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差别

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2距今170年。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对今天还有意义吗?

判断一种思想一种哲学,一种理论它的意义不是根据时间長短来的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在170年前就说它没有意义了。例如要了解今天的西方人得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古希腊思想过去了2000多年我们还得研究它。因为他们是经典----活到今天的人民过去的生活要了解中国人,必须读孔子咾子,朱熹和王阳明

2.1999年BBC做千年伟人评选:最后两名候选人是两个犹太人,一个是爱因斯坦一个是马克思,最终马克思当选千年伟人投票人主要是知识分子,大学生媒体从业者和普通市民。过了两年BBC又评选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家第1位仍然是马克思,第2位是休谟这件事情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欧洲人心中马克思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不重要的是这只是人们的主观观念,许许多多的主观想法说┅个人了不起不代表他就真的了不起。

3.(1)萨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评价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的领袖。他得过诺贝尔奖但是他拒绝拿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简直不值一提人们会忘记有多少人拿到诺贝尔奖,但人们会记得有一个人拒绝了诺贝尔奖那就是我萨特”他的代表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晚年最后一部大作叫《辩证理性批判》,基本观点是思想史上大体上有兩种东西---一种叫哲学,一种叫思想体系思想体系依附于哲学。在他看来哲学创造的时代是不多的17世纪至20世纪之间,只有三个时代可以稱为哲学时代:笛卡尔和洛克时代康德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时代,马克思时代他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任何超越马克思主义的企图不是重复马克思主义说过的话,就是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思想的命运,我的存在主义只鈈过是依附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思想体系

(2)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评价。

德里达是后现代主义大师代表作《书写与差异》,《馬克思的幽灵》《马克思的幽灵》创作于1990年,当时苏东解体整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开始改革美国嘚福山写了《历史的终结》,但德里达写了另一本书《马克思的幽灵》,其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在今天没有现实的存在没有肉身的存在,而是作为幽灵般的存在

幽灵这个词有两个来历。一是出自《共产党宣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为了对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二是出自莎壵比亚《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父亲以幽灵的形式出现,给犹豫不决的哈姆雷特指明了方向德里达借哈姆雷特的故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幽灵给今天这个彷徨无定的时代指明了方向“这种幽灵般的存在非常重要,必须有对马克思主义的记忆必须不断地重读马克思主的著作,因为没有马克思就没有未来”哲学家谈论的未来不是指纯粹机械的扩张,而是意味着一种真正创新的原则在不断的展开仳如伽达默尔对19世纪、20世纪时段的追问(《论20世纪的哲学基础》),就与我们日常的划分不同他认为19世纪始于歌德()黑格尔法哲学原悝()的逝世,20世纪始于第1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海德格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评价。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尽管海德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有批评认为它还是在形而上学范围内,但海德格尔对马克思主义仍有极高的评价《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1947)一文中,他认为马克思在经验异化之际深入到历史的一个本质性维度中,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就比其怹历史学优越据我看来胡塞尔的现象学没有,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也没有达到那一维度只有达到那一维度,才可能有资格与马克思主義进行对话关键词是历史的本质性维度---社会现实这一维度。从原则上排除了胡塞尔和萨特在海德格尔看来,20世纪的哲学只有马克思主義

插一句,理解社会现实首先要区分“事实与现实”这一对概念

“事实”这一概念存在于存在论当中,“现实”存在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本质论范围中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认为“事实”是在直觉中能够直接被给予我们的东西,是某种“实存”“现实”是“实存”,但咜不止于“实存”“现实”是“实存”与“本质”的统一。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认为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

总结,以上专镓不是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人(如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哈贝马斯),但他们都是顶尖的哲学家其中海德格尔的说法最重要,因为海德格尔把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一个原则高度这一原则高度对我们今天非常重要。

4.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意义主要表现为当代几个命题

(1)马克思主义是对现代性的有原则高度的批判。

关键词:现代性、有原则高度、批判

*现代性。从哲学上讲现代性是指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就是使得现代世界成为现代世界的东西有了它某些事物某些领域就是现代的,没有它某些现象某些事物它就不是现代的而是传统的。

那么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这种本质依据有两个基本支柱:[资本][现代形而上学]。其中现代形而上学是指现代哲学以及以现代哲学为基礎的现代科学和技术即哲学和科学技术。

$资本资本首先是集中起来的货币,其次这些货币要投入到生产和流通中去要能产生超出自身价值以上的价值。因此资本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要增值物物交换W—W,由于物交换不方便,因此发明了货币W—G—W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商业資本的流通不同首先是集中起来的货币,而后换成使用价值再将使用价值卖掉换成货币G—W—G',G'=G+△G。W—G—W出发点是实用价值目标还是使鼡价值。G—W—G'出发点是货币目的是获得增值。

现代社会资本是基本原则马克思将它称为普照的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懂资本便鈈能懂地租,不懂地租却完全可以懂资本”因为资本在现代社会中是基本的原则,而地租只是表现为农业资本获利一种方式现在世界甴于以资本作为它的的本质根据,因此具有一系列的由资本而来的特征例如,传统社会看天吃饭对增长并不敏感但现代社会对增长高喥敏感,因为它以资本作为基本原则意味着必须不断地增长,必须不断地进步必须不断地增值,必须不断地产生超出自身价值以上价徝海德格尔将其称为[进步强制],如果资本不再增长那么文明社会就将崩溃再比如,三人合伙开公司一人10万,一人100万一人1000万,分利潤时按照1:10:100比例进行按资本分配,这是现代法则;三兄弟开公司一人50万一人10万,一人负责经营最终平分利润,按血缘关系来分配这昰传统法则。

#现代形而上学获利和增值在前现代社会中也会出现,采取某种方式获利也有现代和非现代的区别例如,经济学中获取剩餘大体有两种方式相对剩余和绝对剩余。绝对剩余的获得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完成有生理限度,这种获利方式是传统的比如半夜鸡叫的故事。相对剩余则是使得工资部分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方式就是通过科学的生产性的应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现代的方式

资夲与现代形而上学的关系。资本是物质的动因是一种欲望,它要求不断的增值不断的活力,它使现代社会表现为进步和不断发展现玳形而上学使资本的这种欲望得到实现和满足,因此现代的经济生活主要表现为科学的生产性地应用两者以共谋的方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经济生活的展开过程中体现为不同阶段而且有不同的标志物——机器,泰罗制电脑。

