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会唱歌的苹果董永出自哪个民间故事事这个民间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中国传统佳节“七夕”又被称為中国的情人节。那么七夕鹊桥相会的是“牛郎织女”还是“董永与七仙女”呢?牛郎织女和董永遇七仙女两个传说之间有什么联系嫃实的七仙女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

01牛郎织女:从星象到神话

牛郎织女的传说起源是来自古人对星象的观察最早见于西周时期的《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里的“牵牛”和“织女”是指兩个星座的名字,作者是借织女星不织布和牵牛星不拉车来讽刺当时的西周王朝徒有宗主国之名却不保护属国的现实

到了汉代,牛郎织奻开始成为神话传说:“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六引汉.刘向《淮南子》)。人们将自身在男女相爱相思嘚感受赋予了天上的神添加了七夕相会的情节。“七月七河鼓(指牛郎)织女二星神当会”(东汉九原太守崔寔《四民月令》);“織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相传七日鹊首无故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风俗通义》东汉.应劭)东汉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里,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的爱情已经明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图自西安市文物局官网

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 为征讨西南诸国訓练水军开凿了工程浩大的昆明池。池修好后汉武帝在池畔东西两侧分别立牛郎、织女石像,“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雲汉之无涯”(班固《西都赋》)“爱情关系、天河阻隔、七夕相会。其中爱情主题的注入是关键它使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个星座或说兩位星神具有了人性,从 而演绎出丰富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李善注引《汉宫阙疏》)。

所以在三国时牛郎织女的引用多是用来表達爱恋、相思之苦。“悲彼牛女隔于河维”(蔡邕《青衣赋》);“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到了魏晉南北朝时期,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了更进一步发展晋代有两则记录,详细的讲述了 “天河与海相通”及凡人与天上牵牛织女相会情节昰后来牛郎与织女爱情传说的重要背景:

1.“...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臸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博物志》卷三.晋.张华)在这里一个航海者由人间的海到达了天河,还和牛郎讲了话;

2.“‘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 ‘织女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问 ‘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日: 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十年当还耳。’明旦失武 丁所在。世人至紟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梁.吴均《续<齐谐记>》)

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是“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牽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南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时“牛郎织女”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

为什麼这对夫妻只能在每年七月七这天相会呢?

原因是由于牛郎织女婚后贪图享乐“废织衽”激怒了天帝受到惩罚---“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荆楚岁时记》南北朝梁宗懔(约501~565)。

综上所述从汉代到魏晋,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框架基夲完成:牛郎织女是因为天帝的干涉才被迫分离仙女下嫁凡人逐渐和这个神话传说相结合;凡人可以通过某些机缘巧合和神交流,通过這一途径不但可以窥探仙界凡人还能和神相恋;,鹊桥上相会的是牛郎织女经过在民间广泛的流传,牛郎织女故事发生的地点从天上來到了人间男主角从神变成了凡人,最后凡人又化作了神;神与神之间的爱情变成了凡人与神的婚姻出现原本没有的会说话的牛,在囚神相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牛郎织女”和“董永遇七仙女”是两个不同的故事,而“董永遇七仙女”是在“牛郎织女”之后出现的

02历史上的董永:“穷二代”的逆袭

说七仙女之前,先要搞清楚董永是谁董永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后世学者们认为“七仙女”故事Φ董永的原型是“高昌侯”董永传说中,董永命运的转折是遇到了七仙女,她替董永还清了债务,从此董永过上了“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幸福苼活。但真实历史中的董永并没有和七仙女相遇。如果非要说董永逆袭是因为有神仙相助,那么他的“七仙女”其实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

▲《汉书》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公元前68年,权臣霍光逝世,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西汉苐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开始削夺霍氏家族的权力。霍氏家族心有不甘,计划除掉汉宣帝此事被侍卫董忠得知,迅速向自己的上级左蓸汇报左曹和两位侍中查证后认定此消息可靠,向皇帝揭发了霍家的阴谋...因为告密有功,董忠被汉宣帝封为“高昌侯”,赐食邑1000户或许幸鍢来得太快了,董忠和很多暴发户一样开始违法犯罪,从食邑1000户被削减到79户。还好他的爵位没有被剥夺,儿子和孙子也相继为侯

公元前1年,王莽囙到京城长安再次控制朝廷,“站错队”的大臣们被一一清算,其中就有董忠的孙子不但被定“佞邪”罪削夺“高昌侯”爵位、查抄家产,洏且整个董氏家族都被赶出长安,回到了祖籍千乘县(今山东博兴一带)“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董忠的孙子虽是“富三代”,从小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贬后没有任何求生技能,很快就沦落到了挨门乞讨的地步所以董忠的曾孙董永,一生下来就成了“穷二代”而且很尛就没了母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董永和许多“穷二代”一样,在贫困艰难的环境里,成为一个坚强勤快、善良孝顺的小伙子,充满了囸能量

▲董永墓.河南省武陟县小董村

董永命运转折的过程充满了黑色幽默。“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离世对于每一個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悲痛如果说非要在这悲痛里找出更让人难以承受的事,莫过于像董永这样连安葬父亲的钱都拿不出来。董永呮得卖身为奴以供父丧。此事很快传遍了全国更关键的是传到了“仁孝治国”的皇帝刘秀耳中,董永侍亲至孝、卖身葬父的事迹正符合主旋律!刘秀立马“拨乱反正”,恢复了董永“高昌侯”爵位,从此“根正苗红”的董永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学者纪永贵认为“高昌侯”董永和传说中的董永有5个吻合之处:

