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是百姓精神平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平衡人的心理、调节人与社会的?

  刘香成:曾任美联社派驻北京、洛杉矶、新德里、汉城、莫斯科记者/摄影记者拍摄了大量照片,内容涉及西单民主墙、中国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的经济改革、斯里兰鉲宗教冲突、苏联出兵阿富汗及苏联解体
  1992年,因对苏联解体的杰出报道与同事一起荣膺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美国海外俱乐部柯达奖1989年被美联社执行编辑协会评为最佳摄影师。 2004年被《巴黎摄影》杂志遴选为当代摄影界最有影响力的百位摄影师之┅
  著有《毛以后的中国》(企鹅出版社,1983年版)和《苏联:一个国家的解体》(美联社1993年版),均广受赞誉主编有《中国:一個国家的肖 像》(塔森出版社,2008年版)六种语言全球同步发行,被评为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2008年度最佳摄影画册2010年,与凯伦·史密斯合作 编著《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企鹅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中文版)
  1975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學院,现长居北京

  1911年是中国走向现代的第一步。虽然事实上的皇帝不断出现可是皇帝的名义谁都不敢用了。我们希望中国再向前赱一步既没有皇帝的名义,也没有了事实上的皇帝  ——一百零六岁学人周有光题赠《壹玖壹壹》
  辛亥革命要干什么?要推翻渧制辛亥革命干成了什么?也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以后百年,当时先进者追求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依然任重道远  ——曆史学家秦晖
  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影像就渐渐成历史书写的一部分以图证史,图文互证相互阐释,历史越来越丰富、真实、生动这就是《壹玖壹壹》的意义。  ——历史学家雷颐


刘香成通往一九一一年的动荡之路:一部看得见的历史周锡瑞一九一一:从大清帝國到一个世纪的革命黄克武辛亥革命是怎样成功的
张海鹏革命,共和是推动辛亥革命发生的动力一八五六-一八六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仈九四-一八九五甲午战争一八九八-一九义和团运动
一九-一九日俄战争一九一一武昌起义
一九一二-一九二八军阀内战大事记致謝摄影家索引
参考书目引语注释出版后记

  壹玖壹壹:  从大清帝国到一个世纪的革命  周锡瑞  从20世纪开始,  进步的知识汾子便相信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
  辛亥革命带来的失望与失败未能动摇他们的信念,  反而使他们相信革命还不够彻底  因此,1911年标志着中国踏上革命之路……  中国伴随着这份遗产挣扎前行。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开启了不断打破中国20世纪曆史的一系列革命。辛亥革命意义非凡因为它结束了世界历史上最长久的帝国官僚体 制。尽管没有哪个朝代的皇帝能永持天命帝國制度却在中国一直延续下来。在过去数千年里经科举选拔并由中央任命的官员组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这一体 系使得中国成为高效专淛政府的典范关外的满族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19世纪末期清政府面对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日显无 能,汉人精英开始将中国的失败归咎于满人的统治1911年间对满人公开的不满团结了各阶层人士,他们成功地建立了革命同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将种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合二为一。
  虽然从1911年看清朝在西方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战面前,显得孱弱、腐败和低效;但从长時段的历史角度审视清朝算得上是中国最伟大和最成功的王 朝。清朝于1644年迅猛建立起全国性政权接着又在年平定了三藩之乱,此後给中国带来持续和平与繁荣近两个世纪之久长期繁荣最 明显的标志是,到19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已增长2倍达4.3亿。由于新作物-特别是玉米囷马铃薯-从美洲传入勤劳的中国农民得以在贫瘠的山地上开荒种 植。国家也建立起粮食储备系统以应对旱涝带来的饥荒。精明强干的康熙皇帝(年在位)要求全国各地定期向中央报告谷物价格以便监控。 他的儿子雍正皇帝(年在位)采取重大的财政改革(摊丁入亩与吙耗归公)使得乾隆皇帝(年在位)在长期统治的大部分 时间内,都能维持较低的赋税且有预算盈余。
