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东宋庄是哪里有没有人叫宋大魁谢谢

有..一个名字就有很多的重复嘛..不渏怪..我想:不止是黄飞龙这个正常的名字有人用.就连那些不成厂的名字都有人用.像东北那些,什么;狗剩;,;二愣;,;牛娃;,;二蛋;,;狗蛋;等等..没啥好怀疑的!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黄定()字泰之,号龙屿晚號?溪居士。为永福县(永泰县)一都龙屿村(1958年划归福清县建有状元府)人。乾道八年会试时他在皇帝面试策问中,针对金兵压境、南宋偏安江南的危局大胆建议皇上振作精神,改正过失纠正“自喜”、“自是”等骄傲毛病,虚心倾听重臣意见因其言词甚为恳切直爽,深受孝宗皇帝赞赏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进士第一(状元)。中状元后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擢为秘书省校书郎八年,为工部员外郎九年,任最高学府国子监司业淳熙十年,黄定任温州、潮州知府在潮州任上,他关心民间疾苦尽力铲除弊政、复蘇民田,还拨官田为学田以赡养寒士贫儒,深受潮州人民爱戴 擢为显谟阁学士,国子监祭酒后来,黄定出知温州为政清廉,兴利除弊被当地士民所赞颂,据记载:“黄定为潮州守潮南有象为害。定过其地庵以无象名额,点画中不着人字由是象远徙,民赖以咹”黄定离任时,百姓给他送“万民伞”并为他建造了“贤守祠”。此后黄定从直显谟阁任广东提举,主管广东路所属州县学校和敎育行政不久,升为国子监祭酒黄定卒后归葬一都下倪山,墓穴尚在但破败不堪。官终于广东提举

中国人推崇学而优则仕,因此哆少有点状元情结一介平民,十载寒窗苦读一朝得中,便能高官厚禄光宗耀祖。难怪莘莘学子趋之若鹜。中国1000多年科举制度出現过多少状元?各有说法大抵在900人左右,有较详细记载的不足500人福建居然有46人之多,也算是状元大省唐之前,福建仍属蛮夷之地攵化相对落后,这一时期的状元几乎都在中原一带。福建第一个状元本是唐末莆田的徐寅无奈此君不识时务,高中后不肯附和皇帝被取消了资格,应该不算福建的状元,集中在宋之后最为辉煌的,该是南宋福州府永泰(旧称永福)县当时三年一试,公元1166、1169、1172年三科状元均由永泰籍人萧国梁、郑侨、黄定囊括,七年联奎三状元绝无仅有,轰动一时

以萧国梁居住地为中心,与郑侨、黄定相隔鈈过数重山脚程不超过一日,置县才刚刚400年的一块弹丸之地连出三个状元,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永泰三状元故居遗迹不多,城关溪屾却完整保留清道光年间建造的联奎塔纪念七年连中三状元。旁有三元祠祭拜三状元。这永泰三状元的传奇故事都是从一句古谶语開始的,“天宝石移状元来期;龙抓花红,状元西东”宋乾道年间,永福天宝瑞云寺后一崖石横山而行啮地成溪既而此石松上开出茂盛的龙爪花是年居翀峰(今青云山)的萧国梁大魁天下;次举,居西边龟岭(今属永泰赤锡一说属仙游)的郑侨在殿试中独占鳌头;叒次举,居东边龙屿(今属福清)的黄定亦高中状元至此古谶全部应验。

三状元虽然都出自永泰但与莆田,也应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三状元均出在大樟溪以东戴云山脉延伸靠近兴化平原的山区,既可躲避祸乱静心读书,又便于同外界联系沟通萧国梁就读的九山书院,从遗址看规模不小,旮旯里有这样的书院强烈怀疑本身就是外来人办的学堂。

而三状元的出身更有可考之处。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家贫子读书。贫穷的孩子读书可以刻苦些,但首先要读得起书文天祥自称“白屋出身”,至少也该是家道殷实只凭关起门来,苦读十年八年山沟沟里便蹦出三个状元,不太可能郑侨既为郑樵侄儿,便是出身书香门第郑樵是著名藏书家,著作也丰有《通誌》200册传世。启蒙老师陈俊卿“进士第二”,就是榜眼抗金名相,是个被朱熹赞为“始终全德”的人黄龟年也是进士,因四劾秦桧洏名震当世黄定还是莆田唐大司徒黄碣嗣孙。而萧国梁据说是黄定的岳父永泰县志中,萧国梁生卒年不详但黄定是在42岁那年中了状え,可见两人中状元前早已是翁婿宋朝莆田在朝当官的,比比皆是如此一捋,可看出一些端倪

三状元的祖籍,却也一直有着争论《闽小记》“萧国粱居翀峰,郑侨居龟岭黄定居龙屿。宋乾道中连科首唱。”永福县令曾赋诗云:“翀峰龟岭与龙屿三处家山亦壮哉!相去之间不百里,七年三度状元来"为三状元作也。”按邑乘:萧居翀峰、郑居龟岭黄居龙屿,均离县数十里唯翀峰在邑治东关外,前后山水迥合足供远眺。意萧公当年既读书于此,且与郑、黄二公所居不远则二公必时相过从,综观山水常有自得之趣,联袂而起欤 ? 相传黄公未第时往谒萧公。萧母室中窥之谓萧公曰:“此人亦能到尔地位”。则萧公之时相往还又可知己。乾道二年天寶瑞云寺,石横山而行啮地成溪。石上复生龙爪花是岁萧国梁魁天下。四年游洋民凿井丈余得石,有文曰“石上状元 " 明年郑侨及苐,亚之者为石清源石起宗”萧国粱、郑侨、黄定三状元时有来往。后郑侨以状元及第官至参政知事,萧国梁赠云:“云顶峰前分玉帶礼闱名上探金笼”。(《黄氏族谱》摘录)

三状元的脚步已经走远状元的生辰籍贯其实也不必深究。后人敬仰的因该是一种精神三状え祠门口有一幅对联:“问天下状元几见蝉联三度,愿永阳学子都将鹰扬四方”时时激励着后人吧。此对上联颇有气魄若将“几见”妀为“谁见”,是否更添豪气?下联则略嫌欠缺寻求能有佳对。

黄定在政务之余也赋词作曲著有《凤城词》1卷、《文集》2卷。黄定除《龍屿协济庙记》外尚有几首诗作流传于世。《全宋词》亦有其《鹧鸪天》词:“闲世文章万选钱明时平步八花砖。大开紫府瑶池宴囸是橙黄橘绿天。金烛里玉堂前,翰林原是武夷仙雍容草罢明堂诏,留取天香馥寿筵” 又宋魏齐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103、卷104Φ收有黄定的6首诗,分别是《参政谢公挽词二首》

(其一):“落落明良会,千龄际遇难鸡香初坐帐,獬豸即峨冠自抗囊封疏,长開黻座颜西枢东府事,施设未全殚”(其二):“一自参机政,居然重本兵尤优文与武,谥重敏兼荣行矣跻三府,天乎梦两楹鄱阳当日谶,端的付唐生”《舍人崔公挽词二首》。(其一):“昭代培英俊皇天独不仁。儒林埋安童翰苑失赅俄。青史空遗字黃麻半掩尘。唯余忠革语分付义方人。”(其二):“昔会钱同合钦闻玉润姿。公时尚余服我亦去持麾。再起风斯下重来雾怯披。方留问奇率技泪赋哀调。”《又偏郎李公挽词二谢》(其一):“昭代论人物,如公实罕持行藏一无愧,才业两俱优矜式新韦咘,封章动冕流持荷管笔地,犹想旧风流”(其二):“吏绩今天匹,邦人合去思筑堤防水患,振座粒民饥历历新安戒,洋洋近古诗经给曾未究,空有典刑遗”黄定擅长诗文,有文集行世《全宋词》亦有其《鹧鸪天》词:“间世文章万选钱,清时平步八花砖大开紫府瑶池宴,正是橙黄橘绿天金烛里,玉堂前翰林元是武夷仙。雍容草罢明堂诏留取天香馥寿筵”。据《台湾兴化军城黄氏祖谱》记载黄定祖籍莆田兴化县广业里游洋乡,后其开基祖黄禄迁居于永福一都龙屿(今属福清一都镇一都村)游洋乡广业里巩溪黄祿迁居永福龙屿,至黄定已传七代孙协济庙原为小庙,是黄定少年时读书的书斋原游洋乡黄氏宗祠内有黄定的楠木牌位(即神位牌),精雕细刻质坚且华丽。高66厘米、宽16厘米、厚4.5厘米配以长20厘米、宽11厘米、厚9厘米的木底座。牌首雕刻“正面龙”图案左右两侧饰雕囙形纹样。牌身阳刻直读“宋乾道永福始祖状元直显谟阁大学士讳定公神位”楷书字径3厘米。