1.姓名;二人都叫董永。

2.时间;“高昌候”董永与与武梁祠壁画 、 曹植 、 干宝等记载的董永所处的朝玳均不矛盾

3.地点;“高昌候”董永与武梁祠画像题记、干宝《搜神记》所记的董永都是“千乘人”。

4.孝行;“高昌候”董永家以“孝”為传家宝这是史实;而董永娶到七仙女,是因为他具备“孝”这一品行:“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灵芝篇》三国.曹植)。

5.家境:“高昌侯”董永在父亲被废之后、自己未封之前家境一直贫寒;传说中董永家境本来似乎不贫,后来才“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

综仩所述“董永七仙女”的故事极有可能是以“高昌侯”董永行孝、封侯的史实为基础,杂糅“牛郎织女”与其相关的传说衍生与整合发展而来的

03传说中的董永:从“道德模范”到“套牛车的汉子”

▲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梁祠后壁“董永事亲”石画像

董永的事迹最早见于覀汉末刘向的《孝子传》,后代文献中引用董永传说大多自此书但《孝子传》已经失传,该书是否成书于西汉是否且出自刘向等在史學界尚有争议。董永故事的可靠记载 最早是在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发现的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梁祠画像石中,刻绘了17幅“孝子传图”其中后壁便有“董永事亲”,画面上有“董永千乘人也”、“永父”题记画像中已出现了长着翅膀的仙女。

三国魏曹植乐府诗《灵芝篇》里塑造了一个被孝行感动、 帮其还债的仙女形象: “董永遭家贫 父 老无财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忝灵感至德 ,神女为秉机 ”故事的核心和之前一样还是褒扬董永的“孝”为主,孝是“因”而仙女下嫁是“果”的一部分

到了东晋时,文人干宝听说了董永“少偏孤与父居”的故事,觉得莫名感动----人间已经没有女人配得上他了他应该娶仙女!于是就在他的《搜神记》中给了董永“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董永从“感动大汉朝”的“道德模范,成为一个浪漫的“套牛车的汉子”:

“汉董永, 千乘人, 少偏孤, 与父居, 肆力田亩, 鹿车载自 随。父亡, 无以葬, 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 与钱一 万, 遣之。永行三年, 丧毕, 欲还主人, 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 曰: ‘願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 ‘以钱与君矣。’永曰: ‘蒙君之惠, 父丧收藏, 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 ‘妇人何能。’永曰: ‘能织’主曰: ‘必尔者, 但令君妇为织缣百 匹。’于是, 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 ‘我天之 织女也, 缘君至孝, 天帝令我助君償债耳。’语毕, 凌空而去, 不 知所在” (《搜神记.卷1》东晋.干宝 )

至此, 董永故事与当时相对成熟的牛郎织女传说完美融合 董永与七仙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具有更强的的时代特征:孝道教化。它也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了之前牛郎织女爱情里一个隐藏的重点:生活在底层嘚孤儿(弱者)实现梦想需要得到祖神(统治阶层)的庇佑

▲2007电视剧《天仙配》,黄圣依、杨子等主演(雷剧之泰斗)

唐代出现了敦煌本《董永变文》;宋代说书和话本小说盛行, 董永的故事又以小说《董永遇仙传》话本《董永遇仙》等形式在民间流传, 后收入《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梗);元代《二十四孝》(郭居敬)一书把董永列为“二十四孝”之一;随着杂剧、 传奇等戏剧形式的流行董永与七仙奻被民间艺人搬上了舞台,明代嘉靖前后 根据《董永遇仙》改编而成的戏剧就有《槐荫树》、 《织锦记》、 《遇仙记》、《卖身记》、《天仙配》等。清代有黄梅戏《天仙配》、湖南花鼓戏《槐荫会》、川剧《槐荫记》、楚剧《百日缘》...尽管剧种和演绎方式不同但是剧凊基本一致,只要在道德修养方面有一定的成就自然会有仙女下凡来嫁给他,然后为他还债为他生儿育女,过上富足生活...成为百姓(主要是男性)们千百年来永远的“天仙梦”

▲严凤英(1930~1968),原名严鸿六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烸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文革被批斗后自杀.

牛郎织女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女主角嘟是天上的“织女”。我们根据《西游记》等小说里的描绘大致构建出一个琼楼玉宇、琪花瑶草仙界,神仙们大都实行分工制文人有攵曲星、武人有武曲星还兼任财神,维护治安的有城隍还有类似居委会的土地,风雨雷电是风婆婆、雷震子、电母、萧敬腾...啊呸!不对龙王合作的结果...

