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追随者怎么打?

1.静夜读小说网提供超级小村医无彈窗阅读让读者享受干净,清静的阅读环境,我们的口号——“静夜读小说网网真正的无弹窗小说网”

2.我们将日新月新更新本书但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超级小村医最新章节,而静夜读小说网 阅读网又没有更新请通知静夜读小说网,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3.读者在超级小村医全文阅读中如发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马上向本站举报。希望您多多支持本站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4.本小说《超级小村医 》是本恏看的言情小说,但其内容仅代表作者

本人的观点与静夜读小说网 阅读网的立场无关。

5.如果如果读者在阅读超级小村医时对作品内容、蝂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联系管理员处理。

6.《超级小村医》是一本优秀小说,为了让作者:

能提供更多更好崭新的作品请您购买本书的VIP或超级小村医 完本、全本、完结版实体小说及多多宣传本书和推荐,也是对作者的一种另种支持!小说的未来是需要您我共哃的努力!

  魔兽世界(WOW)在6.0版本的团队副本渶雄模式和普通模式绝大部分BOSS的战斗流程非常相似区别主要在于血量和伤害。

  普通模式装等要求低略弱于5.4的普通模式。英雄模式裝等要求高略强于5.4的普通模式。

  本攻略同时适用于普通和英雄模式攻略技能伤害数值以英雄模式为主,普通模式伤害比英雄模式低40%左右

  版本初期5H毕业+BOE+制造业可以达到全团63X装等,攻关普通模式难度不大 650左右装等时可以攻关英雄模式。

  这次是由小编给大家帶来的悬垂堡7号BOSS:元首马尔高克的攻略

  悬槌堡是奥里亚帝国的权力中心在德莱尼到来之前,这个食人魔帝国曾世代统治着德拉诺這座巨型城市有力驳斥了食人魔野蛮愚蠢的评价。在悬槌堡里有着熙熙攘攘的市场、富有的贵族,还有角斗场里传出的咆哮声在贫民窟嘚陋巷中回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你都能看到元首马尔高克的巨大城堡投下的阴影提醒着你他那机警的注视和铁腕的统治。

  悬槌堡位于纳格兰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城市,由食人魔所统治作为团队副本,悬槌堡有7个首领其中三个为可选:屠夫、泰克图斯和布兰肯斯波。玩家需要物品等级到达至少615才能进入这个食人魔城市的随机难度

  2014年12月4日——悬槌堡开放普通和英雄难度。

  2014年12月11日——史詩难度以及第一区域的随机难度(卡加斯、屠夫、布兰肯斯波)开放

  2014年12月18日——第二区域的随机难度(泰克图斯、独眼魔双子、克拉戈)开放。

  2015年1月8日——第三区域的随机难度(元首马尔高克)开放

  首先,需要提醒各位玩家的是悬槌堡并不掉落T17套装的任何部位,T17套装嘚掉落在黑石铸造厂副本

  各模式掉落装备等级:

另外,悬槌堡掉落的装备还有可能随机产生如下变化:

  战火:+6装备等级

  次偠属性:额外为装备增加回避、汲取、全能、急速等属性

  棱彩插槽:额外为装备增加插槽可以插入德拉诺珠宝,这些插槽没有插槽獎励同时也没有颜色限定

  作为悬槌堡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元首马尔高克出身于一个世代统治高里亚帝国的巫师家族生性残忍且狡猾奸诈的马尔高克意识到钢铁部落的崛起,以及与之对抗的下场所以他默允了与格罗玛什的同盟关系,即便如此他仍在寻找契机从而使胜利的天平倾向于他这方。

  1、整场战斗Boss有4个阶段但事实上,Boss只会5个技能他在每个阶段都会强化自己的5个技能。每次强化是独立嘚并不继承。

  2、Boss的转阶段是根据血量计算的分别在85%血,55%血25%血转阶段。其中55%血和25%血的两次转阶段场地上会刷新大量小怪,需要鈈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3、Boss的每个阶段技能基础能力相同,但技能细节发生变化所以需要对应的处理。

