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款进口1系是最后一代纵置平台和横置平台后驱了吗?是不是从20款就是前驱了

2017年新车那么多到底谁是值友眼Φ的“最值”?年度车票选正在进行欢大值友投出宝贵的3票~

同时,我们也邀请到了三家汽车新媒体——驾仕派、AL频道、雅斯顿以业内視角解读30款候选车型,供值友参考

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文章,来自撰稿人眠不休

在成功推出2系运动之后,宝马紧接着又拿出了全新的1系运动轿车这是全球唯一一款三厢的1系,只有中国买得到而且是前驱的。

很多人都忘不了十年前宝马把动物的前后肢对调,做了个系列套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生产前驱车 That's why we don't have front wheel drive”,以此嘲讽那些竞品前驱车

50:50前后配重的车身,以及前置后驱的运动模式是宝马的情怀所在——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这次打破传统开发前驱车的行为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大家能不能不要急着上去啪啪打脸,而是稳偅地探讨技术层面的事情

不能!如果这样的槽点都能放过,那写这破车评还有什么意思!对于大部分关注这款车的车主主要有三个疑問——为什么宝马要造前驱车?1.5T三缸机到底抖不抖前驱的宝马还运不运动?下面我将通过系列车评来逐一探讨这三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宝马要造前驱车

时隔十年,宝马终于飞身融入了这个“前后肢对调”的大家庭这种做法在中国有一个外交术语叫“搬起石头砸自巳的脚”,让人不得不质疑当初你不生产前驱车,是不是单纯就因为当时造不好

答案是,确实如此汽车这门学问博大精深,谁也做鈈到全知全能宝马之前的确不太擅长制造前驱车,而为了能够迅速掌握这门技术的精髓宝马于1994年收购了罗孚集团,四年后前驱车罗孚75仩市了——就是后来的MG7和荣威750

但罗孚75的故障率跟它的价格一样浮夸,很快就被边缘化最后宝马不得不把罗孚集团的罗孚和路虎都赔本賣出去,只留下了MINI

从以上历史你看出了什么?没错宝马制造前驱车的计划,至少酝酿了20年那为什么一定要上赶着推出前驱车呢?没什么别的原因——就是省钱

有人惊呼宝马情怀崩塌了,落水的凤凰不如鸡了我觉得这属于少见多怪。因为更早的历史会告诉你——尽管宝马一直坚持自己的运动传统但真正让宝马走出战后危机的,是下图这辆“泡泡车”伊塞塔看得出什么运动潜质吗?

宝马一直热衷慥性能车但性能车可以提升**,却不一定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超豪华品牌和超跑车厂都不怎么盈利,因为一到经济不稳萣的年代他们的生意就难以为继。所以在经济好的时候上市性能车,经济差的时候上市平民车一直是宝马的品牌战略。宝马推出1系、2系这样的前驱车型充分反映了这些年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

有人认为1系是2004年才上市的其实早在93年,宝马就已经开始研发一款名字为E36 Compact嘚短轴距运动车——基于3系平台打造的双门掀背车他就是1系的鼻祖。

而整个90年代可以称之为经济危机时代,亚欧美轮流上演大型金融風暴剧目在经历了80年代的疯狂经济泡沫之后,银行终于绷不住了92、93年中欧连续发生两次货币危机,汇率被重估了几十次在这样的背景下,宝马把入门级车型的制造计划提上了日程compact系列应运而生。

之后经济转暖立马推出了M套件版compact车型,318ti Clubsport升级了空力套件和运动悬挂,还加入了运动LSD限滑差速器成为平民小钢炮。

随后2000年又是一场金融危机2004年宝马正式推出了它的入门级轿车——1系。从一开始1系的定位就是走量的平民车型,但定价比竞品车型要高竞争力不够强,这一直是它的一块心病为了尽可能抢占低端市场,把成本更高的后驱妀为前驱也就顺理成章了。 新开发的UKL1平台将在2020年以前推出23款新车都是前驱,包括了11款MINI车以及宝马的1系、2系车,而3系以上依然保持前置后驱模式

相对来说,宝马是德系三驾马车车里边造前驱车最晚的奥迪A3打娘胎里出来就是前驱车,已经风风火火地卖了20年;奔驰早两姩推出的MFA平台也是专职生产前驱车的包含了新一代A级,B级CLA,GLA车型

不过值得称赞的是,从宝马开始计划到落实经历了长达20年的铺陈,每一款新车型都至少经历5-7年的研发比起国内某些建厂2、3年就敢造车上市的企业来说,实在负责任太多了

问题2:宝马1.5T 三缸机到底抖不抖?

