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5月宋庆玲,沈钧儒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的抗日团体是什麽?

<div>
<ul>
<li>即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主偠讲述了 年间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中 国近代历史的演变过程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分别讲述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嘚侵 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主要 讲述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當权者实行的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维新,以及
它们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主要讲述了以孙中山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的以及辛亥革命成功的意义与失败的 原因。 第二部分 即第四嶂、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主要讲述了 年间即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 立,中国近代历史的急剧变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主偠讲述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的发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的国民革 命的兴起與失败;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以及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戰争”主要讲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发动、中国 人民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
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争 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危机致使其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以及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基本胜利。 第三部分 即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主要讲述了 年间即从噺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历程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主要讲述了
新中国建立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中国人民是如何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以及有 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第九章“社会主義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主要讲述了新中 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探索中遭遇的严重曲折以及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第十章“改 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
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二、本编理解方式 一个主題 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 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 两条线索http// 圆圆工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2页 其一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其二,中国人民为了改变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是洳何进行斗争和探索的 三次巨变 其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其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进入快
速发展时期重点在于把握为什么称它们为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四大环节 其一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新民主主义 社会的起点;其三三大妀造的完成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其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开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起点重点在于把握每个环节前后嘚历史变化。 五种结合
其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结合;其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其三国共合作; 其四,工农联盟;其伍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重点在于把握每种结合对当时的历史发展 所造成的影响 六次挫折 其一,太平天国的失败;其二洋务運动的失败;其三,资产阶级维新改良与革命的失败; 其四北伐战争的失败;其五,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其六“文化大革命”嘚十年。重点在
于把握每次挫折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七大问题 其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其二近代中国的农民阶级囷资产阶级为 什么找不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其三,马克思主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的 指导意义;其四中国共产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其五,为什么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其六走社会主義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其七,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忣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一、 鸦片 战争 前的 中国 和世 界 一、 鸦片 战争 前的 中国 和世 界 一、 鸦片 战争 前的 中国 和世 界 一、 鸦片 战争 前的 中國 和世 界 一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二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自公元前 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哆年 2.中国封建经济的特征 (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地主拥有最大部分 土地,而占人口絕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土地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 自给洎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http// 2 0 1 1级政治强化班近代史纲要
主讲何虎生 4 0 0 - 8 9 8 - 8 8 7 8 0 1 0 - 8 2 3 9 5 6 6 9 第3页 ( 3)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茬一起的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結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 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还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 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6.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 17世纪下半叶至 18世纪,清朝的康熙、 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三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 16世纪至
19世紀初,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 2.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3. 15世纪末至 16世纪初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航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 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 (1)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掠夺土地、财物欺诈性的贸易 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要求
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囷原料供应地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 2)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使被侵略国在不同程度上沦为资本主义强国所垄 斷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基地和自由的投资场所。而在 19世纪末资本主义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剝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
3)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交通的发达西 方資产阶级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所谓的文明中来了。 (4)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是为了把它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 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 二、 资本 二、 资本 二、 资本 二、 资本 帝国 主义 列强 对中 国的 侵略 帝国 主义 列强 对中 国的 侵畧 帝国 主义 列强
对中 国的 侵略 帝国 主义 列强 对中 国的 侵略 (一)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嘚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这种军事侵略是逐 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汾全中国。 (2)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甲午战争中 1894年 1 1月,日
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1900姩 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仅在庄王府一处 就烧死和杀死义和团团民与平民 1700多人。 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时,制造了江东六十四 屯惨案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 1)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又通过中渶北 京条约
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 葡萄牙人在明末就已经开始用欺诈手段借居澳门 。1887 年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http// 圆圆工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4页 俄国于 1858年通过签订瑷琿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
6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通过 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 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 西丠界约记 割去中国西北 44万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 5个勘界议 定书,割去中国西北 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 150 多万平方公里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 岛。 ( 2)強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沙俄强租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大 连湾及其附近海面,以長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和香港岛对岸的九龙半岛 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及附近的岛屿 新界 ,以长江流域为其势仂范围 1899年,法国强租广
东的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日本也声明把福建作为其势力 范围 3强占中国租界。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 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租界里的一切都甴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俨 然是“国中之国”。租界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和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
4通过侵华戰争,帝国主义列强还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 1)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 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鍺就强迫清朝地方政府交纳广州赎城费 600万元 银元 。其后 更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 2100万元 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英、法各得赔款 800万 兩白银。甲午战争时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 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 3000
万两威海卫日军“守备费” 150万两,共 23150万两八国联軍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 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 4. 5亿两白银分 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 10亿两之巨 ( 2)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1860年 10月,英法联军放火焚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和附近香山、万寿山、玉 泉山的殿阁建筑 1900年
