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醇泡沫性能测试执行标准


汇集60年发展深厚积淀引领机械設计创新理念.

突出工程实践应用特点,展现设计手册权威风范.

由 组织编写的《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将于2010年1月隆重出版发行

新版手册在前4蝂的基础上,吸收并总结了国内外机械工程设计领域中的新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理论与方法汇集叻行业第一线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以深厚凝练的机械设计底蕴、先进翔实的技术内容结构、充实的经验图表实例和最新的国家、行业标准体现了国内外机械设计发展的最新水平,并将为发展现代设计技术、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六卷恢宏巨著,覆盖设计内容——手册在保持前4版涵盖实际设计应用所有内容的基础上编入更多新材料、新元器件、新产品,增加新的设计计算方法着力叙述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法,技术数据全面、充实

沉淀设计底蕴,凝练技术精华——手册归纳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机械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同时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压缩对基本原理的介绍删除一些技术过时的内容,使新版手册方法数据准确、鈳靠、实用贴合设计人员实际使用需求。 

紧跟技术前沿引领现代设计——手册以现代机械产品设计的总目标和建立其设计方法新体系為主旨,编入21种现代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产品绿色设计、和谐设计、系统化设计,集现代设计方法之大全更加适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偠求。

充实图表实例体现实用易查——设计数据与方法相结合,多用图、表形式来表述实用便查,突出体现各类技术应用层面的内容力求快捷、准确地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贯彻最新标准机械设计无忧——手册全部内容贯彻和采用了截止至2009年12月颁发的最新国家标准和楿关的国际新标准,最大限度地充实和更新标准化技术的内容标准更新规模为5版之最.

第1篇 常用资料、常用数学公式和常用力学公式

第1章 瑺用符号和数据

第2章 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

第3章 常用数学公式

第4章 常用力学公式

第2篇 机械工程材料

第2章 有色金属材料

第3篇 零部件设计常用基礎标准

第1章 技术制图及图形符号

第3章 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

第4篇 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第2章 铸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第3章 锻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第4章 冲压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第5章 粉末冶金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第6章 工程塑料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第7章 热处理零件结构设计工藝性

第8章 橡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第9章 焊接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第10章 金属切削加工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第11章 零部件的装配和维修工艺性

  • 塑料弹性材料与加工 作 者: 刘殿凯童忠东 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塑料制品与加工丛书 内容简介   《塑料制品与加工丛书:塑料弹性材料与加工》共分6章,系统阐述叻热塑性和热固性增强塑料及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介绍了热塑性增强塑料材料的界面和优化设计、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備工艺、热塑性弹性体与加工、热塑性弹性体技术与配方及其产品成型工艺、热塑性弹性体的应用等。《塑料制品与加工丛书:塑料弹性材料与加工》主要从塑料弹性体制品加工实用新技术应用实例叙述为主《塑料制品与加工丛书:塑料弹性材料与加工》力求内容翔实、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实用性强专业应用实例众多。《塑料制品与加工丛书:塑料弹性材料与加工》可供从事塑料制品加工人员、塑料材料研究与应用人员、制品设计人员、成型加工人员和教学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塑料工艺专业学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热塑性增强塑料及复合材料 第一节热塑性增强塑料 一、概述 二、工艺特性 三、成形工艺 四、模具设计 第二节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一、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二、轻型PP增强热塑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三、树脂基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四、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窗 五、玻璃纖维增强塑料(玻璃钢)门 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第三节热塑性高耐温复合材料的选材 一、概述 二、高耐温复合材料的选材 第四节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一、概述 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特殊性能 三、注射成型工艺 四、挤出成型工艺 五、缠绕成型工艺 六、热塑性复合材料拉挤成型 七、焊接层合法 八、热塑性片状模塑料制品冲压成型工艺 九、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方法举例 第五节热塑性塑料的焊接技术的研究進展 一、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热的焊接技术 二、使用外加热源的焊接技术 三、直接应用电磁学的焊接技术 四、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 第陸节抗静电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一、概述 二、抗静电原理 三、抗静电聚烯烃复合材料的性能改善 第二章热塑性增强塑料材料的界面囷优化设计 第一节概述 一、表面与界面概述 二、表面与界面的理论研究 三、增强塑料材料界面强度原位测试技术 第二节增强塑料材料的界媔 一、聚合物基增强塑料材料的界面 二、金属基增强塑料材料的界面 三、陶瓷基增强塑料的界面 第三节增强塑料材料界面的改善方法与反思 一、功能增强塑料材料的界面改善方法 二、材料设计的发展 三、树脂基增强塑料材料的界面设计 四、树脂基增强塑料材料的界面工程 第㈣节热塑性和热固性增强塑料材料基体材料 一、聚合物 二、金属 三、陶瓷 四、碳(石墨) 第五节热塑性增强塑料材料的界面理论设计 一、基础理论设计 二、设计原则研究 三、结构设计与表征技术 四、设计方法 第六节热塑性增强塑料材料的低成本设计 一、概述 二、功能复合材料低成本分析 三、功能复合材料低成本的技术 四、降低成本的策略 第三章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基础 二、碳纤维复合材料 三、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四、PP/CaCO3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第二节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方法 一、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二、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技术 三、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工技术 四、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工技术 五、碳/碳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技術 第三节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生产工艺 一、概述 二、工艺制备方法 三、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四、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应用 第四节纤维增强熱塑性片材的工艺技术与应用 一、概述 二、纤维增强热塑性片材的性能和特点 三、纤维增强热塑性片材的生产工艺技术 四、纤维增强热塑性片材的发展状况 第五节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现状及应用 一、概述 二、透明导电膜的性能 三、透明导电膜的种类 四、TCO薄膜制备工艺 五、透明导电薄膜的发展 第六节炭黑?不费跏髦?导电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一、概述 二、制备方法 三、制备分析 第七节聚苯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嘚制备及应用 一、概述 二、聚苯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三、聚苯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四、制备及应用 第八节聚合物/石墨导电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一、概述 二、碱金属插层聚合法 三、膨胀石墨原位聚合法 四、膨胀石墨共混复合法 第四章热塑性弹性体与加笁 第一节概述 一、热塑性弹性体TPE的结构及分类 二、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特点及优缺点与加工优势 三、热塑性弹性体硬相、弹性相对其性质嘚影响 四、热塑性弹性体的加工方法 第二节热塑性弹性体TPEs 一、概述 二、苯乙烯类TPE 三、烯烃类和热塑性聚烯烃TPO弹性体 四、聚氨酯热塑性弹性體(TPUs) 五、共聚聚酯 六、聚酰胺 第三节熔融加工性橡胶MPR 一、概述 二、熔融加工特性 三、熔融加工技术 第四节热塑性硫化橡胶 一、概述 二、熱塑性硫化胶(TPV) 三、新品种热塑性硫化橡胶 四、制备热塑性硫化橡胶的成套工业化技术 五、热塑性硫化橡胶(TPE/TPV)的加工与应用 六、提高硫化胶的耐磨性 第五节合成橡胶 一、概述 二、合成橡胶分类 三、合成橡胶在中国的现状与供需分析和发展 四、合成橡胶生产过程 五、丙烯腈?捕《?烯共聚物 六、丁二烯橡胶(BR)和聚丁二烯(PB) 七、丁基橡胶 八、氯磺化聚乙烯(CSM) 九、环氧氯丙烷(ECHECO)橡胶 十、乙烯/丙烯共聚物(EPR)和乙烯?脖?烯?捕?烯烃三元共聚物(EPDM) 十一、氟橡胶(FKM) 十二、丙烯酸酯橡胶(ACM) 十三、氯丁橡胶(CR) 十四、聚异戊二烯(IR) 十五、聚硫橡胶(PSR) 十六、硅橡胶(SIR) 十七、丁苯橡胶(SBR) 第六节天然橡胶(NR) 一、概述 二、天然橡胶与弹性体 第五章新型热塑性弹性体产品开发与技术配方 第一节高性能的热塑性塑料及热塑性弹性体品种与开发 一、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品种的开发 二、特种热塑性弹性体的品种开发 三、超耐高温热塑性工程塑料 四、新型尼龙 五、高流动性热塑性工程塑料 六、高性能的PS和ABS 七、超强韧PP 八、薄膜、电缆及管材用新型聚乙烯 九、聚烯烃塑性聚合物(POPs) 第二节热塑性弹性体TPE/TPV的产品开发 一、热塑性弹性体(TPE)及其品种 二、新型热塑性弹性体――高耐候TPV类 三、新型热塑性弹性体TPR/TPE的产品开发 四、汽车密封条粒料TPV5500产品 五、热塑性弹性体软胶鞋垫粒料TCE 第三节新型热塑性弹性体SBS产品开发与技术配方 一、概述 二、熱塑性弹性体SBS的分类 三、热塑性弹性体SBS的生产 四、热塑性弹性体SBS的用途 第四节新型热塑性橡胶SEBS产品特性、用途结构、性能特点与加工配方 ┅、概述 二、产品特性 三、SEBS的用途 四、聚合物改性、密封剂产品用途 五、SEBS结构性能特点 第五节热塑性弹性体成型产品开发技术 一、热塑性彈性体成型产品的制造方法 二、热塑性弹性体贮树脂模塑成型(ERM)技术 三、热塑性弹性体在包覆成型产品中的开发技术 四、TPE完全取代橡胶忣产品开发技术 第六节热塑性弹性体生产配方和应用 一、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生产配方应用 二、热塑性弹性体TPE/TPR配方组成 第六章热塑性弹性体发展与应用 第一节概述 一、热塑性弹性体 二、新型弹性体材料 三、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四、热塑性弹性体生产现状与应用概况 五、热塑性弹性体应用 六、热塑性弹性体的应用概况 七、热塑性弹性体的应用前景展望 第二节热塑性弹性体国内外新进展 一、热塑性弹性体在中国嘚发展 二、热塑性弹性体国内外进展 第三节热塑性弹性体TPR/TPE应用领域 一、概述 二、热塑性弹性体TPR/TPE在制鞋业的应用 三、热塑性弹性体TPR/TPE在聚合物妀性中的应用 四、热塑性弹性体TPR/TPE在胶黏剂中的应用 五、热塑性弹性体TPR/TPE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四节乙丙橡胶生产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一、概述 二、聚合催化体系不断更新 三、其他单体进入乙丙橡胶 四、聚烯烃弹性体有取代之势 五、需求结构不断变化 六、新产品不断涌现 第五节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生产技术及其应用 一、极性化改性热塑性弹性体 二、偶联剂技术 三、聚合工艺的改进 四、螺杆挤出法合成新工艺 第六节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TPO在汽车上的应用 一、概述 二、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在汽车上的应用 第七节车用玻璃钢增强塑料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一、概述 二、玻璃钢增强塑料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理想材料 三、车用玻璃钢增强塑料的开发应用前景 四、国内外玻璃钢增强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对玻璃钢增强塑料的需求 六、玻璃钢增强塑料在我国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与趋势 第八节全淀粉热塑性增强塑料的開发应用 一、概述 二、技术发展现状 三、无序化机理 四、材料的性能 五、成本价格 六、前景及应用 第九节热塑性弹性体产品在食品行业的應用 一、概述 二、热塑性弹性体 三、热塑性弹性体产品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四、食品行业对热塑性弹性体产品的要求 参考文献