自从三缸机问世它特有的帕金森式抖动就被广泛吐槽,现在1系使用1.5T的三缸机替换了上一代的1.6T四缸机动力参数没变,但大家更关心嘚是它的抖动问题目前大部分车评人的测评结果都说抖动问题已经明显改善,几乎感觉不到与四缸机的差异

看起来三缸机的抖动依然奣显,为什么车评人普遍说感觉不到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边倒的评价

1系所搭载的动力系统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B38系列的1.5T 三缸机搭配爱信的6AT变速箱,一个是B48系列的2.0T 四缸机搭配8AT变速箱。车企也明确告诉我们为了方便模块化制造,三缸机就是用宝马嘚N54 3.0T六缸机改的

那么,为什么三缸机比四缸机抖动更剧烈

首先四缸机的动力输出会更平顺。B38/48都是四冲程发动机就是通过进气、压缩、點火(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来带动活塞连杆对曲轴完成一次做功,每个冲程曲轴旋转180°,也即曲轴旋转720°为一个周期。

气缸越多的发动機每次做功的间隔越短——3缸是240°、四缸是180°、六缸是120°、八缸是90°、十二缸是60°。一个简单的对比就能明白之间的差距:

四缸机刚好能莋到曲轴每旋转180°就有一个气缸进入点火冲程,这样一个周期内(曲轴旋转720°)活塞连杆能对曲轴不间断地做功,保证了动力输出的连续性,四缸机也是保障动力输出连贯的最低缸数。

而三缸机则在曲轴每旋转240°时点火一次,每次只能做工180°,于是出现了60°的动力真空期,这样断断续续的出力自然影响了动力的平顺性,这就是为什么宝马、、标致的三缸机车主反映在市区低速行驶时常常莫名其妙的顿挫。

可以看到三缸机在一个做工周期内的扭矩就如同过山车一样突兀,甚至出现了负向波动(60°动力真空期),而四缸机的动力输出则相对平稳了许多。

其次是三缸机比四缸机的振动处理难度更大四冲程发动机点火,带动活塞连杆做往复运动曲轴做旋转运动。运动过程中会产苼惯性力前者为往复惯性力,后者为旋转惯性力惯性力其实是一种假想力,它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就好比汽车急刹途中,乘客身体会前倾看起来好像有一股力在把乘客往前推,其实并没有只是汽车受到反方向的阻力慢下来,乘客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續保持之前的速度向前运动

发动机内部的惯性力能够互相抵消,达到基本平衡(约10%的误差)但由于气缸的位置不同,惯性力所产生的嘚惯性力矩是无法抵消的理论上能够达到全平衡的发动机只有六缸机和十二缸机。

曲轴的旋转惯性力矩只需要通过搭配平衡块即可相互抵消达到平衡,目前所有发动机都是这么处理的

 蓝色部位就是平衡块

而活塞连杆运动产生的往复惯性力矩就比较复杂。分为一阶和二階一阶往复惯性力距是指活塞上下往复运动产生的力矩,而活塞运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往复运动还包括了连杆绕曲轴摆动和旋转的运动,这产生了复杂的二阶往复惯性力矩它以2倍于曲轴转速的标准余弦规律变化。对以上两阶力矩的处理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入平衡轴

三缸機一阶、二阶往复惯性力距不平衡,理论上需要四根平衡轴才可达到全平衡四缸机的一阶往复惯性力距通过自身结构即可达到平衡,二階往复惯性力矩不平衡需要加入两根平衡轴。

B48 2.0T发动机有两根平衡轴达到了全平衡,B38 1.5T发动机仅有一根平衡轴只是半平衡。为了弥补这個缺陷宝马直接套了一层厚厚的机罩,里面充满了PUR耐热泡沫塑料这相当于在防空洞里开party,外边的人没什么感觉里面早已嗨到炸裂了。

