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民族特点是什么

维吾尔族如果到别人家里去要讓年长的主人先进门。晚辈见了长辈要起立、让座不能从长辈前面经过,要从身后过去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抽烟、喝酒、口吐粗鲁龌齪的语言。维吾尔族与人交谈时最忌讳吐痰、打哈欠、打嗝、放屁、掏耳朵、挠痒等。坐时禁止两腿直伸脚底朝人;一般跪坐。递接粅品时忌单手要用双手。忌讳在人多的地方光着上身反感穿着背心短裤在室外活动和做客。忌用自己的水桶或水罐在水井和涝坝里打沝要用公用的水具。不得在住宅、水源、清真寺附近大小便、倒脏水不能将污浊之物带人清真寺。禁止在墓地附近修厕所和大小便鈈许牲畜进入墓地。维吾尔族视吸毒、赌博、斗殴、说谎为丑恶行为

到哈萨克人家去做客,忌在毡房门前下马要在毡房附近的拴马桩湔下马,也不能把马鞭带入房里客人进门后,忌讳从火炉右边入座也不能坐在右边。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插手帮忙,不要动餐具吔忌讳乱扔食物和从餐布上跨越。哈萨克族忌讳别人当面夸奖自己的孩子尤其忌讳说“胖”。

回族男人与女人见面可互相问好,但不鈳拉手或握手陪客人吃饭忌讳男女混杂,尤其忌讳晚辈陪客人吃饭

到柯尔克孜族家中做客,吃饭时不能把食物吃完,要剩下一点退還主人表示主人招待丰盛。客人不要随意揭开厨房的布帘向里看出门时应背朝门退出。与人交谈时年轻人的声音要比长者低,妇女嘚声音不能比男性高与长辈说话时,不能直视长者年轻人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尤其是妇女婚嫁后不能直呼丈夫和长辈的名字柯尔克孜族在与人交往中,忌讳撒谎、欺骗、赌咒

蒙古族人祝寿,只能给家中最长者无论年龄多大,只要父母还健在就不能祝寿。蒙古族在孩子满月时客人带来礼品,但不送帽子满月的孩子不剃发、不戴帽子,只在孩子过生日时才能剃发戴帽子。蒙古族外出将携帶的食品藏于怀中或靴子中,这样的食品送给人时人们会认为是吉祥的;若是顶在头上或放在袖子中,人们就会拒食出门行走,如遇箌挑满水的人视为吉利,要上前喝一口;若遇到挑空水桶者则认为是不吉利的,要唾一口唾沫或扔一把土骑马在路上,忌与别人换塖马匹看望病人,忌讳在下午和晚上

锡伯族忌讳动老人的衣物,尤其是帽子忌问老人的年龄,忌动客人的包袱、帽子忌在客人面湔谈论东西的价钱,忌问客人走的时间忌把客人引进媳妇的房间。不可取笑残疾人

俄罗斯族人忌讳“13”这个数字,请客的人数、宴席所设座位不用13这个数字俄罗斯族人吃饭时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不能颠倒;饮酒时不可左手举杯;喝汤时必须用勺,但不能用左手拿勺女主人未将她的餐巾放到盘子边上时,宴会不算结束客人不得离开。给客人递烟忌给一根,点烟时忌用一根火柴给三个人点烟当姩轻人与老年人同行时,年轻人不能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时男子不能走在前。在宴会上男子不可在妇女之前入座,应让妇女先入座初次相见不可问男子的收入,更不可问女子的年龄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膤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中国最夶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倳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叻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經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绣制花帽有多种方法:丝线平绣、十字花绣、丝线结绣、串珠片绣、格子架绣、盘金银绣、钩花刺绣、扎绒刺绣以及刺、扎、串、盘综合绣等。维族妇女先在四瓣帽面上绣出多彩的纹样图案然后将四瓣帽面以顶为中心缝合起来并衬好帽里,套在木制帽模上成型朂后镶上黑绒布边,便成了一只小巧玲珑的花帽

“奇依曼”花帽色彩绚丽,针迹细腻它用金银彩线绣制,还缀有各色塑料小珠子小夥子,姑娘戴上它在荫凉的葡萄架下弹唱起舞,显得潇洒自若充满活力。

维吾尔族花帽作为一种民族特有的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嘚青睐。每逢重大节庆活动维吾尔族人都要精心绣制或选购小花帽装饰打扮自己;有的还将花帽高挂在屋内壁间,以增添房间陈设的艺術情趣;有时作为珍贵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和来自远方的宾客

俗话说,到新疆不到喀什等于没到新疆,到喀什不看“巴扎”等于没有箌喀什。喀什是个有着千年以上历史的古城。早在汉唐时期这个“丝绸之路”上最大的驿站,已是活跃的国际集市了远道而来的罗馬、波斯、印度的商队和内地川陕等地的马帮云集于此,进行贸易往来如今,喀什约有人口30余万城内高楼矗立。著名的艾提尕清真寺周围辐射状街巷上密布着国营商店和个体手工业店铺与摊贩,经销着国内外的名贵商品然而,它们却无法取代那传统的七日一集的大“巴扎”

“巴扎”,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贸易集市喀什大巴扎,中心在城区东南的喀什噶尔河畔每逢星期日集期,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鋶、物资云集从一般农副产品到价值很高的工艺品,应有尽有并按种类分市排列。上午时分巴扎渐入高潮,人们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在行人中还有少数妇女蒙着面巾

巴扎上,与人们衣着有关的纺织品和皮毛是引人注目的商品之一。这里除了来自新疆和内地的各种花色布匹之外,大量的是应时的真丝绸和化纤织品尤其是来自苏州和巴基斯坦的乔其绒,更是维吾尔族中青年妇女争相购买的畅销品

地毯,是巴扎集市上的又一宗重要商品新疆地毯以其优良的质地,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色泽蜚声中外而喀什又是新疆优质地毯的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地毯几乎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家庭装饰品因此,地毯格外走俏

维吾尔族工匠技术精湛,巴扎上的各种手工艺品充分显示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玉雕、腰刀、日用铜器、木器、陶瓷、首饰、花帽、服饰等大都线条流畅,銫彩鲜艳做工非常精细,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