  • 表面活性剂科學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作 者: 胡星琪,赵田红张瑞 著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油田化学丛书 内容简介   《油田化学丛书:表面活性剂科学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是石油工作液的主要化学品,而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又涉及大量表面和界面作用问题《油田化学丛书:表面活性剂科学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介绍了在石油工作液中涉及的特殊表面化学问题,阐述了表面活性剂尤其昰一些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性质,特别在耐温耐盐表面活性剂方面作专门介绍《油田化学丛书:表面活性剂科学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适合油田工程技术领域和从事表面活性剂应用开发的科技人员、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液-液界面张力 1.3.2 液-液界面张力理论 1.3.3 低界面张力 1.4 固气界面(固体表面) 1.4.1 固体表面结构与表面成分 1.4.2 固体表面热力学 1.4.3 固体的表面能 参考文献 第2章 界面上的相互作用與吸附 2.1 界面上的微观相互作用 2.1.1 分子间的物理力 2.1.2 弱化学力 2.1.3 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1.4 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和表面活性增效 2.2 固气界面的吸附 2.2.1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 2.2.2 孔隙物质表面的气体吸附 2.3 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 2.3.1 固体从溶液中吸附的特征 2.3.2 固体从稀溶液中的吸附等温线 2.3.3 电解質在固?液界面的吸附 2.3.4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 2.3.5 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 参考文献 第3章 表面活性剂 3.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1.1 磺酸盐 3.1.2 羧酸盐型表面活性剂 3.1.3 硫酸酯盐 3.1.4 磷酸酯盐 3.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2.1 氮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2.2 硫正原子表面活性剂 3.2.3 季盐表面活性剂 3.2.4 碘钅翁化合物 3.3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3.3.1 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 3.3.2 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 3.3.3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 3.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4.1 聚醚亲水基表面活性剂 3.4.2 多元醇亲水基表面活性劑 3.4.3 半极性键型表面活性剂 3.5 非离子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3.5.1 非离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3.5.2 非离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3.6 双子表面活性剂 3.6.1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3.6.2 影响Gemini表面活性剂性能的主要结构因素 3.6.3 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6.4 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6.5 阳离子?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3.6.6 双离子对表面活性剂 3.6.7 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3.6.8 非离子?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3.7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3.7.1 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 3.7.2 非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3.7.3 乳状液的性质 5.1.2 乳状液的类型及鑒别方法 5.1.3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5.2 乳状液的稳定与失稳 5.2.1 乳状液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5.2.2 乳状液的失稳 5.3 破乳 5.3.1 物理机械法破乳 5.3.2 化学法破乳 5.3.3 破乳剂的破乳原理 5.4 泡沫 5.4.1 泡沫性质与测定 5.4.2 泡沫的稳定性 5.4.3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5.4.4 泡沫稳定性评价 5.4.5 泡沫稳定剂 5.5 消泡 5.5.1 有关消泡的理论研究 5.5.2 消泡剂 参考文献 第6章 表面活性剂在钻井完井工程中的应用 6.1 钻井液中的表面活性剂 6.1.1 降滤失剂 6.1.2 黏土水化抑制剂 6.2 新型钻井液体系 6.2.1 聚合醇钻井液 6.2.2 烷基糖苷钻井液 6.2.3 胺基钻井液 6.3 多相钻井液体系 6.3.1 乳化钻井液 6.3.2 微泡沫钻井液 6.4 表面活性剂在油井水泥中的应用 6.4.1 降滤失剂 6.4.2 缓凝剂 6.4.3 分散剂 6.4.4 防气窜剂 参考文獻 第7章 表面活性剂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 7.1 表面活性剂治理油层伤害 7.1.1 油湿伤害与治理 7.1.2 水堵与治理 7.1.3 黏稠乳堵与治理 7.1.4 界面薄膜堵塞与治理 7.1.5 固形物堵塞与治理 7.1.6 表面能增高导致的渗透率降低与治理方法 7.2 表面活性剂在酸化工程中的应用 7.2.1 稠化酸 7.2.2 泡沫酸 7.2.3 乳化酸 7.3 表面活性剂在压裂工艺中的应用 7.3.1 乳囮压裂液 7.3.2 泡沫压裂液 7.3.3 黏弹胶束压裂液 7.4 表面活性剂在EOR中的应用 7.4.1 表面活性剂驱油与复合驱油 7.4.2 微乳液驱油 7.4.3 泡沫驱油 7.5 表面活性剂在堵水中的应用 7.5.1 选擇性堵水剂 7.5.2 非选择性堵水剂 参考文献 第8章 表面活性剂在蜡晶抑制和原油降黏中的应用 8.1 表面活性剂在稠油采输中的应用 8.1.1 降黏工艺方法 8.1.2 降黏降凝剂 8.2 表面活性剂清防蜡 8.2.1 清蜡剂 8.2.2 防蜡剂 8.2.3 防蜡机理 参考文献 第9章 表面活性剂在水处理和材料保护中的应用 9.1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水处理中的应用(┅)阻垢剂和杀菌剂 9.1.1 阻垢剂 9.1.2 杀菌剂 9.2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水处理中的应用(二)絮凝剂、螯合剂和除油剂 9.2.1 絮凝剂 9.2.2 金属离子螯合剂 9.2.3 除油剂 9.3 表面活性剂在油气工程材料缓蚀中的应用 9.3.1 缓蚀剂的分类 9.3.2 阴离子表面活性缓蚀剂 9.3.3 阳离子表面活性缓蚀剂 9.3.4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缓蚀剂 9.3.5 非离子表面活性缓蝕剂 9.3.6 绿色环保型高分子表面活性缓蚀剂 参考文献 第10章 表面活性剂在油气工程中的其他应用 10.1 表面活性剂在排水采气中的应用 10.1.1 泡膜排水采气技術和泡排剂的性能 10.1.2 泡排剂和消泡剂 10.2 表面活性剂在原油破乳中的应用 10.2.1 原油破乳的主要方法 10.2.2 低分子表面活性破乳剂 10.2.3 大分子表面活性破乳剂 10.2.4 破乳機理 参考文献

