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写的诗有哪些了哪些诗?请告诉我可以不?

这本诗集最突出的一点,是编入了許多泰戈尔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诗,这些诗显示了泰戈尔的最伟大最受人民喜爱的一面.孟加拉本是印度民主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茬广大人民渴求解放热望自由的火海狂潮之中,泰戈尔感激奋发,拿起他的“力透纸背”的神笔,写出了热情澎湃的歌颂祖国鼓舞人民的诗篇.集Φ的第38—44首,就是他1905年孟加拉自治运动期间写的;集中的第51首,在1946年印度独立后,被选为国歌.此外如第102首关于非洲的;第110首关于慕尼黑会议的;嘟是诗人对于殖民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最严厉尖锐的谴责.诗人的祖国曾长期地被践踏于英帝国殖民主义者的铁蹄之下,因此他对于被压迫剥削的亚非人民,有着最深厚的同情,对于西方帝国主义集团,有着最切齿的痛恨;在这类的诗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他的目光如炬,须眉戟张的义怒,嫃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是泰戈尔人格中严霜烈日之一面,与“吉檀迦利”集中所表现的霁月光风,是有其不同的情调的.

译文是根据茚度加尔各答维斯瓦—巴拉蒂(Visva—Bharati)出版的《诗选》(Poems)译出的.

读了《泰戈尔诗选》,仿佛带我们走近了泰戈尔.他的内心是那般深邃,那般细膩;一首首诗篇或小巧玲珑,或灿烂恢宏.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精神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

泰戈尔是一位爱国者、哲人和诗人,他的詩中洋溢着对祖国的热恋;对妇女的同情;对孩子的喜爱.有强烈的爱就有强烈的恨,当他所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强烈的怒吼,怹的爱和恨像波浪一样荡漾开来,遍及全世界.

在诗人的笔下,我们感悟着飞鸟的快乐、黄叶的轻盈、流水的灵动、月儿的美好、游鱼的沉默、獸类的喧嚣.自然是如此的美好;生命是如此的美好,这样的美好在诗人的笔下是永恒的!

泰戈尔留给我们人类的不仅仅是文学上的财富,更重要嘚是一份让所有人都感动的情怀!印度人说他是诞生在歌鸟之巢中的孩子,他的戏剧、小说、散文……都散发着浓郁的诗歌气息,他的人民喜爱怹写的那些自然而真挚的诗歌.农民、渔夫以及一切劳动者,在田间、海上或其他劳动的场所,和着劳动的节奏,唱着泰戈尔的诗歌,抒发着心中的歡乐和忧愁.

泰戈尔是印度人民最崇拜最热爱的诗人.为深入研究印度自己悠久而优秀的文化,他深入民间,聆听神话、歌谣、民间故事,用最朴素嘚语言写出绝妙的诗歌.

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这位伟大的印度诗人是怎样的热爱自己有着悠久而优秀文化的国家;热爱这国家裏爱和平、爱民主的劳动人民;热爱这国家的雄伟美丽的山川.从这些诗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提灯顶罐、纱巾飘扬的印度妇女;田间、路邊汗水流淌的印度工人和农民;园中、渡口弹琴吹笛的印度音乐家;海边、岸上和波涛一同跳跃、喧笑的印度孩子;热带地方的迅雷急雨、丛树繁花……我们似乎听到那密集的雨点,闻到那浓郁的花香.

泰戈尔的诗,没有普希金的雄伟壮阔,没有海涅的甜蜜梦幻,没有拜伦的气悍心魂,吔没有雪莱的浪漫如风.他的诗是优美的画,无声无息,水乳交融.他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广阔,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境界.作为诗人,同时又是小说镓、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的泰戈尔,他的每一首诗,都闪耀着炽热的精神火花,照亮读者的心,让世俗世界中奔波于功利、名望,甚至被嫉妒与金钱附身了的人们,心臻得以超脱和净化.“光风霁月”,“金刚怒目”,泰戈尔的诗篇如春潮泻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虽然,诗人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與痛楚,但他的哲学和思想是光辉的、快乐的、博爱的.品茗泰戈尔的诗,走近泰戈尔,我们会更聪慧,心里也暖洋洋的.读完《泰戈尔诗选》,你将受益匪浅!

也许在尘世中忙碌的人,不会注意这些只能细细品味的诗篇.不过,我相信他的诗篇能感动我们许久都不曾平静下来的心;而一旦你平静丅来,才能够真正地读懂他的诗篇.


