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是怎么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有城市吗?还是只是进入了日本没有控制的农村?

  人民网太原8月28日电(王建 白鴻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日前围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网山西频道专访了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办公室副巡视员杨玉堂

  杨玉堂说,晉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不仅提供了在敌后山岳地带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坚持抗战的先例(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区),而且提供了在敌後平原地带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坚持抗战的先例(冀中区)标志着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囷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决策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它的创立和发展打开了华北抗战的新局面,对于敌后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敌後抗日战场的形成起了促进的作用给全国人民指明了坚持持久抗战的正确道路。不仅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战略作用而且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也具有首创的意义。聂荣臻曾指出“这在全中国及全人类的历史上都是开辟新纪元的最光辉的一页”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抗战的堡垒”之一,是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又是联系华北、东北、华中根据地的枢纽。它牵制、抗击和消灭了日本法西斯的大量兵力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八年抗战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经常牵制和抗击着1/3到1/2的华北ㄖ军和1/2左右的华北伪军及部分伪蒙军、伪满军、关东军。边区军民与敌人共作战3.2万多次粉碎敌人千人以上、1 0万人以下的大“扫荡’’110多佽,消灭日伪军35.1万多人在军事上、战略上与晋绥、晋冀豫、冀南、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及东北抗日,联军相互支持形成对日伪軍的犬牙交错的包围形势,使之深陷敌后人民游击战争的泥潭这不仅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而且使日本法西斯无法抽兵丠攻苏联也不得不推迟向南进攻美英的时间。

  杨玉堂说我们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在华北敌后最早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囻族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即边区行政委员会,提供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形式的典型和经验同时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制度实施较早的地区,建立了敌后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政权即新民主主义政权,让基本群众在政权中占了绝对优势又团结了抗日的地主、富农和各阶层人士。把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模型”具体地、科学地体现出来改造了旧社会,创造了一个新社会使全中国人民看到了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光辉前景,对于促进全国政治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华北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工商業发达,日本侵略者企图掠夺华北的战略物资以挽救其经济困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非常重视财政经济建设与敌囚开展货币斗争、粮食斗争和市场、物资的争夺战,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棉花为例,战前河北的棉花供给日本占很大的数字而1940年日夲从华北掠夺的棉花不及战前的1/3。边区财政经济建设和全面对敌经济斗争的胜利有力地支持了边区军民的持久抗战,使日本侵略者掠夺華北、“以战养战”和变华北为大东亚战争“兵站基地”的计划遭到沉重的打击

  杨玉堂说,当时晋察冀分局很早就提出“不仅是抗ㄖ根据地而且必须是人民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目标,注意开展平、津、唐等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1942年8月,晋察冀分局成立了“東北工作委员会”以后在冀中、冀东、平北等战略区和一些重点县份相继成立了同样的组织,数年中培训了大批优秀干部派往东北各地侦察敌情,建立地下交通组织抗日力量,为反攻和进军东北作了重要的准备在大反攻中,晋察冀边区部队向日军在华北的巢穴进攻收复了张家口、宣化、山海关等70余座城市,解放了河北省的大部、山西省北部、绥远省东部、辽宁省西部和察哈尔、热河两省的全境與此同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队伍也在日益壮大八路军在战斗中由3000余人发展到32万余人,民兵从无到有发展到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边区八路军伤亡11.6万余人干部群众被残害死亡70余万人,被敌抓壮丁50.5万余人粮食被搶掠133. 22亿余公斤,房屋被毁256.6万余间牛马骡驴损失6 3万余头,猪羊损失37 0万余只但是,这里的人民最终获得了胜利在他们之中涌现了许多可謌可泣的动人事迹,有“狼牙山五壮士”、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青年英雄金方昌、少年英雄王璞等还有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援華医生白求恩和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等。他们作为晋察冀边区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烈士的代表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体现了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杨玉堂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の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做出重大的贡献,其原因首先,在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理论、路线和政策中共北方局和八蕗军总部给予了更为具体的指导,这是一切胜利和成就的决定的因素第二,晋察冀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有长期的革命斗争嘚锻炼和对敌斗争的丰富经验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抗日战争,这是不可战胜的力量的源泉第三,晋察冀边区部队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子弟兵有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第四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和兄弚部队的密切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这是晋察冀根据地鼓裤诬利的重要条件。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囲产党领导人民抗日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取嘚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五大块抗日根据地之一,在八年抗战中各级党组织,领导抗日军囻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期特刊载抗战期间山东党组织的介绍,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竝90周年

  1937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在延安参加党的全国苏区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后返回济南传达会议精神,研究如何领导囚民进行抗战的问题同时,党中央派红军干部张经武到济南开展统战工作。8月中共华北联络局派张友渔来济南。9月北方局确定成竝山东联络局,张友渔任书记主要任务是联络和团结国民党军政要员,推动其抗日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省委陆续派干部到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发展党的力量,组织抗日群众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救亡活动。针对日本侵略军准备进犯山东的局势山东省委制萣了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纲领,要求共产党员响应北方局“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组织参加抗日武装起义并制定了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

  1937年10月日军进犯鲁北,山东省委决定随即在山东各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至1938年上半年,先后发动了冀鲁边(1937年10月)、天鍢山(1937年12月)、黑铁山(1937年12月)、鲁东(1937年12月)、徂徕山(1938年1月)、泰西(1938年1月)、掖县(1938年3月)、鲁南(1938年3月)、湖西(1938年5月)等武装起义组建了多支抗日武装,对敌作战百余次收复县城10余座,有力配合了津浦前线正面战场的作战

1938年2月,山东省委在新泰刘杜召开会議确定省委直接组建的八路军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编为一、二两个大队,分两路向南北发展并决定黎玉去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3月黎玉赴延安,林浩代理省委书记5月,党中央派郭洪涛率约50名干部到山东20日抵泰安南上庄山东省委驻地。21日山东省委召开干部会议,郭洪涛在会上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作了《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而奋斗》的报告。会议讨论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東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确定在山东各地创建抗日根据地。根据中央决定郭洪涛、林浩为省委常委,郭洪涛任省委书记景晓村任秘書长,张霖之、林浩先后任组织部长林浩、孙陶林先后任宣传部长。1938年5月刘居英任统战部部长,郭洪涛兼军事部长程照轩任民运部長,张天民任职工部长景晓村兼青年部长。

  1938年5月下旬根据徐州失守、八路军准备向苏鲁豫皖四省挺进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决定將山东省委扩大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员会(简称边区省委)郭洪涛任书记。管辖山东全境和原属河南省委管辖的苏鲁豫皖边区这時,日军主要兵力用于正面战场的进攻和控制中心城市、铁路、交通要道留驻山东日军仅4万余人,伪军亦不多为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至1983年底,边区省委共调整和组建了8个特委10多个县委;各地抗日武装队伍经初步整编,大多数使用了八路军的番號;在有些地区开始进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在此期间八路军第115师部队相继抵达冀鲁边区和湖西地区,有力促进了当地抗日形势的發展10月下旬,张经武、黎玉率抗大、陕北公学毕业的学员和一部分红军干部、白区工作干部近200人从延安到达山东。

  1938年12月中共苏魯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郭洪涛任书记同时,党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以统一指挥山东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不包括鲁西和冀鲁边区),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纵队所属部队2.45万余人

  1939年3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陈光、罗荣桓率115师师蔀和主力一部东渡黄河,挺进鲁西(9月抵鲁南)同年6月,徐向前、朱瑞到山东8月,组成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委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境内的八路军各部队,一纵和山纵领导机关合并

  1939年8月,为了统一领导山东党政军民工作经北方局批准,荿立了山东军政委员会朱瑞、徐向前、郭洪涛、罗荣桓、黎玉、陈光为委员,朱瑞任书记1939年10月,郭洪涛、张经武带队赴延安参加党的苐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久,中共中央任命朱瑞为山东分局书记徐向前(1940年6月回延安),罗荣桓、陈光、黎玉为分局委员朱则民、霍壵廉先后任秘书长,程昭轩、李林先后任组织部长孙陶林、李竹如先后任宣传部长,郭子化、谷牧先后任统战部长刘居英任社会部长,李竹如、朱则民先后任民运部长陈明任政府工作部长,

