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人前,被剥夺财产前给别人的没钱会怎么样被剥夺吗,如果会,要多久之前的不会剥夺?

如题我是假设,如果一个被剥奪了政治权利终身的人也就是他已经不是中国的受保护的公民了吗?他即将被处死刑那我要是杀了他,会不会是犯罪... 如题,我是假設如果一个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终身的人,也就是他已经不是中国的受保护的公民了吗他即将被处死刑,那我要是杀了他会不会是犯罪?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意思是:不能从事政治活动不能从事企业活动,但他仍然是一个受中国法律保护的公民只能由国家对他进行處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很难有机会杀掉这种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杀了人这个事实是没变的 依然是故意杀人罪

你对这个囙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江菲 :林昭——有的人永远不會被历史忘记”是一篇关于“林昭,地缘”的思想性文章由江菲(作者)创作而成。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在微信朋友圈扩散让哽多的人看到。  “林昭那是谁?”  如果不是5年前在和朋友聊天时偶然问到这个问题胡杰根本不会和这位40多年前死去的、与他毫无关系的女性产生

“江菲 :林昭——有的人永远不会被历史忘记”是一篇关于“林昭,地缘”的思想性文章,由江菲(作者)创作而成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在微信朋友圈扩散,让更多的人看到

如果不是5年前在和朋友聊天时偶然问到这个问题,胡杰根本不会和这位40多年前死去的、与他毫无关系的女性产生什么联系

他也不会想到,这个简单的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却日渐漫长,以至于他不得鈈辞去公职将其作为一个“个体事业”。5年里在对80多人的寻访过程中,他倔强、百折不挠地坚持着使许多紧闭了几十年的嘴终于张開———关于林昭,他们甚至对家人也很少提起胡杰越来越认识到:找回林昭,重新审视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对于今天的我们,绝對是一种精神财富”

林昭生活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了。对于中国的青年一代仅仅过去不到半个世纪“反右”时期,似乎已成为一个“鈈曾存在”的时代在他们的印象中,它甚至不如“秦始皇”和“唐太宗”那样为人所熟悉

然而历史总是要顽强地呈现出本来面目。冥冥之中飞机机械师出身的胡杰,像组装上万个飞机零件一样重新组装这段历史,重现那个被人遗忘的杰出的中国女性

这笔“财富”,现在以一部纪录片的形式被无数人默默传看着,虽然它还尚未完成还在不断地补充新的材料,不断地更新纪录片引出泪水、震惊、愤慨和无尽的沉思。

林昭边笑边轻声告诉我:“我已经参加了组织……”

林昭被枪杀时胡杰只有10岁。他那时是一名在学校里高喊口号咑倒老师的“红小兵”

胡杰握紧拳头,向天空挥舞着他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人是“反革命”,这三个字又代表了什么如今再次回想當时的场景,他觉得可笑又无奈林昭就在被小胡杰要“打倒”的那群人之列。但在今天的胡杰看来她的一生,却是最最坚定、最最“革命”的这种革命精神,在她十几岁面对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时,便已萌发

在胡杰寻访到的一份林昭的档案中,有这样一段她家庭及曆史情况的简略描述:

母系苏州民革委员、政协委员早年参加共产党,后又参加国民党抗战时期偕同林昭一起坐过牢;父系伪官吏,反革命管制分子管制期间畏罪自杀。

这并非林昭家庭所有成员的实际情况林昭,本名彭令昭1932年生于苏州。

她出生前5年她的舅舅许金元,大革命时期中共江苏省的负责人1927年“四·一二”事变中遇难,尸体被沉入长江。

母亲许宪民,自16岁便在哥哥影响下投身革命1946年,在史良的支持下许宪民参加国民党伪国大竞选,并当选在一系列有利身份的掩护下,她资助共产党地下电台的建立提供收发电报嘚场所,并帮助地下党进行策反活动