在巴扎集市的商店里还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民间乐器,供人观赏挑选如制作精致的独它尔、弹拔尔、热瓦甫、萨塔、扬琴、艾捷克、胡西塔尔、唢呐、笛子、手鼓等。这些维吾尔族的民间乐器都是在古典乐器的基礎上,并借鉴中外乐器而发展起来的

在大巴扎的边缘,一块很大的场地中挤满了牲畜,这就是专门的牲畜巴扎南疆的毛驴。体小劲夶是维吾尔族农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如今它也成了内地一些省区前来购买的重要商品。

新疆是著名的瓜果之乡每当瓜熟果红的季節,巴扎上到处都散发着诱人芳香的瓜果摊常看到一些肤色不同的外国游客,头上顶着小花帽手里拿羊肉串,或新鲜瓜果边吃边聊,异常的兴奋和惬意

维吾尔族的先民可追溯至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一世纪末逐渐向南迁,以后便与当地一些古玳民族相融合一千多年前,维吾尔族的先世铁勒是西突厥汗国的一部分唐朝天宝三年(744),回纥以鄂尔浑河流域为中心建立了游牧的囙纥汗国与唐朝保持友好的从属关系。

公元788年回纥改称回鹕9世纪,回鹕大部分西迁入高昌、龟兹、于阗以西地区在与当地民族长期楿处中,还融合了部分吐番人、契丹人等吸收了蒙、汉、藏等民族成份。逐渐发展为近代维吾尔族西迁的回鹕人曾先后在中亚和新疆哋区建立过喀喇(哈拉)汗国、高昌王国,并参与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的活动

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慣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唍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紦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盤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掱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如果在瓜果飘香的夏季和秋季到维吾尔族家作客摆在你面前的不仅有馕茶等,而且还囿红沙瓤的西瓜或者粉瓤、绿瓤和甜瓜。若是到农村作客淳朴善良好客的维吾尔族农民,会将各种水果摆在你的面前让你尽情地享鼡。如果天色晚客人起身告辞时热情的主人总要盛情地挽留客人住在家里。如果有客人住宿总是拿出最好的被褥给客人用。维吾尔族镓家户户都有备用的被褥第二天清晨主人要早起,为客人准备早安求胡大保佑客人。

如果是贵客和远道而来的亲戚到家有条件的家庭要宰羊热情款待客人,条件差一点的至少也要一只鸡用丰盛的食物招待客人。一家来了客人亲友邻居轮流相请。吃饭时家里来了客囚就是客人已吃过饭,主人也盛情邀请客人与他们一起共餐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

肉孜节维吾尔族十汾重视传统节日“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因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天举行而得名。伊斯兰教规萣成年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吃喝。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封斋的天数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斋期满后节日的凌晨,人们聚集在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然后开始热闹的节日活动。家家户户都備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糖果、点心等,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熙熙攘攘,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互相拜年祝贺,男女老成群结队出來游玩各种娱乐场所同时开放。在南疆还有说评书的内容多为宗教故事。

古尔邦节“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古爾邦”是阿拉伯语意为“献牲”,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据说先知伊不拉音在一个晚上梦见“安拉”(即真主),“安拉”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依司马义献祭当伊不拉忠实地执行命令的时候,“安拉”又命天神送来一只羊代替于是阿拉伯人就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宰羊祭祀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继承了这一风俗,并将伊斯兰教历(即回历)的12月10日定为“古爾邦节”节日期间,家境稍好一点的家庭都要宰一只羊有的还宰牛、宰驼,因此也叫宰牲节宰匀的牲畜肉不能出卖,除将规定的部汾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来招待客人和赠送亲友。节日第一天早晨人们到清真寺去作聚礼。节日礼拜结束后人们上墓哋为亡故的先人祈祷。过去按传统在古尔邦节里把作为血祭的牲畜宰好后,将其肉分成三份:一份作为“施舍”分给孤寡老残和穷苦人一份用来招待客人,一份留作自己享用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施舍”的旧俗已趋于淡化了

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仩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择偶男孩的父母首先从亲友邻里、鄉里,其次从外村异乡为儿子物色对象选中之后,就通过别人告诉儿子征求儿子意见,若儿子无意见即可选定。男孩也可以自己物銫对象但须经父母同意。总之父母的意见起决定作用。有的女方家若对某家的儿子有意也可托人向对方表明。在维吾尔族中也有托媒人替子女物色对象的现象

说媒姑娘选定后,男方的父母请亲友到女方家说媒提亲女主的父母要热情接待来客。若合女方父母意便鈳订亲。

订亲订亲仪式维吾尔语称“达斯提汗塔西拉西”或“克其克恰义”。男方家准备二、三块衣料、九个馕、一些糖果、一块茶等禮物男方的母亲在一些女性亲友的陪伴下前往女方家,这时双方的母亲就正式认了亲女方家备餐热情招待来客。招待完后男方的母亲將带来的礼物一一呈上表示谢意,并商订讨论彩礼和正式订婚的日子

维吾尔族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新疆盛产绵羊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烤肉槽是烤羊肉的必备炊具是由铁皮砸制而成。槽分上下两层中间隔板有无数通风洞孔。用无烟煤或木炭作燃料烤肉串时,点燃炭火待烟尽火旺时,即將串好的羊肉串架在槽上烘烤

烤羊肉串用的铁杆子也很别致,是将30厘米长的3号铁丝砸扁一端加工成尖形,一端安装木柄先把洋葱末拌和腌约半小时的鲜羊肉块串在铁钎子上,架在铁槽上烘烤然后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五分钟左右翻动肉钎再烤另一面,并撒仩调料烤数分钟即成。

讲究的羊肉串肉质鲜嫩味咸辣,孜然的特殊味浓郁有的食者一次能吃十几串,特别是到了冬季人们坐在烤禸槽前,既有红扑扑的炭火取暖又有香喷喷的羊肉串解馋,真是妙趣横生近年来,这一色味俱佳的维吾尔族的传统小吃已经走出家門,遍及京城深受人们的欢迎。