不得不说宝马的NVH处理得很好在车内部感受到的振动接近四缸机的水平,但是发动机内部的振动并没有真正的减轻对发动机零部件的影响依然比四缸机严重,所以其使用寿命始终不如四缸机再加上PUR材料的老化和振动产生的结构件松动等等问题,越开越抖是必然的后期的维护也更麻烦一些。

而且三缸机在怠速下抖动会更厉害因为1系的B38 1.5T发动机只有一根平衡轴,没有偏心的轮和双质量的飞轮只能抵消夶部分一阶往复惯性力距,并没有对二阶惯性力矩进行平衡二阶力矩又产生了两个方向的激励:沿车头至车尾方向轴转动的Roll激励,沿车底垂直车顶方向轴转动的Yaw激励两者统称为不平衡力矩激励。三缸机怠速时的发动机转速较低此时的激励频率约为12-14赫兹,而通常缸体模態频率在7-15赫兹之间根据机械振动隔振原理,激励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之比小于1.414倍时系统会产生共振。于是我们在怠速时常常感到更明顯的抖动而那怠速音听起来也会很像柴油机。

为什么宝马的B38 1.5T不做四轴平衡轴不是不可以,但这么做一是会让结构过于复杂体积增大,成本上涨二是会降低热效率,增高油耗这与制造三缸机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

因为排量税的限制以后三缸机会越来越多,但受制於目前的技术瓶颈任何人跟你说三缸机不抖,都别信这是不可能的,宝马的三缸机虽然技术先进但其结构缺陷导致内部的老化和磨損比四缸机更快,可靠性依然是个问题虽然通过NVH控制使得乘坐感受好了很多,但3-5年内抖动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不但不怎么省油,使鼡起来也不够省心预算充足的话还是买四缸的吧。

问题3:前驱的宝马还运动吗

全新1系,轴距更长价格更低,甚至为了迎合国人的口菋隆臀整成了三厢版。以上这些改动证明宝马对1系的家用车定位已经越来越明确,就是要跟奥迪A3这些同级竞品死磕抢占国内入门级豪华家用车市场。但是运动性能一直是宝马的传统“坐奔驰开宝马”,品牌的特色是不能舍弃的这款前驱车身上究竟保留了多少运动基因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从三大件的改动谈起。

发动机从N系升级为B系——其实1系这次更新换代的意图从发动机的参数变化就可鉯看出些许端倪:彻底抛弃了N系列,使用全新的B系列涡轮机分别为B38 1.5T 三缸机和 B48 2.0T 四缸机,两者脱胎于“双三百”的N54 3.0T 直列六缸机压缩比11:1。为叻便于模块化生产B系列气缸是统一规格,缸径×行程为82×94.6mm相比上一代的84×89.6mm,缸径窄了2mm行程长了5mm,这几毫米的差距让功率提升了至尐10kW,但它的作用不限于此

这种小缸径的发动机便于缩短车头,为驾驶舱腾空间再加上发动机横置,让1系的车内空间比之上一代更宽裕后排“葛优躺”不大可能,但至少没那么憋屈了而长行程则提升了每个冲程对曲轴的动力加速度,让发动机更快地达到最大扭矩峰徝扭矩转速从上一代的1350转降到了1250转。

 这种小缸径-长行程的设计对家用车很有利缺陷是容易增加车头高度,风阻增大高转速的振动也不噫平衡,最终降低操控性能和驾驶感受

宝马采取的措施是,把电子气门侧置以降低发动机高度;舍弃了钢质缸套改为0.3毫米的LDS涂层;缸體和曲轴箱也改为一体式铸造,以此减轻发动机重量

变速箱从纵置平台和横置平台改为横置——由于发动机采用横置布局,新车弃用了采埃孚的纵置平台和横置平台8AT改用爱信的横置6AT和8AT,后者的质量没得说用起来要放心很多。不过在加速的过程中一脚油下去,爱信的變速箱会愣一会儿就那么一小会儿,然后瞬间完成8→2的暴力降挡——反应速度在同级来说算快了但还是没有之前那套ZF 8AT来得利落。

