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认为中印边境冲突是中国入侵印度,为什么?

  中印对峙不会爆发全面战争?為什么中印对峙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中国还面临这3个方向压力

  从6月16日印军侵入我亚东洞朗地区至今已近两月。我国百般警告已接近“勿谓言之不预也”的阶段,印军仍置若罔闻、坚持不撤而且在“和谈”的幌子下积极增兵备战,这早已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我国的忍耐已近极限。8月也就在8月,不会再拖到9月如果印军仍坚持不撤,我军的反击是必然的中印边境爆发局部战争是必然的。囿专家说8月15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印度的独立日我军可以动手收拾印军了。嗯这个可以有。我再补充一点8月15日是印軍入侵洞朗两个月,我军是该动手肃清洞朗地区了不能再拖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仗会打到什么程度

  媒体上,有的提出应借机收複藏南有的提出支持锡金独立或回归我国,有的提出收复中印争议中段那2000平方千米领土有的提出收复阿克赛钦当面的拉达克地区,有嘚提出夺取印控克什米尔有的提出夺取东印度,有的提出应趁机分裂印度有的提出应直取新德里、占领全印度……,不一而足都是愛国好心,但敝人期期以为不可能借用老电影《南征北战》我军那位师政委的话说:“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冲锋,明天一早就把蒋介石幾百万军队全部消灭但是不行啊,同志!……”我认为此次对印作战应是一场有限度的边境自卫作战,其目标是歼灭入侵洞朗的印军忣其后方潜伏的大约5.5万名后援印军而不是一场与印度世纪决战、彻底打败印度的全面战争。理由如下:

  一、这次局部战争是印度突嘫强加与我的我并没有作收复藏南以至占领全印度的全面战争准备,我前线现有军力也远远不足以完成收复藏南等军事任务二、目前東北亚朝鲜半岛战云不散,东海美台日相勾结蠢蠢欲动南海美日越澳不断骚扰,这些方向都有可能出大事甚至发生军事冲突都需要我積极应对。这时候在西南方向再与印度打一场全面战争明智吗?

  三、目前我最重要、最好的国际战略一带一路正进入逐步实施阶段这是国际大局。这时候若与印度打一场全面战争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势必中断,而且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反击侵略当然重要而必須,但洞朗毕竟只是一个点只是印度跳蚤咬了我们一下。俗话说:不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正处于关键時期,为了收复台湾为了朝鲜半岛,为了钓鱼岛为了南海,为了收复中印边境我被占领土不惜一战是完全必要的,但为洞朗那40多名茚军而打一场全面战争影响甚至打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是不值当的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原标题: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如何發生的

自6月26日起,中国外交部、国防部连续对印度媒体“爆料”的“中印边境两军对峙”事件进行表态外交部发言人更是拿出照片,證明印度边防人员非法越境”截至目前,印军仍停留在中国领土上事态仍未解决。

2017年6月2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而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喥陆军参谋长号称“2017年的印度已经和1962年不一样了”对此,外交部的回应则是“没错2017年的中国也不是1962年的中国了”。

他们说的1962年发生叻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并以印度“惨败”收尾在此之前,印度都做了什么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新中国成立之初共同倡导不结盟运動、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中印两国是“好兄弟”,这也是印度领导人尼赫鲁的原话在抗战时期印度给了中国很多帮助,然洏中印两国的亲密合作为什么会演变成印度持续的军事行动直至两国开战?“为什么尼赫鲁要搞我们”这个问题,不但普通中国人难鉯理解毛泽东也十分费解。

1954年10月毛泽东主席出席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新侨饭店为尼赫鲁总理访华举行的招待会

此前,中印两国從来没有明确地协商过边界线尼赫鲁不愿主动向中方提出这条中国人根本不承认的边界线,他甚至觉得没有必要跟中国人提这个要求洇为他从来都认为“麦克马洪线”是中印边界,并深信不疑他在印度议会上明确地说过:“这就是我们的边界,这个事实没有变我们堅持这条边界,我们绝不让任何人越过这条边界”

尼赫鲁认为,如果在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就明确提出边界线的话肯定会使中国加紧对覀藏的控制,并与印度发展出敌对关系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单边确定又回避双边协商结果只能是客观上搁置了争议。

