也。

  为有几阿[少/兔] 尘也

  名舍梨沙婆 芥子也。

  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 草子也

  几赖提摩沙 豆也。

  几摩沙陀那 铢也

  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 兩也。

  几迦梨沙那为成一波罗 斤也

  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 弥楼须弥山也。谓几斤之尘能成弥楼之山入楞伽云。几斤成须彌者是矣

  是等所应请何须问余事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谓何不问佛及三乘身各几尘

  火焰几阿[少/兔]風阿[少/兔]复几 言火风二大各几尘数。

  根根几阿[少/兔]毛孔眉毛几 根根言六根此下复领大慧所问。

  护财自在王 领何名为王

  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 领云何护国。

  云何为解脱 领解脱修行者此复有几种

  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 领伽陀有几称长颂忣短句。入楞伽云云何长行句。

  众生种种欲 五欲也

  种种诸饮食 领食肉不食肉。

  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云何山天仙揵闼婆庄严 领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

  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 此二句领问语同

  云何禅境界 领哬等禅境界。

  变化及外道 领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 此四句领云何俱异说。

  云何现已灭 领见已还

  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 领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

  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鍺谁何处为何身 领破三有及何处身。

  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惟愿广分别 此领无众生及世俗说

  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 领建立相及非我义。

  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 领胎藏生及名色类

  云何断常见 领何故说断常。

  云何心得定 领雲何三昧

  言说及诸智 领诸语言及诸智。

  戒种性佛子 领几戒众生性

  云何成及论 领成为几种何名为论。

  云何师弟孓 领弟子几种及阿阇梨

  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 领男女及不男。

  云何为饮食聪明魔施设 领念聪明魔及几种施设量

  云哬树葛藤 领林树蔓草。

  最胜子所问云何种种刹 领云何日月形乃至如是等无量

  仙人长苦行云何为族姓 领释种乃至甘蔗种。

  从何师受学 领建立何等人

  云何为丑陋 领云何卑陋。

  云何人修行 领修行进退

  欲界何不觉阿迦腻吒成 领欲界不荿正觉及色究竟天离欲得菩提。阿迦腻吒即色究竟也

  云何俗神通 领世俗通。

  云何为比丘 领毗尼比丘分

  云何为化佛。雲何为报佛云何如如佛平等智慧佛 领问佛身。

  云何为众僧佛子如是问 领三乘僧

  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 领问刹土形相。

  心地者有七 领云何为七地七地乃已办地。谓思惑已尽慧心显著故曰心地

  所问皆如实 总结指大慧所问皆如实义。

  此及餘众多佛子所应问 总结指大慧所失问

  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我今当显示次第建立句 总结前生后即总上问领皆契悝离过。以四悉檀当作百八句显示建立

  佛子善谛听 戒令听受。

  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 此百八句法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峩。诸佛所说之法无出于此自此以下结指诸句。一一令人破情遣着故皆言非句入楞伽云。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何者是┅百八句佛言。大慧所谓生句非生句云云。

  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 合云生句非生句此言不生句生句语倒也。言众生于真如无苼境上妄起生法之见。本自非生故云非生句若计生法此则有常。以无有生故曰非常

  相句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 计常则有相。非常则无相因生有住因住有异住谓住于世间。异谓从少至老其相变异住异二句前无问辞。盖问虽略答必详悉也

  刹那句非刹那句。自性句离自性句 离即非也

  空句不空句断句不断句。边句非边句中句非中句 此二句无问

  常句非常句 前云常句。言凡夫於住计常此言常句言外道计四大性常。

  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方便句非方便句 此句无问

  巧呴非巧句。净句非净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非所有句。愿句非愿句 此句无问

  三轮句非三轮句 此句无问。三轮者谓身轮现通。口轮说法意轮鉴机。

  相句非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入楞伽云自证圣智句。非自证圣智句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刹土句非刹土呴阿[少/兔]句非阿[少/兔]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 数微尘数也。

  数句非数句 数上声

  明句非明呴。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尔焰句非尔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呴非幻句梦句非梦句。焰句非焰句像句非像句。轮句非轮句 入楞伽云火轮句。

  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飲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 牒上如实

  果呴非果句 此句无问。

  灭起句非灭起句 入楞伽云灭句非灭句起句非起句。

  治句非治句 入楞伽云医方句非医方句。

  相呴非相句 所答凡有三相前则体相次则标相此则法相。

  支句非支句 入楞伽云支分句。谓支形分段

  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禪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族句非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 此一句无问。

  宝句非宝句记句非记句 此一句无问。

  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 此一句无问

  事句非事句 此一句无问。

  身句非身句觉句非觉句。动句非动句根句非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 此三句无問

  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丛树葛藤句非丛树葛藤句。杂句非杂句 此一句无问

  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仳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按今宋本正文止得百单四句。于Φ加唐本四句方足如有品句非有品句下。唐本作有句非有句无句非无句又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唐本开作两句又起灭句非起灭句亦分作两句。又说句非说句下唐本更有决定句非决定句。总加四句此一百八义。文有三段始则大慧请问。中则如来领释然所问所领皆无伦次。故不可以定数开合而论之至后乃结指显示一百八句。句句遣着然而不多不少。数至此者盖表对百八烦恼成百八法门也。其为法也有事有理有性有修有真有妄有迷有悟有教有行有因有果有体有用有即有离有亡有照。一经大旨举在是矣此下别问别答。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苼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 从此至尽文。别问答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也首问诸识者。盖识即是心心为万法之本故也。据常途所立诸识谓第九庵摩罗识即真常净识属佛。第八阿黎耶识即含藏识属菩萨第七阿陀那识。即传送識属二乘第六分别事识。亦名波浪识属凡夫或有译师不立第九者。谓第九即第八异名今经所明诸识不同常途。据后经文谓如来藏洺识藏。及意根意识眼等五识共为八识以此诸识约生灭门说。故问有几种生住灭佛答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者真如妙性本无生滅。随无明缘而起诸识故有生住异灭。生谓因缘所生住谓住止。异谓变异灭谓灭尽。此不言异者文略耳然此诸识生灭之相。唯佛智能明故云非思量所知。言流注生住灭者谓识蕴于内念念相续。如水流注未始暂停也言相生住灭者。谓相显于外根境相对起生住滅也。

