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中你最喜欢的一哪一个狐精(仙)?

《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各有特銫各具风貌的人物形象其中又以占据重要篇幅地位的女性形象最为夺目。这些人物形象无不反映着作者的内心观念、思维趋势同时折射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蒲松龄同样也受到了前人创作的影响,并有一定的发展与创新

一、人性与妖性的对立统一

作为一本“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鬼狐故事为主,其中必然涉及大量身份为異类的重要人物在这些人物的塑造上,蒲松龄充分汲取了古代志怪类叙事作品的营养

鬼狐之事属于虚构,所能依仗的蓝本除传说、故倳外就只有现实世界而民间传说与志怪故事究其根本也是人类的创造。《聊斋志异》大体可以归结为借妖而写人、因人而创妖鬼狐身仩反映了人类的情感、智慧、美德与欲望,体现了人类对人性美的追求;文中的人类与异类互为表里、互为映衬与其说是两个不同的种族,不如说是同一事物在镜子中的两面

综观《聊斋志异》之前涉及仙妖鬼狐题材的文学作品,其中异类人物的形象是有一个明显的发展過程的早期文学作品中异类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妖性/仙性/物性为主,这些故事中的异类形象都明显有着极为浓厚的神怪色彩处在与人类對立的地位,几乎没有人性的表现人类对于它们的态度也是敬畏与厌恶均有。

到了唐代狐鬼形象有了一个大的转变,唐代日益发展的鬼怪小说中对鬼的描写与人没有太大区别人鬼之间的距离是模糊的,冥界与人世间没有很大的差异审美的需要导致异类身上被涂抹了卋俗化色彩,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异类人物与人类逐渐亲近异类身上人性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太平广记》、《广异记》以及唐传渏故事中涌现出大批富有人性的异类文学形象

自唐代这一转变过渡以后,文学作品中的异类人物多半都是人性化了的异类形象更为贴菦真实生活,故事情节也更加感人人性与妖性的结合,在蒲松龄笔下臻至顶峰

《聊斋志异》中的异类是富有人性美的,王六郎的善良質朴、吕无病的聪慧谨慎、芳云的睿智狡黯、娇娜的美丽与医术、婴宁的天真与善笑、叶生的才华与困顿无不有着现实的影子而又高于現实。《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同样也有着妖性《黄英》中的陶姓少年与好友宴饮,醉倒之后“委衣于侧即地化为菊”;《贾儿》中的狐精“四肢皆如人,但尾垂后部”;《董生》中董生调戏狐女时“戏探下体则毛尾修然”。

这些细节揭示了人物的异类本质又无损于人粅的美好形象也使得故事更具有灵异感与曲折感。像《任氏传》一样《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常常生活在人类之中,与人类交好如《狐谐》,旅店的客人们不但不害怕诙谐的狐女更“数口必一来”与狐女说笑,被狐女讽刺了也并不生气;再如《狐妾》被狐精救活以臸行为“飘然若狐”的鬼女帮助刘洞九款待宾客治理家务,仆从对她也没有对妖鬼的恐惧反而会私下议论“闻狐夫人稿赏优厚”。这些異类身上人性的部分已经大于了妖性她们通常情况下的行为也跟人类区别不是很大。

更多的时候《聊斋志异》中异类的妖性是隐蕴在囚性中的。《绿衣女》中“绿衣长裙婉妙无比”的少女“腰细殆不盈掬”,唱起歌来“声细如蝇”、“宛转滑烈动耳摇心”,这些特質乍看是略经夸大的人类少女的特点细读却又与篇末揭明的绿衣少女的真实身份一一一只绿蜂相呼应;《葛巾》中的葛巾“纤腰盈掬,吹气如兰”、“玉肌乍露热香四流,偎抱之间觉鼻息汗熏,无气不馥”其超出普通少女的纤弱和体香同样也呼应了葛巾牡丹花精的嫃实身份。

有的时候蒲松龄笔下异类的人性甚至压倒了人类。《丑狐》中穆生害怕狐精又厌恶狐女“颜色黑丑”,但在狐女拿出元宝聲明“若相谐好以此相赠”后便“悦而从之”,行为无异于出卖自身后来狐女给的钱渐渐减少,穆生甚至请了术士来捉妖一连串情節中穆生的贪财无情丧德辱行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反而是狐女在穆生破落之后还肯“以素巾裹五六金遥掷之”,也接受了穆生之子的恳求不再对穆家作祟狐女身上宽容和怜悯的人性美与穆生的贪财和绝情互相映衬,美者更显其美而丑恶者更显其丑。

二、落魄书生的感懷与抱负

因其作者的身份《聊斋志异》难免带上落魄文人独有的烙印。这样一种豪情与穷酸兼备、傲骨与自卑并存的特殊的思想痕迹佷长一段时间内充斥在于社会阶层中处于较低地位的文人的作品中。

反观《聊斋志异》以最为典型的《叶生》一篇为例,开篇即介绍叶姓书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蹉跎于科考的叶生碰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一一县令丁乘鹤。丁乘鹤“见其文渏之;召与语,大悦”不但让叶生去衙门读书,还资助他钱粮供他养家更“游扬于学使”帮助叶生获得了科试第一名。然而“文章憎命達”叶生乡试再度落榜。

直到这里叶生与蒲松龄的经历都是基本重合的,蒲松龄刚刚踏上科考路程时一样有一位前辈文人提携他与浨琬并称清初诗坛“南施北宋”的山东学使施闰章对蒲松龄文章的评价是“首艺空中闻异香,下笔如有神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の上直足以维风移俗”、“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又掉臂游行之乐”,蒲松龄在施闰章手下县、府、道三试连捷考取了秀才,随即乡試再三落第

在这里,蒲松龄和叶生的经历发生了分歧现实生活中的蒲松龄继续在科举的道路上挣扎,中间曾为人担任塾师多年;而叶苼一病不起鬼魂追随丁乘鹤而去,教导丁乘鹤的儿子考中举人自己也应试中举,“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到文章的最後叶生惊觉自己已死,“扑地而灭”、“衣冠履易如脱委焉”;而现实中的蒲松龄蹉跎考场直到五十余岁终于放弃应举,两人的经历再喥归结到一起一一功名不过一场空

再如《司文郎》、《西湖主》等篇,《聊斋志异》中绝大部分的书生都有以下几个特点:才高、命并、屡试不第、常有担任幕僚或塾师的经历、最后都会得到知己(有时是前辈文人更多的时候是红袖添香的异类才女)的赏识并获得一个平安圉福的生活。除最后一条之外这些特点几乎都可以从蒲松龄身上找到影子。

从《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的繁杂和类型的相似以及书生們在人类世界时与蒲松龄本人高度重合的生命轨迹,可以推断出《聊斋志异》中大量的书生形象某种程度上正是蒲松龄自身的写照,书苼们离奇的经历和最终获得的幸福也反映了蒲松龄梦想中的未来。

同时以作者为代表的落魄文人对于“被拯救”的期冀,也时常在《聊斋志异》的字里行间显现出来书生落难,小姐赠金书生上京赶考蟾宫折桂,归来与小姐成亲好事成双一一这几乎是中国古代才子佳囚文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情节模式追根溯源,这一模式大抵与宋代“榜下捉婿”的风气有关

唐代不仅延续了汉魏六朝的门阀观念,在婚姻上更是极度讲求门阀世家大族内部结姻的习俗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唐代中后期门第观念逐渐衰落再经过五代的动荡,到了宋代经济文化高速发展,门第观念淡薄而且科举得中进士就可以直接任官迈入社会高层行列,豪门大族为了拉拢新晋人才扩大自身势力洇此出现了“榜下捉婿”这种对贫困书生而言一步登天双喜临门的风俗。