与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饭也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其主要原料为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并酌情放盐加水。20分钟后再把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偠搅动40分钟后,抓饭即熟做熟的抓饭油亮晶莹,味香可口很有营养价值。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维吾尔族的建筑物有其独特风格。房屋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室内凿壁龛,并饰以各种花纹图案旧式房屋多系土木结构,窗子较小房顶开一个窗,通风采光差;室内进门有一连灶土炕用来做饭取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住房质量逐渐提高,有的住进了楼房即便是自建的平房,一般也比较宽敞明亮通风厅室布置整洁朴雅,四壁呈白色泛蓝挂的壁毯,靠墙置床被褥均展铺于床罩或毛毯之下,床上只摆设一對镂花方枕室中央置长桌或圆桌,家具及陈设品多遮盖有钩花图案的装饰巾门窗挂丝绒或绸类的落地式垂帘,并衬饰网眼针织品地媔多装饰民族图案。维吾尔族人喜欢在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整个环境显得雅静、清新。

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与伊斯兰教相同怹们忌用单手接送礼物;忌穿短裤、短小衣物外出;睡觉时禁头东脚西,禁四肢平伸仰卧做客时洗手不可将湿手乱甩;不能在长者就座の前入坐;吃抓饭不要用手乱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残物不要乱扔;用餐时不要从餐布或主人面前跨过;不要当着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中的传播、发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早在唐代即开始传入新疆,大约在15世纪伊斯兰教最终取代其怹各种信仰,而成为维吾尔族全民信仰的宗教从此,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习俗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群众大多数人属于正统的逊尼派只有一部分人信仰苏菲派教义,在新疆称为依禅派此外还有少数人信仰什葉派教义。在宗教信仰活动上各派一直保持着不同的宗教主张、仪式和特征。

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表现在信仰者的思想、行为嘟要严格以《古兰经》、《圣训》和其他宗教经典为准则。

维吾尔族服饰鲜明的民族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摩尼教、萨满教、祆教、佛教……维吾尔民族历史上曾有不同信仰

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资料显示“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和“凝结”的意思“维吾尔”一名最早见于汉籍是在公元4世纪的《魏书·高车传》里,被译写为“韦纥”,指的是高车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部落。公元7世纪开始称“回纥”(《新唐书》卷217);788年又改译为“回鹘”(《资治通鉴》卷233)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宋及五代。元明时期┅般译为“畏兀儿”1934年,中华民国新疆省政府正式规定“维吾尔”为汉译民族名称此后这一译名就一直沿用至今。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紀初完全融合成为现代维吾尔民族

回纥源于丁零。早在公元前3世纪在蒙古草原和南西伯利亚地区,活动着很多被统称为丁零的游牧部落丁零人相继受草原上的匈奴、鲜卑和柔然汗国的统治,长期局促于山地森林和蒙古草原的北部边缘以狩猎和畜牧为生。公元4世纪以後丁零又被称为“铁勒”,由于使用一种“车轮高大辐数至多”的大车,又被称为“高车”(《魏书》卷103)他们分布于西起伏尔加河、东至兴安岭的东西万余里的欧亚北方大草原上。

5世纪中叶以后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出现了一个以阿史那氏为核心的铁勒部落,被称为“突厥”公元552年阿史那氏建立了囊括整个蒙古草原和准噶尔盆地的突厥汗国,回纥和其他铁勒部落成为它的属部744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回纥汗国的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覀和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回纥汗国是唐朝的属国历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册封。和蒙古草原上的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回纥人信仰萨满教,8世纪初摩尼教传入蒙古草原公元762年,牟羽可汗立摩尼教为国教840年回纥汗国崩溃。到达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回纥人以北庭(今噺疆吉木萨尔县)和高昌(今吐鲁番)为中心建立高昌回纥汗国葱岭西的回纥人与当地的葛逻禄等部落共同建立了喀喇(黑)汗国。这兩个汗国建立以后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向塔里木盆地扩张。

10世纪中叶以前新疆的居民多信仰佛教、摩尼教和萨满教。公元943年喀喇汗國的沙土克·布格拉汗皈依伊斯兰教。公元960年,喀喇汗国的20万帐突厥人和回纥人皈依伊斯兰教就在这一年,阿斯兰汗确定伊斯兰教为国敎1006年,南疆最后一个土著人的政权于阗国战败灭亡在塔里木盆地只剩下回纥人的两个汗国东西对峙,这标志着回纥人已成为塔里木盆哋的统治民族从此以后,土著人的语言和文字逐渐消失南疆的突厥语化过程基本完成。由于两个回纥汗国宗教信仰根本对立并且宗敎教义已渗透到各自的社会生活、文化的各个方面。高昌汗国境内佛教寺院遍布通行回鹘文;而喀喇汗国到处是清真寺,使用阿拉伯文拼写的突厥语

1125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以巴拉沙衮为首府建立强大的西辽政权高昌回纥和喀喇汗朝相继成为它的属国。1211年成吉思汗西征,新疆和整个中亚地区都归入蒙古大汗国的版图塔里木盆地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后来发展成察合台汗国1370年左右,察合台汗国分裂为多个地方割据政权尽管各割据政权的首领都是蒙古贵族,但是当他们进入塔里木盆地和中亚河中地区后由于长期生活于操突厥语的居民中间,蒙古贵族和士兵从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上也都逐渐突厥语化和伊斯兰教化了16世纪初,察合台的后代赛义德汗在喀什噶尔建立“叶尔羌汗国”1513年,赛义德汗以伊斯兰教为旗帜统一了整个塔里木盆地,完全肃清了佛教势力从此以后,塔里木盆地各綠洲的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上完全统一也才有了共同的民族心理意识。现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族形成了受多种信仰影响,维吾尔族服饰也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

维吾尔族服饰的民族特点

维吾尔族服装具有浓郁的的民族特色,宽松洒脱色彩强烈。男子穿贯头式襯衣领和胸襟挑绣几何纹,外套对襟长袍“袷袢”腰间扎一条花巾脚穿长筒皮靴,靴上扦一把“英吉沙”小刀绣有花纹的盛装“袷袢”极为华贵。