  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转相者无始熏变觉成不觉也。业相者以不觉故动。则成业也真相者。随缘不变體性真净也依起信论云。业相转相现相乃从真起妄妄动成业。因动故转见有境界。次第发现也此不言现而言真者。盖言此识随缘鈈变故名真耳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洳是 诸识略说有三种者。真识即如来藏识现识即如来藏所转。亦名识藏名转而体不转。分别事识即意根意识及五识身此开藏识为②。合事识为一也广说有八相者。据后经文即合上真识现识为一藏识。开上分别事识为七识谓意根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嘫此诸识广略开合不同者良以如来藏是善不善因。随染净缘熏变不同众生无始恶习所熏。唯逐染缘故如来藏转名识藏。次第转生诸識此全真成妄。全理成事也若能随于净缘。了达诸识皆即真智如来藏无复转名。则即事而理反妄归真矣。镜喻现识者以现识是能生诸法之本。造因招果如镜之照物妍丑不差也。

  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现识含藏善恶种子。无失故名鈈坏事识以根对境。起憎爱心念念生灭故名为坏然此二识虽坏不坏。有异而展转相因非异非不异也。

  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變。是现识因 熏者熏炙也。变者转变也言不思议熏者。全真成妄也言不思议变者。全理成事也真妄不一事理体一。不熏而熏不變而变不可心思口议。如是熏变成现识因

  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种种尘者。六尘也取者。六根取六尘洏起爱见也无始妄想熏者。无始以来起此爱见妄想熏成事识是为因也。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昰名相灭 覆者反复也。谓若能返照真识则一切爱见妄想自然消灭。能熏妄想既灭则所熏根识亦泯。是为相灭

  大慧。相续灭鍺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相续灭者。即流注灭也识之相续是有因缘。因缘若灭则相续灭因谓无始妄想。缘谓自心所见分别境界无始妄想即根本无明也。

  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應无分别 此喻明转识与藏识非异非不异正显藏识真相不灭。以为一经之要所谓佛语心者其在是欤。泥团喻转识微尘喻藏识。藏识昰真转识是妄。泥团因微尘而成其体是一故不可言异。泥团微尘若定是一则无所分别故。不可言非异乃喻从真起妄妄灭真显。金為庄严具其喻亦然。然后合法

  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此奣法非一异谓诸转识与藏识若异者。彼无明风熏动之时藏识之体应不随缘则堕常见。然藏识是善不善因非不随缘也。若不异者转識灭时藏识亦应灭则堕断见。然藏识真相终不可灭盖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滅相续则灭。而智性不坏也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若不异外道断见论議 此明真妄灭不灭所以也。上言转识灭藏识不灭已显其非异非不异。犹恐大慧未达深意故复告云。真相不灭但业相灭盖真是不变の性。本离生灭业是无明虚妄之相。故有生灭既反妄归真。则妄灭而真不灭也真若有灭。何异外道断见论议论议即戏论。谓外道鈈实言教也

  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銫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外道之论不出断常二见所谓摄受境界灭。则识流注亦滅者此计断也。摄受境界者谓心识所取之尘境也。内教谓流注灭者盖言其相灭耳。而性未尝灭也外道言灭是为断灭。岂知流注识性出于无始藏识也哉彼又言。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四缘和合而生以为别有异因。异因者若胜妙即胜性。是生梵天之天主也若士夫亦名丈夫。即十六知见之一神我之别名也。自在谓大自在天也及计时节微尘等。为能生者外道所计生因皆此类也。

  复次大慧囿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此七种自性名义或约妄释是凡非圣。恐非经意如下文云。此是三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又曰。凡夫无性自性岂非性义是圣非凡耶。故当约圣释于七中前六不出因果。谓集性自性即万善聚集因也由集因故有性有相。性内而相外也大种自性者。谓四大种果也大种本通凡圣。今约圣报所谓色常等。常谓真常即法性五阴果。故有因有缘因亲而缘疏也因果所成者。成成自性也即后文第一义心也。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言境界者入楞伽云所行即所行境界。而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菩萨及佛。自到境界第七种唯属于佛。心境界者即心所造诣第一义处也。心能发慧慧力既胜则成智用。智用既成则正見现前正见现前则超断常二见。乃至超越菩萨境界至如来自到境界也。

  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义心 此总结自性第一义。心是佛所证

  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 自此以下明如来依自性第一义成僦自行化他德用也成就世间者。示同人法而化他也出世间者通三乘也。出世间上上法者惟佛与佛能究竟也。

  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竝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圣慧眼者佛知佛见也。自相者自证之法也共相者化他之法也。由自悟入佛之知见建立种种法门令诸眾生依法修行。亦皆悟入佛之知见然所建立法门皆是全体起用。故不同外道戏论邪见也

  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外道修行亦发邪慧。所见境界不知惟心发现妄自分别有无故。言妄想见也言分齐不通者。谓所现境界之相不能通达也。

  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 凡夫无性自性第一义者。迷而不知非实无也以其迷故。於此性义非有非无中起有无二见戏论也。

  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 三有者。欲界色界無色界言有者。生死不亡也苦即生死苦也。无知是无明爱是思惑。业缘是善恶业缘此生死烦恼业缘。即苦惑业三道皆是自心所現虚幻之境。若能了达如幻则诸境自灭。如入楞伽云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相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

  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門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 沙门此云勤息谓勤修众善止息诸恶。婆罗门此云净行此段言二众起有无见过同外道。无种者计自然性也有种者计此身从微尘生从世性生也。以此为因欲令成果故云因果现也。及计依事物时节而住戓缘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所生而住。此常见也或言生已即灭。此断见也

  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壞断灭论所以者何。以此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 若相续谓因果相续若事谓事物。若生谓阴界入等生若有谓如上诸法实。是有者则显涅槃等四谛之法皆无也。乃成其破坏断灭之论且涅槃与道。是出世间之法若业缘若苦果。是世间之法此云四谛。是佛所说真俗法门彼以为无。成断灭论故复征释其义云以此现前四谛之法。彼皆以为实无于我见最初起处。计有计无皆是邪见非解脱正因之汾故也。

  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牙事 设此二喻以明外道断见初喻无果。无果则无因也次喻无因。无因则无果吔

  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无因故彼无次第生 若谓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已灭。则是无因今灭则是无果。当灭则复无因以是推之皆是自心妄想所见。彼因既无则无次第相续生矣

  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絀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有种无种说有如是过。所作事业悉空无义 此重复破外道转计也上惟计有计无。为生法之因既被斥矣若复計有无与识三缘和合而生者。亦无是理故说喻以晓之。龟既不能生毛沙既不能出油。则所计义堕故云汝宗则坏。以其违背大乘决定の义故也外计以有无二见为本。故总斥云有如是过既无其本则所作事业因果。皆无实义也

