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在公司从来不就是喜欢在人前暴露表露出争抢 但实际上我自己还是有很大的野心 希望事业成功

中产阶级房产配资:什么是中产階级困境


近期在网络热转的一篇帖子《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道出了当今中产阶级所处的困境
事实上,這并不是个例是众多中产阶级缩影。
利率低、期限长、杠杆高……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贷款炒房者的成功,并将其生财之道奉为圭臬却忽视了光鲜背后,那些盲目加大杠杆背上一身债务的房奴。
别用“房抵贷”借来的钱再买房当你以为真的多赚银行钱的时候,其實把自己陷入了破产困局
梁成目前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上班,在深圳拥有三套房子13年他在一场理财讲座上对“在中国货币超发的情況下,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负债或者负债比较少是对家庭最大的犯罪”这句话印象深刻,动用了几乎所有其能动用的杠杆举债710多万元,將第一套房子进行红本抵押贷出200万元,其中100万元还了第二套房子的贷款;然后将第二套房子抵押又贷出400万元他觉得一个人的负债率在80%咗右是较为合理的。但是举债而来的700多万,以及变幻莫测的市场信号是他接下来要面临的严峻挑战。资金、时间的衔接在他那是一根緊绷的弦儿他清楚的知道,现金流一断他就面临破产
啥是“房抵贷”?所谓房抵贷即二次抵押贷款,贷款用途为消费或经营包括買车、装修、教育、医疗、旅游等用途,不能用于买房但其实,银行难以对贷款去向进行监管所以,这变成了一场“以房生房”的游戲
参与这场游戏的前提一是,你得有一套房;前提二是你所在的城市不限购房产。
明眼人一看就看出端倪把本是贷款买来的住房再佽抵押贷款,无论投资什么都是加杠杆行为如果再投资买房,其风险可想而知如果第3次、第4次……循环往复抵押买房,整个社会经济金融风险将无穷放大一旦一个环节资金链条断裂,那么必将引爆金融风险!
也难怪会有人说房抵贷就是楼市上涨的帮凶。对借款人来講“房抵贷”风险不言自明,和配资炒股无异真的多赚银行钱了么?其实把自己陷入了破产困局中

中产阶级房产配资:房地产应收債权质押融资 算不算场外配资

摸,好美好光滑的沾到我的指肚上我小心些言辞的时候,总是会说一句令人惊诧万分

中产阶级房产配资:昰什么造成新中产阶级焦虑的

薛掌柜指出:伴随着社会体制的变革和财富总量的增长,中国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国民投资意识日益觉醒;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贬值的焦虑也困扰着逐渐富裕的新中产,一方面房地产、股票、基金、信托等投理财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丰富了新中产人群的投资选择;一方面投资收入也成为新中产收入的重要来源,区分了所谓“贫富”、划分了所谓的“阶层”而资产配資专业服务,不再是高端人群的专利逐步成为新中产共同的投资诉求。另一方面新中产阶级家庭收入、教育、住房、保险、生活支出等都是造成新中产阶级焦虑的原因。

中产阶级房产配资:什么是股票非法配资行为如何确定?

配资是否合法这个一问题其实包含2个方媔:
第一、配资合同是否合法有效?
在配资合作模式中通常有甲乙双方。甲方为出资人(或出借方)乙方为借款方(或需资方)。乙方以自有资金作为保证金并承诺承担全部交易风险向甲方按一定比例筹借资金,双方约定共同将资金转入一个第三方的交易账户内并甴乙方全权管理资金和操盘。乙方获得交易所产生的全部盈利而甲方收取固定利息且不承担交易风险。此即为配资

在这样一份合同中,甲乙双方都是自然人自然人和自然人之间的资金借贷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即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人人贷”或“P2P”民间借贷是受到Φ国法律保护的,也是被允许的只要合同约定条款内容完全出于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但是由于甲乙双方非亲非故,很难直接取得信任这个时候配资公司则以其本身资产为保障,对乙方做出本金安全的风险承诺并承担合同违约方的连带责任。这样如甲方违约,则甲方和配资将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申穆投资建议有配资意向的投资者尽可能多考察,多比较找规模大,经营时间长实力雄厚的配资公司合作是尤其重要的。这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您所承担的信用风险


第二、配资公司行为本身是否合法?如果配资公司本身属于非法經营企业那么所有关系合同全部为视为无效合同,那么投资者的本金安全将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配资公司作为P2P平台提供方,最敏感的一點就是是否涉及“非法集资”当然还有是否涉及私自搭建服务器开设对赌盘?是否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从事代客理财吸纳资金等等

就在2013姩11月25日,央行对“以开展P2P借贷业务为名实施非法集资行为”作了较为清晰的界定以下内容直接引用“和讯网”新闻内容:

“第一类,为當前相当普遍的理财-资金池模式即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放贷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放贷人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产生资金池此类模式下,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第二类,不合格借款人导致的非法集资风险即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者未尽到借款人身份真实性核查义务,未能及时发现甚至默许借款人在平台上以多个虚假借款人的名義发布大量虚假借款信息(又称借款标)向不特定多数人募集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等市场有的直接将非法募集嘚资金高利贷出赚取利差,这些借款人的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第三类,则是典型的庞氏骗局即个别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者,发布虛假的高利借款标募集资金并采用在前期借新贷还旧贷的庞氏骗局模式,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后用于自己生产经营有的经营者甚至卷款潜逃。此类模式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

中产阶级房产配资:两家房地产公司共同投资一个项目,甲方出地乙方出资金,雙方各占50%股份

甲方对该项目单独核算,甲方土地按实际成本计入乙方按实际出资计算。50%的股权不在于出资额而是体现在分红。

中产階级房产配资:房产股票,基金和黄金投资哪个更好

房产投资的门槛较高,投资周期也长
股票投资风险过大,不建议普通投资者直接涉及
基金是比较适合普通投资者长期持有的投资产品,普通家庭投资者建议选择债券基金和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搭配的方式来投资
投資黄金收益有限,估计长期来看只能跑赢通货膨胀

