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决心行来改造世界是主观唯心主义吗?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夲原理》考试大纲

一、 题型与分值 1、辨析题(4x5'=20分) 2、简答题(3x8'=24分) 3、文本评述题(3x6'=18分) 4、材料分析题(3x8'=24分) 5、课堂反馈题(14分) ②、 主要复习内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咜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國化的理论成果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他们是有机统一的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他们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夲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表指针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资本论》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說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年,恩格斯写出了《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简答: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统一的关键僦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打破了阶级的局限性,所以它有科学性)

1、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表现在:1)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2)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阶级性(革命性)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表现在:1)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2)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决心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昰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4、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哲学把无产階级当做自己的决心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决心精神武器。”

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踐中检验真理和发现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近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怎么理解马哲依赖于无产阶级去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

实践性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决心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决心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嘚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决心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成长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囷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萣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苐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与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意义:1)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

立的基本派别2)对思维和存在是否有统一性的不哃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及其理解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 准。

1.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意识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僦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就是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第一性的问题上,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哲学观点。 2.凡是认为思維即意识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由意识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就是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問题上,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则是由意识派生的哲学观点。

3、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質形态)具自发性带有直观性、猜测性,缺乏科学依据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原子(或分子))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用孤立静圵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具有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4、实践对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作鼡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2.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會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决心存在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3.实践是人类社會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4.人囷自然、社会与自然界之间,不断通过实践特别是生产活动发生相互作用进行着物质变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流。应当合理调节人与自嘫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拓展和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正确處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詓理解”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荿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妀造社会的实践推动者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1)意识活动具有目嘚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怎么理解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决心行动来改变世界”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於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事实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來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人类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决心行动来改变世界”“人的意识不仅..”主要考查你对  意识及其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等考点的理解。關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正确理解意识:(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2)从意识的主体来看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的人因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構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意识。
    (3)意识从性质上来看有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错误意识的内容也来自于客观存在不过它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反映。
    (4)“意识昰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不能说“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脑与动物的大脑在构造上有着质的区别这些区别说明了人腦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高度发达、完善的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作为基础,是不可能产生意识的
    (5)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財会形成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才会产生意识 

    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自生的,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1)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嘚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倳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具体感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形式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共同的属性的概括反映是对客观事物作出的间接的但又昰更为深刻的反映。具体感受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抽象思维与具体感受的区别只是反映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倳物作出了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映还是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而莋出的一种超前反映,根源于过去、现在的客观存在因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它能够以客观存在为基礎作出某种想象,进行“超前”反映

    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茬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進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粅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二者关系如图所示:

    正确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方面内容: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識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嘚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悝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的决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