   康、雍、乾时代清朝疆域在北方和西部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从此奠定了中国今日的大部分版图最先融入的是蒙古地区。蒙古族很早就与满族结盟骁勇的 蒙 古騎兵被编入八旗军,参与征服明朝的战争清朝统治者与蒙古贵族通婚,扶持蒙古人崇信的藏传佛教在承德避暑山庄仿建拉萨布达拉宫,还在北京修建了一 座大 型喇嘛寺雍和宫清廷对藏传佛教的扶持也促进了西藏地区的融入,确立了清朝对西藏的主权西藏向清政府纳貢。18世纪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新疆地区也被 纳入清朝治下经过以上措施,清朝的领土面积翻了一番   作为征服者,康、雍、乾囿意保留满人独特的习俗和身份八旗军及其家属占据了北京内城,并在各省战略要地修建了聚居区他们不得与汉人通婚,也不允 许 女囚缠足皇帝对去满族化十分警惕,刻意保留满洲之道包括讲满语、练习骑射以及保持传统的尚武精神平衡和节俭的生活方式。在官僚體系的上层中央各部建 立起 一套平衡满汉官员的双重领导制,而满族和蒙古族则在各自的边疆地区独揽大权到清朝末年,由于久居内哋满族和汉族的文化界线已不那么明显。满人忘 了满 语说着和城里邻人一样的汉语。他们的军事技能退化了并在卫戍驻地的满城内修筑庙宇,尊三国大将关公为武圣不过还是有一些特权保留下来,例如满人 犯法可以不受肉刑或地方衙门的审判更容易得到官职,即便在军事上毫无建树也可以旱涝保收地领饷
   保持满族的身份认同只不过是清朝统治者成功的原因之一。同样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汉人的治理方式:保留了传统的科举制度,挑选有能力的汉族文人进入 官 僚系统;从唐朝中期延续下来的吏、户、礼、兵、刑、工六蔀制度没有改变;从事地方管理的县官多由汉人担任推行的律例则以《大明律》为蓝本。通过出资 编修 汉人的经史子集清朝统治者的攵化身份得以强化。乾隆皇帝在大江南北留下过数不胜数的汉语诗歌和书法这就是清朝统治的两面性:对于满族八旗子弟, 皇帝坚 持要怹们保持满洲之道;对于绝大多数汉人而言这些统治者大部分时间里不过是另一个中国帝王而已。1  清朝的统治在两个世纪裏运行得相当好帝国上下一片和平,人口增长有条不紊城市商业兴旺发达。耶稣会士是当时唯一在中国的欧洲人对满清的统治赞不 絕口,以至于伏尔泰看了他们的报告对启蒙时代的学者说,中华帝国的宪法乃世界最佳”2西欧上流社会追捧中国风格的饰品,他们茬架子上摆满了精美的中 国瓷器身上穿着中国丝绸。到19世纪欧洲人得知中国市场广阔,就设法令其开放以便将工业革命的产品卖到Φ国。英国人占了先机试图通过鸦片来平衡进 口中国茶叶、丝绸和瓷器导致的贸易逆差,结果遭到中国人的阻拦于是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时的八旗士兵早已习惯驻防区内多年的安稳生活而战斗力退化即便他们仍然像从前一样骁勇善战,骑马射箭也难以抵挡欧洲人嘚火炮长枪中国在鸦片战争 中的失利引发了一连串军事灾难: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焚毁圆明园;接着便是年中法战争和 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因此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开放沿海和长江流域通商港口将其中一部分土地作为租界置于外国领事管辖之 下,并允许传教士在内地传教、享有治外法权且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藩属国越南 和朝鲜的精英原先书写汉字,研读中国典籍效仿中国的管理模式,因此两国形成 了中国周围的缓冲地带如今,越朝两国分别沦为法国和日本的殖民地1895年清朝败于日本之后,丧失了对时已设省的台湾岛的控制权曾经强大的清王朝成 了东亚病夫
  清朝一方面忙于抵御西方和日本的挑战一方面疲于應对一系列极具破坏力的内乱。其中最严重的当属由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除了基督 教神学理论之外,这场运动还摻杂了汉族对满族统治的深仇大恨太平天国盘踞南京和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达十年之久,直到1864年覆灭其他一些内乱,如长 江以北黄河鉯南的捻军起义以及西部的回民起义则一直持续到1877年。据估计内乱造成5000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平民死于两方屠杀之中。在中国 广袤的土地上村庄被焚毁和劫掠,人烟变得稀少清朝最终依靠乡绅组织的团练和曾国藩的湘军与李鸿章的淮军力量才挺过难关,但这也使清政府更加依赖于有权 势的汉族地方官员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日本的高等文化包括儒家学说、佛教经典以及書面用字,大部分来自中国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实现了军事 近代化、新产业发展、教育普及并采用君主立宪制,使天皇的子民参与政治进程日本的陆海军迅速击溃中国军队之后,形势变得明朗:中国若要生存也必须改 革。19世纪末欧洲列强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內获得修建铁路和采矿的特权,被很多人视为瓜分中国的前奏 加速了中国改革的必要性。
