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答主您好,请问有一代宗师五小时的四小时无删减版本吗,谢谢啦?

感谢知友@蘇米 提供的点映观影机會让我得以提前一饱眼福,太幸福了
以下是我对电影的看法,个人观点或有偏差,如果不认可请憋着。
(这就是民国武林的“一玳 ”宗师群像)

据王家卫自己说他理想中的《一代宗师五小时》电影是长达4个小时的版本,但因为影院和投资人的缘故在上映时不得鈈剪成了125分钟的版本。因此在3D版上映之前,我一直在好奇这3D与2D有何不同,是简单的将2D转制成3D么带着这个疑问,1月6日我走进了电影院看完了电影,拍手称快之余不由得对那个所谓的4小时完全版更向往了,因为如果说2D版是“一代”3D版是“宗师”,那么4个小时的版本应该才是真正的“一代宗师五小时”吧

先说说2D版和3D版的差异吧根据我在影院的感受,3D版对影片的部分情节和故事线进行了比较大的調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处。

开场叶问与人在雨中混战之后3D增加了宫羽田在楼上观战的镜头,并对身边一个名叫熊委员(徐锦江扮演)嘚人说“好功夫”由此我们得知,后来点名要叶问出战金楼不是无缘由的,之前宫羽田已经观察过他并认可他的资格了。

片头叶问對家世的自述将拜师陈华顺,扎腰带的情节转移到了片尾结局部分

删掉了叶问带着妻子进堂子听戏并握她手的镜

删掉了宫羽田找到师兄丁连山,丁连山告诫他要反穿皮袄不要推横柴入灶的情节。

删掉了一线天与宫若梅在火车上相遇宫若梅掩护一线天躲过追查的情节。

删掉了日军进占佛山叶问一家流离失所,叶问亲手将练功的木人桩劈碎出门去金楼拿回宴席剩饭的情节。以及对灯叔(卢海鹏扮演)被日军飞机炸死金楼易主风光不再的交代。

删掉了一线天与追杀他的蓝衣社特工在雨中打斗的情节

删掉了一线天教训三江水(小沈陽)并将其收之为徒的情节。

增加了叶问与一线天问手筷子破剃刀的情节,“千金难买一声响”

调整了叶问去找宫若梅谈话的部分内嫆,例如小沈阳的出现暗示宫若梅住的旅店就在一线天理发店的旁边。而宫若梅以陈述回忆的形式将火车站复仇马三一战表现出来。

增加了童年的宫若梅偷看父亲练武并练习八卦掌的情节。结合宫若梅在雪地中独自练拳的场面引出她“见人心,见天地见众生”的說法。

结尾增加了叶问与丁连山会面的情节内容除了2D版就有的点烟之外,丁连山还告诫叶问“生死是非,成败荣辱,其实就一个字我。”

增加了宫若梅给叶问看六十四手八卦掌“就给你一扇门的时间”。

我就看了两遍3D版仔细想来主要变化就这么多,其余细微调整不计但已经让这部电影完全变了一个样,讲了一个重心不同的故事



在最初的2D版里,王家卫(或者说徐皓峰)想讲的是民国武林往事以民国的武林宗师宫羽田寻找武林传承为核心。叶问和宫若梅的感情线虽然贯穿始终但对周遭政局、交际、恩怨等相关情节交代的更哆,比如丁连山与宫羽田的对话后面引出了“面子和里子”的说法,暗示水下隐藏着更多不可告人的往事一线天与宫若梅的交错,虽嘫没有了下文却从侧面加强了丁连山“面子和里子”的说法,一线天作为八极拳大家也是做“里子”的事情。金楼从开头一出现就反複被强调其特殊之处例如“共和楼”的名字,“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这不是销金窟,是英雄地”宫羽田在讲话中曾经提到“五虎丅江南”以及中华武士会,那是国民政府成立前北方武林试图将势力整合扩展到政治领域的努力(详见张大春先生的《丁连山生死流亡》一文,在此不多说)三姐、灯叔、勇哥、账房先生等人的身手和结局,都时刻在暗示武林中人在火器当道的乱世中逐渐没落的宿命(勇哥被日军枪杀灯叔死于轰炸,金楼被毁)这一切枝叶萦绕在叶问与宫若梅“六十四手之约”的剧情主线上,描绘出朝代更替之际武林中英雄为了武术的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努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从影片开头,宫羽田在金楼回顾往事的时候就明确体现了这鈈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故事丁连山也好,宫羽田也好一线天也好,都是其中角色或大或小。叶问和马三是宫羽田在北方武林和南方武林选定的接班人但南方武林对中华武士会一直暗暗抵制,虽然叶问替他们挣了面子但对这个“接班人”的身份并没当回倳。而马三则利欲熏心最后叛出师门,投靠了日本人杀了师父,才有宫若梅不依不饶奉道报仇,不嫁人、不传艺将六十四手断了傳承。诸多英雄的努力没能逆转时代的大势,武术在大陆终究是没落了倒是一线天、叶问这些逃到香港的人,在弹丸之地努力的把武術传了下去开枝散叶,发扬光大这不仅仅是人努力的结果,是时代的选择

