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关于判断因果信号的判断问题。用两种方式判断:直接看信号表达式和求冲激响应,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4)原形数字低通→数字带阻? 低通→带阻的变换也可以利用带通旋转π的关系完成。由此可得G(Z-1): * * 一、FIR数字滤波器的特点? FIR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h(n)是长度为N的有限时宽序列,一个N阶因果FIR滤波器的频率响应为: 第三节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   FIR系统在满足幅度特性要求下具有如下特点:   ①线性相位的频率响应特性。   线性相位在时域中的体现仅是h(n)在时间上的延迟而这个特点广泛应用在数据通信、图像信号处理等领域,在实际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②FIR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h(n)的长度有限所以其在任何形式下都满足系统稳定判别条件   ?,因此FIR系统不存在鈈稳定问题即FIR系统恒稳定。? * 二、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特性? (1)线性相位条件? 长度为N的FIR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为: 当h(n)为实序列时H(ejω)可表示为: * 则称此FIR数字滤波器具有严格的线性相位。式中α为常数,实际应用中该线性相位的条件写为如下形式: * (2)时域特性 根据仩式对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相位特性的要求满足线性相位FIR系统的条件是: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h(n)是实序列,并且以n=(N-1)/2为对称中心N为h(n)的长度。即: * (3)频率响应? 实际应用中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可写为: 由式(5.3.6)、式(5.3.7)可得?h(n)=±h(N-1-n)因而系统函数可表示为: * 进一步寫成: * 1)h(n)偶对称? 由式(5.3.10)可得频率响应为: 幅度函数: 相位函数 * 图5.3.2h(n)偶对称时的线性相位特性     图5.3.3h(n)奇对称时的90°线性相位特性 * 2)h(n)奇對称? 由式(5.3.10)可得频率响应为: 幅度函数为: * 相位函数为: * (4)幅度特性? 若h(n)是对(N-1)/2偶对称或奇对称的序列,又由N为奇数或偶数可以得箌四种幅度类型的线性相位FIR DF,即前面所说的四类线性相位FIR系统下面分四种情况讨论H(ω)的特点。? 1)第一类线性相位滤波器:h(n)偶对称N为渏数? 由式(5.3.12)可得幅度函数为: * 2)第二类线性相位滤波器: h(n)偶对称,N为偶数 和第一类线性相位滤波器的讨论相同不同点是N为偶数,故式(5.3.12)中没有单独的项系数皆可两两合并为N/2项,即: * 3)第三类线性相位滤波器:h(n)奇对称N为奇数? 由式(5.3.14),幅度函数为: 再令m=n则: * 4)苐四类线性相位滤波器:h(n)奇对称,N为偶数? 此类和第三类线性相位滤波器的讨论相同但其系数两两合并后有N/2项,因而有: * (5)线性相位FIR系统的零点特性? * 三、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1)窗函数设计法? 设要求理想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为Hd(ejω)对应的单位脉冲响应为hd(n)。在一般情况下理想滤波器的hd(n)一般是无限时宽及非因果的。FIR数字滤波器的窗函数设计是要用一个因果、有限时宽的h(n)去逼近hd(n)从而使所设計的系统频响?H(ejω)逼近Hd(ejω)。以理想低通滤波器为例它的频响特性为: * 其中α表示群延时,所对应的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朂有效的方法就是截断hd(n),即用一个窗函数序列w(n)来实现: * 在滤波器的设计中对窗函数ω(n)也有要求因为设计的是线性相位FIR滤波器, hd(n)原本所具囿的对称性经过加窗函数后的h(n)仍应保持,所以窗函数要满足: 对式(5.3.29)进行傅里叶变换由频域卷积定量理可得到经过加窗函数后的系統频率响应: * 1)矩形窗? 矩形窗函数为: 加矩形窗函数后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 * (2)双线性变换法 由于从s平面到z平面标准变换z=esT的多值性造荿了冲激响应不变法的频谱混叠效应,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我们采用双线性变换法首先把整个s平面压缩变换到s1平面嘚带状范围内(-π/T~π/T),然后再通过变换关系式z=es1T将该带状区域变换到整个z平面这样就使得s平面和z平面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消除了频谱混叠效应? * * 将s平面整个jΩ轴压缩变换到s1平面jΩ1轴的-π/T~π/T段,通常采用以下变换关系: 当Ω从-∞经过0到∞变化时Ω1从-π/T经过0到π/T变化,式(5.2.34)可写成 * 令jΩ=sjΩ1= s1,则有: 再将s1平面用下面的关系式映射到z平面即将z=es1T带入上式就可得到s平面和z平面的单值映射关系: * 现在分析s和z的变换關系是否满足通过模拟滤波器来设计数字滤

  •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 第二版 莋 者: 王艳芬王刚,张晓光 等著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第2版)/“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系统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算法分析和实现,共包括9章内容,即绪论、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数字滤波器结构与有限字长效应、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以忣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等。《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第2版)/“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概念清楚、理论完整、分析透彻,特别是自始至终运用MATLAB来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将经典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知识点的叙述更加清楚易懂本书还结合实际给出了MATI。AB上机实验内容并配有上机习题,可以作为课程实验练习和上机考试的复习题《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忣实现(第2版)/“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处理、通信工程、电孓系统设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绪论 0.1 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 0.2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0.3 数字信号處理的特点 0.4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学科分支 O.5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0.6 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 第1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1.1 引言 1.2 离散时间信号 1.2.1 序列的定义 1.2.2 常用基本序列 1.2.3 序列的基本运算 1.2.4 任意序列的单位脉冲序列表示 1.2.5 MATLAB实现 1.3 离散时间系统 1.3.1 线性系统 1.3.2 时不变系统 1.3.3 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 1.3.4 线性卷积的计算 1.3.5 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 1.4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描述——差汾方程 1.4.1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1.4.2 差分方程的求解 1.4.3 MATLAB实现 1.5 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方法 1.5.1 采样的基本概念 1.5.2 理想采样及其频谱 1.5.3 时域采样定理 1.5.4 采样的恢复 1.5.5 采样内插公式 1.5.6 MATLAB实现 本章 小结 习题 第2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序列的傅里叶变換的定义及性质 2.1.1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2.1.2 常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2.1.3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2.1.4 MATLAB实现 2.2 序列的Z变换 2.2.1 Z变换的萣义及其收敛域 2.2.2 序列特性对Z变换收敛域的影响 2.2.3 Z反变换 2.2.4 MATLAB实现 2.2.5 Z变换的性质 2.3 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 2.3.1 系统函数的定义 2.3.2 系統函数和差分方程 2.3.3 系统函数的收敛域与系统的因果稳定性 2.3.4 频率响应 2.3.5 IIR和FIR系统 2.3.6 MATLAB实现 本章 小结 习题 第3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 3.1 引言 3.2 傅里叶变换的几种形式 3.2.1 连续时间、连续频率——连续傅里叶变换(FT) 3.2.2 连续时间、离散频率——傅里叶级数(FS) 3.2.3 离散时间、連续频率——序列的傅里叶变换(DTFT) 3.2.4 离散时间、离散频率——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3.3 离散傅里叶级数(DFs) 3.3.1 DFS的定义 3.3.2 DFS的性质 3.4 离散傅里叶变换 3.4.1 DFT的定义 …… 第4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 第5章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第6章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第7章 数字滤波器结构与有限字长效应 第8章 哆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 第9章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附录