底盘簡化了性能构件——悬挂由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前桥+五连杆后独悬改为麦弗逊前独悬+三连杆后独悬。

 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前桥

 改良版麦弗逊前悬

 宝马三连杆后悬

有人总是把双球节前桥误会成麦弗逊其实两者之间的性能差了一座珠穆朗玛峰。麦弗逊仅有一个三角摆臂是簡化到极致的独悬,而双球节前桥则将其改为两根自由活动的摆臂拥有四个铰接点,可以虚拟一根主销轴线从而缩小主销偏移距。这樣的好处是提升了车胎的抓地力,直行更稳转向也更精准。

新款1系前悬是经过改良的麦弗逊摆臂和球铰链采用一体式设计,铰链出現磨损就必须整体更换后悬的三连杆与MINI和2系是同款,上一代后驱车的粗壮的下摆臂换成了空心的“筷子”撑杆对于顶配车重近1.5吨的前驅车,三连杆的后悬主销偏移距会更大急速过弯时容易失控。

说了这些不利因素宝马1系开起来究竟怎么样?大家注意前方要入弯了!

其实对于这种马力不大,底盘简化的车型后驱的作用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就像玩电动的时候给你配把塑料枪虽然射不出子弹,但端起枪的感觉就是要比按手柄来得嗨

对这款三厢轿跑的运动性能,比起前后驱的模式变化底盘的调校更为重要,于是宝马请来了法国的笁程师团队在汽车质量上法国人一直不思进取,但是对于底盘的调校他们堪称大师。

经过大师调校的底盘表现如何呢?

虽然底盘稍顯简陋但细节依然高贵,整体是按照宝马M系性能车的底盘参数进行调校前轮抓地很稳,不易推头后轮之前说过是三连杆,没有五连杆稳定宝马索性一条道走到黑,把后轮调的更容易向外侧滑动平时前后车胎被DSC动态稳定驾驶系统管着,一旦打滑就立刻锁死但只要點亮DSC OFF键,启动DCT牵引力控制系统在安全范围内,急速过弯时系统会允许车轮进行有限的打滑

在高速入弯时,前轮紧抓地面后轮可以甩尾摆正车身,出弯非常轻松

这个版本的底盘最有趣的点是,在连续弯道中很容易进入四轮漂移的状态,只需利用前轮的抓地力找准絀弯点,直接轰油门就可以了这是比后驱版1系还要更快的出弯方式。如果把1系的前后驱版本都开上赛道对拼圈速的话我站前驱这边。

鉯上宝马的运动特性在新一代1系身上得以保留,但回到本系列的最初问题:

驾仕结语:花20-30万买1系值吗

对于豪华品牌,很难说值还是不徝因为本身品牌溢价非常高,买他的人常常就是认准了这个牌子那么,在考虑30%品牌溢价的前提下我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虽然这款车标榜运动,但对一款“简笔画版M2”来说好比空气枪配了真子弹,牛是牛受得了吗?而且这款车的悬挂较软不太適合上赛道,它的用武之地还是在市区超车

其次,不仅B系1.5T三缸机就连2.0T四缸机的可靠性,目前我也是质疑的以之前N系的记录来看,光昰液体渗漏这一项就已经把不少人整的没脾气了德系车在质量上一直有“不拘小节”的脾性,近年来受日韩车系的冲击才逐渐重视这些问题。三缸机的怠速抖动也分析过这是结构参数决定的,虽然通过一层PUR泡沫有效地阻隔了振动的传递但内部震动并没有减轻,这终將影响整车品质

最后,目前1系采用模块化生产成本比之前更低,按照官方说法UKL1平台将单车生产成本降低了20%,上一代进口1系后驱版的售价已经有最高超过2成的优惠所以宝马目前的售价属于情怀价格,去掉关税的影响参照目前同级车型的造价,我认为顶配落地25万以内才有考虑购买的必要。宝马的定价策略也为之后大幅降价留够余量,有意购买的车主可以再等一等。

所以就目前的售价来看,我認为不值但一旦价格所有松动,至少是把“情怀价格”去掉对于爱家来说还是可以入手的。

自从宝马1系改成“横置前驱”平囼之后总被人诟病失去了宝马的灵魂,但是对于售价来说最低配已经踏入了20万以下的门槛。看上去还是挺值的我们前段时间买了一輛华晨宝马120i,官方指导价28.78万元给大家拆开看!

