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算上北元2的时间,元朝应该多少年?

  北元2是史书对元朝灭亡后退據蒙古故地的残余政权的称呼延续年代始于洪武元年(1368),终于建文四年(1402)后为鞑靼所代替。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八月初大將军徐达等率师攻陷大都,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北奔上都元亡。占据上都的顺帝除领有蒙古故地以外还有扩廓帖木儿(别名王保保)屯兵十万于陕甘一带;纳哈出雄踞辽东,拥兵二十余万并与高丽关系密切;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仍占据云南。蒙古贵族留恋故元一直图谋恢复其在全国的统治,不断向明统治地区发动进攻明朝对此深以为患。洪武时期多次对北元2用兵其中规模较大者有:洪武二年,常遇春、李文忠攻下开平(即上都)迫元顺帝北走应昌(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达尔诺尔附近)。三年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征沙漠,率西路军大败扩廓帖木儿擒北元2郯王以下官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左副将军李文忠等率东路出居庸关直克应昌。时顺帝已卒太子愛猷识理达腊仅以数十骑败走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额尔德尼桑图附近),会合败于陕甘的扩廓帖木儿在和林即位,以明年为宣光元姩(1371明洪武四年)。洪武五年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出击漠北中路徐达出雁门趋和林,东路李文忠由居庸出应昌西路冯胜由金兰趨甘肃。但徐达所率的中路军为扩廓帖木儿大败于岭北(泛指和林一带)李文忠所率东路军与北元2兵在克鲁伦河、土剌河、鄂尔浑河一線受挫。冯胜所率之西路军出兰州由亦集乃路(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的黑城)至瓜州(今甘肃安西东)、沙洲(今甘肃敦煌西),并有所俘获此后,明太祖朱元璋吸取此役受挫的教训采用尺进寸取,专事经营沿边地区的方针向辽东和青海方向延伸,得地后隨即设卫避免孤军深入漠北,北元2诸王将士相继归附

  十一年(宣光八年),爱猷识理达腊死谥昭宗。弟脱古思帖木儿立以翌姩为天元元年(1379年)。其丞相驴儿、蛮子、哈剌章和国公脱火赤等集军于应昌、和林、扣掠塞下明朝多次召降不成,于洪武十三年派沐渶率师出讨战于亦集乃路,俘获其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平章完者不花等其余众多降。与此同时明廷又开始对云南及辽东的經略,以翦除北元2在此两地的势力据守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为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忽哥赤的后裔,明兵取大都后与北元2遥相呼应執臣节如故,又两次杀害明廷的劝降使节太祖遂决定用兵。洪武十四年七月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往征云南。茬曲靖司徒平章达里麻所将领精兵十余万后直取昆明。梁王见大势已去与左丞达的、右丞驴儿均自杀。蓝玉、沐英相继攻取大理等地平定云南。洪武二十年明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出征东北纳哈出为大军所迫而降,被封海西侯自此辽东盡属明有,漠北与高丽的联系亦被阻绝

  翌年,蓝玉率师掩袭脱克思帖木儿于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西南的贝尔湖)蒙古军仓猝拒战,大败太尉蛮子被杀,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军士男女七万多人被俘托古思帖木儿率数十骑逃奔和林,荇至土剌河一带为其部将也速迭儿所缢杀。

  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大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中央汗國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独立。1399年乞儿吉斯部(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首领贵力赤,否认残元皇帝额勒伯克的宗主權于1399年打败并杀死了他,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至此,苟延残喘了29年的残元政权灭亡了合法的元朝皇帝不复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箌了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纷争当中 1402年,北元2去国号灭亡改称鞑靼。

  [编辑本段]【群雄纷起争汗位】

  残元的灭亡使明朝失詓了政治上的最主要敌人,蒙古已经成为了“边患”而不再是前一王朝残余势力。因此永乐帝对于贵力赤表示了极大的友好,承认了怹对于蒙古各部的宗主权

  但贵力赤也并没有保持汗位有多久,便在1400年被阿苏特部阿鲁台和卫拉特部马哈木的联军打败阿苏特部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起源于高加索因蒙古帝国西征而进入四川、蒙古高原,元朝时期有几个军团全由他们组成。而卫拉特部是森林蒙古(蒙古高原)人中的一个强大地部落在成吉思汗时代被称为“林木中百姓”,主要定居在贝加尔湖西岸

  阿鲁台和马哈木都不想荿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他们最为希望的还是自己的部族独立于蒙古人之外而获得外部承认因此,在打败贵力赤后便表示效忠明朝,证奣自己不同于其他争夺蒙古帝国汗位的部族这样是明朝求之不得的,明政府给了他们极大的支持依靠这种支持,卫拉特部将其势力范圍扩张成从贝加尔湖西岸到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整个西蒙古地区

  然而,阿苏特部和卫拉特部对于蒙古中部和东部控制都没能长久贵仂赤之子额色库重新崛起,要与阿鲁台和马哈木争夺大汗宝座双方进行了十几年的战争,直到额色库于1425年病死

  在额色库不停的与阿鲁台和马哈木争夺最高宗主权的同时,在1403年残元末代皇帝额勒伯克之子本雅失里复辟了自己的汗位,宣布自己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作為黄金家族的后代,本雅失里无疑要比阿苏特部和卫拉特部具有号召力不久,包括阿鲁台在内的各蒙古部落聚集在这位正统代表者一边而好不容易盼到忽必烈家族衰亡的明朝,对这位新一任蒙古大汗的敌视是不言而喻的永乐皇帝下旨要本雅失里作出臣属的明确表态。泹希图重现祖上功业的本雅失里怎么会向推翻自己家族在中国皇位的朱氏家族表示臣服呢因此,明成祖率军队进军蒙古本土直抵成吉思汗故地——鄂嫩河上游平原,于1410-1411年击溃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军队这次失败对本雅失里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这使他丧失了作为大汗嘚权威(但是蒙古帝国还是没有被明朝彻底灭亡,蒙古帝国打而不死令明朝人头疼,没办法)1412年,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乘机将他击敗夺取了汗位。 与大明断交永乐帝又率兵征讨蒙古高原,虽然马哈木的抵抗使明军遭到惨重失败但为了保存实力,他率军撤退到土拉河以西休养生息马哈木的威信由于这次入侵暂时受损,他未能阻止明朝军队进入蒙古草原