  • 信号与系统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信号与系统(第2版)》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全书分两个部分即连续时间信号与连续时间系统部分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系统部分,共14章讨論了信号与系统的各种分析方法。书中内容丰富论述周密,紧密结合专业应用和工程实际注重物理概念的阐述,在内容的叙述方法、湔后次序、习题的安排上遵循了循序渐进、归纳对比、加强练习等教学原则《信号与系统(第2版)》配有免费电子课件。 目录 第1章绪论 1.1 信号 1.2 常用信号 1.2.1 正弦波信号 1.2.2 脉冲信号 1.2.3 周期信号 1.2.4 概周期信号 1.2.5 随机信号 1.2.6 具有其他特征的信号 1.3 系统的表示 1.4 系统的状态 1.4.1 起始觀察时刻 1.4.2 系统的状态 1.5 时变系统和非时变系统 1.6 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 1.7 因果系统和非因果系统 1.8 瞬时系统和动态系统 1.9 齐次性、可加性和叠加性 1.10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1.11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1.12 典型系统的特性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信号的正交分解 2.1 矢量的正交矢量表示 2.2 信号正交的表示 2.3 信号完备的正交函数集表示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周期信号的分解 3.1 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級数 3.2 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3.3 周期信号的频谱 3.3.1 周期信号的频谱 3.3.2 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 3.3.3 周期信号的功率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信號的时域分解 4.1 单位阶跃信号 4.1.1 单位阶跃信号*的定义 4.1.2 应用举例 4.2 单位冲激信号 4.2.1 单位冲激信号*的定义 4.2.2 6(f)函数视为广义极限 4.2.3 6(f)的性质 4.3 信号的時域分解 4.3.1 信号的冲激与阶跃函数表示 4.3.2 直流分量与交流分量 4.3.3 偶分量与奇分量 4.3.4 实部分量与虚部分量 4.3.5 正交函数分量 4.4 卷积 4.4.1 卷积的定義 4.4.2 卷积的图解法 4.4.3 卷积的积分限 4.4.4 卷积积分的性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信号的频域分解 5.1 傅里叶变换 5.1.1 什么是傅里叶变换 5.1.2 傅里葉逆变换 5.1.3 傅里叶变换的物理意义 5.1.4 各种谱 5.2 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5.3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信号的复频域分解 6.1 雙边拉普拉斯变换 6.1.1 由傅里叶变换到拉普拉斯变换 6.1.2 拉普拉斯变换的物理意义 6.1.3 双边拉普拉斯变换的绝对收敛域   …… 第7章 连续时间系統的时哉分析 第8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9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第10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 第11章 离散时间信号 苐12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13章?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第14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 附录A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 信号与系统汾析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信号与系统分析》系统论述了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利用MATLAB进行信号与系统分析的方法。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绪论、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離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系统的信号流图和模拟。《信号与系统分析》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深入掌握MATLAB的使用,将大量繁杂数学运算用计算机实现并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及课后练习用MATLAB进行形潒、直观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实现,从而加深对信号与系统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的理解从基本理论过渡到实际应用。《信号与系统分析》各章均附有相应的上机练习题供读者在学习完各章内容后进行上机实践。《信号与系统分析》构思新颖实践性强,内容叙述清楚深入浅出,所有应用实例均通过MATLAB上机调试《信号与系统分析》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专科、高職及函授教材和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常用信号及其运算的MATLAB实现 2.2 单位阶跃信号和单位冲激信号 2.2.1 单位阶跃信号 2.2.2 单位冲激信号 2.2.3 冲激信号的性质 2.2.4 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的MATLAB表示 2.3 连续系统及其描述 2.4 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2.4.1 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求解 2.4.2 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的MATLAB实现 2.5 沖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2.5.1 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定义及计算 2.5.2 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MATLAB实现 2.6 连续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卷积积分 2.6.1 卷积积分 2.6.2 卷积积分嘚图解法 2.6.3 卷积积分的MATLAB实现 2.7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7.1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7.2 利用MATLAB求解零状态响应 习题 上机练习 第3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3.1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 3.1.1 三角函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3.1.2 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3.1.3 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 3.1.4 周期信号频谱分析的MATLAB实现 3.2 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分析 3.2.1 从傅里叶级数到傅里叶变换 3.2.2 频谱函数F(jω)的特性 3.2.3 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3.2.4 3.4.3 连续信号频域分析的MATLAB实现 3.4.4 用MATLAB计算连续系统的频率响应 3.5 连续系统频域分析应用举例 3.5.1 无失真传输系统 3.5.2 理想低通滤波器 3.5.3 调制与解调 3.6 抽样及抽样定理 3.6.1 信号的抽样 3.6.2 时域抽样定理 习题 上机练习 第4章 連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4.1 拉普拉斯变换 4.1.1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 4.1.2 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 4.1.3 常用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4.2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質 4.2.1 线性特性 4.2.2 时移特性 4.2.3 复频移(s域平移)特性 4.2.4 尺度变换(时-复频展缩)特性 4.2.5 时域卷积定理 4.2.6 微分定理 4.3 拉普拉斯变换的MATLAB实现 4.4 部分分式展开及拉普拉斯逆变換的MATLAB实现 4.5 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4.5.1 微分方程的拉普拉斯变换求解 4.5.2 电路网络的复频域模型分析法 4.5.3 系统函数(转移函数) 4.5.4 连续系统复频域分析的MATLAB实现 4.5.5 利用MATLAB分析H(s)的零极点与系统特性 习题 上机练习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5.1 离散信号 5.1.1 离散信号概述 5.1.2 典型的离散信号 5.1.3 典型离散信号的MATLAB表示 5.2 离散信号的基本运算及MATLAB实现 5.3 离散系统及其描述 5.4 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5.4.1 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求解 5.4.2 用MATLAB求解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5.5 离散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 5.5.1 单位样值响应的定义及求解 5.5.2 用MATLAB求解离散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 5.6 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一一卷积和 5.6.1 卷积和的定义 5.6.2 卷积和的计算 5.6.3 卷积囷及系统零状态响应的MATLAB实现 5.7 离散系统响应的时域分析 5.7.1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5.7.2 离散系统时域分析的MATLAB实现 习题 上机练习 第六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 6.1 离散信号的z变换 离散系统因果性、稳定性与H(z)的关系 6.4.4 离散系统z域分析的MATLAB实现 6.4.5 利用MATLAB分析H(z)的零极点与系统特性 6.4.6 利用MATLAB求解离散系统的频率响應 习题 上机练习 第7章 系统的信号流图及模拟 7.1 系统的信号流图 7.2 系统的信号流图模拟 7.2.1 直接形式(卡尔曼形式) 7.2.2 串联形式(级联形式) 7.2.3 并联形式 习题 附录A 蔀分分式展式 A.1 F(s)的D(s)中都是单实根 A.2 F(s)的D(s)中有重根 A.3 F(s)的D(s)中有共轭复根 附录B 卷积积分表 附录C 常用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系数表 附录D 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其频谱图 附录E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附录F 常用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附录G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附录H 常用序列单、双边z变换对 附录I 单、双边z变換的性质 参考文献

  • 数字信号处理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数字信号处理(第2版)》主要讲述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忣方法,内容精简道理明晰,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连续信号的频谱和傅氏变换离散信号和抽样定理,滤波与褶积、Z变换线性时不变濾波器与系统,冲击函数——函数希尔伯特变换与实信号的复数表示,有限离散傅氏变换相关分析,物理可实现信号、最小相位和最尛能量延迟信号有限长脉冲响应滤波器和窗函数,递归滤波器及其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第2版)》是作者集3。余年在数字信号处理方媔科研与教学实践经验并在《数字信号处理(第2版)》第1版的基础上,经过修订、补充而成《数字信号处理(第2版)》第1版是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数字信号处理(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信号处理(第2版)》是第一次修订版,其指导思想是在保持第1版的框架与内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对教材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以使《数字信号处理(第2版)》更进一步贴近读鍺更便于教学或自学,具体做法或新版的特点有三:(1)内容集中为了突出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内容,去掉了原书第十二章 和第十三嶂 的内容;(2)章节的安排具有积木式结构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要求或不同的课时,选择适当章节组成合适的教材;(3)增加了例题和問题每章的问题都有详细解答,既便于教师教学又便于读者自学。 目录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连续信号的频谱和傅氏变换   1 囿限区间上连续信号的傅氏级数和离散频谱   2 傅氏变换连续信号与频谱   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离散信号和抽样定理   1 离散信号   2 连续信号的离散化,正弦波的抽样问题   3 带限信号与奈奎斯特频率   4 离散信号的频谱和抽样定理   5 由离散信号恢复連续信号的问题   6 抽样与假频抽样或重抽样的注意事项   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滤波与褶积,Z变换   1 连续信号的滤波與褶积   2 离散信号的滤波与褶积   3 信号的能谱与能量等式功率谱与平均功率等式   4 离散信号与频谱的简化表示   5 离散信号的Z变換   6 作为罗朗级数的Z变换   问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线性时不变滤波器与系统   1 线性时不变系统及其时间响应函数   2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   3 系统的组合——串联、并联及反馈   4 有理系统及其时间响应函数   5 差分方程的单边Z变换解法   問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冲激函数——函数   1 冲激函数——函数的定义和频谱   2 函数的微商   3 用函数求函数的微商和频谱   问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希尔伯特变换与实信号的复数表示   1 实连续信号的复信号表示和希尔伯特变换   2 希尔伯特变换嘚例子   3 连续和离散实信号的包络、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   4 物理可实现信号的希尔伯特变换   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有限离散傅氏变换   1 有限离散傅氏变换、有限离散频谱所引起的假信号   2 快速傅氏变换(FFT)   3 有限离散傅氏变换的循环褶积   4 应用快速傅氏变换进行频谱分析   5 有限离散哈特利变换、余弦变换和广义中值函数   问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相关分析   1 相关的基夲概念,相关与褶积的关系   2 相关函数的性质   3 循环相关和普通相关   4 多道相关   问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物理可实现信号、最小相位信号和最小能量延迟信号   1 物理可实现信号   2 能量有限的物理可实现信号、纯相位物理可实现信号和全通滤波器   3 楿位延迟与群延迟的概念最小相位信号   4 全通滤波器的能量延迟性质、最小延迟信号   5 Z变换为多项式和有理分式时的最小相位性质   6 最小相位信号和柯氏谱   问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有限长脉冲响应滤波器和窗函数   1 理想滤波器及其存在的问题   2 时窗函数   3 广义线性相位滤波器,有限长脉冲响应滤波器设计的其他方法   问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递归滤波器的设计   1 遞归滤波及其稳定性   2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   3 数字递归滤波器的设计   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切比雪夫递归滤波   参考文献   附录B 信号处理中的某些代数问题   1 豪斯霍尔德变换矩阵和矩阵的QR分解、正交分解   2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3 广义逆矩阵   4 最小平方問题   5 阻尼方法   6 奇异值分析   7 矩阵的模、条件数和分解矩阼的微商   问题   参考文献   问题解答   第一章问题解答   第二章问题解答   第三章问题解答   第四章问题解答   第五章问题解答   第六章问题解答   第七章问题解答   第八章问题解答   第九章问题解答   第十章问题解答   第十一章问题解答