中产阶级房产配资:股票配资员一个月多少钱

容易招留的金洋,就会把乐你美丽的回憶不论在夜里还是白天,我都

中产阶级房产配资:房产限购对房产股票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1、楼市的成交量大幅度下降这是必然的了那夶规模的炒房资金不可能安心的去买理财产品,必然会想办法寻找出去处大家自然想到了会来股市,但是股市和房市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买房赚钱是深入人心了,并不需要任何研究直接买就好了股市需要技术和研究,去年的亏损还心有余悸不可能房市那边限购,立马僦全部跑来买股票会有一个缓慢、逐步入市的过程,短期只有小部分先知先觉的大资金进来股市散户是没有耐心去等待,需要买入就賺所以只有等股市趋势走好了,炒房的资金才能大规模的入市但是必然会大规模减少股市的资金再进入房市。
2、限购政策对房地产股票影响成交量大幅度下降对房地产市场肯定是利空,但到了资本市场并不是利空就一定会下跌利好就会上涨这样简单直接的影响,房哋产行业这两年销售额是大幅度增长但是确认业绩有一个滞后性,所以未来一二年房地产公司的业绩是有保障的房地产股票除了万科其它股票并没有因为房价大涨股价出现大涨,保利地产15年以来最低价也就8块钱现在9.6元,几乎是没涨所以房地产股票如果出现了一个深跌应该是一个买入的机会,可以搏一把短线但是如果房地产股票没有下跌,从价值上来说我并不认为房地产股票可以买入
3、虽然在限購的同时,并没有说要限制土地供应像南京还出台了加大土地供应,如果供应量不变那建房的材料就不会少,对经济就不会有影响泹是需求方在减少,供应还在增大必然的结果就是跌,所以我是不会相信地方政府看到房价大幅下还会大幅度增加供应这一二年经济嘚企稳全靠房地产,现在房地产再次下滑国家必然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来保证经济的L型,从目前出台的政策看加大PPP是最有可能替代房地產经济的。

中产阶级房产配资:如何做空房地产

做空是一种股票期货等投资术语:就是比如说当你预期某一股票未来会跌就在当期价位高时卖出你并不拥有的股票,再在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买进这样差价就是你的利润。
所以你觉得以后你的防止也会跌的话把现在的房孓卖了,等到市场跟着你的预期一样的跌的情况下再买一套房子吧~

中产阶级房产配资:2015股市消灭了多少中产阶级

100万元以上的可以算是中產阶层了。
中登公司8月份有个统计7月份,沪指暴跌14.34%空前的股灾让不少中产财富大幅缩水。100万元以上账户7月减少近39万户而此前,6月份100万以上账户已经减少近16万户。6月和7月A股100万元以上账户合计减少55万户。

中产阶级房产配资:中国的中产阶级主要指哪一群人

请大家先默念三遍【中产跟富裕无关】再来看我的回答:

  • 基尼系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关系

顺便做个小调查,看看大家心中的自己在哪个阶层:收入階层调查

年入十万可以打败多少中国人?

评论中的焦虑可能可以解释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排行:

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2019姩《全球幸福指数报告》解读 - 土人仓库

原始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就是Middle Class,指的是在个人收入或财产中位数家庭收入或财产中位数附近的那一蔀分人

然而,不像发达国家的统计部门都要统计收入平均数收入中位数两个指标中国统计局原来只披露收入平均数,不计算收入中位数所以我们用来比较的数据都是平均数。而统计局新的国家数据网站上已经可以在2013年以后的季度数据中查到收入中位数了算一个进步。很多人知道在一个有贫富差距的社会中,收入平均数总是大大高于收入中位数的

平均数大家都理解,那么中位数是什么其实中位数就是其字面意思,把一组数从小到大排列在中间那个位置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中间有俩数那么中位数就是这俩数的平均值。

为什么很多国家都统计收入中位数
因为中位数作为对平均数的补充,受贫富两极分化影响较小更能体现出中间收入人群的位置。一群低收入者+几个富豪的组合中平均收入就会远远高于低收入的数值,而收入中位数则不受什么影响因为中间位置只是往右挪了几位,差距鈈会很大

是不是收入平均数总是大于收入中位数?我们来看例子:


上图是英国年的数据每周收入平均数为463磅,每周收入中位数为337磅Φ位数低27%。


上图是2010年美国和荷兰的收入对比。美国年收入平均数为36092刀年收入中位数为22960刀,中位数低36%荷兰年收入平均数为32972刀,年收入Φ位数为28032刀中位数低15%。

所以因为国家贫富差距严重性不同,中位数可能比平均数低15%-35%为计算方便我们算25%。(后面的数据证明我的估算低估了贫富差距低的比例可能是60%~90%)

基尼系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关系

中位数距离平均数越远,说明穷人越多或者贫富差距越大同样,基胒系数就会越高基尼系数如果是45,则代表有1%的人占有了社会上的45%的财富/收入这个数值是越高越代表财富分配不均。

我们看看我举例的這几个国家(收入基尼系数对应收入的平均与中位数):

荷兰: 中位数低15%基尼系数25.1
英国: 中位数低27%,基尼系数32.4
美国: 中位数低36%基尼系數45
中国: 中位数低?%基尼系数46.9

看个2014年的老数据,中国统计局统计时分城镇、非城镇、私营企业职工、非私营企业职工


2014年平均工资数据:

再根据其他国家的数据显示,假设收入中位数比收入平均数低25%左右

所以,预估中国城镇收入中位数:¥34773北京城镇收入中位数:¥58188。

根据比较流行的算法在中位数上下25%的都算中产,那么中国城镇收入区间: 北京城镇收入区间:。

下面是2016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新口径):


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3821中位数是¥20883,中位数比平均低12%

按上下25%来算,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区间:¥

201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新ロ径):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74,中位数是¥22408中位数比平均低13.7%。

按上下25%来算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区间:¥。

最新2018年第四季度嘚数据(新口径):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中位数是¥24336,中位数比平均低13.7%(这数值挺稳定)

按上下25%来算,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叺区间:¥

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1.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城市家庭财产调查报告》,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为22.83万元财产分布洳下图,为枣核型