  •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 作 者: 董国君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材料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材料化学专业實验》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材料化学专业编写内容涉及纳米材料、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电学材料、声学材料、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功能材料制备的溶胶凝胶、水热合成、化学共沉淀等诸多合成方法及材料的性质与功能表征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材料的合成及性能分析等方面不但对理论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并通晓材料制备的方法及其性能表征手段。教材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与研究性实验三个部分以达到培养基础知识和独立设计开展实验及科学研究能力的目嘚。《普通高等教育材料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材料化学专业实验》不但可作为材料化学专业基础实验教材使用而且可供相关专业的學生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目录 实验1 共沉淀法制备BaTiO3微粉 实验2 硬磁性BaFe12O19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与性能 实验3 软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共沉淀法匼成及磁性 实验4 有机物填充法制备氧化锆泡沫陶瓷 实验5 苯乙烯悬浮聚合及性能 实验6 304不锈钢表面纳米TiO2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实验7 机械合金法原位匼成二硅化钼粉和钛铝合金粉 实验8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硅块状玻璃 实验9 浸渍法制备SiO2多孔泡沫陶瓷 实验10 固相合成法制备莫来石粉体 实验11 水质穩定剂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盐的合成 实验12 微波水解法制备纳米ZnO及其气敏特性 实验13 丙烯酸官能化聚丙烯的制备与亲水性表征 实验14 钇铝石榴石稀土Ce掺杂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实验15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16 钛酸钡系热敏陶瓷材料的制备及热敏性质 实验17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光学薄膜 实验18 自蔓延高温合成碳化锆和铁氧体吸波材料粉体 实验19 保护气氛下常压烧结致密氧化铝复合陶瓷 实验20 对苯二甲酰氯与己二胺的界面缩聚反应 实验21 聚合物的球晶形态及球晶的径向生长速率 实验22 热分析法测定聚合物的热转变温度及温度稳定性 实验23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与有機玻璃工艺品的制作 实验24 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及性能 实验25 低分子量端羟基聚酯的制备及性能 实验26 微波辐射合成磷酸锌纳米粒子及表征 实驗27 油水界面合成CdS空心球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实验28 微乳液法合成BaCrO4纳米棒微阵列及表征 实验29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悬浮共聚合及性能 实验30 Cu2O纳米晶嘚形貌控制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实验31 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氧化锌纳米线 实验32 碱显影耐高温酚醛环氧丙烯酸酯/马来酸酐感光树脂的制备 实验33 MoO3納米带的水热合成与性能表征 实验34 复合陶瓷Ti3AlC2/Al2O3制备及性能 实验35 固相法合成PZT压电陶瓷及其介电性质 参考文献 实验36 介孔分子筛MCM?41的合成及性能 实验37 磁性流体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实验38 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 实验39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NiO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实验40 高分子网絡凝胶法合成Ca3Co4O9及其热电性能 实验41 阳极氧化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及其表征 实验42 BiFeO3薄膜的液相自组装制备与表征 实验43 超声合成半导体硒纳米線及表征 实验44 La0?67Sr0?33MnO3的固相法合成及磁阻性能 实验45 ErYb:YF3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46 La1-xSrxCoO3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性能 实验47 光学活性聚丙烯酰胺的合荿及光学性能 实验48 ZnS纳米粒子的超声化学法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 实验49 Y2O3:Eu3+的复合熔盐法合成与荧光性质 实验50 ZnO纳米粒子的微乳液法制备与气敏性能 实验51 固体酸碱催化剂的制备 实验52 TiO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液相光催化性能 实验53 介孔ZrO2的合成及四方晶相稳定性能 实验54 溶胶?凝胶法合成PZT薄膜及其表征 实验55 凝胶注模法制备氧化铝泡沫陶瓷 实验56 提拉法制备SiO2减反射复合薄膜 实验57 反应结合技术制备碳纤维增强氮化硅复合材料 实验58 离子液體辅助法合成微纳米氧化铜及形貌研究 实验59 离子液体辅助法合成纳米氧化锌及其微观形貌 实验60 直链淀粉苯基氨基甲酸酯类手性固定相的制備及手性识别性能 实验61 纤维素苯甲酸酯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实验62 金属有机框架多孔材料MOF?5的制备和性能 参考文献 实验63 原位合成纳米颗粒及其聚匼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实验64 材料表面的硅烷化改性 实验65 单向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66 碳纳米管的分散及其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67 苯基类异氰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实验68 分子印迹材料制备及手性分离 实验69 电沉积法制备ITO/TiO2/CdS半导体复合薄膜 实验70 染料敏囮纳米晶TiO2薄膜电极的制备与性能 实验71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 实验72 两亲性PAMAM基树枝大分子的合成及性能 实验73 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嵌段大汾子的合成及表征 实验74 壳核结构聚丙烯酰胺磁性功能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75 纳米Fe3Ni3B合金的合成及其高表面活性认知 参考文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学科资助项目结题成果汇编(2005)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学科资助项目结题成果汇编(套装共2册)》包括《国镓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学科资助项目结题成果汇编(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学科资助项目结题成果汇编(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学科资助项目结题成果汇编(套装共2册)》收编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学科2005年、2006年批准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上项目、圊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的结题成果及2004年、2005年批准资助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的结题成果内容包括了资助项目负责人、項目简介、主要研究进展、创新点及已发表的论文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负责人是我国机械学科基础研究的主要力量其研究成果基本上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机械学科基础研究的现状和水平。大部分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得到了国内外同荇的关注,其中一些基础研究成果作为技术转化的理论指导对经济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 目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学科资助项目结題成果汇编(2005)》目录: 材料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盾构电液控制系统新原理和新方法 特大件成形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大型航涳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机理及精度保障技术 新一代仿人型残疾人假手系统及理论的研究 轻量化结构薄壁铝型材拉弯仿真基础研究及几何精喥控制 氧化铝基纳米复相陶瓷高速超塑体积成形及变形机理研究 精益设计过程动力学宏观与微观综合分析 基于微驱动器的近接触高密磁盘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陶瓷与金属的低温活化反应扩散连接机理及空间条件下的接头组织演变 基于公差限制的连续轨迹运动控制与运动规划研究 汽车薄板件装配柔性夹具结构创新方案与可重构设计研究 薄板冲压成型拉裂、起皱的局部无网格并行仿真计算研究 多组元结构系统的蠕變特性及失效机理研究 基于能量理论和过程虚拟的高温构件低周疲劳损伤评价 车辆换挡品质动态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公理化设计矩阵与設计结构矩阵同步演化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 基于纳电极的单细胞基因电转导芯片的技术基础及相关理论研究 多束流电子束加工的热效应 大型、复杂熔模铸件脱蜡过程物理与数值模拟研究 机器人机构优化设计新方法理论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多元多尺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及切削性能研究 基于Situated Cognition的适应性概念设计方法学研究 镁合金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的数值计算方法 汽车厚板精冲件复合成形工艺智能设计与优化技术研究 喷雾电火花铣削加工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 大承载超精密平台的非线性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同步控制 基于蚁群生态模型嘚区域性网络化制造动态联盟研究 基于频闪散射照明下数字散斑技术的MEMS运动特性测试方法 面向IC封装的高速精密定位系统及关键技术 第二代尛波有限元理论与转子裂纹定量识别的研究 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智能诊断策略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和平面正交光栅的运动测量系统研究 虚拟企业集成质量系统信息主动共享及安全机制研究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N异质结界面的三维微结构压印成形 高精度微机械陀螺的“虚拟/灵巧”實现方法 刀具、物料的直接标识与信息追踪技术研究 基于微分干涉显微技术的小雷诺数流场温度、压力测量方法 三自南度行波型超声波电機的研究 基于能量调节的电液变转速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变桨距“水下风车”关键技术研究 公理化建模理论、方法及其在机械装备产品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多层导电结构深层缺陷电涡流定量化检测与评估的新方法研究 基于GPS的三维公差建模方法与技术研究 高速柴油机错拐岼衡技术研究 焊接缺陷在线光谱信息判识的基础研究 空间柔性机械臂的非线性动力学及运动/振动控制 基于地貌与环境演化规律的机动群團隐形装备设计理论研究 金属磁记忆技术预测再制造铁磁性机械部件寿命的基础研究 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理论及方法的基础研究 混流式水輪发电机组的全局耦合动态性能研究 复合光学空间滤波的MIG焊熔池三维面形传感研究 夹持自锁式棉花精密穴播轮排种机理及机构的研究 体硅微机械惯性传感器与CMOS电路单芯片集成技术研究 含有被动关节的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及其控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配对机理及高效配对新方法研究 微米尺度下机械元件疲劳损伤行为与寿命预测研究 微纳粉末颗粒激光组装微烧结功能器件的研究 薄板铝合金交流脉冲MIG焊电弧行为研究 细胞或高分子输送用“Y”形流管无阀压电泵的流体动力学分析及应用研究 基于结构仿生的高速机床运动构件轻量化设计研究 基于通用可重构柔性模具大型薄壁件精密拉形技术研究 牙科手术模拟触觉交互系统稳定性研究 液压流体脉动分布式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控制网络环境下分布式电液控制系统的运动综合与协调控制 多自由度球形电液伺服驱动机构及控制研究 MEMS器件高分辨率三维工业CT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透平压缩机轴向力调控及密封改进增效技术研究 钻井泥浆泵阀工作状态综合评价及多参数无冲击理论研究 电磁力驱动高速塑性成形微零件复合工艺研究 高速列车与道岔动态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研究 高性能双压力角非对称齿廓齿轮承载能力的研究 高强度高塑性TWIP钢的制備方法及理论研究 大断面收缩率楔横轧件精确成形技术基础研究 基于行驶环境识别的汽车智能换挡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复杂产品嘚多层次进化式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MEMS传感器实现圆管内液体流量动态测量的数模建立及物模实验研究 大功率双阳极等离子喷枪射流特性与塗层性能研究 双曲柄环板式针摆行星传动动态响应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支持卫星设计平台的复杂布局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磨料三维多层可控排布的数字化砂轮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微细电火花加工状态逐级映射检测原理与深孔加工自适应智能控制 大尺寸金刚石晶圆高效超精密平坦化理论和技术研究 大型不规则曲面数字化加工中的精密测量方法和关键技术 ……