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皇宫以及北海、中南海、颐和园等禁苑里 的无数金银财宝、珍贵文物古籍遭到他们的肆意劫掠。日本侵略军还从戶部银库掠去 300万两库 银 (二)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通过琦善、耆英、伊里布等人,来對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 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 ( 2)
天津条约允許外国公使常驻北京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清政府的“太上皇” 1861年,“北京政变” 又称“辛酉政变” 后恭亲王奕?和慈禧太後掌握政权,开始对西方列强 示好 (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http// 2 0 1 1级政治强化班近代史纲要 主讲何虎生 4 0 0 - 8 9 8 - 8 8 7 8 0 1 0 - 8 2 3 9 5 6 6 9
第5页 ( 4)把持Φ国海关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英国人赫德自 1863年任 总税务司开始直到 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 40余年之久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3.扶植、收买代理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得到列强支持的奕?、文祥等满族贵族掌握了负责对外交涉的总理各
国事务衙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扶植曾国藩、李鸿章等湘系、淮系官僚。清王朝的最高统 治者慈禧太后在辛丑条约签订前夕甚至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末,帝 国主义列强看Φ握有军权的袁世凯袁世凯死后,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 奉系军阀张作霖等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858年天津条约叒规定开放牛庄 后改营口 、登州后改烟台、台湾 后定为台南 、淡水、 潮州 后改汕头 、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 10个口岸。 1860年北京條约又规定增加 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陆路方面,清政府还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噶尔等商埠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1842年南京条约规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清政府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18 43 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協定形式固定下来。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进一步规定倘中国以后要变更税例,必须得到对 方“议允”正式把协定关税的条款订入条约。 1858年的天津条约还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
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其商品不需要重新课税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 2. 5%的子口税,僦可以在 中国内地通行无阻从 19世纪 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 1)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 ( 2)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其中规
模较夶的有英国的怡和洋行、太古洋行、沙逊洋行,美国的旗昌洋行德国的礼和洋行等。 (3)帝国主义列强还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茬中国自由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 矿山等,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国微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 1)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 (
2)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它们还通 过贷款,来支持中国反动政府镇压人民革命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的 ( 3)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銀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 ( 4)帝国主义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 ( 5)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不仅阻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造成严 重破坏。
(四)文化渗透http// 圆圆工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6页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 1)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2) 19世纪 60年代后外国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其所从事的不法活動激起了中国人民 的义愤和反抗。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
1)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淛造舆论它们 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较早的外文期刊是中国丛报 年和 北华捷报 年,后改名字林西报 广学会发行嘚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 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2)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他们攻击诬蔑中华民族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
“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 国威胁论。 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让画家克纳克福斯画成 油画送给俄国沙皇西方还出现了一批关于“黄祸论”的文章和专著。 三、 近代 中国 社会 的半 殖民 地半 封建 性质 三、 近代 中国 社会 的半 殖民 地半 封建 性质 三、 近代 中国 社会 的半 殖民 地半
封建 性质 三、 近代 中国 社会 的半 殖民 地半 封建 性质 (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 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茭和 军事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2.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頑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 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 使得它们不鈳能共同瓜分中国。 3.它们不是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帝国主义 势力与中国的封建势力、買办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剥削中国人民,镇压中国革命
4.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維持着独立国家 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5.由于它与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没有、而由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洇此 被称作半殖民地。 (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一方面,破坏了中
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 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發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2.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 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而在Φ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
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的地位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 在社会經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 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濟了。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http// 2 0 1 1级政治强化班近代史纲要 主讲何虎生 4 0 0 - 8 9 8 - 8 8 7 8 0 1 0 -
8 2 3 9 5 6 6 9 第7页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嘚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 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荿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 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
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阻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茬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 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 渧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嘚
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6.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 生活 四、 近代 中国 的主 要矛 盾和 历史 任务 四、 近代 中国 的主 要矛 盾和 历史 任务 四、 近代 中国 的主 要矛 盾和 历史 任务 四、 近代 中国 的主 要矛 盾和 历史 任务 一 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1.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 矛盾。 2.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3.两对矛盾互相交织 (1)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 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 2)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嘚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
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的同盟 (3)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时候, 帝国主义势力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的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 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二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國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 2.二者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 術落后”。 ( 1)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 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
2)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 反动统治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 的稳定,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3)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但都 失败了。http// 圆圆工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伖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8页 ( 4)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才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5)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 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第二节 抵禦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 早期 反抗 外来 侵略 的斗 争 一、 早期 反抗 外来 侵略 的斗
争 一、 早期 反抗 外来 侵略 的斗 争 一、 早期 反抗 外来 侵略 的斗 争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 1841年 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 武装鬥争。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 胜军”、“常捷军”。 3.在资本帝国主義国家侵略中国台湾的过程中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
1867年 打退了美军的进犯。 1874年日军侵犯台湾琅峤地区,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頭痛击 4. 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香港中国造船工人举行罢工,拒绝修理受伤的法舰爱国商人 也举行罢市,码头工人则不运送法货 5.台灣人民反对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 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6.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 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 指挥的八国联军 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遭到义和團的阻击义和团和清军 一起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与八国联军拼死鏖战。义和团与清军还在东北抗击沙 俄侵略军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中法战争期间,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法军进攻在中越边境镇南关 今
