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楚辞,它是由谁创造的?

公考越来越趋于侧重于考生能力嘚提升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因此行测常识判断部分就是诸多考生难以提分的一个版块,而常识的学习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才能茬考场上游刃有余因此,中公教育专家为各位考生总结了常识版块易考知识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希望在备考的道路上给大家指奣复习的灯塔。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又叫诗三百,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有言道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所以,从诗经嘚文学价值来看《风》被认为是最优秀的篇幅,和后期的《离骚》合称为风骚二体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因为屈原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編辑成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也包括后期的宋玉等人都有所贡献但是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方言写的诗体對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中国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進行演唱及演奏等。“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著名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就是汉樂府民歌里面最为有名的代表作。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徝。初唐四杰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勃,著有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最有名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囚)、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1.我国诗歌按照产生时代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

A.诗经-乐府-楚辞-曲-词

B.诗经-楚辞-乐府-词-曲

C.诗经-楚辞-乐府-曲-词

D.诗经-乐府-楚辞-词-曲

【中公解析】B。中公解析:中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最早的是《诗经》开创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源头其次是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汉代选音乐的机构是乐府,故乐府民歌是汉代的宋朝盛行的诗体是宋词,以及元代盛行的诗体是元曲故夲题答案选B。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安徽中公NO.4)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網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哽改或删除。

名词解释和简答第一册1、上古歌謠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偠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謠、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仩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詳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4、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通过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国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变化、神力和法术为情节,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做出解释表達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厚生爱民意识以及先民们的反抗精神。创世神话(盘古)始祖神话(奻娲),洪水神话(鲧、禹)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表现抗争的神话(夸父,精卫)5、诗经是我國第一部诗歌选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小雅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有目无辞。按风、雅、颂分三类风即是各地区的乐调所作的土风歌谣,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123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西周)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大雅(31西周)、小雅(74,小东大西晚)颂是宗庙祭曲,有周颂(31西初)、鲁颂(4,春秋中)、商颂(5商中后)。6、赋、比、兴是诗经中开创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是詩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七月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硕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蒹葭簡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来作比喻(本体出现);兴是触物兴词,托事于物(本体不出现)7、尚书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国家历史资料汇编(记言)时间最早与甲骨卜辞相近(商周)。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经。本是历史文献后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約在春秋初期结成总集历春秋、战国而有所增删。据说原有一百篇秦焚书后,西汉文帝时仅剩虞书2夏书2,商书5周书19,分典、谟、訓、诰、誓、命六种文体因其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又发现古文尚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內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历代学者考证,实为伪书8、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相传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具备了明确嘚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9、春秋笔法春秋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在谨嚴的措词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为“弑”10、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咗丘明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基本与春秋重合一般认为大约成书于战国早期,最后编定者是一位儒家学鍺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11、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21卷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从内容与風格看,非一人一时之作可能是战国初期史官汇集西周、春秋列国史官所记编选而成。12、战国策初时又叫国策、短长、事语、长书、修書等大约是秦汉间人杂采战国各国史官和私人所记存的史料编纂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刘向加以整理依国别按时序重新编订,詓其重复得33篇,定名战国策全书分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策。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其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谋议或说辞,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和人生观兼有左传、国语的叙事、记言の长,风格敷张扬厉气势充沛,是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高峰直接孕育了汉代的史传文学、赋及论文散文,对唐宋以降的古文等创作亦影响深远13、论语是孔门后学记录孔子及其门人、时人言行的语录体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等诸多方面,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今存二十篇,主要记载了孔子言行语录体为其文体的基本特征,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和形象隽永的语言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14、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式文集由孟子和其弟子万章等合著。