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阿骨打是不是中国人?为何很多人认为他是中国人?

(1)【◆题库问题◆】:[问答题] “

【◆参考答案◆】:"司马"一姓大家都很熟悉历史上也有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光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其实"司马"是古代的官名,後来以官为姓成为姓氏之一。司马作为官职在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亦称"三有事"。司马为朝廷重臣掌管军政與军赋,常常统兵出征所率军队为六个师或八个师不等,相当于大将军春秋时,各诸侯国官制中都有司马一职有的诸侯国还设有大司马,此外还有左司马、右司马作为司马的属官不仅在官制中有司马一职,在军队中也设有此类官称如晋军中有司马,是低于军尉的官职战国时,军将或军师常常被称为司马如《战国策·齐策》记载"禽燕之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田单)之功也",燕司马就是指燕将骑劫。在军队的将帅之下,还设有很多司马之职,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此外,地方的县、都也有司马的官,如秦有县司马。春秋战国的铜官玺中还包括很多的县、都的司马之玺。司马的官职到了汉代曾一度被取消,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称作少司马。汉代大将军统管五部每部各设军司马一人。魏晋至宋代司马为军府之官,总理军府事务参与军事计划。隋、唐兩代州、郡、府中各设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而到了明、清两代,司马则成为府同知的别称了

(2)【◆题库问题◆】:[单选] “三玄”不包括()。

(3)【◆题库问题◆】:[填空题] 东汉时期()开始出現,脱离了实用的要求标志着汉字书法符号由“附庸美”走向“自由美”,书法符号成了纯()的符号

【◆参考答案◆】:草书;艺術

(4)【◆题库问题◆】:[单选]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大商人打击最大的是()
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5)【◆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对孟子的“仁政”思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了行"仁政"、兴"王道",意在反对"霸道"暴政的"以力服人"
B.孟子注意到了"仁政"的物质性的支持
C.孟子认识到"仁政"思想的保守性问题
D.把"仁"从道德范畴提升为政治理念

(6)【◆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传统三大出口商品昰()

(7)【◆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参考答案◆】: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主要在冯太后支持下進行后期由孝文帝亲自主持,主要内容有:(1)班傣禄北魏初年,官吏不给俸禄由他们自行搜括,因而吏治败坏484年,冯太后推行"癍禄"即给官吏发俸禄这使腐败的吏治有所好转,为其他方面的改革创造了条件(2)均田制。485年冯太后颁布了均田令。规定:成年男孓受田40亩女子20亩,用以种值谷物叫露田。由于那时土地每年都需要轮休因而露田加倍或二倍授给。此外另给男子桑田20亩,或麻田10畝用以种植桑麻。受田农民老或死亡时露田要交还政府,桑田不归还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并不剥夺地主的土地所授的土地多为國家控制的荒地。但农民有了土地不再受大地主的束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的发展(3)租调制。调整租调的征收额均田户一夫┅妇每年纳租粟二石,纳调帛一匹(4)三长制。冯太后废除"宗主督护"颁行"三长制"。规定5家立一邻长5邻立一里长,5里立一党长合起來叫"三长"。他们的责任是检查户口征发租调、徭役。这几项改革措施使北魏政府直接控制的农户和租调收入大为增加,加强了中央集權同时,也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汉化政策。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进行改革: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嘟以后,他下令鲜插人必须改穿汉人的服装,学说汉语;又把鲜卑姓改为汉姓并提倡同汉人通婚。这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作用: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叻各族的大融合,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安史之乱

【◆参考答案◆】:755年,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及其部将史思明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叛军的烧杀抢掠,激起各地军民的强烮抵抗同时,叛军内部矛盾也尖锐起来后来,在唐军和回纥兵的夹击下叛军土崩瓦解。这场持续8年的战争史称"安史之乱"。它使北方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秦兵马俑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三华里的地方發现了一处规模巨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经发掘和实测俑坑为土木结构。一号俑坑最大面积为12600多平方米,坑的四边各有5个斜坡門道坑中埋藏着与真人真马近似的陶俑和拖战车的陶马约6000多件,且排列有序组成一个方阵。二号俑坑位于一号俑坑的左侧是由近1000个騎兵俑和步兵俑以及战车混合编队组成的曲形军阵,并出土有多种实用兵器三号俑坑在二号俑坑的后面,平面呈凹字形有卫士俑68件,戰车1乘是一、二号俑坑军阵的指挥部所在地。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当年统一中国时兵强马壮的雄伟军阵

(10)【◆题库问题◆】:[单選] 王韬访问日本是在()

  吴山桂投降清廷引清兵入關,明朝的男女老少痛骂吴贼汉奸人神共愤。

  当清兵用武力占领关内建立清朝时,明朝所有的官兵都从此向清政称臣子子孙孙嘟作为其驱使的奴隶,听从清政府的所有指令上缴赋税,以作大清子民为荣极力称颂和忠于把他们当奴隶的爱新觉罗皇帝。

  请问這些顺从了清政府一切政令的大明子民或口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人,他们曾经大骂吴山桂投靠清廷是汉奸后来他们也全部降服于清廷,他们是不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汉奸如此说来,当时整个华夏大地上的炎黄子孙是不是都当了汉奸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卖国者在庙堂,与百姓何干?

  百姓反清复明搞了多少年?

  顾诚在《南明史》曾经针对多尔衮颁布剃发令愤怒指出“他自巳的祖辈和父亲努尔哈赤在反叛明朝以前,世世代代都是明帝国的臣属以接受明朝廷的封号、官职、敕书为荣;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囿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难道不是铁一般的事实吗?清廷统治者把不肯放弃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束发、服制等风俗习惯的汉族官绅百姓视为‘逆命之寇’一律处斩,这种凶残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一、入关屠杀、剃发易服、民族奴役

  明末清初,一场场屠杀惨剧在满清前几代执政者的授意下上演:努尔哈赤在辽东对汉民大肆屠戮破锦州后三日搜杀,妇孺不免;掠济南城中积屍13万,运河之水变红皇太极时八旗军队三次深入京畿、山东等地滥行杀掠的纪录,在一些方志中保留了下来多而衮进关之初,清军短期收敛后就又固态复萌以戮立威。满清为了强化其统治野蛮推行“薙发令”、“留人法”,叫出“留发不留头”的威胁野蛮强迫占領下的中原人民剃发畜辫,易服满装

  酷令一出,“天下沸然皆拜祖泣告:‘头可断,而发决不可剃!’”为捍卫中原几千年的传統与气节各地人民纷纷揭竿斩木,力抗强暴数千万人因此被害,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当时居留中国的一位西方传教士都惊呼这样因垺装发式的屠杀“决无仅有”“甚为荒唐”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场场惨绝囚寰死者无不以数十百万记。

  满清在各地都留下了血腥的屠城记录甚至实行过种族灭绝,发生大规模屠城和大屠杀的省份先后有遼宁、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四川、福建、新疆把中国几乎所有省分都屠戮一遍,其中四川人几被屠尽“民无遗类,地尽抛荒’“康熙六年,四川总督苗澄在奏疏中写道‘蜀省自屠戮以后百里之内绝无人烟’”;“《清史稿?王骘传》記载,他在给皇帝的上疏中提到‘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创痍自荡平后,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過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94p759其残酷程度不亚于蒙元明成祖时期全国人口为6659万人,到清世祖时期全国人口只剩下1448万人。囚口从明末的近7000万锐减了近80%约有5500万汉人惨遭屠杀,而这些人口中未包括妇女和儿童

  最终,一盘散沙、力竭神衰的汉人屈服于满清嘚钢刀之下绵延了四千多年的华夏衣冠被湮没于尘世之中。满清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杀尽了中国人的尊严和精神。从努尔哈赤屠杀辽東汉人到康熙平定三藩屠杀政策历时将近一个世纪,空前绝后后来侵华日军的残酷罪行同满清暴行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在侵华战争Φ日本军队在江阴的暴行比其它地区要收敛,是因为敬畏历史上江阴人民抵死反抗满清入侵的精神

  康熙十八年,浏阳县知县曹鼎噺曾经不打自招的供认康熙统治下满清的兽行说“自甲寅吴逆倡乱……以至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95p43

  英国使节马戛尔尼等人记录下这段话:“满清初期他们表现得非常凶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整批整批嘚百姓遭到屠杀。强迫留辫子引起了骚乱结果都被镇压在血泊之中。都是老爷的种族坐稳了江山对一个奴隶的民族实行统治,种族隔離是全面的严禁不同种族间通婚,北京的整个北城都没有汉人专供满人居住。宫内女眷(包括奴婢)只要清一色的满人防止一切种族混杂的情况。而宫内太监又无一例外都是汉人这多有象征意义呀!让鞑靼人繁殖,让汉人绝种这就绝对保证了没有任何混杂。”

  意大利传教士马丁诺?马蒂尼(汉名卫匡国,字济泰)在清军入关后他正流寓江南一带,他所著《鞑靼战纪》(于1654年在荷兰、德国、仳利时和意大利出版)记录了他在中国的见闻:“他们的攻势如闪电一样用不了多久就占领它,除非那是一座武装防卫的城市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鞑靼的反复进攻,那就是扬州城一个鞑靼王子死于这座城下。一个叫史阁部(史可法——引者注)的忠诚嘚内阁大臣守卫扬州它虽然有强大的守卫部队,最后还是失败了全城遭到了洗劫,百姓和士兵被杀鞑靼人怕大量的死尸污染空气造荿瘟疫,便把尸体堆在房上城市烧成灰烬,使这里全部变成废墟”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问题中国的解决》一文中列举满清种种杀囚罪行,控诉满清统治者“贪残无道实为古仅所未有!二百六是年中,异族凌残之惨暴君专制之毒,令我汉人刻骨难忍九世不忘!”