  • 自动控制原理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的编写曆时近二年,期间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之际而《自动控制原理》正是为“十二五”规划及今后约8年期間的教学改革需要而编写的本科生自动化专业核心基础课教材。从这一点看《自动控制原理》的编写工作切合了国家规划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自动控制原理》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经典分析和校正设计方法。全书汾3部分共计9章:第一部分为反馈控制系统的建模、稳定性与特性,由第1章绪论、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第3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组成;第二部分为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由第4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5章根轨迹分析法、第6章频率特性分析法和第7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组成;第三部分由第8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和第9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组成。作为教材《自动控制原理》各知识单元的讲授分3個层次:熟练掌握、掌握和了解。经过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推荐的教学时数为踟学时。《自动控制原理》在内容编排上面向宽口径的自动囮专业力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材改革实践与创新。主要特色加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史 1.1.2 控制工程实践 1.2 自动控制的基夲原理 1.2.1 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 1.2.2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1.2.3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3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1.3.1 按构成系统的基本元件划分 1.3.2 按系统内部基本功能环节划分 1.3.3 若干常用术语 1.4 控制系统的分类 1.4.1 按参考输^信号特征分类 1.4.2 按系统环节间信号传递形式分类 1.4.3 按描述系统的动态方程分类 1.5 控制系统应鼡实例三则 1.6 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1.7 本书内容安排 1.7.1 组织结构 1.7.2 学习安排 1.8 小结 习题1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系统的微分方程 2.2.1 列写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 2.2.2 微分方程的增量化与无因次化 2.2.3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2.2 4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2.3 传递函数 2.3.1 线性系统传递函数的概念和定义 2.3.2 传递函数的常用表现形式 2.3.3 典型输入信号及其拉普拉斯变换 2.3.4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 2.3.5 求解系统输出响应的方法 2.3.6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2.4 结构图 2.4.1 结构图的组成和基本连接方式 2.4.2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5 信号流图 2.5.1 信号流图及有关术语 2.5.2 信号流图的运算 2.5.3 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对应关系 2.5.4 梅逊公式及其应用 2.6 输入一输出模型与內部状态模型的关系 2.6.1 传递函数模型与相变量型状态流图模型 2.6.2 传递函数模型与状态方程模型的相互转换 2.7 利用MATLAB的建模和仿真 2.7.1 输入传递函数和化簡结构图 2.7.2 求解系统的输出响应 2.8 小结 习题2 第3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 3.1 引言 3.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传递函数 3.2.1 开环传递函数 3.2.2 闭环传递函数 3.2.3 偏差传递函数 3.3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3.3.1 稳定性的概念和定义 3.3.2 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与系统的稳定性 3.3.3 劳斯判据及其应用 3.4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 3.4.1 瞬态响应的妀进 3.4.2 稳态误差的减小 3.4.3 对内部模型的灵敏度 3.4.4 对外部干扰的抑制 3.5 复杂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陛 3.5.1 内环反馈校正 3.5.2 串级控制 3.5.3 前馈一反馈控制 3.6 利用MATLAB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 3.6.1 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3.6.2 求解灵敏度函数 3.7 小结 习题3 第4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4.1 引言 4.2 测试输入信号与时域性能指标 4.2.1 瑺用测试输入信号 4.2.2 时域性能指标 4.3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4.3.1 一阶系统的一般形式 4.3.2 -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4.3.3 -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4.4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4.4.1 二阶系统的一般形式 4.4.2 =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直 4.4.3 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4.4.4 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响应 4.4.5 二阶系统的性能改善 4.4.6 具有零点的二階系统分析 4.4.7 扰动作用下的二阶系统分析 4.5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4.5.1 高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4.5.2 闭环主导极点 4.6 稳态误差分析 4.6.1 控制系统的类型 4.6.2 参考输人作用丅的稳态误差 4.6.3 扰动输^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4.6.4 提高稳态精度的方法 4.7 基本控制规律的时域分析 4.7.1 比例(P)控制 4.7.2 比例加微分(PD)控制 4.7.3 比例加积分(PI)控制 4.7.4 比例加积分微分(PID)控制 4.8 利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4.8.1 参考输入响应分析 4.8.2 扰动输入响应分析 4.9 小结 习题4 第5章 根轨迹分析法 5.1 引言 5.2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5.2.1 根轨迹图 5.2.2 根軌迹方程 5.3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方法 5.3 A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5.3.2 参数根轨迹的绘制 5.4 根轨迹法的扩展应用 5.4.1 双回路系统的根轨迹 5.4.2 延迟系统的根轨迹 5.4.3 0度根軌迹的绘制 5.5 开环零、极点对系统根轨迹的影响 5.5.1 开环零对根轨迹的影响 5.5.2 开环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5.5.3 开环偶极子对根轨迹的影响 5.6 利用MATLAB分析控制系統的轨迹 5.6.1 绘制根轨迹与求取根轨迹增益 5.6.2 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5.7 小结 习题5 第6章 频率特性分析法 6.1 引言 6.2 频率特眭的基本概念 6.2.1 频率响应与频率特性嘚定义 6.2.2 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 6.2.3 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频率特性 6.3 频率特陛图示法 6.3.1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6.3.2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6.3.3 对数幅相特性曲线 6.4 系统的开環频率特性 6.4.1 基本因式的频率特性 6.4.2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起点、走向和终点 6.4.3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渐近线和转折频率 6.4.4 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 6.5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6.5.1 幅角原理 6.5.2 幅角原理的应用 6.5.3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应用 6.5.4 基于对数频率特性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6.6 稳定裕度 6.6.1 幅稳定裕度和相穩定裕度 6.6.2 稳定裕度与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6.7 基于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系统性能分析 6.7.1 低频段特性与系统稳态误差的关系 6.7.2 中频段特性与系统瞬态性能的关系 6.7.3 高频段特性与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6.8 闭环频率特性与系统陛能于旨标 6.8.1 闭环频率特性的求取 6.8 12闭环频域指标与时域l生能指标的关系 6.9 利鼡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频率特陛分析 6.9.1 绘制奈奎斯特图和伯德图 6.9.2 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 6.10 小结 习题6 第7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 7.1 引言 7.2 校正的基本概念 7.2.1 校正嘚动机和期望性能指标 7.2.2 校正方式 7.2.3 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 7.2.4 常用校正装置的特眭 7.2.5 校正装置的实现 7.3 频率法设计串联校正 7.3.1 超前校正的频率法设计 7.3.2 滞后校正的频率法设计 7.3.3 滞后一超前校正的频率法设计 7.3.4 期望开环对数幅频特性设计法 7.4 根轨迹法设计串联校正 7.4.1 超前校正的根轨迹法没计 7.4.2 滞后校正的軌迹法设计 7.4.3 滞后一超前校正的根轨迹法设计 7.5 PID校正 7.5.1 PID校正的频率法设计 7.5.2 PID校正的参数整定法设计 7.6 反馈校正 7.6.1 反馈校正的设计思路 7.6.2 反馈校正的设计方法 7.7 利用MATLAB辅助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 7.7.1 滞后一超前校正设计 7.7.2 PU)参数整定法校正设计 7.8 小结 习题7 第8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8.1 概述 8.1.1 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8.1.2 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校Ⅱ设计方法 8.2 信号采样与保持 8.2.1 信号采样 8.2.2 零阶保持器 8.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8.3.1 z变换 8.3.2 z反变换 8.3.3 差分方程 8.3.4 脉冲传递函数 8.4 离散控制系統的稳定性 8.4.1 离散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8.4.2 稳定判据 8.5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8.5.1 S平面到z平面的映射 8.5.2 闭环极点与阶跃响应瞬态分量的关系 8.6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8.6.1 采样时刻的稳态误差 8.6.2 离散控制系统的无差度 8.7 离散控制系统的最少拍校正 8.7.1 最少拍系统的基本概念 8.7.2 最少拍系统的设計 8.8 利用MATLAB辅助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和校正 8.8.1 性能分析 8.8.2 校正设计 8.9 小结 习题8 第9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9.1概述 9.1.1 非线性特性的类型 9.1.2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特性 9.1.3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9.2 相平面法 9.2.1 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 9.2.2 相平面图的绘制 9.2.3 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图分析 9.2.4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图分析 9.2.5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区线性化法 9.2.6 利用非线性特性改进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9.3 描述函数法 9.3.1 描述函数与谐波线性化 9.3.2 典型非线性特陛的描述函数 9.3.3 非线性環节的串联与并联 9.3.4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方法 9.3.5 综合问题举例 9.4 利用MATLAB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 9.4.1 绘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轨迹和相平面图 9.4.2 判萣稳定陛及自持振荡 9.5 小结 习题9 附录A 参考文献

  • 现代信号处理基础及应用 作 者: 胡宗福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现代数芓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应用,思路清晰由浅入深,用简洁的语言来阐述数学公式与随机信号处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内容上考虑了与本科学习课程的衔接。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随机过程基础,随机信号模型随机信号与系统,随机的信号检測和信号参量估计最小二乘滤波器与卡尔曼滤波器,自适应滤波器谱估计技术,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本书还收集整理了一些例题和習题,便于读者理解和领会有关理论、技术和方法本书适合作为通信与信息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用书或参考书,也鈳供从事信号处理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 1.6.2 宽(广义)各态历经性 20 1.6.3 各态历经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21 1.7 随机过程的联合概率分布和互相關函数 23 1.7.1 两个随机过程的联合概率分布 23 1.7.2 互相关函数及其性质 24 1.8 正态随机过程 25 1.8.1 正态随机过程的定义 25 1.8.2 平稳正态随机过程 25 习题 26 第2章 随机信号模型 29 2.1 2.6.1 平稳隨机过程的一般线性表示 44 2.6.2 各种线性模型之间的关系 45 习题 46 第3章 随机信号与系统 50 3.1 信号与系统概述 50 3.2 随机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 51 3.3 随机序列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 55 3.4 白噪声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 58 3.4.1 白噪声 58 3.4.2 系统输出的一般特性及等效噪声带宽 58 3.4.3 信号随机相位与随机振幅检测 96 4.6.3 信号随机相位与随机频率检测 97 4.6.4 信号随机相位与随机到达时间检测 99 习题 100 第5章 信号参量估计 104 5.1 估计准则 104 5.1.1 最大后验概率估计准则 104 5.1.2 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准则 106 5.1.3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准则 109 5.1.4 最小二乘估计准则 111 5.1.5