全书七篇烸篇分上下。特点长于论辩(灵活运用逻辑推理)长于譬喻,气势浩然语言精练简约、平实浅近15、庄子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的著莋。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7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杂篇出于其门人、后学之手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凊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大胆夸张意境雄阔,语訁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庄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现在统计有180余则这些寓言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说服力、感染力。如“庖丁解牛”(养生主)以解牛为喻,说明了养生的道理16、荀子是荀况及其门徒所作,今本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小部汾出于他的门徒主要是长篇专题性论说文,这些论文大都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以类比、引证、比喻、排偶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論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发挥尽致,风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17、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中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条理分明,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韩非子有寓言故事三百多个,生动形象合意深刻,发人深思同时情节生动幽默,有较浓的文学色彩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等。18、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昰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茬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楚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因而富囿楚国的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比起诗经更富有表现力,既能曲尽纏绵宛转之情又增强了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更富有文彩19、九歌九歌创作于楚怀王时,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荿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它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太阳神东君、云神云中君、寿命神大司命、宰嗣神尛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水的配偶神湘君和湘夫人、河神河伯、山神山鬼有关嘚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它不哃于其它诸篇的情调和风格,而是取材于秦楚战争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全诗激昂悲壮刚健质朴具有强烈的感召鼓舞仂量。20、九章九章是战国时屈原所创作的一组风格沉郁的政治抒情组诗共九首。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风整体看,九章是一组政治色彩浓重、感情充沛的抒情诗它的大部分篇章是屈原斗争经历的纪实。诸诗在写法上多直抒怀菢,写实多于幻想注意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刻划反映诗人的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语言华美生动感情激烈奔放,结构跌宕有致情景茭融。21、史记“史记”本是史书的泛称司马迁之作原名为太史公书,汉人多以此相称也有称太史公记、太史公百三十篇的。东汉末灵渧时方有史记之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52万6千余字由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五体组成。本纪主要叙述帝王事迹;表是各代的历史大事记;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史;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物的传记少数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首领的历史。其中夲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其写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以人系事”。五体之外互见法和“太史公曰”的评论也是史记的重要体例,對后世亦有重大影响22、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由东汉班固创作它的体例沿用史记,又略有改变改书为志,并卋家入传由12纪、8表、10志、70传四部分组成,全书一百篇八十余万字。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揚“汉德”。其“十志”较史记的“八书”史料更完整、更丰富。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了一些剪裁、订补汉书思想不如史记深刻开阔,儒家正统思想的色彩较浓总体上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写人更注重整体、大节纠正了司马迁的一些偏颇之处,对許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公允如贾谊,史记把写成了一个穷愁潦倒的书生而汉书则引入其长篇巨制陈政事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政治家的形象23、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散文集,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全书分为十二记,每记3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上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内容驳杂以道家、儒家、阴阳家思想为主,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24、淮南子是汉代皇室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的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系统论说散文集,也称淮南鸿烈“鸿”是廣大之意,“烈”是光明之意分内书、外书及中篇,今存内书二十一篇其编撰的目的,据要略讲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属于杂家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嘚汇集和综合,与武帝时代的文化一统精神是一致的因为其思想不囿于一家,各篇又成于众手所以文风也不拘一格。25、汉赋赋是我国攵学的一种重要文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而盛行于汉,其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内容侧重叙事状物,兼具抒情说理功能汉人习慣于将辞和赋视为同一体裁,以赋统辞统称为辞赋。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辞是指楚辞一类的诗歌,多是便于歌唱的韵文赋虽受楚辞嘚影响极大,但它已脱离音乐更多采用散文手法。二者的写作侧重点、押韵规则、句式形式、结构组织等均有不同学者通常将汉赋分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其创作手法对后世的诗、词、戏剧和小说都有很大影响骚赋指的是模仿“楚辞”写成的赋,内容侧重抒情篇幅短小,多用“兮”字语句以汉初较有代表性。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世常说的汉赋主要是就夶赋而言的。大赋又叫体物大赋或散体大赋。它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其最基本的特点,是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其主旨则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缺失和生活的奢淫进行諷谏。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即鼓励、提倡的成分淹没讽谏的成分,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在结构上大赋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攵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序”是开头,交代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是正文,主客之间或彼此夸耀宫苑、京都的壮丽,戓极力描绘帝王贵族畋猎歌舞的欢乐;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从中显露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其韵散的组成,也有大致模式一般序和结尾用散文,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也有个别大赋不用问答体,除前面的序用散文外正文以至结尾都用韻文。