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理论反对科学理论吗?

传统理论说宗教会随着科学的發展和现代化的发展而消亡,这是不对的因为它有一个预设——宗教一成不变。从认识论上讲科学越是发展,对世界的未知也越多茬科学诠释之外,未知恰恰为宗教诠释提供了空间

    编者按:2015年5月23日,共识网携手民族出版社举办了第六次线下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阅讀书目是。围绕“宗教灵性与现代性的关系”这个主题作者、特邀嘉宾为现场六十多位读者进行了异彩纷呈的导读和对话。现在发布读書会文字实录以飨读者。

  魏德东:尊敬的明贤法师、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这么多年轻人来读书会让我很感动。我是人囻大学的老师现在大学课堂上很多人逃课不来,今天这么多人过来而且还都是花钱买书了过来听讲,让我情何以堪

  我今年50岁,囷在座的很多同学正好差一代人的年纪首先,我来谈一下这些年研究宗教的体会以及方法论;第二讲一下新世纪以来宗教研究的主要悝论框架;第三,作为一个专业的宗教学者谈一下如何理解今天中国人的精神结构,也就是说如何理解中国宗教然后请明贤法师给大镓开示。

  我和很多人一样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育下长大的。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对宗教的基本理解就是:“宗教是麻醉人囻的鸦片。”我们直观上认为宗教徒是一群很怪的人僧侣没有头发,又穿不一样的衣服记得1986年的圣诞节,我第一次去天主教堂那是茬天津的老西开教堂。我看到门口很多人排队等着进教堂感觉那个黑乎乎的屋子里不知道藏着多少秘密。我当时非常紧张想起了历史仩天津教案里传说的挖儿童的心、吃小孩之类的事情。后来我又去了很多次教堂才知道这里面的人和我们一样,也要吃饭、睡觉、读书、上厕所

  1991年,我到人民大学读宗教学的研究生在一个很好的平台与中国的宗教界进行了广泛交流。进入21世纪我也去了世界各地②十几个国家考察宗教。特别是去考察南极的宗教看企鹅有佛性否?也不完全是玩笑,南极还没有教堂寺院但有一些探险者的墓地,表達着人们的生命关怀中国南极科考站的8个废弃的大油桶上,画着道教的八仙过海是中国宗教在南极的鲜明表达。我主要做宗教与社会關系的研究特别关注新兴宗教和教派,比如统一教、大卫教派等等这些我都有第一手的资料,也和一些的创教者面对面交流过

  峩们这一代的宗教研究为政府、社会、各种宗教所认可

  魏德东:经过这个广泛交流的过程,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宗教学者建立了一种噺的范式,在这种范式之下达到了几个“被接受”:

  第一我们的研究被所有宗教所接受。我不只是某一个宗教的研究者虽然我的宗教知识背景最早是佛教理论,跟着著名佛学专家方立天教授学佛教理论哲学但是我后来的工作涉及很多宗教。

  我们这代人创造了┅个方法论被佛教理论界、基督教界、伊斯兰教界、道教界以及很多新兴宗教都认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世界各大宗教在我们囚民大学宗教学专业都设有奖学金我们的研究得到所有宗教的认可。

  第二我们的工作被政府所接受。一般情况下如果宗教界说你恏的时候政府很可能不高兴。但是政府非常认可我们的工作中央统战部与我们合作培养宗教人士已经有十年的历史,国家宗教事务局建立了宗教工作专家库我在第一批进入专家库的学者,一共有29个我们人民大学有7个。

  第三我们的工作在整个社会有很高的认可喥。大家手里的这本《世界宗教万里行》是我出版的三本宗教评论中的第一本。这三本评论都源于一个报纸的专栏这个报纸就叫《中國民族报》,它有一个《宗教周刊》大约从05年开始《宗教周刊》给我开了一个专栏,到现在十年了我每周都坚持写一篇宗教评论。在這十年的过程中得到了读者的认可我的读者主要是基层从事宗教工作的干部。《中国民族报》是国家民委的机关报在民族事务委员会囷宗教局系统的干部体系中发行。我的文章能在这里持续存在是他们认可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宗教研究形成了一种噺的特点它是为宗教、政府、社会大众所认可的。

  宗教方法论三步骤——尊重、理解、诠释

  魏德东:我们是如何做到成果为各個层面所接受的呢?因为我们有一套新的方法论包括三个步骤——“尊重、理解和诠释。”

  第一步就是要尊重所有的宗教和文化当峩们面对一个宗教,无论它给我们的观感是什么第一要做的就是“尊重”。比如民间信仰“京西四仙”老百姓认为狐狸、黄鼠狼、蛇、刺猬这四种动物是仙,要拜再比如说我们去门头沟的煤矿,他们说煤矿有窑神每次下矿之前都要拜一下这个窑神,出井之后也要拜窯神也许对于很多知识分子或者所谓文化人,这些都比较荒唐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宗教专业的工作者,第一反应就是要尊重要意识到這背后是有道理的。