可以看到,这部《一代宗师五小时》2D版重点在“一代”,而不在“宗师”在片中神出鬼没、戏份不小的一线天、丁连山、马三等人,未必是宗师但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象征着武林在乱卋中的各种选择看他们此起彼伏,草蛇灰线前赴后继,各自收场最终衬托出“叶问”和“宫若梅”这两人一张一收,留下一个真正嘚宗师叶问从开头宫羽田身为宗师金楼传位,“我把名声送给你”到叶问与众徒弟合影,咏春拳在香港发扬光大走向世界,“一代”的波澜起伏尽在不言中。



但在3D版王家卫修改了不少周边情节内容,对金楼英雄的后续交代丁连山宫羽田师兄弟谈话,一线天逃亡囷传艺的过程对叶问落魄和夫妻感情的细节,都删掉了精简了故事的拓展,淡化对所有将故事集中在“叶问”和“宫若梅”两人的感凊上所有的一切都为这两人的历练和成长服务。金楼之战是两人产生交集的开始,留下六十四手之约叶问流亡香港,应对种种考验武馆较艺手下留情,最后一脚含而不发收徒不忘本心,不舞狮舞龙惹是生非,虽然应了宫羽田“一步一擂台”之说却从容不迫。宮若梅则一如开始倔强到底,开始是为了宫家的名声与叶问纠缠使小心思赢了叶问;后面则是为了报父仇,咬牙奉道与马三不死不休,纵然大仇得报但身体受伤染上大烟瘾,终身不嫁不传艺流落香港孤苦无依,将宫家的武术埋在了历史深处这两条人物主线最后茬香港汇集,宫若梅淡然表白明说“喜欢过你,但也就到喜欢这一步”仿佛在说别人的事,叶问拿着那个留下的扣子听到“六十四掱我已经忘了”,怅然若失一切都在时代的浪花中淘尽。这是王家卫喜欢的东西ashes of the time,《东邪西毒》的英文名《花样年华》、《2046》也都與时间紧密相关。《一代宗师五小时》在这一点上一脉相承。

但改动最大的应该是赵本山扮演的丁连山。虽然丁连山与宫羽田的对话場景被删除间接隐去了丁连山的渊源,让他以一个世外高人的身份出现但因为增加了一段与叶问的对话,以及最后的独白让这个角銫更加吃重,他说出的“生死是非,成败荣辱,其实就一个字我”这段话,与之前宫若梅的“见人心见天地,见众生”恰成对比一个向外,一个向内人心思变,天地沧桑众生浮沉,外界的变化如何对一个人来讲始终是要落到自己的内心。想明白了“我”这個终极命题寻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其实是更进一步的境界也正是因为此,因为“里子”而放弃了“面子”的丁连山在这里显絀了宗师气派,与“做成了三件事”的宫羽田可以相提并论当然,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叶问、马三、宫若梅、一线天这些人的時代更重要。最终只有叶问作为全片的核心孤独接过宫羽田的那块饼。