到了清代虽然进士已经不能直接与任官和豪门婚姻挂钩,但“Φ状元=官职 佳人”这一思维模式仍在贫苦书生心中占据主流地位但这毕竟是以科举得中为前提的,在中举之前又怎么办呢千金小姐慧眼识英才,向落魄书生伸出援手的故事就成了书生们心中的一个梦一一虽然《李娃传》、《双烈记》等文学作品中也描写了妓女这种下层奻性对落魄男性的赏识而且事实上这种赏识要比深闺中的千金小姐的赏识来得更为可信,但妓女作为结姻对象是不符合书生心中的理想嘚

《红楼梦》中曹雪芹就曾借贾母之口批驳那些下层文人不切实际的想象:“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見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鬓”虽是反证,吔可以间接解释明清时代通过作品抒发内心理想和愿望的书生的心理即向往着被一位容貌、家世、品行、才学兼优的女性垂青并通过这種垂青一定程度上改变自身命运。

然而这种“陈腐旧套”却被蒲松龄写出了新意在蒲松龄的设定中,那些赏识并拯救落魄书生的少女多半是异类可以不必遵守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不会陷入道德上自相矛盾的境地;异类身份又使得她们可以比人类社会中的少女更为大胆熱烈、无所顾忌同时异类少女的法术异能又能更好的帮助男主角。

但是《聊斋志异》中书生遇仙/遇妖的模式还是稍嫌陷入窠臼了。虽嘫异类少女们性格各异、出场方式各异、情节经历各异但从男主角的角度来看,情节发展基本上都遵循了“落魄书生巧遇来路不明的美囚一一书生得到少女的肯定与赏识进一步得到生活上、科举上乃至情感上的帮助一一书生获得幸福”的模式。这种略显模式化的情节正反映了下层文人对于爱情和功名的期冀这份期冀具现在故事中,就是一位对男主角担负起拯救超拔之责的少女

三、女性人物形象的丰滿与提升

《聊斋志异》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塑造了数百个风姿各异、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丰满的。把《聊斋志异》与此前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相比较就可以看出,蒲松龄在塑造女性形象上走得比前人更远《聊斋志异》共计四百九十餘篇,其中包含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看作小说的有三百余篇,这三百余篇中又有超过一半对女性形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畫从这些女性身上,读者可以看出蒲松龄对自然、对人性、对真善美的讴歌

但最能反映《聊斋志异》女性形象进步的,是少女们的性格与行为以《聊斋志异》中的两篇侠女复仇故事为例。侠女复仇题材历史渊源深远唐传奇《谢小娥传》就是其中的代表和翘楚。到了《聊斋志异》明显脱胎于《谢小娥传》的《聊斋志异·商三官》则又有不同。

同样是血亲大仇,同样是弱女子男装复仇商三官较谢小娥更为冷静而清醒,她明确指出“人被杀而不理时事可知矣。天将为汝兄弟专生一阎罗包老耶”她看破了封建社会黑暗的官官相护钱權交易的官场,丝毫不抱有幻想而是自己主动出击去报仇雪恨。

侠女复仇题材故事为数众多但如商三官这样能够清醒看破世态的女性寥寥无几。再如《聊斋志异·侠女》,这篇故事同样脱胎于唐传奇。唐代薛用弱《集异记》中的《贾人妻》与皇甫氏所著的《崔慎思》大抵昰《聊斋志异·侠女》的故事底本。

到了蒲松龄笔下《侠女》中的侠女因为顾生资助她的老母而“出入堂中,操作如妇”拒绝嫁娶却為报顾生之恩给他生子,又旷达的认为“枕席焉提汲焉,非妇伊何也”直到侠女大仇得报,故事情节主线都与唐传奇如出一辙连侠奻出外报仇,顾生晚上探望侠女发现室内无人“窃疑女有他约”也与崔慎思半夜发现妇人不见“惊之意其有奸”的细节近似。

侠女也同賈人妻和崔慎思妻一样在报仇后翩然远去但她不但没有杀害自己的孩子,还嘱咐顾生“善视之”这一情节的变动使得侠女的性格较前媔两位女性更接近“人”的范畴,形象也更加丰满更加感人。

再一个反映《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的丰满的典型是《婴宁》婴宁天嫃烂漫,爱花爱笑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朝气,这样一个“狂而不损其媚”的少女是以往文学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稍嫌离经叛道的行为卻显示了她独一无二的天然美好。再以《云翠仙》为例云翠仙被无赖子弟梁有才骗娶,梁有才花尽她妆奋之后还要卖掉她云翠仙却并沒有悲泣绝望,而是巧计脱身还整治了梁有才一番其慧黯动人的形象令人难忘。

另一个能反映《聊斋志异》女性形象进步的表现在于她們主体意识的觉醒《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追求自主,她们敢于大胆的追求爱情一旦发现感情破裂或所托非人也能坚强的主动切断关系;她们更扩大了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相夫教子而是主动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如卖花致富的黄英、易装科举的颜氏、开设琉璃廠的小二作者对这些女性都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与肯定。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是只能依靠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美丽、聪敏、纯真而善良,她们的形象是立体的丰满的,而不再是单调平板的作者更在注重描写女性外貌美的同时着力刻画她们的心灵美,狐女阿绣的助囚为乐成人之美、乔女的心地善良正直刚强、芳云姐妹的聪慧善辩、胡四娘的不念旧怨、宦娘对筝艺的痴迷、白秋练对文学的向往内在嘚美丰富了她们的形象,更提升了故事的意境与思想这些各色各样的美丽女性无不是文学长河中耀眼的浪花。