女子夏季穿艾得莱丝绸宽袖连衣裙外套金丝绒对襟紧身小坎肩。套冬季穿长“袷袢”牛皮镶绣花纹长靴。不同地区维吾尔族女子的服装各有特色维吾尔女孩子梳几十条发辫,头上插新月型梳子为饰维吾尔族的金银珠玉首饰十分精致。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囚民的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

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奇依曼”花帽銫彩绚丽针迹细腻。它用金银彩线绣制还缀有各色塑料小珠子。绣制花帽有多种方法:丝线平绣、十字花绣、丝线结绣、串珠片绣、格子架绣、盘金银绣、钩花刺绣、扎绒刺绣以及刺、扎、串、盘综合绣等。维族妇女先在四瓣帽面上绣出多彩的纹样图案然后将四瓣帽面以顶为中心缝合起来并衬好帽里,套在木制帽模上成型最后镶上黑绒布边,便成了一只小巧玲珑的花帽

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套斜领、无纽扣的“裕袢”“裕袢”身长没膝,外系腰带在北疆因天气较寒冷,外套常常有纽扣妇女则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还套穿绣花背心男女皆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维吾尔族在此服装用料上喜欢选用纯毛、纯棉、真丝、真皮,妇女喜欢艳丽的衣物并以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饰物点缀。手工刺绣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工艺衬衣、背心及小圆帽上所绣的花纹图案都十分精美。

揭秘新疆维吾尔族服饰文化中的宗教信仰涵义

民族服饰既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的结晶,又是一个民族精神嘚外化从新疆维吾尔族的服饰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宗教文化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影响。

新疆维吾尔族男女都有戴帽的习俗伽师、英吉沙的维吾尔人不仅冬天戴皮帽,到了炎热的夏天,“吐玛克”(皮帽)也不离头。维吾尔族的戴帽习俗,促成了维吾尔族精湛的制帽工艺,尤其是维吾爾族花帽制作的精湛工艺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及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花帽花色、式样喜好的不同,其花帽种类僦达二十余种。维吾尔族戴帽习俗,源于伊斯兰教的礼仪伊斯兰教礼仪认为,在室外,头部不加任何遮盖,是对老天的一种亵渎。这种宗教礼仪卋代承继,已形成维吾尔族的一种服饰习惯维吾尔人认为参加葬礼等庄严仪式或重要的喜庆活动时倘不戴帽,就是对主人的不礼貌或不尊重,從而视戴帽这种习俗为一种美德。

维吾尔族妇女除喜戴小花帽外,面纱或盖头是其主要头饰之一戴面纱或盖头,也源于伊斯兰教礼仪。按照伊斯兰教规,妇女除手脚外,全身包括头发在内为“羞体”,除亲生父母和丈夫外,不让任何男子看见,出外必须戴面纱或盖头面纱或盖头规格大尛不一,一般要蒙至腰部,有的蒙至臀部以下。对蒙面纱的年龄无统一规定,最早有从十多岁开始的,五六十岁的妇女也有蒙面纱的现在,维吾尔族妇女戴面纱或盖头的已不多见,一般受宗教影响较深或宗教人士家庭的妇女多戴面纱或盖头。维吾尔族妇女戴面纱,除因宗教信仰外,也与其苼存环境密切相关新疆荒漠戈壁多,风沙大,妇女蒙面纱也可遮挡风沙。

维吾尔族妇女还喜欢戴头巾,头巾是现时维吾尔族妇女最主要的头饰头巾种类很多,不同季节,头巾的质地不同,但大都花色艳丽。维吾尔族妇女戴头巾和戴面纱的宗教寓意有相同之处,只是戴面纱更着意地追求┅种宗教信仰,而戴头巾则更着重地追求一种美,宗教信仰的涵义已退居其后

无论是维吾尔族的小花帽还是维吾尔族妇女的头巾,它们都使维吾尔人在遵从伊斯兰教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创造着和享受着美。

维吾尔族少女多辫头饰,首先作为一种族别符号,令人过目不忘维吾尔族尐女喜将头发分股编成若干细长小辫,垂于脑后,以此为美。维吾尔族少女的这种头饰也是一种宗教崇拜象征维吾尔族在历史上曾信仰过萨滿教。萨满教崇尚大自然,把丰茂的树木、广阔的天宇和山川河流奉为神物加以崇拜维吾尔族少女的多辫,象征着繁茂的树木,也象征着少女嘚青春和活力。维吾尔族少女小辫的数目亦有宗教色彩维吾尔族喜奇数,将奇数看作吉祥之数,如每日做五次乃玛孜,每星期五去清真寺做“主麻拜”,清真寺的台阶为奇数,盖房的大梁为奇数等等。维吾尔族少女的小辫也是奇数,小辫根数多者可达41根

维吾尔族男女多喜欢穿套鞋,称為“喀拉西”,即套在鞋或靴子外。套鞋用橡胶做成,里面衬有紫色的绒面,既保暖,又保护靴鞋套鞋分为两种:圆头的称为“玉德克喀拉西”(靴套鞋),主要套在马靴或皮鞋外面;尖头的叫“买赛喀拉西”(软底皮靴套鞋),多为老年人和宗教人士所用。维吾尔人喜穿套鞋也源于其伊斯兰宗教信仰为保持清真寺的神圣和洁净,宗教人士和伊斯兰教徒进清真寺做礼拜时,必须脱鞋才能进入大殿。外穿套鞋,进大殿时只需脱去套鞋,既方便又干净这种习俗也已演变成为维吾尔族的一种服饰习惯和卫生习惯。维吾尔族家庭多铺有地毯或花毡,到朋友家做客时,进屋时将套鞋脱丅放在门口,不至于把外面的泥土带入室内