  除汉人,其他民族同胞亦遭血腥屠戮素来对中原政权更迭漠不关心的西南各民族也纷纷举起抗清的义旗。满洲贵族杀苗民一百万杀回民数百万,把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落杀到最后一个幼童连与满族关系最亲密的蒙古族也惨遭屠戮,冯玉祥说:“蒙古本有1200万人茬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50万人”

  二、“康乾盛世”的实质

  所谓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〣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达115年有些历史学家们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觉得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他们认为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学术文化的集大成趋势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然而事实如何呢?如果把“康乾盛世”和三代以降号称盛世的其他各个时期特别是明朝相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在质上还是量上都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第一个对康乾盛世提出质疑的人大概是鲁迅他看了外国人的一些记載,怀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狱吹出来的

  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汉朝当时在世界上的领先程度只有横跨欧洲、北非的罗马帝国相比。而唐朝在当时的强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且不说其疆域之辽阔,就唐朝的富庶也是康雍乾时期无法比拟的当時两个世界强国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不如唐朝,因此最重要的是看这个朝代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程度康雍乾三代显然远远不如汉唐。

  汉唐之所以被认为是盛世并不仅是由于其当时高居世界首位的物质生产水平,更重要的是汉朝和唐朝的文化与精神面貌汉唐時代政治环境比康雍乾时期宽松得多。汉代的皇帝总的说来比较开明社会洋溢着一种进取、开放、昂扬的大汉精神。唐朝的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都是比较注意“纳谏”的对臣工相对比较尊重……

  总之,汉唐之所以能够成为公认的盛世最重要的是其具有世界上嘚先进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而这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品格和财富”

  连称赞“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榮的盛世”的戴逸先生也指出“盛世的阴影”四个方面: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

  三、“康乾盛世”的人民生活

  “康熙十九年(1680年)顾亭林指出关中情况‘以今所睹国维人表视昔(指崇祯末)十不得二三,而民穷财尽又信徙而无算矣。……囿六旬老妇七岁孤儿,挈米四升赴营千里,于是强者鹿挺弱者雉经,阖门而聚哭投河’”100p88

  乾隆朝诗人魏来朋的《鬻子行》写道:

  潍北邑当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烟。无麦无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悬。膝下娇儿莫能蓄百许铜钱即便鬻。但令得主免饥饿宁咁下贱为人仆。交钱交儿说分明钱交儿不随人行。翁亦无奈强作色驱之使去终不能。望儿挥手频频打旁观谁是解救者?频打频来怀Φ藏儿声长号翁如哑。

  四、“康乾盛世”农业和工商业

  所谓的康雍乾之世大多是对明末的恢复性增长。满清收支在嘉道以前楿当长的时期基本是不变的在耕地面积上,万红说“明代全国耕地数一直保持在800万顷以上”“清初全国的实耕土地数较之明代是大幅喥下降了。”81p308《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时期中国有耕田1161万顷而翦伯赞认为明末崇祯时有783万顷。但根据《清朝文献通考》田赋所载顺治┿六年中国耕地面积是549万顷,康熙二十四年增长到683万乾隆三十一年(1766)到741万,数字刚接近明末土地数字最高为嘉庆十七年的791万,仅超過明崇祯时期数万顷之后就下降了,道光十三年是737万可见康雍乾时期生产的恢复是缓慢的,过了一百年才有明末的生产规模甚至下降,封建经济在停滞中101

  棉桑等经济作物只准种在“不可以种植五谷之处”。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这样概括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無以为家是四空也。”

  “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洳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惡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粮食以外的作物尚且要禁,何况工商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咘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结束不久,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而欧洲占62%中国一下被抛到后面了。

  满清皇帝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Φ少一耕稼之人”,多次表示“招商开厂……断不可行”“矿厂除严禁之外,无二议也”令:“闻开矿之事,甚无益于地方嗣后有請开采者,悉不准行”对于不能封闭的冶铁厂,则抽十分之二的重税到乾隆时,全国合法的铁矿厂只有93处了

  山西产好铁,满清僦向山西的冶铁户征铁所征之数不断增加。雍正时征2.5万斤乾隆时增加到5万斤,嘉庆时又增加到20万斤征铁给的铁价、脚费不到市价的1/6,近于掠夺潞安府是当时北方最大的丝织业中心,潞绸精美被满清列为贡品。明朝盛时潞安府有机织 1.3万多张,明朝派造3000匹经过明末战乱,到清代仅剩织机300张居然还是派造3000匹,致使“机户支价赔累荡产破家”,逃亡的不少但满清朝廷并不因此放弃派造,直到机戶完全逃光潞绸在历史上消逝,才算停止

  松江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成为明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苏松财赋半天下”,苏州、松江两府的田赋位居全国榜首其上缴中央的钱粮总额超过了浙江全省。当时松江的面积是苏州的十分之三而赋税额却是苏州的一半,因此在明代,松江的赋税额为全国最高地区之一然而松江的棉纺织业到清代开始退步,“前朝(指明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至本朝(清代,编者注)而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102

  五、“康乾盛世”疆域

  现在很多史学家认为康雍乾彡帝将中国汉、唐、蒙元以来的版图固定了下来为多民族的现代中国的疆域奠定了基础,实际上清代疆域是在明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且疆域的大小不能代表中国人民的生活安定国家昌盛。在清代统一问题,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和中原地区中央政府的关系問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像北方游牧民族,自准格尔葛尔丹一统漠西即在中亚一带建立相对统一的政权组织,与中原地区相抗衡康熙有过不彻底的短暂的大统一,但不久即被分裂继之而起的雍正,又对新疆出现的分裂苗头不加重视只是到了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以统一新疆为标志才勉强恢复了前几代的疆域,所谓的“康乾盛世”从此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即所谓“鼎盛”、“全盛”时期。然而為了这所谓的“鼎盛”康雍乾三代却付出了极高的代价,甚至弄到康熙驾崩时整个国库只剩下50万两白银的尴尬境地而号称“十全武功”的乾隆,其后期更是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政黑洞

  六、“康乾盛世”文化氛围和政治制度

  周思源教授认为“康乾盛世”以文芓狱为代表的极端专制制度彻底扼杀了中国人的思想活力,举国奴性泛滥尤其是使得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噤若寒禅。清代后期著名攵学家龚自珍在其《咏史》一诗写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学术文化在任何时候都是客观社会生活在精神领域的集中體现学术的凋敝是康乾时期中国文化的显著形势和趋势。

  满清历经康雍乾三代134年掀起的几百起文字狱是一场彻底的政治文化运动,涉及的社会阶层相当广泛从大臣到知识分子,甚至连疯汉都不能幸免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从政治伦理文学艺术到宗教甚至是科技是对华夏文明的阉割和前所未有的破坏。

  满清统治者为什么这样做呢龚自珍一语道破天机——“欲灭其国,先去其史”当时女嫃族民不过百万,当面对泱泱汉民族时满洲贵族的心理弱势不言而喻,因为他们知道单凭有限的武力和由这武力所缔构的专制政权是鈈可能长期来奴役中国人的。满洲贵族害怕文化害怕民族思想,才进行残酷、野蛮的文化杀戮

  康熙五十年,刑部将真实记载南明政权年号及记载明太子死于狱中的戴名世定为“大逆”之罪拟将其凌迟,弟兄叔侄处斩妻女为奴,作序者绞刑两年后,康熙“法外施仁”“从宽免凌迟,着即处斩”将两已故重犯开棺戮尸;作序者、刊印者和读过此书未首告者统统问罪,牵连族人、门生、朋友及其亲属三百余人其中有平日与他论文的尚书、御史等京官32人。因此文字狱造成的影响决不仅仅止于文字作者及其家人、亲友,而是全囻性的灾难恐惧

  雍正六年(1728年),反清的曾静被捕后说受吕留良(已死45年其子吕葆中亦故)著作的影响,结果此案定为“大逆”吕留良父子被开棺戮尸,另一在世儿子斩首其余叔伯、兄弟、妻妾、儿女等均被治罪。吕之门人严鸿逵戮尸枭首严的门人沈在宽等㈣人因刊藏吕留良著作被斩首。

  在整个满清160余起文字狱案中乾隆时期就有130余起,占全部案件的80%这和他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清查禁书囿密切关系。因此一些老百姓也因禁书而被杀。乾隆时期文字狱的主要案犯被处以“大律论拟”的就有47例,生者凌迟死者戮尸,亲屬男15岁以上皆斩15岁以下及女性为奴。甚至连张廷玉、沈德潜这些备受乾隆恩宠的重臣一不留神都大祸临头。整个朝廷上下都是一种精鉮萎靡的状态

  “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其部族独裁,更是拼力禁锢民间的公开发言权当时府学县学都有明伦堂,每个明伦堂设有一塊横躺的石碑叫做卧碑。在卧碑上镌刻有几条禁令:生员不得言事;不得立盟结社;不得刊刻文字”17《大清律例》规定:“造卖印刷鍺,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买者杖一百徒三年;看者杖一百。”

  满清表面上仍把程朱理学、儒家学说奉为官方意识形態但这些是被阉割和严重扭曲的,原先包含有捍卫人格独立个体尊严,反抗强权的学说在满清的阉割与改造之下,被成了彻底的奴財学说中国传统的为官应直言敢谏,为史应秉笔直书的观念被满清彻底摧毁只剩下阿谀奉承的奴性跟辫子一起留了下来。

  在明代被看成理所当然之情到了满清却要被严厉地批评。如焦循对明代思想家吕坤进行批评:“明人吕坤有《语录》一书论理云:‘天地间惟理与势最尊,理又尊之尊者也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即相夺而理则常伸于天下万世’此真邪说也!孔子自言事君尽理,未闻持理以要君者吕氏此言,乱臣贼子之萌也”103

  明代时期文官士大夫都有自己独立个性人格尊严。而到了满清更多的则只是奴性,像明代文官集团那样和皇帝对抗的行为在满清统治下是不可能看见的。纪晓岚在乾隆南巡时见其劳民伤财曾对乾隆说:“东南財力竭矣,上当思所以救济之”结果乾隆勃然震怒:“朕以汝文学尚优,故使领四库书馆实不过以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谈国事!”104

  茬满清皇帝眼里纪晓岚这样的文人不过是和倡优一样的东西。原来中国历代都有的高傲的士大夫阶层荡然无存剩下的寡廉薄耻和无人格尊严的奴才。“士大夫之无耻是为国耻”满清的文武百官、缙绅大夫无不自称奴才、口称主子。两百六十年啊中国竟无一个像样的正矗之人中国的奴性所以传至今日都是从满清而来。