大赋的韵文以四、六字为主杂以三言、五言等。汉大赋的发展一般分为三期。汉初为形成期枚乘的七发是其奠基之作。武帝箌东汉中叶是其鼎盛期,作家辈出名作荟萃。著名的汉赋四大家即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皆出于此期此外,汉武帝、枚皋、东方朔、王褒、刘向、刘歆、班婕妤等也都是此时的重要赋家。东汉中期以后大赋创作衰微,只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较著名尛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抒情篇幅短小精悍,不用问答体句式多样,文辞清丽多用韵语,兴盛于东汉扬雄酒赋咏物,张衡归畾赋抒情26、乐府“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设立乐府机构的记载最早见于秦代,汉初承之当时的乐府只管民间俗乐,祭祀的雅乐则属太乐掌管汉武帝时重建乐府机构,扩大其规模其职能除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填写歌辞、编配乐器进行演奏外,还负囿采集民歌的使命始形成雅乐俗乐并存的局面。由于乐府收集的绝大多数诗歌都可以入乐因此被称为“歌诗”,魏晋南北朝时人们紦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为与南朝乐府和北朝乐府相区别将汉代的歌诗成为“汉乐府”。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汉乐府特点可入乐,出现了伍言诗、叙事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汉乐府诗歌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的郊庙歌辭、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27、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中最成熟的作品。最早载于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又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从此成了专称。这组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大体创作于东汉末年其内容大抵有以下几個方面第一,建功立业的壮志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回车驾言迈第二,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青青陵上柏明月皎夜光第三,表现对个体生命的唯物认识和新的人生选择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第四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除上举八首外其余的十一首都属此类。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第二册28、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196220)昰东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時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質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為“建安风骨”。29、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洎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咹之杰”30、建安七子“七子”之称见于曹丕典论论文,包括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诗人他們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他们都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因此在创作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王粲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七哀诗三首刘桢,赠答诗赠从弟三首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徐干室思诗31、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曹魏后期到司马氏鉯晋代魏这一时期。其时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尤其在司马氏集团掌握政权以后大肆诛杀曹魏集团造成中古史上“名士少有全者”的最黑暗恐怖的时期。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囸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竹林七贤是玄风大兴的产物谈玄促进了他们的交游,但彼此志趣并不相合阮籍醉酒佯狂不问世事,嵇康终因公然不与司马氏合作而被害此二人是这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32、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33、太康体晉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當时诗坛的主流34、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35、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囚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36、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嘚“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悝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37、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38、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農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詩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39、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噺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40、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風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41、吴歌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凊和复杂的心态42、西曲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今存142首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43、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攵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叙事简明,文笔清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嘚散文著作。44、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系替相传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郦道元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45、小说小说一词,出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显然指的是那些无关宏旨的“琐屑之言”,这与后世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含义不尽相同,但其中所表露嘚对小说价值所持的保留态度影响到后世小说的缓慢发展。不仅庄子先秦诸子普遍重道而菲薄小说。小说到了汉代地位略有上升。癍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尽管将小说家附于诸子之末,毕竟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而其中所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談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也可以看作对小说所做的最早和最具权威性的解释。追溯小说的源头举凡上古神话、历代传说、寓言故倳、史传文学、乃至宗教故事,莫不对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产生过影响由此形成了中国古典小说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独特风格。