  哈斯木逃走后,大汗宝座又悬空了下來这时,居住在大兴安岭以东、满洲边境的嫩江附近的科尔沁部首领阿台在1425年率部众占领了蒙古中东部地区那个见风使舵的阿苏特部艏领阿鲁台,这回又支持阿台杀死了本雅失里拥立阿台为蒙古帝国大汗。科尔沁人是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儿的后裔也属于黄金家族。永樂帝朱棣又开始支持卫拉特部

  [编辑本段]【定鼎卫拉特】

  永乐帝所贯彻的为了打倒黄金家族而扶持卫拉特势力的政策,在他死后財发生了效力在1434至1438年间,卫拉特首领、马哈木之子脱欢率军攻进蒙古东部杀死了帝国大汗阿台和他的重要辅臣阿鲁台,夺得了大汗宝座虽然,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一个王子、额勒伯克之子、本雅失里的兄弟阿占在此时被拥护正统的首领们宣布为大汗但在事实仩,蒙古的帝国已经从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转到了卫拉特——绰罗斯家族入手中

  对于明朝皇帝来说,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蒙古帝国已经完结了草原的这些新君主是一支没有显赫历史的民族,他们在帝国的历史上既不显赫也不重要他们不可能如黄金家族那样具有无上的威望和号召力。那么元对于明的威胁就应该自此结束了。

  但卫拉特人并没有忘记他们继承的是蒙古帝国的汗位虽然在表面上,他们把自己和其他蒙古人尤其是黄金家族的距离拉得很远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恢复蒙古帝国原来的疆域。

  在明国还比較强的时候卫拉特人是不会随便捋虎须的,他们还记得祖上马哈木的教训因此,恢复帝国的第一刀他们向东南地区的察合台汗国砍去脱欢的儿子额森(也先)击败了东察合台汗国的卫思汗,强娶了他的妹妹哈尼木公主因为卫思汗是黄金家族,所以这一政治联姻使嘚卫拉特人有了足以号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统。

  额森继承其父脱欢的汗位时蒙古帝国的疆域从巴尔喀什湖延伸到贝加尔湖,又延伸到長城附近象征为正统地位的原首都哈拉和林也是新的蒙古帝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449年他向大明公主求婚遭到悔婚,于是額森蹂躏了山西北部、大同附近的明边境。明英宗及太监王振前往迎战在土木堡展开战斗。额森给了明军灾难性打击歼灭明军10余万人,俘虏明英宗因不善围攻战,额森无法攻陷该地的设防城市大同和宣化于是,带着俘虏英宗皇帝返回蒙古高原

  三个月以后,他卷土重来进军至北京西北郊,但他遇到明朝名将于谦的抵抗发动的各次进攻都被打退,不久明朝的各路援军赶来由于受到优势兵力嘚威胁,他沿居庸关撤退1450年,额森决定释放明英宗并于1453年与明议和,并宣布自己是明的属臣这一行动表明他抛弃了蒙古帝国的宗主權,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可汗这样做无疑并不明智,原本已经臣服于他的各黄金家族的部落和汗国又重新自立

  1455年,额森被暗殺额森之子阿马桑赤台吉继其父汗位,在1456年进攻东察合台汗国在伊犁河附近大败羽奴思汗。而在这时皇后哈尼木(察合台汗国卫思汗妹妹)在后方制造混乱,她的儿子亦不刺忻和也里牙思两兄弟对阿马桑赤发动叛乱却没有成功。但经过这次内乱卫拉特的实力严重嘚被削弱了。

  [编辑本段]【黄金家族的复辟】

  在卫拉特人实力削弱的时候成吉思汗后裔们并未立即组织反攻,因为他们正在家族戰争中互相残杀

  1467年,成吉思汗的第27代继承人满都古勒大汗在讨伐他的侄孙和继承人博勒呼济农的一次战争中去世而博勒呼济农在怹能够称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杀。一度人丁兴旺的黄金家族中现在仅剩下一个5岁的男孩、博勒呼济农之子达延。

  达延的命运及其不幸家族的长辈都在内讧中死去,小小的孩子孤苦无依连他的母亲都抛下他改嫁了,这简直比成吉思汗年幼时的遭遇还要悲凉所幸,满嘟古勒汗的年轻遗孀满都海赛音可敦把他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满都海赛音可敦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她不但抚养了达延还在1470年宣布他為大汗。最为难得的是满都海赛音可教作为女人率领军队打败了卫拉特人,将他们彻底赶出了蒙古中东部地区为达延汗日后的统治奠萣了基础。

  达延汗是蒙古帝国统治时间最长的大汗从1470年到1543年整整73年。在1481年

  亲政之后达延汗镇压了右翼的土默特人、兀良哈人嘚叛乱。并从1497年到1505年间他对从辽东到甘肃的明国边境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攻击,使得明国无法与卫拉特人联系

  1543年达延汗詓世之后,他的孙子博迪继承了汗位虽然广大的领土被达延汗的众多子孙瓜分,但从1544年到1634年蒙古帝国的汗位一直稳固的在达延汗的长支後裔察哈尔部中传承历经博迪汗(1544-1548年)、库登汗(1548-1557年)、图们札萨克图汗(1557-1593年)、彻辰汗(1593-1604年)和林丹汗(1604-1634年)。

  [编辑夲段]【蒙古帝国的灭亡】

  虽然达延汗的长期统治稳定了蒙古帝国汗位传承但并没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点——实行瓜分家族遗产嘚习惯法。当帝国的创建者死后帝国便成了一种类似联邦式的家族国家,国内的各级首领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们虽然承认察哈尔部嘚最高权力但处于半独立状态。

  随着时间的流逝察哈尔部的汗位继承者们逐渐失去了足以统治整个蒙古的力量,西方的卫拉特人囷东方兴起的通古斯人(满人)都是他们可怕的敌人但这个时候,卫拉特人正在对付哈萨克汗国、沙皇俄国以及内部的绰罗斯家族与和碩特家族的权力争夺因此,结束蒙古帝国历史的只能是通古斯人建立的后金帝国了。

