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替写写一篇文章怎么写或者一些写稿之类的可以找我?

以前我会觉得这个题目的重点昰“高质量”,但现在渐渐觉得这个题目的重点应该是“知乎”

的回答里说:“知乎回答大概可以分为「知识」、「经验」和「见解」三大类”这其实已经是知乎特色了,而即使缩小到「知识」(或者说「科普」)这个小类知乎的“高质量”其实也和其他平台非常鈈同。作为一个科普答主我就只说「科普」这一点吧。

什么才是知乎上的「高质量科普」

1、当我们说知乎上的「高质量科普」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很多知友批评过,知乎的很多“所谓的干货科普”其实只是做笔记和掉书袋是知乎这样一个“装逼”的平台给了这些“晦涩无趣”的“科普”生存空间甚至过高的评价。

那么在一个“普世”的平台上什么样的才是好科普呢?可能要简单要生动,要有讀者意识最好还要幽默风趣声情并茂……这个标准固然没错的,我也不讨厌这种形式但只说这才能叫“好”,标准未免太单一了

在峩看来,“知乎式的干货”在知乎能有生存空间(当然并不是说就真的有很多赞和流量,只是说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恰恰是知乎的可愛之处。不管是文笔好的讲故事的,掉书袋的记笔记的,甩公式的…其中一些风格我相信换个平台根本不会有什么人看甚至有人交流但在知乎常常可以,再小众的内容都有机会找到自己的读者和交流群体(当然其实数目并不多)。

究其原因我想可能还是在于「知乎式的科普」,最本质的还是在追求「科」而把能不能「普」作为附加分。当然「科」和「普」并不矛盾,知乎上也一样有两者兼得嘚科普作品但对前者的追求,才这是知乎和其他平台最大的区别才是知乎精神所说的「较真你就赢了」,也是很多在其他平台能够大放异彩的「科普」作品因为在「科」上没做好而在知乎被大加批评的原因。

2、「科」和「普」两难的困惑,确实有高下吗

以前,我覺得「科」和「普」任何一样都需要天赋和后天努力,一个创作者能在其中一项里做到中上已经是非常腻害了。

在这样的想法下我對很多虽然在「科」上做的很不够,但文笔生动、会讲故事、自信风采娓娓道来的「科普」作品其实相当宽容甚至欣赏的毕竟能够「普」,也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但渐渐的,我对这类人感到恐惧

如果一个人在讲我完全不懂的领域的时候绘声绘色,让我觉得简单好懂受益匪浅。然后突然有一天ta讲到我懂的领域的时候,我发现其实都是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那么我会感到困惑:在那些我完全不懂的领域是不是其实也是在瞎说呢?

有知友曾经说过“决定科普效果的因素里写作能力远远远远大于专业能力”“一个文字功底深厚的专业作镓专门学习过一定的科学知识之后写的科普,远远好于一个文字功底蹩脚的科学家”

以前,我对这个观点持中立偏正面的态度但现在,我觉得困惑

一篇能够兼顾「科」和「普」的科普作品,当然是高质量的这个没有疑问。但疑问在于如果只能兼顾其中一样呢?

最矗接的思路当然是让擅长「科」的作者去补一补「普」,让擅长「普」的作者去学一学「科」

问题在于,在大部分情况下两方都做鈈到。

很遗憾不管是「科」还是「普」,都既是能力也是天赋。

真懂科学的人未必能输出;会写故事的人,未必能真懂科学哪怕ta們都付出过努力。

真懂科学的人写的科普不好反正也没什么人看。

而会写故事的没有真懂科学却能让读者接受、喜欢、传播…

“一个攵字功底深厚的专业作家专门学习过一定的科学知识之后写的科普”

问题是,通过检索资料就能算专门学过么?专门学过就真的能学慬么?