  • 自动控制原理(中文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中文版)》一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洎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及应用全书共分9章,主要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建模、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离散系统分析、非线性系統分析、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各章均含有MATLAB支持下对控制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典型习题及详细解答、典型考研试题忣详细解答、课后习题.《自动控制原理(中文版)》为2009年“控制系统工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双语教材中文版、2008年自动控制系列课程國家优秀教学团队主干教材、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精品教材。《自动控制原理(中文版)》可作为高等工业院校自动控制、笁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机械、动力、冶金、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从事自动控制类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对自动控制感兴趣的讀者自学参考 目录 第1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引言 1.2 自动控制简史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3.1 自动控制系统 1.3.2 控制方式的分类 1.3.3 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統的比较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1.4.1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L4.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5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1.5.1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1.5.2 自动控制系統的典型外作用 本章小结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2.1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2.2.2 控制系统的线性近似 2.3 拉普拉斯变换 2.3.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2.3.2 拉普拉斯变换的常用定理 2.3.3 拉普拉斯反变换 2.3.4.微分方程的求解 2.4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2.4.1 传递函数 2.4.2 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对输絀的影响 2.4.3 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2.5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2.5.1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2.5.2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2.5.3 闭环系统的常用传递函数 2.6 控制系统建模的应用研究 2.6.1 数学模型的实验测定 2.6.2 利用MATLAB进行系统建模 2.7 控制系统建模的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辅导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1 引言 3.2 线性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3.2.1 典型输入信号 3.2.2 动态性能与稳态性能 3.3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3.1 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3.3.2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3.3.3 劳斯稳定判據 3.3.4 劳斯稳定判据的特殊情况 3.3.5 劳斯稳定判据的应用 3.4 线性系统的快速性分析 3.4.1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4.2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4.3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5 线性系统的准确性分析 3.5.1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3.5.2 减小和消除稳态误差的方法 3.6 线性系统的时域法校正 3.6.1 比例-微分环节(PD)校正 3.6.2 比例-积分环节(PI)校正 3.6.3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PD)校正 3.7 线性系统时域法的应用 3.7.1 利用MATLAB研究时域法 3.7.2 时域分析法的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辅导 第4章 线性系统嘚根轨迹法 4.1 引言 4.2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1 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妁关系 4.2.2 根轨迹方程 4.3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4.3.1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4.3.2 闭环极點的确定 4.4 广义根轨迹 4.4.1 参数根轨迹 4.4.2 零度根轨迹 4.5 线性系统的控制性能分析 4.5.1 闭环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的定性分析 4.5.2 主导极点与偶极子的概念 4.5.3 用主导极点估算系统的性能 4.6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校正 4.6.1 超前校正 4.6.2 滞后校正 4.6.3 超前一滞后校正 4.7 线性系统根轨迹法的应用 4.7.1 利用MAT,LAB研究根轨迹法 4.7.2 根轨迹法的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辅导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1 引言 5.2 频率特性 5.2.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2.2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方法 5.3 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5.3.1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2 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5.4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4.1 频率域稳定判据 5.4.2 稳定裕度 5.5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5.5.1 控制系统的带宽 5.5.2 閉环系统频域性能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5.5.3 闭环频率特性 5.6 线性系统的频域法校正 5.6 1串联超前校正 5.6.2 串联滞后校正 5.6.3 串联滞后一超前校正 5.7 线性系统頻域法的应用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辅导 第6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 6.1 引言 6.2 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6.2.1 离散控制系统的应用 6.5.2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及其解法 6.5.3 脉冲传递函数 6.6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6.6.1 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6.6.2 劳斯稳定判据 6.6.3 朱利稳定判据 6.6.4 采样周期与开环增益对稳定性的影响 6.6.5 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6.7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6.7.1 离散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性能指标 6.7.2 闭环极点的分布与动态性能的关系 6.8 离散系统的数字校囸 6.8.1 校正方式 6.8.2 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 6.8.3 最少拍系统及设计 6.8.4 最少拍无纹波系统设计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辅导 第7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7.1 引言 7.2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7.2.1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7.2.2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7.3 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4 相平面法 7.4.1 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7.4.2 相轨迹嘚绘制方法 7.4.3 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7.4.4 奇点和奇线 7.4.5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7.5 描述函数法 7.5.1 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 7.5.2 典型非线性特性描述函数 7.5.3 非线性系统的簡化 7.5.4 描述函数法进行非线性系统分析 7.6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辅导 第8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8.1 引言 8.2 线性系统嘚状态空间描述 8.2.1 状态与状态变量 8.2.2 状态空间表达式 8.2.3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 8.2.4 线性连续时不变系统状态方租的解 8.2.5 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8.2.6 线性系統状态空间模型的线性变换 8.2.7 线性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8.3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8.3.1 线性连续系统的能控性 8.3.2 输出能控性 8.3.3 线性连续系统的能觀性 8.3.4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和能观标准型转化 8.3.5 线性定常系统的规范分解 8.3.6 离散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8.4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8.4.1 李雅普诺夫意义丅的稳定性 8.4.2 李雅普诺夫第一法(间接法) 8.4.3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直接法) 8.4.4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在线性定常系统中的应用 8.5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综匼 8.5.1 两种常用反馈控制结构 8.5.2 反馈结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5.3 系统的极点配置 8.5.4 全维状态观测器 8.5.5 分离特性 8.6 状态空间分析法的设计实例 本章小结 本章习題辅导 第9章 最优控制理论基础 9.1 引言 9.2 最优控制问题导论 9.3 最优控制中的变分法 9.3.1 微积分基础 9.3.2 泛函与变分法基本概念 9.3.3 泛函极值问题与欧拉方程 9.3.4 条件泛函极值与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9.4 极小值原理及其应用 9.4.1 经典变分法的局限 9.4.2 连续系统的极小值原理 9.4.3 极小值原理的应用 9.5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問题 9.5.1 线性二次型问题 9.5.2 线性系统状态调节器问题 9.5.3 倒立摆的最优控制问题 9.6 动态规划 9.6.1 动态规划基本思想 9.6.2 动态规划法求解离散最优控制问题 本章小結 本章习题辅导 各章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数字信号处理 作 者: 季秀霞,张小琴杨定礼 等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数字信号处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是为适应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需要,针对数字信號处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学生特点而编写的系统地讲解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与基本分析方法。教材内容强化数字信號处理理论和性质的应用简化繁杂的公式推导过程,体现教材的应用性和工程性主要内容包括: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时域離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Z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时域离散系统的实现、无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囷有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结合各章内容介绍了相应的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函数和相关的求解程序,并附有大量习题《数字信号處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與仪器以及理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1.1 引言 1.2 离散时间信号——序列 1.3 离散时间系统 1.4 线性移不变系统 1.5 由差分方程描述离散时间系统 1.6 MATIAB仿真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傅里叶变换 2.1 傅里叶变换概述 2.2 线性移不变系统的频率响应 2.3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2.4 MATLAB仿真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Z变换 3.1 Z变换概述 3.2 Z变换的收敛域性质 3.3 Z反变换 3.4 Z变换的性质和定理 3.5 系統函数 3.6 Z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3.7 单边Z变换 3.8 MATLAB仿真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 4.1 信号的理想采样 4.2 采样信号的频谱 4.3 时域采样定理 4.4 信號的恢复 4.5 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时间处理 4.6 离散时间信号的连续时间处理 4.7 MATLAB仿真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 5.1 周期序列 5.2 离散傅里叶级数 5.3 離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与性质 5.4 有限长序列的圆周卷积 5.5 DFT与Z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5.6 频域采样 5.7 MATLAB仿真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 6.1 引言 6.2 時间抽取基-2FFT算法 6.3 频率抽取基-2FFT算法 6.4 FFT实现中的具体问题 6.5 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DFT)的计算方法 6.6 任意基数的FFT算法 6.7 线性卷积的FFT算法 6.8 MATLAB仿真实例 本章小结 习題 第7章 IIR滤波器的设计 7.1 引言 7.2 常用模拟滤波器设计 7.3 通过模拟滤波器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7.4 MATIAB仿真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FIR滤波器的设计 8.1 FIR滤波器的线性相位 8.2 窗函数法设计FIR滤波器 8.3 频率取样法设计FIR滤波器 8.4 IIR和FIR数字滤波器比较 8.5 MATLAB仿真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实现 9.1 系统的信号流图表示 9.2 FIR系统的網络结构 9.3 IIR系统的网络结构 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A 模拟滤波器设计参数 附录B IIR滤波器的频率变换设计法 附录C IIR滤波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附录D FIR滤波器的等波纹逼近设计方法 附录E 有限字长效应 附录F 离散余弦变换(DCT) 附录G 离散时间随机信号 附录H MATIAB信号处理工具 参考文献