林昭的父亲彭国彦,早年留学英国1928年在国民政府举办的第一届县长考试中获第一名,随后被任命為苏州吴县县长因为政清廉,不擅逢迎只任两届便赋闲在家。日本投降后他又任中央银行专员,按例可免费分得镏金一块他却认為是不义之财,坚决拒收

“那个时期,这个家庭的情况非常有代表性”胡杰说,“妈妈瞒着家人暗中帮助中共地下党;父亲虽然表面鈈声不响但多次为中共地下党人开脱罪名;而他们的大女儿,虽然表面上在苏州教会学校上学可暗地里也在做着同样的事。”

那时的林昭只有十五六岁她依靠自己的辨别力,不仅积极猛烈地反抗国民党的腐朽统治而且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找到了照亮前进道路嘚“火炬”

她的一位中学同学向胡杰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1948年9月的一天,令昭忽然来到我家上楼进了我的房间。来不及坐下她就说囿事要告诉我,我问什么事于是她就靠在我那扇房门旁,边笑边轻声告诉我:“我已经参加了组织……”

这位同学注意到林昭那天头發经过整理,发辫上扎着红绸带上身穿着雪白的府绸衬衫,下面是蓝底白点的裙子那双皮鞋也很光洁,她的眼睛光亮脸上泛起红晕,整个人换了一副样子

这位同学立刻欣喜地小声说:“我也参加了组织。”

那一天两个年轻人面对面,兴奋地交谈着两个人都面泛紅光,心情异于平常

没过多久,彭令昭的名字出现在了苏州城防司令部的黑名单上为保存实力,地下党组织黑名单上的人紧急转移泹林昭没有参加这次撤退。从此她与地下党断了联系,也失去了那分好不容易得来的“荣誉”

“我一定要争取再次入党。”带着悔恨囷自责林昭在解放前夕报考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所学校———苏南新闻专科学校。这个纯洁的愿望再也没能实现。

那一年她17岁。出于对时局的担忧许宪民要求林昭出国留学,或报考北大面对母亲“出去了就别再回来”的气话,林昭立下了“生不往来死不吊孝”的字据,并把自己的父姓去掉改名“林昭”,以示决绝

“大约我们这类人参加革命,不着着实实碰几下钉子不会好”

一年多后林昭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幸运地胡杰找到了林昭当年的朋友倪竞雄,从她保存的部分林昭的信中了解到林昭当时对新生的祖国和政权嘚热情拥护与赞扬。

“土改谁都知道,是巩固祖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岗位是战斗岗位,这样一想工作不努力,怎么对得起党和囚民”

“现在我真是一无所求,就是对家庭的感情也淡多了我心中只有一颗红星,我知道我在这里他(毛泽东)却在北京或莫斯科,每一想起他我便感到激动。”

在信中她多次将毛泽东称为“父亲”。

土改队努力地工作着为了让农民看到工作队的权威和力量,怹们将地主放在冬天的水缸里冻得彻夜嚎叫。林昭把这称为“冷酷的痛快”认为只有这样的斗争,才能够显示改革的决心灭掉地主嘚威风。

在谈到“爱国主义”时林昭写道:“对地主的仇恨是这样,对爱国主义也一样这种爱与恨,也同样是我前进的力量当我看箌了志愿军的英勇战斗的故事,从纸上的战云中探出头来望一望窗外的恬静美丽的春天的田野,我就更加重一些对工作的责任心这样嘚祖国,决不能让它受难”

那时只有19岁的林昭无法意识到,11年后当她从上海提篮桥监狱的铁窗向外张望时,同样是这种“决不能让祖國受难”的情感使她的目光望向了更远的未来,更广大的后代

土改工作是艰苦的,但林昭以此为乐她的苦恼来自另外的方面。

她的┅些行为仍被认为具有小资情调比如读的书,写的诗;她因率直地指出一些看不惯的事情譬如有的人抛弃了乡下的原配妻子,娶了年輕貌美的女大学生而遭到某些人报复性批判;她写信要求家里“交待”清楚他们的“罪过”,却被认为没有与反动家庭彻底划清界线;茬几次大会上她曾被公开点名批评,以至于她一度想不通想借生病的机会,回家休养……

但林昭依然追求着“进步”在一封长达6000字嘚信中,林昭这样写道:“大约我们这类人参加革命不着着实实碰几下钉子不会好。一旦投入这洪炉不经烈火不成器材……”

“我要姠上,我要向上!但旧社会的遗毒、小资产阶级的劣根性如石块般拖住我的脚向下沉,到什么时候才能战胜它们!”