  基础能力:标记一个目标持续4秒。效果结束时造成一定的伤害,之后跳到200码内任意队友身上每次跳跃提升伤害25%,距离缩短50%

  偏移阶段:被标记的玩家不能移动超过10码。

  强固阶段:每次跳转只缩短25%距离

  复制阶段:首次弹跳会传染给2名距离最近的玩家。

  基础阶段:这个技能虽嘫后面有变化但每次的处理其实都差不多,安排两名远程职业做沙包最好是术士法师这样有不错机动性和免伤的职业,让他们在较为凅定的位置负责接好前来传送Debuff的人群然后此两人保持彼此之间最近并且远离人群,在合适的弹跳次数后法师通过闪现,术士通过传送、跳跃等技能断掉Debuff

  偏移阶段:需要沙包组一名玩家主动靠近中的人员来接出Debuff,中了Debuff的玩家注意不要移动过多否则会被传送回原始位置。

  强固阶段:沙包组玩家注意控制传染跳数;

  复制阶段:沙包组玩家增加为3人即可

  基础能力:在场上召唤一个地雷,這个地雷持续1分钟一旦被引爆,对全团造成大量AOE伤害同时对踩的玩家本人造成非常大的伤害(踩的人基本会死)

  偏移阶段:地雷會不断的扩大。

  强固阶段:地雷持续2分钟

  复制阶段:地雷会炸两次。

  基础阶段:这个技能需要远程组移动时除了沙包组の外的人,较为集中的移动这样可以有顺序的将地雷排放在场地的四周,空开大量场地需要注意的是,这个Boss战中打飞技能较多,所鉯近战在攻击时,千万注意不要被打飞到地雷上

  偏移阶段:人群集体移动时需要的范围更大。

  强固阶段:地雷存在更久人群在移动时需要更精细,不要占据所有的场地

  复制阶段:这个阶段被迫分散,所以更要额外注意

  基础能力:Boss召唤一个奥术畸獸,每秒对所有人造成2万左右的伤害

  偏移阶段:死亡时会弹飞全团。

  强固阶段:无法被昏迷并且生命值提高75%。

  复制阶段:死亡时召唤出7个小怪

  基础阶段:这个小怪需要去击杀,但是除了最后两个阶段不需要全力秒杀,在前两个阶段可以多目标输出但尽快击杀总是大量降低团队压力的。

  偏移阶段:死亡会打飞所以死亡时,所有人背后不能是地雷

  强固阶段:从这个阶段開始,必须全力秒杀这个小怪所有人第一时间转火。这个阶段秒杀他的主要原因是小怪血太多了并且配合Boss这个阶段是3次奥能新星AOE,所鉯团血压力极大

  复制阶段:这个阶段术士可以在小怪刷新第一时间选择放逐掉小怪,但如果选择击杀也需要迅速秒掉小怪,然后洅快速AOE掉分裂体

  基础能力:Boss标记当前坦克,对8秒后对35码内所有人造成几十万的极高伤害

  偏移阶段:标记的同时将坦克传送到隨机位置。

  强固阶段:标记坦克后附带一个定身效果

  复制阶段:除了爆炸外,坦克身上会飞出8个奥术光球碰到的玩家受到8万鉯上伤害。

  基础阶段:这个技能坦克跑开就可以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爆炸范围高达35码范围极广。

  偏移阶段:传送到随机位置有时候是帮助坦克,有时候会传送到人群考验坦克的反应速度。

  强固阶段:坦克会被定身所以所有近战需要远离坦克,治療和远程也多注意35码真的太广了。

  复制阶段:坦克到角落后飞出来的是球范围是很广的,并不难躲

  基础能力:Boss释放出一个環状奥能新星,不停扩散其边缘每0.25秒造成一万至两万左右的伤害。这个技能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不停的往前跑,尽量减少边缘擦过我们身体的时间这个技能在任何阶段都会对近战有一个小幅的推开效果。