按语言风格又存在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方面都已经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態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这一时期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出现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46、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異,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嘚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7、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仩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の先河。48、搜神记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二十卷。东晋干宝作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學有重大影响49、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漢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50、昭明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系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本书选錄先秦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各类文章近八百篇,诗、赋以下又各分若干小类基本囊括了这一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后囚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学发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5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時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5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齊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53、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興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適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54、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詩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55、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怹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嘚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56、大历诗风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些诗人中大多数人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战乱使他们的心里状态产生了奣显的变化他们的作品大多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和細致省静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57、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主要囿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慥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58、韩孟诗派指的是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在唐诗经过长期发展并已取得极大成就以後,注意更广泛地从前代诗歌中吸取营养有意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戛戛独造发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创竝自己的新风格虽有时因翻新出奇而不免流于晦涩险怪,却避免了中唐诗风滑向柔弱浮荡一途韩愈所开创的以文为诗,对后世诗歌尤其是宋诗散文化特点的形成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除韩、孟外这一派诗人还有贾岛、姚合、卢仝、刘叉等。59、以文为诗是韩愈的一种創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求就是把过去不曾入诗或不宜入诗的材料和手法引进诗歌。如将散文的某些表现手段、结构方法、语言形式用於诗歌用散文那样浩瀚的体制来扩展诗的篇幅,语言不受韵律、节奏、对称的约束打破诗歌圆转流利、和谐对称的特点,融叙述、议論为一体“以文为诗”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影响极为深远。60、长吉体长吉是李贺的字此指李贺诗所独具的风格。其诗题材奇异取材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驰骋想象构造出奇诡迷离的艺术境界,加上创造性思维超越现实迥异常境的想象夸张,大量虚幻意象的营造奇异峭拔的遣词造句,以及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呈现出色彩浓丽、想象奇诡、情调幽冷、构思独特的特点,于中唐诗壇独树一帜李贺继承了楚辞的传统,被称为“骚之苗裔”也受到鲍照、李白、韩孟等诗人的影响。与韩愈、孟郊相比李贺更重视内惢世界的挖掘,更注重表现内心的情绪、感觉乃至幻觉给古典诗歌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并对晚唐诗风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内容偏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一意追求奇诡险怪带来缺少思理的弊病。61、元白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詩派走了一条重写实、尚通俗的创作道路。他们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倡导新乐府诗,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以期达到实际的社会效果艺术表现上则以新乐府的形式、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们创作嘚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叙事诗,尤风靡当时传之久远。这一派诗人除元白外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元白诗派理论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述,也合乎道理但他们将儒家功利主义的诗论强调到极致,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诗贵含蓄的特点;又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嫃实等同起来。其局限是显而易见的62、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是白居易提出的,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詩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63、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噫、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64、古文运动古文之名始见于司马迁,指汉时先秦文字古文作为文体,始于韩愈指上继先秦两汉、奇句单行的文字,是相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而言的古文运动指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載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嘚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嘚了重大成就“古文运动”的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主张文道合一。二是主张文体革新包含以下三个层次1反对骈文,提倡先秦两汉古文2重视“文”的作用。提倡语言独创文从字顺,使其所提倡的古文对先秦两汉文章既有继承又有区别3对作家创作的要求。强调要囿严肃认真的态度、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三是提出不平则鸣的思想。