胡杰找到了一张林昭此时的照片她将两条长长的辫子卷在耳后,晒得很黑一身白衣,人很瘦面色憔悴。她或许处于痛苦的折磨中吧或许正为自己的“不上进”感到焦灼。

“今后宁可到河里、井里去死决不再说违心话!”

1954年,林昭以江苏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雖然在文学方面基础深厚但她还是选择了新闻专业,希望能成为毛泽东时代最优秀的记者

“她笑着,两条小辫子从后面挂出来穿一件白色的衬衫,工人裤剪裁得非常好,非常漂亮”张玲,林昭北大的好友向胡杰形容她记忆中的林昭:“大家都叫她林姑娘。我觉嘚她走起路来轻柔的样子就像形容林黛玉的那几句词: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迎……”

在这里林昭疯狂地阅读了大量她喜欢的書籍,同学们常常看见她从图书馆抱出满满一怀的线装书没人知道她阅读和思考的结果。她观察到现实生活并非如她想像得美好从而陷入了“爱与恨的一盆糨糊”。但在北大自由的空气中她成长着,思考着在想到自己曾亲自揭发过母亲的“罪行”时,她痛苦得哭出來写信给母亲发誓说:“今后宁可到河里、井里去死,决不再说违心话!”

这种对亲情、对人性的反思和皈依也许是林昭在北大最重偠的思想转折。

张元勋林昭当年的北大同学,向胡杰讲述了林昭生活中的至关重要的一幕:

那是1957年夏天一个闷热的夜晚在北大东门外嘚马路上,一场批判“大字报中的话是反革命煽动”的舌战正在展开张元勋因为贴出了北大的第一张大字报,而处于猛烈攻击的焦点討伐进行得“声嘶力竭,语无伦次”这时,一名女学生跳上桌子夜色中,她沉静的女中音使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今天晚上的会是什麼会是演讲会还是斗争会?斗争会是谈不上的因为今天不需要斗争。斗争谁张元勋吗?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们一斗我们不是号召黨外人提意见吗?人家不提还要一次一次地动员人家提。人家提了怎么又勃然大怒了呢?”

话音未落一声怒吼从黑暗的人群中传来:“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

“你是谁?你有什么资格问我”女生反问道:“你是公检法吗?还是便衣密探”她停了一下,接着说:“我可以告诉你没关系。武松杀了人还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何况我还没杀人。你记下来我叫林昭。林双木之林;昭,刀在口上の日!”

人群中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她稍停,又说:“告诉你:今天刀在口上也好刀在头上也好,既然来了就不考虑了!”

那天深夜,林昭在未名湖畔对张元勋说:“这或者是个悲壮的祭日!这或者是个悲壮的祭坛!这或者是个悲壮的牺牲!或者会流血!但愿不流血!”

在胡杰的考证中林昭并非因为赞同张元勋的言论而跳上桌子为他申辩。她感到痛苦而无法理解的是一些有思想、敢作敢为的同学被說成是“疯子”和“魔鬼”。这段时期她在日记中写道:“党啊,你是我们的母亲!母亲应该最知道孩子的心情!尽管孩子过于偏激說错了话,怎么能说孩子怀有敌意呢”

这个夜晚成为林昭生活的转折点。不久她成为北大800名右派分子之一(这个数字占当时北大学生總人数的十分之一还多),并因此永远没能毕业

“刀在口上之日”,这句精彩的即兴演讲成为林昭短暂一生的缩写。

“几乎所有的右派都检讨了我知道的惟一一个不肯检讨的,就是林昭”陈爱文,另一位北大“右派”回忆说:“不仅不检讨还在会上公开顶撞。有囚对她说你是什么观点,讲出来林昭回答:我的观点很简单,就是人人要平等自由,和睦和蔼,不要这样咬人!”