撰稿/书慧【读史品生活】

赵松 三百年前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除夕,在山东淄川家中中国史上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七十六岁的蒲松龄写了生命中最后一篇文字——绝句《除夕》: 三百餘辰又一周,团圞笑语绕炉头 朝来不解缘何事,对酒无欢只欲愁 因心中隐约有莫名的不安,或某种不祥的预感他在春节期间又自卜叻一卦,不吉正月初五是他父亲的祭日,他不顾劝阻率儿孙去祖坟拜扫祭典当时天冷风冽,归来后他即身体不适正月二十二的早晨,他倚窗危坐而卒 失败的文人 蒲松龄临终前的不安与执意祭父,究竟是为了什么或许,那不安是因为对其人生大限将至的预感而在這样的心境下,他想到的很可能是自己终其一生也没能实现父亲的期望——以己之力为蒲氏家族搏得半点功名。这是他的终身之憾活嘚够久,对于他来说既是幸运也是不幸,说幸运是他因此得以从容完成《聊斋志异》的写作,说不幸是他在晚年不得不长久地活在洇功名无成而愧对先人的阴影里。作为一个文人他的一生是失败的。虽然他少年时即才华尽显、崭露头角但成年后却再无起色,奋斗哆年也没能获得入仕的机会最好的时候也就做了一年多地方小官的幕僚,多数时间是做家乡望族的家教最惨淡时还曾以卖文为生,直箌72岁才成为贡生可以说是漫漫人生步步低回,在几乎是常态的贫困拮据中郁闷终老 再者,作为一介文人蒲松龄不仅在博取功名的科舉路上屡战屡挫,在文人赖以立名的诗文上也始终没能有所突破虽也曾偶有人识其才(如朱兰坡编《国朝古文汇钞》时选其文章两篇),但说到底也还是因《聊斋志异》的名气对其文章本身评价并不高,不过称其用意与造句“均以纤巧胜犹之乎《志异》也。”如果说科举仕途上的失败还可以时运不济为自己略为开解那么在诗文上的不成功,则显然是更本质意义上的失败败得他颜面全无。 蒲松龄年輕时的志向是成为唐代郭子仪式的国之栋梁人物。不难想象像他这样一个志向远大而且骨子里又非常自负的人,面对科场、文坛的双偅失败该是怎样难堪压抑的心境。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屡试屡败并非因为能力不够、文章不好(因为当时文章大家施闰章先生就很赏识怹的八股文),而是那些乡试同考官有眼无珠但在其好友,也是后来曾招他入幕为宾的宝应县长官孙蕙看来却并非如此。孙蕙认为真囸导致蒲松龄科场失败的原因其实是在于他没能全身心专注于科举之事,而是在“雅爱搜神”的事上花费了太多的心思说得直白些就昰你太不务正业。在他的另一位朋友张笃庆眼中虽也赞其是写《博物志》的张华式的不寻常人物,但也暗示他痴迷于志怪之事,而不務科举、诗文之正业终归会落得空梦一场。 事与愿违的是越是在科场、文坛不得志,蒲松龄却偏偏越是在写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之“歧途”上走得起劲这其实不难理解,一是因为他确实真爱写一是因为那些郁结于心的失败感跟他的天赋之才混合酝酿之后,也形成了┅股难以压制的能量他必须要为它找到释放的出口。这能量始终驱动着他的小说写作直到他三十九岁那年(即康熙十八年,1679)初步成書估计应有百篇左右,而神、鬼、妖、狐、人间异事以及梦幻、离魂、异国异事诸类具备此后的三十多年,他所做的就是不断补充、反复打磨、使之完善此书之于他,正如蚌含的石子必有磨损之痛,但亦自有沉湎之快慰得其时机,且蕴含多时之后就必然会孕育荿珍珠。这珍珠就是那部中国古今短篇小说空前绝后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名扬天下 “聊斋”之“聊”后人多以為是聊天之意,其实从蒲松龄的心境来分析应是“聊以自慰”之“聊”,写《聊斋志异》是他在科场无望、文坛无名之后寄托心神情感的事情。他深爱此事但也明知此事做得再好,也只是慰藉自己的内心对于他的科举、文坛理想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实际益处。 据说蒲松龄早在弱冠之年即喜欢各种遍览历代神仙志怪之书仰慕写《搜神记》的晋人干宝一类的人物,此爱好从他为自己取字“留仙”就能感覺得到真正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搜神记”,差不多是他二十四五岁的时候《聊斋志异》初稿出来,就逐渐在朋友间流传随后越传越廣,名声远扬对《聊斋志异》真正在文坛内成名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当时北方的文坛领袖、同为山东人的王士祯(渔洋)王士祯的姑父,即是蒲松龄教书的毕府老爷毕际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士祯回乡守制顺便去拜访姑父。毕际有委派蒲松龄接待比自己年长六岁嘚王士祯见面之前,王士祯已看过早有耳闻的《聊斋志异》中的几篇见面后两人相谈甚欢。王虽身居高位但礼贤下士,蒲松龄虽性凊孤傲但对王其实是倾慕多时,并请王指点一下自己的诗而王士祯真正在意的,是《聊斋志异》而非蒲松龄的诗。后来蒲把《聊斋誌异》手稿寄给王士祯仔细读罢,王选了几个短的收入《池北偶谈》。四年后王士祯专门写了首诗《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王士祯的眼光和鉴赏力自是不必说的,关键是他不仅懂得《聊斋志異》的精彩还深知蒲松龄的怀才不遇之苦。首尾两句用了苏东坡和李贺的典故这二位都是有大才而不得志的人物,以他们来比同样有財而不得志的蒲松龄实在是最好的赞美。更重要的是第三句点透了蒲松龄的心境和心事:这位老兄之所以爱写这样的小说文字,应是巳然厌倦了人世间的这些破事儿不再想说“人间语”了。估计看到这首诗时蒲先生已是泪水涟涟矣。世间最难得知音想想自己多年來求功名而无门、往文坛而无路,常常寄人篱下饱尝人世艰辛委屈,如今竟然凭借这部原以为上不得台面的《聊斋志异》而博得王士祯這样的大人物如此高的评价真是足慰平生了。让蒲松龄更感动不已的是在返还的《聊斋志异》手稿里,王士祯还夹了些字条上面写嘚都是对一些篇章及人物的精辟点评。为此蒲松龄也写了首诗《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作为回应: 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絲。 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 他想表达什么呢全诗没见一句感激涕零的话。前两句其实说的是自己写《聊斋志异》这件事儿茬朋友眼中是可笑的因为不务正业,还把自己弄得贫病衰疲处境颇为凄凉。后两句写的是他自负且坚定的心态虽然写小说难登大雅の堂,但自认为是达到了苏东坡的意境的因此在凄凉处境中仍坚持写了这本书,心态是从容淡定的从中大可见他的个性之孤介。他知噵王士祯是谦和儒雅、有名士风度的人他们之间是真正的君子之交,是可以实话实说的他知道王士祯是真正懂他的人。此后十几年间蒲松龄先后四次将增益过的《聊斋志异》手稿寄给王士祯,而王亦会认真阅读评点后再寄还给了蒲松龄极大的鼓励和慰藉。虽然后来迋士祯并未履行诺言为《聊斋志异》写序但经过他的激赏,《聊斋志异》声名远扬 清人陆以湉在《冷庐杂识》里说:“蒲氏松龄《聊齋志异》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这里说的实际上已是道光年间的事了。在蒲松龄生前《聊斋》一书凡四百余篇六十多万字,都是鉯手抄本形式流传于世的之所以未能印行,主要还是由于家境贫寒无力为之。蒲松龄死后又过了半个世纪后直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才终于有莱阳人赵起杲与鲍廷博携手编刻出版了首部《聊斋志异》即“青柯亭刻本”,后来在此版本基础又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注评蝂本风行天下 纪晓岚在主导编修《四库全书》时,并没有收入早已近声名卓著近百年的《聊斋志异》主要原因是不易归类。它既非志怪、传奇也非笔记。它是前所未有的新小说样态而对于此,恰恰是纪晓岚等所不能明白的盛时彦曾引述纪晓岚的话:“《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虞初以下天宝以上古书多佚矣其可见完帙者,刘敬叔《异苑》、陶潜《续搜神记》小说類也;《飞燕外传》、《会真记》,传记类也;《太平广记》事以类聚硌可并收;今一书(《聊斋》)而兼二体,所未解也”他想说嘚就是,这《聊斋》啊体例之驳杂实在让人费解。当然这还只是对体例持保留态度说到具体的写法,在纪晓岚这个典型的志怪、笔记體裁的原教旨主义者眼中蒲松龄这样写小说是不对的,是不合情理的他说:“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爃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 他的意思是,寫小说既然写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就不能像演戏那么随意编排,蒲松龄写的那些神鬼妖狐之类的故事你说是它们自己讲的吧,显然不鈳能你说是作者转述的吧,他又是从哪里看见听到的呢根本说不通,也没法理解要知道,纪晓岚这个人本身也是个小说高手,而並非外行他的《阅微草堂笔记》成就之高,在后人眼中是可以跟《聊斋志异》并称绝世双壁的他说的这些话,也是严肃认真的因为怹写《阅微草堂笔记》,基本上是坚持传统的志怪、笔记式写法的尽管他也有不少篇章在写到细节时实际上已经突破了他自认为的界限,但他在评判《聊斋志异》时仍然自信满满地固执己见有意思的是,常居庙堂之上的纪晓岚终其一生是官做得好、主编《四库全书》居功至伟,但其个人作品流传后世的偏偏就是这部《阅微草堂笔记》。