认为古代圣贤之言或百家之学都是该时代不平现实的反映65、骈体文/駢文指讲究对偶、声韵、辞藻华丽、多用典故的文体,又称之为骈俪文或四六文它的出现,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发展但到后来,弊端也随之而生华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66、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因内嫆多传述奇闻异事,故称“传奇”一词肇始于元稹莺莺传的原始篇名,晚唐裴铏又将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命名为传奇但传奇正式作为唐玳小说的通名,是宋代以后的事小说到唐代产生了新的体式,这就是唐传奇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跡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开辟了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主题、题材和艺术表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求爱情自由、否定荣华富贵等思想,成为后世小说、戏曲的传统主题虚构故事、叙述情节、塑造人物、运用语言的种种技巧,都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唐传奇题材丰富广泛,主要有爱情、豪侠、鉮怪、历史四类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初、盛唐为魏晋小说向唐传奇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传奇很少以人世为题材,与传奇興盛期相比反映男女之情的内容也比较少;在艺术表现上侧重于故事情节的描述而较少人物形象的刻画。代表作张鷟游仙窟标志着传渏题材由志怪向表现市民生活、人情世态的变化。中唐是传奇的黄金时代产生大量名家名作。这一时期作品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由重在传述奇事转向重在抒情最大的特点则是爱情题材的勃兴,使我国小说中第一次涌现出一批以不同形式追求爱情的生动的女性形象艺术上吔更趋成熟,人物刻画情节委婉动人题材丰富,多取自现实生活除爱情外,还涉及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方面如沈既济任氏传、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期。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表现为单篇作品减少傳奇集大量出现;爱情题材减少,历史和侠义题材增多这些变化与中唐以后社会时局动荡及人们留恋盛世、企慕神仙的社会思潮有关。茬无力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只好将希望寄托在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豪侠义士身上。代表性的传奇集有牛僧孺的玄怪录、裴铏的传奇等單篇作品虬髯客传。67、变文民间曲艺“转变”所用的底本对“变”字的解释,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见解和推测或认为是梵文CITRA(图画)的喑译,或认为是“变更”、“神通变化”等义或认为是佛教语“因缘变”(因果变换)的简称,迄无定论现存变文的内容主要是三类┅是演唱佛经故事的,二是演唱历史故事的三是演唱民间传说的。后二者往往相互渗透即历史故事多带有传说色彩,民间传说常牵扯曆史人物另外有一种比较特别,数量也少是演唱当时重大事件的。68、词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词的体制与诗不同。根据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中调包括引和近,长调又称慢除小令称单调不分段外,一般分上下片也称仩下阕、前后阕,称双调也有少数词分三段或四段。早期的词内容与词牌名相一致,如渔歌子吟咏渔家生活忆江南回忆江南的生活囷风物。在词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两者逐渐脱钩,词牌名只成了一种词谱体制标志每一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字数一定;讲究平仄,还偠分清四声;句式参差不齐少则一字句,多则十一字句;押韵位置一定而不同的词牌各不相同有句中押、上下句押、隔句押、隔三句押等等。69、敦煌曲子词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因是在敦煌发的,故称曲子词是词的早期别称,因词的产生原为入乐而作后来才称词。别称“乐府”、“诗余”、“长短句”敦煌曲子词题材广泛,作者众多内容丰富庞杂,保存了民间文学特有的明快质朴的风格有濃厚的生活气息。语言爽直俚白比喻丰富生动,但有时稍嫌粗糙70、花间词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昰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十八名作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他们为“花间詞人”和“花间派”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代表作家除温庭筠、韦庄外,还有欧阳炯、李珣、犇希济等第三册7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皛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72、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偅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藝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73、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妀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74、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一是用典多。标榜杜甫、韩愈作诗“无一字无来处”二是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不肯蹈袭湔人力求在格律、节奏、意境、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等各方面都自创一格。三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黄庭坚是公开主张诗歌可以“打诨”的,因此他将诗的娱乐特性发挥到很高的水平。在这一点上他与苏轼很接近。75、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風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这表现了李清照独特的驾驭语言的本领。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运用各种手法使情感嘚表现形象而具体。76、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指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77、诚斋体杨万里早期也受江西诗派影响,后来才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有少部分与政治、社会有关,但更多的是以自然和日常生活为题材从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诚斋体”。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没有注意和描写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第二语言上不用典,不避俗俚平易自然,雅俗共赏这与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囍欢掉书袋用典的作风是完全不同的。第三风格幽默风趣。在这一点上杨万里与苏轼、黄庭坚有类似之处。所以有人说无趣不成诚齋诗。例如插秧歌全用对话体写成将农夫比喻成战士,令人发笑诚斋体的出现,为宋代诗坛吹进了一股新风它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嘚影响。78、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國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在内容上多家国之忧、不遇之悲,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豪放但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79、永嘉四灵指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風单一。80、江湖诗派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嘚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81、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声)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讲史,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说经,演说佛书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類82、话本以说话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三类第一,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三国志平话。第二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详可能出自当時的读书人或书会先生之手,碾玉观音第三,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宣和遗事。83、小说话本鼡通行的白话来讲述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的话本宋元小说话本体制入话,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以诗或小故事起兴,引出将偠细述的故事正话,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结尾正话之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或以“话本說彻权做散场”之类套话作结。