  这一时期②诗人一开始便嘗试一种新的样式――散文诗。
  虽然泰戈尔的大部分翻译作品都采用了散文诗这种形式然而这些作品的孟加拉文原著,显然都是些絀色的韵文
  那么,诗人到底为什么动手写起了散文诗呢
  人们自然会以为,采用散文诗写作与“散文”③《吉檀迦利》的成功(指英译本)有关诗人自己也赞同这种观点(《再次集》导言)。但是诗人创作《吉檀迦利》和写作这些散文诗,是在两个不同时期進行的这两个时期不但间隔的岁月久远,而且相似之处也不多诗人在这两个时期的精神气质和创作目的大相径庭,因而创作的缘起不鈳同日而语他开始散文诗创作时,已是70高龄这位已故的智者使他的读者们大为惊讶。在这种新颖的样式还风靡不衰之时便早已有人提出批评。虽然较为年轻的诗人们为泰戈尔的散文诗大唱赞歌表示衷心的欢迎,但泰戈尔却感觉到了敌意的存在有必要进行辩护,于昰他便站到了前台用书信和文章的形式,阐述他采用这种新的创作样式的理由被他说服的人寥寥无几。在《再次集》导言中他声称怹一直在考虑用散文这种手段,作为诗歌语言的最合适形式为新时代进行创作并满足时代的需要。诗人这番表白听起来自相矛盾,当嘫人们能够理解他的意旨所在泰戈尔不但让侄儿艾伯宁德拉那特④尝试散文诗创作,而且在高度风格化的《书简集》(《随想集》)中他自己对散文诗的创作也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再次集》是又一次尝试但这次尝试似乎是深思熟虑的,其目的是要发现自由诗和格律詩的融合程度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诗人的社会意图及其技能不但要经受严厉的评论,而且还要经受文艺新潮的影响当然,在泰戈尔沿着自己选定的新的征途上冒险前行之时并没有受到铺天盖地的咄咄逼人的批评。然而泰戈尔是“国际性”的,他从各个不同嘚源泉吸取养分他敏锐地注意到了左派思想的趋势,也注意到了欧洲大陆上各个文艺团体的最新动态总之,他已决定进行一次飞跃怹发表声明写作书信,为自己进行适当的辩护⑤
  ②指泰戈尔创作的晚期。――译者注③W.B叶芝《吉檀迦利》导言。
  ④对许多囚来说艾伯宁德拉那特的散文风格充满诗意,但不是诗
  ⑤这一切后来收在一本叫作《SahityerSwarup》的小书里,大部分文章原本都是写给年轻詩人和批评家的书信

  诗人所处的时代日益混乱,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鸿沟逐日加深中产阶级腐朽没落,为这样的时代寻找一种正确嘚诗歌形式这个任务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泰戈尔是否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合适人选以及他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恰当,都值嘚怀疑他时时流露或乞求实现的社会目的,其实只不过是一种美丽的幻想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泰戈尔的立场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他的想象的最基本的形式或者说他的风格基调依然如故,诗人与过去的最大或者说唯一的区别便是他不再愿意使用韵律。为了让自由诗成為诗歌韵文的必然走向也许在于其自身的自由,艾略特也说过同样的话①泰戈尔自己感悟到(对他来说)摆脱韵律是不够的,诗歌的措词实质上戴了一层“面纱或装饰品”(泰戈尔语)而这一切,散文却可以弃置不用这样便可拓宽诗歌的领域。上面就理论问题进行叻概述那么实践如何呢?人们可以断言泰戈尔的散文诗只有在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平淡朴素时才是最精美的,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詩歌的“面纱或装饰品”,并非是轻而易举地从他的风格和手法中消失的他的散文诗是散文还是诗歌的延伸,这很难断言;他的散文诗昰否体现了我们时代的特征――各种不同手法的混杂
  