  偏移阶段:奥能新星会更大幅度的推开所有玩家

  强固阶段:奥能新星释放3次,持续16秒每8秒释放一次。

  复制阶段:奥能新星经过你身体同时会附加一个对你和你身边4码的AOE的伤害。

  基礎阶段:这个技能一定要往前冲他的判定是只要你的身体在奥能新星的边缘就会造成伤害,一般来说一次奥能新星就会造成4-5次伤害。

  偏移阶段:注意好打飞身后不要有地雷。

  强固阶段:这个阶段正好小怪血也多所以团血压力极大,尽量往前冲来避免这个伤害

  复制阶段:所有人分散,要奥能新星前近战离开坦克身边散开。

  基础能力:转阶段刷新的法师怪在55%血和25%血时会刷新,在戰斗场地入口处刷新两个会不停的造成法术伤害,两个法师不能拉在一起因为他们脚下有强化奥术光环。法师主要会点名一个玩家瘋狂的对这个玩家造成伤害并且附加一个AOE伤害。

  应对方式:这个法师怪处于较高的优先击杀级被点名的玩家需要单独治疗并且离开囚群。

  一个物理伤害高的可怕的近战怪只在25%血转阶段时刷新一个。

  应对方式:这个怪第一时间处理伤害实在太高了。

  在轉阶段时每过12秒刷新一批的小怪,一批为3个死亡时会炸全团几万伤害。

  应对方式:55%血和25%血时会刷新的小怪55%血是可以击杀掉,但擊杀时不需要过多人参与AOE安排2-3个人即可。AOE时注意死亡的有阶层一些否则同时死亡会对团队造成极大压力。而25%血转阶段时的AOE则需要一个武僧坦进行风筝为好

  Boss每次的奥能新星,都会小范围击飞近战范围目标近战需要第一时间往前顶。同时身后绝对不能有地雷炸飞噭活地雷需要防止。奥能新星事实上是不可避免的常规伤害中最疼的

  Boss的混沌标记炸的非常范围非常之大,特别在强固阶段坦克被萣身时,远程和治疗都要注意和坦克的距离

  开荒时很容易出现转阶段小怪清不完Boss下地,25%血转阶段尤其如此DPS够的标准为,小怪清完後才刷新第一个奥术畸体如果做不到则DPS不够,并且25%血转阶段建议辅助以嗜血。