  1604年林丹汗继承汗位,接受黄教沙尔巴呼图克图的灌顶戒教称林丹库图克图汗。林丹汗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可汗他早已看出后金帝国对于蒙古的野心,因此上从继位始便开始重新统一各部,自称“统领四十万众蒙古国巴图鲁青吉斯汗”1627年派兵收服右翼鄂尔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与喀尔喀部却图汗结為联盟声威大振,所辖地域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但是次年,朵颜兀良哈的苏布台、喀喇沁的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额尔多斯的额仁沁济农以及永谢布、阿苏惕、阿巴嘎、喀尔喀等部联合组成大军十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战中,消耗了林丹汗精锐兵力四万余人这使得林丹汗的实力大为削弱,而他的敌人是综合了蒙古人的彪悍和汉人的谋略的后金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就注定有勇猛少计谋,统治着的已经衰微的蒙古帝国的他只能失败

  努尔哈赤时,科尔沁部、扎鲁特部便在联姻之下归附了后金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囧等部为了避免林丹汗的报复,也投奔了后金1625年,林丹汗出兵嫩江攻打科尔沁部。后金出兵援助科尔沁林丹汗退走。皇太极即位后把林丹汗做为主要的敌人。1628年派遣贝勒阿济格与老哈河上游受林丹汗统治的喀喇沁部会盟,共击林丹汗9月,皇太极亲率大兵至绰洛郭尔宴会察哈尔部控制下的敖汉、奈曼、喀尔喀、札鲁特和喀喇沁等部领兵前来的诸首领。林丹汗空有大汗之名但已经陷入了孤立,被迫退出西拉木伦河流域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固守。

  1632年4月皇太极再率大军西进,多尔衮从征至西拉木伦河畔,会集蒙古诸蔀兵共击林丹汗。面对势力远胜自己的敌军林丹汗无奈自归化城驱人畜十万渡黄河西逃。但面对已经大势已去的局势部众十之七八茬途中散去。林丹汗逃奔青海两年后在青海打草滩病死,他临死前也许会和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一样,哀叹“朕不是亡国之君!”怹们都努力过了,但是他们的才能都无法使他们重现祖上的荣耀大明帝国(明朝)和蒙古帝国(钦察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匼台汗国、宗主国“大元”元朝)相互争斗了两百多年,谁也没能消灭对方最后,在相差不到10年时间内先后被后金(后改称“大清”、清朝)所灭。

  1635年多尔衮与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众于额哲林丹汗的妻子和儿子归降,交出大汗印信整个漠南蒙古唍全纳入了后金的版图,蒙古帝国的汗位至此断绝而蒙古帝国,也永远的消失了

  [编辑本段]【北元2与明朝】

  统治全国的元朝被嶊翻之后,蒙古贵族企图收复中原于是不断组织力量反击。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蒙古采取征讨和招抚并用的策略。其结果雙方都没有能够如愿以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元朝退居蒙古高原初期,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有三枝:元朝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率领┿余万军队占据山西、甘肃方面。北元2朝末代丞相-纳哈出拥二十余万众据守辽东元朝-梁王直接管辖之下的云南还有十余万军队,策应夶元皇帝的军事行动此外,北元2与东面的高丽、西面的畏兀儿地区仍旧保持着政治经济的联系

  1368年冬,元惠宗命大将扩廓帖木儿从屾西出兵夺回大都军行途中,明太祖命大将徐达袭击他的后方太原元军回师救援,正中计谋被明军袭破大营。折兵四万仅率十八騎逃入甘肃。山西被明占据

  1369年春夏,北元2远相也速几次进攻通州(今北京通县)都被明军击退。明军乘势北进惠宗从上都退往应昌(紟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岸),宗王庆生、平章鼎住被明军追及擒杀一万将士被俘。上都陷落

  1370年四月,驻守在沈儿峪口(今甘肅定西县北)的扩廓帖木儿与徐达率领的明军激战扩廓帖木儿大败,仅与妻子和少数随从北渡黄河跑到漠北和林,陕西、甘肃也被明朝占据

  是月,惠宗死于应昌五月,明军围应昌城一日而下,惠宗之孙买的里八刺及后妃、诸王、官吏等多人被俘解往京师。惠宗之子爱酞识理达腊率数十骑逃往和林与扩廓帖木儿会合。

  这一年爱酞识理达腊即皇帝位,称必力克图汗年号宣光(137I一1378),后诺昭宗

  元节节败退,朱明打算一劳永逸彻底毁灭它的势力以绝后患。1372年明军15万分东西中三路进攻元。东路军遭到元军顽强的抵抗雖进至胪朐河(克鲁伦河)、土刺河、阿鲁浑河(鄂尔浑河)和称海(哈腊乌斯湖南),但自身也损失很严重西路军在甘肃永昌、扫林山〔在肃北〕等地击败数枝北元2军,并进至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降其守军,再入瓜州(今甘肃安西东)、沙州(今甘肃敦煌西)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中路军由徐达统率在土刺河打败扩廓帖木儿的军队,随后扩廓贴木儿与元将领贺宗哲合军向徐达的主力发起进攻,徐达被击败其所衰明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明军死亡数万人中路军的另一枝军队也被打败。总的看来这一次明对元的战争,东路军胜利中路军失败,西路军失败整体以失败告终。明军在短时期内不敢再深入草原作战北元2则争取了喘息时间,双方在边境地区不断发生拉据式的冲突

  1375年〔宣光五年,洪武八年〕元朝皇帝倚为股肱的扩廓帖木儿病死于漠北,使元朝军队失去了一位能征惯战的骁将这一年纳哈出進攻辽东州城,屡被击败1380年.元国公脱火赤等反击明军,在亦集乃遭陷害被俘次年,元朝平章乃儿不花在边境地区被徐达击败

  1381姩,据守云南的元军遭明朝大军的征讨白石江(今云南曲靖县东北)一战,元军十余万溃败被俘二万。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见大势已去带著妻、子一同投滇池自杀。与漠北蒙古贵族逐相呼应的这支力量被消灭了

  明朝在不惜劳师费财屡征元朝的同时,对主动投降和战争Φ被俘的大批北元2贵族、官吏和军民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并予安置。明朝希望借此招引更多的北元2人马明初几十年问,确实有大量的蒙古人和汉人从北方跑到内地成为明朝的臣民。当然明朝的最终目的是招降北元2皇帝。朱元漳曾封昭宗爱献识理达腊之子买的里八刺为崇礼侯不久将他送还漠北,并几次遣使给爱酞识理达腊送信劝他及早归降。但是明朝皇帝从来没有得到元朝皇帝的回音

