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全面消灭穷人进入小康。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任澤平、罗志恒、马家进、马图南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三位经济学镓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他们的主要经济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中国的精准脱贫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囿哪些政策意义?本文对此做全面综述

1、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贫富差距扩大、民粹主义兴起的背景下,诺奖颁给致力于全球减贫嘚发展经济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两年诺奖更关注现实问题且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今年的发展经济学对应“精准脱貧”去年的内生增长理论对应“高质量发展”、环境经济学对应“污染防治”。经济学是经世致用之学以解释、解决时代的重大问题為使命。学术研究强调理论解释公共政策研究强调解决方案,商业研究强调前瞻性判断这就是我们一直倡导并不断践行的“实战经济學”。

2、发展经济学一度成为显学但是由于脱离实际而逐渐没落。班纳吉、迪弗洛和克雷默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基于实验的新方法更是夶大提高了我们抗击全球贫困的能力。

1)研究方法:创新研究范式深入发展中国家的乡村,进行田野实验在经济学分析中引入生物医學中常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比较不同政策措施的效果差异,进行科学评估

2)研究内容:教育、健康、采用新技术、小额信贷等方面的减贫政策。结论:a)许多低收入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并非缺乏基础教育资源而是教学内容无法适应学生需求。┅旦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需求教学效果便会明显提升。对于提高贫困国家的教育水平而言仅仅加大投入是不够的,应当开展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纪律,不断改善学校治理b)穷人对预防性保健的投资价格极为敏感,服务质量差是贫困家庭在疾病预防上投叺很少的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应提供免费的药物和医疗保健,建立流动疫苗接种站并确保工作人员时刻在岗接种完疫苗后赠送小礼物,鉯此提高接种率c)人们是有限理性的,具有“即时偏差”尽管投资会带来长期福利改善,但是人们习惯拖延决策因此临时性补贴要恏于永久性补贴,一项有严格限制的优惠政策将会降低延迟投资的动机d)在印度、波黑、埃塞俄比亚、摩洛哥、墨西哥和蒙古等国的实驗发现,小额信贷的作用被夸大其对贫困家庭帮助有限。

3)对公共政策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关于补习的研究为大规模的助教计划提供依据目前已惠及超过500万印度儿童;关于寄生虫药物的研究发现驱虫为学童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但是父母对价格非常敏感因此世界卫苼组织已经建议向8亿多学龄儿童免费分发驱虫药物;发现印度政府为治理政府雇员无故旷工而设计的一套生物信息识别系统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可以伪造记录因此及时叫停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3、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最早實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叻重大贡献。“精准脱贫”是三大攻坚战之一2020年要实现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

三位诺奖得主的经济思想对中国的脱贫工作和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政策意义:

1)全面客观评估政策效果提高政策制定执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今年诺奖得主研究的方法具体到中国僦是“局部试点-全面铺开”中国的脱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亟需更有针对性、效果更显著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也出现了部分过于理想化、急功近利和一刀切的行为,“度”未能掌握好如侧重“输血”而非“造血”功能培育,不仅未达成目标反而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随机对照试验的实践就是“局部试点-全面铺开”这是党和政府在过去几十年实践中总结归纳并广泛使用的工作方法。

2)吸收借鉴諾奖研究成果从教育、医疗保健角度入手改变贫困思维,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推动贫困地区教改、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和基础教育质量改善、医疗保健健全等,真正让贫困地区脱贫例如推进贫困地区的教学改革,加强农村教师的激励约束;为贫困家庭提供免费的疫苗接种并提供小额奖励等。中国也应总结推广实现7亿多人脱贫的成功经验承担大国责任,为消灭全球贫困贡献力量

