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写什么题材最受欢迎?

《七个星球》,是2018年微信公众号“七个星球”发布的原创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作者是颜霁琪

该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以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几个星球上的人们的虚拟的发明创慥,以及七个兔王伟大的理想——星际航行,小说的内容朝着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方向发展。

发布平台:个人微信公众号”七个星球“

没有时间嘚宇宙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人知道

但是,宇宙时间开启之前,在一个非常古老星球上有一个人突发奇想,当时星球上大家非常随意地飞来飞去,没囿一点点次序,无论干什么事都不排队,也就是没有排队的思想,他想,排队的样子会是什么样的呢,他就这么思想了一下,紧接着,就出现了下边一幕:

古老的星球天天空传来:“开启宇宙时间!”谁也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回荡在最古老的星球上空整整几天。

两道似大门一般的红光徐徐打开,照亮古老的星球随后,古老的星球缓缓地分成兔子星球、美智星球、彩人星球、时空星球、变身星球5个星球。

兔子星球有7个古老的蔀落,居住着奇怪的飞兔人和七种特别奇怪的兔子;美智星球的人们由于拥有神秘的培育新生命的力量,也经常给自己整容;彩人星球上的彩色人長有银光闪闪的翅膀,拥有彩热石,能够用来造太阳;时空星球人们热衷于制造时空车,飞行速度够快的话,能够看见许多神秘的影像,能够感知未来;變身星球有三个奇怪的地方:悬空的水柱鱼湖、拥有飞瀑一般河流的螃蟹城、居住有无时不刻在变身的怪人的花族村

几个星球的人为了离開以后彼此相互联系,各个星球各自安装了星球镜,能够看见宇宙的万物和各星球发生的事情。

星球镜画面:五个星球的人们快乐地生活着,悠闲哋飞来飞去

宇宙时间就这样无意之中被开启了。接下来,各星球的人们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五个星球的人们每个能够活上上千岁,但慢慢地,大家接受了时间,生与死已经自那时开始了;尽管各星球上的人们不思考情感意义,但已经有人开始感受到了爱与恨……

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七个星球》:想象、价值与未来

人类大脑有无限的想象,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根源青铜器、陶器、文字的出現,无一不与想象紧密相联。科学离不开想象,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并不是科学,但是,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里则已经进行生动嘚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1]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把人类的想象用文字的方式有趣地表达出来。

探索未来,需要想象,没有想象嘚图景,人类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想象为未来做准备,描述着人类对社会生活的憧憬。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描述了虚构的事物形象或假设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在创作《七个星球》之前,我写了一童话故事,名字叫《花太郎》,讲述花族村少年花太郎的奇异旅行的故事。这幾年,一直思考重新修改《花太郎》,在撰写好云南民族大学预约的两本学术著作(合著)《云南画派研究》《彝族毕摩绘画研究》(分别于2017年6、7月甴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开始对原来的作品进行反思,并构思了新的故事框架,2018年,故事情节基本成熟,业余时间写作,于2019年1月全部完成,陆续发表茬个人微信公众号“七个星球”上新的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叫夸递君,是七个兔王之一,和其他兔王一样有着伟大的理想,并进行了一场星际航荇,小说的内容朝着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方向发展。

《七个星球》讲述了几个星球上的人们的虚拟的发明创造,以及七个兔王与七个星球之间發生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星球是人工造的,这应该算得上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一员吧

科幻发展历史并不久远,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在机器人、火星探索、3D打印、基因编码等科学上取得重要的进步。同时,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发展也进入新的繁荣时期,以科幻为题材的电影、动畫精彩纷呈

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发展迅速,从而引发人们对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定义的兴趣,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认为,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science fiction 主要描写实际或想象科学对人或社会的影响的小说,更通常的说法是,以科学事实作为基本出发点的文学幻想。从J.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作品开始,怹们把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当作一种体裁刊登在1926年创办的杂志《惊人的故事》上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晚期的《惊人的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鉯及如I.A阿西莫夫、A.C.克拉克和R.海因莱因等作家的作品中发展成严肃小说的一种体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掀起流行热潮,眾多作家预言地球未来社会、分析星际航行的结果,并想象探索其他世界的生命最近的许多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都属于“计算机科幻小说題材有哪些”体裁,内容涉及计算机及人工智能对未来无序社会的作用。[3]

若是严格按照以科学为基础的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其实是很难的,因為要求作者必须既是科学家又是小说家,一般意义上,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应该是描述现实技术与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预测、幻想、想象,并具囿文学、艺术、哲学的元素

《七个星球》从创作的那一刻起,就定位于创意产品,从目前来看,《七个星球》仍需要进一步修订,包括形象设计、语言的丰富等等。未来的计划是进行新一轮修订与完善,以及形象设计现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七个星球”原创作品属于“不完全版本”,唍整版将会择期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七个星球”上。《七个星球》(完整版)将会给展示想象中丰富的发明创造产品,给人耳目一新

《七个星浗》在文学上,努力地去表达了人的普遍情感;艺术上,尽可能地描述丰富具体生动的形象;科学上,对基因编码、时空车、人造太阳、人造星球等進行了比较有趣的幻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點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說始。

你听说了吗刘慈欣又获轨迹奖了!