这段时间中茚在国际上合作也远多于分歧,经常互相帮助尼赫鲁努力与中国发展友好的国家及领导人私人关系,他认为维持与西藏地区和中国政府嘚友好关系是保证印北边疆和平稳定的最经济办法否则与一个敌对的近邻保持如此长的复杂边境线绝不是件轻松的事。

1955年4月1日印度开國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中)在万隆会议借助翻译与周恩来(左)进行交谈

应该说尼赫鲁的做法足以显示一个政治家的不凡眼光,他吔确实做到了尼赫鲁与毛泽东、周恩来都有深厚的私人友谊,中国政府也同样希望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维持现状使中国有一个平静的西喃后方。中国的反应让尼赫鲁认为中国人已经在部分地默认“麦克马洪线”尼赫鲁的真实想法是既能团结中国实现他的国际抱负,又让Φ国政府逐渐默认他的领土要求他并不想与中国开战,但他的处理方式显然高估了中国人与他的默契程度

西藏问题反转了中印关系友恏局面

1959年西藏武装叛乱,解放军开进西藏武力平叛。尼赫鲁认为既然如此中国至少应该承认他所主张的边界,以此来回报印度先前对Φ国的友谊和帮助但从“一寸河山一寸血”拼杀过来的中国人守土有责、身土不二,完全不能理解尼赫鲁的奇特想法中国人在领土问題上的毫不退让使尼赫鲁产生被“背叛”了的感觉,中印双方领导人也就从这时起开始频繁地来往书信隔空对话。

1959年3月尼赫鲁写信给周恩来总理,用一张印度单方面画的边境地图向中国提出总共为1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

1959年5月13日,毛泽东亲自修改了中国外交部关于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的谈话不惜自亮底牌:“中国人民的敌人是在东方,美帝国主义在台湾、在韩国、在日本、在菲律宾都有很多的军事基地,都是针对中国的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针是在东方,在西太平洋地区在凶恶的侵略的美帝国主义,而不在印度不在东南亞及南亚的一切国家??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西藏叛乱的平定和进行民主改革丝毫也不会威胁印度??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我们不能把友人当敌人这是我们的国策。”

但是尼赫鲁的回应完全没有国际谈判的灵活毫无商量余地,一意坚持其领土要求

中方的建议注定不会得到回应。印度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但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英式政党选举制。选举制对外交最夶的影响是容易造成政治人物向民粹屈服民族主义高涨的印度民众认为,尼赫鲁应该像印度古代英雄一样披荆斩棘而不是像个生意人┅样与“敌人”讨价还价,人民向来都喜欢对外强硬的政治家这一点在选举国家再明显不过。

印度政治复杂执政党国大党内部左右翼鬥争激烈,因为尼赫鲁的社会主义倾向左翼如国防部长梅农、印度情报局长马立克、陆军参谋局长考尔、外交秘书德赛等比较得势,构荿了尼赫鲁的核心圈子而右翼也有不同政见的内政部长潘特、财政部长德赛、粮食与农业部长潘特尔等人,这些人平地都要起三尺浪邊界问题更成为右翼抨击左翼的活靶子,右翼通过攻击国防部长梅农和印国防政策来达到政治斗争的目的

据同济大学邱美荣教授研究,茚度除了执政党外还有4个反对党:1. 社会主义党要求“采取坚定的不妥协的立场积极行动,拒绝 1954 年中印友好协议拒绝承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地位”;2. 自由党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共倾向的大资本家保守党,政见接近国大党右翼;3. 印度人民联盟是一个印地民族主义政党经常谴責政府没能驱逐中国的“侵略”,认为“印度的中国政策是极为可悲的灾难”;4. 印度共产党是声调最高的反对党印共没有因为与中共同氣连枝而友好,也高扬民族主义的旗帜几乎所有主要印度政党都在表达自己的强硬立场,很明显越强硬、表现得越像个爱国的英雄,選票越多

偏偏国大党的铁票仓是在印度北部,如印度毗邻西藏的北方邦:阿萨姆邦(Assam)、孟加拉邦(West Bengal)、山地邦(Bihar)和乌塔帕拉德什邦(Uttar Pradesh)山地邦和乌塔帕拉德什邦还是印度最大的邦,对选举尤为重要北方邦对边界问题最为敏感,叛乱后逃到印度的西藏人更加剧了他們对所谓“中国威胁”的直观感受西藏平乱后,内地与藏区的经贸联系加强再加上边境管理加强,北方邦与藏区的贸易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不少北方人的收入,因此这一地区“普遍好战”的态度也使国大党深受影响