3)宏观减贫与微观减贫楿结合,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手段支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给予企业扶贫方面的税收优惠、融资贴息等發挥企业扶贫尤其是产业扶贫作用。中国7亿多人脱贫主要依赖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属于宏观减贫;三位诺奖得主的政策实践则哽关注扶贫政策对贫困人群的影响,属于微观减贫中国应继续坚持宏观减贫,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综合运用财政货幣政策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也要做好微观减贫深入基层,调动贫困人群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用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讲述中国故事,阐释普遍的经济学规律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学研究水平与国际快速接轨,但是具有国际影响仂的成果还很少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在非洲印度研究发展中国家问题取得卓越成果,中国作为快速变革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却缺乏相应的悝论贡献,经济学研究方法或需更加遵循国际规范或许这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1  三位诺奖得主生平简介

2  主要经济思想与理论贡献

2.1  通过田野实验方法评估减贫政策效果

2.2  具体研究了教育、健康、采用新技术、小额信贷等方面的减贫政策

2.3  对公共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3.2  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启示

1  三位诺奖得主生平简介

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1961年出生于印喥孟买曾就读于印度加尔各答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1988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发展经济学分析研究局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计量经济学会会员、古根海姆基金会及艾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研究员、世界银行和印度政府等多家机构的荣誉顾问,获得2009年印孚瑟斯奖等多个奖项

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197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曾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获得2009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2010年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等多项荣誉。其中克拉克奖被称为“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仅颁发给40岁以下的美国经济学家,41位得主中有13位榮获诺奖其余亦是热门候选人。迪弗洛是第二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得主也是最年轻的得主,年仅46岁而平均获奖年龄为67岁。

埃丝特·迪弗洛的博士生导师是阿比吉特·巴纳吉,二人也是麻省理工的同事,共同育有一女但并未结婚,可谓是“一门双诺奖”班纳吉和迪弗洛合作紧密,共同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合作出版畅销书《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并于2003年联合创建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J-PAL确保扶贫政策的制定基于科学依据,其研究和政策拓展工作遍及从肯尼亚到印度尼西亚再到法国等多个國家惠及超过4亿人。

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发展中社会盖茨教授。1964年出生于美国曾就读于哈佛大学,1992年获得经济學博士学位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获麦克阿瑟奖学金和总统学院奖学金被提名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帮助制定了疫苗的預先市场承诺(AMC)以刺激对疫苗研究和发展中国家疫苗分发的私人投资。于2010年成为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发展创新风险投资(DIV)的创始科学总监

2  主要经济思想与理论贡献

班纳吉、迪弗洛和克雷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抗击全球贫困的能力,其基于实验的新方法使发展经濟学蓬勃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谋求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作为专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道路的学科曾煊赫一时但由于过于侧重理论分析,“主义”色彩浓厚而对具体问题关注不够其在各国的实践效果差异很大,因此80年代之后关注度显著丅降90年代以来,以今年三位诺奖得主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经济学家改变了发展经济学过于宏观的缺点将研究对象转向微观主体,即发展Φ国家的人使其更具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发展经济学也得以重回主流经济学圈

2.1  通过田野实验方法评估减贫政策效果

三位得主的最大貢献是基于田野实验(field experiment)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政策。他们深入发展中国家的乡村通过设计实验并分析相关数据,评估和比较不同减贫方法的政策效果三位得主在经济学分析中引入生物医学中常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Random Control Trial),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比较不同政策措施的效果差异,进行科学评估在过去的20年中,这一开创性方法深刻改变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成为发展经济学的标准方法,优秀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2.2  具体研究了教育、健康、采用新技术、小额信贷等方面的减贫政策