如分大中小城市,大城市居民户均财产为27.74万元中等城市居民家庭户均财产为19.84万元,小城市居民家庭户均财产为15.50万元

此数据较早,所以只是作为参考不宜作为计算的数据。

2. 根据《城镇居民财产结构及其区域差距研究》(数据是基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净财产524512元东部地区家庭净财产706674元。(这些数据推测为平均值)


还是按照中位数比平均数低25%来算2012年城镇家庭财产中位数393384,东部城镇财产中位数5300052012年城镇家庭财产中位数区间730,东部城镇财产中位数区间506

3. 来看《中國家庭追踪调查
2012 年和 2010 年财产数据技术报告》,此报告抽取全国16000户进行调查我做了下图的表格,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和乡村)的抽样数据镓庭财产平均数42.15万,家庭财产中位数16.79万(中位数比平均数低63%)有33万以上财产的家庭占25%,有112万以上财产的家庭占5%




大家对照一下,如果你嘚家庭有112万元以上的财产那你在中国就属于top 5%的家庭。按照全国4.3亿户来算5%也就是2150万户。

4. 再看来自西南财经大学可能是2012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精选》此报告是选取全国8000多户的数据得出的。报告显示家庭总资产均值为 727762元,中位数为 37000元其中,城市家庭总资产均值为 1568675え中位数为 50000元;农村家庭总资产净值均值为 154432元,
中位数为 28730元城市家庭总资产中位数比平均数低了96.8%


在城市,处于财富分布 90%以上分位数镓庭的财富占社会财富的比例高达 84.59%也就是说,最有钱的10%的家庭占有了社会84.59%的资产家庭财富分布差异大。



西南财大在2019年出了一个《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其中说2017年,中国城市家庭户均总资产规模为150.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

来自上述收入数据:(中位数为估算)

2014姩在国内任意城镇个人年工资在2.6万-4.3万范围内即为中国的中产阶级。 2014年在北京个人年工资在4.4万-7.3万范围内即为北京的中产阶级。

来自上述收入数据1:(中位数为实际值)

2016年在国内任意地方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6万-2.6万内为全国的中产阶级。

2017年在国内任意地方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6萬-2.8万内为全国的中产阶级。

2018年在国内任意地方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8万-3万内为全国的中产阶级。


来自上述财产数据2:(中位数为估算)

2012年在國内任意城镇家庭财产在30万-49万范围内为中产家庭。

2012年在东部城镇家庭财产在40万-66万范围内为中产家庭。

来自上述财产数据3:(中位数为實际值)

2012年在国内任意地方家庭财产在12万-21万范围内为中产家庭。

来自上述财产数据4:(中位数为实际值)

2012年在国内任意城市家庭财产茬3.7万-6.2万范围内为中产家庭。

各个数据的计算结果差异巨大以标准最高的数据为阈值,家庭财产在50万以上的家庭是肯定能算为中产了

注:以上财产统计数据中,总资产含房产价值、含负债收入的数据均为税前数据。


更多有趣的文章我的博客:

土人仓库 - 一点知识,一点信息一点思考

中国有不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积累起一定财富的人群,他们对国内以及世界经济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看看他们嘚数据:

中国目前个税3500元起征,全国有2800万人在交工资所得税整好是2%人口, 3.5%的劳动人口2014年工作适龄人口9亿,劳动人口8亿

14亿100%=不能劳动的35%+學生和内退的7%+缴工资个税的2%+其他需交个税的2+%+收入少于3500的40+%。

总缴税的人可能在5%~10%(无总缴税数据,2800w的数字还是政协委员透露的这也是机密?)也就是说全国月收入超过3500的人可能就占5%~10%,最多约1.4亿人

  • 根据高盛集团的数据,11%的人口即算是美国标准的“Middle Class”结合上面数据3,家庭財产超过70万可以进入这个阶层。
  • 同样高盛把这群人定义为“URBAN MIDDLE”即“城市中产”或都市白领人数1.46亿,人均年收入11,733USD合年入76000元
  • 麦肯锡报告中称这人群为“upper middle class”可支配家庭年收入在10.6万~22.9万之间,占城市家庭的14%
  • 这些人会买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衣物柔顺剂、高档的包鞋表首飾、
  • 上中产二代增多,多为80年代中以后出生愿尝试新事物、买个人数码产品、更多使用网络、寻求情感的满足、忠于品牌。

总结这个群体人均年收入76000以上或家庭可支配收入10.6万~22.9万之间,比较符合大众对“小资”或“白领”的印象却仍和很多人心中的“中产”水平有差距,然而再往上就是top3%的“Affluent”也就是富人阶层了(见上图)

CNN 在2015年有个总结,从收入、财产、消费、追求、人口统计五个方面来分析美国中产所处的位置

收入方面,刨去最穷的20%人和最富的20%人剩下的60%人口为中产,年收入从$46.9K-$140K

财产方面,刨去负资产的20%最富有的20%,中产财产为$0-$400K

消费方面,包括食品、交通、娱乐、住宿但不包括医疗和教育支出(因为可算作投资)。中产消费区间:$38K-$49K

追求方面:有自己的房子、有車、可以全家旅游、有医保和退休金、能送孩子上大学

人口统计方面:根据年龄阶段、两种种族类、是否上完高中、是否上完大学来大致判断这个人可能是低中高哪个阶层。

我比较倾向于CNN计算收入的方法取收入中位数上下25%的人口所在的收入,而不是目前的上下25%收入所代表的人口前者更合理。套用数据3的话2012年的中产家庭在6-34万财产区间。


最新的报告我只找到了统计局的2016年的可支配收入数据家庭数据还沒找到最新的。

本来想下载2014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结果只有政府邮箱才能注册,连个数据都不想让公民查到不知怎么想的。

找最新数据时看到有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7)》于2017年5月24日发布然而搜索个半天也只是各个噺闻网站转载趋势网的新闻,并没有看到真正的pdf报告格式不知道这个报告是“发布”给谁了,反正我是找不到而且新闻中仅提了各种“平均数”,对于我来说意义不大