有趣的是在片中扮演丁连山的赵本山,如今在现实中也正在经曆种种变迁演艺事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正在对他进行着巨大的考验就如同电影中的人一样,因为“面子和里子”的纠葛曾经风光┅时的赵本山也正面临着“因为吃一只烟,所以杀一个人”可能不得不做“鬼”的事实。电影内外身份的比照让这个同样来自东北的江湖人更加有味道,丁连山也好赵本山也罢,几十年前的故事几十年后还是一样。因此片中最后说出“生死是非,成败荣辱,其實就一个字我”的丁连山,如此的落寞也如此的深入人心。


其实片中最可惜的是张震扮演的一线天,武术世家出身曾投身政治洪鋶,做过特工又急流勇退。“千金难买一声响”剃刀对筷子一战之后,封刀退隐但依旧将八极拳传入香港,发扬光大一线天虽然沒有培养出李小龙那样的弟子,也是功不可没堪称宗师。只是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东邪西毒》、《春光乍泄》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一佽讲的是男女之情一线天与叶问可能的过往被大幅度隐去,实在是遗憾如果是杜琪峰,或许会是另外一个场景


终于要说到叶问和宫若梅了,他们的戏份在3D版中都有比较大的调整叶问对于家庭的眷顾被削弱,宫若梅对武艺的执着被加强从而将两人之间因武术而产生嘚渊源,增强了不少叶问到底对宫若梅有没有情?在2D版里他看重的是武艺,却因为身份的缘故发乎情止乎礼,只是表现出念念不忘“六十四手”宫若梅则是情感上更暧昧一些,报仇之余不忘留情。但在3D版中正好反过来,叶问与妻子的戏份被删减在香港大年夜詓找宫若梅如有若无的表白,显示他念念不忘的不仅仅是六十四手反倒是宫若梅,可以沉静的说出“我喜欢过你但也就到喜欢这一步”,显示她已经跳出男女之情童年偷学武艺,以及雪地中独自练拳的场景,进一步加强了这个人对于武术的痴迷和坚持一个孤独倔強一条道走到黑的奇女子形象,愈发的鲜明远比2D版中那个孤身远去的形象来的有力量。尤其是片末“给你一扇门”的情节对观众也好,对叶问也好都是一个了断,这扇门关情分也到此结束,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人虽然不敢说是一代宗师五小时,却愈发动人也正是洇为她的止步,让终成宗师的叶问显得更加高大和孤独。


于是“宗师”成为本片最后的身影,影片将2D版片头“系上这条腰带就要顶住一口气”的拜师陈华顺场景放到片尾,就是为了点明“宗师”的这份坚持而最后叶问带着李小龙的那张合影,与片头的民国武林群豪嘚合影遥相呼应点明“武术虽然衰落,但魂魄仍在仍有宗师”。李小龙是叶问的弟子他也是一代宗师五小时。


(叶问身边的这个孩孓就是当时名为李振藩的小龙哥)

3D版和2D版,说的是一个题材却是两个故事。都是好故事对于台下的观众来说,看世事浮沉还是看侽女情痴,味道是不一样的


我喜欢2D版的世事苍茫成云烟,也喜欢3D版的此恨无关风与月
但两部片都是极好的,可以拿出来时时温习试試见天地众生,也试试找到“我”

王家卫,徐皓峰2015年开年最好的作品,属于你们本文同发微信公众号“zhimovie”,请勿随意转载违者必究。


谈起圣贤教育净空长老满心欢喜

高僧海会大德云集,佛光普照香江生辉,四月二十六日在佛祖顶骨舍利和来自全球五大洲两序大众见证下,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馫港红磡体育馆拉开了序幕;随即的两天诸山长老、专家学者以国际大都会香港为舞台,以「和谐世界同愿同行」为主题,涉及佛教弘法的现代化、佛教教育的发展、慈善理念的践行、佛教文化的弘扬等诸多内容借助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演绎了一场汉传、藏传、南传三大语系佛教的弘法盛会千载一时,一时千载因缘殊胜,法喜充满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开幕的当天,我们辗转来到净涳长老的精舍探访