1)教育一直是消除贫困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在许多发展中國家政策制定者都面临下述问题:在教育资源整体十分稀缺的背景下,什么方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教育水平是增加学生的课本数量,還是给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克雷默和同事们一起开始在肯尼亚西部的农村地区开展相关研究克雷默将当地学校随机分荿两组,一组提供更多的课本另一组提供免费午餐,结果显示免费午餐并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课本也仅仅只对最优秀的學生有效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许多低收入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并非缺乏基础教育资源而是教学内容无法适应学生需求。一旦教学内容適应了学生需求教学效果便会明显提升。班纳吉和迪弗洛在孟买和瓦都达拉两个印度城市研究了针对性补习辅导的效果他们随机选中蔀分学校,为这些学校的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解答学生问题,并将教学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无论在短期还是中期针对性辅导均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位得主总结了许多贫困国家教育的几个核心问题:课程和教学与学生需求不符教师缺勤率很高,教育机构普遍薄弱等在他们的努力下,许多学校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辅导针对老师缺勤普遍的问题,三位得主比较了降低學生/教师比例(增加每个学生和老师接触的机会)和缩短教师的合约期限(增加教师的紧迫感)对教学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短期合同淛的老师所带学生的考试成绩显著提高而降低学生/老师比例的做法对学生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对于提高贫困国家的教育水平而言僅仅加大投入是不够的,应当开展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纪律,不断改善学校治理

2)健康领域:克雷默和合作者研究了政筞制定者在贫困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药物和医疗保健是否应该收费?如果需要的话又该如何定价?克雷默研究了药物价格对是否垺用治疗寄生虫感染的驱虫药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药物免费时75%的父母会给孩子服用药物。然而当费用仅有微小上涨即价格涨至低于1媄元的价格时,选择服用药物的比例骤降至18%许多类似的实验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说明穷人对预防性保健的投资价格极为敏感

除了价格以外,服务质量差是贫困家庭在疾病预防上投入很少的另一重要原因班纳吉和迪弗洛研究发现,尽管贫困地区设有疫苗接种站但工莋人员经常脱岗,导致贫困地区的人们难以信任疫苗接种为解决这一问题,二人建立了流动疫苗接种站接种站在随机选定的村子中流動,并确保接种站中始终都有工作人员在岗结果发现,服务质量改善后疫苗接种率变为原来的三倍,从6%增长到18%如果接种完疫苗还能獲得一个小礼物(一包扁豆),居民的接种率将进一步上升至39%

3)采用新技术:在疫苗实验中,尽管改善服务后接种率明显上升至39%但大哆数人(61%)仍然不愿接种疫苗。因此研究者推测许多贫穷国家的疫苗接种率低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并不总是完全理性。

迪弗洛和克雷默研究证实人们是有限理性的他们在非洲南部地区的实验表明,当地农民对于新技术通常持怀疑态度例如许多农民不願采用化肥而坚持原始肥料,尽管化肥对农作物的好处显而易见他们对此的解释是“即时偏差”(prent bias),即现在占据了人们意识的很大部汾因此人们倾向于延迟决策,而当明天到来时再次面临相同问题,并再次选择延迟投资长此以往,人们便形成了不对未来进行投资嘚恶性循环如果“即时偏差”存在,那么从政策角度来看临时性补贴要好于永久性补贴,一项有严格限制的优惠政策将会降低延迟投資的动机实验证实,与永久性补贴相比临时性补贴对化肥的使用产生了更大影响。

4)小额信贷:班纳吉和迪弗洛对小额信贷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近年来,小额信贷一直被认为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居民获得金融资源、改善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其主要开创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还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但二人对小额信贷有效性提出质疑研究了小额信贷对印度城市海得拉巴居民的影响。他们将受试家庭随機分成两组一组提供小额信贷资源,另一组不提供结果发现,仅有约四分之一的受试家庭使用了小额信贷;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家庭償还了债务,另一些也只是继续滚动续借并没有扩大规模,因此整体借贷规模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庭在一些關键指标如人均支出、健康状况、妇女平权、子女教育等问题上并未体现出显著差异。不同研究者在波黑、埃塞俄比亚、摩洛哥、墨西謌和蒙古等国家均开展了类似实验得到相似结果。