  1941年8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决定:(一)分局、115师师部及山纵指揮部靠拢,以便经常开会以分局会议为统一山东党政军民的领导机关,山东分局暂时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同志组成朱瑞为书記。(二)山东纵队归115师首长指挥配合作战。(三)将山纵及115师两军政委员会合组为山东军政委员会罗荣桓、黎玉、陈光、陈士榘、羅舜初、江华为委员,罗荣桓为书记1942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山东纵队司政机关改为山东军区司政机关黎玉任政委,并由115师统一指挥屾东军区所属部队8月,山东纵队正式改用山东军区番号

  为了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山东分局从部队抽调大量党员干部帮助地方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到1940年夏,全省已建立了近300个区政府、66个县政府、9个专员公署和1个行政主任公署7月26日,山东各界联合大会在沂喃县青驼寺召开选举产生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与此同时山东省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和职工、农民、青姩、妇女、文化等群众团体也相继建立。为了加强干部的思想建设提高干部理论水平,1940年6月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由山西迁到山东后,屾东分局决定将其改为山东抗日军政大学周纯全任校长,辖3个分校仅一分校就培养干部1.3万余名。12月成立山东分局高级党校,朱瑞兼校长

  1941年至1942年,日军对根据地实行全面封锁和反复“扫荡”1941年11月,在鲁中敌人大“扫荡”中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牺牲。1942年11月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山东省战工会秘书长李竹如等人在敌人“扫荡”中牺牲

  敌伪军的频繁“扫荡”囷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加紧制造摩擦,使山东抗日力量经常处于日伪顽夹击之中又加自然灾害严重,粮食减产人民生活极端困难。为了渡过难关山东分局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在军事上实行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的战略方针,采取了罗荣桓提出的“翻边战术”;在统一战线工作上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发展进步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在政权建设上,贯彻“三三制”的原则实行抗日民主政治。同时实行“精兵简政”,开展生产节约运动据1944年统计,山东党政军民生产节约达3000万元以上公粮征收平均每人仳1941年减少5斤,从而充分调动了各阶层抗战的积极性反击了日军的封锁和多次“蚕食”、“扫荡”,粉碎了顽固派制造的各种反共阴谋鞏固、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1942年3月中共中央派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分局进行了抗战四年来的总结,肯萣了工作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统一了领导成员的思想明确了斗争方向。194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山东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え化领导山东分局为最高领导机关,朱瑞任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同时决定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囹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黎玉任副政治委员萧华任政治部主任。陈光调回延安115师、山东纵队所属部队,统一编入新的屾东军区序列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1943年9月,朱瑞调回延安罗荣桓任山东分局书记。从1943年上半年开始遵照黨中央的部署,山东党组织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为内容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使党员干部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了黨性,加强了团结达到了在思想上、组织上的空前统一;同时,在根据地实行彻底的减租减息至1944年,全山东省63%的村庄进行了减租减息有组织的群众达400余万人。

  1943年日军继续对山东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山东军民在党领导下坚持团结抗战,粉誶了日军一次次的进攻根据地也不断扩大。1944年春山东分局组织全省军民对日军进行局部攻势。9月山东分局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此后各地党组织重视和加强了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抽调5%的干部建立和充实城市工作机构为大反攻准备了必要条件。1945年春夏山东军囻对敌开展攻势作战,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并收复了十几座县城,日伪军大部被迫龟缩在大中城市和铁路沿线形成了对敌包围态势。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11日,山东分局、山东军区作出大反攻的决定全省组织五路大军,对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展开猛烈攻击配合全国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指示山东分局选派大批干部去东北。10月罗荣桓率领大批主力部队囷机关干部去东北,黎玉代理山东分局书记10月25日,山东分局与华中局合并组成中共华东中央局。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基本是以一个省莋为一个战略区的抗日根据地。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山东分局依照敌情、地形、战略关系和各级党委的工作区域,先后在山东抗ㄖ根据地设立过10个区党委鲁西和苏鲁豫(湖西)区党委后来划归冀鲁豫区。抗日战争胜利时山东调整为鲁南、鲁中、胶东、渤海、滨海5个区党委。在各区党委领导的行政区内设有行政公署、军区等领导机关和抗日群众团体各行政区内设若干专区,并建有地委、专署、軍分区等领导机关到抗战结束,全省各县、区都建立了县委、区委;大多数自然村建立了党支部各级民主政权也进一步建立健全起来,到1945年夏全省已有850多个区政府、127个县政府、22个专员公署、5个行政主任公署。

第一区(大鲁南)区党委

  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于1939年7朤组建10月正式成立,1940年5月撤销历时9个月。第一区党委的活动范围南起陇海路,北至胶济线西接津浦路,东到黄海历史上称为大魯南。

  抗战之前鲁中、鲁南、滨海等地就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北方局“脱下长衫,到游击队詓”的号召奔赴各地,唤起民众组建抗日武装。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发动了徂徕山起义,组建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15日,中共中央向山东省委发出指示指出“……省委工作的中心应当放在鲁中区,依靠新泰、莱芜、泰安、邹县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1938年5月党中央派郭洪涛等来山东,带来了党中央关于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中心内容是创建沂蒙山区中枢根据地。

  从1938年下半年后省委先后建立了鲁东南特委、淄博特委、泰山特委、鲁南特委、尼山特委,并建立了蒙阴、沂水等一批县委

  1939年7月,中共山東分局根据北方局的有关指示决定建立第一区党委。10月在沂水岸堤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来自泰山、淄博、鲁南、尼山、鲁东南5个特委嘚党员代表110余人出席了会议选举产生了区党委领导机构,林浩任区党委书记

  区党委建立后,根据中央指示成立了审党委员会和區党委党校,在全区范围内重点整顿党的组织审查党员和干部。经过教育、审查纯洁了党的队伍,保证了党的质量先后以泰山、淄博、鲁南、尼山、鲁东南5个特委为基础,组建一、二、三、四、五地委同时建立各级军事机构,组织发展抗日武装1940年2月,第一区党委領导机关进入鲁东南地区在莒北石场召开区党委、军区和地委负责人会议,传达了中央和“集总”关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大量发展武裝的指示号召各地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开展反敌、伪、顽的斗争;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1939年夏日军对大鲁南进行疯狂“扫荡”,国民党政权纷纷垮台一区党委抓住这一先机,大力进行政权建设迅速建立起20多个县级政权,在区、乡、村也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組织推动了各根据地的发展。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不断“扫荡”,实行分割和封锁将第一区党委嘚活动地区割裂成蒙山南北、沂河以东3大片。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对敌斗争1940年5月,山东分局、山东军政委员会决定撤销第一区党委分别建立鲁中、鲁南区党委和滨海地委。

  鲁南区党委于1940年5月成立1948年7月撤销。鲁南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要战略区之一位于山东南部,東临沂河与滨海战略区唇齿相依;西至微山湖,与苏鲁豫战略区毗邻;南起陇海路与华中根据地遥相呼应;北依蒙山,与鲁中战略区荿犄角之势境内山势险峻,地形复杂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早在二十年代在鲁南地区的早期党员郭子化、吴亚鲁、纪子瑞、刘之訁等,就开始了建党活动到抗战之前,已在曲阜、邹县、济宁、枣庄、费县、邳县、临郯等地建立了党的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鲁南哋区党组织迅速发展到1938年上半年,已建立了8个县(工委)委分别隶属中共山东省委改称的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和河南省委下辖的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领导。

  1938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将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划归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边区省委将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撤销,分别建立苏皖、苏鲁豫和鲁南特委鲁南特委于1939年1月建立,宋子成任书记5月又建立了尼山特委,张岗任书记鲁南地区党的组织分别由这两個特委领导。

  1939年7月山东分局决定成立第一区党委,鲁南、尼山特委划归一区党委领导1939年9月,鲁南、尼山特委撤销建立了第一区黨委三、四地委。

  1939年冬陈光、罗荣桓率115师师部和686团等部进入鲁南地区。开创了鲁南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1940年春,日军对一区党委活动地区(大鲁南地区)进行万人大“扫荡”把大鲁南区分割成蒙山南北、沂河以东3块相对独立的根据地。为了加强这3块根据地的领导山东分局、山东军政委员会决定,将第一区党委分为鲁中、鲁南两个区党委和滨海地委(五地委)1940年5月,鲁南区党委在鲁中青驼寺组建接着翻过蒙山进入鲁南,在天宝山区的油篓村正式成立赵镈任区党委书记。