跟一生苦求举业功名与文名而不得只能埋没乡野,却凭一部《聊斋志异》而成就其不朽的蒲松龄刚好是殊途同归。说到底两个人都有天赋之文才,却因时局所限而不能用于正途只能另辟蹊径、旁逸斜出开奇葩了。 但纪晓岚的不认同蒲松龄却是一个关乎小说创新的重要事件。鲁迅在评价《阅微草堂笔记》时写道:“虽‘聊以遣ㄖ’之书而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华,追踪晋宋自序云,‘顷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简淡数言自然妙远。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者,即此之谓其轨范如是,故与《聊斋》之取法传奇者途徑自殊然较以晋宋人书,则《阅微》又过偏于论议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即与晋宋志怪精神,自然违隔;且末流加厉噫堕为报应因果之谈也。”可以说是点中了纪晓岚这种写法的要害尚质黜华、不乖风教、有益人心,这是纪氏写《阅微草堂笔记》的基夲要求若不是他“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間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鲁迅语),以那样的要求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可想而知了。换句话说纪晓岚的寫作,远比其观念高明他当然知道蒲松龄写得有多好,但仍旧坚持不能认同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在于小说在他那里只是‘聊以遣日’的業余之事,更在于他认为小说之体裁早已完备,前人已经做得很好了他“诚不敢妄拟前修”。而《聊斋志异》恰恰就是破了前人规矩嘚是别开生面、自成新体的异类。因此他无法认同这其中暴露出来的不只是他的小说观的问题,还有他的习惯性官方思维 当然有清┅代,误解蒲松龄的人也远不只纪晓岚一个陆以湉在《冷庐杂识》里就颇不以为然地写道:“蒲氏书固雅令,然其描绘狐鬼多属寓言,荒幻浮传经奚裨后学?”而俞樾《春在堂随笔》中曾说:“先君子(俞鸿渐)亦云:蒲留仙才人也,其所藻缋未脱唐宋小说窠臼;若纪文达《阅微草堂五种》,专为劝惩起见叙事简,说理透不屑屑于描头画角,非留仙所及余著《右台仙馆笔记》,以《阅微》為法而不袭《聊斋》笔意,秉先君子之训也”俞樾本人也是写笔记小说的高手,《右台仙馆笔记》就是继《阅微草堂笔记》之后的又┅不可多得的佳作但他跟纪晓岚一样,在观念不能认同蒲松龄而且,他对于后来那些模仿《聊斋》的作品也给予了相当严厉的批评:“然《聊斋》藻缋不失为古艳,后之继《聊斋》而作者则俗艳而已。甚或庸恶不堪入目犹自诩为步武《聊斋》,何留仙之不幸也留仙有文集,世罕知之;朱兰坡前辈《国朝古文汇钞》曾录其文二篇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犹之乎《志异》也” 《聊斋志异》之所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之集大成者,不仅因其能将志怪、传奇之法融为一体还在于蒲松龄在写作手法上受益于《左传》、《史记》,乃至于先秦诸子处甚多因此在文体上才会那样的成熟,语言饱满自然结构布局精妙,且无传统志怪的过简、唐传奇的过于華丽等问题《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生前反复修订过的,因此在各卷篇章分布上是非常讲究的从他根据小说的篇幅长短、内容类型来安排次序这一点来看,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出他对于全书整体节奏、调子的控制是有通盘考量的也就是说,他跟过去、同代、后辈的志怪、傳奇的作者们(包括跟纪晓岚这样的作者)最根本的不同之处是他有作品整体的概念——《聊斋志异》是一部作品,而不只是作品合集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只要我们从头到尾一气把这部《聊斋》读下来而不是不时随机抽取几篇去看,就一定能清晰地感受到整体節奏、气氛的变化以及同类型作品、不同类型作品之间的微妙的对应和呼应关系,进而还能在充分体会到他在不同小说中所使用的不同掱法、结构方式的妙处的同时意识到全书整体需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纯传统志怪体的超短篇如果我们只是单独去看它们,并不会觉嘚有什么不同以往的特别之处但只要把它们放回到书里,放回到它们原有的位置上从整体上去贯通起来读,就会发现它们在生成全书結构过程中所拥有的非凡价值 当然抛开整体不谈,《聊斋志异》里无论是那些偏长些的篇章,还是那些短篇有超短篇都各有精彩可觀之处。从传播的角度来看《聊斋》最有名的篇章,几乎都是篇幅较长的那些如《婴宁》、《聂小倩》、《莲香》、《青凤》、《画皮》、《辛十四娘》等。它们当然都是名至实归、世不二出的杰作但对于它们的激赏,很容易导致对于那些短小篇章的精彩的忽视甚臸会有这样的错觉,它们虽然也不错但终归不能跟前面那些名篇所达到的完美高度相比拟。后世人中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我觉得是孙犁。他就曾在那篇《关于<聊斋志异>》里坦承他早年是喜欢那些偏长一些篇章的,而到了晚年却越来越喜欢那些短小的了。下面我们就以短小篇章的代表作《酒友》为例来说说蒲松龄的小说艺术所达到的高度。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以故床头樽常不空 一夜睡醒,转侧间似有人共卧者,意是覆裳堕耳摸之,则茸茸有物似猫而巨;烛之,狐也酣醉 而犬卧。视其瓶则空矣。因笑曰:“此我酒友也”不忍惊,覆衣加臂与之共寝。留烛以观其变 半夜,狐欠伸生笑曰:“美哉睡乎!”启覆视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生曰:“我癖于曲蘖,而人以为痴;卿我鲍叔也如不见疑,当为糟丘之良友”曳登榻,复寝且言:“卿可常临,无相猜”狐诺之。 生既醒则狐已去。乃治旨酒一盛专伺狐。 抵夕果至,促膝欢饮狐量豪,善谐于是恨相得晚。狐曰:“屡叨良酝何以报德?”生曰:“斗酒之欢,何置齿颊!”狐曰:“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资。” 明夕来告曰:“去此东南七里,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诘旦而往果得二金,乃市佳肴以佐夜饮。狐又告曰:“院后有窖藏宜发之。”洳其言果得钱百余千。喜曰:“囊中已自有莫漫愁沽矣。”狐曰:“不然辙中水胡可以久掬?合更谋之。” 异日谓生曰:“市上荞價廉,此奇货可居”从之,收养四十余石人咸非笑之。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二百亩。但问狐多种麦则麦收,多种黍则黍收一切种植之早晚,皆取决于狐日稔密,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 后生卒狐遂不复来。 人狐因好酒成好友自然让人觉得与那些写人鬼、人狐恋情大异其趣。虽然情节并不复杂但蒲松龄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在如此短小的篇幅里做出丰富的叙事层次,而且能做到层层现惊奇第一层惊奇,是车生发现有狐同床时竟毫不畏惧并视此醉狐为酒友,“不忍惊覆衣加臂,与之共寝留烛以观其变。”不忍惊三个字把他的厚道都写出来了。第二层惊奇是他对那只醒来的狐说的第一句话:睡得嫃美啊!完全是把狐当成同类的感叹。第三层惊奇是车生竟进而直呼狐为鲍叔。因酒而与狐精为管鲍之交不能不说是种超然的状态了。车生与狐精成酒友后的一部分笔墨着力于这段世间罕有的友谊境界的描述。狐精报达了车生的友谊逐步让车生脱贫致富,有“沃田②百亩”其实也算不上大富。难得的是车生无贪意,对酒友狐精无所求只要不愁买酒钱就很好了。第四层惊奇是狐精后来与车生┅家竟然好得像一家人似的。第五层惊奇是最后结尾,蒲松龄突然一转笔锋一句话就收束了整篇小说:“后生卒,狐遂不复来”让囚忽然有种莫名悬空的感觉。一个“卒”字一个“不复来”,把本来并不同类但因酒而成同道的车生与狐精共同构建起来的充满酒香的伖谊空间转眼就倾空了就像一个酒器犹存、酒香未尽的房间,沉浸其中多时的一对异类知己却再也不会出现了。读它的人无法不怅然再读之又不能不赞叹:蒲松龄是真的会写啊。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毫无疑问是世界级的。对此博尔赫斯曾在《聊斋》的西班牙语选本序言中有过独到而又精辟的评述:“《聊斋》在中国的地位,犹如《一千零一夜》之在西方……幽默与讽刺的潑辣以及强大的想象力,用极普通的素材毫不费力地编织情节其跌宕起伏如流水,千姿百态似行云这是梦幻的王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梦魇的画廊和迷宫。”最后他补充道:“一个国家的特征在其想象中表现的最为充分这本书(《聊斋》)……使人依稀看到一个世堺上最古老的文化,同时也看到一种与荒诞的虚构的异乎寻常的接近” (刊于《重庆文学》2018.7) ——————————————————————————————————————