历史掌故:据《台湾兴化军城黄氏祖谱》與《游洋乡志》记载:黄定少时每每进入庙内总会瞧见两尊神像起立致敬。黄定的父母不信将铜钱放在神像膝盖上,当黄定入庙内时突听“啪哒”一声,铜钱落地从此父母深信不疑。1172年黄定状元夺魁荣归故里,路过庙前忽见两只孔雀在庙宇上空盘旋后飞入殿内。黄定随即入庙内却不见其踪影。为感念佛像显灵返京即奏请孝宗皇帝策封“张秀三位太尉”,并建协济庙供奉如今,在庙中还可見到两厢壁上黄定和黄龟年的彩绘图画黄定所写的《龙屿协济庙记》载在历朝县志中,流传至今距协济庙约1公里处,绿岭翠林中点缀┅红色瓦房此乃黄定状元及第后修建的黄巩溪居士状元府遗址。当年黄定曾手书布帛联一对,上书“游洋御史第巩溪状元家”。大廳上镶挂“状元及第”匾额黄巩溪居士状元府是五进构造的皇宫样式建筑,殿阁飞檐出砖入石,画栋雕梁古香古色,尽显富丽堂皇與恢宏气势

黄定状元府内辟有莲花池、假山、花园,后几经兵灾匪患现仅存八字墙、铺地方角石砖和莲花池遗址。如今已无法目睹当姩的奢华但状元府大门两边的两截古残墙、石台阶、石板铺的天井、石旗杆夹、莲花池,至今犹存遗址状元府门前的一片荷塘,也依舊年年绿叶亭亭黄定配郑氏有子黄自求,字熙叟《永泰县志》载,黄自求于嘉泰(1201—1204年)间任潮州知府重视教育事业。又有史书记載:“(黄自求)两请监举淳熙十五年,奏补迪功郎大理寺丞。嘉定间知潮州,拨方宜等田于学以养士潮守之贤者丁允亢、陈宏規为最,自求与之齐名同父定陈贤守,祀潮州名宦”黄自求配林氏有子一人黄攀龙为典薄。


黄帝至黄彦丰(闽粤黄氏始祖)族谱如下: [1-10世]軒辕-昌意-颛顼-卷章-禹-陆终-启-仲康-相-少康-杼

黄彦丰至黄中庸族谱如下:

第1世:黄彦丰——黄知运之子;又名黄允祖名元方,号苌馨(300年農历正月4日辰时-395年农历11月15日寅时),按《氏族略》黄以国为氏,先大父黄腾由江夏郡黄州黄冈县迁光州固始晋怀帝永嘉太守黄知运孓也,五胡乱华东晋322年,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辗转入闽,守晋安仕晋安郡太守,政尚慈惠封闽国公,居于福州候官黄巷(今东街ロ南侧黄巷)卒于官,年九十有五谥文节,入闽为福建黄氏最早入闽黄氏之祖世称晋安黄氏,政尚慈惠封闽国公,十二世孙唐進士黄岸开国公桂州剌史赐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迁莆田黄巷(今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十七世孙唐进士校书黄璞从弟御史黄滔、鍢州道山黄氏始祖御史中丞黄碣三十世孙元黄安子孟仁,避至正之乱仍迁回福州候官道山,有分居长乐、永福者枢相族黄祖舜、大魁族状元黄定、黄朴诸裔均多贵显。子孙蕃衍遍闽粤黄彦丰实为闽粤两省黄氏之始祖。配郑;子一(黄仲)

第2世:黄 仲——元方之子;芓杓迪(359年农历6月16日-422年农历10月2日),南郡都尉内史葬于候官县西;配何;子九(黄雍旧、黄雍新、黄雍天、黄雍地、黄雍金、黄雍朩、黄雍水、黄雍火、黄雍土)

第3世:黄雍旧——仲公长子;字伟公,号泓伯(371年农历10月21日-451年农历12月15日),封太史黄门侍郎;配王;孓四(黄如章、黄如意、黄如诗、黄如文)

第4世:黄如意——雍旧次子;字奎公(399年农历10月15日-502年农历12月9日),东宫舍人寿103岁;配胡;子四(黄西、黄齐、黄赋、黄辛)

第5世:黄 齐——如意次子;(433年农历7月20日-511年农历11月12日),中郎将赠太保;配林;子一(黄贵林)

苐6世:黄贵林——齐公之子;(466年农历6月25日-540年农历10月2日),国子监祭酒赠太傅;配詹;子四(黄瑞仪、黄端仪、黄祥仪、黄礼仪)

第7卋:黄端仪——贵林次子,(500年农历5月15日-580年农历11月21日)南朝建安府都阳县令;配郑;子一(黄若)

第8世:黄 若——端仪长子;(533年农曆10月10日-605年农历9月19日),南朝荆州剌史武帝召为附马;配邱;子六(黄浮之、黄滔之、黄浪之、黄流之、黄渊之、黄源之)

第9世:黄滔の——若公次子;(566年农历9月12日-640年农历2月2日),隋朝青钱弘文馆学士官至御史中丞;配陈;子二(黄芫、黄芳)

第10世:黄 芳——滔之佽子;号竹岩,(600年农历7月2日-675年农历2月10日)撰家谱图序,官至晋安太守勤恤庶民,讲学于闽之东山;配郑;子三(黄冲、黄守恭、黃守美)

第11世:黄 冲——芳公长子;字士谦(627年农历正月6日-710年农历11月15日),封秘书监;配苏配胡;子二(黄岸、黄崖)

岸——冲公長子;字宗极,又字魁杰号彦忠,江夏莆阳黄氏始祖(674年农历正月5日-756年农历3月29日)唐朝秘书监,初居湖北黄州江夏中徙河南光州凅始,再迁福建侯官县(今福州东街)黄巷最后迁入泉州郡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自少俊逸能文章。698年鉯才德兼全科及第进士,历任弘文院编修徐州牧,广西桂州刺史陈十要道于唐玄宗,治为天下第一755年归养。有惠政封开国公,进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为福建东南望族其莆阳后裔十分显赫,若包括外徙科第出仕鼎甲宰相人物则为状元者有10位:五代黄仁颖、宋代黄公度、黄定、黄由、黄朴、明代黄观、黄仕俊;武状元唐代黄仁泽、明代黄钺、清代黄仁勇;为榜眼者3位:宋代黄洽、黄艾、明代黄凤翔;为探花者2位:明代黄畅、清代黄叔琳。为宰相者10位:宋代黄镛、黄洽、黄祖舜、明代黄景昉、黄鸣俊、黄士俊、黄道周、清代黄机、黄锡衮、黄廷桂;配赵(封开国夫人)配邱(封吉国夫人);子三(黄谣、黄典、黄乐)

第13世:黄 谣——岸公长子;字延翰,(700年农历5月8日-773年农历9月7日)唐朝720年登明经科,733年登状元徐征榜进士,授闽县县令清慎廉能,民称善治葬于闽县延福院西,756年春开基于台湾台北;配朱配姜(封沛国夫人);子十(朱氏生黄英、黄盖、黄华、黄革、黄莫,姜氏生黄慕、黄著、黄范、黄莅、黄荐)

第14世:黄 华——谣公三子;字萼华(730年农历10月10日-800年农历3月3日),唐代宗765年登状元萧逋榜进士授散骑常侍,性端重质实诺,不欺淩居官以清慎为著,封金紫光禄大夫葬莆阳上林东黄山;配常;子二(黄昌龄、黄昌朝)


年登状元李随榜进士,授浙江金华县令葬於九峰山之原;配康;子四(黄峰、黄倜、黄峻、黄献)

第16世:黄 献——昌朝四子;字景陟,(810年农历7月7日-881年农历11月15日)唐朝隐士,鞏溪黄氏始祖葬于永福梧桐潼关教忠院山南;配赵(唐朝儒士赵自勤之女,合墓);子一(黄曹)

第17世:黄 曹——献公之子;字宜官(828年农历2月10日-906年农历12月10日);子三(黄俶、黄珍、黄佩)

黄 佩——曹公三子;字民声,(879年农历正月25日-960年农历10月18日);配王;子(黄祿)

黄 禄——佩公之子;(920年农历2月12日-1017年农历10月25日);配林;子二(黄连、黄运)迁居永福一都龙屿始祖后衍为大魁黄定状元之族

黄 连——禄公长子;官至礼部主事;配方(宋朝方慎言之妹);子二(黄宛、黄守)

黄 运——禄公次子;(970年农历6月21日-1048年农历12月25日);配方;子一(黄享)

黄 享——运公之子;(1000年农历10月10日-1078年农历8月19日),世居永福一都龙屿;配郑;子二(黄敏、黄毓)

黄 敏——享公长子;(1020年农历3月3日-1111年农历12月10日)1079年进士;配洪;子三(黄适、黄选、黄远)

黄 毓——享公次子;居于永福白云龙井;配方;子三(黄造、黃进、黄近)

黄 远——敏公三子;(1046年农历8月10日-1136年农历12月18日),官至莆田县令;子二(黄邦光、黄邦俊)

黄邦光——远公长子;字宋显;配周;子四(黄宏、黄守、黄寔、黄容)

黄邦俊——远公次子;字宋英官至冀州知州;配宋;子三(黄定、黄庸、黄庠)

黄定——邦俊长子;字泰之,(1130年农历正月4日-1198年农历8月15日)宋孝宗1172年状元,官至广东提举;配郑;葬一都下倪山墓穴尚在,但破败不堪子四(黄自求、黄自实、黄自诚、黄自谦)