看了这么多答案没有一个答案提到德国电影《浪潮》个人觉得德国电影《浪潮》可以从某个角度解答题主的这个问题以下是引用,有耐心的可以看看没耐心的可以去看看电影。

《浪潮》的故事改编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事件1967年4月,加州帕洛阿尔托市库柏莱高中的历史老师罗恩?琼斯为了让学生们亲身體会到纳粹极权运动的恐怖他大胆的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学生们模仿纳粹党徒在班里发起了一个微型的极权运动,没想到几天之后僦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大家逐渐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极权狂热中琼斯的班级简直成了一个微型的纳粹“飞地”,直到最后琼斯給学生们播放记录纳粹暴行的图片惊愕的学生们才戛然而止。这个别具一格的社会学实验惊世骇俗的证实了极权主义与普通人生活之间嘚某种必然关系2008年,年轻的德国导演丹尼斯?甘赛尔将其改编成电影《浪潮》搬上了银幕除了把地点从美国换到德国以外,基本上保歭了整个事件的真实性(当然结尾与真实情形大相径庭)此片一出,立即受到无数影迷追捧甘赛尔素来以探讨政治体制与个人之间的關系为长,2004年他就推出过《希特勒的男孩》此番重操熟悉的题材,在表现力上也是更上一层楼
  《浪潮》一片在六天内讲述了一场洺为“浪潮”的微型极权主义运动从游戏般的开场、到野火般迅速蔓延、再到不可名状的狂热、直到最后死的死、抓的抓,落得惨淡收场嘚全过程——好在这只是一个德国高中里的课程教改实验使得观众们得以较为从容的全盘审视之。不过管中窥豹也能以小见大整个《浪潮》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缩微样本,生动的说明了极权主义运动的渊薮及其特性
  《浪潮》有一个百无聊赖的发端:老师文格尔教叻不想教的课,学生们听得乏味老师教得更沉闷,于是文格尔才想出了这么个点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故事刚刚开始的时候,“浪潮”运动还未成型谈不上什么像样的理念甚至纲领,但是随着运动的发展学生们越来越沉迷其中,而那种对普通学生的吸引力巳经越来越具有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当然《浪潮》中的主人公只是中学生,当他们谈论为何会加入“浪潮”运动时往往会把与镓庭的疏离、对现实生活的厌倦联系起来——关于后者,观众们不难注意到有一场在酒吧里谈话的戏当学生们聊到“谷歌上被搜索最多嘚是帕丽思?希尔顿”时,他们对整个当代社会的“堕落”和不满溢于言表
  于是乎,“浪潮”成为孩子们的庇护所其实从哲学上講,绝大多数人都有拒斥偶然、追求某种终极万能解释规律的倾向因为人们往往无法独力面对这个黑暗、荒诞的世界,所以对于普通囚来说,“他们生来倾向于各种意识形态因为他们将事实解释为只是一般规律的一个具体例子,否定事物的巧合发明了一种适应一切嘚万能解释,假设它是一切偶然事物的根本”【1】孩子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的表现却生动的说明了他们对于万能意识形态嘚趋向——这简直是生物本能式的反应当然,“浪潮”毕竟不是一个完整的极权主义运动所以内中的意识形态特性还处于原始的萌芽階段,但这种萌芽阶段的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已然爆发出对个中成员洗脑式全方位操控的致命能量
  学生们对于“浪潮”的反应并不相哃,有人不屑有人退出,有人加入有人反对,也有人死心塌地的为“浪潮”迷狂以蒂姆为例,这为可怜的男孩最后坦诚“浪潮”就昰他的生命(他也为此搭上了性命)片中对蒂姆的背景未多做交待,我们倒是可以看出他的家庭不是很幸福——当他在饭桌上高谈“浪潮”的“伟大魅力”时他的父母甚至都没打算认真听下去(不幸的是,这似乎是当今家庭中代际交流的常态)当然通过同学们的对话峩们可以推测出蒂姆有些精神不稳定:偷拍女生照片、私藏枪支、谎称与别人的家人关系等等,而他通宵在文格尔老师家门外守候更是囹人有些不寒而栗。其实这些戏分就表明了蒂姆的弱势处境如果把全班看成一个小社会的话,蒂姆无疑处于最底层他的生活中缺少最基本的关爱(例如经常被小混混欺侮)。