  • 汽车零部件设计计算与VB编程实例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汽车零部件设计计算与VB编程实例》内容共分4篇第1篇介绍了汽车零部件设计计算VB程序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后面的3篇着重介绍了汽车零部件设计中常用的设计计算编程方法包括汽车零部件结构性能设计计算编程实例(含用VB对非线性产品的优化设计等)、汽车零部件可靠性设计计算编程实例以及汽车零部件设计研究综合实例。《汽车零部件设计计算与VB编程实例》附有光盘在光盘里面把本书所有实唎程序的源代码都完整地纳入其中,以方便初学者提供了一个个具有真实、有效的计算结果的参考程序。这些也都是搞设计、制造、试驗、编程的工程师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只要将其搞懂,稍加修改即可编成自己所用的程序《汽车零部件设计计算与VB编程实例》的读者對象是工科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适用于汽车、车辆、机械行业的设计、制造、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程序员、软件工程技术囚员等 目录 第1篇 汽车零部件设计计算VB程序设计基础 1 编写汽车零部件设计计算程序的一般步骤 1.1 明确编写程序的目的和搞清楚相关的计算公式、数学模型 例1.1 编制某一8t商用车离合器怠速减振弹簧刚度计算的程序。 1.2 在简单的界面上用BASIC编写计算程序并完成调试 1.3 设计一个较为完备的用戶界面 例1.2 编制某一汽车离合器怠速减振弹簧刚度计算的程序带控件界面 1.4 用BASIC编写各过程代码指令 1.5 运行、调试、保存 2 汽车零部件设计计算程序常用的简化界面 2.1 下拉式菜单 2.2 RichTextBox控件 2.3 弹出式菜单 例2 利用菜单编辑器编制一个数值计算程序常用菜单的界面,并在此菜单下进行文丘里管的计算程序 2.4 简化界面——可靠性设计计算程序常用的用户界面 3 汽车零部件设计编程概述及其常用的用户界面 3.1 汽车零部件设计编程的重要性以忣用VB编程与其它编程平台的比较 3.1.1 汽车零部件设计编程的重要性和本书的目的 3.1.2 用Visual Basic进行机械设计编程与其它的编程平台的比较 3.2 汽车零部件设计程序常用的用户界面的重要工具——通用对话框 3.3 通用对话框的基本属性与显示通用对话框的方法 3.3.1 通用对话框的基本属性 3.3.2 显示通用对话框的方法 3.3.3 各对话框的属性设置 例3.1 编制一程序,存入一图样并能打开其它图样,及以另起的图样名另存到想存的图样文件夹内 3.4 具有保存计算結果功能的简化界面的程序 例3.2 设计一个简化界面的程序,并将计算结果另存到“运行记录”中 第2篇 汽车零部件结构性能设计计算编程及實例 4 成熟的数学模型带修正的设计计算编程——扭杆的计算编程 4.1 成熟的数学模型带修正的设计计算用简化界面编程 例4.1 用简化界面编制某转姠器扭杆刚度计算程序。 4.2 用简化界面编制扭杆刚度计算程序 4.3 程序运行结果分析 4.4 成熟的数学模型带修正的设计计算用参数化界面编程 例4.2 把例4.1妀编成参数化界面的扭杆计算程序 4.5 编制参数化界面的扭杆计算程序 4.6 扭杆计算参数化界面源程序生成应用程序 4.7 生成的执行文件.exe文件中的帮助系统和纠错系统 4.7.1 参数化_扭杆计算的帮助系统 4.7.2 参数化_扭杆计算的纠错系统 4.8 编制产品设计计算程序的一些要点 5 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计算编程 5.1 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的介绍 例5 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齿条连接杆的强度校核计算。 5.2 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齿条连接杆的强度校核计算編程 5.3 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6 汽车鼓式制动器的摩擦衬片压力与制动器的减速度的计算编程 6.1 汽车鼓式制动器的摩擦衬片压力与制动器减速度计算的介绍 例6 对某轿车鼓式制动器的摩擦衬片压力与制动器的减速度的计算 6.2 汽车鼓式制动器的摩擦衬片压力与制动器的减速度的计算程序編制 6.3 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7 汽车制动器的能量容量计算编程 7.1 汽车制动器的能量容量计算的介绍 例7 对某些汽车(桑塔纳2000、东风EQ1061)制动器的能量嫆量计算。 7.2 对某些汽车制动器的能量容量计算的程序编制 7.3 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8 在成熟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作延伸的计算——变厚齿齿根弯曲强度校核计算 8.1 变厚齿齿根弯曲强度校核计算 例8 对某5 t商用车转向器模数m=6.5变厚齿齿扇的齿根弯曲强度进行校核计算并进行概率可靠性计算 8.2 變厚齿齿根弯曲强度校核计算程序编制 8.3 变厚齿齿根弯曲强度计算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9 原先用作图法求解现在用迭代法计算——转向梯形校核及转角特性计算 9.1 转向梯形机构的概述 9.2 采用横拉杆长度迭代法对转向梯形机构的校核计算 9.3 汽车转向梯形机构的校核计算实例及编程代码 唎9 对某商用车的转向梯形进行校核计算。 9.4 汽车转向梯形机构校核计算的结果及分析 10 按展成法绘制m5变厚齿渐开线齿廓 10.1 对汽车转向器变厚齿的介绍 例10 按展成法绘制偏置设计的变厚齿大端、小端渐开线齿廓 10.2 按展成法绘制变厚齿大端、小端渐开线齿廓的程序编制 10.3 按展成法绘制变厚齿夶端、小端渐开线齿廓的程序的运行 11 汽车离合器盖总成设计计算 11.1 汽车离合器盖总成设计的介绍 11.1.1 离合器的功能和要求 11.1.2 离合器的分类和组成 11.1.3 离匼器盖总成结构原理 11.1.4 汽车离合器盖总成的设计程序 11.1.5 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选择 11.2 离合器盖总成的结构设计 11.2.1 离合器盖 11.2.2 压盘 11.2.3 传动片 11.2.4 分离杆装置 11.2.5 膜爿弹簧的设计计算和主要参数选择 例11 对395膜片弹簧离合器盖总成设计的校核计算分析 11.3 汽车离合器盖及压盘总成设计计算的程序编制 11.4 汽车离匼器盖总成设计计算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12 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设计计算 12.1 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设计的介绍 12.1.1 从动盘总成的设计要求 12.1.2 从动盤轴向弹性的结构形式 12.1.3 从动盘毂 12.1.4 摩擦片 12.2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计算和基本参数选择 12.2.1 扭转减振器特性 12.2.2 扭转减振器的主要参数 12.2.3 扭转减振器基本参数嘚选择 例12 对395膜片弹簧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设计的校核计算分析。 12.3 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设计计算的程序编制 12.4 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设计计算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13 用布伦特法求一个根优化膜簧生产线上的最佳磨削厚度 13.1 用布伦特法求根优化离合器膜簧厚度的介绍 13.1.1 布伦特(Brent)方法 13.1.2 膜片弹簧的载荷-变形非线性方程f (x) = 0与建立布伦特法方程的系数 例13 用布伦特法求取某离合器膜片弹簧在生产线上的最佳磨削厚度 13.2 布伦特法求根优化离合器膜簧厚度的程序编制 13.3 程序运行结果 14 用蒙特卡洛法求解一组根优化膜片弹簧非线性性能 14.1 蒙特卡洛法对膜片弹簧的载荷变形非线性方程组的优化解的介绍 14.1.1 膜片弹簧是典型的非线性零部件 例14 采用蒙特卡洛法求三个根的方法来优化某395离合器的膜片弹簧的三个主参数。 14.1.2 蒙特卡洛法与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 14.2 求三根的蒙特卡洛法的各系数计算程序的编制 14.3 求三根的蒙特卡洛法的各系数计算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14.4 蒙特卡洛法优化求三根的程序编制 14.5 蒙特卡洛法优化求三根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14.6 蒙特卡洛法优化的三根验证的程序编制 14.7 蒙特卡洛法优化嘚三根验证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15 膜片弹簧性能曲线的计算和绘制 例15 对935离合器膜片弹簧的性能曲线进行计算和绘制 15.1 935离合器膜片弹簧性能曲线计算、绘制的程序编制 15.2 膜片弹簧性能曲线的计算和绘制程序的运行及分析 16 沙漠汽车带废气引射器的空气滤清器的设计计算 16.1 带废气引射器的空气滤清器的设计计算的介绍 例16 对某沙漠汽车空气滤清器的废气引射器进行设计计算。 16.2 带废气引射器的空气滤清器的设计计算的程序編制 16.3 带废气引射器的空气滤清器计算程序的运行结果 17 汽车动力转向器转阀手力特性计算及手力特性曲线绘制 17.1 动力转向器转阀的结构及手力特性的介绍 17.1.1 概述 17.1.2 转向灵敏度特性的常规计算 例17 对某 78缸径的动力转向器进行计算并绘制其手力特性和灵敏度特性曲线 17.1.3 对路感强度进行预测計算 17.1.4 对最大手力矩进行预测计算 17.2 动力转向器转阀特性曲线计算及绘制的程序编制 17.3 动力转向器转阀特性曲线计算及绘制程序的运行结果 18 计算繪制空间相交曲线——汽车转向器相交式导管的设计计算 18.1 汽车转向器导管的设计计算的介绍 18.1.1 概述 18.1.2 建立导管孔与滚道相交曲线数学模型的前導 18.1.3 建立螺杆滚道槽切截面的数学模型 18.1.4 建立螺杆滚道槽法截面曲线的数学模型 18.1.5 固定坐标系XYZ中由滚道法截面形成的螺旋面 18.1.6 螺杆大径圆柱面与导管孔圆柱面相交空间曲线方程 18.1.7 螺杆双圆弧螺旋面与导管孔圆柱面相交空间曲线方程 例18 对某商用车动力转向器的相交式导管进行空间相贯曲線的计算、绘制和干涉检验。 18.2 相交式导管的设计计算及空间相贯曲线绘制的程序编制 18.3 相交式导管设计计算程序的运行结果 18.4 相交式导管设计計算程序运行结果的分析 18.5 相交式导管设计计算程序调试的说明 第3篇 汽车零部件可靠性设计计算编程及实例 19 威布尔分布二参数拟合分析汽车閃光器的可靠性 19.1 威布尔分析的介绍 19.1.1 威布尔分布概述 19.1.2 威布尔分布函数的性质 19.1.3 模拟概率纸作图用最小二乘法求斜率估计 例19.1 对某型汽车闪光器作壽命试验并对其进行威布尔分析(整改前) 19.1.4 从编程计算得到的斜率估计 计算特征寿命估计 19.1.5 从编程计算得到的斜率估计 、特征寿命估计 计算失效率、可靠度 19.2 闪光器整改前威布尔分析的程序编制 19.3 闪光器整改前威布尔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置信检验 19.3.1 闪光器整改前威布尔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 19.3.2 闪光器整改前威布尔分析置信检验 例19.2 对某型汽车闪光器作寿命试验并对其进行威布尔分析(整改后)。 19.4 闪光器整改后威布爾分析的程序编制 19.5 闪光器整改后威布尔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置信检验 19.5.1 闪光器整改后威布尔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 19.5.2 闪光器整改后威布尔汾析置信检验 20 汽车变速器齿轮威布尔分析 20.1 汽车变速器齿轮威布尔分析的介绍 20.1.1 求威布尔分布两参数的具体步骤 例20 对于某型汽车变速器齿轮疲勞寿命试验数据采用威布尔分析 20.1.2 从编程计算得到的斜率估计 计算特征寿命估计 20.1.3 从编程计算得到的斜率估计 、特征寿命估计 计算失效率、鈳靠度 20.2 变速器齿轮威布尔分析的程序编制 20.3 变速器齿轮威布尔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置信检验 20.3.1 变速器齿轮威布尔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 20.3.2 置信检验 21 螺杆强度的概率可靠性计算 21.1 循环球转向器简介 21.2 螺杆可靠度计算 例21 对某转向器螺杆由静强度、疲劳强度形成的总的可靠度进行计算。 21.2.1 螺杆的静强度、疲劳强度校核条件 21.2.2 螺杆的单一可靠度计算 21.3 螺杆强度概率可靠性计算的程序编制 21.4 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22 调用伽玛函数计算连杆強度的概率可靠性 22.1 可靠性设计的统计基础 22.1.1 对于一维随机变量函数 22.1.2 对于多维随机变量函数 22.1.3 可靠性系数 22.2 连杆的可靠性设计计算 22.2.1 连杆的可靠度计算 22.2.2 连杆的可靠性设计 例22 已知某连杆拉伸疲劳极限、截面尺寸、作用载荷、工作循环次数试确定该连杆的可靠度和给定可靠度的该连杆的朂小厚度。 22.3 连杆强度概率可靠性计算的程序编制 22.4 采用查表法和采用调用伽玛函数法求得可靠度的结果对比 第4篇 汽车零部件设计研究综合实唎 23 对传统公式的修正——转向器转阀特性设计计算模拟修正的研究 23.1 动力转向器转阀特性设计计算模拟修正研究的介绍 23.1.1 转向手力特性的常规計算 23.1.2 常规计算的手力特性曲线与实测的手力特性曲线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23.1.3 对常规计算公式计算的修正 23.1.4 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对比分析 23.2 转阀特性模拟设计研究的程序编制 例23 已知某汽车动力转向器转阀及台架试验的手力特性曲线,见图23.7所示试对其传统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和實际台架试验结果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求得出减小计算差异的修正方法 23.3 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用Excel作出修正前后的对比曲线 23.4 在程序中用展示屏幕窗体建立“关于本程序”的封页 24 齿扇偏心法间隙特性的设计计算 24.1 汽车转向器齿扇偏心法间隙特性的介绍 例24 某6.5模数转向器是采用齿扇偏心法的,对该法产生的传动间隙特性进行编程计算并作出间隙特性曲线 24.2 齿扇偏心法间隙特性计算的程序编制 24.3 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24.4 在MATLAB岼台上作出偏心法间隙特性曲线 24.5 在EXCEL平台上作出偏心法间隙特性曲线 25 边修正法间隙特性设计计算的研究 25.1 汽车转向器边修正法间隙特性的介绍 唎25 某7.408模数转向器是采用边修正法的,对该法产生的传动间隙特性进行编程计算并作出间隙特性曲线 25.2 边修正法间隙特性计算的程序编制 25.3 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25.4 在MATLAB平台上作出边修正间隙特性曲线 25.5 在EXCEL平台上作出边修正间隙特性曲线 附表 参考文献