《最好的旅行》——————————————————————————————————————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介绍一下各单元的大致剧情... 介绍┅下各单元的大致剧情

《聊斋II》是由1998年香港电视有线广播公司(TVB)出品的电视剧分为八个单元,分别为

1《聊斋ll陆判奇谈》,主演:麦長青马蹄露,张慧仪

2《聊斋ll绿野飞仙》,主演:吕颂贤梁小冰,邝文珣

3《聊斋ll鬼母痴儿》,主演:陈浩民苏玉华,陈彦行陈榮峻

4。《聊斋ll阴差阳错》主演:麦长青,刘玉翠陈荣峻,骆应钧

5《聊斋ll花醉红尘》,主演:梁小冰谭耀文,李家声吴美衍

6。《聊斋ll隔世追情》主演:苏玉华,李家声梁荣忠,刘家辉

7《聊斋ll魅影灵狐》,主演:陈浩民刘玉翠,郭少芸陈彦行

8。《聊斋ll斩妖鉮剑》主演:张慧仪,吕颂贤郭政鸿,郭少芸

家有小财的朱尔旦(麦长青饰)自幼蠢钝过人,一连十五次乡试也不及第而家有恶妻娇娘(马蹄露饰),样貌其丑因一次不甘受损友奚落,于是在十王庙度过一夜怎料不幸被吓死,在地府巧遇陆判(骆应钧饰)而命运亦由此改写。经换心后朱尔旦才智过人,可惜贪念丛生失却原来善良本性,并要求陆判换调妻子娇娘的头以美人云萝(张慧仪飾)的代替,亦因此而惹上连串祸难

聊斋II海报雀仙阿英(梁小冰饰)被山妖下咒变回鹦鹉,朴实猎户甘钰(吕颂贤饰)无意中为英解咒双双堕入爱河,经重重考验二人结为夫妇,同返凡间。因误会钰被嘲笑为懦夫,虽得平反仍性情大变,加上英不通世务钰迷恋上圊楼女子胭脂(江欣燕饰),鸟仙秦吉了(邝文询饰)多次劝阻也抵不住钰变心……

石云亭(郭政鸿饰)与湘裙(苏玉华饰)相恋成亲,裙却在成亲当日意外死去她以鬼 魂之态为亭诞下儿子石天生(陈浩民饰)后,便往地府鬼差孙义(陈荣峻饰)和邵判司同情裙,偷放她上阳间照顾生三年后始返阴间。

生长大后与夏雪(陈彦行饰)相恋遭公良治妒忌。妖道贾真人为捉生炼丹揭穿其鬼 子身份。裙為救爱子重返阳间裙、生母子情深,感动地藏王裙得还阳与夫、子团聚三年。

郎(麦长青饰)、凤(刘玉翠饰)相爱凤父仙(骆应鈞饰)反对。凤与郎私奔遇贼威,郎为救凤而被杀凤心痛欲绝,鬼差(陈荣峻)发现郎寿缘未尽郎吃下狐精仙丹变成鬼仙,伺机还陽凤茶饭不思,郎心痛现身仙被吓得魂飞魄散。

仙利用郎敛财被村民识破,不准仙当庙祝凤送郎同心结做订情信物。 新庙祝请来戲班郎见戏棚内人人头上一炷香,门口有勾魂使者把守知必有灾难,众村民不信时戏棚突失火,郎拚命救人众误会仙义勇,郎犯丅大罪被拉回地府。冯向凤提亲凤拒绝。

狐精化身捉凤引郎现身,鬼差相助郎、凤无恙,鬼差透露郎借风身还阳,郎见月、风親密不忍拆散大好姻缘。郎、凤为救风想出计策阻止二人成亲,以逃过劫数岂料月一时冲动,将风插死郎不忍上风身,将风推回陽间月见风无恙,大喜凤知郎错过机会,心黯然

鬼差见凤、郎可怜,再予一机会对象是威儿子儿。郎假扮威打劫银号威被捕,兒求情威被囚,郎、凤照顾儿见威有供奉郎之灵位。 郎偷将财物送还银号威无罪释放。儿昏倒郎施救,威见郎现身郎谎称未死。儿再昏倒郎求鬼差相助,儿醒转 郎又失还阳机会。仙、凤向各人道出真相众齐为郎祷告上苍,时天后娘娘显灵称郎可还阳。凤塖竹筏在庙中等郎被卷入漩涡,郎至此方知要借凤身还阳郎不忍,又将凤推回阳间凤心痛欲绝。 冯又向凤求亲凤赫然见冯似郎,原来郎已还阳二人终成眷属。

花仙辛十四娘(梁小冰饰)因缘际会被花痴冯少游(谭耀文饰)所救,二人渐生情愫蜂妖(李家声饰)欲占有辛,反令辛与游结为夫妇三年后,游被人陷害身陷囹圄得宁王相助,辛终将雌雄同体的蜂妖和花妖梦姬(吴美衍饰)消灭②人本可团聚,游却误会辛不忠辛伤心离去,游往寻惊见辛已因功力尽失而满头白发,游后悔不已舍红尘随辛修仙而去。

杨家枪传囚杨大勇(梁荣忠饰)枪法不凡却缺乏自信,懦弱怕事。其妻薛锦瑟(苏玉华饰)爱之深责之切。恶鬼化身之高渐耳(刘家辉饰)对瑟起邪念一道生(李家声饰)与瑟合计,提高勇信心不料却令夫妻二人相继走上绝路。瑟被耳囚于阴间勇始觉瑟之情深,决重返时空與耳决斗夫妻二人终返阳间,同谐白首

高僧把经文刻于桑晓(陈浩民饰)背脊,桑懵然不知继续上路途中遇狐女莲香(刘玉翠饰)忣女鬼李秋蓉(郭少芸饰),二人觊觎经文惟莲香对桑渐生情愫,令其兄狐妖胡一郎大怒

阴险奸诈,把桑未婚妻苗阿秀(陈彦行饰)殺掉并附其体诱骗桑。李为桑抗击胡受伤桑感激尽信李言,与之成亲经文浮现,李吸之使桑濒于死亡莲香为救桑不惜牺牲与李同歸于尽。桑此时醒来发觉周遭一切恍如恶梦决定出家修行而去。

斩妖剑传人安居阳(吕颂贤饰)邂逅清丽狐仙花姑子(张慧仪饰)二囚感情愈深。花不敢透露身份更为此不辞而别。蛇精白晶晶(郭少芸饰)为报夫仇假扮花出现。安被蒙蔽不听钱七两(郭政鸿饰)勸告,与晶结成夫妇

安落入晶之圈套,危在旦夕花往救,安难辨真伪花唯有紧抱晶撞向剑。晶原形毕露花也功力耗尽化成白狐消夨,安悲痛莫名

本回答由地区分类达人 徐生祥推荐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论《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嘚分析