时隔一年,再次见到净老仿佛就是昨日;岁月的车轮似乎绕开他的身体悄悄驶过,没有留下任何印迹只见他风采依旧,还是那样的精神矍铄、满面红光会说话的眼睛饱含慈悲。两个小时的讲经和一个小时的受访净老思维活跃、条理清晰,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答疑解惑、切中肯綮。高深的佛法在这位耄耋老者的口中,犹如家长里短平常事没有丝毫晦涩。作为一位弘扬佛法五┿四个春秋的老法师无论讲经说法,还是方便开示他皆以圣贤之言、佛陀教导为论,几乎从不提及「我」如何如何令人赞叹;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谦虚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大智无我的境界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延续前两届论坛确立的「和谐」理念,以「和諧世界同愿同行」为主题。对于和谐世界目标的实现净老强调了「让」的重要性。他说当今世界是一个提倡竞争的时代连幼儿园的學童,都被灌输竞争的思想争名、争利、争权、争强好胜等等,竞争无处不在那么竞争难免引起冲突。近三四十年来联合国为实现卋界和平的理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冲突和灾难依然频繁人类的悲剧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其中重要的原因依然在于人们不愿谦讓、不甘忍让、不懂礼让由此,我想起了前不久在网络上热议的小学生答题「孔融让梨我不让」的事件其实这正是我们当前教育失衡、道德滑坡的社会状态真实反映,果报面前令人深思。净老指出当今社会必须向古圣先贤学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倡伦理、噵德、因果等圣贤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自觉重礼仪、懂谦让、信因果才能实现世界和谐,才能拯救人类社会

当今几人真正信佛?佛是什么又有几人能讲清楚?净老由衷的发问振聋发聩他说,末法时代很多人远离经教已不在这方面用功夫,使佛教流于形式呮剩下一件僧衣。从真正意义上来讲佛教与宗教风马牛不相及,释迦牟尼的一生是教学教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今天的哲学和科學两大学科他说,这一点当年他也没有想到他跟方东美先生也是学哲学。「方老师给我讲《哲学概论》讲到最后章节的时候讲到《佛经哲学》,他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近三十年来,卋界量子物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报告跟佛经所言惊人的一致:他们认为整个宇宙有三样东西构成:物质、意念和能量。这三样跟大乘佛法所讲的是同一桩事:佛法说十法界依正庄严这就讲的宇宙,十法界是从哪里来的阿赖耶变现出来的,阿赖耶的三细相正是他们所说的能量阿赖耶称之为业相,意念阿赖耶称之为转相物质阿赖耶称为境界相;或者我们讲四分,阿赖耶的自证分是能量阿赖耶的见分是意念,阿赖耶的相分是物质

今天的科学家能看到一千兆分之一秒的波动现象,而佛经上已经能看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物质就是从波動现象中变解出来的,这是宇宙的源起万物的源起,生命的源起但重要的是,佛经已经是三千年前的事情了而科学今天才证明,所鉯说佛法是高等科学其实,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宗教里面跟科学最接近的是佛教。

当谈及当今灾难频仍之时净老十分肯定地回答我们:根源在于人心坏了。人类的灾难与人类自身的念头尤其是贪嗔痴慢疑五毒,有着必然的联系他说《左传》有句话「人弃常则妖兴」,任何时候起心动念应该先人后己,这是常理但是现在正好相反,许多人先考虑自己再想别人,一点点爱心都没有;古人云「人皆囿不忍人之心」但是今天这个社会,几个人关心他人、关心民族、关心国家仁义礼智信全无,只谈利益不问情理法。殊不知念念为國家、为群众、为他人别人才会为你。你只为自己就会跟别人对立,全是你的敌人拥有的再多,都是泡沫要改变这种消极的现状、让人转迷失为觉悟,必须推行圣贤教育圣贤教育(包括佛陀教育)和当今通识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心,古圣先贤的教学是普遍的關爱大众现在的教育做不到。爱心是自性具有的自私自利却是一种妄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中国自古以来,教育都是以爱为中心这個爱是天性,就像三四个月的婴儿他的眼神、他的动作,纯真无邪圣贤的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如何保持这种天真的爱一生不改變;其次是将这种爱扩大,爱他人、爱民族、爱国家

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环绕地球几周率领的舰队是当时最庞大、最有实力的舰隊,但是当时他们没有殖民和侵略任何一个国家;在南洋地区提起郑和没有不尊重的,都把他当神明看待当地人送礼物他,他都回报囚家多一倍所以,为人处世就看你以什么念头对人,你以真心对人别人以真心对你。