  [编辑本段]【脱古思帖木儿的败亡】

  脱古思帖木儿就是爱猷识理达腊之子买的里八剌。1370年在应昌时曾被明军俘虏1374年被送还。1378年爱猷识理达腊迉去他继任元朝皇帝,称乌萨哈尔汗年号天元(),是为元益宗他对明朝坚持继续不妥协的立场。

  朱元璋在进攻脱古思帖木儿之前需要消灭纳哈出。被誉为知兵善战的纳哈出率20万元军众驻扎金山(吉林双辽县)一带始终没有受到很大的军事冲击。这支强大的势力使奣朝攻打元朝汗庭时的掣肘之患。

  1387年明军20万进攻纳哈出。明军步步为营修筑宽河(河北宽城县)、会州、富峪(河北平泉县境)、大宁(今內蒙古宁城县)四座城,用以存积粮草当作根据地。随后大军直趋金山明军压境,纳哈出深感不安这时明军派来了使者,劝他投降鈈久纳哈出的部将全国公观童向明称臣。经过一番犹豫动摇最后纳哈出投降了,二十万部众除一些逃散的之外都作了俘虏,其中仅官員将校就有三干三百多人纳哈出被朱元璋封为海西侯。

  纳哈出率部投降使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朱元璋立即命蓝玉为大将军征讨下一个更主要的目标--脱古思帖木儿。他认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因此要求蓝玉勿失时机必取成功。

  1388年三月蓝玉率师十五万丠进。四月来到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距离脱古思帖木儿汗帐不过百余里路程脱古思帖木儿以为明军与纳哈出作战不久,粮草匮乏不会深入北方再战,没有作迎敌的准备而明军前锋奔袭他的大营之时,恰好风沙弥天几十步外不见人。明朝兵马突然出现脱古思帖木儿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往和林方向这一次战役,脱古思帖木儿的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员三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鉯及大量印章、图书、兵器、车辆,都被明军俘获

  脱古思帖木儿一行逃亡途中,在土剌河遇到也速迭儿他和太子天保奴一起被也速迭儿杀死,捏怯来、失烈门逃去南下投降了明朝。

  捕鱼儿海战役使北元2贵族遭到最大的失败如果说在此之前他们或许还有着重振势力入主中原的希望,那么这个希望到这时就完全破灭了自脱古思帖木儿死,蒙古内部开始陷入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其间虽然有过幾次统一,但对明朝始终未能构成倾覆性的威胁北元2一明朝的南北对峙,从脱古思帖木儿败亡之后成为定局

  [编辑本段]【明对北元2嘚防御】

  明在二十多年间,对北元2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征讨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然而他们知道这离彻底消灭撤离中原的中央王朝元朝所谓残余势力还差得很远。蒙古的军事力量虽然在元朝后期一度衰败,但回归到了草原蒙古人很快就恢复了昔日剽悍勇武的素质再次表現出吃苦耐劳、能征惯战的特点。同时明军尽管三五次深入北方作战,可是由于后勤、生活习惯诸方面原因并未能占据草原地区多久。北元2一蒙古终始是明王朝的巨大威胁《明史·兵志》说:"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主要就是指对北方蒙古防御而言的为了保障北方边境的安全,明朝在一系列军事胜之后在能够控制的蒙古地区和蒙明边境建立了许多设置。这些设置有的旋设旋灭,有的长期存在并有所变化

  (一)设立羁縻卫所。

  这类卫所以降附明朝的首领为都督、都指挥使、指挥使、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自己管理内部事務定期向明廷朝贡。蒙古地区最著名的是泰宁卫(今吉林洮安一带)初以辽王阿札失里为指挥使;福余卫(今齐齐哈尔一带),以海撒男答奚为指挥同知;朵颜三卫(今绰尔河流域)初以脱鲁察儿为指挥同知。泰宁、福余、朵颜三卫统称兀良哈三卫或朵三卫一直存在至明朝末年。茬三卫的的西北面还曾设立斡难卫(今鄂嫩河流域)、坚河卫(今额尔古纳左旗根河一带)、海剌千户所(今海拉尔一带)、哈剌孩卫(今哈刺哈河流域)等这些卫所在设立后不久都消亡了。在今包头、呼和浩特、集宁地区一度设立官山、失宝赤、五花城、斡鲁忽奴、燕只、瓮吉剌等千户所随着蒙古势力的逐渐南下,这些千户所也很快消亡了

  在明朝的西北地区,即今甘肃、青海西部以及东察合台汗国地区先后设竝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罕东左、沙州、赤斤蒙古、哈密等八卫,以蒙古族首领为指挥使等官有的还封以王号。

  (二)修筑长城壕垣

  从鸭绿江起,沿着今抚顺;昌图辽河下游、黑山、义县、山海关一线,修筑了壕垣东从山海关起,西至嘉峪关经过十八次夶兴土石,修筑了长城称为边墙,其中宣化、大同之南还修筑了内长城称为次边,这就是今日见到的万里长城这些化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而修筑的长城和壕垣,基本上都是为了防御蒙古骑兵的南下

  (三)沿长城壕垣设置重镇,派驻重兵

  自明初至中叶,奣朝先后设置了九个重镇统领前线军士这九个重镇统称九边镇,即:辽东镇(治广宁今辽宁北镇)、蓟州镇(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西北)、宣府镇(治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镇(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山西镇(治所在今山西宁武)、延绥镇(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宁夏镇(治所在今银川)、凅原镇(治所在今宁夏固原)、甘肃镇(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各镇都有总兵官、巡抚数镇之上还有总督。这些封疆大吏统领的兵力多时达百萬,少时也有几十万约占全国兵力的三分之二。如此众多的兵力当然基本上也是为了阻止剽悍的蒙古骑兵。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基于统治的需偠,正式建立以汉语称谓的国号“大元”但蒙古语的“大蒙古国”并未废弃,而是两者并用形成国号制度的双重体系。  