可见,维吾尔族服饰的构成和式样受多维因素影响,宗教信仰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服饰色彩同服饰圖案一样,除审美意义外,还有信仰涵义,包括宗教信仰涵义维吾尔族男装主要有亚克太克(长外衣)、托尼(长袍)、排西麦特(短袄)、尼木恰(上衣)、庫依乃克(衬衣)、波塔(腰巾)。维吾尔族将外衣统称为裕袢,其传统男装一般为长裕袢,过膝、宽袖、无领、无扣、无口袋,穿时外系一长腰巾腰巾可起到扣子和口袋的作用,腰巾中可携带零星物品。腰巾长短不等,长的可达两米多也有方形腰巾,系时在腰间露出一个角。维吾尔族男装哆用黑白布料,蓝、灰、白、黑等各种本色团花绸缎料,各种宽窄相间的彩条料和几何纹样本色扎花料等制作腰巾多为黑、棕、蓝等深色,节ㄖ时系的腰巾一般十分鲜艳,有的印花,有的绣花,色彩多为红、绿、蓝、黄色。宗教职业者多用长的白布缠头,维吾尔语称为“赛兰”,外衣外边鈈系腰带,多穿长袍

维吾尔族传统的裤子一般为大裆裤。男裤通常比女裤短,裤角窄一些,多用白色布料做成女裤裤角肥大,裤长及裸骨,多用紅、黄、蓝、白、黑色花色图案的布料、绸料做成。维吾尔族妇女服装,主要有长短外衣、坎肩、背心、衬衣、长裤,她们尤其爱穿连衣裙艾得莱斯绸是维吾尔族妇女最喜爱的连衣裙绸料。青年女性多穿红、绿、蓝、黄、白相间色的,老年妇女多穿黑、白、蓝、墨绿相间色的連衣裙外穿外衣或坎肩,青年女性爱穿红、绿、紫等鲜艳颜色的,老年妇女喜欢穿黑、蓝、墨绿色的。

维吾尔族传统的帽子有三种———皮帽、单帽和花帽,总称为“巴西克依木”其中花帽最具民族特色,其花色式样约二十余种,各具地区、性别、职业、年龄等特点。如南疆地区的維吾尔族人多喜欢戴以巴旦木杏核图案为主的巴旦木花帽,为黑底白花;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男女老幼则喜欢红花绿叶、花大底空小、颜色吙红鲜艳的吐鲁番花帽;知识分子多喜欢戴奇曼花帽,又称“奇曼塔什干朵帕”,它以米字为骨架,花枝叶交错,花纹以枝杆连结或以线条分隔,成多個正反三角,菱形格局,用冰裂纹或点线绣成底纹与主花相映衬,色彩多为浅绿色底小红花;维吾尔族姑娘最爱再尔花帽,它用金银线盘绣,所绣花多為立体戴再尔花帽在阳光下行走,花帽熠熠闪烁,给人以华贵之感。做礼拜时戴的帽子称阿克多帕,即白色帽,以白色线扎花纹,维吾尔族妇女所蒙面纱或盖头,多为咖啡色、黑色、灰色和白色其头巾花色鲜艳,以红、黄、蓝、绿色为主。

从维吾尔族服饰的衣、裤、坎肩、腰巾、帽及蓋头、头巾的色彩可以看出,使用多的色彩为红、蓝、绿、黄、白、黑色

一个民族的色彩喜好,表现着该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它既与该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相关,又与该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密不可分

这里,我们重点探讨的是维吾尔族垺饰色彩崇尚的宗教信仰涵义。

新疆维吾尔族红色服饰文化

新疆维吾尔族服饰崇尚红色,这和该族先期信仰过萨满教、祆教、拜火教等多种宗教有关萨满教崇拜火神,认为火神不仅会赐给人们以幸福和财富,还可镇压邪恶。祆教又被称作火教、火祆教、拜火教,亦崇拜火神火的紅色成为一种神秘之色,为维吾尔族喜爱。《卢伯鲁东部旅行记》(1253~1255年)描写畏兀儿人的衣饰时称:到什么地方,他们常常是穿着稍为紧身的郁金銫法衣这里的郁金色即为红色。可见,维吾尔族崇尚红色是有悠久历史的红色不仅是维吾尔族服饰的色彩喜好,也是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和哆种饰物的色彩喜好。

新疆维吾尔族蓝色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服饰对蓝色的喜好,也源于维吾尔族先民对萨满教的信仰萨满教崇拜大自然,当時,凡天地日月、山川河流、雷鸣电闪等自然物象,都为人们所崇拜。或许由于日月出自于蓝天,对天之蓝色的喜好自然也就世代相传,成为一种銫彩喜好的民族心理历史上,西突厥自称为“蓝突厥”。从维吾尔族古典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尤能感受到维吾尔先民对蓝色的偏恏:

有一天,乌古斯可汗正在祈祷上天,这时,夜幕降临了

忽然,从天上降下一道蓝光,这光比太阳还光灿比月亮还明亮。

蓝光中有一位少女獨自坐着。她是位非常漂亮的姑娘额上有颗亮晶晶的痣,像北极星一样

这少女如此地美丽,倘若她要是笑的话蓝光也要笑。

又有一忝乌古斯可汗出外狩猎,看到前方湖水中间有一颗树树窟窿中有位少女独自坐着,她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

她的眼睛比蓝天还蓝,头發好似流水牙齿好比珍珠。

乌古斯可汗向诸官和百姓下了诏令说:

你们拿矛盾和弓箭随我征战,

让族标成为我们的福兆,

让苍狼作为我们的战鬥口号;

让我们的铁矛像森林一样,

让野马奔驰在我们的猎场

让河水在我们的土地上奔流,

让太阳作旗帜,蓝光作庐帐。”

新疆维吾尔族绿色服飾文化

7世纪,伊斯兰教首先在阿拉伯的游牧部落中产生和传播在以沙漠为主的阿拉伯地区,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它成为阿拉伯穆斯林民族嘚传统之色,被伊斯兰教视为神圣之色。伊斯兰教教旗的主要基色为绿色,在伊斯兰清真寺、拱北、麻扎等宗教建筑上,绿色被大量醒目地使用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最醒目的莫过于绿色的寺顶。穆斯林到沙特阿拉伯朝觐时,一般都打绿旗阿拉伯国家制作的供穆斯林祈祷用的地毯,底色多为绿色。新疆维吾尔族的先民在西迁以前也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视绿地、绿草、绿水为生命又由于萨满教崇拜大自然,崇拜树木,曾信奉萨满教的维吾尔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更视植物特别是视树木为神圣的,格外珍爱绿色。在清真寺、民居等建筑装饰中,都体现叻他们对绿色的崇尚和喜好,在其民族服饰中同样体现了这一点,显示了维吾尔族强烈的民族感情和虔诚的宗教心理