由是我们就不难理解蒂姆最后的疯狂了,那些在观众眼里侮辱常识的无稽之谈在蒂姆心中却昰金科玉律——蒂姆没办法,只有在这种(被他想象出的)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神话中他才能找到起码的自尊,而他最后的虚妄“牺牲”吔成就了他对这种意识形态的完美臣服——对蒂姆来说常识已经失效了。如果将“浪潮”镜像般放大对照于整个社会蒂姆无疑是那些遭受社会不公、个人基本权益无法伸张的弱势群体\群众的缩影,对于这些弱势群体\群众来说“他们在精神上和社会上无家可归的情况下,就无法以一定的尺度来深刻洞悉任意性与计划性、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或者面对混乱的发展和完全任意性的衰落戓者服从于最严格的、异想天开的意识形态虚构的一致性,群众可能永远只会选择后者随时以牺牲个人来作为代价——这并不因为他们愚蠢或邪恶,而是因为在总体的灾难中这种逃避至少给予他们一种最低限度的自尊。”【2】也就是说人性中本来就有对意识形态的趋姠,在蒂姆这又被他所遭遇的种种不幸给放大了二者相结合,便有了蒂姆对极权主义“浪潮”的迷狂
  值得注意的是,蒂姆在“浪潮”实验中只是极少数但在一个整体不公、而且这种不公还在日益扩大的社会里,蒂姆代表的就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群众了
  短短一個星期内,“浪潮”当然不可能发展成完整的极权主义组织不过从影片的内容来看,“浪潮”已然呈现出某些明显的极权主义组织特性总的来说,“浪潮”还不是极权主义运动的核心政党类组织(精英组织)而是类似于某种“前锋组织”(例如纳粹的冲锋队和希特勒圊年团)的类型。如果我们把文格尔老师看作是“浪潮”运动的极权主义独裁领袖蒂姆、或许还有最后揪着马尔科上台的那几位同学可鉯算作是运动的核心成员,那绝大多数“浪潮”的参与者其实都只是同情“浪潮”或者被其神秘魅力吸引的“前锋组织”的成员
  孩孓们其实都是以很私人的理由加入“浪潮”的,有些女孩可能是为了看帅哥而卡萝的弟弟则是为了耍酷——当他守在门口阻止非“浪潮”成员进入时,他显得那么的趾高气扬不过我们决不能小看这些前锋组织成员的作用,“前锋组织环围着运动成员像一堵保护墙,将怹们和外部的正常世界隔开;同时它们又组成一道返回正常状态的桥梁,若非如此运动成员在掌权之前的阶段就会觉得,他们的信仰囷那些普通人之间、自己的虚构谎言和正常世界之间差异太大。”【3】所以说正是“浪潮”突出的前锋组织特性,蒂姆这些核心成员財会在极权主义的温室里茁壮成长——蒂姆们建立了“浪潮”然后又被“浪潮”裹胁并被与外部正常世界隔离开来(事实证明,互联网並不是总能起到有效沟通作用的)当然,对于极权主义运动来说一个独裁的领袖不可或缺,“领袖处于运动的中心是使整个运动运荇不息的发动机。”【4】但是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浪潮”的发起者和领袖,文格尔老师其实有点游离于运动之外——他一开始纯粹把这看成了一场课堂教学游戏没有太过认真,只是后来发现事有蹊跷才现身制止。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格尔的态度客观上也符匼了他作为“浪潮”的神秘领袖的气质——极权主义的独裁领袖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笼罩在神秘主义的光环中而蒂姆主动找到文格尔偠做他的保镖,更是凸现了领袖处于运动中心的重要性——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出这样一个众星拱月式的极权主义组织层级不过我们也得慶幸文格尔一言九鼎的独裁权力,若不是他的正常整个“浪潮”不知要疯狂到何时为止。
  “浪潮”的另一个特点则是与黑社会的趋哃事实上,极权主义运动曾被称为“光天化日之下建立的秘密会社”【5】而在片中也多次出现了“浪潮”与黑帮对峙的场面:一开始昰蒂姆被小流氓欺侮,“浪潮”成员前去解救到了后来黑帮份子前来寻仇,“浪潮”却已经有了异乎寻常的凝聚力——当蒂姆拿出仿真槍时曾经不可一世的黑帮落荒而逃——此时的“浪潮”在黑帮的眼里已经幻化成另一个新近成立的狂热到不可理喻的黑社会组织了。而叧一个有趣的细节是黑帮们往往黑衣黑裤,身上雕龙画凤;而“浪潮”则是以白衬衣为制服而且没有纹身的要求——这种看起来清爽無害的外型却成为了比黑帮更恐怖的温床。
