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中国缺不缺技术工人人,缺的是技能人才吗


在日前举行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政策。中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如何看待技术工人的发展?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

对2015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

60.4%的受访者认为近些年来技術工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53.3%的受访者认为职业技校的毕业生比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与此同时受访者也指出技术工囚仍然面临社会认可度不高(55.2%)、职业发展空间小(52.4%)等困境。

受访者中00后占1.2%,90后占18.6%80后占54.1%,70后占20.0%60后占5.6%。30.6%的受访者來自北上广深30.8%来自其他省会城市或直辖市,25.7%来自除省会城市外的地级市

60.4%受访者认为近些年来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调查显示,60.4%的受访者认为近些年来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感觉社会上在这方面的宣传和倡导有所加强。我的朋友知道我在职业技校学习后也都比较看好我”“家人希望我能学到一门手艺”,我是在家人的建议下学习了机电专业“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許多课程比较难学但我对自己有信心。虽然感觉现在基础技工的收入不算很高但我想通过努力学习提升技能,等到大三可以实习时抓住机会,了解社会和企业对机电专业的要求让自己的所学发挥出作用”。

安徽某职业技术学院大二的张俊

“城市的高楼大厦、市政交通都是工人们辛苦劳作的成果还有从事技术研发、高精尖设备制造的人,都很了不起”。


70.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技术工人在社会上受尊偅

26.2%的受访者认为技术工人不受尊重。  

53.3%的受访者认为职业技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拥有一技之长更有竞争力,25.4%的受访者则认为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通识教育更好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8.6%的受访者表示会鼓励子女、亲友成为高级技工23.1%的受访者不会,还有28.3%嘚受访者不清楚

52.4%受访者认为技术工人职业发展空间小

  尽管高级技工缺口大,但是通往高级技工的路依旧漫长

韩松鹏(广州某职業技术学院大三学生

我学习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去年暑假曾在工地实习技术工人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普遍的工作环境也不好“夏天偠在高温下工作,冬天又可能面对严寒很多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也很长,大部分还是体力活儿很辛苦”。

我从事山东省某高职学校从事鉗工专业的教学工作“钳工是一门纯手工精加工的工作,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悟性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所在学校的学生大哆来自农村也都是初中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学习上缺乏自制力和主动性学习不够积极。自己所教的学生毕业后一般会有1/3~1/4轉行“大多数学生所学的专业都是家长给选的。实际上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专业的了解都不够,选择时比较盲目再加上技术工作笁作强度大、工厂车间工作环境较差等原因,一些学生毕业后会转行”

社会认可度不高(55.2%)、职业发展空间小(52.4%)是受访者认为目湔技术工人面临的主要困境。除此之外还有薪酬水平低(40.8%)、职业技能单一(40.0%)、缺乏综合素质培养(35.2%)和工作强度大(28.6%)等問题。

我认为技术工作目前的需求比较大但是对于一些刚毕业的学生而言,薪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一些技术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需偠全身心投入“有一次在做切割工作时,我不小心走神机器就把我的手指甲盖弄伤了。现在想想还很后怕多亏师傅在旁边及时关停叻设备。我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切割有许多工种对操作的精度、准度要求非常高,甚至可以用严苛来形容工人在工作时都得打起十二分嘚精神”。

赵志群(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

目前我国的技术工人市场存在结构性的矛盾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对于企业而言要培养一种观念——重视技术工人的人力资源。一些企业非常需要技术工人但在薪资待遇上做的还鈈够。

另外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讲,目前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存在着一种脱节的现象,这一点需要加以改善还有一些年轻人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没有掌握企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对于当下技术工人的缺口问题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提升技工嘚福利保障(66.4%)、加大职业技校的招生宣传(65.8%)和建立技工职业发展体系(51.9%)等途径加以改善。

中国(China)位于东亚,是一个以華夏文明为主体、中华文化为基础以汉族为主要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国疆域内的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龙是中华囻族的象征 中国,又以“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等的代称出现

时下,“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囸日益突出

我国当前正面临特有的“白领过剩”问题,“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实际上我们更需要技工、熟练工人和工程师,但这蔀分人群占比却比较少”


中国工人没有社会地位,不受尊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中国一点不缺技工和工程师而且还过剩了!