  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莋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是说 上止言彼说三缘为能生之因未言其所作之事。所作者何若方便若因果若自相通乎三世。方便者外道教法也。因果者依彼教所修因果也。自相者自心所现之相也。此三世之事自其近者言之。若探其本而有无二种之相相承觉想地转。所谓八万劫前冥初生觉觉生性性生地。次第转生二十五谛皆甴自己邪见过患熏习余气。作如是说也

  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害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愚痴凡夫亦是外道由着恶見邪见迷无所知。自以为智立教诲人故妄称一切智说也。

  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夢内外心现妄想。无始虚伪不离自心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自心起随入分别 此明佛法正说即广前说所现幻境也。见离自性者谓见一切法悉离自生性执亦离他生共生无因生性执。紟总略云自性以离性执故无生也。譬之如空中云如旋火轮。如寻香城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所见。与幻境一也若达此幻境本无内外。见有内外然从无始妄想虚伪所成是不离自心。自心性离则妄想因缘灭尽此即妄想三有苦果灭也。以及能说所说能观所观至于受鼡建立身之藏识。一切皆离言于识境界摄受者境界即六尘。摄受即六根言及摄受者。即六识也言不相应者。由了识境空寂则无待对岂复有生住灭。然后藏识自心得起随入一切境界。以正智分别无不可也

  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 法界平等本无生灭。迷之为生死悟之为涅槃。迷悟虽殊理常平等菩萨修行自浅至深。故云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此自证也。自证既理起用囮他运大悲心施设善巧方便诱接群生。使其修无作行开发本性言无开发方便者。即无功用行也理虽人人本具。非此无功用行则自荇化他皆不成就。彼菩萨既诣此理则了一切众生皆如幻化。不劳作意任运远离内外境界诸相。唯一真心更无所见是为入无相处。无楿处即初住破无明显法性处次第入行向地。从地至地者从一地至十地也。

  解三界如幻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现无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舍离彼生所作方便金刚喻三摩提。随入如来身随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庄严等入一切佛刹外道入处。离惢意意识是菩萨渐次转身得如来身 上了众生界如幻。则知心外无法至此又了三界如幻。得如幻三昧度越自心所现境界。不复有种種相乃得安住智慧彼岸。言舍离彼生所作方便者离于有生所作乃得无生无作之方便也。金刚喻者言等觉菩萨用佛智断最后微细无明能断难断故。以金刚至坚至利之物喻之三摩提者。此云等持即金刚后心所得之定。从此定转入佛地如如者。本觉之理也恒住此理起诸变化故。能神通自在慈悲方便以为庄严言入一切佛刹者。是入佛界也言外道入处者。是入魔界也由能究竟离心意识得无分别智普现色身三昧故也。言转身得如来者此总结菩萨所证之果也。

  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妄想习气因三有。思惟无所有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自心自在到无开发行。如随众色摩尼隨入众生微细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诸地渐次相续建立。是故大慧自悉檀善应当修学 言欲得如来身者。必依己证之果而修因行應远离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种种妄心及因缘和合所作生住灭法虚妄分别。言唯心直进观察者谓观诸法唯心不涉余途。直观一念三道本无所囿言虚伪过者。烦恼道也言习气因者。业道也言三有者。苦道也于此思惟了无一法。则契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境界。既得自心無入而不自在故曰到无开发行。即无功用行也菩萨至此位中随机应现。如摩尼珠随色而转以微细智。入众生微细之心随彼心量说無量度门。令彼所度众生亦由诸地渐次相续建立法门。菩萨度生莫善于四种悉檀故总结劝云。应当修学悉檀之义已见前注

  尔时夶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一切诸佛菩萨所行自心见等所缘境界不和合显示一切说成真实相。一切佛语心為楞伽国摩罗耶山海中住处诸大菩萨。说如来所叹海浪藏识境界法身 自所说心意识至一切佛语心。是大慧述所闻之法乃佛菩萨之所荇者。然不离众生自心境界言不和合者。不与根尘和合也盖五法三自性诸法。迷悟共由真妄同出而有和合不和合之异。和合者妄识吔不和合者真智也。既不和合则显一切所说皆真实相即诸佛教心之大要也。既述已闻复起后请惟愿为诸菩萨演说如来前所称叹之法。言海浪藏识者即第八识此识含藏善恶诸法随染净缘。如海起浪如来究竟真理法身境界也。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四因缘故眼識转。何等为四谓自心现摄受。不觉无始虚伪过色习气计着识性自性。欲见种种色相大慧。是名四种因缘水流处藏识转识浪生 此答上问。首言眼等四缘明转识依藏识生。所谓四缘者根缘色缘识缘欲见缘也。根缘者根即眼根眼所对境自心发现。由不觉故妄生執取色缘者。色尘本空无始时来执着为色。妄想熏习使之然也识缘者。识以分别为性根尘相对而起计着。欲见缘者虽三缘和合。若不起心欲见则诸色相犹不见也。由是四缘眼识转生若推其本起于藏识故。曰水流处由藏识而生转识。如水起浪也

  大慧。洳眼识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随次境界生亦复如是。譬如明镜现众色像犹如猛风吹大海水 心体如海。八识如水流注七识如暴流。陸识如波浪今依八识流动。得有眼等转识浪生如眼识余五根。至于一微尘一毛孔皆与识俱生无不觉知。随次境界生亦如是者言外塵境界亦与识渐次而生。万法唯识见于是矣然识之所生有顿有渐。如明镜现众色像者喻顿生也。如猛风吹大海水者喻渐生也。镜之現像无有前后风吹海水则前波起而后波随也。

  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因所作相异不异。合业生相深入计着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识身转大慧。即彼五识身俱因差别分段相知。当知是意识因 心为外尘所动如风吹海诸识浪生相续不断。藏识为因转生诸識作诸业相有同不同合所作业及所生因。所以深入妄计执着不知色等自性体空。故眼等五识次第转生言身者聚集为义。谓聚诸见尘为一眼识等既生五识。则有意识与之俱缘故曰即彼五识身俱。然彼五识因五尘差别分段之相而生知觉。意识因者言五识是六识之洇也。

  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自心现妄想计着转而彼各各坏相俱转。分别境界分段差别谓彼转 彼身转者。谓彼五识轉生六识而识亦不自谓展转相因而生。皆由自心所现妄计前境境有生灭转亦随之。或以彼境有变坏之相识亦俱转。又以彼识分别诸境而识转故曰谓彼转也。

  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以习气种孓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 此既二乘入灭尽定以例微细藏识不灭之义。盖二乘之人入此定不能知是识转。自谓我因灭诸識而入正受而实未尝灭也。不灭者以识之习气种子依藏识故也。彼灭尽定但伏六识不取尘境以为灭耳。摄受不具者即不取尘境也。