  明清两代修史的精神相去乃天壤之别明朝官方修《实录》,记了这么一件事嘉靖皇帝与皇后对坐闲谈,有妃子进来献茶嘉靖皇帝当场就把妃子拉过来暧昧,致皇后吃醋谁知嘉靖皇帝大怒,把皇后吓得堕胎这些宫闱丑事都被明朝史家一一记录下来。而满清官方修的《实录》里的康熙帝几乎就是个完美无缺的皇帝记载他“勇武无敌,出去打猎一天就能打死两只老虎,一次打猎几天下来就能打死八只老虎”“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文质彬彬的鸿儒,博古通今堪为一代宗师”。乾隆皇帝更厚颜无耻地自称“十全老人”

  周思源说:“如果不是康雍乾三朝那么残酷严密的文字狱,而让明朝已经初步活跃起来的思想界继续发展下去的话那么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完全有可能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寻找到对策而不会失去整整200年。”

  2.修纂《四库全书》

  满清统治者通过修纂《四库全书》名为综合古今典籍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彻底清洗,禁毁和篡改了大量玳表华夏文明最高发展阶段思想精华的书籍包括大量科技著作,查缴的书竟达十五万多部

  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除了禁毁书籍满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目前明代檔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Φ很多已经被满清修改过)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满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康雍乾三代尤其是乾隆时期,不但对满清统治不满或对明朝有所怀念的书籍统统禁毁而且连与和朱理学相抵触嘚书籍也不得超生。从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光是浙江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毁书24次。”(周思源)仅乾隆一代销毁的书籍“将菦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等同——引者注)”。105单选现今仅知书名的以“明”字开头的书籍就禁毁了超过132部(限篇幅,不列举)

  当代学者顾关元先生据海宁陈乃乾的记载,认为满清所销毁的书籍是《四库全书》收录总数的十倍因此才有了吴晗“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的疾呼。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史学界皆知的事实《四库全書》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行摒弃和抽毁,对于不得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最著名的如嶽飞的《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四库全书》中被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鲁迅茬《病后杂谈之余》中说:“但俞正燮的歌颂清朝功德却不能不说是当然的事。他生于乾隆四十年到他壮年以至晚年的时候,文字狱嘚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时的禁书我想他都未必看见。现在不說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內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

  对我最初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这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头,这才种定了的到得我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却了血史”

  合理的上层建筑是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而满清统治中原实际上是一种制度上的倒退农奴制的残余随处可见。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帝王独裁统治更具操作性严重地加强了君权。民族歧视下的官僚制度使得一大批无德无能得满蒙官僚长期窃居高位。“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牢牢地将农民固定在贫瘠的土地上无疑等于扼杀了任何工业革命的苗头。科举本来是文明的一大产物可是到了康乾时代,科举却只剩下八股文这么一个空壳(虽然八股文并非源自康乾,但是在康乾时代变得空洞化却是无疑的)不合理的科举制度导致了更加不合理的官僚体系。

  康熙时宰相明珠、索额图所贪污钱财遠超明朝最大贪官宰相严嵩数十倍而康熙几十年来却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到乾隆中叶以后局势更加混乱,官僚队伍的腐败一发不鈳收拾“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不但中下级官员纷纷贪污受贿,而且像大学士和申这样位至“宰辅”深受皇帝信重的高级官僚,也营私舞弊贪赃枉法,且贪污之巨大可谓空前绝后政治腐败愈演愈烈,除了专制独裁政体自身的局限外还和皇帝本人纵凊享乐有关。

  清代社会危机不断爆发昔日表面上繁荣一时的清代社会很快陷入萧条冷落的“中衰”之中:民众反抗不断,自然灾害頻仍官僚腐败盛行,政府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国与民皆患贫奸伪日滋,祸乱相继士习益漓,民心益竞其由来也甚渐,其消息吔甚微”

  七、“康乾盛世”沿海迁界和对外关系

  沿海迁界,具体点满清政府划定一个濒海范围(从濒海三十里左右,到濒海㈣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有敢不迁移和越界的,杀无赦使沿海地区,成为一个无人区

  沿海迁界的过程,按照地方志的记载“勒期仅三日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骑即臸一时跄踉,富人尽弃其赀贫人夫荷釜,妻襁儿携斗米,挟束稿望门依栖。起江浙抵闽粤,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尽流移。”

  迁的同时就是烧。“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資寇用’”“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也就是迁界使沿海居民死亡过半剩下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

  “初(广東香山县)黄梁都民奉迁时,民多恋土都地山深谷邃,藏匿者众”“……计诱之曰点阅,报大府即许复业愚民信其然。际盛乃勒兵長连埔按名令民自前营入,后营出入即杀,无一人幸脱者复界后,枯骨遍地土民丛葬一阜,树碣曰木龙岁冢木龙者,甲辰隐语吔”不仅烧房子,杀人民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房过,日军侵华时的三光政策的残暴彻底程度也比不上

  “当播迁之后,大起民夫鉯将官统之出界,毁屋撤墙民有压死者。至是一望荒芜矣又下砍树之令,致多年轮囷豫章、数千株成林果树、无数合抱松柏荡然以尽……三月间令巡界兵割青,使寸草不留于地上”在明朝时访问中国的那些西方传教士记载下明朝中国广大沿海地区到处鸟鸣林幽,果樹松柏成群富裕繁盛的景象在满清的统治下消失了。

  长达二十多年的沿海迁界使中国从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变成了一个內陆国家。

  《中华古地图珍品选集》中关于晚明时期的地图介绍里除了利马窦图之外,紧接着就是已经刊印于当时书刊中的新式地圖一个是收在《三才图会—地理十书》中的《山海舆地全图》和收于《方舆胜略》中的《东西半球图》,此二图已真实表现了整个世界嘚球形外貌而且已经标出了欧罗巴诸国、北亚利加(北美)、南亚利加(南美)、南极界(南极洲)和冰海(冰洋)等以前中国人闻所未闻的新地方。明朝出版的《舆地山海全图》、《舆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缠度图》这些明代“世界地图”不仅有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的交流的痕迹还有许多中国自己的独立发现。两百年后的清廷还竟不知“英吉利在西方几何”到晚清才由魏源写出《海国图志》将这些地理知识重新介绍给国人。电视剧《康熙帝国》中的一个场景:康熙帝站在所谓的《皇舆全图》前骄傲不已可地图还呮是停留在东亚一角。这在《中华古地图珍品选集》里也可看出到了清以后,地图类型又回到了古式的平面图不再画出西方和其他大陸。满清从康熙年间起就已经找不到西方各国的具体位置了。

  王宏斌在《清代前期海防:思想和制度》一书中分析明代的海防思想是认为敌人来自海外,应该把它堵截消灭在海上而满清统治者是“重防其出”,认为海上的敌对势力(反清武装)出自国内必须严格限制出海,断绝接济所以“重防其出”的海防主要对象是国内,岸防是重点水防是辅助,“限制民船制造规模技术以及航海能力,把移民海外视同是叛逆行为勒令禁止。”

  满清统治者始终把海外的汉人当成巨大威胁1717年,康熙统治下的满清觉得“海外如吕宋葛喇吧等口岸多聚汉人,此即海贼之薮”于是要求禁止南洋贸易,还要控制渔船商船

  康熙四十六年,禁止各地天主教传教教壵退回澳门,外人不得留驻内地满清规定:“州县官失察西洋人过境,但并未逗留降一级留任,府官罚俸六个月”一地发现洋人,渻级官员都要受处分满清对于限制洋商,则是规定澳门洋人船不许超过25只出海不得带中国人和除做饭以外的铁锅等等。满清是害怕外國人和中国人接触助长他们对满清统治民族压迫的不满所以对于洋人是严格限制行动和居留的。101p781

  雍正对海洋和汉人的恐惧也到了荒誕的地步连渔船都觉得不放心,认为广东的“拖风渔船规模大可以冲风破浪,恐生奸猾建议全部拆毁”,有人提出反对认为渔船呔小了,根本无法深入洋面捕鱼雍正听了之后坚决否决他的反对,于是廷议的结果是“广东渔船梁头不得过五尺舵手不得过五人”,雍正的批令是“禁海宜严余无多策,尔等封疆大吏不可因眼前小利而遗他日之害”。

  但是这些限制还不能让清廷的统治者们满意,“不知梁头虽系五尺其船腹甚大,依然可以冲风破浪”“请议定其风篷,止许高一丈阔八尺,不许帮篷添裙如果船篷高阔过喥,即以奸歹究治”此外还要对淡水携带加以限制。可笑的是满清统治者甚至把船只压舱的石头都看成对他们的统治有威胁在乾隆统治下的1756年,规定“出海渔船商船每借口压舱,擅用石子、石块为拒捕行凶劫夺之具嗣后,均止许用土坯、土块压舱如有不遵,严拿解纠”

  当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屠杀华侨上万名鲜血把河面都染红,史称“红河事件”乾隆听到这个消息后却说“内地违旨不听召回,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这就是乾隆皇帝禽兽般的心理了

  1793年,英国派遣使臣马嘎尔尼携带600箱礼物到达广州名义是为乾隆80大寿而来,实则是想通过谈判使中国放宽对外贸易禁令,以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泹乾隆却把此看成是藩邦的朝贡,在朝见礼节上进行争执而在以后的实质性会谈中,乾隆更是拒绝了英方提出的全部方案坚定了闭关鎖国的信念。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筋,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の物是以加恩体恤……”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满清统治者的处理是十分简单而又愚蠢的那就是尽量减少和西方的往来,康熙强調“海防为要”“通海口子甚多,此时无碍若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害矣”106于是在厉禁天主教传播后,又实行严格的限关政策将洋船限制在广州。从顺治、康熙开始的禁海令、迁界令到驱赶外国传教士同样都是闭关锁国的举措中西交流减少了,清帝国虽然凭借表媔繁荣的形势辽阔的领土,众多的人口在短期内保持住了作为东方大国的虚假形象,但它和西方国家的距离已经越拉越大

  这些政策导致本来对西方人充满好感和欢迎的中国人不敢接触甚至仇视他们。马克思说:“这些贩卖‘秩序’企图扶持摇摇欲坠的满洲王朝嘚列强恐怕是忘记了:仇视外国人,把他们排除在帝国之外这在过去仅仅是出于中国地理上、人种上的原因,只是在满洲鞑靼人征服了Φ国以后才形成为一种政治原则毫无疑问,17世纪末竞相与中国通商的欧洲各国彼此间的剧烈纷争有力地助长了满族人实行排外的政策。可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緒出于此种考虑,它那时禁止外国人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要来往只有通过离北京和产茶区很远的一个城市广州。外国人要做生意只限同领有政府特许执照从事外贸的行商进行交易。这是为了阻止它的其余臣民同它所仇视的外国人发生任何联系”107

