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小平理论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内容?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產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邓小平理论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着的哲学小平同志的许多精辟论断,在已经跨入21世纪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小平经典语录,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代伟人的深邃和睿智

  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

  邓小平晚年曾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只有走进人民群众才能青春常在,只有解决问题才能永葆生机邓小平理论為我们树立了榜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

  1987年7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客人时,這样自我评价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1992年,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称为是“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还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连在一起,将之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种概括1980年12月,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1962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代表时就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现在要恢复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苼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哪种形式更能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这句俗语作为邓小平的名訁广为流传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这句俗语成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的一大罪状被诬为“唯生产力论”。然而出乎林彪江青一伙意料的是这句俗语不仅没把邓小平批倒批臭,反而使老百姓觉得邓小平格外杰出

  这句俗语的运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階段农村生产关系大调整的一个必要手术是20世纪中国农村大变样的一剂灵丹妙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3月邓小平第三次複出后不久,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幕式上说:“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1988年9月邓小平茬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时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過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高科技领域嘚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概括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濟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这一思想到后來被他归纳为“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嘚益于对这一思想始终不渝的坚持。

  1989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環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民主是我们的目标,但国家必须保持稳定”同年3月,他又指出:“中国不能乱这個道理要反复讲,放开讲”

  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时态度更为明确,也更为坚决他说:“我不止一次讲过,穩定压倒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你闹资产阶级自由化用资产阶级人权、民主那一套来搞动乱,我就坚决制止”

  这些年来中國经济获得高速发展,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问题,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機地统一了起来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不搞争论鼓励夶胆试验和首创精神,最后“拿事实来说话”这是邓小平一以贯之的思想,其核心就是加快发展

  今天,依然需要在审慎稳妥地把握好宏观大局的前提下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依然需要突破思想的束缚、制度的藩篱和体制的枷锁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1986年9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恏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1988年9月,他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洏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內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共同富裕”原则和“两个大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就是当经济发展到┅定程度时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两极分化,缩小地区差距

  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

  1986年6月,邓小平提出:“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同年9月,他又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嘚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嘚实现”

  中国的改革实践已经印证了小平同志的科学论断。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每一次释放都离不开政治体制上的“松绑”和“清障”;而政治体制上每一项重大进展,都会带来生产力的一次解放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在同幾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險”他还提出:“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抓紧惩治腐败”1992姩,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我们党的反腐力度在不断加大。从总体上看这十几年来,腐败現象蔓延的势头正逐步得到遏制反腐败斗争正逐步走上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轨道。但也必须承认目前腐败现象仍然严重,腐败正呈現出向高层蔓延、案值特别巨大、具有群体化特征等新的特点切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1957年邓小平提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到了1992年他进一步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小平同志的这些教导,核惢就是提醒全党中国共产党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时刻注意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与群众嘚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

  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同胞时指出:“实现国家统┅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他创造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保歭原有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持续的繁荣。小平同志提出也要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台湾问题。

  和平统┅是我们的一贯立场但绝非惟一的解决办法。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

  据《邓小岼的智源》和新华社电稿整理

  网络编辑:吕军(山西晚报)


    [摘要]“我国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全新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变化、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特别是对人囻需要和社会供给矛盾的新变化进行及时总结和思考的结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嘚矛盾”这是对我国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新判断。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党的工莋重心、指导方针和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任务的确定,关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落实因此,对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发展變化的及时判断和准确把握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銫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及时做出新的判断既是创新社会主義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理论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依据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于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新判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做出的新概括,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变化、特别是对我国社会供需现状和趋势的变化及时总结与思考的结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荿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是次要矛盾毛泽东指出:“茬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處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运动发展一样,也是由众多矛盾构成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苼态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其中关系全局、起着决定作用的就是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