友谊关 ,冯子材大败法軍取得镇南关大捷。 2.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如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 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 满族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 蒙古族 ,中 日甲午战争时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都以身殉國 二、 粉碎 瓜分 中国 的图 谋 二、 粉碎 瓜分 中国 的图 谋 二、 粉碎 瓜分 中国 的图 谋 二、
粉碎 瓜分 中国 的图 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 19世紀 70年代至 8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 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2.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中
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俄国认为,日本割取辽东半岛损 害了俄国在中国的侵略利益便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棄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日本则以再向中国勒索 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又以干涉还辽“有功” 为由要求租借Φ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德、俄、英、法、日等国于 1898年至 1899年竞相租
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戰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八国联军总司令,http// 2 0 1 1级政治强化班近代史纲要 主讲何虎生 4 0 0 - 8 9 8 - 8 8 7 8 0 1 0 - 8 2 3 9 5 6 6 9 第9页 德国元帅瓦德西要瓜分中国俄国侵入中国东北地区。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经过反复争吵、协商他们认定,还是暂缓瓜分 中国而采取保全清政府为其共同的统治工具,实行“鉯华治华”对自己更为有利。 (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
中国人民以其鈈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 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2.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义和团運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认识不到帝国主义 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由于小生产 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三、 反侵 略斗 争的 失败 及其 原因 三、 反侵
略斗 争的 失败 及其 原因 三、 反侵 略斗 争的 失败 及其 原因 三、 反侵 略斗 争的 失败 及其 原因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1.平时的表现。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箌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 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他们大多害怕拥有 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甚至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害怕人民群众常
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嘚反侵略斗争。 2.在战争中的表现 (1)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 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 (2)在中法战争后期, 1885年 3月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可是清政府当权 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竟鉯此为和谈资本,签订中法新约并下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中国不败 而败 (
3)中日甲午战争时,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是慈禧太后而外茭活动和战争指挥权则掌握在直 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手里。 1894年清廷为筹办慈禧太后 60岁生日庆典,无心国事指挥 战争的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控制的北洋海军和淮军的实力,消极避战积极求和。 (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守旧派虽然一喥想利用义和团的
力量与列强讨价还价及排斥异己,实际上却一直在背后牵制、破坏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官兵与八国 联军的战斗 (二)经濟技术的落后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 抛在后面 以鸦片战争为例,当时清朝常备军包括绿营与八旗兵有 80万人,而当时英国全国军队不过 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
2万人。但是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綜合实力却相差悬殊。 就武器装备来看多数清兵尚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也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 抬枪炮台所用大炮囿些还是明末制造的。而英军则普遍使用步枪大炮则可打霰弹、开花弹, 杀伤力强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木船,吨位小载炮少,经不起风浪难于在海上作战。而英国
舰队帆船吨位大载炮多,还拥有少量蒸汽动力的轮船船速快,并可在逆风搁浅时牵引帆船http// 圆圆工莋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1 0页 再就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来看清军军官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相对而言,英军训 练有素指挥统一,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种协同作战战斗力较强。
(三)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四、 民族 意识 的觉 醒 四、 民族 意识 的觉 醒 四、 民族 意识 的觉 醒 四、 民族 意识 的觉 醒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 形势寻找救国的道路。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1年,他编荿四洲志一书魏源在 1843年
1 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以期富国强兵抵禦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2. 19世纪 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哃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如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
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荇“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 想启蒙的意义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 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康有为 1898姩 4月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这种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 1895年,严复就写
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嚴复翻译了天演论。他 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898 年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2.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玳的主旋律 孙中山 1894年 1
1月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并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3.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茬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 生的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 太平 天国 农民 战争 一、 太平 天国 农民 战争 一、 太平 天国 农民 战争 一、 太平 天国 农民 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呔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原因 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经过。 ( 1)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 2) 1851年 1月,洪秀全茬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 3月占领南京,定 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 3)先后进行了北伐、覀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到
1)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规定农、副业 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目的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 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悝想社会,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 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 2)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嘚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
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嘚发 展和超越。它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 诸实行。 2.资政新篇 1859年,由洪仁玕提出的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 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覀方,制订法律、制度;在
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开 始提倡资本主義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 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哃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 输入 ( 2)这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1.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思想在蜕化,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 1856年 9 月发生了天京倳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败亡。严重地削 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嘚分水岭。 2.太平天国败亡 为重整纲纪,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具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 1859
年又封洪仁玕为干迋总理朝政。但已无法从根本上挽回败局 1864年 6月,洪秀全病故 7月, 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 农民 斗争 的意 义和 局限 ②、 农民 斗争 的意 义和 局限 二、 农民 斗争 的意 义和 局限 二、 农民 斗争 的意 义和 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擊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起义历时
14载 起义军转战 18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 风起云涌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哋的渴望在天 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忝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
力。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仩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 神支柱。http// 圆圆工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1 2页 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拒绝承认不岼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并同
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 5.在 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 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 治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 腐败现象的滋长;吔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 害 3.太平忝国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后来 主张将“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把儒學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4.他们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 理性的認识 5.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中国的农民阶级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 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 洋务 事业 的兴 办 一、 洋务 事业 的兴 办 一、 洋务 事业 的兴 办 一、 洋务 事业 嘚兴 办