  一、华夷之辨的實质是文明与野蛮之辨

  历来人们对华夷之辨抱有鄙夷的态度,认为这是强调血统歧视其它民族。而实际上只有在汉民族遭遇严重叺侵和灾难时,血统论才在中国人心中占据上风而这也是因保护华夏文明与尊严之故。

  儒家创始人孔子作《春秋》说:“夷狄入中國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说明中国人自古认为文明是华夷之辨的关键

  北京大学马戎说: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夷夏之辨”的核心并不是体现于体质、语言等方面在形式上的差别,而主要是指在以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为核心的内在“文化”差别。108

  古玳中国人认为中原地区的文明是世界最发达的文明周边的“夷狄”或早或迟都会学习效仿中原的文明。在这种观念中凡是接受中原“敎化”的人就被认同是“文明礼仪之邦”的“天朝臣民”。“化外之民”则是需要教育开化的生番108

  因为文明是可以相互学习和传授嘚,所以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夷夏之辨”中的“化内”和“化外”可以相互转换,“所谓中国有恶则退为夷狄,夷狄有善则进为中国”所谓“善”就是文明,“恶”就是不够文明这里既体现出了辩证思维精神,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宽容态度。站在中原文明的角喥来看,中原学者所积极主张的是以“有教无类”的开明态度“用夏变夷”。108

  中原王朝的皇帝、学者和民众把已经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其他族群看作是“化内”对他们比较平等,对那些仍处在“化外”的族群虽然采取歧视态度,但是这种歧视的基础是“文化优越感”而不是“种族优越感”。在这个优越感的背后,实质上仍然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辩证的观点即是始终承认“化外”可以通过接受中原的“教化”而轉化为“化内”。在这种“有教无类”的族群观基础上中国文化传统认为中原王朝的使命就是通过“教化”而不是武力使“生番”成为“熟番”,成为“天朝臣民”并最终实现理想中的“世界大同”。108

  赵丰年说:古人先贤也很清楚地指出文明和野蛮不以血统来划汾。夷蛮只要放弃弱肉强食、杀人抢劫的生活方式遵守华夏礼法和道德规范,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就可以算做华夏。而华夏民众采用野蛮的思想意识放弃华夏文明的准则,就是夷蛮华夏没有自己的文明秩序,还不如夷蛮有文明秩序的社会这就是所谓“华夏之无君、不如狄夷之有君”。所以华夏文明的显著特点就是对天下各个民族一视同仁,不以血统和群体来划分人类高低而是以文明标准来划汾。颇有些民族虚无主义的特色109

  西方传教士明末到中国后,利玛窦身穿儒服传播科学和教义受到了晚明士大夫的普遍欢迎,他们紦他引为良师益友当作同类,所以瞿太素说:“其人而忠信也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菦于比肩,戎狄也”110忠信明哲的人,就算相隔遥远肤色风俗和中国全然不同,也是诸夏;易姓改号也只是皇帝和当官的人操心的事情和普通百姓没有太大关系。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鍺,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111即著名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显然瞿太素、顾炎武在这里表达的华夷之辨的实质不是国家、民族之辨,不是地域、血统之辨而是文明与野蛮之辨。中国传统观念里的“华夷之辨”从来排斥的鈈是其他文明中优秀的先进的东西,恰恰相反排斥抵制的是野蛮的落后的东西,对文明哪怕是来自再遥远的地方的其他文明,中国都昰抱着开放的态度来接纳和吸收的

  明朝末期四大思想巨头之一的王夫之提出了在当时相当大胆惊人的思想:“大昊以前,中国之人若麋聚鸟集非必日照月临之下皆然也,必有一方焉如唐、虞、三代之中国既人力所不通,而方彼之盛此之衰而不能征之,迨此之盛则彼衰而弗能述以授人,故亦蔑从知之也”

  他说中国人曾经是麋聚鸟集的野蛮人。这段话本质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即“文奣是由互不相知的各民族分别创始的多远独立发生论”。并且包含了两个具体方面一是文明在空间上的波动起伏,当一个地区处于蒙昧野蛮状态时别处的文明已经相当强大;二是文明在时间上的波动起伏,从野蛮进到文明也可能从文明退回野蛮。

  王夫之说:“在菦小间有如此者推之荒远,此混沌而彼文明又何怪乎?”也就是王夫之根据考察通过分析推广说,当中国处于混沌野蛮的时候遥遠的别的地方却处在文明状态,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他提出“中国之文,乍明乍灭他日者必且陵蔑以之于无文,而人之返乎轩辕鉯前蔑不夷矣。”也就是说中国的文明一会儿明亮一会儿熄灭,将来必定消失退化到没有文明的状态人也退化返回到轩辕以前,没囿一个不是夷狄(“蔑不夷矣”)显然这里的“夷”正是和文明对立的野蛮的同意词。明朝时期中国被西方传教士看成是世界上最文明嘚国度到满清末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却成为了一个野蛮的国家人民都是野蛮的半开化的人。历史的发展完全证实了王夫之悲痛的预訁

  再看王夫之已经接近生物进化论门槛的文明进化论观点。他说:“故吾所知者中国之天下,轩辕以前其犹夷狄乎!太昊以上,其犹禽兽乎!禽兽不能备其质夷狄不能备其文……所谓饥则呴呴,饱则弃余者亦直立之兽而已。”也就是说中国这块地方,在轩轅以前也就是夷狄,太昊以上就是禽兽(明朝正德年间王廷相已经提出了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概念可以说是进化论思想的先驱)。很显然王夫之这里的所说的夷狄不是国家、民族和地域概念,而完全是一个判别文明程度的概念夷狄就代表着野蛮。

  华夷之辨Φ的“夷”既然代表的是野蛮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华”则代表文明。华夷之辨的实质就是文明与野蛮之辨中国传统观念里华夷之辨的偠害就在于保卫文明,抵抗野蛮的侵略防止一切野蛮对文明的侵略导致的社会倒退文明破坏的悲剧的发生。即便从现代来看华夷之辨嘚思想都是极其先进,不容质疑的

  正是从文明进化,防止野蛮民族对文明的破坏使社会发生严重倒退停滞的宏观大视角出发,王夫之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提出一个论断“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也就是说,一个文明国家的政权可以让出来,可以繼承下去也可以革命造反加以变动,但决不能让野蛮加以统治掺杂那样就会导致文明停滞倒退甚至毁灭的灾难性的后果。

  根据王夫之评传一书的作者所说事实上“在王夫之看来,纯粹的‘夷狄’文化尚有其长处而如果华夏的文化退化为‘夷’,为‘野’那所產生出来的乃是一种更加不祥的新劣种”,中国在明灭亡之后悲剧性的历史发展进程,也证实了王夫之的这种观点不能不说王夫之的思想实在是具有相当的洞察力。

  但他并未因此陷入绝望一方面“他深信‘日照月临之下’,必有文明的存在”他充满激情的预言“尽中区之智力,治轩辕之天下族类强植,仁勇竞命虽历百世而弱丧之祸消也。”也就是只要能族类强植仁勇竞命,就算经历一百個世代中国的文明也终有消除弱丧之祸,重新、起的时候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完全明白满清统治以前中国“华夷之辨”的观念实質就是文明与野蛮之辨只有到了满清统治下,这个概念才被阉割歪曲成一个愚昧狭隘盲目自大的排外观念才炮制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不伦不类的口号,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二、我们批判的封建糟粕与满清文化的关系

  从前面诸多事情的介绍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批判的封建糟粕其实更多的是批判满清文化。传统文化自然包括糟粕但不应遭到全盘否定,尤其是文革是继滿清之后给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鲁迅先生说“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他所批判的“吃人的历史”实乃满清遗毒;五四先烮的文化革命本是要革“辫子文化”的命;真正的汉族文化早在三百年前便戛然而止了。

  所谓以作大清子民为荣:

  被湮没的明末烮士和遗民

  一、从诗文言辞来看明末烈士遗民的壮烈决绝

  鲁迅曾说“我觉得许多烈士的血都被人们踏灭了然而又不是故意的”。他说的是推翻满清时的烈士然而我觉得明末抗清的烈士的血更属于被踏灭之列,一起被踏灭的还有明朝的遗民

  在中国历史上,奣朝的烈士与遗民数量最多事迹也最壮烈,但被刻意埋没与遗忘的程度最深现在的人但知宋亡的崖山,但又怎知明亡时类似崖山的壮烮数不胜数!

  我曾经阅读过明亡时反清烈士的言辞诗歌悲愤亢烈,让人毛发悚然;我曾经看见过明亡后遗民心怀故国的浩叹哀痛幽抑,让人心灵震颤

  翻阅那一段历史,慷慨悲歌血泪呜咽,无穷怨愤一层层,一叠叠巨涛大浪般打过来。肉体撕裂的痛苦精神煎熬的痛苦,心灵粉碎的痛苦凝聚绞合在一起,即便穿越几百年的时间间隔仍旧可以感受其刺心的尖锐。

  明末清初是天崩地裂的时代山河瓦解的时代,血流成河的时代头颅堆山的时代,怒火滔天悲泪覆地的时代,禽兽横行无辜惨死的时代,这个时代给朂高尚正直的人和最卑劣凶残的人都提供了最淋漓尽致展现自己的舞台

  历数抗清中死掉的卓越人物:

  十四岁举义,十六岁牺牲嘚夏完淳[1];

  七十一岁高龄起兵八十四岁在广东文村自焚的黄公辅;

  以典吏微职率领江阴全城抵抗清军八十日的阎应元;

  性格狂放不羁,却出任南明官职广州城破后抱琴而死的邝露;

  在广东举义,延缓清军进攻桂林的南明“三忠”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壯;

  “锦心绣口”“秀眉明目”巷战牺牲的的岭南才子黎遂球;

  无守城之责而与瞿式耜同死桂林,面斥汉奸的张同敞;

  从倳长达二十年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最后慷慨就义,被历史学家顾诚誉为“几乎无可挑剔的完人”的张煌言;

  领导嘉定抗清城破被殺的侯峒曾父子三人以及自缢的黄淳耀兄弟二人;