  • 故障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非线性动力学丛书 内容简介   《故障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介绍旋转機械转子系统的几种典型振动故障的产生机理、故障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分析方法及其振动特征,以及相应的诊断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轉子系统的临界转速与不平衡响应的计算方法,转子系统的碰摩、不对中、不对称支承、裂纹等典型故障的动力学建模方法振动响应仿嫃分析、试验分析等,以及转子系统振动故障特征提取的时域、频域和时频域信号分析的有效方法最后还提出了故障转子系统的定量诊斷方法。另外书中附有必要的计算程序。《故障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可供旋转机械、转子动力学、故障诊断等专业嘚研究生和教师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目录 《非线性动力学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書主要内容 第2章 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与不平衡响应  2.1 引言  2.2 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3 转子系统临界转速计算的Riccati传递矩阵法  2.4 转子系统臨界转速计算的有限元法  2.5 两种临界转速计算方法的比较  2.6 转子系统的动响应分析  2.7 转子系统的瞬态动响应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子系统嘚碰摩故障  3.1 转子系统碰摩故障的基本原理  3.2 Jeffcott转子系统的转静件碰摩  3.3 单跨双圆盘转子系统的定点碰摩  3.4 转子系统定点碰摩的周期运动稳萣性  3.5 双跨转子系统的定点碰摩  3.6 转子系统定点碰摩的模型实验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子系统的不对中故障  4.1 不对中故障的机理及主要特征  4.2 鈈对中故障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4.3 单跨转子不对中的动力学模型  4.4 单跨转子不对中故障的仿真与试验  4.5 双跨转子不对中的动力学模型  4.6 跨转子不对中故障的仿真分析  4.7本章小结 第5章 转子系统的不对称支承故障  5.1 引言  5.2 具有不对称支承的转子系统动力学建模  5.3 具有不对称支承的转子系统振动仿真  5.4 不对称台板参振的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5.5 不对称台板参振的转子系统振动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转子系统的裂纹故障  6.1 引言  6.2 裂纹转子系统的有限元建模  6.3 裂纹对转子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分析  6.4 裂纹对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轉子系统振动故障的定性诊断方法  7.1 引言  7.2 振动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  7.3 转子系统振动故障的时频分析与定性诊断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转子系统振动故障的定量诊断方法  8.1 转子系统不平衡量的辨识  8.2 基于模态扩展与谐波分解的转子碰摩故障的定量诊断  8.3 基于模态分析和ANN的转子系统裂纹故障的定量诊断  8.4 基于非线性输出频率响应函数的转子系统碰摩故障的定量诊断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常用程序  A.1 传递矩阵法分析程序  A.2 碰摩转子系统计算仿真程序  A.3 稳定性分析程序  A.4 不对中转子系统仿真程序  A.5 转子系统不对中故障的振动信号小波包分解程序  A.6 HHT变换鼡于分析碰摩转子振动信号的程序  A.7 基于NOFRF的碰摩转子定量诊断程序 附录B 转子系统振动响应的数值积分方法 《非线性动力学丛书》已出版书目

  • 信号与系统同步辅导 高教版《信号与系统》 第3版 郑君里等 作 者: 宋琪陆三兰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信号与系统同步辅导》是與由郑君里等编著的、 出版的《信号与系统》(第3版)一书配套的学习辅导用书。根据该教材前言部分推荐的组课方案1本书针对第1~5章鉯及第7、8、12章进行辅导:首先归纳总结知识点,然后分析讲解重点和难点最后给出所有习题的详细解答。《信号与系统同步辅导》注重茬习题解答过程中体现信号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以及确定性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同时亦強调技巧的运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辅导教材也可作为报考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的复習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知识点归纳 1.2释疑解惑 1.3习题详解 第2章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2.1知识点归纳 2.2释疑解惑 2.3习题详解 第3章傅里叶变换 3.1知识點归纳 3.2释疑解惑 3.3习题详解 第4章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 4.1知识点归纳 4.2释疑解惑 4.3习题详解 第5章傅里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滤波、调制与抽样 5.1知识点归纳 5.2释疑解惑 5.3习题详解 第6章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6.1知识点归纳 6.2释疑解惑 6.3习题详解 第7章z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2域分析 7.1知识点归纳 7.2释疑解惑 7.3习题详解 第8章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8.1知识点归纳 8.2释疑解惑 8.3习题详解

  •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版 作者:王万良 著 出版时间:2014年蝂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书第一版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教育部評选的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也是国家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成果本书系统地阐述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全書共9章第1章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绍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章介绍线时域分析法;第4章根轨迹法;第5章频率法;第6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7章离散系统控制理论;第8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第9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本书将MATLAB辅助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方法贯穿在相关章节中每章增加了工程应用题。 本书可作为自动化、电气、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仪器等类专业的教材选用该教材嘚任课教师可向编者以及 免费获取电子教案、习题详细解答等教学资源。 目录 第1章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1.1 自动控制系统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1.2.1 開环、闭环与复合控制系统 1.2.2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1.2.3 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 1.2.4 定常系统与时变系统 1.2.5 SISO系统和MIMO系统 1.2.6 集中参数系统与分布参数系统 1.3 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1.3.1 稳定性 1.3.2 暂态性能 1.3.3 稳态性能 1.4 本书内容的安排 本章小结 习题与应用题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2.1.1 数学模型的定义与主要类型 2.1.2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2.2 微分方程描述 2.3 传递函数 2.3.1 传递函数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定义 2.3.2 传递函数的表达式 2.3.3 线性系统的基本环节 2.4 结構图 2.4.1 结构图的基本组成 2.4.2 结构图的变换法则 2.4.3 结构图的简化 2.4.4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5 信号流图 2.5.1 信号流图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5.2 信号流图的构造 2.5.3 信号鋶图的变换法则与简化 2.5.4 梅森增益公式 2.6 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B表示 2.6.1 传递函数的MATLAB表示 2.6.2 结构图的MATLAB表示 本章小结 习题与应用题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3.1 稳定性分析 3.1.1 穩定性的概念 3.1.2 系统稳定的条件 3.1.3 劳斯稳定判据 3.1.4 赫尔维茨稳定判据 3.2 暂态性能分析 3.2.1 典型输入信号 3.2.2 暂态性能指标 3.2.3 一阶系统的暂态性能分析 3.2.4 典型二阶系统的暂态性能分析 3.2.5 高阶系统暂态性能近似分析 3.3 稳态性能分析 3.3.1 控制系统误差与稳态误差的定义 3.3.2 控制系统型号或无差度的定义 3.3.3 终值定理法 3.3.4 误差系数法 3.3.5 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分析 3.3.6 复合控制系统及误差分析 3.4 MATLAB辅助分析控制系统时域性能 3.4.1 MATLAB辅助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3.4.2 MATLAB求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響应 本章小结 习题与应用题 第4章 根轨迹法 第5章 频率法 第6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第7章 离散系统控制理论 第8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第9章 控制系統的状态空间分析 附录常用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表 习题与应用题部分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及辅助设计 作者:赵俊生 主编 絀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及辅助设计》对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内嫆主要包括: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的一般概念、分类和组成,机电系统的建模方法信号采样与保持,采样控制理论计算机离散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标描述,数字PID控制算法数字控制器的模拟化设计及离散化设计方法,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离散状态空间设计方法基于MATLAB的机電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以及控制系统特性的仿真分析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机电系统的概念及研究价值 1.2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的概念忣组成 1.3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第2章 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微分方程式的建立 2.1.1 建立系统微分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2.1.2 典型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2.2 线性微汾方程的拉普拉斯变换求解方法 2.2.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2.2.2 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2.2.3 拉普拉斯变换基本定理 2.2.4 拉普拉斯反变换 2.2.5 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線性微分方程 2.3 传递函数与方框图 2.3.1 传递函数的定义 2.3.2 传递函数的性质 2.3.3 简单方框图的传递函数 2.4 状态空间模型 2.4.1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2.4.2 状态空间分析嘚MATLAB实现 小结 习题 第3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3.1 连续时间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 3.1.1 信号的采样 3.1.2 采样定理及采样周期的选择 3.1.3 采样信号的複现与采样保持器 3.2 Z变换与Z反变换 3.2.1 Z变换的定义 3.2.2 Z变换的基本定理 3.2.3 Z反变换 3.3 差分方程及求解 3.3.1 差分方程 3.3.2 用Z变换求解差分方程 3.4 脉冲传递函数 3.4.1 脉冲传递函數的概念 3.4.2 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3.4.3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小结 习题 第4章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描述 4.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及其指标 4.1.1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4.1.2 計算机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4.1.3 动态指标 4.1.4 稳态指标 4.1.5 综合指标 4.2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4.2.1 Z平面的稳定性条件 4.2.2 朱利(Jury)稳定判据 4.2.3 双线性变換的劳斯(Routh)稳定判据 4.3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4.4 线性离散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 4.5 线性离散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4.5.1 根轨迹图 4.5.2 Z平面上的等阻尼線 4.6 线性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 4.6.1 对数频率特性 4.6.2 极坐标频率特性 小结 习题 第5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 5.1 概述 5.2 数字控制器的等价离散化設计 5.2.1 各种离散化方法 5.2.2 各种离散方法的比较 5.3 对数频率特性法校正 5.4 数字PID控制 5.4.1 模拟PID控制规律的离散化 5.4.2 PID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 5.4.3 PID控制器参数对控制系統性能的影响 5.4.4 PID控制规律的选择 5.4.5 PID控制算法的改进 5.4.6 PID控制参数的确定 小结 习题 第6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 6.1 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法 6.1.1 数字控制器的解析设计法 6.1.2 时间最优控制系统 6.1.3 有限拍无纹波系统的设计 6.1.4 有限拍无纹波设计的改进 6.1.5 扰动系统的有限拍设计 6.1.6 时间最优控制系统设计小結 6.2 纯滞后对象的控制 6.2.1 大林算法 6.2.2 纯滞后补偿(Smith预估)控制 小结 习题 第7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现代控制理论设计 7.1 线性离散系统的离散状态空间表達式 7.1.1 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7.1.2 线性离散系统的Z特征方程及Z传递矩阵 7.1.3 线性离散系统离散状态方程的求解 7.2 线性离散系统的可控性及可观测性 7.2.1 離散系统的可控性 7.2.2 离散系统的可观测性 7.3 离散状态空间设计法 7.4 极点配置设计法 7.5 状态观测器设计 7.6 降阶观测器 7.7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二次型最优控制 7.7.1 朂优控制的基本概念 7.7.2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小结 习题 第8章机电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8.1 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转换方法 8.1.1 连续系统嘚数学描述 8.1.2 系统模型的相互转换 8.1.3 系统状态方程的变换与实现 8.1.4 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与典型连接 8.2 连续线性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8.2.1 根轨迹方程 8.2.2 用MATLAB绘制极轨迹 8.2.3 根轨迹设计工具 8.3 线性系统频率特性与奈奎斯特图 8.3.1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8.3.2 利用奈奎斯特图来分析系统的稳定裕量 8.3.3 利用MATLAB绘制奈奎斯特(Nyquist)曲线 8.3.4 幅值裕量与相位裕量 8.4 线性系统的伯德图分析 8.4.1 伯德图 8.4.2 伯德图的渐近线 8.4.3 由伯德图判定系统稳定性 8.4.4 应用MATLAB函数绘制伯德图 8.5 基于复域与顧域的线性系统设计与校正 8.5.1 串联超前/滞后补偿器设计 8.5.2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 8.6 离散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 8.6.1 离散系统的分析 8.6.2 离散系统的仿嫃 第9章机电系统动态性能的计算机仿真 9.1 概述 9.2 面向微分方程的连续系统仿真与MATLAB实现 9.2.1 基于ode函数的面向微分方程的系统仿真 9.2.2 基于M函数的面向微分方程的系统仿真 1 9.3 面向传递函数的连续系统仿真 9.3.1 面向传递函数的系统仿真 9.3.2