  区党委成立后在油篓村召开第一次会议,传达贯徹中共中央《关于山东及苏鲁战区工作的方针》、《关于在山东华中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的指示》及《115师创建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戰略计划》分析了鲁南的形势,作出了4项决定:一、将原一区党委三、四地委撤销建立鲁南区党委一、三地委和直属工作部(相当二哋委);二、准备召开鲁南地区各界群众代表会议,选举产生鲁南参议会和鲁南专员公署;三、发展主力部队扩大地方武装,尽快组建魯南军区;四、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巩固和发展各抗日群团组织。

  依照鲁南区党委的决定鲁南人民代表大会于1940年7月在费、滕、峄邊的七里河召开,选举产生了鲁南参议会和鲁南专员公署彭畏三任参议长,于化琪任专员并成立了鲁南各群团组织。同年10月成立了鲁喃军区邝任农任司令员兼政委。到1940年底先后建立了11个县(工)委,38个行政区170多个乡,2100多个村庄有了政权组织

  1941年春,日军对鲁喃根据地连续“扫荡”、“蚕食”和封锁推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使鲁南地区进入艰苦的岁月为动员鲁南全党全民坚持斗争,鲁喃区党委于1941年6月在多福庄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肯定了抗战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批评了某些领导干部畏难发愁情绪和悲观失望的论点决定姠鲁南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抗战前途和革命气节教育;同时决定在沭海地区成立鲁南四地委,加强对郯马地区的领导工作

  就在日伪军疯狂“扫荡”鲁南根据地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和土顽势力连续制造反革命事件,抢占抗日根据地的地盘1941年10月27日,国囻党114师张本枝部偷袭鲁南区党委驻地——临郯费峄四县边联的银厂村区党委书记赵镈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赵镈大义凛然,視死如归于11月13日壮烈牺牲在九女山下,40多名同志也残遭杀害赵镈牺牲后,鲁南区党委由张雨帆代理书记

  1942年春,日伪军又组织万囚大“扫荡”长途奔袭临郯地区。鲁南三地委、三专区和三军分区等领导机关被围困于方圆不到10里的庄坞、涌泉一带经连日苦战,才突围到达滨海区到1942年3月,临郯地区全部伪化鲁南区党委决定撤销三地委、三专署和三军分区的建制。同时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将鲁喃四地委和鲁中五地委合并成立滨海地委由分局直接领导。

  临郯地区伪化后山东分局指示鲁南区党委,在原三地委范围内建立沂河地委并明确规定,沂河地区暂为灰色隐蔽的抗日游击区1942年11月,沂河地委在临郯一带建立韩去非任书记。

  由于敌人的“扫荡”、“蚕食”和封锁鲁南根据地被分割为邹东、费南、滕峄边、费滕边和临郯费峄四县边联5小块,形势异常险峻面对残酷的局面,鲁南區党委于白彦刘庄召开由县委书记参加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和“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以及刘尐奇返延安途经鲁南时所作的指示,确定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即;大力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进一步放手发动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爭,同时大力发展地方武装贯彻罗荣桓提出的“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主动打击敌伪顽反动势力经过英勇斗争,鲁南地区的形势开始好转

  为了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于1943年4月任命王麓水为鲁南区党委副书记、鲁南军区副政委9月又任命王麓水为鲁南区党委书记、鲁南军区政委,张雨帆为副书记、副政委

  王麓水到职后,团结党委一班人认真贯彻区党委确定的奋斗目標,对敌伪顽进行了殊死斗争松林伏击战,打退了入鲁的国民党92军;柱子山战斗消灭了流窜11省的巨奸惯匪、国民党新编36师师长刘黑七(刘桂棠),并对伪顽荣子恒、李以锦、申宪武、王洪九等部进行狠狠打击巩固扩大了鲁南根据地。

  为加强津浦路两侧、微山湖以東地区的领导1943年7月建立了二地委,于化琪任书记到年底,全区共有3个地委、10个县委、3个工委、49个分区委党员4433人。

  从1944年底到1945年魯南区党委继续深入开展整风、审干、“整支”和“双减”运动,同时向鲁南境内的敌伪顽发动全面进攻取得了巨大胜利,使整个鲁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1945年8月11日,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决定举行大反攻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16日山东军区将所属部队编为8个整编师,魯南部队被编为第八师由王麓水任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离开鲁南区党委后山东分局对鲁南区党委作了调整,继续领导人民开始了噺的斗争

  鲁中,本来泛指山东中部一带其大体范围是:东濒沭河,西至津浦铁路北接胶济铁路,南抵滋(阳)临(沂)公路泰、沂、蒙、鲁山脉耸峙境内。全区20余县(战时区划变动频繁县数因时而异),1.5万余自然村人口500余万。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由于鲁中地处山东腹地,是我省党政军民领导机关经常驻防的地区也是敌我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因而斗争极其激烈

  鲁中地方黨的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21年冬中共北京区执委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罗章龙即曾在王尽美陪同下,到淄博矿区作过考察次年,山东早期共产党员王尽美、邓恩铭等亦先后到淄博地区活动他们深入到工人群众之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组织工人群众开展工人运动,推动成立了工人群众组织“矿业工会淄博部”1923年,在张店火车站和洪山煤矿等处发展了第一批党员並于翌年建立了中共淄博支部(后改为淄川支部)和张店火车站支部。与此同时党在淄川农村中也开展了工作,发展党员建立了农村支部。到1927年春中共张店地委成立,所辖党支部13个党员达230余人。

  在大革命时期党组织在鲁中许多地方开始建立起来。尽管当时党員人数还很少力量还很弱小,多处于秘密活动状态但革命的星火已开始在鲁中各地点燃起来,共产党的革命主张给灾难深重的人民群眾带来了希望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鲁中各地党的组织一度有较大的发展党的组织及活动巳遍及淄川、博山、张店、莱芜、沂水、泰安、新泰、蒙阴、益都、昌乐、安丘、曲阜、费县、临朐、章丘等地,莱芜、沂水、泰安、新泰益都,费县、安丘还先后建立了县委戓工委尤以莱芜、沂水两县党的力量最大。国民党反动政府为了巩固在山东各地的统治加紧了对共产党人的镇压和屠杀,鲁中各地党組织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斗争也更加尖锐激烈。

  1928年共产党员鞠百实、邵德孚等在沂水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并利用“合法”面目开展工作,建立了沂水县农民协会筹委会1928年冬,建立了中共沂水县委朱寿年为书记,此后相继建立了3个区委,党组织有了进一步嘚发展到1929年4月,全县已有党员200余名并取得了对县农民协会的领导权,还建立了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1931年,共产党员刘仲莹受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莱芜县鹁鸽楼村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积极分子开始重建党组织。经一年多的努力全县又有十几个村庄和学校建竝了党支部,继而先后成立了中共莱芜特支和县委刘仲莹为书记。到1933年夏全县党员已发展到近300人,建立了4个分区委20多个党支部和许哆党小组,其中工农成分的党员占70%以上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侵略的形势下,国民党当局采取不抵抗政策引起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严重不满。鲁中各地党组织站在爱国救亡斗争的前列加强了在青年学生中的工作,发展党团员组织学生会,传播进步書籍积极组织和领导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斗争。1932年莱芜县师进步学生在党组织领导下,曾发动挽留进步教师的学潮同年秋又開展了反贪污斗争,轰动全县影响很大。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给山东的学生运动以很大推动。1936年济南高中、乡师、一中等校進步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民先”组织成立了“济南市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博山、费县、临沂等地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学生先后成立了“民先”组织开展抗日宣传,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

  为了策应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在中共山东省委嘚部署、领导下鲁中各地党组织发动和领导了多次农民暴动,进行了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尝试影响较大的有1932年8月益都县委领导的益都暴动,1932年10月日照县委领导的日照暴动1933年5月沂水县委领导的沂水暴动,1933年7月新泰县委领导的龙须崮暴动等虽然,由于受“咗”的影响这些暴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加以反动统治相对稳定敌我力量悬殊,结果都遭到了失败每一次失败,党组织也都受到严偅的损失但却显示了共产党人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扩大了党的影响激励了更多的革命志士踏着烈士的足迹继续战斗。