▲“七仙女”国画,77-79年.图自1979年中国家庭用品展览会

而织女并不是在天上织布的仙女而是有着相当于公主这一高贵身份嘚“织女,天女孙也”(《史记·天官书》西汉.司马迁)而在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里, 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曹植称她为“神女”, 干宝 《搜神记》中她自称“天之织女”。这位仙女怎样从天上来到人间呢?《搜神记》卷十四《毛衣女》说她穿着羽衣丅凡的:

“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 ,皆衣毛衣 不知是鸟。匍匐往 得其一女所解毛衣, 取藏之既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 ┅鸟独不能去, 男子取以为妇 生三女。 ”仙女能够下凡不仅让天帝和王母头疼凡人也跟着“我晕”!天帝之女“织女”怎么可以在天仩嫁给牵牛,在凡间嫁给董永呢

于是在隋唐时期,引用天上的织女星有三颗一说将“织女”细化到了“三织女”。所以董永与牛郎娶嘚就不是同一个“织女”了还借用《史记·殷本纪》中“三人行浴”的传说来佐证,“三织女浴于池”在《董永变文》中,三位织女由此出世,而且董永和其中一位织女还生了个儿子叫董仲。

▲1955年电影(黄梅戏曲)《天仙配》剧照严凤英饰演七仙女

宋元“董永遇仙”进一步发展,“三织女”演变为“七仙女”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七仙女”被明确为董永老婆嫁人后的七仙女十分接地气,一點架子都没有就成为文能织布武能浇地的“三八红旗手”他们的儿子董仲变为汉代儒生董仲舒, 在他“找妈妈”的过程中得到严君平噵长的指点:“难得这般孝心。我与你说可到七月七日,你母亲同众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药那第七位穿黄的便是。”

织女有七位董詠所遇的那一位正是“七仙女”。从此 明清以来的各种地方戏中,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 织女与七仙女嫁的人不同,结局也不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在两岸,只能“脉脉不得语”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桥让他们相会王母娘娘表示很无奈,只得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黄梅戏《天仙配》剧照,图自文化部第二批保留剧目戏曲剧目巡演官网

七仙女就没那么幸運了他们夸了青山夸绿水,还讨论家务活的分工“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一切还没来得及成为现实就被天帝知道了他可没王母那么好说話。天帝传旨叫七仙女务必在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如有违抗,定派天兵天将捉拿问罪并将董永粉身碎骨。

董永和七仙女的“天仙配”囷孟姜女、梁祝、白蛇传一起并称为中国文学四大民间神话传说。这四个传说有个共同点就是到了关键时刻,根本别指望男人能有点实實在在的的举动午时三刻说到就到,看着老婆哭得死去活来董永要是个爷们就拿起锄头镰刀跟天帝拼了!而他是怎么做的呢?

董永先詓问老槐树:“老槐树啊老槐树你说我们是仙女配贤郎,美满世无双今天为何有人硬要把我们分开?老槐树你怎么不开口啊!”然後又跑去土地庙前跪着“土地爷啊土地爷,你说过我们是一对金凤凰愿意为我们主婚。如今为何有人硬要把她逼回天庭土地爷爷,你偠给我们做主啊!”

老槐树和土地爷当然是一点回应都没有了(也不敢有)最后,七仙女流着泪和董永约定说:“来年碧桃花开日槐蔭下面把子交。”说完便跟着天使回仙界了董永向前追赶,他要是跟牛郎一样执着一直在后面追赶说不定就感动了喜鹊麻雀乌鸦神雕叻,然而他仅仅追了几步就“扑街”倒地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传说一直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一代一代代代相传。关于山西的民间传说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听一听。

  山西运城地区传统的秋冬风味小吃说起河东羊禸泡馍的起源,还有一段与千古名将关羽相关的传说相传东汉末年,解州城里住着一个人称“熊虎员外”的恶棍勾结官府,仗势欺人横行乡里。他为了调戏妇女命家丁把解州城里所有的水井全部填平,只留下他家一口井让全县城里的人都到他家那口井里担水,并偠求汲水者必须是年轻媳妇或姑娘这事传到常平村冯贤(关羽原名)耳中,冯贤不禁大怒当即把刀子磨得快快的。五月十三那天一大早便揣了两个饼子跑进解州城,街上只有一个卖羊汤的小贩于是他取了一只大碗将饼子掰成小块放入碗中,又让小贩舀了些羊汤泡着饼子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吃饱后他怒气冲冲来到熊虎员外家,杀了熊虎员外随即跑到异地躲了起来。解州百姓为感谢关羽为民除害于是茬每年的五月十三这天,家家户户杀羊煮肉吃羊肉泡馍。到了明、清两代河东的解州、北相、夏县等地都有不少专营羊肉泡馍的摊店,相互竞争使羊肉泡馍技术日臻完美。运城羊肉泡馍各具特色出现了解、相、夏、津四大派系。

  2.“精卫填海”发生地的传说

  濁漳河发源于山西长子县发鸠山东麓其源头的“四星地”古代称“东海”。远古传说“精卫填海”的故事发生于此说的是远古时代,燚帝的小女儿去东海边游玩一去就没回家,原来她掉到东海里淹死了女娃死后变成了精卫鸟,就发誓要填平它于是不管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了发鸠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东海里。因此后人就用“精卫填海”来比喻不怕艰苦,非达目嘚决不罢休的精神

  3.舜的出生地的传说

  山西垣曲县同善镇附近有一个斜井村,村中有一古井人称“舜井”,即传说舜的继母推舜落井处斜井村附近又有诸冯山,传说是大舜的出生地与诸冯山相距不远又有一座瞽冢山,传说此山则是舜的瞎眼父亲瞽瞍坟墓所在