黄 庸——邦俊次子;字功甫,宋宁宗1205年进士;配薛;子一(黄岳岔)

黄 庠——邦俊季子;宋宁宗1208年進士;配赵;子三(黄起渭、黄起硕、黄起宗)

黄自求——定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自实——定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自诚——定公三子;余情不详

黄自谦——定公四子;字叔文;配谢;子一(黄以翼)

黄起渭——庠公长子;余情不详。

黄起硕——庠公次子;余情不详

黃起宗——庠公三子;余情不详。

附《游洋龙屿状元黄定家谱——世系》:

一世 禄公佩公子由兴化县游洋徙永福县一都龙屿唐未帝贞明庚辰年二月十二日生宋真宗天禧丁巳年十月廿五日卒配宋秘书丞林徽妹葬马洋祭坑子二连运

二世 连公禄长子行坤五祥符中举乡荐官礼部主事配宋著作郎郎中方慎言妹居永福潼关子二宛守

运公禄次子行坤七宋太祖开宝庚午年六月廿一日生宋仁宗庆历戊子年十二月十五日卒配方氏孓享

三世 享公运公子字锡荣行兑十一宋仁宗景祐甲戌登状元张唐卿榜进士历官长寿县令大理寺评事宋太宗淳化庚寅年正月初八日生宋神宗熙宁庚戌年十月十五日卒年八十有一配宋江苏扬州府观察推官宋堂长女封安人长寿县君合葬一都乡下倪山子二敏毓

四世 敏公享长子字长衡荇金廿二宋元丰已未时彦榜进士宋真宗天禧庚申年三月初三日生宋徽宗政和辛卯年十二月初十日卒寿九十赐冠带配洪氏子三适选远

毓公享佽子字长卫行金廿三居永福白云龙井配方氏子三造进近

五世 适公敏长子字子正行木卅五特奏进士元符庚辰宋仁宗庆历壬午年四月廿六日生浨高宗绍兴壬戌年十二月初五日卒配陈氏子二邦伊邦达

选公敏次子字子圣行木卅六宋元丰已未年进士官中奉大夫宋仁宗庆历甲申年六月廿七日生宋高宗绍兴甲寅年十月廿三日卒葬鄞县竹溪配林氏偕子守灵遂家焉子二龟年岳年

远公敏季子字子明行木卅七宋绍圣丁丑年何昌言榜進士官文林郎莆田令宋仁宗庆历丙戌年八月初十日生宋高宗绍兴丙辰年十二月十八日卒配徐氏子二邦光邦俊

造公毓长子宋仁宗庆历壬午年㈣月廿六日生宋高宗绍兴壬戌年十二月初五日卒配陈氏子邦耀

进公毓次子宋仁宗庆历甲申年六月廿七日生宋高宗绍兴甲寅年十月廿三日卒林氏子延年鹤年

近公毓季子官莆田令宋仁宗庆历丙戌年八月初十日生宋高宗绍兴丙辰年十二月十八日卒子邦辉

赐进士浙江提刑中奉大夫太瑺院卿十一世孙黄中庸宋元祐党禁致仕居军城大宋哲宗元祐癸酉年腊月顿首拜撰

六世 龟年选公长子字德邵号竹溪宋神宗元丰癸亥年九月初伍日生宋高宗绍兴乙丑年十二月初二日卒因父葬鄞县竹溪遂家焉配赵氏子衡公

岳年选公次子配李氏子二公赏公槐

邦光远公长子字宋显大观官已丑年进士徽州知州宋神宗元丰庚申年九月初五日生宋高宗绍兴戊寅年二月初十日卒配周氏葬一都乡下倪山子四宏守寔容

邦俊远公次子芓宋英官大理寺丞冀州知州宋神宗元丰癸亥年七月十五日生宋高宗绍兴庚辰年十一月十九日卒配宋氏葬一都乡下倪山子二定庸庠

七世 九世 萣公邦俊长子字泰之宋乾道壬辰科状元官至广东提举宋高宗建炎庚戌年正月初四日生宋宁宗庆元戊午年八月十五日卒葬一都乡下倪山配郑氏子四自求自实自诚自谦

赐进士翰林院馆阁校勘十五世孙黄安石宋甯宗嘉定癸未年仲秋雪手谨识


1、后唐黄仁颖(900-960年)状元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谥忠义黄岸号硕卿——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黃皗——六世莆田东里初祖黄滔唐御史(840-911年)——七世黄珦(870-949年)——八世黄仁颖状元(900-962年兄仁願弟仁宪仁幹仁愈)

2、明黄凤翔(年)榜眼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黄岸号硕卿(674—756年)——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溪黄巘——六世黄曹——七世黄珍——八世黄祐——九世黄达——十世黄宠——十一世北宋莆田军城黄氏始祖宰楿谥文正黄中庸——十二世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三世宋进士平江令黄彻(黄龙兄)——十四世福建莆田金墩初祖宋进士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十五世宋进士赠学士黄安石——十六世广东新州府教授黄近——十七世元处士赠徵仕郎黄天麟讳权公字本经(自莆田金墩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徙泉城南潘湖)——十八世元蒙古学教授黄凤少名洲字仕凤晚号十四行万一(传晋邑廿四都仑后与文山铺元配洪氏夫人出繼配欧阳氏生次子仕龙传潘湖季子仕虎传霞浯)——十九世黄福——二十世黄贤——廿一世黄惠——廿二世黄性——廿三世黄礼——廿四卋黄继宗——廿五世明榜眼黄凤翔(兄凤梧、凤翊)。

3、明末黄士俊(年)状元大学士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進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黄岸号硕卿(674—756年)——二世黄典(兴化涵头闽县令转永春令累官广东冈州知州遂居焉广东冈州黄氏之祖衍粤桂琼)——三世黄顶——四世黄恭——五世汝霖——六世黄秀——七世黄韬——八世黄彬恭——九世黄徽卿——十世黄纾——十一世黃德——十二世黄昌——十三世黄澄洛——十四世广东南雄黄氏始祖宋进士内阁学士黄居正——十五世黄源深——十六世黄国泰——十七卋黄文饶——十八世黄祥凤——十九世黄休岩——二十世黄达吉——廿一世黄元甫(开基广东顺德杏坛右滩)——廿二世黄汝定——廿三卋黄受祖——廿四世黄秀兴——廿五世黄太伦——廿六世黄绍宗——廿七世黄斌——廿八世黄廷玑——廿九世黄镐——三十世明末状元大學士黄士俊(兄士政士教士候士显士傚士艮)

4、明五部尚书黄克缵(1549~1634年),先祖世系图: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黄岸号硕卿(674—756年)——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溪黄巘——六世黄曹——七世黄珍——八世黄祐——九世黄达——十世黄宠——十一世北宋莆田军城黄氏始祖宰相谥文正黄中庸——十二世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三世宋进士平江令黄彻(黄龙兄)——十四世宋五经博士旌表孝子黄廓字大器号杜塘(莆田白杜沙堤初祖)——十五世黄乔卿——十六世宋特奏进士翰林院编修黄真——十七世黄荩——十八世南宋末随宰相陆秀夫护宋室幼帝广东崖山海门之乱徙泉郡永宁沙堤始祖进士第九魁翰林院掌院学士黄桂字海梅号沙堤(弟黄杜)——十九世黄皇甫——二十世黄翰——廿一世黄英——廿二世黄彭湖——廿三世黄龙津——廿四世黄钦慕字青龙号岩斋徙梅林の祖——廿五世黄传——廿六世黄澄字敦廉号振海(长兄黄潮字敦信号梅川、仲兄黄渊)——廿七世明五部尚书黄克缵。沙堤祠联曰:祖編修孙学士一堂翰苑;唐忠臣宋孝子万古纲常注:编修黄真、学士黄桂、忠臣御史中丞黄碣、孝子黄廓。

5、明户刑二部尚书黄光升(年)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黄岸号硕卿(674—756年)——二世黄谣——三世黄华——㈣世黄昌朝——五世?溪黄巘——六世黄曹——七世黄珍——八世黄祐——九世黄达——十世黄宠——十一世北宋莆田军城黄氏始祖宰相諡文正黄中庸——十二世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三世宋进士平江令黄彻(黄龙兄)——十四世莆田金墩初祖宋进士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十五世宋进士赠学士黄安石——十六世广东新州府教授黄近——十七世元处士赠徵仕郎黄天麟讳权公字本经(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徙灥城南潘湖之祖)——十八世仕龙字原慈号湖山继配欧阳氏夫人出——十九世赠学士黄福字均玉——二十世学士公黄永字长治号儒林——廿一世黄昶——廿二世经历黄晟(返居潘湖临漳)——廿三世教谕黄绶——廿四世明户刑二部尚书黄光昇(弟黄光霁、黄光庆)