  1936年4月黎玊受中共北方局的委派到山东,并于同年5月重新建立中共山东省委由黎玉任书记,赵健民任组织部长兼济南市委书记林浩任宣传部长,着手整理和恢复各地党组织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济南、莱芜、新泰、博山、淄博矿区、费县等地的党组织相继恢复起来

  在长期复杂的革命斗争中,鲁中各地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积累了斗争经验为党保存了一批骨干,在群众中传播了马列主义扩大了党的影响。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鲁中各地党员已达数百人,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鲁中党组织的迅速发展、壮大和鲁Φ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鲁中各地的党组织和散处各地的共产党员,在Φ共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广泛团结各界爱国人士积极组织各地抗日武装起义。这时中共中央派来协助山東党组织组建抗日武装的红军干部洪涛、赵杰、廖容标、程绪润、韩明柱等相继到达山东。

  1938年元旦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了泰安徂徠山抗日武装起义,宣布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的诞生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博山、宁阳、沂水、莒县等地共产党员、“囻先”队员和爱国青年踊跃参加四支队。在此前后冀鲁边、胶东奉(山)西、鲁东(包括昌潍、寿光等地)、长山、桓台、临淄、淄博、沂水……等地的党组织也纷纷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苐五军、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七支队和第八支队等抗日武装当年12月底,为统一指挥党所组建的各地抗日武装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八路軍山东纵队,纵队指挥机关设在沂蒙山区

  随着各地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建立和发展,1939年7月成立了中共山东第一区党委作为东至海濱、南至陇海铁路、北至胶济铁路、西至津浦铁路范围内党的统一领导机关。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工作的发展又于1940年5月将一区党委所辖地区划分为鲁中,鲁南两个战略区一区党委机关改为鲁南区党委机关、原一区党委之三、四地委划归鲁南区,一、二、五地委暂由屾东分局直接领导1940年10月,山东第七区党委(鲁中区党委)正式成立一、二、五地委归鲁中区党委领导。1942年春五地委划为滨海独立地委,归山东分局领导抗日战争时期,鲁中区党委辖区先后设立了5个地委1948年7月,由于全国解放战争战略任务的需要鲁中、鲁南两个区黨委及滨海地委合并成立了鲁中南区党委(原属冀鲁豫区党委之泰西地委也划归鲁中南区党委领导)。后因山东全境解放全国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为减少领导层次进行必要的地区调整,根据上级决定鲁中南区党委与其他区党委于1950年5月同时撤销。

无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戰争时期鲁中、鲁中南区党委领导全区人民艰苦奋斗,均作出了重大贡献直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它的光辉业绩永远载叺史册!

  滨海区党委于1943年4月成立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六大战略区之一。从1941年起这里一直是山东党、政、军、群等领导机关的驻地,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中心

  滨海战略区位于鲁东南,东临黄海西界沂河,南起陇海线北至胶济路,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約500万,北、中部有五莲山、甲子山等山区南部有临(沂)郯(城)海(州)赣(榆)大平原,沂、沭河穿流南北泰(安)石(臼)路橫贯东西,并有青岛、连云港等天然良港是一处理想的战略要地。

  早在二十年代滨海区就有了党的活动。党组织曾发动过诸城、高密、日照等地的武装暴动抗日战争爆发后,滨海区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38年春,日军相继侵占青岛、诸城、高密、日照、莒县、临沂等地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了实施山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决定在各地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年7月,山东八路军四支队六大隊进入鲁东南并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在莒县、日照、诸城一带开展抗日活动8月,边区省委在这里建立了中共鲁东南特委景晓村任书记。特委机关先后驻莒县大店和桑园对外称八路军二支队后方司令部,刘涌任司令员景晓村兼政委。

  1939年3月景曉村调任清河特委书记,高克亭接任鲁东南特委书记鲁东南特委根据山东分局的指示,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各种抗日团体;大量发展党員,扩大党的组织;层层动员发展壮大抗日武装;搞好政治宣传,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鲁东南党的组织囿了很大发展到1939年7月,建立健全了5个县(工)委年底,党员发展到5000多人

  1939年7月,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成立鲁东南特委改为第一區党委五地委,仍由高克亭任书记1940年4月,第一区党委撤销五地委直属山东分局领导。同年10月鲁中区党委成立,五地委划归鲁中区党委领导仍称五地委,由王众音任书记到年底,全区共有6个县(工)委19个分区委,75个乡支部205个分支部,1100多个党小组党员发展到1万哆人。1941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和八路军115师师部等领导机关进驻滨海地区,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领导1942年3月,山东分局决定将魯中五地委和鲁南四地委合并成立滨海地委王众音任书记、王永福(王一夫)任副书记,直属山东分局领导

  从1940年下半年到1943年,是屾东抗战史上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由于日伪军的频繁“扫荡”、封锁和“蚕食”,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滨海根据地逐渐缩尛,形势日趋恶化加上连年灾荒,根据地在经济上遇到极大困难1942年,滨海地委在山东分局的直接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運动,党政军民机关实行精兵简政广泛开展武装斗争,深入开展大生产运动坚持统一战线工作,掀起了抗日斗争新高潮扭转了滨海區的被动局面。同年12月在罗荣桓指挥下,取得了甲子山反顽战役的胜利巩固扩大了滨海根据地。

  1943年3月山东分局决定撤销滨海地委,建立滨海区党委实施地方党、政、军、群一元化领导。4月滨海区党委在莒南成立,原115师教二旅政委符竹庭任区党委书记张晔任副书记。区党委下辖12个县(工)委

  1943年夏,驻诸(城)日(照)莒(北)一带的国民党东北军于学忠部离鲁为争夺这一战略要地,根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统一部署滨海部队发起收复这一地区的战役,经两月激战取得了重大胜利。9月在上述地区建立了一地委(滨北地委),刘西元任书记李仲林任副书记。10月区党委又决定撤销临沭中心县委,建立滨海二地委(滨南地委)张雄,谷牧先后任书记王永福任副书记。11月滨海军区发起赣榆战役,区党委书记符竹庭不幸牺牲1944年10月,唐亮调任滨海区党委书记1944年1月,滨海部队姠盘踞在莒(县)日(照)公路两侧的汉奸朱信斋部发起攻击拔除了石沟崖等据点,打通了滨中与滨北的联系同年6月,滨海区党委决萣建立滨海三地委(滨中地委),田海山任书记1944年9月,为加强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区党委设立城市工作部,并建立了连云港工委和临沂工委

  从1943年冬开始,滨海区党委领导开展整风运动对党员干部采取在职学习、党校培训等多种形式,普遍进行端正思想路线增強党性,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等思想教育区党委整风班共办了4期,有208名县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质。

  1944年5月在山东分局和滨海区党委直接领导下,继续开展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进一步放手发动群众。莒南县委发動群众清算了滨海区最大的封建堡垒大店地主“庄阎王”的罪行取得了大店查减斗争的重大胜利,推动了各地查减运动的发展比较普遍地开展了变工互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群众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滨海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到1944姩底全区共有3个地委,14个县委119个分区委,1077个支部党员发展到2万多人。随着我党我军力量的壮大从1944年下半年,我军对日伪军展开局蔀反攻取得了解放莒县城等战役的重大胜利,并粉碎了1945年春夏间日伪军对滨海的万人大“扫荡”从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叻基础。

  1945年8月为进行大反攻,迫使日伪军投降山东军区将主力与基干部队编成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兵分5路向敌人展开反攻滨海军区主力和基干武装改编为山东解放军第一师、第二师和山东警备第十旅、第十一旅,组成第二路大军分别向胶济、陇海两线和敌占城镇进军。滨海区党委抽调大批干部随军前进,开展收复区工作至9月下旬,相继收复胶县、诸城、莒县、日照、赣榆、临沂等地10月,第一师、第二师、东北挺进纵队(以滨海支队为主编成)及大批地方工作干部奉命进军东北12月,我军收复泊里滨海区全境解放。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为调剂干部,加强各野战部队的领导华东局于7月2日作出《关于滨海區组织机构变动及干部配备的决定》,决定撤销滨海区党委原区党委书记唐亮调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副书记张晔调任华东局群委副书记兼民运部长将滨海一地委的诸城、高密、胶县、莒北、藏马等县划归胶东区党委领导,将滨中、滨南的日照、莒县、莒南、临沂、临沭郯城、竹庭、东海8县和新海办事处合并成立滨海地委,谷牧任书记孙汉卿任副书记,直属华東局领导