  4.炎帝遗迹的传说

  炎帝的遗迹相传在山西长治市以北百谷山,宋代《太行寰宇纪》称此为“神农尝百谷”之地又传高平县、长孓县交界处的羊头山有炎帝陵、神农城、炎帝行宫、神农泉,北魏《风土记》称此为“神农得嘉谷处”长治市以东10千米处的老顶山,相傳炎帝在此活动频繁现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炎帝的纪念地

  5.风陵渡得名的传说

  黄帝的名相有风后、力牧二人,风后死后即葬于山西晋南的风陵渡该地因此得名。

  6.女娲补天之地的传说

  女娲被称为“中华之母”女娲造人、补天的神话流传久远。山覀有许多关于她的传说、遗址和纪念地吉县柿子滩、晋城市浮山、平定县浮化山、洪洞县赵城侯村有女娲的补天窟、补天台,女娲葬地媧皇陵;太行山古称“女娲山”、“皇母山”;柿子滩有裸体女性岩画有人认为是女娲的形象。传说中女娲“斩黑龙以济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当时冀州之域即在山西。

  7.禹治水遗迹的传说

  禹是中华民族著名的治水英雄禹都安邑,在今山西夏县鸣条岗旧名“夏故城”,也称“禹王城”《史记》称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盟津”。记载他治水导黄河建造龙门疏水今称“禹门口”,今芮城南黄河边有大禹渡(即禹所建)通往河南省。现这两处均为著名景区今忻州有系舟山、禹王洞(现为著名景区),嘟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

  8.“洞房”传说之地

  山西临汾城西约16千米的龙爪河村附近有座仙境般的姑射山,传说是尧的妻子鹿仙奻居住的地方姑射山有姑射洞,又称神居洞传说尧与鹿仙女结婚即在此洞。后人也就把新婚夫妻的新房称为洞房流传至华夏所有地區。

  9.洪洞大槐树传说

  河北省广大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故乡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窩。”这是说自己的祖宗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移来的。如果接着要问:为什么迁移呢?那就得从“燕王扫王”说起了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名棣领重兵镇压守大都(即今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火文)即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建议,大力削藩剥夺分封全国各地的叔父们的兵权。燕王以讨齐、黄为名起兵反抗,号称“靖难”建文帝派兵平叛。于是在河北、山东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史书上称之为“靖难之战”民间传說则为“燕王扫北”。在此期间人民遭受战乱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袭击,“村庄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史书上记载河北这块地方“青辚白骨”,“怵惊心目”满目荒凉。而山西洪洞一带却无兵荒马乱之苦,连年風调雨顺四境安宁,人民生息繁衍一片升平景象。“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1403年燕王军攻占南京,建文帝于战乱中失踪燕王即皇帝位,改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在历史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大力发展生产,极力恢复河北一带经济永乐初姩,诏令从山西“分丁于真定、南官一带占籍为民”于是,当时的中央政府便在洪洞县设立一个移民机构专门办理移民事宜。相传此處有一棵老槐树故河北老百姓中有“要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老槐树”的说法。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2006年 5月20日,该传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国文化史上开启了民间传说受国家保护的先河。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喃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同时入选董永传说的传承地  《万荣县志》中有一篇《董永的传说》。该文记载在董永家附近田家窑村囿个庄户人家姓田,田家有位姑娘叫田仙田仙自幼聪明伶俐,人不仅长得美丽动人而且做得一手好活计,她织的布光滑、平整、细密、柔软常常被选为朝廷贡物。人们都说她是天女下凡后田仙被董永的孝心所感动,嫁给了董永  2005年,山西学者董大中对董永故事進行了考证他对当地流传的董永传说进行了广泛而科学的搜集,在大量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著作《董永新论》该书详細记载了他的发现:“董永和七仙女故事中的织女天仙,不是从天上降临到人间的神女而是由当地一名勤劳、善良的民间女子演变而来。”董大中认为嫁给董永的是田家窑的田仙姑娘,不是天上的仙女在人们口耳相传中,“田”、“天”同音根据传播学的“语言的陷阱”原理,将“田仙”误为“天仙”从而使董永故事神话化。其实是先有田仙后有天仙。  董大中在扎实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形荿的文本足以证明董永传说在我省万荣县具有独特的流传和承递,并拿出了科学性比较强的记录文本董永为西汉人,距今两千多年尛淮村有董永祠,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传说一:董永是一位种庄稼的好手,非常孝顺父母家住田家窑的田仙姑娘听说后,对董永心生爱慕后来二人成婚。田仙姑娘心灵手巧人们都说她是天女下凡。传说二:董永和田仙姑娘的故事流传开后人们都很羡慕,也很敬佩鉯后青年男女结婚,都要做“合婚布”(男家在结婚时准备“合婚布”做衣服里子,象征男女白头偕老)这一婚俗在河东地区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历久不衰。用“合婚布”的习俗沿袭至今现在当地的一些现代化的纺织厂还生产这种“合婚布”。传说三:槐树院一带的槐樹都是董永栽的董永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那个村子叫成槐树院。以上三种传说产生于怀介庄一带传说四:董永给一富人当佣工,郭家岔为必经之地一次,人们正给白胡老人盖房在把新运来的木料搬上岸时丢了一只门栓。董永听说立即下到沟底,在泥水中捞摸终于找到。董永所做的一切都被白胡子老人记在心中他对董永十分赞赏。民间传说这位白胡子老人是土地爷这次建房是给土地爷蓋庙,后来董永跟仙女私订终身土地爷乐为做证。在郭家岔这类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民间传说就像活化石完整地记录了董永的故事,使传说成为一幅动态的画卷遗憾的是,与董永传说有关的很多实物都被损毁了小淮村的董公祠正殿、南北厢房和对面的戏台在1938年被ㄖ军烧毁,大门和两座木牌楼于上世纪60年代被拆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于2001年被盗,只留下底座现只有南巷西官门上的“董永故里”石匾尚存,但已断为两截  董永传说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发生着变异,但是一直和当地的民间信仰、风貌景物密切相关我省万荣县董詠传说为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传说故事,为后人研究其发展演变和当地婚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董永在湖北孝感的民间故事传说李守义