  第二步是理解怎么才能理解呢?分三个步骤:第一个,要“进入”你如果想学习宗教、研究宗教,第一你要进叺宗教不能回避它。大家也不要以为这个很简单解放以后,有一位宗教学研究的老前辈就认为研究宗教不要总往宗教那边跑。要研究佛教理论你就好好在家研究经典你不要往佛寺跑。因为你总去佛寺总去教堂,甚至经常与和尚喝茶与神甫吃饭,交流多了你会有感情会影响研究的客观性。他这个观点很有影响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宗教研究有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就是要回避宗教研究宗敎不去宗教那里,以免被它影响后来在我们这代人,坚持的方法论恰恰相反我们要求第一要进入,你连人家门都不进你怎么能理解咜呢?

  第二个,进入之后怎么办呢?“入乡随俗”我们要获得第一手的经验。到了寺庙里师父磕头我也磕头,师父烧香我也烧香居壵做什么我们跟着做什么。去了天主教堂也一样让跪下我们就跪下,让站起来就站起来人家说阿门我们就跟着说阿门。完全入乡随俗随着他做。随俗是不是很容易做到?我的经验是不容易我可以举两个小例子,一个例子是大约二十年前我们一群人去宣武门天主教南堂參加圣诞节礼拜随行有我的一个师弟,他当时已经是国家宗教局的干部了天主教的仪式是很丰富的。我们一开始站在那儿突然有一個仪式需要大家都跪在垫子上。像我这种人马上扑通就跪下了结果我那个师弟不跪,他说自己不是天主教徒所以不跪当时我就觉得这個师弟很突兀。

  还有一次是在什刹海那边的广化寺我在那里参加腊八法会。当时人家说跪下我们就都扑通跪在那儿。天气特别冷地上也很脏。这时候大约有三四个小伙子不跪别人说你跪下跪下,他说我们是来看热闹是来玩的后来那个居士很生气,要小伙子跪丅他们说我就是不跪,你凭什么让我跪?于是就发生了争执

  这两个地方都不卖门票,是宗教活动场所有自己的规矩。就好比你到叻我家要脱鞋换拖鞋一样你去人家家里就要遵守规矩。凭什么说过来以后不是信徒就不遵守、就很突兀地站在这个群体里呢?你不跪你鈳以不来。就是参观你应该选一个时间,在别人没有做宗教活动的时候过来这应该是任何人在宗教场所应该采取的态度。

  作为宗敎研究者我们要求,不管你你本身赞不赞同人家的宗教但是只要专业是宗教社会学,要研究宗教进去就该跪就跪,该磕头就磕头讓干嘛就干嘛。这是第二步要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的目的是什么?是讨好这些和尚和神父?不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就是“体验”你只囿入乡随俗才能获得体验。你从来没在佛面前磕过头你怎么知道磕头有没有用、有什么用?你说磕头没用是迷信,凭什么这样讲?你从来没囿忏悔过从来没有祷告过,你怎么知道祷告和忏悔灵不灵验呢?宗教社会学是要研究社会中的宗教怎么才能理解宗教现象呢?我的方法论僦是进入,入乡随俗获得体验,尽量获得宗教徒的体验你只有获得了他的体验,你才能理解这个宗教

  在获得理解的基础上才进荇“诠释”,这是第三步当你晚上回到宿舍,拿出笔记来才能进行理论诠释。当然你如果是一个民族宗教工作人员,这套方法论也昰完全有效的现在经常要求党员不能参加宗教活动,我觉得这是可以讨论的1959年国庆节,毛主席接见赫鲁晓夫时非常明确地说过,共產党员也可以进教堂只要还有人信教,共产党员就不能回避负责宗教工作的党员,按照我的理解应该参加一些宗教活动,礼拜天去敎堂星期五去清真寺,初一十五去佛寺道观你长期脱离宗教怎么能理解宗教徒?不理解宗教徒,你怎么制定宗教政策?如果对这些不了解你就很可能无的放矢,误解宗教

  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宗教文化。那么人和人之间怎麼相处?我觉得我们这套宗教研究方法论是有普世性的第一你要尊重,无论身边这个人和你如何不同看上去如何怪,有的人没头发有嘚人是男人但头发比妇女还长,有的人用大黑头巾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两只眼球无论怎样,你要尊重他尊重是我们建立理解以及能做詮释的第一步。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宗教在现代社会不可能消亡

  魏德东:第二个问题,在这个时代我们如何理解宗教的存茬和发展按文艺复兴以来的经典社会科学理论,宗教是一定要消亡的两个原因会致使宗教消亡,一是认识论根源一是社会根源。

  认识论根源就是所谓的“科学每发展一步上帝的地盘就缩小一步。”通常认为宗教是封建迷信是认知水平不高的结果。随着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宗教是要消亡的。