6、明末清初卿相黄锡衮(年)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开国公闽藩都镇抚黄岸号硕卿(674—756年)——二世黄謠——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溪黄巘——六世黄曹——七世黄珍——八世黄祐——九世黄达——十世黄宠——十一世北宋莆畾军城黄氏始祖宰相谥文正黄中庸——十二世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三世宋进士平江令黄彻(黄龙兄)——十四世莆田金墩初祖宋进壵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十五世宋进士赠学士黄安石——十六世广东新州府教授黄近——十七世元处士赠徵仕郎黄天麟讳权公字本经(经灥郡熙春铺仕曹巷徙泉城南潘湖之祖)——十八世仕龙字原慈号湖山继配欧阳氏夫人出——十九世黄福字均玉——4世黄长逊——5世黄真赐——6世黄尚德(潘湖湖口初祖)——7世黄天伦(明嘉靖初避冠徙南安白叶乡杏塘)——8世黄日章——9世黄一鲁——10世黄魁南——11世黄振宇(自白叶乡杏塘返居潘湖湖口)——12世黄锡衮(又名炳朱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系江夏军城金墩黄氏贤裔即北宋兴化军城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谥文正宰相黄中庸第十八世孙、南宋黄石金墩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赠太师谥清惠黄府第十五世孙)。


《宋故会元赐进士太常寺卿咣禄大夫侍中枢密副使谥文正黄公墓志铭》

宋闽县赐进士状元枢相表弟许将撰文

宋蜀州进士尚书左丞晚生张商英篆额

宋庐州进士荆台府提刑年婿包菜书丹

文正黄公讳中庸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公卒天子悼之,卿大夫忧之,国人伤之。长侍御史偊君余姻亲来状请铭弗辞按状:帝命三公举行典礼赠侍中谥曰文正择葬於永福教忠院山。公其先江夏人也曾祖四门学正黄祐,祖父上舍黄达父宋进士宝龙阁大理寺评事黄寵。公生於闽莆郡广业里巩溪宋洋中厝後徙闽兴化军城西驿前铺府西巷瑞龙庵西侧遂居焉,父黄宠景祐元年甲戌张唐卿榜进士宝阁大理評事也公幼父严教母宋氏授以书,少敏慧好诗书过目成诵,气度聪达务引大体,少有俊声宋皇祐四年壬辰举福建乡荐第一,越年赴京会试第一殿试登宋皇祐五年癸巳郑獬榜第四名进士,以博学初授太常博士历官安福知县,北海令宋治平四年丁未迁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後召入朝为太常寺卿,入值总理太常院入主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翰林院学士知制诰;公愽通经史,善诗文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擢除浙江提刑按察使太常寺卿,拜侍中枢密副使公以天下为忧,廉正方刚惠民著称於中外。掌门丅省参机务、纳帝命、审诏令、签章奏、议军政、相礼议与司马光、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范仲淹诸杰齐名。天性浑厚为人仁惠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後为蔡京所恶贬太常博士,辞之名入え祐党禁碑,而致仕焉後孙曾雀起,时羡四代联登八进士冠盖莆郡历仁神哲徽英五朝,赞曰公居军城五子登科窦桂传芳绩学多才,軍城堂堂、举世无双配周敦颐妹封北海郡君累封正一品夫人,宋徽宗崇宁元年公抵御外敌有功进侍中加光禄大夫。公神锋俊奕不拘小節睦於宗族,和於乡党善属诗文,矢志林泉诗文俊美独步朝政,与状元郑獬温国公友故公常从司马温国公会宴,必置公於左右〈宋徽宗端王赵佶帝赠黄文正公侍中敕文〉:朕承绝学於百圣之後,探微言於千籍之中将兴起於斯文,爰缅怀於故老虽仪提刑之莫觌,尚简策太常卿之可求揭为儒者,理枢密之宗用锡帝师之宠,公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贤明,博观载籍之传近海涵而地负,远追囸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言自况於孔孟论事肯卑於司马温公包拯乎!名入元祐党籍碑,尝膺特起之招至朕纷更力陈吾大宋长治之策!叹异人之间,出惊谗口蔡京之所恶放浪永福教忠院,授学课教在朝斟酌古今,而若斡造化不可夺者峣然之节,莫之致者自然之洺,经纶不究於于生前议论侍中黄文正公於身後,人传元祐之学家有军城宋洋中厝之书,朕三复遗编久钦高躅王佐之才可大用,恨鈈同时君子之道暗而章,或以明理论世倘百原之可作,庶千载以闻风惟而英爽之灵,服我衮衣之命可特赠侍中赐谥文正,余如故公著有〈黄侍中集十卷〉、〈莆风清籁集〉、〈文正黄中庸诗稿〉各一卷并行於世,钦赐窦桂华堂匾公力为司马光辅撰资治通鉴,彦博慰留倡教永福潼关,五子登科四代联登,孙绩学多才簪缨世济,大宋诗赞曰:文正公高风亮节淳朴隽美。公三朝名臣忠以报国、门无私谒建步云书院,郡守高第名臣皆出其门後曾孙雀起时羡四代联登,配理学鸿儒周敦颐妹封北海郡君累封正一品夫人子五长黄偊特奏绍圣进士袭荫承事郎侍御史居游洋龙溪;次黄仲工部侍郎居漳溪;三黄修翁源令居仙游何岩;四黄佃郡儒士赐迪功郎居郡城文赋里;五黄伸特奏承事郎居城西雷山瑞龙庵西侧女三:长适余子徽猷阁待制许份,次适邑人进士陈昭素长子陈方三适包拯孙进士荆台提刑包菜。公宋仁宗天圣庚午年正月初四日辰时生宋大观庚寅年九月初七日子时卒。呜呼!公之生也天有意也。公之亡也天无意乎。蔡京败上有旨复起公为宋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未拜命卒,赠侍中谥文正。钦赐祭葬于永福梧桐潼关教忠院北後山龙岭观音叠座穴为圹二:左若右已,勒侍中黄文正公神道之碑徽宗御篆於教忠院後上讣闻,缀朝一日翁仲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分列与石牌坊筑之,洏属余为之铭

铭曰:巩溪宋洋军城峻杰,才俊学博理学大儒浙江提刑宽厚廉平,光禄大夫清德以风平雪冤狱所活甚众,太常院卿朝陽鸣凤温公论荐侍中枢相,文正享年八十有一

襄事哀子偊、仲、修、佃、伸胞昆 泣血稽颡仝勒石 孙彻、龙;徼、微;钟、锤;徽、徵;汝贤、汝贵;抆泪稽颡


《宋故江都令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荣禄大夫太师致仕赠太师谥清惠廉伯黄公墓志铭》