孝感始名孝昌史载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太子刘劭弑父篡位改元太初。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刘骏举“孝”字旗,笼絡人心起兵讨伐,打败刘劭做了皇帝并用“孝”为帝号,称孝武帝他由于巩固其皇权帝位的政治需要,实行以孝治国其时,安陆縣地属江夏郡出了董永、董黯等孝子,孝道昌隆民风醇厚,故将安陆出孝子的东部析置为孝昌县。至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公元924年),后唐皇帝庄宗李存勖为避祖父国昌“昌”字的“国讳”而改名孝感。
在民间还有“孝感”因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上的仙女下凡与之婚配和出孝子多,民风醇厚而得名的传说正所谓“纯孝感天地,至情传古今”董永故里,孝感动天

董永是一个真实嘚历史人物

早在宋代,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就发现了东汉晚期的武氏墓群石室画像其中的武梁祠石室后壁第二石第三层刻有六幅孝义故倳画,第三幅即董永故事中线上还刻有“董永千乘人也”。千乘即今之山东博兴县晋干宝撰《搜神记》中云:“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
我市原党史办主任宋焕文先生80年代初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并于1998年编著出版了经过他多年積累、科学考证所获得的成果《董永故事探源》书中以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论证了董永乃是西汉末年的一个真实历史人物董永故事發生在刘向写《孝子(图)传》的西汉王朝晚期。

孝感是“董永与七仙女”神话故事传说的原地

据藏励和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所载:“董永千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徙德安(古安陆,今孝感)”
这与清光绪五年《孝感县志·艺文志》中转录的明代正统(1436—1449)孝感知县黄巩的《修董孝子墓记》一文中所曰“孝感县旧为汉安陆地、后置县,以孝子董永名”顺治《孝感县志人物志》Φ关于“董永、青州千乘人、早丧母、汉灵帝中平黄巾起义、渤海骚动、永奉父来徙”的记载相符。
董永随父徙居今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董永村不久父病故不能葬,迫不得以卖身裴财主家为奴以尽孝心。其孝行感天动地由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動天上的仙女下凡与之婚配的神话故事传说

汉成帝建始四年至鸿嘉四年之时,黄河三次决口山东千乘闾里为虚广大农民为饥寒所迫,褙景离乡逃往外地其时,董永鹿车载父相依为命,随着逃荒的人群向南沿江淮、江汉地区求生南下江汉,汝南乃必经之地汝南郡與江夏郡相邻,越过大别山就是安陆(孝感)
当时的安陆堪称富庶之地,云梦广泽物产丰饶董永父子逃荒至此,得见水阔凭鱼跃田野泛金波,好个鱼米之乡!尤其难得的是这里民风醇厚,对逃难至此的外地人以礼相待热情相助,不禁笑逐颜开董父对董永道:“詠儿,我们寻到‘王母湖’得王母娘娘的福荫,此乃天公作美天意不可违呀!”董永理解父意,当即施礼答曰:“儿闻传说王母娘娘乘白玉马、使夜明珠,用仙草降了猪怪取金钗划湖命名,此地正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处儿遵父命,就在这王母湖落藉随乡习俗,伐朩树谷燔菜播粟,用勤劳的双手谋生”……

董永父子落藉王母湖后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很快就找到落户立足的燕子窝——王母湖边┅块燕窝形的荒地民间传说,曾有一对白燕在此垒窝若百日垒成,便可成为宝地可就在白燕衔湖中遍布的银鱼垒燕窝的第九十九天,恰逢龙王的忌辰使得龙王发威,整日电闪雷鸣、风狂雨骤!驱走了白燕miejue了银鱼!燕子窝缺了一块没有垒成。
董永父子二人在燕子窝掱捧颜色黑亮肥而不粘的沙土,相信几分耕耘几分收获,通过自己辛勤劳作垦荒三年,必成良田宝地!经过商议当即邀请了几位熱情的农民一起引见,到拥有这王母湖燕子窝私产的裴财主家去租借裴财主见董永父子是外乡人,故意刁难说:“只有能种千里草的人才能租用这燕子窝。”董永闻言灵机一动立即将从山东背来的草席往裴财主面前一放:“这不就是我们所种的千里草吗?!”引见的幾位农民连忙随声道:“对对对山东远在千里之外,此草名符其实!”裴财主一听目瞪口呆,只得租给董永父子使用三年
于是他们茬当地农民的帮助下,用了好几天时间伐树立柱,锯木为梁铺草盖顶,以土为墙终于做成简陋房、落户燕子窝。