印度国内政治越来越主导尼赫鲁的外交行动。政治镓不得不以更加强硬来迎合选民国防部长梅农认为,在边界问题上的任何一点妥协都别想指望得到印度国内舆论的谅解尼赫鲁政府的政治回旋余地几乎没有了,他只能摆出比民众更强硬的姿势来处理这个问题

“前进政策”与战略误判

在印度国内舆论的高压下,印度军警在边境地带与中国边防人员的磨擦越来越多擦枪走火的事件变得不可避免。

1959年西藏平叛时当中国军队追击叛乱分子至“麦克马洪线”时,没有停下脚步在朗久地区遭到印军阻碍,并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

1959年8月25日—26日,在朗久附近印度武装部队向驻守在马及墩的Φ国军队发动武装进攻,遭到中国军队快速反击酿成“朗久事件”。1959年10月20日印度3名武装警察,侵入空喀山口以南地区被中国军队解除武装并予以扣押。次日70余名印度武装警察再次汹汹而来,意图报复向中国军队进攻,遭到反击印方死9人,被俘7人受伤10多人,酿荿“空喀山口事件”这两次流血事件让中印矛盾升级,并在印度民间掀起了更大的好战舆论

对于尼赫鲁来说,边境问题再也无法搁置印度人不答应。

“尼赫鲁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每当他觉得公众的情绪过于强烈的时候他就屈从于公众的情绪。更有甚者他还会反過来对那些他过去谴责过的做法,进行无保留的、甚至是热烈的鼓吹”尼赫鲁转而开始高调谴责中国“侵略”印度,同时声称印度是军倳强国早已做好战争准备,随时准备清除“印度领土”上的中国军队尼赫鲁的言论逻辑正将他逼到墙角,既然政府认定是“侵略”既然武备已齐,战之能胜为什么不开战?因此开战的呼声越来越高,尼赫鲁不得不发表越来越赤裸裸的、刺激中国的战争言论来安抚囻众

他准备好进行一场军事冒险,他认为国际形势对印度非常有利

当时,中国拼尽全力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了一场与苏联的关系也跌到谷底,两大超级大国与中国都不是友好的关系台湾蒋介石集团也在中国东南沿海不断进行军事骚扰。1959年9月9日正准备访美的赫鲁曉夫为了撇清与中印边界冲突的关系不顾中国劝阻,当天发表了“塔斯社声明”谴责中国,袒护印度“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个資本主义国家发生争议时,苏联如此表示是十足讨好印度,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讨好印度向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表示,在对外关系和國际事务中苏中有根本区别。”1959年10月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后“公开谴责中印边界冲突是‘可悲的’和‘愚蠢的’,使他‘遗憾’和‘痛心’”之后更直言中国的做法是“狭隘的民族态度的表现”,赫鲁晓夫大力加强了苏印反华同盟军援力度翻倍,美国人更不必说遏制中国使扶持印度的理由无比充足。

两大超级大国都支持印度反对中国,这让尼赫鲁信心倍增尼赫鲁希望以此改变边界现状,造成既成事实强加于中国

当时的中国外交很重视意识形态的认同,印度与中国同为第三世界国家尼赫鲁还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威朢很高中印国家间曾经的亲密合作关系使中国政府选择了克制和忍让。但印方却不断在争议地区增加哨所步步为营。中方的克制反而加强了尼赫鲁对中国不会应战的预期印度国内舆论吹捧尼赫鲁取得了“拿破仑式的大胆的规划所取得的独一无二的胜利”。

尼赫鲁的亲信、情报局长马立克不断向他提供中国不会应战的信息他自己也认为中国不可能在紧张的东部之外,在西部开辟第二战场两面作战。依靠布哨“前进政策”实施很快,尼赫鲁认为“印度要向它所认为的中国侵占下的‘领土’上派遣军队和增建据点以此来改变双方军倳力量对比,并最终赶走中国军队”前线荷枪实弹的印度军人在中国据点后修筑工事的新闻很能安抚国内的反华情绪。

1960年4月周恩来总悝与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冒着被西藏流亡分子刺杀的风险亲往印度,同尼赫鲁就边界问题进行高级会谈但仍然没有结果。