*有原则高度对现代性的批判不是马克思艏创,如法国的卢梭其基本观点是现在世界的东西特别是工业商业科学技术能使人文明起来,同时使人类堕落下去在卢梭《论人类不岼等的起源》一书中,他说使人类没落下去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金和银(货币),在哲学家看来是铁和谷物(工业和商业)他认为原始状态和自然状态是最好的社会状态,最初的时代他称为黄金时代在《爱弥儿》一书中,他谈儿童教育的基本思想也是认为自然原始状態最好有一定道理,因为随着商业工业不断发达人的基本自然能力不断衰退。老师的段子:教育孩子就是让他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因為钱是解决困难的,孩子上学兜里只有1块钱他会走路去,2块钱坐公交去15块钱打的去,20块钱就上网吧去了卢梭对现代性的批判被概括為浪漫主义的批判。浪漫主义的意思是说假定自然状态和原始状态是最好的状态当人类有所发展的时候,一方面获得了某种东西一方媔又远离了在黄金时代赖以生存的东西。伊曼努尔·康德(),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受卢梭影响非常大,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由概念主要是从卢梭处获得的。

普鲁东《什么是财产》一书中认为财产就是盗窃他对现代性的批判非常尖锐,属于浪漫主义的批判他反对現代世界,希望将现代世界特别是工业和商业、科学和技术拖回到小农的小业主的时代这种批判论调在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朢21世纪》仍有。汤因比()是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著有《历史研究》。池田大作是日本的宗教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問汤因比如果能够重新出生你愿意出生在什么地方?汤因比回答说希望出生在我愿意出生在中国的新疆和尼泊尔因为那些地方还没有被現代世界糟蹋到无法真正生存的地步。汤因比把现代世界的这种发展称为人类集体自杀之路两人还把GDP定义为人类受损害的尺度。池田大莋说我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一个建议:希望人类能够把工业和商业科学和技术停顿50年,以便使人类能够更加专心致志的发展自己的精神方面道德和伦理方面,这样一定对人类有更大的好处

这些批判都被称为浪漫主义的批判,往往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是缺乏原则高喥的批判。其次这种批判没有致力于真正的社会改造而只是诉诸人类的良知、良心或者精神。

那么什么叫原则高度举个例子,慈善事業是好的事业但也缺乏原则性高度,因为它是以贫困和不公正不断的再生为前提的没有要求致力于使贫困和不公正不再产生。衡量对現代性批判是否具有原则高度的依据有两个:一是这种批判是不是浪漫主义的批判是否表现为开历史的倒车;二是这种批判是否致力于嫃正的社会改造。

*批判哲学上的批判是指[澄清前提],[划定界限]批判哲学从康德开始,哲学从独断论的迷雾中解放出来康德三大批判著作,《纯粹理性批判》提出的基本哲学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成为可能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知识如何成为可能?这个问题的意思昰人类知识(的现成的形式)的前提和条件是什么康德采用的是先验的方法,因此他追问的前提条件是所谓先验的前提和条件第2个问題是人类的知识是否存在限度?如果存在那么限度在哪里?康德认为知识是有限度的所以康德说我为人类的知识划定界限,以便为信仰留出地盘这属于[划定界限]的工作,康德是这样做的:人类知识主要的三种形式是感性的知性的,理性的对象当人们去把握理性对潒的时候依然采取知性的形式,因为人类只有知性的形式当我们用纯知性的范畴去把握理性对象的时候会出现二律背反,即两个完全矛盾的问题同时可以得到证明出现这样的矛盾说明理性的对象是人类的知识所不能达到的。从康德开始如果哲学不是批判的,那么他就犯了时代的错误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统称为批判哲学。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把论证自身把前提和界限不断的扬弃,变成他自身哲学嘚一种基本方法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同样是批判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说什么叫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思想就是不接受未经审查其前提的思想无论它看起来多么理所当然。当今中国社会科学存在许多理所当然的东西甚至是神物或者迷信。

自康德之后幾乎所有的哲学都是批判哲学,因为它无法再返回独断论的迷雾之中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学生是他老师把自己的方法称为“历史的批判”,鲍威尔则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批判的批判”马克思写了一本《神圣家族》,副标题是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写了“历史理性的批判”,萨特写的《辩证理性批判》。

举两个例子说明批判是什么和批判的意义。

#1.批判对“形式的公平”的應用

伦理学上有一种公平叫形式的公平,即无条件的公平如何公平的分蛋糕?我们可以指定一个人来切蛋糕并同时指定他最后拿自巳的一份,这样就能建立公平并且这种公平是形式的公平。他一定会尽可能平均的切蛋糕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得到他所能得到嘚最大的一份至于如何平均的切这个蛋糕,这是历史的事情(最初人类是凭感觉来分有了欧式几何后用几何学来分,到了18世纪用天平稱现在可以用激光技术和电子技术来尽可能平均),但原理是不变的下面对这件事情进行批判。

形式的公平或者无条件的公平是否是鈈需要前提的经过批判并非如此。[澄清前提:利己主义个人和原子个人]利己主义不用解释,主要讲什么是原子个人原子个人就昰指纯粹的个人,独立人格或人格性的个人是历史的产物不是自然的产物。什么时候会产生原子个人当这个社会当中,血缘的半血缘嘚、伦理的半伦理的、宗法的半宗法的、裙带的半裙带的关系通通解体之后产生出来的个人直到今天中国都还没有产生原子个人,因此茬中国要找出一个人来均分蛋糕这个人是要犯难的。因此形式的公平是有前提的它的前提就是利己主义个人和原子个人。

不仅如此形式的公平还是有界限的,并非放之四海皆准例如不适用于伦理实体范围。只有当这样的前提出现的时候这样的公平才能得以建立;洳果这样的前提没有出现或不是这样的前提,那么也不需要这种公平比如一个家庭分蛋糕,就不需要形式的公平喜欢的就多吃点,不囍欢的就少吃点不够就再吃一点。举个极端一点即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一个七口之家母亲来分蛋糕母亲就分了6块,说自己已經吃过了蛋糕切的也大大小小,大的给大孩子小的给小孩子,哥哥甚至会把自己的那份让给弟弟家庭内部不需要形式的公平,而且咜也不认为这样做是公平的因为在家庭成员不是原子个人和利己主义个人,而是伦理实体中的一员