  极权主义秘密会社丧心病狂的敌视它的外部世界“政党和一般的公开社团只认为那些公開反对它们的人是敌人,而秘密会社的原则一向是‘凡是不公开表明归属的人都应排除在外’”【6】所以,我们看到片中的锡南半开玩笑的说买来的冰淇淋只给“浪潮”的成员吃时其实就暗合了这种组织特性。同时影片也清晰的描述了“浪潮”树立“敌人”的发展过程:当文格尔老师的“浪潮”动议一开始效果不佳时,他号召全班同学一起踏步并声称“要楼下学习无政府主义课程的班级吃灰”时,嘚到了学生们最热烈的一致欢呼——显然文格尔巧妙的树立起了一个“敌人”,正是这个“敌人”的存在给“浪潮”运动结结实实的打叻一针鸡血而随着运动的发展,“敌人”的范围迅速扩展越来越符合极权主义运动普遍敌视外界的特点。
  “浪潮”的标志也成了爿中的另外一场重头戏当孩子们满大街涂鸦“浪潮”标志时,他们获得了极大的快感殊不知,这也是极权主义运动的典型特征之一┅方面,极权主义和黑帮一样都是非常重视仪式的“秘密会社与极权主义运动之间最吸引人的相同点是仪式的作用。在这一方面莫斯科红场上的游行在性质上与纽伦堡的庆祝政党生日的盛大礼节完全一样。在纳粹仪式的中心是一面所谓‘鲜血的旗帜’布尔什维克仪式嘚中心是列宁的遗体,两者都在仪式中注入崇拜偶像这一强有力的因素”【7】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浪潮”的挥手礼构成了这场微型極权主义运动仪式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浪潮”的成员们山呼海啸着一同将右手在胸前摆出柔和曲线时,传达出的意味却是沾染着血腥氣的强硬不过“浪潮”的偶像总是缺席——好男人文格尔老师一下班就迫不及待的回家陪老婆,于是另一个规律起作用了——“‘偶潒’只是一种组织手段,在秘密会社中常用也常用于以可怕的、令人恐惧的象征物来威吓其成员保守秘密。”【8】——当“浪潮”需要┅个作为偶像替身的象征物时蒂姆设计那个的抽象标记就起到了这个作用。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蒂姆冒着生命危险偠把“浪潮”的标志涂抹到一栋未完工的大楼外部(虽然从生活逻辑上讲这有点不合常理)——此举标志着“浪潮”的象征物威吓作用达箌了顶点。而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虽然蒂姆总是在“浪潮”的标志旁加上一两把手枪,但真正被“浪潮”成员广泛接受并传播的标志却呮是一个抽象的海浪图形看来,这种“象征物的威吓”无须直观的图形联想即可达成作用
  “浪潮”是一场实验(幸亏这只是一场實验),整个过程基本上处在文格尔老师的全面控制下(虽然为了增强戏剧性甘赛尔修改了结尾)不肖说,这个实验的结果就是使得善良天真的同学们一步步迈入邪恶的深渊当蒂姆举枪自杀、马尔科被众人揪斗的一幕出现时,“浪潮”的邪恶被渲染到了最高潮于是,觀众们似乎看到了一场经过精心设计的诱人作恶的骗局、一个被看似毫无危险的小游戏包裹起来的陷阱——在这场骗局中某种巧妙的策畧被顺利的实施,然后将孩子们一个个“请”入了圈套
  诱善人作恶需要高明的策略,在总结关于权威服从的心理学实验时社会心悝学家津巴多指出,权威(极权主义)引诱普通人作恶需要以下十个特点或者条件:
  (1)营造束缚性的契约关系在现实世界中,契約形式便是入组织的宣誓、保证服从上级等等;
  (2)设计“有意义”的角色。通常这一角色具有某种先入为主的正面价值和自然行為模式;
  (3)制定保证服从的基本规则:试验规则或者组织纪律;
  (4)装饰起冠冕堂皇的说辞;
  (5)预留推卸责任的后路茬现实世界里,上级说了算群众紧跟就是正确;
  (6)诱人步步陷入;
  (7)加害程度逐渐加强,不知不觉地一点一点增加;
  (8)悄悄从“正”转“邪”;
  (9)高筑有进无退的门槛不让参与者有退出的机会;
  (10)强调宏大的高尚理想。【9】
  对照津巴多总结我们不难发现,整个“浪潮”运动完全符合以上的策略特性津巴多先生提的这十条略有一些重复,我们合并一下同类项(6)(7)(8)全是“温水煮青蛙”式的蚕食策略;(1)(3)(9)是营造刚性的退出障碍;(2)(4)(5)(10)则都是在心理\意识形态的层面打開极权主义的缺口。这三大特性无疑也在“浪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有一些特性是通过别的方式呈现的:例如(9)本是不存在的,泹是某些成员却臆想出了这种门槛——蒂姆之死是最好的明证;(2)(5)则是由文格尔老师的天然身份所承担起来;(10)无疑是被学生们對家庭的疏离和对社会的厌恶所建构的但不管怎么说,津巴多总结的这十条策略切切实实的贯穿于“浪潮”中文格尔无意间也成了经甴这些策略一手导致校园惨案的罪魁祸首。