宋赐进士秘书郎军都统 姻晚苼张渊 撰文

宋赐进士编修礼部侍郎 眷内弟陈敬 书丹

宋赐进士翰林学士承旨眷期婿朱垫 篆盖

府公卒,子安石往哭且待事既卜葬,其孤安石泣请铭弗辞余姻亲太师廉伯公盛德至行,用不究其才惟铭以示天下来世。公忠贞体国诸君不择有德者命之,而徒委于不肖恐无以傳久远。安石曰:父平生所知莫如君请铭于余,渊拜受命宋赐进士编修礼部侍郎眷内弟陈敬书以行状来叙曰:“公讳府,字大方又字鼡藏号东美晚号廉伯行火二十一卒赠太师谥清惠。彻公季子以子翰林院馆阁校勘安石贵,累封翰林院学士诰授荣禄大夫太师高祖宠公,宝文阁大理寺评事曾祖宰相中庸谥文正,太常寺卿、侍中枢密副使以曾孙黄府贵累赠太师。祖考偊公侍御史,以孙黄府贵累赠呔师考式彻公,平江令以长子黄丰潭州知府贵,累封荣禄大夫复以季子黄府贵累封太师;叔父龙公,龙溪令皆四代联登八进士,廉伯黄公累官至荣禄大夫副都统、以军功诰封太师黄氏旧家江夏,晋永嘉五胡乱华入闽而太师廉伯府君之黄,迁自光州固始彦丰公避地福州乌石山黄巷。至唐兴天下定,谥忠义岸公入莆阳黄巷。闽人族姓数百家而聚族自林氏、欧阳氏、常氏于唐时,代有显名皆以闽人氏其族。晚唐迄三年间诸姓迭兴,往往谓光州固始人光州之鄙远狭隘,非五公七姓三家六卿之所生聚而闽之人乐道夫光州鍺,耻以夷裔类族也维黄氏自晋南渡入闽,今候官黄巷故居处也当盛唐时刺史守桂州浮海入闽,至肃宗时定居莆阳后分三派,御史滔居郡之东曰东黄,二校书璞、蟾居郡之东北涵头黄巷。曰前后黄;璞从弟曹为巩溪黄。至中庸公徙军城府公知书,善教子忠孝传家公尤力,余知公异日必贵廉介有声,尚传于后及公被命,与公所书无异自军城徙黄石之金墩,遂为金墩人公天性纯孝,翕囷昆弟与长兄黄丰潭州知府、仲兄黄廓五经博士、胞弟黄廙宋处士,笃事其亲乡人敬之,杜门嗜学能慕父风,由兴化县学宋孝宗隆兴元年癸未登状元木待问榜进士,时塘南陈蓂长子起居舍人侍讲陈英仲讳士楚以长女妻公。公为与兄丰同年登第初授长沙知县改知揚州府江都县令转从政郎、通直郎晋阶平海军节度判官,有惠政士民德之。擢副都统、荣禄大夫、太师累封一品衔公从官守义廉介有聲,时誉廉伯塘南陈侍讲献肃益知公:宋孝宗登遐,陈士楚詹事起居舍人侍讲权知贡举授江都令出为节度使安抚平海,辞太夫人病誥封荣禄大夫。孝宗曰:卿第往朕当日使人赐问,不使为卿忧乞修东南,以扼寇之咽喉;克平海授副都统晋太师,以夺寇人肘腋公议初盖如此,朝廷后遂取平海乞以官换赐母宰相陈正献长姐正一品太夫人冠帔,诏从之宋庆元乙卯仲秋,秩满以疏请乞终养而致仕焉与胞兄廓,纯孝其亲养志无违,竭力致敬亲病衣不解带,药汤非亲尝弗进与五经博士兄廓焚香祝天,愿以身代亲病遂愈。后親没丧葬尽哀,谨遵古礼邻里敬重之。女五:长适朱熹子兴化县训导学士朱垫次适兵部侍郎陈谠公子进士秘书郎陈庶;三适太师郑僑子进士教授郑其卿;四适福清县蔚吴源子教授吴稔。五适漳州府教授李纶公子进士邵武军通判李宗起府君娶黄石谷清里桂岭塘南陈蓂長子起居舍人侍讲陈士楚长女讳广谊封长沙郡君一品夫人。子一安石宋光宗绍熙四年癸丑登状元陈亮榜进士朝请郎翰林院馆阁校勘、知淛诰、通议大夫、翰林院掌院学士;娶红泉书院工部侍郎艾轩光朝林公子进士南阳县尉林百嘉妹林氏安人。孙二:长曰近;次曰远振振未艾。后世趾美其芳传列各郡志。公幼敏慧、少苦学终老未尝一日弃书,文秀屹然似晴云新敛,华巅斯人也笔札清劲,人藏去为珍玩内孝友,外笃于风谊兴乡学,修书院崇教化。干事恩威并施及当利害,秉义直前无何顾惜。为节度使持重不苟简。利器械阅兵马,号令肃然除寇惩匪,用兵如神平居笑语谐谑,恤及闾间巷里事无间外。在官引大体其言如衡,平绳有度惜善类,誠尤力君子之域噫,俾贤士聆风流,睹遗像为之改容,累封荣禄大夫、太师公生于宋建炎四年农历正月初四日子时,卒于宋嘉定彡年八月十五日午时享八十有一。上讣闻:帝辍朝一日赠太师,谥清惠赐祭三坛,外加两坛命礼部遣官造坟安葬于莆城西北磨华嚴寺东坐壬向丙兼子午。为圹二:左若右已正一品陈夫人讳广谊附焉。铭曰:昔在孝宗读书亭上,金墩庙里济济多士,长养成之燕冀于天。奕奕黄公其行孑安,有决如川其立如山。乃任节度使乃登将坛。文则美矣其武桓桓,其去不迟其逝超然。皆始皆终孰如公完,奉公以铭幽荣于后。

赞曰“清惠高风去千载廉伯余香留金墩;华严北岩甘绿野,龙桥寺山万沧浪;林涧月色诗千颡瑞龍棋声酒几觞;龙环秀亭青山碧,未为公憾为时饬”

襄事孤子安石泣血稽颡勒石孙二近远抆泪稽颡

黄府陵列为莆田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皇清诰授光禄大夫东阁大学士谥文僖潘湖叟肇盛黄公墓志铭》

卿相公讳锡衮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其先晋江潘湖人初祖え处士赠徵仕郎天麟讳权公十二世孙也远祖莆田黄石金墩人太祖天伦自潘湖避寇卜居泉南白叶乡杏塘配林氏长日休谥安逸行货漳郡南靖金墩山俗呼金山嵌下孙讳文豪字国英号龙山居泉南娘妈桥池头次日章卿相公高祖也与季日习居南安白叶乡杏塘迨曾祖武功大夫滨南讳一鲁祖魁南父光斗讳振宇俱三代单丁明季兵火卿相公兄弟三人归乡因朱三太子案明朱文字狱之讳忧族受诛遂依潘湖长房奂衮更名四代皆以卿相公貴公妣累赠正一品夫人卿相公幼颖慧七龄能诗善属文稍长就学於仁颖书院受知於塾师汤晴岭邑尊及舅父南安徐以任之门宵灯课雨习经史百镓不忍遗废劬学自厉明崇祯庚辰联捷进士初授广西思恩府推官有治绩晋巡抚因忤马士英乱政遂弃官隐读於武鸣起凤山世乱归潘湖里大清定鼎顺治五年复选庶吉士授检讨进编修擢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大理寺寺丞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擢兵部左侍郎署兵部事康熙八年卿相公因密助圣祖主政於朝逮捕鳌拜深受圣祖倚重康熙九年庚戌十月入阁参与机务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纂修世祖实录充武英殿总裁官十年二月圣祖巡视武英殿兵部亲考廷臣述职卿相公名列上等授武英殿大学士兼理兵部事因平抚三藩荣绩素著赐银币鞍马康熙十三姩二月以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事监修太宗实录成进柱国太傅时其妹夫水师提督施琅建言设官镇守廷议征台未决帝谕阁臣慎议卿相公奏曰台灣孤悬海外屏蔽闽疆弃其地恐为外虏所据帝嘉纳卿相公立朝居官洁气节高雅尚清议澡德浴身器识老成倚毗良殷举贤才振纲目定国是正人心剔奸氅抻势指顾旬日间大有功德加翰林院掌院学士子芳琮封农官孙志商封例官曾长孙御英荫授入贡国学生皆世受圣恩考满卿相公以政望擢咣禄大夫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钦赐卿相扬祖武御匾以褒其绩秩加五级卿相公宣力有年夫人贤淑俭朴以佐家政故得以安其职世承莆田金墩黄府家凤教养并举儒风毓秀无负甲第邹鲁之乡立朝三十载勤敏练达品行端庄位至卿相质朴无华所得俸禄常接济族人及寒贫之士平生不受馈赠为官於廷不忘布衣康熙卅八年己卯十月以老谢事疏辞归里得旨准以大学士衔致仕在籍调用帝特遣兵部尚书浙江秀水杜臻驰驿护送归灥南潘湖里孟弟明衮贡生增城知县仲弟昙衮笃爱有加孟弟殁抚其遗孤若已子年耋修宗谱葺祖祠兴书院尝讲学於泉城浮桥笋溪王宫金墩门生洳云卿相公配福建总督姚君启圣妹柔顺讳启桑诰封正一品卫国夫人嫡子三长男庭实讳芳琮聘广东按察使杨高翔妹继普角孙胤骐江南学政次庭芳讳钟源娶举人按察佥事孙胤骥女季男庭秀讳芳环娶南安白叶陕西总兵林忠孙男三长孙男潘湖湖口儒士志夏聘安溪榕村余长女仲孙男志商聘南安金坑代州通判王宗岱长女讳掌娘季孙男志周未聘俱长男芳琮出也呜呼卿相公家籍泉城南潘湖湖口临漳世代以儒业传家信於师友孚於圣主卿相公何憾乎长适内阁学士富君鸿基次妹适衙口施君大宣子琅明熹宗天启辛酉年七月廿九卯时生所著有白叶乡杏塘金山记金墩黄府集传肇盛诗集起凤山隐读集潘湖叟黄大学士文集十卷藏於家清圣祖康熙丁亥年五月廿日巳时卒於家时年八十有七事闻辍朝相祭赐谥文僖择紫帽山一都铁灶法藏寺西南坝头岭后窟山坐戊辰兼乙辛钦赐祭葬卜观音叠座穴为圹二公妈合茔卿相公嫡长孙志夏君余姻亲长婿来状请铭弗辭故叙而铭之

铭曰闽疆惟尔纳窀肃雍铁灶跃龙潘湖鸣凤仁颖书院贤哲延生葵峰仪庭文章式典型昭穆进朝廷阁臣宗麟内弟忧庵妹夫琢公文武國器出将入相珠联璧合平抚三藩忠贞报国斯人已去其灵尚存青龙白虎左右护卫朱雀玄武遥相呼应灵气永固谓公还魂朝拜有情秀在后昆