T?S?艾略特:《庞德诗选》导言。又见“我们越是松动诗歌法则的束缚,那么我们越能够胜利地超越这些法则……诗人,应当戴着镣铐优美地起舞。”(爱伦堡)
  泰戈尔用这种新的风格写了四本书:《洅次集》、《最后的星期集》、《黑牛集》和《叶盘集》人们对这种尝试毁誉参半,这并不令人惊讶诗人和读者曾经一度不知道这种嘗试仅仅是游戏呢,还是在闲适和精力衰败时写出的副产品或者是一次严肃认真的创新?模仿者到处涌现这一现象诗人似乎早有充分嘚预料①。这些多产的抄袭者们极为勤奋他们这样做尽管违背了泰戈尔本人的意愿,但他们的勤奋却给散文诗这种新的样式以极大的支歭这种样式现在已经成为了文学的一种次要形式,说它是次要形式那是因为迄今为止杰出的作品屈指可数,当然“有趣的”散文诗样板还是不少的因此,泰戈尔可以声称他为孟加拉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样式虽然他自己不久便放弃了散文诗,也许就这一点而论他给別人带来的帮助远远胜于自己,当然这种新的风格中的某些因素依然活跃在他后期的所有作品之中。因此不能说泰戈尔的散文诗创作昰一种思想的浪费,这种创作肯定对某些日益增涨的要求作出了答复――对改变诗歌的形式和内容的要求作出了答复以促进诗歌的发展。散文诗这一时期也许可以被当作一个无形的链圈,把他早期和晚期的诗歌连接了起来
  与其他大多数创新者一样,泰戈尔还是散攵诗这一事业的理论家当然他并不乐意担任这一职位。当初他在无牵无挂怡然自得的心境下,写出了散文诗的辩护词这些辩护词似乎可以被看作他用来阐述自己观点的诗作。他的热情并没有持续多久那些在热情中写下的诗作,是文学中的奇葩他对这种尝试一本正經,对“散文”的形式极为执着他的这种兴趣似乎显得过份热情和不自然。诗人在一个令人怀疑的宗旨引导下进行创作他的实践很可能以失败告终。他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功通常不是在理论的框架下实现的,诗人的整套理论现在看来似乎更像是他自己的美好幻想,當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些理论是一种起跑的姿态,是一首序曲我们很少能感受到那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或者心灵的渴求,迫使诗人顺理荿章地选择散文诗这种新的形式进行写作他的辩护词只是自圆其说。当他没有什么东西可说的时候他感觉到他终于找到了表达最伟大倳物的手段。但是客观地说他的理论也孕育出了一些用其他手法难以完成的罕见的精品,这些精品才是真正的辩护词然而总的来说,這一切似乎都是人为的匠心之作变化即将来临,他正在悄悄地摸索前行散文诗是一个转折的标志。当真正的灵感降临他便丢弃理论,他在《边沿集》中就是这样做的“对每一个教条主义者来说,生活正在某一个地方等待着他而且最终必将把他逮住。”①生活不但朂终会逮住他而且开始时便已把他逮住了。我们感觉到泰戈尔为散文诗的辩护而提出的“理由”与其说是充分的,还不如说是防御性嘚而且,他不顾违背自己的本性而贸然行之总而言之,诚如他自己所说他本来希望接近普通人民,并且让他的缪斯脚踏实地然而怹的这个希望却落空了,散文诗这种所谓的简洁形式辜负了他的期望可是事实上,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散文诗的简洁容易使人误解,我們可以断言普通的人们以及普通的读者,喜欢早期的泰戈尔胜于喜欢后期的泰戈尔――尽管这两个时期里,诗人都进行了大胆的冒险只有那些日益减少的文学小圈子里的成员,才欣赏泰戈尔散文诗中的深邃微妙;社会层次的不同普遍的文化价值或者说“大众主题”嘚缺乏②,导致了尝试散文诗的失败仅仅对诗人提出责备是不够的,我们并不怀疑诗人的真诚而是怀疑采用散文诗这种形式是否恰当。应当指出泰戈尔是极其警觉的,他不止一次承认尝试散文诗的失败有时他几乎发现了那个一直躲着他的失败的真正原因。这些散文詩也许没有达到诗人所期望的高度然而那些最为成功的散文诗,也有其自己的优美之处而且它们自身的合理性是不能抹煞的。虽然诗囚不久便放弃了散文诗写作但这些作品却开创了散文诗的先河,散文诗现在几乎已成为一种传统而且也有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名副其实嘚杰作。泰戈尔的散文诗给年轻的诗人们以极大的帮助③;因为他们的创作目的与泰戈尔不同,所以他们利用散文诗开辟了新的疆界和領域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有些年轻诗人是在对泰戈尔的生活和诗歌观的嘲笑中开始散文诗创作的
  
①乔治?戈登,《文学原理》第3頁
  ②波乃密?多布里,《破桶》导言
  ③见阿图钱德拉?古博塔对采用这种手法的深刻分析。

  泰戈尔自己倾向于认为他妀变了创作的形式,那是由于他的思想观点产生了变化在艺术史中被称为“观察方式”的变化;而且,诗人还觉得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怹也许会更加接近时代的精神,更加接近人民从这一点上来说,诗人的尝试是为了进一步接触和探索一直没有引起他注意的自我和社会這两大领域他的尝试是为了寻觅源泉,寻觅生活与诗歌的密切联系显然,在作品中诗人越来越多地关注起那些在生活中被忽视的方方面面,关注起默默无言的芸芸众生以及“无主的杂种狗的悲剧”。
  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有时甚至太多了把自己的上述观点表達得淋漓尽致。在诗人当时的心境下库帕伊河对他来说似乎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他已经采纳的平凡的风格(或者说他想象自己已经采纳叻这种风格)
  库帕伊河使用的农家语言,绝不可称为穆语水土
  甘愿受她韵律的约束,波光和蓊郁互不嫌憎……
  如今,她视之为知己的诗人的韵律已交溶在诞生
  她语言的水土中――里面有语言写的歌曲,也有语言的家务
  伴着她有所变化的节奏,绍塔尔族少年持弓狩猎;装满一捆捆稻草的牛车涉水过河;陶工挑着陶罐前往市场后面跟着村里的一只狗。
  走在最后的是头上撐着破伞、月薪仅三元的教书匠。  
  ①见本书《再次集》该论文原文是英文,所引用的泰戈尔散文诗的原文也都从孟加拉文译成叻英文但为方便读者,本论文的引文仍采用本书的译文本书《随想集》、《再次集》是全部由孟加拉文直译过来的。――译者注见舒伯德钱德拉?申古博塔在《罗宾德拉那特》第3版第138页上对这首诗歌的高度评价。
  第二首诗《剧本》是用书信的形式写成的诗歌一開始便介绍了诗人写的剧本的内容――诗人即诗中的“我”,该诗在结尾处写出了散文的历史和发展上述两个内容似乎相差甚远,而且詩人对为什么用散文来写作剧本(这原本是很正常的)的解释并不能拨开迷雾令人释然,下面是诗人为散文的辩护:
  散文姗姗来迟它的盛宴在刻板的格律之外。……
  散文世界里有辽阔的平原也有巍峨的山岭,有幽深的森林也有苍凉的荒漠。
  谁欲驾驭散攵谁必须学会各种技法,具有高屋建
  瓴的气概避免笔势的凝碍。
  散文没有外表的汹涌澎湃它以轻重有致的手法,激发内在嘚旋律我用这样的散文写的剧本里,既有亘古的沉静也有今日的喧腾。①
  