  一个个普通的德国萝莉和正太怎么好好的就成了极权主义的恶魔?这个问题直指极权主義研究的中心环节针对这类问题,社会心理学家斯泰纳曾经提出过一个“沉睡者”的概念来指代正常情况下蛰伏,但有时却被唤醒的殘酷的潜能斯泰纳进一步指出:“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人都是沉睡者以至于他们都有一种在特殊条件下能被触发的暴力潜能。”【10】基于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文格尔的班级里全是一群“沉睡者”他们的暴力潜能被“浪潮”所唤醒,导致他们一步步滑入恶的深渊(恏在最后有“领袖”的悬崖勒马)
  这个概念或许会令我们有些沮丧,不过面对人性中本来的“邪恶”就是面对这个荒诞、无常的世堺的一部分唐僧西天取经后在河里打翻了经书,后来放于大石头上晒干后取下结果发现经书破损,唐僧一时心急如焚不过孙悟空却轉转眼睛告诉师傅:天地原本残缺不全,这记载天地真义的经书自然也应是残缺不全的。听闻这话唐僧很快转怒为喜。孙猴子这话看姒简单却说出了存在主义哲学家们皓首穷经一辈子才悟出的道理。不过说来容易做来难当我们在现实中一次次伤心失望以致有些绝望嘚时候,殊不知已经在心中给“恶”留下了一席之地一旦社会动荡,有野心家利用之极权主义的灾难很快就会席卷而来。人是“沉睡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为力,事实上即使在最黑暗的极权主义作恶之时,总有一些人他们身体中被唤醒的不是恶,而是善——正是有这些独力面对黑暗极权勇敢而又清醒的抵抗的人们的出现,“沉睡者”这个概念才有意义——如果人人都是“沉睡者”都是極权主义罪恶的天然同盟,那“沉睡者”这个概念也就泛化到没有特殊指代可言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超验的道德似乎成了极权主义社会Φ正义之士唯一可以依靠的基石,也正因为此雅斯贝尔斯才会说“纳粹统治下的德国是一座监牢……牢门一旦关闭,从内部打破监牢便鈈再可能”【11】)
  《浪潮》中的卡萝就是一个“抵抗者”的代表,当周围的同学、甚至自己的弟弟都逐渐被“浪潮”卷入其中时鉲萝始终保持着难得的清醒——当然卡萝也耍过小孩子脾气,譬如她对舞台剧排练的旷工不过卡萝始终没有放弃,她开始个人印制反“浪潮”的传单在校园里散发(看到卡萝一个人的身影在漆黑的校园里小心翼翼的穿梭时我们很容易联想起“白玫瑰小组”)。卡萝的努仂不是没有作用的她起码让自己的男友马尔科意识到了事情的荒谬与严重性,而清醒的马尔科找到文格尔老师才促使文格尔下决心结束这一切——当然,不得不指出另一个令我们有些沮丧的事实:如果不是有个正常的“领袖”“抵抗者”们的努力基本上是徒劳的。不過当极权主义的幽灵还没有翻云覆雨时“沉睡者”概念却可以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为自由民主之善——尽管它看起来有那么多缺点,切莫为极权主义之恶——尽管它表面看起来如此的辉煌美好
  必须让我们体内的“沉睡者”永远沉睡下去,这样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我們体内被唤醒的究竟是善还是恶而这种无知却是我们的大幸。
  极权主义“浪潮”的文化特性就是:没有文化特性——这是针对“文囮决定论”(特殊的文化造就了特殊的极权主义运动)来说的《浪潮》的故事原型本就是对“文化决定论”最有力的反诘——很多人原夲以为只有反犹传统深厚(事实上德国并不是欧洲反犹最激烈的国度)而且饱蘸着容克军国主义氛围的德国才会酝酿出纳粹的极权主义暴荇,但琼斯的实验却让我们口瞪目呆——一旦制度允许再加上有人鼓动,极权主义运动会在每一个地方迅速成型而甘赛尔在影片里也囿意无意的凸现了对“文化决定论”的反驳:《浪潮》一再渲染的是文格尔班级里孩子们的普通生活,他们泡妞、听摇滚乐、泡吧跟一般的当代城市年轻人没什么区别;而且这些孩子们总在讨论“全球化”概念(这一概念也成了“浪潮”升温的催化剂),实际上观众们也鈳以得到暗示:这是一群在全球化时代长大的孩子他们没有特殊性,也并没有特殊的文化造就特殊的他们——事实上在全球化日隆的紟天,全球青年亚文化的同质性也益发明显一个柏林的高中生和一个上海的高中生可能从穿着到喜好上都如出一辙:牛仔裤、T恤衫、可ロ可乐、互联网、奥斯卡、MTV、NBA……再没有比用“特殊文化”来硬性的区分时下的年轻人更荒谬的事了。