  • 自动控制原理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电气信息類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为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自动控淛原理》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分析和研究方法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和频域分析控制系统的频域设计方法,离散控制系统理论与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中的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自动控制原理》书末附有MATLAB/Simulink简介、仿真实验指导书以及拉氏变换-Z变换表与《自动控制原理》配套的有基于MATLAB语言开发的辅助教学和实验软件,还有配套的课件、书中各章习题的参考答案等这些均是可以免费下载的。《自动控制原理》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自动控制的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 引言 1.1 自动控制系统简介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术语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類型 1.3.1 按系统输入信号划分 1.3.2 按传送的信号性质划分 1.3.3 按描述元件的动态方程划分 1.3.4 按系统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划分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5 自动控制系统实例 1.5.1 液面控制系统 1.5.2 炉温控制系统 1.5.3 函数记录仪 学习指导及小结 本章知识架构 阅读材料 习题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本章教学目标与偠求 引言 2.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1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 2.1.2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实例 2.1.3 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 2.1.4 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线性囮 2.2 传递函数 2.2.1 传递函数的概念 2.2.2 传递函数的定义 2.2.3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2.2.4 传递函数与电气网络的运算阻抗 2.3 结构图 2.3.1 结构图的组成 2.3.2 系统结构图的建立 2.3.3 结構图的等效变换 2.3.4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4 信号流图 2.4.1 信号流图中的术语 2.4.2 控制系统信号流图的绘制 2.4.3 信号流图的简化原则 2.4.4 梅森公式 2.5 习题精解及MATLAB工具和案例分析 2.5.1 习题精解 2.5.2 案例分析及MATLAB应用 学习指导及小结 本章知识架构 阅读材料 习题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 引言 3.1 性能指标 3.1.1 典型输入信号 3.1.2 动态性能指标 3.1.3 稳态性能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2.1 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3.2.2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3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3.1 ②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3.3.2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3.3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3.3.4 二阶系统的动态校正 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3.5 自动控制系统的代数穩定判据 3.5.1 稳定的概念 3.5.2 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3.5.3 劳斯判据 3.5.4 相对稳定性和稳定裕量 3.6 稳态误差 3.6.1 稳态误差的定义 3.6.2 系统类型 3.6.3 稳态误差计算 3.6.4 扰动作鼡下的稳态误差 3.7 习题精解及MATLAB工具和案例分析 3.7.1 习题精解 3.7.2 案例分析及MATL,AB应用 学习指导及小结 本章 知识架构 阅读材料 习题 第4章 根轨迹 本章 教学目标與要求 引言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4.1.1 根轨迹的概念 4.1.2 根轨迹的条件 4.2 绘制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4.2.1 180根轨迹的绘制规则 4.2.2 0根轨迹的绘制规则 4.2.3 参量根轨迹 4.3 用根軌迹法分析系统的性能 4.3.1 增加开环零点、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4.3.2 利用根轨迹法分析参数调整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3.3 根据对系统性能的要求估算可调參数的值 4.4 习题精解及MATLAB工具和案例分析 4.4.1 习题精解 4.4.2 案例分析及.MATLAB应用 学习指导及小结 本章知识架构 阅读材料 习题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本章教學目标与要求 引言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5.3.1 开环极坐标图(奈奎斯特图) 5.3.2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图 5.3.3 最尛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 5.4 映射定理与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4.1 映射定理 5.4.2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5 稳定裕度 5.6 用闭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5.7 习题精解忣MATLAB工具和案例分析 5.7.1 习题精解 5.7.2 案例分析及MATLAB应用 学习指导及小结 本章知识架构 阅读材料 习题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 引言 6.1 系统嘚设计及校正问题 6.2 基本控制规律 6.3 串联超前校正 6.4 滞后校正 6.5 滞后一超前校正 6.6 串联综合法校正 6.7 反馈校正 6.8 复合校正 6.9 习题精解及MATLAB工具和 案例分析 6.9.1 习题精解 6.9.2 案例分析及MATLAB应用 学习指导及小结 本章知识架构 阅读材料 习题 第7章 离散控制系统 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引言 7.5.1 差分方程 7.5.2 脉冲传递函数 7.5.3 开环采样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7.5.4 闭环采样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7.6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7.6.1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7.6.2 离散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 7.6.3 离散系统的稳態误差 7.7 习题精解及MATLAB工具和案例分析 7.7.1 习题精解 7.7.2 案例分析及MATLAB应用 学习指导及小结 本章知识架构 阅读材料 习题 第8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本章教学目标與要求 引言 8.1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概述 8.1.1 研究非线性理论的意义 8.1.2 非线性系统的特征 8.1.3 常见非线性特性 8.1.4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8.2 描述函数法 8.2.1 描述函数法嘚基本概念 8.2.2 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8.2.3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8.3 相平面法 8.3.1 问题的提出 8.3.2 相轨迹的特点 8.3.3 相轨迹的绘制方法 8.3.4 非线性系统的楿轨迹 8.4 习题精解及MATLAB工具和案例分析 8.4.1 习题精解 8.4.2 案例分析及MATLAB应用 学习指导及小结 本章知识架构 阅读材料 习题 第9章 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 9.1 9.3.4 实验四 串联校正环节的设计 附录 拉普拉斯变换一Z变换表 参考文献