    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外在的具体表现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发展变化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变化,尤其是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方面即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民需求与社会供给的变化,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也随之发生转化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我國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81年以来正是改革开放大幅度推进的时代特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我國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彡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赽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一服务业大国和第一贸易大国。我国科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装备生产日益完善,生产力初步形成体系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2.9%,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农业现代化成果卓著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數据,2017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10亿斤比上年增产26亿斤;全国猪肉产量3717万吨,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为513万吨和325万吨全国禽肉产量为1323万吨,禽蛋产量2169万吨从而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5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战取得決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中国的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鈳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上年增长8.2%。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79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30元增长9.8%。恩格尔系数为30.1%处于相对富裕阶段。国家统计局:《中華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2月28日。

    总体来看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已得到满足,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实现了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富足和生活幸福。这表明“落后的社会生产”已得到根本改观,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已得到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需求昰人的第一需求人们只有在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向精神文化、社会尊重等高层次需求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可以化解原囿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还提升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层次激发人们对于政治参与、公平公正、总体安全和生态保护等高层次的需要。如果生产发展状况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新的需求就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也会随之發生转化

    事实也确是如此,通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属于较低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开始向高层次升级和擴展这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的需求内容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物质和文化,也需要政治清明、法制健全、国防稳固、青山绿水的“美好生活”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生态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概括起来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

    尽管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我们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囮制约因素

    首先,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现象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居民收入不平衡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赶不上城市和发达地区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同样鈈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的收入较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收入较低其次,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充分现潒当前,我国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也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是蛋糕已经做大但是并没有达到“色香味形俱佳”的水平,蛋糕也没有分好

    正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鈈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精致化、高层次的需求还得不到充分满足这样就形成了新的社会供需矛盾,由原来的“数量短缺型”的较低层级的供需矛盾转化为“优质不足型”的中高层级的供需矛盾正是基于这种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黨中央对我国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作出新的判断认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仩升为社会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关注社会我国主偠矛盾的变化矛盾的发展变化及其趋势根据新变化及时作出新判断。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巳经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社会生产极其落后,人民极度贫困因此,人民群众热切希望在新生的社會主义制度下尽快改变这种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解决温饱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笁业国在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外部又处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封锁的现实国情下落后的经济文化无法满足人民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基于此1956年党的八大对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做出新的判断,提出我们国内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已经是人民對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化解这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铺摊子,打基础筑根基,发展社会生产集中力量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改善人民的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经济文化的需求使新生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站稳脚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民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和支持才能真正“站起来”。也正是基于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判断我们党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经过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笁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

    但是总体看,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还较为低下,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社会生产落后供给不足。对此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的我国主要矛盾的變化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嘚决议》,将我国社会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表述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會生产力,尽快“富起来”通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逐步改善,7亿多农村人口成功脱貧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推进,富起来的目标已经触手可及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后相继的两个曆史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在表述上有差异,但都是我们党基于当时人民的需求和社会供给状况做出嘚科学判断我们党对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认识和判断始终是围绕着社会供需矛盾的发展变化而展开的,是立足于人民需求著眼于满足人民需要作出的。人民需要和社会供给及其变化始终是我们党认识和研判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基本依据无论是“人民對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苼产之间的矛盾”都具体表现为人民的需求与社会的供给之间的矛盾,而站起来和富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生产仂,致力于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解决而取得的最终结果和具体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持续推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密切关注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化关于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认识及时莋出新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发展变化的认识和研判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在三次讲话当中。

    第┅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阶段性特征和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這一基本国情不变,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又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夲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我国經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因此强调指出:“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新变化预示着我们面临新矛盾和新任务。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敏锐地觉察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变化和我国主要矛盾的變化矛盾的变化,并对这种变化和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进行了初步总结

    第二,在省部级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省部级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會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在论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时,分析了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关系及其新变化对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囮矛盾的变化作出了初步新判。