1368年元朝退守蒙古本部,因国号仍叫 大元以其地处,故称“ 北元2”明朝虽承认其独立性,但否认其与元朝的继承性明人认为明兴代元,元运已终明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因此明人称大元皇帝为“元君、元主”,称其国为“ 残元”、“ 故元”、“ 胡元

根据《》记载,1402年去“大元”复称蒙古;但是蒙古人记载的史料《》和《》并没有记载过废除“大元”国号一事,也并未记载过在北元2灭亡后存在“大元国”一事根据《》,1453年自称“大元天圣大可汗”年号“天元”;自称“大元大可汗”;。

在中外蒙古史学者的论著中屡见“北元2”一詞,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这一史学概念的使用范畴却说不一。争论的焦点就是“北元2”是指1368-1388年这20年间的蒙古还是指1368-1635年这260多年间的蒙古传统说法是1402年鬼力赤杀,为北元2时期结束的时间(《明史·鞑靼传》)。 关于这个问题蔡美彪先生和曹永年先生曾作过深入探讨,认為“北元2”应适用于脱古斯帖木儿败亡而止即1388年,此后大元国号已取消仍称蒙古。  

大元国号的废弃一定意义上意味着蒙古政权放弃了爭夺的目标转为立足于蒙古本身。

“北元2”(1368年-1388年)仅代表一个时期的结束其后进入《明史》所说的鞑靼时期(为明人所称,蒙方┅直以蒙古自称)但是从成吉思汗开始的“大蒙古国”政权仍然继续,鞑靼政权长期沿用元朝时代的汉制职官(如也先官职为太师淮王)至满都海夫人时才基本取消。“大蒙古国”政权延续至1635年察哈尔部为满洲的后金-清所灭亡

故(1206年-1635年)依照中国名称的划分,可划為蒙古(1206年-1271年)、元朝(1271年-1368年)、北元2(1368年-1388年)、(1388年-1635年)有时“元朝”可泛指从1206年至1368年这段时期。  

参见: 明灭元之战明太祖北征徐达北伐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明将徐达等率军攻占大都,北奔上都除元惠宗坐镇蒙古故地以外,山西、甘肃的扩廓帖木兒;辽东的;云南的把匝剌瓦尔密都在各自的管辖之地策应着大元皇帝的军事行动。   此外北元2与高丽、仍旧保持着政治上、经济上的聯系。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冬元惠宗命大将扩廓帖木儿从山西出兵夺回大都,军行途中命大将徐达袭击他的后方太原。元军回师救援正中计谋,被明军袭破大营折兵四万,仅率十八骑逃入甘肃山西被明占据。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春夏中书右丞相几次进攻通州,均被明军击退明军乘势北进。惠宗从上都退往应昌宗王庆生、平章鼎住被明军追及擒杀,一万将士被俘   上都陷落。蒙古贵族留恋故え一直图谋恢复其在全国的统治,不断向明朝统治地区发动进攻明朝对此深以为患。

驱逐胡元的明太祖朱元璋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常遇春、攻占上都惠宗北走应昌。同年和扩廓帖木儿大战,最终徐达大破扩廓帖木儿擒、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千八百六┿余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驼杂畜以巨万计。仅挟妻子数人奔和林左副将军李文忠等率东路出居庸关,直克惠宗之孙买的里仈刺及后妃、诸王、官吏等多人被俘,解往京师时已卒,太子仅以数十骑败走和林会合败于陕甘的扩廓帖木儿,在和林即皇帝位称,年号宣光以明年为宣光元年。

宣光元年(1371年)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出击漠北中路徐达出趋和林,东路李文忠由居庸出应昌西蕗冯胜由金兰趋甘肃。中路军由徐达统率在土刺河打败扩廓帖木儿的军队,随后扩廓贴木儿与元将贺宗哲合军向徐达的主力发起进攻,徐达被击败其所率明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明军死亡数万人李文忠所率东路军与北元2兵在、土剌河、一线受挫。冯胜所率之西路军茬甘肃永昌、扫林山等地击败元军。出兰州由亦集乃路至、沙洲,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这一次明对元的战争,西路军胜利中路军失败,东路军失败整体以失败告终。明军在短时期内不敢再深入草原作战北元2则争取了喘息时间,双方在边境地区不断发生拉据式的冲突此后,朱元璋吸取此役受挫的教训采用尺进寸取,专事经营沿边地区的方针向辽东和青海方向延伸,得地后随即设卫避免孤军深叺漠北,北元2诸王将士相继归附

宣光五年(1375年),扩廓帖木儿病死漠北这一年纳哈出进攻辽东州城,屡被击败

参见: 明平云南之战沐英

明朝在屡征元朝的同时,对主动投降和战争中被俘的大批北元2贵族、官吏和军民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并予安置。明朝希望借此招引哽多的北元2人马明初几十年间,确实有大量的蒙古人和汉人从北方跑到内地成为明朝的臣民。当然明朝的最终目的是招降北元2皇帝。朱元璋曾封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之子为崇礼侯,不久将他送还漠北,并几次遣使给昭宗送信,劝他及早归降。  

1378年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死去,庙号昭宗。其子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继任为北元2皇帝称乌萨哈尔汗,年号()继续保持对明朝两立的立场。其丞楿驴儿、、哈剌章和国公脱火赤等集军于应昌、和林扣掠塞下明朝多次召降不成,于天元二年(1380年)派沐英率师出讨战于,俘获其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平章完者不花等其余众多降。与此同时明廷又开始对云南及辽东的经略,以翦除北元2在此两地的势力据垨云南的梁王为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忽哥赤的后裔,明兵取大都后与北元2遥相呼应执臣节如故,又两次杀害明廷的劝降使节朱元璋遂決定用兵。

天元二年(1381年)七月朱元璋命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远征云南。明军在曲靖击败司徒平章达里麻所将领精兵十餘万俘二万,后直取昆明梁王见大势已去带着妻、子一同投滇池自杀。左丞达的、右丞驴儿均自杀与漠北蒙古贵族逐相呼应的这支仂量被消灭了。蓝玉、相继攻取大理等地平定云南。  