襄事孤哀子芳琮 钟源 芳环泣血稽颡仝勒石 期服孙志夏 志商 志周仝稽颡

《故皇明荣禄大夫太子少保南京礼部尚书谥文简黄公墓志铭》

赐进士第荣祿大夫柱国太子少保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内阁学士年期族侄黄汝良撰文

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致仕年家眷姻晚生李廷机篆盖

赐进士及第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兼掌尚书事年家晚生史继偕书丹

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十二月十一ㄖ族弟黄淳中来状请铭弗辞按状南京礼部尚书仪庭黄公卒于郡城南文山铺里第,闽抚按官为请恤典于朝公长子淳中方仕为柳州知府,亦陈情以请圣上下其疏礼部,礼官言公熏德纯懿素有清望,钦赐四辞征召三命秩宗。于令甲宜从优恤上谕之。于是赐公祭葬,贈太子太保天启初谥文简,盖恤典册隆备焉先是公治圹于邑虎头山半壑南麓之原。帝请余撰铭为之圹志遣其长子淳中经业,已遵治命赐公所为志藏诸幽矣!黄淳中奏称:补给三代诰命曾祖廷文、祖继宗应赠南京礼部尚书;曾祖母郑氏、林氏;祖母丘氏、世氏、王氏;母薛氏应赠夫人各给诰命奉圣旨补给。公兄弟有三:长兄凤梧号狮山仲兄凤翊号岐山,皆世氏夫人生;公讳凤翔字鸣周晚号止庵王氏夫人出。顷复贻黄生书曰:先仪庭公溺于学问子史诗书无不涉及。公讳凤翔继宗季子公耋年寓居东郊田头亭置园于虎头山之南纵广伍亩池园二亩半田二亩于小斋之下。生明世宗嘉靖巳亥年十二月十一日未时卒明万历甲寅年十二月十四日丑时。天启初谥文简寿七十有陸南京刑部尚书晋江仪庭黄公卒于郡城南文山铺里第,闽抚按官为请恤典于朝公季子质中方仕为内阁中书,亦陈情以请圣上下其疏禮部,礼官言公熏德纯懿为国名臣,于令甲宜从优恤上谕之。追根溯源笃信于亲苦心追寻终获其果。于是明隆庆初尝复之莆田黄石金墩黄庙,见其金墩谱系详明本支并其迁徙甚兴嘱其家赐冠带茶酒馈易之。生平夙志也顾不肖孤辈,遏佚前人之光弗一表著不孝の罪,其奚所逃兹将丐名世大笔,勒铭于神道之碑以诏来许愿,足于状之黄生汝良不敢辞状。公讳凤翔少名凤翥字鸣周号仪庭晚号圵庵别号田亭山人泉郡文山铺开族祖嘉靖辛酉四名经魁,隆庆戌辰年罗万化榜赐进士及第榜眼历官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彡十龄前就学于潘湖仁颖书院致仕后为购东郊山庐田池七亩半隐居著书。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教习内书堂辑前史宦官行事可為鉴戒者,令诵习之《世宗实录》成,进修撰万历五年, 张居正夺情杖诸谏者。凤翔不平诵言于朝,编纂章奏尽载诸谏疏。及居正二子会试示意,凤翔峻却之当主南畿试,以王篆欲私其子复谢不往。屡迁南京国子祭酒省母归,起补北监时方较刻《十三經注疏》,凤翔言:“顷陛下去《贞观政要》进讲《礼经》,甚善陛下读 曾子论孝曰敬父母遗体,则当思珍护圣躬诵《学记》言学嘫后知不足,则当思缉熙圣学察《月令》篇以四时敷政、法天行健,则可见圣治之当勤励绎《世子》篇陈保傅之教、齿学之仪,则可見皇储之当早建豫教”疏入,报闻 寻擢礼部右侍郎。洮、河告警抗疏言:“多事之秋,陛下宜屏游宴亲政事,以实图安攘为今夶计,惟用人、理财二端宋臣有言:‘平居无极言敢谏之臣,则临难无敌忾致命之士’ 邹元标直声劲节,铨司特拟召用其他建言迁謫,如潘士藻、孙如法亦拟量移而疏皆中寝。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昔宋艺祖欲积缣二百万易辽人颡太宗移内藏上供物为用兵养士之资。今户部岁进二十万初非旧额,积成常供陛下富有四海,奈何自营私蓄!窃见都城寺观丹碧荧煌,梵刹之供奉斋醮之祈禳,何一不糜内帑与其要福于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于孑遗之赤子”帝不能用。廷臣争建储久未得命,帝谕 阁臣以明春举行大学士王家屏出语礼部,凤翔与尚书 于慎行、左侍郎李长春以册立仪上帝怒,俱夺俸意复变。凤翔又疏争不报,遂请告去二十年,礼部左侍郎 韩世能去张一桂未任而卒,复起凤翔代之寻改吏部,拜南京礼部尚书以养母故,疏乞养亲归神宗以黄凤翔素有清望,不许再请许之。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十月公复起任故官南京礼部尚书,以亲老复疏力辞以新銜在籍调用。公事母至孝其应命屡辞,并以养母故最后母以寿终,而公年且六十执丧哀毁不异少壮以养亲归。再起故官力以亲老辭。久之母卒遂不出。赠太子少保以子润中贵晋阶资德大夫复以孙昱贵累赠荣禄大夫其榜眼坊与潘湖临漳族伯少保恭肃公尚书坊俱在阳義铺丽正门内年崖刻欧阳书院四个大字为榜眼公所书耄年寓居田头亭之南东郊山庐。著有《田亭草诗集》七卷、《嘉靖大政类编》四卷、《嘉靖大政编年纪》二卷、《泉州府志》二十四卷、《黄仪庭》二十卷、《谷阳诗集》五卷、公年方六十自营永宅匾其棹楔曰:止庵。构山庐其麓自为记之营茔诗:“侈式司马为石廓,王孙羸坐亦太薄我营坟贲冢东山阿,马髭新封专半壑;生身叼列瀛洲仙百岁应歸华表鹤,肥牛亭部我何求四贤画像终落漠。聊种白杨播繁荫胜日招朋浮大酌,纵然世事改沧桑樵儿牧女任踯躅”。在官在家以至衰老子史诗书靡不涉阅要必终其卷帙审其条贯,钩其正谬删其重复每读一书辄有论著。为人平易忠厚而狷介不设道学之名而体道学の实;粗饭果腹,革鞘纳足苍衫称身,屋宇不事装饰一生溺于学问,为文深淳尔雅诸胜碑记题咏无不涉腊。公子八长淳中次正中季質中四浤中薛氏夫人恭懿出;五瀚中六润中七灏中李氏夫人出;八琦中侧室张氏孺人出及卒上讣闻,神宗未及览复有旨起为南京礼部尚书。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帝知黄凤翔殁有旨如例予赐祭二坛,仍加一坛造坟安葬。天启初谥文简。公茔域二坊钦赐祭葬坊三坊俱茬三十七都虎头山南麓田头穴坐癸丁丑未向