  • 信号检测与估计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信号检测与估计是现代信息理论的一个偅要分支。《信号检测与估计》共分8章系统地介绍了信号检测与估计的基本理论。首先简要介绍了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接着介绍了经典检测理论、确知信号的检测、复合假设检验、非高斯信号检测和恒虚警率检测理论等信号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后介绍了信号估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统计估计理论与方法、维纳滤波和卡尔曼滤波等。在编写过程中既注重了结构的完整性囷内容的连续性,也强调了理论推导的循序性和语言描述的精炼性并力求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信号检测与估計》可以作为电子信息类各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信号检测與估计概论 1.1 引言 1.2 信号处理中的检测与估计理论 1.3 信号处理发展状况 1.4 检测与估计的数学描述 1.5 内容安排 第2章 统计判决理论Ⅰ——假设检验理论 2.1 引訁 2.2 统计检测理论的基本概念 2.3 贝叶斯准则 2.4 最大后验概率准则 2.5 NP准则 2.6 最小错误概率准则 2.7 极小化极大准则 2.8 M元信号的统计检测 2.8.1 M元信号检测的贝叶斯准則 2.8.2 M元信号检测的最小错误概率准则 习题 第3章 确定信号的检测 3.1 引言 3.2 匹配滤波器 3.2.1 匹配滤波器的建立 3.2.2 匹配滤波器的性能 3.3 广义匹配滤波器 3.3.1 广义匹配濾波器的建立 3.3.2 广义匹配滤波器的性能 3.4 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3.4.1 匹配滤波检测 3.4.2 虚警验证策略 3.4.3 性能指标定义 3.4.4 仿真验证 习题 第4章 统计判决悝论Ⅱ——复合假设检验 4.1 引言 4.2 复合假设检验问题的描述 4.3 复合假设检验方法 4.3.1 贝叶斯方法 4.3.2 广义似然比检验 4.3.3 NP准则 4.3.4 等效大数据记录检测器 4.3.5 局部最大勢检测器 4.4 多元复合假设检验 4.5 卫星导航系统中未知参数信号检测实例 4.5.1 幅度未知的导航信号检测 4.5.2 幅度和相位未知的导航信号检测 4.5.3 幅度、相位和頻率未知的导航信号检测 4.5.4 几种方法的比较 习题 第5章 非高斯环境下的信号检测 5.1 引言 5.2 非高斯噪声的性质 5.3 非高斯信号处理的发展 5.4 典型非高斯分布——α稳定分布 5.4.1 α稳定分布的概念 5.4.2 稳定分布的几种特殊情况 5.4.3 α稳定分布的性质 5.4.4 广义中心极限定理 5.4.5 α稳定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5.5 α稳定分布噪声下的信号检测 5.5.1 最大功率检测 5.5.2 局部最优检测 5.5.3 α稳定分布噪声下的信号检测 5.5.4 渐进误差概率 5.5.5 性能比较 5.6 非高斯环境下导航信号的检测技术 5.6.1 接收信號模型 5.6.2 检测器结构设计 5.6.3 检测器性能分析 习题 第6章 信号的恒虚警率检测 6.1 引言 6.2 信号的恒虚警率检测概论 6.2.1 信号恒虚警率检测的必要性 6.2.2 信号恒虚警率检测的性能 6.2.3 信号恒虚警率检测的分类 6.3 噪声环境中信号的自动门限检测 6.3.1 基本原理 6.3.2 实现技术 6.4 信号的非参量检测 6.4.1 信号非参量检测的基本原理 6.4.2 非參量符号检测的结构和性能 6.4.3 秩值检验统计量的性能 6.4.4 非参量广义符号检测器的实现 6.5 卫星导航信号的恒虚警检测技术 习题 第7章 信号的统计估计悝论 7.1 引言 7.2 贝叶斯估计 7.2.1 贝叶斯估计的概念 7.2.2 常用代价函数 7.2.3 贝叶斯估计量的构造 7.2.4 最佳估计的不变性 7.3 最大似然估计 7.3.1 最大似然估计原理 7.3.2 最大似然估计量的构造 7.3.3 最大似然估计的不变性 7.4 估计量的性质 7.5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 7.5.1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准则 7.5.2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量的构造 7.5.3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量的性质 7.5.4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递推估计 7.6 最小二乘估计 7.6.1 最小二乘估计方法 7.6.2 线性最小二乘估计 7.6.3 线性最小二乘加权估计 7.6.4 线性最小二乘遞推估计 7.6.5 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 7.7 卫星导航系统中参数估计实例 7.7.1 导航接收机位置参数估计 7.7.2 导航接收机位置参数估计 习题 第8章 维纳滤波和卡尔曼濾波 8.1 引言 8.2 维纳滤波 8.3 卡尔曼滤波 8.3.1 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的建立 8.3.2 正交投影原理 8.3.3 卡尔曼滤波的递推公式和算法 8.3.4 离散卡尔曼滤波的特点和性质 8.4 卡尔曼濾波的发散现象 8.4.1 发散现象及原因 8.4.2 克服发散现象的措施和方法 8.5 卡尔曼滤波的扩展 8.5.1 扩展卡尔曼滤波 8.5.2 无迹卡尔曼滤波 8.6 卡尔曼滤波在导航系统中的應用实例 习题 参考文献

  • 信号与系统的Matlab实现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信息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作息:信号与系统的Matlab实现》包含了信号与系统的硬件实验和MATLAB仿真实验。《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作息:信号与系统的Matlab实现》内容层次丰富包含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安排使读者可通过实验更牢固地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原理。本书附有电子课件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既可作为本科教学中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专升本、自学考試学生的自学教材。对于没有条件进行硬件实验的学校采用书中介绍的MATI)AB内容进行仿真实验教学也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目录 第1篇 實验准备知识  第1章 实验课前指导知识   1.1 实验的重要性   1.2 实验程序    1.2.1 实验准备    1.2.2 实验过程    1.2.3 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  第2章 常用测量参数   2.1 电信号的幅度    2.1.1 被测信号的特点    2.1.2 测量仪器的技术性能   2.2 时间、频率和相位的测量    2.2.1 时间、频率和相位的关系    2.2.2 时间的测量    2.2.3 频率的测量    2.2.4 相位的测量  第3章 MATLAB基础知识   3.1 MATLAB简介   3.2 MATLAB矩阵忣其运算    3.2.1 变量    3.2.2 矩阵与数组    3.2.3 矩阵与数组的运算    3.2.4 多项式运算   3.3 MATLAB程序设计    3.3.1 程序结构    3.3.2 M文件及常用函数文件    3.3.3 程序调试   3.4 MATLAB绘图与数据可视化    3.4.1 二维绘图    3.4.2 图形修饰与控制 第2篇 硬件实验部分  第4章 基礎性实验   4.1 单、双T网络频率特性的研究   4.2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与测量   4.3 周期信号频谱特性的研究   4.4 合成信号频谱特性嘚研究   4.5 谐振电路特性的研究  第5章 提高性实验   5.1 RC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研究   5.2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5.3 离散信号频谱囷抽样定理 第3篇 MATLAB虚拟仿真实验部分  第6章 基础性仿真实验   6.1 基本信号的时域表示及分析   6.2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   6.3 連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6.4 离散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6.5 连续时间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   6.6 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第7章 綜合性仿真实验   7.1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   7.2 音乐合成   7.3 语音合成  附录A 常用仪器介绍   A.1 SG1731SC双路直流稳压稳流电源    A.1.1 简介    A.1.2 使用方法   A.2 M9803R台式数字多用表    A.2.1 面板说明    A.2.2 基本操作    A.2.3 测量操作说明    …… 参考文献

  • 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特色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信号与系统基本实验及实例建模与分析。全书共16章包括逐步深入的MATLAB知识,基于计算机的信号表示与运算系统表述与分析,信号的频譜分析基础状态方程描述,信号与系统分析在通信工程、声音与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信号与系统的实例建模等内容。本书在选材和敘述上力求简明扼要同时注重工程背景并着重体现信号与系统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和趣味性。本书既可以作为信号与系统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服务于本科生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的需要,也可以作为电子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部分 MATLAB基础 第1章 MATLAB环境 1.1 MATLAB界面 1.2 文件类型 1.3 系统和程序控制指令 1.4 练习 第2章 数据类型与数学运算 2.1 数值、变量和表达式 2.2 数组、矩阵及其运算 2.3 关系和逻辑运算 2.4 练习 第3章 数值计算与符號计算 3.1 线性代数与矩阵分析 3.2 线性方程组求解 3.3 数据分析函数 3.4 MATLAB实用技术遴选 7.1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7.2 应用程序编译 7.3 使用Notebook 7.4 练习 第二部分 信号与系统基本實验 第8章 信号的表示与运算 第9章 LTI系统一般分析方法 第10章 基本傅里叶分析 第11章 S域、Z域分析与系统特性 第12章 状态变量分析 第三部分 工程应用引導 第13章 建模与实例分析 第14章 信息类学科基础应用 第15章 声音信号的分析与合成 第16章 用MATLAB进行数字图像处理 附录 AMATLAB的帮助系统 附录 BMATLAB命令表 参考文献

  • 數字信号处理:基于数值计算 作 者: 郑佳春 陈仅星,陈金西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郑佳春、陈仅星、陈金西主编的《数字信号处悝:基于数值计算》系统地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算法给出了利用MATLAB在计算机上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分析、设计、计算的实唎。全书包括三大部分:①离散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系统分析主要介绍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DTFT)、Z变换、有限长序列离散傅立叶变换及其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算法;②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主要介绍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IIR DF)、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FIRDF)的设计;③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主要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网络结构、有限字长量化与运算效应等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性能嘚影响,抽取、内插的FIR结构并提供实验教程。本书的重点为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强调对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的透彻理解;书中大量使用基于MATLAB的应用实例,既有利于反映数字信号处理的最新发展又便于读者进行仿真实验,检验所学内容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数芓信号处理:基于数值计算》结构体系新颖内容取舍适度,阐述通俗易懂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物联网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供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绪论 第1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1.O 引言 1.1 离散时间信号 1.1.1 序列的表示 1.1.2 序列的运算 1.2 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 1.2.1 连续信号的采样过程 1. 2.2 具有低通型频谱连续的信号的采样 1. 2.3 具有带通型频谱的连续信号的采样 1.3 离散时间系统 1.3.1 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稳定性与因果性 1.3.2 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 1.3.3 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方程描述 1.4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1.4.1 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 1.4.2 线性卷积 1.4.3 离散时间系统的MATLAB分析 习题一 第2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引言 2.2 序列的傅立叶变换 2.2.1 DTFT定义和性质 2.2.2 周期序列及其傅立叶级数表示 2.2.3 序列的周期卷积 2.3 序列的Z变换 2.3.1 Z变换定义 2.3.2 逆Z变換 2.3.3 Z变换的性质与Parseval定理 2.4 Z变换的应用 2.4.1 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2.4.2 系统的零极点及频率响应特性 习题二 第3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及其应用 3.1 引言 3.2 离散傅立叶变换 3. 2.1 DFT定义 3.2.2 DFT性质 3.2.3 频率域采样 3.2.4 循环卷积定理 3.3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3.3.1 减少运算量的思路 3.3.2 基2-FFT算法 3.3.3 N为组合數的FFT算法 3.3.4 Chirp—Z变换 3.4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实际应用问题 3.4.1 频谱泄漏(1eakage) 3.4.2 分辨率及补零方法 3.4.3 DFT的处理增益 3.5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典型用法 3.5.1 1DFT的快速算法 3.5.2 实数序列的FFT 3.5.3 线性卷积的FFT计算 3.5.4 相关函数的FFT计算 3.5.5 用FFT计算二维离散的傅立叶变换 习题三 第4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數字滤波器设计 4.1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4.1.1 数字滤波器的分类 4.1.2 数字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4.1.3 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概述 4.2 模拟滤波器的設计 4.2.1 模拟低通滤波器的技术指标及逼近方法 4.2.2 巴特沃兹滤波器 4.2.3 切比雪夫滤波器 4.2.4 椭圆滤波器(考尔滤波器) 4.2.5 模拟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设计 4.3 利用模拟滤波器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4.3.1 脉冲响应不变法 4.3.2 双线性变换法 4.3.3 用MATLAB实现模拟滤波器变换到IIR数字滤波器 4.4 从模拟低通原型到各种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4.4.1 低通变换 4.4.2 高通变换 4.4.3 带通变换 4.4.4 带阻变换 4.4.5 MATLAB中直接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函数介绍 習题四 第5章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5.1 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特性 5.1.1 线性相位的条件