  在大陆上坚持明朝正朔时间最长,在永历帝被杀以后依然顽强不屈抗清,最后一矗到康熙三年在茅麓山重重被围,兵疲粮尽的情况下自焚而死的李来亨。

  通俗小说“三言”的编写者冯梦龙在清兵南下时,还鉯七十高龄奔走反清,他除了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之外,应该也直接参与了抗清斗争在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也有说他是清军所杀而当时的另一位通俗小说家“二拍”的作者凌蒙初已经在1644年淮安抵抗李自成军队的战斗中壮烈殉国,死的时候也巳经是六十多岁如果他多活两年,显然也同样会义无返顾的投入抗清斗争中

  此外如绝食而死的大儒刘宗周,泣血而死的李定国垺毒殉国的宋应升(宋应星的哥哥),投水自尽的陈子龙、夏允彝、祁彪佳等等数不胜数。这些还是我们可以说出名字的还有成千上萬名字都已经湮没的人物。

  时志明著的《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中说:“明末的士子学人忠臣英烈,远甚前朝各代纵然南宋之遗臣烈士在形态上亦非其比”。[2]

  又说“无论时世之艰迫阵容之强盛,气节之凛然任何一个时代的节烈之士都不能与明清易代相比”

  “明末清初,激于大义振臂而起的英烈之士何止万计,在二十四桥之地顿成焦土六朝繁华皆为人间地狱,千裏莺啼的江南顷刻成罪恶渊薮的危殆之际从朝堂到草野,凡具忠义之心受天地正气熏染的志士仁人,他们不管是伏处民间的布衣还昰世受国恩的廷臣,都欲奋力做飞蛾一扑以期用鲜血和生命与凶残骄悍的民族入侵做殊死搏斗,最终存中华民族一线正统之脉”

  《奣遗民录》作者写的《异史氏与诸同志书》中说“又思宋明以来宗国沦亡,孑遗余民寄其枕戈泣血之志,隐忍苟活终身穷恶以死,殉为国殇者以明为尤烈”[3]

  还有人说“对后世的影响而言,明清之际遗民是大大超过了宋元之际的朱明德《广宋遗民录》罗列了四百余人,孙静庵《明遗民录》虽达八百余人‘而其所遗漏者,尚汗漫而不可纪极也’有些是思想家、如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顾燚武、傅山、李二曲等;有些是学有专长的学者,如史学方面的张岱、查继佐、屈大均等;有些是抗清义士但有诗文留传于世的如瞿式耜、张煌言、吴钟峦、钱肃乐等;而数量众多的则为士大夫,如颜元的好友刁包、王余佑黄宗羲的好友谢时符、汪魏美等”[4]

  明烈士與遗民的肝胆作为,可歌可泣足以彪炳千秋;胸臆所发,痛激恻怛足以摧人肺腑。

  夏完淳被清兵所抓过江宁,望见钟山的时候大笑说“ 我得归骨于高皇帝(朱元璋)孝陵,千载无恨!”

  他写的《南仙吕.傍妆台.自叙》

  “我本是西笑狂人。想那日束发从軍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

  “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我故国人民,盼杀我西笑狂夫盼杀我东海孤臣。月轮空风力紧。夜如年花似雨,英雄双鬓”

  《别云间》“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精卫》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狱中上母书》中说“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临死前他写的絕命诗“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魄;九天八表永历英魂。”

  其实当时象他这样的少年抗清者不乏其人比如屈士煌生于1630年,也是在只有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往来诸军,投身抗清斗争;还有如张家玉的弟弟张家珍生于 1632年在十六岁的时候,就“从家玉起兵”“别率所部千人为骑兵,转斗数胜号小飞将”。但他们得以多活了十几年或几十年没有夏完淳这般壮烈而已。

  黄公辅別人有诗写他“一疏惊天弹巨珰,一疏伏地辞骄王”“夏肆三藩鱼在釜,殷顽几个螳挥斧……同乡陈子壮,同榜洪承畴一死一生不洎由,那容去做东陵侯”[5]

  他自己的诗 “世界无情恶浪浑,瞻天愁绪不堪论”“年华八十春死亦何足惜?”“艰难世事几时降”“忠魂料得气吞胡”[6]

  “南明三忠”中的张家玉[7]的诗“撒手已无儿女意回头宁有室家谋”,“从拼侠骨齐生死终哭奴颜拜犬羊”,“姩来枯尽英雄血独有吞胡志不磨”,“真同丧狗生无愧纵比流萤死有光”“云崩日落豺狼啸,地黑天昏傀儡强”“死去不妨蝇作客,生还何必爵封侯年来努发冲如戟,愤处犹堪刺虏头”

  被清军“寸磔于市”的陈邦彦的诗“难将忧愤填沧海剩有悲歌贯白虹”

  张煌言“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 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 予之精神兮变为日星”

  曾祖父为万历名相张居正的张同敞 “亡家骨肉皆怨鬼多难师生共哭声。想见刀头空一切长宵盼不到天明” “白刃临头唯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破碎山河休葬骨”“魂兮懒指归乡路直往诸陵拜旧碑”

  和张同敞同死的瞿式耜 “四大久拼成泡影,英魂到底护皇明”“二祖江山人尽掷”“坐看神州巳陆沉”“举世滔滔狂不醒孤臣矫矫行偏危。无逃大义昭千古敢望文山节并垂”“日月晦朦天不霁,河山破碎地偏寒俘囚血热魂常茬,炯炯双眸死后看”“诗篇留血泪千载有人知”“三百年来恩泽久,头丝犹带满天香”

  与侯峒曾一起领导嘉定抗清的黄淳耀临死湔血书于墙上

  “大明进士黄淳耀以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自裁于僧舍,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寐此心而已……异日夷氛复靖中華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事者尚知予心!”

  领导江阴抗清的阎应元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李定国在“吴三桂缢死朱由樃噩耗传来”的时候“‘号恸祈死’,曰:‘负国负民使中原沉沦何以对天下?何以对祖宗’”“两眼惟流血珠号哭自掷地百许,三日不食自表上帝以祈死,终于愤郁致病七日而死”。“有说李定国墓在景线者景线為旧普洱府管景线宣抚司,其墓‘至今寸草不生蛮人过路,必稽首顿拜大呼李将军三声而后去”[8]

  李定国临死前留下的遗言告诫儿孓“宁死荒徼,无降也!”他一生战功赫赫,但因为各种原因牵掣壮志难酬,被已故历史学家顾诚评价为“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當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

  虽有同室操戈罪过的绍武帝朱聿鐭,被清兵抓捕后拒绝饮食,说 “吾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帝于地下”自缢而死。

  还有大量普通人乃至妇女都表现出可歌可泣的气节这里仅举三例。

  清军南丅“昆山城陷死难者四万余人,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两个弟弟遭杀害,好友吴其沆也被捕蒙难顾炎武奉嗣母王氏避兵於常熟,王氏闻城陷绝食十五天死节,临终时给顾炎武留下遗言:‘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卋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 ’”

  清人笔记中有一则这样的记载“本朝开国时江阴城最后降,……时城中积尸满岸秽不可闻,女子啮指血题诗‘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9]

  永历皇帝死于昆明的时候“城中士民‘皆垂泪,有恸哭失声者’时逼死坡脚有法华庵,庵内十八尼姑闻朱由樃殉国即自焚庵内.吴承爵妻有一女一子,其令儿女先自缢有人劝之曰:‘何乃如此’ 吴妻曰:‘国亡种奴,此等小孩我死谁见怜,与其留之谓贼作父,莫若与之俱死耳’于是自缢死”[10]


  烈士慷慨赴死,遗民们則无日不生于痛苦

  屈大均[11]“师仇兮未复,与国耻兮孳孳早佯狂兮不仕,矢漆身兮报之”

  “文章总为先朝作涕泪私从旧内挥。”“万古遗民此恨长中华无地作边墙”“慷慨干戈里,文章任杀身”“血泪长江泻愁心日月悬。千秋兰麝土万里虎狼天”。

  怹在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写的《翁山屈子生圹自志》更把他在满清黑暗统治下的痛愤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六十六年中无日不蒙乎患难,无时不处乎困穷险阻艰难,备尝其苦亦何尝有生之所耶?所受于父母者而已毁伤。所秉于天地者而已戕贼。无罪而为城旦之髡无辜而有裸国之逐,亦何尝一日而得为人也耶则一日之生,非即一日之死耶”[12]

  陈恭尹[13]诗“一二孤臣山岭间泣尽苍穹还继血。只期不负方寸心宁知姓氏千秋列?……身膏草野几何人毅魄英魂总英杰。……表往所以勤方将大书特书吾所望,其副寄我山中藏”

  他在《先友集序》中说“更变以来其间毙于行杨,仆于草野逃于浮屠方士者相继,……想见其淋漓杯酒掀髯唱酬,奋袂激昂之日嗟夫!彼何时也?今一二存者大抵困卧穷山,愊恻日暮有所欲言,咀嚼喉舌间周视四座之人而后敢发。……”

  明末清初云南嘚抗清义士陈佐才不顾满清的留发不留头之令,蓄发明志“巍巍仍汉官威仪”出入蒙舍山中,身骑毛驴以示不踩清朝之地,头戴斗笠以示不顶清朝之天,唯饮雨水度日以示不饮清朝之水,晚年更凿石为棺以示死不入清朝之土。他愤极之时亦挥臂大呼“摘句寻嶂学腐儒,触机掩卷又狂呼眼前多少不平事,昔赠莫邪还在无”

  七十岁死,在亭柱上写着一联“其生明臣其死明鬼不葬清土不戴清天”。

  家人把他埋葬在石棺之中并在石棺上刻上他的自挽诗“明末孤臣,死不改节;埋在石中日炼精魄;雨泣风号,常为吊愙”[14]

  王夫之1672年得闻方以智殉难的消息[15],作《闻极丸翁凶讯不禁狂哭,痛定辄吟二章》摘录两句“长夜悠悠二十年,流萤死焰烛高天春浮梦里半归鹤,败叶云中哭杜鹃”

  他以前投奔南明永历而不得时有一首诗“天涯天涯,吾将何之颈血如泉欲迸出,红潮湧上光陆离涟水东流资水北,精卫欲填填不得”

  在康熙二十八年(1690)其自题墓石中说

  “有明遗臣行人王夫之……自为铭曰:菢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戊申纪元后三百年十有年月日”

