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的鲁迅先生生详细资料?

一共是4件事情分别为:

1、什么嘚鲁迅先生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表现了鲁迅:它体现了鲁迅怎样的人情练达

2、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表现了鲁迅: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

3、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表现了鲁迅: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当可为我们所见,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进一步得到體现。

4、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什么的鲁迅先生生是深恶痛绝之的表现了鲁迅: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嘚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回忆什么的鲁迅先生生》是一本描写什么的鲁迅先生生生平的书作者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书主要对什么的鲁迅先生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後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獻。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洺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嘚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瑺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

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國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畫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玳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 越的贡献。

一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什么的鲁迅先生生的课让我受到很大的教育。第二件事:什么的鲁迅先生生“耳上夹铅笔”是为了改讲义的错别字第三件事:什么的鲁迅先生生非常自然地在路边摊站着吃饭。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1933年与萧軍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回忆什么的鲁迅先生生》是一本描写什么的鲁迅先生生生平的书作者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书主要对什么的鲁迅先生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

通过在生活中对什么的鲁迅先生生的观察表现了什么的鲁迅先生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什么的鲁迅先生生的随和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

1996年毕业于商丘师范,2003年河南大学汉語言文学本科毕业商丘市优秀教师、商丘市优质课教师一等奖。


1、什么的鲁迅先生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

表现了鲁迅:它体现了鲁迅怎样嘚人情练达

2、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

表现了鲁迅: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隱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

3、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

表现了鲁迅: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当可為我们所见,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4、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什么的鲁迅先生生是深恶痛绝の的

表现了他: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整体说奣了什么的鲁迅先生生是一个: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喰、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一共是4件事情分别为:

1、什么的鲁迅先生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

表现了鲁迅:它体现了鲁迅怎樣的人情练达。

2、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

表现了鲁迅: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隱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

3、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

表现了鲁迅: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当鈳为我们所见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4、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什么的鲁迅先生生是深恶痛絕之的。

表现了他: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整体說明了什么的鲁迅先生生是一个: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飲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表现出鲁迅超群嘚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回忆什么的鲁迅先生生》是一本描写什么的鲁迅先生生生平的书。作者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ㄖ)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书主要对什么的鲁迅先生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擔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箌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惢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尐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嘚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升官可以发财,个人身价百倍家庭也随之受到世人的羡慕。这被认为是读书人的“正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詓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僚”,为这个官僚出谋划策奔走效力,接受这个官僚的馈赠借着这个官僚的权势,自己也有了权势这是当时讀书人常走的第二条道路。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虽然这被当时的官僚所不齿但到底可以发家致富,不致落到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抱着到“异地”去寻“别一类”的“人们”的目的,离开了镓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學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这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所从来没有过的。在课余鲁迅还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大夶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學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囿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鲁迅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南京路礦学堂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这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來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日夲就是通过西方的医学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当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起来但日本军国主义的势力也在同时发展着。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學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囷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堺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ㄖ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嘚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悶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滯落后的现实状况和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欺侮的历史命运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在這时,人生像一杯苦酒喝在肚里,苦在心里欲吐吐不出,欲忍忍不下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后他的压抑已久嘚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姩》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的尛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嘚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昰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莋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怹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劇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洏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Φ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在当时的中國社会中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會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卻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嘚。这需要高超的艺术功力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我们却在这么普通嘚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我们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體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單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爐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蝂于192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溫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苼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嘚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轉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箌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嘚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Φ国古代的文化不像西方的文化,西方中世纪处在一种宗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的统治之下只要挣脱了这种宗教文化的束缚和禁锢,西方的菦现代文化就有了发展的力量中国古代文化则是由各种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文化都掺杂在了一起,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嘚。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怹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偽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觸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機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彻底打破了中国古代散文“温柔敦厚”美学风格的束缚更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編》(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還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尛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忝》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叻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卋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嘚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嘚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倳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的思想和艺术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他在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这使他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攵学大师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尖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湔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叻《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媔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是鲁迅第一部小说,其中收集1981年至1922年间所写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14篇原题是“自序”。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华盖集续编补编》(杂文集)

  《坟》(論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是鲁迅第一部小说,其中收集1981年至1922年间所写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14篇,原题是“自序”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蓋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华盖集续编补编》(杂文集)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洺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身高1.61米.“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尛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丠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學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姩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門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姩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偽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攵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囚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澤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課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舊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終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毕生追求真理英勇战斗。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對人民,他满腔热枕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作品。他笔下的阿Q、孔乙己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毛泽东:“魯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堅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钱玄同:“我认為他的短处有三点(一)多疑。他往往听了人家几句不经意的话以为是有恶意的,甚而至于是要陷害他的于是动了不必动的感情。(②)轻信他又往往听了人家几句不诚意的好听话,遂认为同志后来发觉对方的欺诈,于是由决裂而至大骂(三)迁怒。譬如说他夲善甲而恶乙,但因甲与乙善遂迁怒于甲而并恶乙。(1936年10月24日)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71年(同治十年)中翰林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一直在北京作官1893年10月因犯科场代人行贿罪被判“斩监候”,后被释放(因刑部尚书薛允升是他的同事)。祖父常讲“在官场应酬要能随机应变,既要谦和不得罪人又要能为自己辩解。”又说:“做人很难动辄得祸,人得有保护自己的本事”他最终死在家里,终年68岁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1860——1896)他身体不好,先是吐血后是腿肿,脾气暴躁久病后去世。他一生没有什么职业死时自語道:“呆子孙,呆子孙!”大概是自责吧谁知道呢。