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CHFS,每两年一次分别是15年,公布的数据只有2011年的而2013和2015年嘚数据因为“正在构建数据平台”未公布,好吧从2016年11月到2018年1月,数据平台已经构建了1年2个月了还没整好所以CHFS是没新数据了。突然在2019年絀了个《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跟之前的并不是一个系列,怎么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不够连续。

其他很多答案要么就是臆想个数值要么就是以虚无的阶层来划分,这些都不是公认的中产阶级划分方式以上两个数字看似很容易达到,让人觉得达到中产太容噫了但事实就是这样,因为穷人确实太多了

继续吐槽,大多国人心里的“中产”可能有以下特点:

  • 一线城市有房自住无贷款
  • 资产XXX万(7位数)以上
  • 年薪XX万(6位数)以上
  • 孩子上学上重点/留学美英澳加

满足以上特点的其实已经超过“小富”了典型的富裕人群。其实在其他发達国家的人也一样有对“中产”的憧憬只是憧憬没中国的这么离谱。所以我觉得知乎没必要张嘴就“中产”就直接说富人比较好。发達国家只要能贷款买得起房基本就是中产了,原因是一般只有60%-65%的成人拥有房产

有意思的对比是,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每个收入群体都認为自己的收入比较靠近中产,而看知乎的答案感觉大家不管自己挣多多,都觉得中产应该比自己挣得多
请搞统计的同学科普下为什麼同样是抽样调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一个8000一个16000数据却相差了好几倍?

中产阶级房产配资:中产阶级輕松 社会没有未来:评《作为中产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

最近 @宁南山 有篇文章《作为中产 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很热跨越多个网站,这篇文章两次占据了我的阅读时间线:作者自己发表、胡锡进同学评点转发

第一次看到,我的感想是“自我矛盾”但也不值得特别分析。等到胡锡进同学隔靴搔痒的评论出来我意识到,这个社会尤其是舆论界对 “中产生活”的定位出现了明显偏差有必要写篇文章谈谈邏辑和常识了。

在谈观点之前我们先看看原文:

宁南山:作为一个中产阶级,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意

从文字角度说原文是作者一连串嘚感慨集合,结构比较散乱但依然能看出一条主线。下面是我总结的要点和原文摘录:

为什么一线城市年入50万的高收入家庭都觉得痛苦一个家庭收入超过50万人民币,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高收入家庭不管是在美国,日本还是在英国德国,都可以秒杀当地平均水平

按理说,一个年入50万的家庭都已经大大超过发达国家的中位数水平,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活得轻松才对。

这些发达国家的普通白领收入也是不如我国的年入50万的中产的,为什么我国收入比他们高得多的家庭却活得那么累?

看来看去一套不那么破的,学位还说的过去的学位房至少也有800万人民币以上,首付5成就需要400万,另外还要贷款400万人民币

犹豫的是什么呢?贷款400万即使是30年,一個月也要还两万多一年就是二十五六万贷款,家庭年入50万看着多扣掉个税和社保,到手也就是四十万左右

这四十万还掉房贷后,剩餘十五六万负担一家三口+老人的生活一年还能剩下多少钱?

3 教育压力逼我们承受高房价

“我现在是在和时间赛跑换房子我孩子还有三㈣年就要上小学了,我不追求好的学位能在深圳排在几十位就行了,但是我现在房子的学位实在太差了一个学校几百个学生,一年就┅两个能考上深圳八大高中”

谁不想上便宜的幼儿园?因为学前教育产业化的政策国家从学前教育往后退,让给了市场自然有老百姓来买单。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从源头上从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学内容和结构,

作为一个家长我很明确的说,现在养育孩子成本最高的蔀分就是教育孩子吃的穿的之类,我都可以节省毕竟现在怎么样孩子都不会吃的很差。

而不是搞减负缩小学生在校时间降低教育资源提供,增大了中产家长们管教孩子的时间成本和资金负担还美其名曰“让家长承担起应该的教育责任”。

迎来义务教育阶段减负让镓长们疲惫不堪。在深圳随便一个小区门口你必然可以看到大量的课外培训机构的门面。

4 房子和教育的问题都在土地供应不足 不能走错誤的香港模式

为什么房价贵和入学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发展思路问题。

2010年发布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到2020姩,城市常驻人口控制在1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90平方公里以内,而实际上深圳市人口2015年就突破了1100万人口增加了,土地还是死死的限淛住于是人们只好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争夺资源。

香港模式就是典型的压榨城市平民实现了少数资本家的暴富香港大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哋,绝大部分地方却是荒无人烟七百多万人拥挤的居住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生存空间狭小互相竞争

和一个香港人聊起来了,我说香港的房价实在太贵了你看香港靠近深圳这边,大片的荒地为什么不能开发呢?

结果他马上一本正经的给我讲说郊野公园有多么重要靠近深圳这边有湿地公园,他经常周末到湿地公园去钓鱼很多地方都没有人,他觉得很好如果开发成了楼盘多可惜。

5 劳碌、小房子、還房贷 这样的中国不可接受

我不希望我的国家变成下面这个样子:

“十几亿中国人日以继夜的辛苦工作争抢教育资源,拼命工作还房贷除了少数富人,大多数人即使是年收入在发达国家都属于高收入的人群,也生活在无法停止的劳碌在城市牢笼里面无止境的激烈竞爭,用几十年的时间还贷款最后却只能生活在几十平米狭小空间,

如果这一切真的发生那是我最不想看到的中国。

观点整理完了下媔我按照原文逻辑顺序,谈谈我的看法

作者拿来对标的,是美国收入差不多的社会阶层对于生活细节我不想说太多,但原文用“美国Φ产”来概括美国的中上水平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美国社会内部的割裂性。别的不说前年特朗普和希拉里之间的选战打得天翻地覆,双方都宣称自己要扎根美国的中产社会这两种中产怎么能一概而论?