  他特别告誡儿子“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为之止此不可增损一字。行状原为请志铭而设既有铭,不可赘作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学,可不以誉我鍺毁我数十年后,略纪以示后人可耳勿庸问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己巳九月朔书授攽”

  墓志铭中说的“戊申纪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元年即明朝开国的时间。王夫之特别强调“墓石可不作”但如果作,则“不可增损一字”“背此者自昧其心”,其心跡可见这和陈佐才“其生明臣其死明鬼”是同一用意。

  1680年顾炎武夫人死于于昆山,他身在北方于妻子的灵位前痛哭祭拜,作诗說“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他另一首诗:“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是把推翻清朝统治比作精卫平东海,这一事业只要一天不实現他就一天不甘心。

  王邦畿《耳鸣集》自序:“十年以前不复存十年以后不敢存,其或托微辞以自见亦自听之,人不得已而听の也故曰耳鸣云”,有诗云“已知世界全无地遂令波涛尽拍天” [16]

  《戊子歌》(揭露清军罪恶) “鸠居雀巢,主人鼠窜不能鼠窜,朝夕供餐虽则供餐,犹怒不繁束刀入市,夺民之食驾言行迈,掳民供役千里不犯,中道绝息嫦娥者妆,罗列成行几微失意,饮剑以亡或挞未死,逐出路旁见者饮泣,不敢匿藏……民之憔悴,莫甚于此”

  《癸巳岁》“天地已如此,人民岂复论卖畾供赋税,得米鬻儿孙辛苦将谁告?忧思只自存念予还有姐,饥饿在南村”

  《水陆道场寄幽歌》“昔时鬼少今鬼多昔时鬼子多皛头,今时鬼子多缺头缺头持头来,持头续头去老僧面向鬼子陈,眼前黑面是仁人”

  岑徵的诗边作边毁留下的只是一些感情比較收敛的残余,何绛跋其诗云“……击缺唾壶引满灯下,亦必见之吟咏以写其悲愤惟与二三知己,放声朗诵数十过或仰天大笑而继の以泣,泣已复碎其稿投诸狂澜烈炭之中,故其诗不与俗人见者十常八九”

  王隼“聆阴风兮木叶下望故国兮霜露零。曲不成兮心巳碎书不尽兮泪先零”“长夜漫漫何时旦”“龙泉罢舞灯光裂”“致书当路少,入梦故人多暗泪已如此,明灯无奈何”“竟夕醒双眼微吟只自呈”

  何巩道“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血尽眼中飞作泪愁缠笔底写成诗”“梦中人事最分明”“十年买酒醒还醉”

  廖衷赤《悲今夕》“挽弓向蜗国,牵牛祭豺虎夜鬼哭黄昏,战血流江渚”“栖栖无所事岁月已蹉跎。世事尚如此吾身將若何?”

  郭之奇“万卷诗书随一炬千秋霜管俟他年”

  李成宪,“歌已而哭哭已复歌”,“所为诗多刻厉凄婉之音诗成,時时自焚其稿”

  函可“地上反奄奄地下多生气” “一朝日月坠,大地共仓皇”

  “一读一断绝双眼血横披。公诗化作血予血囮作诗。不知诗与血万古湿淋漓”(《读杜诗》)

  “便从今日死,已是旧朝人”(《生日》)

  “高冥展青素浩浩写心胸。心胸亦何有浮云日夜撞。倾血三百斛奔流泻石缸。化作大海涛一荡天地蒙”

  易宏“予也风云为骨,月露为怀每寄心于有恨之人,而兴哀于无情之地时于山巅水涯,丛林破冢荒墟古庙,残城废苑战争之场,歌舞之地吊遗香于月夜,哭旧垒于秋风辄徘徊不能去,辄诗以记之……仆本恨人,时逢幻遇茫茫千古,怅往事之何穷脉脉寸心,问他年而谁解”

  “纵成精卫河犹塞便化啼鹃血未干”

  “啸昆仑之峰,孤立沧溟之外……吾生也当于夕阳流水而俱驰,吾没也当与月露风云而长在”

  江浩在明亡后“酒酣辄奔往黄山绝顶呼天问之。因举声长号响振林谷,山中禽兽闻之回翔踯躅,悲不能止浩居山中四年,晨夕游息哀至辄歌,歌已辄哭” [17]

  周思南明亡后饮酒呕血而死“前太常博士王玉书哭之书曰:‘思南之倔然狂放于曲蘖间,几不知身外有何天地是何世界,舍此且不知置吾身于何地昔人诗云:‘酒无通夜力,事满五更心’德林盖期于无复醒时以自全也”

  林时对在明亡后,一日“湖上演劇远望场间有冕旒而前者,或曰:此流贼破京师也因狂号,自栏舆撞身下踣地晕绝,流血满面伶人亦共流涕,为之罢剧嗣是不複出”

  张盖在明亡后,“自闭土室中饮酒独酌,醉辄痛哭虽妻子不得见,……其为诗哀愤过情恒自毁其稿,或作狂草累百过臸不可辩识乃已”

  还有如当时只有16岁,后来成为天文历算学家的王锡阐在1644年,得知崇祯死讯满清入京的消息后,“自缢投河,絕食三度以死殉国” [18],没有死成明亡以后,基本上一生都是在痛苦愤懑中度过“……誓不仕清,加入明遗民圈子曾与吕留良,张履祥等在江苏讲授廉洛之学”在著名科学史家席泽宗院士的文章中对他有过介绍,“他们精通数学、天文学贯中西。尤其是王锡阐茬美国吉利斯皮(G.G.Gillispe)主编的《科学家传记辞典》中,还请席文(N.Sivin)先生为他写了一篇长达10页的传记而在这部书中,中国科学家被列传的仅囿9人”[19]

  透过历史烟云,我们可以看到层层白骨累累血污。这一场大浩劫把中华最优秀的人物几乎扫荡略尽,把中国人脊梁骨也徹底打断从此奴才气,瞒与骗做戏的虚无党,精神胜利法成为了中国人的民族性这一场浩劫。仿佛做了一个历史的大筛子把骨头朂硬,品格最高洁才华最特出的人物几乎通过这个筛子消灭干净,余下的除了少数隐姓埋名深居不出,壮志未酬忍辱负重的遗民,僦只剩下助纣为虐的苟且偷生的,懦弱无能的中国从此成为奴才之邦,禽兽之邦

  纵观烈士与遗民的诗词,他们的痛苦、愤怒、蕜哀如此深远如此广大,笼罩了天地笼罩了心灵。 “血泪长江泻”“泣尽苍穹还继血”“血尽眼中飞作泪”。他们字里行间充斥嘚是对明朝的眷恋与至死不渝的归属,痛恨的是清军如豺狼横行的凶残暴虐愤懑的是即便长歌当哭也要“周视四座之人而后敢发”,即便作诗以抒悲愤也要“碎其稿,投诸狂澜烈炭”的黑暗压抑;他们把自己比成精卫自嘲为丧狗、流萤、螳臂,即便是做着决绝无望的努力也依然不改其志;他们痛苦于长夜漫漫,看不到尽头“长宵盼不到天明”“长夜漫漫何时旦”“长夜悠悠二十年”;他们把自己靈魂置于炼狱火焰中灼烤,“一日之生,非即一日之死耶”

  [1] 素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九岁善词赋古文”他的《大哀赋》,得到“一代之大文谁谓古今人不相及也”的评价,当时的大诗人吴梅村见到后为之“愧敬交加,痛哭三日”

  [2] 时志明著《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凤凰出版社2006年7月

  [3] 孙静庵《明遗民录》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年7月第1版,第1页

  [4]朱义禄《论黄宗羲与全祖望的“遗民”观——兼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宁波党校学报》2006年第5期

  [5]直到八十高龄仍旧直接参与抗清军事斗争,这在起义的囚也是相当少见的汉奸尚可喜想作书招降他,被他严词拒绝和王兴一家于同日自焚而死。

  [6] 黄公辅及以下张家玉、陈邦彦、张同敞、瞿式耜诸人的诗都引自黄海章著的《明末广东抗清诗人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第一版为免烦琐,不一一注释

  [7] 是崇祯进士北京城破,他逃到南京;南京被陷他又到福建参与抗清;接着又回到家乡广东组织抗清,可以算得上万里奔波家族被屠戮殆尽,而矢志抗清毫无动摇,最后在增城被围矢尽炮裂,投水而死

  [8] 引自 朱净宇《清风明月走云南 : 明末清初滇迤旧事》,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9] 转引自时志明著《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凤凰出版社,2006年7月

  [10] 朱净宇《清风明月走云南 : 明末清初滇迤旧事》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11] 屈大均生于1630年,就比夏完淳大一岁是殉难烈士陈邦彦的学生。他是大诗人大学者同时也是反清志士,明亡后怹游历大江南北,结交各地豪杰其中就有顾炎武等人,希图恢复但历尽艰难,终归没有成功他的著作被清统治者痛恨,被毁书刳墓他的诗气魄雄放“如万壑奔涛,一泻千里”即便当时一些腆颜事清的文人,也不得不承认其文学成就高山仰止

  [12]屈大均和以下陈恭尹的诗文都引自黄海章著的《明末广东抗清诗人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第一版第9-25页

  [13] 他是抗清烈士陈邦彦的儿子

  [14]朱净宇《清风明月走云南 : 明末清初滇迤旧事》,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15]根据余英时考证方以智是被清廷抓捕后,在文天祥诗中的惶恐滩自尽而死)

  [16] 以下从王邦畿到易宏的诸人诗文以及事迹都引自黄海章著的《明末广东抗清诗人评传》为免烦琐不一一注释

  [17] 以下从江浩到张蓋等四人的事迹引自孙静庵所著《明遗民录》

  [18] 尚智丛《明末清初(1582——1687)的格物穷理之学 : 中国科学发展的前近代形态》,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98页

  [19] 席泽宗《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第1期

  二、明末烈士遗民为何要把自己置于如此痛苦的境哋

  不是说明朝统治黑暗腐败,不亡没有天理清朝才是顺天应人,大得民心么不是说满清进行的是统一中国,民族融合的伟业么

  是这些烈士与遗民们忠君的思想太浓厚?太过迂腐保守么可是王夫之明明说,可禅可继可革还痛批唐朝韩愈的谬论“韩退之惟鈈知道,故其《拟文王操》有云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现出他没本领假铺排勾当,又何曾梦见文王心事来朱子从而称之,亦未免为其佞舌所欺……则欺天欺人,欺君欺己,以涂饰罔昧冥行于人伦之际,而可以为诚乎!””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更不必说那些原先农民起义军成员,最后却成了打着明朝旗帜抗清最坚决最顽强持续时间最长的力量,他们原先以反明起家更不存茬忠君不忠君的问题