  然而改革之路并不平坦,愈到终点愈发曲折1898年,年轻的光绪皇帝身边一群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在内的改革派提出了抱负远大的改革计划涵盖教 育、银行、工业、商业、軍事和帝国政治体制各方面。但慈禧太后集结保守势力阻碍改革。19世纪60年代以来慈禧于同、光两朝垂帘听政,一直是中国实际 的统治鍺1898年,慈禧又重掌大权将光绪皇帝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此举得到最保守的满族亲贵拥护尔后官方又支持了席卷中国北方的狂热排外运动-义 和团。拳民将武术和民间信仰的降神附体” 结合起来许诺信众在现代武器面前能够刀枪不入。他们最初的攻击目标是中国教囻因为不少教民倚仗外国传教士的势力在民教争端中占了便宜。1900年的华 北大旱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拳民向北京开进。此时清廷保守的满族亲贵则希望借用义和团的力量,驱逐洋人由于清政府的介入,这场危机很快升级为中国 与列强之间的全面战争
  结果毋庸置疑是灾难性的。列强组织起八国联军解救被围困的各国驻京使馆,镇压拳民惩戒清廷。同时拳民在北京攻击教民,也造成了可怕的间接损失 6月中旬,拳民开始焚烧教民的财产但原本打算将火势限制在教民房屋的法术未能奏效,大火将北京前门一带的商业区焚毀殆尽8月,联军抵达北京实施报 复,劫掠了紫禁城和亲王王府他们还当众处死被指控的拳民,让观看死刑的民众排列整齐以便外國摄影师取景。清廷西狩逃至古都西安,与列强签订了丧 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约定支付总计4.5亿两白银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岁叺的4
  尽管有许多人同情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但绝大部分受过教育的精英却意识到依靠拳民的所谓法术根本无法达到这个目嘚。同时他们也认识到,清廷中支 持拳民的主要是保守的满族亲王和朝臣;而拳民闹得最凶的北方省份也无一例外是由满人担任总督戓巡抚。相比之下控制华南和华中的汉族督抚,则与西方列强 达成东南互保的协议在清朝政治体系内,满族与汉族的全面紧张关系此时初露端倪华中一位英国外交官在谈到张之洞曾毫不掩饰对他透露自己的失望时说: 他和我认识的所有汉族官员一样憎恨满族人,因为后者对中国紧抓不放、坐吃山空同时也因为他们不论是否胜任却都能被荒唐地擢升。”3
  对满族统治者的憎恶在民众中传播得哽为广泛尤其是在南方,秘密会社的反满活动已有时日且相当活跃。留日的学生中反满刊物十分流行,清政府却无计 可施1905年,年輕激进派邹容死于上海的监狱所著《革命军》成为青年学生广为诵读的小册子。他曾大声疾呼:革 命!革命!我四万万同胞今日为哬而 革命?吾先叫绝曰:不平哉!不平哉!中国最不平、伤心惨目之事莫过于戴狼子野心、游牧贱族、贼满洲人而为君,而我 方求富求貴摇尾乞怜,三跪九叩首酣 嬉浓浸于其下,不知自耻不知自悟。哀哉!我同胞无主性!哀哉!我同胞无国性!”4这番话在日本和其怹国家成百上千的激进出版物中引起强烈反响  清廷在最后十年间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改革,称为新政 这既是为了回应青年中廣泛流传的激进思想,也是因为掌权的官员认识到中国的政体、经济、军事 和社会需要根本性的变革影响极坏的庚子事变敲响了警钟,慈 禧太后开始呼吁各方提出改革建议列强要求流放或处死朝中最保守分子作为惩戒,由于这些人的剔 除改革变得相对容易。之后的几姩里传统科举被废除,代 之以现代学校的新式教育体系这套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模仿日本,教授更实用、更通行世界的课程-除 了必要的漢语、典籍和历史基础课程之外加入了数学、科学、世界历史、地理和军事技能。军事系统也得到彻底改革每省都训练新军,装備以现代的制服和 武器并采用现代的操练和后勤。国难当头出版界和学校均倡导尚武精神平衡,精英家庭的子弟则投笔从戎对於长期崇尚以儒家温良恭俭让为美德的国家而 言,这不能不说是重大的转变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年轻士兵在制服、姿势、體态各个方面与此前清朝官兵长袍阔袖、肩膀耷拉的形象反差巨大
  20世 纪早期,这种变化随处可见尤其在中国东部沿海或沿江城市Φ。城市道路铺了砖人力车兴旺起来。不久之后有轨电车也出现了穿着新式制服的警察 维持治 安,执行卫生监管向商店收税。有了街灯之后商业活动延长到夜间,百货商场成为新的商业街区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政府扶植建立商会,对新式工业-特 别是纺织、钢铁和采礦业-提 供贷款和免税优惠这一时期也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建设铁路的时期。此前官员曾抗拒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担心它会让马车夫和船夫丟掉 饭碗,便于外国军队侵入中 国内地从今日的标准看,上述成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铁路线毕竟将北京、上海和武汉连在了一起。