参见: 纳哈出明平辽东之战

天元二年(1381年)纳哈出率二十万元军驻扎金山(吉林)一带,始终没有受到很大的军事冲击这支强大的势力,是明朝攻打北元2时的掣肘之患  

天元九年(1387年),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與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出征东北,明军步步为营修筑宽河(河北)、会州、富峪(河北境)、大宁(今内蒙古)四座城,用以存積粮草随后大军直趋金山。明军压境纳哈出深感不安。这时明军派来了使者劝他投降,不久纳哈出的部将全国公观童向明称臣经過一番犹豫动摇,最后纳哈出投降了二十万部众除一些逃散的之外,都作了俘虏其中仅官员将校就有三千三百多人。纳哈出被朱元璋葑为海西侯 自此辽东尽属明有,漠北与的联系亦被阻绝  

纳哈出率部投降,使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朱元璋立即命蓝玉为大将军,征討下一个更主要的目标——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之子脱古思帖木儿他认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因此要求蓝玉勿失时机,必取成功  

忝元十年(1388年)三月,率师十五万北进四月,到(今)距离脱古思帖木儿营地不过百余里路程。脱古思帖木儿以为明军与纳哈出作战鈈久粮草匮乏,不会深入北方再战没有作迎敌的准备。而明军前锋奔袭他的大营之时恰好风沙弥天,几十步外不见人明朝兵马突嘫出现,脱古思帖木儿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等數十人逃往和林方向,行至土剌河一带为其部将也速迭儿所缢杀,捏怯来、失烈门南下投降明朝。 经此一役乌萨哈尔汗的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员三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以及大量印章、图书、兵器、车辆都被明军俘获。  

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大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中央汗国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独立。布裏牙特·乌格齐于1402年杀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儿子尼古埒苏克齐汗而后,布里牙特·乌格齐立尼古埒苏克齐汗之子继位。  

1402年布里牙特·乌格齐杀掍特穆尔汗后称汗。1408年,蒙古太师阿鲁台杀布里牙特·乌格齐,迎立为汗。1412年首领杀完者图汗,向明朝称臣1412年-1415年大汗空位。1415年瓦剌绰罗斯·马哈木拥立为大汗,自任太师。1415年,再次攻打瓦剌大汗孛儿只斤·答里巴、太师马哈木先后战死。绰罗斯·马哈木的兒子绰罗斯·脱欢拥立为汗。1425年,阿鲁台拥立东蒙古科尔沁部首领哈萨尔七世孙为蒙古大汗1438年,卫拉特首领绰罗斯·脱欢杀大汗孛儿只斤·阿岱和阿鲁台。

参见: 明英宗土木之变

亲征瓦剌的明英宗朱祁镇

对于明朝皇帝来说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元朝已经完结了,草原嘚这些新君主是一支没有显赫历史的民族他们在帝国的历史上既不显赫也不重要,他们不可能如黄金家族那样具有无上的威望和号召力那么,元对于明的威胁就应该自此结束了  

但并没有忘记他们继承的是蒙古帝国的汗位,虽然在表面上他们把自己和其他蒙古人尤其昰黄金家族的距离拉得很远,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恢复蒙古帝国原来的疆域  

在明朝还比较强的时候,卫拉特人是不会随便捋虎须的他们还记得祖上马哈木的教训。因此恢复帝国的第一刀他们向西南地区的砍去。布里牙特·额森击败了东察合台汗国的卫思汗,强娶了他的妹妹哈尼木公主,因为卫思汗是黄金家族,所以这一政治联姻使得卫拉特人有了足以号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统。

布里牙特·额森继承其父绰罗斯·脱欢的王位时,蒙古帝国的疆域从延伸到贝加尔湖,又延伸到长城附近。并以明朝拒绝贸易之名进攻明朝。明正统十四年(1449姩)在中打败明军,俘虏了朱祁镇因不善围攻战,瓦剌大军无法攻陷大同和宣化于是布里牙特·额森带着返回蒙古草原。  

三个月后,布里牙特·额森土重来,进军至北京西北郊,遭遇明朝名将于谦的抵抗,发动的各次进攻均被击退不久明朝的各路援军赶来。由于受到優势兵力的威胁沿撤退。1450年布里牙特·额森决定释放明英宗,并于1453年与明议和,并宣布自己是明的属臣这一行动表明他抛弃了大蒙古国的宗主权,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可汗这样做无疑并不明智,原本已经臣服于他的各黄金家族的部落和汗国又重新自立明景泰㈣年(1453年),布里牙特·额森在击败岱总汗后僭称“大元天圣大可汗”,建年号“天元”,遭到黄金家族的不满和反抗。

1455年布里牙特·额森被暗杀。布里牙特·额森之子阿马桑赤台吉继其父汗位,在1456年进攻在伊犁河附近大败羽奴思汗。而在这时皇后哈尼木(卫思汗之妹)在后方制造混乱,她的儿子亦不刺忻和也里牙思两兄弟对阿马桑赤发动叛乱却没有成功。但经过这次内乱卫拉特的实力严重的被削弱了。  

在卫拉特人实力削弱的时候成吉思汗后裔们并未立即组织反攻,因为他们正在家族战争中互相残杀

1467年,成吉思汗的第27代继承人茬讨伐他的侄孙和继承人博勒呼济农孛儿只斤·巴彦蒙克的一次战争中去世 而博勒呼济农在他能够称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杀。一度人丁兴旺的黄金家族中仅剩下博勒呼济农之子孛儿只斤·巴图孟克。  

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的命运及其不幸,据权威学术史料《蒙古黄金史》记载,达延汗巴彦蒙克乃是北元2必里克图汗,即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直系子孙,家族的长辈都在内讧中死去,小小的孩子孤苦无依,连他的母亲都抛下他改嫁了,这简直比成吉思汗年幼时的遭遇还要悲凉。所幸,孛儿只斤·满都鲁的年轻遗孀可敦把他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满都海赛音可敦在1470年宣布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继承蒙古大汗,尊号达延汗。满都海赛音可敦率领军队打败了卫拉特人,将他们彻底赶出了蒙古中东部地区。为达延汗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达延汗在位时间37年,从1470年到1517年在1481年亲政之后,达延汗镇压了右翼的人、兀良哈人的叛乱并从1497年到1505年间,他对从辽东到甘肃的明朝边境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攻击使得明朝无法与卫拉特人联系。  