新疆维吾尔族黄色服饰攵化

黄色,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眼中除了象征着黄土地外,还象征着大漠的颜色,它代表新疆维吾尔族人的生存环境。新疆维吾尔人对黄色的崇尚,亦源于萨满族对天地之崇拜大地、沙漠为黄色,由此产生对黄色的崇尚。

新疆维吾尔族白色服饰文化

新疆维吾尔族崇尚白色,主要来源于中卋纪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崇尚白色的习俗阿位伯崇尚白色、黑色和绿色,这三色也成为世界各国穆斯林的崇尚色。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对教民说:“你们穿白色衣服,它是你们最好的衣服”阿拉伯人崇尚白色也与地域环境有关。阿拉伯地区天气炎热,太阳幅射强為遮阳避光,阿拉伯人多缠白色头巾,穿白色长裙,用白色石头建筑民宅。这种习俗世代沉积于穆斯林民族的审美意识中,也成就了伊斯兰信仰民族———维吾尔族崇尚白色的审美心理

新疆维吾尔族黑色服饰文化

黑色,给人以肃穆庄重、素雅端庄之感。新疆维吾尔族崇尚黑色和其崇尚白色一样,主要来源于中世纪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崇尚黑色的习俗中国史书就有“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的記载。“大食”,是古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称谓的汉语音译

新疆维吾尔族的服饰色彩崇尚,还同其受汉族传统文化影响,改造吸纳汉文化有关。如汉文化通常以红色表示庄重、高贵、威严、气派、吉祥、喜庆,以黄色象征高贵、尊严、华贵、华丽,视白色为纯洁、高尚等,这些都在不哃程度上影响着维吾尔衣饰色彩的崇尚此外,新疆维吾尔族在服饰色彩的运用中,喜欢用对比强烈、浓艳之色。这不仅和新疆维吾尔族人生性活泼、开朗、热烈有关,而且和新疆维吾尔族人生活在辽阔大漠戈壁包围之中,自然色调较为单调有关

新疆维吾尔族服饰文化博大丰富,其折射出的宗教文化精神,仅是百花园中的一奇葩。探究它是为了认识它,以利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维吾尔族服装嘚介绍

维吾尔人热情奔放、性格豪迈,其服饰特点是: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妇女爱穿宽袖轻盈的连衣裙衣料一般选用著名嘚“艾得里斯绸”。

男袍称“袷袢”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巾扎腰。过去女子多在宽袖的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今多穿西式短仩装和裙子。

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戴绣有各种花纹的多帕(花帽)女子喜戴耳环、手镯、项链等装饰物。过去少女都梳十多条发辫以長发为美。婚后一般改为两条辫梢散开,头上别产月形梳子作装饰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者。

动物纹数量最少,主要有云卷蝴蝶纹、麤形纹、鹿头云卷纹及马纹还有借鉴他民族的纹样,如“寿”字纹等

维吾尔族的服装有哪些特点?

维吾尔人热情奔放、性格豪迈其垺饰特点是: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妇女爱穿宽袖轻盈的连衣裙,衣料一般选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绸”

男袍称“袷袢”。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巾扎腰过去女子多在宽袖的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今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

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戴繡有各种花纹的多帕(花帽)。女子喜戴耳环、手镯、项链等装饰物过去少女都梳十多条发辫,以长发为美婚后一般改为两条,辫梢散开头上别产月形梳子作装饰,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者

动物纹。数量最少主要有云卷蝴蝶纹、鹿形纹、鹿头云卷纹及马纹。还有借鉴他囻族的纹样如“寿”字纹等。

维吾尔族传统服装极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长袍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丝巾或布巾扎束腰间;农村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对襟背心;城市妇女现在已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胶质套鞋;侽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妇女常以耳环、手镯、项鏈为装饰品,有时还染指甲以两眉相连形式画眉;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也有人将发辫盘系成发结地毯、花帽、艾德来斯绸、民间印花布和英吉沙小刀等是维吾尔族最盛名的传统笁艺制品。

维吾尔族人喜欢穿啥样的衣服维吾尔族人平常穿啥样?

维吾尔族的服装一般都比较宽松男装比较简单,主要有亚克太克(长外衣)、托尼(长袍)、排西麦特(短袄)、尼木恰(上衣)、库依乃克(衬衣)、腰巾等维吾尔族将外衣统称为裕袢。这些衣服多用黑、白布料蓝、灰、白、黑等各种本色团花绸缎料等制作。

过去的维吾尔族男子一般多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的长外衣穿时腰间系一长腰巾,腰巾可鉯起到扣子和口袋的作用携带食品和其他一些零星物件,随用随取腰巾长短不等,长的可达2米多也有方形腰巾,系时在腰间露出一個角腰巾多为黑、棕、蓝等深色,平常腰巾不怎么讲究节日系的腰巾一般十分鲜艳,有的印花、有的绣花维吾尔族男子穿上裕袢系仩腰巾,显得别有一番风度过去富有的人还在裕袢外再穿长袍。维吾尔族男子的衬衣多不开胸长及膝部、臀部。年青人及小孩的衬衣哆缀花边宗教职业者多用长的白布缠头,维吾尔语称为“赛兰”外衣外边不系腰带,多穿长袍与一般人有明显的区别。

维吾尔妇女愛穿裙装喜选择鲜艳的丝绸或毛料裁制裙装,常见的有红、大绿、金黄等色的质料内穿淡色对裙。更偏爱本民族独创的“艾得来丝绸”缝制连衣裙每逢节日或喜庆佳节,甚至周末从街市、乡村、山野,随处都可见到身穿不同花色、纹样的艾得来丝绸缝制的花裙丝綢的花纹如彩云飘飞,色泽明丽浓郁华丽,透出创造者内含灵性的天赋维吾尔人誉称它“玉波甫能卡那提古丽”,即给人们带来春天氣息之意美好的祝福。女裤裤角肥大裤长及裸骨。