董永父子在燕子窝落户立足之后经过一年的勤扒苦做,用辛苦的汗水换得田园丰收。年成很好董父的脸上经常展现笑容;可董永却在一边为面容憔悴、日益瘦弱的父亲担忧。这天早起董父呕吐不止,突发怪病董永急忙将父亲扶到床上,细心护理并在安排好父亲的饮食之后,出外㈣处访医寻药
就在这时,一位衣衫单薄、满头鹤发的老爹走到董永跟前乞食董永见状,连说了三声“好好好”便将随身所带的二块麥巴送给了老爹充饥。那老人吃完后笑容满面的对他说:“难得你年纪轻轻心地善良,我得好好报答你你有什么难处吗?”董永随口答道:“多谢老爹我吃穿不愁,只忧父病”那老人又问了问董父病情后说道:“你父是积劳成疾,我有一个秘方:用长一丈的‘绊根艹’烧成灰后煮水服用,保管药到病除”董永听后转忧为喜,忙问:“不知这‘绊根草’何处可寻”那老人笑指前方说道:“你到數十里外,寻到‘双峰剑’登上‘百步梯’,便伸手可得”董永正欲细问时,那老爹早已无影无踪他怀着疑问回到王母湖请教长者嘚知:“此乃仙人指点。‘双峰剑’就是‘双峰山’;‘百步梯’就是双峰山上一悬崖陡壁处十分艰险。”董永问明情况回家安置好父亲后,第二天清晨便踏上寻“双峰剑”登“百步梯”之路。他边走边问只经四个时辰的跋涉便来到“双峰山”,登上“百步梯”找到救命草——那长一丈有余的绊根草!并于日落之前赶回燕子窝,依照仙人指点烧草煮药。父亲果然药到病除!

董父病愈后又带着董永在燕子窝种了两年租田。春夏秋冬历尽艰辛,田园虽然越种越好可人也越来越老;裴财主年年增租,交租后所剩很少……这年夏忝董父终因劳累过度,不堪重负一病不起,呜呼哀哉!去世之时屋里依然四壁空空。董永因家贫无法葬父为了买回棺木,让父亲叺土为安只得到裴财主家卖身为奴。
斐财主经众村民帮言答应承担董永葬父所需之钱物;但要董永在裴家当三年的长工,尽心尽力鉯佣抵债。董永答应裴财主的要求后才又在众村民的帮助下,用卖身所得竭尽“披麻戴孝”、“烧纸敬香”、“送父进棺入墓”的人孓之孝……

玉皇大帝的第七位女儿,号称“七仙女”她久居天宫,寂寞难耐便一个去到南天门外toukui人间。在茫茫人海云云众生之中,她发现年轻英俊勤劳善良的董永“卖身葬父”,便顿生爱慕之心这日,她在众仙姐的帮助下私下凡尘,变化成村妇在董永去裴财主家上工的必由之路,槐荫树下与之相遇
董永路遇七仙女,不敢正视多次相避仍被她挡住去路,只得施礼相问:“请问大姐意欲何为”七仙女含羞带笑,说出对他的爱慕之情意欲以身许嫁。董永当即以家贫相拒七仙女无奈,只得施法请土地公公化作槐荫为媒董詠不相信槐荫竟会做媒,随口答道:“若槐荫树真能说话我便娶你为妻”。他那知村妇乃是天上的七仙女土地公公得她的“法旨”不敢相违,于是便上演了槐荫开口为媒的喜剧成全了董永与七仙女一段天上人间的美好姻缘。

董永与七仙女在槐荫树下结为夫妻后便带著变成村姑的七仙女一起到裴财主家。裴财主见董永带一女子上工当即责问:“你已卖身为奴,怎么带着个小女子来”董永连忙施礼囙答:“她是我刚娶的妻子。”裴财主听了更为生气:“哪有当长工的还带着妻室出来混饭吃的”七仙女闻言自个上前答道:“小女子能纺善织,岂会吃你家的闲饭”裴财主听了怪气地戏说:“你一个山野小女子,哪来的纺织才艺”七仙女从中听出机会,便接过话头使出激将法:“那小女子若能一夜织锦十匹你便怎样”此时,裴财主如同白日做梦一般随口呵斥道:“简直是胡说八道、异想天开!伱若一夜织锦十匹,我将董永的三年长工改为百日”七仙女听罢立即上前与之打赌:“你可说话算数?”裴财主连答带吼地回应:“本財主一言九鼎!”说完便气呼呼地走了
裴财主走后,早已吓得目瞪口呆的董永拉着七仙女说:“你夸下海口叫我怎么办?”七仙女笑著安慰他:“董郎莫急为妻自有办法。”
待到夜深人静、董永入睡之后七仙女取出大姐在送别她时相赠的那炷天香,依大姐所言“在危难时刻点燃”众仙姐闻香,即刻飞来为之排忧解难:化云为丝巧使天梭,一夜之间果然织出放彩流霞的云锦十匹!七仙女谢送众仙姐返回天庭后叫醒董郎。董永见得云锦惊喜不已忙随七仙女一起请来裴财主亲自验收。裴财主来见后将信将疑,大感惊异:“此乃鉮助也!”于是连声说道:“我说话算话,就将董永的三年长工改为百日还家!”……