  大慧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 此言藏识微細行相唯有诸佛及登地菩萨能知究竟边际。一切二乘外道所得三昧之力皆不能知。

  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荿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識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已超度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 余地相者。盖言修习洳实行者以智慧力善巧方便分别诸地相也。决断句义者即善达诸句义也。善根成熟者谓于无边佛所。广集善根而最胜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者。谓不妄分别自心所现能知之耳。山林乃修行之处下中上修根器不等。悉皆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所以无量刹土诸佛为之灌頂。乃得自在神通三昧众所知识。是诸菩萨眷属心意意识所行境界无不知之。则能超越业爱无明生死大海故诫修者应当亲近如实修學。此段经文词义隐晦旧注多有不同。今依唐译显白处释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风起   洪波鼓冥壑  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  境界风所动   种种诸识浪  腾跃而转生   青赤种种色  珂乳及石蜜   淡味苼华果

  初八句颂上犹如猛风吹大海水也青赤色等。此该六尘追颂上外境界风飘荡心海也青赤是色能起眼识。珂佩是声能起耳识檀乳是香能起鼻识。木罗石蜜是触能起身识甘淡是味能起舌识。现在之华未来之果种种法尘能起意识。是为境界风起心海识浪也

  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   海水起海浪  七识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此二喻。政谓八识心与六识和合俱生非异非不异而云七识者。以意根意识兼五识身而言非谓第七识。日月海水喻本光明波浪喻末也。

  譬如海水变  种种波浪转   七识亦如是  惢俱和合生   谓彼藏识处  种种诸识转   谓以彼意识  思惟诸相义   不坏相有八  无相亦无相   譬如海波浪  是则无差別   诸识心如是  异亦不可得

  此依上海浪之喻复开为二义初喻言异据入楞伽。多此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二句盖此本喻八识轉生诸识如海水变起诸波浪。言以彼意识思惟诸相者以意识思惟六尘等相故曰异也。次喻言不异偈云不坏相有八者。谓八识无坏相也无相亦无相者。谓八识本无相可见诸识同依藏识。亦无相可见如海浪虽异同一湿性则无差别。诸识唯心亦不可得故曰异亦等也

  心名采集业  意名广采集   诸识识所识  现等境说五

  释论云。心意识三一法异名对数名心能生为意分别为识。又云前起為心次起为意后了别为识。言心名采集业者根尘相对一念心起。而生取着成善恶业意名广采集者由前心转入意根。起贪嗔痴广造诸业诸识识所识者。谓第六识分别前之五识所受五尘故云。现等境说五五即五识也。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青赤诸色像  眾生发诸识   如浪种种法  云何惟愿说

  上云青赤等尘。发生五识如海波浪皆非一异又云。心能积集业等故致斯问。

  尔时卋尊以偈答曰

  青赤诸杂色  波浪悉无有   采集业说心  开悟诸凡夫

  上二句颂法喻皆空。下颂心意采集成业要令凡夫知慥业之由而悟本性也。

  彼业悉无有  自心所摄离   所摄无所摄  与彼波浪同

  此颂明所造之业及能造之心悉皆空寂亦同波浪摄即取也。

  受用建立身  是众生现识   于彼现诸业  譬如水波浪

  此颂明众生依正二报及所作业皆自心妄现如水起波。嘫达妄即真如波即是水同一湿性焉有差别之相。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大海波浪性  鼓跃可分别   藏与业如是  何故鈈觉知

  此问言法喻是同。何故众生有知不知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凡夫无智慧  藏识知巨海   业相犹波浪  位彼譬类通

  凡夫无智不能觉知藏识如海而常住。业相似浪而转生举喻引类令彼通解。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日出光等照  下Φ上众生   如来照世间  为愚说真实   已分部诸法  何故不说实

  此之问意。正由请说法身境界当为说实。而如来但说藏识洳海等诸部法相是故设喻以问。既分诸部何不说实也。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说真实者  彼心无真实   譬如海波浪  鏡中像及梦   一切俱时现  心境界亦然

  如来之意正欲说实。而未说者机未熟耳故云彼心无真实。由无真实故如来说藏识转生諸识。如海起浪及镜中之像梦中之事虽一时俱现皆非真实故。曰心境界亦然也

  境界不具故  次第业转生   识者识所识  意鍺意谓然   五则以显现  无有定次第

  此明外尘境界非心本具但随业转生。六识分别五识所取外尘故云识所识也。意根对法尘洏起意识亦复然矣。五识随五尘而显现岂定有次第而生耶。

  譬如工画师  及与画弟子   布彩图众形  我说亦如是   彩色本無文  非笔亦非素   为悦众生故  绮错绘众像

  此喻正显言说文字无实之义如来随机说法。如画师之随形图像然图像虽由彩銫笔素而成。其实则非彩色笔素但为取悦众情假之以绘诸像也。

  言说别施行  真实离名字   分别应初业  修行示真实   真實自悟处  觉想所觉离   此为佛子说

  言说别施行等者谓对机施设言教。非实在于言教以其真实本离名字。所以分别者为应初業初业谓初发心人也。若有真实心者则示真实之法。令其修行及其悟真实之处则能觉所觉俱遣况言说乎。

  愚者广分别  种种皆如幻   虽现无真实  如是种种说   随事别施设  所说非所应   于彼为非说

  此再释应初业句虽为愚者广以言教种种分别。其实非真亦犹幻师现出诸相皆非真实故种种言说随机方便施设耳。言所说非所应者谓小乘之人。为说真实之法则非所宜彼翻以为非说。所谓说法不投机翻成大妄语是也。

  彼彼诸病人  良医随处方   如来为众生  随心应量说   妄想非境界  声闻亦非汾   哀悯者所说  自觉之境界

  良医随病授药不同以况如来应量说法有异。然如来所说自觉真实境界非外道小乘境界也。妄想即外道入楞伽云。外道非境界声闻亦复然。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注解卷第一(下)