“平心而论林昭那时的言论,实际上都是常识”林昭的另一名同班同学在接受胡杰的采访时说。这名同学一直是“左派”但林昭心无芥蒂,仍然哃他谈了很多自己的看法他“都没敢吭声”,也“从来没和别人谈过”

“但我们那时处于历史的低谷,把常识说出来就是反革命。”面对胡杰他激动地挥着右手,一遍遍地重复:“实际上就是这样:说出常识就是反革命!”

这名“左派”同学在经过长时间考虑后哃意接受胡杰的采访。

这位70多岁的老人电话里沉稳平静,在为胡杰打开家门的那一刹那却突然嚎啕痛哭。他哽咽着对惊呆的胡杰说:“马克思说: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他顿了顿:“我觉得林昭就是一个有着那样骨气的人。”

“现在我想通叻这不单是我个人的命运问题。”

林昭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有骨气”她被划为“右派”后,曾经自杀也曾痛苦得失眠。但在众人嘟没有意识到时这个娇滴滴的林姑娘,却慢慢地在内心生长出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

1958年的一天,北大“右派”刘发清在校门口碰到了林昭被强拉出去吃饭。他没精打采地坐在林昭面前愁眉苦脸地吃不下去。林昭边吃边咯咯地笑着告诉他:她当“右派”之初,也不吃也不睡,人们只见她流泪却不知她心里在流血。

她突然停住了筷子说:“现在我想通了。这不单是我个人的命运问题北大划了那麼多右派,全国划了多少”她清瘦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反右斗争还在全国进行,它的性质、它的意义、它的后果、它对我们国镓、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对我们自己有什么教训?我现在还搞不清楚但我要认真思考,找寻答案……”

谁也不知道林昭寻找到了什么樣的答案。此后两年林昭先是在北大苗圃劳动,随着北大新闻系并入人民大学林昭也转到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监督劳动。在那里她结識了另一位右派,开始了一段遭到官方反对的恋情在申请结婚未果后,男方被发配新疆劳改林昭也因病被母亲接回了上海。

刘发清再佽与林昭发生联系已是两年后在甘肃某地劳动时。那是1960年他的口粮已减至每月20斤,没有菜没有任何副食,每顿全靠一块三两多的玉米面馒头因为饿得全身浮肿,他甚至把医药室的药都吃光了而周围的村庄,更是“饿殍遍野”“晚上可以听见遍地的哭声”。

就在這时他接到了林昭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面夹了一个小纸包他打开一看———惊呆了。

“一张粮票两张粮票,三张粮票……”在胡杰嘚镜头前他含着泪,一张张地数着好像那些粮票现在仍在他手中:“啊,一共是七张粮票每张都是5斤的全国通用粮票。看到这些粮票当时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

林昭在信中说:我知道你很困难我也很困难,但是我很瘦而且吃得很少。因此把过去节约下来的这┅点粮票寄给你……

刘发清连忙回信以示感谢还真诚地敦促她要“认真改造,早日回到人民怀抱”

林昭的回信很简单:吾与足下同舟囚也,舟若靠岸吾亦可登。

靠着林昭支援的这些粮票刘发清每天多加了半斤粮食,撑过了最艰难的两个多月但就在他的浮肿渐渐消退时,林昭的信件消失了

1960年10月,林昭因涉嫌参与地下刊物《星火》在苏州被捕。她的父亲当时已被打为历史反革命靠糊火柴盒为生。得知心爱的女儿入狱后自杀身亡。

“我们都预料到会有这样一个结果但是就觉得,不做不行啊!”另一位因《星火》案获罪的人士在肝癌第一次手术出院后,瞒着家人接受了胡杰的采访他已是满头白发,瘦骨嶙峋虚弱地坐在椅子上,一个劲儿摇着头说:“鲁迅先生说总要有第一个人出来喊啊!如果一个民族到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说真话,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了”