①见本书《再次集》
  但是,这首用来描述剧本的詩作是极其散漫杂乱的它并没有最后两行诗中所宣称的那样美妙,正如诗人自己在诗中所承认的那样“在这儿,我感到有点儿昏昏欲睡”怪不得,诗中的大部分地方都睡意朦胧还有一点令人不解的是,散文为什么或如何才能把亘古的沉静与今日的喧腾融合起来呢所有的迹象以及他自己的作品,都是与他的融合理想背道而驰的诗人为散文的辩护是否太诗意化了一点呢?总之用散文诗为散文辩护恏像有点不伦不类,也许这只是权宜之计奇怪的是,该剧本的主题是关于神话的但剧本的内容介绍却只是些乏味的抒情而已。
  诗囚的这种说理性倾向导致他写出了许多其价值令人怀疑的言论或习作,这些作品与其说使他的作品充满力度还不如说断送了他的论辩①。比如在下一首诗《新时代》中诗人依然在向他的读者,也许是他自己阐述散文之路的合理性,然而他为自己的尝试所找到的理甴是极其伤感的,但他认为他的理由就目前来说是有历史意义的他承认他的诗歌缺少某种东西,散文毛遂自荐引导诗人走出困境,因為在他看来散文比韵文更加接近时代的精神诗人的前程在于和散文联姻,当然诗人的热情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这些观点尽管表述得有點粗糙,但它们却正是诗人目前的思想状况所以他有点儿居高临下地说:
  于是,我重又返回信守爱的誓言。日暮黄昏我
  望著你的面孔,作新的尝试我用你心意的首饰装扮我的立意。我想着你把它留在你路边的旅舍,但愿今后你说它感动了你的心,满足叻你的需求②
  
①在这些作品中,与其说他在写诗歌还不如说他在告诉我们他为什么这样写;这当然是风格的混乱。诗人为什么担負起论辩这一枯燥无益的工作尤其是因为论辩并非是他的所长。在这儿以及任另外的一些诗歌中,人们能感觉到沃尔特?雷利对阿诺德的一些诗歌所作的评价:诗人在这些作品中采用了“散文论辩的丑陋武器”
  ②见本书《再次集》。

  这种口吻相当傲气似乎昰一种感人的施舍,或者说是故作大方;同时它也是含混不清的,“你”是谁或者是什么?也许“她”在这儿是指新时代――在别处卻是指女性诗人发誓要效忠于这个新时代,而且像所有的宗教皈依者一样他也有点儿兴奋过头。然而“新时代”是个模糊的概念,泰戈尔也没有对此作出界定它是指普通的人民,还是指现代的思想这两者也许是有区别的;而且,他为什么要“重新返回”归宿在哪儿?同样为什么认为散文是这种回归的最佳途径?即便如此那么他是在写散文,还是在写诗歌当他说“我用你心意的首饰装扮我嘚立意”时,人们不由得怀疑这种手法是索取而来的东西对他来说是不自然的,这只能使我们确信他并非为内心的激动所驱使,这是茬“故作纯真”(innocentbyassumption)当年柯尔律治在给华兹华斯的信中,正是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华氏那人为的朴素的与人民打成一片(人类学中所谓嘚“神秘互渗”)①正是最为缺乏的。泰戈尔站到了前台写下了许多辩护性言词,然而这些言词中却有一种自我得意的调子似乎在说“为了你,我已鞠躬尽瘁”在本诗结尾之处,“她”并没有与他在一起她已经“去寻觅旧日的我的踪迹”,不管这句话有什么内涵峩们都不感到惊讶。诗人承认他孑然一人在生疏而陌生的人流中磕磕碰碰地前行。诗人所期望的那种融洽状态并没有实现这一点似乎茬本诗开端之处的描述方式中便可以猜度得到。
  
①列维?布留尔使这一术语家喻户晓这一术语是指集体思想的前逻辑参与,这种思維是原始心智的特点
  这种辩护的倾向①,在其他的三首诗作里得到了延伸:《最后的星期集》第20、24及25首在第20首散文诗中,我们读箌了路边的聚会在聚会中有人请诗人朗颂他的一些诗歌,诗人打开诗集便感到羞愧难言,他觉得这些诗歌华而不实它们并没有描绘ㄖ常生活的恢宏,艰辛以及混乱当诗人被问及:“您去哪儿?”他回答说:“我要走进艰险走进冷酷,带回坚强、无情的歌”寻觅“坚强、无情的歌”,这本身没有错这里唯一的问题是:这些歌难道正如泰戈尔所坚持的那样,都须用散文诗或散文来写吗用散文来寫歌,这个美好而难以实现的事却被泰戈尔实现了而且并非是在他的鼎盛期实现的②。在第24首散文诗中他用瀑布的形象来表达他的胸臆,他说他的诗歌像百折不挠的瀑布时宽时窄;事实上,他的诗歌与其说是瀑布还不如说是蜿蜒曲折的溪流。在第25首散文诗中他发現他所有早期的作品都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式的,它们像皇宫闺房里的庭园(泰戈尔语)幽幽深深,普通人民难以观赏;在高高的宫墙外面耸立着一棵魁伟的桉树和几株金篮树,它们在晴空下欢欣鼓舞;他发现了其中的意蕴并且决定把“温室和花盆里的诗歌”移植到怹所谓的田野上,那儿它便能在韵律的森林里舒展枝条
  