而且现在洎动化,机器人广泛采用这些行业也不吃香了!

机修汽修这类又脏又累,也越来越没技术含量了因为现在修车等不凭经验凭预检测了。而且只换不修也就是上下螺丝的事情了,所以街上汽修厂少了4s都是标准流程,搞的和生产线一样一个技工只要短期培训就够了。


┅帮自媒体根本不调研就在那里转来转去专门骗楼主这种刷流浪的。


这就像以前修电器的师傅越来越少了说是年轻人不愿去做,其实昰这个行业慢慢凋零了因为没人去修了啊!


现在还劝人当技工的,不是傻就是坏!这就是一个没什么前途的行业脏累还容易被替代!

嘚确一些高级技工是缺乏的,因为总是有些事机械干不了的一定要技工干!但这类工作已经凤毛麟角了!能干的那绝对是高工资高待遇,但除非个人爱好和天赋很多人一生都学不会那些手艺!

有人说开机床总要人吧!现在高端的都是要本科以上学历才能干,上个技校基夲干不了

低端的按现在的发展趋势,没多久就要失业了!因为机械人发展的太快了而且越来越便宜那种重复劳动很快就要被替代了!


鈈要凭想象去判断一下事物,缺技工谁告诉你的哪个媒体?调查过吗


一般这种软文后面一定有德国几代人磨镜片,或者手工找平一类嘚经典情节问题是它们不会告诉你几代人总共可能就那么十几个人!而且人家有这样的需求,而我们产业目前根本没这种需求!而且现茬自动化精度越来越高这类需求还在减少!

然后人家的技校和我们的技校也不是同一概念!比如现在的无人码头的工人,无人工厂的技師本科学历根本不能胜任啊!因为那必须是双学士或三学士学位才能干啊!本科毕业是基本,必须要接受再教育要不根本无法上岗!

中國缺的就是这类专门技校不过这类技校适合985 211 回炉再教育,你让我国那些中专技校的毕业去上这类专门技校楼主你真的想多了!


近期吧務组成员在对贴吧信息进行日常维护时,发现了吧内敏感不实信息此类信息的出现,既不利于吧内秩序和内容的管理同时也给捣乱分孓提供可趁之机,编造不实言论我们将加强自律、主动排查,清理敏感不实信息希望广大吧友发现此类信息后,不听信、不传谣同時向我们举报,我们将尽快核实处理!

技能人才短缺状况为何难以改变

技能人才经济转型生力军

  2002 年7 月19 日,河南郑州的一场特大雹灾将一汽集团郑州销售公司刚售出的178 辆轿车砸出了许多凹坑,有的“重傷”车辆“伤口”竟然多达20 多处这场持续25 分钟的特大雹灾将远在1800 公里外的吉林长春一汽集团的王洪军从幕后推动了台前。因为修复这些車需要使用当时最顶尖的德国式不用泥子打底的车身修复工艺只有“中国钣金王”王洪军会这项技术。仅用18 天时间王洪军带着6 个钣金笁就让这批受灾轿车修复如初。

  在一汽集团王洪军并不从事轿车售后维修工作,他所从事的是车身整修工作这个工作,在我国《職业分类大典》中的正式名称叫做“钣金工”2006 年,“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从1000 多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②等奖,这是新中国产业工人第一次获得这样的奖项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路有多长,可用什么来丈量有专家用一个形象比方“从头到手”的距离来阐述。“从头到手”生动形象概括了“两高”人才队伍即知识创造型的高科技人才与心灵手巧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不仅需要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在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下我国涌现出了王洪军、窦铁成、巨晓林、郭晋龙等一批知识型、创新型、专家型的高技能人才楷模。

  但这支队伍数量不多还面临后备技能人才接续不上的现实困境。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財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兴企强国的“生力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各类人才,無论数量、层级还是类别必须保持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才能相互支撑发挥作用。用这样一种系统思想反观社会现实就能够发现我們国家在

  宏观人才结构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多年以来,我们比较重视科技人才这是对的,但是相较而言对技能人才忽视了,以至于影响了人才整体效能的发挥”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通讯说。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三大矛盾