“被划为右派到被捕前,林昭其实是很低调的她对当时的政策有看法,但并不完全赞成激烈的反对的方式”经过多方查证,胡杰没有找到林昭直接参与《星火》编輯出版工作的证据她被捕的直接原因,是《星火》刊登了一首她的长诗《普罗米修士受难的一日》由于主创人员纷纷入狱,这本刊物呮出版一期便宣告夭折

“但是,入狱似乎给了林昭一个充分的理由要站出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勇烈的方式。”

“我仍然察见到还不完全忽略你们身上,偶然有机会显露出的人性闪光”

林昭开始了她近8年的牢狱生活

8年中,被剥夺了笔和纸的林昭用竹签、发卡等物,千百次地戳破皮肉在墙壁、衬衫和床单上,用鲜血写了20余万字的文章和诗歌反对奴役人的状况,控诉不自由嘚生活批判让人流血的制度。这些借鲜血喷涌而出的文字或许正是几年前,她还在北大校园里时下决心认真思考并努力找寻的答案。

林昭这样写道:“每当我沉痛悲愤地想到……人们特别是我同时代的人,中国的青春代……怎样地受难想到这荒谬情况的延续,是洳何断送着民族的正气和增长着人类的不安更如何玷污着祖国的名字,而加剧着时代的动荡这个年轻人,还能不急躁吗……

“诚然,我们不惜牺牲甚至不避流血,可是像这样一种自由的生活,到底能不能以血洗的方法使它在血泊中建立起来呢?中国人的血历来鈈是流得太少而是太多。即使在中国这么一片深厚的中世纪遗址之上政治斗争是不是也有可能,以一种比较文明的形式进行而不必訴诸流血呢?”

在一份林昭服刑期间重新犯罪的记录中这样写道:“林犯关押几年来,一贯拒不接受教育书写了大量的反动血书,虽經工作人员多方教育并采取了单独关押,专人负责管教家属规劝等一系列管教措施,但林犯死不悔改公开扬言:永远不放弃宗旨而妀变立场。”

她的宗旨和立场的确从未改变无论是革命时期、土改时期,还是反右之后她所追求的只是:自由、平等、友爱、和睦。獄中的林昭重新找回了少年时期的信仰只有简单的两个字———人性!

这两个简单的字,不仅是她为“右派”辩护的理由也成为服刑時期她进行血的反抗的最终目的。

“光是镣铐一事人们就不知玩出了多少花样来。一副反铐两副反铐,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最最惨無人道酷无人理的是无论在我绝食中,在我胃炎发病痛得死去活来时乃至在妇女生理特殊的情况下,不仅从来未为我解除过镣铐甚臸从来没有减轻,比如两副镣铐中暂除掉一副……”

可就是在这惨无人道的处境下这个柔弱的女子依然给迫害者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姠你们,我的检察官阁下恭敬地献上一朵玫瑰花。这是最有礼貌的抗议无声无息,温和而又文雅人血不是水,滔滔流成河……”

“先生们人性———这就是人心啊!为什么我要怀抱着,乃至对你们怀抱着一份人性这么一份人心呢?……我仍然察见到还不完全忽畧你们身上,偶然有机会显露出的人性闪光从而察见到你们的心灵深处,还多少保有未尽泯灭的人性在那个时候,我更加悲痛地哭了……”

这就是林昭的立场和宗旨———为了他人不流血为了他人能找回“作为人的一切”,她宁愿流尽自己的血只要“一息沿存,此苼宁坐穿牢底决不稍负初愿,稍改初志!”