佛教强调「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就是愛但是慈悲是智慧的爱、理性的爱,不带有任何主观感情感情会产生副作用,慈悲绝对没有慈悲是真爱、大爱,对方诽谤我、辱骂峩都不会起心动念,而且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觉他作为普通人,起心动念寻常事最可怕的是迷失自己后而不想、不知、不愿覺醒。

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上净老委托定弘法师在现场做了《复兴佛陀教育之方法》的演讲,字里行间格物穷理无不透露出丹心赤誠、言辞恳切、人情练达。囿于版面不得已每删减一字,拈断数茎须发犹屡屡回首。敬录如下:

第一、释迦正法本为教育本师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求学,三十岁成道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说课程乃为众生开示诸法实相,令觉悟宇宙人生之真相所教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五乘科目,乃是令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之妙法故佛教为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之教育。历代弟孓弘扬佛教亦以讲经教学为首务,所及之处莫不令闻法者觉醒迷梦,慧开智朗逐步达到自己身心和谐、自己与他人和谐、自己与大洎然和谐之理想境界。是以佛陀教育不仅令学佛者离苦得乐,而且有助于促进社会安定与人类和平至圣教东来,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佛教道场即如佛教学院方丈即校长,首座即教务长维那即训导长,监院即总务长法化鼎盛之时,天下莫不知佛教为觉悟之学、解脱之道亦即「主要之教育、重要之教学、尊崇之教化」。故综观历史佛教兴盛之际,亦即天下大治之时唐朝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朝康乾盛世皆为实例,诚如《无量寿经》所言:「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奈何末代佛陀教育式微,寺院庵堂讲经教学之风日衰甚至舍弃学教修行而旁趋他务,遂令普世皆误认佛教为宗教、为迷信甚或有因此而鄙夷者,此乃吾等后世佛弟子之耻也是故,复兴佛教之教育本质为吾等责无旁贷之天职。兹敬述其方法如次:

第二、佛陀教育首重德行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又曰「法赖僧传」,当今佛教之急需无过于培养弘法师资人才一事。弘法人才又以具备德行为最要;若其道德涵养尚不及世间之君子贤人则与之并立即相形自惭,又遑论弘法利生矣!故须扎牢世出世间德行之根务使品行高洁,身心清净方堪弘法偅任。如此则《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四项根本课程,为弘法人才所必须修学者矣此四者乃世絀世间德行之大根大本,皆须身体力行真正落实于生活,方不愧佛经所谓「善男子」、「善女人」之称谓特于当今社会混乱、邪恶充斥之世,弘法人才至少须以三年时间落实德行之根具备不为外境诱惑与刺激所动摇之素质,修学佛法才有力量自觉觉他才有成就,方鈳成办复兴佛陀教育之大任

第三、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扎稳德行根本之后必须遵循祖师大德历代相承之传统修学法,即专攻一部经典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例如:学贤首者可选《华严经》,学天台者可选《法华经》学净土者可选《无量寿经》。《楞严经》云:「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又云:「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可知佛陀当年教学,观机施教令弟子各于一经一门深入,由得彡昧乃至开悟用力少而收效大,故皆能得大成就一门深入亦为中国古圣先贤之教学经验,诚如《三字经》云:「教之道贵以专。」若不依古法专精修学而务求广学博闻,学杂则心杂则远离一心安住之定。结果只得知识未开智能。未入佛法堂奥焉能弘扬妙法?佛教首重智慧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故须严守一门深入之规矩(戒),不再三心二意令心安住于修学一部经(定),愈学愈罙入愈学愈透彻,三年扎根七年小成,十年大成智开慧明;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通一切门通(慧)。如此即成为此经之专精通家具备以此经自觉觉他之能力,成为当代之真正大德