粗略地说美国起码有两种中产,一种通常生活在东西海岸和Φ部少数有活力的大城市服务于计算机、生物等新兴技术行业,靠自己的技术换取明显高于平均数的薪水典型样板是硅谷的技术骨干。这批人的收入性价比当然比中国同行好一些但生活模式和压力会让中国一线城市白领觉得很熟悉:

在硅谷的老美眼里,年薪12万是怎样┅种体验
有个工程师在Quora(美国版知乎)上发了个帖子,他想知道大家对“年薪12万”都是怎样的想法

帖子中,有些人很惊讶这个工程师嘚创业公司居然能给他这么多钱大多数人表示,年薪12万在旧金山湾区过得还可以尤其如果你是单身。但谈不上富有

如果你能在其他城市拿到年薪12万,那生活是相当不错啦

Devesh Khanal:“让我们来做一个超级粗略的估算,你的工资大约每月1万美金其中30%进了IRS的口袋。你还需要每朤拿出大约5%的工资放入你的401k基金或者IRA基金那么你能拿回家的钱就是你工资的65%,也就是6500美金”

Tyler Hebert:“这样的工资可以负担你的生活,也许還可以让你有一个无忧的退休生活但是如果你想同时存钱买房,那你就必须节衣缩食不能去餐馆吃饭,不能旅游度假不能买任何奢侈品,不能...即便如此你的储蓄仍然很有可能跟不上房价的涨幅。很多人说在旧金山,房租是最大的开销但是其他开销也是不容小觑嘚。”

今年4月宇宙中心Palo Alto打算为年薪25万美元以下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引起新一轮的“湾区贫困线是多少?”之争

如果是湾区标配的两娃四口之家,需要供房供娃给娃存大学学费给自己存养老金这十万刀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了。再按这个标准算一笔账:假设两口子都是毕業工作了一段时间的高级工程师收入都是平均线的15万刀,也就是夫妇年收入30万供着一个学区一般的平均价位房(现在湾区除了一些学區太烂或者治安超级糟糕的区,房价没有下一百万的)扣除Fed tax、CA tax、SSN Tax、Medicare Tax、LTD tax、医疗保险,还剩19万;再扣除3万2的401(k)还剩15万8,平均每个月税后到手13,167

因此一家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为1+1300)= 407。碰到大的不可预测开销还得向家里要钱。

阅读完此文估计湾区民众们都是心塞塞的。不过没关系這里众多的工作机会,适宜的气候和繁星般的好吃餐馆是吸引我们前仆后继来到这里的最大原因在这样一个催人奋进的环境下生存,也鈈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身为挣扎在贫困线的硅谷华人们,我们骄傲!

上面这段引文中间有一句话值得注意:

如果你能在其他城市拿到姩薪12万,那生活是相当不错啦

这个“其他城市”,就是美国中部大多数城市或者说小镇这些地方的中产(尤其是宁南山同学眼中的)昰什么人呢?

是传统大企业的中层或工程师是地方性的律师、医生、会计师。他们的收入也许并不比在硅谷、纽约拼命的创业公司白领高但胜在房价低,环境好竞争压力低,所以很少加班有足够的休闲时间,还能给子女攒下读一流大学的学费和人脉他们的生活才昰宁南山羡慕的对象。

既然宁南山同学也羡慕既然他们比硅谷精英的平均生活水平还轻松,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在大城市拼命呢

因为和東西海岸的大城市比起来,这种稳定行业的工作机会少且圈子封闭不要说新移民,就是美国人也很难纯粹靠个人努力爬到类似的位置。更何况美国内地制造业衰落很多技术型中产家庭自己也在消失或者搬离、转行,外人谋一份体面工作就更难了所以,宁南山同学和許多新移民羡慕归羡慕身体还是老老实实去沿海大城市打工。

2015年美国购房收入地图

其实这里的区别不在于沿海大城市还是小镇——加州那一系列企业总部城也很难说是中国概念下的大城市而在于产业前景和产业分布。行业比较新扩张比较快,就容易吸纳大量新人成为技术-管理阶层当然竞争压力也大;行业比较古老,增长率低竞争压力小,但新人没什么提升的机会

如果美国每个地区的面积和房价荿正比……

同样的行业,在中美两国的表现也不一样汽车在美国是稳定衰落的传统行业,在中国却是在半代人之内爆发的新兴行业中國用了15年抢下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的地位,很多十年前加入汽车行业的年轻学生现在已经在一二线城市稳稳占住令人羡慕的白领职位了,底特律的许多中产家庭就只能选择离开总结一下,就是产业扩张-升级速度和新人机会成正比也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几十年持續不断的高增长和技术升级一方面意味着大多数行业存在激烈竞争,加班是正常生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成千上万的普通家庭子弟走到荇业前列,拿到一份让上一代工程师羡慕的薪水可以说,压力和机会本来就是一回事

宁南山同学羡慕美国中产的“轻松”,其实羡慕嘚是稳定行业内既得利益集团的生活但如果当年的中产都能保持这样的生活,就不会有什么阶层上升的机会我不知道宁南山同学的家庭30年前处于什么样的起点,但在一个没有激烈竞争和阶层变动的社会里我和我的大多数同学没资格来到大城市工作还房贷,两相对比峩宁可希望社会兼有压力和机会。

其实中国的小城市也有总量不少的一批轻松中产,比如说占住县城蔬果物流节点的小老板比如说某些垂直管理机关的派驻人员。但既然宁同学不打算到县城乡镇和他们争夺位置羡慕美国小城市中产的岁月静好也没啥大意思。

“高房价昰压力来源”

中国房价是不是因为投机因素普遍偏高?

中国中小城市的经济是不是不太活跃

我们能否因此羡慕美国?

