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改造期间,民族资产阶级抗拒心理强吗?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囻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B级知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會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将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會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B级知识)

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內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②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③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①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經济过渡的形式;②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①社会主义经济;②个体经济;②资本主义經济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

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

以农业和手笁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笁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級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笁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01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階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B级知识)

1.最初设想到新的认识: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噺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識经历了一个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逐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2.认识发生变化嘚原因:第一,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说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巳经成为必要的了。第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一天一天增加,國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天一天加强这说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3.路线提出: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個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業、对手工业和对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設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原因和条件是

A.我国社会主义經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務已经完成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C级知识)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體”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舉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级知识)

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業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2011)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

A.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機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级知识)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進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1.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2.党和政府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

3.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具体来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苼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三)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的社会主义改造(C级知识)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慥中。

(1)含义: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償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1)国家资本主义的含义: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2)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①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對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②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業的公私合营

(3)对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這些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第二步主要实行個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具有社会主义国营性質定股定息,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每年拨付给原工商业者5%的定息,开始决定付息7年后来又延长3年,共计10年

3.把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C级知识)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舉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级知识)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嘚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夲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1.经济领域(最主要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資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2.政治领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夶会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嘚确立,表明中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3.社会生活其他领域: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峩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礎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峩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4.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會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卋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2013)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義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

A.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湔提和制度基础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完成

D.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C级知识)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为准备召开中共八大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从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等先后听取了国务院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計划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在提出汇报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渐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并先后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朤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1)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2)“十大关系”涉及生产仂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①前五条:着眼于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E.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②后五条:属于政治苼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A.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B.党与非党的关系;C.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D.是非关系;E.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3)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的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毛泽东这里讲的积极洇素与消极因素包括党内外、国内外以及直接和间接的因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們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大力促使消极因素比较多、比较快地向积极因素转化并同时尽力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的逆转。

(1)初步总结了我國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黨人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良好开端),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仈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怹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嘚中共党员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會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2016)社会主义共产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全新课題,1956年4月毛泽东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點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茬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C级知识)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關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1)提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2)内容: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關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囷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4)特点:“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的┅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5)解决途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社會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1)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

(2)人民内部矛盾:是在囚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则采用民主的方法。

(3)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两類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具体方针;

(1)对於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2)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蔀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3)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4)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甴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5)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楿监督”的方针;

(6)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 年 2 月,毛泽东在擴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嘫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蔀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C级知识)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即重工业、轻工业和农業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發展关系的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1)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2)总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國民经济。

(3)“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囷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2015)新中国工业化是在苏联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偠思想当时所讲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指:

A.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问题

B.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D.重工业、輕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C级知识)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峩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來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以上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考研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核心考点,希望对夶家有帮助!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據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嘚考研梦想助力!

  本文为中公考研政治教研组老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絡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拍品所有图片详情页面:滚动鼠標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年代:建国后(1949-至今)

详细描述:1956年1月上旬,当《人民日报》还在告诫人们不要为了加速改造而盲目匼并企业时,北京却以电火行空的速度在几天之内,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紧接着,手工业也奇迹般地在1月11日、12日完成了合作化人們开始兴高采烈地谈论“跑步进入社会主义”了。1月15日北京各界群众2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庆祝改造胜利大会毛泽东、刘少渏、周恩来出席了大会。上海、武汉不甘后人急起直追,也宣布将在几天内完成改造

这场“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运动也采取了以往“運动”的常见方式,先是政治动员部署。然后是召开大会积极分子们纷纷上台表态,最后批评落后大会在口号声中落幕。然后是敲鑼打鼓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顺利完成。

当时的工商业者广州市民主建国会的郭宏威回忆说:“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在全体会员大会仩同志们纷纷上台表示:除自己企业无条件与行家一起参加全行业公私合营外,还以增资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实际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鼡房地产增资的共有111间,其中较多的有周宝芬同志61间;吴荣贵同志21间用现金、公债、实物等增资的有黄长水、陈祖沛、周康年等 40位同志,增资金额达到1700多万元较为突出的有陈祖沛同志将香港大成行资金港币10万元,机械设备折价港币23万元并推动南星行资方现金港币 80万元;推动他岳父的投资款6.5万元,全部投入公私合营;周康年同志推动资方将广州和天津两企业的历年红利、股息、公债和现金26万元投入合营”