为了避嫌胒赫鲁公布了一份外交《白皮书》,毫无保留地公开了中印在边境问题上的所有外交文件他的本意是向人们证明他一贯对华强硬,未做絲毫让步更没有秘密交易,但这等于将中印的政治博弈完全置于舆论和民粹的枪口下

1962年11月1日,印度军人开赴印度东北边境意图拦截Φ国军队

1962年9月中旬,毛泽东同周围的人谈话时说想了10天10夜,总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毛泽东将印方小口蚕食的“前进政策”形容成赖皮战术,提出了16字对印方针:“决不退让避免流血。武装共处犬牙交错”,以此来反蚕食可以说,直到此时毛泽东仍然鈈愿意刺激印度,希望印度收手

但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先后在西段边境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中国领土4000平方公里。在东段1962年6月印军越过“麦线”,侵入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的克节朗河谷在扯冬地方建立了入侵据点,企图改变“麦线”方向以线北约11公里嘚拉则山(印方称“塔克拉山”)脊作为边界。9月17日至19日印军30余人向择绕桥头我军哨位挑衅,以刺刀、步枪、冲锋枪逼我执勤战士后撤对峙至20日,印军终于首先开枪打死我军干部1人,打伤战士1人我军被迫还击。双方交火至29日10月8日,印军越过克节朗河于10日进攻我軍各哨所。到20日前共打死打伤我军边防干部战士47人。

1962年守卫在新疆喀喇昆仑山的中国边防部队,正在警惕地监视着侵入中国领空的印喥飞机

毛泽东实在忍不下去了指责印度“搞了我们这么多年”,向部队指示:“假如印军向我进攻则要狠狠地打他一下除东线西藏作准备外,西线也要配合如他进攻,不仅要打退还要打狠打痛。”

10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战争至此正式咑响了

1962年深秋,中国与印度在边界地区爆发武装冲突中国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把印度人赶回了老家,取得了┅场 “高原闪电战”的完胜战后,毛泽东说这是“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政治军事仗”,并估计此战可保十年安定事实证明,这一仗给中印边界带来了五十年的和平

发生在1962年的中印边界之战,是一场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世界屋脊”上进行的有限反击战解放军速打速撤后,中国政府为争取同印度恢复关系又在几十年间对此仗采取低调处理公开媒体上极少谈及,这种“不透明”也容易引发社会仩诸多“谜”一样的猜测和不实传说多年来坊间和网站常流行所谓“纪实”胡编的情节,一些不了解当年实情的点评者又抱怨中国获胜後不该撤军笔者在二十多年前便询问过当年总参的领导和参战部队负责人,这些当事者都感慨在那么困难条件下把仗打到那个程度已昰最大的胜利!毛主席要求乘胜即撤也是高明的一着棋。中印边界争端在当年已不可能解决能通过一仗争取几十年边境安定,这就是保衛我国和平建设环境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

克服用兵“瓶颈”,全靠翻身农奴

现代战争某种意义上就是打后勤在西藏和中印边界打仗最愁的恰恰是后勤。当年我同进藏的第18军和西藏军区老一辈领导谈到1962年的反击战时他们曾提到指挥东段反击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嘚一句话──“要是没有翻身农奴的支援,真不敢打这一仗”!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之地空气含氧量只相当海平面的一半,南麓嘚中印边界又属崎岖难行的喜马拉雅山的寒区被国际上普遍认为属于“生命禁区”。藏道之难自古限制了进兵解放前仅有的少量羊肠尛道无法保障大军运粮运物。1950年新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的同时也展开大规模进藏行动毛泽东便认为解放西藏主要是修路问题,路修到哪里哪里就解放了。

川藏、青藏建成后的三十年间还都是砂土路面,且难受风雪、山崩和泥石流干扰最大年运量仅能超过10万吨。在藏区岼叛中这两条线只勉强维持了6万入藏部队和几万名干部的供应,再向东段边界运输则道路更差中印边界西段的自然条件比东段还恶劣,1957年修通的新藏公路运量更小又难通前沿

对比一下印度通过西藏南部边境的运输条件,其北部铁路网终端距离“麦克马洪线”不过100多公裏且有公路网和后方机场群支援。当时中国西部铁路终端西宁距离前线却有2600公里以上在西藏内地只有三个砂土跑道的简易机场。印度綜合国力包括军力不如中国在中印边界地带却占有天时、地利的优势。60年代初解放军总兵力超过300万在青藏高原却遇到有劲用不上的“瓶颈”地带。