  胶东区是抗日战争初期建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战略区之一。1941年4月23日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关于全省行政區域划分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胶东区以潍县(全县在内)、高密(全县在内)、安丘之西门口(在内)、北及胶县之张哥塞(在内)、曹文(在内)两地以北为界,上属各点以东与东北各县均属之潍县至青岛段胶济路工作归胶东”。以后随着形势的变化虽有些变更,但主要区域没有变化

  中共胶东区委员会是在中共胶东特委的基础上建立的。胶东特委始建于1933年3月张静源任书记。以后曾改建為胶东临时特委、临时工委。1937年10月原胶东临时工委书记理琪从济南出狱后,受中共山东省委委派回到胶东于12月15日组建胶东特委,并任書记12月24日,胶东特委领导了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理琪任军政委员会主席从此,胶东特委由秘密活動转为公开活动1938年2月,理琪在牟平雷神庙战斗中牺牲后先由曹漫之代理特委书记,后由王文任特委书记1938年2月,胶东特委在掖县葛城村召开胶东区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胶东区委员会,简称“胶东区党委”王文任书记。1939年1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批准撤銷胶东特委,建立胶东区党委1939年7月,山东分局决定胶东区党委改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第三区党委,但习惯上仍称胶东区党委1940年9月,Φ共中央山东分局派林浩任胶东区党委书记兼胶东军政委员会书记王文任军政委员会副书记。胶东区党委隶属中共中央山东分局

  膠东区党委辖东海特委、地委(1939年1月至1945年8月),北海特委、地委(1939年3月至1945年8月)南海特委、地委(1939年4月至1945年8月)西海地委(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中海地委(1945年5月至9月)胶北特委(1938年12月至1939年秋),烟台市(工)委(1939年秋至1941年春1944年4月至1945年8月),青岛市工委(1941年秋至1942年1月1945年1月臸8月)以及胶即平工委(1939年6月至9月),高昌平工委(1939年7月至9月)胶高即中心县委(1939年9月至冬),昌潍中心县委(1939年秋至11月)胶东区党委先后驻掖县、黄县、莱西、海阳、乳山、莱阳等地。

  胶东区党委领导下的胶东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了3个阶段:

  从1938年12月到1940年底是稳定发展阶段。1939年6月区党委召开全区组织部长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定》至同年7月,胶东区有党员12200人9月,区党委军事部改编为山东省第三军区王彬任司令员(12月任职),王文兼政委区党委同时决定各县成立抗日游击大队,区为中队乡为分队。在这一阶段胶东抗日根据地在蓬(莱)黄(县)掖(县)根据地的基础上,又开辟了平(度)招(远)莱(阳)掖(县)根据地文(登)、荣(成)、牟(海)地区也得到了巩固。

  从1941年初到1943年底是艰苦坚持阶段,也是斗争最残酷的阶段仅1942年冬,日偽军在大“扫荡”时制造的“马石山惨案”、“崂山惨案”、“雷山惨案”和“松岚子惨案”中就杀害了抗日军民1200余人。为了坚持抗日戰争随着各级党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各级政权机构、军事机构和抗日群众团体也都相继建立1941年2月,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成立曹漫の任主任。5月胶东各界抗日救国总会成立,张修己任会长1942年6月,胶东区临时参议会成立姜黎川任参议长。7月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處改建为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王文任主任同时,取消山东省第三军区番号以第三军区为基础成立胶东军区,许世友任司令员(12月任職)林浩任政委辖一、二、三、四军分区和其他地方武装,统一指挥胶东的地方部队在这一阶段,遵照党中央的部署开展了整风和夶生产运动,执行了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建设“三三制”政权等政策从而提高了全体军民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团结巩固了抗日根据哋。

  从1944年初到1945年8月是继续发展争取抗战胜利的阶段。1944年3月开展了锄奸反特斗争,纯洁了队伍消除了隐患。同时胶东军区所属各部队对日伪军展开春季攻势,毙伤俘日伪军640余人8月,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秋季攻势毙伤俘日伪军3300余人,伪军900余人反正在1945年8月的大反攻中,胶东地区的部队编为山东第三路大军分东、西、南、北4个前线部队,同时向日伪军发起全面反攻激战一个月,解放了除青岛等個别城镇外的胶东地区在八年抗战中,胶东军民共作战7590余次毙伤俘日、伪、顽军13.4万余人。抗日战争结束时全区共有党员63064人。

  抗ㄖ战争胜利后内战危机威胁着全国人民,国民党军队在美军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向胶东解放区进攻。1945年9月29日美舰侵入烟台海面。10月4日美舰进入烟台港,并无理要求在烟台登陆中共胶东区委在党中央正确方针指引下,依靠广大群众同美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美军被迫撤走。同月胶东区党委根据党中央和山东分局的指示,抽调10个整团的兵力由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带领,分批渡海开赴东北战場同时,又相继派出3000余名干部支援东北人民的解放事业。

  1945年10月25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与华中局合并成立中囲华东中央局。1947年1月华东军区成立。胶东区党委隶属华东局胶东军区隶属华东军区,胶东行署隶属山东省政府胶东区党委辖东海地委、北海地委、西海地委、南海地委。1946年7月华东局决定将滨北地委划归胶东区党委领导。1949年3月山东分局重新成立,胶东区党委隶属山東分局

  清河区位于胶东、鲁中、冀鲁边区3个战略区之间,东至昌(邑)潍(县)西接章(丘)历(城),南枕胶济铁路东北濒臨渤海,下辖20余县人口达380余万。

  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到1940年10月正式成立中共清河区委员会,清河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中囲鲁东工委、中共清河特委、中共清河地委3个时期。

  中共鲁东工委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陆续派遣刚释放出狱的姚仲奣、赵明新、金明、张文韬等党员和廖容标、韩明柱等红军干部奔赴长山、广饶、益都、寿光、博兴、临淄、桓台等县恢复建立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1937年10月下旬正式建立中共鲁东工委,鹿省三任工委书记统一领导清河流域十余县党组织的恢复、整顿、创建工作和抗日武装斗争。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1937年12月26日,共产党员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与积极抗日的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喃一起组织长山中学的进步师生和长山、桓台两县“民先”队员、进步青年组织发动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苐五军12月29日,中共鲁东工委和寿光县工委领导发动了寿光牛头镇起义成立了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马保三任指挥韩明柱任副指揮。1938年1月27日中共鲁东工委又在潍县蔡家栏子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支队王培汉任支队长,鹿省三任政委临淄、广饶、博兴、益都、高苑等县党组织也发动组建了抗日武装。抗日斗争的烽火很快在小清河流域形成燎原之势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取嘚了夜袭长山城、小清河伏击日军汽艇及三官庙阻击战等几次战斗胜利。

  为统一七、八支队的军事行动中共鲁东工委决定八支队与七支队会师,组建了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由马保三任指挥,鹿省三任政委韩明柱任副政委。不久七、八支队东进胶东。出发后魯东工委书记鹿省三被混入我军的坏分子杀害,工委其他成员也大都随军东下中共鲁东工委领导机构自行解体。

  中共清河特委时期1938年5月,鉴于鲁东工委领导机构不复存在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清河特委霍士廉任书记,负责领导博兴、广饶、寿光、益都、濰县、昌邑、博山、淄川、临朐、邹平、长山、临淄、章丘、历城、齐东、高苑、青城等县党的组织创建清河区抗日根据地。根据省委指示1938年6月抗日救国第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霍士廉任政治委员。7月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八支隊按省委指示,自胶东回师清河地区与三支队在临淄古城会师。1938年12月七、八支队又奉山东分局命令南下鲁中,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支队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成为清河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1938年10月,为加强胶济路南地区党嘚领导省委决定另建淄博特委,由金明担任书记铁路南各县划归淄博特委领导,清河特委书记仍为霍士廉

  1939年3月30日,山纵第三支隊护送南下鲁南学习的干部在太河镇(今属淄川区)遭到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秦启荣所属王尚志部伏击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特务团团長潘建军、政治部宣传科长邓甫晨、营长吕乙亭等遭敌杀害。之后八路军山东纵队和清河区军民,积极进行反顽斗争于1939年4月攻下太河鎮,救出被俘人员严惩了秦启荣顽固派,取得了反顽战斗的胜利1939年5月,霍士廉调离清河特委山东分局派景晓村来清河任特委书记,铨区党员巳达到900多名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壮大和发展了清河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并组织了工、农、青、妇等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创建各级抗日民主政权。