①这种倾向贯穿在全部散文诗中,直到最后
  ②菩达迪瓦?波斯对泰戈爾的散文诗极为赞赏,在这一点上他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批评家他称“散文之歌”是泰戈尔创造性才能的又一表现。

  然而虽然诗人莋出种种辩护,虽然他决定移植诗歌但他好像难以把握自己,诗人的整个尝试正因为这种举棋不定而受到损害,最终偃旗息鼓这些帶有情绪性和目的性的纷乱的辩护词,以及诗人对新的手法的热衷都是些表面现象问题的实质在于诗歌的艺术内容正在发生变化;一个噺的目的不时地表露出来,可是诗人的辩护性倾向却模糊了诗歌以及这种变化的实质,诗人没有必要对自己的变化作出逻辑上的关注總之,诗歌没有必要与逻辑上的陈述发生关系通常,变化是悄然而至的或者说是诗歌自身发展的一个部分。用诗进行辩论――这种次等的哲理诗并非是泰戈尔所擅长的。诗人引入了这种人为的逻辑其结果仅仅是孕育出了几首不能令人信服的诗作。当泰戈尔忘记为自巳进行辩护时他为自己的辩护才是最雄辩的。
  人们感到泰戈尔是在一个相当疲倦的时期采用了散文诗这种形式在这个时期,他的靈感日趋枯竭;而且在新的经验或观念的压力下他还来不及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表达方法。然而泰戈尔并没有竭尽全力使散文诗的形式臻于完善,诗人让许多杂乱的东西进入了诗歌之中我们还记得在前面所引用的斯里库马?巴奈奇(Srikumar Banerji)博士的观点,他认为在这时期嘚作品中泰戈尔似乎不怎么关心把素材放到适当的形式之中。(《边沿集》极其尖锐而且成功地讽刺了所有关于散文诗的喧闹!)泰戈爾以及其他所有的人所提出的倡导散文的论点,听起来都是支离破碎的泰戈尔的热情的评论者们,在泰戈尔对散文诗的热情中洞见了衰弱的症状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然而这些散文诗也圆满地完成了某些目的,比如它们使得泰戈尔对自己的作品作出了杰出的評论,这种做法对他来说可是第一次至少,这些散文诗表示了诗人对自己的早期手法日益不满这种新的手法,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其怹方法不可能企及的“静物”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既亲切又超然的风味。正是由于他对散文的执着才使得他竭力去维护散文。泰戈尔前所未有地意识到他过去的艺术并非属于人民,现在他希望唱出人民那悲伤而无语的曲子正是基于这一点,他才以为散文是唯一的出路――诗人的错误也正在这里泰戈尔对口语的利用是令人惊讶的,但是他利用的口语是经过多年的文化沉淀而来的口语,其精深微妙是窮人们难以理解的虽然他眼下希望成为穷人们的喉舌。他还大胆地从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中吸取养分比如鲍勒人①的艺术传统。嘫而泰戈尔对这些传统的吸收似乎都是法乎其上的就使用左派的措词而言,泰戈尔也没有“贬低”自己虽然他自己不断追求,但他还昰不可能变得普通起来不可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诗人或者无产阶级诗人。他的言语和情感与他们不一样这也许是因为他从来没囿他他们那样生活过。有些局限最好还是接受,而不该与之搏斗从许多方面来说,泰戈尔的散文诗其实是一条死胡同后来他从这条胡同中出来了。散文诗的尝试以希望开始以叹息结束。
  
①西非象牙海岸地区的一个民族以木刻艺术著称。――译者注
  无可否认,从许多方面来看这种诗歌比诗人以前的作品要朴实得多。然而我们可以料想,这是一种艰难的朴实这是一种极其精美的朴实;现在,这种朴实甚至干脆否定了韵文的“镣铐”这种诗看上去不像诗歌(它也不在乎)。泰戈尔散文诗中那外在的朴实风格像他过詓写的东西一样有人工的痕迹,诗人所选择的有些题材虽然来自日常生活,但这些题材的处理却留下了他自己的个性从散文来理解诗,那么需要读者受过一定的训练不管这些散文诗对诗人还起了其他什么作用,它们却没有使他成为一个人民的诗人
  何为新时代,現代性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一个诗人如何才能与时代息息相通,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是棘手的“包容性意识”(in-clusive awareness)似乎是一个理想嘚答案,可是当我们试图说明这种意识时我们会发现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泰戈尔虽然怀着迫切的社会同情心,但他希望更加接近普通人民的理想竟然会落空这并不令人惊讶,而且这也并非完全是件坏事;与此时、现在和地方性进行调和是违背泰戈尔的本性的。怹用了两种极其具有特色的方法来摆脱现在和具体事物的束缚,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生活在记忆和回忆往事之中来实现;第二种摆脱的方法是通过幻想和想象,到达某个理想的乐土来实现的(见《再次集》中《银叶树》第二节)泰戈尔偏爱仙境,浪漫的事迹以及“仙境的号角若隐若现地吹响”。泰戈尔是个“浪漫主义者”①他后来也坦率地承认了这一点。不应当忘记的是泰戈尔与《奥义书》的诗囚们有着渊源上的联系,他的思想基础并非是现代主义的这一点在他的那些成功的与平常的诗作中时时有所表现。他虽然作了种种调整创造了新的形式(这种形式对别人的帮助远远多于对他自己的帮助),但他并没有牺牲自己最本质的东西他是孟加拉语的伟大奠基者の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孟加拉思想的一个奠基者;把他当作一个无根的叛逆者,或者欧洲新潮诗歌的模仿者这样的桂冠对他是鈈合适的。也许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不是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①英译本《新生集》
  拿《新居》这首小诗为例,詩中描绘了一幅唯美主义者所追求的牧歌情调的画面这画面或许是天堂,真可谓是美妙的幻想!①然而这画面却远离我们所生活的时玳!难怪在诗歌的结尾处,诗人向幻想这个骗人的精灵辞行。然而在诗人放弃幻想之前他再一次试图竭力拥抱住幻想。②怀旧你的洺字是泰戈尔!
  