宝马1系的外观设计相比老款来说,接受程度要更高一些当然关于外观还是见仁见智。

这款车除了118i的最低配还是卤素大灯之外其余车型都标配了LED光源,并且带有自动大灯功能

这辆车的整体尺寸为48毫米,轴距为2670毫米因为没囿“加长”,所以整体尺寸与海外版保持一致

这款宝马1系是1系第一次国产,也是第一次推出了4门三厢版以往的进口1系都是两厢,当然现款进口1系也是两厢。

因为宝马向来都没有配备胎的习惯四条轮胎都是防爆胎,所以后备箱地板挡板下方有一个储物空间

后排座椅鈳以放倒,放倒拉手安装在后备箱车内并没有。

新款1系内饰要比老款好看也更现代。

皮质包裹的多功能方向盘带有四向调节功能

全系都是传统的指针仪表盘,下方是行车电脑液晶屏另外,这款车带有发动机启停功能并且是全系标配。

全系标配倒车雷达而倒车影潒并不是标配,不过这辆车是有的

悬浮屏幕的下方是空调按键,低配版本是手动空调而高配则是自动双区空调。

这辆车匹配了一台6速掱自一体变速箱并且是机械式直列排档,并非鸡腿电子档杆

除了顶配是真皮座椅,最低配是织物座椅之外其余配置都是仿皮材质的座椅,这辆车就是仿皮座椅

除了最低配之外,其余车型都支持座椅记忆、主副座椅电动调节但只有顶配才支持腰部支撑,其它车型可鉯选配

宝马非常喜欢用的腿部支撑功能。

虽然这款车已经改成了前置前驱但中央地板凸起依旧很高。

后排座椅三个头枕比较齐全支歭4/2/4比例放倒,比较实用

这款车目前有1.5T三缸、2.0T四缸低功率和2.0T四缸高功率三个版本,对应编号是118i、120i和125i都是横置发动机,我们这辆车是2.0T的低功率版本也就是120i,最大功率为141千瓦最大扭矩为280牛米。变速箱采用8速手自一体的液力自动变速箱

那么这辆采用横置发动机前驱UKL平台的寶马1系开起来如何,内部做工用料如何当然,为了给大家看得更明白我们也同时还拆了一辆老款1系,进行了对比精彩节目请关注我們后续的试驾和拆车内容。

宝马正准备迎接今年全新1系的首佽亮相而我们也在海外媒体的镜头下捕捉到了许多新1系的相关内容。

在外观上此次曝光的2019款宝马1系继续与之前有着相同的伪装,不过通过细节注意到这个特定的原型是更高规格的版本可能是M140i M Performance型号。

运动风格十足的外观套件告诉我们这绝对不是一台普通的1系运动包围、双排气尾管以及蓝色的制动卡钳,暗示这款原型车是M140i全新BMW 1系将通过使用FAAR平台从后驱切换到前驱(带可选的xDrive),这是更新版本的UKL架构目前已经运用到BMW X1,X22系列Active / Gran Tourer等现款车型之上。

内饰方面是此次的重大发现中控区域的布局与当前型号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在仪表板的上半蔀分新1系已经采用了与新列非常相似的设置,也就以为着这就是全新BMW的内饰设计语言液晶仪表盘与中控触摸屏之间几乎形成贯穿设计,这与已发布的全新梅赛德斯 - 奔驰车颇有相似之处;整体按键区域看起来与新3系几乎相同;新“水晶档把”造型的变速器档把将会出现在噺1系之上这点让人非常惊喜!全新的1系预计会与新3系相同,使用最新版本的iDrive信息娱乐系统

全新的车内环境照明系统也让新看起来更加時尚,但是否全系标配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转换到前驱平台意味着新1系将不再配备六缸发动机 ,M140i将使用2.0L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就像此前曝光的 M35i一样,其余的发动机阵容将包括三缸和四缸汽油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柴油发动机

全新宝马1系可以确定的是不会在3月份的日内瓦车展上亮相,预计将会在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与大家见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纵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