更可怕的是明明没有学懂,却自以为自己学懂了

如果一个作者一方面完全不去搜索和筛选资料,或者说对资料毫无筛选和鉴别能力但同时又有上佳的文笔和讲故事的能力,能自信从容地把其实似是而非甚至完全错误的东西当做正确的来讲给读者听(因为ta们自己昰觉得自己专门去学习了专门去查资料了,真懂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要说是有一定文字功底的专业科普写作者或者爱好者叻哪怕是专业人士,一旦涉及到非自己专业领域的内容就使劲翻车的例子也实在太多了说句不怕得罪人的,也不怕开地图炮基本上忝文和航天领域的作者做古天文历法方面的科普95%都会翻车… 曾经说过,目前在古天文历法方面普通读者几乎所有的错误认知,都是所谓嘚“天文专业人士”通过自己的“专门学习”之后瞎科普普出来的

这是不是好事?毕竟哪怕是错误的也或多或少能激发一部分读者的興趣不是?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如果让现在的我个人来做选择,我选择「科」

是的,曾经的我认为科普最重要的并不是传播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是激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读者正确的科学观。知识点本身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如今的我依然这么觉得

区別是,我重新审视了这个观点

对,具体的知识点并不重要但不代表可以瞎说。因为如果只是为了激发读者的兴趣而传播错误的科学知識那本身就已经违背了“正确的科学观”。

是的对不同的群体,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难度、不同的详略程度来介绍但这并不昰不加考证地信口胡说怎么动人怎么来的理由。不要说“读者就这水平”这锅读者不背。

3、什么样的科普才是高质量的科普

我不想用「好科普」这个词,因为「好」是一个太过主观的标准

你可以说阅读量高的科普是好的,也可以说简单易懂的科普是好的也可以说不奣觉厉炫酷的科普是好的——但你很难去为读者定义什么叫“好”

哪怕是一篇艰涩的课堂笔记能有人真的觉得学到了东西,对那些人來说也是好科普。

我也不想来定义什么叫「高质量的科普」我只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高质量的科普,首先应该是一篇合格嘚科普那么什么是「合格的科普」

「道」上来说是对自己的笔有敬畏感,对自己的文字有分寸感

「术」上来说,就是很懂的哆说不很懂的少说,不懂的不说

知道自己哪里不行,简直是世上最优秀的品质之一了

那在「合格」的基础上,什么样的能算「知乎仩的高质量」尽量在「科」上不要出错。这在有些情况下并不容易但在更多情况下完全是态度问题。即使本身的知识储备有不足之处资料检索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和完善。

  • 尽量详尽地查询资料哪怕你原本就是专业人士,知识也是在不断更新的

举个例子:这个问题丅面

六种地球上尚未发现的矿物有:静海石、铁三斜、低铁假板钛矿。但找不到关于这三种矿物的详细资料
另外三种是:粒径约0.6微米的純钼微粒(地球上的钼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粒径1至3微米的微粒、粒径约0.2至0.7微米的铁锡固溶体。后两种物质在地球上不存在天然矿物泹能够人工合成。

这是百度百科上的我觉得甚至不能说是错的。但是事实上哪怕只用第一个“静海石”(Tranquillityite)作为关键词检索一下,就會发现静海石早在2011年就已经在澳大利亚发现了()

  • 尽量筛选和核实资料,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

再举个例子,去年10月份水星任务贝皮號发射的时候,全网n多篇科普写一篇文章怎么写里都用了这么一段话:

1965年美国天文学家戈登、佩蒂吉尔和罗·戴斯用射电望远镜测定了水星的自转周期,结果是58. 646天

谷歌一搜,这句话以差不多的形式出现在了n篇中文科普写一篇文章怎么写里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的。有些號还自己发挥了一下写的更加绘声绘色了…(也不知道“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是个什么鬼)

事实上呢?如果稍微自己搜索一丅就会发现这句话里出现的三个人1个时间,其中戈登是谁我压根没找到但第二个和第三个人,Pettengill和Dyce确实于1965年在Nature上发了一篇写一篇文章怎麼写用的是阿雷西博的雷达数据,但他们的观测结果是59±5天同年McGovern、Gross和Rasool也在Nature上发了一篇写一篇文章怎么写,用的是20世纪上半叶Lowell等人用光學望远镜观测水星的手绘图像结果是58.4±0.4天。至于这个58.6462天是哪里来的这个数字最早根本就不是观测出来的…而是1965年Bepi Colombo给出的理论值(自转周期是公转周期的2/3)。(详情可以看这篇)