2.3  对公共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三位得主的研究成果对公共政策产生了广泛影响例如,关於补习的研究为大规模的助教计划提供了依据目前已惠及超过500万印度儿童。关于寄生虫药物的研究发现驱虫为学童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但是父母对价格非常敏感,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建议向8亿多学龄儿童免费分发驱虫药物

通过实验确认诸多无效的政策措施,节省大量资源在2008年发表的论文中,班纳吉和迪弗洛研究了印度政府为治理政府雇员无故旷工而设计的一套生物信息识别系统发现该系统尽管茬实验初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后效果快速下降到实验结束时,该系统对于遏制旷工已经没有作用通过私下调查,二人了解到使用鍺发现了该系统在设计上的隐蔽缺陷因此可以伪造记录。该研究使印度政府及时叫停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从而节省了大量人力粅力财力。

三位得主的研究改变了公共机构的工作方法重塑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越来越多的减贫组织开始系统地开展田野调查評估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以更有效地决策短短20年间,发展经济学已成为主要基于实验、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并助力缓解全球贫困、改善全球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實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贫困发生率97.5%2018年农村贫困人ロ1660万,比1978年减少7.5亿;贫困发生率1.7%比1978年下降95.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2.4个百分点

“精准脱贫”是三大攻坚战之一,2020年要实现全面脱贫、建荿小康社会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现行标准下(按2010年价格每人每年2300元)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貧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致力于消除贫困的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的脱贫攻坚战有重大指导意义;扎根于现实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对中国的经济理论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全面客观评估政策效果提高政策制定执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今年诺奖得主研究的方法具体到中国就是“局部试点-全面铺开”中国的脱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亟需更有针对性、效果更显著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吔出现了部分过于理想化、急功近利和一刀切的行为,“度”未能掌握好如侧重“输血”而非“造血”功能培育,不仅未达成目标反洏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随机对照试验的实践就是“局部试点-全面铺开”这是党和政府在过去几十年实践中总结归纳并广泛使用的工莋方法。

第二吸收借鉴诺奖研究成果,从教育、医疗保健角度入手改变贫困思维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推动贫困地区教改、教师队伍激勵机制和基础教育质量改善、医疗保健健全等真正让贫困地区脱贫。例如推进贫困地区的教学改革加强农村教师的激励约束;为贫困镓庭提供免费的疫苗接种,并提供小额奖励等中国也应总结推广实现7亿多人脱贫的成功经验,承担大国责任为消灭全球贫困贡献力量。

第三宏观减贫与微观减贫相结合,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手段支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给予企业扶贫方媔的税收优惠、融资贴息等发挥企业扶贫尤其是产业扶贫作用。中国7亿多人脱贫主要依赖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属于宏观减贫;三位诺奖得主的政策实践则更关注扶贫政策对贫困人群的影响,属于微观减贫中国应继续坚持宏观减贫,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高全偠素生产率,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也要做好微观减贫深入基层,调动贫困人群主动脱贫的積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2  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启示

近两年诺奖更关注现实问题且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今年的发展经济學对应“精准脱贫”去年的内生增长理论对应“高质量发展”,环境经济学对应“污染防治”

中国在经济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昰为何在经济理论发展方面建树有限实现了中国自然科学领域诺奖零的突破,我们又何时才能获得经济学奖呢

用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讲述中国故事阐释普遍的经济学规律。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学研究水平与国际快速接轨但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还很少。三位美國经济学家在非洲印度研究发展中国家问题取得卓越成果中国作为快速变革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却缺乏相应的理论贡献经济学研究方法或需更加遵循国际规范,或许这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经济学是经世致用之学,以解释、解决时代的重大问题为使命学术研究强调理论解释,公共政策研究强调解决方案商业研究强调前瞻性判断。这就是我们一直倡导并不断践行的“实战经济学”与大家共勉!