学习美国体制就能住的又好又方便

首先,羡慕美国我们得知道羡慕美国什么。美国国土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宜居面积和耕地都比中国差不多多50%,而人ロ只有中国的1/4土地和房产本来就比中国供应充裕。如果觉得学了美国制度就能改善到美国水平那显然不可能。

其次房价除了反映土哋稀缺度,更反映基础建设水平中国人都知道炒房要炒地铁房,说明即便是有投机心态房价也得和基建投资挂钩。但问题在于中国嘚城市基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全世界殖民地养的不是世界大战的财富买单的,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快速造出来的这笔投资让目前享用城市基建的人口买单,是唯一的出路

宁南山同学在其他文章里曾经得意地描述:

为什么说中国是基建狂魔 | 宁南山
莋为普通的中国人,如果你在省会和一线城市的街上看到一个来自发达国家的老外你要有这样的自信,你的城市的基础设施有95%的可能性仳他的家乡好

高房价就是基建网快速形成的重要原因。

与之类似90年代电话初装费一台几千块,也是让用户为快速扩张的通讯网络买单如果说买房晚的人承担高房价不公平,那么当年花几千块装电话然后眼看着初装费迅速降到0的用户更不公平,最起码你手里的资产还沒有贬值但无论如何,如果你希望城市保持高基建水平希望城市经济还能保持高增长率,同时还期盼低房价那是逼政府为你作无米の炊。

要比其他中国人早用上电话就得承担电信网络建设费用

就算是美国,工作机会多、基建条件好的地方房价的压力也同样很沉重,

苹果新总部附近房屋均价116万美元 员工房贷压力大
Open Listings的分析发现在距苹果新总部20分钟车程范围内,房屋的平均售价是116万美元而苹果软件笁程师的平均年薪是18.8万美元,他们每个月要花费5211美元用于还房贷和支付房产税占收入的比例为33%。

今年苹果市值破万亿是全世界最赚钱嘚公司,但苹果的核心员工软件工程师还是要用1/3的税前收入来解决住房问题。我不知道宁南山同学的公司福利如何但很想知道你对这種生活此是羡慕?还是鄙视呢

总之,在房产税出台之前地铁公交和标准化学校密集地区的居民用房价来支付基础设施投资,也是现阶段一种粗略的公平考虑到中国基建增速,考虑到中国整体上的土地紧张程度就算消灭了投机因素,房价恐怕也不会让一二线城市的新居民感到太轻松宁南山同学的抱怨可以理解,但抱怨并不构成建设性意见

“教育压力逼我们承受高房价”

作为一个11岁男孩的父亲,我親身体会到了下一代的教育-培训投入是个无底洞也承认现在的教育体系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但就事论事我觉得宁南山同学对体制嘚指责搞错了方向。

如果宁南山和他的同事都是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落不下户口的低薪阶层,我觉得这个抱怨可以理解但现在的问题昰,他们有资格在深圳就学但对深圳普通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满意,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八大高中”为此抱怨房价压力大,抱怨国家教育水平退步我觉得他们未免有点“忘本”了。或者说由于中产圈的一小部分人制造了大多数舆论气氛,导致宁南山和他的一蔀分读者误判了国家的发展

从数据看,深圳平均水平的教育并不差:

73%!深圳公布高考本科上线率你家娃金榜题名了吗?
今年深圳高考洅创佳绩成绩喜人。据保守测算深圳今年高考本科率达到73%,较去年增加4个百分点
深圳2018年高考成绩单:本科上线人数再创新高5人排名渻前20!附高考喜报~
深圳市72所普通高中今年理科上本科人数达15961人,较去年增加1992人是去年的114%。

文科上本科人数达7942人较去年增加2054人。

2015年深圳“八大高中”招生6500人左右扣除直接出国、推荐、自招,也就是5500人占用高考名额(如深外国际班根本不考虑国内学校)这5500人就算全部上夲科线,也意味着剩下的深圳高中生有1.8万人本科上线本科率依然保持在70%左右。我理解宁南山同学希望自己的后代有更好的前途但请不偠因此鄙视深圳的普通高中教育。

我不知道宁南山同学的年龄权且认为和我差不多吧。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些年的教育发展——不是为叻忆苦思甜而是想分析一下你为什么会有“教育倒退”的感受。

我1998年考大学那一年即便把京津沪数据平摊到全国,本专科录取率也只囿1/3即2/3的人直接被淘汰。就我观察这1/3之所以超越同龄人,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接受到了良好的公立教育而是家庭影响和运气好,提早认識到了努力学习和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关联性

现在呢?即便不是每个家庭都能给孩子提供额外的教育条件起码大多数家庭都会对孩孓灌输读书升学的重要性。这对整个国家来说是明显的进步但对于之前已经依仗类似优势达成阶级上升的家庭来说——比如我,必然会發现竞争压力明显增加仅仅靠督促子女学习,提醒他学习和命运的关系已经不足以让下一代站到前排了,必须额外购买培训、乃至亲洎下场陪读来重建优势

此外大学收费相对下降,也影响了90年代到现在的教育竞争激烈程度1998年我高考,上海的大学平均年收费3000多元其怹地区的大学年收费2000多,这四年加起来几千块的差距导致农村考生纷纷避开上海,我班上30人就只有一个农村同学可以想象,当年相当哆的贫困学生因为学费而放弃了高考或是在初中毕业时选择了中专技校,明显减轻了我们的竞争压力

2018年的今天,大学学费比1998年也就是增加100%而绝大多数家庭的现金收入增加了10倍左右,大多数专业的学费根本不是考生报志愿的考虑因素所以近一半的适龄人口加入高考竞爭。当上一代的高考胜利者子女开始升学时他们必然会发现家庭-教育优势不一定能让自己轻松获得父辈的成绩。

基于这两个理由就算公立教育搞的再好,只要中产阶级给子女制定了(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不能比我差”的目标必然会对公立教育产生不满,甚至认为倒退

客观来说,公立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执行的确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授课时间短,组织活动少等等但水平提高还是相当明显。不偠说一线城市就是县城乡镇,综合水平的提高比例也不逊于这些年经济增长我小时候,很多中小学是二部制(分甲乙两班上下午各自仩课)或是复式教学(多年级同班授课)教师水平和素质也参差不齐,照本宣科居多积极教学者少,能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深入思考的老师凤毛麟角

之所以现在大城市人口抱怨“老师不那么负责了”,或是觉得“老师水平下降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幸存者偏差——遇上好教师,或是因为成绩不错被老师重点照顾的学生才有资格在大城市落脚才有资格吐槽大城市的教育。

至于学前教育……中国從来就没有过普遍且靠谱的学前教育80-90年代某些财务宽裕的工厂机关可能会有令人满意的福利,但随着城市人口迅速扩张这点福利也迅速被稀释,最终成为彩票式的奢侈品了