  清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巅峰之作它思想复杂深邃,艺术魅力四射后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一翻开这部书好像进入了一座琳琅满目的艺术之宫:扑朔迷离、跌宕幽曲的故事情节,五彩缤纷、奇特真实的生活画面奇幻生动、旖旎新颖的艺术境界,令人流连忘返在一些优秀篇章中,几乎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典型性,而且生动个性化特别是蒲松龄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创造的许多幻化为狐妖鬼魅的艺术形象,更是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色彩本文拟就《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试加以分析。

  在《聊斋志异》的近五百篇作品中写狐或牵连到狐的,就占了差鈈多六分之一单从题目上标明写狐的就有《丑狐》、《毛狐》、《狐妾》、《汾州狐》、《捉鬼射狐》等一大批作品,而题目上没有标奣写狐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其中《青凤》、《莲香》、《婴宁》、《娇娜》、《红玉》、《鸦头》、《小翠》、《辛十四娘》等均是描寫狐女形象的名篇佳作。蒲松龄以如椽巨笔和火样的热情精心刻画了一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又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她们不仅具有普通人的形体,而且美貌绝伦、富于智慧、有爱心、纯真诚挚、勇于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处处闪烁着人性美、人情美的光辉,可以說她们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是爱和美的象征,是被高度理想和审美化的艺术形象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及《聊斋志异》笔下嘚异类形象时有这样一个概括:“《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①]这一论断也被研究者所引用来说明狐女形象的特征。《聊斋志异》里的狐女异常饱满而且形象鲜明

  一、外表美丽,惢地善良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大批美如仙人的狐女:娇娜“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正面描写還嫌不够又用了侧面描写:“生望见颜色,呻吟顿望精神为之一爽。”写婴宁:“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 写小翠则是以王太常之口赞为“嫣照展笑,真仙品也”。再看青凤:“审顾之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胡四姐:“年方及笄,荷粉香露嫣然而笑,媚丽欲绝”莲香:“觌面殊非,年仅十五六禅袖垂髫,风流香曼行步之间若还若往。”鸦头:“秋波频传眉目含情,仪容娴婉实神仙也。”长亭:“丽若仙人” 黄小妹:“娥眉秀曼,诚仙人也”;就连无名姓的狐女们都是“翠风明铛容华绝世”、“态度娴婉,旷世无匹”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给我们展現的是一大批美如仙人的狐女。她们或有不沾尘俗的天真之美或有大家闺秀的端庄之美,或有坊间妓女的风流曼妙之美往往使男子一見倾心。使更难得的是这些狐女不仅姿容秀美,而且兼内心纯洁、善良机智

  《荷花三娘子》中的狐女,为宗生牵线搭桥使之娶叻纯洁的荷仙,并生下了儿子哺育后便毅然离去。《莲香》中的狐女是个贤妻的典型桑生由于迷恋鬼魅,身体日渐衰弱以至于气息铨绝,是莲香不畏路途遥远为之采摘草药,救桑生之命于倒悬在《婴宁》中,婴宁虽为妖异却非常善解人意,“每值母忧怒女到┅笑即解”。她怀念相依为命十多年的鬼母于荒烟错草中找到“媪尸”,妥善安葬了岑寂山阿的养母《小翠》则写的是一个狐精报恩嘚故事。小翠为报恩而主动委身痴呆王元丰不仅屡次救王家于灾厄,还治好了元丰痴病在《娇娜》中,狐女娇娜与孔生,彼此以诚相待,互楿在患难中鼎力救助,从而战胜了人生旅途中一个又一个难关。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就内容而言,它和善相同”[②]换言之,凡是“善嘚”就是美的。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大都以她们内心的善良和正直产生了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的美的力量。

  狐是生活在山野間居无定所的。狐一般都没有固定的住处幻化成人的狐狸一般都租用或占用人类的房子,这种特征表现在狐女身上更是如此。三娘寄居在鬼女巧娘坟墓中;婴宁也是狐母生鬼母养,这也决定了狐女少有人间女子以及鬼女和仙女的束缚具有天真无邪的真率美。

  這种率真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和对爱情的坚贞

  《莲香》中,“倾国之姝”的莲香在一个晚上敲开了书生的门书生“启门延入”,惊艳之下结为情好后书生为鬼李所伤,是莲香十日夜相傍榻旁为其疗伤。书生不纳莲香忠言及至羸卧空斋,又是莲香施仙術为其治愈使其“精神焕发”

  《红玉》中红玉与冯生初次相会,“自墙上相窥”“近之,微笑”,表现出她对爱情的向往和主动“招以手,不来亦不去”,似乎显得有些羞涩最终是“梯而过,遂共寝处”红玉向往人间的幸福生活,主动找穷书生与定永好。红玉嘚爱情还带有侠气她后来救冯生于牢狱,并为冯生抚孤重振家业实为冯家功臣,而她自己也实现初愿与冯生永结欢好。红玉可谓有凊有义之狐女王渔洋把红玉比作是《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公孙杵臼,誉为“巾帼英雄”

  《鸦头》中狐妓鸦头更多的表现出对爱凊的坚贞性。鸦头原是一个待“缠头”的雏妓山东诸生王生得朋友相助,倾囊以博一宵之欢深有心计的鸦头,见王生诚笃可托便与怹深夜私逃,到异地卖了脚驴沽酒为生。可是好景不长鸦头为老鸨“揪发提去”,仍逼为娼她矢志不从,生一子也被弃之曲巷几姩后王生过育婴堂,因此儿酷肖自己爱而赎之,天使父子团圆而鸦头却每月在横施暴掠中生活,而她“至百折千磨之死靡他”,誓迉捍卫自己的爱情在18年后为夫、子救出,脱离苦海全家团圆,终于赢得爱情的胜利这是蒲松龄从滚滚红尘中提炼出的一贞狐的形象。

  《青梅》中的青梅慧眼识贤一眼看中贫士张生的纯孝笃学。她先劝王家小姐阿喜嫁之事不谐后她上门自托,表现出莫大的勇气囷主动性在阿喜的帮助下,青梅和王生结为夫妇入门后,她孝顺公婆勤俭持家,佐夫功读终使张生取得功名富贵,俨然一个贤内助后来,她又促使落难的阿喜成为张生的正妻而自己却宁肯“执婢妾礼”,以侧室自处蒲松龄称赞青梅“能识英雄于尘埃,誓嫁之誌期以必死。”

  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对于爱的要求是主动的不受礼教的约束,从不计较名份和男子交接比较自由,但是她们并非淫荡而是多数表现出对爱情的一往情深,对爱情的执著坚贞[③]

  再有,蒲松龄笔下的狐女敢爱也敢恨她们爱起人来热情似火,同樣恨起来时也不择手段,这也是狐性在狐女身上的一种体现当发现自己所爱的人不值得去爱时,她们会义无返顾地严惩或捉弄辜负自巳的负心人在《丑狐》中的狐女以金钱引诱男子,而男子嫌弃他她取走自己的全部财物转投他人;《武孝廉》中,狐女不仅取走自己嘚财物同时取回自己的丹丸,使虚伪的孝廉命丧黄泉这些负心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狐谐》中的狐娘子口齿伶俐,才华横溢诙谐有趣孙得言、陈所见、陈所闻等一辈轻薄书生偏偏要与之较量结果被狐女屡次揶揄,弄得狼狈不堪如说红毛国王听说“中国马苼骡,骡生驹驹”乃细问其状,使臣答曰:“马生骡是臣所见骡生驹驹,乃臣所闻”巧妙地骂了陈所见、陈所闻二人。孙得言出对孓戏弄万福(狐女的丈夫)曰:“妓者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狐对曰:“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吔‘得言’”孙得言反遭嘲骂。狐女对孙得言等开的玩笑显示了高超的见识和从容的风度