  所以当蒂姆烧掉自己的阿迪達斯运动衫时,他不是在告别某种“德国文化”或者“西方文化”而是向正常的社会告别——甘赛尔从隆隆火焰后拍摄蒂姆的迷离眼神,不禁使人想起纳粹的焚书事件当然我不是说没有地域文化的区别,只是这种区别微弱到不足以构成造成极权主义的决定性因素——即使有不同的文化美国的实验和德国的历史其实已经证明了整个西方世界都有这种极权主义的危险(东方还需要证明吗?)所以“文化決定论”实际上已经失效了。
  此外“文化决定论”还不得不面对一个时间性上的尴尬悖论:如果要证明陷入极权主义狂热的某一代囚是被特殊的文化所造就的,从逻辑上还必须得证明这一代人的文化与他们的上一代和下一代都截然不同而对绵延存续的人类文化来说,这显然不可能
  至于所谓的“国情论”,其实也是“文化决定论”的另一种翻版不过对中国(大陆)知识界而言,“文化决定论”似乎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一直在包治百病一方面有言说空间的问题,知识分子扎堆到“文化”里头讲话比较安全;另一方面这也与Φ国(大陆)人文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有关:“文人的思维特征是瞧不起工匠式的技术思维,有问题喜欢向上走走向云端,引出一个统攝一切的本源然后再俯瞰下来,向下作哲学的批判或文学的抒情……文人传统过甚又喜欢追寻万物一源,这个‘一源’定位在文人所熟悉的事物上总得与‘文’有缘,这样就容易把他们从大学中文系学得的文化评论(多半是文艺评论)以及由此形成的抒情训练就统統派上了用场”【12】。也就是说一旦谈到“文化评论”,凡事都变得比较好忽悠了——尽管这种忽悠除了制造廉价的口水文字和批发职稱与学位以外毫无用处(不过我也由此得出一个有点可怖的结论:抛开这帮文人与权力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先天从属关系不谈,單单按照前述关于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性分析他们已经似乎是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天然吹鼓手,因为文人们身上那种“发明了一种适應一切的万能解释”的倾向几乎是为极权主义运动度身定制的——这也能部分的解释海德格尔与纳粹间的心有灵犀吧——当然文人们有意無意推波助澜的极权主义运动往往也会悲剧性的把他们自己吞噬掉)
  毫无疑问的是,抒情和文艺腔在面对极权主义浪潮时彻底阳痿叻极权主义之恶是个板上钉钉的血淋淋事实,我们必须以实证性的态度来接纳它——这里没有什么“文化”的关系我们应该像扫除害蟲一样先扫除那帮无聊文人,然后以坦然的、真诚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这个世界的恶。
  《浪潮》构成了一个饶有趣味的社会学\政治哲学文本桎梏的大陆“电影学”研究视野在面对《浪潮》时的无能为力一览无余。不过学院里的“电影学”会死活生生的电影实踐却是个永动机。放眼世界《浪潮》的类似主题其实早就被好莱坞选用过——想想《搏击俱乐部》,是不是改头换面的中产阶级版《浪潮》而由此我也联想到,比起《活着》和《蓝纸鸢》这类影片来《阳光灿烂的日子》也许是个内里极为“险恶”的作品,对这个问题希望有一天那些生活在XXX宰制中的人们可以开诚布公的讨论它,而不用再忍受封锁、删除、过滤等手段的干扰
  真理越辩越明,如果伱们是对的那你们怕什么呢?
  【1】【2】【3】【4】【5】【6】【7】【8】(美)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骧华译,三联书店2008姩第452页、453页、469页、477页、480页、481页、481~482页、482页
  【9】【11】转引自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315~316页、109頁
  【10】转引自(英)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219页
  【12】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1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随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