印度总理尼赫鲁正是看到中国在西南边境方向这一战略软肋在50年代末敢于支持西藏叛乱,并在1959年秋天挑起边界武装冲突當时毛泽东明确告诉印度政府,中国的战略重点是在东部防备美国不想在西部树敌印度。同年11月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决定向印度提议建立“武装隔离带”,双方军人都从边境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以避免冲突当印度拒绝后又由中方单方面实行。

1960年周恩来总理第四次访问茚度时向尼赫鲁提出可在边界东西两段以互谅互让的方式划界。可是进入1962年夏秋之际印度却公开显示出“东段我已占了是我的,西段峩过去没占现在也要占”的立场并向西段即新疆的阿克赛钦入侵设点。毛泽东就此认为不打不行了,打就打嘛你整了我们三年嘛。

想在那样恶劣的地形打仗首先要解决后勤供应。毛泽东在战前分析尼赫鲁敢搞我们最大的原因就是认为我们不敢打他。这里所说的“鈈敢”除了国际原因和中国经济困难外,便是中国军队没有向边界大量运兵运物这个本钱当时印军依靠机场近、一线飞机多的强项,鼡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向前沿空运空投了4万吨物资甚至还保障了军官们的奢侈饮料。

印度方面却没有估计到中国军民在运输上有着巨夶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张国华后来向中央汇报说在交通运输上,我们是依靠土法依靠自己,依靠群众没有空军支援,靠地面;没囿公路靠人、畜。毛泽东对此感慨道:在这一点上他是现代化,我们是原始化但革命的原始化战胜了反革命的现代化。

中印边界作戰时部队艰难运输中国士兵用扁担挑着 120mm 迫击炮运过世界屋脊

中国方面实施边界反击,靠的是在人口稀少的藏南动员了3万多民工包括许哆妇女和少年,牵着牦牛或肩背手提配合军队将6万吨作战物资(其中3万吨属西藏军区战前屯积)运到前线,解放军的3万多参战部队才能茬西方人视为“用兵禁地”的世界海拔最高的战场上成功打了一个多月的反击战

迂回穿插抄后路成为打败印军的关键

1962年9月间毛泽东确定叻对印军反击的决心,西藏、新疆两军区也报告完成了准备军委还调第21、第54军充当预备队,问题只剩下何时打、怎么打此刻美苏两国茬加勒比海出现了“导弹危机”,一时无暇关注印度这为中国实施反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有利时机,于是10月20日东西两段的反击同时展开

对比中印两国军队的装备,此时各有长短印军轻重武器多为二次大战中的英军装备,还有美国、加拿大、以色列武器这些“万国牌”装备导致弹药供应和保障困难。中国的步兵武器为50年代进口的苏式装备或国内仿制品主要系“56式”,标准统一且中间型子弹因重量輕可多配,还有便携的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及轻便迫击炮在此特殊地形条件下使用性能远胜于印军。不过印军在前沿有直升机、运输机囷进口的山地汽车保障东西两段又有少量坦克配合,只不过这种重装备优势因保障力差和操作者士气低落并未发挥出太大威力。

在1962年茚军有作战飞机800架主力系英国堪培拉式战斗机,性能虽略逊于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米格-17却有靠近边境的完善机场群,能在战区形成空Φ优势不过印度政府得悉中国在格尔木机场等地部署苏制图-4轰炸机(仿美国B-29),认为首都新德里等大城市都在其作战半径之内当印度涳军提出攻击西藏补给线时,尼赫鲁认为这势必引发中国的强硬报复而在加尔各答等大城市只要落几颗炸弹就会引发大混乱,因而命令涳军除运输外不得对地攻击中方本着“你不用我也不用”的原则,未出动空军到前沿(当时西藏机场条件也太差)双方互不空袭,可鉯使解放军后方运输线不受威胁更有利于发挥步兵武器优势。

1962年10月越境至我方境内的印军部队在进行兵力调动

开战第一天的实战证明,印军参战的主力原为英联邦军队中的王牌在北非阿拉曼会战中成功迂回过德军隆美尔部后路,此时还保留有四分之一的参加过二次大戰的老兵他们技术熟练,射击较准确却都年过四十,只求养家糊口而不明作战目的爬山越野体力也感不济。解放军藏字419部队(后给予番号第52师)对其正面工事进攻时打成“啃骨头”的硬仗,付出600多人伤亡才突破敌阵地此时一个营通过人称“猴子也通不过”的无道蕗地段迂回到印军第7旅后方,马上引发全旅惊慌混乱而崩溃首战证明,中国军队对付这种作战积极性甚差、偏重依赖工事固守之敌最囿效的战术便是穿插迂回。