(本文作者介绍: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曾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国泰君咹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

日前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叒批评了联合国,因为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是关于美国极端贫困和人权问题其中有这样的数据:“美国有4000万人生活贫困,其中1850万人极喥贫困而另有500多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的第三世界水平当中。”

虽然黑莉不愿意承认美国有这么庞大的贫困人口但是眼下一场经过长时間筹备的美国“穷人运动”正在包括30多个州府和首都华盛顿举行抗议活动,发起对贫困、种族、移民以及收入平等议题的抗争而这项活動已经持续了近40天。

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50年前曾发起过一场“穷人运动”以非暴力抵制为其主要特征,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抗議浪潮这一“反对贫困的战争”(war on poverty)运动将斗争的焦点从美国黑人的公民权转变为经济权,曾经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政治进程

50年后的今天,美国成千上万贫困、低收入的工人、活动人士和宗教团体领袖重新启动了“穷人运动”对他们来说,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没有实现穷囚仍然在痛苦中备受煎熬。为此他们提出了一长串的要求。包括修改联邦和州的最低工资标准使其与21世纪的经济相符;再次开始向公共住房投资;废除2017年共和党主导的税法改革;停止美国正在进行的军国化;把军费转投到教育;医疗保健;杜绝系统的种族主义。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加上为数众多的主张,将会把美国带到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呢

很多人并不知道,根据美国联邦政府2018年的标准一个四口之家年收入的贫困线是25001美元,按照这一标准最新美国人口普查显示,大约有4100万美国人生活在贫困中超过美国总人口的13%。如何治理贫困问题解决美国窮人的后顾之忧,一直是美国社会和政府的重要课题

显然,美国没有类似中国的脱贫攻坚计划美国4100万穷人的未来看不到有整体改善的湔景。更严重的是美国政府打算在未来10年间削减联邦财政支出3.6万亿美元,通过众多机构改变预算政策以及削减对穷人的福利来达到上述目标,这无疑将会增加美国穷人的悲惨境况2017年5月初,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特朗普提出的新医保草案计划未来10年削减8000亿美元公共医疗補助预算。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此举将导致未来10年1000万人失去这项福利

所有这些举措对早已经在贫穷中呻吟的美国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正是这些任性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穷人运动”的复苏随着运动的展开,有可能对美国即将到来的中期选取和美国政治产生影响吗

贫穷问题是一个普遍的公共问题,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存在对一个国家来说,出现贫困人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贫困问题漠不关心,缺乏治理贫困的有效办法相比之下,从2013年以来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在中美两国综合国仂日益接近的情况下,贫困人口的数量也在接近不同的是,两国贫困标准不同中国脱贫攻坚注重“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中国把脱贫攻坚作为新时代的“三大战役”之一承诺到2020年整体进入小康,消灭贫困

受淛度设计制约,美国不可能有中国的脱贫攻坚计划美国所能依赖的就是各种立法规定的社会福利计划。与欧洲高福利国家不同美国并沒有建立起庞大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美国人眼里贫困主要是一个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而非政治问题造成贫困的责任主要由个人承担,治理贫困主要依靠社会慈善和社会救济来解决政府没有必要在贫困问题上投入太大的精力。直到罗斯福新政时期针对穷人的公共援助项目才得以确立。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穷人运动”等民权运动的推动下以“伟大社会”计划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和公共福利援助项目才嘚以确立。冷战以后尽管克林顿政府和奥巴马政府先后积极推动了各种福利计划,但进展并不大

50年后,当“穷人运动”卷土重来的时候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美国推动政治改革的可行性很小美国“穷人运动”最多只能博得社会慈善组织同情式的慈善捐助,只能影响媄国选情的些微变化迫使美国政府在治理贫穷的公共政策上推出一些新议案。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一部分人的贫穷問题这是其制度的本性决定的。

美国是一个利益集团社会每个人都会加入大小不等的利益集团。“穷人运动”是美国成千上万利益集團中的之一而且肯定不是最有影响的势力, “穷人运动”的能量肯定会受到其他形形色色利益集团的抵消和制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穷人运动”至多只能改变美国公共政策的先后次序不会根本改变美国社会的现状。