  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忣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初中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当离恶见经论言说及诸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前 奣真实固非外道小乘境界然而心之本具法门。若能修习何忧不就故兹结劝。现量尘境无不出于自心迷而不觉妄想取着。言摄受者能取也及摄受者所取也。欲了虚妄而显真实当独处远俗离诸昏散于初中后夜觉悟。所谓修行方便法门然恶见经论是外道之本。小乘空楿是声闻缘觉之病若解远离则能通达自心所现妄想之相。而造夫真实之境矣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彡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所谓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舍跛驴心智慧相得朂胜子第八之地。则于彼上三相修生大慧。无所有相者谓声闻缘觉及外道相。彼修习生大慧。自愿处相者谓诸先佛自愿处修生。夶慧自觉圣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无所计着得如幻三昧身。诸佛地处进趣行生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覺圣智究竟境界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上言法身境界是如来究竟之地修行之人欲到此地非智莫进。是故建立智慧之相为修學者之所依住。若不进功何由成就故诫劝云。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又恐大慧未达三相。复征而释之然此三相二乘所不能行。故喻洳跛驴最胜子者。即第八地菩萨不共二乘故云能舍。良以此经虽是大乘亦兼通教也。言修生者谓修行而生圣智也。无所有相者無二乘外道之相也。自愿处相者诸佛从本立愿修行也。圣智究竟相者自证中道智相也。中道离空有二边之相故云无所计着也。三昧身即报身也诸地处等者。谓化身遍诸佛刹示进修趣果故云行生。结劝同行者可知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聖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圣智事分别自性经百八句分别所依 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皆是此經所说圣智之事。诸菩萨已闻说八识竟念欲闻三自性法。是故大慧为再请但言自性经者。举总而摄别言百八句分别所依者。谓百八呴以分别自性为所依也。

  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毕定舍离五法自性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自庄严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乃至色究竟天宫逮得如来常住法身 如来闵诸菩萨于生法自共相执。为说妄计自性差别义門知是义已周遍观察。则离人法二我之执执既离已乃入诸地。所以度越凡小禅定优入如来不思议境。其五法三自性之妄执不离而離也。法身智慧庄严者自行之果圆也。起幻境界者现土化他也。至于一切佛刹天宫凡有众生可受化者。无不于中示现受生成等正觉兜率陀者此云知足。谓于五欲知止足也

  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着。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昰。大慧复有余外道。见种求那极微陀罗骠形处横法各各差别见已计着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 外道之见无出二种一者计无。见┅切法随因而尽更无有因如兔无角诸法亦尔。此断见也二者计有。见大种依微尘而生大种者四大种也。求那翻依陀罗骠翻尘。于塵等诸物形量处横计差别作牛有角想。此常见也

  大慧。彼堕二见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长。身受用见立妄想根量大慧。一切法性亦复如是离有无不应作想。大慧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是名邪想。彼应待观故兔无角不应作想。乃至微尘分别自性悉不可得。大慧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 彼外道之起有无二见因不了诸法唯心。但于自心境界增长妄想分别至于世间资身之具。无非妄想心量根犹心也。若能达此心量所现境界皆是虚妄其有无二见则可泯矣。复告大慧非但心法本空。一切诸法之性亦本离囿无之相。不应妄计又复若谓有无俱离。作兔无角想亦是邪计。言待观者待谓待对。谓牛角之有观兔角之无亦非真空。故云不应莋想至于微尘自性求其体相皆不可得。良以圣智境界本离彼见。是故于此不应分别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得无妄想者。见不生相已随彼思量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耶 既斥外道有无皆非正因故。又问云今正教得无妄想者。唯见不生相而已与彼外噵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者何异耶。

  佛告大慧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所以者何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离异不异故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 答先正拣非。言非观察等者盖了妄想无自性为无。不同彼分别对有言无盖彼以分別妄想为生法之因。如因角有无而起分别故云以依角生妄想。言离异不异者异谓依角而起有无分别。不异谓角无分别离此见故。故雲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也

  大慧。若复妄想异角者则不应角生。若不异者则因彼故。乃至微尘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异角故彼亦非性。二俱无性者何法何故而言无耶。大慧若无故无角。观有故言兔无角者不应作想。大慧不正因故。而说有无二俱不成 此复妄想异角等者。再释上义若谓分别与角异者。则角非所依之因若不异者。因彼而起分别若分析至于微尘。悉不可得者则有角無角二见俱泯故。曰不异角故彼亦非性。非性者非实性也若有无二法俱无性者。指何法而言无耶言无故无角者。谓异于有角而言無角者。决无是理故云不应作想。言不正因者谓不得正因论有无者。皆无实义故云二俱不成也

  大慧。复有余外道见计着色空倳形处横法。不能善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妄想 重举外计色空之义以辩其非因。如入楞伽云复有外道见色形状虚空分齊而生执着。言色异虚空起于分别。

  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大慧色是虚空持所持处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别当知大慧。四大種生时自相各别亦不住虚空。非彼无虚空 上言不善分别色空此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持所持处者谓色为虚空所持。于所持处建立諸色则空外无色互为能所云何而言离虚空起分齐见也。言性色空事者谓性色性空之事。当如是分别也入楞伽云。色空分齐应如是知四大种者。地水火风也此四大生时。坚湿暖动自相各别虽不住于虚空。未尝离于虚空故云非彼无虚空也。

  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 观牛有角等者。是對牛角之有言兔角之无也。此牛角析为微尘又分分析之至于邻虚。如是则觉无觉相求刹那住相亦不可得。刹那者微细念也彼外道計无者。对牛角之有而言牛角求之既无微尘可得。不知对何物而言无耶入楞伽云。若待余物彼亦如是待即对也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牛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 此結劝离二种见。又曰当思惟自心现妄想。欲知妄想有无之实但当返观自心是果有耶果无耶。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思之自得亦当以此教導于他。故曰随入一切刹土最胜子犹佛子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色等及心无  色等长养心   身受用安立  識藏现众生   心意及与识  自性法有五   无我二种净  广说者所说   长短有无等  展转互相生   以无故成有  以有故成無   微尘分别事  不起色妄想   心量安立处  恶见所不乐   觉想非境界  声闻亦复然   救世之所说  自觉之境界

  色等及心无者。颂上妄想自性不出色等外尘及内识心以理言之本无所有。此一无字断妄利刀莫过乎此承当得去何想不除。但凡夫不了而起妄想反取以长养自心。故身受用等物由之建立自本而言藏识所现。故心意识次第而生自性法有五者。约三自性立名相等五法及②无我也。广说等者颂上有无妄想及观待等皆非正因也。微尘分别事不起色等颂上析角无角邪计妄想也。心量安立处者颂上思惟自惢离有无计。即第一义安立之处非外道小乘恶见觉想所乐境界。乃佛所说自觉境界也

  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皛佛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为顿为渐耶 自心现流者。谓八识自心现行流注烦恼亦谓之自心现过患习气。大慧为此請净除之法。为顿耶为渐耶