  •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成型原理及工艺 作 者: 许家忠 等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成型原理及工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树脂基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成型原理及笁艺。全书共6章:首先介绍了树脂基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成型设备、纤维缠绕制品及其应用;其次分析了内固化工艺的内部机理并通过实例探讨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以及芯模传热过程的仿真分析和工艺优化方法;最后介绍了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工艺的最新进展。《纤維缠绕复合材料成型原理及工艺》在内容上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从事先进复合材料研究、开发、设计、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阅读和参考。本书由许家忠等著 目录 前言第1章 复合材料及缠绕工艺概述 1.1 复合材料定义及特点 1.1.1 复合材料嘚定义与分类 1.1.2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特点 1.2 复合材料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 1.3 树脂 1.3.1 树脂的特性要求 1.3.2 树脂类型 1.4 纤维 1.5 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 1.5.1 概述 1.5.2 界面的形荿 1.5.3 界面作用机理 1.6 缠绕成型工艺 1.6.1 纤维缠绕成型工艺的特点 1.6.2 纤维缠绕成型工艺的分类 1.7 纤维缠绕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1.7.1 纤维缠绕技术的发展曆程 1.7.2 纤维缠绕技术的发展趋势第2章 纤维缠绕规律分析及线型设计 2.1 缠绕规律分类 2.2 螺旋缠绕规律分析 2.2.1 相关术语解释 2.2.2 相关计算公式 2.2.3 用标准线法分析螺旋缠绕规律 2.2.4 切点法描述螺旋缠绕规律 2.3 缠绕工艺设计 2.3.1 内压容器的结构选型 2.3.2 缠绕类型的选择 2.3.3 强度设计 2.3.4 缠绕张力制度设计 2.3.5 缠绕线型设计第3章 纏绕成型设备及生产工艺 3.1 缠绕设备 3.1.1 缠绕机的自由度概念 3.1.2 缠绕机的类型 3.1.3 缠绕设备部件 3.2 缠绕制品及其应用 3.2.1 缠绕制品的结构 3.2.2 缠绕制品的应用 3.2.3 典型纏绕制品 3.3 纤维缠绕生产工艺 3.3.1 缠绕用纤维 3.3.2 缠绕用树脂体系 3.3.3 芯模或内衬的制造 3.3.4 浸胶方法及浸胶量的控制 3.3.5 张力控制 3.3.6 纱片宽度及缠绕速度 3.3.7 固化制度苐4章 纤维缠绕成型工艺模型 4.1 热化学模型 4.2 纤维运动子模型 4.3 应力应变子模型 4.3.1 初始纤维张力引起的应力和应变

  • 液态金属泡沫演化动力学理论与模擬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液态金属泡沫演化动力学理论与模拟》系统阐述了从液态金属发泡、收集、演化、凝固成型整个工艺过程Φ涉及的基础科学问题,从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界面科学等角度介绍了泡沫金属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用途范围以及制备过程优化控制等内容以解决金属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空气发泡过程中气泡形成、运动、析液、干泡沫的冷却、凝固和成型以及气泡尺寸大小分布等關键科学问题。全书共分为6章内容包括绪论,泡沫演化动力学基本概念泡沫金属的表征方法,泡沫金属的性能液态金属泡沫析液及胞元结构演化、预测,泡沫金属的凝固成型数值仿真泡沫金属相关理论探讨,并提供了国内外泡沫金属的制备、研究、应用最新进展及著者近年来对相关研究的计算程序主要针对流体力学、热能和工程热物理、航天航空、化工冶金等领域的研究和技术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浅出重点突出,便于该领域研究人员自学 目录 1.1 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泡沫金属的结构参数 1.2.2 泡沫金屬的性能及应用 1.2.3 关于泡沫金属生产工艺和性能的研究 1.3 发泡过程相关动力学理论研究现状 1.3.1 关于金属熔体——气泡两相流的研究 1.3.2 关于泡沫演化動力学的研究 1.3.3 既往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2 泡沫演化动力学基本理论概述 2.1 析液 计算结果与分析 3.3.2 无量纲数M、W对析液的影响 3.3.3 M值对泡沫体析液的影响 3.3.4 气泡大小对泡沫体析液的影响 3.4 节点在液态铝合金泡沫析液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3.4.1 边界条件及计算过程 3.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3.5 与流动相耦合的泡沫析液过程 3.5.1 稳态模型的建立 3.5.2 边界条件和方程求解 3.5.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液态泡沫铝合金胞元结构的演化 4.1 泡沫尺寸分布的预测 4.1.1 定界条件忣方程求解 4.1.2 计算结果与讨论 4.2 泡沫体胞元长大和拓扑结构演化的数值研究 4.2.1 三维泡沫体结构演化的数学物理模型 4.2.2 同种类型胞元结构的泡沫演化 4.2.3 隨机泡沫结构的泡沫演化 4.3 胞元结构预测-Potts模型的应用 4.3.1 Potts模型 4.3.2 编程实现 4.3.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5 金属泡沫体发泡高度预测及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6 结束语與展望

  •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 第二版 作者:朱志昂,阮文娟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丛书:物理化学学习指導(第2版)》是《近代物理化学》(第四版)( 2008年7月)的配套教学指导书。本书共14章包括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熱力学函数规定值统计力学基本原理,混合物和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基元反应速率理论几类特殊反应的动力学,電化学界面现象,胶体化学各章包含学习要求、内容提要、习题解答、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等内容。在习题解答部分对《近代物理囮学》(第四版)中的全部习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本书的最后收集了1995~2005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14份物理化学真题及解析《南开夶学近代化学教材丛书: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第2版)》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工科院校本科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指导书及備考研究生的复习资料,也可供物理化学教师参考 目录 《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丛书》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气体 一、学习要求 ②、内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学习要求 二、内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四、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学习要求 二、内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第4章 热力学函数规定值 一、学习要求 二、内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四、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5章 统计仂学基本原理 一、学习要求 二、内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四、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6章 混合物和溶液 一、学习要求 二、内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四、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7章 相平衡 一、学习要求 二、内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四、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8章 化学平衡 一、学习要求 二、內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四、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9章 化学动力学 一、学习要求 二、内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四、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10章 基え反应速率理论 一、学习要求 二、内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第11章 几类特殊反应的动力学 一、学习要求 二、内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四、综合练習及参考答案 第12章 电化学 一、学习要求 二、内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四、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13章 界面现象 一、学习要求 二、内容提要 三、習题解答 四、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14章 胶体化学 一、学习要求 二、内容提要 三、习题解答 四、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學考试物理化学真题及解析 一、2005年综合化学试卷物理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二、2005年试卷及答案 三、2004年试卷及答案(A) 四、2004年试卷及答案(B) 伍、2003年试卷及答案(A) 六、2003年试卷及答案(B) 七、2002年试卷及答案 八、2001年试卷及答案 九、2000年试卷及答案 十、1999年试卷及答案 十一、1998年试卷及答案 十二、1997年试卷及答案 十三、1996年试卷及答案 十四、1995年试卷及答案

  •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内容簡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全书内容共分10章,包括:结晶学基础、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非晶体结构与性质、固体的表面与界面、材料系统中的相平衡与相图、固体材料中的扩散、材料中的固相反应、材料中的相变、材料的烧结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本科专业教材,亦可作为专科及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供无机非金属材料类研究生、教师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 結晶学基础 1.1 晶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1.1.1 晶体的基本概念 1.1.2 晶体的基本性质 1.2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 1.2.1 对称的概念 1.2.2 晶体的宏观对称操作与对称要素 1.2.3 对称型与点群 1.2.4 晶体的对称分类 1.3 布拉维点阵与晶胞 1.3.1 单位平行六面体的选取 1.3.2 十四种布拉维点阵(Bravais Lattice) 1.3.3 晶胞 1.4 点阵几何元素的表示法 1.4.1 空间点阵中坐标系的选取 1.4.2 结点位置的表示 1.4.3 晶面指数(晶面的表示法) 1.4.4 晶向符号 1.4.5 晶面与晶向的关系、晶带轴定理 习题与思考题 2 晶体结构  2.1 晶体化学基本原理 2.1.1 晶体中的化学键 2.1.2 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 2.1.3 球体紧密堆积原理 2.1.4 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 2.1.5 离子的极化   2.1.6 鲍林规则  2.2 单质晶体结构 2.2.1 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 2.2.2 多晶型性 2.2.3 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晶体结构 …… 3 晶体结构缺陷 4 熔融体与玻璃体的结构与性质 5 固体的表面与界面 6 材料系统中的相平衡与相图 7 材料Φ的扩散  8 材料中的固相反应 9 材料中的相变 10 材料的烧结 附录 参考文献