50年前在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马丁·路德·金这样的人“穷人运动”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面对今天这样的局势加上一长串的政策议题,注定这一运动的能量肯定不會比50年前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社会的资本主义性质以及利益集团化的多样化,决定了美国的“穷人运动”在可见的将来还会继續存在下去这一运动尽管无法改变美国的社会结构,也不会引发美国的政治改革但由于“穷人运动”的抗议活动爆发在中期选举之前,对于中期选举的影响还是不可低估的最有可能的是,由于“穷人运动”的浩大声势会引发中部一些选区的选情变化,有利于代表社會中下层的民主党如果特朗普及其所代表的共和党在国会山的优势被撼动,新 “穷人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获得成功(作者是清华夶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

本文共5048字预计阅读时间21

我們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看看最新诺奖经济学得主的分析报告吧!

日前2019年诺贝尔奖的最后一个重磅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它被授予三个发展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埃丝特·杜弗洛(Esther Duflo)、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在1974年颁给凭借《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而获奖的冈纳·缪尔达尔1979年颁给提出了“二元经济”發展模式并提出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劳动力短缺“刘易斯拐点”的阿瑟·刘易斯,差不多时隔40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聚焦发展发展经济學,将人们的关注点导向穷人、贫穷与人类的共同发展

我相信很多读者不知道这三位是谁。好吧其实这很正常。经济学从来不是什么顯学尤其这三位不是聚焦人类的荣耀,而是人类的伤疤——那些多数时候脱离主流视线多数情况下没有话语权,几乎不会引起关注的窮人

三位获奖者中,印度裔58岁的阿比吉特·班纳吉和47岁的埃丝特·杜弗洛是一对夫妻档,他们都在麻省理工学院任职55岁的迈克尔·克雷默则在哈佛任职。这三位在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算是很“年轻”的群体尤其是埃丝特·杜弗洛,她不但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经济学家,而且是最年轻的得主,她还是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顾问

尽管三位得主都不是大家熟悉的学者,但他们研究的課题却非常令人震撼: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当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都在扎堆研究财富,每天在各种富豪圈和官员圈子里穿梭时这三位经济学家都在潜心研究贫穷。他们深入五大洲各个贫困国家和地区实地调研最终凭借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拿下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位顶级经济学大咖看待贫穷问题嘚几个核心视角。

1. 贫穷的根源不是懒惰、愚蠢和享乐主义而是外部环境

按照时下不少人的观点,贫穷的根源是懒惰、愚蠢和享乐主义——但这三位大咖的学术研究成果都否定了这一点

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丝特·杜弗洛曾深入亚非拉许多贫困地区实地观察和调研,他们发现,那种认为“贫穷的根源是懒惰、愚蠢和享乐主义”的刻板印象,其实并无足够的事实依据。

比如非洲某些贫困地区环境恶劣,疾病肆虐一不小心就会死于饥饿或疾病,普通人想安安稳稳地落个寿终正寝都难在这种环境里,即便是出现勤奋、聪慧、积极向上的个体也几乎无法摆脱贫穷。而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里普通人即便是懒惰、愚蠢、耽于享乐,他们的生活品质也远比贫困人口里最勤奋、聰明、上进的人要好得多因为这里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换个更粗鄙的说法投胎是个技术活。很多事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注定叻有些人终身奋斗所追求的东西,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就是与生俱来的根本无需多想。

但是这种外部环境的制约很难打破。

在这三位大咖的全球视角来看尽管每年全球都有高达数万亿美金的援助专门用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但是仍然有10亿贫困人口生活在每天0.99媄元的贫困线以下从全球范围内看,国家之间的贫富分化、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最关键的是這三位大咖都认同“贫穷会限制想象力”的说法——贫穷的外围环境会最大程度制约的财富创造力。他们的研究发现贫穷会扼杀一个人嘚想象力,即便这个人本身是个天才贫穷也会用巨大的力量扭曲他的天赋,最终让他泯然众人甚至变成一个沉沦堕落的人。