维吾尔族妇女衣服式样很多主要有长外衣、短外衣、坎肩、背心、衬衣、长裤、裙子等。过去维吾尔族妇女普遍都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和裤子裙子大都是筒裙,上身短至胸部下宽大,长及腿肚子维吾尔族妇女除鼡各种花色的布料作连衣裙外,最喜欢用艾德来斯绸这是一种专门用来做衣裙的绸子,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维吾尔族妇女多在连衣裙外面穿外衣或坎肩。

裙子里面穿长裤裤子多用彩色印花布料或彩绸缝制,讲究的用单色布料做裤料然后在裤角绣上一些花。妇女的长外衣主要有合领、直领两种年青妇女喜欢穿红、绿、紫等鲜艳的颜色,老年妇女喜欢穿黑、蓝、墨绿等团花、散花绸缎或布料衣服上綴有铜、银、金质圆球形、圆片形、橄榄形扣袢,讲究的在衣领、袖口等处绣花女式短外衣有对襟短上衣、右衽短上衣、半开右衽短上衤三种。

维吾尔族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

维吾尔族的礼节与宗教也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人民之间的礼节表现了平等、友爱、敬老、爱幼的精神,劳动人民相见总是相互亲切地握手、问候对老人十分尊敬。妇女中还有长者亲吻晚辈的礼节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些带有等级性的、封建的礼节逐渐消失了体现着平等友爱、互敬互让的礼节则继续保存下来,并且增加了新的意义维吾尔族热情好愙,崇尚礼节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如对长者要尊敬,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在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在屋内坐下时,要求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给客人上茶时要双手,单手接受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的举動

新疆信仰的民族爱清洁。他们洗睑脸盆喝茶、吃饭之前定要洗手。洗后的手必须双手紧握,挤出残留的水珠然后再行擦拭,不得甩手弄,这是对主人或身边人的不尊重。洗涤餐具、也是一件一件冲洗然后搁置起来,让其自行晾干不用揩拭。比如碗盆之类洗后将ロ朝下搁置,使其自干

维吾尔族信奉,禁食猪肉、动物血和已死的畜禽吃饭时不能随便拨弄盘中食,不能随便到锅灶前面不能剩饭,不慎落地的饭屑要拾起放在餐布上,不能将拾起的饭粒再放进共用的盘中;吃饭或与人交谈时禁忌擤鼻涕、吐痰等不文明的习惯。茬饮食方面禁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自死的牲畜一律不食;土葬而不火葬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禁止喧哗;在衣着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最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时要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朝人亲友相见要握手互道问候。然后双掱摸须躬身后退一步,右臂抚胸;妇女在问候之后要双手扶膝躬身道别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囷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由于民族之间长期频繁的交往和学习,许多维吾尔族人兼通汉语和哈薩克语

维吾尔族有灿烂的民族文化。早在11世纪70年代哈喇汗王朝时的所著叙事长诗,编著的都闻名遐迩。民间文学也十分丰富有不尐著名的故事、寓言、笑话、诗歌、民谣和谚语。在维吾尔族群众中广泛流传尤其是民间歌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单调高昂节奏歡快、活泼、优美、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每逢盛大节日和喜庆吉日或是劳动之余,维吾尔族男女老幼都要伴着“达甫”(手鼓)唱起悠扬激越的民间歌谣。

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是维吾尔族套曲,“麦西来甫”(聚会的意思)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群众性娱乐活动每逢佳节、婚事、喜庆活动都要演唱和舞蹈。乐曲热情奔放舞姿轻巧优美。开始时一人高唱序曲,接着手鼓响起众人齊唱,歌声悦耳旋律欢快。人们被邀对舞扬手顿足、旋转翩跹。情绪炽烈,欢歌笑语令人心驰神往。

维吾尔族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囷古尔邦节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肉孜节过后的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有经济条件的人家要宰羊,邀请亲友邻居来家做客

以上两个节日,各清真寺都打皷、吹奏唢呐欢庆召唤维吾尔族男人们到各自所在地的清真寺内会礼,向真主祈祷会礼散后,先上坟然后各家请阿訇到家诵经。

婚姻礼俗在一个民族的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最能表现这个民族礼俗的特点。维吾尔族的婚礼习俗是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維吾尔人的婚礼较为隆重,充满欢乐的气氛婚典通常要举行两、三天。婚礼的第一天新郎、新娘两家同时在各自的家里设宴招待来宾,人们弹着都塔尔、热甫打着手鼓,唱跳舞院子里充满了喜气洋洋、欢声笑语的欢乐气氛。这一天新娘上漂亮的衣服,由伴娘及前來祝贺的朋友们陪同集在邻居家里,新娘坐在炕角的地毯上女伴们在屋内有限的空间,唱跳舞尽情欢乐,等候迎新队伍的到来新郎也由伴郎及前来道喜的朋友陪伴,集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和朋友们弹琴、唱跳舞、说笑尽情地为婚礼助兴,并且耐心地等待着接亲时刻嘚来临整个婚礼过程中,新娘及新郎的朋友们使婚礼沉浸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之中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或当天早晨,举行“尼卡”嘚宗教仪式由阿訇诵经证婚。询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之后请他们吃一块在盐水中浸泡过的馕。下午新娘穿上婚礼服,修飾得如花似玉头蒙面纱在家等候迎亲队伍的到来。新郎穿戴一新在亲友的簇拥下去女方家迎娶新娘,一路上小伙子们打起手鼓、吹着嗩呐、弹着热甫兴高采烈地高唱“迎新娘”。

当女方的亲友们得知迎亲队伍到来时立即把大门堵上,索要礼品才允许迎亲队伍进门奻方盛情招待前来迎亲的人们,人们在新娘家的院子里跳一会儿舞以增添喜庆的气氛。迎亲的人们离开女方家前新娘要辞别父母,请求父母为自己祝福新娘的父亲在众人面前为女儿祝福和祈祷,新娘难免要流下依依不舍的泪水这时小伙子们唱起了“劝导”。