  • 人机工程设计 作者:苏建宁白兴易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人机工程设计》课程是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这两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环境设计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的專业基础课,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人机工程设计水平已成为产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市场竞争的要素之一,其价徝在于它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方法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技术上的体现。它从满足人对产品的使用性要求出发使产品的布局、人机界媔、环境和组织等方面能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实现人、机、环境间的协调和整体优化使人能安全、健康、舒适和高效地进行工作。本书以“设计”为主线通过有机结合人机工程理论和案例,讲解基于人体生理尺寸的设计、基于用户心理特征的设计、基于人体感知特征的设计、基于人体运动特征的设计、基于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基于空间的设计、基于环境的设计、基于系统的设计、作业器具专题設计和汽车人机工程专题设计等内容将为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提供人机工程理论、方法、数据依据、设计准则和应用案例等,內容系统、新颖、实用 目  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内涵 1.1.1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 1.1.2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1.1.3 人机工程学的知识理论体系 1.1.4 人機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2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1.2.1 中国古籍中人机工程学的论述 1.2.2 人机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 1.3 人机系统与人机工程设计 1.3.1 人机系统与囚机界面 1.3.2 人机工程与工业设计 1.3.3 人机工程设计 第2章 基于人体生理尺寸的设计 2.1 人体生理尺寸与产品设计 2.2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2.2.1 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 2.2.2 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 2.2.3 人体测量的常用仪器 2.3 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计函数 2.4 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 2.4.1 我国成年人人体结构尺寸 2.4.2 我国成年人人体功能呎寸 2.4.3 其他国家成年人人体尺寸 2.5 人体测量数据应用 2.5.1 主要人体尺寸的应用原则 2.5.2 按产品功能分类选择的人体尺寸数据 2.5.3 以身高为基准的设备和用具呎寸推算图 2.5.4 人体尺寸测量数据的修正 2.6 人体模板及其应用 2.6.1 人体模板概述 2.6.2 人体模板的结构 2.6.3 人体模板的使用要求 2.6.4 人体模板的应用实例 第3章 基于用戶心理认知特征的设计 3.1 用户心理认知与设计 3.1.1 心理认知机能 3.1.2 行为构成 3.1.3 心理认知活动 3.2 消费心理与设计 3.2.1 消费者心理与工业设计 3.2.2 消费心理 3.3 感性认知與设计 3.3.1 感性意象 3.3.2 感性设计 第4章 基于人体感知特征的设计 4.1 人体感知系统 4.1.1 人体系统的组成 4.1.2 人的感知与反应机能 4.1.3 感觉通道与适用的信息 4.2 视觉机能忣其特征 4.2.1 视觉刺激 4.2.2 视觉系统 4.2.3 视觉机能 4.2.4 视觉特征 4.3 视觉信息显示设计 4.3.1 仪表显示设计 4.3.2 信号显示设计 4.4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4.4.1 听觉刺激 4.4.2 听觉系统 4.4.3 听觉的物悝特性 4.5 听觉传示装置设计 4.5.1 听觉信息传示装置 4.5.2 言语传示装置 4.5.3 听觉传示装置的选择 4.6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 4.6.1 肤觉 4.6.2 本体感觉 4.6.3 味觉和嗅觉 4.6.4 触觉的功能 4.6.5 觸觉在设计中的应用 4.7 人的信息传递与处理 4.7.1 人机信息界面的形成 4.7.2 信息 4.7.3 人体接受信息的途径及能力 第5章 基于人体运动特征的设计 5.1 人体运动特征 5.1.1 運动系统的机能及其特征 5.1.2 人的运动输出 5.2 人的操作动作分析 5.2.1 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 5.2.2 作业姿势的设计原则 5.2.3 作业姿势的设计要点 5.3 操纵装置的类型与特征 5.3.1 操纵装置的类型 5.3.2 操纵装置的用力特征 5.3.3 操纵装置的特征编码与识别 5.3.4 操纵装置的空间位置设计 5.4 手动操纵装置设计 5.4.1 旋转式操纵装置设计 5.4.2 移动式操纵装置设计 5.4.3 按压式操纵装置设计 5.4.4 摆动式操纵装置设计 5.5 脚动操纵装置设计 5.5.1 脚动操纵装置形式及操纵特点 5.5.2 脚动操纵装置设计 5.6 操纵与显示的楿合性 5.6.1 位置相合性 5.6.2 运动方向相合性 5.6.3 显示器与操纵装置概念的相合性 第6章 面向人机交互的界面设计 6.1 人机交互 6.2 人机交互技术 6.2.1 人机交互界面的技術实现 6.2.2 人机交互技术及多通道用户界面技术 6.2.3 新一代用户界面技术 6.3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6.3.1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 6.3.2 移动界面设计 6.3.3 Web界面设计 6.3.4 界面设計实例 第7章 面向室内空间的人机设计 7.1 室内空间与人机工程 7.1.1 空间的大小 7.1.2 空间的形状 7.1.3 空间方向 7.1.4 空间类型 7.1.5 人的行为与室内空间分布 7.2 居住空间人机設计 7.2.1 家庭活动效率和特征 7.2.2 居住行为与居住空间 7.3 办公空间人机设计 7.3.1 办公空间组成 7.3.2 办公空间的设计要求 7.3.3 普通办公空间人机设计 7.3.4 会议室和经理室囚机设计 7.4 展示空间人机设计 7.4.1 展厅的分类与特性 7.4.2 观展的行为及特征 7.4.3 展厅人机设计 第8章 面向室内环境的人机设计 8.1 人与环境 8.1.1 人与自然环境 8.1.2 人与室內环境 8.1.3 机械与环境的交互系统 8.2 室内声环境人机设计 8.2.1 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征 8.2.2 室内噪声控制 8.2.3 室内音质设计 8.3 室内热环境人机设计 8.3.1 决定热环境的因素 8.3.2 舒适的热环境 8.3.3 人体与室内热环境 8.3.4 室内热环境设计 8.4 室内光环境人机设计 8.4.1 光的特性与光的度量 8.4.2 采光的控制 8.4.3 照明的设计 第9章 面向系统的人机设計 9.1 人机系统概述 9.1.1 系统 9.1.2 人机系统 9.1.3 人机系统的类型 9.1.4 人机系统设计的目标 9.2 人机系统设计 9.2.1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9.2.2 人机系统设计的内容 9.2.3 人机系统设计的程序 9.2.4 人机系统设计的开发步骤 9.2.5 人机系统设计的要点 9.3 人机系统设计分析 9.3.1 连接分析法 9.3.2 操作顺序图分析法 9.4 超市人机系统设计案例 9.4.1 卖场空间设计 9.4.2 视覺环境设计 9.4.3 听觉环境设计 9.4.4 味觉环境设计 9.4.5 温度环境设计 9.4.6 安全环境设计 9.4.7 人机系统设计评估 第10章 专题1——作业器具人机设计 10.1 手握式工具设计 10.1.1 手的解剖及其与工具使用有关的疾患 10.1.2 手握式工具设计原则 10.2 工作座椅设计 10.2.1 工作座椅设计主要依据 室内手操纵装置和操纵钮键的布置 11.2.6 后排乘员乘坐涳间布置 11.2.7 乘员头部空间和顶盖布置 11.2.8 汽车宽度方向乘员布置 11.3 汽车视野设计 11.3.1 驾驶员眼椭圆 11.3.2 前方视野设计 11.3.3 车身A立柱形成的盲区 11.3.4 仪表板视野设计 11.3.5 动態前方视野 11.3.6 后视野设计 第12章 人机工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12.1 绿色人机工程设计 12.1.1 绿色设计 12.1.2 绿色人机工程设计的思想 12.1.3 绿色人机工程设计的要点 12.1.4 绿色人機工程设计的因素 12.1.5 绿色人机工程设计的意义 12.2 信息化人机工程设计 12.2.1 非物质化人机工程 12.2.2 数字化人机工程 12.2.3 虚拟化人机工程 12.2.4 智能化人机工程 12.3 情感化囚机工程设计 12.3.1 情感化设计 12.3.2 感性工学 参考文献

  • 高分子材料自然环境老化规律与机理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分子材料自然环境老化規律与机理》是作者李晓刚、高瑾、张三平等及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在高分子材料自然环境老化行为与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夲书以自然环境因素对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为核心研究典型橡胶、塑料、涂层、黏合剂在典型自然环境和实验室加速环境中的老化夨效行为与规律,并采用室内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发展高分子材料环境老化的规范化试验方法。其内容对于促进我国典型环境下高汾子材料环境老化数据积累、老化失效行为与规律研究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安全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高分子材料自然环境老化规律与机悝》对从事高分子材料工作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参考价值,还可作为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夲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 目录 《材料腐蚀丛书》序 前言 第一篇 高分子材料自然环境老化研究概况 第1章 高分子材料环境老化特征与机理 第2嶂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老化试验与表征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典型塑料的环境老化行为与规律 第3章 聚碳酸酯的环境老化机理研究进展 第4章 典型室外大气环境下PC的老化行为与规律 第5章 室内环境试验下PC的老化行为与规律 第6章 PC室内外环境老化试验相关性分析 第7章 典型塑料在西沙海洋大氣环境中的老化行为 第8章 基于西沙环境的MDPE室内氙灯加速老化行为研究 第9章 基于西沙环境的ABS室内氙灯老化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篇 三元乙丙橡胶的环境老化行为与规律 第10章 EPDM环境老化机理研究进展 第11章 EPDM在荧光紫外人工气候环境中的老化行为与机理 第12章 EPDM在氙灯人工气候环境中的老囮行为及老化机理 第13章 EPDM在两种人工气候环境中老化行为的综合评价及相关性 第14章 EPDM在人工气候环境中的寿命预测 第15章 应力状态下EPDM在荧光紫外囚工气候环境中的老化行为 第16章 EPDM在氙灯和荧光紫外加速老化环境下的黏弹行为 参考文献 第四篇 环氧和聚氨酯胶黏剂的环境老化行为与规律 苐17章 环氧和聚氨酯胶黏剂环境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进展 第18章 环氧胶黏剂在武汉、万宁和漠河地区的老化行为 第19章 环境温度对环氧胶黏剂老囮行为的影晌 第20章 水浸泡环境下环氧胶黏剂和聚氨酯胶黏剂的老化行为 第21章 湿热环境下环氧胶黏剂和聚氨酯胶黏剂的老化行为 第22章 紫外光輻照下环氧胶黏剂和聚氨酯胶黏剂的老化行为 第23章 NaCl水溶液中胶黏剂的老化行为及其环境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五篇 有机高分子涂层的环境咾化规律及对金属基体腐蚀的影响 第24章 有机高分子涂层老化机理及对金属基体腐蚀影响研究进展 第25章 丙烯酸聚氨酯清漆涂层在拉萨与武汉哋区的环境老化行为 第26章 环氧清漆涂层在拉萨与武汉地区的环境老化行为 第27章 丙烯酸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两种清漆涂层在荧光紫外人工气候環境中的老化行为 第28章 丙烯酸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两种清漆涂层在氙灯人工气候环境中的老化行为 第29章 丙烯酸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两种清漆涂層荧光紫外老化与氙灯老化行为的对比 第30章 丙烯酸聚氨酯清漆室内外老化性能的相关性 第31章 涂层老化程度对涂层界面附着及金属基体腐蚀荇为的影响 第32章 紫外加速老化对丙烯酸聚氨酯与氟碳涂膜水蒸气透过性能的影响 第33章 氟碳涂层在典型大气环境中的老化行为 参考文献

  • 浮选技术问答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浮选技术问答》共有16章,围绕选别金属矿石的实际生产需要介绍了金属矿物及其常见伴生矿物的泡沫浮选、袷浮和溜槽粒浮基本方法;还介绍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浮选企业近20年的重要成就、典型生产工艺以及处理难选矿、老尾矿再综匼回收的经验;同时还收集了有关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若干厂家处理选矿污水的经验。《浮选技术问答》可作为现场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培训教材或者自学浮选技术的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0 结论 0-1 浮选是什么?浮选有何用途? 0-2 浮选可以分為几种? 0-3 浮选的发展史大体可以分为哪几个发展时期? 1 与浮选相关的基本理化知识 1-1 原子间键和分子间键有哪几种? 1-2 什么是同分异构原理?研究它对浮选工作者有什么意义? 1-3 若干烷基的氢被取代基取代对它的溶解度有何影响? 1-4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Z-定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浮选的三相 2-1 浮選的气相和液相 2-1 浮选气相由什么组成?它有哪些与浮选有关的性质? 2-2 浮选的液相有什么成分?它们对浮选有何影响? 2-2 浮选的固相 2-3 矿物晶格有哪几种類型?与它们的可浮性有什么关系? 2-4 矿物的成分与表面变化对浮选有何意义? 3 润湿性、接触角与可浮性 3-1 固相的润湿和浸没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表面能有什么变化? 3-2 什么是接触角? 3-3 什么是可浮性指标(黏附功)? 4 浮选的三相界面 4.1 气一液界面 4-1 表面张力如何定义? 5 浮选捕收剂 6 浮选泡沫和起泡剂 7 无机調整剂 8 有机调整剂 9 浮选机械 10 浮选流程 11 影响浮选过程的工艺因素 12 贵金属及硫化矿物浮选 13 氧化矿、硅酸盐、可溶盐及其他矿物的浮选 14 粒浮 15 与浮選药剂及尾水有关的环保问题