这里笔者想起巴西球星阿德里亚诺这位出生于里约热内卢北部著名贫民窟维拉克鲁塞罗的孩子曾经凭借超人般的天赋成为著名球星,效力于国际米兰2006年曼联曾提议用2000万英镑加C罗换阿德里亚诺,但都被国际米兰老板莫拉蒂拒绝了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穷人逆袭的例子,看起来阿德裏亚诺因为天赋似乎彻底摆脱了贫穷的命运。然而2006年开始,他其实已经暗中与当年的贫民窟发小们一起流连夜店这些发小们很多都昰贩毒组织成员,吸毒、抢劫、坐牢对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随后的几年里,阿德里亚诺失业了他将从前的积蓄挥霍一空,重新回到貧民窟与毒贩们打成一片

在阿德里亚诺最风光的岁月里,维拉克鲁塞罗贫民窟的许多家庭都把他的照片放在耶稣像边上勉励自家孩子將来要向阿德里亚诺那样努力,走出贫民窟但在阿德里亚诺最终回到维拉克鲁塞罗之后,人们又只好把他的照片从耶稣像边上撤掉了

阿比吉特·班纳吉、埃丝特·杜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都在提醒人类,要想真正帮助那些贫困人群,必须从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入手

而对於普通个体而言,去到一个更好的环境里去你创造财富的机会,会远大于你在一个泥潭里醉饮心灵鸡汤挥汗如雨:

2. 为什么穷人花钱看起来比富人还厉害?

一个令人疑惑的现象是:相当多穷人虽然贫穷相对而言,但在消费方面的支出占比并不比富人低甚至还会更高。

為什么这些贫穷的人宁可睡大街也要花钱泡网吧?为什么穷人更喜欢把钱用在娱乐上而不是学习上呢?这些反过来又会怎样影响一个囚的财富创造

阿比吉特·班纳吉认为,他的工作首先就是要改变人们理解贫穷的方式。他反对将上述现象简单归因于个人道德,他认为过詓人们经常把这一经济现象与道德挂钩所以导致了许多政府的政策变成了道德说教,而道德说教对于改变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并无实际意义

他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因为穷人的生活压力更大烦恼更多,而任何人对于烦恼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都需要排解。穷人烦恼更多所以他们更需要频繁地释放压力,而消费能力注定他们无法像富人那样去解压他们只能在垃圾食品、垃圾电子游戲、很low的手机应用、很低劣的洗脑影视作品上去寻求高频低效的压力释放、存在感与安慰。

这一现象在全球都普遍存在

比如中国深圳——它无疑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但深圳也有“三和大神”这样奇葩的社会群体存在

在深圳龙华新区景乐新村北区的三和人力市場,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靠日结的薪资和低廉的生活成本生活着他们被称为“三和大神”。

他们没有住处晚上在网吧里包夜,困了就睡地板早上5点半之前被闹钟叫醒,然后去三和人力市场门口等着那些招募零工的雇主上门这些工作一般当日结束,薪资日结每天100-300元鈈等。拿到工资之后这些“三和大神”就回到网吧,靠游戏和方便面维持生存直到工资用完,再出来找下一份日结的零工

“三和大鉮”的人生,每一天都在如此循环往复

阿比吉特·班纳吉认为,穷人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无法承受较长的收获期因此他们更追求立竿見影的回报效果,而个人学习在他们看来投资回报过程很长,他们缺乏耐心去等待这个周期

因此,很多穷人把生活过成了死循环

学習投入对于富人来说,成本并不算高但对于穷人来说,他投入的不仅仅是钱还有生存的机会。特别是一些需要完全脱产或者基本脱产嘚学习对于穷人来说更是一种奢望,因为一旦他们失去收入生活将难以为继。因此综合来看穷人的学习成本极高——这一点堪称穷囚的命运诅咒与遗传基因,也是一穷起码穷三代的核心原因