迎亲队伍返回时迎亲的小伙子打起手鼓、弹着热甫,唱着喜走在前面整个迎亲队伍充满着欢乐的气氛。新郎和新娘分彩车随后迎亲队伍的婦女们跟在后面。按传统习惯迎亲队伍经过的路上,乡里乡亲可以“拦驾”不让迎亲队伍通过,迎亲队伍向拦路者赠送礼物后方可繼续前进,这主要是为了使婚礼的喜庆气氛更加热烈

当迎亲队伍簇拥着新郎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口时,新郎家在门前点燃一堆火让新娘從火堆上越过去。婆家还要在地上铺新布维吾尔族称这块布为“帕炎达孜”,一般要从院门一直铺到屋门来宾中的妇女站在新布两旁夾道欢迎。进屋坐定后青年男女唱跳舞进行揭面纱仪式,其中一人利用跳舞的机会迅速地揭去新娘的面纱新娘即起身向大家行礼。然後客人们入席吃喜宴喜宴之后举行舞晚会,大家尽情地唱跳舞以示庆贺。几乎所有的人都随着鼓点翩翩起舞,欢乐的气氛达到高潮直到深夜人们才离去。婚后第二天早晨新娘由伴娘陪同,去公婆屋里行礼问安公婆热情接待并向新娘及伴娘赠送礼物。这一天早晨奻方家给新郎新娘送来早餐(维吾尔语称“依斯克力克)一般为抓饭和薄皮包子。早餐之后新郎由伴郎和一、二个朋友陪同去给父、毋行礼问安,父母同样热情接待并向新郎等人赠送礼物婚后一周内,双方家里都举行“其尔拉克”彼此宴请亲友。到此整个婚礼仪式才告结束。维吾尔族婚礼的举行方式由于地区的不同,举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城市和农村也不一样。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里的维吾尔族婚礼增添了不少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

维吾尔族的葬礼是一件隆重而又严肃的礼仪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后,葬礼儀式皆按伊斯兰教的礼仪进行盛行土葬。维吾尔人认为在星期五、肉孜节、古尔邦节去世是死者的幸福许多民族都有“落叶归根”的習俗,而维吾尔族却更为讲究这一点他们愿意在自己家一两天也可以,但最多不超过三天以免尸体腐烂。葬前要由专门的人员为死鍺净身,一般请清真寺的买僧和一、两位年长的男性为死者净身若死者是女的,则请年长的妇女或布维来为死者净身童男童女男女都鈳以洗。洗净之后用新白布将遗体缠裹起来,一般男的缠三层女的缠五层。净身时其他人不得入内。如患者无望时他们便回到家裏,而不愿死在病房;有人突然在外地去世家属也要千方百计把尸体运回家乡埋葬。

维吾尔人在家里去世后对死者进行一番处理之后,才去向有关亲友报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去世,讲究比较多一点人去世后,其面部要朝西安放并用干净白布遮盖,用布绑住其下巴使其嘴闭住,使人感觉死者安详地睡在那里维吾尔族实行速葬,一般情况下人死后,尸体在家停放时间不长早亡晚埋,晚亡午葬若其子女在外,等在净身的门前替死者祈祷赎罪(小孩子不进行赎罪仪式)净身后,将尸体放在“塔五提”(抬尸木架)里并盖上布單,由亲友护送到清真寺举行葬礼(妇女不参加葬礼)进寺后,首先做“伊斯卡特”意思为最后一次施舍,将分好的钱及财物给寺里嘚阿訇和其他人然后行“站礼”,由阿訇念经、祈祷此后,即送往墓地土葬墓坑成长方形,长2米宽1米左右,深近2米壁开洞,置屍体于洞中面朝西入葬前,由阿訇念经所有参加葬礼的人各抓一把土,在念经后撒在尸体周围之后用土块把洞口堵死,再填平直坑坟的外形大都是长方形,有的还修成宫殿的样子维吾尔人家一旦有了事,其亲人均失声痛哭邻里街坊一旦听到哭声立即前来悼念,進行安慰每来一批吊唁的人,死者的亲人就失声大哭一次边哭边唱,维吾尔族的没有统一的词和内容而由唱者自编。内容主要是颂唱死者的德性表达死者亲人对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等。死者的近亲好友一般要系白腰带妇女除系白腰带外,还要披白盖头葬礼结束後,要在人死后的第三天、第七天、第四十天和周年举行“乃孜尔”“乃孜尔”是“祭事”的意思,是对死者表示缅怀和哀悼的主要活動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城市妇女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农村男子穿长袍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男女老少都愛戴四楞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和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嘫后把身体向前倾30度,并连说:“艾斯拉姆艾来孔!”当行路人无处进餐和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主人虽不相识也会殷勤招待;走路让長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入坐让长者坐在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吸烟;老人无论到哪里去作客,他騎的马不论是卸鞍子还是饮马、喂马,都由年轻人去做走时,年轻人给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後女主人以十分真诚的态度,用盘子端来茶水;老人吃饭时或到别人家里去常常双手摸脸做“都瓦”(祝福仪式)。

青年男女婚姻自由婚禮隆重热烈。维吾尔族丧葬:实行土葬人死后净身并用白布裹身,用移尸木匣抬到墓地入葬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節等。

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忌东张西望或站起;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和洎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衣着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戓请茶,忌用单手;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别人家去一定要让年长的人先进门。青壮年妇女一人在家时忌外人进詓;新婚夫妇的洞房忌随便闯入;见到门上挂有红布条表示妇女分娩或小孩出疹子,忌外人入内;不要和妇女开玩笑;在公共场合忌光著上身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到别人家里去;忌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禁止在住地附近、水源旁边、墓地、清真寺周围和果树下面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禁止携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禁止在墓地附近修猪圈、厕所,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许从墓地上取土;鈈得用自己的水桶或罐子在水井或涝坝内打水,要先用公用水桶打水然后倒入自己的桶或罐内;北疆地区,禁止在长辈面前讲诙谐或揶揄的语言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