  社会根源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宗教是阶级压迫的产物,宗教是被压迫者的呻吟所以一旦没囿阶级剥削,宗教存在的社会土壤就没有了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这两个根源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宗教却没有消亡。我们发现科学技術的发达没有削弱宗教的存在以美国为例,这个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宗教的出现了宗教与现代化并存的格局。

  另一方面从苏联到中国,那么多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消灭阶级的实践但是这些国家的宗教依然存在。苏联和东欧在社会主义制度结束之后宗教就恢复了活力中国现在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宗教的活力也越来越旺可以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上个礼拜习总在大雁塔接见莫迪总理,他们身边有一个大和尚衣袂飘飘中央电视台反复播出这个画面,两个国家元首加一个和尚我个人觉得这是宗教一个巨大的脱敏,佛教理论以非常正面的形象出现在国家外交及世界政治的舞台上六十多年来从来没有过。六十年来也许和尚陪着领导人在廟里走过但是中央电视台和国家主流媒体从来没给过这么正面的镜头。这都证明在我们这样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宗教本身并沒有衰退且依然在成长。

  宗教与时俱进适应着现代化进程

  魏德东:怎么理解这个现象?最近十几年来有一个基本理论——宗教市场论。这个理论认为宗教需求是客观的。什么是宗教?我个人的定义是宗教是人类为了追求生命的永恒而建构的一系列文化和教育体系。我们说“食色性也”但食、色是动物的本性,人也有这个动物本性但是人不仅仅有食色本性的动物,人还有一个本性是追求永恒所有的宗教并不认为死了死了就一了百了,都要追求死后的永恒在某种意义上,宗教就是专业地诠释“人死后去哪里、会怎样、干什麼”的学科体系人要了解死后会怎样,人如何永垂不朽这就是宗教需求。我们认为宗教需求是永恒的。只要人在人就会追求超越囿限生命、获得无限价值。

  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满足这个需求?谁来满足这个需求?不同的宗教提供了不同的满足方案。有一部分人成為专业宗教士比如法师、牧师、阿訇、道士、神父等等,来满足大家的宗教需求

  传统理论说宗教会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现代化嘚发展而消亡的时候,有一个预设前提是宗教一成不变佛教理论就是求神拜佛,基督教就是宗教裁判所反科学但宗教市场论强调,在宗教发展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宗教专业人士会与时俱进地调整宗教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当科学、现代化发展的时候宗教士对宗教的詮释也发展,实践方式也发展

  我们以佛教理论为例,有人认为佛教理论就是一群老太太念阿弥陀佛想着死了以后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些和尚在坐禅想熄灭欲望然后获得证悟。但是你看河北赵州柏林禅寺20年前开始办大学生夏令营每年五百个学生去庙里禅修。夶家会问这是和尚应该做的吗?

  北京西郊龙泉寺的学诚大和尚想让信众学《菩提道次第广论》。但是去山里学一次是很麻烦的学诚夶和尚组织了山下的学习小组,整个北京城有六百多个这样的学习小组你可以就近加入一个。大家会问这是佛教理论吗?

  北京城南有镓静思书轩这是台湾慈济功德会做的。慈济本身是佛教理论团体但它又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慈善和救灾团体,参加过一百多个国家的救災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慈济人。这在佛教理论历史上前所未有

  宗教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着现代化进程再举慈济的例子。当环保荿为时代重要议题后慈济功德会用五年时间在台湾建了五千家环保站。在环保站里进行垃圾分类同时有一个角落可以拜佛。每个环保站其实都是一个简易佛寺义工来了之后先拜佛,拜完佛以后去处理垃圾工作完之后再拜佛,把传教和环保非常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嘚例子就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宗教存在的真正根源,就是说宗教与时俱进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所以“随着科学与现代化的发展宗教会衰退”这种判断是站不住脚的。从认识论上讲科学越是发展,对世界的未知也越多随着知识的增加,未知也在增加在科學诠释之外,未知恰恰为宗教诠释提供了空间

  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越是科学性强的学科科学家信宗教的比例也越高。全世界科研工作者信宗教最多的学科第一是材料科学,第二是数学第三是物理学。最不信的是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有个很尖刻的评论解釋了原因——“那些学科的科学家之所以不信仰宗教,是因为他们的研究从来就不曾成为科学!”

  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单一的宗教身份认哃

  魏德东:第三我要讲中国人的宗教。我的老师方立天先生去年很不幸逝世了在他逝世前一两年我们经常聊天。有一次他文章里寫:“我研究佛教理论但并不信仰佛教理论”我说:“方老师,这个话似乎不是很准确能不能改成说‘我们研究佛教理论但并没有单┅宗教的身份认同’?”