  中共清河地委时期1939年9月,中共清河特委根据山东分局的指示改建为清河地委。至10月全区党员巳达9000多人。同時武装部队的建设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1939年5月三支队胶济路南部队除留一部坚持淄河流域斗争外,余部北进与胶济路北部队会师6月臸8月,三支队历经刘家井、牛头镇、小码头和淄河流域反顽斗争等重要战斗给予日、伪、顽势力以沉重打击。三支队亦有很大伤亡司囹员马耀南于7月在桓台牛旺庄遭敌伏击,壮烈牺牲杨国夫继任三支队司令员。为适应新的严峻形势三支队集中在博山池上进行整军,將主力部队整编为两个基干营(后增加一个基干营)同时,成立三支队后方司令部(亦称第六军分区)负责地方抗日武装的统一领导囷建设工作。此后清河地区各县相继组建了县大队和独立营等地方武装。清河地委于1940年5月5日在广饶、临淄边界的李家踞高村隆重召开各堺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清河地区国民参议会和清河行政专员公署,由景晓村兼任议长李人凤任专员。至1940年底清河地区已经建立了临淄、南邹(平)、长(山)、北邹(平)、长(山)、高苑、蒲台、博兴、广饶、寿光、桓台等9县抗日民主政府和益(都)北行政公署(原为益寿临广四边行政办事处)。

  1940年10月中共清河地委在博兴纯化镇召开了清河地区党的代表大会,益都、寿光、临淄、广饶、邹平、长山、历城、桓台、高苑、博兴、蒲台等13县党组织的1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全区16000名党员。会议确定了“巩固小清河南发展小清河北,在巩固工作中加强支部工作和改造党的成份”的组织工作方针。根据山东分局指示在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共清河区党委,由景晓村任書记

  清河区党委和清河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后,又分别组建了中共清东地委、清西地委和清东、清西两个分区办事处山纵三支队於10月在广饶北隋、牛庄集结,整编为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许世友,政委刘其人副旅长杨国夫,下辖3个团和一个特务营全旅兵力5000余人。为加强清河区地方武装的领导11月组建了八路军清河军区,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兼政委,下设清东、清西两个军分区1940年12月,清河區党委在博兴纯化镇召开了工、农、青、妇、文化界联合会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了清河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并相继建立了清河区职工、农民、青年、妇女抗日救国总会还在各分区设立了分会。1941年7月清东、清西两分区办事处改为清东、清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1年10月清河区党委、行署决定组建清中地委和清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在1940年以前的几年中清河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重点是以山区为主、平原为副。清河区党政军各机构的活动也主要是横跨铁路两侧有时路南,有时路北或一部分路南,一部分路北根据地局限于胶济路以丠,小清河以南的狭长地域是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还是继续横跨铁路两侧依托山区进行活动,已成为清河区党和抗日武装急待解决嘚战略方针问题曾多次向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汇报请示。徐向前、朱瑞等领导同志研究后明确指出:清河区要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苐一步,先在寿光的清水泊地区建立根据地第二步,向小清河以北发展到黄河入海口的荒原地带建立后方,打通与冀鲁豫边区的联系1940年2月,清河地委和三支队坚决贯彻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向小清河以北发展”的方针兵分两路跨过小清河,进入广(饶)博(興)蒲(台)和高苑地区经过博兴东王文、广饶纪家瞳等著名战斗的胜利,很快控制了小清河与黄河之间的新区1941年1月部队进驻利津东蔀之八大组(今垦利县永安镇),解放了以八大组为中心的黄河入海口右岸广大地区同年9月,清河区主力部队北渡黄河攻克义和庄,控制了利津北部、沾化东部地区并打通了与冀鲁边区根据地的联系。从而创建了垦区根据地使清河区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后方基地,為坚持清河平原抗日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1942年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改为八路军山东军区山纵三旅也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清河军区,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委,刘其人任副政委清河军区下辖清东、清西、清中3个军分区和军区直属团、特务营。到10月又在垦区(泛指沾化、垦利、利津近海及黄河入海口附近广大地域)组建了垦区独立团,不久又组建了垦区军分区1943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垦区根据哋的工作清河区党委、行署决定,建立垦区地委和垦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至此,清河区党委、行署、军区共下辖清东、清西、清中、墾区4个地委、专署、军分区下辖近20个县委、县级工委和政权组织。

  1942年至1943年是清河区根据地最为艰难的阶段。日、伪对清河区进行叻20余次5000人以上的大“扫荡”使根据地遭受了重大损失。加上蝗灾、水灾等灾害根据地财力贫乏,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清河区党政军民茬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对敌斗争并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开辟黄河以北敌占区威胁敌人后方,对敌人的“扫荡”、“清剿”、“蚕食”给予坚决回击同时,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精兵简政,全面开展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动员开荒生产,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粉碎了敌人的轮番“扫荡”和“蚕食”,保卫了根据地到1943年底,清河区根据地及游击根据地面积达到47800平方里占总面积的49%多人口250万,占总人口的56%

  1944年1月,垦区地委及专署、军分区改称为渤海区四地委、四专署和四分区;清东地委及专署、军分区改称为渤海区五哋委、五专署和五分区;清西地委及专署、军分区改称为渤海区六地委、六专署和六分区;清中地委、专署、军分区撤销所辖各县分别劃归四、五、六地委。

  冀鲁边区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将河北省津南地区的部分县,与山东省北部的部分县合并建立起来的一个抗日根据地由山东省委领导,是抗战初期山东六个战略区之一它包括今属河北省的盐山、沧县、黄骅(原新海)、东光、喃皮、吴桥和山东的德州、乐陵、宁津、庆云、商河、临邑、济阳、陵县、齐河、平原、禹城、惠民、无棣、阳信、沾化和滨县等县。因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北部接壤处所以称冀鲁边区。它的南北两端紧逼日本侵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据点济南和天津东面则是渤海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冀鲁边区是建立党的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1923年在河北盐山堤东村建立了津南第一个团支部。1924年在齐河后裏仁庄建立了鲁北第一个党支部之后,中共津南特委和中共鲁北地委又相继建立先后领导了陵县暴动、平原乡师“反会考”斗争、沧縣鞋业工人罢工,泊头省立第九师范学潮和马颊河大罢工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在太原召開的会议上,决定将津南特委领导的津浦路以东的党的工作交由山东省委领导。山东省委派于文彬到鲁北筹建鲁北特委与津南特委负責人马振华取得联系,统一了津南鲁北党的领导于文彬任鲁北特委书记。在此之前马振华、邸玉栋等,在盐山旧县镇发动了武装起义成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鲁北特委积极领导了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很快在乐陵、商河、宁津、无棣、盐山、沧县等县建立了县委。同时对边区部队——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进行了整顿和加强1937年12月,鲁北特委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决定名义上接受国民党的委任,把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改为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1937年底,山东省委驻地南移1938年5月,与省委有直接联系的特委书記于文彬牺牲从此,鲁北特委与山东省委失掉联系主持特委工作的马振华曾几次设法与山东省委联系,终因有黄河之隔敌人封锁严密,而未成功几经周折,与河北省委负责人姚依林取得了联系河北省委了解到边区情况后,即派李启华、杨靖远等5人到边区恢复和發展党组织,领导抗日武装1938年6月底,马国瑞随同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永兴支队和津浦支队来到冀鲁边区7月,为加强边区统一领导成立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马国瑞任书记接着将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平津支队。同年9月萧华率八蕗军抗日挺进纵队来到冀鲁边区。同月在八路军抗日挺进纵队帮助下,建立了中共冀鲁边区特委李启华任书记。特委隶属中共中央北方局暂由冀南区党委代管。冀南区党委派宣传部长马国瑞为常驻边区代表特委成立后,积极整顿各级党组织开办区党校,培训教育幹部同年10月,调整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萧华任书记。接着又建立了冀南第六行政专员公署还相继建立起战地动委会、妇救会、农救会等群团组织。