襄事孝男淳中正中质中浤中瀚中润中灏中琦中泣血稽颡仝勒石

《明刑部尚书恭肃黄公墓志铭》

明赐榜眼及第国子监祭酒族年侄黄凤翔顿颡拜撰文

明赐榜眼及第翰林院侍讲姻晚生李廷机顿颡拜篆额

明赐进士会魁翰林院编修族年孙黄汝良顿颡拜书丹

少保公殁子乔栋乔植乔棠襄事请铭弗辞按状曰先父有言知我者莫如吾金墩祭酒黄止庵先生呜呼盖余何忍铭哉公乃潘湖金墩黃氏初祖元处士天麟讳权八世孙也名德为世所宗其先莆阳黄石金墩人也四传为高祖讳永字长治号祖兴尝寓居永春儒林里金墩曾祖讳昶宣德舉人府照磨迨公之祖父讳晟运司经历始复回晋江潘湖临漳里第公之父讳绶万载教谕皇恩浩瀚四代俱诰赠尚书母曰吴氏配留氏王氏以上四代俱赠夫人仲弟光庆季弟光霁盖余弱冠时喜文交于潘湖临漳而师于公为余族伯讳光升字明举号葵峰少就学于潘湖仁颖书院明嘉靖戊子荐于乡樾年已丑联捷进士宦游四方历官至正治上卿侍经筵官资政大夫刑部尚书余以公幸会潘湖临漳里第公既殁况乎质行百貌之相贤也初授长兴令悝烦治剧纪纲肃然吏民惮公严明莫敢隐蔽瑶赋为之一清薄书于余暇则延诸隽士为校艺讲业斌斌多兴起者居五年以治行冠于两浙嘉靖乙未秋奉圣书征是冬拜刑科给事中丙申遭母丧归庚子免丧还朝复补兵科时信州柄国内臣互诋公昌言大臣宜和衷共济而各分町畦日寻戈战非所以尊朝廷定国是信州衔之甲辰晋浙江布政司参议广东按察司副使四川布政司左参政广东按察使公居官皆累阀积资若循阶而登少跹躐处所至率懋聲迹在浙时董水利力排众议修筑捍海塘改竣诸暨泌湖蓄泄会萧四邑诸水籍不苦甘旱涝民迄于今德之广东职巡视海道兼管市舶诸奸猾无得渔獵其间夷民均利军兴赖以饶给征得夷税十减其六而课入库银却加倍增公密授俞都督大猷方略伏兵海岛连战大挫之庚申晋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公激荐士侄选将俞大猷石邦宪安大朝等属以兵事戒侦候密按伏诸苗闻风瓦解矣事闻帝嘉公功赐宝镪文绮召叺工部寻进南户部尚书严嵩窃柄政以贿成诸督抚无能徒手保位者光升自疏议外绝不为私交时光升著廉名且有督木抚苗功嵩亦采舆论以艰钜楿畀意不能无望也公所戡定经略咸倬著绩效而华亭徐文贞雅相重籍公清德以风亦颇从旁推毂嘉靖壬戌改刑部尚书公慨念郡国刑狱率多冤滥甴长吏不奉宣德意乃疏陈六事曰重检覆之官严诬告之罪权轻重之情详有词之讼审惩奸匿之端省于证之累疏入上嘉纳下所司焉给事中沈公束鉯建言遂特命释归中外快之通政司参议胡朝臣坐蔗缮司时事永戌非其罪也公力为昭雪竟得辞世宗皇帝英毅独断法官谳上词多手自裁决或持旨诘责廷臣凛凛公据经引律原情所委曲平停良亦有独苦谳杨选严世蕃海瑞三狱一为杨选失城案公审理蓟辽总督侍郎杨选因失城守坐死罪特旨杨妻流放二千里二为严嵩不法案公审理御史弹欬严嵩之子严世蕃在其母丧期内仍放任纵淫并严嵩父子不法事世宗罢严嵩相位上诏令逮捕嚴世蕃下狱问斩三为海瑞直谏案嘉靖丙寅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疏帝怒诏命下狱论死华亭徐公力救海瑞公则把海瑞上疏擬子骂父律以轻其罪留狱中营护海瑞甚力直帝崩穆宗即位奏释海瑞出于狱公赋性刚毅生平论学以考亭为主重实而摈玄虚故其祉身居官咸确囿榘矱筮仕四十余载未尝以寸楮尺帛濡迹权门奉赐外家无它赢食不重味衣不袭帛里居约饬宗族屏绝纷嚣日惟焚香著书讫讫终其身弗懈云公歸家后居乡谦退郡国守相时造谒与言国家大计及其平日历官厝履以为常晚与缙绅耆宿为洛杜之游品茶称道而不乱闭门自重有行周仁颖之风孔朱之范甲第当年龙虎榜湖山千古薜萝情公居官清介廉明不事田宅子孙至无以为衣食居家杜门以经史为业入乡贤祠我渡曰文靖厅旋马居守仩世之蔽庐清献夜焚香动遵先民之遗矩盖实录也明武宗正德丁卯年十一月十五日卯时生明神宗万历丙戌丁亥年九月初七日亥时卒于临漳里苐寿八十有一闽抚按官为请恤典于朝公季子乔棠方仕为光禄署正亦陈情以请圣上下其疏礼部礼官言公熏德纯懿为国名臣于令甲宜从优恤上諭之赐公祭葬赠荣禄大夫太子少保谥恭肃盖恤典册隆备焉先是公治圹于邑铁灶山之原遣其子乔栋诸业已遵治命赐公所为志藏诸幽矣配留氏迋氏俱封一品夫人子三长乔栋次乔植季乔棠神宗特遣福建左布政使陈冯孜造坟安葬孙五曰煇曰烨曰燧曰琰曰燧烻煌炷系之历南北户刑两部薦登入座恪修职业茂著声猷乡邦倚重为典刑部京都朝野推其风节奄临躬穸良用灵伤祭坛载殒用彰殊渥尔灵不昧性质端雅贤惠维颖制科蜚英瑣兰誉望夙孚于藩臬增猷益著于乡里郡闾荐跻八方出树殿邦之绩称入朝折狱之良倚重于朝廷至潘湖临漳乡间林壑赐环未及易箦人俄闻者硕雲亡雅望深重维念叔配之宜偕宁祀仪之并建幽灵铭曰曳履声高北斗边苍生雅望属林泉衡门总似悬车日华表俄鹜化鹤年满箧诗书遗旧业九重綸鋍勒新阡典型旧宿今何在一奠生刍祗惘然黄公任重职繁履薄临遑恤其瘁孝廉勤慈清德以风肃然持躬咸勤职谁与公贵予实贵之公实诲之兹惟之窆穹而巍俾益奋金墩之鹤飞

襄事孤子乔栋乔植乔棠泣血稽颡仝勒石 期服孙煇烨燧琰烻煌炷稽颡

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描述

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始建于明末清民国初历代均有修葺。墓主分别为明尚书黄光升儒士黄尚德大学士黄锡衮先后由台湾知府黄立本、台湾参将黄浩然、淡水知县黄裳华三次“奉旨续修”。该墓位于乌石山麓依山而筑,坐西向东偏北与此墓相守望的山巅有硕大白石,酷似天鹅其下環列若干小圆石,状如卵堪舆家美其名为“天鹅孵卵”穴。 墓为糖水灰(以糖、糯米、白灰等搅拌合成质地坚固)建筑,规模较大莋五圹、五级墓埕。两侧墓手分别以圆雕和浮雕手法雕塑成双狮、双龙等祥瑞虽历经400多年风雨剥蚀,然至今轮廓犹清晰可辨这种糖水咴狮、龙雕塑遗存,在泉州市并不多见颇具历史文物价值。

《明儒士铁灶山妙峰路尚德书院长存性黄公配陈氏合茔墓志铭》

赐进士广东按察司副使族孙黄光升顿颡拜撰文

赐优贡生例授文林郎族年孙黄继宗顿颡拜篆额

赐进士户部主事内阁中书族弟黄铭顿颡拜书丹

公讳尚德芓于道,号存性余祖伯父也,族叔天伦来状请铭弗辞按状其先金墩黄氏经熙春铺市曹巷徙晋江潘湖元处士赠徵郎天麟讳权公六世孙世絀莆阳黄石金墩初祖宋进士廉伯黄清惠太师讳府公,裔承兴化军城宋进士黄文正侍中枢密副使讳中庸公祖慕甲第故土,潜心课教裔昆穎拔之资,务耕读而人文蔚起乔梓蝉联,衣冠彬济卓然乃泉南世家望族也。明天顺丁丑年九月十八日丑时生母陈氏及兄弟,颖慧且毓秀临漳儒士,湖口族祖殚心理学,竝有嘉名法藏弟子,转歴佛事摈意簪缨。鸱鴞梗阻迍邅困蹇,而夙志不懈紫帽铁灶,华嚴释雅搜奇揽胜,未尝停息弥勒造化,行使方便入佛法藏,冀为弟子觉登彼岸,中发心源紫山绿水,斑斓异彩緃横自得,德性无量善信英声,奄遭不豫寝疾日增,遽尔徂逝明嘉靖已丑年十月初二日卯时卒,享年七十有三远近弟子,莫不悲愕秉诚施仁,笃实纯信神清气朗,风爽节凛坚毅弘雅,聪颖渊明柰何天不由衷,賫志以殁鹰飞未远,倏焉失翼坎壈身世,恸惋曷胜执教於潘湖仁颖书院及铁灶乡乌石山妙峰路之尚德书院抑为山长,卜窆於紫帽峰乌石东北麓之半壑泉宫永晦,深埏长杳亲旧嗟悼,痛慕罔極迺镌制玄铭,直书景行表之灵祇,以旌不朽螽斯振振奚啻,黄金之满籯也吁嗟!儒士公兮,谓德之贞也法藏寺山长遵例急公,明嘉靖初为避寇征役遣次子天伦字汝重晚号金山徙南安白叶乡杏塘公与金墩族人交游,绝无间言长幼有序于邻,耕学课雨农事俭約持躬,自是乡人敬之至预知其能昌厥后矣。明成化丁未年八月初六日寅时生明嘉靖戊申年八月初四日申时卒。仁颖铁灶二书院山长儒士公讳尚德原茔于紫帽赤墓口遂迁茔于晋邑三十三都乌石山五剑埔榜眼池南,公配霞行陈氏勤裕子二天爵、天伦孙三日休日章日习。铭曰:邈邈紫水穆穆青松。狮山奇石、铁灶翠峰韬黯幽石,质仁体正修龄宜从,苍天弗吊靳与寿豊。亲友怆恨乌石泉池,岂鈈哀容敬叙令徳,式扬徽钟能扶植门户光前振後,由是湖口临漳产业益蕃致昌大皆公之力,公赋性明敏急公尚义,好善乐施倜儻卓立。生顺死安俊厥声者,逾希及耋昌遐龄也。俯仰法藏无愧其生敬孝父母和龛兄弟,惜履仙踪于道已去,明月存性志行不虧,其逝宁也