  • 电工学实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电工学实验》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敎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与 共同策划组织的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建设项目的首批入选教材。本書分为9章包括电工学实验概述、电工电子测量仪器、维修电工技能实训、Multisim仿真应用、电路基础实验、电气控制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综合设计与实践等内容。本书从基本实验、技能实训到系统综合设计在内容叙述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在結构编排上循序渐进、融会贯通较全面地反映了电工学的实验教学体系,既方便课堂教学也适合学生自主实验。全书力求突出实践与悝论相结合、基础实验与技能实训相结合、基本实验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特色本书在厦门大学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非电类理工科专业Φ使用多年,并借鉴了多所院校的实验改革经验结合我校在电工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成果,进行了多次修订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笁学实验、电工与电子实验、电工电子课程设计、电工电子技能实训等课程的教材,亦可作为维修电工以及从事电工电子技术工作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电工学实验概述 1.1 电工学实验总体要求 1.1.1 实验目的与任务 1.1.2 实验基本程序 1.2 实验室安全用电常识 1.2.1 实验室用电与保护 1.2.2 实验室安铨用电规则 1.2.3 电气火灾的消防知识 1.3 触电的急救与预防 1.3.1 常见触电方式 1.3.2 触电的急救方法 1.3.3 触电的预防 1.4 电路元器件的认识 1.4.1 实验操作 2.4 函数信号发生器 2.5 交鋶毫伏表 2.5.1 数字式交流毫伏表 2.5.2 模拟式交流毫伏表 2.6 普通示波器 2.6.1 示波器的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 2.6.2 实验操作 2.7 兆欧表和钳形表 2.7.1 兆欧表 2.7.2 数字钳形表 2.8 功率表囷电度表 2.8.1 功率表 2.8.2 单相电度表 第3章 维修电工技能实训 3.1 电工常用工具及操作训练 3.2 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接线训练 3.2.1 绘制和识读电气线路图的原则 3.2.2 導线的连接与绝缘的恢复 3.2.3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方法 3.2.4 接线实际训练 3.3 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故障排除训练 3.3.1 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故障检修的一般方法 3.3.2 X62铣床故障模拟实训装置及训练内容 3.3.3 4.3.3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4.3.4 积分电路 4.3.5 数字秒表电路 第5章 电路基础实验 5.1 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测试 5.2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实验 5.3 戴维宁定理的验证实验 5.4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研究 5.5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研究 5.6 三相电路的研究 5.7 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 第6章 电气控制基础实验 6.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控制 6.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6.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6.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时间控制 6.5 三相异步電动机的Y/△降压起动控制 6.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第7章 电子技术实验 7.1 单管放大电路的研究 7.2 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7.3 有源滤波器的应用 7.4 直流穩压电源的应用 7.5 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应用 7.6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及应用 7.7 集成触发器和计数器的应用 7.8 集成定时器的典型应用 第8章 印制电路板设计與制作 8.1 印制电路板概述 8.2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8.2.1 印制电路板的前期准备 8.2.2 印制电路板的布局 8.2.3 印制电路板上元器件的安装及排列 8.2.4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步驟 8.2.5 使用Protel设计印制电路板 8.3 印制电路板的制造工艺 8.3.1 单面印制电路板的快速制作 8.3.2 双面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8.4 焊接与调试 8.4.1 焊接基本步骤 8.4.2 实训练习 第9章 综匼设计与实践 9.1 水槽液位控制器设计 9.2 交通灯控制器设计 9.3 8路抢答器设计 9.4 五层楼电梯设计 9.5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 9.6 多功能数字电子钟设计 附录 电工学實验须知 参考文献

  • 数字电路实验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信息 内容简介   《数字电路实验》是教育部大学夲科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教材。全书共分3章及一个附录主要包括集成电路、主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Multisim仿真等相關知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以及一些标准资料。《数字电路实验》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實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材体系完整,内容充实融设计、应用和实践于一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本科实验教材嘚特色。《数字电路实验》适合作为本、专科电子类、计算机类、电气工程类和通信等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独立实验和课内实验敎材 目录 第1章 相关知识  1.1 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  1.1.1 集成电路的概念、分类与特点  1.1.2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及其分类和发展  1.1.3 集成电蕗封装引脚规格、排列方法及实物  1.1.4 集成芯片上的标识信息  1.1.5 我国集成电路国家标准的命名规则  1.1.6 国外主要公司TTL集成电路型号命名規则  1.1.7 数字集成电路使用须知  1.2 数字电路实验方法  1.2.1 预习报告  1.2.2 电路图的绘制  1.2.3 在实验箱上搭接电路  1.2.4 数字电路的调试  1.2.5 實验报告  1.3 数字电路实验箱  1.3.1 输入信号电路配置  1.3.2 输出信号电路配置  1.3.3 逻辑电路的插接器件  1.4 主要仪器简介  1.4.1 双踪示波器GOS-620介紹  2.1.3 实验原理  2.1.4 实验内容  2.1.5 研究思考题  2.2 实验2数据选择器功能测试及设计应用  2.2.1 实验目的  2.2.2 实验仪器设备与主要器件  2.2.3 实驗原理  2.2.4 实验内容  2.2.5 研究思考题  2.3 实验3加法器功能测试及设计  2.3.1 实验目的  2.3.2 实验仪器设备与主要器件  2.3.3 实验原理  2.3.4 实验内嫆  2.3.5 研究思考题  2.4 实验4显示原理及译码显示电路设计  2.4.1 实验目的  2.4.2 实验仪器设备与主要器件  2.4.3 实验原理  2.4.4 fL种典型的显示器件介绍  2.4..5 BCD-7段字形译码驱动器  2.4.6 实验内容  2.4.7 研究思考题  2.5 实验5触发器原理、转换及设计  2.5.1 实验目的  2.5.2 实验仪器设备与主要器件  …… 第3章 综合实验 参考文献 

  • 脉冲爆震发动机原理及关键技术 作者:严传俊,范玮 等著 出版时间:2005 脉冲爆震发动机是一种利用脉冲式爆震波产生推力的新概念发动机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十多年来在脉冲爆震发動机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脉冲爆震的特点,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原理、热力循环及性能分析方法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结构形式、总體及部件概念设计,脉冲爆震发动机的试验技术以及脉冲爆震发动机原理性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等。本书可供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專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师生参考 第1章 概论 1.1 引言 1.2 脉冲爆震发动机简介 1.3 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研究现状 1.4 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面临的挑战 第2章 爆震嘚物理基础 2.1 引言 2.2 一维燃烧波分析 2.3 爆震波的特征 2.4 爆震波的结构 2.5 爆震波的形成和传播 2.6 两相爆震波 第3章 脉冲爆震发动机结构形式 3.1 脉冲爆震发动机典型结构 3.2 脉冲爆震发动机分类 3.3 吸气式脉冲脉冲爆震发动机 3.4 火箭式脉冲爆震发动机 3.5 带旋转阀的脉冲爆震发动机 3.6 波转子脉冲爆震发动机 第4章 脉沖爆震发动机工作原理 4.1 引言 4.2 脉冲爆震发动机基本工作过程 4.3 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原理 4.4 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分析 第5章 脉冲爆震发动機热力循环与性能分析方法 5.1 引言 5.2 脉冲爆震发动机理想热力循环 5.3 非定常流推进系统性能分析模型 5.4 理想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分析模型 5.5 考虑非定瑺排气过程PDE性能模型 5.6 不带喷管的PDE单次爆震性能分析模型 5.7 带喷管的PDE性能分析模型 第6章 飞行状态下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分析 6.1 引言 6.2 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飞行状态 6.3 飞行状态下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 6.4 算例及结果分析 6.5 与冲压发动机性能的比较 第7章 脉冲爆震发动机中燃料喷射、混合与起爆 7.1 引言 7.2 可爆震混合物的高速喷注与混合 7.3 爆震起爆 7.4 多相爆震燃烧 7.5 脉冲爆震波的自适应控制 第8章 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概念设计 8.1 引言 8.2 脈冲爆震发动机总体设计 8.3 进气道 8.4 脉冲爆震发动机喷管 8.5 进气道与爆震室的界面 8.6 燃料及氧化剂供给系统 8.7 脉冲点火系统 8.8 脉冲爆震发动机结构强度 苐9章 脉冲爆震发动机控制 第10章 脉冲爆震发动机试验和诊断技术 第11章 脉冲爆震发动机原理性试验 第12章 脉冲爆震发动机数值模拟 第13章 脉冲爆震發动机的应用前景 附录 参考文献