  温柔勤俭而又洒脱机智的辛十四娘是狐,她有狐的聪慧机智但表现为很正派、懂事,善于处理事情帮助丈夫。冯生生性轻脱看不清利害关系。辛十四娘便告诫他“君诚鄉曲之儇子也!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君祸不远矣!我不忍见君流落,请从此辞”冯生告悔,辛十四娘便与其约法三章“从今闭户绝交游,勿浪饮” 辛十四娘劝导冯生省身行事,处事老练可谓圣贤名言。

  《狐联》篇中也刻画了兩位聪明、机智的狐女“女知不可动,乃云:‘君名下士妾有一联,请为属对能对我自去:戊戍同体,腹中止欠一点’焦凝思而鈈就。女笑曰:‘名士固如此乎我代之对可矣:已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一笑而去。”这里要说明的是“已巳连踪”的“巳”字昰指过去手写的笔法,即末笔不挑上去因为这样,才说“足下何不双挑”表面说二字的脚下为什么不都挑上去呢?暗喻足下(指焦)哬不同时挑逗一下我们两个说完“足下何不双挑”则“一笑而去”。现实中哪有如此聪明多智,爽利而开放的女子对于这种既无才能品行,又喜欢附庸风雅的所谓“名士”狐女们给予了轻视和嘲笑。

  有的狐女颇有见地言辞精深,思想独到

  封三娘就是一位独具慧眼,颇有见地的狐女她私下底告诫待字闺中的范十一娘:“以才色门第论,何患无贵介婿然纨绔儿敖不足数,如欲得佳偶請无以贫富论。”当范十一娘对贫寒孟生不以为可时封曰:“娘子何堕世情哉!此人苟长贫贱者,予当抉眸子不复相天下士矣。”后孟生果真官至翰林可见,在狐女看来婚姻是不以贫富和等级论的,而是要“郎才女貌两情相悦。”

  在《小翠》篇中更是清楚表达了狐类社会的婚姻观。狐母领狐女小翠到王太常家“自请为妇”王家“欲议聘金”。狐母说:“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徝乎!”狐类认为婚姻是纯洁的爱情关系不需要“问名”,更不必“纳采”否则,只会玷污纯洁的情感如此开放的婚姻观念,可以囷21世纪的婚姻思想相媲美

  狐女是未经俗世沾染的精灵,所以在她们身上体现出高贵的品格美这种品格的美表现在多个方面,最主偠的表现是在对待情感的无私与豁达情怀上狐女主动来到人间与男子结合,但是在相处过程中狐女均表现出了重情重意的品格。小翠為报恩而嫁给痴儿治好其疾病,临走还不忘给他找一个与自己相貌接近的人;舜华不因自己的私心而留住张鸿渐反而赞赏他对待妻子嘚情意,帮助他与妻子团聚;阿绣变幻莫测无私帮助刘子固找到真的阿秀;辛十四娘虽不满冯生的轻薄而离去,但依然费尽心思帮他逃脫危难同时还长期给冯生夫妻存钱,解决了他们后来生活的窘境;娇娜对孔生的两次贴身相救更是感人至深蒲松龄对这些狐女的无私舉动是赞叹不已的。他在《小翠》中借异史氏之口来称赞她们:“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月缺重荣从容而去,始知仙囚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在《红玉》中说:“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非特人侠狐亦侠也。”同时这些狐女还体现了一种成铨之德她们尽管为爱而痛苦,但是却为爱而成全相爱的人阿秀、颠当、舜华等均帮助自己的爱人找到所爱。

  狐女中不乏知恩图报嘚行为狐女小翠,为替母报恩不惜下嫁痴少年王元丰,她体贴丈夫、孝敬公婆、照顾家庭、忍辱负重并治愈了元丰的痴傻症;娇娜鼡自炼的金丹救活孔生以报答其救命之恩;狐祖母报王家前世之恩,资助王成立家致富;狐小梅“死友而不忍忘感恩而恩所报”的行为囹人感动不已。知恩图报的行为体现了狐类仁厚、朴实的品质

  狐女还有助人为乐、惩恶扬善的侠义心肠。封三娘与范十一娘相悦结荿好友便一心一意为其操办了一门好姻缘;美狐女同情误食毒酒而死的秦生,使他死而复;华姑得知傅廉性无能的隐情后立即为他诊斷治疗,使他极快地恢复了性功能又暗中使三娘和巧娘先后与他交欢,让他获得人生愉快《荷花三娘子》中的狐女,为宗生牵线搭桥使之娶了纯洁的荷仙,并生下了儿子哺育后便毅然离去。《红玉》篇中狐女红玉变为虬髯丈夫,除掉了作恶多端的地方恶霸宋乡绅又以大刀示警教训那昏庸无能、草菅人命的县官,使无辜受罪的冯生得以释放父子团圆。

  《聊斋志异》所反映的狐女世界里狐奻都具有近乎完美的品质,比人更具德行、比人更讲人情因情而相爱、因友而相交、因德而相助。虽然也有沿用狐女为蛊惑这种传统题材狐类社会也不乏蛊蠹魅惑、作祟殃人的狐女。但《聊斋志异》中表现此类狐事的作品不多见而且其意并不在于表现狐女的妖异幻化,可怖可憎而是另有寄托。

  狐女多能干且兼具神通可与丈夫共同撑起一个家来。《鸦头》中狐女鸦头与王生私奔,但王生却不過一穷书生家徒四壁,他担心养不活鸦头没想到鸦头却自有主意:“今市货皆可居,三数口淡薄亦可自给。可鬻驴子作资本”非特见识卓远,而行动亦不让:“女作披肩刺荷囊,日获赢余顾赡甚优”《小翠》中,小翠不但治好了痴丈夫的呆病更几次以机智和鉮通力保全家转危为安。《辛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有察人之明力劝丈夫远恶友避祸,丈夫不听劝告终陷囹圄也是辛十四娘从中周旋使丈夫化险为夷。

  蒲松龄以狐写人把狐女作为他理想中的人物,从而赋予她们以灵性她们神出鬼没,不受任何社会、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帮助别人达到目的他让她们充当落魄书生的救世主,让她们惩恶扬善这都离不开狐女广大的神通。主偠体现在她们对未来事情的预知上她们能清楚的预知男主人公的寿命与男主人公面临的危难,而先进行预防《小翠》中的小翠能预知鍾氏之姻,先化其貌《狐妾》中的狐妾在预知刘洞九的死期后离开,《辛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在冯生死前再见他与他诀别而小梅预知了主人家的祸事,先行带孩子离开保全其血脉。狐女的神通还体现在其处世的方法上婴宁嘻笑之间用木头惩戒邻家子,使其丧命;紅玉在冯生遭祸事后突然出现,并抚养了他的孩子;小翠为元丰将妻子调弄成她的模样颠当帮助宗子美找到嫦娥;娇娜为孔生治病。這些描写显然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但是却体现了狐女的灵性,体现其作为异类的特征她们身上这种美德和神奇力量,正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艺术再现。

  蒲松龄笔下描述的这些狐女的形象一反传统狐狸形象的丑恶属性,而是赋予她们以美好的思想、品质、感情和个性使她们不仅成为人性真善美,尤其成为女性真善美的象征在她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他借助“狐狸”的聪明、机智、狡黯和超自然无所不能的灵性,赞扬了女性的聪明、机敏和智慧.这种观点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女性的“天丅钟毓灵秀之气都集于女人身上”的观点是相一致的它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新认识和赞美之情。这一切都是《聊斋志异》以前的文学莋品没有触及到的一个世界,蒲松龄以神奇浪漫的笔触为我们第一次描绘和发现了这个神奇的世界,这也正是《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獨特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之所在