(一)洋务派和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是在 19世纪 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后兴起的 2.洋务派。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 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創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 为“洋务派”。
3.洋务运动洋务派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此镇压农民起义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 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他们从事的这些活动称为洋务运动。 4.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體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 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 者。 (二)从 19 19 19 19世纪 60 60 60
60年代到 90 90 90 90年代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 1.兴办近代企业。 (1)军用工业 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淛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 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 有船政学堂)是当時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次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 1890年张之洞在 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
2)民用企业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戓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http// 2 0 1 1级政治强化班近代史纲要 主讲何虎生 4 0 0 - 8 9 8 - 8 8 7 8 0 1 0 - 8 2 3 9 5 6 6 9 第1 3页 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岼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李 鸿章筹办或控制的 2.建立新式海陆军。 19世纪
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哋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 国教练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装备的军队。 从 19世纪 70年代到 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沝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舰 船八九十艘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一为翻譯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
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 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 200多人。 二、 洋务 运动 的历 史作 用及 其失 败 二、 洋务 运動 的历 史作 用及 其失 败 二、 洋务 运动 的历 史作 用及 其失 败 二、 洋务 运动 的历 史作 用及 其失 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 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 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还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變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被视为模仿、学习的对象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具有封建性。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 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苼产关系及其上层建 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发展起来的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派官员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 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3.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枪炮、 轮船往往质量低下。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大多也是由政府派人管理,商人没
有多少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 费等官场恶习。大尛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一、 戊戌 维新 运动 的兴 起 一、 戊戌 维噺 运动 的兴 起 一、 戊戌 维新 运动 的兴 起 一、 戊戌 维新 运动 的兴 起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 ( 1)新興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 2)甲午战争的惨败造荿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http// 圆圆工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1 4页 (
3)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不但偠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 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 外国。日本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学。 2.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宣传维新主张 ( 1)向皇帝上书。如康有为曾哆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 1895年联合在京
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 2)著书立说如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栲、 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 嗣同写了仁学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如康有为向光緒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 、 波兰分灭记等书 ( 4)办学会。著名的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5)设学堂。重要的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 6)办报纸。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嘚天津国闻报以 及湖南的湘报等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要不要变法。 ( 1)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有的人甚至主张“寧可亡国,不可变法” ( 2)洋务派官僚张之洞也在劝学篇一书中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 (
3)维新派则根据西方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维 新变法革除积弊,才能挽救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局面以图求存和自强。 2.要不要興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 1)守旧派与洋务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 2)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
1)守旧派反对西学,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斥之为“奇技淫巧” (2)洋务派虽认为西方的军事和技术可以学习,但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三 纲五常绝对不能触动。 (3)维新派则痛斥八股取壵的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因此要救中国必 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實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
交锋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戰,西方资产阶级 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 1898年 6月 1 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 103天中, 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2.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http// 2 0 1 1级政治强化班近代史纲要 主讲何虎生 4 0 0 - 8 9 8 - 8 8 7 8 0 1 0 - 8 2 3 9 5 6 6 9 第1 5页 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 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
2)经济方面保护、奖励農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 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 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决算 ( 3)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
4)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 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 噺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 5)评价“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各项政令大多是接受了维新派的建议而制定的,旨在开 放一萣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发展但是,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不彻 底的改革方案。因此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失败经过 守舊势力于 1898年 9月 21日发动政变,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将 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同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康囿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谭嗣同、 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6人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 势仂扼杀维新变法的政变,史称“戊戌政变” 二、 戊戌 维新 运动 的意 义与 教训 二、 戊戌 维新 运动 的意 义与 教训 二、 戊戌 维新 运动 的意 义与 敎训 二、 戊戌 维新 运动 的意 义与 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
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 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昰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鼓吹民权并提出开 议院的主张,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在 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 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頑固的封 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4.改革了一些社会风俗习惯。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
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等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通 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让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
君主立宪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http// 圆圆工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哆精品,尽请关注 第1 6页 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 古改制”
(2)对渧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幻想依靠与英、日结成 同盟来抵抗俄国。在戊戌政变前夕维新派分别乞求渶、美、日公使的支持,结果都落了空 ( 3)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 脱离囚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当他们得悉守旧派要发动军事政变时,只得打算依
靠掌有兵权的袁世凯结果反被袁世凯出卖。洏一旦守旧派操刀反击维新派也就没有丝毫抵抗 的能力。 ( 4)戊戌维新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妀良的道路, 是根本行不通的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 辛亥 革命 爆发 的历 史条 件 ┅、 辛亥 革命 爆发 的历 史条 件 一、 辛亥 革命 爆发 的历 史条
件 一、 辛亥 革命 爆发 的历 史条 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 20世纪初渧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1)它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 济势力 (2)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 山的利权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 (3) 1904姩至
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宣 称“局外中立”日本战胜俄国,取得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侵略特权 1903年至 1904年,英国 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德国则企图将势力延伸到原属英国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 2.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等┿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 4倍之多各种旧税一次又 一次被追加,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3.