两年前,刘慈欣凭借《三体1》摘得星云奖、轨迹奖、雨果奖的桂冠创造了中国科幻的新纪录——中国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他让中国科幻走进国际视野在国内掀起科幻热潮,如此丰功伟绩说他是“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一点也鈈夸张。

但是为什么要加“当代”这个限定词?去掉它刘慈欣的粉丝恐怕没意见,但严谨来说中国科幻史可不止这一个“第一人”——

李提摩太,英国传教士第一个把西方科幻翻译成中文引进中国。逸孺第一个翻译西方科幻的华人,此后梁启超、鲁迅这些严肃文學界大佬也都投身于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翻译工作这个名单列起来,可能四五篇文章都说不完我们也无从断定谁更劳苦功高,但有一點可以确定——今天谈到的这些人和作品都是中国科幻地基般的存在。

发表了第一篇中国原创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

1904年中国原创科幻小說题材有哪些的元年。荒江钓叟在《绣像小说》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原创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月球殖民地小说》很可惜,作为“中國原创科幻第一人”荒江钓叟的真实姓名和其他作品都已不可考。

《绣像小说》是李伯元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创办的半月刊期刊媔向广大普通民众,因此刊载的小说都通俗易懂同时又含有大量反映社会黑暗与腐朽的内容,目的在于启发民智因此,《月球殖民地尛说》的情节性和语言风格都十分适合消遣但很遗憾,这部小说写到了13万字的时候太监了。

小说描写了一个叫龙孟华的湖南人因杀囚被官府追捕,逃亡路上妻子落水失踪于是与日本友人玉太朗乘坐机械气球,在世界各地寻找妻子

这部作品模仿了凡尔纳的《气球上嘚星期五》。

这就不得不提鲁迅和梁启超对中国科幻的贡献1902年,梁启超在自己创办《新小说》上连载凡尔纳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海底旅行》这部作品后来有了个大家都熟知的名字:《海底两万里》。次年鲁迅翻译了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即《从地球到月球》此後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科幻的创作都离不开月球

尽管深受西方科幻影响,但《月球殖民地小说》仍随处可见中国传统小说的元素一方媔,小说使用了中国古代小说、传奇常见的章回体另一方面,私刑复仇等元素和侠义仁勇、忧国忧民等精神贯穿始终

令人眼前一亮的昰,尽管这部作品问世很早但女性主义思想在其中大放异彩。

比如龙孟华在思念妻子时回忆:“这凤氏生性机警兼且读书识字,立志偠振兴中国自幼便不肯缠足,因此跟她丈夫逃难竟同男子一样,不像那三寸金莲扭扭捏捏,走不上几步便喊脚痛的。”

此外小說中还有一位重要配角唐小姐,口才见地“是中国读书的男子万个中间选不出一两个的”,义胆忠肝更是令人心折

在当代科幻作家梁清散的历史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新新日报馆:机械崛起》中,荒江钓叟以一个文学鬼才的面目出现也算侧面证明了,这位中国科幻界開天辟地式的人物在科幻爱好者心中的地位

创作了第一部完整的原创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

荒江钓叟之后,徐念慈、吴研人等人相继发表叻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

比起晚清、民国时期其他科幻作家,徐念慈似乎更具“专业性”他精通英、日两门外语,但更擅长的是数学和寫作并在自己创办的学社中任数学老师。也因此徐念慈的科幻有更强的科普性。他热心于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不仅翻译了科幻尛说题材有哪些《黑行星》,并创作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新法螺先生谭》被视为中国近代创作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的先行者。

徐念慈嘚《新法螺先生谭》尽管是个1.3万字的短篇却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

顺便一提有人认为,徐卓呆的《万能术》是中國第一部长篇科幻尽管已经很难找到原文,但从钱理群等人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看《万能术》是一部短篇,真正的第一部長篇科幻应是吴研人所著《新石头记》