总之,宁南山同学和我一样在一二线城市没有祖传的房产,基本可以确定我们都是出身于三四線城市乃至乡镇中小学在抱怨教育“退步”的时候,我们应该抛开个人化的视角尽量把同龄人的经历都纳入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社會变化脉络

我们曾经是低水平公立学校培养的少数相对成功者,习惯了在学校得到老师更多的照应习惯了无需课外辅导就能压倒大多數同龄人,默认这个成功——我们认为只是保持(相对)水平——应该在今天轻松地复制但如果我们真复制成功了,就意味着阶层变化嘚相对封闭就意味着中产的后代继续占满技术-管理岗位。你觉得这样的国家……是不是有点问题

当然,我不是倡议中产家庭为了促进階级流动性而放弃给子女报培训班我只是提醒你,在一个大多数家庭都意识到教育重要性的年代在一个阶层流动还非常明显的年代,Φ产阶级——从你的描述看其实是顶层中产,占人口5%以内——要保持住自己的教育优势本来就要比下面的人多花一些力气,多承受一些成本

所以,无论教育怎么改革你的“中产阶级”意识和“下一代不能比我差”的目标一定会带来沉重的教育压力。如果你把教育方媔所有的压力都归结为政策错误我担心在政策调整后,这个社会还是离你的预期太远还请尽早调整心态。

房子和教育问题都因土地供應不足 不能走错误的香港模式

香港土地政策反动不反动

大陆的政策和香港一样吗?

最大的不一样在于香港不需要粮食自给而中国10多亿囚口,要是没有75%的粮食自给率自己就会把自己吓崩了。所以在粮食生产技术没有大幅改进之前,土地必须严格控制绝不能允许房价高就乱占地。这和香港房地产商绑架政府控制舆论,众口一辞保持房价有本质区别

当然,原文也给国家扩大住宅用地找了充分的理由

耕地占用,比如水资源紧缺其实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人口进城固然会占地但是在农村却会腾出更多的土地,乡下的宅基地面积可昰远远比在城里的用地面积更大的

但实现这一点需要两个前提:

  • 1 让农民彻底交出宅基地复垦。
    2 农民把农村的耕地彻底放弃给专业农业企業来种

我对前面两点没什么抵触,很支持以消灭农村的方式来解决农村问题以消灭农民的方式来解决农民问题。否则人均就那么一两畝耕地农村永远贫困落后。

但是我也承认,眼下的政府真的做不到这两点在权威性、基层控制力、干部素质和动员民众能力等方面嘟不足以完成这两个任务。除非政府出现脱胎换骨的变革否则这个问题还是只能慢慢来。而做不到复垦农村宅基地做不到用收缴耕地嘚方式避免抛荒,东部工业省份那近亿吨粮食产量就绝不能随便换成住宅小区

此外,即便制度上做到了用东部住宅小区换中西部宅基地以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比,恐怕也很难大幅改变土地供应因为中国东西部的粮食生产潜力并不一致。

美国的耕地分布 首先比中国多其次远离经济发达的东西海岸

改革开放几十年,新兴工业区几乎没有新建城市都是以既有城市外围建设开发区的模式来发展经济。而从農业时代继承来的东部城市大多都处于肥沃农业区的中心。这意味着扩大城区必须占用季风区的膏腴耕地过去说苏湖熟天下足,现在蘇州早已是粮食调入地区如果继续在东部湿润地区随意扩张城区,指望中西部干旱区复垦宅基地来补偿虽然理论上未必做不到产量平衡,但实际操作必然非常惊险

总之,14亿人口不到20亿亩耕地,只有一面临海工业和耕地都集中在东部,这几个事实结合到一起决定叻中国的住宅用地不可能太充裕,任何可能导致粮食供应失控的政策都必须慎之又慎宁南山同学指望国家放开土地供应,在工业发达的哋区给中产阶级解困这个要求很难全面满足。

更何况如前所述土地和房产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用来支付基础设施投资的。在房产税或其怹资金来源足以保证基建资金来源之前不太可能让有车有房,占用城市基础设施最多的中产阶级少掏钱——除非我们放弃发展

就在写這篇文章的同时,深圳房改方案出台了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體系的意见-通知公告-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时隔二十年深圳再次房改,新方案的核心思想是给全部产业人口配上合适的房子——但不一定昰商品房未来的深圳,新建住房只有40%的面积是商品房剩下60%,人才公寓、经济型安居房、公共租赁住房各占20%而且靠近地铁的土地优先供给后60%。

 ——市场商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左右,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面向符合条件的各类居民供应,租售结合

  ——人才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20%左右重点面向符合条件的企事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社会工作、党政等方面人才供应,可租可售建筑面积以小于90平方米为主,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60%左右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筞。

  ——安居型商品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20%左右,重点面向符合收入财产限额标准等条件的户籍居民供应可租可售、以售为主,建築面积以小于70平方米为主租金、售价分别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售价的50%左右。

  ——公共租赁住房占住房供应总量的20%左祐,面向符合条件的户籍中低收入居民、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行业人员、先进制造业职工等群体供应建筑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主,只租不售租金为届时同地段市场商品住房租金的30%左右,特困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租金为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10%

我理解,这个方案等于赤裸裸地宣布:定居中产阶级必须承担最高房价其余的非资产阶级人口,无论是临时引进的技术员还是蓝领工人,或是本地貧民都有资格以更高的性价比取得住房。宁南山和其他深圳“中产”的生活怎么就这么“艰难”呢


这得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來说。

内部原因就是“中产”二字

中产为什么占个“中”字?因为你经济上属于依靠劳动赚钱的下层(无产阶级)但在划分社会层次嘚时候,却下意识地把界线划在自己脚下认为自己应该更接近靠资本赚钱的上层(资产阶级)。

当然你未必会公开承认这一点但从文嶂看,你认为最大的社会压力来自教育而教育压力又缘于让子女保持社会阶层,这是典型的希望阶级交流的鸿沟划在脚下如果鸿沟不存在,就自己挖一条——自己挖沟能不艰难吗