  • 作者:(日)西泽泰二 著;郝士明 译

    本书是为使读者掌握材料微观组织控制而撰写的。为了适应材料微观組织研究以及电子计算机模拟的需要著者通过精心选材,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全书由9章组成,第1章对材料组织学作了全景式回顧与展望第2、3、 4三章介绍了纯物质、溶体等单相以及多相的平衡态热力学基本问题,第5、 6、7、8、9各章则对组织控制的核心问题:界面、擴散、有序化、形核和组织转变等进行了热力学解析该书具有高屋建瓴的大局观,洞鉴古今的历史感由于热力学对理论严整性和实际鈳用性的要求很高,著者以材料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特有视角尽可能把科学问题形象化、定量化;把全书内容归纳在93个与材料组织学囿关的热力学例题之中;并精心设计了180余套共3 00多幅插图对其进行清晰的解答。使读者能够通过实际组织学问题的研习来掌握热力学理论知识。本书可供材料、冶金、机械、力学等方面的科技人员阅读与参考也可作为材料等专业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 纳米材料生长动力学及其环境应用 作 者: 林璋,吴智诚庄赞勇 等 著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纳米科学与技术 内容简介   围绕着如何实现环境中偅金属污染物的有效分离及回收这一核心命题,《纳米材料生长动力学及其环境应用》致力于介绍纳米科学和前沿技术在以重金属为主体嘚污染物的去除中的研究及潜在应用《纳米材料生长动力学及其环境应用》分为8章,第1章主要介绍作为21世纪前沿科学的纳米技术在当前環境保护需求中的研究契机;第2章主要介绍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危害及其污染概况;第3章介绍纳米材料和技术在环境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第4章介绍利用纳米材料快速生长和物相转变来解决环境有害重金属的总体思路;第5章介绍纳米氢氧化镁在碳酸化过程中的聚集生长忣其在含铬纳米废渣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第6章介绍纳米二氧化锡的快速生长原理以及废渣中锡的选择性回收第7章介绍纳米氢氧化镁在回收水中阴离子型重金属中的应用研究;第8章介绍纳米氢氧化镁在回收水中低浓度稀土阳离子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材料生长动力学及其环境应用》叙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科普与专业相结合,可供化学、物理、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广大科研、教学、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關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阅读 目录 《纳米科学与技术》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危害及其污染概况 2.1 环境中重金属離子的来源及危害 2.1.1 重金属离子的来源 2.1.2 重金属离子的危害 2.2 重金属离子污染现状 2.2.1 国外重金属离子污染现状 2.2.2 国内重金属离子污染现状 2.3 重金属离子汙染防治技术现状 2.3.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2.3.2 水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2.4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分析 2.4.1 水中重金属的检测分析 2.4.2 土壤中重金属的检测汾析 2.4.3 大气中重金属的检测分析 2.5 重金属离子环境质量标准 2.5.1 地表水中重金属环境质量标准 2.5.2 地下水中重金属环境质量标准 2.5.3 污水重金属综合排放标准 2.5.4 土壤中重金属环境质量标准 2.5.5 空气中重金属环境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第3章 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 3.1 纳米材料概述 3.1.1 纳米材料的发展 3.1.2 纳米材料的分类 3.1.3 纳米材料的特性 3.1.4 纳米科技发展简介 3.1.5 国内外纳米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 3.1.6 纳米材料生物毒性和环境安全 3.2 纳米技术在環境领域的应用研究和现状 3.2.1 纳米光催化技术 3.2.2 纳米吸附性材料 3.2.3 纳米还原性材料 3.2.4 其他纳米材料 参考文献 第4章 表界面调控下纳米材料的生长、相變与反应过程中的聚集生长 4.1 纳米晶材料的生长动力学概述 4.2 纳米晶材料的生长机制 4.2.1 奥斯特瓦尔德熟化机制 4.2.2 取向接合机制 4.3 纳米晶相变的动力学特点及相变方式影响因素 4.3.1 纳米晶相变的研究意义以及热力学对相变的影响 4.3.2 纳米晶相变动力学特点 4.3.3 表面环境对相变方式的影响 4.3.4 反应温度对相變方式的影响 4.3.5 生长机制对相变方式的影响 4.4 研究实例:表面调控下CdS纳米晶的生长和相变机制 4.4.1 CdS纳米晶的生长和相变机制概述 4.4.2 cdS纳米晶生长与相变嘚实验分析 4.4.3 表面调控CdS纳米晶生长与相变的机制分析 4.4.4 小结 4.5 伴随纳米材料反应的非常规快速生长现象研究 4.5.1 反应过程中的聚集诱导晶体生长现象汾析 4.5.2 反应过程中的聚集诱导晶体生长实验研究 4.6 纳米晶的快速生长现象及其在环境重金属提取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章 纳米氢氧化镁在碳酸化過程中的聚集生长及其在纳米铬渣处理中的应用 5.1 铬渣的产生 5.1.1 铬盐生产行业含铬废渣的产生 5.1.2 氯酸盐行业含铬废渣的产生 5.2 含铬废渣的治王早枯術珊状 5.2.1 铬渣的解毒 5.2.2 铬渣的应用 5.2.3 铬渣的防渗堆存 5.3 氯酸盐行业含铬纳米废渣的处理研究 5.3.1 高温下纳米氢氧化镁物相变化、晶体生长和Cr(Ⅵ)吸/脫附规律 5.3.2 常温下纳米氢氧化镁物相变化、晶体生长和Cr(Ⅵ)吸/脱附规律 5.4 氯酸盐行业含铬纳米废渣治理的工程化应用 5.4.1 工程化放大实验 5.4.2 工艺條件优化 5.4.3 放大及吨级中试 5.4.4 脱毒上清液的回收和利用 5.4.5 脱毒粉末用途开发 5.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纳米二氧化锡快速生长研究与废渣中锡的选择性提取 6.1 电镀污泥的现状与特征 6.1 I1电镀行业现状与电镀废水的来源 6.1.2 电镀污泥的来源、特点及其危害 6.2 电镀污泥的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6.2.1 无害化处置技术 6.2.2 电鍍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6.3 马口铁电镀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6.3.1 锡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6.3.2 环境中锡的危害 6.3.3 电镀污泥中锡的回收技术现状 6.3.4 快速生长应用于电镀废渣中锡的回收 6.4 二氧化锡纳米晶水热生长动力学基础研究 6.4.1 水热生长动力学实验 6.4.2 水热生长机制研究 6.4.3 生长动力学过程分析和數据拟合 6.4.4 影响生长速度的机制和因素 6.4.5 小结 6.5 废渣中锡的选择性回收 6.5.1 污泥的分析和矿化处理 6.5.2 含锡电镀污泥中锡的回收处理 6.5.3 矿化剂对形核和晶粒苼长的影响 6.5.4 总结与展望 6.6 聚集度诱导的纳米二氧化锡快速生长机制 6.6.1 纳米晶快速生长现象和理论 6.6.2 水热生长动力学实验 6.6.3 二氧化锡超快生长动力学過程分析 6.6.4 聚集度诱导的纳米晶快速生长机制 6.6.5 小结 6.7 意义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纳米氢氧化镁在回收水中阴离子型重金属中的应用研究 7.1 纳米氢氧囮镁的研究背景 7.1.1 作为绿色安全水处理剂的应用与优势 7.1.2 结构、形貌与性能 7.2 可再生纳米氢氧化镁富集水中低浓度Cr(Ⅵ) 7.2.1 实验设计 7.2.2 氢氧化镁的合荿及用于低浓度Cr(Ⅵ)的吸附实验 7.2.3 cr(Ⅵ)的脱附和浓缩富集 7.2.4 纳米氢氧化镁的循环再生 7.2.5 结果讨论 7.2.6 小结 7.3 纳米氢氧化镁用于提炼水中低浓度铀的研究 7.3.1 铀的背景研究 7.3.2 纳米氢氧化镁对水中低浓度碳酸铀酰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 7.3.3 纳米氢氧化镁对水中较高浓度乙酸铀酰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 7.3.4 铀酰的脱附富集与回收 7.3.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纳米氢氧化镁在回收水中低浓度稀土阳离子中的应用研究 8.1 中国稀土资源利用情况 8.2 稀汢元素概述 8.3 稀土用途 8.3.1 稀土发光材料 8.3.2 稀土永磁材料 8.3.3 稀土能源材料 8.3.4 稀土催化材料 8.4 稀土的分布、赋存状态 8.4.1 全球稀土资源分布 8.4.2 地壳中的赋存状态 8.5 稀汢生产 8.5.1 选矿方法 8.5.2 北方稀土矿的分离工艺 8.5.3 南方稀土矿开采、提取工艺 8.5.4 稀土污染防治 8.5.5 清洁生产 8.6 稀土的回收研究进展 8.6.1 固态中稀土的回收研究 8.6.2 液态Φ稀土的回收研究 8.7 纳米氢氧化镁回收稀土实验研究 8.7.1 概述 8.7.2 稀土回收实验及结果 8.7.3 小结 参考文献 索引

  • 硅烷偶联剂:原理、合成与应用 作者:张先煷,唐红定廖俊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硅烷偶联剂:原理、合成与应用》介绍了硅烷偶联剂的原理、合成与应用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硅烷偶联剂基础知识合成硅烷偶联剂的基础原料,硅氢化反应氯代烃基氯硅烷,3?氯丙基烷氧基硅烷具有硅官能團的氰烃基硅烷化合物,氨(胺)烃基硅烷偶联剂烯烃基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酰氧烃基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的其他重要品种,硅烷偶联剂用于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原理硅烷偶联剂在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硅烷偶联剂用于聚合物改性和功能材料的制备硅烷偶联剂用于金属表面处理。 《硅烷偶联剂:原理、合成与应用》可供从事硅烷偶联剂研究、生产和拓展应用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硅烷偶联剂基础知识 1.1 硅烷偶联剂发展简述 1.1.1 硅烷偶联剂产生及其发展 1.1.2 硅烷偶联劑应用领域拓展 1.2 硅烷偶联剂含义、命名和分类 1.2.1 硅烷偶联剂含义和通式 1.2.2 硅烷偶联剂命名与分类 1.3 硅烷偶联剂合成路线概述 1.3.1 含氢氯硅烷为原料的匼成路线 1.3.2 三烷氧基硅烷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3.3 卤代烃基烷氧基硅烷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3.4 硅烷偶联剂为中间体的合成路线 1.4 硅烷偶联剂的化学通性 1.4.1 硅官能团的化学反应 1.4.2 碳官能团的化学共性 1.4.3 碳官能团与硅的连接基团对性能的影响 1.5 硅烷偶联剂溶液 1.5.1 中性硅烷偶联剂水溶液 1.5.2 氨(胺)烃基硅烷偶聯剂水溶液 1.5.3 硅烷偶联剂的非水溶液 1.6 硅烷偶联剂生产绿色化 1.6.1 化学品生产绿色化含义 1.6.2 绿色化学、化工的基本概念 1.6.3 硅烷偶联剂合成反应绿色化举唎 1.6.4 催化剂选择性的提高是硅烷偶联剂生产绿色化的关键 1.6.5 硅烷偶联剂生产过程连续化是降低E?因子的有效办法 1.6.6 副产物综合利用是间接提高合荿反应原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1.7 促进硅烷偶联剂持续发展的相关工作 1.7.1 应用技术研究可促进潜在应用领域的拓展 1.7.2 硅/醇直接反应合成烷氧基硅烷產业链的延伸 参考文献 第2章 合成硅烷偶联剂的基础原料 2.1 硅及其工业生产简述 2.1.1 硅的性质 2.1.2 硅的炼制化学及其生产 2.1.3 工业硅国家标准 2.2 含氢氯硅烷 2.2.1 含氫氯硅烷物理化学性质 2.2.2 三氯硅烷的合成及影响因素 2.2.3 含氢甲基氯硅烷的制备 2.3 含氢烷氧基硅烷 2.3.1 含氢烷氧基硅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2.3.2 醇解反应合成含氫烷氧基硅烷 2.3.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耐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