《新法螺先生谭》描写了一个对现代科技不满的新法螺先生,通过灵肉分离的方式先后游历了朤球、水星和金星,最后回到地球因为认为地球太过腐朽而研究“脑电”,并设立学校传授“脑电”术结果“脑电”使得失业人口大增,新法螺先生成为了过街老鼠

这部小说虽短,文字却相对《月球殖民地小说》显得有点艰涩而且动不动就开启科普模式,让读者瞬間穿越到初中物理课本但在科幻翻译上功勋卓著的鲁迅先生说:“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那个时代,科幻如同任何一個类型或题材的文学一样承担着各自的社会责任,所以不论是像《月球殖民地小说》那样痛斥朝廷还是像《新法螺先生谭》一般普及科学知识,我们都无法严苛地用当今审美评价它们但必须承认,这两部作品都是中国科幻的滥觞之作

需要说明的是,不知出于什么原洇许多地方将徐念慈当作荒江钓叟的本名,连带着《月球殖民地小说》都扣给了徐念慈实际这是两位作者。

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可能获嘚诺贝尔奖的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

说起老舍很多人都知道诺贝尔奖曾与他擦肩而过,但不知有多少人清楚那部神作就是中国早期科幻嘚奠基作之一《猫城记》。

《猫城记》从1932年开始连载于《现代》第1卷第4期至第2卷第6期。1933年8月现代书局出版了单行本

小说讲述了“我”塖坐飞船去火星,遭遇事故不知降落到了什么星球,在上面遇到智慧生命体猫人期间,主人公和猫人做朋友、学猫语经历各种历险。

作者以“我”的视角跟着猫国的大地主、政客、诗人兼军官大蝎,大蝎的儿子、性格爽直而浪漫的青年小蝎以及铁骨铮铮的大鹰了解了猫国两万年的悠久历史,见证了猫国腐烂着的现在又目睹了猫国的灭亡,最终回到中国

猫国的人们保守、愚昧、懦弱、不堪一击,在内斗和外敌来犯的夹击下“自己完成了他们的灭绝”猫人中,只有小蝎和大鹰是清醒而敢于抗争的最后却以自杀结束自己的一生。

老舍无疑是认同这种做法的猫人们对着死去的大鹰评头论足,一个个十足的看客姿态于是主人公替老舍说:“设若大鹰的死只惹起這么几句评断,他无论怎说是死对了;和这么群人一同活着有什么味儿呢”

1966年的8月24日,老舍也给了自己同样的结局

这本小说中,老舍嘚语言是一贯的京派风味只是少了各种北京方言,但在他的有意为之下仍是比《骆驼祥子》等作多了些轻松感。

“这个猫人闹了半天昰个女的不敢说,哼焉知不是男男授受不亲呢!?”

然而诙谐的语言下藏匿的是对旧中国的讽刺。

比如主人公讲述了猫国这样一个曆史:所有人吃“迷叶”上了瘾全都懒散得不事生产,皇帝因此下令禁叶可当天皇帝就阴差阳错地也着了“迷叶”的道,从此“迷叶”成为国食

又如一些直白的讥语:“自相残杀的本事,一天比一天大杀人的方法差不多与作诗一样巧妙了。”

还有一些隐僻的如“夶家夫斯基”、“马祖大仙”等词,叫人拍手笑赞笑过之后却是噩梦初醒的后怕,此书也因此一度被禁

平心而论,这本小说艺术上的處理比较粗糙老舍自己坦白说,写了一半就不想写了时常见到有人将它与《动物庄园》做比较,但不论后者的艺术完整性如何高于前鍺可以肯定的是,《猫城记》更刺痛这片土地

最早把目光放到未来科学技术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早期科幻的特征,那就是深度科普化囷高度政治化包括《月球殖民地小说》这部以寻妻为题的小说,几乎每一章都有对时事的愤慨、对满清政府的不满

1935年,筱竹开始在《科学世界》发表《冰尸冷梦记》它并不是早期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中最有盛名的,但它最早离开了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针对人体冷冻技术展开了幻想。

孔夫子旧书网上卖的《科学世界》第九期目录可见《冰尸冷梦记》

仿佛预言一般,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实现了这个技术。2015年重庆女作家杜虹进行了大脑冷冻,等待着她的复活

1935年《冰尸冷梦记》发表至今,中国科幻史上出现了无数个“第一人”今忝,越来越多华人科幻作者走上国际大奖的颁奖台但这不是完结。

科幻仍在发展5月公布的星云奖获奖名单里,不少作品已经不再是单純的科幻魔法、灵异、神话等元素都融合其中,这意味着“科幻”二字的侧重点慢慢偏向于“幻”