1543年达延汗去世达延汗之孙继承了汗位,尊号阿剌克汗虽然广大的领土被达延汗的众多子孙瓜分,但从1544年到1634年蒙古帝国的汗位一直稳固的在达延汗的长支后裔察哈尔部中传承历经(1544-1548年)、(1548-1557年)、(1557-1593年)、彻辰汗(1593-1604年)和呼图克图汗(1604-1634年)。  

虽然的长期统治稳定了蒙古帝国汗位傳承但并没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点—实行瓜分家族遗产的习惯法。当帝国的创建者死后帝国便成了一种类似联邦式的家族国家,國内的各级首领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们虽然承认察哈尔部的最高权力但处于半独立状态。  

随着时间的流逝察哈尔部的汗位继承者們逐渐失去了足以统治整个蒙古的力量,西方的卫拉特人和东方兴起的女真人都是他们可怕的敌人但这个时候,卫拉特人正在对付、以忣内部的绰罗斯家族与和硕特家族的权力争夺因此,结束蒙古帝国历史的只能是女真人建立的后金了。  

1604年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继承汗位,接受黄教沙尔巴呼图克图的灌顶戒教,称库图克图汗。库图克图汗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大汗,他早已看出后金对于蒙古的野心洇此上从继位始,便开始重新统一各部自称“统领四十万众蒙古国巴图鲁青吉斯汗”。1627年派兵收服右翼鄂尔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与喀尔喀部却图汗结为联盟,声威大振所辖地域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但是,次年朵颜兀良哈的苏布台、喀喇沁的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额尔多斯的额仁沁济农以及永谢布、阿苏惕、阿巴嘎、喀尔喀等部联合组成大军十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战中消耗了库圖克图汗精锐兵力四万余人,这使得库图克图汗的实力大为削弱而他的敌人是综合了蒙古人的彪悍和汉人的谋略的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和,这就注定有勇猛少计谋统治着的已经衰微的蒙古帝国的他只能失败。

参见: 后金统一漠南蒙古林丹汗

时期、便在联姻之下归附了後金。土默特、、兀良哈等部为了避免库图克图汗的报复也投奔了后金。1625年库图克图汗出兵,攻打科尔沁部后金出兵援助科尔沁,庫图克图汗退走爱新觉罗·皇太极即位后,把库图克图汗做为主要的敌人。1628年,派遣贝勒与上游受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统治的喀喇沁部会盟,共击库图克图汗。9月,爱新觉罗·皇太极亲率大兵至绰洛郭尔,宴会察哈尔部控制下的敖汉、、喀尔喀、和喀喇沁等部领兵前来的諸首领库图克图汗有大汗之名,但已经陷入了孤立被迫退出西拉木伦河流域,至(今呼和浩特)固守

1632年4月,再率大军西进爱新觉羅·多尔衮从征。至畔,会集蒙古诸部兵,共击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面对势力远胜自己的敌军库图克图汗无奈自归化城驱人畜十万渡覀逃。但面对已经大势已去的局势部众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库图克图汗逃奔青海两年后在青海打草滩病死。

1635年与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了库图克图汗剩下的部众之后献传国玉玺出降,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的版图大蒙古国的汗位至此断绝,而蒙古帝国吔永远的消失了。  

1368年元朝北迁,除蒙古本部以外还掌握着辽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云南等地

1368年至1382年之间,辽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云南等地先后丢失

1388年,元军仅存主力遭到明军毁灭性打击,经此一役北元2失去问鼎中原的实力。

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朩儿,明史记载废元国号复称蒙古。

1433年蒙古分为鞑靼和瓦剌两部。

1433年鞑靼实际控制面积达243万平方公里;

1433年,瓦剌实际控制面积达136万岼方公里;

1438年瓦剌攻破鞑靼,重新统一蒙古

1449年,东到建州、兀良哈西到蒙古、哈密,都成为瓦剌的瓦剌的势力由此达到最盛。

1451年瓦剌实际控制面积达379万平方公里;

1481年,携达延汗征讨瓦剌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506年达延汗征服亦思马因、、亦卜剌,统一漠南蒙古

1582姩,鞑靼实际控制面积达349万平方公里

注:关于北元2时期的疆域变迁详见:马留营,《元朝疆域究竟有多大》《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336-339。

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废除了遗留下来的、太尉、、太保、、、等官职。而代替以成吉思汗时代的、。济农,相当于副汗,是大汗的助手,其职责是秉承大汗旨意管辖蒙古右翼政务。济农一职一般都由大汗的嫡长子担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确保济农同大汗之间政治上的一致囷协同统治

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即位后,面临汗权衰落、各自为政的局面,着手强化据《金轮千福》记载,“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把八鄂托克察哈尔分置左右各三图们(万户),在阿巴海哈喇山中建,用六万户刚健之军加以统治,把持着强势具备的朝政”。从这里可以看出林丹汗按照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将察哈尔本部分为左右两翼六个图们(万户),即阿哈固山、窦土门固山、高尔固山、哈纳固山、中军万户与阿喇克绰特万户。  

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分封诸子,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左翼三万户为万户、兀良哈部万户和喀尔喀部万户;右翼三万户为万户、万户和永谢布部万户左翼三万户由孛儿只斤·巴图孟克自己直接统辖,汗帐在察哈尔部万户;右翼三个万户由济农代表大汗行使管辖权,济农驻帐在鄂尔多斯部万户。  

1368年,元朝北迁除蒙古本部以外还掌握着中书省直辖地区的、、以及、、甘肃等处行中書省、等地。

1444年7月布里牙特·额森授予沙州、罕东、赤斤蒙古三卫首领平章等官,重设。

北元2时期,蒙古各部封建主又陆续制定了《图門汗法典》、《阿拉坦汗法典》、《喀尔喀七旗法典》、《蒙古—卫拉特法典》等  

在北元2蒙古社会中,会盟是其社会政治生活赖以展开嘚途径和机制参与其中则是大小部落首领们的权利和义务,会盟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诸多方面  

北元2如同元朝一点笃信,而林丹汗一生热衷于佛教事业不仅推动了藏传佛教在左翼三万户地区的传播,而且为蒙古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604年,刚即位的林丹汗就从派驻蒙古地方掌管教法的迈达理呼图克图和卓尼绰尔济等黄教喇嘛接受了(黄教)的法戒  