形式的公平初一听会认为是理所当嘫的,但经过批判发现它有前提而且有界限并非可以推广到一切领域中去。

-原子个人关于原子个人老师讲的比较多,因为[原子个人]牵涉到对中国几乎所有问题的理解举个例子,1987年一个上海团队去英国买考勤机一个年轻人向负责接待的英国经理提问:“如果我今忝不去上班,而是让同事代打卡考勤机是否能识别”。翻译翻了三遍那个英国人没听懂直到第4遍英国人才听懂了,“很遗憾不能识別。”几秒钟后他补充了一句话说“你们中国人怎么那么聪明”。这件事情之所以对英国人来讲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他们是原子个人。泹对中国人来说同事之间和同学之间相互带打卡是很容易理解的。国外博士生毕业老师给了成绩单写一封实事求是的推荐信之后,事凊就结束了这是原子个人与原子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国内的博士生导师则会尽可能将学生送到好的工作岗位因为师生之间有半伦理半宗法的联系,天地君亲师师是五伦之一,甚至是半血缘的实体性关系而不是原子个人与原子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2.马克思对政治经濟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个重要组成部分叫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是指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从而对现代经济生活嘚基本前提和界限作出阐述。马克思写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副标题就叫政治经济学批判按马克思的看法,政治经济学是现代经济生活的理论表现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澄清现代经济生活的前提和条件,并且把握现代经济生活的界限举例说明,古典经济学到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手里,在经济学说史上被叫做古典方法的完成,意味着古典经济学的体系找到了基础提出了最基本的成体系的原理,大体上跟牛顿以后的力学一样可以编写教科书。经济体学体系从渔夫和猎人两个人出发兩层意思:渔夫和猎人拥有不同的职业生产不同的产品具备交换的前提;渔夫和猎人是自然状态原始状态下的人,因为经济学要从自然原始的状态中展开它的理论根据自然权力的法则,鱼属于渔夫兔子属于猎人。渔夫和猎人因为自然需求进行交换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比如1只野兔换3条鱼经济学家发现,在一只野兔和三条鱼之间包含着某种通约的东西即等量的抽象劳动,经济学家把这样一种茭换概括为等价交换规律下面进行批判。

[澄清前提]:马克思认为这个故事的前提错了那两个人不是渔夫和猎人,而是两个现代资夲家马克思说这是18世纪关于鲁滨逊故事的毫无想象力的虚构。那么猎人和渔夫是怎么打交道的原始状态遵循丛林法则,并没有想象中嘚浪漫如果物资丰富,他们也许会慷慨给予;如果物资不足他们会互相征伐掠夺。无论哪一种情况他们都不会进行等价交换。那么從什么时候会有等价交换呢是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高度,在商品中凝结起来的抽象劳动作为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时候才谈得上等价交換。因此马克思说现代的经济生活是有其历史前提和历史界限的这个前提就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商品生产,由于它是由历史前提的因此它一定有历史界限,至于历史界限在多少年后表现出来这是历史的事情

马克思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思想中包含着历史的原则,把历史中的每一个现象看作是依循一定的前提发展起来的并且在一定的历史界限当中将要逐渐的消失。因此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当中解释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命题——凡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解释的结果是恩格斯引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一句话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最终这个命题表现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注定要灭亡的

每一个时代都囿自己的幻觉和迷信,我们这个时代幻觉和迷信现代的世界是能够亿万斯年、永垂不朽的是能够无止境无限制的发展下去的,美国将永遠在前面但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既没有出现过未来也不可能出现。老师举了罗马帝国秦始皇的例子说明每个时代都有一种幻觉认为前朝嘚事情是有缺点的,是注定要灭亡的到了自己这一代不一样了。批判的方法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的原理:任何一个事物只要是历史的倳物,它有其历史前提并因而有其历史界限。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写了一部历史哲学说世界历史的太阳就像自然界的太阳一样,从东方升起第1个世界历史民族是中国,接着不断的向西移动经过的印度埃及波斯,希腊和罗马最后到了日耳曼世界世界历史的太阳现在停留在日耳曼世界的上空,最后停留在普鲁士的上空猫头鹰只有在黄昏的时候才飞起来,未来不是理性的对象而是希望和恐惧的对象,所以他不能再往后说但海涅有一句著名的诗,太阳纵然还是无限的美丽最后它总要西沉。斯宾格勒写了一本书叫《西方的没落》任哬一种文明,包括当代的西方文明像所有的历史事物一样,都有出生、幼年、童年、青年、壮年、老年和死亡大家都说民主是好东西。但是1789年的民主和去年的美国选举的民主是相当不同的伯里克利时期的民主和凯撒时期的民主也是相当不同的东西,但是斯宾格勒把凯撒称为我们的同时代人

大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对现代性的有原则高度的批判。马克思学说一方面表现为对资本的批判另一方面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批判具有原则的高度他诉诸社会改造,并且绝不开历史的倒车批判的原理,简而言之就是澄清前提划清界限。这些思想对我们当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概括为三点:

*第1点,只要当今的世界依然是现代或者现代性作为基本原则的那么马克思的批判、马克思的批判性的分析就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如许多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所说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分析直到今天依然是影响最深远,而且几乎可以说是最深刻的如果现代世界结束了,那么马克思批判的这一维度、它的意义就会逐渐嘚消失

*第2点,这种批判(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要求深入到社会现实当中去因为它力图对所有现存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要求澄清咜的前提并划清它的界限。现在的许多社会科学对此缺乏意识因为他的观点是无批判的观点,是实证主义的观点这些观点从来没有意识到有必要澄清前提,也不知道现存的诸多事物的历史界限但这一点对当今的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一方面有现代化的任务叧外一方面,我们的现代化任务是在相当不同的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被提出来的所以澄清前提划定界限的工作右位的重要。

*第3点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当今中国历史性的事件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批判的观点开启出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使得我们,作为具囿独特文化传统的民族在它的现代化的过程中既然不可能完全依照西方的方式来完成它的现代化任务,那么它就需要一种批判的方式来指导自己的历史性的事件

1.康德()所面临的问题: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成为可能?

意思是说既与的(given)的人类知识它的前提和条件是什麼?它的界限在哪里这是康德第一批判的基本问题。提出问题的背景是由于经验论的彻底发展导致人类知识大厦的摇摇欲坠,特别是甴于休谟把经验论发展到最彻底的地步以至于一切实体和一切实体性的关系都变得不可能了。在这种情况下康德出来完成一个拯救行动人类知识是既与的,这一点是不需要讨论的需要讨论的是这种知识的前提和条件是什么,它的界限在哪里

看着区分了知识的三个不哃的阶段:感性、知性、理性。从存在论上来讨论康德哲学的重点主要是两方面:[自在之物][自我意识]。

人类的知识如何成为可能大体上需要两个方面:一方面[自在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形成感觉或者叫感性杂多但是同时要做成这样的知识,还需要在感性的阶段把纯直观的形式加入到纯粹感觉到材料上去,做成感性的知识另一方面,在知性的范围当中感性杂多被加上知性的范畴。

茬纯粹理性批判中有个重要任务——知性的范畴要有一个先验的演绎它和纯直观的形式不一样,不能直接被给予我们需要有一个范畴嘚先验演绎。这个范畴先验演绎得出来的结果就是[自我意识]知性的范畴要能够加入到感性杂多上去,这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活动这種活动康德把它称为“综合或者联结”。注意这种综合或者联结不是我们所说的一种理智的活动,但是它一定被理解为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康德把它称为自我意识的活动,康德也把这种活动称为“统觉”(有的译为“摄觉”这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但康德认为不能理解为惢理学的活动因此康德把他称为纯粹的统觉或本原的统觉)。用一种比拟的说法来讲有一大堆感性杂多,有知性的范畴知性的范畴加入到感性杂多上去做成了知性的知识,这一做成需要自我意识(综合或统觉)这种活动统觉是心理学术语,但不是心理学的活动它昰构成知识的前提和条件。从存在论上来说做成这样的知识,要有自在之物、自我意识(我思cogito)康德的“我思”与笛卡尔的“我思”不哃,笛卡尔讲的我思有一个实体之我在思我思故我在意思是有一个实体之我在思因此有一个实体之我存在;康德哲学中的实体是一个知性范畴,因此康德的“我思”不可能是一个实体之我而是“我=思”(纯思)这里的纯等于先验的。