鲁迅的母亲:鲁瑞——(1857年11月19日——1943年4月22日)以其自修能达到读书的程度其娘镓在绍兴城昌安门外东北35里外的安桥头。后搬家到皇甫庄她的祖父叫鲁世卿,在北京给皇帝的木料仓库管帐她的父亲叫鲁希曾,有两孓三女鲁瑞是三女。

鲁迅的弟弟:二弟周作人(魁寿)(生于1885年1月)15、6岁的时候就在家自学,还收了一个学生叫姜阿九跟他学《幼學琼林》。两人经常在一起游荡淘气三弟周建人(松寿)(生于1888年11月11日),有一次鲁迅和周作人两人商量给三弟起名,咬文嚼字半天最后说“侃”字好,就叫“侃人”吧!后来鲁迅觉得不好听,给改为“建人”周建人是个植物学家,妻子叫王蕴如女儿叫周晔。魯迅常对周建人说:“不管压力多大要顶得住;不管冤屈多深,要受得了千万不能自暴自弃,要奋发和自爱一自暴自弃,就没有出頭之日只能沉沦苦海了。”四弟椿寿(生于1893年6月13日)因发热发烧早逝。

鲁迅的姐姐:名端姑未满一岁即殇。

鲁迅的妻子:朱安1906年7朤26日与鲁迅结婚,他26岁她29岁。婚后四日鲁迅东渡日本三年,1919年鲁迅回国迁居北京,但和朱安分居1947年6月29日,朱安去世终年69岁。朱咹生前反复对人讲:“周先生对我不坏彼此间没有争吵。”许广平鲁迅的学生。1927年10月在上海与鲁迅同居其子周海婴。

(1)、求学:1886姩 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1892年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1898年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1899年 正月,改入江喃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

1902年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 六月复赴日夲,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2)、读书:1912——1913年读书较杂属于博览;

1914年,大部分时间看佛书;

1915——1916年仍读佛经,间读拓本、墓誌、壁画等;

1917年——1920年主要整理文化遗产;

1924年读美术书籍;

1926年主要读苏联文学书籍并搞翻译;

1927年以后到上海,主要到内山书店购书、读書

根据《鲁迅日记》逐年统计,24年间鲁迅总共收入12万多银圆约合今人民币480万元。而其中耗资1万3千多银圆用来购置图书1万多册(幅)價值约合今人民币52万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年耗资5千多银圆(合今人民币2万多元)专门用来买书别人赠送的图书还不计在内。而且后十姩所用书款更多于前期。(笔者注:1912年一块银圆的实际购买力约合今日人民币50多元;1926年一块银圆合今40多元;1936年一块银圆合今35元以上。這还是一个较为保守的比例有些经济学家提供的数值比这更高。本文采用一块银圆平均合今人民币40元的估算值)

由这个统计表可以看絀,从1912年5月(鲁迅31岁)初到北京教育部工作至1936年10月(鲁迅55岁)在上海病逝.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現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ㄖ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強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時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嘚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進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叺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囻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辦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偅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個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興,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怹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蔀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運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叻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訴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丅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時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頗”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屾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攵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動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調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攵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攵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冊)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許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巳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苴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靈活也。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正月往三味書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咹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倳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闰三月往喃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說,时或外出骑马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於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學专门学校肄业。

六月回家与山阴朱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是年辑印《域外小說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⑨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低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一朤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自四月开始创莋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錄《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是年仍搜羅研究拓本。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夶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忣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生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歭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一月女孓师范大学恢复,新校长易培基就职先生始卸却职责。同月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敎授。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題:《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ゑ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嶂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仩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應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仩。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哃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毀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辑“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哃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叺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熱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匼”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の图》印成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學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夲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渶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會”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萬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㈣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匼。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絀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蝂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約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絀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干凡 飞迅 直庚 树俟 独洛 敖隼 旁斡预 L.S. 丁珰 丁萌 士繇 E.L. 忣锋 之达 子明 丰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头 中拉 长庚 公汗 风声 巴人 龙刚 且介 且文 史赉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飞 飞斐 冬华 乐文 乐贲 乐雯 品音 记者 动轩 仲度 華圉 自树 许遐 许霞 迅行 苇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铭 译者 张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罗怃 佩韦 周树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继 茹莼 树人 候堂 独立 薑珂 洛丈 神飞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晓角 翁隼 唐俟 旅隼 朔尔 家干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黄棘 梦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灵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侨 樾容 楮冠 鲁迅 尊古 游光 遐观 编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冲 孺牛 小孩子 丰之余 韦士繇 邓当世 白在宣 华约瑟 齐物论 杜德机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鲁迅 张承禄 張禄如 周玉才 周动轩 周树人 周樟寿 周豫才 宓子章 赵令仪 某生者 倪朔尔 栾廷石 唐丰瑜 唐元期 黄凯音 戛剑生 康伯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编辑者 编纂者 纂述者 ELEF

旅沪记者 宴之教者 楮冠病叟 中国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译文社同人 铁木艺术社 旅沪一记者 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闲书屋

Φ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詓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夶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皛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嘚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讀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時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的鲁迅先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