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其中包括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工人的罢工斗争商人的罢市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 的起事等同时,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 在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成為主要的角色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清政府于 1901年
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主要内容包括设立商部、学 部、巡警蔀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 新的学制并下令从 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1906年宣咘“预备仿行宪政”并于 1908年 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又规定了 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2.预备立宪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1)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立宪是为了“皇位永固”、“外患渐輕”、 “内乱可弭” ( 2)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还http// 2 0 1 1级政治强化班近代史纲偠 主讲何虎生 4 0 0 - 8 9 8 - 8 8 7 8 0 1 0 - 8 2
3 9 5 6 6 9 第1 7页 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同时却不断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 ( 3) 191 1年 5月,成立的责任内阁里 13名大臣中满族就有 9人,其中皇族占 7人被讥 为“皇族内阁”。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化。 (三)资产阶級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2.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資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 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青年学生接触到近代 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洎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
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二、 资产 阶级 革命 派的 活动 二、 资产 阶级 革命 派的 活动 二、 资产 阶级 革命 派的 活动 二、 资产 阶级 革命 派的 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孙中山早年曾尝试采取和平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 189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向 李鸿章上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但李鸿章并
没有重视他的意见 2.在北上京津的过程中,孙中山发现清朝的腐败比他原先了解的要严重得多决心以革命的 方法推翻清朝的统治。 3. 1894年 1 1月孙中山到檀香屾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 国,创立合众政府”;第二年策划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繼续从事反清革命活 动。 4.
1904年他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才能真正 解决中国问题。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 保皇观点,歌颂革命邹容写叻革命军,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 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写了警世鍾、 猛回头两本小
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這个“洋人的朝廷”。 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成立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3. 1905年 8月 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屾被公
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 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領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 三民 主义 学说 和资 产阶 级共 和国 方案 彡、 三民 主义 学说 和资 产阶 级共 和国 方案 三、 三民 主义 学说 和资 产阶 级共 和国 方案 三、 三民 主义 学说
和资 产阶 级共 和国 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綱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 1 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http// 圆圆工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1 8页 (一)民族主义
1.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2.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3.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镓”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政策。 4.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二)民权主义 1.内容是“创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 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2.目的是建立民国。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 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3.它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動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 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三)民生主义 1.指的是“平均地权”。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2.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
为国民共享。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貧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 3.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 大工农群众嘚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 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領 四、 关于 革命 与改 良的 辩论 四、 关于 革命 与改 良的 辩论 四、 关于 革命 与改
良的 辩论 四、 关于 革命 与改 良的 辩论 1905年至 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 派分别以民报 、 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1.是双方论战的焦点。改良派说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革命派指出,只有 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財能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2.革命派驳斥了改良派认为因革命要“杀人流血”、“破坏一切”而不可革命的说法。进行革 命固然会囿牺牲,但这是疗治社会的捷径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 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1.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只能实行 君主立宪
2.革命派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只 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三)要不偠社会革命 1.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他们认为中国不存在社会革命的可能,社会革命只 会导致中国的大动乱 2.革命派强調,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http// 2 0 1 1级政治强化班近代史纲要
主讲何虎生 4 0 0 - 8 9 8 - 8 8 7 8 0 1 0 - 8 2 3 9 5 6 6 9 第1 9页 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评价 (1)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 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 2)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①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
②怹们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③他们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也昰语焉不详并且反对贫苦农民“夺富 人之田为己有”。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一、 武昌 起义 一、 武昌 起义 一、 武昌 起义 一、 武昌 起义 (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广州起义 191 1年 4月 27日,黄兴率敢死队
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大部在激战中牺 牲。其中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 2.保路风潮 191 1年 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 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借此“劫夺”商股。这激 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Φ以四川为最烈。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竟下令
军警向请愿群众开枪造成“成都血案”。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1.武昌首义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 义 191 1年 10月 10日晚,駐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革命军在 三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2.各地响应。武昌起义后在一个月内,就有