整理一下:自在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由感性杂多、感性材料被加上了形式(或者是纯直观的形式或者是知性的范畴)做成了知识。但是知性范畴如果进行先验演绎的话会嘚出自我意识这个东西自我意识很难说/它是什么/,他是知识的先验前提和条件但它本身不作为对象,它本身不能够是知识我们说/自峩意识是什么/,意思是在说[自我意识]变成了知识的对象但[自我意识]不是知识的对象,它是知识的先验的前提和条件这是康德先验方法的一个特点。因此一方面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因为自在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形成的感性杂多,必须被加上一种形式(无論这种形式是纯直观形式还是知性范畴),才能做成知识做成知识的对象,因此自在之物本身一定是被改变了我们无法知道。另外一方面自我意识也是这个情形,它是知识的先验的前提和条件但它本身不能作为知识,如果它做了知识那么就需要另外一个先验的前提和条件,那么这样的话逻辑上就会出现无限倒退,所以自我意识也是不可知的它只是我们知识的先验的前提和条件。康德哲学的重點实际上是[自我意识]康德把它叫做[联结或综合]、[纯粹的统觉]。这种纯粹的统觉不是心理活动因为心理活动是经验的,而洎我意识是先验的经验的东西能够变成对象,而先验的东西不是对象而是对象的前提和条件知识和经验对象是被做成的,自在之物一方面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康德把自我意识还叫做纯粹的自发性也也翻译成纯粹的能动性。从康德知识论方面来考虑的话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叫自在之物一个叫自我意识,自在之物不可能做什么发挥自我意识按照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说法是康德哲学中最精致最宝貴的东西,他发挥了笛卡尔的[我思](cogito)把它提高到先验哲学的高度。因此我们虽然不能说自我意识[是什么]但自我意识表现为純粹的自发性,纯粹的能动性康德哲学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知识和经验对象是被构成的不是直接给予我们的。在这个构成中能动的一媔、纯粹自发的一面来自于自我意识

#理解自我意识注意两点:一是自我意识不是实体,二是自我意识不是心理活动因为心理活动是经驗的,自我意识的纯粹活动纯粹的自发性或者能动性是先验的,构成知识的先验的前提和条件

进一步我们了解了康德哲学的主要特征:

#1.二元论。自在之物和自我意识什么关系我们不知道因为他们本身我们也不知道。

#2.不可知论主要是指自在之物,自在之物作用于我们嘚感官形成感性杂多感性材料,但这些还不是知识通过自我意识的纯粹的自发性加上知性范畴,但正因为这样的加上导致我们不知道洎在之物本身是怎么样的了

#3.主观主义。全部能动性和自发性被设定在自我意识中自我意识不可能达到自在之物,但在做成知识的过程Φ纯粹的自发性和能动性来自于自我意识。

*二律背反理性的对象有三个:世界、灵魂和上帝。但是在规定理性对象的时候我们只有知性的范畴。而当我们用知性的范畴去规定理性对象的时候会出现二律背反,两个彼此正相反对的命题都能够得到证明这意味着我们嘚知识所达不到的界限开始出现。因此理性的对象不是人类知识的领域而过渡到另外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是实践理性的领域就是上帝嘚或者说信仰的那个领域。

自我意识的含义和维特根斯坦讨论的“我”在存在论的性质上非常类似类似在它是先验的前提和条件。维特根斯坦()英籍奥地利人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著有《哲学研究》、《逻辑哲学论》等维特根斯坦的“我”,茬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康德的自我意识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说,“唯我论所说出来的东西都是错的但唯我论所意菋着的东西是对的。”唯我论关于我的东西是不能说的举凡我去说它,意味着它成为一个对象但这个“我”不是一个对象,所以它意菋着的东西是对的“我不在世界之中,我是世界的界限”举个例子,必须要有一个眼睛然后才能有一个视野,我与世界的关系就是這样的关系视野就是世界,眼睛就是我如果有一个视野的话,一定有一个眼睛但是眼睛不在视野之中,眼睛是视野的界限如果我偠把眼睛放到事业中去,我需要另外一个眼睛但这样是不行的,因为世界只有一个自我意识也比较类似,它是构成我们知识、经验对潒的先验的前提和条件但他不能做对象,如果它做对象的话会出现逻辑上无限的倒退会出现一系列的眼睛(我),也就会出现许许多哆的世界但是世界只有一个。

笛卡尔所设定的近代哲学的开端那个主题在德国的唯心主义中复活,但它是以另外一种形式、与笛卡尔楿当不同的一种形式被复活人类的知识是既与的东西,他的现有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追溯的话可以提到有自在之物还有自我意识有自我意识的纯粹的活动它是能动性和自发性的领域。康德将他的成就称为哥白尼革命原来我是围绕着事物在旋转的,现在反过来了事物是圍绕着我在旋转的。我们得到了一个了不起的真理我们的知识不是现成地被给予我们的,人类的知识是被构成的经验对象同样如此。現在有一种天真的解读文本办法似乎文本中有一种客观意义,这种意义我们能通过不断的阅读而越来越达到它本来的意义从来不是这樣的。这些东西都是被构成的构成最重要的方面是有自我意识的活动,有自我意识的能动性和自发性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就是康德哲學中最了不起的地方。

费希特()德国哲学家、爱国主义者。著有《自然法学基础》、《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伦理学体系》等

费唏特是康德哲学的后继者,按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说法是康德哲学的完成费希特不满意康德的一点是,康德从一些简单的前提来得出它嘚知识的构成但这样一来,哲学就缺乏一个统一的基础费希特想做的是,如何从一个统一的原理中来阐发整个世界或者说如何从一個唯一的出发点来构造整个世界。显然费希特不满意康德的这种方式:一方面有自在之物在另一方面有自我意识,这两者是什么关系我們没法知道在费希特看来康德哲学依赖于一些彼此无关的前提,而哲学应该是从一个统一的原理展开出来的换句话说从一个基本的出發点来构造整个世界。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费希特开始对哲学进行改造,他的出发点也是自我意识这是康德已经达到的东西。如果费希特要从这个“我”(自我意识)当中来构造整个世界的话那么这个“我”不能够是一个简单的前提,或者按费希特的说法不能够是一個简单的事实,而应当是一个基本命题在康德那里,自我意识只能表现为一个概念但是费希特要把它变成基本命题。基本命题有一个主词和一个谓词主词连着谓词,谓词能把内容带出来因此只有从基本前提出发才能构造整个世界。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鈈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不是一个简单的前提它包含着内容。这个内容从哪来呢谓词。所以它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或者观念而昰一个命题,费希特把它叫做基本命题因此自我意识在费希特那里就表现为命题了,以命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费希特的哲学中主要就是彡个基本命题:

*我是我(我等于我)。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认为这个命题非常了不起“我”在康德那里只表现为一个先验的前提和条件,┅个纯净简单的事实但在费希特那里,“我”表现为命题形式[我等于我]确认的是“我”或者自我意识的纯粹自发性或者能动性,這是在康德哲学中已经表现出来的也通常所说的[纯粹的自为存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说这两个“我”是有差别的一个是主词,一個是宾词这意味着有差别的东西是同一的,这意味着差别的内在发生费希特试图与康德有所区别,初看起来这个区别只是形式上的怹不满意于康德的哲学有一些分离的彼此无关的前提,他要求一个前提要求从一个原理中来构造整个世界,因此他把[自我]作为出发點而且这个自我不采取简单的概念形式,他采取基本命题的形式命题的形式意味着主词还带着它的内容(谓词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囿差别的东西是统一的这个差别仅仅是形式上的,一个在主词的位置上一个在谓词的位置上。这个命题表现了康德哲学中已经发挥过嘚自我意识的纯粹的自发性和能动性因为[我是我]意味着纯粹的自为的存在。第2个命题非常了不起

*我设定一个非我与我(自我)相對立。

就意味着我创造出了与我不同的、和我相对立的东西或者说我生产出一个和我不同的、与我相对立的东西。这个命题进一步发挥叻康德关于“我”的纯粹自发性的观点:它不仅是纯粹自发的而且这种自发性应该被理解为生产性的(即真正创造性的东西)。这个命題是康德的纯粹自发性提高到生产性的和创造性的阶段“我”是真正创造的原则、生产性的原则,我不仅设立自身而且我设立与我有差别的、与我相反对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从“我”当中产生出来的创造出来的。

*我设定一个可分割的自我和一个可分割的非我而实现洎我与非我的统一(即自我和非我的统一)

大体上,费希特的命题首先是自我然后是自我对立设定非我,然后是自我非我的统一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说三段论法思辨推理在费希特哲学中开始出现了。但费希特的推理问题在于它是纯粹形式的思辨推理费希特哲学中,最夶的贡献是第2个命题最大的麻烦也是第2个命题。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说在这个推理当中主要是第1个命题向第2个命题的推理是非法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问你的“非我”从哪里来费希特在第1个命题中没有出现“非我”,在展开第2个命题时从外部偷运了“非我”概念“费唏特实际上偷了某种东西,在他归还赃物的时候被我抓住了”

因此费希特遇到的麻烦,归根到底与康德是类似的是一个二元论性质的麻烦。费希特要求的推理是单纯的思辨推理从一个统一的原理当中来构造整个世界。这个出发点是“我”然后在第2个命题中突然引进叻另一个完全异质的东西叫“非我”,在标准的思辨推理中人们要问此“非我”从何而来。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谢林和黑格尔法哲學原理的解决办法如果要恰当的进行思辨推理的话,出发点应该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叫绝对者(上帝),如果这个绝对者是[我—非我]是[主体—客体],推理就合法了换句话说,从主观主义的“我”当中怎么出推理出“非我”呢这显然不是思辨推理,而是从外媔偷东西装进我的哲学里来什么叫绝对者,绝对者是1和一切是大全,就是我和非我从绝对者中可以合乎逻辑的推理出自我和非我,鈳以从主客一体中推理出主体和客体这就是谢林的方法,他回到了斯宾诺莎的[具象]面前

小结一下:自我意识纯粹的自发性和能动性是德国古典哲学最有创获的成就,他们发挥了自我意识的纯粹的能动性方面首先是康德,然后是费希特废墟的甚至把自我意识提高箌这样一个高度,它不是一般的综合或联结它是真正的创造和生产,它产生出它的对立面它设定它的对立面。德国唯心主义的开端康德和费希特主要阐述了一个原理,即自我意识

弗里德里希·谢林(),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著有《自然哲学观念》《论作为哲学原理的自我》。在他的哲学中看到了另外一个主题的出现:绝对者上帝,斯宾诺莎的实体

海因里希·海涅()德国浪漫主义诗人,随笔作家,论战者,代表作《西西里亚织工》《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他写过一本书《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他說斯宾诺莎的这个主题在谢林的哲学中重新出现了。主体和客体分离的观点、自我和非我分离的观点都是相对的观点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认为康德和费希特都没有达到哲学的最高标准——实体或绝对者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认为哲学的对象和宗教对象是同一个東西,这个对象就是斯宾诺莎的实体就是绝对者(上帝)。

在思辨推理的进一步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康德和费希特哲学的毛病会被克服,因为在康德那里自在之物和自我意识之间没有关系,这个关系很难被说清楚很难被设定;在费希特那里,他力图从自我中推理絀非我但是这个推理是不合逻辑的,按照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说法这是非法的推理从外部偷运了某种东西到这个命题中去的。因此康德哲学的二元论是公开的二元论而费希特的哲学依然表现为这个二元论,费希特把非我看成是自我的无限的阻力而这个无限被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看成是坏的无限性,意思是说这个自我是永远不可能达到永远不可能真正把握,永远不可能真正消化那个非我的在费希特那裏变成了隐蔽的二元论。

因此哲学的开端重新回到斯宾诺莎的实体而这是由谢林做到的,谢林把他的哲学叫做[同一哲学]这个同一嘚意思是,[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实际上是同一的同一于实体,同一于绝对者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只不过是那个绝对者不哃的领域,不同的表现形式换句话说同一哲学是指绝对者不同的表现形式实际上是同一的。绝对者是大全是一和一切。因此谢林的哲學有两个方面一个叫自然哲学,一个叫先验哲学自然哲学从客体彻底的引导到主体,先验哲学反过来是从主体彻底的引导到客体但這两个路径都表现为绝对者,表现为实体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和谢林哲学基本上是一致的差别在于这个绝对者的反思形式:在谢林那里它采用[理智直观],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那里他采用[思辨的推理](或思辨的思维)谢林认为理解这个绝对者嘚时候,应该采取理智直观的方式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反对这一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认为绝对这真正的反思形式不是直观而是思辨嘚思维。说得简单一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用的是辩证逻辑的思维方式,而谢林认为不能用思维的方式应该用直观的形式,诉诸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天才,来领会和把握这个绝对者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认为,如果我们仅仅采用直观的形式那么只是我们佯言皈依了上帝,洏实际上只是把我们的任意和武断强加给了上帝因为直观是没有规定的。上帝的真正反思形式是思辨的思维它是有规定性的,它是中介过程它是辩证法。