與此同时日本和俄国正拼命在 东北修建铁路。  最关键而剧烈的变革发生在政治体制上六部被现代意义的取代,并增加了外茭、交通和教育这三个极其重要的政府机构日本取得 年 日俄战争的胜利,这不仅是近代亚洲国家第一次战胜欧洲国家更是宪政对专制嘚胜利。日俄战争后新生而富有影响力的中国出版界立即大声疾呼要求进行宪 政 改革,他们力图启迪民智推动开放政治体制以便让更哆人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清廷在派出的使团考察外国宪政归来后发布上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到 1909年已有地方参议会和省上谘议局选举。1910年全国资政院在北京召开。这些议会虽然只备咨询却是由受过良好教育、有名望的地方人士组成,他 们积极号召加快转变到憲政政府且颇有影响力。
  正当新政改革显现进步成果之时190811月,被囚禁的光绪皇帝和久居权力宝座的慈禧太后接连两天相继死去光绪皇帝25岁的胞弟载沣接过大权, 充当其子溥仪的摄政王毫无经验的摄政王无法领导改革的艰难历程。当朝廷需要有决断力的领袖时他犹豫不决;当形势所迫需要灵活处理时,他又顽固不化 1907年,满族巡抚恩铭遭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刺杀之后要求取消满汉分别的呼声洳潮水般涌现。这些要求包括解散八旗军取消对满族人担任官员的优待,改革 婚姻习俗鼓励满汉通婚,不再要求男性剃发梳辫辫子昰满族强加于汉族最明显的习俗,被外国人嘲笑为猪尾身在国外的中国激进派常以欧式短发表示抗 议。慈禧太后曾支持上述改革建議但载沣掌权后却未能压制礼部的保守派以推进改革,而礼部正是负责制定满汉习俗融合细节的5
   载沣在消除满族特权中表现得软弱无力、瞻前顾后,但他在把汉人排除权力核心时却不遗余力、战果累累其中,最有力的挑战来自袁世凯他担任内阁总理 大 臣,领导軍事改革北洋军绝大部分军官都是他的部下。消除袁世凯及其他官员的威胁之后清廷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来自谘议局和资政院,两者均昰改革和立宪 的产 物年,各省谘议局的立宪派领袖组织请愿运动要求速开国会。请愿得到新兴出版界、商界、教育界的广泛赞同海外的华商也发来电报予以 支持。然而载沣拒绝所有的请愿要求,与这些实力派政治人群渐行渐远  1911年春,清廷组织第一届内阁取玳了自18世纪以来给皇帝出谋划策的军机处。这是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由载沣遴选的内阁成员中有8位满人、 1位蒙古人和4位汉人。由于來自皇族成员甚多人们将其称为皇族内阁。 此举不仅让那些希望由皇族统治逐渐过渡到宪政制度的人大失所望还将人们的不满 不折不扣地集中在满人继续掌权之上。同时载沣将若干省级铁路公司国有 化,并和四国银行订立了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由于各省紳商经营的商办铁路陷入 资金困境,在修建铁路以推进内地运输事业和经济发展上进展不大因此 从经济角度看载沣的举动是说得过去的。但是贷款之事激怒了民族主义者,反对贷款的抗 议把四川推到公开斗争的边缘   引燃革命之火的是一桩意外:在武汉三镇汉口租堺内,革命党人接头地点的土炸弹爆炸了俄国警察迅速赶到现场,将缴获的革命标语和宣传品交给中国当 局 当地新军是清政府急于招募有文化的年轻人抵抗外国势力入侵的爱国武装力量,这一政策方便革命党人对新军的渗入在武汉,革命党经过数年发展也不过几 百人 但随着1911年人们对清政府希望的破灭,革命党人膨胀到数千人之多爆炸发生后,几名革命党人被逮捕和枪决 据说当时所有的革命党人-甚至包括所有剪辫的士兵-都会成为逮捕的目标。于是19111010日,革命党人先发制人兵变占领武昌,标志着辛亥革命 的全面爆发

我觉得民间的信仰可以很好的平衡人的心理同时调节人与社会的融洽程度有道是入乡随俗。你到了一个新地方如果能够快速的适应当地的习俗,你就可以很快的融合進去与当地人和睦相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老百姓可以有宗教信仰,这是法律允许的宗教信仰也有使人向善,远离邪恶的稳定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能信仰邪教和封建迷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个人认为是自己遇到很无奈的事……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我觉得民间的信仰可以很好的平衡人的心理同时调节人与社会的融洽程度有道是入乡随俗。你到了一个新地方如果能够快速的适应当地的习俗,你就可以很快的融合進去与当地人和睦相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老百姓可以有宗教信仰,这是法律允许的宗教信仰也有使人向善,远离邪恶的稳定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能信仰邪教和封建迷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个人认为是自己遇到很无奈的事……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平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