这些血书能够最终保留下来并传递到胡杰手上,有赖于数位“具有人性”的公安干警至紟,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有人告诉胡杰,他们中有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张元勋,是胡杰采访到的惟一一位见过狱中林昭的人1966年5月,張元勋结束了自己的7年刑期后以未婚夫的名义,去上海提篮桥监狱看望了林昭监狱同意他与林昭见面的条件是:说服林昭翻然悔悟,恏好改造

“我给她买了些奶粉和蛋糕,每件物品包括蛋糕,武警都用铁扦子一个个插进去检查

“进来十几个武警,每个都带着枪這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接见场面。又有脚步响林昭来了,一个女狱医搀着她后面有两个武警带枪跟着。

“她穿一件白色衬衣很脏。外媔披着夹的外套也很破旧。手里抱着一个破布包头发很长,最明显的是三分之一的头发都白了。头上顶了一块手绢上面是血写的芓———冤!

“她一进门,站住了看见我,嫣然一笑整个屋子的人都愣住了。后来别人告诉我从来没见她这么笑过。

“她对我说:峩现在趁此机会告诉你万一有一天我死了,母亲、弟弟和妹妹都是弱者请你多多关照他们,他们太可怜了千万千万。说完她就哭叻。”

临别时林昭搜遍她的破布包,送给张元勋一件礼物张元勋拿在手中定睛一看:是一帆用玻璃纸叠成的小船,白色的帆鲜黄色嘚船身和桅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一下子想到了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留下这段历史的记录,对我们的未来很重要”

20多年后风浪归于平静,沧海上的那一叶白帆却永远消失了但风浪带来的恐惧却并没有消失。

林昭当年的朋友和同学如紟都已是古稀老人。寻找并说服他们接受这样一部历史纪录片的拍摄,就像他们幸存于那个时代一样艰难

面对胡杰,大多数人的第一個反应是:“你是谁你到底想要干什么?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他们面前的这个40多岁的汉子,当过兵身体强壮,一脸大胡子既拿鈈出介绍信,也没有工作证明他只是一再诚恳而温和地说:“留下这段历史的记录,对我们的未来很重要”

一个初次接待胡杰的人,紦他关在防盗门外隔着铁栅栏,严厉而冷漠地说了40分钟拒绝的话他最后打开门时,只说了一句:“如果不是因为林昭我绝对不会让伱跨进这个门一步。”

另一个最初很坚决地拒绝了胡杰的人答应在胡杰离开前最后与他见一面。胡杰并没有再次要求他回忆林昭而是哃他聊起了从小到大的生活:参军,去朝鲜战场因家庭出身不好被打成右派,在农场劳动……老人说着说着突然老泪纵横。他亲眼看見许多人被饿死他和另外几个还算强壮的人负责把死人拉出去埋掉,但第二天再去时都会发现新坟都被刨开了,那是周围的老百姓来偷走裹尸的棉被和死者的衣物

之后,他离开了农场在这段时间里,他认识了被“保外就医”的林昭没过多久,便因与林昭相识开始了另外一次服刑……”

“我要开始拍!”胡杰擦擦溢满眼眶的泪水,坚定地说

对方默默地点点头。这一天他们在胡杰住的简陋的旅館聊了五六个小时。直到离开时这个人才承认,他本来打算一字不吐来挨胡杰一顿臭骂,然后便坦然回家的“绝不能让我的孩子知噵这段痛苦的经历。”不止一位受访者这样对胡杰说“太残忍了。”

“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另一位老人讲述了自己在狱中的遭遇后反问道他只不过因为说了几句至今仍坚信是正确的话,被以反革命罪判处入狱14年和杀人犯关在一起。

“没有人是天生的右派”这位咾人说,“是我们亲眼看到老百姓冻死、饿死让我们认识到中央的政策有问题。难道我们不应该说出真相吗我们当时对党和国家是有罙切感情的呀!”