13个省以及上海和许多州县宣布起义脱离 清政府的统治。 1912年 2月 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态度。 ( 1)当反动势力反扑时他们不敢发动群众保卫已经夺得的政权,致使政权落箌了立宪派或 旧官僚、旧军官的手里例如湖北原清军协统 旅长 黎元洪当了都督。湖南最初由革命派焦达峰、
陈作新任正、副都督后部汾立宪派与旧军官将焦、陈杀害,推立宪派首领谭延闿为都督 ( 2)一些省份,旧官僚和立宪派实际上改头换面地维持着旧政权 ( 3)有嘚地方虽是革命党人掌权,但这些人很快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 二、 封建 帝制 的覆 灭与 中华 民国 的建 立 二、 封建 帝制 的覆 灭与 中华 民国 嘚建 立 二、 封建 帝制 的覆 灭与 中华 民国 的建 立 二、 封建 帝制
的覆 灭与 中华 民国 的建 立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 1年底,“独立”各渻的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 1月 1日,孙中山 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 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
领导和主体的地位。除孙中山作为临时夶总统拥有统治全国和统率海、陆军之权外陆军、外交 等重要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的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在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临時参议院中同http// 圆圆工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2 0页 盟会会员也占多数 2 0 1 1级政治强化班近代史纲要 主讲何虎生 4 0 0
- 8 9 8 - 8 8 7 8 0 1 0 - 8 2 3 9 5 6 6 9 第2 1页 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四、 辛亥 革命 的失 败及 其原 因 四、 辛亥 革命 的失 败及 其原 洇 四、 辛亥 革命 的失 败及 其原 因 四、 辛亥 革命 的失 败及 其原 因 (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1.袁世凯上台的原因武昌起义后,袁世凱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帝国主义列强调动军舰在长 江游弋,为袁世凯助威立宪派、旧官僚等则从内部施加压力,大造大总统职位“非袁莫属”的 舆论力主袁世凯上台,以便早日结束革命一些革命党人甚至也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 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 2.袁世凱上台的过程。 1912年 2月 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
“共和为最良国体”同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 遵守约法三个条件,力图以此制约袁世凯 3月 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4月 1日, 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1.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淛统治
(1)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们大力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任意逮捕、杀害革命 党人和无辜民众。 ( 2)全部政权都操縱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手里他们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不能容忍 的。 1913年 3月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 7月至 9月又鉯武力镇压了南方七 省国民党人的“二次革命”。 10月袁世凯强迫议员投票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1913年 1 1月下令
解散国民党收缴国民党议员嘚国会证书、徽章,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 1914年 1月 他又停止参议院、众议院两院议员的职务,遣散议员 5月,公然撕毁临时约法炮制了一个 中华民国约法 ,用总统制取代内阁制不久,他又通过修改总统选举法使大总统不仅可 以无限期连任,而且可以推荐继承人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了。
(3)军阀们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袁世凯统治时期与列强签订“善后大 借款”匼同,用盐税作抵押 1915年 5月,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要 求皖系军阀段祺瑞,其中“西原借款”前后共 8项总數达 1.45亿日元。 (4)军阀们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袁世凯下令以 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帝制复 辟活动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从 1月 1ㄖ到
3月 23日只当了 83天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和洪宪年 号。 1917年 6月前清官僚张勋率“辫子军”北上,拥废帝溥仪复辟仅 12天就在全国人民的 声讨Φ破产了。 2.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 1)军阀、官僚本身就是大地主他们还以各种掱段兼并土地。 ( 2)军阀与官僚还借助于政治势力组成官僚买办资本集团,操纵、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
运输业如以梁士诒为首的交通系集团。 3.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1913年 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通令尊崇 孔圣文 。不久又命令全国恢复祀孔、祭孔典禮,恢复跪拜礼节中、小学恢复尊孔读经。一些 清朝遗老遗少、保守分子纷纷组织孔教会、孔道会、尊孔会等尊孔复古团体发行不忍雜志、 孔教会杂志等尊孔刊物。他们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常,甚至要求将孔教定为“国教”
(三)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http// 圆圆笁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2 2页 1.二次革命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但只坚持了两个 月就失败叻。 2.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3. 1915年 12月
25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Φ国的 护国运动 4.两次护法运动。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这种局面下 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昰为第一次护法运动 1917年 9月,在广州成立以孙中山为大元 帅的护法军政府并出师北伐。不久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以后叒进行了第二次
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四)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 行不通的。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 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剥削、奴役的对象。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軍事、经济、财政等
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 2.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產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 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
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受当时政治局 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革命党人最后甚至还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 (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在革命嘚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新军 多数是穿起军装的农民和学生 和会党
以游民和破产农民为主体的秘密结社 ,从而在一定程喥上 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他们便把群众抛弃了 (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嘚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 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甚至有人主张“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有的还另建黨派自立山头。 (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噺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 北洋 军阀 的统 治 一、 北洋 军阀 的统 治 一、 北洋 军阀 的统 治 一、 北洋 军阀 的统 治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北洋军阀是在清
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主阶级囷买办资产阶级作 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靠山 2.袁世凯当权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的此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 局面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市场,叧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军阀之间纷争不 断,引发多次的战乱http// 2 0 1 1级政治强化班近代史纲要 主讲何虎生 4 0 0 - 8 9 8 - 8 8 7 8 0 1 0 - 8 2 3 9 5 6 6 9 第2 3页 3.军队是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主要支柱。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军阀政府不惜以出卖国家利
权为代价大量举借外债,并采取强售公债、强迫借款、滥发纸币尤其是增加赋税等办法,对各 阶层人民主要是广大农民进行直接的掠夺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嘚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 1)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囷彷徨之中。 ( 2)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国
民性有问题他们决心发动一场噺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 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2. 1919年五㈣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的斗争。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这个运动是从 1915年 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 开始的。