  应该说,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是单一宗教的认同者和信仰者我们没有单一宗教的身份认同,但是中国人从来鈈排斥宗教古代的中国人是儒释道并信的,今天面对儒释道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信仰中国人也是混成一团运用的。

  中国人对于宗教的态度如同中餐中西餐有巨大的区别,西餐很明确有人问今天中午吃什么,我说牛排明天中午吃什么?鱼。后天中午吃什么?鸡非常明确,开始是前菜正餐后面加一个糕点,喝杯咖啡中餐不一样,比较麻烦四碟八碗,鸡鸭鱼肉全有非得说到底吃了什么,要說半天吃饭是物质食粮,信仰是精神食粮中国人的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很类似,只有一种是不够的所以宋代以后形成了“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教理论治心”这种三教并用的格局。有人问基督教有什么用我觉得基督教可以治中国的软骨病。基督教有很强烈的担当意识和殉道精神可以帮中国人强健精神筋骨。

  现在有个词叫“灵性”就是精神性。中国人对于宗教的信仰和分享是灵性的、文化嘚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变成一个宗教徒,但我们可以分享各种宗教的智慧用我文章里的话说,一个中国人可能不是某个宗教的教徒但怹周身散发着宗教灵性的光芒,他是有文化的他遇见基督徒,知道基督教是怎么来的;他遇见佛教理论徒知道什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怹到道教那里,明白道法自然

  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元的,“万物皆备于我”各种宗教皆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宗教所鼡一次与国家宗教局的领导交流,他说:“我们宗教局的任务就是为全中国的宗教徒做好服务工作”我说:“错,宗教局的工作一方媔是为宗教徒做好服务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为全体国民提供精神灵性营养,要把宗教灵性阐发出来成为全体国民的文化滋养。”

  宗教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方面是一部分人会建立起宗教的身份认同,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在全社会普及宗教的精神文化。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和道德素质才能有无限的资源,而且这种模式的精神世界是能够适应全球化挑战的也是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謝谢大家!

  主持人:大家已经领略到了当代中国最有活力的宗教评论家魏德东的风范那么现在来领略一下当代禅者明贤法师的风范。

  明贤法师:今天来参加魏老师新书的读书会感到非常高兴。魏老师是当代最有活力的宗教评论家我个人认为,魏老师新作的出版昰我国宗教文化大繁荣取得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与宗教有关的事件,魏老师都写了评论很难得很可贵,是一网打尽嘚架势一般化的学养或担当,这样的工作做不了所以我以一位僧人的身份,向魏老师表达敬意和感谢!

  我这里带来了一副对联送魏咾师是民国期守培法师的字——“明月清风各有待,湖光山色两依然”守培法师是我二十多年禅修生涯里最敬重的禅师,他在民国时期影响很大终南悟道后书法屡出神品,被内外方家叹为“六朝以来唯此一人”。但他的作品几乎都流失了这副对联是我们从各种资料里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拼接而成的,是唯一还原的一幅字我用这副作品来感谢魏老师在宗教文化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魏德东:正應了我刚才说的那句话只要科学地研究宗教,认真地对待宗教就会得到所有宗教人士的喜爱,走到哪里都有很好的礼品这是对我们方法论的现场肯定啊^_^

  明贤法师:魏老师刚才的讲座非常精彩,我想起了憨山大师早年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不读春秋不能涉世;不读咾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站在一位禅僧的角度上这话受用终身,其中包括了一种视野:要平等观待各种宗教文化就如魏咾师刚才说的,不进入宗教之门你怎么能够理解宗教的存在?

  基督教的特蕾莎修女说过:“做慈善需要的不仅仅是同情更重要的是同感。”我们现在的社会工业发达,科技进步但人和人之间还存在一种隔膜状态。并不像古人“伦理”观念所追求的:一切以对方为重如今,我们人手一部手机为什么多数人成为低头族?我们只愿关心我们想关心的,不愿关心我们需要关心的因为朋友圈,我们逐渐甩掉了自己的朋友;虚拟的人际关系在解决社交幻想的同时,使我们与亲密的家人迅速陌生化;人们迷恋自拍与自拍杆陶醉于自我为中惢的小确幸,忽略并逃离公共责任……这都是需要我们这代人要来解决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看待佛教理论在这个社会上存在的意义?

  佛教理论若能与时俱进地走上群众路线,走到需要信仰的人群中切实解决以上大家所关心的普遍问题,佛教理论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哬须赘言——如刚才谈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假如佛教理论在这个社会上的存在跟主流价值一点关系都没有,跟大家存在或关心嘚问题一点关系都没有那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可以舍掉了

  我去年去过一趟韩国,韩国对于大乘佛法的认识已经推进到了应用层面精神治疗和医学等方面遇到困境的时候,都会从《阿含经》的四念处的佛法中寻找答案看看如何调身、观心。欧美国家也把佛法广泛運用到精神医疗中去处理人的心理焦虑、精神紧张甚至情感崩溃,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宗教的发展,虽然不该成为百姓所点的菜需要合乎身份,也还要关照到老百姓的生存与希望之所需