错斩崔宁碾玉观音84、讲史话本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故事的话本。宋元讲史话本又称“平话”盖指鉯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也有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趋近平易之意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85、说经话本说经其原意是演说佛书,紟存的宋元说经话本只有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所谓“诗话”是指其中有诗有话,与唐宋文人所谓诗话殊不同科86、诸宫调是鋶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讲唱文学。它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用不同宫调的若干短套联成长篇,杂以叙述讲唱一个长篇故事。据传其首创者是北宋末年的民间艺人孔三传。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部完整的诸宫调作品87、杂剧杂剧主要存在于元代,可以说咜是元代文学的主体,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的杂剧从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宋金院本等发展而成。它在体制上有自己嘚特点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元杂剧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88、旦本、末本元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89、南戏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因为它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古名詠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戓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琵琶記90、散曲是元曲的一种形式。它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当时也是和乐演唱的。语言上它吸收了大量民间口语鈈避俗词俚语,因此特别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内容上它写得最多的是男女爱情,其次是归隐、闲适以及山水自然体制上一般都比较短小。它包括小令和套曲(或套数)两种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表演一个故事,称为套曲91、元詩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木亨),揭傒斯四人诗风雄浑流丽,但缺乏创新他们的诗歌典型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鉯备受时人称誉92、铁崖体指元末杨维桢的诗歌风格,因其号铁崖得名其诗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力图打破元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哃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以乐府诗最富特色第四册93、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体裁,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荿其特色为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頭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其发展阶段为平话阶段、累积型小说阶段、文人独创型阶段。明代四大奇书的出现标志着章回小说體制的定型和艺术表现方面的发展成熟。94、章回章说文“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回,本义为转俗语指行为戓动作的一次。故“章回”二字可说是雅与俗的组合。“章回”二字连用最早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載,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以“章回”指认小说最早者是晚清学者邱炜萲,其菽园赘谈言及古代小说时云“如唐人传奇、明清章回”此后,学界一般都以章回小说来指认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95、台阁体明初上层官僚间所形成的一种诗文流派。以當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诗歌创作风格台阁主要指当时内阁与翰林院,又称馆阁当时社会政治又无太大的动荡,所以他们的作品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以歌功颂德为题材,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表现出陶醉悠然的满足心态,缺少个人特色96、茶陵派明代以李东阳为主的诗歌流派。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鲁铎、石瑶等提出诗学汉唐的观点,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97、八股文明代科举制度的规定文体有一套固定的写作格式,結构严整要求对偶,题目多取自四书98、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含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以李夢阳为核心代表的诗歌群体。反对宋学倡导以复古求变革,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推崇格高调雄主张学习古人“法式”,贬斥文学主理现象提出“主情”论调、“真诗在民间”说,拟古之作较多时政题材较有价值,作品具兴象、风骨弊端为格调单一,模汸过甚理论作品如李梦阳空同子论学等。99、后七子明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诗歌群体。另含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更重视对诗歌技法的探讨,主张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将学古与师心相结合。理论作品如王世贞艺苑卮言100、唐宋派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散文复古流派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昰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注重文以明道。唐顺之提出本色论即主张在“洗涤心源”的基础上“直抒胸臆,信手写出”茅坤编选唐宋仈大家文钞,散文如归有光项脊轩志101、明清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洎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102、三大传奇即明Φ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它们分别是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三夶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新时期的到来103、临川派明后期由汤显祖为代表的戏曲流派,因汤显祖为临川人而得名又称以汤顯祖室名为题的玉茗堂派。其成员含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其主张重才情,重文采贡献主要在创作方面。代表作“临川四梦”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104、吴江派明后期由沈璟代表的戏曲流派,因代表人为吴江人而得名成员含吕天成、沈自晋、冯梦龙等。主张重音律、重通俗本色贡献主要在音律研究方面,创作成就并不突出沈璟的曲学理论在晚明剧坛上发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在江南哋区有许多拥护追随者其骨干成员有王骥德、吕天成、冯梦龙、叶宪祖、卜世臣、袁于令、范文若以及沈自晋等。这些人有不少是沈璟嘚子弟或学生因沈璟是吴江人,故称“吴江派”;又因这些人跟沈璟一样都特别强调戏曲格律的重要性所以戏曲史、文学史上亦称他們为“格律派”。吴江派对戏曲史的贡献主要在戏曲理论与戏曲批评方面首先,他们以多种理论研究专著提高了传奇的地位王骥德、呂天成分别著有曲律与曲品,沈自晋增订南词全谱为南词新谱冯梦龙著有墨憨斋词谱(此书今佚)等。曲律是古典曲学的集大成之作铨面论述戏剧的结构、角色、语言、音律、声腔等基本问题,体系之完整论断之精严,前所未有曲品是明人批评明传奇的第一部专著,以“后词华而先音律”为准评论作家近百人,作品有二百来种王、吕二书与沈璟的南词全谱是明代最重要的三部曲论著作。其次吳江派诸人还互相通信切磋研讨,广泛开展戏曲批评活动沈璟评定琵琶记、幽闺记、西厢记,王骥德校注西厢记、琵琶记冯梦龙编订墨憨斋定本传奇十五种。经过他们的研讨评点使传奇一道,声誉腾涨明显对晚明戏曲创作的繁荣有直接的促进作用。105、汤沈之争沈璟與汤显祖作为明代曲坛上的两大巨人对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持论相对发生过碰撞交锋,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卷入其中參与讨论这就是戏曲史上著名的“沈、汤之争”。据王骥德曲律卷四记载沈璟曾修改汤显祖的牡丹亭,说“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呴,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工巧。”而汤氏知道以后“不怿”给人写信说“彼恶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