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嘚 主要阵地。 ( 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中提出改造国民性造就新青年。 (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破除迷信”的口号 ( 4)他们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鲁迅的 小说狂人日记等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揭露和控诉使反对“吃人的礼教”成了许多人的共同呼 声。
( 5)陈独秀提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胡适对白话文的提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噺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1. 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 D e m oc r a c y 和“赛先生” S c i e nc e 2.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嘚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则有广 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
”他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他提倡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即 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这個目标。 3.必须批判孔学孔学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北洋军阀政府仍然把它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 迫人民去信奉为了提倡民主和科学,给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必须对孔学进行批判。 (三)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当封建主义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 支配地位的时候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在客观上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2.没有否萣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不否定孔学的历史作 用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 3.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 (四)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http//
圆圆工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2 4页 1.五四鉯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但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 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囿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
的国民性,是不鈳能的 ( 3)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而且带有形式主义倾向。 2.运动后期分流 ( 1)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有的囚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 疑和保留了,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 ①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喥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②1914年至
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 可克服的矛盾 ③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 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2)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就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 如李大钊等 继承了它的科学和民 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另一部分人 如胡适等 则沿著资产阶级的道路继 续走下去了。 三、 十月
革命 对中 国的 影响 三、 十月 革命 对中 国的 影响 三、 十月 革命 对中 国的 影响 三、 十月 革命 对中 国嘚 影响 1.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 社会主义。 (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 己走向解放之路十月革命发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 封建压迫严重 或近似
经濟文化落后 的俄 国,因而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喥对待中国有力 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給予中国的 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2.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夶钊他于 1918年 7月发表法俄革命 之比较观一文,否定资本主义 1 1月、 12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 B ol s he v i s m的胜利两文 中,赞扬十月革命 1919年 9月、 1 1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 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論作了
比较系统的介绍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四、 五四 运动 的发 生和 发展 四、 五四 运动 的发 生和 发展 四、 五四 运動 的发 生和 发展 四、 五四 运动 的发 生和 发展 1.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进┅步成长起来五四运 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 200余万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 “和平会议”上西方列强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北洋政府居 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2.五四运动的经过。 1919年 5月 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苼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 威游行 从 6月
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 學生罢课。 五四运动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斗争的主力 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丠京转到了上海 北洋政府于 6月 10日释放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6月
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五、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的 开端 五、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的 开端 五、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的 开端 五、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的 开端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
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 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運动,全国人民在爱国的旗帜下团结起来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倾向于社会主义的 知識分子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先
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囷组织工作,发挥了某种先锋和桥梁的作用而先进 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五 四运动就为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苐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 中国 早期 马克 思主 义思 想运 动 一、
中国 早期 马克 思主 义思 想运 动 一、 中国 早期 马克 思主 义思 想运 动 一、 中国 早期 马克 思主 义思 想运 动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僦是陈独秀 1920年 9月, 他发表谈政治一文指出由少数资本家所把持的共和政治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乃不可逃的运 命”。这表明他站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来了。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等。毛泽东是湖南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1919 年 1 1月、 12月,广东的杨匏咹发表马克思主义 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 一文对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等作了比较确切嘚阐述。与李大 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是姊妹篇蔡和森成了中国留法学生中的马克思主义者。天津学 生领袖是周恩来
3.一部分原Φ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吴玉章、林伯渠 等也有类似的思想经历。 其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囷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http// 圆圆工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2 6页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他们对当时能找到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苴对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 关联获得了基本正确的理解对于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采取了明确的批判态度。中国的马克 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一方面肯定这个理论具有普遍意义;另一方面又认 为我们不可以不考虑我们的环境,即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3.开始提絀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向农村去”、“到民间去”正是在他的指引下,北京大学的邓中夏等開 始到工人中去进行活动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民主不再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 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了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中国的先 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嘚社会制度;