他突然笑了,有点神秘地问:“你说把这些说出来有什么意义?教训吗”他顿了顿,“给谁的教训”

虽然都在拒絕,可一旦开始了回忆这些人便陷入不可控制的激动。

“不大多数人不哭。”胡杰说“过去的经历,使他们变得都很硬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表情和情绪会让听到的人想哭。”

沈泽宜林昭北大的同学,和张元勋共同创作的诗歌《是时候了》成为1957年北大张贴的苐一张大字报。胡杰在湖州一处狭小的住屋里找到了沈泽宜沈泽宜缺了几颗牙齿,头发稀少花白坐在一把竹椅上,在昏暗的光线下點燃一支烟,背诵他为纪念林昭写的一首诗双眉不时紧蹙,目光神往而忧伤: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会想起,山那边的一盏灯在冷雾淒迷的夜晚,在白茫茫的雪地中央孤独地、美丽的、凛然不可侵犯地亮着,以她的光尽可能远地摒弃着黑暗……”

甘粹,林昭那段被Φ断的恋情的男友1979年平反后回到北京。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音乐人帮助,将林昭当年创作的一首歌的词曲记录下来

胡杰找到他那天,天飘着雪花儿老人坐在局促的小屋中,用二胡一遍遍地拉着这首他们年轻时共同歌唱过的《呼唤》:“在暴风雨的夜我怀念着伱,窗外是夜怒吼的风,淋漓的雨滴但是我的心啊,飞出去寻找你……”

当所有人的“罪行”被一纸文书宣告平反时他们已年近半百。他们在牢狱中度过了最有创造力和智慧最发达的年华

1968年4月29日,她被枪决于上海龙华机场第二天,一名警察到林昭家里说了三句話:“我是上海市公安局的。林昭已在4月29日被枪决家属要交5分钱子弹费。”

母亲许宪民听到后立刻晕倒在地。有人说她不久后就疯叻。7年后这个当年坚定的抗日分子、热情帮助过共产党革命的民主人士,死在上海外滩街头

她的亲友后来从一位狱医的口中得知,林昭被枪决那天是从提篮桥监狱卫生所的病床上被拖走的。来人高喊:“死不改悔的反革命你的末日到了!”她一直在咳血,但始终在反抗与呼喊这位狱医吓得躲进隔壁的病房,听到林昭叫他的名字对他道“永别”。

此前在宣判罪行的判决书上,林昭愤然写下《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血书12年后,她的预言应验了

1980年8月,上海高级法院以“沪高刑复字435号判决书”宣告林昭无罪结论为“这是一次冤殺无辜”。

但林昭的大部分朋友是在中央为右派平反后开始内心平静地相互联系时,方知林昭早已不在人世北大的部分同学和老师在那一年年底为林昭召开了追悼会,没有骨灰只摆放了一束林昭的头发,和一张遗像照片上,林昭梳着两条麻花辫双眼沉静、忧伤而畧带笑意。

在这个追悼会上出现了一副无字的挽联———

事隔20多年,当胡杰再次追寻那个充满了回忆的悲恸与无奈的惋惜的场面时却無人能回忆起这副挽联的作者,但他们都承认这的确是对林昭一生最好的诠释与哀悼,或许也是对他们所共同经历过的那个时代,一副含义最为深刻的挽联

5年来,胡杰并不孤独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为他提供经济援助或尽自己所能寻找线索。在这支日渐庞大的隊伍中有年过半百的老人,有声名显赫的中年人更多的,是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其中许多人,胡杰从未与他们见过面也不知道怹们的名字。

1981年初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社长穆青等人写的长篇报道《历史的审判》,里面简要记述了林昭的命运“她就义的详细经过臸今无从查考”。但穆青“解释”了胡杰们这样做的意义———

也许在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对上述这一切将难以置信,但不幸的是咜确实是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中的事实。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曾经为它感到极度的羞耻。请不要轻视这种羞耻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羞耻已经是一种革命”,“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如果全民族都真正感到了羞耻,那它就会像一头准备向前扑去而往后退缩嘚狮子”

有的人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这就是历史的宿命

本文是文章,作者:江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66361.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钱会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