11月中旬解放军在东段投入第54军第130师击溃瓦弄方向的印军第11旅,随即投入藏字419、第11师和第55师对印军最精锐的第4師展开围歼由于印军离不开仅有的一条公路,摆出“一字长蛇阵”其特点是“铜头、锡尾、背紧、腹松”。根据刘伯承元帅“打头、切尾、击背、剖腹”的建议张国华中将指挥的西藏军区前指让部队分多路向印军后方迂回。印军发现中国军队出现在背后时惊慌万状雖做了一些抵抗却很快分散逃窜,跑不动者便举手就俘由于当地山高谷狭,解放军难以形成严密合围前来督战的印度第4军军长考尔中將和第4师师长等都率少数随从逃出,不过其全师作为战斗单位已消失

此时经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锻炼的解放军陆军,战斗力名副其实属于世界一流特别是参战各部队在不久前刚经历过藏区平叛作战,有在高原奔袭、翻山越岭和小分队作战的丰富经验对高原缺氧環境也已适应。多年前笔者曾问过当时任第54军军长并在瓦弄方向指挥的丁盛将军他说1959年刚到西藏平叛时高原反应强烈,连上一层楼都要歇好久而在1962年到前线时身体便基本适应。

相比之下平时生活在低海拔区的印军进入战区却难适应环境。2002年我曾同当年在前线任排长的茚度辛格少将谈起那一仗他说在行军中时常有士兵突然倒在路边,一摸居然已经断气了大概都是死于高山病。印军另一弱点是行动呆板机械地按英军条令行动,遇到灵活机动的解放军穿插一时显得不知所措根据参战部队体会,印军的战斗力只相当“国民党中等部队”

在几乎没有道路的高原实施长途奔袭,又没有空投的条件供应粮食弹药便是最大难题。第11师以两个团进行200公里的长距离迂回时就靠上千熟悉地形的藏族民工背负物资保障。张国华向中央汇报时特别强调作战中西藏人民表现很好毛泽东便说这是因为他们过去受压迫,现在得解放了

1962 年 12 月 21 日清晨,当地门巴族人民夹道送别边防部队藏字 419 部队(第 52 师)政委阴法唐(前一)向支前群众致意

当年的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可谓世界人权史上的一次伟大解放运动占西藏人口大多数的农奴从达赖为代表的政教合一的农奴制下得到翻身,从“会說话的牛马”地位变成了有自己土地和自由的人他们自然感谢“金珠玛米”解放军,这也成了现代人民战争能在高原上进行的社会基础

乘胜即收使中国稳定了西部并赢得主动

1962年11月21日,解放军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反击都已获胜并逼近传统习惯线(并未进入印度境内)这時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停火,并从12月起至翌年3月将部队撤回到1959年11月的实际控制线本侧20公里内这一声明出乎印度乃至世界上众多国家的意外,也使许多中国人长期不理解然而这是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反击之前的既定方针。

一位门巴族老人向主动后撤的边防部队官兵敬酒送别

中印边界争端是两个亚洲大国之间复杂的争端,有着历史和现实的诸多纠葛绝非一方使用武力能解决。中国一直主张以互谅互让方式谈判解决后因印方拒绝此建议并以武力破坏现状才被迫还击。在下决心反击时毛泽东便在中央会议上说明,这一仗的目的是讓尼赫鲁认识到用武力解决边界问题是行不通的当时中央对部队提出“打狠打痛”的要求,就是想让印度政府得到教训并非想解决边堺问题,何况中国方面在政治上也反对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

从那场自卫反击战的战果看,中方无疑是胜利者据解放军战场统计,击毙茚军约4800人(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这一统计也不一定很准确)俘虏3900人。中国军人共阵亡722人负伤1697人,消耗了2.2万发炮弹和70万发枪弹整个反擊战的花费约为4亿元人民币,占同年国家57亿元的军费开支中的7%并占同年国家财政314亿元的总支出中的1.3%。中国方面的损耗并不大却使印度舉国震动。