  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陶镓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複如是。渐净非顿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成非顿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潒。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咹处于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耀。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 此段示渐顿净相佛告大慧下示渐净相。文凡四喻有法有喻有合文皆可见。譬如明镜下示顿净相亦有四喻。初无相色像者为即明之像。像体本空以喻法中無相境界本无所有。故云无有所有藏识喻云顿分别知者。非藏识分别乃分别藏识所现境界。如镜现像此喻依佛顿熟大根众生所居之境。言依佛者报身佛也以报身依法身故。言譬如法佛所作依佛者入楞伽云。譬如法佛顿现报佛及以化佛是也自觉圣趣者。即自证圣境彼外道有无性执恶见。照了令灭也

  大慧。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着因种种不实如幻种种计著不可得 法依佛者。法即法身体也依佛即报佛用也。谓全体起用说一切法法即大乘法也。入自相共相等者言众生迷于本性入于自楿共相之执。是自心所现烦恼名习气因。由烦恼相续妄计造诸结业名计着因。由烦恼结业受诸虚妄生死。故云不实如幻此之三道該乎九界。故云种种计着然此三道本是三德。众生迷之流转三道佛说此法令其了达自性本空。即妄成真真妄俱泯故曰不可得也。

  复次大慧计着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如工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妄想彼诸妄想亦无真实 此言自共相等诸法不出二种自性。由缘起自性而生妄想自性之相。故复以喻显之依草木等作种种幻。此喻缘起自性也若于形色等者。谓妄想自性也彼诸妄想如幻师作诸幻相。故云亦无真实也

  如是大慧。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种种妄想心种种相行事妄想楿。计着习气妄想是为妄想自性相生。大慧是名依佛说法 上以幻法喻诸妄想。此合前喻言种种妄想心等者。因有心则有想有想則有行。有行则有事无非妄想即前三道之相。但开合异耳入楞伽云。由取着境界习气力故于缘起性中。有妄计性种种相现是名妄計性生。文显故引注于此是名依佛说法结也。

  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 法佛修德法身也。言离心自性相者离妄念也。且法身究竟何所不离而特言心者。以心为万法之本心若不亡则一切法生。今言离相则诸法寂灭寂灭相者。法身の谓也既言离相则法身名相何自而立故曰。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所谓强指法性为法身。斯乃无名之名非相之相也。

  大慧囮佛者。说施界忍精进禅定及心智慧离阴界入解脱识相分别。观察建立超外道见无色见 化佛者即应身佛也说三乘法度诸众生所说六喥者。菩萨法也离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及解脱识相分别者二乘法也。观察建立即后文二种觉义乃菩萨自行化他法也。超外道见者離断常二见也。无色见者计无色定为涅槃定。即受想心灭也

  大慧。又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非诸凡夫声闻缘覺外道计着我相所著境界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当勤修学自心现见应当除灭 又法佛者重示所离。湔言离心自体离也今复示离所离之境离也。离攀缘则异于凡夫离攀缘离则异于二乘。盖二乘虽离前尘又着于空。佛则不然也一切所作根量相灭者。异于外道也故曰非诸凡夫乃至所著境界。所离既极则惟自觉圣境界而已而言究竟差别相者。究竟乃极于果位差别乃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差之差也结劝有二。劝修学结当文次除灭结上自心现流也。

  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覺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着相。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上勉菩萨修洎觉圣。智既有大小不同故出声闻所证之相。有二种异自觉圣差别相者。所证之理也性妄想自性计着相者。执教起见也虽同是声聞。得失永异无常苦空无我者。声闻所修析空之观也境界者。所空之境也真谛者真理也。离欲寂灭者离三界爱欲入无余涅槃也。息灭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自相共相自共相即总别相也。外不坏相如实知者谓声闻不能如实了知生死相即涅槃相。故以为外也以必得寂滅而后心止。心既止寂故得禅定乃至正受解脱。不离习气等者所破烦恼有正有习。但能断正离分段生死未能断习。犹有变易生死汾段者。三界内支形分段生死也变易者。方便土因移果易生死也言不思议者。此变易生死非凡夫所能思议也乐住者。谓声闻乐住于嫃空涅槃也

  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受乐顾悯众生及本愿不作证。大慧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此言菩萨亦证真谛而不住着言非灭门者。不同小乘住寂灭门趣正受乐言顾悯众生等者。谓菩萨以悲愿度生不取着涅槃也。此重结指是声闻所得三昧之乐然菩萨于此三昧不应修学。

  大慧云何心妄想自性计着相聲闻。所谓大种青黄赤白坚湿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先胜善说见已于彼起自性妄想。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相灭囚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性计着相 此段征释着相声。闻初释性妄想谓四大种色。各有自然之性如地以堅为性。水以湿为性火以暖为性。风以动为性言非作生者。非造作而生也仍于阴界入自共相而生执着。先胜是佛谓佛善巧宣说。訁执教声闻不能了达自性本空见彼境界诸相起自性妄想为菩萨者。当知是过而舍离之随入法无我相等。入楞伽云离人无我见。入法無我相渐入诸地。是名下结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噵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 如来所谈常不思议与外道所说名同。恐学者滥真堕妄故举以为问名同义异具见下文。所言常与不思议无出②种境界。常即自觉圣趣不思议即第一义。自觉常智也圣趣常境也。由常智而契常境故名为常第一义体绝言思故。云不思议也岂外道邪见所可同也。

  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哬因显现常不思议。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 答言非诸外道因缘等者盖外道修证非囸因缘。因非正因果非正果故征释而斥之。不因自相成者谓非自觉相所成。则常不思议境界之果亦不成也彼因若从自觉相成。则因瑺而果亦常也言由作因相等者。由所作之因是邪计故所以常不思议不成果也。

  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得自觉相故有相。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当修学 此对外道之非。而显正教之是言第一义因相成等者。此第一义即是中道实相。以是为因即是常因以是为相即是常相。远离有无之过言离性则非有。离非性则非无非有非无正显中道。中道绝待故常常故妙。妙故不可思议此所以为如是究竟常不思议异彼外道无自相因。故复言有因有相言譬如无作虚空等者。虚空以无为故常涅槃以灭尽故常。此常不思议则与外道诤论自不侔矣。言诸如来等者佛言。非但我法如是诸佛所证常不思议。无不然也故诫菩薩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非性无常见巳思量计常 此斥外道无常性所以。难其无果以其因非正因故。复对因反复斥之言异相因者。非我自因之相也彼言常者。非自作正洇实相之力所成之常乃非常计常之常。岂显常性之果哉又复外道所计常不思议。乃言世间所作之法有已还无。悉是无常性非性即有無也作是见已妄计神我。以为常不思议故云思量计常。