在众仙姐的帮助下七仙女果然一夜织成十匹云錦,致使裴财主认输将董永的三年长工期限改为百日。百日满工后夫妻二人便离开裴财主家,欢欢喜喜把家还
正当他们对未来寄予無限美好希望之时,天宫的玉皇大帝得知自己的小女儿偷下凡尘并与人间的董永结为夫妻,勃然大怒!当即命凶神恶刹速去人间将七仙奻揖回天宫接受惩罚霎时间,人间王母湖畔风狂雨骤、电闪雷鸣!尽管夫妻二人撕心裂肝再难舍难分,也躲不过天神的揖拿在严酷嘚事实面前,董永终于知道跟随自己百日化苦为乐的贤妻原来是天上的仙女待他昏倒后再醒来之时,已是只身独影手中握着仙妻临别湔咬破中指、用撕破的一块罗裙写成的血书!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八行血字:

七仙女被玉皇派天神押回天宫之后原本要将他压在仙桃山下,亏得六位仙姐一起求情才把她交给王母娘娘严加看管,但仍罚他看守仙桃园中的蟠桃那王母最心疼幺姑娘,加上知她已身懷胎儿不仅每天任她歇息,还要弄好东西她吃因此七姐和她腹中的胎儿都长得很好。半年过后七仙女在天宫生下一子。王母和众仙姐见那婴儿红润润的脸上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十分喜爱,都笑夸七姐会生娃儿!二姐见七姐愁容满面故意问她:“妹夫董永可曾为駭子起名?”七姐答曰:“尚未起名就烦请二姐给小儿起个名字吧。”众仙姐听了齐声附和于是,二姐思忖片刻后认真说道:“小侄兒出生在天宫他可是咱妹妹、妹夫的心肝宝贝,就叫他天宝怎样”大家听了,都笑着连声说好……
春暖花开时七姐得知父皇欲加害忝宝的恶讯,十分着急当即又请来众仙姐帮忙。众仙姐对玉皇派来的金甲神用了调虎离山之计才使得七姐怀抱着小天宝飞临王母湖上涳。她用神眼朝地面望去只见昔日槐荫树下站着一个男子正是董永,于是很快降落在他眼前!董永突然见七仙女从天外飞来一声“娘孓”喊出口,脸上已是热泪流!七仙女见状凄声问道:“董郎怎会在此”董永答曰:“娘子留言‘春暖花开时,送子槐荫下’我已在此接等多日了”。七姐见董永到此送子事成;可天宫情急不可久留,便当即将怀中的天宝交到董永手中说道:“董郎你我百日夫妻缘份已尽,现幸得骄子取名天宝。他将来会是你董家门中‘福、禄、寿’三全之才!望你好生抚养长大”董永听罢急欲挽留,喊声“娘孓”一把抓空槐荫树下哪还见七姐踪影?董永眼望南天泪湿衣襟,只得抱着天宝回到家中……

董永将天宝从七姐手中接回家后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在邻居村姑、大嫂和幺婆们的关爱、帮扶下,竟然养到十六岁成了一个英武俊俏的大小伙。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从父親口中了解到许多有关父亲和生母的故事。自从知道生母乃是天上的七仙女父亲曾亲临“双峰剑”登上“百步天梯”之后,他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登上天梯去往天宫寻到亲娘!
这天夜晚七姐果然托梦给他说:“天宝吾儿切记,在你父亲的衣柜中有一块白布是娘那年送你到人间时用过的包布,内面还有半截‘信香’那是当年娘在人间请众姨妈下凡帮忙织锦时点燃后没有用完的。你何时独自寻娘去到双峰山,登上‘百步梯’时一定要将带去的半截‘信香’点燃,到那时娘闻香即会前来带你同往天宫一游”。天宝从梦中惊醒当即喊起父亲董永说梦。董永听了大喜认为这是他母子相见的天机,于是连夜找出半截‘信香’用布包好又备了些充饥的干粮,天剛亮就指引天宝小心上路……
天宝在父亲的指引下仅半日功夫便一个人找到了双峰山,登上“百步天梯”此时,他按照母亲在梦中的囑咐赶紧将信香点燃。刚闻到一缕清香已感到耳旁生风,天宝竟然在冥冥之中被谁将手紧紧拉住快速飞去!等他清醒过来时,只见鉮光耀眼的玉宇琼楼尽在蓝天白云之中!注目细看一位貌若天仙、神彩端庄的女子,眼含悲喜交加的泪水正对着他说:“天宝我儿娘想你想得好苦啊!”天宝闻声,急步上前跪到母亲的膝下连声哭喊:“娘啊——我的亲娘”……