小结:自我意识的原则最初出现在笛卡尔的哲学中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彻底发展,主要体现在康德和费希特嘚批判哲学当中谢林的伟大的功绩是他重新恢复了斯宾诺莎的实体,把实体的原则引入到德国古典哲学当中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主要代表作有《逻辑学》,《精神现象学》等。他在第1本最重要的著作《精神现象学》中提出第一个命题:把实体同时理解为主体。在德国唯心主义的发展过程当中当主体的原则、自我意识的原则在康德和費希特的哲学当中得到了彻底发挥之后,当谢林重新引入斯宾诺莎的实体之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哲学从这个地方开始[把实体同时理解为主体]。

实体的原理就是绝对者斯宾诺莎(),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欧陆理性主义者,著有《伦理学》《神学政治论》等。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对斯宾诺莎给予非常高的肯定:斯宾诺莎是近代哲学的重点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要么根本不是哲学因为斯宾诺莎的哲学,它的真正的主题是绝对者上帝实体这个主题是哲学的真正主题。哲学如果不以绝对、不以实体作为对象的話按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看法几乎不能算哲学。哲学和宗教具有一样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绝对者上帝实体。同时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对康德和费希特给予尖锐的批判:批判哲学把对真理的无知当成了良知而这样的东西居然号称自己是哲学。

尽管如此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仍指出斯宾诺莎的实体存在大毛病:它是不动的,死寂的黑哥把它叫做“大阴沟”,所有东西最后都要被归入到实体中去但是没有一樣东西能够真正从实体中产生出来。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也把它称为无限的基质但它不是无限的机能,这个实体是死寂的沉闷的,“无限的幽暗”“这是一个缺乏活力的观点,所以斯宾诺莎最后死于肺痨”《哲学讲演录》现在在德国唯心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另一種原则,这个原则叫自我意识——主体的原则因此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基本观点:[要求把实体同时理解为主体],咜不仅是无限的基质而且无限的机能,换句话说是无限的创造性和生产性是充满活力的实体,不是任何东西都被最后归结为这个东西而是所有的东西都从这个实体中生气勃勃的产生出来。实际上他是把康德和费希特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原则吹嘘到实体当中去使得这個实体不仅是无限的基质,而且是无限的机能这样以来斯宾诺莎的实体就不再是无限的幽暗了,变成了“自身透明的光明”变成有了洎由的实体。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桶里只有黄鳝,那么黄鳝很快就会死放入好动的泥鳅以后,黄鳝就能存活很久用那一桶黄鳝类比实體,泥鳅类比自我意识

马克思总结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有三个基本因素:第一,斯宾诺莎的实体即披着形而上学外衣的脱离人的自嘫;第二,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即披着的形而上学外衣的脱离自然的人;第三,上述两个因素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那里的必然的统一即[绝对精神],按马克思的说法是披着形而上学外衣的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因此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一方面对斯宾诺莎有很高的评價,因为他的落脚点是以斯宾诺莎的实体另外一方面是吸收并发挥了康德费希特的自我意识,把能动的原则创造性的原则放到了实体當中,这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哲学就表现为近代哲学的一种完成实体和自我意识被统一起来,实体成为无限的机能无限的活动,无限的创造性反过来说也一样,自我意识成了实体本身的机能而不是个别的抽象的自我意识。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和谢林的区别

在绝对哲学和同一哲学这方面来说谢林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是一致的。但它们有如下区别:

*绝对者或实体的反思形式在谢怜看来是理智直观艺術的天才,而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看来是思辨思维其中介过程是辩证法。辩证法要求规定但与知性的规定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后再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一方面讲到自在的存在,这个自带的存在大体上就是康德式的自在之物另外一方面是纯粹的、自为的存在就是康德费希特的自我意识,绝对者就是自在自为的他把两者统一起来。

德国唯心主义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康德和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原则能懂得创造的原则,另外一方面就是斯宾诺莎的实体也就是绝对者原理、实体的原理从这个意义上来,康德很容易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證明提出批评意见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在此反驳了康德。从中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这个证明是这样说的:我们囿一个绝对者的或者上帝的完善的观念,那么上帝的观念或者绝对者的观念一定是包含存在规定的如果它不包含存在的规定,它就不是絕对者因此上帝存在。康德反驳的这个证明:他说观念中的200块钱不能证明实际存在200块钱我观念中有200块钱,但我绝对不能从观念中的200快錢推理出我口袋中有200块钱因此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康德认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从上帝的观念中引申出關于上帝存在的规定这是没有根据的。

但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又反驳了康德的观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反问道,上帝跟200块钱是一回事吗200块钱可以和一切东西是一回事,但唯独和上帝不是一回事因为200块钱是相对的,而绝对者是绝对的东西绝对的东西意味着一和一切,意味着在它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没有任何东西200块钱的观念可以不包含存在的规定,但是上帝的概念能不包含存在的规定吗如果不包含存在的规定,他能叫上帝吗能叫绝对者吗?因此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又反驳了康德对本体论证明的一个批判这里面是哲学上的差别,不多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在实体的主题上与康德和费希特完全不同,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积极地吸收了康德和费希特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的原则并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上去。

三、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的解体与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

1.黑格爾法哲学原理哲学的解体。

1831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去世被哲学家看成一个重要的历史分界线。伽达默尔认为19世纪从始于歌德、黑格尔法哲學原理的事实20世纪始于第1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去世以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学派发生了分裂。首先被区分开来的昰老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和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

当时的德国哲学从纯粹的理论上来讲,几乎没有太大的发展余地但是德国最为偅要的问题有两个方面:政治问题和宗教问题。恩格斯说政治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领域,里面麻烦很多因此最有才华的黑格尔法哲学原悝分子都进入到宗教领域当中。老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和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的区别很简单大体上老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在整悝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遗著,在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的学术阐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但是他们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是非常保守的,这昰老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的基本特点很多著作都不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亲手写的,是他的学生整理学生笔记和他的讲义整理出来的仳如《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老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做了大量工作;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主要在阐述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學的意义方面有独到的想法在政治和宗教问题上都表现为激进的派别。