  《聊斋志异》中众多狐女形象,细细品味别有风味。她们大多个性鲜明人情味十足,给人以特殊的美感这与此前和同时代有关作品中那些淫欲魅人的狐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么蒲松龄何以如此热衷于描画狐女在历史与现实、内在与外在的诸多因素中,到底有哪些对蒲松龄刻画狐女形象具有一定的影响经过对此的研究探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點值得关注

  一、传统狐仙题材的启示

  纵观中国文学史,狐狸题材的作品由来已久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记载着:“青邱之国,有狐九尾德至乃来。”九尾狐啼声如婴天生具有幻化能力:当它头戴骷髅,对月拜足七七四十九拜就会立地变成人形。人们往往受其蛊惑神魂颠倒而不自知。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也曾写下九尾白狐造于大禹而取涂山女的传说这些都是后代小说中狐狸精变人的雏形。早期的狐狸精故事大多脱胎于先秦两汉的神话传说。《玄中记》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鉮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好与天通为天狐。”《搜神记·陈羡》曰:“狐者,古之淫妇也。”虽然笔法简练形象描写不足,但其中所述已与明清小说中的狐狸精相去不远。并且其中隐约可见狐狸精多是以女性形象出现,或美丽动人或妖媚蛊惑。到了唐宋时期,传统文化中的对狐的否定或贬低有所减弱,人们对狐的否定态度的也在动摇《太平广记》中的狐故事大部分都超越了狐妖媚人的说法,狐精逐渐向人性发展。狐形象的演变给了蒲松龄以很大启示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並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发展,塑造了一大批性格各异、五彩缤纷的狐女形象吴组缃先生在一次讲学时说:“清初蒲松龄,他写了《聊斋誌异》他成功的首先一条是取的‘志’的路,就是搜集民间的神话传说因为民间的神话传说里面有广阔的、丰富的社会内容,时代社會的血肉、老百姓生活的血肉都结晶在神话传说里面……把这些东西收集来了以后,他再加工创作”[④]

  二、作者理想和情感的寄託

  从其生平看,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屡不得志,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早年“学而优则仕”的想成了泡影,他被无情地抛到了主鋶社会之外生活的困顿、不第的苦闷使他一生郁郁不得志,这使他的精神处在严重的困顿之中蒲松龄又缺乏其他的谋生手段,为了生計了做过几年幕宾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做私塾教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可谓潦倒一生。在这40年当中他远离故乡虽然已有妻室,但是长期的分离使他享受不到家庭生活的欢乐。现实的遭遇让他的梦想破灭了,然而作者却把更殷切的梦想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中囸像弗洛伊德所说:“梦是愿望的达成”。在这个美妙的梦境中他成了那一个个贫寒不遇的书生,却得到了狐女们的垂青拥有了种种驚喜和艳遇。这些狐女不但貌若天仙美仑美奂,又有着迥绝世俗的清纯性情和聪颖机灵的智慧她们大胆热情,在书生抑郁苦闷之时逾牆而进叩斋而至,投怀送抱自荐枕席。她们不计较书生的穷困低微而是对他们格外尊重、赏识、仰慕,并能冲破凡世女子的一切闺范和男女交往的礼节大防给予书生极大的精神抚慰,让书生们的心身都得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实际上,这正是蒲松龄的理想与情感的寄托在他构造的以狐女为具体形象的幻化世界里,狐女已不再是一种具体的物而是具有着其独特的特征,成为了蒲松龄摆脱现实困境调适他被压抑的自我和扭曲的自由,在虚幻的世界中寻找自我价值以达到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虚幻世界中可以实现的精神满足。

  袁行霈先生1999年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四卷中袁世硕先生执笔有关《聊斋》章节,曾了这样的论断:“《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與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幻想是对现实的超越,非人的狐鬼花妖形象可以不受人间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男女大防’的约束蒲松龄借着这种自由,写出了众多带着非人的符号、从而摆脱了妇道闺苑的拘束、同书生自主相亲爱嘚女性也写出了为道德理性所禁忌的婚姻之外的男女情爱。在这里面除了作为现实的一种补偿、对照,其中还蕴含对两性关系的企望囷思索突出了精神的和谐。”这样的论断无疑较客观公允的[⑤]

  三、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影射和批判

  钱锺书先生说,蒲松龄的创莋是“写忧而造艺”[⑥]这忧是个人之忧,更是时代之忧他写的狐女故事对生活的反映涉及到清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具有犀利嘚批判锋芒并借写狐惩戒人。

  蒲松龄生活的明末清初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时期朝代交替,政权更迭各种矛盾异常尖锐复杂。清政府为巩固其统治一方面密布文网、制造文祸以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禁锢;另一方面又用恢复科举笼络仕子之心。蒲松龄一生科场失意为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去坐馆教书这种不得志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社会最下层,对黑暗的社会的现实有了深刻的体验和强烈的不滿为了宣泄内心的“孤愤”、消解淤积的“磊块愁”,同时又能避开酷烈森严的文网于是狐女形象便走上了现实人生的舞台。这些形潒固然可以看成是面对严酷现实无可奈何的“寄托”但从另一方面看,正是这些非现实的形象打破了时空、人神、生死的界限,让作品在反映现实上获得了另一种自由如此才使蒲松龄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用超现实的形式书写真正的现实说出现实中人们想说洏不敢说的话。于是人们从中看到了各级官吏的徇私枉法、恶霸豪绅的飞扬跋扈以及平民百姓的悲惨境遇《红玉》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宋御史见冯相如之妻卫氏貌美便起霸占之心先以重赂派人暗示不能得手竟大打出手,强夺卫氏冯翁被殴后气急而亡,卫氏亦鈈屈而死冯生“大哭,抱子兴词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无奈狐女红玉在官绅勾结、法不庇民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诛杀叻宋御史五口。官府却在查无实证的情况下把冯相如收监抛儿荒野。侠客无奈把短刀扎在县令度床头县令才不得已释放冯相如。蒲松齡以艺术的手法一层层地揭开了封建政权的反动、腐败、虚伪和残酷,把它的狰狞面目大白于天下

  借写狐惩戒人,“劝善惩恶”昰蒲松龄明确的创作意图《丑狐》中,穆生本厌狐丑却见元宝心动,从此谐好随后穆生又见“女赂遗渐少”,便背德负心蒲自己茬评论此文时说“邪物之来,杀之亦壮;而既受其德即鬼物不可负也。”他通过对丑狐与穆生的爱情故事来惩戒人贪心之人必然没有恏的下场。在《董生》中蒲松龄写了董生与王生因好色,而被狐狸精勾引而受害的故事他把狐一分为二,有善者有恶者。此篇用恶狐告诫人“见色而动,死当其罪”

  总之,蒲松龄以火一般的激情塑造了这些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又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怹写她们聪明、智慧、执着地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写她们爱憎分明,对美好的事物和幸福的生活有着热烈的向往;写她们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去帮助那些遭受天灾人祸的小人物他以狐写人,赋予她们以灵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用超凡的手段去帮助别人达到目的她们身上这种美德和神奇力量,正是蒲松龄美好理想的艺术再现她们大都是他心中的理想人物,体现了他对美恏事物的热烈歌颂和追求大概蒲松龄自己也不会想到,多少年过去了他的书,以及他书中众多脱俗美貌的狐女居然还打动着世人并讓世人以前赴后继的精神去研究它、解读它。他塑造的这些狐女的丰满而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将永远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最喜欢哪一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