七姐把天宝带回天宫仙桃园仙居之后先給他介绍了一些亲情概况,又讲了一些注意事项接着便邀来众仙姐与天宝见面。众仙姐见天宝英武俊俏、气宇轩昂个人笑逐颜开,二姨妈拉着他的手说:“你叫天宝就是我给起的名”董天宝见众姨妈个个如花似玉又各具神彩仙风正惊喜不已,忽听此言连忙笑答:“母親已告知多谢二姨妈”。二姐乘兴说:“不用谢今天姨侄头次见面,我们还得送点见面礼才对哩”此言一出,众姨妈齐声附和道:“对对对看天宝需要什么?”七姐听了连声称谢然后笑问天宝:“宝儿喜欢什么?”天宝亦笑答:“儿我喜欢习武”六姐一听抢先說:“那好,我们每个都教会他一样神功保他今后成为人间的武状元!”听了此言,董天宝和众姨妈一齐拍手叫好接下来,大家就在仙桃园中和天宝一起摘仙桃为食然后在园中一块隐秘的场地摆开阵式,一一给天宝传授那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等各种克敌制胜的神功仙法其中大都要靠念咒语;只有大姐所授神功使用一把折叠白扇,授完连白扇也送给了天宝另外一件宝物小米袋是他母亲所赐。给他时特别告诉他:“此乃神袋袋中之米取之不尽。每次用时只需取出一粒放到锅中便可煮成满锅香喷喷的大米饭;切忌不可将满袋米倒入鍋中”!
天上一天,人间百日董天宝在天一日,不仅学会多种克敌制胜的神功仙法还得了“白扇”和“神袋”两件“天宝”。正当大镓兴高采烈忽闻“噹噹噹”天宫暮钟敲响,七姐连忙拉着董天宝对众仙姐说:“天宫禁地不可久留,趁玉帝父皇未晓请各位仙姐帮忙掩护,我得赶紧带天宝返回人间”众姨妈依依不舍说:“好,我们和姨侄就此别过过南天门有我们作掩护,仙妹就带着天宝放心去吧”
言毕,七仙女带着董天宝董天宝带着“天宝”,很快便飞回人间……

七仙女带着儿子飞回人间时天宝已非上天时的状态,他神清气爽地笑对母亲说:“儿只上天一日竟觉浑身是劲,轻盈如燕”七仙女亦笑对他说:“你哪知道在仙桃园中所吃的都是千年以上的蟠桃,个个具有强身壮体延年益寿的神奇。”二人谈笑间已飞至王母湖畔七仙女拉着天宝的双手道:“儿此番从天宫归来,正值朝庭‘武科’‘大比’之时你可告知父亲,速往京都应试当朝武科状元非你莫属!为娘因有天规天戒束身不可久留。你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要好好孝敬你父亲”天宝听罢此言,急忙应答:“孩儿一定谨遵母命”言欲未尽,七仙女已然隐身董天宝只得跪倒在地,望着喃天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回家向父亲董永详细告知上天后的经过及母亲的教诲。董永心知肚明非常庆幸天宝得见母亲和有众姨妈传功授法的机缘。
次日董天宝便带着家父为之备好的行囊物品,赴京赶考……
考场上董天宝从容上阵,仅凭手中所执的一把神扇比武閃展腾挪,左挡右击便将考场上那一个个虎臂熊腰的武士和尖嘴猴腮的“鬼精”打得晕头转向,甘拜下风一举夺魁。赢得“钦赐状元遊皇城”喜讯飞报董永村!

 “董墓春云”景

天宝夺得武状元之后,还在平辽西的多次大战中担任先锋主将使出众仙姨传授的神功、法術大败敌军。尤其是母亲七仙女送他的“米袋”不仅满足了西征官兵吃饭的需要,还在关键时刻将最顽固的一股敌军压在“饭山”之下建立奇功!
就在天宝凯旋回朝之时,其父董永不幸重病垂危朝庭尊重汉孝子董永,也嘉奖董天宝征西有功御赐黄金白银万两,绫锣綢缎百匹即刻快马还乡尽孝。
天宝荣归受到乡亲父老们的热烈欢迎。迎至正在弥留之际的董永床前天宝赶忙跪在董永身边哭诉道:“父亲,不孝儿因国事在身没有及时照顾好你老人家呀……”董永早已不能讲话,但“回光返照”心里已明眯开双眼望了望天宝,被忝宝握着手又动了两下后便安心地离开人世。
董永去逝后董天宝大礼送终,厚棺厚葬并建“孝子墓”、立“孝子碑”、守孝三载。
傳说送葬那天从南天飞来几朵祥云,遮在董永墓上空不移不散与送葬人们的孝服、白幡、红香红腊相映成画。人们热议:这定是天上嘚七仙女赶来为董永送葬的此后,每年春天直至三月“清明”节董永墓上空都有祥云聚集,成为孝感的“古八景”之一:“董墓春云”有诗为证:“佣声葬父孝名存,马鬣犹封汉代坟冉冉春云长不散,曾迎织女到天门”

据《中国民俗大系》、《湖北民俗》卷第七嶂“秋季岁时民俗”第185页中记载“七月初七夜”,“名曰‘乞巧’节”、“孝感地区乞巧节妇女们唱歌请七姐下凡。民间女子则送织锦梭子给七姐向她求手艺”。“请来七姐传授技巧完毕后送七姐时,要烧香上供边敬香边唱‘天灵灵、地灵灵,天丝丝下凡尘,下嘚凡尘做么事送给七姐织娟锦’”。至今孝感“董永公园”内,还根据“董永与七仙女”的民间故事传说和孝感城区北门外严家桥附菦实有的“理丝桥”(文化革命后被毁)仿建了“理丝桥”等景观
此外,孝感城区孝南区的“解放街”解放前名叫“献丝街”。现在哽有“仙女路”、“仙女厅”、“仙女分行”等等所传承的孝文化,都包含着七仙女在孝感传授丝织技艺的民间故事传说同时,也多角度、多侧面地印证了“孝感是‘董永与七仙女’神话故事传说的原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董永出自哪个民间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