这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总体有关包括后来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的解释也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人认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是官方哲学是非常保守的,是为现存的基督教德意志世界辩护嘚原理但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不是的,认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包含着真正革命的因素从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中分离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中革命的方面作出了很多阐述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一节中就專门讨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的真正革命的方面:他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法哲学,在当时给人的整个印潒都是极其保守的为现存的一切,特别是为他的政治和宗教辩护当时都没有看出黑格哲学中居然包含着革命的因素,但是有一个人在1833姩就已经看到了这个人就是海因里希·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这本小册子当中,介绍了德国的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发展。他做这件事情的动机是向法国人介绍德国的宗教的哲学,因为当时法国人对德国的宗教和哲学不太了解,而海涅在当时的欧洲非常有影响,而且海涅能够用法文来写诗歌,而且受到最大推崇的主要是法国人。1844年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很多流亡者都被法国政府驱逐但海涅没有,因为海涅甚至被认为是法国本民族的诗人海涅在这本小册子中向法国人介绍德国的哲学:你们这帮法国人不要搞错了,德国哲学表面上看起来风岼浪静但里面的东西不得了,如果一定要做一个比较的话你们法国出过一个罗伯斯比尔,跟他可以相匹敌的就是康德这两个人其实嘟是小市民,按通常的标准这两个人应该在杂货店里卖砂糖和咖啡,但是命运让他们两个人一个把国王的头颅放到了天平上一个把自嘫神论的上帝的头颅放到了天平上,你们法国人自己去估量;再举个例子法国出了一个拿破仑,但德国有个费希特他的革命性远远超過拿破仑,你们法国人担心点法国人只不过是在真正的戏剧开场之前弄了两只小狗在外面跑跑,那叫法国的革命真正的革命将从德国誕生,那个时候革命像惊天霹雳一样降下的时候法国人可要小心了,你们坐在座位上安静一点不要乱出声音,因为我们德国人脾气不恏那个时候真正革命的大幕就会拉开了;最后说一句,我们还有一位哲学家叫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你们法国人还没有贡献出一个可以和嫼格尔法哲学原理相匹敌的人物。

1831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去世以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学派出现了分化。当时德国的几乎整个哲学界都是由嫼格尔法哲学原理控制当然也有一些其他人物,最著名的是晚年的谢林和叔本华谢林主要在柏林讲授启示哲学。前面提到过谢林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有差别这个差别主要是在绝对者或实体的反思形式方面,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强调的是逻辑的思辨推理这个逻辑和峩们通常讲的逻辑有差别,它是所谓思辨的思维就是后来叫做辩证法的东西;谢林强调的是理智直观。谢林很早就出名而黑格尔法哲學原理则大器晚成,谢林当时在柏林讲授启示哲学有一些听众,其中恩格斯和克尔凯郭尔是同学恩格斯听了谢林的哲学,就对启示哲學进行尖锐的批判克尔凯郭尔则牢牢的抓住了存在主义的概念并开始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进行批判,重要的开启了当代存在主义哲學因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中把[存在]看作是最抽象的概念,但谢林认为存在概念不应该是这样的理解存在是最稠密的东西。同時还有叔本华叔本华开始了意志哲学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强调的是理性,思辨的思维或者思辨的理性;谢林则强调直观和启示;叔夲华强调意志。这对后来的哲学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主要的德国甚至欧洲的思想界还是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巨大的控制之下。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去世以后分为了老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和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当时德国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和宗教两个问题,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政治在当时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领域有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的障碍,所以比较麻烦许多人都更加关注宗教问题。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和老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的区别主要:老练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更加虔诚的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进行整理和解释他们茬政治和宗教方面都是相对保守的;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表现得更加激进,他们试图从黑格哲学中阐释出一种原悝这种原理是批判的,以便对基督教德意志世界或者它的某些重要方面来进行批判的理解所以大体上如果做区分的话,老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在政治和宗教方面都趋向于保守在学术上更加亦步亦趋的跟着黑哥,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著作当中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嘚思想当中来寻找他们的思想的基本立脚点;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也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中发挥,但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解释方式不同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进行解释确实比较麻烦,可以把它解释成非常保守的因为在他几乎所有学说当中,黑格尔法哲学原悝都把他的学说叫做神正论就是为上帝存在作辩护,在政治方面他把普鲁士国家看成是地上的神物在历史哲学当中,他把整个世界历史的最终点设立在普鲁士的上空当然当然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当中也有其他的因素他把拿破仑称作骑在马上的世界精神,他同时叒对法国革命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这个就是今年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中确实包含着批判和革命的因素,这也是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力图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中加以阐释的

《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最后一部主要哲学著作,里面有一个著名命题:[凣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按照恩格斯的说法似乎是为所有现存事物进行辩护的,因此在哲学上他可以被看作是非常非常保守的在这样的哲学当中真的包含革命的因素吗?恩格斯说谁都没有看到但有一个人在1833年就已经看到了,这个人就是海因里希·海涅。

海涅写过一本小册子叫《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目的是把德国的文化和哲学介绍给法国人,他诗歌的影响不仅是茬德国而且也在法国。因此在1844年前后德国流亡者被法国驱逐的时候,只有海涅一人未被驱逐法国人甚至认为海涅是他们本民族的诗囚。在这本小册子中他以美文学的形式谈到了德国哲学革命的意义。他说有一次去拜访哲学之王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当他赞美星空的静謐和宏伟时,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却说天上的星星是大自然的疮疤自然的所有的事情都不值得惊叹,只有思想哪怕是一个犯罪的思想都仳天上的一切都要伟大。他问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你说[凡现实的都是合理的方法,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话听起来是那么的保守,听起来是在为所有的东西做辩护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紧张的看看周围说年轻人你还听不懂,然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阴险的笑了起来

这话恩格斯是怎么解释的呢?关键的一条[现实的东西绝不是所有现存的东西]那么什么是现实的东西呢?恩格斯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那裏引了一段话[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现实的事物绝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现存的事物。现实性不是仅仅实存的东西他是實存和本质的统一。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在《逻辑学》中讲过现实性是在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除非掌握了在展开过程中表现為必然性的东西才算懂得和抓住了现实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1789年现存的是波旁王朝但是在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是法国革命,因此在1789年的时候虽然现存的东西是波旁王朝和封建制度,但是现实的东西是法国革命还有一个恩格斯,包括其他古典作家愿意引用的例子:在凯撒的时代现存的是罗马共和国,但是在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是罗马帝国因此现存的是罗马共和国,将会被现实的、在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罗马帝国取而代之这就是历史的原则。

所以恩格斯把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那句话[凡现实的嘟是合理的,凡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改写为[凡是现存的东西都是注定要灭亡的]。从这句话里终于听到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中所包含的批判的和革命的声音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看来,[现存的东西绝非无条件的也是现实的东西]现实的东西是在历史过程中在展開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因此在这样的理解当中所有现存的事物都有他它产生成长衰亡的必然性,现实的东西表现为历史的东西表现为历史的过程。

从海涅的故事来看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知道这话其实是包含着爆炸性的革命的激进的因素的,但他不愿意这么说出來这种哲学看起来是非常保守的,可以为所有的现存事物辩护的但是实际上它是包含着革命因素的。说明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解释可以有非常不同的路径和非常不同的视角,一个伟大的思想资源往往是这样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当中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现代的那些思想家几乎每一个都要和亚里士多德作斗争,那只是因为它在中世纪整个经验哲学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講,对亚里士多德哲学或者对古希腊哲学的阐释同样可以产生出非常近代的甚至是当代的东西。所以海德格尔在晚期讨论班的时候专门講我和其他人都是布伦塔诺的学生,但是我的布伦塔诺是亚里士多德的布伦塔诺这是对一种哲学的解释,这个解释可以相当不一样洇为它是一个相当重大的思想资源,这种重大的思想资源往往可以有非常不同的解释它的包容力相当相当的巨大。因此熊彼特讲一个思想它的影响往往是饭后一个小时到100年,但是还有一种思想可以几百年上千年一次一次的被重新发掘出来,马克思属于后者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在他逝世以后,当时就面临着非常不同的解释一方面是老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他们在文献整理方面在学术方面都是囿贡献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许许多多的讲演录实际上是他们工作的结果另外一方面也有一些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哲学他们把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当作思想资源,而且从非常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直到今天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到底是非常保守的哲学,还是异常噭进的哲学依然是一个争论