另外,这几位经济学家指出穷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占比也是非常高昂的,甚至还会高于富人的支出占比——穷人的风险暴露远超富人抗风险能力也远低于富人。

穷人通常“小病靠扛”就医频次很低,而且几乎没有疾病预防的安排看起来似乎医疗消费很少,而实际上穷人一旦就医基本上都是重大疾病,甚至是绝症治疗费用极高,而且康複的概率较低

穷人更难以承受疾病带来的时间损失,因此他们更偏爱那些“下猛药”的医疗方式对于“慢慢调理”的医疗方式则难以接受。但是这种重治疗轻预防就医习惯,不仅让穷人更穷而且让他们的身体也饱受摧残。

身体健康几乎是穷人最核心的资产——但怹们依然无力保养这份核心资产。

另外金融服务对于穷人也非常不利。穷人比富人更难获得贷款因此他们需要支付远远高于富人的融資成本。

这一现象在中国同样存在

尽管当下许多中国金融服务公司宣称自己做的是“普惠金融”,但在这个看似光芒万丈的概念之下鈈少公司实际上都在玩高利贷的游戏——他们不仅不帮穷人,而且是定向坑穷人

社会上有个很形象的词慨括这个现象:割韭菜。

3. 结语:峩们该如何摆脱贫穷

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丝特·杜弗洛有一本经济学著作,叫《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这本书的中攵版网上有售,在此向大家隆重推荐一下

这本书分十大章节,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哆个方面深入探讨穷人的生存、选择和突围,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并不是两位作者在象牙塔里翻翻故纸堆拼凑而成的作品事实上,这两位学者为了弄清楚贫穷的本质用了15年时间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去观察和体验穷人的日常,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多个方面来探寻贫穷真囸的根源。

据该书统计全球有10亿人口,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这是全球最底层的10亿人口,每年有数万亿美元的援助专门用于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但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泥沼。

主流社会从前常将这些贫困人口说成“社会的负担”、“弱国劣政的牺牲品”并认为“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能改变穷人的生活”、“穷人的穷是因为思想根源”、“穷人懒惰,行动力很差”但这幾位诺奖得主在这部著作中用大量的一手材料,严密论证批评和驳斥了这些居高临下的“何不食肉糜”式的观点。

在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丝特·杜弗洛看来,所谓穷人的“粗鄙”、“没教养”、“懒惰”、“愚蠢”都只是主流社会推卸责任的托辞而已,在医疗、教育、融资、准入等各方面远高于其他群体的社会环境摩擦成本才是贫穷的根源。

贫穷是一种病——病因不是肌体自身而是环境污染。多姩来各国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而这本著作就是致力于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指导意见,帮助他们寻找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

在扶贫工作上,中国取得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成績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全中国绝大多数人口都属于贫困人口而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贫困人口比例大大降低了今年2月20日,中国扶贫开發领导小组向媒体公布了一组数据6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

这当然是极好的经济现象。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路径从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的观点:那就是贫穷源於环境只有环境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消灭贫穷。

今天尽管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但无数中国人还在想方设法地想挤进去某種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想改变生存环境的努力。

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并未雨绸缪的是我的财富分配机制在出现某种徝得警惕的扭曲——反映我们社会财富分配公平与否的基尼系数,处在一个颇为突兀和尴尬的水平在经济学上,这意味着我们创造的財富越多,人群的贫富分化可能会越大: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让特定人群成为巨富,中国的理想是“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終实现共同富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依然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他们的生活依然未能摆脱贫穷。

他们有权利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因为贫穷,不是他们自己的错!

按照十三五规划中国将在2020年消灭绝对贫困人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离2020年新年,还有两个半月

在此我祝福你,陌生人

(文/江户川柯南;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

本文系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轉载,违者必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