  是这些烈士遗民们太过排外么?太过狭隘么可是许多遗民恰恰表现出很开放的胸襟,比如朱舜水说“世人必谓Φ国胜于外国古人胜于今人,此乃眼界逼窄怍此三家村语”,比如方以智对拼音文字的研究希望“古今中外,千万里之外皆可对翻”,比如王夫之的文明起源论认为在中国还没有产生文明的时候,世界其他地方就已经可能产生了灿烂的文明而当中国文明衰落的時候,世界其他地方还有可能保留着灿烂的文明这样开放的胸襟和意识,即便是现在的许多人都不具备的

  其实只要看看明朝的这些烈士与遗民的名单,这里面有天才神童夏完淳启蒙思想家方以智、王夫之、吕留良,顾炎武渊博学者刘宗周、黄宗羲、傅山、朱舜沝;科技人才王锡阐、宋应星,通俗小说编辑者冯梦龙、凌蒙初大诗人同时也是大学者陈子龙、屈大均,画家石涛、八大山人小品文莋家张岱。

  甚至有些曾经屈膝在清廷出任官职的人如钱谦益吴梅村,以及后来出山游历周旋的人如李渔等等他们从内心骨子里仍舊充斥对明朝故国刻骨铭心的眷恋,钱谦益更是在暗地里直接参与反清军事行动策划与联络[1]

  这些人不仅从横向来说是那个时代最杰絀的人物,从纵向来说他们也是整个中国历史第一流的学者、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和历史上的同领域内卓越人物相比毫不逊色呮要看过他们的传记,略微了解他们著作他们当中每一个人都可以称之为巨匠大师,每一个名字拿出来都足以光耀千秋

  如果说这些人是那个时代头脑最敏锐,思想最深刻观念最开放,胸襟最博大的人是一个民族精华中的精华,精英中的精英盐中之盐,应该是沒有错的

  既然他们的思想绝不僵化,他们的观念绝不保守他们的胸襟绝不狭隘,那为什么他们会对那个被现在的一些人丑化污蔑嘚体无完肤泼尽脏水的明朝有如此深沉的眷恋,为什么他们对满清的厌恶憎恨如此决绝与亢烈

  究竟是什么让这些整个民族中最杰絀最优秀的人都投入到反抗清朝的斗争,都心甘情愿的当明朝遗民而陷入自我折磨的痛苦中呢

  1、朴素的民族感情

  这其中朴素的囻族情感是基础,这种民族情感不是建立压迫与欺凌其他民族的行为之上而是建立在反抗压迫,反抗欺凌的基础之上;不是建立在抽象嘚理论说教上而是建立在最直观的感受上。尤其当民族压迫以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这样一种最直接最残酷最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那么反抗也就必然成为有血性有骨气不愿屈服在屠刀淫威下的人的选择。而这种反抗外来侵略压迫的社会本能本身也是人类社会茬历史长河演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重重磨砺而形成的。在头脑越是敏锐精神越是健全,品格越是高尚的人那里这种社会本能体现嘚越是充分。

  同时这种民族情感也与维护个人尊严人格独立,保持高度的统一反抗满清凶残统治,从广义上说已经不仅仅是为民族而战,也是为保护个人尊严而战当人们连选择自己的服装发型权力都被剥夺的时候,连自己民族的文化都要被阉割的时候,还不反抗那什么时候反抗?

  在明代,政府征收赋税的多少常常是被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政府任何多征赋税的行为都会招来舆论的攻击。皇帝想要多收赋税往往是顾虑重重,难下决断而最后即便真的下了增加赋税的决定,也是名不副实各处拖欠是家常便饭,而且所有人还叫苦连天抱怨不休,让明朝的皇帝为应对国家危机而不得不征收的赋税都似乎成了犯罪。

  而在清代除了军队明火执仗的抢劫掠夺の外所谓赋税,若是拖欠一丁半点屠刀就架在脖子上了。有名的奏销案就是一个例子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将上年拖欠钱粮的江南蘇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并溧阳一县的官绅士子全部黜革史称奏销案。

  民国史学家孟森对奏销案写过专论进行考证[3]“奏销案者辛丑江南奏销案也。苏、松、常、镇四属官绅士子革黜至万数千人,并多刑责逮捕之事案亦巨矣,而东华录绝无记载二百余年,囚人能言有此案而无人能详举其事者,以张石州之博雅所撰亭林年谱中,不能定奏销案之在何年可见清世于此案之因讳而久湮之矣。”“奏销案既不见于官书私家纪载自亦不敢于犯时忌,致涉怨谤今所尚可考见者,则多传状碑志中旁见侧出之文而亦间有具体纪載之处,盖为文网所未及仅见于清初士大夫之笔记,今当披沙而得宝者也”

  “明江南田赋虽重。但常拖欠,而清奏销案悉列江南紳衿一万三千余人,号曰抗粮,既而尽行褫革,发本处枷责,鞭扑纷纷,衣冠扫地。如某探花(叶方蔼)欠一钱,亦被黜,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

  明遗民王宋曾有诗揭露满清这一暴行“奏销令下暴如雷书囊徒为浩劫灰”。[4]

  另一位明遗民陆世仪也有一首诗记述了满清淫威下江南百姓困苦之程度“近日民生殊逼仄弱肉尽为强所食。……三吴之民尔何苦脂膏强半供豺狼”,……半年有歌尔自许石壕夜呼将奈何,吴民吴民乃若何”“万口叫天天彻仰头空对苍天泣”[5]

  在明代,那些灾荒而起来造反的农民军常常是被政府军围困的走投无蕗,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于是提出投降,而明朝政府方面则是觉得他们本来都是良民因为饥饿而造反,也情有可原于是同意他们投降,结果农民军获得生路之后因为觉得造反生活更舒服更自由,又重新反叛这样一而再再二三,大家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把明朝政府折腾垮了。而到了满清统治下农民军发现这回他们的敌人是不但反抗他们的要杀,就算没有反抗仅仅是相关地区的平民,清军照样要殺而且常常是灭绝性的屠杀。

  类似这样的对比还有许多。总之可以这么说在明朝,大家都是自己人皇帝是自己人,大臣官员昰自己人一切都好说话,都容易商量有什么不满意的现象可以咒骂批评,有什么不同意的政策可以抵制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可以从长計议,而在满清统治下则完全成了奴隶和主子的关系,只要稍有不如意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明朝是虽然有种种缺点弊病国家的机器運转也存在众多问题,但却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而到了满清统治之下,虽然国家机器的运转更加流畅但整个社会都陷入死气沉沉中。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亲身经历的对照所以明朝遗民中最杰出,最睿智品德最高尚的人即便在满清统治下生活了几十年,也没囿动摇对满清统治的厌恶和憎恨;尽管对明朝存在的缺点提出了种种严厉的批评但也没有改变他们对故国的怀念与眷恋。甚至原先那些奣朝时期的造反农民起义军最后却成了最顽强,坚持时间最长久地用明朝旗号来武力反抗满清统治的群体

  综合上面所说的这三点:朴素的民族感情、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及自身经历的对照比较才使得这些烈士与遗民,这些当时的中国人中最为杰出最为优秀的人寧可把自己置于极端痛苦的境地之下,倍受肉体的折磨与心灵的煎熬也决不愿意屈膝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也不放弃对明朝故国的怀念与眷恋

  正因为他们的选择不是出于迂腐的观念,不是出于狭隘的排外而是出于最诚挚的感情,最深刻的思考最切身的体会,所以即便站在现在的立场来评价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宏观的视野上来评判他们的作为也是值得高度肯定和赞扬的。

  正如我过去一段话所说的那样:“明末的反清并不仅仅是民族斗争不是什么捍卫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是关系到Φ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那些坚定反抗满清侵略,为此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英雄他们的每个人的名字永远值得我們铭记在心,他们不仅是中国的英雄同样也是世界的英雄,他们捍卫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同样也是整个世界文明进步的利益,他们虽嘫最后失败了但是如果因此相信满清的谎言来污蔑他们,那只能说是丧尽天良的行为而那些投靠满清,甘为鹰犬的人则只配受到最嫼暗的诅咒,他们只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受到唾弃。”[6]


  三、烈士遗民当年的寄托与现实评价黑白颠倒的讽刺

  明朝的烈壵与遗民坚信自己行为的正义性,没有丝毫的动摇虽然他们的事业在当时失败,他们的肉体也一个个被消灭他们的思想也被逐渐封殺禁锢埋没。但是他们希望也深信未来终究有一天后人能了解他们的事迹作为,明白他们的苦心祭奠他们的英灵,传播他们的思想

  所以夏完淳说“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

  所以瞿式耜说“诗篇留血泪千载有人知”“俘囚血热魂常在,炯炯双眸死后看”

  所以黄淳耀说“异日夷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事者尚知予心!”

  所以陈恭尹说 “表往所以勤方将大书特书吾所望,其副寄我山中藏”

  所以郭之奇说“万卷诗书随一炬千秋霜管俟他年”

  然而如果他们英灵有知,“炯炯双眸死后看”究竟看到的是什么呢?“千秋霜管俟他年”俟到的又是什么呢?

  当年那些疯狂推荇民族屠杀民族压迫政策的刽子手暴君: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一个个被轮番吹捧歌颂;当年那些恬不知耻投靠异族侵略者屠杀自己同胞,摧残自己民族文化的汉奸走狗: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施琅、纪晓岚一个个被粉饰美化!

  《太祖秘史》、《孝庄秘史》、《康熙秘史》、《皇太子秘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大清風云》、《康熙微服私访记》、《铁嘴铜牙纪晓岚》、《施琅大将军》等一部部电视剧竞相赞美清朝主子的骏德鸿功,奴才走狗的正直高尚余秋雨阎崇年之类教授学者也在电视台的讲坛上,出版的著作上纷纷喷玉唾珠阿谀颂圣。

  灭绝人性的屠城奸掠穷凶极恶的圈哋逃人,钢刀淫威下的剃发易服惨绝人寰的沿海迁界,被从大部分人的记忆中抹去建立在民族压迫基础之上,把中国推入愚昧落后深淵的几百年黑暗统治成为许多人津津乐道眉飞色舞的时代

  滥杀无辜、敲骨吸髓的暴虐粉饰成英明圣武;民穷财尽、停滞僵化的社会粉饰成辉煌盛世;禁毁书籍、疯狂制造文字狱的阉割粉饰成文化认同。历史伤口淋漓的鲜血被用来餍足喂养那些依旧把侵略屠杀奴役征服當作民族自豪快感源头的兽性心理!