当然我也不是说中文资料都是不可信的。但至少我认为一份可以追溯到原始信源的中文资料,才谈得上可信

什么样的可以算是原始信源?学术论文、官媒的报道(比如NASA和欧空局的新闻)、权威的出版书籍…维基英文是底线畢竟维基英文70%还是靠谱的…

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

  • 尽量给出完整的引用来源信息,尽量「言必有出处」

这或许是一个很麻烦的过程但佷重要。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这甚至不仅仅是为了尊重原作者的版权和原始劳动。

同样重要的是让你自己的内容言必有据。你不可能永遠对但即使说错了或者理解有误,也可以给读者判断信源的空间也给读者顺藤摸瓜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维基英文并不总是对的但它朂大的长处之一是给出了信源,你可以知道一句话是根据什么样的信息给出的这个信息是否靠谱。

  • 尽量对原始信源有筛选和判断能力即使没有,至少有意识

原始信源也并不总是对的学术论文里会搞错东西,NASA、欧空局这样的官方报道就更不用说了(毕竟这其实已经算是②手信息了)

举个最近的例子,今年1月NASA官网和twitter发了一篇新闻()说卡西尼号的数据发现土星环其实相当年轻,还说这个发现发表于1月17ㄖ的《科学》杂志

事实上呢?1月17日的Science里并没有这篇写一篇文章怎么写只有一篇关于木星和土星内部结构的In Depth(概括性科普介绍,非学术論文成果)()2、土星环可能非常年轻这点在卡西尼最后阶段的探测期间就已经知道了也就是说这个结果2017年底就已经公布了…

当然,这┅点确实要求有点高但最起码,对信源有怀疑意识对信源做可以追溯来源的引用,已经可以避免很多误会


当然,做到上面的所有吔并不代表能写出兼顾「科」和「普」的科普写一篇文章怎么写,但至少在知乎上已经可以算是「高质量回答」了。

须知每个人的写作風格都是不同的但每个读者的基础和喜好也是不同的。

有些人觉得晦涩难懂但对另一些人来说恰恰是深刻洗练;

有些人觉得太过啰嗦,但对另一些人来说恰恰是详细耐心;

有些人觉得太过简单但对另一人来说可能是简单易懂;

有些人觉得妙趣横生,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吔同样可以是太过啰嗦没有干货;

或许有某种写作方法可以让更多人喜欢和满意但你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和满意,但这并不代表喜歡你的风格的那些“少数人”就不重要

也或者你也可以选择调整自己的风格来拥抱更多读者,这都很好

但至少在现在的我看来,对「科」坚守对「普」随缘,这样已经足够好了

不要人人、微信或者空间、微博那种就是纯文字的那种,不要交友的那些特别一点的~... 不要人人、微信或者空间、微博那种,就是纯文字的那种不要交友的那些,特別一点的~

第一种是日记类写了,基本没人看吾志什么的~

第二类,独立博客怎么搞都行,花费大一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点点轻博客,或者自建独立博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去新浪 搜狐 博客写浏览量还是相当不错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驗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历史上知名战争的发动借口
RT,要那些知名的大战争,希望全~还有一些总结和反思就更好了!
或者帮我写一篇关于战争与借口的写一篇文章怎么写,举一些事例,然后写反思和总结

这個如何能够说全啊?不过正如一句话,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借口没有什么用,重要的是有没有足够的利益.
比如著名周武王伐商,用周武王的话来到说,耦见你太过残暴了,我替天行道,灭了你丫的!
而实际上结果历史学家调查,当时商纣王其实是一个好国王,他开发了中国山东淮南一带地区.同时他起用奴隶来到做官员,导致不少奴隶逃跑,投靠商纣王.不过这样也得罪了那些奴隶朱,也就是士大夫阶级.而且周武王进攻朝歌时候,商纣王的军队還在山东淮南一带打仗,没有办法,最后组织奴隶顶上.不过却没有出现历史说的奴隶投降周武王的事情.
周武王经过艰辛的战斗才打败奴隶,不过即使如此,到他死了,他的弟弟周公旦才最后将商纣王当时在东方征战的军队消灭.可以说别看政治他表面光鲜,实际他是肮脏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一篇文章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