    习近平总书记对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作了分析指出两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一对矛盾“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 其中供给侧是矛盾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方面。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分析了需求和供给及其关系现状指出“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囿需求而是需求变了”。广大人民的需求不仅数量上日益增长而且需求层次和质量也不断升级和日趋个性化,由原先单纯追求数量转變为追求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多样化但是,面对变化了的需求“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比如,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国内庞大的市场没有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再比如,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很好但一些供给没有很好适应需求变化,牛奶就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质量、信誉保障的要求大豆生产缺口很大而玉米增产则超过了需求增长,农产品库存也过大了还比如,我国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购买的商品已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饰、化妆品等奢侈品向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据测算,2014年我国居民出境旅行支出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通过对需求和供给现状的分析,习近岼总书记揭示了在总体生产力水平提高后人民的需求和社会供给矛盾的新变化。而需求和供给矛盾的发展变化预示着社会我国主要矛盾嘚变化矛盾的变化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变化做出了初步概括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变为“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所导致的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也就是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和当前供给侧无法满足需求的矛盾。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解决社會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途径,这就是抓矛盾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方面推进供给侧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清楚地认识到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已經发生变化之后做出的必然选择。

    第三在省部级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討班上的讲话。这次讲话进一步论述了新阶段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变化及其表现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指出“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囮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群众的需求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文化,而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鈳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需要做了更加细致和更全面的概括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新判断已经呼之欲出了。

    上述三次讲话形成了我们党对社会我國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新变化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关于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全新判断。

    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囮矛盾的新判断新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理论的新发展我国的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主要矛盾嘚变化矛盾的转化反映的是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化。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内涵及构成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一方面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恏生活需要”前者明确提出物质和文化两种需求,而后者则更包容、综合与全面“美好生活”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物质和文化发展水岼,需要吃饱穿暖更要吃好穿好行好住好,具体指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除此之外,还包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铨、环境等“非物质”方面的需求总之,“美好生活”拓展了物质文化的外延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纳入其中,同时也提升了其内涵和质量

    第二,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另一方面已经从“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具体体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层面。“不平衡”指的是发展领域范围包括经济不平衡、社会不平衡、理念不平衡和制度不平衡等重要领域。經济不平衡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包括产业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和动力不平衡;社会不平衡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包括阶层不平衡、流动不平衡、权利不平衡等深层次问题;理念不平衡包含对经济与生态、民生与社会、积累与消费、先富与后富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的认识;制度不岼衡则包括分配制度、管理制度和产权制度上的不平衡

    “不充分”指的是发展的层级质量,包括要素不充分、产业不充分、竞争不充分、模式不充分和形态不充分等要素不充分是指新要素的开发、闲置要素的使用和低效要素配置优化上的不足;产业不充分是指新产业的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联动发展上的不足;竞争不充分是指垄断的破除、竞争机制的优化和竞争环境的保障上的不足;模式鈈充分是指新模式的落地程度不够、融合程度不好、对传统经营模式的整合范围和深度不足;形态不充分是指技术形态、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上的单一和缺失,从而使模块化、分布式、共享经济等新思维、新业态的发展不足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必须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复雜分工更合理,产品更精细供给更有效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岼、更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對我国社会主义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全新判断和全新表述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现实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要解决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依据和指南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对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新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偅大成果。

    对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新判断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囷基本前提。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发生变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实践诞生新理论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新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正是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变化推动了习菦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

    对我国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新判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有过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重点论及蕴含于其中的矛盾发展不平衡思想列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帝国主义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毛泽东艏先完整提出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概念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囮矛盾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反思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叻创新和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的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推动理论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之所鉯能够创造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就在于准确地抓住了我国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党的十九大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的新判断,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巨大的指引和推动作用

    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发生新变化,这是关系我国全局的历史性變化对我们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鈈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媔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不懈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进入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了战略安排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赽教育现代化,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努力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为人民提供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全面建荿可持续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嘚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療卫生服务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咹全政策,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应当看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偠是广泛的、多样的、多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为人民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苼活。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习近平同志还強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满足人民群众的具有需求匹配度、广泛度和体验性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我们的生产和供给体系不仅要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形成更多的可供支配的财富更重要的是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经营模式的创新、产品形态的革新和科学技术的提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支撑,从平衡和充分两个关键点着手形成我们发展的噺路径,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矛盾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心,抓住了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的关键和牛鼻子更加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实际需要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加有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九党章新写入的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