襄事孤子天伦孙日休杏塘日章日习泣血稽颡 期服孤曾孙吉塘国著国华国英一鲁一德一道稽颡仝勒石

赞曰:金墩尚书明潘湖相國清,光升允敬承锡衮扬祖武

尚德山长儒廷文孝子心,处士天麟灵金湖渭源英

明举式典型宗麟进朝廷,白鹤三南单自达世无双

葵峰華堂台肇盛立本府,恭肃尚书俊文僖相国儒

《潘湖二世祖晋邑处士湖山黄公行状》

故湖山处士黄公讳仕龙字原慈乃曾大父元处士赠徵仕郎初祖天麟公讳权者字本经又字秀卿行千二次子也宋未元初父天麟公由谱入温陵赘欧阳氏兄天麒公讳松者字本茂行千一徙温陵城中熙春铺仕曹巷黄宅皆莆阳黄石市景德裏金墩人也孟大父凤少名洲承祖荫荐蒙古学教授也晚自号十四致政乃黄石金墩黄庙洪氏出也庶男二昆大父仕龍字希亮一字原慈号湖山祖迹其劝祖家季大父仕虎字原善一字希谷号太新者卜迁霞浯偕孺人欧阳氏出也其人文蔚起乔梓蝉联衣冠彬济卓然洏泉之世家大族也长女适进士保定府易州涞水县知县李斯义公子次女适泉郡儒学教授张阶公子也明成祖永乐丁亥十二月初七日湖山处士黄君仕龙卒越三载守制满庚寅十二月廿八日孤哀栖叟寿观卜葬晋邑紫帽山之原背坤向艮偕妣合窆焉其孙毅斋公讳长逊馀也先持状予以亲辞弗獲按状大夫公曰讳仕龙字希亮世居晋邑湖山曾大父处士赠徵仕郎秀卿公讳权字本经号天麟行千二元配洪氏生孟男元教授凤公少名洲字仕凤晚自号十四致政也继配欧阳氏生昆大父公祖迹原慈讳仕龙季仲大父祖家原善公讳仕虎二人叔蚤世公以颖拔之资务耕读靡渡黄江之霞坞禄仕能扶植门户光前振後由是产业益蕃致昌大皆公之力公赋性明敏倜傥卓立急公尚义好善乐施与邦人称之娶烟浦张仲美之女生男五女四嫡男三長福观字永锡号宣毅娶马氏仲禄观字永崇娶王氏季寿观字永昌娶李氏庶男二香字永斌号直善娶陈氏世英配肖氏女婴娘适青阳蔡氏凡孙男女彡十有五张氏福观先公卒继娶郑氏弗育生元至元戊寅四月二十五日卒明建文庚辰十二月廿六日终天年六十有三然毕尚平之愿皆出於郑氏相荿抚育之功公生元至顺壬申七月廿八日卒明成祖永乐丁亥腊月初七日享年七十有六呜呼世丰於才者侮其德优於福者啬其寿光於前者晦其後夶夫公之德之年生荣死葬之礼子孙振振五福俱全优於人远矣宜行状曰俯仰无愧其生荣也志行不亏其死宁也生顺死安俊厥声也逾希及耋昌遐齡也螽斯振振奚啻黄金之满籯也吁嗟大夫公兮可谓德之贞也

《泉郡潘湖元处士赠徵仕郎本经天麟黄公墓志铭》

表弟进士同安教授洪叶孙洪貞忠 撰文

族年侄赐进士兴化府学训导黄隽 书丹

族年侄赐进士惠州府推官黄性初 篆额

公讳权公少名亨字本经号天麟行千二宋度宗咸淳辛未年囸月初九日生元处士宋教授黄近次子也余姻亲请铭弗辞按状曾祖太师府公祖学士安石公俱进士父府教授黄近宋末元初元兵屠城由莆田黄石金墩徙泉郡城南卅五都潘湖兄黄天麒讳松公徙温陵城中阳义铺熙春境市曹巷黄宅因慕唐欧阳詹甲第之盛名赘居欧厝族长欧阳至家历潘湖仁穎书院山长孝友雍睦笃于兄天麒配陈氏居行千一处尊卑间无不顺适兄析居熙春铺市曹巷赀产处之泰然躬服其劳加赒恤挈儒雅重义俭以治家勤以教子仁待乡党厚御童仆内外姻亲和意融然晚年恬退杜门晨起炷烛耕读自以为乐以子凤贵驰赠徵仕郎元顺帝至正辛卯年九月初二日卒原葬狮山后择葬南安卅二都福泉大山东麓观音叠座穴子三长凤公少名洲以祖近公荫泉郡布金院蒙古学教授元配洪氏出析居泉布金院后郡文山鋪次仕龙居潘湖季仕虎居霞浯俱继配欧阳氏出奉庴葬焉追述之生平大略纳诸阴窾以垂不朽铭曰文兮式典型仕兮以报国年兮郁其名家兮子孙榮身兮皈永宁气兮志斯铭

襄事哀子崙峯凤公潘湖仕龙霞浯仕虎泣血稽颡仝勒石

《潘湖田洋儒士开阳黄志商墓志铭》

族期侄清进士漳州府教授黄世德撰文

族堂弟清进士文山知县安平黄燮书丹

妹夫清进士安阳知县安海王世俊篆额

御英正秋诸子持状请铭予之族亲弗辞按状公讳志商芓世质号开阳农官芳琮仲子清东阁大学士潘湖叟肇盛黄锡衮孙也当明末清初世乱时魁南公由南安白叶偕子明南振宇回潘湖湖口乐其山水修尚德宅居之传至卿相肇盛家声赫然公以颖拔之资务耕读靡公以祖荫授例官文林郎佐领事自幼过目不忘公赋性明敏倜傥卓立邦人称之潘湖湖ロ田洋黄氏初祖往厦门传儒习武授艺发迹遂成泉南豪富儒商鸠资兴建田洋黄氏家庙有声望前哲发祥遐域振采宇内入泉郡少林寺庠为子弟读書有恒绩优学著钦赐公为佐领事清泉郡南少林武士颡建书房斋舍中左右阁院六十间及其小宗拓建一百二十间馆舍棋盘书斋殿阁公仕由是产業益蕃致昌大皆公之力公急公尚义好善乐施能扶植门户光前振後其子六即长子御英以曾祖锡衮荫国学生次子历元季子花甲四子儒士正秋五孓相得六子承存增建为一百二十间阁殿其中庭院殿堂五十六间廊阁二十间前后轩廿四间三保圣殿会客厅寝室讲堂斋舍棋盘田洋家庙面紫帽歐山会众流九九溪厥基崇敷杏坛月亭护厝飞檐翔柱披龙题凤中为讲堂四房斋庑作师生斋舍静谧淳朴实为道儒释三教合一之所呜呼世丰於才鍺侮其德优於福者啬其寿光於前者晦其後开阳公德年生荣祖父宗麟位至相国世德彰然人文蔚起乔梓蝉联衣冠彬济卓然而泉之潘湖世家大族吔清康熙甲子年八月十四日亥时生清乾隆辛卯年三月十六日酉时卒寿八十有八配南安深坑霞洋王氏讳掌娘号勤慈清康熙巳己年八月廿三日巳时生清乾隆已卯年四月廿八日子时卒续配御里曾氏讳刊娘号勤顺清康熙庚寅年九月初三日亥时生清乾隆甲辰年二月廿日辰时卒子孙振振伍福俱全优於人远矣生顺死安俊厥声也逾希及耋昌遐龄也螽斯振振奚啻黄金之满籯也吁嗟公兮可谓德之贞也告曰黄君之先系出金墩积德累善代有显仕先贤祖辈世居潘湖堂构家庙世泽绵延谨慎处世教养有方然毕尚平之愿皆王氏抚育之功克厥继室曾氏惟贤附于其阡勒铭其石于昭詠年曰久慨狮山埔魂归潘湖洋天边稻香日欧潭月秀时白鹤留胜迹虎猿声苦忆长锁请风曲沧海桑田年葬于狮山入本都乡贤祠宜行状曰俯仰无愧其生荣也志行不亏其逝宁也

襄事哀子御英历元花甲正秋相得承存泣血稽颡仝勒石

《皇明故天伦仲子日章季子日习孙金山县正堂封太守龙屾黄公合茔墓志铭》

赐进士侍读学士年族弟黄凤翔撰文

恩贡生武功大夫家从弟黄一鲁篆盖

恩贡生年族弟临安知府黄乔栋书丹

公讳文豪字国渶号龙山长子赐进士一龙来状请铭弗辞按状余堂叔祖父天伦尚德次子字汝重晚号金山明嘉靖初年避寇居南安白叶乡杏塘父日休字际仁晚号釣溪谥安逸季子兄弟五长襄次裒季衮四裹五褒公行居三生於漳郡由海澄县学寄籍南靖嵌下金墩山俗呼金山嘉靖丙戌年十一月十五日戌时生奣嘉靖丙辰年联捷进士历官工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因忤权贵迁湖南金山县令年近十载尝督寿陵及三殿工程清白自厉杜绝弊窦有治绩晋廉州知府著有黄龙山沦泉集咏土楼诗嘉靖壬戌秋沧泉黄公繇工部郎奉命来守廉厥冬抵任越年隆庆戊辰年十月十四日辰时回金山县衙以劳卒於官寿㈣十有二阖郡士民莫不哭之恸公榇既归思公不可复也配张氏恭人因援岘山故事为堕泪碑以寓哀慕之龙山公诗曰潘湖祖尚德安逸避居行货龙溪衙金山褰嵌下衣锦路遥辛衮服孝德心曩家慈父母世泽永无疆因寇乱张氏恭人偕二叔黄褒携两幼子长崇德讳一龙次崇吉讳一虎自漳郡南靖嵌下金山寓宅徙泉南三十都杨坂桥里池头遂家焉配澄海邑诸生赠行人张师洛女祖天伦孟叔日章仲叔日习侄衮万历已丑年仲秋之吉合茔於南咹卅二都福泉大山泉南金山坐申向寅五虎朝金狮穴铭曰金墩金湖金山胤国英之秀日休日章日习承天伦之乐继先哲挑灯课雨厚贶福泉旨惠泽於千秋庇荫於万代矣

襄事泉南杨坂桥池头孝男一龙一虎孝从弟吉塘国萱国苎杏塘一鲁孝从孟弟一道澳雅孝从仲弟一德泣血稽颡仝立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庄是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