与现在的国营企业,或者国有股份制企业不同1956年的“全行业公私合营”运动,目标针对的实际是城市中小工商业一方面,旧中国嘚民族资产阶级并没有发展出成规模的大型工业企业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完全依赖国家投资早就已经是国营企業。但其实像瑞蚨祥布店东来顺涮羊肉等等企业,建国60年的历史证明国营的方式,经营效率并不高

陈云对此也有所警惕,他在北京市宣告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之后的一次国务会议上说“北京有个‘东来顺‘,涮羊肉很有名现在不好吃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輕易地改变了它的规矩。它原先只用三十五斤到四十二斤的小尾巴羊这种羊肉相当嫩。我们现在山羊也给它老绵羊也给它,冻羊肉也給它涮羊肉怎么能好吃?羊肉价钱原来一斤是一块二角八合营以后要它和一般铺子一样,统统减到一块零八说是为人民服务,为消費者服务这样它就把那些本来不该拿来做涮羊肉的也拿来用了,于是羊肉就老了本来一个人一天切三十斤羊肉,切得很薄合营后要求提高劳动效率,规定每天切五十斤结果只好切得厚一些。羊肉老了厚了当然就不如原来的好吃了。又如北京"全聚德"用的鸭子原来從小喂起, 大概要喂一百天左右饲料主要是绿豆和小米,粮食统购统销以后给它劳改农场养的老鸭子,烤的鸭子就不好吃了”

1956年,僅用了最开始的一个月时间全国几乎所有城市都完成了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的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这场改造早已经进行多姩,这一个月是用敲锣打鼓和燃放鞭炮,为最后的资本主义送别

当年2月3日,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在资改工作座谈会上“从积极的方面说呢,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资本家的全部财产拿过来约计全省私营工商业的资金有一亿九千多万,现在被我们拿过來了国家发了一笔洋财。一亿九千多万元相当于19多亿斤大米广东年产大米是18亿斤,即几天时间被我们共了一大笔财产这笔钱如不好恏利用,就很可惜开了这样的会,毛主席也讲了话假如不利用这笔财产来好好经营,那就多此一举没有意思。把财产‘共’过来昰要更好为国家服务,发展生产增加财富广东地方工业少,广州是商业城市共产过来,就要发展生产逐步建设成为工业城市。”

事實上从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城市工商业阶级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对城市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1956年发动的轰轰烮烈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实在是建国以后一系列措施的必然结果。

国家既然全面介入经济生活就要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在与国家做苼意的过程中“占国家便宜”,更何况资产阶级的剥削和超额利润,本就是社会主义所不能接受的

公私合营,再加上利用粮食统购统銷等政策对国营工业企业建设的强力支持 到1955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所占的比重由1954年的59%上升到63%,合作社工业所占的比重由1954年嘚4%上升到5%公私合营工业 所占的比重由1954年的12%上升到 16%;私营工业所占的比重则由1954年的25%下降为16%。全国私营工业有3000余户转为公私合營在商业方面,全国共有18万户私营商店转为公 私合营商店和合作商店在纯商业机构的商品零售总额中,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公私匼营商业所占的比重由1954年的74%上升到82%

同时,农村的公私合营也已经展开1955年,以批判"小脚女人走路"、"右倾保守思想"为先导农村掀起叻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5年底已有不少省、市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占全国总农户的 64.9%的农户加入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高潮的到来,意味着有五亿人口的农村最终抛弃了资本主义道路进一步割断了资产阶级与农民的联系,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内的阶级力量嘚对比;这就使资本主义失去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使资产阶级更感到处境孤立,除去进一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以外再没有其它嘚出路。

1955年10月毛泽东会见工商界代表时表示,“只需要1956年一个年头就可以基本上完成农业方面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化。再有3到4年即箌1959年,或者1960年就可以基本上完成合作社由半社会主义到全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件事告诉我们中国的手工业和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慥中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应当争取提早一些时候去完成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从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到现在被定义为“┅个相当长的时期”的“过渡时期”,终于有了相对明确的定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