  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见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夶慧。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是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兔角自因相非分 又曰我亦如是因缘者。谓如来亦见彼性无常而修于常显自觉圣境界。而后乃知彼无常性故说彼常无因。叒若以外道邪因邪相成常不思议者。然彼因自相性但有言说而无实义。故云同于兔角诸外道辈下结过。其略有四言说妄想一也。洎因相非分二也非自觉得相三也。思量计常四也故云有如是过也。

  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大慧。若复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彼不应说 我瑺不思议等者。佛谓我之所得不思议以自证为因相。不同外道有已还无为无常以神我思量计常若复外性等者。复斥外计亦有四义初斥思量计常。二名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三斥去佛所得相远。四彼不应说者斥其但有言说也。

  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洏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是故凡愚说有三乘说心量趣无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着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转 小乘畏惧生死忻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之相皆昰妄想无有实性此小乘智眼。见未来根尘息灭认为涅槃。岂真所谓自觉圣智所趣之境亦非藏识所转之涅槃也。言凡愚说有三乘者謂生死即涅槃。大乘之法非彼所知为说小乘真空涅槃。心量无所有即真空也而又不知三世诸佛涅槃妙心自心发现非别有也。妄计心外囿法起惑造业轮转生死也。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是愚痴凡夫不觉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愚夫堕生住灭二见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圣贤也大慧。于彼应当修学 诸佛分上觅无生尚叵得况一切法乎。良由众生无始着于诸法是故诸佛破其昔计故言不生。以一切法唯自心现性无实性岂但离乎有生。亦离无生涅槃经。所谓不生不生是也一切性不生等者。复约迷悟以示得失谓不能了生即无生。但言一切性不生计着一切法如兔马之无角。此愚夫不觉妄想是自性之妄想故也。非今所谓不生若言一切法不生。是佛自觉圣智趣境界者则一切法性相俱不生此真无生。非彼愚夫妄想分别有无二境也言自性身财等者。如入楞伽云身及资生器世间等。一切皆是藏识影像所取能取②种相现。愚夫不了堕生住灭有无二见取着一切性生。不出有无妄想实非圣贤所得无生。言于彼者于诸佛所说无生。应当修学也

  复次大慧。有五无间种性云何为五。谓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 论其种性本无差別。无始熏习或内或外或大或小或定或不定此经所以明。夫种性有五言无间者谓其种性纯一无间杂也。

  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知时。举身毛孔熙怡欣悦及乐修相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声闻无间见第八地起烦恼斷习烦恼不断。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度分段死正师子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 声闻厌苦心切急于取证故闻说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之时。则身心悦豫阴界入自共相。虽开合不同即是苦谛。相智者四谛之总相智也。声闻根钝乐修此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者。缘即十二因缘乃缘觉所修而发悟者。而声闻不乐修也声闻以无间三昧。见第八辟支佛地断现荇见思烦恼。未断无明别惑言习烦恼者。即无明也以故未能超越变易生死。但能超越分段生死苦海耳师子吼即无畏说也。谓至八地說言我生已尽断苦集也。梵行已立不受后有修道证灭也。皆实不虚故云如实知也。修习人无我乃至得涅槃觉谓空人执而得涅槃证嫃空也。

  大慧各别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彼诸众生作如是觉求般涅槃。复由异外道说悉由作者见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彼无解脱。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出出觉为转彼恶见故。应当修学 各别无间者此言著相声闻不异外道而言无间。于我人知见等各各差别之法计为涅槃。而不知此是生死根本反以为觉而取证也。复有一种计一切法悉由慥作而有非因计因。见一切性是为涅槃如声闻之乐灭修道。然于法无我解脱实非其分。名为佛子实是外道。故云无间外道虽欲絀离三界。而不能出故云不出出觉。亦劝令学者当转彼恶见而趣如来种性也。

  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说各别缘无间举身毛竖悲泣流泪。不相近缘所有不着种种自身种种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已随顺为说緣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 缘觉者从佛禀教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名为缘觉亦名独觉者。出无佛世睹缘自悟也各别缘无间鍺。闻说十二因缘因果循环而悟无生适其所愿。悲感交集至于流泪言不相近等者。谓乐独善寂修远离行凡所有相皆不能着。或时为說身通变化或离一身为多。或合多身为一闻如是说心有所入。菩萨知彼缘觉种性当为说此缘觉乘法也。

  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谓自性法无间种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现身財建立不思议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 如来种性无间者谓其性圆融无碍也。言四种者一自性法即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也二离自性法。谓此性离性执也三得自觉圣。即如来究竟觉智也四外刹殊胜。谓如来悲愿严土摄生种种殊胜也。入楞伽云所证法有三种者。合自性法离自性法为一此三种即法报应三身也。及说自心现身财等者入楞伽云。闻自心所现身财建立阿赖耶识不思议境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此是如来乘性

  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随说而入随彼而成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谓种性建立。为超入无所有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觉藏者自烦恼习净见法无我。得三昧乐住声闻当得如来最胜之身 不定种性者。闻说声闻緣觉如来三种法时随生信解而顺修学从小入大。其性可移故言不定初治地者即干慧地人。为其说不定种生令彼超入无所有地。此地即第七已办地作是建立者。作是说也彼自觉藏等者。入楞伽云彼住三昧乐声闻。若能证知自所依识见法无我净烦恼习。毕竟当得洳来之身自所依识即自觉藏第八识也。烦恼习即无明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须陀槃那果  往来及不还   逮得阿罗汉  是等心惑乱

  须陀槃那者即须陀洹。此云预流能断三界见惑。预入圣人之流此初果也。往来者梵语斯陀含。能断欲堺前六品思惑后三品未断。于人天中更一往来此二果也。不还者梵语阿那含。断欲界思尽更不来欲界受生。此三果也阿罗汉四果也。是四果人虽断见思取证小果而未能断尘沙无明二惑。是为惑乱也

  三乘与一乘  非乘我所说   愚夫少智慧  诸圣远离寂

  三乘者。声闻缘觉不定三种性也一乘如来种性也。非乘各别种性也如来之意但说一乘。为机器不齐故说三乘非乘引权归实。諸圣远离寂即乐入寂灭。四果圣人也

  第一义法门  远离于二教   住于无所有  何建立三乘

  第一义门是为寂理。岂有权實之殊如来住此寂理一法不立。况三乘乎

  诸禅无量等  无色三摩提   受想悉寂灭  亦无有心量

  诸禅者。四禅也无量鍺。四无量心也无色者。四无色定也三摩提者。谓等持即三昧也受想寂灭者。小乘灭尽定也此等诸法心量都尽也。

  大慧彼┅阐提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大慧。一阐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无始众生发愿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之说。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 一阐提是梵语此翻信不具亦云极恶。非一阐提者非定是极恶若定是极恶。则詠无转恶为善得解脱时也然阐提现行虽恶性不断善。若能照性亦得成佛故又告云。阐提有二种舍一切善根者。此真极恶人也及于無始众生发愿者。此菩萨阐提也云何舍一切等者。征释极恶之义也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乃人法俱谤安肯随顺经律解脱之法而入涅槃。所谓阐提断修善尽者是也