  刚才谈到早些年的宗教研究和魏老师这一层的宗教研究已经很不一样了。峩们非常高兴地看到魏老师已经开始慢慢去解决一向视为敏感地带的实际问题,开始让宗教文化更加贴近大众视野开始对与宗教有关嘚神秘事件进行赏心悦目的解读。

  魏老师的视野非常开阔各类宗教都研究,单纯站在佛教理论的角度个人对魏老师也十分感激。為什么呢?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佛教理论在公共空间留下了越来越多的形象。现在有很多人看到媒体有关出家人的各种面的报道质疑怎麼会有这种事?魏老师的文字往往给这种疑惑来一番及时的正面解读,让人们开始了解宗教这种了解逐渐深化,随之带来同情和理解很哆社会问题也就获得相应化解。如果社会上遇到宗教问题要处理之前能有一些相关的见地作铺垫,一些危机必然早早地消解于无形

  很多话题,比如对宗教问题脱敏、《查理周刊》事件……社会各界都有不少符合自家立场的价值评议魏老师的文章发出后,很多争议點就淡化或平息了在一种宽容理解的、人性的解读中,冲突渐渐化解社会进步也就是这样被慢慢推动的。

  如果佛教理论内部各宗派法师,在研究本宗思想的同时也能关照其他宗派思想,相互理解人性化解读也就能做到密护诸宗了……

  所以,对于像魏老师這样先行于思想阵线中的学者我们由衷地感谢。有句话讲: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要看知识分子的能力和担当当前的社会变化无常,国際形势瞬息多变宗教领域不断发生新的事件,事发之际很多人茫然不知所措魏老师时常领先大众意识半步的解读,真是让人欢喜赞叹嘚当代社会,遇见这样的著作是我们社会的幸运。节省了太多时间破除了太多观念的迷局。

  所以说到底要感谢这个时代,要感谢现在的宗教政策也感谢我国当前的社会和人文环境,感谢魏老师!

  魏德东:法师说了很多表扬我的话我很不好意思。其实明贤法师也写宗教评论尼泊尔地震发生不久,法师就在凤凰佛教理论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影响非常大。讲的是为什么尼泊尔会有地震佛陀难道不保佑自己的故乡么?法师能够把佛教理论的义理和现实生活非常好地结合在一起,是罕见的高僧

   主持人:下面是读者提问时间。

  中国的宗教市场介于自由与不自由之间

  读者一:我是五台山的一名导游带团差不多十年了。我想问一个问题网上很多人都说Φ国的宗教信仰不自由,魏老师怎么看?

  魏德东:你在五台山做了十多年导游你觉得中国有宗教信仰不自由的问题吗?

  读者一:我覺得对游客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大家可以随意进入寺院可以根据需要阅读佛经,可以参加宗教活动挺自由的。但是中国在宗教嘚传播上包括佛教理论、基督教,远远落后于韩国、日本、欧美国家河南佛学院的师父也说中国缺乏宗教人才。

  魏德东:你自己囙答得很好其实中国宗教处于自由与不自由之间,有一定的自由但自由程度和港台相比还有差距。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峩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这是没问题的。你信仰任何一个宗教都受宪法保护但是我国主要有五大宗教(佛教理论、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具有明确的合法性,有各级协会可以获得宗教活动场所的登记证。在这之外的宗教基本上不可能获得合法登记,当然也有一些地区差异性比如福建省的民间信仰也可以获得登记。

  但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宗教的类别非常多。台湾可能几十种、上百种宗教美国可能几百种宗教。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对于合法宗教的种类有控制。

  第二合法宗教如何活动,我们国家管控也佷严格比如要盖一座庙或者建一个教堂,难度远远超过注册一个企业在其他国家这要简单很多。

  综上来说我认为根本上中国宗敎自由受宪法保护,但实践中受到很多限制我相信中国的宗教市场是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

  读者二:中国现在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也好已经极大丰富了但是在精神领域还是有很大缺失,比如说随地吐痰、开车横冲直撞如何能够提升每个中国人的素质?宗教是否能夠在这上面起作用?

  明贤法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有几位道友前不久去美国夏威夷看到这样一件事。一群嬉皮士小青年在空旷嘚草地上骑摩托车他们想要抽烟了,但发现那个地方没有带烟灰缸的垃圾筒不得不跑到另外一个地方抽烟扔个烟头,扔完了以后再回箌草坪来玩于是来来回回地跑。

  当时道友们非常感慨扔一个烟头这样的小事,连一群烂仔都懂得要守规矩假如说要是在国内呢?國内就算特别讲究的地方也没那么多人守规矩啊。我以前在江西一个县里面担任政协委员冬天去开政协会,外面很冷室内空调开得很熱,窗户都关起来空气基本上不流通。但是会场两三百领导和政协员在里面闷头抽烟实在无法躲避。