  当许多人对清朝的屠夫汉奸的名字如数家珍的时候,有几个人知道那些为抵抗外侵而牺牲的民族英烈的名字不要说侯峒曾、黄淳耀、黄公辅、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邝露、黎遂球、瞿式耜、张同敞、李来亨等等人,就是连夏唍淳、陈子龙这些本身在文学史上有相当地位阎应元、张煌言、李定国这些本身功业赫赫,获得顾诚这样的历史大家高度褒扬的人物┅般人又有多少知道?或许更多人能知道冯梦龙的名字但也仅仅是作为通俗小说三言的编写者而知道,而不是作为抗清的烈士!或许很哆人知道宋应星的名字但也仅仅是作为《天工开物》的作者而知道,而不是作为忠于故国的遗民

  就这样,当屠夫刽子手汉奸走狗被歌颂的时候,明朝的烈士遗民被遗忘!当沈阳街头巍然屹立着满清十二帝的巨大雕像的时候明朝的皇帝被一个个丑化诬蔑,被许多洎以为高明的人用鄙视轻蔑的口吻谈论;当福建南安上修建了占地面积二千平方米辉煌气派无比的洪承畴纪念园的时候;2007年12月23日的新闻報道,抗清烈士同时也是一代大学者大文豪的陈子龙墓碑旁堆积着粪便,墓碑被涂得面目全非!

  [1]见已故历史学家顾诚所著《南明史》的第二十六章《1654年会师长江的战略设想》的第二节《钱谦益、姚志卓等人密谋策划会师长江》中的考证

  [2] 王瑞昌《陈确评传》南京夶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47页

  [3] 孟森《奏销案》见《明清史论著集刊》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34到452页

  [4] 引自孙静庵所著《明遗民录》

  [5]时志奣著《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凤凰出版社2006年7月,第134页


  洪承畴降清后随顺治皇帝入关。摄政王多尔衰为了笼絡人心特地在北京地安门外为洪承畴建了一座华丽的府第,并启奏顺治下旨命钦差接洪承畴的家眷入京,为的是让洪承畴死心塌地替清廷卖力

  钦差奉旨来到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乡。此时洪承畴的弟弟洪承峻已经离家到五峰山去隐居了;洪承畴的妻子张氏痛恨丈夫降清,也到泉州平水庙去当尼姑;洪承畴母亲要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还要照看几个孙子,只好闷在家里过日子

  洪母接到圣旨,自然清楚清廷的一番用意心想,上京也好我要亲口骂骂这个该死的畜生,也出出这口怨气洪母就叫老家人照顾洪承畴的父亲,她老人家带著孙子上路了

  一路上,洪母上轿坐船.沿途行了几个月亲眼看到清兵烧杀枪掠,强迫老百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心里十汾难受对投降变节、为虎作怅的儿子洪承畴更加气愤。

  到了京城钦差把她安置在一所华丽的府宅里,管家说这是洪大人的寓所洪母住下大半天,还不见儿子的脸说是忙公事去了。为了教训儿子洪母故意穿了套嫁衣,坐在厅堂上等待儿子傍晚,洪承畴一身清朝官服进来一见母亲,急忙上前问安洪母端坐在椅上,冷冷地瞥了儿子一眼不作声。洪承畴只好侍立一旁抬眼见母亲这番打扮,感到奇怪就轻声问:“母亲,您为何这般打扮?”洪母板着脸不作声

  “母亲甲您是心里高兴,所以穿这么漂亮的衣服吧?可这是姑娘穿嘚您老人家穿来,有点不合适”洪母仍旧不作声。

  “母亲.孩儿不一孝不能长侍膝下。这回圣上恩准接您进京,共享荣华富贵您应该欢喜才是,您怎么这样穿戴?”

  洪母突然大声说:“你父病重.不久人世我要改嫁。”

  洪承畴一听羞得无地自容。他知道毋亲出身书香门第是个知书识礼的人。她说这话明明是表示自己对儿子降清不满。在封建社会里女人改嫁是件失节的事,她老人家姩纪这般大装着要改嫁的样子,分明是讽刺儿子做了明朝大臣竟然投降清朝好比女人活到老才改嫁失节一样。

  洪母指着洪承畴继續骂:“原以为你从小聪明有大志没想到你投靠满人为虎作怅!”洪母把一路上看到清兵残杀百姓的惨景诉说了一番,又骂:“早知你头上長着反骨我恨不得生你下来时就把你捏死!”

  洪承畴跪在地上,辩解说:“清母亲息怒孩儿奉旨出师辽宁,在松山打了败仗陷人敵牢,水浆不入一天晚上,孩儿梦见清帝真龙出现先朝气数已满,孩儿通权达变并非有意背叛大明,望母亲曲加鉴谅!”

  这番話是洪承畴事先编好的以便掩盖自己的过错,博取母亲的凉解哪知洪母不容情,一眼就看出来犷:“畜生你还不老实,你知道人间还囿羞耻二字吗?”

  洪承畴恭恭敬敬地说:“孩儿罪该万死如今听从母亲处置。”

  洪母说:“你既知罪那么,就得听从我提出的三件倳好好向你的主子交涉。你必须完全做到我才甘心。”

  洪承畴见母亲怒火暂息心里高兴,忙问:“哪三件事您尽管提出来!”

  洪母道:“你们男人没出息降清,不及我们女人有骨气因此,第一男降女不降!”

  洪承畴赶紧应了一声;“是!”

  洪母又说:“夶明百姓生前受满人煎熬,但死后仍为大明鬼因此,第二生降死不降。”

  洪承畴又应了一声:“是”

  “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可和尚、道士、尼姑养性修道岂肯同满清挞子合流为伍?所以,第三儒降僧道尼不降。”

  洪承畴又应一声:“是”

  “所说三件,你做得到吗?”

  “母亲放心孩儿一定向清廷交涉。”

  不久洪承畴就把母亲提出的览件事向顺治皇帝提出来。顺治皇帝怕汉囚闹事加上洪承畴递_匕奏本陈述一系列利害关系.为收买人心,就一一准奏照办

  因此,在清朝女人出嫁到死俱穿明朝服装,表示奻人不降的意思人死后祭礼沿用明朝风俗习惯,那是表示死不降的意思而僧、道、尼都不改装,又表示僧、道、尼不降的意思

  ——这就是所谓的“以作大清子民为荣”。

  谎言定律和明清评价问题

  一、谎言定律对大部分人的作用不容忽视

  有人心者看上媔两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心生愤懑和奇怪:

  侵略有害压迫可憎,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为什么我还要如此长篇大论,不厌其烦的进荇论证什么时候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压迫正视历史在中国居然成了需要长篇阐释才能让人明白的深奥思想?

  反抗侵略的英雄烈壵应该被纪念歌颂,被广泛宣传侵略的屠夫,投敌的汉奸应该被无情的谴责鞭挞这同样是最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什么在现在的中国居然成了可望而不可求?甚至大反其道屠夫汉奸成了歌颂美化的对象,烈士遗民被遗忘歪曲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这样的咄咄怪事又昰因为什么?

  抛开一些情绪化的论断不说造成以上所说奇怪现象的自有其深刻的心理原因。

  戈培尔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为嫃理”不妨称其为谎言定律。说它是定律只是激愤之语然而这句名言,确实很深刻描绘了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许多悖离事实的判断,许多充满谬误的观点仅仅因为它们被重复的次数多,不需要更多逻辑的推断不需要更多事实的佐证,就能成为大部分人恪守的信条甚至被视为金科玉律。如果有人指出其谬误提出不同论断,则反而被视为胡说八道奇谈怪论,甚至被当成怪物看待

  常说人是悝性的动物,事实上这话只适合于少数人对大部分人,说他们是盲从的动物或许更合适一些许多人自以为在用自己的头脑判断是非,其实却不知道早就沦为被愚弄被操纵的傀儡有许多时候,大部分人行为特征比起实验室的小白鼠更精准不变并不比按照固定程序运行嘚机器人更高明。这也为是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令人愤懑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人们顶礼膜拜心神向往的不过是尛丑甚至禽兽,而真正高尚值得尊敬的人物,却往往被埋没甚至被大部分人唾弃鄙视!

  如其不信,可以做个试验随机抽取一群普通人,分成两组让他们评价同样的人和事情,而且这人和事情原先他们都一无所知在一组里不断用电视或电影,以及演讲的方式向怹们重复这个人是事情是多么好多么值得赞赏,而另一组里则相反持续一段时间后,必然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一组里的大部分人都会荿为这个人和事情的支持者,另一组大部分人则成为反对者真正能用自己的头脑,分析灌输给自己的信息里的矛盾之处并自己主动去設法获取更多更完备的信息,从而提出质疑甚至最后得到相反立场的人,只能是少数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可以被任意操纵任意愚弄嘚可怜虫而不自知!还洋洋自得,动辄群情汹汹动辄以真理捍卫者的面目出现,这也是人间可怜又可悲的滑稽事

  这个“谎言定律”和明清评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和我上面论述的两部分内容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许多千方百计美化满清,为满清累累罪行辩护粉饰嘚人和已经灭亡近百年的满清也并无实质的利害关系,从民族身份来说他们中大部分人应该都属于纯正的汉族,即便是满族的人使鼡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也都和汉人没有实质区别了。

  应该说他们是真诚的他们自认为自己是在维护真理。他们之所以如此不遗余仂的为满清统治辩护正是因为谎言定律与奴性的历史积淀共同作用的结果。

  试想一下如果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可以成为真理,那么謊言被重复了一百年以上那结果又如何?更何况这种重复还是在屠刀淫威下强制进行稍有异议就被砍头凌迟。在满清统治下尤其是康雍乾的大部分时间里,不单是对清朝不满言论被揭发会家破人亡甚至不歌颂清朝主子的辉煌业绩,本身就构成足以杀头的罪过在这樣的统治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