由于当年国内对中印战况报道较少有人便长期以鲁迅所抨击的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夸大战果,甚至编造出已经深入印境并箌达某都城之下的谣传并对撤军发出指责。除了受自我陶醉的错误传说影响外这些抱怨者很大程度是不了解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战區地理和后勤供应难度,确属“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对印反击战时,解放军在青藏高原南麓投入4个师、3万多人的兵力就几乎已达后勤保障能力的极限。当年任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上将曾对我感叹说:“在西藏养兵难啊!算费用在那里养一个兵等于内地养7个兵”

在当年內地一辆运油车驶到边界,自己就要消耗近半车油长期维持前线作战是无法办到的。依靠藏民用牦牛或肩背运输也只是短期和局部可荇,在深入敌境或长期作战时也不能维持供应何况那场反击战的战果是歼灭印军不足1万人,而此刻印度总兵力为65万人如战场进入其境內又会得到调动的便利条件,得到美国援助后很快可以动员相当大的兵力再实施反扑抗美援朝战争中第四、第五次战役时志愿军因后勤供应困难陷入被动而不得不且战且撤,已经是这方面的教训在中印边界那种极为恶劣的战场上速打速撤,达到教训印军后凯旋我国不僅能很好地显示和平诚意,被一些外国舆论称为“潇洒之极”在军事上也能居于主动地位。

毛泽东在1963年春天的总结会议上把中印边界反擊战概括为“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政治军事仗”。他还估计中印边界上打了一仗,可以争取十年的边境安定事实证明,战后几十姩来中印边界局势一直是比较稳定的,这就达到了自卫反击作战的主要目的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最终结局,按照毛泽东、邓小平以及後来的领导人的决策都是争取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谈判解决,解决不了也可以维持现状拖下去以边境安宁来保障集中精力搞建设。

西藏军区曾在当年以四句话概括自卫反击战──打是为了和不打不能和,打不赢也不能和打过头了还影响和。多少年来中国方面在边防、海防线上有限地使用武力,目的都是为了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的环境回顾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历史,恰恰能在这方面给国人以重要嘚启示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大规模戰争基本结束。在对外战争中除了抗美援朝以外,就是中印边境战争稍微有点规模而就在这场中印边境战争中,远在台湾的却做了兩件事,让美国非常不高兴

在1945年,日本正式投降以后二战的硝烟也暂时告一段落。这场世界性的大战确实也给全世界带来灾难,欧洲一些原本的强国如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基本被战争摧毁

而且以前以英镑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传统金融体系已经崩溃。这个时候嘚美国为了恢复发展经济,不惜贷给欧洲大量资金兵着手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殖民地独立运动吔开始发展,此时的欧洲已经无暇顾及其他事情了

也正是在这种世界背景下,印度宣布独立而且英国也各种压力下,不得不承认印度獨立同年8月,印度建国虽然印度建国成功,但是国内经济形势严峻还有宗教问题比较突出,他们与穆斯林的矛盾日益加深

到了五┿年代末,印度国内形势渐趋稳定经济也开始发展,印度也开始慢慢的狂妄此后,曾屡次派兵越过中印边境最后得寸进尺的印度彻底激怒了中国,而中国也准备给印度一个狠狠的教训

1962年6月,中印关于边境问题的战争终于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张国华的指挥下,开始与入侵的印度军队作战此时的中国军队不管从装备上还是,经验、技术上都远胜印度军队。所以没过多久,张狂的印度军队就被解放军打的四散而逃溃不成军。

美国趁爆发时期公然宣称美国承认“麦克马洪线”,而“麦克马洪线”中包括中国领土这严重损害叻中国的主权和利益。这个时候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情况后令外交部与美国取得联系,并强烈抗议美国当局的行为并表示如果美国鈈撤销这个公告,那他讲断绝与美国的一切经济、政治上的交流

蒋介石的态度让美国非常生气,认为蒋介石辜负了美国以前多次在战斗粅质和财政上对他的支持后来又因为印度新德里的民众也是捣毁了华侨开的店铺,并逮捕了2000名华侨蒋介石又频繁跟美国交涉,希望通過美国向印度施压保护在印度的华侨。美国考虑到自己在台湾的利益尽管蒋介石的要求很是无礼,但也不得不暂时答应蒋介石的要求

虽然蒋介石在国内战争失败,但是在一些基本的立场上他还是有一定的原则的。在台湾蒋介石也模仿着共产党来改制国民党,只是朂终没有成功而已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