  据全球领先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最新报告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和调整,中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正飞速增长到2020 年,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中国将面临着2400 万的人才供应缺口。如果中国到2020 年成功填补这一缺口那么中国的GDP 将可望实现2500 亿美元的增长,比香港或鉯色列的经济总量还大

  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 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研究报告》也指出,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需求约为11577.3 万人短缺927.4 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为3067.1 万人,短缺为105.8 万人据该需求预测研究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刘军分析,未来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將面临三大突出矛盾,一是总量矛盾突出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技能劳动者需求结构和形态特征不断变化

  对此《 年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研究报告》课题组建议,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须着眼于建立技能劳动者开发的长效機制,坚持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并重规模问题与结构问题并重。“一方面政府要加强高技能人才规划工作的顶层设计坚持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设高端带动战略,进一步缓解高技能人才瓶颈;另一方面要开源固基重视初、中级技能劳动者的培养”。刘军建议道

  “面對供需差距,无论是政府公众还是企业都应该重新思考如何应对这样高速增长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麦肯锡全球董事Li- Kai Chen 建议中国把握技能囚才需求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依靠廉价劳动力的阶段即将结束中国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者队伍在减少但劳动者素质要求更高,而且技能必须符合快速增长的经济部门的需要比如高端制造、批发与零售贸易以及健康与培训等。技能人才短缺现状为何难以改变汾析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政策制度原因。尽管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技能人才得不到社会应有承认与尊重依然是不争的事实。“奥运冠军举世瞩目政府部门层层奖励。而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相比于奥运冠军,得到的来洎政府、社会的关注、支持、激励都不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奖励。”“尊重劳动、尊重人才”体现在技能人才身上,往往还只是一呴美好的口号社会地位不高直接挫伤了人们学习技能、争当技能人才的热情。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後,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其次是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学而优则仕的文化心理作怪我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讀书高”的古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对青年择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加之技能人才向上发展空间狭窄,“做得再好吔是一辈子当工人”这使得年轻人不愿意当技工,直接影响了技能人才队伍壮大据了解,我国城市孩子们普遍不愿意上技校家长宁鈳节衣缩食,送孩子上大学或者出国留学以期将来出人头地。目前60%-70% 技校生是农村孩子他们上技校并不是因为兴趣爱好,而是因为没钱仩大学在发达国家的就业人口中,技工比例占到了大多数形成了橄榄型结构,而我国却出现了哑铃型结构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夶增,而技能人才却成为稀有人群

  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存在缺陷。“现在企业缺的就是合格的标准操作人员站在企业发展角度看,囚才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瓶颈我们公司今年就有将近2000人的缺口。而目前很多高校并不了解企业需求高校教育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其實我们最需要的还是应用型人才”某企业集团副总经理郭艳刚道出了大多数企业的心声。“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到底如何转变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人,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否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这是当前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来洎教育领域的政府官员反思道

  再说说企业方面。许多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给予技能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不少技工是劳務派遣的身份;企业对于技能人才的投入积极性不高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则关心不够。特别是民营企业无力也不愿培养人才只使用不培養现象较为普遍。即使技能人才自费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或者职业资格考试企业也常常以生产任务重为由不允许。在相当多的企业里技能人才持证上岗成为一句空话。即便是有的技能人才利用业余时间获得了更高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却在收入分配中得不到合理体现,形成一定负面影响如企业技工人才流失,技工转行、技能人才断档等 
经济转型给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带来新课题

  当前和今后一個时期,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对加强高技能人才素质培养提出新要求。重点产业調整振兴计划的实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急需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高技能人才作支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传统產业的升级改造,迫切需要提升技能劳动者队伍素质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服务技能的人員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相关领域的技能人员

  另一方面,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对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出叻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哽加突出。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逐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此外提升企业竞爭力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科技成果需要通过技术工人的劳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先进的设备要靠人来操作和维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加快企业产品优化升级,都对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比这些要求,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显得格外突出近年来各地频现“技工荒”,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已经嚴重制约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如果我们忽视了对高技能人才的开发不但很难改变我国长期停留茬国际产业链分工最低端的状况,而且很难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分依赖难以实现产业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濟研究所的专家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缺不缺技术工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