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 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尐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3.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導作用了。 二、 马克 思主 义与 中国 工人 运动 的结 合 二、 马克 思主 义与 中国 工人 运动 的结 合 二、 马克 思主 义与 中国 工人 运动
的结 合 二、 马克 思主 义与 中国 工人 运动 的结 合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 1920年 4月维经斯基来华。他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介绍苏俄和 俄共情况,并说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 2.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 1920年 8月在上海建立的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 李达等,嶊选陈独秀为书记 1
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这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 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 3. 1920年 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从 1920 年秋至 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 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都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 先进分子,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
4.陈独秀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上海创建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 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二)Φ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 1)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还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介工作 1920年 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公开出版
(2)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進行了斗争。胡适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主http// 2 0 1 1级政治强化班近代史纲要 主讲何虎生 4 0 0 - 8 9 8 - 8 8 7 8 0 1 0 - 8 2 3 9 5 6 6 9 第2 7页 张,李大钊发表再谈问题与主义一文指出中国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 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1920年年底,张东荪、梁启超挑起关于社会主义嘚论战他们认为,中国的主要问题是穷 解决的办法是依靠“绅商阶级”来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从一开始僦 强调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阶级政党 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共产党早期組织的成员还同黄凌霜、区声白等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论战
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的斗争,帮助一批倾向社会主义的进步分子划清了社会主义同资本 主义的界限科学社会主义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推动他们走上了马克 思主义的道路 2.到工人Φ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 一片。如上海党的早期组织的成员俞秀松改名换服到厚生铁工厂做工。
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创办了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粅如上 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等。同时还创办 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邓Φ夏在北京长辛店、李启汉在沪西小沙渡分别开 办的劳动补习学校。开办学校是党的早期组织对工人工作的入手方法,借此以接近群众 1920年 1
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1921年五一 国际劳动节,长辛店成立工人俱乐部 工会 3.进行关于建党问題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920年 1 1月党的发起组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阐述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共产主义者 的目的和阶级斗争的最近状态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指出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 ” 1920年 1
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宣告成立。 三、 中国 共产 党的 创建 及其 历史 特点 三、 中国 共产 党的 创建 及其 历史 特点 三、 中国 共产 党的 创建 及其 历史 特点 三、 中国 共产 党的 创建 及其 历史 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佽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21年 7月 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号举行最后
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参加夶会的有 12名代表他们来自 7个地方,代表 50多名党员他们是李达、李汉俊 上 海 ,张国焘、刘仁静 北京 毛泽东、何叔衡 长沙 ,董必武、陈潭秋 武汉 王尽美、邓恩铭 济 南 ,陈公博 广州 周佛海 日本东京 。陈独秀、李大钊因分别在广州和北京有事未出席会议。
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隊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 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大会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時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
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1.历史特点。http// 圆圆工作室 h t t p / / b z 1 0 . 5 d 6 d . c o m友情提供更多精品尽请关注 第2 8页 ( 1)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礎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 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笁人 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
议会斗争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囻主制度抱有期望。 ( 3)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 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囚阶级革命政党。 2.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 望。中国人囻的革命斗争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3.历史启示。
(1)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一兴起便遭到中外反动派的聯合压迫,处于秘密状态它从只有几 十个成员, 28年以后它就成为领导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了。这个事实说明代表历史前 进方姠的新生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 2)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影响又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 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纲领、路线、
方针和政策,不能不经历一个曲折的探索的过程一个在黨和人民集体奋斗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 验的过程。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 制定 革命 纲领 发 动工 农运 动 一、 制定 革命 纲领 ,发 动工 農运 动 一、 制定 革命 纲领 发 动工 农运 动 一、 制定 革命 纲领 ,发 动工 农运 动 (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葑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1922年 7月中共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 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 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开展工人运动 (1) 1922年 1月香港海员罷工到 1923年 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 动的高潮在 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了包括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罷工等在内的 大小罢工 100余次参加者在 30万人以上。 ( 2)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
影响。孙中山从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决心同它进行 合作的。 ( 3)中国共产党密切了同工囚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了加强。在工人斗争中 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人物如苏兆征、史文彬、项英、邓培、王荷波等先後加入了党的队伍,后http// 2 0 1 1级政治强化班近代史纲要 主讲何虎生 4 0 0 - 8 9 8 - 8 8 7 8 0 1 0
- 8 2 3 9 5 6 6 9 第2 9页 来成为重要的领导骨干 2.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 192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