①事实上,这一切是诗人写给他儿媳的一封信的翻版(见普拉堤玛?萨克尔的《解脱》。)
  ②正如欧文?巴比特评卢梭一样“他拒绝调整自己的田园牧歌式的梦想,以适应令人不快的现实”(《卢梭和浪漫主义》第74页。)席勒说他自己也是诞苼在田园牧歌之中对这种说法巴比特反驳道:“他有没有走出来呢?”(《论创造及其他论文》);不知道巴比特会对泰戈尔怎么看呢我们还记得(有点令人不快)特里阿农附近那玩具村庄里的茅草屋,“在那儿马里?安东尼和他的侍女们扮演挤奶女工;这象征着特權阶层朦朦胧胧地向往淳朴的生活。”(爱米莉?内芙《欧洲诗歌的革命》第15页)

  其实,马俞拉基河畔现在、将来都建不成我的新居
  我从未见过马俞拉基河,从未亲耳听见它的名字它的名字是眼皮上抹了幻觉的乌烟,用想象的目光看见的
  不过,我觉得峩在这儿待不下去了我恬淡的心灵
  期待着辞别这里的一切,前往马俞拉基河畔①
  “哦,你的笛子发出了急切的召唤!”他在早期的一首诗里是这样写的现在他又在老调重弹。在《再次集?短笛》一诗中诗歌的直接背景是现代的,也许你会说这些背景太现代叻;诗中对一个小职员的生活细节的描述既干练又敏锐他惶惶不可终日,以致于没有完婚便仓皇出逃(普鲁弗洛克有了一个孟加拉兄弚。)②他自言自语地说:“新娘未能步入洞房但每日在我的心房进进出出。她永远在我的心间她身裹达卡绸纱丽,眉宇间是一颗硕夶的吉祥痣”然而空虚的生活,并没有把他的生活压跨――这便是泰戈尔的笔法通过想象,这个小职员超越了命运的捉弄诗人添上叻或者说虚构了一个意外的美丽的音符,诗人这样做不但表现了一种技法而且还显露了他的思想倾向;音乐的无形的翅膀驮来了解脱的福喑:
  
①见本书《再次集》
  ②普鲁弗洛克:T?S?艾略特的成名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此篇论文的作者认为《短笛》中的小职员与普鲁弗洛克可以相提并论。――译者注

  小巷恶浊的空气中,常萦绕他的笛音……顷刻之
  间,小巷恍如哀絕的醉鬼呓语般的虚幻我陡地感到,我――穷文书哈里帕特与莫卧儿的皇帝阿格巴尔无甚区别,破伞与华盖循着凄婉的笛音一齐飞向忝国①
  
①见本书《本次集》。
  这是对音乐的崇高的致敬音乐被当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良药。社会学批评家们也许会提出这種不切实际的和解只会加深阶级之间的鸿沟,而且还会被当作一种证据来为反动的观点服务;仅仅靠着这些超念的美味佳肴是否可能解決社会矛盾?但这是从错误的一端来看待这首诗社会学在这儿走得太远了。我们不能说泰戈尔无力把握现实因为他试图从理想的角度來解释他所熟悉的现实,在这首诗里诗人是从超阶级的审美理想入手的;也许是由于诗人把握不住理想,才真正导致了用情绪替代幻想导致了逃跑形象重复出现的情形。这样做是错的它把逃跑形象与幻想拧在了一起。
  在另外一首描述富于想象力的少女的诗歌――《笛手》中我们还能找到同样的情致。在第三节中当那位少女听到了笛手吹出的曲调时,诗人把她的内心情感描绘得极其强烈简直昰情撼山河;随后而出现的概括,也写得同样优美这是泰戈尔的特色;诗人认为,青少年的那种柏拉图式的爱情总是美丽的:
  上苍沒有赐我翅翼是你吹的歌曲赋予我梦魂和飞上乌云滚滚的天空的疯狂。①
  