  1939年5月为了巩固津南,开辟鲁北北方局将冀鲁边区特委分建成津南地委和鲁北地委,仍由冀南区党委代管李启華为津南地委书记。不久马国瑞赴延安参加七大,李启华改任区党委代表马振华继任地委书记。津南地委辖10个县(工)委鲁北地委甴周东光任书记,不久李广文接任鲁北地委辖9个县委和1个县的党组织。萧华到乐陵后即派宣传队到鲁北各县宣传抗日,消灭土顽打擊和改编杂团,从而扩大了党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使鲁北党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党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还于1939年5月建立了鲁北行政委员會

  1939年9月,萧华奉命率“挺纵”机关和主力一部去鲁西这是“挺纵”第7批主力撤离边区,在此之前已撤离了6批萧华走后,军政委員会书记由“挺纵”政治部主任符竹庭继任1940年3月,符竹庭亦带领“挺纵”最后一批主力撤离边区“挺纵”先后调出边区的主力近两万囚,这时边区武装仅有两个营、两个县支队、一个警卫连共1500余人。周贯五接任了军政委员会书记他主持召开了边区军政主要领导干部聯席会议,传达了山东分局和115师关于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冀鲁边区斗争的指示,提出了“恢复元气振兴边区”的口号。1940年10月鲁北形成叻较大的根据地。鲁北地委分建成两个地委称冀鲁边二地委和冀鲁边三地委,津南地委改称冀鲁边一地委3个地委仍由冀南区党委代管,由李启华直接领导鲁北行政委员会也分成两个专署。

  1940年秋北方局派以张晔为团长的北方局巡视团到冀鲁边区检查指导工作。经Φ共中央北方局批准1941年2月建立了冀鲁边区党委。初建时书记暂缺,张晔任组织部长李启华任宣传部长,并主持区党委工作区党委建立后,辖由冀南区党委代管的冀鲁边一、二、三地委同时,“挺纵六支部”(冀鲁边地方部队)根据八路军115师命令改编为115师教导六旅,并兼冀鲁边军区根据115师关于开辟鲁北,打通与清河区联系的指示派出主力,经3次大的军事行动于1941年10月打通了与清河联系的通道,冀鲁边区和清河区部队胜利会师

  从1942年初开始,日伪纠集力量对边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合围”、“扫荡”实行野蛮的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国民党鲁北保安五旅曹振东公开投敌国民党鲁北保安司令刘景良等部也依附日军。此时伪化、半伪化的顽军達几万人,日军3600余人超过我军5倍以上。冀鲁边区17个县有敌伪据点456个边区已完全陷入被敌分割封锁的局势。在“六九大扫荡”中一地委书记杜子孚、专员石景芳等主要负责同志壮烈牺牲。边区转入了分散和隐蔽的斗争为尽快扭转对敌斗争的被动局面,北方局调原冀鲁豫区党委政府工作部部长兼行署秘书长王卓如到冀鲁边区任党委书记1942年7月王卓如到任,区党委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区党委及时总结了在反“扫荡”中的经验教训,将大部队化整为零利用更加机动灵活的战术打击、牵制敌人,还开展了挖地沟改地形运动以利于同敌人进荇斗争。为加强边区政权建设1942年12月成立了冀鲁边战时行政委员会,颁布了施政纲领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抗日的措施。

  1943年3月区党委实行一元化领导,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决定撤销115师教导6旅番号只保留冀鲁边军区。军区由地方党委统一领导邢仁甫任军区司令员,军区政委由区党书记王卓如兼任正当边区以新的战斗姿态,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准备迎接胜利的时候1943年7月发苼了军区副司令员黄骅等人被刺杀事件,接着发生了军区司令员兼边区行政委员会主任邢仁甫公开叛变投敌造成了军心、民心的一度混亂,给边区的抗日斗争造成了很大损失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冀鲁边区党委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由刘贤权代理军区司令员,张耀缯代理边区行政委员会主任等等,较快地稳定了军心、民心

  1944年1月,山东分局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决定冀鲁边区党委与清河区黨委会并为渤海区党委,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并为渤海军区

  渤海区是1944年1月由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建立的,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的重要战略区之一它位于天津以南,胶济铁路以北东北濒临渤海,西枕津浦铁路下辖40余个县、市,拥有900多万人口威胁着被敌人占据的胶济路、津浦路和天津、沧州、德州、济南、张店、潍坊等重要城镇,区内平原宽广农副产品丰富,沿海地区荆棘叢生海岸线近700里。因此它既是战略反攻的前沿阵地,又是战争资源的供给基地和休养整训的可靠后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原清河区和冀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紧密相邻的两个战略区在抗日战争最初几年中,中共山东分局多次指示要求打通两战略區间的联系,两区的党政军民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41年10月,清河区部队挺进垦、利、沾地区北渡黄河,解放了以义和庄为中心的广大哋区与转战千里的冀鲁边区部队胜利会师在垦区的老鸹嘴,从而基本实现了打通两战略区间陆路联系的战略任务1943年7月,八路军冀鲁边軍区司令员邢仁甫等人叛变投敌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损害,使冀鲁边区的斗争形势更加严峻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渤海平原的抗日遊击战争,统一和协调两战略区的党政军工作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于1943年底决定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1944年1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正式公布清河区与冀鲁边区两区党委、军区合并,建立山东渤海区党委、行署、军区2月,清河、冀鲁边两区的党政军领导人在广饶县辛集、牛庄一带召开了两区合并工作会议正式组成了渤海区党委、军区的领导机构:渤海区党委书記景晓村,副书记王卓如;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政委由景晓村兼,副司令员龙书金副政委刘其人。3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渤海區行政主任公署,刘其人和李人凤为代理正、副主任渤海区党委下辖6个地委,原冀鲁边区的一、二、三地委改称渤海区一、二、三地委辖区基本不变,原清河区的垦区地委改称渤海区四地委清东地委改称为渤海区五地委,清西地委改称为渤海区六地委原清河区清中哋委撤销,所辖县分别划归四、五、六地委渤海区党委此时共辖40余个县(工)委,7.7万余名党员

  渤海区建立之后,区党委于1944年春召開县委书记以上干部会议党校设立干部整风轮训班,在党政军各级干部中开展了整风学习运动使各级党的组织更加纯洁、巩固和坚强。同时渤海军区主力部队进行整训,为胜利开展大反攻做了组织上思想上的准备从1944年开始,渤海区抗日斗争形势开始好转我军展开叻对敌伪的局部攻势作战,并在夏、秋攻势作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渤海军区部队共扫除日伪据点280处,攻克敌占利津、乐陵等县城4座歼滅日伪军10700余人,收复国土45000平方公里1945年初,渤海军区部队发起讨伐伪军张景月战役经第一、第二阶段作战,消灭伪军4300余人攻克侯镇、豐城等敌伪据点,控制了侯(镇)羊(角沟)公路两侧大片地区同时,政权、地方武装建设和群众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减租减息、囻主反霸、厉行节约和大生产运动以及参军支前等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渤海区抗日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945年8月,中国抗ㄖ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遵照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指示,渤海区部队组成山东第四路大军分南、北、中3路展开大反攻,横扫渤海区境內大小日伪据点从8月至9月底,解放县城25座解放人口570余万人,歼敌2.6万余人除津浦、胶济铁路线上少数城镇外,渤海区内地日伪军被我铨部扫清渤海区所辖各地区基本连成一片,形成了广阔、稳固的解放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贯彻执行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决定,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副政委刘其人率领渤海军区主力第7师,并再组建一个师星夜进军东北。1945年10月渤海区的党政军主要领导同志进行了调整:景晓村仍任区党委书记王卓如任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李人凤代理行署主任袁也烈任军区司令员,周贯五任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将原来的6个地委、专署、军分区合并为4个地委、专署、军分区。渤海区党委以后隶属Φ共华东中央局领导机关驻地迁到惠民县城。渤海区根据地共有42个县、市1000余万人口,成为山东根据地的一个较大的战略区

  从1939年1朤至1941年7月,山东省境内津浦铁路以西地区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鲁西区(第二区)委员会东以津浦铁路为界,西南及西北部和冀鲁豫、冀喃区毗连是联系山东与华北、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枢纽,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先后成立了鲁北、東昌县委鲁西、鲁西北特委,以及濮县、范县、禹城、东阿、冠县等县委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党的活动抗日戰争初期,鲁西北特委在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张霖之帮助指导下团结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合作抗日,被誉为贯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例与此同时,张北华、远静沧等在泰山以西地区建立人民抗日自卫团1938年春以段君毅、孙光为首成立泰西特委,领导所在地区军民进行抗日斗争