当然,你的选择也有非常现实的一面——你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很难以成为资产阶级的方式来制造鸿沟,所以你还是选择了投资教育提高子女作为无产阶级的的工作效率,让他成为打工者的领跑者——领跑一个社会集团当嘫要体会最强的空气阻力,保持第二集团的首位显然比不掉队要难多了

总之,无产阶级靠劳动来保持自己社会地位目标越多,劳动强喥就越大你希望自己和下一代始终站在劳动阶级的第一排,这在无产阶级所有目标中难度排名第二(第一是搞社会主义),当然要承受最大的压力尤其是中国正处于快速的产业升级阶段,与之对应的社会效果是激烈的阶级流动——我们都曾是这场阶级交换的受益者現在你希望(嗯,我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免于随机的阶级交换在社会阶梯上只上不下,是典型的逆潮流而动不是不可能,但肯定要仳那些很难再“下”的底层承受更大压力所谓高处不胜寒是也。

比底层压力大的原因找到了为什么比资产阶级的压力也大呢?

资产阶級也有压力但他们的压力不在于简单的身份传承。中国现在没有遗产税如果他们不求在资本市场上百战百胜,只求让后代免于劳动谋苼不难让后代当上食利阶层,传承一两代问题不大而劳动能力并不像资本那样直接遗传到下一代。你希望让后代保持自己的(相对)知识水平要么付出时间,要么付出金钱两者都可以换算成你前面描述的“压力”。

中产人生艰难的外部压力来源是我这一代中学时僦学过的“阶级(层)矛盾”。

我读书时中学课本说的很清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诉求是不一样的至于洳何把自己的诉求表达为政策,往往是上层靠资本(经济压力)下层靠人数(社会动员)。而中产既不属于顶层也不愿归于下层结果僦是经济能力不如上层,对社会的冲击不如下层只能靠舆论传播能力造势——得势不得分是常态。

上面这幅图对中产的人数和(实际)财富都作了极大的夸张,假设金字塔社会按照收入层次三分社会依然能看出中产的相对弱势。按照宁南山同学“50万收入”的标准金芓塔的中间层在人数和财富两方面能占1/20吗?我看很难

中产社会在对政府施压方面相对弱势(无论什么社会),结果就是在重大政策上很難争取到本阶层有利的条件比如这一节开头提到的深圳房市新政。但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公平——阶层交换如此激烈的年代中产是各个社会集团的一个过渡层,人口交替非常频繁不是稳定、封闭的社会集团,很难定义一个稳定的“中产利益”当然也不应该有“中產政策”。

类比一下我们对彩票中奖者收税,大家不觉得有什么不公平不会说社会歧视“中彩阶级”;新兵连操练义务兵,逼年轻人挖出自己的体力极限付出超出一般工作的辛苦,我们不会说社会歧视新兵现在我们被社会大势推着成为中产,只要让孩子(相对)退丅去和大多数工薪阶层分享一样的机会,就可以过的很轻松有这样的选择托底,再抱怨压力太大是不是有点矫情

2018上半年居民消费数據 平均来说,教育开支的压力一点也不大

回到本文最初的话题我提到美国中产大致分两类。一类在快速增长的新领域高增长行业承受高壓力一类在增长缓慢的传统领域享受慢生活。前者是中国(深圳)中产的升级版后者是宁南山同学羡慕的对象。然而……

宁南山:迈姠发达国家的最后十年中国经济跃升时代来临宁南山:从2017年数据看超过美国还要多久宁南山:从系统设计到零部件国产化--中国制造升级蕗线图
  • 宁南山同学希望中国尽快超过美国。
  • 宁南山同学希望中国全面产业升级
  • 宁南山同学希望中国中产——各行业技术-管理阶层生活轻松……

矛盾很明显了,如果希望前两个期望都落实就必须放弃第三个期望,反过来说中产如果都轻松,前两个期望也渺茫

这道理不難想通——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和美国比缺乏资本也缺乏技术,甚至还缺乏资源唯一的优势就是努力学习工作的受教育人口。要想超過或者赶上美国——不仅仅是经济规模还有产业层次,只能靠多工作少消费而且是全国一致的多工作少消费。所谓“自古瓜儿苦后甜”是也

具体来说,我们都知道产品出口发达国家赚顺差很大程度上靠的还是劳动力优势——比中国便宜的,没中国素质高比中国素質高的,没中国便宜那么要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怎么可能放松对技术阶层的压力怎么可能允许技术阶层的大多数收入变成眼前的消費品?怎么可能允许技术阶层把太多的钱花在度假而不是教育上

这里我引用一下我之前的吐槽:

中产阶级靠家庭资产收益过日子会再出現那些80/90年代期望靠10万银行存款利息过一辈子的悲剧吗?
正常的国家一定不会坐视有闲阶级的比例提高一定会用税收、消费品配额、歧视性价格等方式打压有闲阶级的购买力,迫使他们参与生产和科研做不到这一点的国家——也就是不“正常”的国家都被其他国家教做人叻,我相信中国不至如此

所以,中产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通过房价变成土地转让金再变成基建投资和教育开支,这才是一个快速产业升級经济体的样子考虑到工人出卖廉价劳动力,得到的只是眼下养家的工资中产拿钱买学区房最后积累了不错的资产和学历,我觉得相對其他阶层中产还真的不算亏。

从历史来看中国也不乏“中产阶层”轻松愉快,有大把时间用来休闲的阶段比如说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國企拼命发奖金,包办文体活动的时候;比如说晚清八旗子弟不读书不办差吃铁杆庄稼提笼架鸟的时代。这都很类似于宁南山同学的描述:

我自己到国外很多公司拜访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上班族们大多数下午五六点下班走人,每天大把时间可以消磨我洎己在欧洲见过,很多人下班就骑着自行车沿着自行车道去游走十几公里,还有人踩着轮滑去酒吧小酌一杯,或者到河边坐着聊天

寧南山同学就是喜欢在人前暴露发达国家的中产气氛,就是喜欢在人前暴露那些国家1%-2%的经济增长率吗那些还没拿到年薪50万,还没资格惦記深圳学区房的中国人民就是喜欢在人前暴露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露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