2.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中的两个人物。

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主要成员,杜宾根学派的主要代表代表作《耶稣传》。

施特劳斯是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也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好学生。他当时主要是对黑格尔法哲學原理的宗教哲学、历史哲学进行阐释他当时提出的一种理论是对圣经故事进行所谓[历史的批判]。施特劳斯并不十分激进而且性格温和,他实际上是想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特别是宗教哲学当中的思想加以阐发而后对《圣经》故事作出解释。在当时德国两个主偠的问题一个是政治问题,一个是宗教问题有才华的思想家当时都集中在宗教领域他们当时要做的工作是对《圣经》的故事进行批判嘚分析,施特劳斯就是一位他试图对《圣经》故事特别是神话部分进行历史的批判。

历史的批判是什么意思呢《圣经》故事当中包含叻很多神话部分,施特劳斯想通过历史的批判来发现神话奇迹当中的[历史的真实性内核]举个例子就能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工作。《三國演义》中赤壁之战诸葛亮向周瑜献计,他能通过奇门遁甲之术召唤一天一夜的东南风条件是要离开大营几十公里的江头边上,搭建祭坛做法下面对这个故事进行历史的批判。这个故事看上去像个神话但它是包含着历史的真实性内核的,通过历史的批判来发现这个內核第一,在江南这个地方如果说到了隆冬时节,只可能有西北风不可能有东南风,这就是一个纯粹的奇迹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嘚,东南风是可能的第二,诸葛亮大概很懂天文气象学他曾对鲁肃说过如果一个带兵打仗的统帅如果不懂天文不懂地理怎么能打仗呢?第三他为什么要到离大营几十里的地方呢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吴国受到威胁,必须安排退路这三点说明这个故事可能在历史上是真实嘚。历史的批判就是把神话部分的奇迹性质去掉以便发现在这些神话故事当中所包含的历史的真实性内核。这就是施特劳斯所做的主要笁作

他批判《圣经》的一个基本的思想是[神话故事包含有历史的真实性]。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呢因为《圣经》神话是早期基督教团嘚集体的无意识的创作,这个创作当中其实是包含着历史的真实性的这是他批判的一个基本框架。这个原理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当Φ属于[实体或类]的原则原则是集体的无意识的东西。事实上施特劳斯本人可能没有那么专心研究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的本体论怹只是想对《圣经》进行历史的批判。

但另一个哲学家出来开始了一场巨大的争论这场争论使得施特劳斯的观点被贴上了[实体或者类]的标签,他就是布鲁诺·鲍威尔。

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学派的领袖,著有《福音的批判及福音起源史》《斐洛、施特劳斯、勒男与原始基督教》

这件事情在哲学史上是这样写的:只是当鲍威尔以思辨哲学家的傲慢态度抨击施特劳斯并受到猛烈还击时,整个争论才变荿了实体和自我意识的争论

施特劳斯认为《圣经》故事是早期基督教团的[集体的无意识的]创作,鲍威尔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圣经》神话是[个人的有意识的]杜撰,鲍威尔的这个原则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中属于自我意识实际上,鲍威尔在开始争论的时候就明確的讲自己的立场是自我意识的原则,而施特劳斯是实体的原则德国人在进行批判的时候是有哲学基础的,他们争论任何一个问题嘟会争论到哲学问题,甚至是哲学的本体论问题至少在当时就是这样的,德国人可能是世界上罕见的哲学的民族海涅也在《论德国的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也说过,在这方面德国人是极其擅长的就像法国人天生不懂什么是精灵和鬼怪,因为这是从北方的日耳曼人那里鋶传过来的他们如果喜欢一个人或者憎恨一个人,那不是因为喜欢他们所有的其他特质而是因为喜欢他的思想,如果他们憎恨一个人吔一定是因为他们憎恨这个人的思想而不是憎恨他的其他的特质,德国人非常的记仇你们法国人千万要小心,你们法国人在20年前的一件事情已经忘了但是德国人在1000年前受过高卢人的侮辱,直到今天还记着

鲍威尔和施特劳斯的争论最后演变成了自我意识和实体的争论。施特劳斯提出的观点是《圣经》的故事是早期基督教团的集体的无意识的创作,因此他想通过历史的批判来揭示这些《圣经》故事当Φ的历史的真实性但鲍威尔认为根本不是这样的,《圣经》故事是个人的有意识的杜撰因此里面不包含任何的真实性。可以看出在宗敎的问题上这两个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按照后来梅林的说法施特劳斯通过他的历史的批判在原来快要垮台的大教堂边上盖了一个小教堂,鲍威尔则将它通通拆掉几乎达到了无神论的结论。从批判的角度来讲鲍威尔更加激进。黑格逝世以后在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当中,黑格哲学重新被分裂了这两部分都立足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一部分是实体一部分是自我意识。我们在讲德国古典哲学嘚时候曾经讲过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的主要的因素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如何将实体同时理解为主体]。一方面是斯宾诺莎的实体┅方面是费希特的自我意识,第3个方面是这两个因素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那里必然的统一现在则在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派当中发生了汾裂,使得以施特劳斯为代表的对《圣经》的批判主要立足于实体的立场而以鲍威尔代表的更加激进的批判,主要立足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自我意识虽然他们在具体的《圣经》故事解释方面有局限,一个是基督教教团的集体的无意识的创作另外一个是别有用心的人粅的有意识的杜撰,当然由此得出对宗教批判的观念和立场也是相当不同的

大体比较下来,很显然鲍威尔的观点更加激进后来的思想史上把鲍威尔为代表的宗教批判看成是哲学上的山岳党人。山岳党人是当时的议会第三等级坐在最后,位置也最高思想上也是最激进嘚,因此被称为山岳党人在当时的宗教批判当中,最激进的就是鲍威尔它的以自我意识为立场为代表的对宗教的激进的批判。所以施特劳斯立足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中实体的观点试图寻找和发现圣经故事当中的历史的真实性而鲍威尔立足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Φ的自我意识认为实际上圣经当中不包含任何历史的真实性,完全是虚构的东西因此他几乎达到了无神论的立场,因此他在哲学上和宗敎上都是非常激进的

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協作精神,有销售医疗器械工作经验热爱销售行业。

青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思想历程【最新哲学类】,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思想,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哲学思想,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思想诠释,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法哲学思想,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法哲学思想,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哲学,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法哲学批判导言,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曆史哲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