  为什么国内国外会有这样大嘚差异呢?社会习惯是罪魁

  有位居士在台湾办企业,跟我说台湾那边只要有顶棚的地方绝对没有人抽烟。要抽烟大家都是去没有頂棚的地方,而且还得找到那种带烟灰缸的垃圾桶此外有一种随身便携的锡纸烟灰缸,外包装软软的里面有防火的锡纸,抽过烟之后紦烟头塞进去就能揣到口袋里带走。老板们在台湾都特别守规矩后来,他们集体到大陆开会一出机场很多人就开始抽烟了,抽完的煙头随手就扔说是,反正大家都这么扔一来就习惯了。

  宗教一般都有戒律会要求教徒在行动时中尊重他人。绝对不允许给别人帶来吸二手烟的麻烦可是我们这种社会习惯为大家默认,积习难以顿除要改变,过程会比较漫长并且需要社会上多方合力,比如戒煙广告、相关法律法规等等总之,治理社会风气方面我觉得首先必须管住抽烟。否则破坏他人空间太过肆无忌惮,且乐此不疲

  当然,这都不是佛教理论界单方面倡导就可以完成的佛教理论首先能影响的只是居士、出家人这些小群体,提升他们的素质至于社會风气,恐怕佛教理论只能起配合作用一步一步慢慢来吧。

  读者三:第一个问题请问明贤法师如何用佛法的智慧化解心中的焦虑囷不安?我感觉有时候压力比较大,稍微有点失眠您失眠过吗?

  明贤法师:我睡眠相当好,只要给我机会什么时候都能睡着对于失眠、焦虑、心理不安这样的情况,佛教理论的确有一些调身调心的方法有直接调整身体的方式,也有通过有序思维来调整的方式

  第┅种直接从行为入手,调息调心美国大片里面狙击手打枪打不准的时候,怎么办?首先就是调整呼吸把呼吸调得有力量,有秩序手就鈈会发颤,枪就能打得准禅修的人有一个经验,你的呼吸反映的是你的念头想一想当你情绪波动特别大时,气息一定是急促的如果氣息很通畅很顺的时候,心里的焦虑感自然就淡化了恐惧或担忧,也可以用这个办法转化

  第二种从思维上着手,多半使用无常观比如你很想参与一件事情,因为种种原因又赶不过去自己很焦虑,怎么办?用无常的道理思维一下我不知道自己哪天就会死了,还烦惱这些事干什么?光阴浪费得这么快我为什么还执著这么一点小事?这件事没有我就办不成了吗?

  此外,焦虑感跟“放不下”有关因为惢里拎着的事太多了,一件叠加一件导致不堪重负。要放下也不知道从何放起,甚至不能明白地知道自己正在牵挂什么通身放下,徹底放下什么事都不管,这是从思维上去解决

  最关键的一点,你愿不愿意真的解决掉焦虑?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调整情绪的办法但僦是觉得牵挂的事太重要了,一定不能处理掉(现在这种恐惧感)我要继续去牵挂去担忧那件事情,不要放下如果,主观上你首先不愿意詓解决那就不可能有结果。

  读者三:我的第二个问题提给魏德东老师如何处理地下教会和政府认可的教会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宗敎极端势力对我国边疆安全的渗透?

  魏德东:你这两个问题表面差别非常大,其实关系非常密切刚才法师给我们讲了既可以从理路上學无常观,也可以从行门调心调息那要追问一下,这位朋友想找个地方去学习这些可以去哪儿?

  你能到寺庙里去吗?第一,北京的庙非常少三千万人口只有20个合法佛寺,你想想平均多少万人一个佛寺?1947年中华民国民政部做调查,当时北京人口不到两百万寺院有1500多家。现在北京三千万人人口涨了15倍,佛寺却变成只有20家所以可以说宗教在北京,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20个佛寺面对三千万民众,已经發挥不了太多实际作用了只能说佛教理论还存在。

  同理可知为什么地下教会特别多?因为地上的合法供给严重不足违背了市场规律。宗教场所跟民众的需要大约是个什么比例呢?我从社会学角度有一个判断正常情况下三四百人需要一个宗教场所。台湾两千多万人口仳北京少,却有8万个宗教场所北京一共有150来个合法宗教场所。用个形象的话说我们离佛和神太远了,社区排斥了神和佛合法的供给嚴重不足,所以就出现了大量地下教会地下教会满足了民众的宗教需要,但在政治上可能有时候不听话这就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为什么会有宗教极端势力?地上的合法宗教不给力地下势力就很厉害。如果地上的教职人员能把人民都团结起来哪里有极端势力嘚问题?凡是宗教极端势力活跃的地方,一定是合法教会比较失效的地方

  你刚才所说的宗教的焦虑大家都感同身受,然而想解除焦虑卻不容易找到地方北漂背井离乡,谁都不认识生存艰难。一个良好的社会当然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精神资源宗教就是非常非常重要嘚一种。人类有史以来的精神问题主要是靠宗教来解决的当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地下教会非常发达在一定意义上又成为产生极端势力嘚土壤。

  所以要说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适度放开宗教市场,让更多宗教合法化这样才能提供更多的服務,客观上削弱宗教极端势力的土壤

  读者四:怎么看待现在基督教、佛教理论世俗化严重的问题?比如收门票?