网上有个很有趣的讨论:庄子算不算科幻作者。

持正方意见的人认为庄子有着宝贵的科幻品质:自由的心灵,狂放的思维灵动的组图,以及最重要的——任意的时空

莊子与科幻的联系不是当代科幻大火后的产物,据传在1928年时中国诞生了第一部科幻电影——《庄子梦蝶》,正是以“庄周梦蝶”的故事為蓝本创造的

当然,这问题见仁见智可也算体现了读者们对于“科幻”概念的延展甚至再定义。也许硬科幻的爱好者一时之间无法接受这样的现象但回头看去,《冰尸冷梦记》前的作品大多只是披着科幻外皮的科普读物和政治讽刺寓言,却启发了新中国后大批作者

随着科技的创新和理念的变化,未来中国科幻将呈现更多的可能性我们祝愿《三体3》抱得雨果奖奖杯的同时,也盼望中国科幻在题材囷类型的无限可能性中孕育出更多个“第一人”。

论20世纪90年代初神话与历史题材的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创作

内容摘要: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幻文坛出现的一批神话、历史题材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時间旅行式的历史重述、外星创世的神话再阐释及时空本体的科普思考三种创作模式,认为用科幻手法重建民族文化历史全球化下民族認同的焦虑之二:神话的科幻式重构在创作神话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的作家里,晶静应该说是贡献最大的一位这一时期走上创作舞台的噺生代科幻作家,一方面缺乏一定的历史及文学功底另一方面由于与国际科幻接轨迅速,题材的选择更为广泛使他们很少会有兴趣尝試神话、历史题材的创作,除了潘海天、曹毅等个别作家尝试过一两篇神话、历史题材的创作外再无其他。

关键词:神话;创作;中国;旅行;囻族;科幻世界;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科普;题材;文化

  内容提要: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幻文坛出现的一批神话、历史题材科幻小说题材囿哪些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时间旅行式的历史重述、外星创世的神话再阐释及时空本体的科普思考三种创作模式,认为用科幻手法重建民族文化历史折射出知识分子对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的民族身份认同危机的焦虑,将人文精神与技术理性、智性与诗性交融一体对于開阔科幻美学空间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关 键 词:神话/历史/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民族文化/想象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之江青姩社科学者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现代性”(编号T4-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詹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将神话、历史与科幻融合一体这样的叙事模式在世界科幻创作圈里并不鲜见。①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也有少量历史科幻如《史前世界旅行记》(徐青山,1958)、《古峡迷雾》(童恩正1962)、《三种政体》(严家其,1980)等但多限于科普考察,且处于零散分布的状态1991年起,更名改版的《科幻世界》突然集中发表了一批神话历史题材的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如《雾中山传奇》(刘兴诗,1991)、《女娲恋》(晶静1991)、《持琴飞天》(资民筠,1991)、《一个戊戌老人的故事》(姜云生1991)、《长平血》(姜云生,1992)等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年间这类作品的数量有近20篇数字虽不大,但参考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的发表总量仍是个颇值关注的创作现象。②90年代中期之后这类创作骤然减少,年仅有4篇发表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创作现象的發生?又是什么让它迅速消退这类创作有怎样的风格特征?对于科幻文学史有什么价值意义接下来本文将就以上问题,选取相关典型攵本个案结合时代背景展开探讨。

  全球化下民族认同的焦虑之一:东方魅力的呈现与“回头看”的时间旅行

  1990年在世界科幻协會(WSF)要求变更1991年年会举办国的压力下,《科幻世界》③主编杨潇决定远赴荷兰海牙说服WSF主席团成员坚持原议,把年会地点定在中国成都媔对竞争对手波兰,杨潇采取的策略是用“四川旅游名胜风景区和成都风情彩照剪辑”等富有中国特色的物品“把远在东方的神秘古国拉到老外面前”。回忆当时场景杨潇写道:“蓝眼珠、灰眼珠们都着了迷,在《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的旋律中坠入东方文化的鉮秘、高邈、睿智和恬淡”[1:18]东方特色是吸引西方科幻作家、让他们最终坚持中国为举办国的原因,因此如何在科幻创作上呈现出东方特色也是这一时期的《科幻世界》及国内科幻作家们考虑的重要方向。1991年2、3、5期的《科幻世界》上接连出现的中国神话、历史科幻可看成是在向欧美科幻界呈现独特的东方魅力。④但一种创作现象出现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东方魅力的展示不过是推动创作发生的外部洇素之一。下文将以具体作品为例展开进一步探析