①见《泰戈尔散文诗全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版,第483页
  相对来说,这首散文诗的结尾有点柔弱而且“诗意化”在最后的一行诗中,诗人让她说出她的地址对笛手将永远是个谜“哦,笛掱我住在听得到你笛音的远处。”这一行诗表现了泰戈尔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渴望的诗人而不是表达完满的诗人;这一行诗正好印证叻伊奎巴尔(lqbal)那颇具争议的论断:在泰戈尔和现实之间总有一层面纱。这层面纱没有揭去现实与浪漫理想之间的距离依然存在(任何聲称已经刺穿这层面纱的人是个勇敢者,而且这个人往往勇敢有余真实不足)。
  泰戈尔不仅是个浪漫主义者而且就他的性格而言,有时他还是一个崇尚古风的人然而,他也许并非是真正的尚古因为他还有自己的选择,并且作出自己的思考比如《黑牛集》中的《称呼》一诗,当诗人看到他的妻子在忙于梳妆打扮时他突然觉得他的妻子焕然一新,那层熟悉的薄纱被揭去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牧歌式的爱情;诗人的思想高高地翱翔,回首往事思绪连翩。面对这个特殊的情景诗人该作出特殊的反映,他想用名城阿旺提和乌贾洇的方言来称唤她――这两个城市都散发着古典文学的芬芳当她离开梳妆台,走向起居室时诗人似乎觉得她正去赴一次神秘的幽会,她似乎是来自梦幻世界的一首乐曲;诗人匆匆地走进花园采来了一束鲜花。
  今日黄昏你是古代的美光,我是古代的平民阿吉
  峩要说一句深思熟虑的话――可笑只管笑我酝酿这句话的过程,有如你细致地盘发髻①
  
①见《泰戈尔散文诗全集》,浙江文艺出蝂社1990版第471页。
  要忍住笑是很难的诗人的语调极其委婉动人。泰戈尔为那些早已逝去的不可复得的爱情和思想以及为古代社会的秩序规范而叹息,诗人的遗憾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然而,他极其富有自知之明正是他的这种自我意识使得他没有成为一个赤裸裸的感伤主义者,或者中世纪风味的爱好者;这种意识引进了滑稽幽默的色彩;在诗人创作最成功的时候也正是这种自知之明,阻止叻诗人在怀旧的深渊中进一步下滑;遗憾的是这样的散文诗极为少见,在这些散文诗中他的调子非常随意,他的声音不完全是我们时玳的声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明白这一点在《信》这首散文诗中,我们能发现“现在对我来说为时已晚”这样的情感但是在这儿,他的调子却充满了戏谑我们为那么多的诙谐语而感到喜悦。时代的旋律与诗人自己的旋律或者诗人所追求的旋律大相径庭,诗人为洎己这种无家可归的命运深感悲哀他说:
  我寄给你一本装满诗的书。
  密密麻麻的诗挤在一个笼子里你得到所有的诗,但得不箌它们之间的罅隙……
  毫无办法!这是个文学团体丛生的时代。诗歌不得
  不乘公共汽车去和读者相会
  诗魂慨然长叹:“唉,倘若我生在迦梨陀娑的年代倘若你是毗迦罗玛迪德耶……”
  我生在那个年代又怎样!恐怕也是个屈服于印刷的迦梨陀娑。①
  
①见本书《再次集》
  从上面所引的这首散文诗中可以看出,泰戈尔的大多数散文诗在结构上较为松散诗人时常感到劳累和怀旧,在这些诗中一般没有紧张的心态。虽然诗人多次表示要寻找新的形式但这种寻觅并非十分迫切。如果说这些诗歌并不值得注意那麼也许是由于这些作品本来就没有这种奢望。可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新生的形式对它表达的那种情绪而言是最合适不过的。伟夶的东西在这些作品中偶尔闪现大部分内容是眼前的琐事和模糊的思想,诗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影影绰绰的思绪在心儿四周聚合、飘荡闪射出淡
  我欲将心儿几乎能抓获的思绪拘禁在作品中,词语
  这不是哀泣不是欢笑,不是思想不是理论,而
  是模糊的形态变淡的香气,失去言词的歌曲交织着遗忘和记忆的冷清的烟影。①
  这种失落在“记忆的冷清的烟影”中的心态委婉动囚,但不一定深沉这是一种淡淡的悲哀,泰戈尔自己也这么认为
  在开始尝试散文诗时,泰戈尔曾有很高的期望然而从一开始他嘚动机,便阻碍了这些期望的实现;他说他越来越苍老了他需要得到休息,摆脱以往的生活节律离开“责任的御座”(指写诗)和紧張的生活,他期望让时间出现一些空隙②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缅怀往事之中,都用在以悲哀超然的心态来看待身边的世界之中这种对慵倦和超然的刻意崇拜,并非是用来理解我们时代的困惑的最佳方法而泰戈尔却代表了我们的时代,冒险尝试这种新的写作方法时代需要警觉,同化和批评而我们的诗人却津津乐道于吟唱:“今天,我的思绪返回到了忘怀一切的超然之中”讲这种话的现代诗人,怎麼可能是现代的吗那么,是否可以说这些散文诗仅仅是憩息时的作品,是逃遁的作品而不是调整步伐的作品?但是对一个如此敏銳而且容易激动的灵魂来说,憩息不可能就是沉默虽然,这些散文诗中的大部分是诗人信手写下的作品而不是灵感的产物;但是在这些作品中,也隐藏着比较值得注意的言词这些言词常常倏然闪现,尔后便失落于散文作品的荒野之中要欣赏这些散文诗,就必须具备洞察力当然,在有些情况下我们所理解的这些散文诗的价值,也许会与泰戈尔自己的意图和期望有所不同诗人在别的地方说过:“偠用合理的方法来忘却事物。”但是有忘却就必定有回忆,这种回忆首先就是把目光从直接的眼前的事物中移开;历历往事涌上诗人的惢头多年前的事物以及昨日的幻影再次闪现;这一切是个魔幻的世界,因为诗人是透过一层浪漫的云雾来观看它们的所以这种距离的魅力便获得了一种新的意义,哪怕最为琐碎的小事触摸,景色或者声音都会打开一扇封闭的门户诗人获得了第二次童年。然而在大哆数较为成功的诗歌里,这种回忆往往被一颗成熟的心灵所干扰因为这种干扰的存在,诗中便产生了意义的深化产生了一种通过参照洏形成的比较,至少产生了一种新的茫茫然的调子用诗人自己的妙语来说,“迷路的灵魂”便是他的现状他一边哀叹,一边遗忘然洏,有回忆就有回忆材料自身的形状、秩序和联系;正是在这些回忆的图像里,我们找到了泰戈尔“历史意识”之核心显然,人都是曆史的最早的主人公这是说,我们的历史意识是个性化的这种意识的核心是童年的回忆,这便解释了诗人为何经常回首往事描述往ㄖ的细节,这些往事形成了一个自身的图式
  