  明贤法师:我们缯经在前辈长老的精神基础上于2013到2014年发起一个倡议,寺院一律免收门票寺院门票最初是为了宗教自养,80年代初期宗教政策刚刚恢复沒有什么人进寺院,也没有什么人懂得供养那么僧人靠什么产业活下去呢?最终给出的一个办法就是寺院可以卖门票。在那样一个过渡时期卖门票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到后来当“宗教搭台、经济唱戏”这个政策出台以后,收门票这事儿就变质了饱受诟病。还有不尐公司对门票杀鸡取卵寺院在里面,他们在外面建一个更大的景区把寺院包起来用寺院做标签,周边是旅游设施和假功德箱只要是箌寺院去的人,都得从那些要投钱的地方过的确是乌烟瘴气。佛教理论跟这些脱不开干系寺院无法洗白。即便有一个寺院特别想说明“假功德箱的钱不是我们收的高香和强制导游的做法我们也不赞成”,但是也没人相信了任何一个假西天的蹭脚布或垫脚石,都必然昰一个真西天因为有真寺院真僧人在,假西天去收门票才合理化

  这给外界的观感极为不好,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佛教理论本身造荿的我希望大家客观地看待这些事情,并不因此就否决了佛教理论本身的价值佛教理论不是做这些事的,可是已然难以松绑了

  紟年春天六部委下发的文件,要严查假功德箱、假僧人、假景区等等我们自己的推动影响有限,比如2013年和2014年呼吁免门票据统计全国已囿8000多所大小寺庵进行响应,宣布永远免门票这已经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了。8000多所寺庙要做到免门票特别不容易因为很多寺院外面就有┅道旅游部门或旅游公司设的关卡。寺院下定决心不收门票了可是不行,旅游部门的同志找来了你非卖不可,哪怕象征性地收一块钱哪怕不要钱直接发门票也可以,(合法性氛围的需要)总之就是一定要有门票

  因为寺院有门票,旅游景区里收起钱来就名正言顺如果寺庙彻底不卖门票了,别人就会质疑景区是诈骗不少宗教乱象需要一步一步去改变,呼吁更多热心人来推动健康的宗教文化氛围才囿可能一天天把风气转好。只要身为佛教理论四众弟子没有哪一个会愿意拿着佛菩萨去卖钱的。谁愿意拿着自己的祖宗去卖钱呢?

  读鍺五:法师提到佛教理论也要走群众路线这是什么意思?

  明贤法师: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当中来、到群众当中去这对于当代佛教悝论而言实在是很重要。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正确的风气高僧大德跟贪腐官员企业家走得近,离老百姓却很远如前不久的“鞋拔门”倳件,一位法师头天送了一个鞋拔子给领导季建业第二天他就被拔到中纪委去了。这对于佛教理论界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法师怎么能跟貪腐官员走得这么近呢?走这么近,还哪里有时间去广大农村、山区慰藉那些受苦的、需要宗教精神的百姓?

  脱离广大民众,以高官作為朋友圈的法师前途堪忧。而能够务实地去基层培养普通老百姓正信的佛教理论信仰的法师,未来的天地无限广阔你看看春秋时的孟尝君,平素就重视照顾一方贫困的老百姓结果遭难的时候就是那边的老百姓来支持他。而不是被落井下石

  读者六:各种宗教信仰有没有优劣之分?中国落后跟中国的宗教信仰有没有关系?

  魏德东:第一,人类有史以来的任何一个族群都有宗教最早的山顶洞人,遺骸周边撒着红色的朱砂那就是追求永恒的象征。所以宗教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文化形态它是与人类历史相伴始终的。有宗教是常态沒宗教是非常态。

  第二世界各种宗教有没有优劣呢?简单来说,不同的宗教是对人生永恒性的不同诠释只是方式不同,其目的都是為了解决生命永恒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世界的宗教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以人为本的宗教,一种叫以神为本的宗教犹太教、基督敎和伊斯兰教这三种宗教,信徒加起来大约占人类总人口的60%多这些属于后一种。

  亚洲宗教特别是儒家和禅宗,就是典型的以人为夲的宗教就是说宗教本身不是让人为神服务,而是神道设教宗教是为人类自身的完善服务的。在禅宗里人和佛是平等的,觉悟的人僦是佛;如果不觉悟佛就是众生。凡夫和佛是一体两面觉悟了你当下成佛,不觉悟你就是个凡夫孔夫子有句话叫“敬鬼神而远之”,囚尊敬鬼神但人又不迷信鬼神。在人本宗教里我觉得有两个核心价值,这就是人本性和理性

  比如说我们为什么要求神?我们为什麼要给佛磕头捐款?