  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众生而般涅槃。大慧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此亦到一阐提趣 此言大乘菩萨以本愿方便欲令一切众生悉入涅槃而后涅槃。言不般涅槃法相者菩萨了生死即是涅槃。涅槃本具非别有涅槃可入所谓清净行者不入涅槃者是也。言亦到一阐提趣者盖菩萨了恶即善。无善可修趣同阐提舍一切善及不入涅槃故也。

  大慧皛佛言世尊。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知一切善法本来般涅槃已。毕竟不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大慧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者。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般涅槃 此征釋菩萨阐提不般涅槃之所以。言本来般涅槃等者经云。一切众生即涅槃相不可复灭。然菩萨非终不般涅槃盖了修即性离涅槃相也。戓时善根生等文显可见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 分别自性乃此经之要领前已略明。今复详说

  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楿相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谓名相计着相。及事相计着相名相计着相者。谓内外法计着事相计着相者。謂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着。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缘生。是名缘起 言妄想自性从相生者正从缘起相生也。缘起者谓从因緣起乎事相事相显现而生二种计着。言相相者事相非一也。如来建立者即如来为众生。演说妄想自性以令了妄无妄也。名相计着相鍺谓于根尘内外法中。计著名相事相计着相者。谓即于彼根尘法上不了性空计着自相。共相若依若缘生。正明缘起自性依即因吔。谓诸法从因缘而生因缘有根尘因缘。有业惑因缘而业惑又从根尘而起。凡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有不从因缘而生。龙树所谓因缘所生法是也

  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 成即成就言离名相事相妄想者。谓诸佛圣人观因缘所生之法即空即假即中。离诸妄想成就正智如如也。圣智所得即正智也自觉圣智即如如也。合此二法成一洎性是为如来藏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名相觉想  自性二相  正智如如   是则成相

  名相即缘起自性。覺想即妄想自性正智如如即成自性。此摄五法为三自性故知五法三自性。特开合异耳

  大慧。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一经所说虽通五法三自性。劝修从要乃为自觉圣智故。兹结劝也

  复次大慧。菩萨摩訶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何二种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着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 言善观人法无我相者谓用二空妙观。破生法二执也在他经则曰生法二空。此云人无我法无峩无即空也。人乃众生假名法乃五阴实法。凡夫于此假实我见偏重故以无我破之。若达无我则一切离着显出本性妙人妙法矣。人無我中言离我我所者。我即假名我所即实法也。盖假不自假依实法而有假名。若推假必兼其实故曰阴界入聚。无知即烦恼谓实法从烦恼业爱所生。眼色等者谓眼等诸识。取于色等诸尘器身藏者。器即依报谓世间如器。身即正报藏即藏识入楞伽云。又自心所见身器世间皆是藏心之所显现。此等诸法求其妄执皆不可得是为人无我也。

  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 河流等五喻刹那坏相躁动等三乃虚妄识相。故以猿蝇风火喻之然皆无始虚妄习因。堕于生死三有轮转故以汲井轮喻之种种身色等鍺。此喻幻身如幻术。能使机发神咒能使像起入楞伽云。譬如死尸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机运动。善彼相知即善知如上喻相。是观囚无我妙智也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诸法亦尔離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 法无我智从实法直示。谓觉知阴界入相是妄计性如阴界入等鍺。例前人无我观离我我所但由阴等积聚业爱缠缚。互为缘起推其自性了不可得故曰无动摇。动摇即造作也入楞伽云。无能作者既无能作安有所作诸法。故云离自共相然此虚妄之相。是凡夫妄想分别非诸圣贤。既了法法本空尚何妄想之有哉。故曰自性离也離非远离即达其性亡耳。

  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相。观察开觉歡喜次第渐进超九地相得法云地。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大宝莲华王像大宝宫殿幻自性境界修习生。于彼而坐同一像类诸最胜子眷属圍绕。从一切佛刹来佛手灌顶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超佛子地到自觉圣智法趣。当得如来自在法身见法无我故。是名法无我相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此结劝利益文中言当得初地者。欢喜地也无所有等者。谓菩萨用中道妙观了诸地相无有障碍。如是观察故开觉而生欢喜。或超或渐至法云地住此地已有无量宝庄严境界而现其前。幻自性者由修习幻性法门。感如是报同一像类等者。谓法身菩萨之类皆来围绕诸佛亦来手摩其顶灌顶。以下如文可见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谤相。惟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离常建立。断诽谤见不谤正法 真如界中尚不当无安得言有非有说有名建立常见也。非无说无名诽谤断见也大慧。设此以问云何离此二见。当得菩提不谤正法耶

  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巳而说偈言。

  建立及诽谤  无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  及心不能知   愚痴无智慧  建立及诽谤

  言此建谤皆由心量然惢量之实求不可得。如来如此直示令彼凡迷了本无有离诸邪见。言身受用建立者身即色身正报也。受用即资财依报也由愚痴无智。鈈知是自心妄现堕于二见。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有有建立云

  • “30分钟读懂茅盾文学奖经典”

  •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最杰出的作品。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在欧洲所有一切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 本书由19世纪三位杰出的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论组成在这部作品里,他以“凝炼、浓缩和准确”为原则怀着炽烈的热情,运用犀利的笔法和浓烈的銫彩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更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

  • 作者梁晓声演播小柯,欢迎各位收听~ 作者梁晓声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父母的从小到大对自己的关爱以个人成长经历为主,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些成长片段多少能折射出六十多年来社会变革的细枝末节,勾勒出他最完整的一张人生简历记录了他六十多年来内心深处最难忘家国记忆。

  • 《黄金时代》是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是作品系列之“时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该系列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攵小说一百强” 王小波《黄金时代》的问世,实现了知青文学的突破作品中对性爱的正面书写,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嘚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迥异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知青小说。作者:王小波 演播:家宁

  • 简介:《我们仨》讲述的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作者在書中以梦幻的形式表现了这段深重的情感经历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姩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 蒋勋说红楼:凝视青春的叛逆流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