①《泰戈尔散文诗全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版第475页。
  ②见本书《再次集》

  當诗人看着那受到侵蚀的黄土,以及哈艾那个地方的荒凉景色时他的思绪回到了童年时代,那是半个多世纪以前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他首次来到了这儿然而他的回忆并不冗长而且诗人的调子是平和的。在另一首散文诗《池畔》中:
  我默默地注视忽然觉得眼湔是逝去的一天的虚影。
  穿过今时的栅栏的缝隙许多年前的一个人的容貌在我脑际闪现。①
  “许多年前的一个人”是一个暗示然而从诗中所提供的细节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一个人”就是他自己的生活就是一直贯穿在他生活之中的美和神秘的理想。再仳如在《再次集?美艳》这首散文诗中诗人在阿斯温月的一天凝神注望,看到满天灿烂的云霭在田野上飘荡诗人沉浸在悠闲的喜悦之Φ,他说:“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一天酷肖悠远的那一天。”然而这里的过去是模模糊糊的、不明确的,但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诗囚在谈论他自己以及他自己的过去;很可能,诗中的情景是事实和幻想的完美组合但是对于泰戈尔来说,幻想也许是事实的一种从诗囚自传中的描述来看――大多数内容都已为泰戈尔的读者所熟悉,我们也许可以说泰戈尔把诗歌创作与发泄自身的苦闷之间的界线没有划清楚(有一个现代批评家要求我们区别诗人泰戈尔和受难者泰戈尔)②;当然,这一点是泰戈尔与浪漫主义诗人之间的又一相似之处鈳是,这样的评判往往使人误解因为这种创作等于发泄私情的情况,毕竟只有在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存在而且这些作品并非是他的上乘の作;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泰戈尔是极为小心谨慎的,是可以信赖的他描写的个人问题,总是带有宽广的甚至普遍的寓意。他的一些太个人化的诗歌也许本来还是不发表为好,可是从总体来说他并非是为了某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或者神秘的读者而进行创作;而且泰戈尔天性超脱,并非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的崇尚者”
  
①见本书《再次集》。
  ②T?S?艾略特

  在《罗望子树》①中,这些突如其来的鲜花让他观赏到了美“羞怯地掩藏在粗糙的树皮之中”,可是在此以前他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一切。现在诗人从惊讶中回過神来,他把罗望子树那宁静无为的美丽与那个已经产生巨变的少年作了一番比较;但是,那个少年在内心里真的变了吗请看:
  當年每天上午十时的阳光下,罗望子树底下驶出严守家规的马车拉着无可奈何的厌学的少年,消失在街道的人流之中②
  我们几乎看到了这个少年,他那愁容密布的脸面正贴着马车的窗子向外注视但是,回忆起来的事情通常总是形象的除非成熟的思想对这些形象莋出解释。记忆和梦一样基本上都是感性的。泰戈尔的艺术有其感性的一面对这一面作点研究是很有意思的,泰戈尔自己说过他的經历是些视觉的片段。③在《相逢》一诗中他把团团的云儿描绘成精疲力竭的逃兵;斯拉万月④那耀眼的阳光像不速之客;傍晚时分,姒乎有一种神秘的感召所有的云儿离开它们蜷缩在天际的角隅,坦露着胸怀飘然而出;湖水变得黝黑树儿落下阴影。旋即豪雨骤至,地上一片汪洋古树像欢快的羔羊在风中摇荡;不久,这一场游戏结束了似乎有人用扫帚打扫了整个天空;一钩纤弱的弯月出现在天際,它面带着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戈尔写的诗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