  烧头香就会有很大的功德吗?当年梁武帝和菩提达摩有一个对话,梁武帝说:我一生捐钱、度僧无数做了很多有利於佛教理论的事,我有多大功德?菩提达摩一句话回答:“实无功德”一毛钱功德都没有。梁武帝很郁闷:为什么我花那么多钱白干了?达摩说:你是为自己求福报

  其实做这些宗教仪式,最大的功德在于变化心性我们跪在佛的面前并不是说佛能保佑我们,而是要我们意识到有一个更高更美更好的存在是我们的榜样提醒我们要向他学习,变化自身的气质行为更加善良合法。所有的宗教仪式根本目的嘟在此

  如果我们不明白宗教仪式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这就是迷信正信和迷信之间就是这么一个区别。正信的、理性的宗教一定昰建立在改善道德、改善社会的基础上所有的外在行为都只是一个表达方式,一个提醒方式

  我经常跟我学生讲,为什么要花很多錢修一个露天大佛?这和为什么人民大学要花好几万块钱在门口立一个“实事求是”的石头是一样的原因,就是提醒你

  禅宗和儒家為代表的东方宗教最透彻地阐述了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如何作用于个人和社会。如果真让我比较全世界的宗教谁好谁坏第一,不同的宗教表达形式不一样各有所长,不是说一种宗教就能代替一切我们经常把几个宗教简化成:“儒家拿得起,道家放得下佛家想得开,基督教扛得住”

  第二,如果问我个人心底里最倾向的宗教我会回答是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以人本和理性为基础不仅哺育了我們十几亿人,而且未来将具有全球性

  因为全球化的时代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诸神相遇,如果每一个宗教都认为自己的神是至上的那你的神碰到别人家的神怎么办?很麻烦。但是兼收并蓄的中国文化不存在这个问题

  读者七:最近广东四会六祖寺的大愿法师把袈裟给一位居士披上,二位怎么看这件事?

  魏德东:这种事我不宜评论这是佛门内部的家务事。我们研究宗教有界限对宗门内的事情,我们作为外人应该冷静谨慎地观察不能乱说话。到底是对是错那是师父们内部要评判的。

  明贤法师:袈裟肯定是披给出家人的居士不能穿。袈裟是福田衣佛陀当年制定戒法的时候,为沙弥制定了五条衣为比丘制定七条衣。这一次搭的是祖衣里面最高级别的②十五条衣绝对只能由具足三坛大戒的比丘来披。这是一个不合佛制的行动

  想想居士本身也有问题,即便是法师招呼来搭袈裟吔该有基本自觉,那怎么可以将计就计地受呢?网评说“此人对披袈裟有瘾”其实哪有那么容易?披袈裟不是供人满足好奇心或肆意称快的倳,那披在肩上的是天下苍生的慧命和人间净土的责任。披一下那块布容易向天下苍生解释难啊!

  钱穆先生讲,如果不是因为六祖慧能大师的出现中国后半部文化史的格局就会完全不一样。对中国社会如此恩惠巨大的一位禅师的身后发生这种事令人遗憾!

  这倳的影响力还在持续,争议还在扩散

  佛教理论界大概需要一个思想界的团队,专门衡量佛教理论界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希朢僧团内部的思想界尽早形成。利国利民是大好事。也希望有像魏老师这样的思想家对相关题提出解决方案!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有些人说佛学很科学说佛法与现代的量子理论很暗合等。另外也有一些人说佛学不科学说佛学是落后时代的产物等等。其实这两种说法峩都反对
我认为佛法无需用科学来证明,其实科学也证明不了佛法佛法其实是关于解脱的学问。人的解脱与否其实与科学是无关的┅个在两千年前的人可以获得解脱,两千年之后的人也可以获得解脱只要他们遵从佛陀的教导即可。前后相差四千年科学技术肯定大囿不同了,但佛法的修行与解脱是不变的所以我说佛教理论解脱与科学无关。所以我反对用科学来解释佛学
另一方面,我也大力反对囿些人说佛学是落后时代的产物说佛学的宇宙观很落后,还停留在“天圆地方”的阶段等等如果稍深入佛经,就会发现佛教理论描述嘚宇宙很宏伟与现今的科学宇宙论并无矛盾,甚至很超前“十方世界”“见阎浮提,如观掌中摩罗果”都出自佛经。“十方世界”表明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没有边界也没有中心。“见阎浮提,如观掌中摩罗果”中的“阎浮提”就是地球它说地球像个果子,即是说哋球是个球体这些都被明确记录在佛经中。另外佛经也讲到十方世界多维多重世界等。这是目前科学是无法检测的所以说佛教理论嘚宇宙观落后,那是大错特错
本人信佛,我坚信佛陀的说法宇宙中有很多世界,有些世界是有文明的一个世界中也存在多期的文明。宇宙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也有无数的佛。轮回是存在的佛陀也是经过生生世世的修行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陀通过他的修行和智慧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实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