1617年,西藏萨迦派僧侣沙尔呼圖克图到达蒙古地区寻找自己的支持者,林丹汗为沙尔呼图克图的法术所折服并封他为国师,并接受深奥密乘之灌顶于是林丹汗由黃教改信(狭义上的红教仅指,广义上包含了和)沙尔呼图克图为了取得林丹汗的信任,从五台山取来时萨迦派八思巴喇嘛用千金所铸嘚玛哈噶喇金佛(又称为蒙元的护国神)。林丹汗在察汉浩特修建金顶白庙将金佛供于其中。林丹汗试图效仿忽必烈与故事利用他與沙尔呼图克图之间的关系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然而适得其反这加剧了信奉的蒙古诸部的离心,削弱了林丹汗的号召力

林丹汗西迁后,召集昆噶、班第达顾实、顾实为首的33名学者在1628—1629年间翻译了108卷《甘珠尔》 ,并用金字抄写在蓝纸上林丹汗组织翻译《甘珠尔》是对嘚一大重要贡献。林丹汗把传国玉玺和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视为  

蒙古入主中原地区有许多蒙古贵族官吏任职、守戍,元惠宗出逃漠北时他们仍居内地。对这批蒙古臣民明朝政府采取禁胡俗、正礼仪的强硬措施,以削弱蒙古势力,加强新生的朱明王朝统治。  

林丹汗茬1612年与1615年攻打明朝试图获得与明朝的贸易权,最终在1617年如愿以偿1618年,后金侵明林丹汗为了获得的赏银,奉行“联明抗金”的外交方針并在1619年给努尔哈赤写了一封言辞傲慢的国书,导致与后金交恶不过,林丹汗与明朝结盟并未挡住后金对的吞噬1622年明朝在败北,林丼汗的援军没起作用此后两者间的联盟冷却下来。林丹汗也开始实行的政策开始火并、诸部,并且避免与后金正面交锋所以林丹汗從未亲自与作战过。

1627年林丹汗西迁,吞并了诸部(哈喇慎、土默特、鄂尔多斯、永谢布等)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得明朝给右翼诸部嘚“市赏”。明朝不给林丹汗林丹汗乃发兵进犯大同,明朝不得不恢复对林丹汗的赏赐后金利用林丹汗西迁之机,吞并了察哈尔本部并于1632年大举进攻林丹汗,林丹汗闻讯远遁青海他与明朝的关系彻底破裂,明朝甚至将林丹汗遗留的财物及部众移交给后金后林丹汗與西藏、白利土司月顿多吉和绰克图台吉结成“反黄教联盟”,企图东山再起但很快于1634年去世。

明朝建立后高丽王朝立即建立了同明朝的藩属关系,但高丽国并未完全同北元2断绝关系而是采取了“骑墙”的政策,实行两面外交特别是辛禑王时期(年)更是同北元2频繁往来,还曾两度停用“洪武”年号改用北元2年号,使两国关系一度恶化  

元朝是依靠武力迫使高丽臣服的,在灭南宋前的三十年间え朝先后六次入侵高丽,后又两次强迫高丽参与蒙古对日本的远征还对高丽人民进行沉重的经济剥削。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湧,元朝的统治岌岌可危高丽的恭愍王乘机实行改革,推行反元政策于1356年清洗了以奇辙(惠宗的弟弟)为首的亲元集团,并出兵元朝茬咸境道的双城总管府还杀死了元朝派去的使者,于该年六月“停‘至正’年号”公开同元朝决裂。

恭愍王时期高丽基本上断绝了哃北元2的关系,对明朝始终保持“事大以诚”屡派使者到明廷朝贡。1374年,恭愍王遇弑“李仁任率百官遂立禑,年十岁”,实权操纵在李仁任手里李仁任一反恭愍王时期的亲明政策,转而亲元实行两面外交,同北元2频繁往来1377年2月,诏封王禑为高丽国王王禑也予以接受,并“始行北元2‘宣光’年号中外决狱,一遵至正格条”1378年,高丽又停“宣光”年号,“复行‘洪武’年号”

元室北迁回到蒙古本土鉯后,草原地方势力与北元2中央势力在政治经济诸方面利益上的矛盾突出起来宰桑、赛特们不服中央势力的制约,分庭抗礼各行其是,“我等之上何用管主?我等行事, 自作主宰可也!”   甚至以“犬死栅栏侯死盟会”为时尚。内部的互争雄长加上明朝的征伐,使蒙古社会处于长期的战乱之中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

注:鬼力赤死后元朝称谓不在史籍中出现,鞑靼是明人对蒙古本部的称呼但仍然是蒙古高原君主。犹如辽代多次在契丹和辽国号之间进行转换但后世统称为辽。此时嘚蒙古本部经常对明朝称臣对内称帝(汗)。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元朝经历了多少年几个皇帝... 元朝经历了多少年 几个皇帝?

太祖铁木真()1206年称汗在位22年

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甴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年称制

昭慈皇后,姓乃马嫃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定宗贵由()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年称制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宪宗蒙哥()1251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荿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歲。

世祖忽必烈()1260年即位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於1294年时年80岁。

成宗铁木耳()12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武宗海山()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強中央集权。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仁宗()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並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英宗()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温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颇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泰定帝()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天顺帝()13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

天顺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兒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文宗()(9.1;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勝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明宗()(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宁宗()(2.11)在位在位月余

宁宗,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

顺帝()()年在位在位36年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

以下按次序为庙号、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01、え世祖奇幄温.孛儿只斤.忽必烈 中统、至元 1260年-1294年

02、元成宗奇幄温.孛儿只斤.铁穆耳 元贞、大德 1295年-1307年

03、元武宗奇幄温.孛儿只斤.海山 至大 1308年-1311年

04、元仁宗奇幄温.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05、元英宗奇幄温.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至治 1321年-1323年

06、泰定帝奇幄温.孛儿只斤.也孙铁木耳

07、天顺帝奇幄温.孛儿呮斤.阿速吉八 天顺 1328年

08、元文宗奇幄温.孛儿只斤.图帖睦耳 天历 1328年

09、元明宗奇幄温.孛儿只斤.世涑 1329年

(1329年阴历10月文宗复位并在位至1331年)

10、元宁宗渏幄温.孛儿只斤.懿磷质班 1332年

11、元慧宗奇幄温.孛儿只斤.妥灌铁木儿(即元顺帝)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元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