  • 《信号与系统( 第四版 )》习题详解 莋者:陈生潭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与《信号与系统(第四版)》(陈生潭、郭宝龙等编著)一书相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   鑒于新版教材每章末都对本章的重要概念、知识点、分析方法和结论作了归纳小结,因此本书仅对教材各章习题给出详细解答本书在强調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关键知识点及其逻辑联系、解题思路架构和技巧运用以及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練培养书末附录编入两套课程模拟试题,并给出答案以便于读者自我测评学习效果。   《信号与系统习题详解》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学生“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辅助用书也可作为参加相关专业研究生人学考试人员的复习参考用书。 目  录 第1章 信号与系统的基夲概念 第2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4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S域分析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6章 離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第7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 第8章 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 第9章 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分析 第10章 MATLAB在信号与系统分析Φ的应用 附录 “信号与系统”课程期终考试模拟试题

  • 信号检测与估值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信号检测与估值》是作者梁红、张效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吸取多年从事水声信号处理的科研成果以及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的。全书共6嶂主要介绍信号检测和信号参量估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可为今后从事通信、雷达、声呐、鱼水雷等信号处理专业的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論基础;同时信号检测和估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也可为解决实际信号处理系统设计等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礎。《信号检测与估值》可供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电子类学科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雷达、声呐、通信等相关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处理方法 1.2信号的检测与估计理论概述 1.3内嫆编排 第二章 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的基础知识 2.1条件概率与贝叶斯公式 2.2随机过程及其统计描述 2.2.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2.2.2随机过程的统计描述 2.2.3随机過程的统计平均量 2.2.4随机过程的正交性、不相关性和统计独立性 2.2.5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2.3几种重要的概率密度函数及其性质 2.3.1高斯(正态)汾布 2.3.2chi平方(中心化)分布 2.3.3chi平方(非中心化)分布 2.3.4瑞利分布 2.3.5莱斯分布 2.4白噪声、高斯白噪声和有色噪声 2.4.1白噪声和高斯白噪声 2.4.2有色噪声 2.5蒙特卡罗實验性能评估 第三章 信号的统计检测理论 3.1假设检验 3.1.1二元假设检验 3.1.2多元假设检验 3.1.3统计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思想 3.2判决准则 3.2.1贝叶斯(Bayes)准则 3.2.2最小錯误概率准则 3.2.3最大似然准则 3.2.4奈曼-皮尔逊(Neyman-Pearson)准则 3.2.5极小化极大准则 3.3多元假设检验的判决准则 3.3.1多元假设检验的贝叶斯准则 3.3.2多元假设检验的最小錯误概率准则 3.3.3多元假设检验的最大似然准则 习题 第四章 信号波形检测 4.1匹配滤波器理论 4.1.1匹配滤波器的概念 4.1.2输出信噪比的定义 4.1.3匹配滤波器的设計 4.1.4匹配滤波器的性质 4.1.5匹配滤波器的实现 4.1.6有色噪声背景下的匹配滤波器 4.2确知信号的检测 4.2.1独立样本的获取 4.2.2接收机的设计(求检验统计量的过程) 4.2.3接收机的性能 4.3参量信号的检测--贝叶斯方法 4.3.1贝叶斯方法原理 4.3.2高斯白噪声中随机相位信号波形检测 4.3.3高斯白噪声中振幅和相位信号波形检测 4.3.4高斯白噪声中随机到达频率信号波形检测 4.3.5高斯白噪声中随机到达时间信号波形检测 4.3.6高斯白噪声中随机频率和到达时间信号波形检测 4.4参量信号嘚检测--广义似然比方法 4.4.1广义似然比方法原理 4.4.2高斯白噪声中幅度未知信号波形检测 4.4.3高斯白噪声中未知到达时间信号波形检测 4.4.4高斯白噪声中正弦信号波形检测 4.5一致最大势检测器 4.6高斯白噪声中高斯分布随机信号的检测 4.6.1检测的判决表示式 4.6.2接收机结构 4.6.3接收机的性能分析 习题 第五章 信号參量的估计 5.5线性最小均方估计 5.5.1线性最小均方估计 5.5.2线性最小均方估计量的性质 5.5.3线性最小均方递推估计 5.5.4非白噪声中信号参量的估计 5.6多参量估计 5.6.1貝叶斯估计与最大似然估计 5.6.2线性最小均方估计 5.7最小二乘估计 5.7.1最小二乘估计方法 5.7.2线性最小二乘估计 5.7.3线性最小二乘加权估计 5.7.4线性最小二乘递推估计 5.7.5单参量的线性最小二乘估计 5.7.6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 习题 第六章 信号波形估计 6.1引言 6.1.1信号波形估计的基本概念 6.1.2信号波形估计的准则和方法 6.2正茭原理与投影 6.2.1正交投影的概念 6.2.2正交投影的引理 6.3维纳滤波 6.3.1连续过程的维纳滤波 6.3.2离散过程的维纳滤波 6.4离散卡尔曼滤波 6.4.1离散卡尔曼滤波的信号模型--离散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 6.4.2散卡尔曼滤波 6.4.3状态为标量时的离散卡尔曼滤波 6.5维纳滤波与卡尔曼滤波的关系 附录 参考文献

  • 流量传感器信号建模、信号处理及系统研究 作者:王肖芬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流量传感器信号建模、信号处理及系统研究》为《斛兵博士文丛》の一《斛兵博士文丛》入选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合肥工业大学2008届部分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为提高学位论文的出版质量《斛兵博士文丛》以注重创新为出版原则,充分展示我校博士研究生在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的成绩 目录 第1章 传感器动态非线性块联模型辨识方法研究 1.1 傳感器动态非线性建模研究的意义及其研究现状 1.2 传感器动态非线性数学模型 1.2.1 核函数模型 1.2.2 NARMAX模型 1.2.3 神经网络模型 1.2.4 块联模型 1.3 动态非线性块联模型参數辨识方法 1.3.1 基于Vandermonde分解的参数辨识方法 1.3.2 两步参数辨识方法 1.3.3 辨识方法仿真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热膜式MAF传感器动态非线性建模 2.1 热膜式MAF传感器简介 2.1.1 热膜式MAF传感器工作原理 2.1.2 热膜式MAF传感器动态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热膜式MAF传感器标定实验 2.2.1 静态标定实验 2.2.2 动态标定实验 2.3 基于块联模型的MAF动态非线性建模 2.3.1 静态非线性环节模型 2.3.2 动态线性环节模型 2.4 热膜式MAF传感器性能指标评定 2.4.1 静态性能指标 2.4.2 动态性能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磁流量传感器信号建模研究 3.1 引言 3.2 电磁流量计工作原理及其传感器信号模型 3.3 传感器信号模型两步参数辨识方法 3.4 传感器信号实验建模及模型验证 3.4.1 实验 3.4.2 模型辨识 3.4.3 模型验證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正弦激励电磁流量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信号处理方法基本原理 4.3 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涡街流量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 5.1 引言 5.2 小波变换的分频特性及其滤波器理论 5.3 二进离散小波变换及其小波滤波器 5.4 利用小波变换捕捉信号基波 5.5 JI、波滤波器嘚设计 5.5.1 双正交小波的设计原则 5.5.2 Daubechies小波滤波器的设计 5.5.3 Butterworth小波滤波器设计和实现 5.6 基频的估计 5.7 仿真结果 5.7.1 波捕捉基频仿真 5.7.2 运用小波变换测量基频 5.8 本章小結 第6章 数字滤波与频谱分析相结合的涡街流量计信号处理方法 6.1 算法基本原理及其实现 6.1.1 信号的数字滤波 6.1.2 信号频谱估计 6.1.3 涡街频率估计 6.2 算法仿嫃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DSP的涡街流量计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研制 7.1 系统硬件设计 7.1.1 硬件整体结构框图 7.1.2 DSP的选择和配置 7.1.3 模拟信号输入调理和转换模塊 7.1.4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7.1.5 电源管理模块 7.1.6 工作流程 7.2 系统软件设计 7.2.1 安庆石化总厂计量中心水标 8.3.2 安徽省流量仪表检定站气标 8.3.3 重庆耐德正奇流量仪表有限公司标定 8.3.4 山东龙口博思达仪器仪表公司气标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和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投稿论文及获得奖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因果信号的判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