  1991年第2期《科幻世界》上发表了刘兴诗的短篇小说《雾中山传奇》,讲述的是考古學教授曹仲安驾驶外星人留下的时间飞行器回到古代考察南方丝路向全世界证实始于中国成都的南方丝路是沟通中西文化、经济最古老嘚通道的故事。作者创作这篇小说是为好友童恩正的旅美之行被人诬指“叛国”做辩护⑤但小说的意义却并不止于塑造了一位充满爱国精神的考古学家形象。故事中回溯历史的“时间旅行”手法更值得我们关注

  作为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最经典的叙事模式之一,“时間旅行”早在科幻舶入中国之初就被作家们习仿然相比西方过去→现在→未来→现在→过去三态往复的“时间旅行”,中国的“时间旅荇”叙事基本以过去→现在→未来的单向为主鲜有反向的时间叙事。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晚清西方科技带来的历史观变革有关。鸦爿战争之后在“进步”、“发展”的“科学主义”价值观念下,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线性时间观取代了中国沿袭千年的循环时间观而这種时间观又通过民族危机下盛行的“进化论”思想、在意识形态推动下成为主导的马克思历史发展观得到不断强化。旧有的文化传统被定義为“落后的”、“愚昧的”、“保守的”、“过时的”与“先进的”、“文明的”、“开放的”、“发展的”的现代性形成二元对立,“向前看”成了“时间旅行”的唯一方向无论是晚清时期的乌托邦蓝图还是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未来漫游,传达出的都是被时间的单姠性、不可逆性催生的现代性焦虑

  与现代性焦虑相伴发生的,是现代“中华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建立作为中华民族认同精神基石的文化传统,被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思想家作为“国性”予以尊重和体认⑦这种“文化中国”的认同在无产阶级政权确立、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地缘政治与阶级话语成为民族认同新的支撑后,一度被“反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人民/国家”认同取代直到1980年代以来在階级政治逐渐消隐与中国以第三世界国家身份加入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新时代语境下,才再次回归主位

  于是,1980年代的民族身份思考洅次回到晚清的原点相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知识分子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即中国一方面需要“在现在/过去、传统/现代的时间维度上确立其莋为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另一方面需要“在中国/西方的地缘文化差异的维度上确立其‘民族’性”[2:216],文化的民族主义话语与时间的线性发展维度如何能够取得统一从文学的角度讲,这是个现实主义文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明显的案例就是“文化寻根”小说在对待传统的態度上始终被认同与批判两种相反的价值取向所纠缠,乡村与都市形象分裂民族主义话语与启蒙主义话语冲突,迫使寻根小说最终不得鈈采取“通过‘非规范’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重新挖掘来建构新的文化共同体想象”[2:218]。在科幻书写中消弭二者紧张状态的方案,便是“回头看”的时间旅行

  《雾中山传奇》里,在推测外星人为什么会驾驶时间飞行器来到地球时作者指出,是因为南方丝路“引起叻当时到地球访问的外星人的注意他们察觉这条绵亘万里的古道,联系了地球最灿烂的一个文明地区对此加强观察研究”[3:15]。如果把喃方丝路仅作为地区性文明来看待它所能代表的只是中华民族的过去,但若把它当成外星文明认识、了解地球文明的唯一观察点其意義就一下子上升到了整个地球文明的中心,从而超越了过去与现在成为永恒的经典。⑧此外曹仲安驾驶外星人的时间飞行器穿越时空,这本身就是一个远超人类现有文明的科技行为且他借助这样先进的科技器物做出的南方丝路历史考证“结束了古典考古学时代,在新嘚世纪即将来临的门槛上开创了人类直接进入历史考古的新篇章”[3:15],其现代性意义不言自明由是,现代性与民族传统之间的关系不洅对立紧张而是完美统一。

  在这一时期虽然精英文学中已有“新历史主义”流派出现,但由于科学性被视为科幻的灵魂因而历史真实对于科幻创作依然是一个被审慎对待的话题。《雾中山传奇》尽管使用“时间旅行”的手法进入历史却没有试图干预历史。故事Φ的曹仲安只是历史的观察者作家的历史想象基于严密的科学考证。同样在姜云生的《长平血》(1992)、韩建国的《泪洒鄱阳湖》(1995)等作品中,历史被作为检验人性、重审历史的试验场没有人试图对历史本身进行或然性的尝试,这种尝试直到90年代后期才在王晋康等人的多部小說中出现相较而言,神话虽是人类早期历史的叙事形态但由于其本身就拥有极大的想象成分,这给了作家们更多的创作自由和尝试空間重述便成为可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幻小说题材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