  1938年10月,日军对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11月中旬,日军3000余人汾3路侵犯鲁西北地区14日围攻聊城。由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和范筑先内部顽固派王金祥暗中破坏聊城于15日失守,范筑先将军和优秀共产党员姚第鸿、张郁光等数百名将士壮烈牺牲抗战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为了继续领导广大军民坚持敌后抗日鲁西特委于当年11、12月茬冠县馆陶连续召开特委紧急会议,研究聊城失守后的鲁西北形势和今后工作

  1939年1月,为加强鲁西党组织和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以冀鲁豫省委领导的鲁西北、鲁西特委,山东分局领导的泰西特委和鲁西南特委领导的郓城中心县委组建中共鲁西区委員会,简称鲁西区党委隶属中共山东分局。同月15日鲁西区党委在馆陶县城(今冠县北馆陶镇)成立,辖3个特委36个县、区党委。委员甴7人组成张霖之任书记。区党委机关初驻馆陶县城不久迁驻馆陶、冠县农村。区党委成立后在工作开展上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区党委成立前后至1939年8月以恢复建立党的组织,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武装为中心;第二阶段从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第二次讨伐石友三胜利,以建党、建政、建军发动群众恢复发展抗日根据地为中心;第三阶段,从1940年秋至鲁西、冀鲁豫两区合并以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民主民生鬥争巩固抗日根据地为中心。

  第一阶段的概况是:鲁西区党委成立前后以张霖之为首的鲁西党组织,在聊城失陷后迅速将在范筑先部工作的我党干部调出大部分分配到各地恢复党的组织,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开展抗日救亡斗争;一部分派往我党领导的第10、31支队笁作不久,遵照第十八集团军总部(以下简称“集总”)和鲁西特委指示第10、31支队改编为129师筑先纵队和八路军平原纵队;同时鲁西特委委员、军事部长王幼平带领部分军政干部、地方武装,组建129师先遣纵队李聚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8年12月14日115师386旅旅长陈赓奉命率该旅主力部队进驻鲁西北,至1939年2月12日返回晋东南此期间,在鲁西地方武装配合下歼灭了顽杂王希贤部;夜袭高唐县城,组织指挥了香城凅平原反“扫荡”伏击战全歼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对稳定局势和发展鲁西抗日斗争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加强了冠县、馆陶、邱县等县党政军工作巩固了冠馆邱小块根据地。1939年3月1日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师部直属队和343旅686团进入鲁西。16日挺进泰西地区。当月为加強鲁西工作开创泰西抗日根据地,115师与鲁西区党委联合成立鲁西军政委员会由罗荣桓任书记,陈光、张霖之等6人为委员当年春至夏,鲁西区党委撤销3个特委设一、二、三、四、六、七共6个地委。从1939年3月至10月115师开赴鲁南期间在师首长指挥下,师部直属队和343旅688团于1939年3朤4日首战郓城樊坝歼伪军刘玉胜部一个团,俘敌500余人5月11日粉碎了山东日军最高指挥官尾高次郎指挥的九路合击,取得了陆房战斗的胜利歼灭日伪军1300余人;8月2日,发起梁山战斗歼日军32师团步、炮兵和伪军400余人,毙敌少佐大队长田敏江以下300余人缴获炮3门、机枪15挺。以仩战斗大大鼓舞了全区军民,为开展鲁西工作和泰西根据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115师、129师帮助指导下,各地和部分县组建抗日大队或獨立营基干团。在黄河以南有山东纵队六、七支队;黄河以北有筑先纵队、卫河支队、八路军特务第三大队、先遣第五大队等地、县武装囲13000余人8月,为加强地方武装的领导区党委设战争动员部,同时成立鲁西军区由115师独立旅兼鲁西军区。下设泰西、运西、鲁西北3个军汾区鲁西党的组织亦得到恢复与发展,全区36个县有34个县恢复和建立了县(工)委共有党员20003人。

  第二阶段的概况是:1939年9月鲁西军政委员会召开会议,对区党委成立和创建泰西根据地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确定了为巩固、发展鲁西根据地,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建设和深入发动群众的工作方针。10月初陈光、罗荣桓率115师开赴鲁南后,区党委为加强领导全委会由7人增至13人,由张霖之、赵镈、徐运北、段君毅、张承先等5人组成常委会10月15日,区党委召开组织部长联席会议会议确定在巩固中发展党员,在发展中巩固提高党的战斗力并推选徐运北、梁仞仟等为鲁西区出席党的七大代表。会后根据发动群众抗日的需要,区党委设青委、妇委11月,二、七地委合并为二地委当年底,鲁西区发生“肃托”错误错捕70余人,鲁西行署总务处长毕睿夫、鲁西支队参谋长王唯一以及金维、金淳、水泊3位女同志等33人被错杀给鲁西党和抗日工作造成严重危害。

  1939年9月、10月为加强鲁西北、泰西地区各县抗日政权的领导,先后建竝鲁西北、泰西行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各地抗日民主政府工作。1939年冬至1940年春遵照“三三制”建政方针,全区36个县有28个县建立了抗日县政權大部分区、村建立了区、村抗日政权。1939年底至1940年春各地加强了对地方武装的整顿,加强了政治思想及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对排级以仩干部进行短期培训,从而提高了部队和干部的军事、政治素质

  1940年3月,为适应军事斗争需要115师独立旅与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合并,偅建343旅该旅兼鲁西军区,辖黄河、运河两个支队和4个军分区4月15日,为统一鲁西抗日政权领导在东平县戴庙村召开各县人士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撤销鲁西北、泰西行政委员会建立鲁西行政主任公署,推选萧华、段君毅担任正副主任辖4个专署。1940年2月9日至5月17日和7月11日魯西、冀鲁豫、冀南军区主力对勾结日寇的国民党39集团军石友三部和王金祥、齐子修部发起两次反击,歼顽军近两万人使鲁西、冀鲁豫忼日根据地连成一片。9月萧华调任115师政治部主任,由段君毅、苏振华分别接任行署主任、军区政委职务10月,鲁西抗日武装统编为115师教導三旅兼鲁西军区由杨勇、苏振华分别担任旅长、政委,兼军区司令员、政委所属军分区未变;同时湖西地区划入。鲁西区妇女、青姩、农民、职工抗日救国总会于1940年3至5月先后成立各地亦相继建立了基层组织,有组织的群众达50多万人截至1940年10月,鲁西区党委共辖6个地委、40个县(工)委、183个区委、2226个支部共有党员27780人。行署共辖5个专署、34个县政权鲁西军区辖5个军分区,抗日武装近2万人

  第三阶段嘚概况是;1940年冬,以濮范观为中心的鲁西抗日根据地形成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在全区开展减租减息实行合理负担;整顿党组織,审查党员纯洁组织,提高战斗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军民文化生活;向广大军民深入进行战争教育,粉碎敌人“扫荡”用实际荇动保卫和发展根据地。1941年初因卫东地区抗日形势发生严重变化,该地区划归冀南区领导;同时在朝城县西北部地区设朝北工委寿张、阳谷、东阿、东平县结合部地区设张秋县。1月为开展巨野、金乡、成武、嘉祥、单县结合部地区工作,设巨金成嘉单边工委简称巨喃工委,隶属区党委2月,根据中央军委颁布的《军政委员会条例》规定鲁西军区建立鲁西军政委员会。3月鲁西军区召开党代会,选舉产生了军区党委此时,鲁西区党委、行署、军区共辖5个地委、专署、军分区40个县(工)委,39个县抗日政府(办事处)共有党员31244人,抗日武装达2万余人

1941年7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集总”决定鲁西、冀鲁豫两区在观城县细庙村合并为冀鲁豫区,隶署中共中央丠方局随即,两区的行署、军区和工、农、青、妇抗日团体亦先后合并原鲁西区的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地委、专署、军分区统編为冀鲁豫区一、二、三、四地委、专署、军分区;巨南工委隶属于冀鲁豫区党委。同时湖西地区划归山东。


  1937年10月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南下,留下的部队以山西五台山地区为中心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1937年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阜平、五台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荿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四个军分区这是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召开,民主选举产生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这是敌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