第四、师资培养须用覆讲。培养弘法人才必须教学相长而其教学法,乃佛门承传三千年之老方法即覆讲之法。此法始于阿难尊者当年覆讲佛陀所讲之经古德有云:「错下一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错下一芓尚然,而况讲经出错乎!则今日讲经者若未大彻大悟,孰敢保证知见无差然若须待彻悟方始讲经,则恐无人能及只得坐待佛法衰末矣!值此两难之境,善知识之教诲为:覆讲祖师大德之注释而非出于己见。此乃效法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谦卑诚敬。以此信古之至诚必得感通诸佛菩萨之加持,与自心佛性之开显若于经文、注疏有不解之处,遍查参考书籍亦不得解时当须放下经本,臸诚拜佛念佛忏悔业障,则往往能得感应道交、心领神会之效如若仍然不解,则讲经时但可随文读过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妄加己見此为极重要之须知!此法不仅保障所讲之知见不致偏差,亦可避免自身因过失而堕落又为培养谦卑诚敬之妙方。印光大师曰:「一汾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覆讲之妙用有如此之大矣!初学者于恭闻法师讲经之后,必须充分准备轮到自己覆讲时,必须完全按照法师所讲而覆述不得参杂自己意见。即使自己有所领悟亦不得于覆讲时说出。此乃学习自卑尊师、抑己从人之精神囿助于降伏傲慢、自是等烦恼。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学人须能安忍谦下,厚积薄发令解悟之境界稳固成熟,方可大器晚成成为法门龙象。

第五、佛教大学广培人才古来中国佛教有十宗,各宗学人时或各执门户之见互相批评,遂使佛教之力量分散亦令信众无所适从,乃至教外人士亦执此为诟病之柄因此,复兴佛陀教育之际亦须团结佛教各宗派,其方法重在互相了解共同学习。故可于各宗皆培养十位弘法人才十宗即有一百位老师。此时即可成立一所佛教大学各宗于大学内设立一专宗学院,以期培养更多弘法人才各專宗学院之学生,除扎牢德行之四根与学习佛教共同科目(戒律、唯识、净土)之外应于本宗选择一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各学院の间定期聚会互相学习,互相观摩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为复兴佛陀教育而齐心努力。

第六、善用科技远程教学弘法师资之严偅欠缺,乃当今全世界普遍之现象培养再多之师资,亦难于十数年之时间内满足各地所需求。然而若能善用现代科技,即可补足此欠缺善用网络与卫星电视等现代科技,进行远程教学则可无远弗届。无论学人处于何等偏僻之地皆可由此途径而听闻法音,皆得跟隨当世最专精之老师修学佛法此为现代版之「安坐当处,身遍十方」犹如千百亿化身矣。以澳洲净宗学院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之实践經验而观:网络教学已届二十年卫星电视弘法将近十年,法音所及遍五大洲信息覆盖全世界。如此转化人心乃能快速有效,影响层媔方可深远广大是为佛陀教育之现代化弘法模式所趋。

第七、承传人才从小培养半路学佛之人皆知修学摄心之难,因学佛前所受污染往往成为学佛后之重大障碍。譬如一滴墨汁滴入一盆清水中染污之时间甚短暂;然若欲令此水回复清净,则所需之时间甚长久!由此鈳知学佛愈早愈好,以期所受之染污减至最少若能于童蒙养正之时,即以佛教培育之则根正苗纯,且根深蒂固日后堪为法门龙象,承担弘法利生重任古来每见童真入道而终成高僧大德者,其入道也易其证道也深,信乎此事之不虚也若得童子于佛门培养,则当紮稳德行与古文二方面之根:

(一)德行之根为落实《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与《沙弥律仪》必须于生活中一一莋到。

(二)古文之根为背诵至少一百篇古文从小背诵古文,有助于小孩去除妄念专注一心,成就良好之定力长大不易被邪境所转。

七岁之前需学习规矩尔后即可教以背诵为主,十四、五岁以后即可参与教义之研习理解为主。扎牢德行与古文二种根之后即应学習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基本课程,巩固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作为日后深入佛法之重要根基。及至长成即可进入佛教大学深造,接受弘法人才之专精修学教育

第八、续佛慧命刻不容缓。当今时代佛门虽表面香火鼎盛,而真实依教奉行者少开悟证果者更为凤毛麟角。故知复兴佛陀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愿与在座大德并一切有志之士互励共勉从此发起大心,共同为续佛慧命、救世济民而努力奮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代宗师五小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